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 / 中央處理器

AMD Ryzen 3 3300X & 3100效能測試,完勝9400 / 9100,搭配B550最佳平台

文.圖/Peter 2020-05-07 21:00:33
繼先前AMD透漏將推出Ryzen 3 3300X與Ryzen 3 3100入門級處理器之後,Ryzen 3000桌機處理器(代號Matisse)家族算是從最高階的Ryzen 9到最入門的Ryzen 3得以完整。讓想組裝入門級處理器的玩家,也能享有次世代處理器的各項優勢(7nm製程、Zen 2架構、PCIe 4.0高頻寬)。

AMD推出新的Ryzen 3 3300X與3100,同樣採用AM4腳位設計,可相容於現有主機板,不用像Intel那樣要換新的主機板


Ryzen 3兩款入門級殺手處理器:3300X與3100

AMD這次正式推出兩款入門處理器,分別是Ryzen 3 3300X與Ryzen 3 3100,隸屬於Matisse家族(7nm、Zen 2、PCIe 4.0),等於是在Picasso家族的Ryzen 5 3400G和Ryzen 3 3200G (12nm、Zen+、PCIe 3.0)中間安插兩組型號,但這次Ryzen 3採用的4C/8T (4核心/8執行緒)的架構,並擁有18MB快取容量(L2 2MB + L3 16MB),且TDP都是 65W。其中,3300X這顆CPU的爆發時脈為4.3GHz,而3100這顆CPU的爆發時脈則是3.9GHz。建議售價則是120美元和99美元!

AMD推出新的Ryzen 3 3300X與3100,5月7日正式上市! 建議售價為120美元和99美元!


▼表 AMD全新Ryzen 3,與Intel第9、10代Core i5/i3規格比較

從表可以得知,Intel第9代的入門級Core i5/i3 (代號Coffee Lake Refresh),採用的是6C/6T或4C/4T架構,這種關閉HT (超執行緒,Intel版的SMT)的作法,對於當今許多主流處理器都是開啟SMT(同時多執行緒)的作法,似乎無法發揮出軟體的執行效益。因此Intel於5月20日開賣的第10代Core i3家族(代號Comet Lake),全部改用4C/8T的架構。一來可以發揮出當今主流軟體的多工效能,二來可以提升時脈。

AMD 2020年第二季的無內顯Ryzen 3000桌機處理器家族陣容,跟Intel相對比。


至於AMD這邊,在其Ryzen 3000桌機處理器家族中,只有Ryzen 5 3500(X)這顆採用的是6C/6T這種無SMT的架構,會跟Core i5-9400類似的狀況,也就是在非常重視多執行緒效能的應用程式下,會無法發揮出完整效能。在對手改用4C/8T架構設計之下,AMD在Ryzen 3 3300X和3100也改成4C/8T的架構,讓其效能得以在新一代軟體中發揮出來。

▼表 AMD Ryzen 3000家族(代號Matisse)處理器規格比較

AMD Ryzen 3 3300X (左)與Ryzen 3 3100(右)實體照


再來看看Ryzen 3 3300X與3100的處理器內部構造,兩顆都是7nm的CCD (Core Chiplet Die),搭配12nm的IOD (I/O Die)設計。值得注意的是:3100的CCD裡面含了兩組CCX (Core CompleX),每個CCX分別是2C/4T與8MB L3設計,兩組CCX構成了4C/8T與16MB L3設計,屬於2+2核心架構;而3300X則是CCD裡面僅放了一個CCX (4C/8T,16MB L3),另一個CCX則未使用到,屬於4+0核心架構。

AMD Ryzen 3 3100與3300X晶片的內部組成,前者為2+2 CCX架構,後者為4+0 CCX架構,後者能享有更低延遲


兩者的不同處在於,3300X因為僅1組CCX,不會像3100的2組CCX那樣需要兩顆中間來傳遞資料,可減少延遲時間。且L3快取的16MB容量也可以分享給每個執行緒來使用,屬於更優化的架構,不像3100那樣兩組CCX之間的L3無法共用,因此3300X在整體效能上,可以發揮得更加極致!

