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IY!實驗室
「全漢 FSP MEGA TI MIT 1650W」實測開箱,80 PLUS TITANIUM 鈦金牌認證「 ATX 3.1 雙原生 12V-2x6 連接器 」電源供應器 feat. 超微 AMD Ryzen Threadripper PRO 9995WX 處理器 PBO 超頻 & 輝達 NVIDIA GeForce RTX 5090 顯示卡 & 220V台灣供電 足瓦測試
文.圖/PCDIY!主編 英誠哥 2025-09-13 08:00:00
史上最強台灣設計製造,超越94%能源轉換效率「80 PLUS TITANIUM鈦金級認證」,1,650W旗艦級ATX 3.1全模組化電源供應器來了,這就是「全漢 FSP MEGA TI MIT 1650W電源供應器」。現在,組裝高階桌機,PC DIY工作站的話,拿到「80 PLUS TITANIUM 鈦金牌認證」,擁有「雙原生12V-2x6連接器」,具備「1,650W超大瓦數」的「ATX 3.1 電源供應器」是絕佳選擇!
選購旗艦級電源供應器,若是要挑選「大廠品牌,系出名門,王者用料,鈦金認證,全模組化,靜音表現,超短機身,高可靠度,穩定品質」,還要擁有ATX 3.1 & EPS12V V2.92規格,全模組化電源接頭,全日系電容與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矽蕭特基二極體,擁有雙原生PCIe 5.1 12V-2x6連接器,支援最新雙RTX 50系列與RTX PRO顯示卡,完整對應高階遊戲顯示卡GeForce RTX 5070、5070 Ti、5080與5090,完美供電AI加速卡RTX PRO 6000 Blackwell Workstation或H200 NVL,採用超細壓紋電源線,實現超短機身,那很肯定的挑選「全漢 FSP MEGA TI MIT 1650W」準沒錯!
這款旗艦級電源供應器,它有什麼迷人魅力?產品有什麼特色?本身有什麼獨到之處?實測表現如何?接下來,就讓我們來揭開它神秘的面紗。
「全漢 FSP 電源供應器」準備好了!推出80 PLUS TITANIUM 鈦金牌認證「 ATX 3.1 雙原生 12V-2x6 連接器 」電源供應器,全面支援跑「AI 應用」,對應「NVIDIA GeForce RTX 5090」遊戲顯示卡、「RTX PRO 6000 Blackwell Workstation 96GB GDDR7」與「H200 NVL 141GB HBM3」AI加速卡「全漢 FSP 電源供應器」準備好了!全面支援「AI 應用」,完整支援「GeForce RTX 50系列」遊戲顯示卡、「PRO RTX系列」AI加速卡!
隨著 AI 快速發展,「全漢 FSP」也針對了人工智慧的高耗能需求,推出了高轉換效率、超大瓦數電源供應器。有鑑於台灣玩家要求極致效能,特別推出了台灣製造「80 PLUS TITANIUM 鈦金牌認證」的MEGA TI MIT系列,共推出了1,350W、1,650W版本。以及發表了「80 PLUS PLATNIUM 白金牌認證」的Hydro PTM PRO ATX 3.0(12V-2x6)系列,共推出了1,350W、1,650W版本。兩者皆提供雙原生 12V-2x6 連接器,可以對應雙顯示卡。
針對並推出了「80 PLUS PLATNIUM 白金牌認證」的CANNON PRO(ATX 3.1)系列,共推出了2,500W版本。提供四原生 12V-2x6 連接器,可以對應四顯示卡。
無論要裝「NVIDIA GeForce RTX 5090」遊戲顯示卡、「RTX PRO 6000 Blackwell Workstation 96GB GDDR7」AI加速卡,「全漢 FSP MEGA TI MIT 1650W」都能全力以赴,幫助用戶達成任務你一定要認識的電源供應器界台灣之光「 全漢 FSP 」
全漢企業創立於民國1993年,2000年遷至龜山工業區建立桃一廠,2017年建立桃二廠研發大樓,2021年桃三廠製造大樓落成。因應近幾年來中美貿易大戰的影響,全漢企業原先則是將輸往美國的產品拉回台灣組裝製造。全漢企業有5個廠區,其中3個在龜山工業區內,是一家在桃園深根的業者。創立於1993年
「全漢企業」創立於1993年,由董事長鄭雅仁所創立,是一家跟著Intel最新規格,研發PC電源供應器起家的OEM/ODM業者。全漢Solgan標語,是「POWER NEVER ENDS」,意思是說「永不斷電」。佈局全球,回台設廠!
「全漢 FSP」是台灣本土電源供應器大廠,佈局全球,原先的製造重鎮是在中國無錫、深圳,最近也在越南設廠。全漢企業前幾年響應政府號召,回台在桃園設廠,成立了桃三廠。為了響應台灣棒球隊擊敗日本贏得12強冠軍,獲得世界冠軍,全漢FSP也響應Team Taiwan的號召,要開始供應「台灣製造」的電源供應器產品。開啟了「台灣製造」電源供應器新紀元
2018年起,隨著中美貿易大戰,激烈的國與國叫勁,大國博奕之下,原本廣為在中國設廠的業者,開始了台商回台投資建廠熱潮。在ChatGpt引爆AI風潮之後,也在台生產高階AI伺服器電源供應器。這次,台灣之光的全漢FSP,也決定在台生產電源供應器,供應咱們台灣用戶,可以用上享譽全球,台灣製造最好的電源供應器。是一家以電源為核心事業的領導大廠!
