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3C
-
把家裡打造成電影院吧!XGIMI HALO可攜式智慧投影機開箱體驗
數位化時代來臨,數位串流媒體已變成生活必需品,三五好友聚在一塊看Netflix也成了新的娛樂日常。然而,透過電視或電腦螢幕,雖然螢幕夠大,進而獲得了感官滿足,但卻限制了時空與場地;而使用筆電顯示器的話,獲得了便利性與靈活性,追劇能夠變得隨時隨地,可螢幕的解析度與大小,卻也限制了感官體驗。 「那有沒有能夠不限時空地域,同時也能在大螢幕上追劇的辦法?」 「有,去買台投影機吧!」 那你聽過XGIMI嗎?肯定有吧,XGIMI致力於智慧投影機的研發而廣為人知,而最新推出的HALO可攜式智慧投影機,內建Android TV系統、支援Netflix等數位串流播放以及Switch、PlayStation與Xbox遊戲主機,並且最大投影達200吋、解析度更達FHD還能支援4K,滿足你想隨時隨地在大螢幕觀影、魚與熊掌都想兼得的「貪心」要求。 作為可攜式投影機一份子的HALO,在體積上,長寬高分別為17.15 x 14.5 x 11.35 cm,重量僅僅1.6公斤,一隻手就能輕鬆掌握,出外遊玩的時候,放在後車箱中,頂多加個變壓器,它是能佔多大空間呢?你說是吧,更別說它的續航力了,HALO除了插電使用外,也能透過後端的DC電源孔進行充電,出門露營或是工作會議,HALO充滿一次電就能播放2至4個小時的影片,堪堪可以看個2部電影也不是問題。 在前端部位上,HALO配置了2顆鏡頭,1顆為投影鏡頭、另外一顆較小的則為Auto Focus鏡頭,字面上來看,就是可以自動對焦啦,但這個留到後面,小編再詳細地為各位玩家介紹;頂端的話,則設置了控制按鍵,分別為音量、播放與暫停鍵,如果突然找不到遙控器,可以迅速在機上作出控制反應。 而在後端則是I/O埠,由左到右為DC電流的電源插孔、3.5mm耳機孔、HDMI連結埠、USB 2.0埠、電源鍵,豐富的I/O埠也讓HALO可攜式智慧投影機能夠支援各項外接裝置,包含筆電、PlayStation、Xbox等等遊戲主機;而在無線連結方面,HALO當然也具備了Wi-Fi(802.11a/b/g/n)與藍牙(4.2)功能,能夠完美支援現在蔚為流行的數位媒體播放,Netflix、Spotify當然完全沒問題啦。 關於擺放的問題,玩家也大可不必擔心,除了放置在任何平面之外,假設玩家們剛好找了朋友在家中辦了一個派對,桌上滿滿都是食物或是剛剛打完的桌遊道具,突然靈光一閃,想要大家一起追個劇的話也不用緊張,在底部還安裝了1個腳架孔,讓擺放的方法更加多元性。 想必正在看這篇開箱的各位玩家們,會想買投影機的緣故,雖然有很多原因,但但不想受限於一般大小的顯示器也是一大主因吧?HALO可攜式智慧投影機當然一大亮點就是能夠投射出30-200吋的超大畫面,並且原生解析度具備了FHD 1920 x 1080,並且最高還支援播放4K影片,甚至HDR解碼技術的支援,HALO也是裝好裝滿,革命性的觀影體驗一次到位。 然而,XGIMI在畫面呈現上所下的苦功可不僅於此,HALO還搭載了800 ANSI流明規格,也讓畫質更加清晰明亮,讓玩家們再也不會有霧裡看花的感覺;而HALO所加裝的LED高效光源,最長可以達到30,000小時的使用壽命,假設我們一天使用8個小時,那幾乎可以說是在10年內,玩家完全不用換燈泡,不僅省掉換修的錢,還能在環保的小細節上作出貢獻。 一般而言,投影機在投影至家中白牆時,都需要對焦,不然畫面就會像沒戴眼鏡的近視眼一樣,但如果每次開機之後都要調整焦距,是不是會覺得有點煩人?但沒關係,玩家們只要把影像打在牆上之後,內置10,000點快速自動追焦功能與高解析的AUTO FOCUS鏡頭就會自動啟動,然後自動幫玩家們對好焦距,完全不需要手動調整;且HALO內置的4點梯形校正功能,讓玩家能夠以最輕鬆的方式作調整,讓HALO能夠從任何角度提供最高品質的影像。 除了在視覺上踏入新世界,HALO在聽覺感官上,也將帶給玩家非同凡響的饗宴,除了已是標配的DOLBY Audio杜比音效,HALO還與音響大師Harman Kardon合作,在機體上加裝了2顆5W的揚聲器,並且透過Harman Kardon的Gold Ear Philosophy調教後,在音質上的呈現肯定是精準無比、也強而有力。 更迷人的是,藉由chromecast built-in,玩家們可以將手機的應用App投射到HALO之中,也因此,玩家們如果覺得手機的音樂播放效果有點不符合需求,HALO也可以當成無線藍牙喇叭來使用,仔細想想,Harman Kardon隨便一組揚聲器組合都不是那麼的「平價」,而有了和音響大師合作的HALO後,就不必再多花一筆錢入手藍牙喇叭啦! 具備了多項高規格配備的HALO,那在使用上會不會有什麼困難呢?這就不是小編要故意吹牛,HALO只需按開電源鍵,然後連上Wi-Fi之後就能完美使用HALO的所有功能,大不了再多加一個登入自己的Google帳號,如此簡單輕鬆且愉快。 為什麼小編這麼說呢?HALO內建了Google官方的智慧Android TV系統,只要有Wi-Fi就能一路暢通的使用,而在這個數位時代裡,人人家中都有Wi-Fi啊;除了Android TV系統之外,Google Play商店的設置也是令人眼睛一亮,玩家需要什麼App,透過Google Play商店就能迅速下載,使用Android系統手機的玩家們,應該都不必小編再囉嗦吧。(笑) 假設玩家們帶著HALO外出遊玩,沒有Wi-Fi也不想開手機熱點,但又想開HALO來看影片等等,那怎麼辦?別擔心,HALO有16GB的儲存容量,玩家們可事先將想要的影片下載下來,即便在外面沒網路,也一樣可以跟朋友同歡。 遙控器絕對是最偉大的發明之一,HALO也隨附了一支HALO遙控器,音量調整、頁面往前往後這種基本功能,當然都是必備,HALO遙控器值得一提的有兩個地方,一個是對焦功能,雖說HALO的對焦已經讓人十分滿意,但如果玩家們把影像打在凹凸不平的平面上,像小編在體驗時,將HALO拿到室外,打在鐵皮屋的牆上,結果導致焦聚太難找,所以HALO遙控器在後端設置了焦點與音量切換鍵,就能開啟手動調焦功能;另外一個則是:語音助理功能,只要按下遙控器上的麥克風按鈕,直接對遙控器下達搜尋命令,Google Assistant就能在玩家們所下載的成千上百個App裡直接啟動,懶人養成計畫從此展開。(誤) 投影機的畫面成色雖然都會略輸一般顯示器一點,但HALO所投影的表現,無論是解析度、畫質還是顏色還原,小編都認為相當可靠,小編選了一首MV,導演在MV中玩了許多顏色遊戲,正巧適合體驗HALO的畫面呈現質感,但礙於手機拍照像素有限,非投影機實際畫質呈現,僅供各位玩家們參考囉。 雖說在手機拍照下的畫面呈現有點瑕疵,但依據小編的實際體驗來說,一般投影機的畫面呈現都會有一層白濛濛的表面,但HALO在對比與顏色飽和度的表現都相當充分,且800 ANSI流明所呈現的螢幕亮度,讓畫面也清晰無比。 後來小編將HALO帶到戶外,試試看在戶外投影的效果,看看是不是會受到光害的影響,而導致畫面呈現不夠理想,實際投影之後,除了前述的鐵皮屋凹凸牆面導致對焦問題之外,在戶外的觀影效果,不僅光害的影響甚小,畫面表現也是十分傑出。 在Netflix、HBO、Catchplay等數位播放平台大放異彩的情況下,電視的第四台開始沒落,電視機上盒也逐漸式微,而為了有更好的觀影體驗,投影機或許會是玩家們最好的選擇,而HALO除了最大200吋投影之外,還支援各項遊戲平台,手機也能透過HALO投射,DOLBY音效的支援、以及Harman Kardon的揚聲器,與朋友同歡的娛樂變得更加多元、也更加令人享受,且HALO的高效LED壽命可達30,000小時,只要玩家們好好使用,10年用下來幾乎不用再敗一台,想把家裡變成電影院嗎?那就試試看XGIMI HALO可攜式智慧投影機吧! 廠商名稱:台灣總代理 — 遠寬電信 廠商電話:02-8666-0168 廠商網址: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考驗信仰的至高無上單品,Apple AirPods Max耳罩型主動式降噪耳機開耳試聽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蘋果(Apple)所推出的產品總是能引領整個時代潮流,或許不是他們第一個開始做的產品,但總能引起社會與市場的震盪與譁然,可能從iPhone開始,也有可能早在iPod時代就是這樣了,但總之,這個現象早就在我們心中潛移默化許久了。 從iPhone 7開始的歷代iPhone,蘋果都移除了3.5mm音源孔,取而代之的是無線藍牙耳機AirPods的誕生,但也或許是AirPods計畫,才讓3.5mm音源孔消失在iPhone上,而討論這兩者前後似乎沒有意義,因為它們息息相關、無法分割,而AirPods也的確衝擊了市場,現在有人出門還戴有線耳機嗎?或許有,但實在太少見了。 