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組件商品新聞
-
Samsung發表Flashbolt業界首款第三代16GB的HBM2E記憶體技術,效能達到JEDEC最新HBM2標準之3.2Gbps,將推動HPC市場再達巔峰
說到HBM (High Bandwidth Memory,高頻寬記憶體),您會想到市面上有哪些產品用到這個技術? Radeon VII? Radeon Instinct MI50/60? Titan V? Tesla V100? 還是已經GG的Kaby Lake-G系列? 對! 沒錯! 這些產品都有使用到HBM2的記憶體,擁有超高頻寬,能提供快速記憶體存取,以釋放出GPU的效能。 為再提升HBM2的效能,Samsung (三星)這次發表了全新的Flashbolt第三代HBM2E記憶體,單疊就能擁有16GB的容量,效能更高,與HPC (高效能運算)系統最速配,能幫助系統製造商建構出效能超強的超級電腦,以應用在資料中心的大數據處理、AI相關的資料分析,以及更精細的繪圖領域…等等。 Samsung新聞稿: JEDEC規範: 新這次三星發表的Flashbolt HBM2E記憶體技術,容量達16GB,為上一代Aquabolt HBM2 8GB的兩倍,其採用3D垂直堆疊方式,以8層16Gb的DRAM die所組成。這些DRAM die都是採用10nm等級(1y nm)製程,相較於先前的20nm製程還要先進一些。這次的HBM2E封裝技術,以超過4萬個TSV (矽穿孔)技術,將micro bump (微凸塊)精確排列以進行互連,其中每顆16Gb的DRAM die均包含了5,600多個此類微小孔,由此可見其精細的製作技術,能讓相同體積空間堆疊出更高容量的高速記憶體。 至於頻寬部份,三星Flashbolt HBM2E透過其專有的電路優化設計,來傳遞訊號,每DRAM針腳能提供高達3.2Gbps的效能,讓每個堆疊達到410GB/s的總頻寬,相較於前一代提升了33%的效能。 三星表示這次的HBM2E效能,其實還可以超頻到4.2Gbps,讓其每個堆疊達到538GB/s,效能達到比上一代的307GB/s還快75%!因此這次的HBM2E技術,透過容量與頻寬的提升,將能讓效能更上一層樓! ▼ 三星的各代HBM2記憶體規格比較 JEDEC於2020年1月正式釋出最新版JESD235C規範,其裡面將傳輸速度提升到3.2Gbps/pin,讓每堆疊頻寬高達410GB/s。至於容量方面則是定義到可以堆疊到12顆DRAM Die,而每顆Die的容量為2GB,使其總容量達24GB。因此理論上,HBM2容量是可以達到24GB的! ▼ JEDEC制定之各版本HBM2記憶體規格 而這次Samsung的Flashbolt就是符合其JESD235C規範,但每堆疊最高DRAM Die的數量只達到8層,而每顆Die的容量為2GB,因此可以疊到16GB。 這次三星的Flashbolt採用HBM2E技術,HBM2E後面的E,代表Evolutionary,也就是HBM2的進化版。而三星預期於2020年上半年開始量產,當然既有的Aquabolt HBM2產品線也持續供應。只是由於HBM2系列的產品售價都比較高,因此像是AMD這樣的公司就算要導入最新的HBM2E記憶體,也會先應用在高階的繪圖卡產品線,如前述的Radeon Instinct系列,從現在開始設計、導入,到真正量產上市,應該最快也要2020年耶誕購物季,或是2021年初才看得到囉!
