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IY!玩家票選
-
內外接SSD與NAS儲存速度王者、囊括三項票選大賞,2020玩家票選「最佳儲存」「最佳外接式儲存」與「最佳NAS網路連接儲存」品牌:Western Digital得獎專訪
PCDIY!在2020年末時舉辦了玩家票選品牌大賞以及抽獎活動,票選結果也已經在2021年1月8日出爐,除了恭喜各位得獎玩家之外,編輯部也發現了這些品牌當中,有獲得三冠王的廠商—Western Digital,一共囊括了最佳儲存裝置、最佳外接式儲存裝置、甚至還有最佳NAS網路連接儲存裝置等三大項,看來Western Digital真的是玩家的心頭好啊!相當受到玩家青睞。 在以「心佔率」而非「市佔率」為主打的PCDIY!玩家票選品牌大賞中,透過實際投票的結果可以驗證品牌大廠是否真的是玩家支持的對象,雖然我們都知道Western Digital早已是國內儲存裝置的龍頭,但竟然可以一舉拿下三大獎項、他們究竟做了什麼來擄獲玩家的心呢?為此,PCDIY!也特地走訪Western Digital台北辦公室,並且邀請了Western Digital產品行銷—Kevin 翁祥文來談談得獎感言之外,也一起聊聊Western Digital旗下產品有哪些迷人之處。 走過半世紀的Western Digital,因應時代與玩家們越來越多樣的使用需求,透過提供完整產品線組合,致力滿足所有玩家與消費者的各式儲存情境;而在玩家每一種工作型態的需求之下,Western Digital都將Keep Walking,持續推出相對應的產品,並且引領時代向前邁進。 Kevin也自信的表示,Western Digital無論是對內的研發計畫,還是對外的市場行銷,都不會因為疫情而停下腳步,Western Digital會一直往前進,並且於時代浪潮的浪尖上,針對玩家需求來設計與研發出最佳的新產品,更重要的是在對的時間推出對的規格,以產品定位與使用情境為未來方針,抓住玩家們的心。 Western Digital旗下多個品牌,每一項皆有著眾多擁護者,在產品的設計與研發上也採分眾的方式,並透過顏色等區分方式讓產品定位更加明確。 Western Digital品牌主要提供企業與個人式儲存產品,以最直觀的顏色來區分產品定位,讓玩家們能夠以自身需求挑選最符合自己的產品,來保存工作資料、遊戲檔案、甚至是回憶。 為電競而生,主打高傳輸速度與高效能,且在2020年年底時推出了1TB與2TB兩種容量的WD_BLACK SN850 NVMe SSD,在儲存裝置市場上引發熱烈討論,採用Gen 4技術,不像其他品牌在Gen4初期就急忙推出的儲存裝置,讀寫速度只有略高Gen3一點,但Western Digital還在SATA風行時就窺見了PCIe的未來趨勢。 早就超前佈署,Western Digital一出手就拿出WD_BLACK SN850 NVMe SSD,讓SSD的讀取速度來到驚人的7000MB/s,寫入速度也是不可思議的5300MB/s,最高IOPS甚至高達1,000,000,為往後的SSD立下了標竿,說WD_BLACK SN850 NVMe SSD是以Gen4 規格所研發的SSD標準也不為過,甚至連最熱門的PS5,也因為WD_BLACK SN850 NVMe SSD突破7000 MB/s的讀取速率,達到PS5對於SSD認證門檻,目前正在接受認證中,未來將或許將可以見到WD_BLACK SN850 NVMe SSD在PS5上的應用。 隨著WD_BLACK SN850 NVMe SSD的推出,Western Digital也推出WD_BLACK AN1500 NVMe SSD外加卡,內部包含兩組採用PCIe Gen 3介面搭配RAID 0磁碟陣列組合的內接式SSD,可讓頻寬達到PCIe 3.0 x8,最高讀取速度可支援到6500 MB/s,讓在Intel將300晶片組宣告EOL之後,投入PCIe 4.0懷抱,但暫時不想升級的玩家們,用Gen 3規格也能享受接近Gen 4的效能。 不同於主打高階電競市場的WD_BLACK,WD Blue主要瞄準了中階PC玩家與創作者市場,以平實的價格讓玩家們也能享受大容量儲存與高速讀寫的快感,而WD Blue最新產品則有WD Blue SN550 NVMe SSD,導入PCIe 3.0通道、以及NVMe 1.4介面,讀寫速度也來到2400MB/s與1750MB/s。 無論是個人使用、還是小型企業、家庭辦公室,紅標WD Red或許會是玩家們在使用NAS系統上最好的選擇之一,其中於2019首度推出的NAS專用WD Red系列的SSD,以及WD Red Plus NAS硬碟與WD Red Pro NAS硬碟都能提升混合型NAS環境的效能與快取能力,強化玩家們的NAS使用體驗。 此外,在攝影界的鼎鼎有名的SanDisk也是Western Digital麾下的品牌之一。打開相機或是手機、無人機的記憶卡插槽,九成以上幾乎都是SanDisk所出品的記憶卡。 針對攝影師需要在外跑跳碰的需求,SanDisk也有外接式SSD的相關產品,前一陣子推出新一代的SanDisk Extreme PRO Portable SSD,貼心保留前一代產品包含耐摔、IP55防水防塵特性,讓戶外攝影師可以安心使用外,更突破速度的限制,搭配USB 3.2 Gen 2x2接口,提升一倍的讀取與寫入速度,達到2000MB/s門檻大關;容量提供2TB的大容量選擇,為擁有大量照片、影片移動與保存需求的攝影師們提供更好的儲存體驗。而同一時間推出的SanDisk Extreme Portable SSD則一樣擁有好攜帶、大容量的特色,提供毫不遜色的1050MB/s讀寫速度,讓攝影師們可以依照自身需求,選擇最合適的影像儲存夥伴。 WD品牌主要提供企業與個人式解決儲存產品,於2020年上半年推出的外接式WD My Passport SSD,不僅擁有簡潔的流線型金屬設計,可以輕鬆展現出使用者的個人風格與特色,更透過NVMe技術提供超快讀寫速度與256位元AES硬體加密功能,讓創作者與影像專業人士都可以透過WD My Passport SSD,輕鬆且安心地傳輸高畫質內容。 除了前面提到的之外,相信玩家也很想知道,新的2021的開始以及未來的計劃藍圖上,又將會有哪些的布局呢? 在目前已經推出多款的內接式SSD之後,Western Digital未來也將會持續推出更多版本讓玩家選擇;至於在外接硬碟的研發上,也預計會推出更優秀的版本讓玩家選用,未來Western Digital將會以特殊需求為主軸做為開發方向。而提供玩家更多使用上的保障,也會是之後持續研發的重點。 「每種顏色的產品線都有其代表的產品項目」Kevin充滿自信地說,「如果要以其中一個項目來代表Western Digital的『產品力』,那勢必就是WD_BLACK SN850 NVMe SSD了。此產品採用Western Digital自家研發的WD_BLACK G2控制器,針對高設備規格需求和高強度的遊戲進行最佳化,讓遊戲玩家擁有卓越的PC效能。除此之外,WD_BLACK SN850 NVMe SSD 具備更優異的低佇列深度效能,讓遊戲玩家和一般使用者都能更流暢地載入應用程式。」 從自行研發的控制器與韌體到嚴謹的極端壓力偵錯測試, WD_BLACK SN850 NVMe SSD正可代表Western Digital的「產品力」表現,也可以解釋為什麼Western Digital會成為玩家心目中最佳儲存裝置的第1名了。 採訪尾聲,Kevin也謙虛地感謝PCDIY!舉辦這次玩家票選品牌大賞,除了讓玩家們更了解Western Digital產品以外,也讓Western Digital接收到來自玩家們最真實的回饋,並且自我期許未來的Western Digital,無論是對外的行銷營運、抑或是內部的嚴謹驗證,都能做得越來越好,產品定位及規劃上也越來越明確,極力滿足玩家的各種需求。 廠商名稱:Western Digital 廠商網址: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專注技術與品質、全面滿足消費者需求,2020玩家票選「最佳記憶體」與「最佳儲存裝置」品牌:Crucial得獎專訪
一年一度的PCDIY!玩家票選品牌大賞也在日前投票結束並公布了票選結果,本次透過了眾多玩家的踴躍投票下,按照玩家的「心佔率」指標,也顯示出玩家們在面對眾多品牌上的選擇偏好,當然其中也不乏本身就已經在各零組件領域佔據領頭羊地位的冠軍品牌。 這次很高興地邀請到獲選2020「最佳記憶體模組」以及「最佳儲存裝置」兩項類別殊榮的Crucial來跟大家分享得獎的感言,以身為這兩大類別領導品牌的角度,是如何做到成為玩家心中的理想品牌地位的! Crucial本次獲選「PCDIY! 第十五屆 2020 玩家票選品牌大賞」,亞太區銷售總監曾偉樑(Wai Leong Chan)表示:「感謝台灣消費者及玩家的肯定,使得Crucial有機會獲得2020最佳記憶體模組以及最佳儲存裝置雙料冠軍。今年(2021年)是Crucial成立25周年,身為全球最大記憶體製造商美光(Micron)旗下通路品牌,我們使用美光原廠製造高品質顆粒,垂直整合豐厚的技術資源,提供給消費者高效能與高相容的產品,在190個國家與地區以具競爭力的價格和穩定的品質維持可靠的供應。因為消費者與玩家的支持,Crucial以專業、創新與熱情的精神,不斷蛻變,成為今日消費者們所熟悉的『全球領先記憶體與儲存專家』,持續創新與成長!」 Crucial Ballistix次世代產品組合是專為遊戲玩家與重度超頻愛好者打造的高效能記憶體。從晶片設計、研發和製造皆在美光工廠完成,是電競記憶體中結合晶粒級 (die level) 自訂調校的唯一品牌,不斷締造破世界紀錄的效能,更是無數超頻世界紀錄保持者,是遊戲玩家的記憶體首選。 目前Crucial Ballistix包含兩個系列:Crucial Ballistix及Crucial Ballistix MAX供消費者選用。 Ballistix系列提供速度從2666MHz至3600MHz,容量從8GB至32GB,配備黑、紅、白三色的現代化鋁製散熱器,適合桌上型電腦(DIMM)或筆記型電腦(SODIMM)。MAX 系列則是此系列產品的旗艦產品,提供桌上型電腦(DIMM)速度從4000MHz至4400MHz,容量8GB和16GB等不同的選項,採用高品質擠壓式黑色鋁製散熱器, 散熱效能優異,內建精準的溫度感測器,可即時監控溫度。 Ballistix及Ballistix MAX的RGB選項均有8個區域共16個LED,效果可透過RGB軟體設定及控制,MAX則可透過ASUS Aura、Gigabyte RGB Fusion以及MSI Mystic Light軟體自訂及控制燈光效果,且可拆卸式導光棒可以換成3D列印版本。Ballistix MAX近期更推出推出5100MT/s的全球限量版本,在時脈設定上突破紀錄,滿足每位玩家的需求。 Crucial NVMe SSD發表的最新P2和P5 M.2 PCIe擴展了Crucial的P系列固態硬碟產品線,提供符合遊戲玩家、內容創作者和日常電腦使用者預算條件、且效能更強的選項。 P5高達3400 MB/s的循序讀取,是Crucial目前最快、最具創新性的SSD產品,推動了PCIe Gen 3功能提升。其「動態寫入加速」、「錯誤修正」 算法和「過熱保護」互相配合運作,可使效能和耐用度最佳化,非常適合如影像編輯、設計、遊戲、多工處理等重度需求應用。無論是需要 PC 能隨時「投入戰鬥」的遊戲玩家,或是到處奔走、需要筆記型電腦能跟他們一樣「努力」工作的專業人士來說,P5都是理想之選。 P2則是專為注重價值、希望以實惠價格購買快速SSD的顧客而設計。提供高達2TB的容量,協助需要處理多工任務的人員更快的資料傳輸速度和檔案存取速度,讓每一天都變得更有效率。 針對有行動攜帶需求的使用者,Crucial於今年以高效能、高性價比的兩款產品—X8及X6與使用者見面,正式跨足行動固態硬碟市場。Crucial X8優雅簡潔的外型設計搭載一體成型鋁擠外殼協助散熱,採用USB 3.2 Gen 2介面,最高支援1050 MB/s的傳輸速度,檔案負載速度比大多數SSD行動硬碟快1.8倍,比其他行動式硬碟快7.5倍,比USB隨身碟快100倍。 因其可與包含Windows、Mac、iPad Pro、Chromebook、Android、Linux、PS4和Xbox相容,故可增加幾乎所有電腦、平板電腦、手機或遊戲主機的儲存容量,讓消費者隨時享有最快速方便的資料儲存體驗,最大容量亦已達2TB。 X6則有著540MB/s的傳輸速度,比起傳統的行動硬碟更加快速,小巧易攜帶、重量小於42克的設計,全面支援個人電腦、Mac、PS4、Xbox One、Android等裝置、USB-C轉接器開箱隨插即用。2TB容量輕而易舉打包所有遊戲甚或數百小時影劇,讓消費者隨時隨地看劇、打遊戲、備份資料,一切沒問題! 在2020年,Crucial達成了許多重要的里程碑,包括重新打造Crucial Ballistix電競記憶體品牌、打破多項世界級超頻紀錄,並且以優異的產品系列跨足行動硬碟市場。Crucial也將以一貫高水準的表現和效能,持續專注記憶體及儲存市場,期待在2021年透過更多創新的產品,帶給消費者與玩家最好的體驗。 除了這次的得獎感言之外,相信玩家們也很想知道在2021年Crucial的佈局會是怎樣的情況?這裡也特別透過專訪的機會跟曾總監談到這部份的Roadmap計畫,簡單的也透過幾個QA來了解2021玩家可以擁有怎樣的Crucial最新產品吧! Q:目前SSD已經是玩家普遍接受的儲存裝置、DDR4也推進至4000MHz,Crucial在2021的產品布局上又有哪些可以跟玩家分享?或是已經準備推出的產品呢? Crucial Ballistix是全面整合的電競記憶體品牌:從設計、調校、研發和製造皆在美光工廠完成,為結合晶粒級(die level)自訂調校的唯一品牌。用於產品中的所有零組件全部通過嚴格控管的製造和測試,因此在超頻使用上,無論是搭配液態氮或主流冷卻方案,Crucial Ballistix都可以完美搭配,解決問題。 Q:隨著PCIe 4.0開始逐步化之下,Crucial於2021年在針對這方面的布局計劃又是如何? 我們持續關注PCIe SSD的市場演進。在今日由PCIe Gen3主導的市場中,Crucial已具備如Crucial P2和P5 SSD等豐富的產品組合。未來推出全新的SSD產品時,我們必定第一時間與PCDIY!分享! Q:DDR5記憶體即將在2021露出,Micron的因應對策又是如何? Crucial參與DDR5「技術應用支援計畫」(Technology Enablement Program, TEP) ,因此Crucial將繼續在開發過程的每個步驟中與合作夥伴和客戶緊密合作,以確保技術朝向DDR5的穩定開展。 無論是用於資料中心,消費市場還是遊戲應用, Crucial從上電(power-on)、驗證和最終品檢,致力於為所有通路客戶提供最佳DDR5記憶體解決方案。 很感謝曾總監能撥空與玩家分享這些資訊,這裡也再次為Crucial這次能夠獲得玩家票選品牌大賞的兩大類別得獎殊榮鼓掌!也希望玩家在2021能夠繼續支持Crucial的各項產品喔!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M2ykB7dd8M&feature=youtu.be&ab_channel=PCDIY%21online ▲獲獎感言影片:亞太區銷售總監 曾偉樑 先生(Wai Leong Chan)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PCDIY!第十五屆2020玩家票選品牌大賞,票選結果暨得獎公布!