入耳式、耳塞式的AirPods早就攪亂了耳機的一池春水不知許久,但頭戴式AirPods卻在2014年蘋果收購Beats後遲遲沒有動靜,然而去年九月底,蘋果自研ARM架構M1晶片橫空問世,新系列Apple Watch、iPad、iPhone 12也接連誕生,本以為2020年就會這麼過了,豈知,蘋果卻在去年底來個回馬槍,推出了頭戴主動式降噪耳機AirPods Max。 蘋果除了是一間科技公司之外,玩家們可別忘了,它還是一間生活風格公司,不僅引領時尚,還能創造流行,也因此,壓根就不必擔心蘋果在AirPods Max的外觀設計上,會有任何令人擔憂的地方。 從賈伯斯時代延續下來,AirPods Max也一貫承襲了所有蘋果產品的主軸「簡約時尚風格」,更要命的是,耳罩的陽極處理鋁金屬、頭帶的不鏽鋼框架與網狀紡織布、耳罩軟墊的記憶泡棉,甚至沒有刻上蘋果Logo,似乎正告訴你:只要戴著走在路上,無論是誰,都會知道你正在使用的是蘋果AirPods Max;AirPods Max還附贈了一副耳機套,雖然上面說不用擔心美觀的問題,但這個耳機套說實話還真的有點像眼罩(笑)。 AirPods Max有太空灰、銀色、綠色、天藍色、粉紅色五種顏色可供挑選,小編所入手的是太空灰款式,陽極處理鋁金屬所展現的光澤,讓AirPods Max在黑色與灰色之間更顯精緻,且左右耳罩可獨立旋轉並平衡耳部所承受的壓力。 然而金屬的魅力可不是塑膠可以替代的,可調式頭帶的不鏽鋼框架,雖然在無刻度伸縮支臂的調整上會稍微不習慣,但質感、堅固性、與肌膚的貼合度可說是無可挑剔,而頂部網面的網狀編織設計,除了分散重量之外,其U型槽設計,還能減輕使用時,耳機對頭部所造成的壓力感。 耳罩軟墊也不是開玩笑的,經過聲學工程設計的記憶泡棉,能緊貼雙耳,讓玩家擁有無與倫比的沉浸感,而包覆在耳罩外的網狀織物,也經過特別設計,能有一種像是靠枕般地柔軟舒適;由於耳罩軟墊是透過磁力吸附在耳機上,因此更換也相當方便。 不同於以快捷手勢操作的無線藍牙耳機,AirPods Max在右耳配置了1顆按鈕與1顆旋鈕以及Lightning埠,蘋果系列產品用作充電與傳輸的Lightning埠應該不用多加贅述了,我們來瞧瞧那顆數位旋鈕,不僅能以旋轉方式來精準控制音量大小,還能以按壓模式操控其他功能,比方說:按1下即可播放、暫停音樂或者接電話;按2下就能跳到下一首歌;按3下則回到上一首歌;如果按住的話呢?那麼Siri就會在你耳邊,問你需要什麼幫助。 這番設計,除了讓操控上更加直覺、更加穩定之外,還能消除大多數無線藍牙耳機使用快捷手勢但卻不靈敏(或太靈敏),所帶給玩家們觸覺上的零回饋與心中的不安定性。 而身為主動式降噪無線藍牙耳機,降噪程度的調解當然也是少不得的,AirPods Max右耳上的另外1顆按鈕即為噪音控制按鈕,按下去之後即可在降噪與通透模式中進行切換。 蘋果喜歡親力親為,任何產品都要用自家研發的,這種事已經在M1晶片後更廣為人知了,AirPods Max所搭載的即為蘋果所設計的特製動圈驅動單體,而這個動圈驅動單體採用了與高階落地式揚聲器相仿的雙環形釹磁鐵引擎,讓高傳真音質的輸出,在可聽範圍內將總諧波失真率降地最低,讓低中高三頻的表現、甚至式音樂中的音符,能夠更加清晰、更加明朗,即使音量開大最大,聲音也不會變得模糊不清。 並且具有動態頭部追蹤功能的空間音訊,在連結iPhone或iPad裝置時,AirPods Max會運用內建的陀螺儀與加速度計,來追蹤玩家們頭部的細微動作,因此能讓玩家無論怎麼轉頭動頭部,都會感覺到聲音始終都是從固定的方向傳來的。 除此之外,AirPods Max的左右耳罩都搭載了蘋果所設計的H1晶片,其運算音訊技術能夠利用晶片中的10個音訊核心,協助阻絕外在噪音,再加上適應性等化功能,能夠根據耳罩的貼合度,來對聲音做出調整,讓聆聽的環繞感更加強大,就如同親臨現場,即使左耳戴的比較鬆,適應性等化功能都能即時處理,將輸出的音質保持最佳狀態。 那H1晶片到底是什麼?其實,H1晶片早在AirPods 2推出的時候就已經搭載了,不僅讓AirPods Max能夠使用藍牙5.0規格,在iPad與iPhone裝置間切換也更加迅速,聲音延遲也大幅降低,更讓「嘿Siri」的功能實作在AirPods Max上,甚至有國外玩家在實驗過程中發現,H1晶片的強大運算能力就如同一台iPhone 4,雖說iPhone 4已經是幾年前過時的產品,但可別忘了,它可是放在耳機中的晶片啊。 主動式降噪更有意思,雖說耳罩型耳機相比耳塞式或入耳式來說,已經大了不少,但實際而言,其實還算是個非常有限的小空間,但AirPods Max卻實裝了9個麥克風,而其中有8個是拿來用於主動式降噪的,其作用方式為發出抗噪波,進而抵銷外來的聲音,讓玩家戴上之後,更能沉浸在音樂的世界中。 在續航力方面,AirPods Max充飽電1次,在開啟主動式降噪功能或通透模式時,最長可以播放長達20小時的音樂,不僅如此,播放電影、通話,也都是充電1次就能使用20小時,並且透過Lightning 對 USB-C 連接埠所附加的快速充電,能讓AirPods Max充電5分鐘,就能得到約莫1.5小時的聆聽時間。 而有個配件相當有趣,很值得一提,不曉得玩家們還記不記得前文所述的AirPods Max耳機套,小編說它很像眼罩的那個,由於AirPods Max沒有電源開關,因此玩家們若使用完畢後,請記得放回這個被命名為「聰穎」的耳機套中,因為AirPods Max上搭載了耳機套感測器,只要放進聰穎耳機套之後,就能進入超低耗電狀態用以保存電量。 作為蘋果首款頭戴型主動式降噪藍牙無線耳機, AirPods Max給小編的體驗,雖說不上是十全十美,但對比市面上耳罩式藍牙耳機已經相當傑出了,更何況,蘋果壓根就不是一間製作揚聲器或是耳機專門的科技公司。 在抗噪功能上,8個麥克風的配置所帶來的隔絕效果的確是非常驚人,但有一個令人非常為難的關鍵,或許是AirPods Max所發出的抗噪波太過強勁,小編一戴上AirPods Max之後,瞬間就有獨立於世界的感受,但所帶來的耳壓也相當強大,耳朵會有種就像是搭飛機、搭高鐵、或是長時間搭乘高速公路客運那樣的感覺,雖然小編身為果粉,除了耳壓之外,在抗噪體驗上,身體也感受到了十足的壓力,但那不是陽極處理鋁金屬所帶來的重量壓迫,而是抗噪波太強大,所牽連出來的各方面身體壓力,畢竟AirPods Max扣掉聰穎耳機套,僅僅只有384.8公克的重量。 不過在聆聽體驗上,這個就要從舊時代的iPod時代說起,小編那時是個窮高中生,但偏偏使用著iPod,因此只能使用附贈的耳機,對比班上同學所使用的雜牌MP3播放器,雖然只是附贈的,但音質與配戴感都高於它牌好幾倍,延續此經驗,AirPods Max在音質呈現上,當然也完全沒有問題。 台灣的獨立樂團發展至今,已經三十年有餘,認真說起來,不能說比不上搖滾樂重鎮的美國或英國,但確實有它獨特的魅力在。 來自台北的透明雜誌,雖然作品不多,但留下來的1張專輯與3張EP卻已經讓他們被視為台灣獨立音樂圈的傳奇,雖說透明雜誌以straight edge的風格作為基底,但其實雜揉了許多各式各類的曲風,歌曲中劇烈且充滿震動感與躍動性的Bass line、富含攻擊性的大量吉他爆裂破音、躁進、奔放的鼓擊、以及主唱洪申豪充滿躁動卻卻時不時充斥著溫柔與憂鬱的嗓音,第一時間就想讓小編拿來測試AirPods Max。 雖然透明雜誌的每首歌幾乎都被譽為不可再得的經典,但作為唯一一張專輯中的主打曲目《性的地獄》,其爵士鼓忽動忽靜的情緒呈現,相當適合拿來體驗AirPods Max動態呈現,雙吉他的破音效果、與加了破音毛邊、時隱時沒的躍動Bass line,讓刷放和弦的節拍與獨奏乍聽之下非常凌亂,但實際在樂曲表現上卻非常乾淨俐落,用來測試AirPods Max的細節表現也相當合宜;而搖滾樂,尤其龐克樂,最注重現場的表現,十分適合拿來測試AirPods Max所標榜的環繞感。 歸功於H1晶片以及耳罩型耳機的特性,AirPods Max在環繞感方面的凸顯相當強勁,聲音像磁鐵一般在小編的耳道中迴盪,完全不會遺漏;而特製動圈驅動單體的搭載,雙吉他破音所產生的高頻、以及主唱與和聲的中頻相當優秀地融合在一起,不會發生各頻率單獨為政的事情,但略為可惜的是,AirPods Max的低頻相比中頻、高頻的表現,依小編的標準來看,是稍微少了那麼一點點;當然在動態細節的呈現上,歌曲中2分01秒開始,忽明忽暗的小鼓擊聲,AirPods Max也是捕捉地相當精準,鼓手錄音時所表達的Punch與情緒,在小編耳中都還原的相當到位。 依據蘋果產品所帶來的品質,基本上不考慮價格的話,讓人剁手一波其實都不會太讓人後悔,AirPods Max在降躁效能與音質呈現上的都相當令人滿意,只不過耳壓的程度讓小編有點難以承受,玩家們可能要稍微注意一下,不過,說是不考慮價格,蘋果的產品,倘若價格不斐,那其實真的就是在考驗信仰了,偏偏AirPods Max就是不斐的那一個,玩家們可要好好考慮啊。(笑)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免萬元入手120Hz及大電量超值手機,realme 7 5G開箱試用
