CPU
高性能運算平台的最佳解決方案、人工智慧/視覺效果演算/雲端建置的超強核心主機,GIGABYTE R282-Z96機架式2U伺服器開箱體驗
文.圖/Lucky 2021-11-30 09:08:55
相較於一般玩家熟悉的PC桌上型電腦、Notebook筆記型電腦以及諸多3C產品如手機、平板等,講到工作站Workstation、伺服器Server這一類的,恐怕是有點熟悉又陌生的存在,雖然玩家只要連上網路就需要仰賴各大企業的伺服器主機來提供資料服務,但一旦出現問題就會讓習慣的生活彷彿瞬間回到石器時代那樣的不便,例如前陣子的FB(臉書)大當機就是一例。
事實上在站上陸續都有介紹過多款工作站與伺服器的產品文章,對於大多定位於企業使用的伺服器來說,不斷精進高效能運算的能力可是一向努力的目標,面對向來都是Intel佔據大宗的伺服器領域,AMD在推出了EPYC處理器之後也是相當的勇猛精進,而新一代的Milan核心也為伺服器提供了更為優異的效能運算表現,面對新興的人工智慧相關需求(人工智慧平台/人工智慧訓練/人工智慧推論)、視覺特效演算以及高效能運算等等,通通都能更快速的達成運算目標,這次也很榮幸的有機會可以接觸到這款採用最新版規格AMD EPYC架構的GIGABYTE R282-Z96伺服器,下面就來瞧瞧這款機架式主機的各項特色與效能表現吧!
而本次開箱的R282-Z96這一款版本就是採用2U規格的Rack Server機架式伺服器機種,從外觀上不難發現整體呈現扁長型的設計,而標準2U高度下從正面可以看到設計了3排、共12-Bay的HDD/SSD可儲存空間(硬碟槽),內部採用的當然是AMD EPYC最強的7713伺服器處理器,並支援多達8-Channel的RDIMM/LRDIMM DDR4記憶體插槽(16 DIMM、單顆處理器),由於R282-Z96為雙處理器架構,因此總共提供了多達32組的DIMM插槽供使用,另外,也提供有2組的Intel I350 1Gb/s LAN port。
至於前端的12-Bay硬碟槽也分成2組顏色,基本上帶有藍色標示的(有8組)則是支援一般3.5吋與2.5吋的SATA/SAS HDD或SSD,另外帶綠色標示的Tray(4組)則是除了支援Gen 4 NVMe SSD的插槽還有SATA/SAS support、就是一般所謂的Hybrid Ports,而這12組插槽都支援hot-swappable(可熱插拔)功能,方便管理者更換HDD/SSD而無需關閉主機,另外,內部也提供有一組PCIe Gen4 x4介面的超高速M.2插槽、多達4組的PCIe 4.0 x16的擴充插槽,配上2000W(240V)/80 plus Platinum認證的redundant PSU,更是妥妥的完善了整台伺服器的供電穩定。
而相較於豐富的硬碟擴充性,伺服器在周邊的連接能力上通常比較保守,以R282-Z96來說,主機正面只提供了2組USB 3.2 Gen 1 Type A,後端的部分則是2組USB 3.2 Gen 1 Type A、1組VGA視訊埠、2組1 Gbps網路孔和一組management LAN,沒有HDMI、Display Port,甚至連個3.5mm耳機孔都沒有,是不是覺得怎麼跟一般的桌上型電腦差很多?
