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生活
-
【PCDIY!硬派提步思/Hard Core Tips】一樣都無線、一樣都用藍牙,「真無線藍牙耳機」到底是在「真」什麼?
相信各位玩家都知道,無線藍牙耳機是現階段的3C科技新寵兒,甚至還跨足時尚流行界,也因此,不是吃耳機或揚聲器這行飯的科技廠商,也都會跟著潮流推出無線藍牙耳機來分一杯羹,便宜的有幾百塊、貴的甚至破萬都有,至於品質好不好,那就見仁見智。 但有件神秘的事情,不曉得各位玩家們有沒有發現,「真無線藍牙耳機」這個名詞突然橫空出世在我們的生活裡,啊你就會說了,不就是無線藍牙耳機嗎?搞個什麼真不真的?難道加了一個「真」字,就比較厲害嗎?還是只是價格提升,根本沒什麼差,一切都是廠商的行銷陰謀而已?別慌張,本次小編就是來替各位解惑的,究竟,「真無線藍牙耳機」與「藍牙無線耳機」有什麼差異呢? 一樣都無線、一樣都用藍牙,「真無線藍牙耳機」到底是在「真」什麼? PCDIY!硬派提步思/Hard Core Tips *PCDIY!也開始經營Youtube影音頻道!歡迎來到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與按讚分享開啟小鈴鐺,也感謝玩家繼續支持與鼓勵! 以廣義來說,無線藍牙耳機通指那些「不透過線材,而是利用藍牙系統接收聲音訊號」的耳機,因此「無線藍牙耳機」與「真無線藍牙耳機」都一樣被歸類在這個範疇內,所以說,真無線藍牙耳機其實是廠商的行銷噱頭囉?不,嚴格來說,行銷噱頭或許只是一部分原因,會如此細分,還是有其道理在。 受限於藍牙技術,早期的無線藍牙耳機,聲音訊號無法穩定地同時傳輸到左右兩耳的獨立裝置內,因此無線藍牙耳機會有一條導線作為中繼點,主耳裝置接收來自手機或電腦的聲音訊號之後,再經由這個這個導線中繼點,傳輸給副耳裝置,以降低左右耳裝置的訊號延遲,進而製造立體聲系統。 那麼就會有一個疑問出現了:「欸,這樣算什麼無線藍牙耳機?明明還有一條線啊?」沒錯,既然都已經叫無線藍牙耳機了,應該連0.1公分的線都不能有才對,說難聽一點,有導線的無線藍牙耳機根本名不符實,但就是技術無法擺平啊,能有什麼辦法。 也因此,無線藍牙耳機一直乏人問津,像有線耳機是用線材來作訊號傳輸,其訊號延遲幾乎細微到無感,即使無線藍牙耳機再怎麼壓低延遲,還是比不上有線耳機,再加上續航力的問題不像有線耳機隨插即用,因此這種有導線的無線藍牙耳機,在市場上始終沒有起色。 所以嚴格說起來,「無線藍牙耳機」實際上還是有線,但隨著科技日新月異,傳輸技術大幅進化,如今就算沒有「那條導線」,也可以讓兩耳裝置接收並輸出聲音訊號,而為了和「無線藍牙耳機」作出區別,以免玩家們搞混,於是才有了「真無線藍牙耳機」的稱呼。 但有意思的是,真無線藍牙耳機的連結模式還是一樣,經過主耳裝置接收訊號之後,再傳送給副耳裝置,只是沒有了那條導線,但這種傳輸方式,對主耳裝置來說,會有相當大的耗損,副耳在接收訊號時也會有延遲問題,更難堪的是,只要主耳沒電,副耳也通常不能使用。 不過一樣是那句老話:科技是在進步的,高通於2018年發布了Qualcomm TWS Plus技術,讓右耳裝置接收右聲道、左耳接收左聲道,但裝置傳送至耳機的訊號流量不變,降低主耳接受所有訊號流量的負擔,進而達成連結的穩定性以及平均功耗。 後來高通於2020年再次發布了新技術TrueWireless Mirroring,能讓左右兩耳的裝置同時收到訊號,即使取下其中一邊,另外一耳也能即時轉為主耳裝置,達成真正兩耳裝置的獨立性。 而引領這波真無線藍牙耳機潮流的AirPods,則是使用蘋果的專利技術Snoop,連結方式雖然依舊是一邊耳機當作主要接受訊號的裝置,但副耳不必接受主耳轉發訊號,而是主動「監聽」手機所發出的訊號,並從中與主耳協定好同步時間,因此解決了典型主副耳的訊號中繼轉發模式,所帶來的延遲、干擾、功耗不均等問題。 但其實有個更偷懶的辨別方式—充電方式的不同。真無線藍牙耳機都擁有充電盒,暫時卸下不用時,便可放入充電盒裡充電,而有導線的無線藍牙耳機,通常都需要透過Type-A或Type-C來充電,如果帶出門,還得特地找到相對應的孔埠才能充電,要多麻煩有多麻煩。 另外,隨著藍牙技術的進步,目前普遍進化到Bluetooth v5.0以上的版本,相較於前代v4.0來說,除了提升一倍以上的理論傳輸速率外(48Mbps),連線範圍也由原本的50公尺擴增至300公尺,而「真」無線藍牙的左右耳獨立連線也只有v5.0版本以上才能支援,這也是目前玩家可以看到陸續興起的各家藍牙耳機都特別標示上「真」無線的原因,因為新的手機與行動裝置設備,大多都已經採用v5.0以上的藍牙規格了。 如今真無線藍牙耳機大行其道,加上連結的便利性、降噪功能、時尚外型需求,現在想要找到有導線的無線耳機反而還比較難,小編猜想,過不多久,連起色都不曾有過的「無線藍牙耳機」就會永遠被淘汰在時代的洪流之中了。 →更多的【PCDIY!影音開箱】: →更多的【PCDIY!劇情開箱】: →更多的【PCDIY!快開箱】: →更多的【PCDIY! X KOL影音】: →更多的【PCDIY!硬派提步思/Hard Core Tips】: →更多的【PCDIY!網劇】: →更多的【PCDIY!影音節目】:
-
Seagate One Touch SSD 1TB Feat. Seagate BarraCuda Fast SSD 1TB開箱,外接式固態硬碟重裝上陣!