雖然這陣子許多手機大廠都紛紛推出了多款新產品,但是動輒旗艦機就要價3、4萬以上,實在不是一般玩家負擔的起的價格,難道想要許願有大螢幕、5G、大電量又能輕鬆操作與駕馭、還能提供不錯的拍照/錄影功能的手機有這麼難嗎? 一向以提供超值手機讓玩家可以暢享行動使用樂趣的realme也隨著先前聯發科MediaTek推出Dimensity天璣系列新款處理器,對應的推出了realme 7 5G以及realme X7 Pro 5G這兩款手機,其中的realme 7 5G的售價則是落在萬元以內,規格面上直接滿足了大螢幕、大電量以及5G+5G雙卡雙待的特色,並搭配了背面配置多達4顆主鏡頭相機的設計,提供玩家優質的使用體驗;就跟著小編腳步來開箱瞧瞧吧! 相較於其他大廠品牌的定價策略,realme顯然是屬於超值版的陣營,除了提供玩家想要的大螢幕6.5吋之外,採用的還是可支援120Hz螢幕更新率、180Hz觸控採樣率的版本,玩家可以自行依需求在應用程式內切換(智慧切換)或維持標準的60Hz節電,這對希望可以獲得高畫質與流暢顯示的玩家來說,可是能體驗流暢滑順的螢幕感受與擁有增強手遊操作時的反應速度回饋等兩大特點。 而5G的支援光是從型號就已經確認囉(外包裝盒上就有特別標示了),另外的大電量在這款realme 7 5G上頭則是配備了高達5,000mAh的電池,並支援30W Dart Charge快充技術,透過內建智慧控制晶片,充飽100%電力只需65分鐘,這一點對於重度使用的狀態下能夠邊玩邊充、閃電回血顯然相當重要。另外,還可以支援OTG反向充電,萬一忘了帶行動電源但其他裝置缺電還能臨時頂一下用,厲害吧! 除了外盒包裝維持一貫的黃色系風格外,這次的realme 7 5G一共提供了玩家2種顏色選擇:破曉之光、青出於藍,其實就是藍色跟綠色,不過官方有在背面做了CD紋理工藝,所以在陽光下或光線下會呈現另類的質感,內建的處理器則是搭載7nm的聯發科Dimensity天璣800U,記憶體及儲存空間為8+128GB配置,作業系統為Android 10,相機功能方面則是後置主鏡頭採4顆設計,分別為200萬B&W人像鏡頭/ F2.4、800萬超廣角鏡頭/119°超廣角、4800萬超高畫素鏡頭/F1.8/6P鏡頭、微距鏡頭/最短4cm對焦距離,正面的挖孔屏前置相機則是具備1600萬像素,支援AI智慧美顏與人像模式。 如同官方口號:入手5G手機毫不費力,這款realme 7 5G在整體的設定上就是提供使用者大螢幕(6.5吋)、高電量(5000mAh)、高螢幕體驗(120Hz)以及高效能表現(MediaTek Dimensity 800U),配上30W Dart閃充技術以及支援OTG反向充電,讓使用者可以帶一支realme 7 5G出門就頂用一整天了,加上4鏡頭設計的4800萬像素配置,超廣角與近拍微距通通難不倒,而且高達90.5%屏占比的6.5吋大螢幕,20:9顯示比例,追劇、手遊打Game還能設定120Hz更新率與180Hz觸控採樣,怎麼滑都是超順暢。 內建Android 10系統以及8GB+128GB記憶體儲存配置,另外也提供有第二組SIM卡槽可支援MicroSD擴充記憶卡功能,只能說,這支realme 7 5G幾乎滿足了玩家的各面向需求,搭配方便易操作的realme UI介面,怎麼樣都好用。 在相機的規格面上,realme 7 5G也並不含糊,除了前置鏡頭提供了1600萬像素的版本並支援AI智慧美顏之外,後置的主鏡頭採4鏡頭配置,提供了使用者4800萬像素主鏡頭、 800萬像素119°超廣角鏡頭、200萬像素4cm微距鏡頭以及B&W人像鏡頭等,拍照功能也內建有48M模式、超級夜景、全景、專業、縮時攝影、人像模式、HDR、超廣角、超級微距、AI 場景辨識、AI 智慧美顏、炫彩模式、濾鏡、景深調節等等,玩家可依照當下的拍攝需求選擇適當的模式進行拍攝,至於錄影功能則支援超廣角錄影、慢動作錄影、4K/30fps錄影、1080p/30fps、60fps錄影、720p/30fps、60fps錄影等等,另外也提供了錄影穩定性支援,包括UIS和UIS MAX錄影超級防手震。 效能方面或許會認為採用的是MediaTek聯發科的處理器就會比較遜色些,事實上在這款Dimensity天璣800U、2.4GHz+2GHz(8核心)處理器的發威下,其實整體的表現並不俗,這款版本在官方文宣上是說有安兔兔測試達34萬分以上的表現,下面也就透過實際測試來驗證一下是否有達標囉! 既然前面有提到官方宣稱安兔兔有達到34萬分以上,那當然就先來測測看實際在安兔兔上的表現,透過下面的實測截圖可以得知,的確是有達到34萬分以上的成績,小編實測數次的結果,可達344474分、存儲測試的成績也有36305分。 換成魯大師測試的結果也是表現不俗,整體的成績與評語都還不錯;至於PCMark以及3DMark的測試,也同樣可以從下面的截圖看到實測成績,PCMark的綜合評分也有5顆星,而且在電池續航力的實測上,高達21小時30分的長效使用力,的確是十分罕見,也代表了的確如官方所說,帶出去用上一整天都不怕沒電,而且還可以透過OTG方式反向提供玩家其他裝置充電用。(電量驚人啊) 最後當然就是來看看到底realme 7 5G實拍出來的照片效果是如何囉!由於支援4800萬像素,所以如果要拍到這個像素就要記得按一下主畫面的48M,否則以標準拍照模式下就是只有4000x3000而不是4800萬像素的8000x6000囉,而實際上4000x3000像素下的表現也不錯,看看街景的表現就知道了。 拍照介面的超廣角模式也是直接按螢幕小圖示即可,119°的超廣角鏡頭下,雖然像素降為800萬(3264x2448),但相對的就沒有過度的扭曲變形,自然度還保持的蠻不錯,下面其他的圖片則是採最高的48M(8000x6000像素)模式拍攝,包括了有動物、食物與夜間街景等,realme 7 5G都能提供使用者不錯的畫面品質。 一向以高C/P值訴求的realme手機,從這款realme 7 5G身上就能驗證無誤,透過搭載最新7nm製程的聯發科天璣800U處理器以及內建8GB+128GB記憶體配置,提供了使用者不錯的效能表現,再配上內建的5000mAh大電量電池與30W Dart閃充技術,無疑地讓玩家不需要擔心耗電問題,就算帶出去用上一整天也沒問題,5G+5G雙卡雙待,還能支援第二組SIM卡槽MicroSD擴充,6.5吋大螢幕配上120Hz高更新率,打Game追劇通通行,加上4800萬像素的後置4鏡頭設計,連拍照錄影都能一鍵搞定,這樣的5G手機誰能說不給力呢! 如果正想換一支手機試試5G上網暢快感受,又不想花太多預算傷荷包的話,那萬元有找的realme 7 5G或許會是可以考慮的對象喔!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AKG親手調教的絕妙音質,在時尚與科技間遊走的降噪真無線藍牙耳機—Samsung Galaxy Buds Pro開箱試聽
自從新iPhone移除耳機孔、也不在新產品中附送耳機後,帶起了這陣不知道是好是壞的風潮,而Samsung 的高階機種Galaxy S21也隨後跟上腳步,不在包裝盒中附贈耳機了,在這突然之間,耳機突然就變成時代顯學,但我說的並不是有線耳機,因為許多高階手機機種早已不再設置3.5mm音訊孔,我說的是,在時尚與科技間遊走的真無線藍牙耳機。 再加上疫情之故,線上課程、遠距會議等等新型工作模式的興起,兼顧通話品質、收聽數位串流媒體的音質,讓耳機甚至已經是生活必需品,完全無法忽視其入手的必要性,不過玩家們,如果你正在找一款適合你的真藍牙無線耳機,那麼小編介紹你一款—Samsung旗下剛推出的入耳式降噪耳機Galaxy Buds Pro,它的主動智慧降噪技術、媲美錄音室的音質,或許將會成你的「猶豫」名單之一。 Galaxy Buds Pro有星魅紫、星魅黑、星魅銀共3種顏色,而小編本次所入手的是星魅黑版本,雖說充電盒上採用了霧面啞光設計,但在燈光照耀下卻會隱約閃耀著金屬光澤;體積相當小巧玲瓏,外出攜帶時也不會占用太多空間,不過有件趣事,小編在情人面前拿出Galaxy Buds Pro的時候,差點被誤以為要求婚了,因為星魅黑的外觀設計與體積,整體而言都太像戒指盒了。 然而Galaxy Buds Pro就如其名銀河一樣浪漫,翻開充電盒,拿出來的雖然不是鑽戒,但耳機本體頂端的鏡面設計,讓頂上的金屬光澤隨著光線不停流動,使得Galaxy Buds Pro始終都充滿著一股浪漫氣息,俯瞰城市,密布的燈光就如一座陸地上的銀河,而戴上Galaxy Buds Pro之後,你配戴的將不只是具有高音質、強大降噪技術等功能的耳機,而是銀河上最閃耀的星。 身為高階真無線藍牙耳機的Galaxy Buds Pro,除了設計上簡直像個百貨公司專櫃精品外,防護措施還真的做到滴水不漏,Galaxy Buds Pro具有IPX7防水等級,掉進水深1公尺的游泳池,也不會因為浸水而損壞。 入耳式耳機有個通病,雖然接觸耳道的設計能讓立體聲與環繞感更加突出,但長時間配戴的話常會有異物感,然而Galaxy Buds Pro的入耳式設計,一樣可以達到與肌膚幾近貼合,再加上ANC技術,讓降噪功能大幅提昇,且不但運動時不怕掉落,在耳機上更設計了排氣孔裝置,還能平衡耳內壓力。 