簡單來說,新的Ryzen 3 3100,可以提升遊戲效能達20%,提升創作類軟體達75%,更是首顆支援PCIe 4.0的入門處理器


由於Ryzen 3 3300X與3100處理器採用無內顯設計,賦予一般玩家、業餘/休閒創作者、一般商務用戶,能夠再搭一片入門或中階的顯示卡,來執行各種日常生活所會使用到的各式軟體,因此不只是純文書機功能,更可以拿來當輕型或主流電競機、創作用電腦…等等,就看玩家買了什麼等級的顯示卡了。根據AMD官方資料表示,這次的Ryzen 3 3100處理器,對比Intel的Core i3-9100處理器,在校能上,可以提升遊戲效能達20%,提升創作類軟體達75%,因此就算是入門級,其效能實力也不可小覷。

Ryzen 3 3300X處理器本尊


Ryzen 3 3100處理器本尊


全新B550主機板,可支援PCIe 4.0,6月中上市

由於Ryzen 3 3300X與3100,也是採用7nm製程、Zen 2架構設計,並可支援到PCIe 4.0,因此只要搭配現有的X570主機板,即可發揮出其老大哥(Ryzen 5 3500~Ryzen 9 3950X)的PCIe 4.0全速效能。然而,X570定位是在高階市場,雖說也是能支援入門的Ryzen 3,但想要入手Ryzen 3 3300X或3100的玩家,應該不會去買那麼貴的X570來搭。

以現階段來說,可以搭配的主機板,有X470、B450等選擇,只是這些主機板雖然可以支援Ryzen 3000 (代號Matisse)家族,但其實只能以PCIe 3.0的模式來執行。雖說以入門級處理器,搭配入門級或主流級的顯示卡來說,搭B450就夠用了!但為未來的升級到PCIe 4.0的路著想,還是得選用支援PCIe 4.0的主機板來搭,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PCIe 4.0主機板,不用花大錢買貴森森的X570了。AMD新推出B550晶片組中階主機板,在100美元的價格帶,是Ryzen 3 3300X或3100的最佳搭配


這部份,AMD也早想好了。預計於6月16日正式推出B550晶片組,該晶片組就是跟X570一樣,可以支援PCIe 4.0的顯示卡,也能讓PCIe 4.0規格的NVMe SSD得以全速發揮,更同時可以支援雙GPU顯示卡。至於一般用途的PCIe也全部升級到3.0 (先前有些慢速I/O還是使用PCIe 2.0),此外,連周邊I/O也升級到USB 3.2 Gen.2 (10Gbps),讓整體效能再往上提升。

各晶片組的功能對比。B550支援PCIe 4.0顯示卡、PCIe 4.0 NVMe SSD,並升級到USB 3.2 Gen.2 (SS10),並可支援雙GPU


這就是B550晶片組的系統架構圖。基本上一般的PCIe 4.0應用(顯示卡、SSD)都很夠用


這是各晶片組與處理器的支援度比較圖。新的X570和B550,除了可以支援現有的Ryzen 3000處理器之外,就連下世代Zen 3處理器也能能支援。當然若你不想升級的話,現有的X470與B450也能用來安裝Ryzen 3000處理器家族


效能大比拼,搭配入門與中階顯示卡測試

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看實測效能吧!這次測試的組合部份,由於都是以CPU+顯示卡的測試為主。在選定處理器的部份,我們選擇R3 3300X與R3 3100的主要對手:i5-9400F與i3-9100F做比較,同時也把自家Picasso家族的R5 3400G與R3 3200G也列入比較,以了解這次的Matisse入門款與Picasso的效能差異。

