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erGamer! 超級遊戲玩家
-
Valve發表Steam 2020年度回顧,帶你快速瀏覽這17年來Steam的演變!
Steam從2003年推出至今,已經走過17個年頭,當初只是Valve為了解決《絕對武力》等遊戲的更新問題,進而誕生的一個自動更新遊戲、並且整合更嚴格的反盜版、反作弊的平台,如今已經發展成世界最大的數位發行平台。 Valve於14日時公開Steam 2020年度回顧,從數據中發現,整個世界都因疫情影響,如此險峻的情況,Steam卻在各項數據中全部創下新高。PCDIY也為Steam簡單做了17年來的總回顧,以及「一些軼事」。 ※本文所有圖源皆翻攝自網路。 ➤2003年,Steam推出第一個測試版本,於《絕對武力》1.6版公測時發布,主要功能是簡化線上遊戲中常見的程式修復過程。 ➤2004年,受到玩家們的各方批評與噓聲,而岌岌可危的Steam,在《戰慄時空2》的發售與平台獨佔之後,成為了Steam的轉捩點。 ➤2005年10月,第三方遊戲開始在Steam平台上提供給玩家購買和下載,最早的一款遊戲為《Rag Doll Kung Fu》,為日後成為世界最大數位遊戲發展平台踏出了第一步。 ➤2006年,推出部分遊戲的免費試玩版,以及高解析度的遊戲預告,此時目前玩家們所使用的Steam雛形已經出現。 ➤2007年推出Steam社群,替遊戲廠商開拓另一個類似部落格或是資訊發布的空間,讓玩家不必特地到官網就能能瀏覽官方內容;id Software、Eidos和卡普空等規模較大的遊戲廠商也加入Steam,於平台上販售旗下遊戲,於此同時,Steam平台上已有300萬個帳號建立,《決勝時刻4:現代戰爭》等大作也在同年10月於平台上推出。 ➤2008年,Steam支援Steam雲端功能,玩家能上傳遊戲截圖到社群分享,並且可以使用雲端存檔功能,並且推出Steamworks與線上對戰模式。 ➤2009年,史無前例的遊戲特賣活動啟動,為許多低價遊戲添增了更多曝光機會,也讓玩家們的剁手率(誤)大增。 ➤2011年,PlayStation 3加入Steamworks的整合功能,讓Steam帳號與PS3帳號連結,能夠跨平台使用配對、對戰、好友、聊天等系統,PS3也將合作模式與單人遊戲存檔儲存在Steam雲端系統。 同年亦推出Steam Workshop,讓開放性沙盒遊戲,如《當個創世神》《俠盜列車首5》有更多可玩性,簡單說就是有更多MOD模組可玩。 其後,Youtube與Facebook也與Steam進行帳號聯動,能在Steam社群中分享Youtube視訊以及從Facebook上尋找Steam好友。 該年有兩大事件,其一是史稱「俄區大封號」或「清洗俄區」的大量封鎖帳號行動,在不良代購與盜版的影響下,Steam大量封鎖帳號,其原因與違法的序列號以及跨區購物有關,其中以中國玩家受影響最甚。 其二為駭客入侵Steam盜取玩家個人資料,比方信用卡資料等等,並且關閉社群論壇,而在當時,Valve還未意識到的資安風險,只能讓玩家自己提防。 ➤2012年,推出Greenlight平台,讓獨立遊戲製作團隊能夠提供相關資訊,如影片、遊戲截圖或測試版本的開發者社群平台,並由玩家們票選評價,通過投票門檻的話,即可於Steam平台上發行遊戲,但此平台已於2017年關閉。 ➤2013年,家庭共享功能公測啟動,此功能能讓指定的親朋好友,在同一台載體上,選擇性分享各自擁有的遊戲;同時開始支援Linux系統,增加大螢幕模式,並且推出玩家評論功能。 ➤2014年,正式發布家庭共享功能,並推出家庭串流媒體以及Steam音樂,家庭串流功能能讓兩台在同區域網路中的電腦,在登入Steam後互相溝通,並且遊玩另一端所安裝的遊戲,比方說筆電能玩桌電上的遊戲。 探索功能更新,讓更多遊戲有更多曝光次數,玩家們也能在不知道有麼遊戲可玩但又想玩遊戲時,利用探索佇列,讓Steam向玩家們推薦遊戲。 ➤2015年,發布Steam遊戲主機,此主機根據Valve所訂下的規格所製造,為預先組裝的電競電腦,作業系統為SteamOS,且能在主機上進行一定程度的硬體升級,但已在2018年時,於Steam首頁上遭到移除下架,但Valve表示,仍然會持續開發相關的科技,如SteamOS。 同年,公布遊戲退款方案以及受理退款請求的消息,也於該年11月特賣活動結束後,支援新台幣結算。 ➤2016年,推出SteamVR,並且新增對VR設備的支援。 ➤2017年,Greenlight正式關閉,被需付費的審核系統Steam Direct所取代,並且移除玩家投票的功能。 ➤2018年,每月玩家登入已超過9,000萬,同時也出現競爭對手—Epic Games Store,並且與完美世界合作,Steam正式進軍中國,此前中國玩家皆以跨區方式遊玩。 ➤2019年,中國版Steam正式定名為「蒸汽平台」,但此版本為Steam在各國家版本中唯一一個「特別版」。 ➤2020年,因Covid-19所導致的在家工作模式,據Valve在2020年年度回顧報告中指出,Steam每月登入玩家高達1.2億、每日登入使用者為 6,260 萬、同時上線使用者人數,最高峰達到2,480萬、首次購買者每月260萬、遊戲時數達313億小時,與2019年相比激增了50.7%,遊戲購買量比2019年成長了21.4%等,全數突破新高。 使用遊戲手把打Game的玩家也越來越多,根據Valve的數據,2020年有4,660萬為玩家使用過控制器或手把。 PC的VR遊戲在Steam上也有明顯成長,根據Valve所公布的報告,超過170萬位使用者首次在Steam平台體驗VR遊戲,玩家們在PC VR中享受遊戲體驗的次數超過了1.04億次,總遊玩時間增長了30%,而Steam平台上的VR遊戲銷售量以每年32%的速度提升,但若是將《戰慄時空:艾莉克絲》加入統計後,數據則會額外增加39%。 遊戲使用者激增、遊戲時間也大幅增加,與此相對的是,客服案件也大量增加,總計將近有1,300萬的客服案件,與2019年相比,增加了5%,但與2017年相比,則多了將近一倍。 ➤2021年,中國Steam蒸汽平台啟動,但因中國獨特的審查制度,中國玩家擔心因遊戲發行需修改成「符合國情」的版本,排斥度與反感程度頗高。 2021年才剛開始,數位化時代的各種項目也越演越烈,Steam數位遊戲發行平台所帶來的便利性,實在很難以用任何一種形容詞來說,但實體的遊戲盒與遊戲光碟是否就會因此沒落呢?小編心想,各類型遊戲實體版的包裝或是光碟,或許將會在數位時代下,變成紀念時代的收藏品吧。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仙六前車之鑑?為完善遊戲優化,《仙劍奇俠傳七》15日開放試玩