身為儲存裝置大廠之一,希捷在防疫期間,推出一系列居家工作所需的相關產品。 俗話說,職場在走、外接SSD要有。相信玩家們在工作期間,總是會產生不少的文件資料,而這些重要檔案若只存放在電腦硬碟內的話,風險是相當高的。因此除將重要資料備份至雲端硬碟外,平常也建議備齊一台可攜式SSD,一來可加速資料複製、不像HDD慢吞吞。二來若要同事做資料交換的話也比較快又方便,且不怕摔到。三來就是若需要居家工作的話,可攜式SSD也是最快能在家裡建構與公司相近工作環境的絕佳儲存裝置,因此建議平時就備齊這類產品,防疫時期也能快速為工作就定位! 這裡推薦的可攜式SSD,為Seagate推出的One Touch SSD,外型超迷你,僅75mm x 55.5mm x 10mm比一張信用卡的長度還短小,且只有65公克,放在隨身包包也非常方便,個人數位資產隨手帶著走。外型設計方面,其正面採用黑色織紋布料材質設計,另有白色版,有500GB與1TB等容量 (該系列另有迷彩特別版,有紅/灰白/藍/綠等迷彩色,容量有500GB),再搭配Seagate Logo的標籤,賦予優雅且時尚的個人品味。 出廠時已格式化成exFAT格式,可相容於Windows與Mac平台,各種超大檔案存取也沒問題。在軟體方面可不馬虎,搭配Seagate Toolkit及Sync Plus持續備份軟體,只要建立好備份計畫,輕鬆一按,程式就會在背景進行備份作業,將重要檔案備份與同步起來。透過其隨附也是編織線設計的USB 3.0連接線,可提供高達400MB/s的傳輸效能,幫用戶的資料快速備好備滿。 至於實測方面,透過 CrystalDiskMark測試,循序讀寫分別達到438.47MB/s與261.73MB/s,效能還算不錯。在實測複製大檔案時,ISO檔案大約達225MB/s,遊戲檔案大約138MB/s。使用ATTO測試時,讀寫則都有超過400MB/s以上的水準。因此,在高效能與大容量設計之下,玩家可以自己建立好完善的資料備份計畫,來快速且安靜地把個人重要資料全部備份起來。 此外,為方便創作者使用上的便利性,One Touch SSD隨附Mylio Create一年訂閱服務,以及Adobe Creative Cloud Photography兩個月訂閱服務,讓用戶註冊完產品後,即可馬上使用這些功能強大的創作類應用程式。前者是一款直覺的照片管理程式,可整理、建立回憶,並在多台裝置上編輯、分享與同步照片,讓生活回憶更加井井有條。而後者可使用Lightroom CC與Photoshop CC來處理照片特效與編輯,以方便創作者無論是工作上或是個人照片上的修圖需求。 提供3年保固,Seagate One Touch SSD簡言之,其以時尚外型、超迷你的體積與輕薄的重量,是上班族、創作者與粉領族絕佳的備份利器。 • 廠商名稱:Seagate • 產品名稱:One Touch SSD • 官網: https://www.seagate.com/tw/zh/consumer/backup/one-touch-ssd/?sku=STJE500400 • 賣場: (黑) https://24h.pchome.com.tw/prod/DRAH2M-A900AEYBY (白) https://24h.pchome.com.tw/prod/DRAH2M-A900AH1AD • 市售價:(1TB) 4,890 ; (512GB) 2,790 俗話說:玩,也是要講究效率的!相信玩家們不管是工作或是玩樂上,都有不少程式、資料、照片、影片、遊戲檔案、影音直播…等需要進行經常性的備份與傳輸,而這些檔案通常都不小,如果這些資料是必須要在工作地點或是家裡之間做傳遞,那麼一般都會建議準備一台外接式SSD,且最好是越輕薄越好,以便輕鬆且快速地進行超大檔案的傳輸與轉存。 而在眾多可攜式SSD中,Seagate為玩家量身打造了全新的輕巧超薄的可攜式SSD,採用俐落的極簡造型,表面鋁製外殼,提升散熱效率,再搭配黑色主題與綠色邊框設計,並提供綠色LED燈效,在檔案存取時有呼吸燈的特效,以搶佔玩家們的眼球。 在體積上也非常小巧,僅9.1mm x 79mm x 93.45mm,相當於一張信用卡的高度,重量也只有140公克。至於容量方面則有500GB、1TB、2TB等容量可供選擇。其連接埠也採用最新USB-C規格,可正反插拔,提升使用上的方便度。 