「 全漢 FSP 」是一家以電源為核心事業的業者,主要產品為桌上型電腦電源、外接式電源、基板電源、工業型電腦電源、醫療電源、不斷電系統、儲能系統與電池充電器,最新產品線還拓及太陽能逆變器、Display電源與浸沒式液冷電源。浸沒式液冷電源,則是在AI風潮之下,全漢最新開發的頂級電源產品,可以滿足資料中心高效能運算,所需要的完美浸沒式液冷電源解決方案。2003年開始跨入「全漢 FSP」自有品牌產品
全漢企業主要的事業,是在電源產品OEM、ODM。現今大家看到的零售產品,是在2003年開始跨入,「全漢 FSP」自有品牌電源供應器就此誕生。自有品牌零售產品,迄今已經走過超過了20個年頭。目前零售產品,主要可以分為電源供應器、電腦機殼、CPU散熱器與充電器。響應「台灣製造」,研發、製造「Made In Taiwan」世界第一電源供應器!
「全漢企業」的話,在全球佈局上面,原本是製造重鎮是在中國無錫、深圳,最近也在越南設廠。台灣佈局部分,則有桃一廠企業總部、桃二廠研發大樓與桃三廠製造大樓,整個研發基地都在台灣,台灣製造則是在前幾年完工的桃三廠製造大樓進行生產。不過,由於全球電源供應器供應鏈,主要的供應商都在中國,因此也很多部件仍要從中國完工,再進口回台灣加工製造。電源供應器台灣製造,成本自然是會比較高。全漢企業會回台灣設廠,主要是響應前幾年響應政府號召。後來,則在中美貿易大戰加劇的影響之下,就成為銷往美國電源供應器製造基地。近幾年來,AI Server應用大爆發,高階伺服器需要的高瓦數、高效能電源供應器,以及浸沒式液冷電源供應器,則也是從台灣桃園三廠來生產製造。
為了響應台灣棒球隊擊敗日本贏得12強冠軍,獲得世界冠軍,全漢FSP開始供應「台灣製造」的電源供應器產品。
「全漢 FSP MEGA TI MIT 1,350W、1,650W」電源供應器強勢來襲!
「全漢 FSP」是在去年2024年底,發布推出了消費級最強,獲得「80 PLUS TITANIUM 鈦金牌認證」的「FSP MEGA TI」系列,共推出了1,350W、1,650W版本。這一款則是「80 PLUS PLATNIUM 白金牌認證」的Hydro PTM PRO ATX 3.0(12V-2x6)系列的升級版,轉換效率達到了「80 PLUS TITANIUM 鈦金牌認證」,一樣推出了1,350W、1,650W版本。今年2025年,「全漢 FSP」更是火力全開!暨去年2024年底發布的MIT台灣製造系列,首發「80 PLUS GOLD 金牌認證」的「VITA GM MIT」系列,推出了650W、750W、、850W與1,000W版本之後。開始了全線引進MIT台灣製造版本。緊接著,今年2025年推出的MIT台灣製造版本的,則是「80 PLUS GOLD 金牌認證」的「VITA GD MIT」系列,推出了650W、750W與850W版本,採入門款的電源線直出版本,算是「VITA GM MIT」系列的降規版。
最新,今年2025年推出了「80 PLUS TITANIUM 鈦金牌認證」的「FSP MEGA TI MIT」系列,將旗艦級產品也轉到台灣生產現製造,推出了1,350W、1,650W版本。
「全漢 FSP MEGA TI MIT」系列,採用全模組線材設計,內部則採用了王者用料。主電容採用了「伺服器等級105°C日系電容」,用上了第三代半導體技術「碳化矽蕭特基二極體」,並用上德州儀器 TI UCC28070 雙相交錯式連續傳導模式 (CCM) PFC 控制器,搭配冠虹電子 Champion CM6901T2X (LLC) ,並搭配了Fluid Dynamic Bearing流體動壓風扇,具備Zero RPM Mode零轉速風扇實體按鍵,能切換無音、靜音模式。
符合最新ATX 3.1規格,擁有80 PLUS與Cybenetics雙TITANIUM 鈦金牌認證
「全漢 FSP MEGA TI MIT 1650W」採用了ATX 3.1規格,符合Intel PSDG ATX 12V V3.1版電源供應器規範,並通過了「80 PLUS TITANIUM 鈦金牌認證」與「Cybenetics TITANIUM 鈦金牌認證」,妥妥的達成了雙張「TITANIUM 鈦金牌認證」水準。「王者用料」旗艦電源供應器:採用「日系伺服器級105˚C電容」,用上了「英飛凌 Infineon CoolMOS功率電晶體」與「第三代半導體技術 碳化矽蕭特基二極體」
用料部分採用王者用料,主電容部分用上「日系伺服器級105˚C電解電容」!小編拿到的這款1,650W版本,裡面用的主電容,使用了 3顆 日電貿集團 日本貴彌功株式會社「佳美工 Nippon Chemi-Con 530Y5M 450v 560 uF(M) 鋁質 日系電容」,用上了Infineon CoolMOS功率電晶體與SiC二極體設計,為新一代電源供應器設計的規格。整流MosFET使用 8顆「華瑞功率電子 CET CEL68N60SF N-Channel Enhancement Mode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場效電晶體」,PF開關管使用4顆600V CoolMos C7 PowerDevice「英飛凌 Infineon IPA60R120C7(60C7120)」,PFC二極體,採用了第三代半導體技術「碳化矽蕭特基二極體」,用上2顆650V SiC Schottky Diode「英飛凌 Infineon 第6代 CoolSiC 技術 PG-TO220-2(D1065C6)二極體」。