Galaxy Buds Pro充電盒後端有一孔USB Type-C,用以充電,也可以支援無線充電,但假設玩家們的手機是Galaxy系列手機的話,也能以無線分享電力功能替Galaxy Buds Pro充電,當然,Galaxy Buds Pro也支援快速充電,只要5分鐘便能擁有1個小時的播放時間。 續航力部分,Galaxy Buds Pro在開啟ANC智慧主動式降噪時,可提供約莫5小時的播放時間,而充電盒載滿電的情況下可提供大約13小時的電力,兩者合一使用的話便可達到18小時的電力;而當玩家把ANC智慧主動式降噪關閉之後,Galaxy Buds Pro可以提供8小時播放時間的續航力,充電盒則有20小時的電力,加總起來共可提供28小時之長的電力,真的,開一天都不怕沒電。 既然身為Samsung旗下可以說是最高階的真無線藍牙耳機,到底搭載了什麼規格,讓Galaxy Buds Pro可以如此自信滿滿呢? 所以讓我們先來談談降噪技術,Galaxy Buds Pro除了音質的呈現以外,主打的就是這個降噪技術,Galaxy Buds Pro搭載ANC智慧主動式降噪,可過濾近99%的背景噪音,並且在耳機內外都配置了麥克風,可即時監控外在噪音,讓ANC智慧主動式降噪能夠透過智慧演算法來增加或者減少外界音量,以後就不必因為外面的環境實在太吵,而將音量調高而傷了自己的聽力了。 而這個Galaxy Buds Pro的降噪技術還有一個有趣的功能,小編舉個例子好了,假設我們戴著Galaxy Buds Pro,走出捷運站,然後走到便利商店想點個大杯冰拿鐵,這時,我們可以不必把Galaxy Buds Pro其中一耳卸下來,也不用關閉降噪功能,就能和店員順利對談,因為Galaxy Buds Pro具備語音偵測功能,在玩家們講話時,智慧演算法技術會立即將玩家從ANC智慧主動降噪模式中解除,切換成環境音效,並且設置於外側的麥克風也會將收音訊號集中在玩家與談話的對象,這便利性要不要太高啊? 那麼音質呢? 別擔心,前文有提及,Galaxy Buds Pro是入耳式設計,有設置一個透氣孔,除了降低耳壓與阻塞感之外,還能提升寬敞的立體聲。除此之外,Galaxy Buds Pro是個具備了媲美錄音室等級的音質,搭載經AKG調校過的且量身訂做的驅動單體雙喇叭:11mm低音喇叭與6.5mm低失真高音喇叭,具備廣闊的頻率響應、能夠精準呈現各種動態細節與層次的高低音。 更值得一提的是,Galaxy Buds Pro還搭載了Dolby Head Tracking與Dolby Atmos技術,大幅度提升Galaxy Buds Pro所能呈現的各項音訊細節、與環繞音效的真實感,並且所配載的智慧運動追蹤器可在轉動頭部時鎖定音效方向,所以,想體驗360度環繞音效?剁手Galaxy Buds Pro就對了。 在收音方面,小編適才不是有提及Galaxy Buds Pro內外側都設置了麥克風,除了用作監控外來雜音之外,這雙麥克風設置還是支具備Beamforming指向收音的高SNR麥克風,能夠清晰擷取玩家們的音訊,除此之外,Galaxy Buds Pro更內側還多裝了一支麥克風,3組麥克風搭配Galaxy Buds Pro的語音擷取單元技術,加上頂端搭載的麥克風罩網與腔室,低突出的設計能夠降低風切聲,無論夏天吹電風扇、還是開車時,都不用再擔心說話時一併將惱人的風聲傳給對方。 此外,在技術與規格面外,Galaxy Buds Pro有個值得一提的功能,那就是Auto Switch,該功能可以自動偵測玩家們當下最迫切需要連結的裝置,並且立即切換。 舉個例子來說,假設玩家們正在用平板看Netfilx時,並且透過Galaxy Buds Pro收音,如果突然接到來電,Galaxy Buds Pro就會將音訊暫時切換至手機,於通話完畢之後再切回平板,不用觸控螢幕或其他多餘動作,便能在裝置間切換,但要注意的是,Auto Switch功能僅限搭載OneUI 3.1或更高版本的Galaxy智慧型手機與平板,某些裝置與應用程式可能會沒辦法支援Auto Switch功能,玩家們在使用這個功能之前,可能要先留意一下手上的裝置或者作業版本。 雖說在市面上各種藍牙耳機百花齊放,連結方式也都各不相同,但Galaxy Buds Pro的連結方法,在小編看來是有那麼一點特殊,弄得不好,搞不好會一頭霧水,但沒關係,小編這裡親力親為,教玩家們怎麼快速讓裝置與Galaxy Buds Pro連線。 第一個方法,取出Galaxy Buds Pro,然後雙耳都戴上之後,比方說即將連接的是手機,那麼就打開手機藍牙,接著伸出雙手食指,按住耳朵上的Galaxy Buds Pro,大概3秒時間變會聽到一聲音效,最後在手機藍牙介面上連上Galaxy Buds Pro之後便大功告成啦。 但這個方法,會讓使用Galaxy Buds Pro的玩家們僅能使用比較陽春的功能,快捷手勢也相對較少,但沒關係,還有另外一個方法:首先呢,先下載Galaxy Wearable,開啟這個app之後,找到Galaxy Buds Pro的欄位,點住之後,再進行上述所說的第一個方法,於是我們便會透過Galaxy Wearable來連結Galaxy Buds Pro,不僅會很貼心地教導玩家們如何使用各種快捷手勢,還能透過SmartThings Find系統來找到自己的Galaxy Buds Pro,根本就不怕粗心遺失(但還是要細心保管好啦)。 而透過Galaxy Wearable連線,還有幾個更詳細的操作,比方做降噪細節,除了快捷手勢的調整之外,還能在app裡面操作主動式降噪、環境音效、關閉這3種模式,並且主動式降噪還細分成高與低2種降噪等級,環境音效方面,也有4段調節,假設玩家們不習慣語音偵測這個功能,也能在app裡面進行關閉,只要多花個十秒下載程式,但就能擁有更多操作模式,何樂而不為呢?你說是不是。 不過我們紙上談兵了這麼久,是時候來實際體驗Galaxy Buds Pro的音訊表現了,小編這邊挑了幾首歌,但耳機體驗這件事,本就相當主觀,玩家們就視自身情況來適度參閱意見囉! 無論是在流行樂界還是搖滾樂的圈子,Radiohead的大名如雷貫耳,以多變且極具實驗性的曲風,在國際間獲得了諸多掌聲,相信已經不用小編再贅述了,本次小編選用了Radiohead的Jigsaw Falling Into Place這首歌,來嘗試一下Galaxy Buds Pro的動態呈現,曲子中律動的Bass Line與左右聲道的切換,Galaxy Buds Pro的音訊抓取都相當準確,立體聲與環繞感的表現相當不錯,爵士鼓hi-hat cymbal的掌握也相當精準,在傳導上也完全沒有問題,不會出現訊號漏一拍,而毀了整首歌。 除了交響樂與Post-Rock,Shoegaze也是個拿來測試耳機音質細節的好選項,Shoegaze喜歡在曲子裡將濃厚的吉他破音做成音牆,聽起來會有一股轟隆轟隆且黏糊的感覺,但仔細聆聽的話,其實可以聽出很吉他編曲的很多細節,於是針對Galaxy Buds Pro的細節呈現來說,在Conception For Three Forms Of Unhappiness At The State Of Existence這首歌當中,Galaxy Buds Pro對於音牆的呈現,拿捏得十分得宜,開鈸的敲擊聲,也在小編將調到音量最大的時候,表現相當傑出,沒有爆裂的感覺,只是對小編而言,Galaxy Buds Pro在低頻上的表現略顯不足,實際一點來形容,Galaxy Buds Pro的低頻就像我們拿鼓槌敲擊大鼓時,鼓皮表面只有輕微突出的樣子,還不足以穿破那層薄膜,但中高頻的表現仍是相當不錯的。 至於降噪測試,小編覺得有點危險,如果將降噪模式調成高比例,是可以隔絕外在聲音,倘若走在路上,那真的會什麼都注意不到;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地方則是Galaxy Buds Pro具有以語音偵測來調節降噪程度的功能,而這個功能的原理來自於,Galaxy Buds Pro會偵測玩家們的耳骨動態來模擬說話的情況,但也因太靈敏,如果劇烈咳嗽的話,語音偵測功能會被觸發,耳機也會自動開啟通透模式。(這部分稍微會有些因人而異) Samsung在手機市佔率上本就與iPhone不相上下,但iPhone有AirPod,AirPod又對Android系統不那麼友善,想同時顧及時尚與性能恐怕是件難事,但在Galaxy Buds Pro的推出之後,經過AKG調校的單體雙喇叭、走在時代尖端的降噪技術、與高貴的外觀設計,誰說只有AirPod能夠獨霸時尚與科技市場,相信Galaxy Buds Pro或許將會以Android系統相性最高的高階無線藍牙耳機殺出一條血路,如果玩家們拿的是Galaxy系列手機,那就更完美不過了。 廠商名稱:SAMSUNG - 台灣三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2656-8686 廠商網站: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音響之王的心血結晶,真 • 藍牙無線耳機—Bose消噪耳塞QuietComfort Earbuds開箱試聽!