-
AMD新年好禮大放送,祭出多項超值Ryzen處理器優惠方案
AMD Ryzen系列處理器新年好禮活動即日起熱鬧開跑,為歡慶2019年到來與回饋消費者的熱烈支持,AMD攜手各大廠牌祭出多項優惠方案,凡購買AMD指定處理器搭配AMD 400系列主機板,或購買華碩與華擎多款指定主機板,皆能獲得多項限量超值好禮,讓玩家能盡情享受Ryzen處理器強悍效能與極高性價比所帶來的絕佳體驗! AMD第2代Ryzen處理器具備的高效能運算與創新功能,為PC遊戲玩家、創作者及狂熱遊戲玩家帶來超流暢的運算體驗,搭配上AMD X399、X470或B450晶片組主機板,其擁有發燒級功能與卓越的控制能力,不但為追求超頻的使用者量身打造,更特別針對第2代Ryzen桌上型處理器進行優化,將其出色的效能及功能發揮到極致,帶給玩家極致流暢的遊戲體驗。 除此之外,擁有AMD X399或400系列晶片組主機板的玩家們,更可免費下載AMD最新StoreMI軟體,不僅將SSD速度與硬碟容量結合,打造出兼具效能與容量的儲存空間外,更能滿足PC狂熱玩家針對改善載入時間、開機時間、檔案管理與系統回應速度等各種需求,絕對是玩家們馳騁於遊戲戰場時的最佳選擇!新年好禮優惠方案詳情請參考下方。 【AMD新年好禮優惠方案】 AMD推出限量超值好禮 活動內容:購買AMD Ryzen 7 2700X或Ryzen 5 2600X搭配AMD 400系列主機板,即贈送AMD Ryzen毛帽(價值NT$ 699元);購買AMD Ryzen 5 2400G或Ryzen 3 2200G搭配AMD 400系列主機板,即贈送AMD Ryzen硬殼包(價值NT$ 299元),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活動期間:即日起至1月31日。 華碩全系列B450主機板優惠活動資訊 活動內容:購買華碩B450全系列主機板,即贈送AMD x ROG硬殼包+ 32G USB隨身碟,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活動期間:即日起至2月28日。 活動詳情:請參閱活動網頁。 華碩TUF Gaming B450系列主機板優惠活動資訊 活動內容:購買華碩TUF Gaming B450系列主機板,即贈送「新楓之谷寵物禮包」,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活動期間:即日起至3月30日。 活動詳情:請參閱活動網頁。 華碩指定主機板、顯卡、處理器優惠活動資訊 活動內容:購買華碩指定主機板X399/ X470、Radeon RX 590、Ryzen Threadripper/ Ryzen 7系列處理器任兩項,登錄即送「飛行外套」,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活動期間:1月11日起至3月31日。 華擎X399 Phantom Gaming 6主機板優惠活動資訊 活動內容:購買華擎X399 Phantom Gaming 6主機板,上網登錄即可獲得Phantom Gaming電競耳機架1個,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活動期間:即日起至1月31日。
-
ZOTAC於CES 2019激發「創 ‧ 想 ‧ 電玩」新可能
領先全球的香港電競品牌ZOTAC Technology,將於芝加哥舉行的2019美國消費電子展 (CES),獨家披露一系列ZOTAC及ZOTAC GAMING的全新產品。嶄新的電競及電腦展品將齊集於凱薩宮酒店的ZOTAC展位,當中包括ZOTAC GAMING首次推出的GeForce RTX水冷顯示卡、最新一代的ZBOX迷你電腦、MEK MINI電競主機以及更多全新設計,並透過即場示範展現先進技術與卓越性能。 在CES上最為矚目的必定為MEK MINI的展出。MEK MINI是ZOTAC GAMING MEK 電競主機系列的新力軍,採用世界領先的輕量級造型,搭載出色遊戲性能,以輕型王者的實力挑戰成為世界最強的迷你桌面遊戲電腦。此外,在CES現場更會特別展出一系列的限定彩色版MEK MINI,供來賓搶先目睹MEK MINI的無限魅力。 MEK MINI為了讓遊戲玩家隨處享受高品質遊戲體驗而打造。它不但擁有極致精巧及優質散熱的設計,容量亦僅得9.18公升,加上搭載6核心Intel® Core™ i7處理器和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20系列的獨立顯示卡,能讓你盡情暢玩配置要求最高或採用即時光影追蹤與DLSS技術的最新遊戲大作。 