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
-
MSIology 微星筆電20週年特展 - 極致效能 尊寵體驗,2023/12/15(五) - 2023/12/17(日) - 松山文創園區 - 二號倉庫 盛大開展!
MSIology,又稱微星學,是微星想要透過筆電將微星精神傳達給消費者一個過程。 這20年來,微星透過一系列領先業界的創新,持續為消費者探索電競、創作以及商務於筆電上的可能性。每一次的創新,可能多少會被解讀成搶話語權、搞行銷。但那些從來就不是微星學的範疇。所謂的MSIogogy,其實就只是把消費者現在想要的,或是未來想要的放進筆電,然後以最迅速之姿提供給消費者,如此而已。 今年適逢微星筆電誕生20週年,為了回顧這20年來MSIology的豐富歷史,讓更多消費者了解我們是如何透過MSIology傳遞微星的價值,我們特別舉辦了MSIology:微星筆電20週年特展 - 極致效能 尊寵體驗。 裡面不只有微星筆電這20年的點點滴滴,更清楚勾勒了微星筆電的三大核心落實於三大產品線,以及點出了微星筆電要如何將消費者未來需要的放進產品中。 20週年只是個開始,我們會繼續秉持著MSIology微星學的精神,繼續為全球各地使用者打造絕佳品質與卓越效能的筆電產品。 活動名稱:MSIology 微星筆電20週年特展 活動主辦單位: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活動日期:2023/12/15 - 2023/12/17 活動時間:週五到週日11:00-20:00(19:00停止售票、入場) 活動地點:松山文創園區 - 二號倉庫(台北市信義區光復南路133號) 活動售票: 單人套票組 NTD.160 雙人套票組 NTD.280 單人套票組 NTD.200 雙人套票組 NTD.350 公關票 NTD.0 - 看看微星筆電這20年來是如何持續地將效能與尊寵體驗傳遞給消費者 透過一系列的體驗活動您將會深刻領略微星筆電的三大產品精神: - 奢華美學 - 極致效能 - 創新科技 我們透過不同的展出情境清楚地勾勒出微星筆電的三大主要產品線: - 電競 - 內容創作 - 商務與生產力 以圖片、影片方式,帶領觀眾回顧微星筆電20年的歷史、事件,認識最具代表性的領先效能、工藝設計、獨家創新,領略微星筆電引領市場趨勢的貢獻和影響。另外現場也展示了微星筆電這20年來所推出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經典機種,讓觀眾親身領略微星筆電這20年的風起雲湧。 將奢華融入於科技是微星的獨特美學,透過一系列得獎作品的演示,不同產品材質的親身體驗以及和各產業佼佼者的跨界合作,一窺微星的奢華美學 透過一系列實際體驗區讓觀眾了解為何微星筆電這20年始終堅持提供高效能的筆電給玩家和創作者。透過擔任一日商業攝影師和遊戲直播主,觀眾更能夠理解微星筆電的高效能是如何幫助各領域的專業人士以高效率之姿完成工作 此區集合了微星筆電歷年來的創新,看看微星是如何引領業界風潮將電競帶進筆電。對於未來消費者們需要的如具備AI處理能力的筆電,微星也已經超前部署,成為AI筆電的領頭羊 倍受微星粉絲喜愛的Lucky龍也將在展區出沒!來到特展限定體驗店,不僅能獲得特展專屬好禮,還能享用美味特製點心。完成闖關集章即可參加抽扭蛋活動,幸運的你有機會獲得Lucky神秘小禮!特展限定體驗店也將有多款熱銷明星筆電優惠販售,更有多樣精品周邊與20週年限定商品提供粉絲選購。 活動售票: 活動期間:2023/12/15 - 2023/12/17。 開放時間:週五到週日11:00-20:00(19:00停止售票、入場) 每張票券限單次入場,入場聯一經撕除後無效,恕不接受退票。 票券請妥善保管,若遺失、損毀或逾期等情形,一概不予補發、更換。 優待票及免票資格者,購票時各項優惠不可同時使用,入場時請主動出示相關證明文件供工作人員驗證。 票券若為貴賓券,禁止轉售或兌換現金,未經主辦單位許可,違反者將依法處理。 各通路退票辦法及辦理方式請參照各通路之退票規定,詳情請洽各售票單位客服。 於展場或KKTIX購買之票券,退票須檢附票券、發票辦理,並須扣除實際銷售價格之10%作為手續費,且因退款產生之郵、匯費由退票方負擔。詳細退票辦法及辦理方式請來電(02)2772-8880(週一至週五10:00-17:30)洽詢。 於各通路購買之發票請向各購買通路索取。本票券於活動結束日(2023/12/17)前可至原售出通路辦理退票,逾期恕不受理。 其他票務相關規定或因本票券致生之任何消費爭議,依文化部頒布之藝文展覽票券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辦理。 為顧及參與民眾健康及配合政府防疫措施,入場敬請配戴口罩,並配合現場工作人員指示,測量額溫、酒精消毒雙手,如有咳嗽、發燒(≧ 37.5 °C)等症狀,主辦單位有權要求離場,恕不退還或補償門票費用。 展覽相關規定、事項若有未盡事宜,主辦單位保留活動之解釋權利。 →更多的【PCDIY!業界新聞】: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更多的【PCDIY!科技情報】: →更多的【IT資訊新聞】: →更多的【ITMan!資訊經理人】: →更多的【PCDIY!八卦】:
-
【PCDIY!硬派提步思/Hard Core Tips】雷電一閃、速度提升,關於「Thunderbolt 3」和「Thunderbolt 4」的幾個需要了解的事!
不曉得大家有沒有發現,由Intel在2009年IDF論壇上公布開發一直到2011年初正式推出第一代的Thunderbolt架構(傳輸速度10Gb/s),歷經了10年的時間也推進到了最新的第四代,卻仍然不是十分普及於一般消費者的日常使用中,反而是USB這個使用介面讓玩家更容易隨手取得、也應用於更多的面向上,譬如PC/3C的諸多周邊產品,現在到處可以看到採用USB 3.2架構的商品,而且傳輸速度也進化到最高20Gb/s,足以應付目前的大多數使用需求。 這一次我們就來聊聊Thunderbolt的相關訊息,相較於USB介面的傳輸速度(1.0版本僅12Mb/s、2.0提升至480Mb/s),一起跑就已經遙遙領先的Thunderbolt為什麼在經歷了這長達10年的時間中,仍舊是少數筆電產品中才能看到的稀有配置?難道已經是2021的今天,Thunderbolt仍然是蘋果系列的專屬介面嗎?隨著最新第四代Thunderbolt 4的登場,陸續開始有更多的筆電產品與主機板廠商開始納入,這簡直是Thunderbolt在這10年來的一大躍進,相比先前幾乎沒幾家廠商有搭載的Thunderbolt 3連接埠,新的Thunderbolt 4在各廠商的反應上就熱絡許多,幾乎各廠的高階款主機板不是已經提供、就是保障後期加裝的空間,這裡究竟是怎樣的奇妙變化導致廠商的態度大轉彎呢,咱們看下去就知道! 雷電一閃、速度提升,關於「Thunderbolt 3」和「Thunderbolt 4」的幾個需要了解的事! PCDIY!硬派提步思/Hard Core Tips *PCDIY!也開始經營Youtube影音頻道!歡迎來到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與按讚分享開啟小鈴鐺,也感謝玩家繼續支持與鼓勵! 相較於更舊時代的Thunderbolt 1、2代,Thunderbolt 3算是與玩家比較接近且跟最新的4代並存於世的版本了,這裡就以3、4代來作為本次的主軸。 Thunderbolt連接埠最初是由Intel和Apple合作之下的全新連接埠設計,在第一代推出之際便以能夠提供10 Gbps的頻寬,比當時USB 3.0(現稱USB 3.2 Gen 1)還要快上一倍的速度做為宣傳。而發展到了Thunderbolt 3的時候,傳輸頻寬已經可以達到40 Gbps,等於同期的USB 3.1(現稱USB 3.2 Gen 2)的4倍!並且還整合了PCIe 3.0x4通道、HDMI 2.0規範與電力輸出,使其最高能夠支援2台4K@60FPS螢幕、100W的供電、外接式顯示卡等設備,用途可說是極為廣泛。 然而Thunderbolt在設計上卻因為專屬數據孔和高昂的授權費,成為了在市場推廣上的最大阻力,加上網路雲端和行動網路的普及,造成連接埠的實用性需求降低,廠商自然也就更不願意花錢去額外鑿一個幾乎沒有人用的洞。當然,另一項原因則是因為USB介面讓玩家使用的太習慣了,相較於只能在蘋果系列上流通的Thunderbolt來說,玩家是否需要額外再付更高的費用取得類似產品(雖然速度可以更快),就變成了一項無形的阻力。 Intel為了改善自家Thunderbolt連接埠普及不易的難題,官方於2015年的時候於台灣COMPUTEX上宣布將USB Type C介面也納入其連接埠的外型設計標準,並且能夠相容USB 3.1 (現稱USB 3.2 Gen 2),且在後期甚至乾脆放棄收取權利金,改成免費授權的形式,更從第10代Ice Lake筆電處理器後,就將Thunderbolt 3控制晶片整合到其中,就是希望大家多多捧場QQ。(是有一些效果啦!) 至於成效嘛~Thunderbolt 3的能見度在後期的筆電產品上確實有著比較高的能見度,不過在主機平台方面,因為第10代的桌上型處理器Comet Lake沒有整合Thunderbolt 3控制器,故也就沒有多少主機板有支援了(也就是Intel 300晶片組以下的主機板真的少見,除了ASRock自古出妖版以外),總之Thunderbolt 3推行的最大的困境就是「$」的問題¯\_(ツ)_/¯ 在Thunderbolt 3推出了5年之後,Intel於2020年的7月正式公布了Thunderbolt 4的規範,只是這規格...乍看之下怎麼幾乎和上一代相同,同樣是40 Gbps的頻寬、同樣是100W的供電能力、同樣採USB Type C介面,難道Intel不光晶片,連I/O都可以擠牙膏?! 其實不然,這次Intel推出Thunderbolt 4的最大使命不是為了要和USB競爭,而是要解決市面上USB版本過多、命名亂七八糟使玩家容易混淆的問題。(是說想把USB的市場整個給吃掉吧XDDD) Thunderbolt 4擁有極為廣泛的相容性,讓它能夠向下相容過去所有的Thunderbolt版本外,也能夠同步相容USB 4 40G、USB 4 20G、USB 3.2、USB 2.0等幾乎是所有市面上現行的USB版本,且透過Intel強大的品牌號(ㄨㄟ)召(ㄒㄧㄝˊ)力,要求廠商的周邊必須嚴格遵守規範,所以可以想見的,之後會有更多Thunderbolt 4的產品或是對應的支援推出。 簡單來說,只要購買印著「閃電」圖案的Thunderbolt 4線材,就能一條線行遍天下,不必再去煩惱線材支援的傳輸版本了!(但需要煩惱荷包深度wwwww) 此外,Thunderbolt 4也在周邊的連接能力上做出了強化,線材的最大有效傳輸距離提升至2公尺並能夠支援1組8K@60 FPS的螢幕,且必支援最少2組4K@60 FPS的畫面輸出。 同時對PCIe通道支援頻寬也從上一代16Gbps翻倍至32Gbps,相當約是PCIe 3.0x4的水準,代表外接式SSD的讀取速度將能夠一舉突破3000 MB/s以上、外接顯示卡的頻寬受限問題也會獲得一定程度的改善。 最後,Intel也終於在第11代桌上型處理器Rocket Lake中把Thunderbolt 4控制晶片整合進去,這也是為什麼Thunderbolt 4連接埠在新的500晶片組主機版上的能見度能夠大幅提高一大主因。 整體而言,從Thunderbolt 3傳換到Thunderbolt 4的Intel,在策略上可以說是發生極大的轉變,從原本的想要與USB競爭,到後來的統合所有USB版本,讓Thunderbolt在未來的應用上不再侷限於專屬設備,而是全方位的多元應用。接下來,除了原本的USB 3.2等等的周邊產品可以選用之外,在等待USB 4規格普及之前,Thunderbolt 4會不會成為新的心頭好,還是要看玩家最終的選擇,當然有支援比沒有好,如果可以不用額外花錢的話! →更多的【PCDIY!影音開箱】: →更多的【PCDIY!劇情開箱】: →更多的【PCDIY!快開箱】: →更多的【PCDIY! X KOL影音】: →更多的【PCDIY!硬派提步思/Hard Core Tips】: →更多的【PCDIY!網劇】: →更多的【PCDIY!影音節目】:
-
AMD Ryzen ThreadRipper 7000 Pro處理器強勢來襲,史上最強HEDT TRX50高階桌機、Workstation WRX90工作站平台提供最高96核心192執行緒與DDR5、PCIe Gen 5超強戰鬥力!