歷經遊戲載體與模式的更迭,大宇手握的兩把劍—《軒轅劍》系列與《仙劍奇俠傳》系列,也已浮浮沉沉地過了二三十年,而《軒轅劍》系列第13款作品《軒轅劍柒》已在2020年10月29日上市,以嶄新的遊戲模式與虛幻引擎,帶給玩家耳目一新的《軒轅劍》,目前已釋出新更新檔,將可在一周目通關後,進行手持軒轅劍的二周目遊戲旅程。 而對比《軒轅劍》系列,《仙劍奇俠傳》雖然同樣負有盛名,但背負的罵名似乎更多一點(笑),不過風雨飄搖,《仙劍奇俠傳》系列走到了第7代,於2017年時宣布立項,遊戲官網同時上線;於2018年時,官方宣布《仙劍奇俠傳七》採用虛幻引擎4開發;於2019年5月時,NVIDIA與大宇在COMPUTEX 2019展前記者會上宣布,《仙劍奇俠傳七》將加入即時光線追蹤技術,並釋出技術展示影片,於此之後,便再也沒有任何消息,連立繪都沒看見。(感覺直接放生... 然而在2021年剛來之際,《仙劍奇俠傳七》總算傳來新消息,本次由方塊遊戲代理發行,官方指出,將在1月15日於推出陸版試玩版本,以玩家測試所反饋的包含硬體數據、遊戲BUG、遊玩體驗等數據,用以提升遊戲優化,讓產品更加完善,將於明天(6日)中午12點開放申請,首批開放名額為10萬人。 官方也同步公開試玩版的電腦配備,在CPU的推薦配置上,竟然也來到了第十代的i7,看來是因為這次《仙劍奇俠傳七》支援光追的緣故,在顯示卡需求上,官方建議玩家,最好能有RTX 2060同等或以上型號,假設玩家們不需要光追,最低配置可用GTX 960;在操作配備上,除了支援鍵盤與滑鼠之外,還同時支援XBOX等遊戲手把,看來等到正式版推出之後,除了PC平台外,家機玩家也能同步遊玩,只是令人疑惑的是,i7-9700K加上RTX 2060卻只能開1920x1080? 更奇怪的是,官方指出,本次釋出試玩版的目的,是為了蒐集玩家的電腦配備,用以優化遊戲,因此以測試基本性能為主,並沒有加入光線追蹤等內容。(小編:???) 驀然回首,《仙劍奇俠傳》系列從26年前的點陣圖走到現在,7代如今即將擁有光追技術,開發引擎也換成了虛幻4,但當初那位於中和的狂徒創作群早已解散,使用QuickBASIC編寫,僅僅只有320x200解析度、256色畫面與MIDI音效,卻靠著引人入勝的劇情,讓初代《仙劍奇俠傳》變成不可撼動的RPG傳奇,雖然不是第一款中文武俠RPG,但卻創下了一道「仙劍障礙」。 但令人唏噓的是,一早醒來,老玩家們聽見《仙劍奇俠傳七》試玩版的消息,雖然《仙劍奇俠傳六》的劣質優化讓人不再想替情懷買單,但仍然滑開了新聞,只是,映入眼簾的,不是台版的試玩首發,而是早已移師中國的仙劍製作團隊所釋出的試玩版本—陸版。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2021年1月PlayStation Plus免費遊戲陣容公開,1/5後玩起來!
除台北外,各縣市的跨年晚會也都幾乎改為線上直播,元旦連假在即,最近卻因疫情復甦的原因,人心又開始惶惶,各觀光或許又將變得冷清,既然如此,不如我們就待在家裡玩遊戲吧! PlayStation TW粉絲專頁公開了2021年1月PS Plus會員免費遊戲陣容,活動將於1/5開始,這麼看來,或許我們可以期待,從明年一月份開始,每個月都將會有1款PS 5遊戲與PS 4遊戲可供免費暢玩?! 而跨年結束後,率先釋出的是PS 5的食人鯊《Maneater》: 由Tripwire Interactive開發和發行的動作角色扮演遊戲,顛覆以往角色扮演的傳統,玩家本次將扮演成一隻鯊魚,躲避來自以獵殺所有鯊魚為己任,在一艘名為「卡津女王號」的獵鯊船上,擔任船長的皮埃爾・勒布朗的埋伏與追擊。 但不僅僅只有陸上的威脅,海中的危機也相當多,除了躲避船長的獵殺以外,玩家們還須小心翼翼地在獵捕其他海中生物時,留意著埋藏於水域中的其他兇猛生物,一不留神,殺死玩家們的或許不會是船長,而是自己的同類,但如果玩家們懂得如何反擊的話,或許可以把《Maneater》當成大海版鯊魚GTA也說不定(笑)。 PS 4則有2款動作冒險遊戲,其中一款是《古墓奇兵:暗影》: 《古墓奇兵》系列早已是玩家們耳熟能詳的經典遊戲,沒玩過的也知道它的大名,如今系列作也堂堂來到第11部。 玩家們將繼續扮演蘿拉,除了在南美洲叢林間運用槍枝與埋伏的敵人作戰之外,本作還新增了水下探險,並且在攻克各座古墓之後,利用各種獎勵完成支線任務,來製作各項實用物品,與宿敵在傳說中的城市決一死戰,阻止馬雅文明遭到毀滅。 本作作為蘿拉再起三部曲的最後一部作品,已獲得了全家玩家已經評論家的眾多好評,其中的古墓與謎題挑戰,尤其令人讚揚。 免費暢玩的另外一款PS 4遊戲則是《貪婪之秋》: 本作於2019年時,獲NAVGTR獎提名最佳原創角色扮演遊戲。 《貪婪之秋》的故事講述著來自不同國家的殖民部隊共同發現了一座島嶼,該島嶼充滿了各種魔法與怪物,而玩家們將在遊戲中扮演一名使節,在該座島嶼的中立城市中與土著或是其他國家結盟,並且找到神秘疾病的解藥。 遊戲中有3種遊玩方式,分別為戰鬥、外交、潛行,而玩家所作出的決定將會影響遊戲的情節發展與島上派系的關係,並且能夠自由塑造自己的能力、咒語以及法術,簡單來說,這個島嶼新世界的命運決定權就握在玩家們的手中。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中國版Steam登陸,壓垮中國遊戲界與玩家的最後一根稻草?!