為了提供極速效能,MEK MINI以NVMe M.2 SSD作為主要驅動器,並配備16GB的DDR4記憶體。另外設有2TB硬碟的龐大容量,讓玩家下載更多的遊戲。此外亦透過 Killer 千兆乙太網和Killer 無線網路技術,實現最快、最可靠的有線和無線連接,配合優先加載遊戲、視頻和音頻的功能,將遊戲速度提升至極致。 ZOTAC Technology 產品總監黃嘉寶表示:「小而強大的MEK MINI 是玩家們最理想的遊戲電腦。輕盈便攜的設計,不但將你的目的地搖身變成另一個遊戲主場,更可以適用於不同場合 — 網路派對、電競比賽、展出示範、辦公室或家居自用等等,隨時隨地為你帶來高端遊戲與電競體驗。」 ZOTAC GAMING 的水冷顯示卡GeForce RTX 2080 Ti ArcticStorm 亦將於CES 現場首次亮相。新一代的ArcticStorm 結合超凡冷卻力量與Geforce RTX 2080 Ti 的終極圖像效能,全新設計更採用了高精確度的3D 激光雕刻,展現透徹亮麗的發光效果,加上SPECTRA 2.0 光效系統帶來的可編程LED 燈條,令這張水冷顯示卡綻放出千變萬化的奪目光彩。 而透過全覆蓋式水冷頭和16 +4 相供電設計,ArcticStorm 將提供無可比擬的穩定性能、省電效果以及RTX 系列中最出色的冷卻能力,是打造終極遊戲系統的必要裝備。 ZOTAC 亦為ZBOX 迷你電腦系列注入嶄新技術,展示性能更強大、功能更多樣的電腦系統。 現場能率先目睹MAGNUS EC 系列的全新型號。MAGNUS 首次加入最先進的GeForce RTX 圖像效能,並搭載第8 代Intel Core i5 處理能力,提供平穩快速的表現,以滿足電腦硬件愛好者的需求。此外,新型號更具備Killer 千兆乙太網和 Killer 無線網路技術,令網上遊戲或串流影音更加順暢無比。同場亦展示效能新升級的ZBOX 迷你電腦Q 系列。新型號以 Intel Xeon 處理器提供工作站所具備的專業級效能,更備有Nvidia Quadro P5000 專業桌面顯示卡和2.5Gps Killer 有線網路,令它躍升為ZBOX 迷你電腦中最強的迷你工作站。 不能錯過的還有首次搭載Intel Core i7處埋器的P系列迷你電腦,以及首台為即時串流而設的ZBOX迷你電腦,其內置Intel Core i5處理器、Avermedia影像擷取卡和預先加載的Streamlabs OBS軟體,令這台迷你雷腦能高效穩定傳遞4K 解析度30 FPS更新率的視訊資料。 我們誠邀您於1月7日至10日的CES 2019期間,蒞臨我們於凱薩宮酒店的展位No. 29201。如有任何查詢,敬請電郵至marketing.us@zotac.com。
-
Arm首款多執行緒處理器,強化駕駛人對大規模部署自駕車的安全信任
• Arm Safety Ready計畫加入全新Automotive Enhanced (汽車強化)處理器,催生下一代安全駕駛經驗 • 針對 7奈米進行最佳化:Cortex-A65AE 是Arm首款內建安全技術的多執行緒處理器,能處理各種自動載具的感測器資料,以及滿足車載資訊娛樂(IVI)/駕駛艙系統的高處理量需求。 • 同步多執行緒(Simultaneous multithreading) 針對高處理量作業負載進行最佳化,提供最佳的效能表現效率 全球IP矽智財授權領導廠商Arm宣布為Arm Safety Ready計畫推出全新Cortex-A65AE處理器,提供強化的多執行緒功能,以因應高資料處理量作業負載,並支援Split-Lock技術,實現整合安全性,加速未來自動駕駛車的部署與創新。 根據美國汽車協會(AAA)的資料顯示,73%美國駕駛人非常畏懼在完全自動駕駛車中行駛,更有63%的美國成年人認為自己在步行或騎自行車時旁邊有自駕車時較不安全。這些數據反映出唯有駕駛人與乘客認為安全性足以信賴時,大眾才會接受新型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以及自動化程度持續攀升的自駕車技術。 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十分重要,而欲提供這樣的信任經驗,車廠需要理想的解決方案,不僅要在創新與安全之間取得正確的平衡點,還須兼具可部署、可擴充、以及能夠量產等特性。業界領導的OEM大廠和一線廠商等各界看法,反映出大家需要各種類型的運算來滿足未來汽車的諸多需求,因此驅動這些新型車輛的運算能力,預料不會有一體適用的萬能型晶片。 