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
-
最高搭載8大+8小核!Intel Alder Lake行動版本產品陣容曝光
自從Alder Lake消息開始逐漸曝光後,相信I家粉絲們都在期待這顆Intel第12代處理器,不僅採用全新大小核架構,對於桌上型平台來說,擺脫14nm+++來到10nm SuperFin製程更是令人為之振奮(趕快跟上對手腳步吧!),讓人更興奮的是預計今年下半年就會與大家見面。 近日有大神再度曝光了Alder Lake行動版的產品陣容,如先前謠傳一致,Alder Lake分為M、P、S三個類別;在Alder Lake-M方面細分為5-7W的M5與9-15W的U9系列,前者M5最高採用1C+4c(單顆大核+4顆小核)+64EU主要是用於平板電腦,後者U9採用高達2C+8c+96EU設計來用於超薄筆電。 而在Alder Lake-P方面有U15、U28與H45三個系列,U15同樣採用2C+8c+96EU,不過功耗可達12-15-20W,比起U9能提供更好的效能,U28與H45則是採用6C+8c+96EU,同樣從功耗與命名方式來看後者屬於較高性能的版本,可能會取代目前所知的Tiger Lake-H35系列,這些型號沒意外的話主要會用於商業甚至是入門電競筆電。 最後Alder Lake-S方面目前僅有H55一個系列,45-55W的功耗搭配8C+8c,另外從僅有32EU配置來看,這系列可能大部分會搭載於電競筆電上(因為都會搭配獨立顯示卡所以不需要太多的EU)。 Alder Lake Mobile pic.twitter.com/NXJ0Hk1EJb— HXL (@9550pro) March 6, 2021 整體來看,這次Alder Lake由於大小核架構緣故,在各種排列組合下,整體產品陣容上能更加細分、豐富,而在Alder Lake-S方面或許還有更高性能的成員在等著玩家們也說不定;雖說近日筆電的Tiger Lake-H與桌上型的Rocket Lake-S即將現身,不過小編認為沒有急迫要換電腦的需求,還是再耐心等等Alder Lake登場也不遲。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侵犯晶片生產技術專利,美國德州聯邦陪審團判Intel需賠VSLI 22億美金
近年來Intel可以說是諸事不順,不僅在晶片製程架構上遇到瓶頸、被網友戲稱是在擠牙膏...等之外,去年更是在桌上型電腦平台被對手AMD的Zen 3架構Ryzen 5000系列拉下最強單核處理器寶座,讓不少用戶們紛紛轉投向AMD懷抱。 雖說即將於月底升空的Intel全新第11代處理器Rocket Lake-S很有可能再次奪回最強單核稱號,不過製程上的瓶頸除了效能以外,功耗也是一大考驗,這也是目前Intel處理器令人詬病的問題之一,當然,Intel也知道該狀況,並且想設法解決。 但解決之路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好走,2019年Intel遭到VLSI Technology LLC控告侵犯了兩項技術專利,在近日美國德州聯邦陪審團作出裁決判Intel敗訴,需賠償高達22億美金(約新台幣612億)給VLSI。 據了解,這兩項專利似乎都與降低晶片功耗有關,其中一項是可以透過兩個穩壓器在處理器不使用時切換到低功耗狀態,另一項則允許晶片在程序之間快速切換來提高處理速度。 目前該案子還未定讞,Intel對此判決勢必是相當不服,宣誓會再上訴,並表示VLSI拿出兩項10年間自己不曾使用的專利來要求賠償20億美金,無疑是對真正的創新者課稅,但事實上這兩項專利起初並非VLSI所開發,而是之前NXP從飛思卡爾半導體(Freescale Semiconductor)收購而來,於2019年時才轉讓給VLSI,Intel這說法實在有點說不通。 而VLSI雖然主張Intel是故意無視這兩項專利,不過陪審團表示Intel並不構成故意侵權,不然賠償金額會再提高,但不管如何,要是最後上訴沒有翻轉,這22億美金的賠償金額將會是美國科技界史上最高金額的專利賠償案之一,小編只能在這祝Intel早日度過難關,好好的在Alder Lake上展現黑科技來挽回玩家們的信心吧!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AMD Ryzen Threadripper PRO全面上市
