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精選
-
來自 1999 年的怒火,「恩雅 3Dfx Voodoo2 地獄火二代遊戲加速卡」捲土再現!
桌上型電腦發展超過 30 年,經過無數的變化與挑戰,目前市場已趨於穩定。近年來不少資深玩家,紛紛在網路上吹起復古與懷舊的號角,讓新一代的年輕玩家們,可以去了解電腦發展過程的脈絡。PCDIY!身為國內電腦媒體領域的老品牌,這次也跟著搭上順風車,試著跟大家一起來回味,在當年那個大時代曾經推出過的經典產品,與各位舊雨新知一起溫故知新! 恩雅企業總公司位於台北市八德路,在西元 90 年代末期的台灣電腦市場,是相當知名的電腦顯示卡品牌商,當年各大知名顯示卡晶片品牌合作名單,都有看到恩雅的身影,如果有經過那個時期的 DIY 玩家,相信一定聽過恩雅這個品牌。 這次我們要跟大家介紹的,就是由恩雅所推出的 3Dfx Voodoo2,官方型號:3D 地獄火 二代遊戲加速卡,看到產品外包裝的設計,真的有夠地獄! 3Dfx Interactive 成立於西元 1994 年,是一家研發顯示晶片與生產顯示卡的公司。旗下知名產品 Voodoo 系列顯示卡,於 3D 家用顯示卡發展初期,幾近壟斷市場,市佔率一度達到 85%,這樣可怕的成績,前無古人可能也後無來者,喻為顯示卡發展史上的一頁傳說,當之無愧! 3dfx Voodoo2 當年在市場非常熱門,除了前一代打下的好口碑與基礎外,關鍵在於 Voodoo2 新加入了 SLI (Scan-Line Interleave) 雙卡技術,這在當年是電腦顯示卡領域空前的創舉! 當您使用兩片 Voodoo2 時,就可以達到一片 Voodoo2 約略 1.8 倍的效能,一時間在玩家圈討論的熱門話題:你 SLI 了嗎?優異的畫質搭配順暢效能,加上 SLI 雙卡技術,讓 3Dfx 靠 Voodoo2 爬上了市場巔峰,也讓 3Dfx 於電腦發展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頁! 3Dfx Voodoo2 發表於 1998 年 3 月,而這張恩雅地獄火二代是在 1999 年 2 月出廠的,其實下一代的 Voodoo3,已經在路上了 ( 1999 年 4月發表),然而 Voodoo3 卻是 3Dfx 邁向下坡的開始…… 在那個大時代,發生了好多好多的故事,3Dfx 只是其中的一頁。對於老玩家來說,隔了 25 年再度看到一張堪稱經典的好卡,而對於新一代的玩家來說,可以試圖了解,烽火連天的 90 年代,到底曾經出現多少厲害的產品,能讓老家玩值得回味! 無論您是從以前就支持我們的老讀者,還是近年才跌入電腦世界的新玩家,我們期盼你們都來響應,跟著 PCDIY! 一起繼續溫故知新! 廠商名稱:ENNYAH - 恩雅企業有限公司 廠商存續:已成歷史 →更多的【PCDIY!懷舊專欄】: →更多的【PCDIY!淘寶神物】: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開箱】: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更多的【PCDIY!玩家話題】:
-
數位創作工具百百款,選對輕薄便攜繪圖螢幕的秘密 feat. Wacom One
隨著Surface Pro與iPad Pro的崛起,隨時隨地在螢幕上進行創作不再是高不可攀、可遇不可求的奢望,面對市面上琳瑯滿目的選擇,繪圖板大廠Wacom在繼MobileStudio Pro之後,終於再次推出了同樣以輕薄與攜帶性為主打的Wacom One繪圖螢幕,不過這次不再是「大佬」專屬神器,而是人人都能擁有的練功道具,小編也藉此機會向大家分享挑選繪圖螢幕的小技巧。 話說Wacom對於「One」這個字似乎有特別的偏好,過去曾經推出過Bamboo one、One By Wacom,現在又加上最新上市的Wacom One,玩家在網路上搜尋關鍵字的時候,可得多加注意喔! 在繪圖創作上,其最核心的工具一定就是筆了,玩家在挑選數位創作工具的時候,也一定會注意到除了代表筆觸敏感度的感壓級數之外,有的品牌的筆是需要裝電池的,而有的則不用,究竟裝不裝電池的筆之間差異在哪裡呢? 主動式電磁筆,又稱有源式電磁筆,筆作為信號的發送源,將壓力與移動時產生的電場變化發送出去,而畫板則負責接收信號,由於筆必須負責訊號的發送,因此內部需要裝設電池。主動式電磁筆的優勢在於它的能源轉換效率高,因此換一次電池或充飽一次電,續航力可以達到一個禮拜甚至數個月。 另外一個優勢則是在現今的觸控螢幕大多是電容式的,其原理是依靠面板的電場變化來偵測手指的位置,和電磁式感應筆的原理相似,兩者如果並存會有干擾的可能,而主動式電磁筆因為將其中一方的訊號源獨立出來,要減低這兩項技術互相干擾的難度相對來說是比較容易的,這也就是為什麼現今有搭載觸控螢幕的繪圖螢幕或平板,大多是採用主動式電磁筆。 至於缺點的部分則是顯而易見,筆身在設計的時候必須考量電池艙的設計,電池放置的位置、選用的種類都會對手感產生影響,同時玩家在購買的時候也得注意筆的剩餘電量,以免好不容易鼓起勇氣提筆要作畫,卻發現筆沒電了。 被動式電磁筆,或稱無源式電磁筆,和主動式電磁筆的設計思路相反,板子會會發送電磁波能量到筆中,並透過筆內部的電容將電力儲存,接著當筆感受壓力和位置的變化時,再將信號傳回板子中。因為被動式電磁筆在能源供應上是由板子負責,筆就不需要額外裝設電池,因此在重量與外型與設計上更加的彈性,從一般的仿真大小,到袖珍如三星Galaxy Note系列的S Pen,猶如孫悟空金箍棒般能屈能伸。 然而被動式電磁筆在能源轉換效率上遠不及主動式電磁筆,相較於主動式電磁筆數週或數月的續航力,被動式的電磁筆的蓄電力僅有寥寥數秒,至於具備藍牙無線功能的繪圖板,電池的續航力也大約只能讓創作者連續工作大約8小時左右。好在大部分的數位創作多是在電腦前進行,透過電腦的USB供電給繪圖板,然後繪圖板再供應電力給電磁筆,進而形成一種「無限電力」的錯覺,比起中途可能沒電的主動式電磁筆來說,比較不用擔心電池沒電問題。畢竟創作這種需要大量時間的事情,被動式的設計相對來說會更省麻煩一些,這也就是被動式電磁筆會在繪圖板上發揚光大的主因之一。 只是隨著大觸控時代,被動式電磁筆在與電容式觸控的之間的困境被愈加的凸顯出來,由於板子必須擔任起電磁信號供應與接受的角色,要如何避免與電容式螢幕互相干擾就成了一道難題,畢竟電容式觸控也是依賴電磁場的變化來做感應,目前成功解決這項技術難題的也就僅有Wacom和與其合作的三星了。 時間回到2009年,Wacom發表了第一台具備被動式電磁筆技術且能夠當作觸控板使用的繪圖板──Wacom Bamboo Pen & Touch,雖然是一款入門產品,感壓級數上只有1024階,卻配備了連當時高階款的Intuos 4都沒有的多點觸控功能,可以實現雙指旋轉畫布、縮放等操作,只不過礙於當時的技術瓶頸,繪圖的工作區域和觸控的有效區域是不同大小的。 至於觸控與電磁筆感應區域做到完全覆蓋的產品則是等到三星於2011年發表的第一代Galaxy Note,感壓級數為256階,並隨著一代代的技術突破來到現在的4096階。 但是被動式電磁筆與觸控板之間的挑戰其實還沒有結束,在技術開發上兩者都存在著尺寸越大,感應能力越差的缺陷,只是電容式觸控面板的市場商機遠大於電磁筆,使得大螢幕觸控面板在這方面的問題漸漸的改善,而投入被動式電磁感應筆研發的廠商就顯得稀少,價格自然也就居高不下,這也是為何繪圖螢幕被認為是夢幻逸品的原因。 做為目前市場上唯一一家擁有觸控技術的被動式電磁筆廠商,Wacom最終克服了技術難題,於2015年年底發表了24吋觸控繪圖螢幕Wacom Cintiq 24HD Touch,實現了大螢幕觸控加繪圖筆的可能。然而這一切都是有代價的,除了驚人的價格之外,還附帶了誇張的重量與體積,光是螢幕本體不含腳架的重量就重達13.7公斤! 時至今日,繪圖板在重量上的困擾算是得到了克服,同樣24吋的繪圖螢幕已經成功瘦身,在不含腳架的前提下變為7.2公斤,並且將感壓級數上升至8192階,同時順應微軟Surface Pro所帶來的平板筆電潮流,發表重量在2公斤上下的Wacom MobileStudio Pro系列,算是真正讓專業行動創作變為可能,當然前提是各位玩家的口袋夠深。 就如前面所提到的,過去繪圖螢幕因為生產技術的難題,大多價格昂貴,且相當厚重,Wacom做為這個繪圖板的龍頭廠商,在經過多年的努力之下,終於成功打造出兼具輕薄與平價的Wacom One繪圖螢幕,13吋的Full HD螢幕的在最高的厚度上只有14.6mm,重量更是僅1公斤,可以輕易放進包包中,對於桌面空間較小的玩家也能夠輕易的收納。 Wacom One在機身設計上進行大幅度的簡化,整個機身只設計一個電源鍵,沒有任何的功能快捷鍵,關於這部分的解決方案其實很多,像是左手鍵盤、簡報筆,甚至是遊戲搖桿,只要透過按鍵編程軟體都能滿足這部分的需求,嫌麻煩的玩家,官方也有販賣ExpressKey遙控器供玩家補足這方面的需求。 機身左上方設計USB Type C接口用以作為訊號和電源輸入,不過要注意的是這個USB周圍的開孔是有做方向性的,因此即便是原廠自家的線材如果方向不對也是插不進去的。 背面的腳架則是大有玄機,由於強調便攜性,打開後除了能夠撐高畫板使其與水平面成19度角,讓創作的過程可以更加舒適與自然之外,Wacom將筆的替換筆芯也隱藏在左邊的腳架中,更換筆的方式不需要任何工具,只要將筆插進旁邊的小洞就能把筆抽出,設計的相當巧妙。 做為一款繪圖螢幕,大家最在意的自然是螢幕的表現,Wacom One使用的是一片13吋的Full HD螢幕,沒有支援觸控功能,面板的種類不是大家熟知的IPS面板,而是AHVA面板,但一樣能夠涵蓋72% NTSC的色彩空間,相當於100% sRGB,以一款入門繪圖螢幕的表現已經稱得上及格,小編將它與桌面上的電腦螢幕進行色彩比較,在顏色的第一印象基本上是一致的,考量到現今的創作多是放在網路上,色彩誤差的問題可以不用過於擔心,畢竟每一位網友的觀看裝置都不同,顏色差異注定是跑不了的,在沒有印刷上的需求或是預算有限的情況下,色彩能在多個螢幕之間保持相近的第一印象其實就足夠了。 此外Wacom One在螢幕上面鍍了一層特製的霧面塗層,這個塗層除了可以減少反光之外,還可以讓筆在螢幕上滑動時的觸感更加接近在紙上畫圖的感覺,「仿真感」算是Wacom長久以來不論在高低階產品上,為消費者所帶來的堅持。 Wacom One所搭載的被動式電磁筆並不是高階系列所用的Pro Pen 2,而是自己專屬的特製型號,黑白相間的配色看起來相當特別,整體的手感上比Pro Pen 2要來的輕盈一些,但不至於輕到毫無手感可言。規格方面不選擇走高階專業路線,而是偏向符合市場的主流規格,因此相較於有著8192階感壓級數的Pro Pen 2,Wacom One的筆在感壓級數上就低一階來到4096階,筆身握位處的自定義功能按鍵也從兩顆降為一顆,招牌的筆尾橡皮擦功能在這支筆上則是被移除,算是最可惜的地方。不過筆尖同樣能夠感應畫筆傾斜,超低延遲特性也有保留,即使高速運筆,游標的移動也能夠立即跟上手的移動,在創作的時候每一個筆畫依然都能與腦中的創意同步。 雖然Wacom One的筆在部分功能相較於Pro Pen 2有所下降,但取而代之的則是在筆的挑選上可以有更多的選擇,除了Wacom原廠搭配的筆,三星Galaxy Note 8之後的S Pen也可以在Wacom One上使用,相當然爾,副廠的電磁筆如果能在Galaxy Note 8以後的機種上使用,Wacom One就同樣可以用,意味著繪圖不必再受限於原廠拘束,玩家可以在網路上尋找自己喜愛的外型或手感的電磁筆,而且其中還不乏一些知名的品牌呢! 小編有一個夢想,就是能夠進入電玩美術領域,畫出一張張讓人想要一單一單課下去的卡牌,只是小編因為中途把技能點點到其他地方去了(謎之音:懶惰就直說,少在那邊ooxx),目前這個願望也就擱置中,不過有幸在工作中遇到Wacom新推出的繪圖板,讓小編我重燃夢想,自然就要給它來畫上幾筆。 過去在連接繪圖螢幕的時候,至少會需要插入三條線,分別是:視訊、數據與電源線,也因為一台畫板要插入的線實在太多,很容易把桌面搞得一團亂。而Wacom One在這部分做出了簡化,將視訊、數據和電源都統整到了USB Type C接口之中,配上特製的X型傳輸線,將HDMI、USB、電源線全部整合,告別桌面被四面八方的線材糾纏的困擾。 此外Wacom One在電源連接方式非常的特別,除了利用一般的插座電源之外,也能夠透過行動電源直接供應電力給畫板,而且要求的行動電源只要能輸出5V2A的規格即可,也就是只要能給iPad充電的行動電源,就能夠用來作為畫板的電源,這可是讓繪圖螢幕能夠化身為行動創作工具的重要關鍵,帶著筆電和畫板去星巴克尋找靈感(炫耀)就不必擔心找不到插座了。 連接畫板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到官網去下載驅動程式,否則畫筆就只式能當作一般的滑鼠,沒有感壓功能。由於Wacom的產品繁多,且電腦系統和繪圖軟體時常一改版,就造成繪圖板出現各種Bug,為了減少尋找各個產品驅動的麻煩,Wacom以獨立的應用程式進行相關驅動維護,只要先將繪圖板與電腦連接,再打開程式,就會自動偵測繪圖板型號並提供最新版的驅動。 