擁有防震能力,BarraCuda Fast SSD出廠時已格式化成exFAT格式,因此可遊走於Windows與Mac平台,不用擔心超過4GB大檔案無法寫入的問題。透過隨附的USB-C to USB-C傳輸線,以及USB-C to USB-A傳輸線,讓玩家可以連接到各種桌機或筆電,透過其提供高達540MB/s的傳輸效能,可以幫玩家快速將資料做好備份,甚至玩家可以將遊戲檔案直接安裝於外接式SSD,以便直接快速啟動遊戲,這樣一來可以不需佔用到電腦的硬碟空間,二來可以隨時帶到哪兒玩到哪,不需要每台電腦都要安裝遊戲。 在軟體方面,透過其Seagate Toolkit及Sync Plus持續備份軟體,玩家只要建立一次備份計畫,程式就會在背景進行備份作業,將重要檔案進行備份與同步。此外Seagate也隨附Adobe Creative Cloud Photography兩個月訂閱服務,讓玩家可以透過其Lightroom CC與Photoshop CC來進行修圖,或加入各種特效照片,以便玩家輕鬆進行各種圖片的修圖需求。 至於實測方面,透過 CrystalDiskMark測試,循序讀寫分別達到539.26MB/s與301.16MB/s,效能絕佳。在實測複製大檔案時,ISO檔案大約達413MB/s,遊戲檔案大約277MB/s。使用ATTO測試時,讀寫則都有超過515MB/s以上的水準。因此,這款SSD擁有超高效能與絕佳的便利性,幫助玩家來快速且安靜地把各種重要的檔案備份起來。 提供3年保固,整體而言,Seagate BarraCuda Fast SSD,以黑色搭配綠色的主題配色,提供呼吸燈效果,搭配其輕薄設計,與高達2TB的容量,讓玩家能將各種超大容量塞好塞滿,是玩家們必備的資料備份神器。 • 廠商名稱:Seagate • 產品名稱:BarraCuda Fast SSD • 官網:https://www.seagate.com/tw/zh/consumer/backup/barracuda-fast-ssd • 賣場:https://24h.pchome.com.tw/prod/DRAH2M-A900AJWYI • 市售價:(2TB) 9,590 ; (1TB) 4,590 ; (500GB) 2,950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汲取經典品牌的工匠精神,以親民價格帶來頂尖聽覺饗宴,EDIFIER STAX SPIRIT S3平板藍牙耳罩式耳機開箱試聽
對耳機稍微有研究一點的玩家,相信都聽過STAX這個日本老字號品牌,其所研發的靜電耳機,在全球Hi-Fi耳機市場可說是造成相當大的轟動,不過早在2011年時就被EDIFIER所收購。 但該項收購案,並不影響STAX系列耳機的品質,如今EDIFIER重新整納且吸收STAX的工匠精神,推出了STAX SPIRIT系列,並以STAX SPIRIT S3作為該產品線的第一款產品,而小編當然也在第一時間入手了這款無線藍牙耳機,相信在EDIFIER的調校之下,STAX的精神能夠持續延伸,並開創一個平價高階耳機的新時代。 STAX SPIRIT S3作為高階產品線的第一款產品,從彩盒外觀就足以展現EDIFIER的野心,內包裝也以STAX SPIRIT字樣作為圖騰,填滿了整個黑色內盒,體現出作為STAX SPIRIT第一款高階產品的既神秘與尊榮感。 與外彩盒、內包裝相同,STAX SPIRIT S3的收納盒與耳機本體也採用全身啞光黑外觀,並以金色商標作為點綴,組合耳罩上的碳纖維紋路,襯托出高階Hi-Fi耳機該有的高貴與時尚感;並同時擁有符合人體工學的輕量化設計,淨重329公克,對那些經常長時間配戴耳機的玩家來說,STAX SPIRIT S3在其關節處還設置了可折疊鉸鏈設計,不管頭型大小,都能戴得相當舒服。 值得一提的是,在頭戴與耳罩方面,皆使用小羊皮且人工打造,除了觸覺與視覺上的高貴感以外,在配戴時也能少一點人工皮革所帶來的不適,真不愧為高階產品,但相對的是,在真皮保養方面,玩家就得多費點心;此外,除了預先設置的真皮耳罩之外,STAX SPIRIT S3還隨附了一組涼感耳罩,除了擁有更強的透氣性外,也能在即將來到的熱暑季節,獲得更舒適的配戴體驗。 STAX作為日本音訊設備品牌經典老字號,為「靜電耳機」的始祖級人物,當然STAX目前仍有新品問世,STAX SPIRIT系列乃EDIFIER汲取精華、吸收其工匠精神而推出的新系列產品線,整合了EDIFIER原先擅長的動圈耳機設計與STAX經典的靜電耳機手藝,進而推出的無線平板耳罩耳機。 