感謝大家對於PCDIY!玩家票選品牌大賞活動的支持,票選活動已於2020年12月26日(00:00)截止投票,總計累積投票數達到了835,315票,經過了這段期間的投票,由大家所選出各產品類別中的玩家最佳品牌也已經出爐。投票結果公布如下,表列順序則是按照品牌票選的項目排名進行排列。 活動名稱:PCDIY!第十五屆2020玩家票選品牌大賞 活動官網: 票選期間:2020年11月25日(三)~12月25日(五) 票選結果公佈:2020年01月08日(五) 票選得獎公佈:2020年01月08日(五) 票選得獎領獎期限:2020年01月18日(一) 以下票選結果,皆是讀者們所票選出來所統計出來的結果,其代表的是消費者的「心佔率」,而非「市佔率」。藉由下列的票選結果,大家可以發現哪些品牌是消費者心目中的理想品牌。 本屆有趣的是,CPU項目中的兩大品牌票數最終結果僅相差一票(驚),這部分在查核無誤後也就依實際結果計算;顯示卡類則是NVIDIA原廠卡(創始版)猶如黑馬衝到第二名、連AMD原廠卡也爬到第五名,看來這兩大原廠推出的公版卡很受玩家青睞;記憶體今年則是ADATA/XPG威剛衝進第三名,算是擠到老牌Kingston金士頓與Crucial之後,以些微票數擠下G.Skill;儲存裝置項目也是由ADATA/XPG擠下三巨頭之一的Seagate排進第三名,雖然票數僅以些微差距小勝;NAS項目也是有黑馬異軍突起,打破玩家既定印象的除了S、Q牌之外,由Western Digital原廠直接闖入到第二名,看來玩家選用整套模式的概念興起,方便使用是一大考量。 下面就透過圓餅圖來呈現本次的最終票選結果,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這次活動能圓滿成功,除了感謝許多廠商的支持,提供投票好禮外,最感謝的就是各位讀者、粉絲與網友的參與,為了感謝大家的參與,這次我們也準備了許多投票好禮要送給大家。幸運得主公布如後,投票好禮數量皆為1組。在公布得獎者之後,我們將於近日內透過Email與得獎者聯繫,由於投票好禮數量非常多,處理時間會較久,請得獎人耐心等候,活動小組會盡快與您聯繫。請收到Email通知之後,主動與PCDIY!聯繫,謝謝! ● 映泰 RACING B460GTQ主機板:林可靜 ● 映泰 RACING B450GT主機板:涂惠辰 ● 映泰 B550MH V6.0主機板:吳宗憲 ● Fractal design Define 7 Compact TG 極光白電腦機殼:陳致遠 ● Fractal design Ion+ 760W 白金 全模組電源:吳嘉銘 ● Team(十銓) CX2 SSD 1TB:陳哲遠 ● Team(十銓) Delta RGB DDR4-3000 16GB(8GB*2)記憶體 黑色: 林承偉 ● Team(十銓) PD400外接式固態硬碟 960GB:李晏緯 ● XPG SUMMONER RGB 鍵盤*2:方小玉/許晉瑋 ● 聯力 LANCOOL 215 機殼:秦于森 ● 聯力 LANCOOL II MESH Performance機殼:陳容豪 ● 聯力 STRIMER PLUS 24PIN+STRIMER PLUS 8PIN 排線:吳昇旻 ● Western Digital WD_BLACK P10攜帶型遊戲硬碟2TB:陳仁智 ● Western Digital My Passport硬碟5TB 白色款:賴品軒 ● Western Digital Blue SN550 NVMe SSD 500GB 一個(顏色隨機):馬宇婕 ● 芝奇 Trident Z Neo焰光戟記憶體 DDR4-3200 CL16 16GB(8GBx2):江毓康 ● 芝奇 Trident Z Royal皇家戟(銀) 記憶體DDR4-3600 CL18 16GB(8GBx2):陳焕丞 ● 杰強 MX BOARD 3.0S RGB 鍵盤:林俊榮 ● 杰強 MX BOARD 3.0S 鍵盤:林世宏 ● 杰強 MX BOARD 10.TKL RBG鍵:王佳利 ● 創見 ESD240C行動固態硬碟 480GB:陳力中 ● 創見 PCIe SSD 220S 512GB:陳澤揚 ● 創見 DDR4-3200 U-DIMM (JetRam) 16GB:林于德 ● Crucial X8 2TB Portable SSD:陳淑君 ● Crucial P5 2TB ( PCIe M.2 ) SSD:王治明 ● Crucial Ballistix RGB 32GB Kit (2 x 16GB) DDR4-3200 Desktop Gaming Memory (Black) :陳孝全 ● 迎廣 AIO 240水冷排2套 :白宏亮 蕭志霖 ● 迎廣金牌全模組電源供應器P65:李冠傑 ● J5 Creater 360° 全景視訊會議攝影機:沈建良 ● J5 Creater iPad Pro 11”/12.9”專用7合1多功能擴充集線器:吳建達 ● J5 Creater JCD375 USB-C Gen2 二代超高速擴充集線器附USB-C轉接模組:王鈺修 ● Seagate FireCuda 520 SSD 1TB:趙振華 ● Seagate FireCuda Gaming SSD 1TB:吳茹淑 ● Seagate FireCuda Gaming Dock 4TB:林力文 ● Seagate 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3060 Ti Twin Edge:林啟川 ● Razer Kraken 耳機 黑色 *3:陳仕晉 / 賴明彰/ 蘇益華 ● 全漢 黑爵士D 550W 電源供應器*3:莊正彬 / 廖本揚/ 郭學儒 恭喜以上中獎者! 1. PCDIY!將於1/11統一寄出中獎通知函,中獎人須於1/18前完成中獎回報程序,經核對無誤者將於1/21寄出獎項。 2. 中獎人須提供必要的身分證明文件以核對中獎姓名,若不符合將取消得獎資格。 3. 中獎人若未於1/18前回報則視為自動放棄得獎資格,事後不得要求補發。 4. PCDIY!對活動內容以及贈品,保留修改及最後解釋的權利。 再次感謝大家的踴躍參與,我們下次見!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fbclid=IwAR13WE6avFI6RrESSZYq5Oo2ar78AG02vAvUgnM3HjitXpMJhWXw5EaqTdI&v=jTxaZrRIhGc&feature=youtu.be ▲【PCDIY!玩家票選 品牌大賞】得獎公告影片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投票抽大獎就趁現在、2020 PCDIY!玩家票選品牌大賞開跑囉!
雖然2020年因疫情影響,讓許多行業受到了衝擊,但相信在科技領域上還是有不少的提升,包括許多新產品在這陣子不斷的推出、不論是AMD陣營或是NVIDIA陣營都帶給玩家一片新效能的體驗感受,而且在避免外出的情況下,在家玩遊戲、在家工作也都成為另一種常態模式,科技產品的推陳出新儼然重新躍上了玩家的視野,其中,哪些品牌會是大家最推崇的呢? 照慣例在靠近年底時刻,一年一度的玩家票選品牌大賞又將起跑,面對2020年的各項新舊產品,哪款品牌會是您心中的最佳產品代表?就讓您手中的一票來決定吧! 同樣照慣例,這一次也準備了相當豐富的獎品來回饋大家的投票辛勞啦!包括有最新版RTX 30系列的顯示卡、主機板、記憶體、SSD、外接SSD、滑鼠、鍵盤等多項周邊,就看大家的人品與手氣夠不夠強大囉!快來參加、就有機會當分子了~ 只要點選下方的活動官網連結,就可以開始參加活動投票囉!記得選下心中最喜愛的最佳品牌(請依您的「心佔率」選擇、而非「市佔率」),投完票之後,記得留下您的詳細聯絡資訊,不然萬一中獎的話就無法聯繫與核對資料囉! 活動名稱:PCDIY!第十五屆2020玩家票選品牌大賞 活動官網: 票選期間:2020年11月25日(三)~12月25日(五) 票選結果公佈:2021年01月05日(二) 票選得獎公佈:2021年01月05日(二) 2020玩家票選品牌大賞活動已經開跑囉,趕快揪一下親朋好友一起來參加,投票順便拿大獎! ★票選活動連結直通車★→ 特別感謝贊助廠商:映泰 / Fractal design / 芝奇 / 迎廣 / J5creat / 杰強 /聯力 / 美光/十銓 / 創見 / WD /Zotac(依字母排序) ★票選活動結果公布連結直通車★→ 歡迎玩家查看是否有抽中喔,中獎的朋友也要記得領獎喔!(1/8更新)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PCDIY!第十四屆2018玩家票選品牌大賞,票選結果暨得獎公布!
感謝大家對於PCDIY!玩家票選品牌大賞活動的支持,票選活動已於2018年12月31日截止投票,總計累積投票數達到了709,755票,經過了這段期間的投票,由大家所選出各產品類別中的玩家最佳品牌也已經出爐。投票結果公布如下,表列順序則是按照廠商品牌的排名進行排列。 活動名稱:PCDIY!第十四屆2018玩家票選品牌大賞 活動官網: 票選期間:2018年12月10日(一)~12月31日(一) 票選結果公佈:2019年01月04日(五) 票選得獎公佈:2019年01月04日(五) 票選得獎領獎期限:2019年01月14日(五) 以下票選結果,皆是讀者們所票選出來所統計出來的結果,其代表的是消費者的「心佔率」,而非「市佔率」。藉由下列的票選結果,大家可以發現哪些品牌是消費者心目中的理想品牌。 這次活動能圓滿成功,除了感謝許多廠商的支持,提供投票好禮外,最感謝的就是各位讀者、粉絲與網友的參與,為了感謝大家的參與,這次我們也準備了許多投票好禮要送給大家。幸運得主公布如後,投票好禮數量皆為1組。在公布得獎者之後,我們將於近日內透過Email與得獎者聯繫,由於投票好禮數量非常多,處理時間會較久,請得獎人耐心等候,活動小組會盡快與您聯繫。請收到Email通知之後,主動與PCDIY!聯繫,謝謝! ● NVIDIA (輝達) GeForce RTX 2080 創始版顯示卡:林志彥 ● ZOTAC (索泰) ZOTAC GeForce GTX 1070 Ti AMP Extreme 顯示卡:顏武章 ● QSAN (廣盛) XCubeNAS 3002T 網路儲存設備):蕭巧莉 ● GIGABYTE (技嘉) MW51-HP0 主機板:張安迪 ● Western Digital (WD) Western Digital WD Black NVMe SSD 500GB:邱月菊 ● Mistel (密斯特) Barocco MD600 RGB 分離式機械鍵盤:鄭志聰 ● Enermax (保銳) SABERAY 幻彩戰艦(白) 機殼:邱麗芳 ● Western Digital (WD) SanDisk Extreme Portable SSD 500GB 可攜式SSD:張書瑜 ● Western Digital (WD) Western Digital My Passport Ultra 4TB 行動硬碟:張雅庭 ● ZOTAC (索泰) ZOTAC GeForce GTX 1050 Mini 顯示卡:姜宇帆 ● Razer (雷蛇) Thresher for PS4 無線耳機:趙芳 ● Enermax (保銳) LIQFUSION 幻彩飛輪 CPU一體式水冷散熱器:江易凡 ● Mistel (密斯特) Vision MX650 靜音電源供應器:吳敬平 ● LEOPOLD FC900R PD 紀念版色 鍵盤:林國樑 ● Western Digital WD Red HDD 4TB 內接式硬碟:陳郁心 ● Razer (雷蛇) Ifrit 專業耳機:曾鈺涓 ● Enermax (保銳) RevoBron 超靜銅魔 700W 電源供應器:王升翰 ● Razer (雷蛇) Mamba Wireless 滑鼠:鍾瑞國 ● Lian Li (聯力) LANCOOL ONE DIGITA (白色) 機殼:林哲宇 ● Cooler Master (酷碼) MasterAir MA410M TUF Gaming Edition 散熱器:蔡文中 ● j5create (凱捷) JUD500 USB3.0 極緻多功能筆電擴充基座 (共4個名額):蔡順和、張嘉淵、郭玉玲、陳國隆 ● Western Digital WD Blue HDD 2TB 內接式硬碟:黃志榮 ● Lian Li (聯力) Strimer 24+8pin RGB Cable 燈條 (共2個名額):吳冠廷、游善為 ● FSP (全漢) 聖武士 450W 電源供應器 (共2個名額):林世賢、蔡明正 ● Team (十銓) L5 Lite 3D SSD 240GB (共2個名額):陳彥廷、許財維 ● Enermax (保銳) TANKSTAND 螢幕架:葉高乾 ● Enermax (保銳) Fanicer 橫流扇(USB風扇):陳珮儀 ● Team (十銓) WD03 充電器(支援PD) (共2個名額):周佳德、賴宏原 ● Team (十銓) T183 32GB 工具碟 (共2個名額):郭易蕙、陳映諭 ● Team (十銓) Dash Card UHS-I 記憶卡 32GB (共5個名額):林雅淳、羅宜倫、陳弘儒、陳貴三、楊寶琴 恭喜以上中獎者! 1. PCDIY!將於1/7~1/10統一寄出中獎通知函,中獎人須於1/14前完成中獎回報程序,經核對無誤者將於1/21寄出獎項。 2. 中獎人須提供必要的身分證明文件以核對中獎姓名,若不符合將取消得獎資格。 3. 中獎人若未於1/14前回報則視為自動放棄得獎資格,事後不得要求補發。 4. PCDIY!對活動內容以及贈品,保留修改及最後解釋的權利。 再次感謝大家的踴躍參與,我們下次見! →更多的【PCDIY! 玩家票選】: →更多的【PCDIY!官方】: →更多的【SuperGamer!官方】: →更多的【PCDIY! 主機板】: →更多的【PCDIY! 顯示卡】:
-
華碩「ROG玩家共和國」電競產品大滿貫,獲選2017玩家票選最佳品牌!專訪成就非凡的ROG產品幕後推手!