其實只給這麼一點I/O的主因在於「用不到」,一般來說,伺服器大都置放在機房裡或是公司內的專屬機櫃中,主要工作也是負責處理特定繁雜的數據運算,而非像我們的消費主機一樣要用來滿足各式各樣的場景需求,加上現在多數伺服器都具備遠端管理功能,除非真的必要,工程師甚至是可以不必進入機房就進行維護工作,自然的在I/O在規劃上就只求夠用即可,數量以及先進程度反倒沒有麼高的優先需求,包括主機正面的USB插槽也大多是作為安裝系統或是MIS資料儲存、或是對應鍵盤/滑鼠等使用而已。
但若是真的有特殊需求,像是需要10G高速網路的時候,那怎麼辦呢?關於這一點,伺服器通常會額外透過「擴充卡」的方式來進行處理,像是R282-Z96就支援各一組OCP 2.0 PCIe 3.0x8、OCP 3.0 PCIe 4.0 x16擴充卡安裝槽 ,兩者除了支援的通道數量不同之外,OCP 3.0版本可以比過去的版本承受更高的功耗,並具備快速插拔功能,在擴充設備的時候不需要打開機殼,即可直接主機後方插入,相當省時省力。
看過了R282-Z96的外觀特色,接下來就來瞧瞧內部的狀況囉!R282-Z96的開蓋方式也是相當的講求效率,主機實際要卸除的螺絲只有頂蓋上方一個,剩下的帶有藍色螺帽的螺絲都具備防脫落設計,只要用手就能輕鬆擰開,且正常使用不管怎麼轉,螺絲都絕對不會從機殼上掉落!最後只要按住頂蓋左右兩側的卡扣,用力的向後一推,側板就能打開。
頂蓋打開後,可以發現R282-Z96內部整體的排佈真的非常的工整簡潔,為了盡可能在最小的空間內實現最強的散熱,主機多數零件,包含處理器、記憶體、顯示卡等都沒有配置獨立風扇,全部都依靠前端配置4組具備快拆式設計的高壓風扇來進行散熱。
不要看這四組風扇小小一顆,每顆風扇的最高轉速可以高達驚人的16,300 RPM,要知道一般水冷用120mm風扇轉速大約也才2,000 RPM而已呢!此外R282-Z96還有在CPU與記憶體的上方套上了一層蓋板,讓引進的風流能夠達到更好凝聚效果,降低風壓的衰減,確保主機的頭、尾都能獲得足夠的散熱。不過這種做法的代價就是非常誇張的噪音,足以和飛機起飛、空襲警報相媲美,而這還只是一台主機的音量…想想看如上百台主機一起運作會是什麼樣的壯觀場面,這大概也是為什麼伺服器都要加入遠端管理功能因素之一(咦?)。
掀開蓋板就可以看到被記憶體插槽包圍的「兩組」CPU安裝位置了,你沒看錯,就是兩顆處理器,事實上這款R282-Z96伺服器主機是針對AMD最新的第三代EPYC 7003系列的處理器所打造,單顆處理器最高擁有64C/128T的核心配置,並藉由Zen 3架構讓L3快取的容量最高可以高達256 MB,本次技嘉已經預先裝好了兩顆EPYC 7713處理器,讓整台主機光是核心數量就達到128C/256T。
當然能夠一次串接兩顆處理器的好處可不僅僅是核心數增多而已,整台主機在通道的支援性上能相應的大幅增加,R282-Z96最高能夠一口氣支援32組256GB的 DDR4-3200記憶體,換算下來整個平台光是記憶體的容量就能有8 TB之多!不過這次入手的版本則是配置了DDR4-3200 32GBx4共128GB,做為開箱體驗也足夠了。
與此同時,主機板上的PCIe擴充插槽在通道上也全部都是完整的PCIe 4.0 x16,完全不會有分流或和其他插槽共用的問題,但因為不同插槽通道是由不同的處理器來管理,為確保整體的使用效率能夠最大化,插入多裝置的時候還是稍加評估一下。
另外一個比較特別的地方,R282-Z96在設計上是沒有南橋晶片的,通道之間也不需要額外使用交換器來協調,換言之所有通道都是由處理器直接管理,理論上這能夠達到更低的運算延遲和更高的通道執行效率,這點可是AMD EPYC平台才獨有特殊設計。而除了處理器之外,在圖像顯示方面則是透過內建在主機板上的ASPEED AST2500顯示晶片來負責,畢竟工作需求上主要是以高效運算為主,顯示方面就只是提供連接螢幕的顯示罷了。
雖然只內建AST2500來做顯示輸出,但身為高階運算主機當然也是可以配置上如AMD的Instinct系列、NVIDIA Ampere系列、Qualcomm ASIC Accelerator等大廠的計算加速卡產品(實際支援廠牌、型號因機種而異,還須以官網公告為準),而且對於依照伺服器的運算需求,主機最高可以安裝3張2 Slot厚度卡片,讓運算效能更上一層樓。