自從iPhone 7帶起了移除耳機孔的先例之後,許多廠牌的高階手機也紛紛跟進取消3.5mm耳機孔,不僅如此,這個舉動竟還帶出了''真''無線藍牙耳機的風潮與流行,讓無線的設置帶來無限的便利性。 而隨著智慧型手機與數位串流媒體的興起,甚至在無線藍牙耳機之後,降噪與抗噪技術的出現,讓有線耳機的背影更加淒涼,目前戴著耳機的行人越來越多,可如今走在街上、捷運站中,卻再也不見有線耳機的蹤影,或許有,那麼你看到的,可能就是我,我就是個典型的old School有線耳機少數派。 但你說,無線藍牙耳機所呈現出的音質比不上有線耳機嗎?我不能跟你保證,可是,如果是揚聲器之王所研發的真無線藍牙耳機呢? 以立體聲音訊裝置揚名世界的Bose Corporation,在耳機的研發上也佔有一席之地,甚至近年來將研發重點轉移到了智慧型移動裝置上,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有線耳機少數派將全部消亡,至少,小編我就是其中那一個,Bose Corporation將在揚聲器上的高超技術轉移到現階段最熱門的真無線藍牙耳機上,並且在降噪與抗噪之上,推出了一個新名詞:消噪。 那到底為什麼小編我這個萬年少數派,會在使用了Bose消噪耳塞QuietComfort Earbuds之後,就捨棄了有線耳機呢?讓我來與你們說分明。 如今的無線耳機除了科技上的功能之外,也附帶流行與穿搭的象徵意味,而身為頂配真藍牙無線耳機,Bose消噪耳塞QuietComfort Earbuds在包裝盒上也是絲毫不馬虎,樸實無華的霧面消光黑色盒子,宛如首飾盒似的,拿來求婚似乎也不會被人懷疑。 而當真的翻開盒子之後,雖然沒有晶瑩剔透的3克拉鑽戒映入眼簾,但取而代之的是QuietComfort Earbuds的藍牙耳機盒,雖然沒有鑽戒那麼名貴,但純白無瑕的色澤、不易留下指紋的啞光金屬材質,也讓QuietComfort Earbuds在黑色的包裝盒上格外閃耀,像是一笑傾人城、再笑傾人國的美人。 不過黑色好者也不必擔心,除了岩白色之外,QuietComfort Earbuds還有黑色可供選擇。 耳機設計也的確是絕世而獨立,與藍牙耳機盒一樣的配色與啞光金屬表層,像是吹彈可破的美人肌膚,然而耳塞式耳機最令人詬病的就是太容易掉,Bose在近10年前就開發出一套已申請專利的耳套科技,稱作鯊魚鰭耳套,而在QuietComfort Earbuds所裝載的乃是進階版鯊魚鰭耳套,具備延伸的彈性輔助翼,將壓力平均分配在耳朵表面,並且緊貼玩家們的耳廓,即使追趕跑跳,QuietComfort Earbuds仍然牢固地維持在原位,穿戴時也沒有任何異物感。 且在耳套上所有會碰觸到耳朵的部位,全都以矽膠所製成,出音孔還特地以傘型結構設計,更能貼牢每個使用者的耳廓,能大幅降低外部噪音,甚至強化低音呈現。 除了已經裝在耳機上的2號耳套以外,還另外附贈了1號與3號耳套,依據不同的耳套尺寸,來應對玩家們的耳廓大小,再加上傘型出音孔的設計,QuietComfort Earbuds戴了一整天也能感到輕鬆自在。 Bose在揚聲器研發的地位,已經不需要任何人再去贅言了,如今將技術重心轉往智慧型移動裝置的配件部品上,QuietComfort Earbuds消噪耳塞的誕生,除了延續了QC系列20年的精英血統以外,似乎就想在我們的耳道上建一組Bose 901揚聲器,讓音樂沒有任何阻礙地在你的耳道中穿梭。 大部分耳機在將音量調低之後,低頻就會消失地無影無蹤,轉高音量之後,高頻又破裂地令人無法入耳,QuietComfort Earbuds透過高效發聲單體、獨有的升學導氣孔設計以及Bose引以為傲的、以電子方式調校頻率響應,能密切配合Bose耳機響應曲線的動態音質均衡技術,將音量調節時所產生的三頻缺失完全彌平,無論多大聲多小聲,QuietComfort Earbuds內建的聲學套件,都能讓音色始終維持平衡,讓玩家們體驗有如海浪般洶湧的聲音饗宴。 一般而言,降噪耳機分為兩種模式:主動式與被動式。但QuietComfort Earbuds卻可以同時使用兩種抗噪模式,而且,Bose說它的不是抗噪,是「消噪」。 QuietComfort Earbuds的內部建構了4組麥克風,能監控周遭的環境聲與耳道內的聲音,以不到1毫秒的時間,產生反向訊號來抵銷不需要的噪音,右耳上更配備了經特殊設計後的麥克風陣列,能同時輸入來自玩家的音訊,並且同時排除周遭大部分的噪音,無論是通話、或是使用語音助理時,都能確保輸出的音訊沒有任何雜質。 而QuietComfort Earbuds主動式消噪有兩種控制方式,一種是輕點兩下左耳來控制3種消噪級別,讓玩家能在需要短暫談話時,能快速控制QuietComfort Earbuds替玩家事先預設的消噪程度,分別為1.完全消噪:幾乎可以消除使用者周遭的噪音;2.部分消噪:能阻絕大多數低頻噪音,比方說火車經過的聲音,但還是能聽見一些聲音;3.通透模式:簡單說就是關閉消噪功能,讓使用者可以聽清楚周遭的聲音,甚至就像沒戴耳機一樣。 不過,如果玩家不滿足於3種預設消噪模式的話,QuietComfort Earbuds也有另外一種控制方式,玩家可以透過Bose Music App來調節0-10共11段的消噪程度,根據收聽偏好與使用習慣來做更細微的消噪調整。 配戴組件上的被動式消噪,其實前文已經提過了,就是那別出心裁的耳套出音孔傘型設計,使QuietComfort Earbuds能與玩家們的耳廓更加貼合,讓低音呈現更加具有張力、更有衝擊力。 跑步是孤獨的運動,但如果戴著耳機呢?但如果有個聲音傳進了你的耳朵,在你你穿梭於城市中,汗滴從你臉龐上滑過時,突如其來的、你喜歡的那首歌傳進了你的耳朵,跑步也不那麼孤獨了吧? QuietComfort Earbuds具備IPx4防水規格,除了通勤以外,也相當適合喜歡運動的玩家們使用,依據國際防護等級,QuietComfort Earbuds能讓每分鐘10L的水量、水壓50-150kPa的水以任何角度潑濺,也不會有任何損傷,因此區區汗水,將不會對QuietComfort Earbuds造成任何傷害,甚至雨天、寒流來時到陽明山看雪、或者突然下了冰雹,除了需要注意保暖以外,壓根就不必擔心QuietComfort Earbuds會受到任何損害。 但說了這麼多,這一切一切的前提,都得歸功於強大且穩定的無線連接,QuietComfort Earbuds支援藍牙5.1連結技術, 讓耳機能夠快速與玩家們的智慧型移動裝置配對,並且運用精準的數位訊號數理技術與全新的數據傳輸方式,讓配對後之後能在9公尺範圍內維持絕對連結穩定。 而QuietComfort Earbuds的藍牙技術是以右耳連結音源設備,接著將訊號傳送到左耳,若將右耳取下,QuietComfort Earbuds將會在20分鐘後開始休眠,左耳塞的連結也會一併中斷,如果玩家們將右耳收回充電盒之後並蓋上盒蓋,左耳就會馬上中斷連線,但如果只用右耳聽音樂,那就無法使用左耳的消噪快捷觸控手勢,必須從App中調整。 值得一提的是,通話收音用的麥克風系統位於右耳,因此玩家們能以右耳與情人通話、左耳聽音樂。 QuietComfort Earbuds單次充飽之後,便可提供長達6小時的電池續航力,但真正讓這款消噪耳塞維持長時間運作的功臣,其實來自於那強大的充電盒。 畢竟QuietComfort Earbuds還是一項電子產品,即使零件與儀器再精密,根源都需要電,而Bose工程師在設計這款消噪耳塞時,將充電盒也視為QuietComfort Earbuds的一部份,因此強勁的不僅只是耳機本體,連充電盒也是非同凡響。 磁吸式收納設計,能夠確保玩家們在為QuietComfort Earbuds充電時不亂移位,而滿電狀態下的充電盒,能讓QuietComfort Earbuds充飽100%的電量2次、或者是讓耳機再延長12個小時的播放時間,甚至讓充電盒快速充電15分鐘之後,就能再度擁有長達2小時的續航力。 充電方式也相當簡單,充電盒尾端有一孔USB Type-C埠,只要透過隨附的USB Type-C連結線便能連結電源,甚至還支援任何經過Qi認證的無線充電板來充電。 在第一次打開QuietComfort Earbuds充電盒之後,消噪耳塞便會自動進入可搜尋模式,耳塞上的狀態燈會閃爍著藍光,但必須下載Bose Music App才能算是真正完成連線程序,並且能夠在App中調整消噪強度、監控電量、自訂語音助理使用偏好,也能設定QuietComfort Earbuds的快捷手勢,但值得注意的是,QuietComfort Earbuds無法連結Bose Connnect、Bose hear等Bose其他應用程式。 下載Bose Music後進行連結的步驟其實相當容易,但在還沒連結前,第一次使用的玩家可能會有些茫然,沒關係,小編這邊手把手,一步步教玩家們怎麼連結手上的智慧型手機。 和所有需要登入帳號的App一樣可以在登入畫面申請一個帳號,但如果懶惰的話,Bose Music可以連動Facebook與Apple ID,然後按住充電盒上的藍牙鈕,直到QuietComfort Earbuds在耳邊傳來「Ready to connect」的語音,接著稍微等待一下,連結之後便會聽見QuietComfort Earbuds再度傳來「Connect to XXX, Battery 100%」的語音,就代表連線成功啦。 接著App便會教玩家們怎麼正確配戴具備鯊魚鰭的消噪耳塞耳塞,如果尺寸不合耳廓,App也會有溫馨提醒,告訴玩家們可以試試看1號或者3號耳套,再來更加感人,App也會教導耳機的快捷手勢,讓玩家們不會配了一款高科技產品,卻落得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的窘境。 