驅動安裝完成之後,程式也針對畫筆和螢幕提供許多的調整選項,其中請一定要進到「畫筆設定」中的「校正」進行畫筆與螢幕之間的位置校正,才能夠確保落筆和游標之間沒有誤差。 雖然對於大部分會購買繪圖板和螢幕的玩家應該都在電腦裡安裝好自己主力會用的創作程式,不過Wacom還是有額外附贈三款軟體提供給玩家使用與試用,玩家可以藉機體驗不同的創作程式,分別為知名繪圖程式Clip Studio Paint Pro、影片剪輯軟體Adobe Premiere Rush,以及Wacom自家Bamboo Paper。 如果玩家體驗過Wacom早期或是比較低階的繪圖螢幕,對於螢幕的色彩表現可能都會覺得慘不忍睹,但是Wacom One在色彩表現上遠比小編預期的好,雖然稱不上優秀,不過已經足夠,和小編桌面上的另外兩台螢幕相比較,整體色彩觀感算得上一致,可以不必擔心圖片放到網路上出現誇張色偏的問題,唯一比較在意的就是螢幕的最大亮度,即使將亮度調到最高,在室內辦公室環境下也只能算是剛好夠用的程度而已。 此外有一些玩家可能對於螢幕失去了觸控功能感到一些顧慮,小編覺得這一點倒是可以不必太擔心,因為目前絕大多數的桌面版創作程式都沒有針對觸控進行介面優化,所以觸控操作對於創作上的便利性幫助其實很有限,以小編的主力繪圖程式Adobe Photoshop來說,觸控主要能做的就是放大、縮小與旋轉畫布而已,其餘的介面功能與其使用觸控方式,還不如熟記鍵盤的快捷鍵來得實際一些,加上Wacom對於觸控功能的調校在業界早已是出了名有口皆「悲」,使得用觸控調整畫布的時候非常卡頓不靈敏,這也是為何大多數的繪圖師寧可選擇用鍵盤快捷鍵,並將觸控功能關閉掉的原因。 整體來說,小編對於Wacom One的體驗其實相當滿意,纖薄的機身即使在小編混亂的辦公桌上,也能夠輕易收納。對於空間有限玩家,像是住宿學生族群,可以很輕鬆將它收起。在規格上,4096階的感壓其實已經非常足夠,靈敏度和細膩度都相當高,而且同樣繼承了Wacom超低延遲的特性,就算是高速運筆,畫面也能夠跟上,雖說面板沒使用到全貼合技術,但與玻璃之間的空隙在感受上並不明顯,所以不會特別感覺像是隔著一層玻璃在畫圖。此外,若考量到它的整體價格非常親和,因此,Wacom One在最基本的體驗上表現上,都可說是非常理想的。 Wacom One做為一款能夠便於攜帶還能透過行動電源供電的突破性繪圖螢幕,最大的特色就是還具備了能與手機連接的功能,讓玩家可以只帶Wacom One出門,一秒讓手機直接變成能夠繪圖的電腦螢幕,出門可以連筆電的重量都省了呢! 然而,這項功能的限制其實不少,首先是手機的必須要具備「桌面模式」的Android機型,目前支援這項功能的手機僅有三星和華為的旗艦機型,以三星為例,手機的型號必須是Galaxy S8以後的機種才能夠在Wacom One上頭使用。 再者,訊號連接方面由於Wacom One的線材提供的是標準的HDMI接頭,沒有附贈轉接線,所以要連接手機,必須比照連接如MacBook這一類沒有HDMI埠的筆電一樣,必須額外購買轉接線材。 最後,不同於桌面系統,Andriod系統是以觸控操作為導向,絕大部分的程式沒辦法透過鍵盤設定快捷鍵,Wacom One本身也不具備觸控操作功能,因此即便克服上述兩點,光靠一支筆進行操作,在體驗上並不理想。 隨著數位創作在近幾年越來越熱門,不少繪圖螢幕的廠牌紛紛竄出,其中不乏有一些品牌不論是價格或是帳面規格上,看起來都相當的高階,然而就如小編在最開頭所敘述的,電磁筆的開發上其實是一門高深的學問,比起規格來說,體驗上的優化是更難以量化的,至於該如何挑選適合自己使用的繪圖板/繪圖螢幕,小編在這邊為各位整理了3個在購買前需要特別去測試的重點項目: 這個問題其實是小編以血淚換來的教訓,不論是繪圖螢幕還是繪圖板上,在將筆移動到邊緣的時候可能會發生不靈敏、異常抖動或是明明還沒有來到最邊緣,游標就好像碰到磁鐵似的被直接吸過去的狀況。由於絕大部分的桌機版的應用程式都是將工具列設置在畫面的四邊上,因此邊緣不穩問題經常會對使用者的操作造成相當大的困擾,如果有機會到賣場親自體驗時,這個部份一定要記得列為測試項目之一。 請拿出一把尺,然後沿著它在繪圖螢幕「慢慢的」畫出一條直線。理論上,畫出來的線應該是相當筆直的,不過實際上當玩家以慢速繪製線條的時候,程式或繪圖螢幕內部的抖動修正就可能不會觸發,造成即使沿著尺畫,畫出來的線條還是可能出現異常抖動。這對於喜愛漫畫、日式風格或是向量繪圖可以說是相當致命的,因為這些繪圖風格需要依賴大量的線條,而慢速抖動的問題,會對精緻的線條、調整向量曲線錨點等需要比較慢的場合上,造成非常大的困擾。因此這部份也記得列為測試項目之一。 撇開使用到過度吃效能的筆刷,造成筆跡延遲的問題大致可分成螢幕延遲跟感應延遲,由於螢幕每一秒鐘的更新率是固定且有其上限,當運筆的速度的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發生筆尖和游標分離的情況,畢竟當這一秒產生的畫面產生時,玩家的手已經到別的地方去了,不過如果繪圖板感應本身沒有延遲問題,那分離的距離在達到一定程度之後就會是固定的了,因為不是繪圖板反應不了,而是螢幕來不及更新畫面。反之,如果存在感應的問題,運筆的速度就會因為感應負擔加劇,造成游標與筆尖距離越來越遠的狀況,最後造成玩家可能在畫下一筆螢幕卻還在顯示上一筆的狀況。 也就是說,若繪圖板/繪圖螢幕的反應速度,無法跟隨創作者的思路即時反應,那麼也很難成就一幅偉大的創作。正因此,要是玩家有機會到賣場親自體驗時,這個部份則是絕對必備測試項目之一。 以價格來說,Wacom One和Intuos Pro價格相當的接近,一個有螢幕但畫筆比較低階,另一個沒有螢幕,但卻是最高階的傳統繪圖板,口袋不夠深,魚與熊掌實在無法兼得,究竟該選哪個才好,以下認為可以以桌面空間和繪圖時間做為考慮的點。 倘若玩家的空間小到必須把繪圖板放在大腿上才有辦法繪製,那建議購買Intuos Pro最小型的即可,除了保有專業的規格之外,省下的價差還可以用來入手一些周邊讓自己的工作效率更好。 相反的,只要您的空間能夠放得下Wacom One,那麼Wacom One會是一個更好的選擇,除了繪圖螢幕可以帶來更舒適直覺繪圖體驗之外,多一塊螢幕也能對創作上帶來更高的便利性,輕薄和簡化連接方式的機身在收納上也非常容易,如果臨時需要用到桌面,USB線一拔就能直接收起,機動性相當足夠。 倘若各位玩家跟小編一樣比起畫圖,更愛過著荒淫放蕩的日子,大部的時間都在讓繪圖板養灰塵,那建議入手Intuos Pro甚是更低階的Intuos就好。創作跟打怪最大的差異,就是打怪可以透過課金會變強,但創作不會。擁有神裝對於創作來說,只是讓事情更便利,不會因為擁有就能成為大神。因此,對於繪圖時數有限,但只要一有空就畫個不停的玩家,可以選擇Intuos Pro,想畫的時候只要USB線一插就能立刻上工,因為少了一塊螢幕需要維護,收納時會比較容易。 至於會花費很多心力在創作上,或是創作類型功課很多的玩家,那麼,Wacom One就趕緊入手一個吧!讓您可以躺著畫、趴著畫、盡情畫、隨便畫。為畫個不停的玩家打造,正是繪圖螢幕存在的精髓。 Wacom One繪圖螢幕挑戰讓機身變得更加輕薄好攜帶,可以單透過行動電源就直接供電,並具備手機連線的功能,乍看之下好像可以化身為行動創作了利器,但對於手機來說過於嚴苛連接方式與觸控功能的缺乏,使得Wacom One對於期待行動創作的玩家來說,似乎又少了一點魅力。 然而,以目前在專業繪圖螢幕的領域中,廠商們多半都是以專業人員的思維下去打造產品,造成該系列產品對於桌面空間或是荷包厚度都比較有限玩家來說,形成了一堵無形的門檻。不過隨著這幾年創作門檻更加的大眾化,Wacom One所瞄準到的,其實正是每一位內心嚮往創作的玩家,讓每一位萌新們,都能夠一登入,就能以最簡單的方式獲得並裝備練功神器,以發揮出深藏在內心的創作魂!整體而言,Wacom One提供輕薄便攜、可行動化、超高靈敏度、有螢幕的直覺式創作體驗,可說是新手設計師在繪圖螢幕產品中的絕佳選擇! 廠商名稱:台灣和冠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2516-1718 廠商網址:
-
華碩TUF Gaming VG279QM實測開箱,用1萬預算買到高C/P電競螢幕!
故事是這樣的,約莫是在前年吧,小編領了年終以後終於鼓起勇氣組了人生第一台電腦主機,這過程中包含自己看產品評論、配菜單等等,阿不過還是請店家幫忙組裝啦XD!(省時間~)重點是,當初如果在業界打滾的玩家想必也知道:正值零組件價格最高峰R!那時候小編是從零到有的狀態,所以除了一些電腦的周邊像是滑鼠鍵盤以外,其他都是直接跟店家下單,這部分包含下菜單時候的六大項目(處理器、記憶體、顯卡、主機板、SSD、Power),當然也還包刮機殼和風扇散熱,另外周邊的部分還有像是耳機、滑鼠和螢幕,這些東西總共花了7萬台幣!(暈) 現在回想起來,在經過兩年的開箱評測以後,自己覺得最#*%(&@的一個周邊項目應該就是電競螢幕了....品牌的部分這邊就不提了,也是玩家第一印象會直接想到的螢幕品牌,雖然說是FHD下有G-Sync(當時是真正的G-Sync,非相容)、螢幕更新率有到240Hz、加上1ms反應時間,不過問題它是TN面板,當時因為射擊遊戲瘋狂的關係,最在乎的不是顏色的表現,而是螢幕的反應速度。小編知道在當前已經有非常多螢幕都已經是在IPS面板、VA面板,也幾乎快能達到上述條件了...當初買這台螢幕的時候就花了1萬5左右,幾乎整台系統1/4的錢花在這台螢幕上...現在想起來真的QQ。哦對了!它的解析度還是只有FHD的呢ㄏㄏㄏ....(笑著笑著就哭了 看著現在市場上充斥著IPS面板240Hz、VA面板144Hz的螢幕,而且價格一樣都只有在1萬5左右(撇開高解析度選項),就會覺得「買不逢時啊!」雖然有句話叫做「早買早享受」啦!算是拿來安慰自己的理由了,現在如果你問小編:電競螢幕該怎麼挑?我會建議你先去看先前介紹過的專文,先考量一下自己買螢幕的目的、喜歡玩的遊戲類型,再去針對自己的預算下手。如果說今天你手頭預算比較緊一點,假設只有1萬元好了,你該怎麼挑電競螢幕?這時候的考量想必就會是以C/P值作為最大考量了。 如果說你有大把鈔票、大量閒錢可以隨便撒,那你可以參考小編先前開箱介紹過的其他高階電競螢幕(如),但如果說你今天預算不高,那我們在購買電競螢幕時就需挑選最適合當前自身系統規格、實際需求和小望未來的選項。 一項一項來,先說適合當前自身系統規格這點,小編自己的例子來看,當初是買Z390主機板搭Intel Core i7-8700K處理器和NVIDIA GeForce GTX 1080顯卡,在兩年前算是頂規,因此小編當初選擇那台240Hz、1080p、1ms、G-Sync規格電競螢幕是足夠讓顯卡發揮完整效能的。以常見的eSport射擊遊戲來說,要達到144 FPS以上可說是輕而易舉,即便在某些遊戲如《虹彩六號》稍微調整畫質後也是可以在多數環境下達到穩定240 FPS的表現,足夠頂著螢幕規格跑;當然某些像是《古墓奇兵 暗影》、《刺客教條 奧德賽》這樣的3A級RPG遊戲可能無法達到這麼高的數字,但整體來說也還是有不錯的效能表現。 但假如你本身在系統規格上已經把荷包揪的很緊在選擇了,像是顯卡可能只能到NVIDIA GTX 16系列或者甚至AMD RX500系列的話,這時候就沒有必要花大把鈔票攻高階螢幕,小編會建議如果本身系統硬體規格沒有到非常高的話,在電競螢幕的挑選方面,可以抓得更仔細。 面板部分考量到色彩呈現,無論是遊戲還是一般用途,現階段來說IPS面板都會是最全面的選擇,至於需不需要有其他更多的色域涵蓋率(如DCI-P3等等)就見仁見智,IPS面板本身色彩飽和上就有一定水準了;另外,如果是喜歡玩暗黑畫面遊戲或是RPG類型遊戲的話,VA面板高對比的效果也不錯。解析度方面來說,如果預算吃緊的話,小編建議直接選擇FHD 1920 x 1080即可,一來是因為系統規格低的話,也跑不動高畫質遊戲,即便硬是衝上高解析度,遊戲的流暢度也弱,與其當一個資優班裡的倒數第一、倒不如當放牛班裡的第一名對吧! 所以這邊快速簡單整理兩個概念選購方向,第一是螢幕的面板,以往在高速目的的追求下,需捨棄色彩而選擇TN面板的辛酸歷史已過去,在現階段來說已經可以選擇IPS面板了;解析度的部分則是優先選擇FHD版本,雖然未來如果硬體規格有升級的話,或許可以購買1440p或者甚至2160p升級,但即便如此,升級過後的硬體規格在IPS FHD螢幕下,會有更流暢且穩定的畫面表現,也是一大優勢。 螢幕更新率這部分在過去幾年有突飛猛進的表現,原先是先從60Hz跳升至120Hz,之後則是在一兩年間穩定在至少144Hz,這過程中雖然仍有不同的數值表現,但整體來說144Hz是一個水平;近期因為電競筆電的關係,使得螢幕更新率開始進一步向上攀升,現階段最高等級雖然已經有360Hz螢幕更新率的選擇,不過最終還是以穩定在240Hz為主。 這邊既然聊到螢幕更新率的話,就勢必要提到反應時間了,以目前市場規格來說,1ms反應時間可說是很常見了,在以往這樣的速度只有TN面板能達到,以前IPS面板僅能3ms的反應時間、VA面板甚至有4ms,但近期由於科技技術的進化,IPS面板已經能夠達到1ms的反應時間了,這也使得IPS面板的競爭力又再往上跳了一階。 