不過平板耳機並非罕見之物,但因為兼有動圈、靜電耳機的優點,比較常出現於高階耳罩式耳機市場上,可一般來說,平板耳機的振膜相較動圈的靈敏度還來得低,因此還需借助耳擴等等放大音訊的推力設備,才能發揮其優勢。 STAX SPIRIT S3搭載平面磁力驅動器,不僅能夠更大限度地降低失真,也擁有更寬廣的動態響應,有趣的是,專屬的全新Edifier EqualMass布線振膜技術,在耳機振膜面覆蓋與條狀磁鐵陣列結合的布線,並通過電磁力來驅動音訊,除了經過Hi-Res認證外,更是結合了同是來自平板耳機經典品牌Audeze所授權的Fluxor、Fazor和Uniforce等平面驅動單體專利技術,並且搭配Snapdragon Sound,還原平板耳機在無線模式下的高保真音質,突破原先平板耳機的較低靈敏度,讓STAX SPIRIT S3擁有更高靈敏度和僅僅24Ω的阻抗特性,也就意味著,STAX SPIRIT S3平板耳機可以輕易地讓智慧型手機驅動。 當然,Snapdragon Sound技術的支援,配合Qualcomm QCC5141晶片所提供的為處理系統,除了音訊饗宴之外,通話方面也有低延遲與清晰的語音品質。 充飽電的STAX SPIRIT S3擁有80小時的高超續航力,配合快速充電功能的話,只要10分鐘即可提供長約11小時的播放時間,這點小編親自嘗試了一下,在音量全開的狀態之下,連續兩天共8小時的聆聽,耗損了約12%的電量。 此外,搭配Edifier Connect使用的話,玩家們可從Classic(純正模式)、Hi-Fi、STAX此3種EQ模式下調整聆聽感受,不過此3項EQ為系統替玩家們調校完畢的最佳狀態,沒有更詳細的EQ參數可以調整,略為可惜,不過倒是會因為手機音訊的EQ模式而有些影響,由以Classic模式下影響最深,而Hi-Fi模式就如字面所說,至於STAX模式比較特別一些,該EQ模式將會提供玩家更強烈的立體聲與環繞音效,並提升了一點高頻EQ參數。 從STAX SPIRIT S3的體質來看,相信無論是什麼曲風都能駕馭的相當完美,不過小編比較常聽搖滾樂,所以便以搖滾樂來做試聽體驗囉,本次選用Explosions in the Sky於2003年發行的《The Earth Is Not a Cold Dead Place》、與來自台北的勝利一族於2016年發行的同名專輯。 以小編的試聽體驗來說,STAX SPIRIT S3最驚人的應該是在高中低三頻之間的細節呈現,使得《The Earth Is Not a Cold Dead Place》專輯中的低頻顆粒表現地更加清晰,但又不會過度厚重,屬於較為柔和溫潤的表現方式,而Post-Rock主軸在於樂器與樂句之間的情緒、氣氛渲染,尤以吉他濃厚的破音效果音牆尤為重要,而魔鬼就藏在細節當中,甚至能夠清楚聽見在兩把吉他之間細微的Feedback效果,不過高頻稍微有點太亮,但無傷大雅,音場與立體聲也相當到位,讓整張專輯烘托得十分扣人心弦。 勝利一族為台北龐克樂團,其專輯也不是使用什麼高成本高規格錄音設備,某方面來說具備了一定的Lo-Fi風格,而以STAX SPIRIT S3來聽的話,專輯中一些沒有修整的錄音細節,也都通通被推了出來,當然也包含人聲在錄音時的一些小動作,且樂器聲音的縱深方位更加明顯,但該專輯呈現的音色實際上稍微偏冷,但由於STAX SPIRIT S3調校的緣故,一些較冷冽的音色稍微被中和了一些,讓這張專輯的聆聽體驗變得更加有趣。 先從價格開始說,STAX SPIRIT S3的售價不到萬元,以這個價位的耳罩式耳機來說,聲音表現相當不錯,甚至玩家可以透過有線模式連接播放器,來獲得更好的音質,甚至有遊戲模式可在App中做調整,可以說在休閒層面上,STAX SPIRIT S3做得相當足,但要注意的是,STAX SPIRIT S3並沒有降噪功能,其主打的依舊是EDIFIER的經營方針:能夠輸出高音質的平價耳機,因此玩家們在挑選時,可得多加注意,如果預算在萬元以內,卻想要一支耳罩式耳機的話,相信EDIFIER STAX SPIRIT S3是個不錯的選擇。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內部會議錄音檔外洩,中國管理員仍可讀取國際版的TikTok?!