主開關管使用了4顆「虹冠電子 CHAMPION CMS6047B」,控制晶片採用了雙相交錯式連續傳導模式(CCM) PFC 控制器的「德州儀器 TI UCC28070」,搭配SLS (SRC/LLC+SR) Controller with 1 FM+2 PWMs的「虹冠電子 CHAMPION CM6901T2X」,+12同步整流用上12顆「中微半導體 Cmsemicon CMR009N04NS」,+3.3V與+5V DC-DC轉換用上6顆「英飛凌 Infineon BSC0902NS」。
採用了第三代半導體技術「碳化矽蕭特基二極體」,用上2顆650V SiC Schottky Diode「英飛凌 Infineon 第6代 CoolSiC 技術 PG-TO220-2(D1065C6)二極體」搭配主流全橋 LLC 諧振電路佈局,與DC-DC同步整流,並用上了三防膠技術,實現了防滴、防塵、抗濕,達到防潮、絕緣與抗壓性能,大大提高了電源供應器的可靠度的耐用度。
採用全模組化設計,搭配超細壓花電源線與透明水晶整線器
「全漢 FSP MEGA TI MIT 1650W」採用全模組化設計,包括24Pin主電源,2組CPU用12V電源,提供了2組PCIe 5.1的12V-2x6電源,6組6+2Pin的PCIe電源,還有4組MOLEX與SATA電源,提供了相當充足的電源連接頭。AC電源線,用的是線寬8.5mm的3 x 2.0mm2規格的VCTF電源線。模組化電源線,用的是超細線寬2.3mm安規壓紋電源線,接地與沒用到的用的是線寬1.3mm安規壓紋電源線。隨附整線器,讓用戶更便利整線與管理。
提供雙原生12V-2x6連接器,滿足顯示卡與AI加速卡擴充需求!
採用ATX 3.1規格設計,並使用了單+12V電路設計。AC電源輸入,支援100V~240V全域電壓輸入。顯示卡部分,支援了最新2組PCIe 5.1的12V-2x6電源,能對應2張標準TDP:575W,最高TDP:600W功耗的「GeForce RTX 5090」遊戲顯示卡,2張最高TDP:600W功耗的「RTX PRO 6000 Blackwell Workstation」AI加速卡,或2張最高TDP:600W功耗的「H200 NVS」AI加速卡。具備零風扇模式,擁有低噪音水平
風扇散熱與工作噪音部分,則使用耐用性相當高的FDB BEARING流體動壓風扇,搭配135mm尺寸「台灣永立 PROTECHNIC ELECTRIC MGA13512XF-A25」風扇。並設計了,ECO按鈕,支援Zero RPM Mode零風扇轉速設計,在低負載時,可以達到無噪音的效果。採用了電源保護灌封膠確保接線牢固,短機身設計把電源供應器長度控制在180mm
做工相當用心,電源線接頭部位,全部採用了電源保護灌封膠,確保每個接線牢固,不會因為搬移、震動脫落,產生接觸不良的狀況。由於採用先進的用料與電路設計,實現了180 x 150 x 86 mm尺寸,把1650W電源供應器的長度控制在180mm。擁有八大安全保護機制,提供1,350W與1,650W選擇!
「全漢 FSP MEGA TI MIT」系列電源供應器具備了八大安全保護機器,OVP(過電壓保護)、OCP(過電流保護)、OPP(過功率保護)、OTP(過溫度保護)、SCP(短路保護)、UVP(低電壓保護)、SIP(突波與湧浪)與NLO(無負載)保護機制。瓦數上提供了1,350W與1,650W兩種選擇給用戶。重量代表一切,具備「1,650 W 足瓦輸出」
根據PCDIY!實測,顯示卡我們安裝NVIDIA GeForce RTX 5090,測試使用TDP:350W的AMD Ryzen Threadripper PRO 9995WX處理器,打開PBO超頻。「全漢 FSP MEGA TI MIT 1650W」實測結果,平均功耗在1,600~1,715 W,整機尖峰功率,約在 1,715 W ,具備「1,650 W 足瓦輸出」。「全漢 FSP MEGA TI MIT 1,650W」規格表
● 產品系列:微星MPG GS PCIE5系列● 產品等級:高階,雙原生12V-2x6連接器
● 效率規格:80 PLUS TITANIUM 鈦金牌認證,Cybenetics TITANIUM 鈦金牌認證
● 瓦數版本:
》1,350W
》1,650W
● 模組化:全模組
● 風扇尺寸:135mm
● 風扇規格:FDB(Fluid Dynamic Bearing)
● 尺寸:180 x 150 x86mm(短機身)
● PFC規格:主動式Active
● 輸入電壓:100~240V,50~60Hz(全域電壓)
● 額定功率:1,650W
● 瞬間最大功率:3,877.5W(100us,235%偏移)
● 保護機制:OVP(過電壓保護)、OCP(過電流保護)、OPP(過功率保護)、OTP(過溫度保護)、SCP(短路保護)、UVP(低電壓保護)、SIP(突波與湧浪)與NLO(無負載)
● 模組電源線材:超細壓花電源線
● 模組電源接頭:
》 24-Pin(20+4-Pin)主電源接頭:1組:600 mm
》 CPU 8-Pin電源接頭:2組:700 mm
》 PCIe 8-Pin(6+2-Pin)電源接頭:6組:650 mm
》 PCIe 12V-2x6(12+4-Pin)電源接頭:2組:700 mm
》 SATA(15-Pin)電源接頭:2組:965 mm
》 MOLEX(4-Pin)電源接頭:1組:965 mm