設定完成之後,App介面也相當簡約,左右耳電量顯示、中間是音量與11級消噪程度的調整,下面四個欄位:我的最愛、音訊源、捷徑、提示。我的最愛可以記住3種消噪等級調節;音訊源則是顯示正在連結的智慧型裝置;捷徑則是一些功能上的快捷;提示的話,就是再講一次剛剛的溫馨提醒。 雖然有那麼一句老話說:真金不怕火煉,不過該有的測試還是不能少,可是嚴格說起來也不能說是測試,準確來說應該是實際體驗才對,但從小聽搖滾樂長大,對音樂的靈敏度還是有一定標準,各位玩家就參考看看吧! 之前小編測試過幾支耳機,但都使用了西洋音樂,後來仔細想想,不如這次就用亞洲地區的音樂來試聽QuietComfort Earbuds的表現吧。 QuietComfort Earbuds所具備的動態音量均衡技術,是Bose多年來的研發成果,可以在高中低三頻與音量強弱之間做出絕對平衡,而Post-Rock曲風中濃烈的吉他破音、能夠擊沉船隻的Bass line、強勁的鼓擊,以及在錄音後期工程中,Blance與混音的各項細節調校,在各曲風中可說是相當嚴謹,拿來體驗QuietComfort Earbuds是相當不錯的選擇。 本次小編所選的是來自台灣的阿飛西雅第二張專輯《提去買藥仔》中的海波浪,從前奏開始,貫穿歌曲前半的Ride Cymbals、中後段如鞭擊的小鼓碎拍、如海浪撲上礁石的吉他失真音牆以及如幽靈般神出鬼沒的Bass line,在QuietComfort Earbuds的呈現下,幾乎沒有任何漏失,甚至因其傘狀結構的封閉式耳塞,所形成的強化低音,讓Bass line與大鼓的默契更加強勁地在小編耳中擊打;尾奏拖曳的吉他獨奏,從中頻一路往上攀升至高頻,但QuietComfort Earbuds就像疊了層層的保護膜,中頻表現十分突出,在高頻呈現上也沒有任何逸散或是分岔。 來自中國的萬能青年旅店在2020年的最後幾天推出了新專輯《冀西南林路行》,而他們所發的上一張專輯距今已是10年前,新專輯推出的當晚,在整個亞洲地區形成了一股類似「跨年等倒數」的風潮,萬能青年旅店的演奏風格多樣,小號更是該搖滾樂團的靈魂之一,曲風雜揉了Folk、Prog、Blues、Hard Rock等等,很難以單一的曲風來定義,而在這張專輯中還加入了大量電子取樣噪音與Phase等Modulation類別的效果。 而這次小編選用《冀西南林路行》中長達11分鐘的那首河北墨麒麟,該曲中的鼓聲編曲幾乎用上了所有爵士鼓上的配置,無論是低頻擔當的大鼓還是高頻的Ride cymbal,甚至是在Ride cymbal與Crash cymbal兩者忽大忽小的浮動Gain值,QuietComfort Earbuds所具備的動態音量均衡技術都掌握得相當不錯,該曲的大量管弦樂樂器編制,在編曲中加入了交響樂章、以及盤繞整首歌、在中後段大突進的電子取樣噪音,非常適合測試QuietComfort Earbuds在細節上的處理與呈現,當然它沒有讓小編失望,又割又刮的電子取樣噪音交織大量管弦樂器的演奏,QuietComfort Earbuds也是滴水不漏地呈現細節,又不會和主要頻率混在一起。 City Pop的風潮在上個世紀七零、八零年代的日本流行樂壇佔據了一方山頭,然而卻在2017年之後,Youtube演算法所致,竹內瑪莉亞的一首Plastic Love在全世界引起了新一波的City Pop熱潮,而City Pop融合了Funk、Soul music、New Wave、Disco等等曲風,加上歌手清亮悅耳的嗓音,營造出一種充滿都會時尚感與適合律動的曲風,與上述幾個測試比較凝重的搖滾樂做出了分隔。(其實小編私心是想選山下達郎的,但數位串流媒體上卻沒有上架) 流行樂之所以稱作流行樂,除了朗朗上口的旋律之外,還有能夠擊中聽眾內心的力量,City Pop正是其中的佼佼者,適合拿來測試QuietComfort Earbuds的細膩度、節奏精準度與音場氛圍的呈現。 Funk或是Disco節拍是City Pop相當重要的環節,QuietComfort Earbuds在訊號傳遞上也相當迅速,律動的節拍就像在錄音室聽的那樣立即反饋到玩家耳中,讓人有翩翩起舞的慾望;City Pop擅長傳遞城市中孤獨、抑鬱、纏綿等等光影流轉的氛圍,其中該歸功於默默撐起節奏的電子琴編制,因此空間感與音場氛圍的呈現相當重要,QuietComfort Earbuds以其傘狀式耳塞與獨特聲學套件,將音響獨有的環繞與空間感鎖在玩家們的耳道中,也因此讓細膩度大幅提升,更能體會歌手與樂手在錄音室裡的心境。 Tidal雖然在台灣的名氣沒有Spotify與Apple Music大,但卻是一個專門提供Flac無損音質收聽的數位串流媒體,小編特地申請了一個帳號來測試QuietComfort Earbuds是否支援,果然不失所望,Tidal界面下方顯示MASTER標示,代表QuietComfort Earbuds也支援Tidal HiFi無損CD品質播放。 除了聆聽音樂或收聽Podcast外,通話也是耳機的一大功能,前文提及QuietComfort Earbuds右耳塞上有獨特的麥克風陣列,在玩家們輸入音訊時,也能同時排除周遭的聲音,進而保證通話品質,小編平時不常講電話,但為了實驗,央請朋友特別打電話剛下班、正在基隆路上塞車的小編,在實驗過程中,依據朋友的說詞,從安全帽灌進去的風聲,仔細聽還是會有,但已經是幾乎完美的將其排除了,到此,小編不禁懷疑,這種只擷取自己的聲音並且可以幾乎無瑕疵的排除外來雜音的技術,Bose是不是擁有什麼外星科技? 所以玩家們,應該都知道為什麼小編這個萬年有線耳機少數派,會跳槽到無線藍牙耳機的陣營了吧? 鯊魚鰭與傘狀結構的被動式耳塞設計,除了能防止滑落,還有更進一步的隔絕外來雜音的效果,加上11段主動式消噪等級調節、與音響之王Bose的獨特聲學技術,讓QuietComfort Earbuds在音質的呈現上已經難以挑剔,我想,QuietComfort Earbuds或許會像Bose 901系列揚聲器一樣,在無線耳機的發展史上留名。 廠商名稱:BOSE 廠商網址: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中小型企業的優質選擇,EPSON L6580四色防水連續供墨複合機開箱簡單玩
在早年,需要列印、影印資料時,通常都要自己購買一台複合事務機(單純的印表機可能大都只提供列印功能而已),但隨著科技的進步,生活可以說是越來越便利,尤其在數位化的現代,只要透過3C產品就能觀看、分享、修改資料或圖片,若要列印、影印出來,更可以透過雲端或攜帶隨身儲存裝置到超商即能完成。 不過方便歸方便,但也僅限於一時之需,對於常常需要列印、影印的用戶們來說還是需要一台複合事務機來因應,尤其在每天都需要印大量資料的商務處理上,總不可能每分每秒都跑去超商印,不僅浪費錢也浪費時間。 但這種模式的事務機有個比較令人詬病的點,墨水匣的費用高、動輒印沒幾張就要更換,往往也造成個人或企業用戶的龐大負擔,不過在EPSON正式推出官方版的不斷墨(連續供墨)系列機器之後,除了讓使用者不僅可以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外、連同龐大的費用也一併節省下來了,不論是列印、影印必要文件之外,透過無線連線的方便性,直接與手機、平板、電腦連線,精采畫面可以隨時列印出來呈現在眼中作為可觸碰到的美好記憶。 這次小編要介紹的就是這台由深耕事務機領域多年的知名大廠EPSON,針對中小型企業、小型工作室推出的全新「EPSON L6580」,不僅維持原廠連續供墨的特色,讓用戶們省下不少開銷,更搭載PrecisionCore精點微噴、Heat-Free免加熱噴墨、防水魔珠墨水等技術,擁有高達25/25ipm(黑/彩)的列印速度並且可以雙面列印(速度為21ipm),還可透過Wi-Fi、雲端來直接列印,這些齊全的功能已經讓小編迫不及待準備來試試這台L6580了! 通常對於這種搭載豐富功能的商用事務機印象都是擁有巨大、笨重的外觀,不過L6580的實際尺寸僅來到寬深高425x500x350mm,相比傳統商用事務機已經小巧不少,規格面則是具備四色防水、雙面列印/影印/掃描/彩色傳真、並且支援WiFi,算得上是目前全台首創速度最快「四色防水」A4連續供墨複合機了。 另外L6580採用較方正的白色外型設計,從正面可以看到配置了4.3吋彩色液晶螢幕、下方出紙匣與兩個標準進紙匣(各可裝下最高250張一般用紙),左側則是內嵌式墨水槽以及透明窗,讓用戶可即時觀看剩餘墨量。 介紹完外觀特色後,就來準備開印吧!透過實際的使用,相信可以更加明確的驗證這台L6580複合機的各項特色。 不過在開印之前得先來添加墨水,墨水也是這次L6580的特色之一,除了維持原廠連續供墨特色更搭配了高容量四色防水墨瓶,不僅使用自家防水魔珠墨水,高容量瓶身讓一組墨瓶即可印黑色7500張、彩色也可印6000張;而原廠也設計了可輕鬆插入的導墨孔,讓添加墨水更方便,墨水瓶更是設計了防呆裝置,避免用戶添加錯誤的顏色。 再來就是直接開機囉,首次開機會需要設定一些基本資訊,只要循著開機指示即可以完成,歸功於彩色螢幕的關係,L6580不管是主畫面還是整體設定頁面都相當直覺易懂,讓第一次接觸的用戶也可很快就上手使用。 除了有線連接與隨身裝置,無線連接部分Epson L6580還提供Wi-Fi與Wi-Fi Direct兩種方式,基本上只要接上電源線即可透過無線方式來列印資料,無需再額外接網路線,相當方便。 另外手機還可以透過Epson iPrint APP來編輯文件、圖片,並且可以連接L6580來直接列印資料,相當方便。 終於來到最重要的列印環節了,到底這台搭載PrecisionCore精點微噴與EPSON防水魔珠墨水所印出來的實際效果到底如何呢?直接往下看就知道囉! 首先圖片的部分,可以看到列印的品質相當精細,動物的毛髮相當清楚分明;此外小邊也透過手上的原廠相片紙來試試列印效果,果不其然也同樣擁有相當好的表現! 文字的部分也是完全沒問題,字體可以清楚辨識沒有問題,另外歸功於防水魔珠墨水的效果,即便紙張沾到液體,字也不會糊開,保持清楚的辨識度。 整體使用下來,EPSON L6580作為一台中小型企業用的多功能事務機是完全不容質疑的,不管是硬體方面擁有更快速的列印速度、搭載ADF及三進紙匣的大容量組合還是防水魔珠墨水的效果等都相當的有感,連接方式也相當多元,若只是要列印基本上直接插電並設定好網路即可,無需再額外接線;另外讓小編驚訝的是在搭載如此眾多功能後,整體的外觀也不會過於笨重,一人即可搬動,近日在為公司選購事務機嗎?不妨參考看看這台L6580吧! 廠商名稱:台灣愛普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官方網站:https://www.epson.com.tw/ 廠商電話:(02) 8786-6688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一個不小心又撿到外星科技?! SONY發表能夠拍攝50MP@30FPS連拍的Alpha 1無反相機