如今這個什麼東西都要雲端與數位的時代之下,相信許多玩家若要買實體遊戲包,其用途應該都是拿來收藏用了吧?美國知名數位發行平台Steam在2003年推出之後,玩家們與廠商端的口中,逐漸從個體遊戲名稱變成Steam、Steam了,淺移默化之下,Steam已然成為世界最大的電腦遊戲發行平台。 而今世界最大遊戲發行平台Steam,雖然早已擴及各國家,但在中國方面,仍然是登入國外版本的Steam,而在2018年時,Steam母公司宣布與中國遊戲廠商「完美世界」合作,將開發中國版的Steam遊戲平台。 但許多消息指出,中國版Steam將會包含許多限制功能,健康警告、限制遊玩時間、用戶端審查等等,或是遊戲面臨審查、被和諧、被閹割的情況。而完美世界也發布了將在明年1月16日與17日時,於上海舉辦「完美電競嘉年華」,並開放玩家們現場試玩中國版Steam「蒸汽平台」。 面對中國版Steam,中國玩家們焦慮不已,紛紛留言表達反對,並且大聲抵制中國版Steam的上架,甚至放話說,這將會是中國玩家走上回歸盜版的道路。而相信玩家們也都曉得,在九零年代那時,中國玩家因市場與環境因素,大多遊戲都沒有在中國發行,一直到千禧年之後才漸漸開放,但盜版的猖獗已然無法阻止其橫行,直到各類數位平台的出現,正視版權的議題逐漸抬頭,盜版遊戲才被打壓了下去。 但有意思的是,任何傳播媒介,舉凡電影、電視劇、遊戲、發行並進行數位串流的媒體平台、甚至是以前的應用程式或是軟體,在各個國家發行時,基本上都只會有語言的差別,很少會在某個國家發行閹割版或特別版的出現(但好像很多線上遊戲進來台灣之後,都會變成經驗值特別版?!),唯一例外的是,中國因其政治因素以及審查條例,在許多傳播媒介進入中國之前,想要順利通過網路長城,都會先進行一波修正(閹割)。 最有名的事件應該就是谷歌(Google)退出中國了吧,2010年時,Google公司因內容審查問題,與中國政府意見不合,Google兩位工程師出身的聯合創始人寧願為此放棄中國市場,最終關閉中國版網頁搜尋服務,改用香港域名及伺服器來提供簡體服務給中國使用者,不過最後的最後,此網域也無法在中國地區存取,Google執行主席Eric Schmidt對此表示,如果中國不改變目前的新聞審查制度,Google就不會重返中國。 然而十年過去,中國的媒體審查制度越來越嚴格也越來越無法捉摸,各種綜藝節目、電視劇也開始有各種嚴厲規定,甚至電影在開拍之前,還需送交政府審查,才能獲准拍攝,如今魔爪也伸進了電子遊戲界,中國基層人民的一切娛樂都被綁在了審查機制之中,對於遊戲開發商而言,甚至是各種藝術創作者來說,如此嚴苛的審查制度,或許也將扼殺了中國軟實力的發展。 歷史除了記錄之外,最大的用途便是可供借鑑,中國審查制度越來越牢固,將來會有什麼變數,假設放到史書之中,或許有點蛛絲馬跡;諾曼地登陸戰役的影響,開啟了同盟國軍隊在西歐展開大規模反擊的新局,自此德國陷入東西夾擊的局面,加速了歐洲在二戰時的戰略形勢,以及納粹的崩潰。而中國版Steam登陸,到底會不會造成中國遊戲界的分崩離析呢?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Sony:將翻拍10款PlayStation遊戲IP成電視劇與電影!玩家們想看哪部?