》 SATA(15-Pin)+MOLEX(4-Pin)電源接頭:1組:965 mm
「全漢 FSP MEGA TI MIT 1650W」產品開箱
外包裝盒
內包裝盒
產品型號:MEGA-1650TI,電源輸入:110~200V,15A,50~60Hz與200~240V,10A,50~60Hz,表示最高可以書出道2,000~2,400W,+12電源輸出最高可以達到137.5A,此款電源供應器要達到最高電源效率,則必須使用200~240V,在台灣的話就是要用到220V
總共有五大特色,獲得80 PLUS TITANIUM 鈦金牌認證,Cybenetics TITANIUM 鈦金牌認證,以及達到了效率噪音等級Cybenetics A++評比,同時為台灣製造「MADE IN TAIWAN」產品,並採用了FSC MIX環保認證紙材開箱了
產品本體
電源線部分,採用全模組化設計,,有1組24-Pin(20+4-Pin)主電源接頭,2組CPU 8-Pin電源接頭,6組PCIe 8-Pin(6+2-Pin)電源接頭,1組PCIe 12V-2x6(12+4-Pin)電源接頭,2組SATA(15-Pin)電源接頭,1組MOLEX(4-Pin)電源接頭,1組SATA(15-Pin)+MOLEX(4-Pin)電源接頭產品拆解
效能實測
為了瞭解電源供應器的表現,我們使用現在業界最強的「超微 AMD Ryzen Threadripper PRO 9995WX 處理器」來進行實測,並打開了了「PBO 超頻」。此時,不包含顯示卡的尖峰電源功耗,就超過了TDP:1,000W,約在TDP:1,000~1,100W左右,並安裝了1張額定功耗TDP:575W,尖峰功耗達到了600W的NVIDIA GeForce RTX 5090顯示卡。AMD Ryzen Threadripper PRO 9995WX測試平台(打開 PBO 超頻)
AMD Ryzen Threadripper PRO 9995WX處理器,打開PBO超頻之後,平均功耗在 700~800 W上下,尖峰功率在 850 W ,比顯示卡功耗還要更高(打開PBO超頻之後,功耗取決於CPU水冷散熱器的實力)顯示卡我們安裝NVIDIA GeForce RTX 5090,測試使用TDP:350W的AMD Ryzen Threadripper PRO 9995WX處理器,打開PBO超頻。實測結果,平均功耗在1,600~1,715 W,整機尖峰功率,約在 1,715 W ,不過此時燒機,CPU與GPU均未跑到滿載用電。
「全漢 FSP MEGA TI MIT 1650W電源供應器」電力輸出相當平穩,我們連續燒機了8小時,從上班跑到下班系統仍然在繼續運行,沒有出現當機、不穩或重新開機的狀況。
測試平台
● 處理器:超微 AMD Ryzen Threadripper PRO 9995WX(96核心192執行緒,打開PBO超頻)● CPU散熱器:Abee APEX PLUS TR360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 主機板:華擎 ASRock WRX90 WS EVO
● 記憶體:全何 v-color Server Memory DDR5-6000 768GB套裝(TRA596G60D436O,96GB x8,CL-36-38-38-96)
● 硬碟1:十銓 T-Force GE PRO SSD 2TB(PCIe 5.0 SSD,TM8FFS002T0C129)
● 硬碟2:必恩威 PNY XLR8 CS3140 SSD 2TB(PCIe 4.0 SSD,M280CS3140-2TB-CL)
● 顯示卡:輝達 NVIDIA GeForce RTX 5090創始者版
● 作業系統:Window 11 24H2 x64繁體中文版
● 搭配電源供應器:全漢 FSP MEGA TI MIT 1650W(MEGA-1650TI,1,650W,80 PLUS TITANIUM鈦金牌認證,全模組化,10年保固)
● 供電模式:台灣 220V
測試結果
從這個測試結果,我們可以發現使用AMD Ryzen Threadripper PRO 9995WX處理器(打開 PBO 超頻),搭配GeForce RTX 5090顯示卡,跑 AI 的話,最低需要1,650W電源供應器才能持續運轉!要特別注意的是,目前的消費級ATX 3.1版本大瓦數電源供應器,除了全面支援100~240V全域電壓,絕大部分會做成100V~200V與200V~240V雙模式電壓設計,限制最大電流在15A。也因此,若使用一般家用電壓100V~200V輸入,最高只能支援到 1,500 W(在這個額定瓦數之外,廠商還設計有10~20%餘裕空間,再上去就會觸發安全機制跳電),若使用200V~240V輸入,最高才能支援到 1,650 W(一樣的,在這個額定瓦數之外,廠商還設計有10~20%餘裕空間,再上去就會觸發安全機制跳電)。
電源供應器採購建議:「不要讓電源供應器負載跑到90%以上」
最後,小編要提醒大家,為了讓電源供應器得到比較好的電源轉換效率,有比較長的使用壽命,不要不要讓電源供應器跑到90%以上。這主要是因為,電源供應器是靠風扇散熱的,負載越高,風扇轉速就越高。以這款電源供應器來說,負載在40%以下時,風扇是零轉速的,這時幾乎是靜音。接下來,風扇就會隨著負載,轉速逐漸提升。當跑到90%、100%負載的時候,為了提升散熱效果,此時的風扇轉速已經轉到最高點,相對的比較吵,而且風扇高轉速使用,也會降低使用壽命。