小編會建議在考量螢幕更新率時,最基本的數值一定要在120Hz以上,現階段的市場價位來說,60Hz除非你真的名為「瓊稻穗宮源」(窮到睡公園....XD),否則的話,120Hz提供的畫面流暢度和60Hz絕對是天差地別,是新世界的開端,而畫面表現來說的話,則是144Hz會有更穩定流暢的輸出,當然,在預算價格範圍內,如果可以有更高的螢幕更新率選擇的話絕對會是不錯的未來展望考量。 先前小編就已經跟玩家們討論過,一台電競螢幕有沒有NVIDIA G-Sync或AMD FreeSync輔助真的會有天差地遠的流暢表現差異,即便是NVIDIA G-Sync相容模式的電競螢幕也會比無Sync螢幕的表現還要更好,也因此,有沒有Sync技術對遊戲體驗來說差異真的很大,玩家們可以參考先前的專文瞭解一下,小編會建議玩家,如果說能夠在預算內達到G-Sync技術、FreeSync技術同步,甚至說有G-Sync相容的話也ok! 以上就是玩家如果在預算吃緊時、選購電競螢幕要優先考量的規格,其他像是有沒有HDR、色域涵蓋表現、亮度尼特等等,就可以說是可遇不可求了,有最好,但真的沒有的話也不用覺得可惜就是了。有些電競螢幕甚至會給出提高陰影表現的功能、低欄光技術、或是不閃屏等特色,這些功能就是如果玩家不考慮品牌信仰的話,買的螢幕有這些功能會讓使用的體驗更好。 但是!說了這麼多,目前市場上真的有符合玩家經濟效益、兼顧玩家荷包,同時又不過度砍掉太多硬體規格的電競螢幕選項嗎? 其實還真有!隆重介紹近期才剛新推出的TUF Gaming VG279QM電競螢幕,它完美符合前文針對手頭緊玩家的所有期待,甚至部分規格更是超乎期待!其實這台電競螢幕雖然華碩才剛剛釋出不到一個一個月,但小編知道市場上的詢問度已經非常高,接下來就馬上來跟大家開箱介紹這款螢幕吧!只能說這台真的hen可以! 簡單快速說明一下TUF Gaming VG279QM的基本規格和特色,首先螢幕大小和解析度為27吋搭配1920 x 1080,採用IPS面板並且具備配備HDR高動態範圍技術與1000:1對比率,涵蓋99% sRGB專業色域,在色彩表現方面無論是玩遊戲還是一般日常用途都有不錯的水準,再者,亮度也達到400 cd/m2,並且符合嚴格的DisplayHDR 400認證規定,在對比表現上會更優秀。 不過相信對於許多玩家來說,TUF Gaming VG279QM最大的特色在於它具備最高280Hz的螢幕更新率,在一般遊戲情況下能夠大幅減少畫面撕裂和延遲的可能,同時因為華碩獨家的ASUS FastIPS技術,達到1 ms灰階至灰階(GTG)反應時間,速度反應非常快速。 然而然而,你可能會以為這樣的螢幕怎麼會放到這篇文章裡?各位觀眾!這台螢幕市場建議售價居然只要10,900元台幣!如果是搭配部分購物網站的話,甚至還可以下殺到萬元以下! VG279QM最大賣點280Hz螢幕更新率,前面有提到螢幕預設最高可達到240Hz螢幕更新率,但藉由OSD搖桿設定後,可將其超頻至280Hz,雖然這在一般網路軟體的畫面檢測時顯示的仍會是240Hz,不過如果玩家未來硬體升級的話,280Hz的彈性調整是可以直接頂上的! 至於不管是280Hz還是240Hz螢幕更新率對於一般日常使用到底帶來多少差異,這一點由於不管是影片還是照片都很難完整解釋,最直接的還是玩家直接到現場使用實機最明顯,不過為了方便玩家能夠基本的了解到240Hz以上螢幕更新率對比一般傳統60Hz螢幕之間到底有多大差異,小編也利用玩家們熟知的UFO網頁來做展示吧!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3JO0XZ3MAo ▲240Hz以上螢幕更新率對比60Hz螢幕之間的差異。 從影片中就可以發現,240Hz以上螢幕更新率在一瞬間能夠顯示更多的畫面幀數,因此玩家視覺上來說能夠看到更流暢的畫面,因此影片本身的雖然是僅有60 FPS,但片中左側螢幕顯示的UFO流動明顯更加順暢且完整,這在遊戲中便可帶來更連貫的畫面顯示,從而減少殘影問題。 如果說你真的預算很有限,TUF Gaming這次真的可以說是誠意十足,萬元就給你280Hz螢幕更新率搭配G-Sync相容同步技術,可以說是秒殺市場的優質選擇之一,C/P值有夠高!以往這樣的規格至少都是要兩萬元左右的,小編邊寫這篇文章邊望向躺在一旁的舊電競螢幕,那近兩萬的價格和正在角落哭泣的荷包....真正買不逢時! 在現階段這個電腦零組件紛紛開始喊漲的時代,華碩這次推出的TUF Gaming VG279QM真的可以說是PC玩家在一片荷包逐漸母湯的隱憂下,突然冒出的綠洲一樣,1920 x 1080絕對夠用、280Hz螢幕更新率即便未來升級電腦硬體規格也能繼續使用,即便是用來作為一般日常用的螢幕,其優秀的IPS面板和色域涵蓋範圍,也是能提供足夠的準確色彩,基本上是一款工作、遊戲兩用的優質電競螢幕。 ★題外話!這邊也順帶一提一下市場情報,小編寫稿的當下也注意到目前市場上可以找到9,000元的曲面電競螢幕,也就是ASUS TUF Gaming VG27VQ,他雖然在螢幕更新率方面僅最高達165Hz,但擁有1500R曲面螢幕設計,視覺上來說也是不錯的選擇,而且在曲面螢幕的市場中也算是「俗擱大碗」的選項。 廠商名稱:ASUS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93-456 廠商網址:www.asus.com →更多的【PCDIY! Monitor/顯示器/電競螢幕/投影機/電視機/螢幕架】: →更多的【PCDIY! VGA/顯示卡/電競顯示卡】: →更多的【PCDIY! 八卦情報】: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賣場情報】:
-
宅男修電腦,情聖床上搞。好人當工具,壞人當陽具。電腦修的好,好人做到老!
電腦界名言:「宅男修電腦,情聖床上搞。好人當工具,壞人當陽具。電腦修的好,好人做到老!」這個名言,告訴我們一個重點:「把妹的話,重點不在修電腦!!!」,真正的關鍵:「把妹的話,重點不是在電腦,而是在你的頭腦啊!」 很久以前,防毒軟體大廠賽門鐵克Symantec,有個諾頓Norton的防毒廣告令人印象深刻,諾頓防毒廣告上面有個大眼正妹,旁邊著大字:「學長_ 請幫我修電腦_」,下面還有小字寫著:「我電腦中毒了,怎麼辦?學長你可以幫我修嗎>///
-
華碩ROG Strix Scope TKL Deluxe電競鍵盤實測開箱,電競鍵盤中的優質選擇!
停!看了標題先別準備進來幫薄膜鍵盤打game這件事平反,小編知道很多剛進入電競世界的玩家原先可能是一般學生或上班族,習慣上會比較偏好於以往在文書筆電或辦公室鍵盤的敲擊體驗,也就是鍵程較短、但整體鍵盤體積厚度可以因此縮小的薄膜鍵盤。這個選擇並非全然不可,畢竟每個玩家的喜好本來就不同;不過如果是想要追求終極舒適遊戲體驗的話,多數玩家還是會建議新手選擇機械鍵盤作為首款遊戲鍵盤使用,在台灣的話,市場上的選擇尤其是以Cherry MX軸體為主的鍵盤最多。 先說機械鍵盤這件事吧!小編先前在的採購教學文中已經有提供玩家基本的購買前指南,其中也簡介了在鍵盤的歷史,其實機械鍵盤比薄膜鍵盤還要更早出現,起初雖然因為體積較重的關係,加上辦公室環境比較適合使用較安靜的薄膜鍵盤,因此造成機械鍵盤僅有少部份用戶在使用。不過,近年來因為電競文化興起的關係,眾多專業玩家和世界大賽都強調機械鍵盤作為標準配備,也再度讓機械鍵盤的聲勢重起。有興趣的玩家可以參考該採購文章內的詳細介紹,在2020年初的現在,相信機械鍵盤仍會是未來的主流鍵盤選擇,反觀薄膜鍵盤則是轉型成辦公、文書鍵盤為主,這邊就不再多提了。 回過頭來看機械鍵盤,在台灣的電競市場中,包含華碩、技嘉、微星「御三家」廠商和眾多其他周邊廠商,都會強調主要是以Cherry MX軸體為主,先說Cherry MX軸體發展至今已經非常成熟,其軸體的界定也是十分明顯,在以前最為人所知的就是黑、青、茶、紅四軸,就其推出的時間來看,分別是黑軸(Cherry MX Black)在1984年推出、1987年推出青軸(Cherry MX Blue)、1992年推出的茶軸(Cherry MX Brown)、2008年推出紅軸(Cherry MX Red),後來又有在2014年推出RGB軸(Cherry MX RGB)。近期比較多玩家開始推崇的靜音軸(Cherry MX Silent)和銀軸(Cherry MX Silver)則是分別在2015年和2016年推出,是比較新的產品,但其中銀軸的聲勢正在逐漸成長中。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3jOTIXDDAk&feature=emb_title ▲有關Cherry MX軸體的介紹可以觀看官方準備的影片。 在先前的採購文中,小編有詳細的介紹各軸體之間的特色差異,這邊就不再贅述,不過這次小編將換個角度和大家聊聊:「台灣鍵盤市場」這件小事,以台灣玩家來說,最常見的Cherry MX軸體以電競鍵盤來說,在以前電競鍵盤剛推出時是以「青軸」闢出一片天,青軸可以說是所有Cherry MX軸體當中最具「機械感」的軸體,它有著非常明顯的段落感,同時觸發的鍵程也長。就聽覺上來看,青軸給人的感覺就是「清脆」,當然有些玩家會認為它的聲音聽起來非常吵雜,不過許多玩家卻也非常熱愛這種打字體驗。 如果眼尖的玩家有在注意的話,會發現其實這一兩年來,電競周邊廠商們以青軸作為宣傳主打的鍵盤有變少的趨勢,雖然這不代表它們完全不出青軸選項,只是首波推出給媒體或一般玩家選擇時的選項會以其他軸體為主,小編認為會這樣的原因,一方面在於青軸在市場上的定位已經算是穩定的,若新鍵盤廠商以「青軸電競鍵盤」推出的話,在台灣就是走安全牌路線,當玩家看到是青軸鍵盤時,普遍來說不太會有過多的疑問;但相對的,也不太會有更多話題衍生。 再者,青軸鍵盤若是玩家一般在家玩遊戲的話,其清脆的敲擊聲對玩家個人來說是爽感、但一般公司行號如果是以文字工作為主的話,在辦公室用青軸鍵盤打字出現的噪音.....想必在場的玩家們也都有經歷過XD!或許就是因為這樣的原因,許多鍵盤廠商在推出新電競鍵盤時,開始轉向其他Cherry MX軸體下手。 以PCDIY!在自2019年下半年起測試的電競新鍵盤來看,眾多電競廠商現在有逐漸將目標推向紅軸和銀軸兩版本的發展趨勢,其中又以紅軸更為普及些。先說紅軸好了,相較於國外玩家認為最適合用來玩遊戲的黑軸來說,兩者雖然都沒有明顯的段落感,但紅軸的手感在按壓上會比黑軸輕盈,因為其觸發力道比黑軸小、所需的壓力克數較低,所以雖然兩種軸體的觸發鍵程都是2mm,但因為觸發力道小的關係,也讓紅軸比較能夠廣泛在各個領域上被玩家接受。 至於另一個Cherry MX軸體「茶軸」,雖然也有廠商列入考量,不過它的觸發力道更小,也讓它的手感對於愛打遊戲的玩家來說,會認為「手感偏軟」,整體來說敲擊手感更像是一種「有段落的薄膜鍵盤」,因此雖說與紅軸一樣可以在工作和遊戲間都吃得開,但普遍以遊戲作為主要目標的話,紅軸還是比茶軸還要來得更常見。 另一個剛剛提到正在興起的軸體則是銀軸,銀軸的全名是Cherry MX Speed Silver,可以發現特別加上一個代表速度的「Speed」單字,就可以明顯看出整個軸體所強調的特色,也就是速度,最大的特點就是其按鍵鍵程只有1.2mm,在其它軸體都是2mm鍵程的比較之下,相同觸發力道中,銀軸的訊號觸發速度會比其他軸體都還要更加快速,這點對於強調即時性的電競玩家來說更是重要。 雖然一般玩家其實在這短短0.8mm鍵程的差距下很難感受到反應速度之間的差異,但對於那些專業的選手們來說,差之毫釐、失之千里,訊號和訊號間在眾多周邊裝置所導致的總延遲時間,就有可能成就自己在比賽中的勝敗,所以對於專業玩家來說,銀軸也是一個滿熱門的選擇,不過因為台灣市場的一般玩家普遍來說還是對於早期的四種Cherry MX軸體最為熟悉,因此,紅軸也是目前市場上較常見的電競鍵盤軸體。 除了剛才提到的Cherry MX軸體選項以外,考量到越來越辦公室玩家(尤其像小編這些文字工作者)也喜歡用機械鍵盤打字,廠商們也會導入Cherry MX軸體中的靜音軸體選項,相較於一般的機械鍵盤,靜音軸可以降低約30%的按鍵噪音。外型上靜音軸和其他的MX軸相同,最主要的差異在於內部的十字軸心部分,我們都知道Cherry MX軸體最有名的就是這個十字軸心,靜音軸在這個軸心上多了一個名為「Two-component tappets」的零件,其材質是塑性彈簧體(TPE),主要功能是扮演緩衝的角色,能降低十字軸體觸底時所發出的聲響。靜音軸的興起也使得機械鍵盤的目標客群比以往吃得更開,如果玩家的遊戲環境或是工作場所是需要安靜環境的話,靜音軸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玩家對於鍵盤的喜好除了在軸體的差異以外,另外的考量自然就是外型了,過去幾年內廣為氾濫的RGB現象,讓玩家的電腦從裡到外閃到不行,當然有些玩家是很喜歡這樣炫炮外型的,有鑑於先前市場上有這樣的需求,Cherry MX自己也推出過RGB軸體,建構在原本就有的五軸上,原理就是將原先鍵盤採用的單色LED燈源轉換成可以自由定位顏色以及燈光模式的RGB燈源,引入被稱為Cherry Refract的技術,也就是將軸體材質從黑色塑料改為透明塑料,讓整個軸體周圍形成均勻柔和的光暈,藉此讓整個鍵盤都沉浸在絢爛的燈效當中,視覺上效果十足,在內部的軸體設計上,其內部的螺旋彈簧和黃金交叉處點和傳統的MX軸一致,以確保它能擁有先前MX軸的手感。