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技術
-
VMware 跨越虛擬雲端網路關鍵里程碑,推出 VMware NSX-T 3.0
全球領先的企業軟體創新者 VMware (NYSE:VMW)宣佈虛擬雲端網路用戶數量已超過 15000 家,其中包括 89 家財富 100 強和 8 家十大電信公司,自 2018 年 5 月以來,客戶數量每財年平均增長 50%。VMware 虛擬雲端網路解決方案作為 VMware Cloud Foundation 的完整元件,基於 AWS、Azure、阿里雲、Google Cloud、IBM Cloud 和 Oracle Cloud 等所有主流超大規模雲端服務供應商提供,並獨創性地 為私有雲提供類似公有雲的高效和敏捷性,支援企業的營運持續計畫。 VMware 還宣佈推出全新網路連接和安全性創新功能,顯著提升任何公司在本地交付公有雲體驗的能力。憑藉 VMware NSX-T 3.0 和 VMware vRealize Network Insight 5.2,企業能夠獲得更高級別的網路功能自動化和洞察,覆蓋從第二層交換機到第七層應用防火牆、負載平衡和 IDS/IPS 過濾的服務。 VMware 在七年前首創軟體定義網路,類比虛擬伺服器從實體伺服器的解耦合,實現對實體裝置網路功能的解耦合,協助將應用部署時間從數月縮短至數分鐘,使微分段在成本和維運上成為可能,進而阻止惡意軟體在內部東西向傳播。兩年前,VMware 推出虛擬雲端網路,將虛擬機、容器或裸機中運行的全面工作負載,從虛擬網路連接和安全性功能從邊緣擴展至核心以及雲端。如今,VMware 虛擬雲端網路解決方案作為業界唯一覆蓋第二至七層的全面虛擬網路堆疊,憑藉全軟體定義的方式,為企業和電信或 5G 環境提供高度創新的交換、路由、防火牆和軟體定義廣域網路(SD-WAN)功能。 VMware 資深副總裁暨網路連接和安全業務部總經理 Tom Gillis 表示: 「我們的虛擬雲端網路解決方案讓我們的客戶在本地交付公有雲體驗,避免低效的 IT 表單請求和網路、安全變更的長時間等待。虛擬雲端網路跨私有雲、公有雲和電信雲,簡化從資料中心到分支辦公室的網路,為客戶節省時間和費用。我們的資料顯示,相比採用傳統網路解決方案,客戶資本支出減少 59%,運營支出減少 55% 1 。」 替換傳統網路連接和安全性基礎架構並實現自動化,是不斷推動採用虛擬雲端網路的關鍵。如今,VMware 為其虛擬雲端網路願景提供全面創新功能,協助在本地交付公有雲體驗: ⚫ 交付公有雲體驗:採用雲端運算和支援數位業務計畫需要改善資料中心網路敏捷性和營運持續計畫。NSX-T 3.0 引入 NSX Federation,説明企業交付具備故障隔離區和覆蓋所有位置同步全域策略的類似雲端的營運模式。故障隔離域説明客戶更好地保障網路安全。它們現在可以將任何網路問題控制在單個區域,在問題出現時將嚴重性和影響降至最低。 VMware vRealize Network Insight 5.2 引入基於工作流程(flow-based)的應用開發功能,覆蓋多個採用機器學習以更好理解不同層次應用的 VMware 平台。 ⚫ 實現原生安全:繼推出業界首款服務定義防火牆和 NSX Intelligence、以及正式可用的服務定義防火牆的入侵偵測和防範(IDS/IPS)功能後,VMware 正在將原生安全性提升至新水準。NSX Distributed IDS/IPS 利用 VMware 對應用構成服務的獨特原生理解,將IDS/IPS 簽名與應用特定部分相匹配。NSX Distributed IDS/IPS 簽名取決於特定應用,僅應用於適當伺服器,因此能夠減少誤報並顯著提高吞吐率。這些功能提供傳統和專用硬體定義系統無可比擬的效率和靈活性,也是 VMware NSX 基於軟體的東西向擴展方式的一大主要優勢。 ⚫ 針對現代化應用的全堆疊網路連接和安全性:應用和微服務在虛擬機、容器和裸機伺服器等各種異構終端上運行,為一致的終端連接和保護平添挑戰。NSX-T 將容器和虛擬機作為一等公民看待,已支持 Kubernetes 平台長達兩年多時間。藉由 NSX-T 3.0 版本,企業可以將其全堆疊容器網路服務,包括交換、路由、分散式防火牆、微分段和負載平衡,擴展到全新 VMware vSphere with Kubernetes 和 VMware Cloud Foundation 4 平台、VMware Tanzu 組合和非 VMware 的 Kubernetes 平台上。 ⚫ 端到端可視性和分析:VMware vRealize Network Insight 通過本地軟體或 SaaS 提供,交付優化網路性能和排除全面虛擬雲端網路故障的端到端網路可視性和分析功能,包括虛擬覆蓋層和物理底層,覆蓋資料中心、多雲環境和分支位置。全新基於工作流程的應用發現功能利用無監督學習、統計技術、豐富網路流和高級應用標記演算法來發現應用和層邊界,提供對網路通信密度、應用模式和增強安全建議的洞察。其他增強功能包括:AWS Direct Connect 支援、VMware SD-WAN 應用和業務策略統計、增強的 ubernetes 可見性和VMware NSX-T 3.0 支持。 ⚫ 針對下一代電信雲和 5G 的網路連接:借助虛擬雲端網路,營運商可以構建支援 5G 和邊緣戰略的可擴展網路。