另一點是電源供應器的效率問題!無論是「80 PLUS Bronze銅牌認證、80 PLUS GOLD金牌認證、80 PLUS PLATINUM白金認證或80 PLUS Titanium鈦金認證」產品,電源供應器的AC-DC轉換效率,都是在20~50%左右中低負載時,達到最高的轉換效率,當達到90%、100%高負載時,電源轉換效率反而降低,也因此為了達到更好的電源轉換效率,除了選擇高效率版本電源供應器之外,不能讓電源供應器跑到負載跑到90%以上,最好是挑選更安全的瓦數,抓5成~8成負載瓦數版本相對是比較省電的。
無論是「80 PLUS Bronze銅牌認證、80 PLUS GOLD金牌認證、80 PLUS PLATINUM白金認證或80 PLUS Titanium鈦金認證」電源供應器,使用230V電壓(200V~240V)都會有比較好的電源轉換效率,使用115V電壓(100V~120V)的電源轉換效率相對就比較差,至於電源轉換效率最好的時候,無論使用115V(200V~240V)或230V(100V~120V電壓供電,最好的轉換效率表現都會在20%~50%負載的時候「跑 AI 」顯示卡搭配電源供應器搭配建議
現在,「跑 AI 」的話,由於需要高容量的顯示記憶體。若是要用PC解決方案跑來的話,平價高效能的選擇,會建議搭配「GeForce RTX 5090 32GB GDDR7」遊戲顯示卡。若預算足夠的話,則可以選擇「RTX PRO 6000 Blackwell Workstation 96GB GDDR7」AI加速卡,更上去就是搭配「H200 NVL 141GB HBM3」AI加速卡。跑AI搭配顯示卡電源功耗
● GeForce RTX 5090 32GB GDDR7:575W TDP(實際上會跑到 600W TDP)● RTX PRO 6000 Blackwell Workstation 96GB GDDR7:600 W TDP
● H200 NVL 141GB HBM3:600 W TDP
Intel與AMD消費級平台,只能安裝1張遊戲顯示卡或AI加速卡跑PCIe 5.0 x16運行全速
「GeForce RTX 5090 32GB GDDR7」遊戲顯示卡與「RTX PRO 6000 Blackwell Workstation 96GB GDDR7」AI加速卡、「H200 NVL 141GB HBM3」AI加速卡,用的都是PCIe 5.0 x16匯流排。若要跑全速的話,消費級一般Intel、AMD平台,PCIe 5.0 x16匯流排內建在CPU裡面,即便是高階Intel Z790、Z890與AMD X670E、X870E,也都只提供了1組全速PCIe 5.0 x16匯流排,若啟動了第2組就只能跑半速PCIe 5.0 x8。Intel與AMD消費級平台(CPU沒超頻),安裝單張600 W TDP遊戲顯示卡或AI加速卡需要的電源供應器瓦數:
● GeForce RTX 5090 32GB GDDR7:安裝單張,至少需要搭配1,000W電源供應器● RTX PRO 6000 Blackwell Workstation 96GB GDDR7:安裝單張,至少需要搭配1,000W電源供應器
● H200 NVL 141GB HBM3:安裝單張,至少需要搭配1,000W電源供應器
Intel與AMD消費級平台(CPU超頻),安裝單張600 W TDP遊戲顯示卡或AI加速卡需要的電源供應器瓦數:
● GeForce RTX 5090 32GB GDDR7:安裝單張,至少需要搭配1,200W電源供應器● RTX PRO 6000 Blackwell Workstation 96GB GDDR7:安裝單張,至少需要搭配1,200W電源供應器
● H200 NVL 141GB HBM3:安裝單張,至少需要搭配1,200W電源供應器
Intel與AMD工作站平台,才能安裝2張遊戲顯示卡或AI加速卡跑PCIe 5.0 x16運行全速
若要升級第2張運行AI跑PCIe 5.0 x16,則需要選用工作站或伺服器平台。Intel工作站平台,目前最新是W790平台,搭配LGA 4677腳位Xeon W-2400/W-3400與Xeon W-2500/W-3500處理器,最高階為24核心24執行緒Xeon w7-2495X與26核心26執行緒Xeon w7-2595X,56核心112執行緒Xeon w9-3495X與60核心120執行緒Xeon w9-3595X。AMD工作站平台,目前最新是TRX50、WRX90平台,搭配sTR5腳位Ryzen Threadripper 7000與Ryzen Threadripper PRO 7000 處理器,以及新發表sTR5腳位Ryzen Threadripper 9000與Ryzen Threadripper PRO 9000 處理器,最高階為64核心128執行緒Ryzen Threadripper 7980X與96核心192執行緒Ryzen Threadripper PRO 7995WX,64核心128執行緒Ryzen Threadripper 9980X與96核心192執行緒Ryzen Threadripper PRO 9995WX。
Intel與AMD工作站平台(CPU沒超頻),安裝單張600 W TDP遊戲顯示卡或AI加速卡需要的電源供應器瓦數:
● GeForce RTX 5090 32GB GDDR7:安裝單張,至少需要搭配1,200W電源供應器● RTX PRO 6000 Blackwell Workstation 96GB GDDR7:安裝單張,至少需要搭配1,200W電源供應器