至於在顯示卡部份,我們先搭配NVIDIA最入門的GeForce GTX 1650 4GB GDDR5顯示卡來測試,以了解不同CPU在搭配同樣一張GPU時的效能差異。此外,由於R3 3300X與3100都支援PCIe 4.0,因此我們也測試AMD主流級Radeon RX 5600 XT 6GB GDDR6 (14Gbps)顯示卡,並拉AMD自家R5 3500X與R5 3600處理器做對比,以看看這次各CPU搭配不同GPU下的整體表現。

● 測試平台:
處理器:
(1) AMD Ryzen 3 3300X (4C8T) @ 3.8~4.3GHz (NT$3670) NEW!
(2) AMD Ryzen 3 3100 (4C8T) @ 3.6~3.9GHz (NT$3270) NEW!
(3) AMD Ryzen 5 3600 (6C12T) @ 3.6~4.2GHz (NT$5,750)
(4) AMD Ryzen 5 3500X (6C6T) @ 3.6~4.1GHz (NT$4,400)
(5) AMD Ryzen 5 3400G (4C8T, Vega11) @ 3.7~4.2GHz (NT$4,700)
(6) AMD Ryzen 3 3200G (4C4T, Vega8) @ 3.6~4.0GHz (NT$2,990)
(7) Intel Core i5-9400F (6C/6T) @ 2.9~4.1GHz (NT$4,550)
(8) Intel Core i3-9100F (4C/4T) @ 3.6~4.2GHz (NT$2,500)

主機板:
(1) ASRock B450M Steel Legend ※測試AMD CPU DDR4-2800~3200 (NT$2,790)
(2) GIGABYTE B450M Gaming ※測試5600XT GPU為主 (NT$2,090)
(3) ASRock B365M Phantom Gaming 4 ※測試Intel CPU @DDR4-2666 (NT$3,450)
BIOS:
(1) P2.90 (11/27/2019)
(2) F50 (11/27/2019)
(3) P4.20 (05/15/2019)

記憶體:G.Skill FlareX F4-3200C 16GB (8GB ×2)
顯示卡:
(1) MSI GeForce GTX 1650 Gaming X 4G ※入門 (NT$4,990)
(2) ROG-STRIX-RX5600XT-O6G-GAMING ※主流 (NT$10,990)

SSD:Western Digital WD Black NVMe SSD 1TB (系統)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Build 1903 (x64)

這次測試主流顯示卡的部分,選擇便宜又大碗的GIGABYTE B450M GAMING主機板,此為外盒與板子本尊


GIGABYTE B450M GAMING主機板外觀,採microATX規格,紅黑色造型,PCIe插槽也有鋼鐵裝甲設計,提供1組M.2 SSD插槽與4組SATA插槽,記憶體插槽就提供2組


GIGABYTE B450M GAMING主機板的對外I/O埠,提供PS/2鍵盤/滑鼠孔,4組USB 3.2、2組USB 2.0,1組網路孔、音效孔,顯示輸出埠提供VGA/DVI/HDMI,可相容所有螢幕


上機囉! 只覺得全長度顯示卡插在microATX主機板,感覺很有趣!


效能實測說明

以下就是各種CPU在各跑分軟體和3A級遊戲的效能表現。

AMD Ryzen 3 3300X的CPU-Z資訊


AMD Ryzen 3 3100的CPU-Z資訊


搭載GeForce GTX 1650 D5的GPU-Z資訊


搭載Radeon RX 5600 XT的GPU-Z資訊


先來看一下CPU-Z的綜合測試,在single thread部份,大家的表現都不算差太多,但R3 3300X的表現頗搶眼!而在multi-thread部份,由於CPU時脈與核心數的不同,使得測試成績也有所不同,可以看到除了R5 3600 (6C12T)最高分之外,R5 3500X (6C6T)與R3 3300X (4C8T)分數相等,而R3 3100 (4C8T)也小贏i5-9400F (6C6T)