AMD Ryzen Threadripper PRO桌上型處理器為專業工作站的終極處理器,現已透過全球各大零售商與電子零售商銷售。 AMD Ryzen Threadripper PRO 3995WX、3975WX以及3955WX處理器結合高達64核心、8通道記憶體、128條PCIe Gen 4通道,並採用強大且可靠的AMD PRO Security安全技術,包括AMD Secure Processor以及AMD Memory Guard,讓工作站使用者數據更加安全。
-
Intel 11代Rocket Lake-S Core i7/i9規格細節曝光,預計3/16正式發布、3/30首波開賣及效能解禁
果然外媒比較凶猛一點,不鳥NDA這項規定(或是其實沒簽),看看德國那家mindfactory直接開賣最新的11代就知道,其實說穿了,先賣先賺很正常,各自解讀NDA規範,其他問題就之後再說,哈! 先不管已經賣了120顆的Core i7-11700K這件事,外媒wccftech更直接地把最新11代的Core i7/i9規格細節公布,總共10款版本的細項通通一次揭露,反正Intel都打算在3/16正式發布、3/30正式開賣了,也沒差提早幾天公開了(果然國外比較強悍XDDD);從公布的列表中可以看到在Core i7跟Core i9兩區塊都分別提供有5款版本:K、F、KF、T以及無贅字版,按慣例大家也都清楚這幾個版本的差別,核心則是清一色都8 Cores(16T),TDP則是以T版的35W為最低、最高為K/KF的125W,記憶體DDR4的支援則是拉高到了3200,總算這部分不在像之前那樣一直被詬病了,換句話說,玩家在選購DDR4時,DDR4-3200的版本也將是最基本標準了。 另外從表中可以看到的是Core i9-11900K/KF的單核5.3GHz(11900F/11900則是單核達5.2GHz),全核則是可以達到4.8GHz,看來Intel的確是將這款11代處理器寄予厚望,只是如果從i7/i9就已經多達10款版本來推論,那往下的Core i5跟i3會不會也同樣有各5款版本?一次推這麼多款的情況下,面對即將在今年底前登場的12代Alder Lake大哥,同樣的更期待心理,現在入手11代到底合不合適就值得思考一下,畢竟預算有限之下,一年花2次錢(而且連主機板也要換)到底是考驗荷包深度還是考驗信仰力的充值高度? 認真說,除了單純單核心的頻率高達5.3GHz之外,11代的Xe內顯大概是另一大特色,終於可以撇除萬年UHD的低效能限制,也有機會可以對打AMD不能單賣Ryzen Pro 4000系列的小缺憾,或許在這段Ryzen 5000系列仍舊缺貨的時間段裡,早點開賣11代處理器將會是搶佔先機的機會點,不過,身為最後一代14nm+++的Rocket Lake-S是否能夠在吸引玩家的聚焦,就得看實體登場之後在效能上面有多給力了!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11代Rocket Lake-S已經偷偷開賣!i7-11700K要價469歐元、等同10代i9-10900K售價
有時候真的搞不清楚到底Intel老兄在想啥?先不論到底14nm牙膏擠完沒有這件事,光是11代的Rocket Lake-S要登場的部分就弄得一團混亂,可以支援對應的Z590主機板已經開賣一陣子了,但是能搭配上到PCIe 4.0的11代處理器正主卻遲遲沒見下文,到底是打算讓玩家先用10代版本搭著用、還是只是讓主機板廠商先能出貨搶銷售量數字跟倒晶片玩帳面遊戲呢? 重點關心的是現在都有板子了,那可以不要等到3月底過後才能買到CPU嗎?趁著全球缺顯示卡都可以加價購的好時機,那先跑肯定能賺更多!國外的就率先開賣了,不過先賣的是Core i7-11700K這一顆,8C/16T+5.0GHz頻率+LGA1200腳位,賣價為469歐元、折合台幣約在16,000左右,大概也是目前的i9-10900K的價位了,想嘗鮮、銀子得先準備好啊! 對了,想下手的朋友先物色好Z590主機板啊~ 光是這段時間的各樣效能洩漏跟爆料就超級多了,姑且不論是否真的比10代要更強多少,先開賣才是正途!別忘了後面還有已經公告周知說今年下半會登場的12代處理器Alder Lake,真的想把11代搞成過度版本才爽嗎?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14奈米製程的最後幾滴牙膏?Intel Core i9-11900K CPU-Z跑分數據流出!