● H200 NVL 141GB HBM3:安裝單張,至少需要搭配1,200W電源供應器
Intel與AMD工作站平台(CPU超頻),安裝單張600 W TDP遊戲顯示卡或AI加速卡需要的電源供應器瓦數:
● GeForce RTX 5090 32GB GDDR7:安裝單張,至少需要搭配1,650W電源供應器● RTX PRO 6000 Blackwell Workstation 96GB GDDR7:安裝單張,至少需要搭配1,600W電源供應器
● H200 NVL 141GB HBM3:安裝單張,至少需要搭配1,650W電源供應器
大瓦數供電,要使用220V用電
以台灣的住家、辦公室電源設計的話,通常在配電箱,一般會搭配110V與220V的20A無熔絲斷路器(為了安全,現在也有搭配15A無熔絲斷路器作法)。實際上,因為搭配電線的關係,一般住家、辦公室都只會使用1.6mm、2.0mm與2.6mm線徑電線。偷工減料的話,會使用較細的1.6mm線徑電線,但它的安全電流限制為15A,高過就會出現高溫,當電線越用越久支後,就會出現老化,容易出現過熱出現短路、走火與燒起來的狀況。主流2.0mm線徑電線,安全電流限制為20A,2.6mm線徑電線,安全電流限制為30A。用在冷氣與高耗能設備,一般會用3.5mm線徑以上電線。3.5mm線徑以上電線,幾乎都是多芯設計絞線。3.5mm線徑絞線,安全電流限制為20A,5.5mm線徑絞線,安全電流限制為30A,8.0mm線徑絞線,安全電流限制為40A。因此,若要安裝2張以上「GeForce RTX 5090 32GB GDDR7」遊戲顯示卡或「RTX PRO 6000 Blackwell Workstation 96GB GDDR7」AI加速卡、「H200 NVL 141GB HBM3」AI加速卡,基於用電安全,無論使用的是Intel或AMD平台,都會建議使用220V供電。
Intel與AMD工作站平台(CPU沒超頻),安裝兩張600 W TDP遊戲顯示卡或AI加速卡需要的電源供應器瓦數:
● GeForce RTX 5090 32GB GDDR7:安裝2張,至少需要搭配2,000W電源供應器● RTX PRO 6000 Blackwell Workstation 96GB GDDR7:安裝2張,至少需要搭配2,000W電源供應器
● H200 NVL 141GB HBM3:安裝單張,至少需要搭配2,000W電源供應器
Intel與AMD工作站平台(CPU沒超頻),安裝三張600 W TDP遊戲顯示卡或AI加速卡需要的電源供應器瓦數:
● GeForce RTX 5090 32GB GDDR7:安裝3張,至少需要搭配2,400W電源供應器● RTX PRO 6000 Blackwell Workstation 96GB GDDR7:安裝3張,至少需要搭配2,400W電源供應器
● H200 NVL 141GB HBM3:安裝3張,至少需要搭配2,400W電源供應器
Intel與AMD工作站平台(CPU沒超頻),安裝四張600 W TDP遊戲顯示卡或AI加速卡需要的電源供應器瓦數:
● GeForce RTX 5090 32GB GDDR7:安裝4張,至少需要搭配3,000W電源供應器● RTX PRO 6000 Blackwell Workstation 96GB GDDR7:安裝4張,至少需要搭配3,000W電源供應器
● H200 NVL 141GB HBM3:安裝4張,至少需要搭配3,000W電源供應器
整體效能表現優異
這次,我們實測了「 FSP MEGA TI MIT 1650W 電源供應器」,看見了全漢的用心,打造出一款非常強悍的ATX 3.1電源供應器!市場行情
「 FSP MEGA TI MIT」系列電源供應器已經上市,目前已經可以在台灣實體通路與虛擬通路買到。最新報價
● 全漢 FSP MEGA TI MIT 1,350W 報價:台幣 16,800元*最高支援單張600 W TDP遊戲顯示卡或AI加速卡
● 全漢 FSP MEGA TI MIT 1,650W 報價:台幣 18,800元
*最高支援單張600 W TDP遊戲顯示卡或AI加速卡,需搭配220V供電才能輸出最大瓦數
● 全漢 FSP Canon PRO 2,500W 報價:台幣 26,900元
*最高支援三張600 W TDP遊戲顯示卡或AI加速卡,需搭配220V供電才能輸出最大瓦數
「全漢 FSP MEGA TI MIT 1650W電源供應器」為一款ATX 3.1規格全模組「80 PLUS TITANIUM鈦金級認證」電源供應器。用料相當紮實,使用「佳美工 Nippon Chemi-Con 530Y5M 450v 560 uF(M) 鋁質 日系電容」,採用採用了第三代半導體技術「碳化矽蕭特基二極體」,用上 英飛凌 Infineon 第6代 CoolSiC 技術 PG-TO220-2(D1065C6)二極體,搭配主流全橋 LLC 諧振電路佈局,與DC-DC同步整流,並用上了三防膠技術,實現了防滴、防塵、抗濕,達到防潮、絕緣與抗壓性能,大大提高了電源供應器的可靠度的耐用度。採用超細壓紋電源線,支援ECO按鈕,支援Zero RPM Mode零風扇轉速設計,並提供了雙原生PCIe 5.1 12V-2X6電源,可以安裝雙顯示卡,實測穩定度高,整體表現優異,PCDIY!在此特別推薦!