再看AIDA64的Cache & Memory Benchmark部份,上一代Picasso家族的R5 3400G和R3 3200G的寫入與複製分數都算非常突出,主要是其Memory Controller有兩組。至於Matisse家族的R3 3100至R5 3600雖然讀取和複製速度最快,但因Memory Controller只有一組,使其寫入速度就掉很多。至於i5與i3則因為只支援到DDR4-2666,速度大約維持3萬多 MB/s的水準


至於CineBench R20的表現部份,可以明顯看到核心數越多,效能越強!除了R5 3600 (6C12T)最快之外,其次R3 3300X (4C8T)幾乎跟R5 3500X (6C6T)平起平坐,至於R3 3100也贏過i5/i3與自家R5 3400G和R3 3200G。值得注意的是,搭配GTX1650的分數,比搭配5600XT稍微好一點點!


我們以X265 Benchmark來測試4K視訊編碼的FPS表現。這部份可以看到R3 3300X/3100X皆贏過i5/i3,也贏過自家R5 3400G/R3 3200G。由此可見4C/8T搭配DDR4-3200時,在視訊編碼應用發揮出強大威力


在PCMark10系統綜合效能比較部份,Score總分的表現排名下,可看出幾乎都是Matisse家族贏過i5/i3,就連Picasso效能也i3強,由此可見R3 3300X與R3 3100下,根本不是入門級文書機!而是中階主流的工作機啦!


接著Passmark PerformanceTest的分數。這部份可以看到R3 3300X贏過i5-9400F,R3 3100贏過i3-9100F,至於Picasso家族在此就當作參考吧!


在3D部份,先以3DMark PCI Express Feature Test功能來測試PCIe 4.0/3.0頻寬。結果發現這部份,是採用5600XT擁有最高頻寬(PCIe 4.0 x16模式),再來是搭配GTX 1650 (PCIe 3.0 x16)的R3 3300X/3100、i5-9400F/i3-9100F,最後R5 3400G/R3 3200G,因為使用Vega內顯,這部份的分數僅供參考


接著看3DMark的Time Spy場景,由於5600XT顯示卡效能高,搭配R5 3600最突出,緊追在後的是R3 3300X,然後是R5 3500X、R3 3100。至於GTX 1650家族的部份,也是R3 3300X > i5-9400F > R3 3100 > i3-9100F。至於Picasso的R5 3400G和R3 3200G則夾殺i3-9100F


再看Time Spy Extreme場景來進行測試,這裡僅用GTX1650來測試,結果同樣是R3 3300X和R3 3100勝出!後面才是i5-9400F > R5 3400G > i3-9100F > R3 3200G


至於VRMark的Blue Room場景表現,可以看到這部份比較特別,反而是R5 3400G領先,然後是i5-9400F,接著是R3 3300X與R3 3100,但其實分數都非常相近,且5千多分最多只是入門級VR體驗。建議還是搭高檔一點的顯示卡來玩VR吧!


接下來看看遊戲部份,先看「刺客教條:奧德賽」遊戲的部份,搭配5600XT時,R3 3300X和R3 3100領先,還贏過自家R5 3500X,由此可見該遊戲非常仰賴核心數與時脈;至於搭配GTX1650顯示卡時,則是i5-9400F小贏,接著是R3 3300X與R3 3100,隨後則是R5 3400G/R3 3200G/i3-9100F。皆算是可玩的等級!


在「極地戰嚎:破曉」遊戲中,同樣如上也是搭配5600XT時,R3 3300X和R3 3100領先,甚至贏過自家R5 3500X;至於搭配GTX1650顯示卡時,同樣還是R3 3300X和R3 3100領先,接著才是i5-9400F,然後R5 3400G和R3 3200G,而i3-9100F則墊底!