Arm在今年稍早承諾,致力協助OEM與一線廠商加速安全的完全自動駕駛車部署, 發表 Safety Ready 計畫 ,以及一套專屬的 Automotive Enhanced IP產品系列,包含Cortex-A76AE處理器,除了提供自動駕駛應用對於處理效能的需求,更顛覆以往內建安全的定義。為進一步擴展Automotive Enhanced IP陣容,Arm宣布推出Cortex-A65AE,亦即產品藍圖中所稱的Helios-AE。 Arm Cortex-A65AE (汽車強化)是Arm Automotive Enhanced產品系列IP的最新成員,設計旨在讓新一代汽車得以更有效率地處理多個感測器資料流,以及安全地提供各種創新的駕駛體驗。其提供強化的多執行緒功能,並透過Arm創新的Split-Lock技術提供整合安全性。 為達到更高的自駕車等級,未來新車將搭載更多感測器來偵測車輛週遭環境,其中包括攝影機、光達、以及雷達,處理量與運算方面的要求將大幅增加以安全地處理這些資料。多個感測器輸入讓車輛能看到週遭環境、感知當前發生的狀況、規劃可行的行車路徑,以及向制動器發出指令讓車輛朝決定的路徑行駛。 由於車輛各點蒐集到如此多的資料,應付高資料處理量的能力就成為異質化處理的一項關鍵,如此才能實現ADAS以及各種自動駕駛應用。此外安全也是這些系統的關鍵要素。Cortex-A65AE適合管理蒐集感測器資料對於高處理量的要求,並能在鎖步(Lock-step)模式下連接各種加速器,包括機器學習或電腦視覺等運算元件,協助系統有效率地處理資料。但最為關鍵的是,它能在極安全的狀態下完成這些作業。 除了更多的感測器輸入資料外,更加自動化以及先進駕駛輔助功能也將大幅改變人車互動體驗。在這波轉換期中,我們的車輛將搭載更多螢幕以提供更好的體驗。包括擴增實境的抬頭顯示、各種警訊、以及改良的行車地圖,都會為駕駛人提供詳盡的資訊。車內的乘客也能沉浸在裝在車內四處螢幕所呈現的影音娛樂內容,然而這些嶄新車艙體驗要能被大眾接納,關鍵的前提是必須達到理想的信任度、可靠度、以及安全度。感測器不光要偵測外部狀況,還要感測車內駕駛人的狀況。包括監視眼球運動以偵測疲勞程度、體溫、關鍵生理跡象和行為模式,藉以提供個人專屬的車內體驗。這些功能都需要高處理量的機器學習處理,以及大量異質化運算。 要有效率地提供豐富多元且沉浸式的車內體驗,必須擁有異質化運算叢集系統。Cortex-A65AE是Arm首款針對處理量設計並搭載Split-Lock技術的應用級核心。連同Cortex-A76AE (亦支援Split-Lock),這些核心除了達到最高的安全性整合等級,還具備頂尖的效能與能源效率。 多執行緒Cortex-A65AE處理器加入Arm車用平台,不僅進一步鞏固Arm在競爭激烈的汽車市場之領先優勢,Arm軟體生態系統也全力支援Cortex-65AE,包括Arm Safety Ready開發者工具以及Linux作業系統的修補程式都可以取得使用。 每年搭載Arm處理器的汽車與機車共行駛5.3兆哩的路程。展望未來,Arm車載元件的藍圖包含2019年針對7奈米製程進行最佳化的Hercules-AE,以及未來的Cortex-R解決方案。Arm正打破可能的極限,著手擴充產品陣容,提供業界陣容最廣的功能安全IP產品。整個平台背後都有Arm Safety Ready計畫做為後盾,汲取Arm在安全方面的豐富經驗,更快協助OEM廠商、一線車廠、以及晶片夥伴提供更安全的車用解決方案。 欲進一步瞭解Arm對車輛安全的承諾,請瀏覽Safety Ready 專頁。
-
12C/24T強大優勢領軍,TR-1920X力抗i9-9900K毫不遜色
先前市場上缺貨缺很大的問題,終於在Intel第9代處理器正式公布之後稍稍得到緩解,但這只是在Intel陣營的部分,如果玩家選擇的是AMD陣營,這缺貨問題應該並不存在,因為AMD目前在台灣的鋪貨狀況完全正常,不只不缺貨、價格還屢屢出現令人驚豔的降價,這一點倒是與Intel價格上揚呈現反差,最近有打算組裝電腦或升級配備的玩家可以多考慮一下目前市場現狀再做決定。 這一次的賣場情報想跟大家聊一下有趣的一件事,最近的處理器市場價格呈現兩極化,Intel陣營不降反升、AMD陣營不升反降,一來一往之下,落差則是變得更大,價格變化其實從網路上的商城報價中可以得窺一二,以主流的Core i5系列中的8500、8600來說,要價8500元、9200元的確不低,隨便搭配個主機板就已經要花掉10幾張藍色小朋友了,雖然比起上個月似乎有些價格穩定且小幅滑落,但是如果相比於之前的價格,其實不知不覺之間已經漲了有一段距離,現在想下手一顆Core i7-8700的話,12,900元就是標準價格了,如果搭機一起買(組裝價)會便宜一些,純粹只想升級的朋友,單買CPU的話可能要多花一點銀子。 