在推出的當下也確實有許多廠商都開始採用,一時也促成RGB電競鍵盤的設計來到制高點。 不過也有許多玩家對於這種現象都覺得是多此一舉,畢竟電腦零組件的部分如果不是多花點錢買側透機殼的話,裡面零組件燈光再亮也看不到。即便是電腦周邊產品如鍵鼠耳機等等,耳機玩遊戲時戴在頭上看不到燈光、滑鼠和鍵盤的燈效在遊戲過程中也不是玩家隨時會觀看的,如果是能將燈效手動關閉的也就罷了,如果無法關閉的話,部分時候甚至有可能會因為燈效的關係影響遊戲內的視覺體驗。 有鑑於此,2020年的電競鍵盤雖然仍舊維持著RGB燈效的設計質感,不過因為目前市場上玩家對於RGB燈效現象的反彈聲浪有越來越明顯的趨勢,倒也讓聆聽玩家心聲的廠商們開始回歸簡單設計的視覺理念,降低RGB燈效在鍵盤上的占有面積,反而更將外觀設計的重點轉向鍵盤整體的外型設計上,尤其以高階的電競鍵盤來說更是如此,質感流設計髮絲紋非常常見,同時在外觀上也以金屬材質做為首選,在兼顧視覺效果的同時,也近一步提高鍵盤的耐用度。 鍵盤作為玩家平常和自己的電腦「打情罵俏」的工具之一,不管是玩遊戲也好、文書工作也罷,長時間的敲擊舒適度是一大關鍵點,薄膜式鍵盤除了先前提到輸給機械鍵盤的原因以外,另一個原因也是在於長時間敲擊的舒適度體驗,由於其體積較薄、鍵程短的關係,對於玩遊戲動輒三、四小時以上的玩家(建議還是要適度休息喔XD!)或是每天八小時文字工作的使用者來說,其實是比較不舒服的,當然如果已經習慣了的話就另當別論。 除了鍵程的長短以外,再來就是鍵盤高度和其他配件。以腳架來說,多數高階的電競鍵盤會提高多段式不同的角度可以讓玩家自行調整,方便不同的玩家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使用角度。就人體工學的角度來說,鍵盤上半部較下半部高的話,由於人手放在鍵盤上的關係,鍵盤上半部的按鍵需要手掌和手指延伸,因此,若是上半部沒有稍微墊高些的話,長時間使用容易造成手部不適。這也是如果玩家是使用筆電來長時間打字的話,因為筆電鍵盤按鍵是全部落在同一平面,手指要敲擊上半部按鍵時需要做的延伸就會比較多,這也是為什麼使用筆電長時間打字的話手容易感到痠痛的原因。 另外,同樣以人體工學角度來說,我們一般不管是在辦公室打鍵盤、玩遊戲,通常都是在桌面上遊玩,而一般來說因為坐姿的關係,當手掌放在鍵盤上之後,手腕以下到手肘的這個區段往往會落在桌面的邊線上,長時間使用會有「割手」的不適感,有鑑於此,較高階的鍵盤也會提供額外的置腕區讓玩家可以舒適的依靠,其材質則多半是使用泡棉為主,以營造柔軟的手感。 至於置腕區的設計上,則有分成: 是否可拆卸與不可拆卸。以不可拆卸的設計來說,就是賦予玩家能隨時體驗舒適的敲擊手感,同時這類鍵盤的體積往往也會比可拆卸式版本更大,但帶來的優勢也包含提供104鍵全尺寸大小、多媒體控制區、甚至獨立巨集建等等,但相對來說,它的攜帶性就會比較低了;反觀來看,如果置腕處可拆卸的話,先說兩者之間多半會以磁吸式的方式連結、方便拆卸,同時,置腕處可拆卸的話也能減少額外的桌面空間占用問題,進而帶來更多的彈性使用空間。 由於電競鍵盤的興起,使得許多周邊廠商都針對它們做了許多遊戲上、或是工作中能夠使用的便利功能,這邊指的不單單只是F1~F12鍵的組合功能,同時也包含其他具備特色功能的按鍵。 以目前市場上來說,電競鍵盤基本上都會具備多媒體功能控制,不過差別在於:提供獨立的控制區塊(如單獨滾輪或是獨立按鍵等等),還是只是單純同樣以組合鍵的方式呈現(搭配Fn或是特定按鈕來組出不同功能),兩者都有優缺,端看玩家喜好。不過普遍來說,高階的電競鍵盤會提供獨立的多媒體控制區塊,但這也不代表沒提供的就不高階就是了。 多媒體控制和組合鍵在特色功能上以電競鍵盤來說算是基本了,更多的功能則像是: 包含快速切換工作或遊戲模式的組合鍵,能夠快速讓鍵盤針對不同的使用情境調整功能,除了外觀RGB燈效的開關以外,也因為多數電競鍵盤都已經內建記憶體的關係,也讓玩家能夠透過廠商提供的軟體自行調整設定檔,再藉由快捷建的方式針對不同情境或遊戲來切換預先的按鈕設定,這點也是非常方便的功能。 除此之外就是端看不同的廠商針對主打的客群和自身對產品設計的創意了,例如有些廠商會考慮到玩家隱私,設計出快捷鍵快速讓電腦系統靜音(Mute)、或是隱藏所有顯示中視窗(Boss Key)等等,讓玩家能夠在上班偷玩遊戲時不被老闆發現... (嗯?) 總而言之,2020年新的開始,電競文化在經過多年的流行與普及之後,未來的走向將不能只是針對外型做酷炫設計,對於玩家來說,在外型好看的同時,更要針對更多特色做進一步的設計,不管是在客製化DIY層面、還是內部的獨特功能,都要能夠徹底掌握玩家心中要的是什麼,才能打中他們的心。 接下來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小編手上收到的ROG Strix Scope TKL Deluxe電競鍵盤,也是ROG近期新推出的電競鍵盤,在先前小編已經先幫玩家介紹過其他Scope系列鍵盤了,像是最早的ASUS ROG Strix Scope電競鍵盤就是一個例子,當時也是ROG首款最主要針對射擊遊戲玩家所做的電競鍵盤設計,最主要特色就是將射擊遊戲玩家常用的左Ctrl按鍵加大、在外觀上則是使用金屬髮絲紋設計,以呈現穩重冷冽的設計;後來ROG又推出的新的ROG STRIX Scope PBT機械式電競鍵盤,這款延續上一代的設計理念,但將軸體和鍵帽材質做更改,從銀軸變紅軸、ABS鍵帽變成PBT鍵帽,同時在外觀上也提供跳色的設計,讓鍵盤整體看起來更加活潑。 (1) (2) 而這次要介紹的ROG Strix Scope TKL Deluxe則可以說是其再進化版,其中TKL的意思為「TenKeyLess」,表示沒有右方數字鍵的設計。而ROG Strix Scope TKL Deluxe同樣捨棄電競玩家比較少用的右側數字鍵區,讓鍵盤整體的體積得以進一步縮小到全尺寸鍵盤的80%,搭配能夠拆卸的Type-C連接線,兼顧了減少佔用更多桌面空間,以及方便攜帶;而在冠名Deluxe的高階形象下,也提供可拆卸的人體工學磁吸式置腕墊,保持長時間使用時的舒適。此外,先前一直延續至今的Ctrl加大設計也還在,外型上則是使用了鋁合金上蓋加上斜面髮絲紋設計,在質感的外型下也兼具耐用性。 ROG旗下產品不管是電腦零組件還是周邊,都會有強力的軟體做輔助,在電腦周邊部分負責該功能的是Armoury II軟體,針對ROG Strix Scope TKL Deluxe的部分,提供包含燈效、巨集、設定檔等功能。 小編還是要強調一下在最一開始就跟玩家們說明的觀念:薄膜鍵盤不是不能玩game,只是用機械鍵盤的話,除了在心理上會有敲擊的爽感以外,就人體工學的角度來說,也是比較適合長時間玩遊戲的設計,回過頭來看ROG這次推出的ROG Strix Scope TKL Deluxe電競鍵盤,「Scope」狙擊鏡設計在經過幾代的變革和改進後,可看出ROG針對射擊遊戲玩家是下足了滿多苦心,像是加大的左Ctrl鍵對於愛玩遊戲的玩家來說可說是一大福音,而這樣的設計其實不只射擊遊戲玩家受益,即便是MOBA、RPG玩家也同樣能夠妥善利用加大的按鍵提高遊戲效率,再者,該設計也兼顧到文書工作上,畢竟在打字時,左Ctrl鍵搭配標點符號的組合鍵還是非常實用的。 總結來說,ROG Strix Scope TKL Deluxe外觀上不在只是單純的華麗RGB,在低調兼具質感的外型設計下,同時在軸體部分提供更有利於遊戲、工作兩用的紅軸選擇,再加上許多便利的組合功能和舒適的敲擊體驗,可說是具備了小編認為2020年新電競鍵盤該有的樣貌。因此,玩家如果本身就是ROG信徒、或者即便沒有產品信仰,也能藉由這款鍵盤作為2020年選擇電競鍵盤的參考指標之一。 廠商名稱:ASUS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93-456 廠商網址:
-
華碩ROG STRIX XG27U實測開箱,解析為何需要一台「高畫質又有Sync」螢幕!
電腦螢幕在經過這幾年電競文化的「薰陶」後,其實已經步入一個中後期階段,也就是基本的硬體規格到位以後,其他的就是更多內容特色的補充,這部分包含像是外觀設計、色域涵蓋等等,最終都會達到一個基本盤皆具備的局面,其他的差別就在於品牌信仰和細部功能的提升了。如果真要說未來會有什麼樣的新突破的話,或許就要先等到曲面螢幕的全面普及(好不好用見仁見智)、抑或是全新的面板降臨(例如像是MiniLED來臨或OLED普及),否則在此之前,綜觀電競市場上的電競螢幕,整體來說可說是大同小異。 不過說到底,螢幕之所以冠上「電競」兩個字,最重要的還是賣一個「Sync」的概念,尤其在以前只要加了個「G-Sync」,那價格就是比同級的貴上五千、一萬的,一般玩家對此很難吃得消,所以最終都走上FreeSync或是「無Sync」體驗。然而,體驗過「有Sync」螢幕的玩家,就會深刻的瞭解到:「真的回不去了!」在保持螢幕流暢度的同時,又能減少畫面快速轉動時的撕裂感,這點在遊戲體驗上還是最重要的,尤其對專業的遊戲選手來說更是如此。 當然以目前市場上來說,正如前文所提,多數玩家和職業電競賽事選用的標準仍以NVIDIA G-Sync為主,不過AMD FreeSync近期有趕上來的浪潮,加上NVIDIA解禁G-Sync相容功能,讓以往搭載AMD FreeSync技術的螢幕能夠擁有G-Sync的等級,同時也支援雙方陣營的顯示卡都能運作,再者,在方便玩家使用的同時,也減輕經濟壓力,G-Sync相容的電競螢幕要比G-Sync螢幕便宜的多。不過話說回來,畢竟是透過「相容」的方式,所以也很難保證在安裝上不會碰到任何問題就是了。 但言歸正傳,螢幕終究還是「有Sync」要好一點,舉例來說吧!小編一般用來工作的螢幕是普通的21:9寬螢幕,螢幕本身的更新率在60Hz,不具備任何Sync功能,普通日常文書編輯和簡單的小遊戲當然是毫無懸念,但問題來了,真的想要玩遊戲的話怎麼辦?小編的這台文書電腦用的是NVIDIA GeForce GTX 1080(想不到吧嘿嘿!),所以真要說的話,要拿來玩任何遊戲基本上是ok的,但因為螢幕本身沒有任何Sync同步技術,加上更新率又只有60Hz,玩起遊戲認真痛苦! 至於NVIDIA G-Sync的原理到底是什麼,我們可以從ASUS官方提供的簡單說明圖中略知一二: 在快速轉換的畫面中,很容易就能看到畫面的同步速度往往會跟不上滑鼠的轉動速度,拿來玩《當個創世神》這樣的遊戲時或許還沒問題,但如果要拿來玩《逃離塔科夫》(Escape From Tarkov)、《虹彩六號》阿六(誤!)、甚至是《Fortnite要塞英雄》好了,都會很容易有畫面撕裂的問題。 以下就用影片呈現的方式讓玩家們了解有無Sync同步技術的螢幕,玩起遊戲來是什麼樣的體驗吧!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q5fNKyYbrI ▲開啟G-Sync前後的差異比較。 從慢動作的部分相信玩家可以很明顯看到,60Hz無Sync技術下的遊戲畫面撕裂嚴重,雖然是以慢動作的方式呈現,但當速度換成一般速度下、當許多區塊都出現同樣的撕裂問題時,遊戲的視覺體驗就會非常差,長時間下來眼睛真的不舒服(但建議還是不要長時間打gameㄏㄏ)....反觀有Sync技術的螢幕,小編採用的例子是144Hz螢幕更新率搭配G-Sync技術的結果,慢動作下玩家會很少注意到畫面撕裂的問題,進而讓一般遊戲下,畫面的推進和鏡頭轉動時的動畫更流暢,遊戲體驗也就更好了。 說完了同步技術以後,再來要談到螢幕解析度,先前小編在時就跟玩家們提到,目前主流電競螢幕最常見的都還是維持在1920x1080,一方面是因為這是玩家們最熟悉的解析度,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一般玩家要達到像是3840x2160這樣解析度下還能達到高流暢度體驗的話,勢必得要花更多成本在硬體規格上。然而,現在的硬體市場也很難真的達到職業電競選手眼中的「順」(除非真的hen有錢),如果真的要上到2160p還要有像前面測試時的144Hz以上的穩定水準,以目前來說,勢必是要走NVIDIA SLI或AMD CrossFire了,不過這對一般玩家的荷包並不是非常友善。 有鑑於此,其實多數的電競螢幕目前都還是保持在1080p為主,除了前面提到的現實原因考量以外,也是因為這個解析度對於玩家來說由來已久,且主流電競大賽中也多以該解析度作為標配,進而也使得市面上電競螢幕廠商推出產品時,主要也都以1080p為主。現階段來說,雖然硬體規格的效能表現已逐漸能讓玩家踏入1440p的流暢水準,但對於多數玩家來說仍是明顯不夠的。 其實倒也未必,進入高解析度畫質的優勢是遊戲畫面會更加精美,同時也會讓遊戲體驗更有沉浸感,此外,雖然前文提到主流解析度仍停留在1080p,但這主要是以eSport電競比賽作為例子,尤其在這樣強調競技和即時反應的比賽中,任何一絲一毫的延遲delay都是不被允許的,才會讓其解析度維持在1080p水準。然而,這並非代表一般遊戲玩家不適合進入高畫質世界,小編建議如果預算夠、產品品質和C/P值都不錯的話,是可以直接衝上2160p解析度電競螢幕的,當然玩家可能會說,「這個解析度下又跑不到144Hz是在哈囉!」