關於遊戲IP改編成真人電視劇或是真人電影這件事,是眾多影視製作公司一向汲汲營營的領域,但這其實十分考驗製作公司,如何在原有的劇本上,小心謹慎地加上適合劇本演出的情節,畢竟玩過改編前原作的玩家們不知凡幾,一個不小心,毀了經典還好說,但慘受粉絲攻擊之後,票房及收視率慘淡,連成本都收不回來,那才是製作公司最頭痛的地方。 近年來最著名且名利雙收的IP改編,應該就是那部《獵魔士》了(由CDPR的《巫師》系列所改編,但《巫師》又改編自同名小說),雖然還是有忠實粉絲稍微不滿足劇本發展,但基於沒玩過遊戲的觀眾而言,《獵魔士》的改編如此受到全球歡迎,已經算得上是十分優質的傑作了。 Sony在2019年5月20日時,不把遊戲IP改編許可放給製作公司,自行成立了PlayStation Productions,將PS平台上的獨佔遊戲改編給收入囊中,然而Sony的首席CEO-Tony Vinciquerra在接受CNBC採訪時,透漏了Sony正在基於PlayStation上的遊戲IP改編製作多達3部電影及7部電視劇,目前已知的是《秘境探險》將改編成電影,並由小蜘蛛-湯姆霍蘭德主演,預計於2021年7月上映;而《最後生還者》還在遊戲創作者Neil Druckman及知名編劇兼電影導演Craig Mazin手中孵化劇本中。 但其餘2部電影及6部電視劇呢?Sony口風實在太緊,什麼消息都還沒放出。 那小編這邊就來不負責任的猜測一下,順便許願(誤)。 在西方人眼中,日本武士一直都是非常神秘且獨特的文化,又有類似騎士精神的武士道文化,加上以武士刀砍殺時所呈現的優美弧線,比方說知名電影導演-昆汀塔倫提諾,在《黑色追緝令》中,就讓布魯斯威利捨棄了獵槍,用一把武士刀救出了黑幫老大,甚至是《追殺比爾》三部曲,將西方人眼中的武士刀對決呈現得淋漓盡致。 但日本文化、歷史、武士這三個元素加起來之後,至今非日本人拍得的武士電影,只看得到《末代武士》一部作品呈現,小編認為這兩部作品,或許改編成電影會比較好,想必在選角以及劇本上,就會受到極大考驗,除非能和NHK合作,製作成大河劇,那麼電視劇的選項將會比電影來得更好。(但想想殺神基哥主演的那部浪人47……真是不忍吐槽) AI人工智慧的科幻題材一直都是相當受歡迎的題材,不僅表達了人類對未來的想像,還有未雨綢繆的深刻反思,然而《底特律:變人》則也是部AI智慧下產生人工意識的仿生人故事,電影式互動的遊戲模式,以及難以抉擇的各類劇情走向選擇,這些令人糾結的抉擇時時刻刻都在上演,踏錯一步就會影響劇情走向,就彷彿我們真實的人生一般,然而這整部作品,最終還是回歸到探討人性上,假設翻拍的話,以電視劇模式,將會比較適合其發人深省的劇本發展。 本作和以往的希臘神話不同,以北歐神話為核心,但無論是哪種神話,這種傳說在人類文化中都影響深遠,其神秘感與故事性一直深深吸引著世上的人們,而《戰神》系列,簡單來說就是克雷多斯的弒神之旅,以人為本的理念一直壟罩著這整款遊戲。 假設參考《獵魔士》影集的話,戰神的翻拍方式也可以劇集方式呈現,除了敘述了能夠神話中的各種傳說外,還能一步步帶領觀眾思考自中世紀以降,天賦人權、一直到近代的人本主義,將以人為中心的思想,以一刀刀砍殺、與希臘或北歐眾神的斡旋,當然後來也成為父親的克雷多斯,其心境轉折與劇本走向,或許也將成為觀眾思考佛洛伊德的伊底帕斯情節等心理學理論的好方向。 更甚的是,如今超級英雄當道,《戰神》系列或許也能演變成PlayStation宇宙至關重要的一步。 不知道玩家們還記不記得那部融合了吸血鬼、狼人、狩魔獵人、吸血殭屍、科學怪人等元素的奇幻大熔爐電影《凡赫辛》,剛好《血源詛咒》的劇情設定上一部份源自於《德古拉》,調性黑暗且陰鬱,而製作人宮崎英高又喜歡克蘇魯神話,洛夫克拉夫特的這一系列恐怖小說的風潮始終沒退燒過,再加上「怪獸瘟疫」的劇情發展,不免有種中世紀時黑死病大流傳的既視感,當時的瘟疫醫生那烏鴉面具也成了次文化中非常熱門的元素,從《血源詛咒》的各種細節來看,也能發現遊戲裡揉和了許多世界神秘傳說,《凡赫辛》似乎可以成為很好的借鑑。 不過拍成電視劇好像也可行,逢今年Covid-19大流行,人類對病症的無奈與恐懼,血療與獵殺之夜的種種情節元素,勾起觀眾們心底的恐懼,相信改編成電視劇的話,將能十足地吸引到觀眾的目光。 舉凡哥吉拉、金剛、環太平洋等怪獸電影,雖說都是災難情節,但一直都是男性玩家們的浪漫幻想,而食人巨鷹TRICO的劇情主要環繞在主角與異獸之間於一個未知的世界所展開,無論是TRICO還是險惡至極的廢墟世界,都是投射自人類對於未知的恐懼、疑惑、好奇等等情緒波動,而主角與食人巨鷹 TRICO之間的互動,從一開始的互相排斥到互相扶持,也成了一大劇情線,依照遊戲長度來說,算是一款小品,但假設翻拍成電影,也許能成為怪獸與災難電影中一枝獨秀,相當特別的電影,不由得讓人聯想起那守護人類的蝶龍摩斯拉。 但猜了這麼多,在技術上的執行,勢必還是會有製作公司的多方考慮,我們只能期待越來越多好遊戲能夠以不一樣的面目呈現在各位玩家眼前,至於我們台灣的自製遊戲中也有《返校》這樣的傑出作品,翻拍成了電影,如今也已翻拍成電視劇,並正熱烈上映中,不曉得玩家們還想看到哪些作品翻拍成電影或電視劇呢?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試圖衝出BUG喪屍群,2020年遊戲救世主最後的挽留?!CDPR宣布《電馭叛客2077》已賣破1300萬套!