那只有Intel第8代處理器的價格才是這樣嗎?當然不是,即便是最新出爐的第9代處理器其實也是一樣的現象,9600K、9700K與9900K這三款版本大概就是9600K較無缺貨狀態,9700K與9900K則是限組裝,否則供貨不足可能無法因應市場需求,除了9600K賣價高達9,490元之外,9700K與9900K的賣價則是高達14,600元與17,600元,比起對手的賣價還要高上一截。 看看AMD的報價可以發現到,Ryzen 5 2600X也才7,490元,比8600、9600K要便宜近2,000元,Ryzen 7 2700X相較於9700K更是差了近4,000元,不只玩家不用另外買散熱風扇、店家還特別強調搭板子再送32G隨身碟,更不用說AMD直接調降Threadripper 1900X與1920X的價格,1900X直接破萬、1920X只要13,290元,真的很殺啊~看看店家特別標上了,搶到來不及進貨,對照9900K的供貨不足狀況,的確是很有趣的事。 有趣的部分還有另一個,拿Core i9-9900K來對比Ryzen 7 2700X到底合不合適?Core i9不是應該對上Threadripper嗎?是啊,Ryzen 7 2700X的對手應該是Core i7-9700K吧,這樣才是同一個定位,否則Core i7-9700K要對比誰?Ryzen 5 2600X還是更低階? 事實上要怎麼比其實也沒有一定的標準,只在於合不合理而已,基準點是甚麼?拿GTX 1080 Ti跟GTX 1050比嗎?還是跟RX580比?如果兩者賣一樣價格,那或許是一種基準點?沒錯,這次的9900K是8C/16T,與2700X在核心數上是一樣的,但是兩者的價格落差高達快7,000元,就算9900K可以小勝2700X,那就事實面來說,這微小的差異卻是要玩家犧牲一片GTX 1060顯示卡來換,相信玩家都知道該怎麼選擇。 從定位上,Core i9的對手是Threadripper,比上剛出爐的Threadripper 2代,2920X目前報價20,690元,比9900K稍貴上3,000元左右,但是核心數高達12C/24T,其實派出前一代1920X來對打就夠了,價格更是大幅調降成13,290元,還比9900K便宜4,000多元,差價拿來補買16GB記憶體或是1TB SSD都還有找了。(事實上現在買Threadripper 2代,店家還直接送一顆價值4,490元的酷碼風扇,等同與9900K在另搭風扇價格差不多,有預算的朋友直接上TR2 2920X更實在) 如果單單只是價格調降要攬客是不夠的,當然還是得實力說話才行,透過先前就已經測試過9900K與1920X的數據來做個比較,就能清楚得知兩者的效能表現,下面就讓我們來對比一下吧! 測試平台基準: 主機板:ASRock Z390 Taichi、ASUS ROG X399 ZENITH EXTREME 記憶體:G.Skill F4-3200C14-8GFX DDR4-3200 16GB (8GB×2)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2080 8GB GDDR6(創始版) SSD:Western Digital WD Black NVMe SSD 1TB 電源供應器:MISTEL Vision MX 850 作業系統:Windows 10專業版 x64 先看規格面的部分,其實可以發現兩者的差異,加上價格因素考量的話,AMD Threadripper 1920X的確具備了極大的誘因。 先看到CPU-Z的Bench,Threadripper 1920X的單核心已經有468.5的成績,雖然還比不上9900K的570.1,但透過12C/24T加持下,多核心的表現高達7428.6分,真的蠻厲害的。 這裡的成績表現與CPU-Z下的Bench測試類似,單核心的表現9900K小贏一籌、但多核心的部分還是1920X較強,畢竟12C/24T的多核心架構是一大優勢。 這裡的數據是越小越好,所以可以看到在32M的模式下,9900K佔優、但1024M模式下就可以看出差異,這算是路遙知馬力嗎?跑久一點,1920X的優勢就凸顯出來了。 總體表現的部分,透過PCMark 10可以看到差異,不過這部分雖然有落差,但1920X仍有超過6000以上的分數,畢竟9900K的Boost開到5GHz、而1920X的Boost僅4.0GHz,相信透過1920X的超頻下,兩者的表現應該不會有太大差異才是。 