華碩「ROG玩家共和國」電競品牌,如今已邁入第12個年頭,這次華碩ROG在「PCDIY!第十三屆2017玩家票選品牌大賞」中也展現出其實力,獲得玩家們一致肯定,在電競筆電、主機板、顯示卡等產品的評選中,皆脫穎而出並獲選最佳品牌。由此可見華碩ROG電競產品已深植玩家心目中,成為心目中最理想的第一品牌。 為深入了解華碩ROG產品所與生俱來的獨特魅力,我們特別來到位於台北市北投區的華碩電腦總部,專訪華碩「ROG玩家共和國」的背後靈魂人物,讓華碩電腦ROG全球行銷總監 尤彥博先生、華碩電腦主機板事業處產品企劃一處產品企劃二部資深經理 黃彥超先生、華碩電腦VGA產品企劃部副理 楊承翰先生,一同來跟玩家們分享華碩「ROG玩家共和國」產品卓越出眾的背後秘辛! 為了解華碩在電競領域如何出類拔萃,我們藉由採訪華碩ROG背後的重要人物,透過他們的分享,讓讀者更了解ROG品牌的經營策略,以及ROG產品企劃與定位。 我們知道華碩的子品牌ROG(玩家共和國),是為提供玩家最好品質與效能的產品而生。如今ROG邁向第12週年,是否簡述一下ROG品牌的發跡、典故與起源? 在華碩剛開始在2006年規劃Gaming品牌的時候,就先針對全球已是市占率第一的主機板產品線開始做研究,除了一般使用者需要的功能之外,我們也發現有一些特定族群在使用我們的主機板做一些比較不同的事情,像是遊戲玩家、DIY用戶、超頻玩家們,都有不同的特殊需求,華碩很重視這些族群的訴求,當市場上其他業者尚未專注做這塊市場時,華碩認為這塊市場是值得開發的,於是就另闢「ROG玩家共和國」的產品線,來設計出針對這些不同族群需求的高階產品。 一開始,華碩ROG是先在主機板產品上推出,隨後顯示卡,接著是筆電,也一起納入ROG的產品線。隨著ROG產品的叫好又叫座,接著ROG也繼續擴增到更多其他的產品線與產品項目。而ROG的品牌精神,就在於不斷發想出玩家們真正需求的產品,將玩家心裡尚未想到的需求給實踐出來。以顯示卡為例,當狂熱級消費者在插上該顯示卡時,他還需要哪些元素(例如超頻、燈效、簡易設定等等)。 而在ROG品牌經營與成長的過程中,由於玩家種類與市場的改變,包含DIY玩家、專業玩家、超頻玩家、遊戲玩家們,都有各自經營的社群。ROG團隊更透過研究這些社群的真正需求,透過多次的對話,以推出真正符合這些類型玩家們需求的產品,賦予最佳使用體驗,讓玩家們逐漸認同ROG這個品牌的價值。 當今電競風潮興起,ROG的產品戰線也拉得更廣。從板卡延伸到螢幕、電競周邊、網通、筆電與桌機。是否請介紹ROG目前與未來的產品線規劃與走向?並說明ROG品牌與正規ASUS品牌的產品定位與分界點。 就產品定位來說,ROG品牌就是定位在玩家(Gamer),而ASUS品牌定位在於一般使用者(Generic User),既然TA(目標客群)不同,產品的設計所鎖定的特點、特色上,不管從外觀和功能上,都會有頗大的差異。目前ROG還是定位在最高端,針對Hardcore愛玩硬體的玩家來打造,當然中階還有水冷玩家、超頻玩家、改機玩家,這些也都屬於ROG的範疇。 至於ROG和ROG Strix的不同處,在於ROG Strix屬於ROG旗下一個系列,以主機板來說也許有部份重疊,但比較Hardcore的玩家,會選擇ROG,而比較玩一些主流eSport遊戲類型(如LoL、DOTA 2),則可以選擇ROG Strix。至於比較入門(Entry)的玩家,我們最近也導入了TUF Gaming這個品牌,以上就是我們目前在玩家市場方面的布局。 至於純ASUS品牌,就是一般消費者的使用情境而做產品定位,像是偶爾拿來打Game,平常是上網、文書、工作等等,主要是用電腦來做多種用途的使用者。因此ROG與ASUS品牌的定位,可說是非常明確的。 就品牌定位,ASUS與ROG的調性是非常不一樣的。在一些Brand Report(品牌調查報告)中,提到ROG就是比較具備Powerful(強大的)、Luxury(奢華的),主打Professional(專業的)、Gamer(玩家的)、Hardcore(硬派)的印象,而ASUS的品牌則是比較偏向Elegant(典雅)、Intelligent(智慧)的印象,這也跟我們所要表達的品牌訴求是不謀而合。 至於Gamer市場部份,其實玩家在意的就是效能、穩定,因此ASUS Gaming跟TUF Gaming品牌的產品,都是可以滿足這些玩家的基本與必要(Essential)的需求,若這些玩家需要更多的功能與特色,就可以往上走,選擇ROG品牌的產品。 至於ROG目前想要主打的Slogan(口號),以目前台灣來說,就是「天生無懼」,賦予玩家最棒的遊戲體驗,並帶領玩家們獲得冠軍。若你仔細看ROG的Logo,就可以發現其實裡面有很多含意,有銳利的眼神、無懼的眼神,而在ROG經營了這幾年下來,也帶給玩家們驕傲的感覺,讓玩家們渴望擁有這樣的產品,驕傲的使用它。 在華碩內部,我們喜歡講「難行門」、「易行門」,我們都是喜歡挑戰難的,因此我們做出來的產品才能明顯跟別人不一樣,這也就是我們抱著「無懼」的精神,去挑戰新的技術應用,以研發出更棒的產品,讓用戶享受到最新科技的產品,並帶領消費者用於挑戰與擁抱新科技! 我們深知,唯有追求創新,才能為產品帶來更寬廣的應用與更高效能,同時提升品牌的價值。ROG正是朝著這樣的創新之路邁進,是否分享ROG在追求極致過程中,所經歷的有趣故事,以及奮鬥至今的心路歷程? 以追求極限的部份,我就以超頻的部份來做例子。因為在整個DIY市場中,我們剛成立ROG品牌時,超頻就是我們主機板必備的元素之一,直到今天都存在。在X99時代,我們的工程師透過研究Haswell-E CPU在2011-pin這些額外的pin腳,發現到可以打破效能屏障,因此在主機板的LGA-2011 CPU插槽上,加入額外的接腳至2084-pin,我們稱之為OC Socket,可使超頻效果突破20%以上,讓不少極限超頻玩家再次打破超頻記錄。 後來Intel原廠也同意我們的作法,使得後來在Broadwell-E CPU時代也把這些pin腳選項也開出來,並開放給所有的用戶使用,由此可見,我們華碩自許為產業的推手,將某世代產品的極限再往上突破,不僅獲得玩家讚賞,甚至獲得原廠的認同,最後有看到好的結果,就算再辛苦也算是值得且欣慰的。 在顯示卡部份,華碩ROG的工程師們也花了不少的努力,來做出其他競爭者所沒有的產品,例如像是ARES(AMD)和MARS(NVIDIA)的雙GPU系列,從最早分開的兩片GPU架構,想辦法去連接起來做成類似夾心餅乾的設計,到後來可以做在同一張PCB板子上,都是投注不少研發時間與心力,並與AMD和NVIDIA原廠溝通之後,所呈現出來的超級旗艦顯示卡,是其他競爭者無法超越的產品。 至於Matrix系列是主打極致超頻的顯示卡,以獨特的記憶體超頻技術,加上當時這系列顯示卡的側面以RGB LED燈來呈現出顯示卡運作狀態,可說是走在時代尖端,同時是開創RGB燈效先河的顯示卡產品。此外,在新技術的導入方面,我們後來也推出了海神(Poseidon)系列顯示卡,就是同時可以空冷或水冷的Hybrid設計,讓市場驚豔。總的來說,我們經常會構思如何做出更棒、更酷的顯示卡,來呈現給各位玩家。 我再做個補充。在華碩ROG團隊中,我們不斷的在自我期許,將導入新技術視為一項挑戰,不僅與原廠、策略夥伴合作,甚至push(推升)他們的產品到更高端的境界。例如近兩年所推出的水冷電競筆電,其內建的GTX 980M GPU,其實都已經鎖頻了,我們就與原廠溝通,說服他們將鎖頻機制拿掉,以讓整個產業有更多可以發揮的市場空間,結果如願了,使得我們後來的產品能夠將效能推升到更高。 此外,像是1080 Max-Q的產品,我們華碩也是NVIDIA主要合作廠商,我們做出的樣品也正符合NVIDIA所要傳達出來的產品概念,因此也成為Launch Partner(產品上市期的首席策略夥伴)。談到這個產品的研發過程中,我們面臨了不少挑戰,為了同時兼顧輕薄與效能,此時散熱設計必須做到能夠快速排出,因此要是能在相同尺寸產品中,引出更多的廢熱空氣,達到快速對流的效果,就必須導入不同於傳統的作法才行,於是也就做出你我所看到的掀起底蓋的獨特設計。而為了追求更極致,我們除了輕薄、高效能,還要追求低噪音,因此做出了這一部同業無法追上的旗艦級產品。當看到在市場叫好又叫座,也激勵我們並轉化成下一次成長的動力,以做出市場上前所未有的傑作。 近年來電競市場當紅,是否透漏華碩認為「電競」需要具備哪些元素?並實際應用於到華碩的產品內。 我先就產品面來說明,就遊戲玩家而言,網路連線就是要傳輸穩定不延遲,音效就是要能夠精確辨位,而整個系統則是先要求穩定,再來追求效能,當然Frame Rate(每秒畫格數)越高越好,至於螢幕的更新率也越高越好,正如當今電競玩家們,也開始追求120Hz甚至240Hz更新率的產品,讓他們在玩遊戲時有更棒的視覺體驗。 再看電競周邊方面,像是鍵盤、滑鼠、耳機等,這些則是要求其Polling Rate(每秒輪詢率)、反應時間,而像滑鼠則還要重視定位性,像是拉直線、直線加速方面,就要能夠穩定的畫出來。其他像是手感與使用情境方面,以LoL遊戲為例,需要常按右鍵,因此就會設計成右鍵手感更好,並做成左右對稱的小滑鼠,甚至可以將上蓋與按鈕做分離式設計,讓其按起來更清脆又快速。至於射擊類遊戲,由於需要狙擊,因此在Gladius II加入了獨特的DPI狙擊鍵,只要按住時,就能降低DPI,以方便玩家做細部瞄準。 整體來說,電競其實算是滿籠統的,因為要看是哪一方面的電競遊戲,像是FPS之類(如Overwatch)、MOBA類(如LoL),甚至PUBG(絕地求生)這類的遊戲,因為遊戲類型的不同,所對應到的電競需求與使用情境,也會有所不同。此外像是PUBG遊戲爆紅,帶動了7.1聲道的電競耳機需求的激增,因為這類耳機可以讓玩家更精準聽到敵人的位置。此外,PUBG這類遊戲又跟CS、Overwatch類型的遊戲不大一樣,因為這類型遊戲,大部分的時間是比較安靜的,當有風吹草動時,像是腳步聲、車子引擎聲、槍聲出現時,7.1聲道的耳機就能精準定位聲音方向,以幫助玩家贏得最後勝利而吃雞。 其他像是燈光部份,坦白說可視為點綴之用,並非必要性的電競元素。綜合上述來說,電競基本上,就是能夠符合上述的實際應用情景需求,搭配玩家信仰圖騰以及e-Sports對戰時的情境等相關元素,所堆砌出來的產品。 在電競元素方面,其中一個就是效能,當然再來是貼心的設計,讓產品散發出真正的電競魂。以顯示卡為例,同樣是1070的顯示卡,電競級的顯示卡就具備更良好散熱設計,提供更好的效能,讓遊戲跑得更穩,FPS值不會亂跳,這些都會幫助玩家贏得遊戲最終的勝利!因此,「幫助玩家們能夠贏」這件事情,可說是我們在設計產品時,非常重視的元素。 至於在電競螢幕方面,由於不少遊戲戰隊非常重視Refresh Rate,因此針對不同的使用需求,我們推出了240Hz的電競螢幕,而電競筆電也導入了120Hz/144Hz的螢幕,以符合這些遊戲戰隊們在玩FPS遊戲時,能夠提供更好的視覺體驗。 透過上述的說明,其實我們所要表達的,就是「遊戲」(Game)和「電競」(e-Sport)是有差別的!就跟電腦零組件產品中,我們就有分別針對超頻者(Overclocker)和玩家(Gamer)所打造的產品,因為他們的需求是不一樣的! 再看系統產品方面,一般玩家對於遊戲的要求,是要做到Immersive身歷其境的感覺,要追求玩得爽!但是對電競來說,玩家要求的就是要Win(贏)!因為輸贏的差別不是只有堆規格而已,當競爭對手只是一味的推出效能更強、黑色造型、有燈效的筆電,就稱之電競筆電,我們認為這可能不夠尊重廣大的電競愛好者。我們是透過參與和贊助各式電競活動,甚至主持電競比賽,藉由與遊戲開發者、專業電競玩家們、遊戲社群的意見反饋,來了解電競玩家真正需求。以我們推出的各式ROG Strix電競筆電來說,其實就是針對不同類型遊戲所強調的不同重點,而去做不同的規劃,例如MOBA類的則在螢幕上提供更好色澤以辨識敵我,而PUBG類則在音效上做到更精準的聽聲辨位。總之,這些產品都是針對電競玩家在玩遊戲所遇到的情境而量身打造,都是針對目的性(也就是「贏」)所開發出來的產品,是可以真正幫助電競玩家們「贏」的秘密武器!而非只是讓玩家玩得爽,輸贏無關緊要的感覺。 就產品方面來介紹,2017年的板卡市場可說是非常熱鬧。以主機板來看,華碩推出了Intel 299系列搭配Core i9、Intel 300系列搭配Coffee Lake等主機板,再加上AMD X399搭配Ryzen Threadripper、X370搭配Ryzen 7/5/3等主機板,且各晶片組都有不同的定位的主機板產品,可說是萬「板」齊發。尤在支援水冷、Aura Sync RGB同步燈效、支援燈條、插槽護甲、3D列印、極致超頻…等功能,皆令玩家們趨之若騖。2018年開始將有更多特色的新產品推出,是否請簡述在主機板加入這些特色的策略,以及所堅持理念? 華碩ROG在產品規劃時,其實就是針對TA(目標客群)來規劃,從第一張主機板推出時,就不是以價格帶來區分。也由於ROG產品的初衷是針對玩家所打造,而「玩家」又分很多種,因此我們產品也針對不同玩家來區分出不同的產品線。例如Extreme就是主打水冷玩家、追求最新技術的玩家,在主機板加入了監控水冷的設計,並開放接頭定義給第三方的廠商來做設計相容的水冷頭。至於APEX則主打極致超頻玩家市場,提供液態氮超頻,以及兩條DIMM的特規設計(比較好超頻),加上DIMM.2的子卡設計,讓其散熱性更好。至於Formula和Code則提供外殼,則提供改機者有更好的整體外型呈現,搭配AURA與裝甲的完美結合,以打造出酷炫的電腦主機。 上述是針對可能玩硬體比玩軟體還多的玩家所設計的產品,至於真正玩遊戲的Gamer方面,也就是玩軟體為主要目的的玩家方面,我們另闢ROG Strix品牌,像是HERO則在音效方面(如Sonic Studio)做了強化,甚至提供Sonic Radar「看」聲辨位,以滿足遊戲玩家們在影音上追求極致的需求。 