重磅消息,AMD發動核戰了! AMD看準Intel的弱點,受限於10奈米落後製程,難以開發出適合HEDT高階桌機與工作站市場的強力運算核心,在台積電5奈米製程的幫助之下,開發出最高64核心128執行緒的Ryzen ThreadRipper 7000處理器,與最高96核心192執行緒的Ryzen ThreadRipper Pro 7000處理器,實現絕強制猛的戰鬥力! 高階桌機的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原本是只有Intel與AMD在競爭,現在則有Apple加入,推出搭載ARM核心M系列處理器的Mac Pro與其競爭,演變成x86與ARM的HEDT大戰。所謂的高階桌機,英文全名為High End Desktop,縮寫為HEDT。 值得注意的,原本在市場上,桌機(PC)就是桌機,工作站(Workstation)就是工作站。不過,隨著AMD把工作站、伺服器產品下放HEDT高階桌機產品線,越來越強大的撕裂者(Threadripper)產品線,逼著競爭對手Intel也把Xeon下放HEDT高階桌機產品線,也因此高階桌機(HEDT)與工作站(Workstation)的界線越來越模糊。 目前可以看到的,AMD發動核戰,持續在HEDT高階桌機與工作站市場用核戰來戰未來,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看AMD全新的神兵利器吧! ------------------------ 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江山備有人才出,一代新人換舊人! 這次,看到了AMD全新的Ryzen ThreadRipper,可以確定的,電腦又要改朝換代了!需要高效能運算的玩家,還有追求打開電腦擁有很多框框,實現超強戰鬥力朋友,這下又有全新的神兵利器了!玩家們,錢包準備好了沒?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洋垃圾】: →更多的【PCDIY!歪國貨】: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更多的【PCDIY!玩家話題】:
-
玩家、產業界嗨翻!數位發展部規劃開放6GHz頻譜!無線網路速度大暴衝,台灣開通5945~6425MHz頻段 正式全面啟用Wi-Fi 6E 160Hz、Wi-Fi 7 320MHz大頻寬,最快將於2023年08月份正式公告開通!(更新:數位發展部 唐鳳部長,正式簽准公文通過,NCC開始接受廠商產品送驗,最快2023年10月份將有Wi-Fi 6E、Wi-Fi 7產品開始發售)
重磅消息!Wi-Fi 6E、Wi-Fi 7解封!各位觀眾,天才IT大臣蓋章了!6GHz頻段要開放了! 被玩家圈詬病的NCC不開放6GHz頻段,導致6GHz頻譜一直無法釋出,影響到我們台灣導入Wi-Fi 6E、Wi-Fi 7的進程,變成世界無線網路落後國家的大問題!唐鳳大人終於出手了!數位發展部成立之後,終於開槍辦了第一件大事情,讓玩家與產業界嗨翻 一致拍手鼓掌! 這次,數位發展部 資源管理司,以及唐鳳大人,數位發展部部長 的努力之下,終於要開放 6GHz頻段了!目前,已經確認,要開放6GHz頻段,讓最新的Wi-Fi 6E、Wi-Fi 7可以正常使用,產品也能正常驗證,並且在台灣上市銷售。 目前,最快的速度,就是要2023年08月份正式公告!在正式公告之後,就可以正式開放了! *最新,數位發展部唐鳳部長簽准公文通過開放6GHz頻譜! ----------------- ----------------- 數位發展部,是我們偉大的中華民國政府,台灣總統蔡英文的重要政績!數位發展部,是在2022年08月27日正式成立。數位發展部的首位部分,是我們的IT大臣,號稱是科技天才的唐鳳擔任首位部長。 數位發展部成立之後,有什麼重要政績呢?目前我們政府恐怕還說不出一各大政績出來。若要說數位發展部的偉大政績的話,那就是玩家圈,以及科技產業殷切期盼的開放6GHz頻段了! 數位發展部,是在今年初決定開始要啟動6GHz頻段開放計畫的。 今年初就已經決定啟動「6 GHz頻段資源規劃供免執照使用」政策!要啟動這個政策的話,其實就是兩件事情,一是要修法,二是要排除障礙。 修法的話,總共有一個法令要修改,以及要提出計畫,一個是「中華民國無線電頻率分配表」,另一個是要提出「無線電頻率供應計畫」。 排除障礙的話,就是要把6GHz原本的既得利益者,就是使用這個頻道的用戶,要他們不能繼續使用這個頻道。講簡單一點就是要請他們移頻,要不然會造成頻道干擾,到時候問題會很大條! 直到2023年04月29日,數位發展部終於提出了修正草案及說明文件。 一、依據「電信管理法」第52條第3項規定辦理。 二、考量全球主要國家,包括美國、加拿大、巴西、韓國、英國、歐盟等,均已開放6GHz部分或全部頻段供低功率無線資訊傳輸設備免執照使用,為增進國內消費者權益並促使我國資通訊產業發展,進行「中華民國無線電頻率分配表」、「無線電頻率供應計畫」之內容修正作業。 三、如有相關建議,敬請於112年6月26日前填列修正草案意見書惠復,本部後續將歸納整理各單位意見,以作為旨揭修正草案再次修正之參考。 數位發展部,並提出了7個公開文件: 6 GHz頻段資源規劃供免執照使用政策說明文件 中華民國無線電頻率分配表修正草案總說明及對照表 無線電頻率供應計畫修正草案總說明及對照表 「中華民國無線電頻率分配表」修正草案公告 「無線電頻率供應計畫」修正草案公告 *另外有兩個公開文件,是附件「中華民國無線電頻率分配表」修正草案意見書、「無線電頻率供應計畫」修正草案意見書 目前,6GHz頻段開放計畫,已經提出草案公告了!整個要修改「中華民國無線電頻率分配表」的地方已經確定,而且也提出了「無線電頻率供應計畫」。 公開徵求意見的部份,也找來了產官學研與美國人,收到了許多寶貴的意見。 全球已經把6GHz全頻段,定義為5925~7125MHz,總共頻寬為1200MHz。 數位發展部,則在近日開放台灣6GHz頻譜,等於是正式開通Wi-Fi 6E與Wi-Fi 7,開放5945~6425MHz頻段,頻寬為480MHz。5850~5925MHz規劃供車聯網使用,頻寬為75MHz,將5925~5945MHz保留為護衛頻段,頻寬為20MHz,6425~7125MHz規劃為特定實驗頻率,可供測試實驗網路之用,頻寬為700MHz,加上護衛頻段:5925~5945MHz,頻寬20MHz,總共1200MHz。 ●國際定義6GHz全頻段:5925~7125MHz ●頻寬:1200MHz ●開放一般使用頻段:5945~6425MHz ●頻寬:480MHz ●特定實驗頻段:6425~7125MHz ●頻寬:700MHz ●開放車聯網使用頻段:5850~5925MHz ●頻寬:75MHz ●護衛頻段:5925~5945MHz ●頻寬:20MHz ●台灣真正可以使用頻段:5925~5945MHz+5945~6425MHz+6425~7125MHz(5925~5945MHz與6425~7125MHz偷用的話) ●總共頻寬:20MHz+480MHz+700MHz=1200MHz *台灣真正可以使用頻段,其實同步於國際。唯獨在認證層面上,只有開放5945~6425MHz 這次,唐鳳大人出奇招!竟然諮詢產官學研與美國人的寶貴意見! 咦!看到這邊,到底為什麼要問美國人的意見?只能說大人的世界很複雜,小編也看不懂為什麼要詢問「美國在台協會(AIT)、美國商會」的意見,看來他們的勢力在台灣蠻大的,大到需要詢問他們對於台灣政策的看法。好吧!美國人的勢力還是很大的,我們台灣就聽聽他們的寶貴意見好了! 最令人匪夷所思的,NCC居然也表達意見了!咦?難道NCC還有上級長官?原來NCC還要出具意見給數位發展部呢!所以,6GHz頻譜的問題,6GHz頻道的分配,看來還是數位發展部說了算!所以呢?數位發展部,竟然還是老大哥呢!看來玩家們先前一直狂幹NCC是問候錯人了,數位發展部才是真正的幕後大魔王! 最奇怪的!其實台灣是有線與無線網路晶片的大國,有開發無線網路晶片的業者,就有聯發科(MediaTek)與瑞昱半導體(Realtek),這兩家網通晶片業者也主宰了世界無線網路部分的江山,為何數位發展部不詢問這兩位大大的意見呢? 另外,數位發展部居然詢問了中華電信、遠傳電信與台灣大哥大的意見,卻跳過去了台灣之星與亞太電信,看來這兩家自從確定要被併購之後,已經不被當電信公司看待去問候一下看法了! 一、建議開放 6GHz 全頻段(5925-7125MHz)提供 Wi-Fi 技術更多頻寬,以確保未來新 Wi-Fi 技術之效能。 二、建議允許 LPI 模式限制為30dBm,11dBm/MHz,或任何場所VLP 限制為 17dBm,1dBm/MHz。 支持開放 5945-6425MHz 頻段供免執照使用及 6425-7125MHz 頻段供創新實驗使用。建議開放 6GHz 全頻段供免執照技術使用,以提供先進之家庭和企業應用。 一、許多國家和地區,包括美國、加拿大、巴西、南韓和沙特阿拉伯,已經將 5925 MHz 到 7125MHz 頻段分配給免執照設備操作。最近,哥倫比亞和阿根廷也授權在 5925 MHz 到 7125 MHz 頻段進行免執照設備操作。將整個6 GHz 頻段用於免執照設備使用將創造規模經濟,並產生強大之設備市場,使台灣之企業、消費者和經濟受益,同時提供社會效益。建議 MODA 未來考慮開放6425-7125MHz 供 UNII 使用。 