在3DMark方面,Time SPY與Fire Strike的測試下,可以看到兩者除了在Fire Strike單項上面有比較大一些的落差外,其餘Loading較重的測試下,兩者的成績表現原則上差異極小、甚至在Fire Strike Ultra的部分1920X還反而超前9900K,事實上這部分也是可以反觀在下面的遊戲實測上,在標準的Full HD模式下的表現與解析度拉高到4K之後的表現,一但解析度拉高、效能差異就縮小到相當接近的程度,也表示了,對於高效能表現的部分,兩者其實是在伯仲之間。 遊戲部分選了比較新的三款來做測試比較,在FarCry 5上面可以看到如同前面3DMark測試所顯示的狀態,1920x1080的Full HD模式下表現與3840x2160的4K模式下,效能差異在解析度拉高到4K之後達到平衡,同樣達到55 FPS的成績。 刺客教條的新系列奧德賽,這部分的測試可以看到不論是Full HD或是4K模式下,兩者的差異都極小,也顯示雖然運作頻率沒有像9900K拉高到5GHz,也一樣有不弱於對手的表現。 古墓奇兵暗影的測試其實也是差不多的情況,一旦解析度拉高到4K模式時,兩者的差異就變得極不明顯,事實上,高達44 FPS的成績,對於玩家來說已經是可以順暢玩樂的狀態了,而這樣的表現只要透過1920X就能夠輕鬆達到。 想當初,Threadripper 1920X剛推出的報價是799美元,TR二代一推出官方就馬上反應價格,直接調降給消費者,算是相當佛心,現在來看市場上的價格區間,1920X已經擺在與9700K的價位同級、卻又是Core i9的對手情況下,相信對於許多玩家來說,應該是十分心動的,畢竟價差擺在那裡,錢要花在刀口上,不是嗎? 如果沒有效能上的比較或許還會有9900K的迷思,但是透過了實際的數據比較後不難發現,多核心能做的事情可是更多,除了高解析度下的表現更具優異效能外,也證實了玩家如果需要更重Loading的運作狀態,選擇Threadripper 1920X應該會比i9-9900K更能滿足使用需求,如果現階段正想要組裝電腦或升級舊有的PC,或許也可以嘗試體驗一下Threadripper 1920X的12C/24T感受,有興趣玩視窗多開或是多系統的使用者,那1920X就是小神器了,預算充足的話,直接換2代的2920X更不錯,現在買,店家還直接送價值4,490元的風扇,等於i9-9900K加上選購散熱風扇的預算,但是Threadripper 2代的2920X效能更優異,想要擁有與眾不同的強大PC效能表現,相信聰明的消費者一定知道怎麼選擇最正確。
-
一次買2顆比1TB破盤更殺,Teamgroup L5 3D Lite 480GB超低價2188
SSD固態硬碟的跌勢持續進行中,雖然已經有廠商直接下殺2.5吋SATA版本的960GB破了5,000元台幣大關,但是如果換算起來,仍舊不是最超值的作法,甚至看看120GB版本已經破800元關卡,如果倍數往上跑反而更貴了,那想要大容量又不想花大錢的話,點解? 480GB、其實也就是500GB的這個等級,在之前的售價大概都落在3,000元上下,所以就算要把容量變成1TB,那樣乘上2倍的話,價格也會落在約6,000元左右,跟單純買一顆1TB(960GB)的價格沒太大差異。 最近120GB的價格往下掉,破了1,000元的關卡之後又持續向下探底,目前的799元價位除了有幾家廠商已經跟進販售外,未來應該還會看到陸續有其他家加入,而且240GB(256GB)的版本也已經往下修正,也已經開始往1,200元左右的價格靠攏,所以陸續的有部分的480GB(512GB)產品也調降至2,300~2,700元的價格帶,這樣的價位換算,就可以理解目前許多1TB(960GB)的版本為何只賣5,000多而已了。 先前A-DATA常常開第一槍,站上有介紹過的960GB賣4,988元就是顯明例子,後續雖然有Kingston也做了閃購、更破盤至4,000以下,但畢竟閃購完就沒了,不知道的朋友也沒下手的機會,不過,這次Teamgroup十銓科技率先調降,L5 3D Lite 480GB版本直接開賣2,188元,買2顆回去用就有960GB,買2顆的價格也才4,376元,一顆當系統、一顆裝遊戲,磨刀砍材兩不誤,三年保固、壞一顆咱們就換一顆,也免除容量大萬一依次掛的時候全部重來的窘境,買2顆還比買1顆便宜。 啥?這樣要吃2個SATA!主機板上SATA插槽好多埠,多佔一槽不打緊、有省到錢又能增容量最重要,470/420 MB/s讀寫速度也不慢,還等甚麼?要升級就看這次了~
-