面對AMD Zen 3的強大攻勢,Intel還硬是在14nm製程上擠出了最後幾滴性能。Intel於CES 2021中正式公布了Rocket Lake-S旗艦款處理器Core i9-11900K的相關規格數據,也剛好在年前,Intel Core i9-11900K的PassMark跑分數據「不小心」外漏,PassMark上的i9-11900K評測數據中顯示,Zen 3架構的Ryzen 5000系列在單核上即使有十足的進步,卻也打不倒第11代的Rocket Lake-S,讓Intel奪回單核之王的寶座。 不過僅僅一家PassMark的數據,似乎還不夠讓玩家們信服,因此在最具公信力之一的CPU-Z上,也流出了Intel Core i9-11900K的評測數據,且該測試基於CPU-Z v1.95版(最新版)上進行,可以確認CPU-Z上所獲取的數據為真,而搭配測試的配備則為Z490晶片組的ASUS ROG Maximus XII Extreme主機板、並搭載32GB DDR4記憶體,時脈為3200 MHz。 假設我們先不談遊戲優化的部分,只單看配備的話,那麼打遊戲的話,的確是比較吃單核心性能(當然顯卡的優劣也是主要影響),而Intel似乎也抓住這個點猛攻(但我怎麼記得Intel以前不是這麼講的……),看看i9-11900K在CPU-Z的跑分評測中,單核獲得了716分,完全輾壓前代i9-10900K的584分,相較單核的表現,多核的表現就沒那麼突出,拿到了6539分。 不過在CPU-Z官網上沒有列出Ryzen 5000系列與i9-11900K的排名,VIDEOCARDZ也做了一個圖表來比對,從數據中可以看到,Intel又重奪單核之王的寶座,多和評測數據也逼近7nm 8C/16T的Ryzen 5800X,看到這,不知道是該佩服Intel爐火純青的14nm製程技術,還是它擠牙膏的真功夫了……。 但或許,從一連串外流的跑分數據來看,Rocket Lake-S並沒有先前謠傳的那麼不堪,雖說還是有期待性,但已經分不清楚是在期待性能提升、還是牙膏有多會擠了,畢竟第11代,在玩家們眼中或許就是個過渡期,因為下半年,Alder Lake-S就要登場了。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浮誇」才能凸顯尊爵不凡!Intel Core i9-11900K包裝盒外觀外洩
相較於AMD的處理器即使買到最高階的Ryzen 9版本,包裝盒也依然只是很樸素的紙盒包裝,Intel在「尊榮感」的營造方面就來得上心許多,只要是等級最高的Core i9處理器,Intel就一定會為它設計一個非常華麗的專屬包裝,相當具有炫耀和紀念的價值。(一種比不了內容物只好比外觀的概念?) 至於即將上市的第11代處理器,Intel也將同樣維持著自2018年以來的傳統,替最高階的Core i9-11900K設計了專屬的華麗包裝。 根據外國媒體VideoCardz的爆料,Core i9-11900K的包裝走的是一個複雜多邊形的設計,包裝盒呈現出閃電般的外型,相較於上一代Core i9-10900K略顯樸素的方正外觀,這一代的外盒似乎又走回當年Core i9-9900K的浮誇設計,相當具備尊爵感和視覺辨識度。 此外,由於Intel在去年為自家處理器的商標換上新的LOGO設計,因此其他型號的處理器即使沒有華麗的水晶盒,Intel也還是有為它們換上「新衣」的。新版的包裝在整體的視覺風格上Intel招牌的深藍色和方塊為基礎,並強化了型號版本的辨識度。 新的包裝的右上角會印上大大的i9、i7、i5或i3的效能等級分類,同時K版的處理器還會在包裝的正中央印上「UNLOCKED」的字樣,代表處理器沒有鎖定最大頻率上限,而不具內顯的F版則會在左下標註「Discrete Graphics Required」(需搭配獨立顯卡),在某些層面上也算是方便一般玩家去理解K版、非K版、F版之間的差別,防止玩家花大錢買錯處理器。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吵完Ryzen 5000,再來鬧M1?Intel端出數據,聲稱自己的性能仍大勝蘋果M1晶片!