即使因為滿山滿谷的Bug,進而遭遇退款風波、以及股市暴跌,但根據CD Projekt Red最新發布的新聞稿,截至2020年12月20日,《電馭叛客2077》已經賣出了1300萬套。 相信各位玩家對在一個被喪屍群包圍的末日世界中生存下去的情節再熟悉不過,無論是遊戲還是影集,都能引起全球激烈反響,而如今的CD Projekt Red的《電馭叛客2077》就像是在打一場生存類的FPS遊戲、或是像正在上演一部更新一季的《陰屍路》。 2020年的Covid-19疫情大爆發,大環境之下,世界上每個人都充滿不安與憂慮,而那款可以說是今年遊戲界救世主的《電馭叛客2077》,在說要起義了好幾次之後,雖每每跳票,但依然贏得玩家們的信心。 然而在千呼萬喚、眾玩家的引頸期盼之下,《電馭叛客2077》總算在2020/12/10日上市,拿起信玄V型衝鋒槍登高一呼,想要帶領玩家們衝出這個猶如末日般的困境,可是裝好了子彈、背好了醫療包,但攜帶最多就是這樣,因為存檔不能超過8MB,不然崩潰的就是這名救世主。 突圍的準備總算完成,《電馭叛客2077》提槍開始狂奔之後,面對的卻不是疫情壟罩世界的悲傷氣氛,竟然卻是滿山滿谷的破圖、人物不規則行動等等猶如喪屍般的BUG,眼見玩家們在屍群中哀鴻遍野,等不到救世主,CD Projekt Red手忙腳亂,推出了好幾個更新檔,試圖挽救正被喪屍咬住脖子的玩家們,可卻為時已晚,玩家們感受到絕望,刪遊戲的刪遊戲、退款的退款、甚至更激進的是,遭受BUG喪失群攻擊的玩家們在末日之後的Cyberpunk風格中的夜城牆上,噴上了CyberBUG 2077的辱罵字眼,在股市上也是直線型一落千丈,止不住滑落的勢頭,股東們與投資者們漸漸失去信心,與兩大軍火供應商Sony、Microsoft的關係也變得越來越微妙。 不過,令人茫然的卻是,在這款衝殺BUG喪屍群的FPS遊戲中,即使子彈缺失、衝鋒槍走火、遺漏許多拯救據點、話再說重點,甚至就是個半吊子成品救世主的《電馭叛客2077》,竟然還在中場換關的計分點,獲得了超過1300萬點的分數。 為了挽回離去的玩家與股東,CD Projekt Red發布了這可圈可點的銷售數字1300萬,依照電子遊戲銷量排行榜來看,僅僅銷售兩周的《電馭叛客2077》,竟然已緊緊追在發售了30年、銷量超過1500萬的音速小子後面。 但《電馭叛客2077》此番光景,不由得讓人聯想到2012年那款讓玩家們等了10年的《暗黑破壞神III》,毀滅性的遊戲難度、以及崩毀的戰利品系統、拍賣場設施等等,已成了跌落神壇四個字的最佳標竿,如今《電馭叛客2077》急急推出眾多更新檔試圖挽救,身為玩家,雖然嘴上罵歸罵、嘲諷歸嘲諷,其實心底還是希望喜歡的遊戲越來越好,而不是越來越糟,否則也不會在短短2周內就賣出1300萬套了。 然而,我們可以發現,越來越多遊戲,在還沒完善、還沒做好優化,就直接推出水面,打算讓趁著勢頭與名氣,想讓玩家們買單,甚至把玩家當成白老鼠,進行一連串不收錢的Beta測試,讓玩家們抓出各種BUG,在上市之後再推出各種更新檔。而《電馭叛客2077》此番事件,無論是BUG喪屍群導致喪失玩家與股東的信心,或許將成各家遊戲公司的借鏡之外,各位玩家們也許該反思一下自身的行為,假設一套被罵成半成品的遊戲仍然能夠賣破1300萬套,這不是告訴遊戲公司,你們做得再爛,我們都會摸摸鼻子好香好香的買單,這樣如此惡劣的惡性循環,對於「電子遊戲」這種幾乎是立基於幻想之下的浪漫產物,絕對不是好事。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暗黑破壞神 永生不朽》將在澳洲地區開放Alpha測試,涅法雷姆的未來會是永生不朽?還是……
Blizzcon 2018推出了與網易開發合作的手遊《暗黑破壞神 永生不朽》,並且以一句「你們沒有手機嗎」將玩家們的怒火徹底燒毀黑靈魂石,導致暗黑破壞神三兄弟永無重生機會。(誤) 但自那時之後,就再也沒有太多的相關遊戲消息傳出,然而接在《暗黑破壞神VI》本年度最後一次開發者情報之後,《暗黑破壞神 永生不朽》於2020/12/17舉辦了線上媒體活動,並且宣布將在澳洲地區開放Alpha技術測試,讓玩家搶先體驗移動裝置版的聖修亞瑞。 《暗黑破壞神 永生不朽》的故事線,設定於《暗黑破壞神 II:毀滅之王》與《暗黑破壞神 III》之間,並且此次不同過往《暗黑破壞神》系列較為封閉的組隊與玩家互動模式,《暗黑破壞神 永生不朽》將會是一款大型多人線上遊戲。 玩家們將從尚未被摧毀的沃薩姆村(於3代時已成廢墟)開啟旅程,也因此,老朋友迪卡凱恩在這個時間線還沒死,又將成為玩家們的遊戲指引導師,並派遣各種任務,阻止罪惡之源的復甦,當然於3代資料片《暗黑破壞神III奪魂之鐮》所開放的衛斯馬屈城,也將會成為玩家們主要探索的區域。 然而巔峰等級系統也被帶進了《暗黑破壞神 永生不朽》之中,玩家人物在60級封頂之後所獲得的經驗值將轉成巔峰點數,並且有好幾個不同的巔峰技能樹可供玩家取捨,而在Alpha技術測試中,開放參與測試的玩家使用野蠻人、武僧、狩魔獵人以及秘術師4種職業,聖教軍與死靈法師還有待暴雪與網易開放。 遊玩方面,基本上換湯不換藥,永無止盡的刷寶旅途,加上類似3代的隨機地城-遠古秘境以及挑戰秘境,但《暗黑破壞神 永生不朽》有一個歷代都沒有的功能-赫拉迪姆圖鑑(暫譯),類似寶可夢圖鑑的赫拉迪姆圖鑑,能夠紀載各種敵人與怪物的資訊。 而在玩家從擊殺怪物後所獲得的戰利品,基本上與3代大同小異,一樣拆解換材料,也能重鑄換屬性(3代後來開放的卡奈魔方功能),鑲入寶石的設計一樣也有留存,但有一個比較特殊的物品-咒符,擁有專屬的物品欄位,並且能賦予玩家一到五個特殊的技能等級加成(應該就是類似2代,玩家放在包包裡面的超大型、大型、中型與小護身符)。 在怪物設計方面,因為故事時間線設定銜接2代與3代之間,因此玩家們在遊戲中發現3代的怪物,也能看見2代的一些情懷,更值得一提的是,在2代時,於黑色荒地上的被遺忘的高塔,被眾多玩家擊殺數億次,全遊戲符文掉落率最高的怪物-伯爵夫人(舊譯女伯爵),也將在《暗黑破壞神 永生不朽》中登場。 