由於晶片平台太多了,針對不同外型需求,我們也推出ATX、mATX、ITX,甚至最近買mini-ITX規格的玩家也有越來越多的趨勢。原則上,我們就是針對TA的角度,來細分不同客群所需要的產品。這也就是大家能夠在市面上看到琳瑯滿目的ROG產品原因! 在電競筆電方面,華碩ROG 又超前一步領先對手,讓玩家們驚豔。是否簡述華碩在電競筆電設計上如何突破與創新? 其實華碩品牌DNA都一樣,我們在每一代產品突破與創新的動力,還是根基在對於TA的觀察,我們做出什麼樣的產品才能對我們的TA負責任。至於ROG創新方面,當別人認為第一個推出搭配最新Intel CPU或是DDR4的筆電,就是創新時,華碩認為的創新是比較偏向「發明」,是想辦法做出市場上前所未有的產品。諸如水冷筆電,就是基於這樣的概念而實作出來的產品。另外就是從市場觀察到有某些需求即將成為趨勢,華碩就會與其他廠商一起合作,做前期的測試與導入,將其拱成流行趨勢。例如導入144Hz的筆電螢幕。 此外,我們也根據一些當紅3A遊戲的控制需求,來將必要的元素導入,例如我們與微軟合作,在G703裡面直接內建 Xbox Wireless接收器,讓玩家可以直接拿Xbox搖桿來與筆電配對,不需額外連接USB接收器,也不用擔心會不見。 如今已是2018年,是否分享一下華碩在ROG板卡、筆電,以及其他產品線(甚至因應挖礦需求的產品)之市場布局呢?華碩ROG在2018年間,會有什麼樣的新產品推出,值得讓消費者期待? 顯示卡方面,效能還是我們著重的項目。以這台我們與迎廣(IN WIN)合作所推出的最新顯示卡外接盒XG Station Pro來說,就是採用全鋁的設計,可拿來搭配Ultrabook或MacBook使用,讓玩家可以出外工作,回家玩遊戲。在造型上,我們以太空灰為主題,與MacBook也很搭,比起先前的產品更對Mac族的胃。在安裝上,也做得非常方便,不需要螺絲起子即可打開。在內裝部份,我們將電源供應器取出,改用類似筆電的變壓器設計,騰出來的側面空間來配置兩組超大散熱風扇,一個是吸風,一個是抽風,讓其散熱效率做到更優化,這可說是市面上尚未有的設計概念。 因此,這代的顯示卡外接盒上,我們就尺寸、價格、效能上,都重新設計,讓玩家們更能接受這樣的產品。此外,我們也了解Intel在未來的平台規劃中,會將Thunderbolt 3整合至下一代的處理器產品,屆時就如同USB一樣,每一台筆電都將會支援Thunderbolt 3。我們看到這將是未來的趨勢,所以提早布局這樣的產品,並於CES 2018首次亮相。 至於雙GPU顯示卡的規劃,其實當NVIDIA在Pascal架構的GPU(GeForce 10系列)推出之後,就已將4-way SLI的功能砍成2-way,而在我們自己的市場 調查中,由於我們長期與GPU-Z合作,從其內部取得到的資訊,也發現到真正有使用SLI的玩家有越來越多的趨勢,最近則是跌到6~7%,不到一成,表示大部分的玩家都是以單卡來執行遊戲的。因此為服務更廣大的玩家需求,我們在規劃Psscal這一代的顯示卡時,就全部以單GPU搭配雙Slot的更優化散熱設計,以堆砌出更高的效能與更安靜的運作環境。 至於挖礦顯示卡方面,我們也有推出以B2B為主的產品,像是P104、P106 (NVIDIA的專屬礦卡),以及AMD的RX470,我們也都有推出。 在主機板方面,2018年上半年會推出的,就是Intel的300系列,以及AMD的400系列。在高階產品的規劃方面,諸如先前的X399(AMD)、X299(Intel)之外,新平台推出之後,我們也會有對應的主機板上市。至於其他周邊方面,像是電競方面的鍵盤、滑鼠、耳機,我們還會有更多新品推出,就請玩家們拭目以待! 在筆電方面,主要還是會維持目前的市場策略。在高階產品方面,還是會著重在提供3A遊戲的最佳體驗,至於ROG Strix方面,則同樣主打電競的市場。至於標準產品方面,我們還會持續推出社群或戰隊專屬版本,像是2017年有推出Faker Edition。至於創新產品方面,我們華碩也有一些不同於以往Form Factor的案子正在進行中,同樣也請玩家們拭目以待。 至於ARM架構的筆電方面,我們華碩與高通合作推出了NovaGo筆電,由於其主打的優勢是超長時效、全時上網,比較適合一般行動族群使用。我認為目前ARM還暫時不會踩到電競這塊市場,畢竟電競方面要求的是以效能為主,再加上目前3A級遊戲都是x86架構來看,ROG就是要營造出最棒的遊戲體驗,因此短期內是不會有ARM的電競筆電推出。 再看手機方面,其實電競手機這種產品,我們華碩早在第一天做手機時,就有考慮到這個方面的應用與需求,我們內部有做了許多相關研究與討論,在推出以電競為主的手機時,是否能滿足玩家們的期待。因此在電競手機產品方面,我們還在持續觀察中。 我們樂見電腦組裝風氣如今仍魅力不減,玩家不管是買整機,或是自己DIY一台電競主機,華碩都有對應的產品線提供玩家們選擇。以華碩而言,這兩種市場會比較重視哪邊的發展,當消費者到ASUS旗艦店時,會優先推廣哪一塊?此外,為倡導組裝電腦的風氣與樂趣,華碩有什麼樣的戰略或策略呢? 在DIY與整機市場中,我們華碩是並重的,我們內部有不同的BU(事業群),會根據各自負責的產品線來耕耘各自的市場,以公司的立場,是不會特別偏重哪一塊。以市調資料來看,不管是Gaming DIY(組裝牌電競電腦)或是Gaming Laptop(電競筆電)在全球的都是40~50%市場成長率在成長,因此我們的策略還是會同時並重。至於ASUS旗艦店方面,主要是看客戶的需求,而去推銷消費者最想要的產品。 由於我們產品定位與訴求是非常準確的,對於消費者來說,華碩旗艦店主要還是會根據他們的需求與預算,來推薦適合他們的產品。今天消費者要輕薄、玩遊戲要求順暢,就可以考慮ROG Zephyrus(西風之神),若消費者預算有限,想玩射擊遊戲,那麼就可以選擇ROG Strix系列的產品。 在板卡產品,以我們在校園巡迴活動時,就有發現學生們還是有在玩DIY,因此目前在DIY市場的策略,我們還是會以Aura Sync為主,把所有電腦零組件,包括機殼、DRAM、螢幕等產品的燈效都串起來,透過一套軟體來做整體控制,這也是其他廠商所做不到的特色,也是華碩的優勢所在。至於組裝桌機部份,我們會持續透過與通路緊密的合作,鼓勵他們將華碩板卡產品放在主機內,以繼續投入Powered by ASUS認證主機的推廣,讓消費者買到就可以享受到最棒的產品體驗。 以華碩ROG來說,我們擁有最完整的Portfolio(產品組合),且產品實力與陣容堅強,當消費者走進華碩旗艦店時,就可以從中發現最符合自己需求的產品。而對於組裝桌機來說,有些玩家會想要強烈展現出自己的個性,因此產品的選擇權仍是在消費者身上,而華碩則是提供各種不同的產品,讓符合消費者的需求。 這次華碩榮獲PCDIY! 2017玩家票選「主機板、顯示卡、電競筆電」的最佳品牌肯定,請發表得獎感言! 這次華碩顯示卡產品,能夠獲選消費者心目中的最佳品牌,首先要感謝玩家們的肯定與支持。這也表示玩家們有看到我們在產品上做了許多努力與突破,這是最讓我們開心的事情。再來是由於玩家使用我們的產品,讓遊戲不卡頓,進而幫助他們能在遊戲「贏」得勝利,這也是令我們開心且感動的事情。 華碩主機板這次獲選消費者心目中的最佳品牌,首先也是要感謝玩家們的肯定,也要感謝PCDIY!持續在這個產業經營。DIY本來就是華碩的根本,我們從不放棄這塊市場,因此華碩接下來還是會持續在這塊市場深耕,讓DIY「再次偉大」。 華碩筆電這邊,也要感謝讀者們、玩家、Hardcore玩家們的肯定,當然也要感謝PCDIY!提供這樣的平台,讓更多消費者有機會看到華碩在各方面的努力與心力,而華碩ROG的每個產品,都是這十幾年來所累積的品牌精神,讓大家能夠感受到華碩是用心在經營品牌,提供最佳的感動給消費者。這次獲得品牌票選第一名,對我們來說是非常大的鼓勵,讓我們有動力在每一代新產品推出時,持續挑戰更多不可能,並持續追求創新。 透過這次的專訪,我們可以深刻體驗到,華碩在追求創新之路上的堅持,以及持續提供最佳產品使用體驗的精神。因此這次在「PCDIY!第十三屆2017玩家票選品牌大賞」中,華碩的產品可說是大滿貫,在許多產品線都獲得消費者最佳品牌的肯定殊榮,可說是實至名歸! 我們也期待華碩在2018年,無論是電競筆電、主機板、顯示卡等產品,或是其他產品線,都會繼續推出讓消費者更驚豔的產品,讓消費者持續抱持著華碩ROG天生無懼的精神,在電腦使用上,或是在電競遊戲上,都能幫助他們提升使用效率,贏得勝利!創造出各自最精彩的人生! 廠商名稱:ASUS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93-456 廠商網址:
-
PCDIY!第十三屆2017玩家票選品牌大賞,票選結果暨得獎公布!
感謝大家對於PCDIY!玩家票選品牌大賞活動的支持,票選活動已於2017年12月25日截止投票,總計累積投票數達到了422,333票,經過了這段期間的投票,由大家所選出各產品類別中的玩家最佳品牌也已經出爐。投票結果公布如下,表列順序則是按照廠商品牌的排名進行排列。 活動名稱:PCDIY!第十三屆2017玩家票選品牌大賞 活動官網: 票選期間:2017年12月01日(五)~12月25日(一) 票選結果公佈:2018年01月03日(三) 票選得獎公佈:2018年01月04日(四) 票選得獎領獎期限:2018年02月09日(五) 商用桌機最佳品牌:Apple 蘋果、ASUS 華碩、Lenovo 聯想電腦、HP 惠普、MSI 微星 這次活動能圓滿成功,除了感謝許多廠商的支持,提供投票好禮外,最感謝的就是各位讀者、粉絲與網友的參與,為了感謝大家的參與,這次我們也準備了許多投票好禮要送給大家。幸運得主公布如後,投票好禮數量皆為1組。在公布得獎者之後,我們將於近日內透過Email與得獎者聯繫,由於投票好禮數量非常多,處理時間會較久,請得獎人耐心等候,活動小組會盡快與您聯繫。請收到Email通知之後,主動與PCDIY!聯繫,謝謝! ●ADATA (威剛) SX930 480GB SSD:林欣慧 ●ADATA (威剛) X7000 行動電源:潘柏剴 ●AMD (超微) Ryzen 7 1800X 3.6GHz處理器:楊凱筑 ●ANACOMDA (巨蟒) T1泰坦入門款 120G固態硬碟:林珠圓、陳志忠 ●Apacer (宇瞻) AH190 16GB Lightning/USB3.1 雙介面OTG高速隨身碟:林志嘉、黃信忠 ●Enermax (保銳) 魄族進階版 650W電源供應器:郭耀陽 ●Enermax (保銳) 黑魅極光 ECA3380AS 電腦機殼:許菁芬 ●Enermax (保銳) 安耐美 ETS-T50-DFP 散熱器:林照挺 ●Fractal Design Focus G Black 側板開窗機殼:曾建瑞 ●HyperX (金士頓) Alloy FPS 機械式電競鍵盤(紅軸):黃朝啟 ●IKBC CD108 白殼 紅軸 機械鍵盤:李佳哲 ●Intel (英特爾) Core i7-8700K(盒裝)處理器:李柏霖 ●IN WIN (迎廣) 303C 白色機殼:王韻傑 ●IN WIN (迎廣) Polaris RGB fan (雙包裝):李韋呈 ●Netgear (網件) R6020 AC750 WiFi 雙頻無線寬頻分享器:胡英俊 ●NZXT (恩傑) FZ 200mm LED 機殼風扇(白):侯宜勛 ●NZXT (恩傑) FZ 200mm LED 機殼風扇(綠):蔡緯朋 ●NZXT (恩傑) FZ 200mm LED 機殼風扇(紅):唐睿 ●NZXT (恩傑) FZ 140mm LED 機殼風扇(藍):劉士璟 ●NZXT (恩傑) FZ 140mm Sleeved Cable 機殼風扇:楊沛蕾 ●Plextor (浦科特) M8SeY 512GB NVMe SSD:黃士峰 ●Superchannel (視博通) 火鳥BF350C方程式350W電源供應器:賴重凱、張心怡 ●Superchannel (視博通) LA1703(B) 噬魂者 機殼:蔡怡蓉、葉人豪 ●Team (十銓) M131 8GB microUSB USB2.0 OTG 隨身碟:丁建鈞、陳政源、林傳儒 ●Team (十銓) WP8000 行動電源 8000mAh:陳志豪 ●Team (十銓) T162 指扣碟_BLUE 32G:何思政、許雯萍 ●Team (十銓) T162 指扣碟_PINK 32G:呂岳隆、劉永森 ●Team (十銓) COLOR CARD二代 64G:劉恒豪、卓建廷、曾孟崇 ●Team (十銓) T-FORCE電競滑鼠墊:陳香蘭、簡暉恩、劉家瑞、吳筱慧、周東毅、林譯新 ●Tesoro (鉄修羅) Gram SE剋龍劍機械光軸幻彩版(黑色):房宜香 ●Weblink (展碁) CyberPower 1000VA 在線互動式不斷電系統(CP1000PFCLCD):吳紹禎 ●Weblink (展碁) HGST Travelstar Z5K1 EDM筆記型電腦硬碟:黃皓妤 1. 最後領獎時間為2018年02月09日。中獎人若於最後領獎日前無法聯繫或領獎,將取消中獎資格。 2. 領獎程序須依公司規定,並提供必要的身分證明文件以核對與參加者姓名是否相符,若不符合將取消得獎資格。 3. PCDIY!對活動內容以及贈品,保留修改及最後解釋的權利。 以上,再次感謝大家的踴躍參與,我們下次見! →更多的【PCDIY! 玩家票選】: →更多的【PCDIY!官方】: →更多的【SuperGamer!官方】: →更多的【PCDIY! 主機板】: →更多的【PCDIY! 顯示卡】:
-
微星30年電競主機板有成,「MSI 200系列主機板」王者再臨 電競龍魂霸氣登場!