二、建議在 5945-6425MHz 頻段使用之 U-NII 設備功率: (一)VLP 設備 EIRP 為 17 dBm,並具備 320 MHz 頻道寬度,以確保VLP 模式下設備之性能與頻寬相搭配。 (二)LPI 接取點設備之最大 EIRP 為30 dBm,用戶端設備最大 EIRP為 24 dBm,以實現在 160 MHz和 320 MHz 下行鏈路之大頻道寬度之免執照操作。 (三)推動在 5945-6425MHz 頻段開放標準功率(SP)設備搭配 AFC 機制進行操作。 一、支持數位部在 5945-6425 MHz 的修正草案,並建議增加在 5925MHz 以下對未來智慧交通系統保護之技術考慮。 二、支持數位部將 6425-7125 MHz 計畫作為測試實驗網路用之建議,但仍強烈鼓勵數位部考慮儘快開放此頻段供低功率 U-NII 免執照技術使用。 一、思科敦促數位發展部考慮同時開放 6 GHz 頻段的高頻段(亦即6425-7125 MHz)供U-NII和其他免執照無線資訊傳輸設備及技術使用。 二、思科鼓勵數位發展部考慮允許在6 GHz 頻段中使用標準功率(例如36 dBm E.I.R.P.) 一、數位部提議將提供 6 GHz 較低頻段(5945-6425 MHz)供U-NII設備使用以達成「擴大 U-NII 設備可用頻寬、滿足頻譜需求、保護現有用戶權益、促進頻譜有效利用」的政策目標,眾家公司對此表示歡迎。此外,我們強烈鼓勵台灣政府加快決策過程,並開放完整的 6 GHz 頻段(5945-7125MHz)供 U-NII 設備使用。 二、等待 WRC-23 的結果並無必要,特別是在 ITU 第 2 區和第 3 區,僅最上層 100 MHz (7025-7125MHz)仍在研議。此外,IMT 與 6GHz 頻段中的現有用戶共存或清除此頻段現有用戶相關問題仍存在重大且未解決的疑慮。鑑於這些因素,對於 U-NII 技術立即開放整個 6 GHz 頻段是合宜的決策。 三、支持核准 LPI 及 VLP 模式,但請數位部惠予考慮將提議的技術要求作以下修改: (一)針對 IEEE 802.11be 支援且鎖定 Wi-Fi 7 的 320 MHzVLP 通道頻寬,授權 17 dBm的最大等效全向輻射功率(EIRP)。最大 EIRP 為 14dBm 的設定主要是假定 160MHz 的通道頻寬,並且無法與即將上市的 Wi-Fi 7 裝置 向前相容(forward compatible)。 (二)允許 LPI 用戶端裝置在 LPI規則下相互通信。具體而言,我們建議在 LPI 模式的Table 1 備註欄中添加以下文字:「LPI 用戶端裝置是連接到 LPI 存取點或另一個LPI 用戶端裝置的裝置。」四、建議數位部在下一階段考慮授權在自動頻率協調(AFC)監管下使用標準功率(SP)模式。授權室內和室外操作 SP 模式,最大 EIRP為 36 dBm(存取點)和 30 dBm(用戶端),可以實現許多重大的戶外應用。 NCC建議「中華民國無線電頻率分配表」修正草案之備註修正為「5945-6425供 14dBm 以下及室內 23dBm 以下低功率無線資訊傳輸設備(U-NII)等低功率射頻器材於不得干擾合法通信且須忍受合法通信干擾之條件下使用…」。 建 議 修 正 文 字 : 「 5945-6425 供14dBm 以下及室內 23dBm 以下低功率無線資訊傳輸設備(U-NII)之低功率射頻器材於不得干擾合法通信且須忍受合法通信干擾之條件下使用。但遙控無人機不得使用本頻段;使用本 頻 段 之 設 備 須 具 備 先聽後傳( Listen-Before -Talk, LBT)等避免干擾機制。」 公開說明會簡報第九頁(如下), 針對”室內低功率(LPI) U-NII 設備要求, 禁止使用電池與天線型式亦需是集成設計於裝置上”這句話, 建議修訂為”LPI AP/bridge sub-categorydevice 禁止使用電池與天線型式亦需是集成設計於裝置上”。 一、建議一個合宜的頻譜政策,應使頻率供應與頻率分配有一定關聯,並具備穩定性、透明性、與可預測性。 二、對於 5925-6425 MHz 之修正方式,Listen-Before-Talk 符合技術中立原則。 三、對於 6425-7125 MHz 之修正方式,認同實驗網路之配套符合現況需求,並另建議滾動式修正亦應考慮短中長期或後續規劃。 建議貴部考慮調整草案內容後再行研商;若將來因修正「中華民國無線電頻率分配表」開放 5945–6425MHz 頻段,致使警訊遭干擾無法維持穩定暢通,請依權責協調業者改善,或協調提供本部(警政署)替代頻段及警用 微波移頻所需預算。 一、樂見數位發展部草案提議將 6GHz 下部頻段(5945-6425MHz)供台灣的免執照技術使用。委員會也支持開放 6GHz 上部頻段(6425-7125MHz)供實驗使用的計劃,以促進新技術的創新和發展。然而,我們仍強烈鼓勵台灣政府加快決策速度,開放6GHz全頻段。 二、是否能提供 U-NII 發射裝置於5850-5925 的帶外電波強度限制的規範 (是否與 FCC 15E 或是 CEEN303687 其中一份規範一致?) 三、有關遙控無人機不得使用 5925– 6425MHz 頻段,未來我國亦將在低功率射頻器材技術規範或遙控無人機管理規則訂定相關規範事項, NCC 預計何時會正式公告? 四、NCC 會依循 FCC CBP 測試方法驗證此 LBT 項目嗎? 一、對於室內使用之設備,於設備型式認證時應確保其設計無法使用電池、無法使用外接天線,避免此設備被違規使用於室外環境,而有違室外僅能使用 14dBm 以下超低功率(VLP)設備之規定。 二、當微波等合法通信受有干擾而影響服務品質之情事,主管機關應暫停本頻段低功率射頻器材之型式認證,直至確認後續能採取有效改善及避免干擾之措施。 三、當微波等合法通信受有干擾而影響服務品質之情事,且必須由微波電臺設置者採取移頻等措施始能避免再受干擾者,則政府應給予合理之補償並核配所需頻率。 四、請主管機關勿同時開放過多本頻段之實驗網路申請,避免干擾源太多而發生干擾合法通信之情事,也避免未來衍生頻譜騰讓困難議題。 五、另此頻段目前於全球被考慮作為5G/6G 行動通信商用執照候選頻段,以及 5G NR-U、Wi-Fi 6E/7等免執照技術之應用。基於無線電頻率之配置須與國際接軌,才能發揮較大的頻率使用效益及產業價值,本公司建議可持續研析5945-7125MHz 頻段國際發展情形,待 2023 年世界無線電會議(WRC-23)對此頻段作出配置決議後,參考國際通信技術發展趨勢並衡量我國市場需求,妥善分配,兼顧行動通信商用服務及免執照技術之發展。 建議依鈞部既定規劃,僅開放 L6 頻段(5945-6425MHz)供 14dBm 以下及室內 23dBm 以下低功率無線資訊傳輸設備(U-NII)於不得干擾合法通信且須忍受合法通信干擾之條件下使用。 針對同為創新實驗頻譜的 5850-5925MHz,建議於本次一併修正並公告車聯網創新實驗頻譜之「特定實驗場域及其他測試條件」,加速相關技術驗證及產業發展。 一、GSMA 讚賞數位發展部對於 6425-7125MHz 所持的開放態度,尤其是待 WRC-23 會議之後再議 6GHz頻率的使用方式,這將會使台灣能夠保持與全球通信發展接軌,並更好的通過 IMT 全球化生態鏈和規模經濟效應來幫助台灣各行各業加速數位發展與轉型。 二、5945-6425MHz 頻段需要維繫技術中立之原則,對 Wi-Fi,5GNR-U等不同標準的 unlicensed 技術開放。 三、對於將 6425-7125MHz 頻段供行動通信、免執照低功率無線資訊傳輸等測試實驗網路之用,GSMA建議相關實驗網路需要首先得到頻率執照或是實驗許可之後方可啟用,如沒有相關的監管措施,免執照低功率無線設備將會充斥台灣市場,令監管機構無法協調解決對合法通信造成的干擾,从而引發干擾源太多而發生干擾合法通信之情事,也避免未來衍生頻譜騰讓困難議題。也會影響觀測國際頻譜動向,再研擬頻譜規劃使用方向。 對於本次數位發展部規劃修正無線電頻率供應計畫,增加 6425-7125MHz 為實驗頻段,供行動通信、免執照低功率無線資訊傳輸等測試實驗網路之用,本公司支持目前規劃做法,並建議後續持續關注 WRC-23 會議決議,考量未來行動寬頻涵蓋與容量之需求,對於既有6425-7125MHz 頻段之使用者持續清頻、移頻,以保留 6425-7125MHz 頻段依循WRC-23 會議決議及供行動寬頻使用之彈性。 數位發展部依電信管理法第五十二條第三項規定,為有效運用頻譜資源、考量頻譜和諧共用、促進我國資通訊產業發展及民眾近用寬頻服務,參考包括美國、加拿大、巴西、南韓、英國、日本、歐盟等國家及地區之規畫方式及技術規範、110 年4 月 8 日交通部提出「中華民國無線電頻率分配表」修正草案及本部干擾量測實證結果,進行「中華民國無線電頻率分配表」、「無線電頻率供應計畫」之規定修正作業,本次修正草案重點如下: 一、「中華民國無線電頻率分配表」部分: (一) 開放 5945-6425MHz 頻段供低功率無線資訊傳輸設備(U-NII)等低功率射頻器材使用。 (二) 因應未來 5850-5925MHz 規劃供車聯網使用,將 5925-5945MHz保留為護衛頻段。 (三) 開放室內低功率(LPI)最大輻射平均功率(EIRP)23dBm 與室外超低功率(VLP)EIRP 14dBm 兩大裝置類別。 (四) 遙控無人機不得使用 5945-6425MHz 頻段。 (五) U-NII 等器材於 6GHz 頻段操作時應具備先聽後傳(listenbefore-talk,LBT)等避免干擾機制。 二、「無線電頻率供應計畫」部分:修正增加特定實驗頻率(6425-7125MHz)在不干擾合法通信且須忍受合法通信干擾之條件下供行動通信、免執照低功率無線資訊傳輸設備等低功率射頻器材測試實驗網路之用。 看到這裡!大家已經可以知道,數位發展部「開放6GHz頻段政策」已經抵定! 現在已經確定,開放6GHz頻段中5945-6425MHz(共480 MHz),480MHz頻寬來說,對於未來Wi-Fi 6E與Wi-Fi 7雖然仍是不大夠用,但至少還有480MHz,已經可以讓6GHz頻段無線網路飆到一個極速了,跑320MHz頻寬確定沒有問題。 什麼?6GHz頻段這麼寶貴,竟然還保留了5850-5925MHz(共75 MHz)給車聯網使用!好吧!看來車聯網有一定重要性,所以才放了75MHz給他們使用。 這邊,竟然還有700MHz,把6425-7125(共700 MHz)給特定實驗頻率使用!看到這邊,不禁想到了,現今的5GHz頻段,有不少頻段都被劃成被限制使用的動態頻率選擇(Dynamic Frequency Selection,DFS),就是被軍方雷達、氣象雷達所使用!當然,也有不少人偷偷使用此頻段!不過,這已經確定保留了700MHz頻寬,就看看未來是什麼特定實驗來使用囉! 目前數位發展部的「中華民國無線電頻率分配表」修正草案公告,以及「無線電頻率供應計畫」修正草案公告,兩個草案公告都已經確認。 目前,最快的速度,就是要2023年08月份正式公告!在正式公告之後,就可以正式開放了! 這次,數位發展部規劃開放6GHz頻段,從草擬「中華民國無線電頻率分配表、無線電頻率供應計畫」修正草案,到匯集產官學研專家與美國人寶貴意見,目前已經確定6GHz頻譜要開放了,也可以確定我們台灣Wi-Fi 6E、Wi-Fi 7終於要啟動了! 目前,消費者,乃至於 玩家圈、產業界 嗨翻,就讓我們來等待數位發展部的正式公告吧!敬請期待! 最新,2023年08月25日,數位發展部發表「 」新聞稿。 公告:「數位發展部唐鳳部長也已在8月24日簽准公文,後續待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完成各項Wi-Fi 6E設備的器材審驗規定及程序後,民眾即可體驗最新技術。」 數位部並積極推動5G專頻專網,產業署今年6月起正式開放申請,截至7月底已受理逾40件申請案,並於8月11日召開首次審查會議,通過7件已完成初審的申請案,應用類別包括:智慧工廠(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2件、偏鄉智慧教育(新永安有線電視)、智慧展演(高雄展覽館股份有限公司)、5G應用整合測試實驗室(資訊工業策進會)、5G技術驗證專網設置(工業技術研究院)、5G元宇宙專業職能作業訓練系統(僑光科技大學與工業技術研究院共同提案)。數位部將會持續提供更多諮詢及輔導資源,協助業者盡快取得5G專網執照。 此外,數位部透過「5G專頻專網創新應用擴散計畫」的資源,在今年1月底遴選出13家產業公協會,組成5G垂直產業應用推動小組,涵蓋旅遊觀光、文化展演、民生、製造等領域,提出5G專頻專網應用服務產業藍圖,輔導產業依據發展藍圖規劃5G專頻專網創新應用,並於8月16日公告遴選出33件標竿案例,應用類型包含製造、展演、旅宿、倉儲、娛樂、食安等,場域涵蓋北、中、南縣市地區,投入5G專頻專網創新應落地營運,並配合公協會發展藍圖,帶動產業上下游業者共同成長,促進產業轉型擴散。 在因應天災或重大突發事件的應變韌性方面,唐部長表示,數位部為確保緊急狀態下民眾仍可使用行動通訊網路,已規劃「災難漫遊」驗證計畫,讓國內行動通信業者得以相互辨識彼此客戶,即使民眾使用的行動通信業者服務因故中斷,也可連到其他業者仍持續運作的行動通訊網路,進行跨網漫遊,進行對外聯繫、取得即時災情及緊急避難所資訊。 唐部長說,數位部也將配合消防署,在今年9月21日「國家防災日大規模震災救災動員演練」活動中,進行先期小規模的「災難漫遊」演練,並在10月20日配合消防署活動,驗證提供給警察、消防人員和緊急醫療服務專用的寬頻網路服務。 對於近期外界關心的太平島通訊議題,唐部長說明,本部正推動的非同步衛星通訊概念驗證案,將優先於離島、偏鄉及尚無異質通訊備援區域,布建非同步衛星通訊設備。太平島屬於驗證案優先布建地點之一,數位部已規劃支援相關裝備,作為太平島基地臺後傳鏈路(backhaul),以藉此提升該地行動通信使用頻寬及量能。 數位部指出,本部將秉持運用數位工具來強化「全民數位韌性」的核心理念,持續從社會發展、產業發展轉型、突發事件應變等3個面相,擘劃國家數位發展策略,並積極推動各項數位政策。 這邊,也報告給玩家一個好消息! 目前已經知道的,最近將有超級多的Wi-Fi 7產品要上市!包括了即將改版的Intel、AMD旗艦主機板,新發表Intel、AMD旗艦電競筆電,會最先發售的,是支援Intel第十四代改版旗艦主機板,搭載Intel Wi-Fi 7無線網路模組(Gale Paek 2, BE200),同步推出的還有新款桌機、新款筆電,筆電部分則是新款電競筆電會搭載! 旗艦手機部分,已經發售搭載高通Qualcomm Snapdragon 8 Gen 2驍龍處理器、聯發科MediaTek Dimensity 9200天璣處理器旗艦手機,皆已經內建了Wi-Fi 7。當然,下個月即將發表的蘋果iPhone 15,地下八卦情報其實也透漏內建了Wi-Fi 7。 值得注意的,TP-Link即將發售的 。 可以說,廠商早就準備好推出Wi-Fi 7產品了!在數位發展部唐鳳部長的火力加持之下,可以確定的Wi-Fi 7時代正式到來了! →更多的【PCDIY! 路由器/無線路由器/交換器/網路卡/網路攝影機】: →更多的【PCDIY! 企業級路由器/無線路由器/商用AP/交換器/IIoT/防火牆】: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更多的【PCDIY! IT資訊新聞】: →更多的【PCDIY! 八卦】:
-
AMD Radon RX 7700 XT、7800 XT強勢來襲,史上最強超越NVIDIA GeForce RTX 4060 Ti、4070中階顯示卡報到!
隨著遊戲顯示卡競爭持續白熱化,原本只有NVIDIA、AMD競爭的顯示卡市場,殺進了Intel進來參與競爭,讓顯示卡市場競爭更趨激烈。在NVIDIA新一代顯示卡戰線全面推出之後,GeForce RTX 40系列主力產品已經全數上架,包含了旗艦產品4090,高階產品4080、4070,中階產品4060 Ti、4060。 AMD也決定發起大反攻,自從新一代顯示卡推出之後,Radeon RX 7000系列主力產品也開始上架,陸續推出了旗艦產品7900 XTX,高階產品7900 XT,中階產品7600。現在,則要推出中高階產品7700 XT、7800 XT,鎖定了4060 Ti、4070做競爭,要來跟顯示卡霸主NVIDIA一絕雌雄。 ----------------- ----------------- 隨著AMD推出了RDNA 3架構之後,陸續推出了旗艦產品7900 XTX,高階產品7900 XT,中階產品7600。現在,也終於推出了中高階產品7700 XT、7800 XT,讓整個新一代Radeon 7000系列顯示卡戰線趨於完備。 以整個新一代Radeon 7000系列顯示卡戰線來說,7600鎖定的是1080p遊戲市場,7700 XT、7800 XT鎖定的是1440p遊戲市場,,7900 XT、7900 XTX鎖定的是1440p、2160p遊戲市場。 這一代中高階產品7700 XT、7800 XT,比起前一代6700 XT/6750 XT、6800/6800 XT更為強大。隨著先前產品5700/5700 XT,與競爭對手產品2070/2070 Super,已經無法滿足新的2K遊戲特效全開的需求,加上新的遊戲加速技術,舊顯示卡已經無法支援,這時候就需要新一代顯示卡的火力加持。 7700 XT、7800 XT不但擁有最新的硬體規格,包括DisplayPort 2.1與AV1硬體編碼技術,而且可以順跑2K遊戲與特效全開,7700 XT能達到1440p遊戲60 FPS水準,7800 XT能達到1440p遊戲100 FPS水準,加上新技術HYPR-RX以及FidelityFX Super Resolution 3的火力加持,讓玩家能有更順暢的遊戲體驗。 AMD厲害之處,就是在給顯示記憶體上面毫不吝色!7700 XT,提供了12GB顯示記憶體,完全捻壓競爭對手4060、4060 Ti標準版只有8GB顯示記憶體。7800 XT,更提供了16GB顯示記憶體。 7700 XT的話,官方售價是美金449元(折合台幣14,421元)起跳,7800 XT的話,官方售價是美金499元(折合台幣16,027元)起跳,價格算是甜甜價。 →更多的【PCDIY! VGA/顯示卡/電競顯示卡】: →更多的【PCDIY! Monitor/顯示器/電競螢幕/投影機/電視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CPU Cooler/空冷/水冷/AIO一體式水冷散熱器/風扇】:
-
聯力LIAN LI GALAHAD II TRINITY-Performance 360效能版白色版實測開箱,300W解熱戰鬥力一體式水冷散熱器重裝上陣!