這其實只說對了一半。 首先要知道的是,不是所有玩家都是eSport玩家、也不是所有人都在玩強調高速節奏的射擊遊戲,也有很多人是玩賽車遊戲、角色扮演RPG、或者是RTS即時策略遊戲,甚至有些人雖然買了電競螢幕用來玩遊戲,但它也有可能身兼工作機,甚至是影音娛樂螢幕使用,在這樣的情況下,其實高畫質也會有更好的體驗。 舉例來說好了,同樣的一台2160p螢幕下,當遊戲以1080p和2160p解析度遊玩時,其遊戲畫質的細緻度絕對還是有差別,撇開競技類遊戲來說,我們以《虹彩六號》為例,分別將其以兩種解析度來執行,並且擷取相同畫面下的圖片放大處理,讓玩家能夠更輕易地了解到高解析度為遊戲帶來的畫質提升。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nZyYvhduZc ▲以1080p和2160p分別進行《虹彩六號》遊戲,玩家可以比較看看兩者之間在畫質上的差異。 高畫質和有無Sync技術的差異相信玩家們已經了解,不過市場上常見的配置卻不會讓玩家輕易的擁有兩者,一般來說如果不是1080p配高更新率、就是2160p配低更新率,尤其廠商們因應遊戲玩家的熱潮,多半都將重點規格著重在1080p上,更高解析度的1440p、2160p螢幕鮮少有優秀的硬體規格做搭配,這也讓不同的玩家在選購前面臨許多困擾。 既然如此市面上有沒有兩全其美的辦法?當然還是有的!玩家常見的御三家(華碩、技嘉、微星)都有推出對應的電競螢幕,其他像是BenQ、LG等廠商也可看見產品蹤跡。 不過小編這次手上要介紹的是由華碩玩家共和國ROG推出的新品ROG STRIX XG27U電競螢幕(下稱XG27U),其主打的是4K高解析度和144Hz螢幕更新率,光是這樣的規格就已經讓玩家能夠擁有基本的高畫質高反應速率,同時在同步技術方面也具備NVIDIA G-Sync支援,基本來說已經是非常到位的規格了。至於XG27U還有什麼特別之處,就讓小編開箱給玩家們瞧瞧囉! 關於OSD介面的操作部分,小編也快速擷取了幾張操作畫面給玩家們參考,位於右側的OSD按鈕操作上滿方便,且每個按鍵大小也適中,操作上是滿方便的。 相信眼尖的玩家在看到ROG這款電競螢幕時就有聽到風聲,XG27U搭載DSC技術,可以提供無損輸出的功能。這台XG27UQ是全球首款支援DSC的電競螢幕,優勢在與只要透過單一傳輸(DP1.4)就能擁有144Hz&4K畫質,過往必須降低畫質及更新率或者透過雙DP才能達到。但是,DSC到底是什麼? DSC是Display Stream Compression的縮寫,意思是顯示串流壓縮技術,是一視覺無損標準,原先是用於傳輸高解析度影片串流的壓縮標準,藉由DSC技術的支援,XG27U可以在單DisplayPort 1.4連接埠以原始4K解析度提供詳細且流暢的畫面輸出,搭配144Hz的G-Sync螢幕更新,可以讓高畫質遊戲更流暢。DSC技術在VESA(Video Electronics Standards Association) 2016年首次公布DisplayPort 1.4標準時就已經同步表示支援,也使得DisplayPort 1.4是VESA組織首個支援該技術的連接埠,DisplayPort 1.4 規範內的DSC 1.2版,其壓縮比高達3:1,因此可以在與DP 1.3同頻寬條件下,以較好的4:4:4色彩取樣模式,支援到8K@60Hz的解析度以及更快的更新頻率。以XG27U來說,在DSC技術的輔助下,它具備4K@144Hz的輸出能力,也能夠提供DisplayHDR 400的影像技術,可以說是完整發揮了DisplayPort 1.4的極限能力了。 至於XG27U螢幕本身實際的效能表現如何?其實玩家們這一整篇都在看喔!這次小編為了要能夠完整演繹4K@144Hz的能力,建立了測試平台,主要利用手邊的AMD Ryzen 5 3600X處理器搭配NVIDIA GeForce RTX 2080 Super顯示卡直接做示範,至於遊戲的部分則是以《虹彩六號》作為最主要的示範元素,至於實際的效果表現如何?玩家們前面已經看在眼裡囉!(笑 前文所用的影片內容中,除了《當個創世神》無Sync螢幕畫面並非使用XG27U錄製以外,其他的遊戲畫面都是以NVIDIA GeForce Experience軟體直接錄製出來的結果。雖然說玩家在看影片時,因為是60 FPS的影片、無法完整體會到144Hz的效果,不過藉由遊戲中的FPS顯示功能,還是多少能夠瞭解其穩定順暢度的。如果沒有看到的玩家這邊再附上一次單純的2160p解析度《虹彩六號》遊戲畫面。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uXI25Z_iWo ▲有興趣的玩家可以將畫質調整成4K@60Hz觀看喔! 總結來說吧!先撇開DSC技術這點來看,ROG STRIX XG27U無疑是目前主流電競玩家可選擇的高解析度電競螢幕選項,加上DSC技術的支援以後,則是讓遊戲在高解析度下能夠更有流暢體驗的潛力,當然前提是玩家的硬體規格也要足夠應付才是。可能有玩家對於遊戲能不能跑4K@144Hz這點存疑,但其實正如前文所提,並非每個玩家都是玩eSport遊戲,小編身為FPS遊戲熱愛者,也深刻的理解「高畫質、高FPS下,勢必需要高硬體規格」,有玩家可能會嘲諷說「4K@144Hz」的話一定要所謂的3080 Ti或是RX6000(誤!)了吧?!但如果玩家想要的只是(舉例來說)《當個創世神》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呢?那其實以現在的硬體規格來說已經足夠應付,這樣的情況下,ROG STRIX XG27U是能提供這樣的玩家最極致的遊戲體驗的。 結論就是,擁有「高畫質又有Sync」的螢幕,對於不管是一般玩家或是電競玩家來說,都是視覺上的絕佳饗宴!以一般玩家來說,不僅可以享受到高畫質、無撕裂的流暢感,玩起遊戲就是過癮!對於電競玩家來說,144Hz已是基本盤,但若解析度能再往上捏到2K甚至4K,同時還能保有Full HD時的流暢快感與無撕裂的畫面,那當然對於電競比賽來說,會更具優勢!因此,目前能同時給您「高畫質又有Sync功能」的 ROG STRIX XG27U,可說是玩家在挑選下一台電競螢幕時的絕佳選擇。 廠商名稱:ASUS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93-456 廠商網址:www.asus.com →更多的【PCDIY! Monitor/顯示器/電競螢幕/投影機/電視機/螢幕架】: →更多的【PCDIY! VGA/顯示卡/電競顯示卡】: →更多的【PCDIY! 八卦情報】: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賣場情報】:
-
欣欣秀泰影城柏晶廳,台北市最好的精品級電影院!
你還宅在家打電動、看影片嘛?覺得看電影不就是這麼回事,頂多花點錢升級到IMAX,多個3D等級的影音享受?那你就錯了,時代在改變,電影院升級的腳步也沒有停下來過。看電影不應該只是螢幕跟劇情給你的感受,其他的劇院服務跟環境,這樣的精品級電影院服務,才會讓你有VIP的尊爵不凡! 數位家庭的興起,雖然可以在家透過DVD、Blu-ray電影光碟,搭配平面電視、播放器與家庭劇院,享受到比擬電影院的聲光效果,但要達到真正身歷其境,彷彿來到電影劇情裡面,非得到真正的電影院看電影不可。 長久以來,台灣電影院市場競爭激烈,業者除了朝向大螢幕、數位播放、3D電影院與影城型態發展之外,現在也出現了訴求VIP服務的精品電影院,專屬的售票區、限量的座位、舒適的座椅、高級化妝室與精緻的餐點飲料,就是要提供給消費者更舒適的影音享受。 對於不少人而言,看電影是一成不變的。不就是去買張票,然後等入場、開演時對號入坐這些既定也幾乎很難改變的事實。 情侶約會,看電影幾乎是例行公事。只要花大約三百元的票前,兩個人大概六百元就能消磨半天的時間。這些費用還是只電影本身而已,看電影不帶一些食物幾乎是非常困難的。買個麥當勞、肯德基很常見,或者到附近的超市買飲料、零食,也是個經濟實惠的作法。銀兩多一點的朋友,就一路都給電影院包了,直接跟他們買爆米花、吉拿棒加上可樂。 看電影的開銷加上食物的預算,一個人實際要花的錢也許450~500元(有的人看完之後還要再來吃一頓)。現在只要多花一點錢,不過600元就能有VIP的精品級電影院服務。食物幫你準備好,劇院的設備沒有降級,而且還幫你升級了座椅。這樣你願意感受一下VIP服務嘛? 業者標榜VIP服務,可不是像一些集團頂多附上食物然後讓你購票免排隊之類的。我們今天要介紹的是旗下擁有全省多家大型電影院的老字號秀泰影城。 這次,我們直接到欣欣秀泰,就是要帶領大家來精品級電影院現場,瞧瞧它的廬山真面目。這次很高興,PCDIY!獨家專訪了副總經理廖偉銘先生,親自為我們介紹台北市最好的電影院,欣欣秀泰影城柏晶廳!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林森北路247號,電話:(02)2537-1889,總座位數:26個 地址:嘉義市西區文化路299號,電話:(05)227-7177,總座位數:318個 ※螢幕尺寸:22M x 15M,Barco 4K雙槍投影 在介紹VIP電影院之前,我們好奇的還是秀泰集團的發展歷史。在台灣電影院已經集團化經營,並且曾有外資大舉入侵。秀泰影城為何能屹立不搖,傲視同業。廖副總經理提到:「我是一個在電影院內長大的人,小時候放學的工作就是家裡的劇院幫忙,休閒娛樂就是看電影。」 提到欣欣晶華的營業時間依據最後一場電影甚至可以到半夜兩三點,在台北市應該很難找到比他們還晚的(多少是因為林森北路的生活型態)。 原本以為這樣已經很了不起了,他回憶起九零年代的榮景:「在ID4還有侏羅紀公園上映時,每天最後一場電影可以到清晨四五點。然後早上六點又開始早場,夜班跟早班幾乎沒有休息,直接就可以交班。」可見現在的營業時間真的不算什麼。秀泰影城四十年前就開始經營,從二輪片到首輪電影。副總經理的父親當過製片,還畫過早期電影院牆上的大型手繪看板。我們相信全台灣應該沒有人比他們還了解電影院這個娛樂產業。 廖副總經理原本的專業是生物醫學,深受美式教育影響,放眼台灣的劇院經營已經趕不上時代。十多年前回到家裡幫忙,決定徹底改造整個生態。當時華納集團怎麼攻佔台灣的平民娛樂,相信稍有年紀的讀者都知道。 電影院的播放設備是一個願意砸錢就能立竿見影的投資,欣欣秀泰在這點當然不落人後,完全數位化的播放設備。音響器材更是經過精心調校,有同業最多的低音單體。選用最高級的連接線材,廖副總笑著說光是線材就讓他們花了二百萬以上,配合多組擴大機,當然有最具臨場感的聲音。全套設備通過杜比音效的認證,為了維護品質還會定期對所有音響調整。 要知道,這些音響的瞬間爆發力會讓他們震動移位,唯有精確調整才能回到新買時的表現。 電影院要獲利,最重要的就是廳要大、座位要多,這樣才能一次容納最多客人。要賺錢也就要靠這樣,尤其強片上檔時更能理解座位多的優勢。電影院改裝時也朝座位增加為目標,但是令同業訝異的欣欣晶華在改裝之後,還少掉了四分之一的座位。原本所有廳數加起來二千個座位縮小到一千五百個,等於是營利的能力馬上先砍四分之一。 但是結果出乎意料,到目前為止欣欣晶華的營業額平均比改裝前成長三成。他們可沒有因為改裝而漲票價喔!一般廳270元的票價,在台北市首輪電影院應該是數一數二低的。座位變少之後換來的是座位加寬,沒有以往的擁擠。寬敞的走道,上廁所請人借過沒有一般戲院的尷尬。最重要的,配合前方螢幕的落地設計,全場沒有任何死角。以往認知中比左右兩邊還糟糕的第一排,現在竟然是賣的最好的。視野理想,完全不用痛苦的抬頭。 筆者實際觀察多數電影院的狀況,電影院開演時,一二排的座位總是空下來賣不出去,要這樣的第一排幹嘛?廖副總經理用很量化的數據說明:「一個人在看電影時花最多時間的地方就是看電影這件事,有90%的時間都在他的座位上。當然要給消費者在看電影時最舒適的感覺」連一般廳都能做到這樣,更遑論柏晶廳有多VIP了! 柏晶廳內只有26個座位,這種數目彷彿是私人電影院一樣。走到裡面看到超寬敞的大型沙發座位(還是暗藏玄機的電動可調式沙發),配上旁邊的拖鞋還有贈送的爆米花,好像在家裡一樣。 座位旁邊還附電源插座,可以讓你充手機的電,忽有重要公事可以拿出電腦配合無線網路使用(甚至嫌電影太無聊還可以拿出小筆電上網)。嫌冷氣太冷又沒有帶外套?沒關係,毛毯早就先幫你準備好了。獨一無二的柏晶廳只有一個,同時上檔的電影那麼多,要選擇播哪一部呢?欣欣晶華的作法是就播當週票房最好的電影,這樣才符合消費者的期待。 柏晶廳只有26個座位,倒是很適合拿來進行其他電影欣賞之外的活動。事實上他們有提供包場的服務,只要15,000元(等於是優待1個座位)就有3個小時半的使用時間。這樣的費用對一些機關團體、公司行號辦活動真的超划算。超大的螢幕誰說一定要看電影?拿來接電腦放投影片做產品發表也很合適。產品介紹完直接看電影,大家都開心,15,000元花下去的效益無價。 的確有不少的公司選在柏晶廳辦活動,這點提供有需求的玩家做個參考。包廳包場倒也不是公司辦活動的專利,就曾有影劇名人、商場大亨為了隱私等考量,包下來請親朋好友觀賞首映。如果你沒有拍電影的本錢,整個場子包下來求婚使用也是很實際。 如果柏晶廳只是劇院內的設備好,要收你600元一張票恐怕難以接受。