自從蘋果(Apple)推出M1自研ARM架構晶片後,雖還是存在一些Bug或是缺漏,但整體而言頗受媒體與消費者好評,而與蘋果分手的Intel,在沉寂了一段時間後,在Bob Swan退任之前,Intel總算沉不住氣,丟出了一連串「測試數據」來證明自家的處理器還是優於M1。 Intel這個手法是不是似曾相似?沒錯,AMD Ryzen 5000系列處理器推出的時候,Intel也搞了同樣的手法,以大量官方測試數據來試圖證明Intel處理器也優於Ryzen 5000,不過耐人尋味的是,AMD面對Intel這些數據嘲諷,似乎不想做任何回應。 以一般消費市場面來看,Intel與AMD都處在同一個Windows平台上,如果想要拿來做性能對比,說起來其實無可厚非,但M1晶片處於macOS平台上,消費者面向與主打市場都完全不同,依照小編看來,Intel此舉是不是有點過於躁進? 在報導中指出,Intel以精心製作的數據來宣示Intel Core i7系列都能大大超越M1的性能。 當然,Intel當然把運行速度拿來做首當其衝的對比數據,Intel 使用了WebXPRT3和Office 365做為比較基準,在WebXPRT3上,大部分測試都是打平或者是Intel勝出約莫3成的數據,但在Denoise AI、Gigapixel AI的測試數據中,Intel的數據卻直接突破天際,大勝M1將近3倍效能,有趣的是Gigapixel AI有一個進階功能名為Intel devices optimization(Intel優化的意思)。 Office 365的測試數據則是直接樂勝M1晶片2倍以上的效能,但小編就弱弱的說一句,macOS有內建的Page對應Word、Keynote對應PowerPoint、Numbers對應Excel,而且不得不說,macOS在Office的運作與應用上,其實本身就自帶問題,即使相容在macOS上,有時候也是會出現運行失誤的狀況,並不會像在Windows平台上使用的那麼順暢。 創作者部分,Intel選了Handbrake、Topaz Labs的AI測試、Adobe Premier Pro、Adobe Photoshop及Adobe Lightroom Classic進行測試,當然大部分還是Intel佔了接近5成的數據勝率,不過那個Topaz Labs啊,有針對Intel的硬體進行最佳化啊;且如今在M1晶片的推出之後,許多以前相容macOS的應用程式必須打掉重來,因此可想而知,初代M1晶片與諸多應用程式肯定還需要諸多磨合期,那我們大Intel這種數據測試,也告誡玩家們,廠商提供的官方數據不可盡信。 甚至,Intel還將M1拿來測試遊戲,第一,小編想說的是,Mac使用者從古至今就不是拿來打遊戲用的,這是人盡皆知的事情;第二,macOS對遊戲的相容性與支援是出了名不友善,即使使用模擬器來跑遊戲,那也無法確切發揮M1的性能,在Mac系列更換M1晶片時,都還是使用Intel處理器,那時候的遊戲支援度還是一樣非常非常非常低啊,因此,Intel提出遊戲測試,豈不是也打了自己的臉? 更有意思的是,Intel選了Acer Swift 5來與M1 MacBook Air進行續航力測試,雖然兩者的電力表現不分軒輊,但處理器只是整個筆電中的其中一個零件,Acer Swift 5與M1 MacBook Air的規格配備完全不同,在電力續航或耗損的狀態下,本就會因其他零件的功耗而有所不同,除非Intel能找來完全和M1 MacBook Air相同零組件、只有處理器是Intel的筆電,否則電力比較根本沒有意義。(小編還以為Intel拿了自家生產的筆電來測試,哈) Intel丟數據來發動媒體攻勢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比較耐人尋味的是,蘋果首發自研處理晶片,Intel就拿來與之相比,是不是突然驚覺M1處理器其實還滿強的啊?所以才會突然跳腳,丟出一大堆數據來說:我們Intel還是比較好? 但最後,小編只有一句話想說:Mac使用者依舊會繼續使用Mac,而所謂的Intel處理器的PC玩家們依舊還是會使用PC,Intel還是乖乖擠牙膏吧,再多的數據或是媒體攻勢,只會讓玩家們更嗤之以鼻。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緊接著Rocket Lake-S後登場,14C/20T的Intel Alder Lake-P現身於Geekbench中
面對AMD的強勁攻勢,Intel究竟有沒有辦法擺脫牙膏廠名聲,重回處理器霸主寶座呢?雖說依照官方資訊以及先前傳言來看,接下來即將升空的Rocket Lake-S實力看似不俗,甚至可能再拿回單核霸主的頭銜。 不過14nm終究還是14nm,即便擁有爐火純青的技術也還是有極限,最高8C/16T的Rocket Lake-S整體來說也只是緊咬對手不放,更別說對上Ryzen 9 5900X這種12C/24T以上的處理器,除了較注重單核性能遊戲效能,多核性能肯定是完全沒得打。 大概Intel本身也知道再繼續14nm+++擠牙膏下去,或許不用多久就會看不到AMD的車尾燈,於是也很快地就緊接著在下半年預計發布10nm第12代處理器Alder Lake,甚至在先前CES 2021中也透漏了一點相關規格(注定短命的Rocket Lake-S QQ)。 