現在要玩超頻的話,一定要搭配戰鬥力強大的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台灣之光聯力工業這次推出了第二代GALAHAD II TRINITY系列一體式水冷散熱器,就有推出一款針對散熱強化的版本,這就是GALAHAD II TRINITY-Performance 360一體式水冷散熱器,具備強大的散熱能力,接下來,就讓我們來揭開它神祕的面紗! ----------------- ----------------- 這一次,聯力推出了三款GALAHAD II TRINITY系列一體式水冷散熱器,其中入門版為GALAHAD II TRINITY ARGB版,進階版為GALAHAD II TRINITY SL-INF 360幻鏡版,還有一款散熱加強版為GALAHAD II TRINITY-Performance效能版。 GALAHAD II TRINITY-Performance效能版,跟GALAHAD II TRINITY ARGB版、GALAHAD II TRINITY SL-INF 360幻鏡版用的風扇不同,使用的是菊花鍊式散熱器 LCP 風扇,風扇為雙轉速,可使用風扇上的調整開關進行轉速調整,低轉速為2,300轉,高轉速為3,000轉。值得注意的,這款一體式水冷散熱器,採用了全新的散熱排線材45度折角與360度旋轉設計,方便用戶進行安裝。 聯力最引以為傲的性能風扇,就是UNI FAN P28。這一款用於GALAHAD II TRINITY-Performance效能版上的風扇,就是UNI FAN P28的改良版。除了可以用菊花鍊式安裝,而且採用了LCP材料葉片,這是堅固的液晶聚合物材料,讓葉片與風扇框架結構可以更緊密,相對的也減少噪音,並且可以使用側面ARGB條擴充,升級成為側面炫光的ARGB顯示能力,並引進7片葉片,以及2,300/3,000雙轉速設計,提供更強的風量。 GALAHAD II TRINITY-Performance效能版有的話,僅有360mm(120mm x3)版本,並推出有黑色與白色的版本。處理器支援的話,支援的則有Intel的LGA115X/1200/1700,與AMD的AM4/AM5,主流的處理器主機板都能安裝。 解熱的話,GALAHAD II TRINITY-Performance 360效能版戰鬥力非常強大。 除了AMD主流處理器解熱沒問題!AMD目前用上了5奈米製程,高階Ryzen 9 7900X/7950X,官方雖標示功耗僅為170W,但實際上沒額外超頻燒機,實測跑出來卻高達230W,可以解決AMD主流高階處理器一般使用的散熱。 還可以對應Intel主流處理器打開功耗牆解熱!Intel主流處理器目前用上10奈米製程,高階Core i7-13700K、Core i9-13900K/KS的話,官方雖標示渦輪功耗僅為253W,打開功耗牆的話,功耗會來到300~320W左右,可以對應這樣的解熱,不會出現過熱當機、卡機不穩的狀況發生。 這次,我們要實測開箱的,則是GALAHAD II TRINITY-Performance 360效能版白色版,接下來讓我一起來開箱吧! 產品開箱與點亮一體式水冷散熱器看完之後!我們就來開始進行裝機效能實測了!這邊編輯選擇了Intel第13代二哥的Core i9-13900KF處理器(5.5GHz,Turbo:5.8GHz),這是僅次於Core i9-13900KS(5.5GHz,Turbo:6.0GHz)的高階處理器,這款處理器的處理器基礎功率:125W,渦輪功率上限:253W。 值得注意的,上述的功率僅是Intel設計用功耗牆限制的功率,實際若打開功耗牆,在不額外超頻狀態下,此處理器的功率上看300~320W。正因如此,現今的一體式水冷散熱器,要使用360mm(120mm x3)版本,才有辦法解到上看300~320W的廢熱。玩家要特別注意,大部分的360mm(120mm x3)一體式水冷散熱器,僅能應付到280~290W左右的功耗解熱,300W以上的功耗解熱就會出現溫度過高降速的狀況! 今天要介紹給大家的這款「聯力GALAHAD II TRINITY-Performance 360效能版」,這組一體式水冷散熱器,不但有辦法能解這樣Intel高階處理器標準253W功耗全性能輸出的熱量,還可以解打開功耗牆的300~320W的廢熱。 搭配處理器:Intel第13代Core i9-13900KF 搭配主機板:ASRock Z790 TAICHI CARRARA(Intel Z790) 搭配記憶體:PROXMEM SPEAR RGB DDR5-6800 32GB(16GB x2) 搭配顯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3060 Ti(8GB GDDR6) 搭配作業系統:Windows 10 22H2 系統SSD:1TB(PCIe 4.0 x4) 測試一體式水冷散熱器:聯力GALAHAD II TRINITY-Performance 360效能版白色版(GA2P36W) 散熱效能的方面,這邊使用AIDA64 EXTREME的System Stabiltiy Test來驗證,並且開啟Stress CPU、Stress FPU、Stress Cache、Stress System Memory選項讓CPU負載達到全負載的最大值,功耗直上253W,實際測試1小時了解運作的狀況。CPU運作溫度方面,使用Core Temp來監控測試。 同時我們用上了CINBENCH R23來驗證,並打開功耗牆,功耗直上300~320W。CPU運作溫度方面,使用Core Temp來監控測試。 由於Core i9-13900KF處理器,是一顆8P+16E的大小核處理器,它是透過多工運作與功耗牆來調節溫度。若CPU散熱器的散熱性能不足,馬上就會出系統卡機、甚至重新開機、關機的狀況。 這邊透過監控可以發現,每一個核心,溫度幾乎都跑到接近100°C,就被瞬間壓制降溫,然後升溫又降溫,可以說Intel這顆處理器,是用暴力的方法讓性能達到極速,而且是用輪流上陣的方式來運作。 測試結果,GALAHAD II TRINITY-Performance 360效能版白色版一體式水冷散熱器,完全可以壓制Intel第13代Core i9-13900KF的標準253W功耗產生的廢熱,沒有出現過熱當機、卡機不穩的狀況發生。 測試結果,GALAHAD II TRINITY SL-INF 360幻鏡版白色版一體式水冷散熱器,可以壓制Intel第13代Core i9-13900KF打開功耗牆限制:253W功耗限制被打開,沒超頻狀態之下300~320W功耗產生的廢熱,會出現溫度過高降速的狀況。 由於這項測試,功耗會持續飆上300~320W,若無法達成解熱的話,就會出現溫度過高降速,功耗下降的狀況。這款一體式水冷散熱器的性能,室溫25 ℃冷氣房,能應付到300~320W左右的功耗解熱,300W以上的功耗解熱沒有問題! 測試過程中,可以發現,全速運作功耗持續飆上300W左右,CPU沒有出現過熱降速,功耗一直維持在300W以上,從Core Temp監控可以明顯看出,可以穩定在300~320W功耗下持續工作!也因此,我們確定這款一體式水冷散熱器,解熱性能足以對付300~320W功耗解熱。 嚴格說起來,大部分的360mm(120mm x3)一體式水冷散熱器的解熱能力,都是在280~290W左右。只有經過強化的版本,包括風扇強化,轉速更快版本,改用更密的散熱排,用上雙波密度更高散熱排來加大接觸面積,水泵馬達轉速加強,更大的管徑,或者用上420mm(140mm x3)或480mm(120mm x4)一體式水冷散熱器,才有辦法把散熱能力再往上提昇。目前業界最高解熱的零售產品,是500W解熱,但一般玩家用不到這樣等級的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聯力自己做了一個ARGB控制軟體,並整合了風扇、一體式水冷散熱器與燈效控制功能,這個軟體叫做L-CONNECT,最新版為L-CONNECT 3。這邊,編輯使用L-CONNECT 3來監控設定GALAHAD II TRINITY-Performance 360效能版白色版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這次,我們實測了GALAHAD II TRINITY-Performance 360效能版白色版,發現這款一體式水冷散熱器的性能非常強。不但對付現在幾乎是最熱的Intel第13代二哥的Core i9-13900KF處理器,解開253W的功耗產生的熱量,也可以解開打開功耗牆300~320W的功耗產生的熱量。 聯力GALAHAD II TRINITY系列一體式水冷散熱器的定價已經出爐!GALAHAD II TRINITY-Performance效能版,台灣零售價格的話360mm(120mm x3)的價格,不分黑色白色定價皆為4,900元。 這次,我們實測開箱了聯力GALAHAD II TRINITY-Performance效能版白色版一體式水冷散熱器,看到了聯力的秘密武器,能讓玩家享受300W解熱戰鬥力。 整體來說,這是一款300W解熱戰鬥力一體式水冷散熱器,比起其他產品擁有更強散熱性能! 廠商名稱:Lian Li - 聯力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2451-3000 廠商地址:基隆市六堵工業區工建北路11-1號 廠商網址:
-
聯力LIAN LI GALAHAD II TRINITY系列重裝上陣,史上最強一體式水冷散熱器強勢登場!
現在CPU越來越熱,產生的功耗已經超過了一般空冷散熱器解熱範圍,加上產生的廢熱超過250W,甚至衝上300W,已經到了非得使用一體式水冷散熱器不可!不過,一體式水冷散熱器的話,要找到散熱能力強,還要高顏值的並不好挑選。甚至不少玩家,在買了一體式水冷散熱器之後,還會去額外添購聯力的積木風扇來改裝,展現側面顯色,以及RGB酷炫無限鏡面的質感。玩家們的聲音,聯力聽到了!這次,在二代GALAHAD II推出的同時,除了GALAHAD II ARGB入門版之外,推出了高顏值的GALAHAD II TRINITY SL-INF幻鏡版,引進了無限鏡積木風扇,讓一體式水冷散熱器的美觀性與質感加分,散熱強化的GALAHAD II TRINITY-Performance效能版,除了外觀更為精美之外,在水冷頭、散熱排與散熱技術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擁有不錯的散熱性能。接下來,就讓我們來揭開它神祕的面紗吧! ----------------- ----------------- PCDIY!快開箱:「聯力GALAHAD II TRINITY SL-INF幻鏡版報到,高顏值一體式水冷散熱器強勢來襲!」 為了讓電腦跑更快,CPU業者無不絞盡腦汁,想破頭怎樣可以飆上極速!更麻煩的是,現在CPU競爭激烈,桌機X86主流只剩下Intel與AMD,誰也不讓誰!AMD有我們台灣台積電助力,所以製程一直進步,已經用上了5奈米製程,高階Ryzen 9 7900X/7950X,官方雖標示功耗僅為170W,但實際上沒額外超頻燒機,實測跑出來卻高達230W,甚至還會更高!Intel是自己的晶圓廠,雖然製程還停留在10奈米製程,高階Core i7-13700K、Core i9-13900K/KS的話,官方雖標示渦輪功耗僅為253W,但實際上若把功耗牆關掉,沒額外超頻燒機,實測跑出來卻高達300~320W,甚至還會更高! CPU這麼熱的狀況之下,而且使用了自動超頻的技術,也就是會依照運算需求動態調整頻率。加上現在的CPU,都是多核心的設計,甚至是用上了大小核。