「全漢 FSP MEGA TI MIT 1650W電源供應器」為台灣本土設計製造,MADE IN TAIWAN最頂級電源供應器。PCDIY!實測,以最新AMD高階桌機工作站平台,使用220V電源供電測試。使用最強的96核心192執行緒AMD Ryzen Threadripper PRO 9995WX處理器,搭配單張NVIDIA GeForce RTX 5090顯示卡,打開PBO超頻。此時CPU尖峰功率,已達 850 W,顯示卡尖峰功率,已達 599 W。整機功耗,監測已達 1,715 W,仍持續穩定的工作。產品內外兼具,PCDIY!在此特別頒發優質設計獎!80 PLUS TITANIUM 鈦金牌認證「ATX 3.1 雙原生12V-2x6連接器」頂尖之作!
這次,我們實測開箱了「全漢 FSP MEGA TI MIT 1650W電源供應器」,看到了一款台灣之光的電源供應器,不僅採用了台灣設計、製造,為MIT在地生產產品,並且採用了王者堆料,從裡到外都相當用心。整體來說,這是一款80 PLUS TITANIUM 鈦金牌認證「ATX 3.1 雙原生12V-2x6連接器」頂尖之作,值得玩家、專業族群與企業用戶來細細品嚐!
廠商資訊
廠商名稱:全漢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廠商網址: www.fsp-group.com
廠商電話:03-357-8998
廠商品牌產品網站: www.fsplifestyle.com
廠商台灣FB粉絲團: www.facebook.com/FSP.Taiwan
廠商全球FB粉絲團: www.facebook.com/@FSP.global
代理商名稱:立光科技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商電話:02-2100-2500
代理商網址: www.krone.com.tw
→更多的【PCDIY!業界新聞】: 請見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請見
→更多的【PCDIY!科技情報】: 請見
→更多的【IT資訊新聞】: 請見
→更多的【ITMan!資訊經理人】: 請見
→更多的【PCDIY!八卦】: 請見
延伸閱讀
(01)光華商場的新危機,淘寶網帶來的跨境電商價格戰!(02)48顆壞25顆》威騰WD RE 3TB硬碟驚爆鬧機瘟,WD3000FYYZ死機地雷硬碟故障率高到嚇人!
(03)高雄建國電腦商圈爆倒店潮,引爆網友熱議!
(04)Seagate硬碟廣告:我也不想當死雞隊友啊,引爆玩家熱議!
(05)PTT寫手門事件:電蝦板主發表不自殺聲明,引爆網友熱議!
(06)記憶體插上16GB有多爽,引爆網友熱議!
(07)英特爾Intel 10GbE網路卡X540T2,淘寶網水貨價格殺很大!
(08)SSD爆發連環關門潮,憶正Memoright驚傳財務危機疑似倒閉!
(09)幫組電腦到自己貼錢的經驗,引爆網友熱議!
(10)教授認證防毒軟體「360安全衛士」,引爆網友熱議!
(11)DDR4記憶體金手指歪掉惹,引爆網友熱議!
(12)原價屋的商業模式,引爆網友熱議!
(13)Intel CPU神保固,舊換新大升級引爆網友狂推聯強貨!
(14)日本寬頻網路10G光纖上網,引爆網友熱議!
(15)Windows XP再戰十年,引爆網友熱議!
(16)光華商場的下一步,全世界都在看!
(17)東芝TOSHIBA Harrier MG03ACA300 3TB企業級硬碟,中國水貨價格殺很大!
(18)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19)硬碟故障資料救援,等了一年八個月...
(20)新一代玩家聖物,6700元買16核心32執行緒Xeon E5-2675 v3處理器!
(21)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2670神器級處理器!
(22)洋垃圾戰神,5999元買14核心28執行緒Xeon E5-2683v3神器級處理器!
(23)硬碟用SSD有多爽,引爆網友熱議!
(24)磁碟陣列要選RAID 5還是RAID 6 引爆網友熱議!
(25)電腦CPU沒三萬沒法玩這遊戲,引爆網友熱議!
(26)為什麼有人要推AMD CPU菜單,引爆網友熱議!
(27)200TB資料怎麼儲存,引爆網友熱議!
(28)硬碟故障資料救援報價3萬8 引爆網友熱議!
(29)NVIDIA顯示卡的品牌怎麼挑選 引爆網友熱議!
(30)高科技竹筷,對付笨重顯示卡的神兵利器!
(31)電腦機殼價格破萬 引爆網友熱議!
(32)be quiet!電源供應器爆假貨,引爆了鍵盤大戰!