除了可支援各大廠如NVIDIA的計算加速卡之外,當然如果按照最佳建議的話,配上AMD自家的Instinct系列肯定是最棒的選擇囉!譬如這款AMD為高效能運算、AI運算所打造的Instinct MI100圖形加速器,核心晶片採7nm製程的CDNA架構,擁有7,680串流處理器、120個運算單元,搭配32GB的HBM2記憶體,每秒的雙精度運算(FP64)最高可以達到11.5 TFLOP,讓它在推2020年年底推出的時候,官方宣稱它目前世上最快的HPC GPU產品。
然而,伺服器的超高效能相對的在功耗上面同樣也是相當可觀的,畢竟光是兩顆EPYC 7713處理器的TDP功耗就達到450W,就連一顆散熱風扇的功耗也要62W,沒有足夠強大的電源供應器作為後盾可是不行的,照慣例,R282-Z96也是採用了兩顆2000W(240V)80 plus白金認證的redundant電源供應器,提供更完善的電源供應需求。
這邊小編也透過一般玩家比較相對容易了解的方式來檢視一下這款伺服器吧,先來看一下在Windows 10下的相關資訊偵測,從大家熟悉的CPU-Z中可以看到規格部分採用的是AMD EPYC 7713這一款處理器,主機上面採用的是雙處理器架構,所以基本上是有2顆7713、構成64x2=128核心,另外可以看到R282-Z96採用的是MZ92-FS0主機板,晶片組的部分採用的是Ryzen SOC/Carrizo FCH,支援PCIe 4.0,記憶體則是DDR4-3200 128GB(32GBx4)、CL24-22-22-52,顯示晶片則是ASpeed AST1000/2000(AST2500)。
而從另一款HWNFO的偵測中除了清楚顯示AMD EPYC 7713型號與7nm製程資訊外,還可以看到包括核心為Milan、240W TDP以及基礎時脈(Base Clock)/爆發時脈(Boost Max)等資訊,當然也可以看到關於AST2500顯示GPU以及AMD MI100等訊息。
透過Windows 10下的CPU資訊可以看到滿滿的128個框框,不知道會不會有一種充滿興奮又感覺強大的幸福感呢?只能說這款版本肯定是MIS看到會流口水的機器了;簡單透過Cinebench R23以及CPU-Z內建的Bench來檢視一下核心效能,單核/多核的實測成績,R23的得分為1219/82011,果然是強大的EPYC 7713啊,這高達128-Core的威力不是蓋的,得分直接衝破天際,82011分肯定對手Xeon是只能看車尾燈;CPU-Z Bench方面的對比則是拿自家Ryzen 9 5950X稍作比較,單核心有破500分大關、多核心一樣是超高分表現直接破萬,即便16C/32T的5950X也是一樣只能望著尾燈興嘆。
拿這台R282-Z96來使用Windows 10的確是無法發揮強大效能,這裡也透過Ubuntu 20.04作為OS系統來簡單測試一下,直接調出系統資訊就能清楚看到目前搭載的硬體現狀,接著來跑一下Blender吧,同樣是滿滿的128個核心,幾乎全盤皆100% Loading下也使得實際在Blender六項場景的得分都相當不錯,而且實測的感受就能發現到,跑起Blender的測試根本就是相當飛快。
這次直接上了4條32GB的DDR4-3200記憶體,透過RAMspeed的測試驗證下,也有不錯的成績表現,相關細部資訊就請查閱下面的10項測試結果截圖囉!
隨著現代人的使用習慣與倚賴網路、雲端模式的資料儲存等,企業建置強大的雲端平台以及對高性能運算的需求更是大幅提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透過採用R282-Z96的強大運算效能下,不論是對各系統平台的管理與運用、或是安全性、可擴充性等等的支援,甚至是如NVIDIA的認證等,通通能夠得到完整的解決方案。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PCDIY!玩家FB社團
Instagram頻道:pcdiytw
事實上在站上陸續都有介紹過多款工作站與伺服器的產品文章,對於大多定位於企業使用的伺服器來說,不斷精進高效能運算的能力可是一向努力的目標,面對向來都是Intel佔據大宗的伺服器領域,AMD在推出了EPYC處理器之後也是相當的勇猛精進,而新一代的Milan核心也為伺服器提供了更為優異的效能運算表現,面對新興的人工智慧相關需求(人工智慧平台/人工智慧訓練/人工智慧推論)、視覺特效演算以及高效能運算等等,通通都能更快速的達成運算目標,這次也很榮幸的有機會可以接觸到這款採用最新版規格AMD EPYC架構的GIGABYTE R282-Z96伺服器,下面就來瞧瞧這款機架式主機的各項特色與效能表現吧!