微星科技三十歲了!MSI,現在已經邁入了第三十一個年頭。2016年度,微星電競產品不斷推陳出新,就連股價也大放異彩,股價從年初低點的39元,一路漲到年底創新高的90.9元,持續不斷的再創新高峰!微星科技在這次「PCDIY!第十二屆2016玩家票選品牌大賞」獲得玩家肯定,不僅各類電競產品獲票數創新高,電競主機板更是坐二望一,邁向問鼎電競主機板龍頭之路,是玩家認同的主機板最佳品牌之一。 微星電競主機板獲得玩家肯定,展現的,就是台灣人努力不懈的台灣精神,持續的創新,奮力往前衝,才能創造這歷史性的新一頁。微星科技,走的是價值路線,讓玩家認同品牌,相信產品的價值,並趁著全球電競運動的崛起,趁勢而起,在電競主機板闖出一片天! 微星科技以「Top Player, Top Choice」為精神,專為遊戲玩家打造電競利器,讓他們在電競舞台上克敵致勝,成為全球眾所矚目的焦點。現在,微星又提出了全新的「True Gaming」口號,百分之百投入電競,要讓玩家可以一起玩遊戲,享受遊戲所帶來的樂趣。 微星科技,為什麼能在電競主機板,獲得玩家肯定,並在遊戲市場闖出一片天?這次PCDIY!將帶領讀者們,到微星總部,來專訪微星科技研發一處PM二部課長 王嘉頤先生,來探討微星在主機板的產品設計理念與秘辛! MSI 微星科技於2017年1月4日正式發表Intel 200系列主機板,第一波就推出了超過25款主機板產品,並區分為Enthusiast Gaming (電競王者)系列、Performance Gaming (遊戲極速)系列、Arsenal Gaming (遊戲軍火庫)系列,以及PC Mate (商用)系列,以堅強產品陣容,不同的市場區隔,來迎合各種消費者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微星的電競系列主機板,全面導入不少獨家電競DNA,包括VR支援技術、獨家M.2散熱遮罩、第二代VR Boost以及Nahimic VR獨家技術,打造出360度立體環繞音效,同時附贈多款軟體工具,完全展現出微星在電競市場的堅強實力,MSI全新Intel 200系列主機板產品,勢必將讓玩家更驚豔! 微星科技近年來在電競市場紅翻天,不管是在系統產品,或是電腦零組件,都帶給消費者、粉絲,以及客戶有不少的驚豔。請問微星是如何掌握市場的脈動,贏得客戶青睞呢? 這主要可從3個面向來說明:(1)客戶端、(2)媒體朋友、(3)消費者。客戶端包括經銷商、系統組裝商,因為他們負責第一線的銷售,最能知道市場的需求,從他們的回饋,就可以得知市場熱銷的產品是哪些。在媒體朋友方面,因為編輯、部落客們,相較於一般玩家來說,對產品的認知更專業、且更懂產業動態,從測試評論中,可以讓我們獲得到不少有用的資訊。至於真正消費者方面,像是來自網路社群討論,以及重點電商網站的評論等等,微星PM、RD、行銷等部門,都已會隨時注意,各部門都內化到,會去主動做統計與分析,並與競爭者產品做比較,知己知彼,了解自身產品的優缺點,以做到更貼近消費者想要的產品。 除了上述被動性方面的資訊蒐集,微星也會主動出擊,創造一些市場上前所未有的全新特色與功能。這幾年在電競產品方面,就是做出消費者從沒想過,但卻是真正需要的產品。簡單來說,就是更貼近玩家,推出玩家們想要但從未說出口的真正需求,便能掌握市場脈動,獲得青睞。 如今微星在電競市場的成功,公司是秉持什麼樣的信念,促使微星能夠持續勇往之前,保持創新之路,成為PC電競大廠,並引領其他業者仿效與追隨呢? 微星所有產品線的員工,就是把自己也當成是玩家,做出玩家想要、也是自己切身需要的產品,因此在產品規劃初期,就是以玩家角度,來設計真正貼合玩家需求的產品,幫助玩家擁有更好的產品使用體驗。 而目前「電競」正是微星目前的發展主軸,不只網站設計、產品開發,我們有80%產品,都是電競產品,「先電競,再講其他」。因此公司上上下下,都具備了電競的DNA,以設計出玩家喜愛、連我們也喜愛的產品。 在主機板產品方面,因應Intel 200系列晶片組剛推出,我們看到微星在Kaby Lake平台上,規劃不少產品線,各有什麼主打的訴求? 以我們最高階的遊戲王者(Enthusiast Gaming)系列主機板中的Z270 Gaming M7為例,就是以「星際戰艦」為設計模型與概念,賦予玩家高科技、超強壯且耐用的形象。從主機板CPU插槽附近看過去,這裡就像反應爐一樣,可發揮出全速效能,成為整個戰艦的動力核心。在南橋部份就好比是艦橋,很容易操控各式周邊裝置。而插槽的裝甲、尾翼的設計,讓插上去的顯示卡就像是戰機一樣。 至於主機板的重要特點,像是Mystic Light Sync同步燈效,就可以讓其他電競配備同步發光。另外還配置雙音效晶片,針對前置與後方I/O做分離,這樣獨立音源後可以提供更純淨,當只使用其中一顆晶片時,另一顆可以當成Amp 強波器使用。 而在入門款的遊戲軍火庫(Arsenal Gaming)系列主機板,以這款Z270 TOMAHAWK (戰斧)為例,這塊主機板採用新的電路印刷技術,不只好看,也能降低電阻值,對電路效能上也有幫助。在用色上,則以軍事迷彩主題為準,以戰車、盔甲等迷彩造型,賦予玩家堅固、耐用的形象。 有關於Intel 200主機板都內建兩組M.2插槽,甚至高階的還內建三組,您們認為這樣的設計會是未來的主流嗎?還有您們有推出M.2 Shield,有什麼特色? 我們認為M.2是會成為市場主流的。因為: 1. M.2速度快,是以往SATA介面的6倍。 2. M.2產品價格已下跌,以Intel 600P為例,其M.2與SATA介面的版本,價格已經很接近。 3. 安裝方便,因為SATA SSD要另外裝Power線和傳輸線,增加玩家組裝時的理線與固定工作,而M.2只要直接裝在主機板上即可,且不會佔用到機殼其他空間。 此外,由於M.2 SSD都是高速傳輸,讀寫效能大多超過1700~2400MB/sec,由於一般M.2 SSD並未加裝散熱片,我們實測過,在頻繁讀寫下,會因溫度過高而降低讀寫效能。因此我們獨家設計出M.2 Shield,可幫助M.2 SSD降低溫度將近10度左右,讓M.2 SSD在高速存取下,也能維持應有的效能水準。 微星的主機板都具備高顏值。在非傳統配色的主機板方面,微星推出了Carbon與Titanium系列,以不同的主題配色,提供改裝市場不同的風貌,是否介紹這些產品的優點與特色? 以這款遊戲極速(Performance Gaming)系列的Z270 Gaming Pro Carbon主機板為例,我們發現有很多玩家偏好黑色的產品,然而純做全黑色主題的產品,其實看起來很平淡、無趣。我們後來在車展時看到Carbon(碳纖色)的車款很漂亮,且有層次、立體感,我們就在主機板也實作出碳纖的風格,讓主機板看起來更有立體層次感,同時讓玩家們耳目一新。 至於Titanium系列,則一直都是微星的頂級版本,以Z270 XPOWER Gaming Titanium主機板為例,配色上以銀白色設計,提供專業玩家們最棒的、高顏值的頂級產品。其配置OC Dashboard,是追求極限超頻玩家最佳的超頻平台。至於U.2介面方面,因為U.2是目前消費者能買到最高速的外接硬體裝置,因此我們都會內建U.2介面,以取代SATA Express介面。再看看主機板背面,同樣也是銀白色,其燈效亦通過steelseries認證,可搭配其SSE軟體來操控燈效變化。 目前在超頻系列主機板上面,我們看到除了有一鍵超頻的功能之外,微星也提供OC Dashboard,來主打極限超頻市場。請說明這個子板的細節功能與主打特色,並進一步說明如何滿足電競玩家在超頻上的需求。 OC Dashboard就是將原先只能透過BIOS或Windows下才能設定超頻的功能,直接搬到實體按鈕上,來讓玩家直接即時操控,如同超頻遙控器的設計理念,提供超頻玩家更直觀的超頻方式。這個子板,是因應前幾年超頻大賽中,從玩家們反饋意見與討論後,所做出來的產品。 至於一般電競玩家方面,由於他們並非像超頻玩家那樣,懂得各種超頻調校細節,因此微星除了在主機板有更好的電路設計之外,更提供Game Boost功能,來降低玩家進入超頻的門檻。除了一鍵超頻之外,現在還做到可以打檔(Throttle)的能力,讓一般普通玩家只要裝上水冷散熱器,按一下紅色的一鍵超頻鍵,就可以將i7-7700K超頻到5.2GHz。 簡單來說,微星除了提供簡易超頻功能之外,也提供進階超頻功能,來滿足極限玩家的超頻需求。 近年來電競市場當紅,微星是認為電競需要哪些元素,並實際應用於到微星的產品內?哪些功能是微星最引以為傲的? 電競需要哪些元素,除了上述的Mystic Light之外,微星認為其中一個,就是VR Boost,其裡面含有一顆IC,由於VR頭盔需要連接HDMI與USB 3.0,且線必須拉很長(2米至3米),才能營造出可走動的虛擬實境玩樂空間。既然連接線拉到那麼長,這對USB訊號來說是個嚴苛的考驗。VR Boost可以讓電腦在VR環境下,針對CPU與顯示卡做效能超頻,同時幫USB訊號做補強,讓玩家在玩VR遊戲時,能有更穩定的訊號,賦予更佳的VR體驗。 其他部份,像是插槽搭配裝甲設計,除了好看,也能降低EMI,讓產品用起來更穩定,這些都是電競產品必須具備的元素。 我們了解微星總是提供玩家最好品質與效能的產品。如今MSI邁向第31週年,是否簡述一下MSI品牌的發跡、典故與起源,並跟我們分享MSI所經歷的有趣故事,以及奮鬥至今的心路歷程。 微星今年邁入31週年,其實在電腦產業中,算是一間老公司了。因應近十年來的科技產業急遽變化,微星也同樣面臨必須轉型的問題。而要從一間傳統電腦硬體公司,轉變成一家純電競的公司,其實微星內部也發生過不少雜音。為了要更貼近電競玩家,傾聽玩家們的需求,公司要求從員工到主管,甚至到老闆,都要有玩家的認知與思維,將電競精神內化到整個公司。 而要達到這個目標,一開始其實是有難度的。畢竟對年長的員工來說,一開始都會覺得打遊戲是不務正業,因此為了要改變這樣的迷思,把「玩遊戲是一種正業」的觀念帶到每位員工的基因上,我們經歷了轉型最痛苦的階段。如今算也熬過來了。再加上近年來電競風已崛起,現在整個社會風氣都已經不會認為電競、打遊戲是不務正業,而是一項正業了。這對我們來說,當初的堅持是正確的。如今,微星的每個開發者、每位員工都是玩家,因為自己就是玩家,這樣我們更清楚玩家需要什麼,跟玩家一定不需要什麼,以設計出玩家心目中最理想的電競產品。 近年來,大家傾向購買整機電腦,微星認為是否這樣會影響到電腦零組件產品市場?為倡導組裝電腦的風氣與樂趣,微星會有什麼樣的市場行銷活動?例如主機板搭配顯示卡,來做DIY套裝電腦,以刺激DIY市場成長呢? 以主機板部門來說,我們仍會堅守在自我崗位中,提供更好的產品給消費者。至於整個電競產業的未來,我們是相對看好的。雖說前幾年由於手機與平板的大肆流行,加上行動遊戲的普及,讓PC遊戲市場確實有受到影響。但由於手機與平板的效能有限,尤其是最近VR正起步中,要讓消費者玩到最好的VR體驗,目前也只有高階的PC平台才能做到。 除了需求端驅動市場成長之外,微星也同時進行向下紮根,以板卡部門的行銷活動為例,我們就有舉辦不少校園活動、DIY粉絲交流會,讓加入的新血玩家們,可以在現場做DIY組裝、DIY水冷、DIY改裝…等等。相信這些活動,將會吸引更多玩家們的加入,來為自己、為朋友組裝電競級電腦,進而刺激DIY市場的成長,將電競與組裝市場推向更寬、更廣的境界。 而在組裝與選購的過程中,玩家能透過PCDIY!這樣媒體的正面報導,進而帶動玩家們買到真正符合他們需求的微星產品,以獲得絕佳的產品使用體驗,這也正是我們期望且欣然看到的!也謝謝各位玩家的繼續支持與鼓勵,微星將會繼續推出更棒的產品,讓消費者再次驚豔。 廠商名稱:MSI - 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3234-5599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玩家票選】: →更多的【PCDIY!官方】: →更多的【SuperGamer!官方】: →更多的【PCDIY! 主機板】: →更多的【PCDIY! 顯示卡】:
-
微星電競筆電得到遊戲玩家肯定,獲選PCDIY!第十二屆玩家票選品牌大賞最佳品牌!