乍看之下,抖音與TikTok其實指的就是相同的一個短影片社交App,但嚴格說起來,實際上的抖音只有中國人民可以使用,國際版的則是TikTok;雖然無法正面證實,但依據中國政府對各方面的掌控,使抖音一直以來都有資安、個資外洩的隱憂,連帶TikTok也深受其害,且因為這一層關係,即使開發商「字節跳動」多年來重申再重申抖音與TikTok之間的不同,部分玩家還是TikTok有資安與個資外洩的疑慮。 於上週五(17日),TikTok透漏已將原先的資料中心裡的美國玩家個資數據刪除,並,宣布將其轉至甲骨文伺服器,用以消除美國玩家們的疑慮,不過根據《BuzzFeed News》報導,近期TikTok流出了超過80則內部會議錄音檔,其中於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期間,包含來自9名不同TikTok員工的14段對話錄音檔,都提到了字節跳動的員工,一直都有讀取美國玩家的非公開數據,內容甚至還提到了「在中國可以看到所有資料」、「某管理員可以讀取所有數據」。 於此,TikTok也回應道,在與甲骨文雲端伺服器合作之後,從即日起的美國玩家數據將皆經由此處理,且中國地區內的管理員,對歐美玩家的數據只有極小限度的存取權限,並再次強調絕對不曾將美國玩家的數據提供給中國政府。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美國FCC聯邦通信委員會意外揭露,蘋果路由器系列產品即將重現江湖?!
每當有新產品的消息流出,其來源不外乎推特、科技媒體平台、股市分析師等等,不過也有一部份是為了申請專利、或是呈送相關待核准文件時,不小心被官方機構給意外流出了,比方說近日於FCC聯邦通信委員會所公布的批准文件中,就帶有一份有關蘋果Network Adapter產品的文件。 根據《9to5Mac》的報導內容與FCC聯邦通信委員會的文件,蘋果於今年初1月22日時,就呈送了該項代號為A2657的Network Adapter樣品文件,但並沒有相關的產品圖像,不過倒是有該產品的內部硬體規格。 FCC文件中顯示,該項產品具備了2個Gigabit的乙太網路埠、Wi-Fi、藍牙連結、NFC天線、以及1個USB-C埠,看到這裡還以為蘋果總算要全面USB-C時,卻發現該產品的第二個版本配置的竟是Lightning,不禁讓人會心一笑;此外,USB-C版本還另有32GB的儲存空間與1.5GB的記憶體配置,而Lightning埠的版本則只有1GB的記憶體。 有趣的是,FCC文件所顯示的運行韌體為19F47,也就是iOS 15.5早期的內部Beta版本,或許將來這項產品也將搭載Apple Silicon晶片,可能是A系列、也可能是M系列晶片,而文件中也顯示這項Network Adapter產品用於與MacBook Pro與iMac測試時,會出現連結新配件的提示,這不得不讓人想起在2018年停產的路由器產品:AirPorts。 AirPort是蘋果電腦以IEEE 802.11標準為基礎的無線網路系統,也能相容於其他802.11的裝置,最新版的話則以802.11ac規格為基礎,可提供每秒最高1.3Gbps的速度,當年AirPort系列問世,主要係為了讓Mac系列的玩家能夠快速使用Wi-Fi、並獲得完整的蘋果產品生態體驗,但隨著各項產品的演變、Wi-Fi的加強,目前AirPort系列產品已全面停產,蘋果官網上早已下架、庫存也已全面清空。 雖說蘋果並沒有解釋當初停產的原因,不過事實是該系列已經停產,回過頭來重新發行產品、或是推出替代產品,似乎有些不符合蘋果的作風,但如果聯想到科技產品與智慧生活的趨勢,那麼或許該項Network Adapter產品,會不會與HomePod系列產品結合呢?不過《9to5Mac》於報導最後也提到,或許這項產品也只是單純給技術人員使用、而不是一項消費型電子產品。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蘋果更換USB-C潮即將來到?AirPods充電盒、MagSafe行動電源、巧控系列產品,也將有機會更換成USB-C埠!