為了避免工作溫度超標,使用的是功耗牆來限制總功耗,並用上了過熱保護機制,當每個核心溫度到達上限之後,就降速讓別的核心接手。這樣的情下之下,一般的空冷散熱器已經無法滿足CPU的散熱需求,必須使用一體式水冷散熱器不可。而且,需要的是高效能的360(120mm x3)、420(140mm x3)或480(120mm x4)的一體式水冷散熱器,才有辦法迅速的將飆升的廢熱帶走,讓散熱排來進行解熱。 為了讓一體式水冷散熱器的散熱能力提昇,現在已經有了很多新的解決方案。在水冷頭方面,核心的銅片設計也都做了改良,包括銅板上鏟齒式散熱片高度、厚度與間距都做了強化,水冷頭的馬達也加強以提升水冷液的流速,管徑也增加讓帶走熱的速度提昇,水冷排的設計也從單波發展到雙波,以及更高密度的設計,可以說為了滿足新一代CPU的性能解熱要求,新一代的一體式水冷散熱器可以說越來越強大! 聯力為電腦機殼界的領導廠商,這幾年除了強力發展電競機殼之外,也朝向了電腦周邊與散熱器發展。GALAHAD,為聯力旗下一體式水冷散熱器的品牌,於2020年7月份推出。在第一代的產品推出熱銷之後,也收到了不少玩家的意見回饋,並積極做新產品的研發。 這次,聯力推出的是第二代的產品,命名為GALAHAD II TRINITY系列,產品標語為重新定義你的風格,讓效能極大化。這次推出的產品,推出四個型號可以選擇,目前推出的是,基本款GALAHAD II TRINITY ARGB版,進階款GALAHAD II TRINITY SL-INF幻鏡版,還有推出一個特別款GALAHAD II TRINITY-Performance效能版。 在水冷頭的部份,GALAHAD II TRINITY系列設計了可換式冷蓋頭。這次提供了3個版本可換式冷蓋頭 提供外圈與內圈一個完全擴散的表面。 利用無線鏡面取代內圈部分 。 是鋁質外圈搭配雙無限鏡內圈,並有聯力商標位於中 為了讓水冷頭的散熱性能強化,聯力也下足了功夫。在水冷頭銅板的鏟齒式散熱片上面,高度、厚度與間距都有改良,中間還加入了溝槽,用來讓傳輸熱量的效果更好。在銅板密封件上面,也把路徑做了拉直,這是為了減少亂流以及增加水流量所設計。 GALAHAD II TRINITY ARGB版與GALAHAD II TRINITY SL-INF幻鏡版用的是同樣的3200RPM直徑31.4mm的冷頭葉輪,GALAHAD II TRINITY-Performance效能版則是用上了加大4200RPM直徑36mm的冷頭葉輪,還用上了更大的馬達來驅動,除此之外皆改採7刀葉片設計葉輪,可以帶來更高的水流量。 水流量直接決定了帶走熱的速度,為了確保水流量不受管徑的限制,這些提昇了管道內徑的尺寸,從上一代的5.8mm,升級到這一代的7mm,確保散熱的性能可以衝破原本5.8mm管徑的瓶頸。以往要安裝散熱排的時候,常常會遇到散熱排的管子角度不好調整,這次聯力用上了45度旋轉接頭,除了可以360度旋轉之外,45度接頭更可以輕鬆的安排管子路徑與安裝。 散熱器的散熱膏的塗抹,一直是玩家困擾的問題!到底要使用多少散熱膏,要怎麼塗枺,一直是沒有個真正的答案。這次,聯力附贈了散熱膏控制膜,可以有效平均的塗枺散熱膏,讓CPU與水冷頭可以更完美的接觸導熱。 以往的一體式水冷散熱器,很少會針對散熱排著墨,這次聯力針對GALAHAD II TRINITY ARGB版與GALAHAD II TRINITY SL-INF幻鏡版,用上了27mm厚的散熱排,並使用密度為20 FPI的單波散熱排散熱片。GALAHAD II TRINITY-Performance效能版,用上了32mm厚的散熱排,並使用密度為19 FPI的雙波散熱排散熱片。 散熱排的厚度與密度,直接跟一體式水冷散熱器的散熱效果有關係,在散熱排的強化之下,能帶走的廢熱也跟著可以提昇。 GALAHAD II TRINITY系列,採用不同的風扇設計,用上了三種不同風扇,三種都是流體動壓軸承(FDB,俗稱液態軸承)。GALAHAD II TRINITY ARGB版,用的是菊輪鍊式連接的ARGB PWM風扇,120mm風扇的厚度為25mm,風扇速度為2450 RPM,靜壓3.26mmH2O,氣流為89.1 CFM,噪音為35.4dbA。GALAHAD II TRINITY SL-INF幻鏡版,用的是聯力自家的無限鏡積木風扇,有提供一個支援L-Connect 3的積木風扇SL-INF控制器,120mm風扇的厚度為28mm,風扇速度為2100 RPM,靜壓2.66mmH2O,氣流為61.3 CFM,噪音為29 dbA。GALAHAD II TRINITY-Performance效能版,用的是雙轉速風扇,120mm風扇的厚度為28mm,風扇速度為2300、3000 RPM,靜壓4.08、6.99 mmH2O,氣流為81.54、108.29 CFM,噪音為32.1、39.9 dbA。 GALAHAD II TRINITY系列的話,可以解熱到Intel、AMD主流處理器的水準。Intel LGA1700腳位高階Core i7-13700K、Core i9-13900K/KS處理器都沒問題,AMD AM5腳位高階高階Ryzen 9 7900X/7950X與Ryzen 9 7900X3D/7950X3D也都沒問題。 目前測試的話,即便是Core i9-13900K/KS處理器,打開了功耗牆限制,高達300~320W的解熱也能勝任,不會出現過熱當機、卡機不穩的狀況發生。 和其他品牌一體式水冷散熱器不同的是,聯力這次的GALAHAD II TRINITY系列,使用的是預先組裝方式,已經幫玩家組裝完成,省掉再去把風扇裝上散熱排的動作。 GALAHAD II TRINITY ARGB版一體式水冷散熱器,推出240與360版本,提供白色與黑色版本,PUMP速度為3200 RPM,用上了2或3個25mm厚120mm尺寸2450RPM轉速89.1CFM風流35.4dBA噪音FDB液態軸承風扇,能支援Intel LGA1700與AMD AM5腳位處理器散熱。 GALAHAD II TRINITY SL-INF幻鏡版一體式水冷散熱器,推出240與360版本,提供白色與黑色版本,PUMP速度為3200 RPM,用上了2或3個28mm厚120mm尺寸2100RPM轉速63.3CFM風流29dBA噪音FDB液態軸承風扇,不同點是風散用的是UNI FAN SL-INFINITY積木風扇,能軟體控制風扇速度與LED照明,能支援Intel LGA1700與AMD AM5腳位處理器散熱。 GALAHAD II TRINITY-Performance效能版一體式水冷散熱器,推出360版本,提供白色與黑色版本,PUMP速度為4200 RPM,用上了3個28mm厚120mm尺寸2300/3000RPM轉速81.54/108.29CFM風流32.1/39.9dBA噪音FDB液態軸承風扇,具備強大的散熱能力,能支援Intel LGA1700與AMD AM5腳位處理器散熱。 值得注意的,聯力GALAHAD II TRINITY系列一體式水冷散熱器的定價已經出爐,台灣零售價格的話,今天就會開始鋪貨上市。 這次,我們實測開箱了聯力GALAHAD II TRINITY SL-INF 360幻鏡版WHITE與GALAHAD II TRINITY-Performance效能版WHITE一體式水冷散熱器,看到了聯力的用心,用上了台灣人的軟實力與硬底子,來強化重新設計一體式水冷散熱器,打造出這次的神兵利器。編輯會推薦若預算有限則可以挑選GALAHAD II TRINITY ARGB版,若想要高顏值的則可以選擇GALAHAD II TRINITY SL-INF 360幻鏡版,若有用到超頻的話則可以選擇GALAHAD II TRINITY-Performance效能版。 整體來說,聯力GALAHAD II TRINITY系列,是史上最強一體式水冷散熱器,值得玩家細細品嚐! 廠商名稱:Lian Li - 聯力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2451-3000 廠商地址:基隆市六堵工業區工建北路11-1號 廠商網址:
-
VideoProc Converter慶獲得「超過1億次Youtube觀看次數iDance Studio」強力推薦!即日起提供夏日盛典「App限免」,限時免費讓玩家、創作者充分享受史上最強影音轉檔、壓縮、編輯、下載、螢幕錄影、硬體加速App!
隨著創作者時代的來臨,越來越多的創作者加入影片創作的行列,除了需要強大的電腦硬體來加快影音創作,也讓攝錄影器材與影音剪輯、特效、轉檔軟體更蓬勃發展。這次要介紹給大家的,則是廣受國內外好評的VideoProc Converter,是一套集影音轉檔、壓縮、編輯、下載、螢幕錄影、硬體加速App,提供淺顯易懂、使用容易的操作介面,以及一般創作者、玩家會用到的強大影音功能。 這次,VideoProc Converter在獲得「超過1億次Youtube觀看次數創作者iDance Studio」推薦之下,為了慶祝專業影片創作者的強力推薦,VideoProc特別提供,即日起提供夏日盛典「全功能版 App限免」限時免費讓玩家、創作者可以享受到完整的功能使用。 *限免版本,包括提供PC版與Mac版[支援M1、M2] VideoProc Converter是一套集影音轉檔、壓縮、編輯、下載、螢幕錄影、硬體加速App,由Digiarty Software(德藝軟體)所開發。Digiarty Software是一家創立於2006年的多媒體軟體研發公司,VideoProc Converter是Digiarty Software旗下熱門產品之一,發布五年內就在全球180個國家突破460萬台安裝。同時,VideoProc Converter團隊致力於提供易用且能深度利用硬體加速的高效影片、音樂處理方案。 除了VideoProc系列,除了強調轉檔的VideoProc Converter之外,還有一套專注於影音編輯的VideoProc Vlogger,是一套直覺、好用的影片編輯軟體,匹配各類創意需求。讓生活片段秒變電影大作。 iDance Studio,創團於2001年,是一家創作表演團體,專注於流行舞蹈的創作舞團,創立至今已經走過12個年頭。iDance Studio的Slogan,口號為iDefine wahat iDance,為流行舞蹈由iDance來定義的意思。我們致力於發揚台灣流行舞蹈,推廣街舞,以自由舞蹈,融合流行、鎖舞、霹靂、爵士、芭蕾舞、踢踏舞和其他風格元素的融合舞蹈類型,加入嘻哈、R&B、funk、電子或流行音樂進行編舞。不但獲得全國大專院校同學的熱情支持,同時有越來越多熱衷流行舞蹈的夥伴加入,成為專業的流行舞蹈導師,發展台灣流行舞蹈創作,帶領更多莘莘學子,遨遊於流行舞蹈世界,開拓視野,使每一棵種子能於社會各處發芽,帶來更多正面力量。 王暐霖執行長,為台灣流行舞蹈砥柱,堅持奉獻教育的熱誠和理念,創立了iDance Studio,除了集結台灣各界舞蹈菁英,號招成為專業導師,繼續帶領培訓更多踴躍參與下一代教育事務,協助引進更多的資源,造福莘莘學子,共同守護台灣流行舞蹈永續發展。迄今,iDance Studio,已經成為台灣最火紅的流行舞蹈教室,Youtube平台頻道已有64.6萬位訂閱者,迄今觀看次數也達1億1,943萬次,最受歡迎的影片,迄今播放次數達到4,542萬次,迄今超過100萬次觀看次數的舞碼創作,已經有18支影片,可以說是台灣流行舞蹈之光。iDance Studio,是台灣目前最具網路聲量與影響力的創作表演團體。 iDance Studio網羅了台灣頂尖舞者,提供舞蹈創作,創作出許多動人的廣告MV iDance Studio推動流行舞蹈創作,很早就投入了數位線上錄播演出。在王暐霖執行長的領導之下,由專業舞者進行編舞、排練,進行舞碼創作與演出。並透過錄影場製作,以Youtube數位錄播演出。