微星科技(MSI)近幾年來在電競產業方面的成功,可以說是有目共睹。從戰績最輝煌的電競筆電,到玩家超愛的零組件(包括超夯的電競主機板與電競顯示卡),以及整機的電競桌機,都受到遊戲玩家們的喜愛。微星憑藉著台灣人努力不懈的台灣精神,不斷發展出更棒的電競商品,以持續創新、奮力往前衝的毅力,如今創造出這歷史性的新一頁。 同時,這也代表著台灣以往電子產業以追求代工為主要業務,一開始講求保五、保六,可以拿到5%、6%利潤,後來又出現了所謂的毛三、到四,只賺到3%、4%的好處,現在又喊到毛一、毛二,根本只有1%、2%的工錢,這條路線著實不好走。反而像是微星科技這樣的公司,改走「價值」路線,讓玩家認同其品牌,相信其產品的價值,並趁著全球電競運動的普及,趁勢崛起,並在電競筆電市場闖出一片天! 微星科技在電競市場的成功,可以從該公司的股價看出。2011年,微星科技連PC產業前十大都擠不進去。當時的股價正反應微星科技當時的現況,像是在小筆電市場上,就有如兵敗如山倒,而Ultrabook又欲振乏力。當時的Intel筆電策略失敗,加上智慧型手機熱潮,以及平板的反撲,導致筆電業者全軍覆沒,而微星科技股價當時已經慘跌到10元面值上下。該公司後來決定調整公司營運方向,全面轉進到電競市場。 經過這幾年來的不斷努力突破之下,如今微星在電競筆電(Gaming Notebook)、電競桌機(Gaming Desktop)都有不錯的斬獲,就連電競主機板(Gaming Motherboard)、電競顯示卡(Gaming Graphics Card)也有相當不錯的成績,這樣的結果,也帶動微星的股價從2016年初低點的39元,一路漲到年底創新高的90.9元。如今微星一直不斷在市場創造新話題,成為業界仿效的對象,而品牌價值也更勝以往,並成為電競市場的領導品牌。 這次,微星科技在「PCDIY!第十二屆2016玩家票選品牌大賞」獲得玩家肯定,不僅各類電競產品獲票數創新高,電競筆電更是成為遊戲玩家市場No.1最佳品牌。玩家的肯定也代表著微星的努力,已獲得了遊戲玩家的高度認同。 微星科技如今會成為電競領導品牌,是因為微星與玩家是站在同一戰線,設計出玩家真正所需要的產品。「微星電競筆電是為遊戲而生,要讓玩家克敵致勝! 」微星科技NB業務暨行銷處副總經理 郭緒光先生表示:「其實我們跟電競玩家們的互動非常緊密,我們的PM與RD很多都有在玩Game,甚至還有組織業餘的電競團隊,我本身也玩Game,這樣在跟上游溝通時會很有幫助。相較於其他只是專注在研發或銷售上的廠商來說,我們因為自己本身就有Gamer的基因,且頻頻接觸這些領域的玩家,因此在跟消費者溝通時,因為我們講的就是同樣的語言,於是就可以快速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做出真正符合市場期待的產品。」 為深入了解微星科技,是如何能在電競筆電市場闖出一片天,進而獲選PCDIY!第十二屆玩家票選品牌大賞最佳品牌。我們這次前往微星中和總部,特別專訪微星科技NB業務暨行銷處副總經理 郭緒光先生,以及微星科技NB團隊,微星科技NB行銷部產品行銷經理 林哲毅先生,微星科技NB產品專案一課暨二課 產品總監 陳冠全先生,微星科技NB產品專案一課暨二課 產品經理施雲耀先生,讓他們與我們暢談微星電競筆電的金典榮耀、成長歷程與產品設計秘辛! (01) 請先跟我們介紹一下,目前貴公司在電競筆電的經營成果。還有這次微星榮獲PCDIY!第十二屆2016玩家票選品牌大賞「電競筆電」最佳品牌肯定,也請發表一下得獎感言。 MSI這幾年深耕電競市場,無論是電競筆電、電競桌機、電競顯示卡或電競主機板,乃至於各種電競周邊,都有不錯的經營成績。這從微星電競產品這幾年來在銷售量、營業額上就看得出來,從已經公佈的市場資料,微星2016年營收已經破了1,000億元大關,距離上一次營收破千億元的2008年,已經相隔了8年。電競筆電、電競顯示卡與電競主機板,三箭齊發,讓微星業績不斷往前衝。這從微星股價從2016年初低點的39元,一路漲到年底創新高的90.9元,並不斷的創造市場新話題,都能看到微星在電競市場的經營成果。 微星電競筆電的話,這幾年不斷努力經營,持續創新與突破,在台灣遊戲玩家市場的經營,乃至於全球電競市場的佈局,都獲得了消費者的認同與肯定。根據拓墣產業研究所,在今年2016年06月公布的最新調查數據顯示,電競筆電的市佔率,微星(MSI)已經突破19%,穩居市場第一,第二名是華碩(ASUS)的15%,戴爾(DELL)排在第三為9%,然後是聯想(Lenovo)的5%,以及宏碁(acer)的2%。 第1名:微星MSI 19% 第2名:華碩ASUS 15% 第3名:戴爾DELL 9% 第4名:聯想Lenovo 5% 第5名:宏碁acer 2% 由於電競市場一直有很大的需求,此乃吸引越來越多業者競相投入,將市場規模擴大,這樣也能鼓勵消費者的需求從一般的筆電,轉移到電競筆電,這是我們所樂見的。而市場上也會有各種差異化的產品出現,由於各廠商皆有不同的產品策略,有些是想攻市佔、有些想走口碑,因此每家都會走出自己的一條路。我對這個市場是很正面看待的,因為遊戲已經存在很久了,一直以來都沒有受到景氣所影響,反而整個產業的市值是不斷往上升的。以這次NVIDIA新推出的Pascal架構顯示卡來說,筆電版本和桌機版本的效能已無差異,更可吸引更多消費者直接選購攜帶方便的電競筆電。因此我認為未來電競市場,還是會持續成長的。 這次MSI電競筆電,能獲得PCDIY!第十二屆2016玩家票選品牌大賞最佳品牌肯定,則是要感謝遊戲玩家的支持。由於微星電競筆電,從研發、生產、製造,到解決終端消費者等售後問題,全部都是我們自己來,是市場少見的「一條龍」公司。因此我們可以將市場反應與創意,快速導到我們的產品上,全部都是由微星自己包辦。微星電競筆電是為遊戲而生,要讓玩家克敵致勝!這次電競筆電項目最佳品牌得獎,不但是遊戲玩家,對於MSI電競筆電品牌的肯定,也是對於微星電競筆電全體同仁的肯定,這也將讓微星更加努力,持續創新與突破,開發出更棒的電競筆電來回饋消費者,讓遊戲玩家可以透過微星電競筆電,充分享受玩遊戲的樂趣。 (02)請說明一下貴公司目前電競筆電的最新產品主軸?目前的產品線規劃?是如何來區分? 目前微星電競筆電的最新產品主軸,是用REACH NEW HEIGHTS為口號,以最新的電腦軟硬體配備,來滿足遊戲玩家們的需求。主力在15、17吋級距機種,也有供應旗艦型18吋級距機種,以及輕薄型14吋級距機種。整體的訴求則是「7th GEN CPU,GEFORCE GTX 10 SERIES」,也就是以Intel第7代Core處理器,搭配NVIDIA的GeForce GTX 10顯示卡為主力,無論消費者要的是輕薄型、全功能型或旗艦型電競筆電,微星全都能滿足遊戲玩家們的各種需求。 MSI電競筆電的產品等級中,旗艦筆電是GT系列。至於以規格區分的話,則可以按照螢幕、顯示卡等各種方式來做區分。以下先以螢幕尺寸的區分來做一個快速的說明。 (01)GT83VR:Intel第7代Core處理器,最高可支援GTX 1080 SLI、GTX 1070 SLI,或GTX 1070、1080單卡,採用兩顆330W外接電源,重量:5.5KG。 ●旗艦型: (01)GT73VR:Intel第7代Core處理器,最高可支援GTX 1070 SLI,或GTX 1080單卡,可用120Hz或4K螢幕,重量約4.14公斤,是今年主打的頂級產品。 (02)GT72VR:Intel第7代Core處理器,最高可支援GTX 1070單卡,可用120Hz或4K螢幕,重量約3.78公斤。 ●電競型: (01)GE72MVR:Intel第7代Core處理器,最高支援GTX1070、GTX 1060,或GTX 1050 Ti單卡,重量約2.7公斤。 ●效能型: (01)GP72VR:Intel第7代Core處理器,最高支援GTX 1060,或GTX 1050 Ti單卡,重量約2.7公斤。 ●戰鬥型: (01)GL72:Intel第7代Core處理器,最高支援GTX 1050單卡,重量約2.7公斤。 ●輕薄型: (01)GS73VR:Intel第7代Core處理器,最高支援GTX 1060單卡,重量約2.43公斤。 ●旗艦型: (01)GT62VR:Intel第7代Core處理器,最高支援GTX 1060單卡,重量約2.94公斤。 ●電競型: (01)GE62MVR:Intel第7代Core處理器,最高支援GTX 1070、GTX 1060,或GTX 1050 Ti單卡,重量約2.3公斤。 ●效能型: (01)GP62MVR:Intel第7代Core處理器,最高支援GTX 1060,或GTX 1050 Ti單卡,重量約2.2公斤。 (02)PE60:Intel第7代Core處理器,最高支援GTX 1050單卡,True Color螢幕,重量約2.4公斤。 ●戰鬥型: (01)GL62:Intel第7代Core處理器,最高支援GTX 1050單卡,重量約2.4公斤。 ●輕薄型: (01)GS63VR:Intel第7代Core處理器,最高支援GTX 1060單卡,重量約1.9公斤。 ●薄型: GS43VR:Intel第7代Core處理器,最高支援GTX 1060單卡,重量約1.6公斤。 ※僅列出搭載Intel第7代Core處理器與NVIDIA的GeForce GTX 10顯示卡機種 》搭載GTX 1060單卡機種 → 使用180W外接電源。 》搭載GTX 1070單卡機種 → 使用230W外接電源。 》搭載GTX 1080單卡機種 → 使用330W外接電源。 》搭載GTX 1070 SLI雙顯示卡機種 → 使用230W兩顆外接電源。 》搭載GTX 1080 SLI雙顯示卡機種 → 使用330W兩顆外接電源。 (03) 貴公司電競筆電,產品定位,以及鎖定的族群對象?推出第一款產品為何?何時開始進行電競筆電研發?從第一款產品,到後來產品的改革,加入了新的元件,中間的策略調整心路歷程為何? 微星電競筆電的定位,就是為遊戲而生,要讓玩家克敵致勝。也因此要能充分滿足玩家玩遊戲的各種需求。MSI電競筆電已經算是全世界各種品牌裡面,產品最豐富、最齊全,與其他電競筆電業者相比,從低階到高階,從螢幕尺寸小到大,從預算低到高,到頂級旗艦機種,包括特殊的高階電競筆電,也投入了相當多的資源來開發,也因此微星的電競產品線相當完整。根據我們後端註冊系統的統計我們電競筆電的消費族群,可發現並不是全部都是以玩遊戲為主,不少是注重效能,有的則是用來繪圖,也有注意酷炫外型。由於微星電競筆電有各種不同的風格系列,選擇眾多,因此能滿足到玩家,甚至是非玩家的各種不同需求。 微星投入筆電開發,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電競筆電最早期是叫做Gaming Notebook,是從2006、2007年開始研發,是屬於眾多筆電機種中的一種,大概是佔2成左右。第一台比較以Gaming為主軸的,則是G Series,採用一鍵超頻設計的GX600,外觀採用火焰設計。後來開發出GT780,是一個劃時代的Gaming Notebook,後來開始把筆電業務,轉向遊戲筆電的市場。 2009年與SteelSeries合作開發,導入電競鍵盤設計的遊戲筆電。 2010年開始,每年都有一個新的設計加入,持續推出新遊戲筆電機種。 2011年開始導入Killer LAN,遊戲專屬的加速有線網路與無線網路,開啟了全新針對遊戲加速與遊戲最佳化的全新戰局。 2012年推出的GS70,把過往電競筆電肥胖,重新設計出輕薄身形,讓玩家更便於攜帶,是電競筆電的重要里程碑。 2013年推出GS60,開始嘗試往15吋大螢幕電競筆電發展,同時引進SteelSeries Engine,讓遊戲的狀態,能透過電競鍵盤來做顯示。 2015年則是開發了引進機械鍵盤的電競筆電GT80,這是一個劃時代的產品,也是電競筆電的全新話題,讓筆電跟桌機一樣,也能享受最好的輸入操作體驗,實現最高的爽度。 (04) 貴公司最近提出了MSI VR ONE電競背包,請問這個產品的概念是從哪來的?為什麼會開拓這些產品線?如何針對消費者需求,開發出最後的產品呢?MSI VR ONE這名字有什麼特別意義嗎?既然有ONE,是否有TWO? 微星電競筆電開始有比較大斬獲的時間,大致是從2012年、2013年開始竄起來,特別是2014年、2015年,尤其是2015年VR議題開始在市場上發酵,微星這邊也看到了這個需求。此時大家開始講電競,開始發現VR眼鏡與電競主機是有關聯的。因此廠商們開始從Gaming方向來切入VR市場,那時候開發出來的VR眼鏡,規格有進步,但使用者情境差不多,唯一的差別就是坐著玩VR,以及站著玩VR。由於使用桌機與VR眼鏡連結時,會有線條羈絆的問題。這時候我們就發現了應該要有個電競背包,使用背包型電腦來玩VR,會有更好的VR體驗。 微星開始研發背包型電腦之後,Intel也加入合作夥伴的合作,等於是共同開發。在Computex受到各界關注之後,接著NVIDIA也看到了這樣的概念,一起加入合作研發,這也就是大家現在看到的MSI VR ONE電競背包。ONE指的就是微星第一款行動運算級的VR電腦,這個概念是基於從行動運算發展而來,整體就是讓VR體驗不受限。會開發這個產品線,主要也是為了改善消費者的VR體驗,不要再受到線材的拘束。 除了消費性市場之外,MSI VR ONE電競背包也積極佈局商用市場。做這個產品最初的理想,就是希望做一個能滿足所有VR平台的行動解決方案。而在開發的過程之中,由於VR市場不斷的演進,MSI也一直做調整,持續加上了更多的功能,比方VR手套,更多的特殊應用,因應各種的需求出現,持續加入更多的功能,擴展更多的周邊配備,以解決客戶的問題,這些都持續在進行研發之中,也因此未來將不排除推出MSI VR TWO產品的可能性。 (05) MSI電競筆電,最新提出了True Gaming概念宣示,這個概念的意義為何?為什麼提出這樣的概念?這是否意味著,要帶領玩家到真正的遊戲世界裡呢? 基本上,True Gaming這種概念,就是跟純種跑車的概念一樣。現在很多筆電業者,也做電競筆電,但純粹只是硬體做高,只是硬體規格的COPY,換成高階CPU、GPU,就叫做Gaming,其實是不一樣的。就像汽車一樣,純種跑車和大馬力跑車,兩者還是有落差的。不是把車做成大馬力,就叫做純種跑車。微星電競筆電,做的是一種整體遊戲體驗。就像我們賣車子,不是只賣引擎、變速箱。微星的整體遊戲最佳化設計,從業界最強的散熱,業界最佳的鍵盤,業界最強的顯示,顯示卡最強,效能跑到最強,4K顯示,120Hz垂直更新。重點是,處理器與顯示卡是通用規格,所以怎樣做到有自己個性產品,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這部份,微星就是一直努力朝向擁有自己風格的整體遊戲體驗來設計產品,微星每年都做到這一點。競爭對手一般會COPY的,不外乎都是硬體,處理器與顯示卡,再來就是鍵盤,不過在整體遊戲體驗上面,並沒有完整的考量。 微星電競筆電會稱為True Gaming,則是有自己的風格。雖然喊No.1 Gaming在不同國家會難免有爭議,True Gaming要做的就是差異化,為的是遊戲玩家做考量,我們是要把純種跑車和大馬力跑車,做個完整的區別,所有看得到摸得到的,都是為遊戲玩家而設計。最重要的是,電競筆電看起來規格都一樣,其實本質是差很多的。講個最基本的,我們在散熱設計上面,一直都是同業最佳的設計,無論是在熱導管的數量,且我們散熱的設計上面都做了最完整的考量,即便是GTX 1050、1050 Ti或1060顯示卡,我們都是6根熱導管,要讓散熱提供最佳化的排熱能力,不會為了做輕做薄,而省略了這些基本該有的東西。雖然規格看起來都一樣,其實本質是差很多的,這就是我們對於True Gaming的認定。 微星電競筆電,著重在使用者的遊戲體驗。