在「湯姆克蘭西:全境封鎖2」遊戲中,由於開啟DX12模式,CPU資源也會被拿來運用。可以看到這部份,搭配5600XT時,R5 3500X、R3 3300X與R3 3100F算是效能相等!至於搭配1650時,反而是i5-9400F小贏R5 3400G和i3 3200G,而R3 3300X和R3 3100的表現與i3-9100F伯仲之間。這裡可以看出,該遊戲算是非常吃顯示卡與CPU資源。建議還是買高檔一點的CPU來玩這款遊戲吧!


再來看「古墓奇兵:暗影」遊戲的表現,並開啟DX12模式來運作。這部份可以看到搭配5600XT時,其實Matisse家族的表現幾乎相同,但R3 3300X還是小勝其他一丁點;至於搭配GTX1650時,則是R3 3300X/3100贏過i5/i3,接著才是R3 3200G/R5 3400G的組合


最後來看看「末日之戰」遊戲的表現,由於遊戲本身負載比較沒那麼重。因此在搭配GTX1650時,畫質設定成最高時。排名則是由R3 3100/R3 3300X領先,接著後續才是i5-9400F,然後R3 3200G,接著是i3-9100F,最後是R5 3400G。因此,R3 3300X/R3 3100搭載入門級顯示卡,其效能表現也是令人刮目相看!


入門級價格,主流級表現!組電競機也可以輕鬆組

從上述的測試結果,可以發現這次AMD推出的Ryzen 3 3300X和Ryzen 3 3100處理器,以4C/8T的主流配置,搭配Zen 2架構、7nm製程,並支援PCIe 4.0規格等特色,等於是高階產品的規格一路下放到入門級產品,使得一般文書測試結果,幾乎就是中階Ryzen 5的水準,把Intel Core i5-9400F和i3-9100F打得落花流水!

至於3D遊戲方面,在搭配中高階顯示卡時,Ryzen 3 3300X和Ryzen 3 3100幾乎無人能敵,甚至部份數據還能與自家Ryzen 5 3500X甚至Ryzen 5 3600平起平坐。至於搭配入門顯示卡時,Ryzen 3 3300X和Ryzen 3 3100的整體表現也都是贏面居多,因此對於一般想用Full HD來玩3A遊戲的玩家來說,也許可以省一點CPU的錢,來換比較高檔的顯示卡。這樣就可以組到主流效能表現的電競遊戲機!

整體而言,這次AMD的出擊,推出入門級7nm處理器Ryzen 3產品,不僅打擊Intel第9代的入門處理器,甚至將威脅到第10代的入門處理器,可說是非常高招!至於消費者最關心的價位與C/P值部份,在同等級的CPU部份,AMD的價位都比Intel划算,而且升級不須換板子,相較於Intel在9代和10代之間就得用不同板子來說,AMD真是非常的佛心啊!

AMD新的Ryzen 3 3300X與3100,搭配B550主機板,將是最好的搭配


然而,要發揮出Ryzen 3 3300X與3100處理器的PCIe 4.0真正實力,目前得先使用高階的X570主機板,不過,等6月16日B550主機板正式上市之後,這塊主機板才是搭配這兩顆Ryzen 3處理器的絕佳搭檔!總之,對於想要組裝或升級到7nm入門級電腦的玩家,可以選擇Ryzen 3 + B550的搭配方式,來組裝屬於自己的主流工作與娛樂遊戲機!


發表您的看法

請勿張貼任何涉及冒名、人身攻擊、情緒謾罵、或內容涉及非法的言論。

請勿張貼任何帶有商業或宣傳、廣告用途的垃圾內容及連結。

請勿侵犯個人隱私權,將他人資料公開張貼在留言版內。

請勿重複留言(包括跨版重複留言)或發表與各文章主題無關的文章。

請勿張貼涉及未經證實或明顯傷害個人名譽或企業形象聲譽的文章。

您在留言版發表的內容需自負言論之法律責任,所有言論不代表PCDIY!雜誌立場,違反上述規定之留言,PCDIY!雜誌有權逕行刪除您的留言。

最近新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