上週向各位介紹了有關iPhone 15系列將可能更換成USB-C的報導,雖然還不能完全肯定確切的更換時間,但這個蘋果全面更換USB-C的情勢勢必無法避免,目前彭博社也證實了蘋果內部正在測試搭載USB-C的iPhone系列,預計於2023年推出;而緊接在iPhone 15系列之後,也傳出了蘋果其他幾項目前仍是使用Lightning的產品也將更換成USB-C。 這其中則包含了AirPods充電盒、MagSafe行動電源、巧控鍵盤、巧控滑鼠、巧控板共5項配件,不過相關爆料沒有提到具體的時間,只說於「可預見的未來」皆有可能更換成USB-C。 而該句「可預見的未來」難免讓人有些感到疑惑,畢竟在「必須」更換USB-C的潮流或是說局勢之下,任何蘋果產品都有可能突然更換成USB-C、甚至是早於iPhone 15系列推出之前,該則消息來自郭明錤的推特分析,雖以「可預見的未來」來引發遐想,但更多的是讓人對其分析感到不負責任,搞不好只是用來炒股用的消息? 回過頭來看上述5大產品,以小編長期使用蘋果產品的經歷來說,無論是AirPods系列、MagSafe系列或是巧控系列產品,從目前看來有些落伍的Lightning 2.0更換成USB-C當然是樂觀其成,但其中有個問題,巧控板、巧控鍵盤的充電埠皆設置於機體前端,即使充電也能夠同時使用,但巧控滑鼠的充電埠位於機體底端,這意味著無法在充電時同時使用,不便程度令人髮指,假設未來更換成USB-C埠之後,巧控滑鼠依舊沒有改變其充電埠的位置,那多少會讓人有種枉費、徒然的感覺。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24個月緩衝期與推特傳言,2023年的iPhone 15系列將會是首款搭載USB-C的蘋果手機嗎?
於去年八月、九月時,站上為各位追蹤了關於歐盟統一USB-C接頭的法案報導,雖然在法案成立後,首當其衝的iPhone系列與Lightning有傳出零星幾則消息,但都沒有一個明確的時間或方向指出iPhone系列何時才將搭載。 雖說這是歐盟所推出的法案,但牽一髮而動全身,假設分成歐規版與國際版,雖選擇性更多,但以iPhone系列單純的機種分類,有別於其他手機廠牌動則數十種系列分支來說,iPhone系列因為充電接頭而分規格的話,勢必會造成購買混亂。 根據郭明錤推特指出,2023年第2季新iPhone將取消Lightning改用USB-C,用以增強iPhone系列傳輸與充電速度(目前Lightning只能提供與USB2.0差不多的速度),也就是說一年出一款新機的iPhone,可能將在iPhone 15上搭載USB-C,對比歐盟法案所給的24個月緩衝期,郭明錤本次爆料,似乎具有某種程度上的可信度。 (1/2)My latest survey indicates that 2H23 new iPhone will abandon Lightning port and switch to USB-C port. USB-C could improve iPhone's transfer and charging speed in hardware designs, but the final spec details still depend on iOS support.— 郭明錤 (Ming-Chi Kuo) (@mingchikuo) May 11, 2022 目前關於iPhone 14系列的報導皆指出,將不會使用USB-C連接埠,但可能會提升iPhone 14 Pro系列Lightning的傳輸速度,用來解決ProRes格式傳輸過慢的問題;當然,以小編看法來說,蘋果遲遲不肯為iPhone系列更換連接埠,最大的原因或許攸關了MFi認證授權費用,蘋果光靠這項授權,每年就有大把的鈔票入帳。 iPad系列除了無印版以外,其餘機種早已更換成傳輸速度更快的USB-C埠,用以針對創作者群的工作所需,而回過頭來看iPhone Pro系列,蘋果雖未言明該系列瞄準了哪個族群,但依照其攝影規格來看,包含電影級攝影模式、ProRes錄影格式等等,都有意無意的指向了創作者們,不過依照目前蘋果的規格區分模式,說不定iPhone Pro系列將會成為首波搭載USB-C的機型,而這或許也迫使蘋果加快了iPhone無孔化設計的開發進程。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啟動音樂/遊戲雙模式讓聲音呈現更加獨到、致敬拍立得經典外型,EDIFIER TO-U2 Mini真無線藍牙耳機開箱試聽