True Gaming就是為了True Gamer而開發,要給All Gamer使用。以遊戲玩家來說,特別是一些職業選手,MSI就是要滿足專業Gamer的需求。比如專業Gamer都是使用機械鍵盤為主,很多職業選手都是只記鍵盤位置的,當他們使用GT80之後,由於位置都一樣,因此使用起來很容易上手,不用重新學習,由此可見這其中很多細節,都是做了完整的考量。好比很多功能原本是高階法拉利跑車才有,後來Benz、BMW高級轎車才有,慢慢才導入一般的消費級轎車。此外,像耳機輸出,耳機擴大機部分,不但支援各種高階電競耳機,創新支援Hi-Res Audio高解析度音樂,並引進Nahimic音效強化技術,讓玩家享有到最高級的遊戲體驗。簡單來說,微星電競筆電,會持續觀察市場需要什麼,關心未來會需要什麼功能,不斷的努力,持續創新與突破,把各種新的應用,導入到新一代電競筆電裡面。這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要帶領玩家到真正的遊戲世界。 (06) 這次微星全新電競筆電,提出了7th GEN CPU,GEFORCE GTX 10 SERIES,REACH NEW HEIGHTS,這是什麼樣的訴求?可以看出微星目前壓寶Intel處理器與NVIDIA顯示卡,未來有可能引進AMD Ryzen處理器與AMD Radeon顯示卡嗎? 微星電競筆電提出的REACH NEW HEIGHTS,指的是要引進最新的硬體規格與架構,得到最好的效能,以Intel第7代Core處理器來說,在指令最佳化,以及VR運算,有提供最好的效能,GEFORCE GTX 10顯示卡的話,也提供相當不錯的遊戲處理能力。 微星電競筆電,會使用Intel與NVIDIA的解決方案,是全方位針對遊戲的考量。微星電競筆電目前不會考慮AMD平台,這是因為需要很多原廠技術支援,而這種技術支援並不是只是價格或者是資金的資源,而是還需要開發者的支援、新的功能的支援、在超頻上的支援,這是互相累積起來的產品力量、技術力量、行銷力量,一起在遊戲市場做最好的整體發揮。因此微星電競筆電,未來仍將會持續跟Intel與NVIDIA緊密結合,提供給遊戲玩家最好的整體遊戲體驗。 (07) 如今微星在電競筆電市場的成功,相較於其他公司在電競筆電做不太起來。微星是秉持什麼樣的信念,如何抓住消費者的胃口,令玩家滿意,能讓微星能夠持續勇往之前,保持創新之路呢? 電競筆電市場越來越大,但要進來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也不是那麼容易。目前電競筆電廠商主要是MSI、ASUS、Alianware三大廠,微星現在已經是電競筆電中的領導者。微星科技會持續不斷創新,自我突破與超越,努力把自家產品做到最好,讓用戶擁有更好的遊戲體驗。「可以用3、5年不壞」、「穩定耐用」、「長時間玩遊戲也不怕」,讓玩家有更好的體驗,消費者自然會認同品牌,相信這就是電競筆電成功的要素。 品牌這件事情的話,最重要的就是「產品力」,但不能只有產品力,其實市場上不乏只有產品力很強的公司,但是因為行銷、業務、價格、良率等面相的不佳,導致失敗的因素。微星方面,算是有自己研發、有自己工廠,可以說是一條龍方式的電競筆電公司,從市場端到量產端,都是有全方位的考量,以我們工廠來說,測試項目就超過200項,檢查的項目就超過2000項,這些就是產品力的一部份。 這些產品力累積之後,在「行銷力」部分,我們是從專業的Gamer,普及到各種不同族群的Gamer。以我們電競筆電來說,是從高階筆電導入各種新技術,再開始普及到各式筆電。我們在各系列電競筆電,都會想辦法讓它的特色到位。以GS系列輕薄的特色來說,有些玩家就會用比較好的耳機。以GT系列來說,我們最大的就是18吋,而這個族群不少會外接螢幕,連接到3台4K顯示器,算是擁有大尺寸螢幕,因此不需要再做更大尺寸螢幕,來佔筆電的體積與空間,因為這種族群的消費者,一定會外接螢幕,譬如說,很喜歡電競鍵盤的使用者,不少都會去購買GT73或GT83,剛好這個等級的電競筆電,可以滿足玩家這樣的需求。GE系列的話,算是特色多到爆、C/P值很高的機種。而GP系列則是GE系列的平價版,所以我們在每個價格帶,每一個族群系列電競筆電,都有自己的產品定位、需求與特色。「我們做品牌的方式比較跟Gamer連結」,考慮到產品要滿足玩家的需求,並不是盲目做廣告,像是對於店頭的宣傳,這些累積起來,就是微星的產品力與行銷力。進而讓玩家認同品牌,相信微星電競筆電的價值。 微星電競筆電的話,訴求的是「價值」路線,而不是「價格」路線。微星電競筆電,是同類型產品中價格最高的,我們從不採取低價競爭策略,我們想帶給玩家的,是爽度百分百的「價值感」。例如,玩家想到史上最強電競筆電,第一個就是聯想到搭載真正全尺寸Cherry MX機械軸電競鍵盤的MSI GT80系列電競筆電。我們在產品、技術、設計、創新各面向上都下了非常大的功夫,不管是在視覺、聲音、硬體規格還是直播軟體都遠超過競爭對手。所以玩家會覺得我們的產品是穩定的,同時還擁有高效能。如此正向循環之下,很快就出現了許多死忠龍粉,透過口碑、病毒式行銷,讓玩家從羨慕別人擁有,進化到自己也要採購一台,然後推薦給下一位玩家。 (08) 微星的電競筆電能在電競市場闖出一片天,獲得玩家的認同,貴公司的秘密是什麼?最後,進入新的一年,是否還有什麼秘密武器要介紹給玩家們?針對手機、平板的興起,以及電競的蓬勃發展,還會有新的布局與規劃嗎? 微星的電競筆電並不是只做表面,其豐富的特色可從GE、GS與GT看得出來。在外銷方面,比較有錢的國家,GT賣超過20%以上。而有5、6個國家最受歡迎的產品反而是GE系列,而不是比較低價的系列。所以消費者對於微星電競筆電的特色,大部分是肯定的,是看到了真正的價值,而不是只是要買便宜。只要玩家認為價差在合理範圍之內,他願意花錢去買更高等級的產品,所以我相信這就是產品力與行銷力的展現。 當然也有人會說,玩家會購買微星電競筆電,是因為那條龍的燈,對於這條龍產生了信仰,不過我認為信仰不是一天造成的,是因為了解到有這條龍的燈產品,都是好的產品,因此才開始相信這個品牌,也相信這個品牌推出的產品,是最能帶給玩家最棒遊戲體驗的產品。當然每間公司的產品,一定不會有100%的良率,而我們在遇到問題的處理方式,也都會讓消費者滿意,而快速的做出處理,這也是微星電競筆電用心之處。 整合各方面的正向累積,才能到今天讓玩家們認同。以我們的產品滿意度調查結果來說,平均都有超過9成,不滿意的,大多是有些玩家想要輕薄,又想要效能最強、電池續航力超持久,又或者是要尺寸要薄、要高效能,但又要不燙的產品。要知道,產品要做到能滿足100%的上述功能,是強人所難的。因為通常效能好的元件,溫度通常都不會太低,而輕薄的元件,通常效能都很有限。也就是說,產品無法達到兩全其美,那是因為都有其原罪。當然,我們不會因為這樣而停止,為讓產品達到盡善盡美,我們MSI也會盡量克服這些瓶頸,更加努力來達成消費者的需求。 在保固方面,微星在電競筆電部分,原本是2年保固,1年到府收送。現在則是提升成2年保固、2年保固期內到府收送,比大多數市售機種的1年保固還要高。除此之外,從2017年開始,我們還提供消費者一年內2次免費健診(春節、夏日健診)的機會;同時,只要玩家想替自己的微星電競筆電加裝記憶體,或是更換SSD(若需要將原先硬碟裡的儲存資料轉移到新購買的SSD上,只需要酌收300元工本費),現在拿到微星展服中心,同樣可以享有免費擴充的服務。也就是說,在售後服務上面,微星也相當用心,相信消費者會感受到微星的貼心。 綜合上述的解說,結論就是,微星的經營策略,向來都不是只有一兩年,都是持續三五年的,持續在加強,耕耘越來越深,對自己的要求越來越高,對於產品、行銷與銷售的力道,也越來越深,這並不是有錢的公司,砸錢就可以出來跟我們賣一樣好,例如SAMSUNG或SONY都曾投資更多的金錢,但最後卻退出筆電市場。所以我們認為,電競筆電的市場,是看「用心的程度」。微星將會持續在電競筆電上面,投注更多的努力,持續不斷的創新與突破,做出更棒的產品,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讓玩家可以充分在遊戲中,享受克敵致勝的樂趣。 廠商名稱:MSI - 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3234-5599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玩家票選】: →更多的【PCDIY!官方】: →更多的【SuperGamer!官方】: →更多的【PCDIY! 主機板】: →更多的【PCDIY! 顯示卡】:
-
微星30年電競桌機經營有成,獲選PCDIY!第十二屆玩家票選品牌大賞最佳品牌!
微星科技(MSI)近年來在電競產業光芒四射,在2016年度更推出多款電競產品,深受玩家們的喜愛,如今已成為電競大廠,就連股價也大放異彩,從2016年初低點的39元,一路漲到年底創新高的90.9元,並不斷的創造市場新話題。 隨著2017年的來臨,微星更喊出True Gaming的品牌口號,推出多種Kaby Lake平台的各式電競產品,從主機板、筆電到電競桌機,都具備強悍的性能與便利使用的特色,讓玩家們無論是自行組裝,或是購買整機,都能享受到微星電競產品所帶來的G.A.M.E. UNLIMITED (電競無極限)的核心哲學,以幫助玩家在玩遊戲時能夠大顯身手,獲得勝利! 以桌機產品來看,這塊市場原本就屬於各大系統廠商的必爭之地,每家廠商都有推出各式規格的電腦主機,來搶佔廣大的消費性市場。正由於大廠推出來的品牌桌機跟一般玩家DIY桌機功能類似,因此提供完善的售前與售後服務,才是品牌桌機的市場生存之道。然在電競桌機方面,由於單價比一般桌機高,加上電競桌機市場仍以DIY為大宗,因此目前真正著力在此市場的廠商並不多,最多就是在DIY電競主機上貼上系統品牌而已。 不過,微星則是選擇在這塊市場努力經營,斥資打造出具有玩家特色的各式電競桌機產品,從外觀設計到內裝規格,以及軟體整合上都非常用心,讓微星的電競桌機就是與眾不同,如今已在市場上發光發熱,成為電競桌機中閃耀的一顆星。這次微星在「PCDIY!第十二屆2016玩家票選品牌大賞」獲得玩家肯定,不僅各類電競產品的獲票數都再創新高,尤其是「電競桌機」品項更是獲得龍頭寶座,成為當今玩家認同的電競桌機最佳品牌。 目前微星的最新電競桌機產品,可分成Aegis系列、Nightblade系列、Trident系列,分別主攻不同的玩家市場。 (1) Aegis系列:微星的高階機種,提供高顏值的外型,主打年輕族群。Aegis系列在外型採用不規則的形狀,搭配前置面板的龍鰭造型設計,加上具有特色的全彩特效,以及玩家最重視的最高檔硬體效能,打造出當今最強的電競桌機。 (2) Nightblade系列:是微星在中規中矩的四方形桌機造型上,打造出更多樣化的擴充性能,以沈穩內斂的外型,搭配內建獨立手提把設計,讓玩家能輕易提取,並帶到LAN Party會場。Nightblade的前置面板具有全彩燈效,搭配左右可移動式機箱蓋設計,能提供玩家針對內裝就簡易升級,讓玩家買來即可擁有大廠的優異品質,加上日後可以自行擴充升級能力,成為獨具特色的電競桌機。 (3) Trident系列:為微星打造的最小電競遊戲機,有如PS4遊戲機那樣的纖細身軀。Trident系列可橫躺、可直擺,除了有迷人的時尚外型之外,在內裝更配置超強效能的處理器與繪圖卡,同時搭配最安靜的散熱系統,帶給玩家們強悍又安靜的遊戲玩樂空間,更可快速連接VR裝置,成為當今全世界最小的VR電競桌機,並勇奪2017年德國iF產品設計獎(iF Product Design Award)大獎。 這次微星科技在2017年度,順勢規劃出上述的3大產品線,共推出13款強悍電競桌機,皆搭載Intel最新第七代處理器,以及MSI GTX 10系列電競級顯示卡,帶領玩家暢遊VR虛擬世界與4K遊戲領域,而在Aegis、Nightblade、Trident這三款系列中,各自有不同的產品定位與主打客群,皆以造型與效能取勝,以實現出「電競無極限」的理念。 為深入了解微星科技在電競桌機的設計理念,我們這次前往微星中和總部,專訪微星科技產品行銷部產品企劃課課長 林立偉先生,來暢談微星電競桌機的成長歷程與產品設計秘辛! 請先跟我們介紹一下貴公司MSI:微星科技,目前在電競桌機的品牌故事,以及公司的理念與堅持。 首先在介紹品牌故事之前,我先簡單介紹我們這個電競桌機部門的沿革,以及品牌經營的心路歷程。我們部門最早成立時,是叫做「Barebone」(準系統),從設計桌機產品起家,當時並非推出Full System「全系統」的產品,這些桌機主打商用市場。隨後我們開始改叫「AIO」(一體成型機、一體機),推出各式商用一體機,並嘗試設計電競一體機的產品,並於2015年推出世上首款主打4K Gaming的「電競AIO」產品。 由於AIO市場非常Niche,且大多數市場被iMac所佔去,加上近年來全球桌機市場每況愈下,因此這個部門其實也一直在調整產品規劃策略與方向,直到2014年,我們認為Desktop PC仍有開發空間,而「電競+桌機」才是未來市場的焦點,於是我們確定了Gaming Desktop的市場,才是我們未來主攻的市場方向與重點。而我們部門也正式改名為System Product Business (SPB,系統產品事業部),並以開發「電競桌機」為主力,以堅持開發出具有獨家特色的「電競桌機」,讓市場驚豔。 請說明一下貴公司目前電競桌機的產品主軸?有哪些產品線?是如何來區分?又電競桌機是何時開始規劃?為什麼會開拓這些產品線? 我們開發的電競桌機,全系列都是以「方便攜帶」為主軸,因此您可以看到有手提把的設計,主打Compact且緊湊機身,同時具備Desktop的擴充性,以及甚至超越一般桌機的效能。我們是從2014年4月開始,推出的第一台Game Desktop是Nightblade,再來是Nightblade MI,接著就是推出Aegis系列的產品。Aegis的外型設計思維,就是跳脫傳統電腦的框架,讓人第一眼看到它,就覺得是一台模型。我們ID設計團隊也是朝向這個理念,以「外型不是PC,但它確實是一台PC」,以更加觸動到玩家們對於產品求新求變的個人品味。 Aegis系列可以分成小體積和大體積兩款,大體積的是可以裝雙顯示卡的機種。雖說這些產品都是以強勁功能與特殊造型為主打訴求,適合玩家帶到LAN Party。但其實玩家有分很多種,其中一種(也是最大宗的一種)就是Console(遊戲機)的玩家,這些玩家所買的新世代遊戲機,其外型更小、緊湊機身設計,且可以放在客廳,更提供遊戲之外的其他功能(例如看電影,或社群互動等等)。因此我們認為,我們可做出這樣的產品,並同時擁有PC的靈魂,且具有擴充與升級的能力,這就是我們推出最新Trident系列產品。 Trident系列由於擁有最輕盈的機身,雖看起來像遊戲機,但卻是一台PC,且是有擴充能力的PC,加上具備時尚造型,因此Trident系列獲得了2017年德國iF產品設計獎(iF Product Design Award)。這也是對於我們這個SPB部門的肯定! 除了上述的三大產品系列之外,我們部門也在構思並開發其他的系列產品,就等我們的最新消息吧! 微星在電競桌機的設計與製造上,是Design In Taiwan或Made In Taiwan嗎? 我們的設計都是在台灣,製造在深圳。 可否為我們解釋一下,Aegis、Nightblade、Trident這些名字,有什麼特別意義嗎? 我們發想名字的方向,都是要玩家有聽過的,能賦予高階的感覺,又能代表武器名稱。因為玩家就是要拿我們的電競桌機,就是要在遊戲世界裡面奮勇殺敵,於是我們就以熱門遊戲裡面的高階武器,來當成我們產品的系列名稱。例如Nightblade其實是爐石戰記裡面的一張卡片/武器(夜刃刺客)。而Aegis其實是LOL(英雄聯盟)裡面的一個武器(神盾宙斯)。