我們不斷創作演出,培訓新一代舞者,讓流行舞蹈持續萌芽生長,持續發光發熱,iDance Studio用流行舞蹈正面力量守護台灣,把流行舞盪的正面力量帶到每一個地方。 iDance Studio協助中港台演藝團體,進行編舞創作與舞蹈指導,展現最好的演出表演 iDance Studio在表演藝術的編舞領域受到業界肯定!創作的屁屁舞受到全球舞者讚賞,Youtube影片至今播放次數已經超過了4,500萬次! iDance Studio在線上表演方面,使用錄影場製作,以數位錄播演出,使用專業攝影機進行拍攝影片。拍攝影片剪輯軟體的話,用的是PC與Mac混合剪輯的方式。Mac剪輯與後製軟體主要用的蘋果Final Cut Pro,並搭配Adobe Creative Cloud。PC剪輯與後製軟體主要用的是Adobe Premiere Pro、After Effects、Photoshop。 當影片剪輯出來之後,我們輸出的檔案是4K影片。工作實務上,我們時常會遇到合作夥伴,希望提供不同格式影片,像是不同檔案格式、解析度版本,有時候會需要上合作夥伴的浮水印,這些簡易的影音編輯、轉檔功能,我們會推薦使用VideoProc Converter。我們也推薦給合作夥伴,直接下載VideoProc Converter來使用,即便是不熟悉影音後製的玩家,也能輕鬆上手。 iDance Studio與許多品牌合作創作影片,展現舞蹈的正面力量! VideoProc Converter是一套集影音轉檔、壓縮、編輯、下載、螢幕錄影、硬體加速App,採用直覺化的介面設計,使用上相當容易上手。 這套App,最厲害的是具備強大的硬體加速,支援PC與Mac,包括Intel與AMD的CPU,以及蘋果M1、M2處理器,並且可以支援GPU加速,對應NVIDIA、AMD與Intel GPU硬體加速,包含影片轉檔、編輯與螢幕錄影,都能透過GPU加速。1080p影片轉檔,最高可以可以提高到47倍速,4K影片轉檔,也比其他軟體快了高達7倍。 影片與聲音轉檔的部份,支援影片與聲音轉檔。影片格式的話,常見的MP4、MKV、AVI、WMV、MOV、M4V、MPEG2、DivX、3GP等格式都支援,格式則可以支援H264、HEVC、VP8、H263、MPEG2等。聲音格式的話,常見的MP3、M4A、QAV、WMA、M4R、AIFF、FLAC、AC3、AAC、OGG、CAF等格式都支援,格式則可以支援MP3、AAC、PCM、WMA、FLAC等。 轉檔,可以支援480x320、640x480、720x480、960x480、1280x720、1920x1080、2560x1440與3840x2160解析度影片,還可以把影片解析度升級成高解析度,也可以把幀率做轉換與提昇,可以支援15、23.976、24、25、39.97、30、50、59.94、60 FPS,並且能重新設定聲音編碼設定,支援AAC、MP3、AC3、DTS、DTS-HD。更厲害的,能把影片長寬比重新調整,支援16:10、16:9、4:3、3:2、5:4、5:3、8:7、1:1、2.21:1不同比例進行轉檔。 值得注意的,轉檔功能還包括具備修復、增強影片功能。除了可以用解析度提昇方式,來提升影像的像素,還可以使用色彩校正方式,透過支援亮度、對比度、色調、Gamma值、飽和度調整,再使用去交錯、畫面穩定、魚眼校正、色彩校正、噪音消除功能,來達成提昇影片的觀賞體驗 影片編輯的部份,支援六大功能,包括音訊&視訊編輯、特效編輯、字幕編輯、剪輯編輯、剪裁編輯與浮水印編輯。 音訊&視訊的編輯,包括畫面翻轉、播放速度、聲音延遲與音量調整功能,也可以禁用全部音軌。特效編輯,除了支援亮度、對比度、色調、Gamma值、飽和度調整,還支援16種影像特效套用。字幕編輯,支援匯入字幕,以及搜尋字幕檔案。剪輯編輯,支援裁切影片,以及將多個影片合併成為一個影片。剪裁編輯,則支援影片剪裁與放大。浮水印編輯,可以支援文字浮水印與圖片浮水印,能以時間節點來置入浮水印。 下載功能的部份,這可以說是當今最強大的下載軟體。 下載支援,常見的包括Youtube、TikTok、SoundCloud、Facebook、Instagram社群網路都能下載,一些影音網站也能下載,包括影片、聲音都可以下載到電腦端。影片的話,可以支援不同解析度影片的下載,以及儲存成不同格式的影片,聲音的話,則可以支援儲存成不同格式的聲音。 錄影功能,是老師、直播主與遊戲實況主的最愛。不少直播主、遊戲實況主,會想要把直播的影像擷取,或者是玩遊戲時的動態畫面錄影,這時候就能使用錄影功能,包括電腦桌面錄影,或者是網路攝影機的錄影,就蓮子母畫面也能錄影,並且能調整MP4、FLV、MOV、MKV或TS錄影的格式,錄影編碼可以用x264或NVENC,錄影品質也能做調整,以達錄影時的最佳化。 試用版的話為免費試用,不限檔案數量,影片轉檔、編輯、下載不含浮水印,輸出的檔案時長限 5 分鐘。 iDance Studio版「限免版」,現在可以直接輸入「E-Mail領取序號」。 領取序號,立刻啟用所有功能。支援影音轉檔、壓縮、編輯、下載、螢幕錄影、硬體加速。不含新推出的壓縮工具。不含免費升級。 完整版的話,是付費購買。完整版,分成1 PC終生授權版與3 PCs 1年授權。1 PC終生授權版,定價美金27.95元(折合台幣870元)。3 PCs 1年授權,定價美金25.95元(折合台幣810元)。適合單台電腦使用,享有終生免費升級。以超高 CP 值獲取完整版。免費升級,第一時間獲得轉檔、編輯、錄影等最新功能。30 天退款滿意保證。跟限免版相比,「新功能」提供 7 種影片壓縮方式(可直觀設定壓縮比例)。第一時間支援新的視訊/音訊編碼、DVD。支援新裝置機型拍攝的 4K/大容量影片。下載主流影音網站上的最新影片(支援 8K/4K/HD 多種解析度)。與最新的 Intel、AMD、NVIDIA GPU 保持相容。 好消息!這次VideoProc Converter慶獲得「超過1億次Youtube觀看次數創作者iDance Studio」強力推薦!即日起提供夏日盛典「App限免」!玩家可不要錯過限免的好實機,可以直接領取序號,取得打開所有功能。 *限免版本,包括提供PC版與Mac版[支援M1、M2] 創作者有福了,現在要做影音轉檔、壓縮、編輯、下載、螢幕錄影、硬體加速,不用再購買動輒上萬的專業軟體了! 這次,在VideoProc Converter提供限免之下,創作者得到了強大的影片工具App,限時免費!實在是太佛心了!感謝VideoProc Converter無私的奉獻! 軟體名稱:VideoProc Converter 廠商名稱:Digiarty Software - 德藝軟體 廠商軟體下載網址: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洋垃圾】: →更多的【PCDIY!歪國貨】: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更多的【PCDIY!玩家話題】:
-
顯示卡稱王!華碩深耕電競市場,獲得PCDIY!第十七屆玩家票選品牌大賞2022「顯示卡(VGA)」最佳品牌肯定!
誰是真正的第一名,誰才是最強的王者?在每個人的心目中,各自都有不同見解,也有不一樣的答案。拿玩家圈最夯的電腦零組件顯示卡來說,就是競爭相當激烈的產品項目。顯示卡的競爭,從最上游的顯示晶片爭霸,NVIDIA、AMD與Intel的對決,NVIDIA獲得了絕對性的勝出。下游顯示卡的話,由同時銷售NVIDIA與AMD顯示卡的華碩、技嘉、微星取得領先,對於品牌顯示卡的經營也下了比較多的功夫。其中,全球顯示卡市佔最高,在台灣銷售量第一,經營最深入的就是華碩了! 華碩是如何一步一步攻城略地,經營顯示卡市場,獲得消費者認同,成為顯示卡龍頭,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揭開華碩顯示卡的神祕面紗。 十幾年前,根本沒有所謂的電競。電腦就是電腦,DIY就是零組件,筆電就是筆電,手機就是手機。直到華碩推出了ROG玩家共和國(ROG,Republic of Gamers),這個世界才開始注意到電競市場的存在。ROG玩家共和國從主機板誕生。 2006年07月,誕生了ROG玩家共和國第一張AMD AM2腳位的CROSSHAIR主機板,正式奠定了往後華碩邁向電競霸主之路。而後,華碩「ROG玩家共和國」品牌,從主機板,發展到顯示卡,到電競周邊,更拓展到了品牌電腦、品牌筆記型電腦,席捲整個遊戲市場,成為了電競霸主。 華碩電腦全球副總裁許祐嘉先生,在接受PCDIY!專訪提到:「所謂的玩家,是可以進一步細分的,可以區分為休閒玩家(Casual Gamer)、遊戲玩家(eSports)與技術玩家(Hardcore Gamer),華碩則充分滿足了不同領域玩家的需求。」除了ROG玩家共和國,還與合作廠商,共組 TUF(The Ultimate Force)電競聯盟,華碩也進一步推出了TUF Gaming系列產品。 華碩是一家追求永續價值的品牌業者,這不僅是企業的社會責任,而是永續策略與競爭力的結合。華碩董事長施崇棠,在接受專訪中提到:「品牌是心佔率的長期戰爭。心佔率則是市佔率的領先指標」,意思是告訴大家市佔率固然重要,心占率則攸關品牌永續發展的重要性。在另一次接受專訪中,施崇棠則提到:「心占率才是品牌最終的關鍵績效指標(KPI)」,意思是告訴大家最關鍵的品牌殊死戰,並非是在商品貨架上開打的,而是在每個消費者的心目中決一勝負。這就是告訴我們:「心占率決定品牌市占率」 華碩是如何成為電競品牌霸主?讓我們來到零售市場第一線台北光華商場拜訪店家,再來看看品牌業者的實體通路經營,到拜訪網咖工會理事長看看網咖業對於顯示卡的挑選方式,來了解華碩顯示卡如何經營心佔率,一步一步的成為顯示卡世界中的王者。 我們來到台灣PC DIY的聖地台北光華商場!到了八德商圈,就不能不到實體通路最強的原價屋瞧瞧。這邊,我們來到了幾乎什麼都有現貨的原價屋新現代PC館,拜訪了店長,詢問目前店頭顯示卡銷售的狀況。 店長表示,目前顯示卡的銷售,賣比較好的則是華碩、技嘉與微星,主要是這三家業者同時都有販售NVIDIA與AMD顯示卡,品牌經營的還不錯,而且台灣上市公司售後服務有保障,消費者到店頭大多會指定購買。 店家說明,華碩顯示卡的話,一直都有不錯的詢問度。不少到店的玩家,都是指定要購買ROG、TUF Gaming顯示卡。銷售也相當不錯,常常賣到缺貨需要補貨。品質的話也相當穩定,賣出去的顯示卡,通常不會有新品不良的狀況。即便出現新品不良的狀況,也可以直接跟購買店家換貨,有相當不錯的售後服務。 店長進一步說明,華碩的售後服務相當不錯。不但全省北、中、南、東設有華碩皇家俱樂部,即便購買的產品出了問題,都可以送到原廠售後服務中心處理。還可以透過全省經銷商收送點取得售後服務支援,因此購買華碩的產品,不用擔心售後服務的問題。最後,原價屋新現代PC館店長給予華碩顯示卡高度的肯定。 既然來到了光華商場,我們來看看品牌業者在實體通路的布局。然而,怎麼來看實體通路的布局,最直接的 ,就是來看店面招牌的數量與品牌專賣店。 華碩作為電競領導品牌,代理商的部份,則是採用複式代理的操作方式,依照不同產品分類,代理商包括聯強、精技、聚碩、群環、華普、建達,針對網路購物比較容易出現偽品,華碩也有網路授權經銷商,針對機卡碟,網通,電競周邊,LCD,電源、水冷、機殼不同產品做銷售。 我們在光華商場看到店面招牌的數量比較多的,就是華碩、技嘉、微星、宏碁與聯想。仔細去查看,可以發現這大部分是販售筆電業者,原廠補貼販售自家品牌店家懸掛招牌。不難發現,華碩在光華商場的電店面招牌,幾乎是最多的,包括掛上ASUS華碩與ROG玩家共和國的招牌。這則顯示,華碩的產品的市場接受度高,貨好跑,店家也樂於做華碩的經銷商,更樂於掛上華碩的招牌。 