Intel 660P開賣!QLC M.2 SSD 512GB賣99美元,5年保固敢不敢衝~
先前雖然有QLC即將推出的消息,但是都還只見於廠商的消息面,包括了像是年初Micron就已經宣布將推出QLC版本的SSD,後續Intel喊著也將推出QLC版本的SSD還以為需要再一點時間才看的到實際產品,沒想到跟在SAMSUNG宣布已經有產品且即將推出的隔天,Intel就直接開大絕、市場上鋪貨,現在大家已經可以買的到了。果然不要輕易觸怒Intel這位擠牙膏專門戶的大神啊~~ 終於正式登場的Intel 660P系列,採用的是最新的QLC顆粒,先來看看目前線上商城已經有現貨供應,有興趣的玩家可以在「Autobuy自動買」以及「原價屋」下手搶購,而搶先發出的版本則是512GB容量,價格分別為3699(Autobuy)、3588元(原價屋),不過Autobuy有另外加送華碩的PCIe轉卡,想要裝在PCIe插槽上面玩耍的朋友,可以考慮一下。 這次Intel算是率先首發,660P採用了64層3D QLC NAND Flash顆粒,採用的是M.2 2280 PCIe Gen3 x4介面、Silicon Motion慧榮的SMI 2263主控,並且內建了256MB DDR3 SLC快取,目前推出了3種容量版本:512GB、1TB、2TB,但是三款版本的讀取速度有些些差異,其中512GB的版本速度比1TB/2TB稍慢,讀寫速度為1500/1000 MB/s(512GB)與1800/1800 MB/s(1TB/2TB),隨機讀取寫入也分別為90000/220000、150000/220000、220000/220000 IOPS,三款都同樣也提供了5年保固的服務。 從價位上來看,512GB千顆報價為99美元,的確比自家之前的價格要低上許多,折合台幣也僅約3,000元,以目前SSD即便掉價嚴重的情況下,近日120GB SSD(2.5吋/SATA版本)就算破了800台幣的行情,660P 512GB的價格還低於120GBx4的價位,更不用說660P採用的是M.2/PCIe規格介面,按照目前賣價還要比2.5吋/SATA版本貴上一些。(早買早享受囉、目前搶賣第一波,換算價格是會貴一些地~) 事實上依照Intel市場賣價來看,即便是前一代採TLC規格的600P,在256GB的賣價就已經約2,500元台幣左右,由此可以得知後續其他SSD廠商如果也開始推出QLC版本的SSD之後,賣價應該會更為大幅降低,當然容量的部分可以預測將會向上拉高,起跳512GB將會是趨勢,甚至1TB、2TB、4TB會是未來主流,有機會取代部分現有HDD大容量的佔有率。 既然QLC已經正式開賣,想必接下來的SSD市場價格戰更將會顯得火爆熱烈,想要升級的朋友,要不就直接下手660P 512GB也是個方式,讀寫速度也還不錯,除了有Intel這個招牌外還有5年保固,價位跟買2.5吋、SATA介面的SSD也沒太大差別;不著急的朋友就可以在稍等一下下,相信不用多久就會出現各家的QLC SSD紛紛上線,到時候就可以仔細挑仔細選囉! 有一個小問題是,到底QLC的耐用度如何?SSD說死就死、產品的品牌信賴度可是一大選購考慮因素,要不~等敢死隊先衝了,咱們再看看是吧!!! 「Autobuy自動買」直通車: 「原價屋」直通車:
-
SSD持續降價、WD綠標 / ANACOMDA 120GB只要799/788元即可入手
對於最近想要裝機或升級的朋友來說,顯示卡方面已經出現了降價風潮,隨著NVIDIA即將釋出最新一代的GTX 11xx系列,可以發現到除了有許多的二手卡(包括礦卡)紛紛求售之外,就算是廠商的全新版本也陸續有降價及送好禮的活動出爐,有需要的玩家可以多比較一下再下手,如果不是馬上要用到的話,也建議可以先觀看一下,等9月再考慮下手購買新一代的版本。 雖然記憶體本身的價位還在高點,一組DDR4-2400 8GB的賣價都還落在2,000元左右區間、更不用說再高一階的DDR4-2666 8GB還得再貴上個3-400,想入手的玩家可以關注一下店家或線上購物商城的降價訊息,畢竟現在要玩個遊戲也最好都建議上2條8GB比較妥當了;反倒是SSD的價格一直處於緩步下滑的狀態,先前可以看到有廠商已經先跳水,拋出960GB低於5,000元的價位,這個趨勢將會接著持續發生,面對QLC顆粒的推出,更多的TLC將會有更勁爆的價格曝光,大家可以期待一下,應該1TB SSD賣價僅3,000元左右的目標離我們不遠了~呵! 本日的PCHome 24小時到貨線上商城可以看到有120GB SSD的閃購,直接打入700俱樂部的價位,由ANACOMDA巨蟒推出的TS系列領銜演出,價格僅需799元,想裝機的朋友可以考慮一下,省下的差價就可以升級記憶體了。