至於Trident則是DOTA 2 (刀塔2)裡面的超稀有武器(三叉戟)。因此我們的產品系列名稱,都是與熱門遊戲綁定在一起,讓玩家在選購我們電競桌機時,就能聯想到這就是遊戲裡面的厲害武器,以帶領玩家們在遊戲裡獲得勝利! 請詳細說明微星電競桌機的產品定位如何?鎖定的族群對象? Aegis系列,一開始鎖定的族群對象,主要是電競玩家,這些玩家需要常常將電腦主機帶去LAN Party會場,因此我們Aegis便設計成體積較小,有酷炫的外型,但效能仍有桌機等級那樣的強勁,並在外型上設計了手提把,讓玩家可以輕鬆攜帶。 Aegis系列是主打高階市場,擁有不同於一般桌機的酷炫造型,適合年輕族群選購。至於Nightblade系列則是主打中階市場,適合比較需要方方正正、沈穩內斂的族群選購。Trident則是擁有遊戲機的造型,適合喜歡在客廳使用大電視來玩PC遊戲的族群選購。 我們了解微星電競桌機有不同的產品線與鎖定客群,目前遇到最大的競爭對手是什麼?而微星又是如何與現有的品牌桌機與區域型品牌商來做區分,以便不至於殺錯戰場? 一開始我們推出電競桌機時,我們遇到的最大競爭對手,其實是DIY市場。因為我們產品太著重於規格,因此會造成玩家們會將我們電競桌機的零組件攤開來與DIY桌機來做比較,讓我們電競桌機的其他獨家特色被淡化掉。因此,我們便調整策略,不再去特別著重於產品規格,而是強調獨家特色、產品優勢,以加值的方式來詮釋微星電競桌機的好處。 電競桌機的台灣最大競爭對手是DIY市場,而在國外則是像iBuyPower這類的系統代組裝商,他們提供多種客製化的遊戲電腦主機,來供應遊戲玩家。因此,我們微星在進行產品規劃的方向時,就是從他們無法提供到的部份來進行,還有軟硬體的整合與最佳化,來與他們做區隔。例如像是在桌機的燈光設計元素上,他們就沒有自己的對應App來控制,也無法做到與其他周邊做連動,而我們的產品就直接提供這樣的功能,這也就是微星電競桌機的優勢之處,做到後來,現在他們也開始學習我們產品的優點,會注重燈光與強化他們產品不足的地方。 是否談談微星從第一款電競桌機產品,到後來產品的改革,加入了新的元件,中間的策略調整心路歷程為何? 如同前述,微星在電競桌機的發展心路歷程,一開始是比較艱辛的。因為我們一直在思考,電競桌機要具備什麼樣的功能與特色,才能讓玩家們接受。雖說我們有電競筆電的成功案例,但Laptop與Desktop畢竟是不一樣的族群。為讓玩家能接受除了DIY主機或品牌機之外,其實還有高度系統整合的電競桌機產品可以選購,因此我們絞盡腦汁去進行,從Nightblade、Aegis到Trident,一開始我們是從功能與規格去下手,後來轉到以使用情境為主軸,強調產品的一體式設計,提供穩定且超越桌機的優勢,來獲得玩家們的肯定。 而2017年開始,我們更要講出Gamer Language,也就是玩家們在玩遊戲時最常使用到的語言(例如GG、Gank…),以去強化我們的行銷素材與工具,將產品的訴求直接傳達到玩家們的心裡,以讓玩家對產品有感覺,而不是冷冰冰的硬體產品,讓玩家與產品做連動。 如今Trident獲得iF大獎,接下來我們也會強調微星電競桌機的工業設計,以突顯我們產品「電競美學」的概念與意境,讓玩家得知我們的產品是內外皆美!帶給玩家不僅僅是功能與效能上的優勢,更是視覺上的一大享受!好比一些家電產品的行銷訴求,除了省電與強效之外,更著重在能夠提升生活品質,讓消費者想到能提升生活時,就會聯想到該品牌。這就是我們為提升MSI品牌價值,所正在努力執行的事情。 對於MSI電競桌機,未來市場策略為何?除了朝向精品發展,會持續推出限量款與精品產品,來主攻頂級玩家市場嗎?微星的下一步會怎麼走? 如同前述的,一些歐美大廠有推出更高階的旗艦電競桌機,採用全客製化設計,加入酷炫的水冷設計。這部份我們其實都有在思考與評估中,甚至不排除我們會推出類似Xeon的機種,來滿足這類頂級玩家們的需求。 然對微星來說,我們的電競桌機是從2014年開始進入市場,目前首先要務,就是站穩馬步,推出適合絕大多數玩家們需求的電競桌機產品。 至於限量或精品產品方面,我們在3月時就會有新的機種推出,包含不同顏色造型或搭配遊戲主題所推出的限量產品等等,也請玩家們靜候我們的最新發布的消息! 這次微星榮獲PCDIY!第十二屆2016玩家票選品牌大賞「電競桌機」最佳品牌肯定,請發表得獎感言。 這次MSI能獲得玩家票選冠軍,首先要感謝玩家們的肯定。這個獎讓我們體認到,辛苦是值得的!讓我們有勇氣,能夠繼續走下去。而且,這個獎項不僅是對我們的肯定,也是對研發部門的肯定。 由於MSI電競桌機的機殼,從內到外都是我們自行開發的,不假手於他人,每個細節都是親力親為,畢竟我們本身就是玩家,我們最知道玩家想要的是什麼樣的產品,因此我們就如同手工打造般的,為玩家量身訂做出最好的產品,如今獲得玩家的肯定,銷售量也逐漸攀升,相信這是玩家給我們最大的鼓勵,而獲選這次票選的冠軍,更是對我們微星電競文化的一大肯定,將激發我們堅持推出更好的產品,來回饋消費者對我們的厚愛。 如今微星電競桌機在短短三年內,獲得市場的熱烈迴響與肯定,相較於其他公司在電競桌機都做不太起來。微星是秉持什麼樣的信念,如何抓住消費者的胃口,令玩家滿意,能讓微星能夠持續勇往之前,保持創新之路呢? 相較於其他廠商的產品,他們大多是以既有的料件來東拼西湊,或者用個酷炫的外殼造型,然後取個很厲害的名字,就稱做電競桌機,以這種方式來嘗試吸引消費者來買單。但我們認為這種產品其實是沒有靈魂的,因為我們的電競桌機產品,都是從零開始,全系列產品都是全新打造而成,在空間、散熱、效能、外型上做出突破性的產品。 例如我們能在有限的機殼空間內,裝入最好的硬體配備、軍規級的料件,再搭配CPU與GPU分離式的散熱設計,能夠提供最安靜的使用環境。此外並在軟硬體做好最佳的搭配與整合,且燈效上面也做到能與其他電競周邊做同步,賦予24小時玩樂不當機的超穩定的基本需求,因此我們的桌機有滿滿的電競魂,確實能夠抓到消費者的胃口,以獲得消費者的一致推崇與肯定。 在創新方面,微星首重的是「團隊合作」,我們與其他部門合作共同腦力激盪,以打造出最強的產品,像Mystic Light就是我們部門與部門之間合作的成果之一。再來是「專注」,像是我們目標族群在哪裡,我們就鎖定這個市場,以直線而非蜿蜒的方向來進行。也就是說,我們並不會因為產品賣不好了,就去改變市場策略,改變目標族群。既然我們的目標族群是Gamer,我們就只推出適合Gamer使用、讓Gamer能滿意的產品,也就是有這樣的堅持,總有一天玩家們會了解我們的用心。接著就是「速度」,也就是Time-to-Market (即時面市),因為玩家通常是求新求變的,例如Kaby Lake發表日當天,就有玩家想要這種世代的產品。因此微星從產品研發到市場推出,都是要求一步到位。 您說到要掌控速度,產品要做到Time-to-Market,那麼微星是如何掌控好並控制庫存的?而且新世代產品上市之後,舊世代的產品就會失去一些賣點。此外,這次Intel 200系列晶片組搭配Kaby Lake處理器的上市,微星這次在電競桌機的佈局與優勢是什麼。請述說主打方向、經營策略,以及對產品的堅持與信念。 控制庫存的確是我們面臨到的最大挑戰之一,因此像這代Kaby Lake在上市的前半年,我們早就開始規劃「庫存管控」計畫,以便銜接新產品的上市。否則就像有些廠商到新產品上市時,還要為了處理上世代的庫存,造成新產品上市的延宕,甚至失去市場商機! 由於這次我們有把上世代(Skylake平台)的產品好好處理過,並做好庫存管理,因此才能在最新世代晶片組推出時,就有對應的產品線跟著上市,讓我們在今年(2017年)初Intel Kaby Lake平台上市首日,不會有上世代平台的庫存清理的困擾,還能與Intel同步發表並推出其對應的最新電競產品,包含主機板、電競筆電與桌機等等,而且最重要的是,我們是全系列產品都能買到,而不是其他廠商只有一個或少數產品來當先鋒部隊而已。 再來就是「榮譽」,也就是一種使命感,驅使著我們在設計Gamer的產品時,就必須要讓玩家在玩遊戲時的獲得滿足,並取得勝利!微星上上下下的每位員工都有要這種思維,以便設計出玩家真正想要的產品。 接下來就是上述的「創新」,我們要做出與眾不同的產品,因此全系列電競桌機都是全新打造。若您去參考我們競爭廠商的產品,就會發現他們產品裡面,其實很多還是使用一般Desktop的料件,也就是傳統PC的設計架構。而我們的產品打開以後,都與一般桌機的內裝不一樣。我們顧慮到安全、效能、散熱、擴充等因素,而這些都是在求新求變的過程當中,不斷去創新所得來的。 「重新定義」(Redefine)電競桌機,也正是我們這個部門自2017年開始所著重的一個口號。就好比Dyson吹風機,其造型和內部設計都跟傳統吹風機完全不同,他們也是在做創新設計與重新定義家電產品,針對其目標族群推出更符合他們需求,用起來更順暢、舒服的產品,做出完全不一樣的產品出來,以至於如今能受到廣大用戶的關注與討論。而我們微星也正在做一樣的事情。 再來是「勇氣」與「熱情」,因為長官們的全力支持,激發我們的士氣,讓我們擁有不怕挫折,熱情的心,能夠更專心且盡心去做、去嘗試,就算在過程中經歷到一些失敗,但到最後我們相信能嚐到勝利的果實的,如今產品受到業界與市場肯定,因此我們也要在此特別感謝長官們對我們的厚愛與支持。 最後就是「承諾」,我們對於客戶的承諾,說好的產品交期,就會準時交貨,以建立客戶的信任。 近年來電競市場當紅,微星認為電競需要哪些元素,並實際應用於到電競桌機的產品內? 微星認為電競的四大元素,第一就是「效能」,因為遊戲或多媒體應用都需要強勁的處理能力,因此也連帶在散熱上要有不錯的設計才行。第二就是「DNA」,也就是微星全系列產品都有重要的特色在裡面,例如Mystic Light,就是全系列都有。第三是「音效」,不管是用喇叭或用耳機的玩家,我們全系列產品(包含主機板、筆電、桌機)都提供Nahimic音效軟體,提供玩家更「聲」歷其境,最新版本還提供聽聲辨位,可將聲音顯示在螢幕的雷達上,幫助玩家制敵機先。此外不少玩家不玩遊戲時,也愛聆聽無損音樂,因此我們也配置ESS的HiFi AUDIO DAC,搭配PCB分離設計,搭配日系高階音效電容,以提供玩家最純淨、最高檔音質的音樂聆聽享受。 最後就是「連接性」,亦即微星的全系列產品都支援至少雙螢幕4K輸出,與VR-Link。前者是因為不少玩家不一定只會接一台螢幕,有些愛好模擬飛行、賽車的玩家,就會接3台螢幕,讓視野更寬廣。而後者則是由於顯示卡輸出埠通常配置在主機的背後,因此我們在前置面板配置了VR-Link孔,讓玩家能夠方便將VR頭盔接到這個孔,就不用繞線到主機後端。而且啟用VR-Link之後,系統會自動為VR環境做最佳化,將不要的應用程式給關閉,騰出更多的CPU與記憶體資源,讓玩家可以擁有更流暢的VR執行效能,以便更恣意地在虛擬實境的世界裡遨遊。 這次,AMD Ryzen處理器來勢洶洶,加上其新一代顯示卡,效能也非常強勁,微星是否除了Intel電競桌機產品線,也會推出AMD電競桌機產品線呢? 這部份,我們早有在規劃中。我們與一些玩家以及AMD粉絲討論,是否能接受使用AMD的元件來開發電競桌機產品。我們初期會從配置AMD顯示卡開始,進而到整個平台都採用AMD,以讓一些AMD的粉絲們,也能購買到採用AMD平台的微星電競桌機。目前我們已著手進行AMD平台的相容性與系統穩定性的測試,敬請繼續關注我們的消息! 最後來談談,這次Intel 200系列晶片組搭配Kaby Lake處理器的上市,微星在電競桌機的佈局是什麼,讓玩家期待有更酷炫的產品出現?請簡述加入這些特色產品策略與堅持理念,以及微星的獨家特色。另外,還有在行銷上會有什麼特別的搭贈活動。 這次我們電競桌機的布局,還是以我們的口號G.A.M.E. UNLIMITED (電競無極限) 為主,這系列所聚焦的市場就是電競玩家。他們可以透過與傳統電競桌機的比較中,來發現我們產品具備其他產品所找不到、更好更棒的特點與優勢,以提供更大、更無極限的遊戲新體驗。 在獨家特色方面,像是我們配置的顯示卡,都是Gaming等級的規格,具有較佳的效能表現與電競元素,不像其他產品使用的可能是公版卡,會受限於效能。還有我們的顯示卡都是直立(Vertical)配置,可以在握手提把拿起與放下時,減輕顯示卡受到地心引力與應力的破壞,不像其他電競桌機還是平行(Horizontal)配置,必要時玩家還得自行配置高科技竹筷或顯卡千斤頂來頂住。 此外,我們全系列都具備VR-Link設計,也就是上題所提到的功能。再來是散熱設計,以Aegis Ti 3,我們就設計了三個房間,將VGA(顯示卡)、CPU(處理器)、PSU(電源供應器)都隔開,每個元件都有獨立的散熱對流設計。不像其他桌機的風流從前面吸入,經過硬碟的高熱之後,再吹到CPU、VGA,那樣會造成如溫室效應那樣,使得散熱效率大打折扣,連帶影響到系統的效能與穩定性。 另外像是,Mystic Light燈效同步功能,也是全系列產品都有,甚至可以透過手機來遙控。至於水冷方面,我們是著重在Aegis Ti 3與Aegis X3,這兩款都支援超頻能力,提供一鍵超頻功能,讓Kaby Lake處理器原本只能超頻到4.5GHz的能力,提升到4.8GHz的時脈,這也是我們出貨時的預設時脈,提供比原本時脈多15%的效能。 在行銷方面,這次微星推出了全系列第七代Intel電競桌機,包含了Aegis Ti 3、Aegis X3、Aegis 3、Nightblade MIB、Nightblade MI3、Nightblade 3、Trident 3等產品(後面都是3,表示是Kaby Lake的平台)。 既然提到了整機,那麼MSI的最後一塊拼圖,就是「螢幕」(Monitor)。其實我們部門早就有規劃這條產品線,獨立推出電競螢幕的產品。我們首次在2016年資訊月首賣(編按:型號為Optix G27C),這是一款曲面螢幕,採用三星的技術,為VA廣視角、27吋、支援FreeSync的螢幕,螢幕更新率高達144Hz,解析度為Full HD。讓喜愛微星、想要所有產品都有龍形圖騰的玩家們,能夠整機都買到微星的產品。至於其他規格的電競螢幕,以及更高階產品,未來也將會陸續推出,敬請玩家拭目以待。 廠商名稱:MSI - 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3234-5599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玩家票選】: →更多的【PCDIY!官方】: →更多的【SuperGamer!官方】: →更多的【PCDIY! 主機板】: →更多的【PCDIY! 顯示卡】:
最多人點閱
- 華碩「ROG玩家共和國」電競霸主十年有成,成為遊戲玩家市場No.1電競品牌
- 微星30年電競桌機經營有成,獲選PCDIY!第十二屆玩家票選品牌大賞最佳品牌!
- PCDIY!第十二屆2016玩家票選品牌大賞,票選結果暨得獎公布!
- 微星30年電競主機板有成,「MSI 200系列主機板」王者再臨 電競龍魂霸氣登場!
- PCDIY!第十一屆2015玩家票選品牌大賞,票選結果暨得獎公布!
- PCDIY!第十屆2014玩家票選品牌大賞獲獎廠商專訪,電競筆電最佳品牌:MSI
- PCDIY!第十屆2014玩家票選品牌大賞,票選結果暨得獎公布!
- PCDIY!第十屆2014玩家票選品牌大賞獲獎廠商專訪,傳統硬碟最佳品牌:HGST
- 微星電競筆電得到遊戲玩家肯定,獲選PCDIY!第十二屆玩家票選品牌大賞最佳品牌!
- PCDIY!第十屆2014玩家票選品牌大賞獲獎廠商專訪,SSD最佳品牌:PLEXTOR
- PCDIY!第十一屆2015玩家票選品牌大賞廠商得獎秘辛,機殼最佳品牌:聯力
- PCDIY!第十屆2014玩家票選品牌大賞獲獎廠商專訪,主機板、顯示卡最佳品牌:A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