從光華商場店面招牌的數量,我們不難看出華碩下足了功夫,也展現出華碩ROG品牌的實力。 緊接著,我們來到網咖公會,訪問臺北市資訊休閒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賴柏宇理事長,來瞭解網咖業怎麼挑選顯示卡, 賴柏宇理事長,本身經營網咖超過20年,是資深的網咖老闆。賴理事長經營的戰國網,在台灣網咖界頗具盛名,以高檔的電腦硬體配備,提供美食與優質的電競環境著稱。戰國網 e宿館,則是開業於台北市東區強調日式體驗、多元娛樂的電競網咖。 戰國網 e宿館,本身就是華碩ROG電競聯盟的成員,賴柏宇理事長提到:「當初會加入華碩ROG電競聯盟,就是看重華碩電競產品的魅力。由於華碩主機板、顯示卡的堅穩,ROG玩家共和國品牌的辨識度,各種電競周邊的支援,加上全省巡迴電競活動的熱身,讓業者可以把網咖經營得更好」。 店家名稱:戰國網e宿館 網咖地址: 網咖專頁: 網咖介紹: 賴理事長說到:「由於網咖業是每天開機24小時,一週開業7天,等於是電腦每天不間斷在工作。大部分的客人,都是來玩遊戲的,因此顯示卡的好壞可以說是立竿見影,若是效能不好,遊戲跑不順的話,玩家馬上會抱怨,甚至就會離開不玩了。若是不穩的話,遊戲不能跑或當機的話,玩家甚至會翻臉的。由於網咖時常會擔當遊戲比賽場地,作為遊戲官方的電競指定場所,因此網咖對於顯示卡的挑選格外注意。」賴柏宇理事長,會選擇採用華碩顯示卡,主要是因為華碩顯示卡的用料紮實、效能優異與品質穩定。 賴理事長說明:「因為網咖是24小時在營業,用料紮實才不會出現快速老化的狀況,也才禁得起日也操夜也操的惡劣環境使用。效能優異的話,由於來網咖的玩家,大部分是玩遊戲的,必須要各種遊戲都跑得順暢才行,也因此,網咖通常都有最新的硬體配備,包括像是NVIDIA最新的GeForce RTX 40系列顯示卡,網咖也開始佈局導入,提供給玩家最好的遊戲體驗。華碩顯示卡是經過原廠的調校,具備優異的性能,因此不會出現遊戲不相容或跑不順的狀況發生。」 賴理事長並補充:「也由於網咖是營業場所,顯示卡若是出問題的話,尤其是比賽的時候,是出一點狀況都不允許發生的。比賽時遊戲跳出或當機,甚至會讓玩家當場翻臉的。當初會挑選華碩顯示卡,就是看重華碩對於品質的堅持,不會偷料,顯示卡的穩定性也比較好,讓遊戲玩家可以把精力投注在遊戲上面,享受遊戲帶來的身歷其境體驗。」對於華碩顯示卡的話,賴柏宇理事長,給予華碩顯示卡高度的評價! 賴柏宇理事長也分享,華碩ROG電競聯盟網咖採用了華碩頂級配備,除了導入各式新款顯示卡之外,也有最新的CPU、顯示器、鍵盤、滑鼠與電競椅,可以提供玩家來體驗最新的華碩ROG電競產品。 玩家在猶疑要不要入手最新顯示卡、電競產品的同時,像是考慮入手華碩GeForce RTX 40系列顯示卡,想試試華碩電競鍵盤、滑鼠的敲擊快感,或者坐坐看華碩電競椅是否舒適好坐,都可以到全省華碩ROG電競聯盟網咖,來體驗華碩ROG電競產品的魅力。 誰才是顯示卡世界的王者?「PCDIY!第十七屆玩家票選品牌大賞2022」票選活動,投票時間從2022/12/13(二)~2023/01/31(二),經過了1個半月的投票時間,華碩 ROG在激烈市場競爭之中脫穎而出,獲得PCDIY!第十七屆玩家票選品牌大賞2022「顯示卡(VGA)」最佳品牌肯定! 這次,我們從華碩董事長施崇棠專訪瞭解到,華碩是一家重視心佔率與永續經營的品牌業者。華碩在各方面的產品上面,不僅追求市佔率的領先,也追求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價值,進而成為玩家心目中理想品牌。 從原價屋新現代PC館店長的專訪,我們也瞭解到零售市場第一線給予華碩顯示卡高度的評價。從光華商場店面招牌的數量,也看到了華碩下足了功夫。 從網咖公會理事長專訪,我們也看到華碩顯示卡受到高度推崇的一面。再加上華碩在PCDIY!第十七屆玩家票選品牌大賞2022,獲得了「主機板、顯示卡、CPU一體是水冷散熱器、電競鍵盤、電競螢幕、電競椅、迷你電腦/輕巧型電腦」共7個最佳品牌。 華碩顯示卡不僅市佔率領先,成為玩家心目中的理想品牌,也成為了顯示卡世界的王者。
-
史上最強Mac Pro出爐!頂規報價407,170元,升級24核心Apple M2 Ultra處理器,76核心GPU,192GB記憶體,8TB SSD,搭配報價189,900元32吋6K等級6016x3384解析度Nano-texture玻璃Pro Display XDR顯示器大滿配,總價衝上597,160元!
萬眾矚目,蘋果WWDC23來了!每年的WWDC都有重大的發表,這次也不例外!這次除了發表配備M2的全新15吋MacBook Air超輕薄筆記型電腦,還有M2 Max、M2 Ultra的Mac Studio迷你電腦,以及Vision Pro的空間電腦。而本次最讓人驚艷的,就是史上最強Mac Pro出爐! 這次,全新Mac Pro的推出,很具體的,對於影像工作室業者,像是創作者、Youtuber、電視節目與電影的劇組,若是使用Final Cut Pro剪輯影片的話,使用Logic Pro製作聲音、音樂的話,使用Adobe Premiere Pro做創作的話,你會非常有感,可以充分感受到數倍於一般PC的性能,以及比起原先搭載M1、M2處理器的一般Mac mini、Mac Studio、Macbook、Macbook Air、Mackbook Pro更快的加速度。 蘋果的M1、M2處理器,全面採用了大小核架構,都是擁有了效能核的P核心,以及能效核的E核心。 製程:台積電5奈米製程 ●M1:8核心(CPU:4P+4E核心,GPU:7或8核心) ●M1 PRO: 8核心(CPU:6P+2E核心,GPU:14或16核心) 10核心(CPU:8P+2E核心,GPU:14或16核心) ●M1 MAX: 10核心(CPU:8P+2E核心,GPU:24或32核心) ●M1 Ultra:20核心(CPU:16P+4E核心,GPU:48或64核心) 製程:台積電第二代5奈米製程 ●M2:8核心(CPU:4P+4E核心,GPU:8或10核心) ●M2 PRO: 10核心(CPU:6P+4E核心,GPU:16或19核心) 12核心(CPU:8P+4E核心,GPU:16或19核心) ●M2 MAX: 12核心(CPU:8P+4E核心:30或38核心) ●M2 Ultra:24核心(CPU:16P+8E核心,GPU:60或76核心) M2處理器的升級,不僅是核心的增加,在快取的容量上也提昇,也因為製程升級,運行的速度也更快。 最厲害的,M2 Ultra的性能,完全超越了先前M1、M2的戰鬥力,加上8記憶體通道(192GB版本)可以實現800GB/s記憶體頻寬,以及全新PCIe Gen4 SSD的存取速度,讓全新Mac Pro擁有前所未有的處理速度。 尤其是用Mac Pro搭配Final Cut Pro做剪輯,可以說是如虎添翼,讓整體影音創作的效率提昇到全新境界。 這次,沒有意外的,Apple M2高階處理器出來了,這就是M2 Max、M2 Ultra!這是為了高階Mac電腦而生,一樣採用了台積電N5P第二代5奈米製程製造,比起一般的M2處理器,不一樣的是核心變多了。 標準型的M2處理器,採用Armv8.5-A核心,只有8核心CPU,宇最高10核心GPU,用的是LPDDR5記憶體,記憶體速度達100GB/s。M2 Max、M2 Ultra則是基於M2所推出的加強版,CPU增加到最高24核心,GPU增加到76核心,記憶體增加到最高192GB,而且全面支援PCIe Gen4匯流排,採用的則是特規的PCIe Gen4 SSD,存取硬碟的速度更快。 全新Mac Pro,在記憶體部分,可以升級到192GB,硬碟可增加到8TB,也提供了PCIe插槽的擴充升級,提供了7個PCIe x16插槽(2個PCIe 4.0 x16電路、2個PCIe 4.0 x8電路、1個PCIe 3.0 x4電路)。 顯示輸出,則是設計使用了USB Type-C的Thunderbolt 3連接,用的是DisplayPort連接。有分成塔式宇機架式版本。 塔式版本,基本款的話,價格是229,900元起,頂規報價407,170元。機架式版本,基本款的話,價格是244,900元起,頂規報價410,170元。 *內附電源線、巧控滑鼠、USB‑C 對 Lightning 連接線與含 Touch ID 和數字鍵盤的巧控鍵盤(因此可以不用額外再購買鍵盤、滑鼠,但可以加購更好用的巧控板) 針對全新Mac Pro,蘋果也推薦搭配自家Pro Display XDR顯示器,這是一款目前市售最頂級32吋6K顯示器,採用了XDR技術,對比度達到1,000,000:1,色彩達到P3 廣色域,10 位元深度可顯示 10.73 億種顏色,XDR 亮度達到1000 尼特持續亮度 (全螢幕),峰值亮度達 1600 尼特1 (僅限 HDR 內容),SDR 亮度達到500 尼特,採用的是2D背光系統,採用576個全陣列局部調光分區。 這一款顯示器,提供了一個 Thunderbolt 3(USB-C)埠、三個 USB-C 埠,使用的是USB Type-C的Thunderbolt 3與電腦連接的方式。 標準玻璃款的話,價格是159,900元,Nano-texture 玻璃版本,頂規報價189,990元。 這次,若要購買全新頂規Mac Pro+頂規Pro Display XDR,就要花上407,170元+189,990元,等於是要價597,160元。沒有個600,000元(60萬)是沒法入手啊。 不過,全新Mac Pro對於影像工作室業者是相當迷人的,特別是用Mac Pro搭配Final Cut Pro做剪輯,工作效能大幅提昇,相對的可以減少工作的時間,花大錢的投資也會變得相得值得! 玩家們、創作者,錢包準備好了沒? →更多的【PCDIY!科技情報】: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更多的【PCDIY!科技新知】: →更多的【PCDIY!科技大事件】: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玩家話題】:
最多人點閱
- 雅婷3C好康多.玩家收藏.窮人聖物.改裝精品.頂級配備.新奇電腦零組件潮店讓您便宜買好貨!
- 捉對廝殺:AMD Ryzen 2200G/2400G VS Intel Core i3-8100/i5-8400
- AMD Ryzen 5 1600X實測開箱,6核心12執行緒戰神處理器再顯鋒芒!
- Google Public DNS上網跑更快,用戶端趕快更換IPv4 DNS設定8.8.8.8與8.8.4.4
- 光華商場的下一步,全世界都在看!
- 為什麼要換Skylake?Intel Core i7-6700K VS. Core i7-5775C VS. Core i7-4790K新舊處理器大戰!
- IN WIN 805 ∞ Infinity重裝上陣,電腦精品機殼中的頂尖之作!
- NVIDIA GeForce GTX 1080磅礡登場,史上最強大PASCAL顯示卡誕生!
- PLEXTOR M9Pe 512GB實測開箱,史上最強PCIe 3.0 x4固態硬碟磅礡登場!
- 史上最強裸測機殼,聯力LIAN LI PC-T80裸測架!
- 《Bloomberg BusinessWeek》彭博商業周刊爆料 美超微伺服器主機板 黑客門 被偷裝間諜晶片,《Apple、Amazon、SuperMicro》發表聲明駁斥 報導不屬實 精心編造
- Ryzen 7 1800X vs. Core i7-7700K vs. Core i7-6950X Extreme效能大車拼,AMD八核心銳龍戰神與Intel十核心愛妻之王跑分實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