GIGABYTE R282-Z96 2U機架式伺服器主機開箱
與常見的電腦主機著重的效能跑分與RGB閃亮亮外觀設計不同的是,伺服器主機在設計上的核心講究「雙效」:也就是「效率」與「效能」,加上動輒數台、數十台以上的串聯運算,外觀上大多看到的都是採機架式的設計外觀以方便置放在機房內的機櫃上,部分著重散熱或是擴充性的需求則會採直立式版本,但並不會因此降低其強大的運算能力。而本次開箱的R282-Z96這一款版本就是採用2U規格的Rack Server機架式伺服器機種,從外觀上不難發現整體呈現扁長型的設計,而標準2U高度下從正面可以看到設計了3排、共12-Bay的HDD/SSD可儲存空間(硬碟槽),內部採用的當然是AMD EPYC最強的7713伺服器處理器,並支援多達8-Channel的RDIMM/LRDIMM DDR4記憶體插槽(16 DIMM、單顆處理器),由於R282-Z96為雙處理器架構,因此總共提供了多達32組的DIMM插槽供使用,另外,也提供有2組的Intel I350 1Gb/s LAN port。
至於前端的12-Bay硬碟槽也分成2組顏色,基本上帶有藍色標示的(有8組)則是支援一般3.5吋與2.5吋的SATA/SAS HDD或SSD,另外帶綠色標示的Tray(4組)則是除了支援Gen 4 NVMe SSD的插槽還有SATA/SAS support、就是一般所謂的Hybrid Ports,而這12組插槽都支援hot-swappable(可熱插拔)功能,方便管理者更換HDD/SSD而無需關閉主機,另外,內部也提供有一組PCIe Gen4 x4介面的超高速M.2插槽、多達4組的PCIe 4.0 x16的擴充插槽,配上2000W(240V)/80 plus Platinum認證的redundant PSU,更是妥妥的完善了整台伺服器的供電穩定。
而相較於豐富的硬碟擴充性,伺服器在周邊的連接能力上通常比較保守,以R282-Z96來說,主機正面只提供了2組USB 3.2 Gen 1 Type A,後端的部分則是2組USB 3.2 Gen 1 Type A、1組VGA視訊埠、2組1 Gbps網路孔和一組management LAN,沒有HDMI、Display Port,甚至連個3.5mm耳機孔都沒有,是不是覺得怎麼跟一般的桌上型電腦差很多?
其實只給這麼一點I/O的主因在於「用不到」,一般來說,伺服器大都置放在機房裡或是公司內的專屬機櫃中,主要工作也是負責處理特定繁雜的數據運算,而非像我們的消費主機一樣要用來滿足各式各樣的場景需求,加上現在多數伺服器都具備遠端管理功能,除非真的必要,工程師甚至是可以不必進入機房就進行維護工作,自然的在I/O在規劃上就只求夠用即可,數量以及先進程度反倒沒有麼高的優先需求,包括主機正面的USB插槽也大多是作為安裝系統或是MIS資料儲存、或是對應鍵盤/滑鼠等使用而已。
但若是真的有特殊需求,像是需要10G高速網路的時候,那怎麼辦呢?關於這一點,伺服器通常會額外透過「擴充卡」的方式來進行處理,像是R282-Z96就支援各一組OCP 2.0 PCIe 3.0x8、OCP 3.0 PCIe 4.0 x16擴充卡安裝槽 ,兩者除了支援的通道數量不同之外,OCP 3.0版本可以比過去的版本承受更高的功耗,並具備快速插拔功能,在擴充設備的時候不需要打開機殼,即可直接主機後方插入,相當省時省力。
看過了R282-Z96的外觀特色,接下來就來瞧瞧內部的狀況囉!R282-Z96的開蓋方式也是相當的講求效率,主機實際要卸除的螺絲只有頂蓋上方一個,剩下的帶有藍色螺帽的螺絲都具備防脫落設計,只要用手就能輕鬆擰開,且正常使用不管怎麼轉,螺絲都絕對不會從機殼上掉落!最後只要按住頂蓋左右兩側的卡扣,用力的向後一推,側板就能打開。