隨著香港電訊、日本So-net寬頻上網業者,陸續提供10G光纖上網,讓玩家與專業用戶享受高速上網的極速快感。反觀我們台灣,中華電信HiNet還在供裝光世代500M/250M與光世代1G/600M,可以說:「人家都上太空,我們還在殺豬公!!!」- 發表您的看法
請勿張貼任何涉及冒名、人身攻擊、情緒謾罵、或內容涉及非法的言論。
請勿張貼任何帶有商業或宣傳、廣告用途的垃圾內容及連結。
請勿侵犯個人隱私權,將他人資料公開張貼在留言版內。
請勿重複留言(包括跨版重複留言)或發表與各文章主題無關的文章。
請勿張貼涉及未經證實或明顯傷害個人名譽或企業形象聲譽的文章。
您在留言版發表的內容需自負言論之法律責任,所有言論不代表PCDIY!雜誌立場,違反上述規定之留言,PCDIY!雜誌有權逕行刪除您的留言。
最近新增
- 「創見 Transcend PCIe SSD 260S 2TB」實測開箱,「14,000MB/s俱樂部」高效能低功耗「PCIe 5.0 SSD」絕佳選擇!
- 「技嘉 X870E AORUS MASTER X3D ICE」超級冰雕 實測開箱,史上最強「18+2+2相」10GbE火力加持「X3D TURBO MODE 2 加速」冰魄白海景房主機板!
- 「ASUS TUF Gaming T500 電競桌機」實測開箱,「機甲戰魂造型」、軍規認證、「GeForce RTX 5060 Ti 獨顯火力加持」暢玩遊戲小鋼炮主機!
- 「威剛 XPG LANCER BLADE DDR5-6000 32GB」黑色版 實測開箱,「CL28 超低延遲」極致效能「INTEL XMP 3.0+AMD EXPO 雙參數」電競超頻記憶體模組!
- 「全漢 FSP MEGA TI MIT 1650W」實測開箱,80 PLUS TITANIUM 鈦金牌認證「 ATX 3.1 雙原生 12V-2x6 連接器 」電源供應器 feat. 超微 AMD Ryzen Threadripper PRO 9995WX 處理器 PBO 超頻 & 輝達 NVIDIA GeForce RTX 5090 顯示卡 & 220V台灣供電 足瓦測試
- 「SanDisk WD_BLACK SN8100 SSD 2TB」實測開箱,「14,900 MB/s俱樂部」史上最強「第四代 PCIe 5.0 SSD」高效能低功耗固態硬碟!
- 「佰維 BIWIN PD2000 Portable SSD 1TB」實測開箱,USB 3.2 Gen 2x2 20Gb/s「口紅造型」精品級移動固態硬碟!
- 「威剛 XPG MARS 980 BLADE SSD 2TB」實測開箱,「14,000 MB/s俱樂部」超越極限「第四代 PCIe 5.0 SSD」高效能低功耗固態硬碟!
- 「威剛 XPG GAMMIX S70 BLADE SSD 2TB 」實測開箱,「7,000MB/s俱樂部」PCIe 4.0 固態硬碟!
- 「技嘉 GIGABYTE GeForce RTX 5070 GAMING OC 12G」實測開箱,DLSS 4火力佳持「2K 遊戲新王者」主流級電競顯示卡!
- 「Seagate IRONWOLF PRO 30TB NAS HDD」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HAMR 熱輔助磁記錄」那嘶狼「超越極限儲存容量 」NAS專用硬碟機首選!
- 「創見 Transcend PCIe SSD 255S 2TB」實測開箱,「7,400MB/s俱樂部」高效能 PCIe 4.0 SSD!
最多人點閱
- ANTEC TORQUE魅影視覺系機殼開箱,安鈦克戰鬥機俯衝攻擊概念電競機箱新登場!
- 「十銓 T-FORCE CARDEA SSD 1TB」散熱片版實測開箱,「7,000MB/s俱樂部」PCIe 4.0 x4高效能固態硬碟!
- 「威聯通 QNAP TVS-872XT」實測開箱,「10GbE+Thunderbolt 3」旗艦級 8-Bay NAS
- 「創見 Transcend StoreJet 25C3S 2TB & 25C3N 2TB」實測開箱,輕薄時尚內建獨家檔案救援外接式硬碟!
- AMD CPU與超輕巧ITX小板輕鬆配:華碩 ROG STRIX B450-I GAMING ft. Ryzen 3 3300X
- SUPERMICRO SUPERO C7Z170-OCE開箱實測,伺服器級電競主機板全面來襲!
- 「英特爾 Intel SSD 750 1.2TB」實測開箱,NVMe PCIe SSD固態硬碟中的頂尖之作!
- AMD Ryzen 3 3300X & 3100效能測試,完勝9400 / 9100,搭配B550最佳平台
- SUPERMICRO SUPERO C7Z270-CG實測開箱,伺服器級電競主機板重裝上陣!
- 「華芸 ASUSTOR AS5304T NAS」實測開箱,Feat. Western Digital WD RED 4TB NAS HDD & WD RED SA500 NAS SSD
- NVIDIA GeForce RTX 3080 10GB創始版顯示卡開箱實測,4K高畫質光追遊戲的最佳主角
- AMD Ryzen 5 3600X / 3400G開箱實測,獨顯內顯皆高效,主流電競最佳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