還記得前面有提到「包吃包喝」嘛?柏晶廳提供了點心、零食還有麵包之類的食物。喝的部份,除了罐裝飲料之外還有咖啡紅茶。罐裝飲料還包含法國進口的玻璃罐裝氣泡式礦泉水,看得出來欣欣秀泰真的是作口碑的。這些食物無限量供應,開演前90分鐘就可以使用。裡面還有書報雜誌跟專屬廁所跟化妝室,高級程度不下航空公司的貴賓室。 嫌Mini Bar的食物不夠味,還可以付費購買欣欣秀泰特製的熟食,像是雞柳條、鹽酥雞、雞米花。無論食材的選用,或是後續的油炸、調味都與眾不同。這幾樣秀泰美食不是VIP廳的專利,即使你只買一般廳的票也可以付費選購。我們知道多數玩家的心聲,總是以C/P值作為消費的考量。多數戲院從爆米花開始就是不成比例的高價,多數人通常不會想嘗試。但是欣欣秀泰的爆米花不管甜的、鹹的,口感都非常好。不是用那種25元一包等級的食材,放到機器內加熱後調味。寫了再多,都不及你親自去感受一次實在。 欣欣秀泰影城裡面的SHOWCAFE,也是一個約會休憩好去處,這個咖啡廳可不是隨便讓外面的咖啡店簽約承攬,是廖副總的弟弟經營的。因為對咖啡的喜好與獨特品味,加上無比的堅持,在欣欣秀泰直接服務同好。 一般戲院現在都會禁止攜帶外食,這點也要嘉獎一下秀泰影城的大方。原則上沒有大幅禁止食物,他們也認為:「食物味道再重,是能有多誇張。」站在體貼消費者的角度,請工讀生嚴格檢查只是顧人怨而已。從劇院環境到這些會影響消費者觀感的小細節,都能體會秀泰影城的貼心與人性。 任何公共場所,只要環境不潔、空氣污濁,終究會讓消費者的荷包淘汰。電影院是一個封閉式的環境,對環境的感受,消費者很快就能意會。秀泰影城的每一廳,進去之後就是乾淨無味空氣。這真的很不一樣,台灣的氣候潮溼,加上電影院因為防火等考量,需要佈置大量的地毯。隔音等考量,牆上又是大量的海綿。隨處可見的座椅,上頭的座墊材質。這些都是容易聚集水氣導致發霉,散發病菌的來源。 秀泰影城在每個廳都放了工業用的大型除濕機,二十四小時開啟循環運轉。他們知道,一旦只要潮溼發霉發生,那個味道就難以清除。另一方面,這也是為了昂貴的音響與播放設備著想。電子設備受潮,之後可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廁所也是消費者看得見、能感受的地方,從秀泰第一代長輩經營時就深知整潔的廁所意義重大。只要不乾淨,就會影響消費者下次對戲院的選擇。其實在本次採訪之前,筆者就有從其他媒體看到廖副總親自掃廁所帶領員工的新聞。加上也曾經到欣欣秀泰消費過,早已親身感受到他們對廁所的要求,可不是讓他們有機會先「特別重點加強」。 目前消費者到電影院,幾乎有不少都是充著信用卡公司給的優惠而來。例如筆者這種原本到電影院看電影次數寥寥可數的就是,真的會為了信用卡優惠而去看電影,而且還特別配合信用卡公司給的優惠時段消費。這不只在台灣,世界各地的連鎖電影院幾乎都有這個現象。我們對這情形也很好奇,為何信用卡的競爭把戰場延伸到電影院了?很高興廖副總給我們解答,讓這整套運作模式有「電影院官方說法」。 在談電影院的信用卡優惠之前,要知道電影院光是收門票錢幾乎難以有盈餘。不是多數人認知中:「買到影片的母片,然後就可以播放收錢。」全球主要的發行片商,對電影院的票房幾乎都會收取50%的票價,這就是他們的權利金。如果你覺得50%已經很多了,不好意思,第一週的票房收取65%的權利金非常普遍。你也許更好奇了,片商怎麼知道實際到底有多少票房?乾脆電影院自己少報,減少權利金的負擔。 片商比這戲院還要精明,他們有自己嚴密的監票機制,委託市調公司或是找工讀生實際入場清查都是。到這邊可以感受到一家電影院要賺錢有多麼不容易了,片商必收的權利金加上一家電影院必要的人事、水電等管理維護成本。基於這些理由,信用卡公司的大方招待完全由他們自己買單。(讀者可以想像這些發卡公司玩週一到週四買一送一、六折,信用卡公司要補貼給電影院的費用有多龐大,真的是競爭很激烈)何必信用卡公司的行銷活動,由電影院分擔吸收?一些片子本身就夠賣了,根本不必加入促銷的流血行列。 更有趣的一點,秀泰影城過去玩過一招:「只要某銀行發的卡,來買票直接給優惠。」他們直接吸收這些銀行的卡友來消費,完全不必知會信用卡公司簽約合作。銀行自己還嚇一跳,但是本身也沒有實際的成本發生,也拿秀泰影城沒輒。但是在過去沒有設計會員的機制,是人力成本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個資。只要有會員,就要特別設計資料庫管理。「會員」更在乎的是加入會員有什麼實質的好處?與其搞得這麼麻煩,不如直接從服務品質還有優惠的票價直接反應給消費者。 台灣各大連鎖電影院幾乎都有官方網站,提供影片資訊、時刻表甚至訂票的功能。但是秀泰影城長久以來都是架設在痞客邦的網頁下(這常常讓使用搜尋引擎找他們網頁的讀者有點怕怕的,是不是走錯地方了),廖副總說明這的確是他們的官方網站。長期經營下已經有固定的訪客,幾乎不太會取消這個部落格型態的網路行銷模式。 但是他們其他的點子不斷在醞釀,例如時下最流行的智慧型手機,App訂票提供完整的服務,就是他們的秘密武器。查詢電影時刻表與影片摘要這種基本功能當然不用說,優惠活動都可以在第一時間掌握。甚至以後用手機軟體就能購票的應用,都有可能在秀泰影城的手機軟體出現。目前最實際、不錯過任何優惠方案,加入秀泰影城的Facebook粉絲團就對了。 電影這個娛樂事業一直有一種特性:「願意花錢的人就是願意花錢」,尤其現在網路P2P檔案分享技術加上寬頻普及,院線片直接在網路上交流的狀況很常見。但是為什麼電影院在台灣這幾年即使經濟不若以往,依然有廣大的影迷願意花錢看戲?追求精神生活當然是理由之一,最大的原因在高品質的影音享受還是要靠電影院才有辦法。藍光高畫質、3D立體劇場,這種要在家庭劇院下玩起來成本不低,而且取得影片的代價也很高(特別想看的院線片,也非第一時間可以取得)。 除非特殊狂熱者,誰會一部片看兩次以上?經濟效益考量就非常不划算了,不如買張電影票實在。院線片可以在家下載又如何?幹嘛讓那粗劣的畫質折磨自己的眼睛。秀泰影城的柏晶廳VIP級專人服務,更是在家裡得不到的。花600元買全套的享受,真的是相當值得的! 廠商名稱:SHOWTIMES - 欣欣秀泰影城 廠商網址: 廠商粉絲團: →更多的【PCDIY!官方】: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商圈動態】: →更多的【PCDIY!洋垃圾】: →更多的【PCDIY!歪國貨】:
-
嘉義胖哥光華店專訪》隱身巷弄的電競筆電清潔保養改裝維修名店,堅持「職人魂」的嘉義胖哥
你知道筆電用了一兩年之後,也需要清潔保養,做大整理嗎? 筆電用了一兩年,CPU、GPU散熱器上面的散熱膏,都會出現固化的狀況,散熱效果就會變差。筆電散熱器總成,上面的所有的散熱鰭片,也會依照使用環境的不同,有不同程度的灰塵汙垢阻塞。嚴重的話,筆電的散熱能力就會變差,輕則筆電的CPU、GPU,就會自動降速,你會發現電腦變慢,出現卡頓的狀況,再嚴重一點,會出現不穩、當機的情形,更慘的狀況,就會出現死機,整個筆電掛掉的情形。 這邊要提醒大家,筆電用了一兩年,就該去給專業的來做清潔保養。把CPU、GPU散熱器做清潔,去掉舊的固化散熱膏,更換新的散熱膏,再把散熱鰭片灰塵汙垢清掉,做整套的筆電健康檢查大整理! 這次,PCDIY!要帶領玩家,去參觀職人魂等級的的嘉義胖哥光華店,來看看隱身巷弄的電競筆電清潔保養改裝維修名店,瞧瞧他們怎麼做筆電健康檢查大整理。 走進熙來攘往的光華商圈,在這由眾多小巷交織而成的地區,裡頭不乏許多電腦相關的名店,不論是從電腦零組件到軟體系統,在這裡一應俱全。但是玩家們可曾聽過,在這裡有一家專門進行筆電清潔的名店?初次走訪這家店,筆者著實找了一些時間,因為這家店藏身在通往三創園區的巷弄內,初來乍到可能一時間可能會被琳瑯滿目的招牌混淆了。走進八德路一段43巷,接著直走看到了一攤豬血糕攤販,往裡頭走到底便會看到我們今天的主角——「嘉義胖哥光華店」。 胖哥的店藏身在人潮之外,不曉得是無心還是刻意,讓這家店匿蹤於人跡之外。帶著這樣的疑惑,筆者走進了嘉義胖哥光華店,映入眼簾的是相當明亮整潔的店面,看起來和尋常的電腦硬體零售店無異,不過店內空間十分開闊,整個工作空間採開放式,讓消費者可以一覽工作情形。 走進店裡,胖哥服務聯盟執行長──「許雲龍」也就是嘉義胖哥,隨即出來迎接我。在表明來意以及寒暄以後,我們請胖哥為我們介紹店裡特色的服務:「筆電清潔」。 在嘉義胖哥這裡,提供了消費者全面的筆電健檢與拆機清潔的服務,筆者詢問胖哥,大部份的民眾對於筆電清潔其實不太清楚,如果不進行清潔會對筆電本身造成什麼影響呢?胖哥從工作檯拿出一顆散熱鰭片與風扇,他向筆者解釋,長期使用筆電的過程,在筆電的散熱鰭片和風扇會有灰塵的依附,這些灰塵的積累會致使內部的散熱效能降低。胖哥更指出,大部分的筆電都是依靠導管內部的液體吸熱汽化傳熱到散熱片,再藉由風扇把散熱片的熱能給散去。如果不做清潔保養,那麼這整套的散熱系統就因為灰塵堆積,導致筆電整體散熱效果變差,嚴重者更可能造成筆電內部微短路。 筆者詢問胖哥,一般民眾對於筆電效能變差,運轉速度變慢很難聯想到是因為沒有清潔的關係,多數人的直覺反應可能是筆電中毒或是電腦硬體老化。胖哥為筆者解釋,的確大多數的使用者都有這樣的既有想法,不過當筆電內部的灰塵累積過多,會讓整體的效能受到影響。因為筆電內部的大多是晶片與電容組成,一旦溫度過高對這些硬件就會有嚴重的影響。 不過筆者也相當好奇,一般使用者難道不能自行清潔筆電嗎?胖哥表示,以他自己的店為例,他開放式的工作平台就是讓消費者直接看清楚,如果消費者能夠一邊看一邊學會,那麼回去自己拆裝清潔也不無可能。不過他也強調,自己之所以能夠開店以此作為專業服務,那是因為過去20幾年的經驗累積,以及對於電腦知識不斷更新摸索。 提到專業服務,胖哥不禁感嘆,現階段在台灣的專業服務是不太受重視的,對於電腦的維修與清潔保養,其實都是相當重要的技術與學問,但是很多人卻不明白於此。胖哥的店也因為提供的服務,引來不少同業的忌憚與抨擊。儘管如此,他仍然選擇往這條路走下去,因為它認為這是一條對的路,就應該堅持去做對的事情。 胖哥認為在未來的電腦零售行業,會越來越往專業且客製化的方向走,因為這是一個趨勢,在美國、日本等科技產業領頭羊的國家,幾乎都走向客製化的趨勢,這也代表零售商家必須要提升自己的技術層級,才能夠因應未來的趨勢。作為台灣的一份子,胖哥表示自己並不怕同業來學習自己的技術,相反的他歡迎同業一起來觀摩學習,因為唯有這樣的態度,才能夠讓台灣的零售商走出一片天。 胖哥相當自信地說,自己是念食品加工出身,過去因為興趣學習了電腦,在這一行也打滾的一段時間,他相信任何一件事情只要願意花時間去學習領悟,那麼就算別人來偷師也不必懼怕,因為你的經驗並非別人能夠輕易偷走的。宛若日本職人一般的霸氣,胖哥也是堅守著自己信念在電腦領域上。 對於胖哥而言,替客人清潔一台筆電不僅僅是提供服務,更是希望讓一台筆電能夠讓使用者使用的年限更久。胖哥跟筆者指出,大部份的桌機保養得宜,基本上可以使用數年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筆電因為保養不易,很多使用者只要覺得老舊了,就會丟棄換新,從環保角度來看其實相當不友善。其實從胖哥的言談之中,可以感受到胖哥對於保護地球是相當有想法的一位店主,他向筆者透漏,如果能夠讓筆電的使用年限延長,那麼所會製造的電子垃圾就減少了,對地球環境也算是盡了一份心力。 通常對於做電腦零售的店主來說,能夠多賣一份產品就能賺取不錯的利潤,但是胖哥選擇以維修保養做出發點,他不喜歡建議顧客直接買新的替換,能夠透過保養來讓顧客的電腦保持應有的效能表現,這樣可以替顧客節省了不少成本。 當然筆者也相信很多讀者對於清潔保養的收費相當好奇,畢竟如果清潔費用太過高昂,消費者也會對此望之卻步。胖哥向筆者透漏,店內的清潔服務收費落在新台幣1000到1200元左右,而光華商圈大部分的店家的收費標準也差不多。胖哥也提到,通常一台筆電一年做一次檢查就可以了,換算下來1200元的價格,一個月也不過付出100塊錢在筆電的維修上。比起換一台電腦3萬多塊錢,算是相當划算的生意。 不過筆者進一步詢問,店家是否有提供這項服務的後續保障呢?胖哥表示來店內清潔的顧客,30天內如果筆電清潔後出現狀況,都可以來店進行免費檢查。聽到這個方案,筆者也相當驚奇,因為很少有維修服務的商家,還願意提供後續保固甚至提供到30天。 買一台筆電是一門學問,擁有一台筆電也是一門學問,一台筆電代表的不僅僅是一部工具,更是協助使用者的好夥伴。在光華商圈的巷弄深處,有一間店默默協助使用者們,去深入認識和清潔每一台來訪的筆電。他們願意把自己擁有的知識分享給使用者,公開透明化讓所有人看見他們的技術,他們是一群有所堅持的零售商,他們是──「嘉義胖哥」,一群信仰職人精神的團隊。 店家名稱:嘉義胖哥 - 光華店 店家地址: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43巷16號 店家電話:(02)23435558 店家網址: →更多的【PCDIY! 桌機/筆電/迷你電腦】: →更多的【PCDIY! 專題報導】: →更多的【PCDIY! 智慧型手機/平板/手錶】: →更多的【PCDIY! 顯示卡】:
-
CrystalDiskInfo硬碟健康檢查工具,SSD、HDD、SSHD定期安檢才能永保安康!