暴雪方面一再重申《暗黑破壞神 永生不朽》為免費制,但會有一些商品放在商城中販售,有需要的玩家可以在商城中透過內購入手,而暴雪在商城物品上設計理念,主要立基於能夠讓玩家額外獲得什麼,而不是先限制權限再以讓玩家花錢解鎖,甚至是販賣裝備,舉個例子來說,祕紋石(暫譯),這和前文所提到的遠古秘境息息相關,但這非遠古秘境的入場券,只是能夠隨機改變秘境樣貌或者難度的商品,賦予秘境不同的挑戰體驗,有點錦上添花的意思。 身為暴雪三本柱之一的《暗黑破壞神》系列,早就在3代推出時,混亂的拍賣場機制、摧毀遊戲體驗的難度設定、以及變不出新花樣的刷寶地城模式而走下神壇,加上PC玩家對於遊戲平台的忠誠度一向有目共睹,對目前手機遊戲的換皮免洗亂象,雜亂的遊戲介面、破壞遊戲體驗的商城物品、喪失遊戲性的一鍵尋位、一鍵升級等等,更是不屑一顧,再者,暴雪這次轉移遊戲平台的合作對象竟然是玩家們眼中聲名狼藉的網易,但小編相信,肯定還是很多課長願意花大筆錢來砸向情懷。 雖然遊戲平台的轉移,讓人樂見其成,但《暗黑破壞神》系列絕對不是一款適合作成手機遊戲的作品,依照其肝度和尿性,回顧2代,一把頂素質的風之力九頭蛇弓就能讓玩家在遊戲泡上一整天,甚至花上一個月,雖說現在的智慧型手機規格已突破天際,但在電池續航力上、螢幕畫面上、操控性與社交互動上都是很大的侷限,更何況是打算開始經營遊戲社交的《暗黑破壞神》系列,難不成又要將遊戲掛載在電腦用模擬器玩手機遊戲嗎?這樣和PC版的《暗黑破壞神》系列有什麼差異? 如果硬要以檯面上的收支來說明的話,暴雪旗下遊戲中,財源算得上真正有在流動的,只剩下月費制的《魔獸世界》,因為暴雪遊戲一向以買斷制作為走向,一套遊戲讓你玩一輩子,使得遊戲收益上顯得有點尷尬,更何況是在被動視收購之後的暴雪,即使他們一再重申遊戲性與玩家,才是他們最重視的部分,但哪個公司不想賺錢,只是吃相好不好看,你說這次與網易合作?抱歉,小編這次真的看不清楚Blizzard這個單字該怎麼拼。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暴雪釋出《暗黑破壞神IV》最新開發者情報,帶你看發布至今以來的所有遊戲開發進度!
暴雪在2019年11月1日的Blizzcon上發表了《暗黑破壞神IV》,如今時隔一年,在2020年歲末年終,暴雪釋出了本年度最後一次開發者情報,本次《暗黑破壞神IV》重點主要聚焦於玩家在擊殺怪物後所獲得的裝備掉落物將會有什麼特色,以及建構方面的人物點數與技能點將會有什麼不一樣的花樣。 這次暴雪每隔一個季度,就向玩家們報告目前《暗黑破壞神IV》的開發進度,但即使如此,跳票一直是暴雪的傳統,於是從1代就入坑的小編整理了從Blizzcon 2019至今所發布的《暗黑破壞神IV》開發者情報,讓各位玩家一次總覽。(再讓我等十年試試看啊……) Blizzcon 2019發布了《暗黑破壞神IV》的預告動畫、遊戲畫面短片,從一代以降,一直只聞人名不見其人的莉莉絲終於登場,也就是各位玩家所扮演的涅法雷姆之母,然而精美的動畫之下(被遊戲耽誤的動畫公司,誤),又宣告了哪些遊戲特色呢? 《暗黑破壞神IV》這次突破傳統,以開放世界的遊戲性,來讓玩家能夠以任何順序在5個區域裡展開冒險,並在主線劇情外加入了許多支線劇情,即使通關後也能回過頭來解開支線任務的謎底,並且在多人組隊上,不再像以往最多只能8人遊戲房間的模式,不過最多還是跟3代一樣只能4人組隊,但加入了類似2代地表暗黑破壞神的公開事件與擊殺世界頭目、探索城鎮社交中心等MMORPG的特色。 而在劇情通關之後,開發群計畫了幾項系統給玩家,目前已知為秘鑰地城,是一個類似3代宏偉秘境的區域,玩家們可靠著地圖中的怪物來獲得地城的入場券,進而蒐集更多寶物。 還有一個有趣的特點是,相信玩家們都記得光榮的真三國無雙系列,其中的擊敗兵長來佔據據點的特色也被放在遊戲當中,玩家們將可以在《暗黑破壞神IV》中肅清區域威脅,佔領營地之後轉化為我方的哨站,並能出現傳送點和友方NPC。 更值得一提的是,從1代到3代都沒有開放坐騎使用,唯一能沾得上邊的只有3代的聖教軍,但也只有幾秒可以使用,大不了依靠套裝加成,能達到幾乎無限的坐騎騎乘。 在《暗黑破壞神IV》中,玩家們與NPC互動過程中,將會拉近鏡頭,並透過一系列的動畫來傳達對話重點,針對更重要的劇情,NPC將會有更獨特的表現方式,而在過場動畫上,《暗黑破壞神IV》運用了即時運算過場動畫(RTC),讓敘事變得更像是在看電影,而運用這項技術的優點在於,即使在過場動畫中,玩家們的角色,也將會啟動紙娃娃系統,解析度與貼圖品質也會符合玩家們的設定,讓過場畫面與遊戲畫面無縫接軌。 而2020年的2月第1次開發者情報者指出,暴雪本次同時開發了《暗黑破壞神IV》PC與遊戲主機版本,甚至開放讓PC版玩家使用手把來遊玩,至於那經典的位於螢幕中央下方的快捷列與血球、能量球(3代之後不僅僅只有mana設定,故此稱之)UI介面也延續傳統,但主機版本將會預設於螢幕的左下角顯示,PC玩家則可以在角落或中間兩個位置做選擇,人物欄與物品欄則整合了1代到3代的特點,一樣都在將物品放在格子裡面。 職業方面回歸到2代的設計,目前5個職業中已知開放的3個職業,分別為從2代就延續至今的野蠻人、重新復出的魔法使(就是2代的法師)與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德魯伊,野蠻人將可以同時配備4種武器,玩家們可以自行選擇所對應的技能(好像有點類似像2代的用W切換主副武器欄位,雙持之下就變4把武器了),其他職業也將會有類似的專屬機制,比方說,魔法使將會有附魔系統,該系統立基於技能之上,要是附了魔之後就不能控制該技能,但能獲得其加成的屬性。 技能方面,也不再是3代的綁定流派組,而是回歸2代的技能樹設計,並且分做主動技能區與被動技能區,甚至加入了天賦樹的設定,人物也能分配點數素質,並且人物素質點數將和技能、天賦樹息息相關,在獲得足夠的對應屬性之後,將會激發某些額外效果,來擴大可玩性與獨特性。(可是隔壁棚流亡黯道有超過1300種的天賦技能組合欸……) 在3代以前,物品掉落分成4種:白色普通->藍色魔法->金色稀有->橘色傳奇/綠色套裝,但在3代資料片《奪魂之鐮》後,加入了遠古及遠古洪荒品質的裝備物品,但在《暗黑破壞神IV》,將延續3代以前的物品品質模式,並加入遠古、秘傳兩種更高級別的物品。 