市面上真無線藍牙耳機百百種,價格也隨著品階、功能性而有所不同,但假設玩家們只是想要應對日常使用,能夠擁有不俗的音質、通話品質、以及續航力呢?如果外型也能兼顧到的話,那就更迷人了。 那不如考慮考慮由EDIFIER所新推出的TO-U2 Mini真無線藍牙耳機?輕巧迷你的體積、又有多色機種可供不同性格的玩家挑選、除了具備相當的音質之外,還能在打手遊時啟動遊戲模式,開啟不同領域的聲音饗宴。 小編手上的TO-U2 Mini為「幻影藍」款式,若對其他顏色有偏好的玩家,EDIFIER則提供了月牙白、少女粉、浪漫紫、加上這款幻影藍,共有4款顏色可以選購;而在外型設計上,不知道有沒有眼尖的玩家發現,TO-U2 Mini的充電盒與拍立得有點相像呢?不過這也是EDIFIER的設計巧思,藉由致敬拍立得,來呈現時下所流行的復古風潮。 就如拍立得的鏡頭一般,TO-U2 Mini充電盒上也有個OLED圓形面板,螢幕會根據操作顯示不同圖式,包含盒蓋開關、歸放耳機、藍牙配對、以及電量都會顯示,讓使用更加直觀。 嚴格分類的話,TO-U2 Mini其實比較偏向耳塞式耳機,但由於耳機本體採用符合人體工學的設計,官方稱之為半入耳式設計,會擁有更貼合的舒適度,配戴上也相當牢固,但關於這點,還是得看玩家們的耳型才是,且TO-U2 Mini沒有一般入耳式耳機的橡膠元件,接觸耳朵的還是以塑膠製成的耳帽,因此在實際配戴上,並不能說像入耳式那般能夠完全貼合。 而在耳機桿前端,玩家們可以發現一個小圓點設計,此為耳機觸控區,雙耳皆有配備,玩家們可透過單指手勢來切換控制功能,其中最有趣的是,長按左耳觸控區3秒,聽到語音播放Game Mode On時,則可以開啟遊戲模式,對常打手遊的玩家,可說是一大福音。 而作為3,000元有找的入門式真無線藍牙耳機,TO-U2 Mini的規格究竟如何呢? TO-U2 Mini採用13mm複合振膜動圈單體,而這複合式振膜動圈在表面使用了鈦塗層,一般來說,採用鍍鈦振膜的單體會讓高頻有更好的呈現,雖說鍍鈦與使用鈦塗層還是有些不一樣,但相信TO-U2 Mini在其價位上,也能反映出超值的音質呈現。 在連結部分,採用藍牙5.1規範,基本上可相容大部分智慧型移動裝置,在連線品質上,也有足夠的強度,而其所支援的音訊解碼則為最基本的SBC,想聽aptx、AAC以上編碼的玩家,或許就有些不足,但使用串流聽歌的話(前提是使用一般串流音訊、而不是使用近年推出的Hi-Fi音訊),其實綽綽有餘。 而連結方式超級簡單,只要輕按充電盒上的Power鍵,等到充電盒上的OLED面板顯示笑臉圖樣,那就代表已經與玩家們的智慧型手機連結啦;而左右雙耳也沒有主從限制,只要從充電盒中取出,在已設定完連結的前提下,無論是左耳右耳,都能夠隨時使用。 續航力方面,耳機本體在滿電狀態下,玩家們可不間斷使用高達7小時,但根據使用情況,還是會有些許落差,至於充電盒,充飽電之後可讓耳機繼續使用18小時,加總起來的可使用時間超過1天,但即使如此,玩家還是別忘記充電,不過就算忘記充電也是小事,TO-U2 Mini具備快充功能,充10分鐘就能再度獲得1小時的聆聽時間。 小編使用TO-U2 Mini搭配My Little Airport於2014年發行的《適婚的年齡》專輯,作為本次試聽體驗。畢竟是實際使用試聽,不得不稍微提一下耳機的貼合性,或許是小編耳型沒有那麼符合人體工學設計的緣故,在配戴TO-U2 Mini時稍有些不完全貼合(個人因素),因此在耳機音場、縱深表現就稍微打了點折扣,但這並不影響對這款耳機的試聽性。 整體來說算是令人滿意的,其中在三頻的表現上,尤以中頻呈現最為突出,通透也足夠圓潤,但在低頻方面,雖說能夠聽見低音部的樂器,但低頻總體而言是少了那麼一點,可能或許是耳型不夠貼合的情況下所導致,對其他使用者來說應該對低頻的感受性會較小編更強才是;不過在細節呈現方面,真不得不感嘆科技的進步,在以前不到3,000元的價格想買到一支優質耳機,或許是天方夜譚,但TO-U2 Mini卻能夠以這個親民價格回饋各樂器之間的細節、包含和音、效果器的細微聲響給玩家,令人相當意外。 TO-U2 Mini也有遊戲模式,常按左耳觸控區3秒便可開啟,小編也嘗試使用了下,有趣的是,雖說官方在遊戲模式下,主打的是更低的延遲、更流暢的音畫同步,但仔細聽的話會發現,語音部分在遊戲模式下,會比音樂模式來得稍微突出一些(打Game優勢?!),當然除此之外,一些細微的遊戲音效,TO-U2 Mini也是呈現的十足優異。 如果玩家們需要一支能夠應對日常使用、且平價的真藍牙無線耳機,那麼EDIFIER的產品絕對不會讓你失望,而尤以這款TO-U2 Mini來說,音樂、遊戲雙模式的支援,除了一般聆聽音樂、通話的日常使用外,在打Game時,還能有不一樣的體驗,加上高達25小時、耳機與充電盒的使用續航力,對比價格來說,確實是相當超值。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想在今年看到Apple Watch Series 8搭載體溫感應器?還得解決演算法問題