提醒大家的是,這款版本是閃購,有時間限制,到明天(8/7)早上10:00截止,有興趣的玩家可以去看看。 不想要閃購時間下手的,或是剛好到明天都還不方便購買的玩家,沒關係,Autobuy自動買購物商城也有WD綠標的120GB SSD可以入手,一樣賣價是799元,讀取速度545 MB/s,有品牌堅持的玩家可以考慮一下這邊的好康。(不是閃購、賣到賣完為止) 如果以為799元就是最便宜,那就錯了!Yahoo奇摩購物中心也有破盤價的SSD可以挑,同樣是ANACOMDA巨蟒推出的120GB SSD,A1S系列採用MLC顆粒(官方說的),賣價殺更低、只要788元,讀寫速度分別為520/160 MB/s,喜愛MLC顆粒的朋友可以考慮考慮。(還可以分期、6期0利率) ANACOMDA TS 120GB SSD閃購799元(8/7 10:00截止): WD綠標120GB SSD僅售799元(賣完為止): ANACOMDA A1S 120GB SSD殺更低賣788元(可6期分期0利率):
-
大容量我也有、Seagate BarraCuda SSD 2TB登場
對於Seagate大都印象除了硬碟機之外,大概就比較偏向在企業級的儲存裝置上,不過事實上在消費型的外接式硬碟方面也有許多的產品可供玩家做選擇;從官網上其實可以看到針對消費型市場推出的BarraCuda SSD也推出了2TB的版本,從現在Amazon上面的Prime Day促銷活動中可以看到前面的3款容量版本都已經開始有高達20%的折扣,1TB版本只要229.99美元(折合台幣約6,800),已經是可以入手的價格,2TB版本推出的價格帶應該也不會脫離太遠,預計也會落在450美元以內(約台幣13,000左右)。 這款BarraCuda SSD的規格其實與已經推出的其他3款版本外觀上也無不同,採用的也是目前常見的3D TLC NAND,不過由於有採用了SLC快取的加持下,讀寫速度應該有小幅提升,比原本的540/520 MB/s(1TB版本)可以提升到560/540 MB/s左右,是否內部有做了點小更動可能要等到實體到手才會知道,但是受限於SATA 6Gb/s介面,其實這樣的速度也已經算是與其他品牌同規格產品無甚差異了。 從原X屋的本日(7/4)報價就可以看到老朋友WD Blue 2TB SSD的價格落在14,500元,大概這款BarraCuda 2TB SSD的推出價格也會直接對上,所以小編預計的450美元價格應該會差不多。2TB版本與其他3款容量同樣享有5年保固,當然如果Seagate可以更佛心一點,把價格再那麼的往下調低一些些的話,那就更好不過了~~
-
剩3天、GTX1080不用買二手,EVGA直接降,只要17590就能吃雞哇哇叫
想要吃雞呱呱叫,那當然少不了要添購一片高階顯示卡才行,不過挖礦挖得那麼兇、顯卡價格又高居不下,想要淘個二手卡又怕買到使用過的礦卡(而且價格還是貴),有沒有廠商佛心一點先降個價啊~~~ EVGA這次的活動還有3天,想要獨家好厲害的GeForce GTX 1080 FTW GAMING顯示卡,不用2萬,直接殺到17,590元,全新的GTX 1080,搭配8GB DDR5X記憶體,再加上ACX 3.0 & RGB LED特色,要買的要快! 不用怕剁手,先買先用先享受,而且還有註冊5年保固、一年換新,只剩3天,到6/28晚上23:59分截止。
最多人點閱
- 華擎引爆USB 3.1 Type-C新世代 X99/Z97主機板瞄準10Gb/s傳輸極速
- 曜越攜手五大電腦裝機龍頭:原價屋、三井、順發、燦坤及Yahoo! 共同發表『SPM雲端智慧電源管理平台』 曜越最新五款聯名綠能電競機全貌釋出
- Intel 660P開賣!QLC M.2 SSD 512GB賣99美元,5年保固敢不敢衝~
- AMD推出全新散熱解決方案與處理器 提供近乎靜音的可靠效能
- 旋剛開學季發表經典造型且高性價比 T3-W 封鎖者機殼
- 微星Z170 GAMING系列主機板全面開火
- NZXT 的數位GRID+ V2讓您控制風扇更便利
- 率先支援流暢60Hz高畫質4K影像 華擎Fatal1ty Z170 Gaming-ITX/ac上市
- 德州儀器推出業界首款可完全編程的MEMS晶片組
- Seagate Kinetic HDD 廣獲各界肯定
- Skylake Xeon處理器最佳搭檔 華擎推出E3V5系列主機板
- AMD推出全新LiquidVRTM技術 呈現卓越內容 提升舒適度與相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