平常沒事,一般人不會去看硬碟到底在幹嘛,只要存取沒有問題,多數只管剩餘空間夠不夠用,不過比較有經驗和觀念的玩家可能不這麼想。硬碟的效能對於整個電腦系統而言,可能不是最關鍵的部份,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硬碟存放所有資料,重要性可能遠高於任何零組件,因此,監控硬碟狀況,隨時看一下硬碟溫度是否過高、壞軌或其它問題,其實是很重要的習慣,網路上,硬碟故障檢測軟體不少,其中CrystalDiskInfo一是套很實用的工具軟體,值得玩電腦的朋友都抓下來一用。 CrystalDiskInfo,是超好用硬碟檢測小工具,也有人簡寫為CDI,最初的1.0.0版本在2008年5月22日釋出,至今一直都有針對新的硬體、功能和錯誤進行改版,而且可以免費使用,是一套很實用的軟體,目前最新版本已經開發到7.7.0。 CrystalDiskInfo V7.7.0來囉!除了支援NVMe,之前發現的臭蟲也已經完全解決了喔! CrystalDiskInfo(以下簡稱CDI)是一套支援S.M.A.R.T.的HDD / SSD工具軟體,它是由一位日本工程師hiyohiyo所開發,除了這套軟體外,這位工程師還寫出CrystalDiskMark、CrystalCPUID和CrystalMark 2004R3等測試軟體,其中CrystalDiskMark是相當好用的硬碟效能測試軟體,很多硬碟和SSD(固態硬碟)的評測都會使用。。CDI支援一般傳統硬碟、SSD和行動硬碟,最主要的功能是監控硬碟健康狀態、溫度和S.M.A.R.T.訊息,同時還有郵件警告和控制AAM/APM設定等進階功能。 CrystalDiskInfo,目前有介面樸素的「標準版 Standard Edition」,以及美少女動漫版「水晶雫版 Shizuku Edition、暮井慧版 Kurei Kei Edition」! CDI軟體畫面由上至下大至可分成工具列、硬碟狀態和S.M.A.R.T.訊息,軟體本身有包含繁體中文的多國語言介面,可從工具列的語言選項中選擇,如果您有多顆硬碟,工具列下方所顯示各分割槽所屬的硬碟,直接點按切換即可。軟體啟動時,由於視窗只能上下高度調整,右上角的視窗縮放功能沒有作用,若覺得視窗畫面太小或太大,在佈景主題中,除了可設定字型和背景外,還可在縮放視窗中選擇100%~300%的縮放比例。 軟體最上面的工具列的主要功能都在「功能」選單中,此選單中最上部提供重新掃描、自動重新整理的間隔時間和磁碟功能;圖表功能是比較有趣的地方,它可以將所有硬碟的各種偵測欄位,以圖表的方式呈現,包含硬碟溫度、累積寫入次數和開關電源次數等近40個項目;如果您需要擷圖,但因為某些原因不想讓別人看到硬碟序號,CDI也有提供隱藏序號的功能,不過可惜的是,CDI目前並沒有內建擷圖功能;「常駐」功能實用,勾選後,系統常駐列中就會顯示硬碟溫度,這對於使用者而言相當有幫助,您可一眼得知硬碟目前的溫度是否過高,太高的話,硬碟會容易掛掉,可馬上關機或加強硬碟散熱,「常駐」搭配「隨Windows開機時啟動」一起使用更加方便。功能表最下面提供警示功能,除了有事件記錄和音效警示設定外,還可有郵件警示設定,可即時傳送訊息至您的電子郵件中。此外,進階功能也相當多,包含AAM/APM的噪音和電源管理、硬碟健康狀態設定、華氏/攝氏溫度顯示、常駐樣式和Intel RAID偵測等進階設定。 CDI軟體中間的畫面是了解硬碟資訊最方便的介面,一啟動軟體時,最先看到的可能就是左邊中間的硬碟健康狀態和溫度,圖示介面大又清楚,馬上得知硬碟最重要的資訊。硬碟健康狀態以不同顏色來區分,以一般硬碟來說,分別以藍色、黃色、紅色和灰色表示良好、警告、損毀和未知,其中若是「重定位磁區計數」、「等候重定的磁區計數」和「無法校正的磁區計數」偵測的Raw值超過臨界值,就會出現黃色的警告訊息,SSD部分,黃色的警告訊息則是表示剩餘使用壽命小於10%,紅色的損毀訊息則是剩餘使用壽命小於廠商定義的臨界值;硬碟溫度的重要性當然不在話下,35~45度是一般傳統硬碟比較正常的工作溫度,SSD會更低,溫度過高一定得馬上處理。 軟體畫面中間上方較大的粗體字是硬碟型號和容量,一般硬碟和SSD可以從外觀清楚知道是那款型號,但行動硬碟一般只會知道容量,不會說明是採用顆硬碟,透過CDI即可得知行動硬碟是內建那間廠牌的硬碟。型號的下方有硬體的基本規格資料,會顯示韌體、序號、介面、傳輸模式、硬碟轉速、快取大小和支援功能等訊息,有些硬碟和SSD有提供韌體升級,這時您可透過此軟體查看韌體是否過舊或需要進行更新;傳輸模式可確認硬碟目前是以那種速度在運行,若您誤把SATA 6Gb/s介面的SSD插在SATA 3Gb/s埠中,導致效能出不來,則可馬上更換;右邊的訊息一般傳統硬碟和SSD不太一樣,硬碟會顯示轉速和緩衝區大小,也就是快取容量,SSD則會有累計讀取和寫入容量訊息,兩者同時都會有已用次數和時間統計,你可得知硬碟和SSD已使用的情況,或者也可以查看一下新買或保固維修換回來的硬碟和SSD,累計讀取/寫入容量、已用次數和時間太誇張的話,很有可能就不是新品。支援的功能中,S.M.A.R.T.是硬碟和SSD一定都會有的功能,NCQ(原生命令佇列)的優化技術的支援也是普遍的功能,針對SSD優化的TRIM指令則是需要Windows 7之後的作業系統才有支援。 最下方的S.M.A.R.T.(Self-Monitoring, Analysis and Reporting Technology,自我監測分析報告技術),全名一長串,但它只是一種硬碟自我檢查的技術,硬碟和SSD都有,可透過數據顯示目前的各種狀態,S.M.A.R.T.所規範的資訊很多,CDI擷取其中比較重要的部份。ID和Raw值預設會以16進位顯示,目前、最差和臨界值則是以用日常的十進位表示,如果若您覺得中文翻譯怪怪的,可以在工具列的語言選單中選擇「英文的S.M.A.R.T.」顯示。S.M.A.R.T.資訊很多,對一般用戶而,有些可能也不易理解,但其實也不用想太多,直接用CDI顏色來分辨,每個項目最前的燈號都是藍色,表示一切正常,若有出現黃色或紅色燈號,則表示有問題。 CrystalDiskInfo硬碟工具軟體以簡單的介面和實用的功能,提供玩家監控硬碟健康狀態和其它的資訊,不僅實際電腦使用上很實用,對於想了解硬碟訊息的朋友,也是相當有幫助,不過使用CrystalDiskInfo,最主要的目的無非就是要了解硬碟目前到底是不是健康、正常的,而每次寫到有關硬碟相關的東西時,總不免要提醒大家備份的重要性,硬碟本身是有價的,壞了不打緊,花點鈛買一顆新的硬碟就能重新使用。 重點還是在於存放在裡面的資料卻是無價的,資料可復原搶救回來的,按容量計費的可能要花好幾萬塊才可搞定,若是沒辦法救的,也只能讓它人間蒸發了,其價值完全無法衡量,所以有了實用的軟體輔助,不管硬碟故障檢測軟體是否有出現異常,養成定期備份重要資料的習慣才是最正確的觀念。 PCDIY! online社長,在此提醒大家:「硬碟有價,資料無價」。硬碟容量持續創新高之下,硬碟故障,導致資料人間蒸發,是很嚴重的事情。一定要做硬碟容量與資料備份,所謂的硬碟容錯,則是:「要做磁碟陣列,RAID 1,10,5,6」,所謂的資料備份,則是:「雞蛋不要放同一個籃子裡」,要有全方位保護資料安全的認知。很重要的,硬碟保固,保的是硬體,沒有保資料。儲存在硬碟裡面的資料,是沒有在保固範圍之內的! CrystalDiskInfo,是由Crystal Dew World所推出,目前最新版的話,內建日文版與英文版,可自由調整語言設定,共可分為介面樸素的「標準版 Standard Edition」,以及美少女動漫版「水晶雫版 Shizuku Edition、暮井慧版 Kurei Kei Edition」,建議可由原廠網站下載完整版本。 (01)軟體名稱:CrystalDiskInfo (02) (03)最新版本:V7.7.0 (04)軟體種類:免費軟體 (05)軟體介面:英文、日文 - 會自動轉換成繁體中文版 (06)執行方式:需安裝,才可執行 - 也有綠色版,可免安裝執行 (07)功能:偵測硬碟規格,檢測硬碟健康狀態,可支援HDD、SSD、SSHD (08)支援作業系統:PC,PC版對應Windows XP、7、8.1、10 (09) (10)
-
維修電腦 & 升級硬碟必看》SSD、HDD、SSHD資料徹底刪除大作戰!
有習慣拍「裸照」與「性愛影片」的,可真的要要收好了! PCDIY!前陣子收到讀者的來信,詢問要維修電腦和升級硬碟時,要怎麼把儲存在裡面的帳號密碼、私密檔案、重要資料,做刪除或加密的動作,尤其是徹底刪除「裸照」與「性愛影片」,以免送去給電腦商維修,或者請親朋好友來幫忙維修時,電腦裡「私密檔案」被看到、竊取,或者是電腦升級新SSD、HDD時,如何處理舊硬碟,是送給親朋好友使用?或者拿到網路上當成二手貨便宜賣人?然而,在這之前,有沒有將硬碟做重新格式化?或者是做更進一步的資料徹底刪除動作呢?若沒有這樣做的話,可真的要篤定硬碟裡沒有儲存「裸照」與「性愛影片」,否則維修電腦和升級硬碟都有可能出事。 最新,被網友稱為男人之光的李宗瑞,2009年10月~2011年07月,到處在夜店把妹、飲料下藥,撿屍回家性侵,並偷拍性愛影片。最終審判,一審這邊認定李宗瑞性侵9人,乘機性交罪部分判18年6個月徒刑,妨害秘密罪部分則判3年10告月,二審則認定李宗瑞性侵14個人,最終被判79年9個月定讞,應執行30年。 普羅大眾大部分都不會自己維修電腦,即便電腦出問題,也不知道是硬體故障,還次軟體壞掉,導致發現電腦不能正常使用的時候,就是去找電腦商維修,或者是請親朋好友來幫忙維修,即便是目前很夯的智慧型手機或平板,故障時也無法自行來排除問題,也是只好找人幫忙來處理。 以往,個人使用的桌機與筆電,不大會有什麼被竊取,會出大條重要檔案,說穿了,掉了學校的報告,跟朋友合照的正常照片,跟家人拍攝的影片,網路上下載的音樂、影片,或者是朋友分享給你的A片,這些檔案即便別人看到,或者是被有心人士偷走,也不會有很大的影響。 不過,由於智慧型手機與平板太方便,拍照攝影的功能過於強大,即便只是中低階的機種,都有500~1200萬像素的拍照能力,還有1080p等級的錄影能力。高階的機種,更有1200~2000萬像素的拍照能力,更具備4K等級的錄影能力。甚至,還具備高速連拍,慢速拍攝的超強性能。這樣的功能,在以前,必須是使用數位相機,或者是搭配攝影機才辦得到,而現在天天拍照、錄影與線上打卡,這樣的攝錄影,自拍成為了全民的運動。 也因為智慧型手機與平板的攝錄影功能太過強大,不少人都有拍攝兩性私密的「裸照」,或者是男女朋友、夫妻之間會拍攝「性愛影片」。 但由於這些「裸照」與「性愛影片」數量過多,影音檔案的容量過於龐大,大部分的朋友,會把這些照片、影片轉存到電腦硬碟裡面,而萬一電腦故障的時候,由於自己不會維修,只好找電腦商幫忙,或者找親朋好友來處理。 這時候,這些令人眼紅心跳的「裸照」與「性愛影片」,就有可能被電腦商維修的工程師,或者親朋好友看到,甚至會把這些「裸照」與「性愛影片」偷偷拷貝走,更惡劣的還會上傳到P2P網路,害自己成為色情網站的男女主角。 很多朋友在儲存這些「裸照」與「性愛影片」的時候,最常發生的事情,就是硬碟的容量不夠,這時候只好購買更大容量的硬碟,而不少人,會把原本的舊硬碟拿到網路上去賣掉,不過,儲存過這種「私密檔案」的硬碟,即便是格式化之後,外表雖然看不出裡面曾經儲存過「私密檔案」,但還是有辦法可以透過硬碟資料救援軟體,來把原先儲存在裡面的「裸照」與「性愛影片」給讀取出來,所以把舊硬碟拿到網路當成二手貨賣掉也有可能會出事。 「私密檔案」外洩到底有多嚴重?一般人可能無法想像,不過,這裡要告訴大家,由於目前網路上廣設論壇,加上還有P2P網路,而有不少論壇都是有提供下載與交換「裸照」與「性愛影片」,而若是從維修電腦或者是網路上買二手硬碟所竊取來的「私密檔案」,不肖人士通常也會把這些東西分享到上面,麻煩的是這些論壇與P2P網路的傳播速度非常快,而且,若是知名人士,像是藝人、名模、政府高官或民意代表,問題就會更大條。 就拿先前鬧得風風雨雨的陳冠希事件來說,由於我們大家都非當事人,外人都是霧裡看花,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其實,那都是陳冠希的私生活,外人也不需要知道其內情,而經過記得抽絲剝繭,才發現驚人的內幕。 整件事情,竟然是因為陳冠希他把紅色特別版MacBook電腦送到電腦商的店家來進行維修,而負責維修的工程師,他在處理電腦維修的時候,在重灌作業系統與應用程式的時候,發現裡面有陳冠希自己的「裸照」與「性愛影片」,由於和陳冠希來往的都是名模、藝人,更引起工程師的興趣,就順便拷貝走竊取硬碟機裡面的「裸照」與「性愛影片」,並把這些資料給散佈到論壇與P2P網路,最終導致了陳冠希與不少女藝人的大麻煩,害這些人有的退出演藝圈,有的都不敢出門,或身心受到很大的影響,香港法院最後也裁定,陳冠希與眾多女藝人皆為受害者,而竊取與散佈陳冠希所擁有的照片與影片的電腦工程師,最後被判,而經由法院的調查與審判,才知道陳冠希原來也是受害者之一。 李宗瑞的事件就更離奇,他的「裸照」與「性愛影片」自從流出以來,也是鬧得滿城風雨,至今法院都還在審理,尚未結案,而經過記者查證,與網友的追蹤,才得知原來李宗瑞有很多女友,而某密友發現他的行徑之後,憤而不滿,並竊取取他電腦裡面的「裸照」與「性愛影片」 跟陳冠希事件一樣的是,與李宗瑞往來的都是名模、藝人,而他的那位密友把竊取來的「私密檔案」,交付給某雜誌與電視台之後,透過報導把這位富少的私生活公諸於世,更誇張的是,還把這些東西放到論壇與P2P網路,鬧得網路沸沸揚揚,而檢警最後研判檔案外洩應該就是某密友所為,而這件風波到現在都還沒結束,由此可見「私密檔案」外洩的後果,真的非常嚴重。 對個人來說,要預防「私密檔案」外洩,在智慧型手機與平板使用上面,就是要設定密碼,即便遺失,就算設定密碼仍有辦法破解,但也要讓有心人士不容易竊取裡面的「裸照」與「性愛影片」,而若是智慧型手機或平板故障,要拿去原廠送修,或者是拿到外面的維修公司進行處理,若還可以開機,可以進行使用的話,要記得把這些「私密檔案」給刪除,若已經不能開機的話,則要在送修的時候,最好能全程在旁邊觀看,而且最好跟原廠業者或維修公司來簽訂維修合約,避免「私密檔案」被竊取,後續衍生出各種問題。 在桌機與筆電的使用上面,若要將「裸照」與「性愛影片」儲存在電腦裡面,就要把握兩個原則。 