熟知SONY家相機產品的玩家,應該相當清楚SONY對於全片幅無反相機系列規劃有很清晰的劃分:A7主打平均用途、A7R主打超高像素、A7S為錄影專用、A9則是為動態場合而生。 雖然明確的劃分可以讓玩家們挑選到最適合自己需求的產品,但另一方面也就代表不同系列各有其不足之處,因此如果可以,又有誰會不希望有那麼一台融合所有系列優勢的夢幻機種呢?於是乎,在大家敲碗多年後,SONY真的端出這麼一款名為「A1」究極全片幅無反相機。 小編稱A1為究極絕不是空穴來風,這台相機搭載了1片50.1MP的Exmor RS感光元件,內嵌了759個對焦點可涵蓋了92%的畫幅,並且能夠以每秒120次的連續對焦/曝光計算進行30FPS的「全像素」、「無黑畫面」連拍!你沒看錯,是「全像素」,而且還能張張有進行曝光與對焦的那種,目前能達到這樣壯舉的相機,也真的只有SONY了。 要實現如此龐大的資料運算量,相機內部的處理器自然是功不可沒,SONY在A1機身中塞進了兩顆BIONZ XR處理器,強大的運算能力比過往機種要高出8倍之多,除了可以實現前面提到的超強連拍功能外,也讓A1擁有更好的電子快門變形抑制(號稱比A9 II強1.5倍)、快門防閃爍、1/400機器快門與1/200電子快門的閃光燈同步(快門同步能支援的快門速度越快越好)。 此外,A1在錄影功能方面也是同樣的強大,能夠實現全畫幅無裁切、4:2:2色度抽樣的4K@120FPS錄影功能外,藉由改善機身的散熱設計,讓A1還能錄製30分鐘8K@30FPS的影片!是目前SONY無反相機中唯一能達到此功能的產品。 同時A7SIII上的10bit S-Log3、HLG、S-Cinetone、五軸五級防手震、即時眼部對焦等特色也通通都有移植到A1上,裝置還可透過標準尺寸的HDMI線連接進行16 bi RAW外錄。 最後在其餘的細部規格方面,相機使用了一片更新率高達240Hz的944萬點的觀景窗,其放大倍率達0.90x、I/O方面支援雙CF記憶卡、USB 3.2 Gen2(終於…)、和1000BASE-T LAN網路連接,而在無線連接方面,A1支援了5Gmm頻段的FTP資料傳輸,讓玩家能夠在與手機無線連接的時候,畫面的流暢度能夠更高,操作也更即時。 只是,要把規格堆到如此兇猛,自然要付出一定程度的代價,A1的官方定價達到了6,500美元!換算台幣接近20萬元,看來想體驗極致的玩家,口袋的深度真的也要夠深才行啊!(小編在此徵求乾爸、乾媽包養wwww)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職業電競選手級的規格、用聽覺就能克敵制勝,HyperX Cloud Stinger Core wireless無線電競耳機開箱
在電競領域裡,如果遇到技術與操作都旗鼓相當的對手怎麼辦?等對方失誤嗎?但如果最後等到的,竟然是自己失誤,那該怎麼辦?在撇除技術與操作等因素之後,剩下的電競周邊差異顯然就成為電競領域中克敵制勝的最後一道關鍵。 因此在電競周邊的挑選上,需要玩家每分每寸都錙銖必較,剛好HyperX在電競領域中,其一貫嚴謹的研發態度,包括旗下產品都是以滿足職業電競玩家的嚴苛需求所設計,也符合了玩家們需要精挑細選的要求;小編這次入手了HyperX最新推出的Cloud Stinger Core無線電競耳機,沉浸式音效控制加上降噪麥克風,就來看看最新版的Cloud Stinger Core wireless與舊款式有什麼分別,究竟有多大能耐,讓玩家們能在任何一個細微聲響中尋找到致勝關鍵呢? 一般電競部品在配色上不外乎都是黑、金、紅、綠等等較為大膽的配色,但誰說電競不能和時尚沾上邊呢? 從外觀上可以看到,HyperX這副Cloud Stinger Core wireless採用了全白配色、通體磨砂材質設計,即便是純白機身也不容易沾上指紋,而不到250g的超輕量化設計,就算長時間配戴也不會讓頭部感到太大壓力(這點很重要啊!)。 雖然現在RGB燈效已經是電競部品的基本配備了,但電競部品不等於RGB啊,HyperX為了玩家的配戴舒適度、也為了超輕量化設計,沒有在Cloud Stinger Core wireless裝上RGB燈效,讓純白機身更加低調,全機重量也僅僅不到250公克,戴上去之後,想熬夜打通宵也不是什麼大問題啊。 且頭帶與耳罩上,最貼近人們肌膚的地方是以透氣的紡織材質所包覆,內裡則鋪了一層記憶海綿,在穿戴上不會令人感到悶熱,加上可調節式的12段刻度,能讓玩家依照頭型來調整貼合度,舒適度滿分滿點,更值得一提的是,頭帶的內部結構是以金屬鋼芯結構所製,因此即使與親人共用Cloud Stinger Core wireless,需要時常調整貼合度,也不怕磨損。 Cloud Stinger Core wireless的所有I/O與開關鍵都配置在左耳上,只要左手伸手一摸就能控制絕大部分的功能,由上往下摸的話,功能順序分別為:電源指示燈、電源鍵、音量控制閥、USB Type-C埠。 值得注意的是,要開啟Cloud Stinger Core wireless的話,需要長按電源鍵3秒以上才能喚醒;而在音量控制閥的使用上,HyperX做成齒輪狀,內裡也有刻度可以以段落方式做調整,還可以直接調整音效控制,無須再透過繁複的系統介面;而USB Type-C埠則主要是讓Cloud Stinger Core wireless作充電使用。 既然針對電競專用,除了聽音辨位尋求勝機之外,與隊友的溝通當然也必不可少,Cloud Stinger Core wireless在左耳上配置了一支麥克風,使用上也相當直觀,只要往上撥動就能直接讓麥克風呈現靜音狀態,並且HyperX在設計上也設想得十分周到,畢竟每個人的五官位置都略有不同,因此HyperX讓Cloud Stinger Core wireless的麥克風桿可隨意彎曲,使得玩家能依照自己的嘴巴位置作調整,讓收音狀況能夠更加不受干擾。 Cloud Stinger Core wireless為封閉式的耳罩型耳機,驅動單體為能夠精準呈現重低音的40mm動圈式釹磁鐵,頻率響應也為典型的20-20k Hz,阻抗為16 ohms,總諧波失真則有小於2%的好表現,強化的重低音以及封閉式耳罩設計,讓沉浸式體驗更上一層樓。 左耳上所配置的降噪麥克風,為目前最被廣泛使用的駐極體電容式麥克風,頻率響應為50Hz-18kHz,感度-40dBV,也因駐極體的原理,讓Cloud Stinger Core wireless的耳麥能實現低失真的訊號傳輸,不過電容式麥克風對於聲音的接收相當敏感,很容易將不需要的聲音給收錄進去,HyperX為此,替Cloud Stinger Core wireless耳麥做了降噪設計,只是機上的耳麥並非為了錄音所用,因此在收音指向性模式上只有單向。 而在電腦接上隨附的USB連結器之後,Cloud Stinger Core wireless在無障礙物的前提之下,最遠可接收的訊號能達到12公尺,如果在外租個小套房,去洗個手或上個廁所,也不用特地拿下來,讓玩家們輕鬆掌握戰場上的瞬息萬變,連結另外一條附贈的USB Type-C,然後進行完全充電之後,Cloud Stinger Core wireless的最高續航力可達17小時,而玩家也能利用剩下的7小時可以做足充分休息,順便充電,不僅完全不會出現沒電的窘境,還能在隔天開戰時,不會因為睡眠不足而影響戰況。(笑) 電競領域不只有PC,2020年底兩大遊戲主機PlayStation 5與XBox Series X的問世,又在電競界掀起了一陣風暴,HyperX的Cloud Stinger Core wireless當然也有支援這兩大主機,不過現在大缺貨,玩家要是只有PlayStaion 4也不要緊,Cloud Stinger Core wireless相容PlayStation系統,因此PS4也有支援喔! 介紹完了外觀與規格,實際體驗與壓力測試還是最重要的,不然說得再神,體驗很糟的話那豈不是糗(笑)。 輕如鴻毛、不到250公克的Cloud Stinger Core wireless在小編實際配戴上之後,還真的沒有任何壓迫的感覺,而耳罩的包覆設計以及緊實度,也非常紮實的貼合小編的耳型,甚至從上班到下班戴了一整天,完全沒有任何因為擠壓而出現的異物感與不舒適,看來,如果在遊戲戰場中廝殺一整天,要不是耳朵一直傳來聲音,還真的有可能會忘記正在戴耳機。 