頂蓋打開後,可以發現R282-Z96內部整體的排佈真的非常的工整簡潔,為了盡可能在最小的空間內實現最強的散熱,主機多數零件,包含處理器、記憶體、顯示卡等都沒有配置獨立風扇,全部都依靠前端配置4組具備快拆式設計的高壓風扇來進行散熱。
不要看這四組風扇小小一顆,每顆風扇的最高轉速可以高達驚人的16,300 RPM,要知道一般水冷用120mm風扇轉速大約也才2,000 RPM而已呢!此外R282-Z96還有在CPU與記憶體的上方套上了一層蓋板,讓引進的風流能夠達到更好凝聚效果,降低風壓的衰減,確保主機的頭、尾都能獲得足夠的散熱。不過這種做法的代價就是非常誇張的噪音,足以和飛機起飛、空襲警報相媲美,而這還只是一台主機的音量…想想看如上百台主機一起運作會是什麼樣的壯觀場面,這大概也是為什麼伺服器都要加入遠端管理功能因素之一(咦?)。
掀開蓋板就可以看到被記憶體插槽包圍的「兩組」CPU安裝位置了,你沒看錯,就是兩顆處理器,事實上這款R282-Z96伺服器主機是針對AMD最新的第三代EPYC 7003系列的處理器所打造,單顆處理器最高擁有64C/128T的核心配置,並藉由Zen 3架構讓L3快取的容量最高可以高達256 MB,本次技嘉已經預先裝好了兩顆EPYC 7713處理器,讓整台主機光是核心數量就達到128C/256T。
當然能夠一次串接兩顆處理器的好處可不僅僅是核心數增多而已,整台主機在通道的支援性上能相應的大幅增加,R282-Z96最高能夠一口氣支援32組256GB的 DDR4-3200記憶體,換算下來整個平台光是記憶體的容量就能有8 TB之多!不過這次入手的版本則是配置了DDR4-3200 32GBx4共128GB,做為開箱體驗也足夠了。
與此同時,主機板上的PCIe擴充插槽在通道上也全部都是完整的PCIe 4.0 x16,完全不會有分流或和其他插槽共用的問題,但因為不同插槽通道是由不同的處理器來管理,為確保整體的使用效率能夠最大化,插入多裝置的時候還是稍加評估一下。
另外一個比較特別的地方,R282-Z96在設計上是沒有南橋晶片的,通道之間也不需要額外使用交換器來協調,換言之所有通道都是由處理器直接管理,理論上這能夠達到更低的運算延遲和更高的通道執行效率,這點可是AMD EPYC平台才獨有特殊設計。而除了處理器之外,在圖像顯示方面則是透過內建在主機板上的ASPEED AST2500顯示晶片來負責,畢竟工作需求上主要是以高效運算為主,顯示方面就只是提供連接螢幕的顯示罷了。
雖然只內建AST2500來做顯示輸出,但身為高階運算主機當然也是可以配置上如AMD的Instinct系列、NVIDIA Ampere系列、Qualcomm ASIC Accelerator等大廠的計算加速卡產品(實際支援廠牌、型號因機種而異,還須以官網公告為準),而且對於依照伺服器的運算需求,主機最高可以安裝3張2 Slot厚度卡片,讓運算效能更上一層樓。
除了可支援各大廠如NVIDIA的計算加速卡之外,當然如果按照最佳建議的話,配上AMD自家的Instinct系列肯定是最棒的選擇囉!譬如這款AMD為高效能運算、AI運算所打造的Instinct MI100圖形加速器,核心晶片採7nm製程的CDNA架構,擁有7,680串流處理器、120個運算單元,搭配32GB的HBM2記憶體,每秒的雙精度運算(FP64)最高可以達到11.5 TFLOP,讓它在推2020年年底推出的時候,官方宣稱它目前世上最快的HPC GPU產品。