然而在《暗黑破壞神IV》中,玩家擊殺怪物後所獲得藍色的魔法物品再也不是垃圾了,藍色的魔法品質物品將可以擁有遊戲中最強大的詞綴,金色稀有物品可以擁有5項屬性,傳奇則有4個常規與1個傳奇詞綴,再也不是3代套裝破壞神了,另外在裝備上新增了先祖力量、天使力量、惡魔力量的詞綴屬性。(有一種回到2代的感覺,殘忍詞綴系列武器之類等等的)。 在武器各類別的使用上也將更壁壘分明,在武器及盾牌的使用感覺,加強了物理特性、擊打效果,例如,在單手與雙手武器或單手劍與狼牙棒的攻速差異,將會更加明顯。 而2代之所以這麼被人所傳誦的原因,很大一部份來自於符文系統,在33個符文與具插槽的裝備搭配之下獲得了更大的遊戲性,然而這次《暗黑破壞神IV》也將再度把符文系統給帶回來,並分成2個類型:條件符文與效果符文,除了符文配方之外,只要各鑲入條件、效果各一個符文,就能創造出專屬的獨特傳說能力。 小編身為從1代就入坑的老玩家,雖然玩3代時也是每天幹譙,不過還是每一賽季更新就回去玩......,而且就算3代崩壞成這樣,4代消息出來,小編還是真香的時時在關注,只希望不要再等十年啊!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電馭叛客2077》達800萬海量預售,Steam同時在線突破100萬,但也伴隨著海量Bug
眾所矚目的《電馭叛客2077》已於昨日(10日)解禁,開發商CD Projekt RED也宣布,遊戲已經超出當年《巫師3》的預購量,在上市前就售出800萬套,且在PC上就佔了59%的銷量,達到472萬套,但湊巧的是暴雪本周才剛宣布《魔獸世界:暗影之境》的第一天銷量達370萬套,超越2012年推出的《暗黑破壞神3》,成為有史以來最暢銷的PC遊戲,這樣到底誰才是第一呢? 不過相較《魔獸世界:暗影之境》為PC上的MMORPG Online Game,《電馭叛客2077》起先就是針對PS4與Xbox One所開發,雖然在平台與客群上的定位不同,但還是有點打臉的感覺。 同時,CD Projekt RED也宣布《電馭叛客2077》的預購銷量中,有74%是來自於數位訂購,只有26%的數量來自於典型的實體販售,從這裡也可以發現時代的更迭,在數位化的情況下,不占空間也不用特地跑一趟商家,實體包或實體光碟似乎就只剩下收藏品的特性了,然而,根據遊戲數位平台Steam的統計,《電馭叛客2077》玩家,同時上線人數超過100萬人,超越CSGO與Dota2。 不過,雖然《電馭叛客2077》的銷售海量,但卻在上市第一天,玩家們所反饋的Bug也海量,不過大幸的是,Bug的發生都不是在劇情發展的環節上,而是一些遊玩上的體驗發生問題,包含場景貼圖、NPC互動等等,目前各平台包含PS、Xbox、PC皆傳出噩耗,且這種情況似乎在家機平台PS4與Xbox One上更加嚴重,即使CD Projekt RED緊急釋出更新挽救,但在PS4版上的《電馭叛客2077》還是在解析度與貼圖紋理上有缺陷,遊戲模組的貼圖材質無法及時讀取顯示,仍是有FPS與解析度下降的問題在。 Ils ont mis la loi secu globale dans le jeu? C'était dans le script? #Cyberpunk2077 pic.twitter.com/jN7gDVk9hw— Sturry #3CFM (@Sturricane) December 10, 2020 而小編這邊收集了一些玩家們在各平台所遭遇的相關問題,CD Projekt RED也表示會盡全力修復遊戲並發布更新! We are truly humbled that so many of you trusted us and decided to support #Cyberpunk2077 before the release! Even 8 million thank yous isn't enough! The journey has just begun and we are hard at work on the upcoming fixes and updates to the game. See you in Night City! pic.twitter.com/ycIe2kN0Zq— Cyberpunk 2077 (@CyberpunkGame) December 10, 2020 在XBox One與PS4傳出,無法啟動《電馭叛客2077》,在開啟的瞬間就面臨遊戲崩潰情況,即使CD Projekt RED在第一天釋出更新檔,但仍舊有遊戲崩潰的問題產生,不過慶幸的是,PC平台上尚未有遊戲崩潰情形傳出。 《電馭叛客2077》在程式腳本編寫上似乎出了點問題,但這些問題可能會導致無法觸發遊戲事件,無法讀取正確相符的動畫和音頻,甚至是場景的門打不開、或是角色消失,雖然在重新讀取存檔後可以解決問題,但次數多了,還是會讓玩家有種失落感, 由如上文所提到的,XBox One和PS4使用者已經反饋了很多有關解析度與FPS上,包含破圖、貼圖材質無法及時讀取顯示的相關問題。 假設玩家們在遊戲中遇到了問題,通常會使出Save and Load大法來解決一些突如其來的麻煩,但這次不同,在《電馭叛客2077》中,原先玩家們可能已經將敵人引走,但存檔再讀取之後發現,敵人位置重置,還是在原本他生成的那個位置,甚至在死亡後仍然保留戰鬥狀態,簡直就是「夜城戰鬼」 許多玩家在《電馭叛客2077》中,都遭遇了敵人穿越牆壁發現隱形中的自己的問題。 玩家們在殺死敵人後,可能會遇見敵人死後武器浮在半空的問題,不過CD Projekt RED在昨日的更新檔已經修復這個問題。 小編同事這邊也有些反饋,在他第一次進遊戲時,就把內建的遊戲語言從英文改了中文,結果發現,他每次重新再進遊戲時,都必須再改一次。 或許《電馭叛客2077》跳票了三次,不想再欺騙玩家的感情,才會在12/10如期上市,但可能在一些遊戲優化上的問題沒有做得盡善盡美,不過卻不能因此將《電馭叛客2077》當作是一款爛遊戲,雖然無論什麼遊戲都會有Bug,然而這不是藉口,玩家們的踴躍糾錯與反饋,也證實了《電馭叛客2077》的超高人氣,畢竟嫌貨才是買貨人。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終於沒跳票、《電馭叛客2077》隆重登場!在進入夜城前,玩家們需要什麼?