Alder Lake預計將會登場在桌上型與筆記型平台上,雖說10nm製程目前已經用在筆電平台的Tiger Lake上,不過在桌上型平台卻是首次登場(終於不再是14nm+++),並且有可能將支援DDR5與PCIe 5.0。 近期更是有網友在Geekbench上發現Alder Lake-P的蹤跡,我們都知道Alder Lake沒意外將會分S、P、M三種系列,Alder Lake-S系列主打桌機市場,而Alder Lake-P可能主打Atom伺服器市場,至於Alder Lake-M沒意外就是主打筆記型電腦市場。 由於Alder Lake皆採用大小核架構設計,而又只有大核支援多線程,所以可以看到這顆Alder Lake-P為不常見的14C/20T,推測有可能就是6個大核心+8個小核心的結果所致。 可惜的是這個Geekbench上的分數為Intel Xe內顯成績,並非處理器本身的運算跑分,不過這個分數相當於GTX 660Ti成績,以內顯來說已經相當不錯。 相信接下來隨著Alder Lake發布時間推進,將會有更多相關跑分數據曝光,到底Alder Lake在10nm以及大小核架構下,能否有驚人的突破,實在是令人相當期待(再不擠爆牙膏,可能又會被Zen 4海放了吧XD!)。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奪回最強單核寶座?!Core i9-11900K PassMark跑分曝光
近期可以看到Z590系列主機板已經預先部屬來迎接即將升空的Intel第11代處理器Rocket Lake-S,面對AMD Zen 3的強大攻勢,仍舊維持14nm製程的Rocket Lake-S究竟有沒有能力一戰,實在是令人相當好奇。 在先前Intel於CES 2021中正式公布了Rocket Lake-S旗艦款處理器Core i9-11900K的相關規格數據,官方表示即便維持14nm,但在基於Sunny Cove改造而成的全新架構Cypress Cove的加持下,相比前一世代IPC提升了19%,而在遊戲性能上8C/16T、最高5.3GHz的i9-11900K更是略贏12C/24T的Ryzen 9 5900X,實在是令人驚訝。 我們都知道Zen 3架構的Ryzne 5000系列其中一大特色就是在單核效能上有很大的進步,才能擊敗目前的Comet Lake-S奪得處理器之王頭銜,而Core i9-11900K之所以能在遊戲上贏過Ryzen 9 5900X,撇除遊戲本身優化外,相當大的可能就是這次Rocket Lake-S的單核效能又更加強大,畢竟大部分遊戲較注重單核效能,多核方面8C/16T也已經足夠。 近日網友們也在PassMark發現了Rocket Lake-S的跑分數據,可以看到單核效能方面,i9-11900K得到3764分,i7-11700K得到3548分,不僅都大勝前代i9-10900K的3174分,更是都贏過了AMD Ryzen 7 5800X的3514分與Ryzen 9 5900X的3505分,看來Rocket Lake-S這次真的奪回最強單核寶座了! 此外更讓人驚訝的是在多核效能方面,i9-11900K相比i9-10900K雖然少了兩顆核心,但依然贏過前代將近4000分,甚至快追平7nm 8C/16T的Ryzen 7 5800X,或許要歸功於Intel爐火純青的14nm製程技術(但拜託不要再來14nm+++了!)。 依照這次跑分來看,Rocket Lake-S的實力並沒有先前謠傳的那麼不堪,是可以稍微期待一下,不過作為後出手的處理器卻依然略輸對手還是有點漏氣,只能說即便擁有純熟的技術,還是會有硬體上的極限,也難怪11代會是相當短命的一代,Intel只能把所有牙膏灌進下半年就要登場的12代Alder Lake-S才能來決勝負了。(實際數據還是要等實體推出後各方測試才能驗證XD) 資料來源: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最多人點閱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2670神器級處理器!
- 捉對廝殺:AMD Ryzen 2200G/2400G VS Intel Core i3-8100/i5-8400
- 不讓Z490專美於前、Intel 400系列入門選項,BIOSTAR RACING B460GTQ主機板開箱
- 洋垃圾戰神,5999元買14核心28執行緒Xeon E5-2683v3神器級處理器!
- AMD Ryzen 5 1600X實測開箱,6核心12執行緒戰神處理器再顯鋒芒!
- 搭載USB 3.2 Gen 2x2和2.5GbE LAN、入門玩家最佳選擇,MSI MAG Z490 TOMAHAWK主機板開箱
- 太極撥10核、「十力」不容小覷,ASRock Z490 TAICHI主機板效能測試
- Intel Pentium G4400實測開箱,「非K超頻」3.3GHz狂飆4.4GHz!
- AMD CPU與超輕巧ITX小板輕鬆配:華碩 ROG STRIX B450-I GAMING ft. Ryzen 3 3300X
- Intel Core i5-9400F 盒裝版 正式開賣!F系列全面來襲,還會發售Core i3-9350KF、i5-9600KF、i7-9700KF、i9-9900KF處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