預計在今年秋天,蘋果將推出iPhone 14系列與新一代Apple Watch Series 8,關於iPhone 14系列的消息已傳得滿天飛,至於Apple Watch Series 8的傳言,雖然沒有iPhone 14系列來得熱烈,但對於監測健康狀態的3C產品來說,絕對是令人所期待的一個項目,站上也於前陣子報導了這次,雖然依舊沒有偵測血糖、血壓的功能,但預計將會搭載體溫感應器、以及心房顫動頻率監測功能。 關於體溫感應器,根據分析師郭明錤指出,早在Apple Watch Series 7推出之前就有說要使用,但實際在推出之後,並沒有看到機體上有任何相關的功能,而根據外媒報導,之所以在Apple Watch Series 7沒有看見體溫感應器的搭載,係因演算法仍達不到蘋果測試的標準值。 由於體表溫度容易受到環境溫度變化而導致無法準確測量,目前量測體溫的方法,不外乎肛溫、耳溫、額溫、手溫(腕溫)、背溫、以及紅外線熱像儀的偵測方式,而智慧型穿戴裝置所配戴的身體位置為手腕,但時下量測手溫或腕溫的結果,雖然方便,但手部溫度、無論是手心還是手腕,都容易受到表面微絲血管較多的影響,隨環境溫度升降更快,在精準性方面,仍比不上其他偵測方式,因此想在智慧型穿戴裝置上精準監測體溫,勢必是更艱鉅的一項任務。 不只蘋果,三星旗下的智慧型穿戴裝置,目前也依舊卡在演算法與硬體測試階段,也依然達不到可準確量測體溫的標準,因此今年預計發布的Galaxy Watch 5,也看不到體溫感應器的搭載。 因此,假設蘋果能克服此一問題,那麼我們才能從Apple Watch Series 8上,成功使用體溫監測功能,雖說Apple Watch Series 8搭載體溫感應器的傳言甚囂塵上,似乎煞有其事的樣子,但當初Apple Watch Series 7未發布之前不也是如此嗎?不過,在發布之前,一切都還不能下定論,我們依然可以抱著期待,即使最終沒有體溫感應器,或許極限運動版本、心房顫動頻率監測也會是Apple Watch Series 8的一大亮點。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iPhone自助維修計畫開跑,已於美國率先啟動!
關於維修iPhone,原先我們所想到的,或許是去原廠換支整新機、不然就是到手機業者、專門維修蘋果產品的業者那更換零件修理,不過在去年11月底,蘋果公布了自助維修方案之後,讓想維修原廠零件、又不想花大筆錢換整新機的玩家可是相當期待。 該維修方案將提供超過200種零件與工具,讓玩家們可自行維修iPhone,包含螢幕破損更換、鏡頭維修、Taptic Engine、甚至連電池也能換原廠,不過維修方案,在推動初期,僅支援iPhone 12、iPhone 13與iPhone SE 3系列,而在未來也將持續推動方案進程,進而擴大維修所支援的項目,當然還有Mac系列。 如今,蘋果已正式宣布推出本自助維修服務,美國為第一波啟用名單,且將在今年開放世界各地區域使用自助維修服務,而自助維修服務的流程,將從線上先與蘋果下單取得維修零件與工具後,按照蘋果的維修手冊自行更換,但必須注意的是,自助維修所造成的產品損壞,並不適用於Apple Care。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最多人點閱
- 陽泰Yantouch EyE Speaker藍牙喇叭實測開箱,兼顧時尚與光氛特效揚聲器頂尖之作!
- 小米空氣淨化器2實測開箱,智慧家電中物超所值的空氣清淨機精品!
- 「一台泯恩仇」、家中搶頻寬大戰的和事佬,ASUS RT-AX68U雙頻AX2700、Wi-Fi 6路由器開箱體驗
- 欣欣秀泰影城柏晶廳,台北市最好的精品級電影院!
- Seagate One Touch SSD 1TB Feat. Seagate BarraCuda Fast SSD 1TB開箱,外接式固態硬碟重裝上陣!
- 快速充電!一次為4支手機提供滿滿能量,BUFFALO 4A大電流USB充電座開箱實測 →iBUFFALO BSMPA09
- 疫情當前、連呼吸都要小心翼翼,讓Blueair告訴您空氣清淨機的挑選秘辛
- ASUS ZenFone 3開箱動手玩,台灣品牌智慧型手機中的優質精品!
- 電費爆表》解放電費帳單,酷夏省電大作戰!
- iBUFFALO BSMPA09大電流USB充電座實測開箱,4A出力充電器中的優質精品!
- 為健康把關!來自瑞典的頂級空氣淨化技術-Blueair Classic 290i開箱試用
- AKG親手調教的絕妙音質,在時尚與科技間遊走的降噪真無線藍牙耳機—Samsung Galaxy Buds Pro開箱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