小編也挑了幾款遊戲來測試Cloud Stinger Core wireless的音效與音質呈現,分別是《鬥陣特攻》、《軒轅劍柒》。 FPS類型遊戲幾項聲音重點,不外乎就是腳步聲、槍擊聲的來源、以及與隊友的語音溝通,選用《鬥陣特攻》測試的原因是,遊戲中的武器更加多元,不僅只有槍砲類的,還有各式冷兵器,包括弓箭與武士刀等等。 Cloud Stinger Core wireless的左右聲道分源做得非常好,站在岔路口時,假設隊友在左方,遊戲內傳來的角色語音便會從左耳裡傳來,且不會混在右耳中,如果遊戲內的右方視角有突發狀況,也不會因此而搞混戰況,半藏的弓箭音效在設置上與其他武器相比,音量略小,但Cloud Stinger Core wireless依舊能很精準地捕捉到音頻,進而將訊號傳輸到小編的耳中,而使用源氏的招架時,除了計算技能持續時間以外,技能即將結束的音效也需要被判斷,但假設耳機不太好,就容易在激烈的槍林彈雨中被忽略,不過在Cloud Stinger Core wireless是完全不必擔心這件事的。 《軒轅劍柒》中有大量的刀劍相擊的聲音,以及格擋系統所產生的完美格擋音效,用來測試Cloud Stinger Core wireless也是相當不錯(一部分是因為小編要趕軒轅劍柒的開箱啦,哭啊拖很久),有時候會因為法術的動畫遮住了人物模組,只能依靠聲音判斷是否完美格擋,且容易被遊戲人物與怪物的音效蓋過去,而Cloud Stinger Core wireless雖然在重低音的呈現上有特殊設計,但中高音的表現也沒有矇混帶過,刀劍相擊與完美格擋的音效都屬於中高頻,不僅沒有被其他音效蓋過去,還能在巨量的音效之中以清脆的聲音讓小編判斷局勢。 而《軒轅劍柒》在進入戰鬥時,除了以交響樂團演奏作為背景配樂外,還有大量的各式音效,Cloud Stinger Core wireless對重低音的強化處理,讓整個音效呈現相當驚人,沉浸感幾乎翻倍。 身為全能的電競耳機,耳麥已經是基本配備了,在結束音效呈現測試之後,我們來看看Cloud Stinger Core wireless的耳麥功能,雖說有降噪設計,但降噪功能太難以用言語來表達,因此簡單錄了幾秒測試來看看Cloud Stinger Core wireless降噪功能。 在測試期間,坐小編隔壁的同事使用的鍵盤簡直是吵死人的那種(誤),剛好能應對本次的Cloud Stinger Core wireless降噪測試,而從錄音後的音檔來聽,不僅僅小編的聲音傳輸相當清晰,隔壁同事打字的聲音也被大幅度消除,需要非常用力、非常專注地才能聽清楚鍵盤噪音,這也表示,假設玩家們正在用耳麥與隊友溝通戰局,而自己的情人正好在一旁做其他的事,也不會將多餘的雜音傳送到在彼方的隊友耳朵中,造成對方接收指令困難。 SadDante · HyperX Cloud Stinger wireless 耳機麥克風測試 ▲Cloud Stinger Core wireless 降噪麥克風測試。 大多數電競部品因為一些精密的零件,在重量上通常無比驚人,但HyperX Cloud Stinger Core wireless在輕量化設計之後,還能兼顧電競所需的一切特質與規格,可說是令人愛不釋「耳」,而無線類的電競部品令人詬病的除了時常會因為電量不足而導致暫時無法使用外,還會遭遇一些訊號傳輸上的問題,只是HyperX Cloud Stinger Core wireless不僅在電池續航上有顯著的加強,可高達17小時的使用時間,於訊號傳輸上也是做得可圈可點,在無障礙限制的情況下,連線距離最遠長達12公尺,以電競為本命的HyperX,擁有眾多電競部品,以滿足職業電競選手的標準來替玩家們研發最新產品,你說,雖然當不了電競選手,但能夠擁有和職業電競選手一樣的配備,不是很爽嗎?(笑) 廠商名稱:HyperX 廠商官網: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今年還不是時機,傳蘋果AR裝置Apple Glass最快將在2022量產
每次看電影的時候,比如說什麼科幻電影或是動作電影,當中都會有角色配戴一款超高科技的「智能眼鏡」,像早期《七龍珠》裡的達爾可以拿來偵測戰鬥力的那支、名偵探柯南也有一支,《復仇者聯盟4》的鋼鐵人東尼史塔克也有一支,後來給小蜘蛛人使用了,搞得小編也好想要一支。(哈 但離這支眼鏡的問世之日似乎已經不遠,那位蘋果供應鏈分析師郭明錤,早前又出來透漏消息說,我大蘋果(誤)計畫在2021年推出新產品,包括AirTags追蹤器、以及AR裝置,而這AR裝置又有傳言指稱,它將會是蘋果最新的科技產品-Apple Glass。 雖然AR眼鏡已經不算稀奇,不少廠商已在這塊領域中默默耕耘許許久(遠望那個Goog...),但蘋果身為全球最大消費電子品牌,每當蘋果推出新類型科技產品,都會衝擊市場,引起世界一陣震動,因此蘋果這首款AR裝置Apple Glass的任何風聲,不只是業界,包含玩家,以至於整個世界都在嚴陣以待。 而如今這副蘋果首款AR眼鏡Apple Glass,傳出已經進入第二階段的原型機設計階段,預估順利的話,將會在農曆年後進入第三階段的原型機設計。 根據消息,蘋果打算將AirPods Pro的扣式電池導入這款AR眼鏡,但又想將重量控制在80公克以下,因此在這兩者的取捨與平衡之間碰上了點麻煩,但解決了這項困難之後,Apple Glass的處理器配置問題已在M1晶片的推出之後,算得上是解決了,但加上處理器之後,機器運作之後所產生的散熱問題也將隨之而來,或許今年還見不到這項成品,要等到2022那時才能和它見面了。 小編還記得國中時拿著第一代iPod時,那放在口袋幾乎沒有重量的驚奇感,倘若依照這個經驗,並且假設蘋果目前正在克服重量上的問題,或許我們可以預期這款Apple Glass,即使搭載了許多精密科技儀器,也會像戴著一般近視眼鏡或墨鏡那樣輕巧,但這勢必有技術上的困難,因此可以想見,發布時間也勢必會被推遲。 也有這種可能,這款AR裝置Apple Glass會被當成iPhone的配件之一,並且將其視為蘋果用來踏入AR領域中的第一步,直到技術成熟、以及機件改良之後,才有機會獨立成一項新產品也說不定。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Apple Watch 心電圖偵測功能才剛開放,患者的心房顫動症狀便無所遁形!
Apple Watch上的心電圖App,在當時甫一推出時就噱頭十足,甚至運用於醫學實作上也具有相當程度的聯動性,可惜台灣因法規之故,一直沒有開放。 但終於,在過了兩年之後,心電圖App總算獲得台灣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屬批准為醫療器材的Class II軟體,從12月15日星期二之後,只要透過iOS 14.3、watchOS 7.2與Apple Watch Series 4後續機種,我們也能開始利用Apple Watch來使用心電圖App偵測功能了。 然而才開放使用兩周,有心臟內科與心律不整專門科醫生發現,Apple Watch的心電圖偵測功能,確實可以輔助心臟科醫生來作診斷。該醫師在上發文指出,有病患飽受突發的心悸與頭暈的困擾,已有7、8年之久,但每次在作心電圖檢查時,都恰巧沒有發生,而在Apple Watch的心電圖功能開放之後,患者在症狀發作的當下,立刻使用App功能記錄病發經過,並且提供數據給醫師,這才發現患者有心房顫動的症狀。 不過該醫師強調,Apple Watch的心電圖App所記錄的圖形與數據相當清楚,但最後診斷仍須交由專業醫師判斷,必要時更要做進一步的檢查才行。 不過,Apple Watch的心電圖偵測功能,只能在Apple Watch Series 4機種上使用,並且需使用最新版本的iOS與watchOS,並且功能上還無法檢測到心臟病發作、血栓與中風等等與心臟疾病相關的狀況,只能作為輔助使用,相關更精密的檢查,仍需到醫院交由專業醫師診斷才是。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最多人點閱
- 陽泰Yantouch EyE Speaker藍牙喇叭實測開箱,兼顧時尚與光氛特效揚聲器頂尖之作!
- 小米空氣淨化器2實測開箱,智慧家電中物超所值的空氣清淨機精品!
- 充電效率高1個抵5個,Kamera 5 Port USB充電器SP-5U開箱試用
- 快速充電!一次為4支手機提供滿滿能量,BUFFALO 4A大電流USB充電座開箱實測 →iBUFFALO BSMPA09
- B&W MM-1旗艦喇叭實品開箱,玩家級電腦揚聲器中的優質精品!
- 羅技Logitech UE MEGABOOM速寫開箱,圓柱造型藍牙喇叭!
- iBUFFALO BSMPA09大電流USB充電座實測開箱,4A出力充電器中的優質精品!
- VESA協會推出HDR開放標準,制定3款DisplayHDR認證等級400、600、1000,搭配自我測試工具,推動產業進入下世代HDR新境界,現場直擊快報
- 老舊GPS裝置將可能於今年4月6日失效? 趕快更新韌體或換新!
- 泓愷FLYONE M6 Miracast速寫開箱,手機平板畫面與聲音輸出到電視的無線影音傳輸器!
- 圓剛AVerMedia EzRecorder ER310超級錄影王實測開箱,數位第四台預約錄影的好幫手
- AKG親手調教的絕妙音質,在時尚與科技間遊走的降噪真無線藍牙耳機—Samsung Galaxy Buds Pro開箱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