第一個原則,就是要把系統碟與資料碟分開,系統碟就是存放作業系統與應用程式的那顆硬碟,資料碟就是存放資料的那些硬碟,說得清楚一點,就是要將系統與資料分開儲存,這樣子的分離硬碟使用方式,就可以當電腦故障的時候,把儲存資料的資料碟拆下,或者是儲存資料在外接硬碟上面,這樣就不必在電腦故障的時候,資料碟還要跟著電腦一起過去送修,這樣就能避免掉陳冠希所遇到的大麻煩,即便是電腦送修,也不必害怕「私密檔案」被讀取或竊取。 至於要避免李宗瑞遇到的問題,第二個原則,就得要將資料碟加密,若是檔案容量比較小的資料,或者是檔案數量比較少的資料,則可以使用RAR、Zip或7z壓縮格式來將「私密檔案」加密,簡單來說就是透過WinRAR、WinZip或7-Zip之類的壓縮軟體,來進行檔案或目錄式加密壓縮,最高可以使用256bit的AES-256來加密,要讀取的時候,都必須輸入密碼才能解壓縮出原先的檔案。 或者,若是檔案容量比較大的資料,檔案數量比較多的資料,或者是經常更新的資料,這時候就必須使用BitLocker加密磁區、加密型隨身碟、軍規加密型隨身碟或加密型行動硬碟,雖然,這些各種防禦私密資料被竊取的方式都有可能被破解,但只要是有經過加密保護,就有一定的難度,也就較能確保資料的安全性,能對竊取資料的有心人士提供一定的防範嚇阻效果。 比較常外洩「裸照」與「性愛影片」,其實大多是自己造成,一般來說,常見的還有當電腦儲存容量不夠使用,或者外接行動硬碟容量不夠使用的時候,將電腦升級更快或大容量硬碟時,或者更換新的大容量外接行動硬碟的時候,一般通常會把舊硬碟或舊外接行動硬碟拿去送人,或者拿到網路上當成二手貨便宜賣人。 不過,這時候麻煩就來了,即便已經把硬碟的資料格式化,但還是有辦法可以透過硬碟資料救援軟體,來把原先儲存在裡面的資料給讀取出來,這時候,就要用別的方法來將硬碟裡的資料徹底刪除,而會需要這樣做的原因,是將傳統硬碟格式化之後,這就是類似把一本書的目錄給刪掉,建立一個新的目錄,告訴你裡面已經沒有儲存資料,但事實上,原本的資料還是在這顆硬碟裡面,只要透過硬碟資料救援軟體,還是有辦法可以讀取並救援出大部分的資料。 硬碟資料的徹底刪除,這邊也稱為徹底抹除,說起來很容易,但其實裡面可是大有學問。若是傳統機械硬碟的話,一般的高階格式化並沒有清除掉裡面所儲存的資料,而要將裡面的資料徹底清除,就只要將每一個儲存資料的位置寫入資料,只要全部寫入0,或者全部寫入1,就可以讓原先儲存再硬碟裡的資料無法再被讀取出來。 為了徹底清除儲存媒體的資料,業界、政府與軍方都提出了各種不同的方法,用來刪除與銷燬儲存媒體,常見的有0填充(全部寫入0)、1填充(全部寫入1)、隨機填充(隨機寫入0或1),還有Gutmann方式,美國國防部DoD 5220.22-M方式,德國的German VSITR方式,英國的British HMG IS5方式,與俄羅斯的German VSITR方式,他們的各種方法,都是在硬碟裡的每個位置寫入資料,覆蓋掉原本的舊資料。 Gutmann方式來說,最高可以在同一個位置寫入35次,以美國國防部DoD 5220.22-M方式來說,最高可以在同一個位置寫入7次,而這些刪除與銷燬儲存媒體的方式,以0填充、1填充來說最快,其他的方式都要花很久的時間,不過,這些方式對付傳統硬碟有效,用來對付採用快閃記憶體作為儲存媒體的隨身碟或固態硬碟,卻沒有辦法徹底抹除所有的資料,這是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軟體徹底抹除法是透過軟體來將硬碟裡的資料做刪除,目前有很多免費軟體、付費軟體具備這樣的能力。免費軟體的話,則有WipeDisk與Disk Wipe。付費軟體的話,玩家常用來測試硬碟效能的HD Tune,其PRO版本也有提供五種硬碟資料抹除功能,包括0填充-1X、隨機填充-1X、DoD 5220.22-M-1X~7X或Gutmann-1X~35X的抹除方式。 不過,使用軟體徹底抹除法前,要特別注意硬碟裡的重要資料是否已經備份,否則一旦執行硬碟抹除之後,傳統硬碟要救回資料,即便使用硬碟資料救援軟體,像是方便好用的Piriform的Recuva,也根本找不到可救回的檔案了! GAIJIN的WipeDisk,推出到V1.3版之後,就不再開發了,目前官方已經沒有提供下載。WipeDisk是玩家非常推薦的軟體抹除工具,它內建了14種硬碟抹除技術。 軟體說明: (01)軟體名稱:WipeDisk (02)軟體廠商:Gaijin.at (03)最新版本:V1.3 (04)軟體種類:免費軟體 (05)軟體介面:多國語言 - 有繁體中文版 (06)執行方式:需安裝,才可執行 - 也有綠色版,可免安裝執行 (07)功能:抹除硬碟資料 (08)支援作業系統:PC,PC版對應Windows XP、7、8.1、10 (09)原廠下載網址: 》抹除技術 硬碟資料抹除技術種類:14種 (01)WipeDisk Low-1X (02)WipeDisk Default-2X (03)WipeDisk Secure-4X (04)Zero-1X (05)Random-1X (06)Random & Zero-2X (07)Zero&Random-2X (08)MS Cipher-3X (09)USN-MFM-3X (10)USN-RLL-3X (11)DoS/USAF-3X (12)Bit Toggle-4X (13)NATO Standard-7X (14)Peter Gutman-35X 這邊所謂的X是代表抹除幾次的意思,而寫入方式的不同與抹除次數的多寡,寫入方式越複雜與越多次,就會花上更多的時間。 www.diskwipe.org的Disk Wipe,推出到V1.7版,目前提供下載中。Disk Wipe是一樣是玩家非常推薦的軟體抹除工具,它內建了7種硬碟抹除技術。 軟體說明: (01)軟體名稱:Disk Wipe (02)軟體廠商:www.diskwipe.org (03)最新版本:V1.7 (04)軟體種類:免費軟體 (05)軟體介面:英文版 (06)執行方式:需安裝,才可執行 - 也有綠色版,可免安裝執行 (07)功能:抹除硬碟資料 (08)支援作業系統:PC,PC版對應Windows XP、7、8.1、10 (09)原廠下載網址: 》抹除技術 硬碟資料抹除技術種類:7種 (01)One Pass Zeros (quick) (02)One Pass Random (quick) (03)Russian GOST P50739-95 (2 passes - quick) (04)British HMG IS5 (3 passes - slow) (05)US Departement of Defense DoD 5220.22-M(E) (3 passes - slow) (06)US Departement of Defense DoD 5220.22-M(ECE) (7 passes - very slow) (07)Peter Gutman (35 passes - extremely slow) 硬體徹底抹除法,由於一般個人或公司行號很難會有這樣需要大量刪除硬碟的機會,而臨時要銷燬一大堆的儲存媒體,會有這樣機會的單位,通常是政府的軍警單位,或者是情報部門,要不然就是儲存客戶與人民資料的資料中心。 不過,由於內接式硬碟大致上共有mSATA、uSATA、SATA與SAS介面,又有區分成1.8吋、2.5吋與3.5吋機種,外接式硬碟還可以區分成USB 2.0、USB 3.0、IEEE 1394a、IEEE 1394b與Thunderbolt介面,要製作可以滿足各式硬碟資料抹族的硬體版的硬碟資料抹除機實在不容易。 目前外面可以詢問到的機器並不多,而且,事實上會需要這種器材的單位非常少,目前就有寶信興的DataErasure 硬碟資料清除機,它可以直接單鍵複製硬碟,也可以單鍵做硬碟資料清除,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聯繫寶信興(02-2705-5925)。 不過,真有非常大量的硬碟需要清除資料,由於我們台灣個資法的實施,若洩漏個資,遭到集體訴訟的話,最高罰則可高達新台幣兩億元,而且消費者可以自損害發生起,有五年的追溯期,而洩漏個資的企業還要自負舉證責任,證明自己有妥善保存客戶的個資。 所以,對企業或政府單位,或者是資料中心,要報廢、銷燬大量硬碟,將硬碟拿到網路上當成二手貨便宜賣人,恐怕會有洩漏個資的觸法危險,不過,要是需要銷燬資料的硬碟過多,這可不就是拿幾台個人電腦,或者購買硬碟資料清除機可以解決,目前還有業者提供了資料銷燬服務,IBM就有這樣資料銷毀服務的解決方案,有需要的話也可以聯繫IBM(0800-016-888)。 我們前面所提到的硬碟資料徹底抹除方式,可以對付的是傳統硬碟,也就是俗稱的磁錄式硬碟,若是想要徹底抹除採用快閃記憶體作為儲存媒體的隨身碟或固態硬碟的話,這邊要告訴大家,無法100%做到,沒有一個可以完全徹底抹除資料的方法。 不管是使用Gutmann方式,美國國防部DoD 5220.22-M方式,德國的German VSITR方式,英國的British HMG IS5方式,與俄羅斯的German VSITR方式,全都無法100%做到資料抹除,還是有機會透過硬碟資料救援軟體,救援出部分的資料。 會有這樣資料銷毀不了的狀況,是因為SSD儲存元件,也就是快閃記憶體,用的是NAND Flash,主要可以分成SLC Flash、MLC與TLC三種不同規格,現在,則又有3D NAND型MLC Flash與TLC FLash,差異的地方是在一個Cell可以儲存多少位元的資訊,SLC可以儲存1個,MLC可以儲存2個,TLC可以儲存3個,3D NAND型則是3D製程,用堆疊打造出超大容量快閃記憶體。 而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外面賣的SSD,32GB只標示30GB、64GB只標示60GB、128GB只標示120GB、256GB只標示240GB、512GB只標示480GB、1TB只標示960GB,剩下的空間在哪裡?簡單來說,剩下的空間用來留作損壞替換使用。也因此,隨身碟與固態硬碟是完全沒有辦法100%徹底刪除資料,以256GB版本來說,有的能用的只有250GB,有的則只剩下240GB,剩下預留空間,終究會有殘餘資料,有可能會被救出來。 值得注意的地方,寫入快閃記憶體資料的最小單位是Page,不同快閃記憶體有不同,每次可以寫入1個Page的資料,但若要抹除資料卻是要一整批Page來抹除,而這整批抹除的Page就是Block,而不同製程的SLC、MLC與TLC快閃記憶體,還有不同的抹除次數,超過抹除次數的Block就有可能會故障,無法寫入資料,因此採用採用快閃記憶體,作為儲存媒體的隨身碟或固態硬碟,他們是使用所謂的FTL層(Flash Translation Layer)的中間層來做為介面,FTL層會用來提供實體的資料層與檔案系統裡面之間的對應,讓電腦認為固態硬碟就是傳統硬碟,讓存取的方式可以與原先的傳統硬碟相同。 固態硬碟還導入了TRIM,這功能是特別設計的資料抹寫方式,TRIM會標註待刪除的資料,讓作業系統誤以為資料刪除完成,而事實上,寫入的資料還在,即便寫入了35次,仍不一定能覆蓋掉原本的所有資料,也因為和傳統硬碟特性不同,所以讓固態硬碟的資料難以徹底抹除。 隨身碟或固態硬碟為了提昇可寫入次數,會用上靜態及動態平均抹寫方式(Static & Dynamic Wear Leveling),將寫入資料分散到每顆快閃記憶體,在分散到每個Block,因此使用軟體徹底抹除法,很有可能只在特定的某些Block寫入資料,並無法把所有的可寫入資料區域給填滿,更糟的是隨身碟或固態硬碟都有設計故障區塊管理(Bad Block Management),比方128GB的隨身碟,只給你120GB使用,還有8GB的預留空間,而512GB的固態硬碟,只給你480GB使用,還有32GB的預留空間,而即便使用軟體或硬體徹底抹除,還是有預留空間有可能儲存了資料,可以被硬碟資料救援軟體給讀出。 目前最終極的辦法,則是使用ATA Command裡面低階硬碟控制指令的刪除指令,使用Secure Erase來進行徹底刪除,Parted Magic、UNetbootin是目前有支援這個功能的徹底抹除軟體,可針對隨身碟與固態硬碟進行全面的資料抹除,不過對於有些固態硬碟無效,因為設計錯誤的關係,還是只標註了快閃記憶體刪除的位置,並沒有將實際的資料抹族,並沒有進行全面的資料抹除動作,而還有更快的資料摧毀方法,就是直接拿鐵鎚把傳統硬碟、固態硬碟或隨身碟直接敲壞,丟到焚化爐裡面直接燒毀。 被網友稱為男人之光的李宗瑞,2009年10月~2011年07月,到處在夜店把妹、飲料下藥,撿屍回家性侵,並偷拍性愛影片。最終審判,一審這邊認定李宗瑞性侵9人,乘機性交罪部分判18年6個月徒刑,妨害秘密罪部分則判3年10告月,二審則認定李宗瑞性侵14個人,最終被判79年9個月定讞,應執行30年。 雖然,李宗瑞已經遭到司法審判,不過受害者的傷害卻是一輩子的,也因此拍攝「裸照」與「性愛影片」,可要小心放好啊! 不管對個人或企業來說,資料安全都不可馬虎,而對於個人來說,最容易遇到的也就是「裸照」與「性愛影片」被竊取與散佈,這些「私密檔案」洩漏的後果,我們可以從名人陳冠希與李宗瑞事件中有所警惕,尤其是一般人常會遇到的維修電腦和升級硬碟,其實都有可能出事,最好的方法還是學會電腦組裝DIY,懂得電腦知識與常識,會自己組裝與排除解決問題,自己進行電腦維修,才能避免「私密檔案」被竊取與散佈。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最多人點閱
- Google Public DNS上網跑更快,用戶端趕快更換IPv4 DNS設定8.8.8.8與8.8.4.4
- 研發代號Win7 SP2》 最新的微軟Windows 7更新懶人包推出,系統更新一次搞定!
- 欣欣秀泰影城柏晶廳,台北市最好的精品級電影院!
- Windows 10「手動延長」升級優惠,拿到「合法便宜」的Windows 10正版金鑰
- 宅男修電腦,情聖床上搞。好人當工具,壞人當陽具。電腦修的好,好人做到老!
- SSD用戶必備》固態硬碟檢測與診斷工具,您裝了嗎?
- Remix OS for PC完整安裝攻略:讓您電腦可以Windows + Android 雙重開機
- 再見了,光碟機已經不是必要配備!
- CrystalDiskInfo硬碟健康檢查工具,SSD、HDD、SSHD定期安檢才能永保安康!
- Alexa網站流量排名,看出網站真正價值!
- CloudReady讓老舊電腦復活,搖身一變Chromebook!
- 電腦修得好,好人當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