原定今年4/16發行的《電馭叛客2077》,歷經三次跳票之後,終於在台灣10日午夜12點解禁PS系列,而PC版的玩家們也已在稍早8點時開放,不過,官方提醒玩家必須預留至少70GB的硬碟容量來進行遊戲,要上班的玩家們,是不是起了個大早讓遊戲先跑下載啊? 延續了三款RPG桌遊《電馭叛客 2013》、《電馭叛客 2020》和《電馭叛客:紅色》的世界觀與劇情,以Cyberpunk為名的《電馭叛客2077》,將賽博龐克的風格文化再一次做出延伸與體現。以正史時間軸來看,本次《電馭叛客2077》可以算作是正史的第四個作品,開放式遊戲的玩法,玩家將化身成一名可客製化、可自行捏角、名為「V」的角色,並在2077年美國加州一座名為「夜城」的反烏托邦式城市中,自由創造、體驗自己在《電馭叛客2077》中的虛擬人生。 而在下載遊戲前,玩家們可以檢視一下自己的電腦配備是否能夠駕馭《電馭叛客2077》,在處理器上,最低需求需要Intel Core i5-3570K或AMD FX-8310,官方建議配備則為Intel Core i7-4790或AMD Ryzen 3 3200G,顯示卡最低需要GTX 780或RX 470。話雖如此(最好前面列的規格可以跑很順啦),但官方還是建議玩家們最好有GTX 1060或R9 Fury以上的規格,而且玩家們還得注意自己的硬碟空間是否足夠,《電馭叛客2077》可是需要70G以上的大容量怪獸啊。 NVIDIA這次也預先部屬,早在上市前的10個小時就預先發布了專屬《電馭叛客2077》的Game Ready驅動程式,讓使用RTX系列的玩家們能夠透過光追與DLSS的黑科技,在《電馭叛客2077》獲得更強烈的沉浸感,至於沒有RTX系列、但又想體驗光追效果的玩家,也不用擔心,GeForce Now也已經登陸這款超級3A大作,而且在正式解禁前,NVIDIA也與Steam還有Epic Games攜手合作,讓這兩個平台的玩家也能透過GeFoce Now闖蕩夜城。 但透過GeForce Now遊玩《電馭叛客 2077》的話,解析度最高只能選擇1080P,最低下載速度標準為15Mbps,想跑1080P的話,網路速度的話建議最好還是能有25Mbps較佳。 不過在《電馭叛客2077》風光上市的背後,國外媒體向玩家們提出了一項警告,因《電馭叛客2077》是一款以賽博龐克風格作為基底的遊戲,所以遊戲中會充斥大量紅色、藍色的閃爍畫面,《Game Informer》特別提醒玩家,「夜城」中的夜店與酒吧對患有癲癇的玩家是個危險區域,但因為劇情需求,所以無法避免,因此玩家們最好能夠找親友陪玩,最好也能將電腦螢幕的護眼模式開啟,來減少畫面藍光。 另外,還有一件花邊事件,由於《電馭叛客2077》延續了設定,將台灣設定為一個獨立國家,也因此日前在微博出現一則新標籤「#賽博朋克2077辱華#」,想帶起批評的風向,讓《電馭叛客2077》成為下一個《魔物獵人》。 但有趣的是,這次中國網友們卻相當理性地說,《電馭叛客2077》是架空的世界觀,不要搞這些陰謀論,看來在中國各種廣電規則下,對岸的網友們為了可以玩到《電馭叛客2077》也紛紛打消自己的國族主義了。(誤)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Herman Miller Aeron頂級電競椅,玩家級人體工學辦公椅中的頂尖之作!
- 華碩ASUS ROG SWIFT PG279Q螢幕實測開箱,27吋G-SYNC電競顯示器中的優質精品!
- 夢想網路休閒館土城店,引進GeForce GTX 1080,網咖遊戲對戰不卡頓!
- Ergohuman 111頂級版電競椅,人體工學布網辦公椅中的優質精品!
- 陽泰Yantouch EyE Speaker藍牙喇叭實測開箱,兼顧時尚與光氛特效揚聲器頂尖之作!
- 華碩ASUS ROG SPATHA電競滑鼠實測開箱,有線無線皆夠炫!
- 吉吉網路生活館-大里店,台中市最威的49吋六核水冷桌機網咖電競館!
- RS休閒概念館林森店引進GeForce GTX 980Ti,網咖遊戲對戰不再卡機!
- Herman Miller Embody Chair時尚電競椅,時尚美學與人體工學辦公椅中的優質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