然而,伺服器的超高效能相對的在功耗上面同樣也是相當可觀的,畢竟光是兩顆EPYC 7713處理器的TDP功耗就達到450W,就連一顆散熱風扇的功耗也要62W,沒有足夠強大的電源供應器作為後盾可是不行的,照慣例,R282-Z96也是採用了兩顆2000W(240V)80 plus白金認證的redundant電源供應器,提供更完善的電源供應需求。
實機體驗
實際上對於消費者來說,伺服器的使用定位上大多是作為高階運算的範疇,包括搭配上高階計算加速卡來做諸如ML(Machine Learning)、DL(Deep Learning)、AI運算等等,畢竟這麼高階又昂貴的機器拿來裝Windows 10、玩接龍的話也有點太大材小用了(真的這樣幹可能會被MIS殺了...太浪費資源了),常見的如用在安裝Linux或是Ubuntu之類的OS,包括做為人工智慧平台或視覺特效演算等用途、甚至拿來做企業的Apache CloudStack雲計算平台等,相信這款具備高效能的R282-Z96應該會發揮出相當強大的功能才是,只不過對一般玩家來說可能較不熟悉。這邊小編也透過一般玩家比較相對容易了解的方式來檢視一下這款伺服器吧,先來看一下在Windows 10下的相關資訊偵測,從大家熟悉的CPU-Z中可以看到規格部分採用的是AMD EPYC 7713這一款處理器,主機上面採用的是雙處理器架構,所以基本上是有2顆7713、構成64x2=128核心,另外可以看到R282-Z96採用的是MZ92-FS0主機板,晶片組的部分採用的是Ryzen SOC/Carrizo FCH,支援PCIe 4.0,記憶體則是DDR4-3200 128GB(32GBx4)、CL24-22-22-52,顯示晶片則是ASpeed AST1000/2000(AST2500)。
而從另一款HWNFO的偵測中除了清楚顯示AMD EPYC 7713型號與7nm製程資訊外,還可以看到包括核心為Milan、240W TDP以及基礎時脈(Base Clock)/爆發時脈(Boost Max)等資訊,當然也可以看到關於AST2500顯示GPU以及AMD MI100等訊息。
透過Windows 10下的CPU資訊可以看到滿滿的128個框框,不知道會不會有一種充滿興奮又感覺強大的幸福感呢?只能說這款版本肯定是MIS看到會流口水的機器了;簡單透過Cinebench R23以及CPU-Z內建的Bench來檢視一下核心效能,單核/多核的實測成績,R23的得分為1219/82011,果然是強大的EPYC 7713啊,這高達128-Core的威力不是蓋的,得分直接衝破天際,82011分肯定對手Xeon是只能看車尾燈;CPU-Z Bench方面的對比則是拿自家Ryzen 9 5950X稍作比較,單核心有破500分大關、多核心一樣是超高分表現直接破萬,即便16C/32T的5950X也是一樣只能望著尾燈興嘆。
拿這台R282-Z96來使用Windows 10的確是無法發揮強大效能,這裡也透過Ubuntu 20.04作為OS系統來簡單測試一下,直接調出系統資訊就能清楚看到目前搭載的硬體現狀,接著來跑一下Blender吧,同樣是滿滿的128個核心,幾乎全盤皆100% Loading下也使得實際在Blender六項場景的得分都相當不錯,而且實測的感受就能發現到,跑起Blender的測試根本就是相當飛快。
這次直接上了4條32GB的DDR4-3200記憶體,透過RAMspeed的測試驗證下,也有不錯的成績表現,相關細部資訊就請查閱下面的10項測試結果截圖囉!
高性能運算主機首選GIGABYTE R282-Z96伺服器
對於IT系統管理者來說,優異的硬體架構設備相對的也提供了優異的高性能表現,這對於需要處理龐大運算資料量的企業來說,選擇一台或多台GIGABYTE R282-Z96伺服器主機相信會是不錯的方式,透過標準2U機架式設計可以方便於機櫃中使用外,可以支援高儲存容量以及支援PCIe Gen4/NVMe SSD等更是可以有效的加速資料的存取速度,而且透過搭載AMD EPYC 7003系列雙處理器的強大威力下,配上多達32組DIMM插槽的超高記憶體支援,想要輕鬆達成人工智慧的部署與應用、高效視覺效果演算、高性能多工資料處理、雲計算平台等等通通沒問題,透過R282-Z96的強大運算能力,企業實現數據中心現代化也可以很容易。隨著現代人的使用習慣與倚賴網路、雲端模式的資料儲存等,企業建置強大的雲端平台以及對高性能運算的需求更是大幅提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透過採用R282-Z96的強大運算效能下,不論是對各系統平台的管理與運用、或是安全性、可擴充性等等的支援,甚至是如NVIDIA的認證等,通通能夠得到完整的解決方案。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PCDIY!玩家FB社團
Instagram頻道:pcdiytw
- 發表您的看法
請勿張貼任何涉及冒名、人身攻擊、情緒謾罵、或內容涉及非法的言論。
請勿張貼任何帶有商業或宣傳、廣告用途的垃圾內容及連結。
請勿侵犯個人隱私權,將他人資料公開張貼在留言版內。
請勿重複留言(包括跨版重複留言)或發表與各文章主題無關的文章。
請勿張貼涉及未經證實或明顯傷害個人名譽或企業形象聲譽的文章。
您在留言版發表的內容需自負言論之法律責任,所有言論不代表PCDIY!雜誌立場,違反上述規定之留言,PCDIY!雜誌有權逕行刪除您的留言。
最近新增
- 外國網友實測Intel i9-13900K,在無功率限制下Cinebench R23突破4萬分?!
- AMD公佈2022年第2季財務報告,創紀錄新高!季度營收6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70%;季度營運現金流超過10億美元
- 僅靠AIO水冷就能達到6GHz?!Intel 13代i7-13700K、i9-13900K超頻數據曝光
- 最低FPS有顯著提升?!Intel 13代Core i5-13600K、i7-13700K工程版遊戲效能曝光
- 玩家升級有妙招、入手AMD Ryzen 5 5600直接無痛原地效能飆升兼省荷包,vs Core i5-12400
- 4顆對2顆還贏不了,Intel Sapphire Rapids-SP Xeon伺服器級處理器測試跑分流出
- Intel 13代 Raptor Lake Core i9-13900K工程版曝光,ES3版CPU-Z多核可突破15,000分?!
- AMD FidelityFX Super Resolution推出一週年:支援超過110款遊戲,FSR 2.0現已在GPUOpen上架
- AMD推出Ryzen R2000系列嵌入式處理器,為工業、機器視覺、物聯網和輕薄客戶端解決方案提供優化的效能與功耗效率
- AMD Ryzen Threadripper PRO 5000 WX系列處理器將於SI和DIY市場販售
- 三種規格滿足不同面向的晶片設計,台積電公開N3 FINFLEX技術
- 拔電測試!AMD新行動處理器Ryzen 7 6800U單純電池模式下、改善功耗與效能維持不降?! 實際驗證
最多人點閱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2670神器級處理器!
- 捉對廝殺:AMD Ryzen 2200G/2400G VS Intel Core i3-8100/i5-8400
- 不讓Z490專美於前、Intel 400系列入門選項,BIOSTAR RACING B460GTQ主機板開箱
- 洋垃圾戰神,5999元買14核心28執行緒Xeon E5-2683v3神器級處理器!
- Supermicro M12SWA-TF動手實測 feat. AMD Ryzen Threadripper Pro 3995WX,為究極效能而生的至尊工作站主機板
- AMD Ryzen 5 1600X實測開箱,6核心12執行緒戰神處理器再顯鋒芒!
- 搭載USB 3.2 Gen 2x2和2.5GbE LAN、入門玩家最佳選擇,MSI MAG Z490 TOMAHAWK主機板開箱
- 太極撥10核、「十力」不容小覷,ASRock Z490 TAICHI主機板效能測試
- Intel Pentium G4400實測開箱,「非K超頻」3.3GHz狂飆4.4GHz!
- AMD CPU與超輕巧ITX小板輕鬆配:華碩 ROG STRIX B450-I GAMING ft. Ryzen 3 3300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