VMware NSX 作為虛擬網路功能的軟體定義網路層,在加速網路核心網路性能和高效端到端網路營運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NSX-T 3.0 引入針對虛擬機移動性的第三層 EVPN,以及可擴展網路群播路由(multicast routing )和加速的資料平面性能等功能。此外,VMware SD-WAN 作為配合 5G 網路切片底層的智慧覆蓋層,在網路邊緣提供更加經濟高效和高性能的應用感知型服務。 ⚫ 針對 Azure Edge Zones 的虛擬雲網路:VMware 正攜手微軟為 Azure Edge Zones 提供軟體定義廣域網路解決方案,交付 Azure 服務,並讓客戶能夠無縫部署和運行 VMware SD-WAN by VeloCloud 等虛擬網路功能。該 VMware SD-WAN 解決方案與 Azure 門戶全面整合,支持跨 Azure Edge Zones 的 Zero ouch Provisioning,同時使客戶免受運營和虛擬網路功能生命週期管理複雜性的影響。VMware SD-WAN 基於網路狀況實現智慧決策,控制滿足服務水準協定的最佳網路路徑流量,説明優化 Office 365 或 icrosoftTeams 等應用的用戶體驗。 憑藉 VMware NSX 及 SD-WAN,企業可以通過安全可靠地訪問傳統和 SaaS 應用,從而支持業務連續性,包括訪問微軟、Zoom、Vonage、Ring Central 和 Windstream 等廠商提供的VoIP、UCaaS、collaboration 和虛擬桌面基礎架構(VDI)。通過 VMware NSX,客戶可以保護使用虛擬桌面訪問企業應用的遠端員工。NSX 允許客戶輕鬆實現微分段,全面提升 VDI環境安全性,而無需改變現有網路基礎架構。VMware SD-WAN 為居家辦公用戶提供最佳的遠端工作體驗。VMware SD-WAN 近期推出面向企業路由和安全性、分析和管理的顯著增強功能和面向業務連續性和居家辦公部署的特定增強功能。為了幫助企業快速賦能遠端工作團隊,VMware 推出一款全面解決方案,包括 Secure VDI with NSX 和 VMware SD-WAN Work@Home 免費試用版,為多達 100 名員工提供兩款 Work@Home 套裝軟體長達 90 天的終端使用者硬體和託管服務。
-
居家防疫、遠距工作時代:打造居家辦公室超easy (上)
自COVID-19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後,至今已演變成全球大流行的情況,為對抗這次疫情,全世界都陷入如臨大敵一般的氣氛。由於人類對於這次病毒的特性尚未完全掌握,加上微軟比爾蓋茲也預測,這次疫情會持續到2021年秋季之後才結束,在疫苗問世之前,人們仍有感染或復發的風險。因此,在這段期間,大家仍因注重防疫工作,減少不必要的外出與旅行。 然而,前陣子仍不時爆出一些境內感染,或是群聚感染的現象,為避免這樣的情況,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已發文,建議停辦各式室內100人以上、室外500人以上的集會活動。為此,不少公司早已擬定遠距工作的計畫,甚至已有不少公司已在針對居家上班進行分組演練中,至於學校也因為疫情風險,紛紛改成線上課程,讓學生們可以在家上課,甚至考試。以公司、各機關、學校來說,要如何舉辦遠距會議或課程,同時兼顧安全與品質,則是目前大家所面對到的問題。 至於個人部分,針對這次的疫情,若需要在家工作的話,除了準備必要的民生物資之外,在工作用品部份-也就是3C產品,要怎麼因應這次疫情以配合公司的遠距會議需求,在家裡安設好一切所需要的「傢俬」呢?隨著這次疫情的影響,宅在家工作的情況將會持續好一陣子,而當宅經濟需求爆增,這勢必將會改變既有的工作型態,同時衍生出一些新興行業,甚至新創行業也都可能改以在家上班為主、在辦公室為輔,讓上班這件事情,可以從辦公室延伸到家裡。 以下,我們將針對居家防疫期間,如何建構自己在家工作、遠距工作所需要的各式生財工具,我們分成11種產品大類別,除介紹不同產品類別的選購術之外,也會推薦值得入手的產品,以便「Work from Home」(在家上班)也能輕鬆應對,而下班後也能運用這些工具來「Play at Home」(在家玩樂),看完本文,就可以一次搞定宅在家裡所需的各種傢俬! 上篇 主要傢俬推薦: (1) 筆電/平板、(2) 整機/NUC、(3) 螢幕 中篇 必要周邊推薦: (4) 鍵鼠/喇叭耳機、(5) 視訊鏡頭、(6) 路由器、(7) 外接SSD 下篇 附屬傢俬推薦: (8) 印表機、(9) 投影機、(10) 軟體、(11) 空氣清淨機 對於現在許多家庭和上班族來說,平時上班公司會提供所有的辦公用品,下班回到家之後,用手機就能搞定日常各項的視聽娛樂,已經很少在家中需要用到電腦,以至於甚至根本就不買來占空間了。 但是隨著越來越多公司行號因為肺炎疫情的關係,開始或即將實施遠距上班,在家工作就不得不選購一台電腦。此時,一些玩家可能會考量的比較久遠,畢竟疫情只是一時的問題,既然都咬牙斥資用血汗錢買了生財工具,為了未來可能臨時上班或出差需要,可能就會考慮買一台筆電或平板來滿足現在與未來。 現今的筆電市場在規格方面有走向M型化的趨勢:一邊是主打輕薄好攜帶的商務筆電,另一邊則是主打效能至上的電競筆電。對於偏好輕薄筆電的玩家,不外乎是看中它的機動性,輕巧的機身幾乎任何地方都能使用,那怕連張桌子都沒有,也只需往大腿上一擺即可開始辦公。 在效能上,因為空間和重量的考量,多半是使用低電壓版本的處理器,在挑選上如果沒有特別對影片剪輯或是程式運算等,需要維持長時間高效能需求的話,在目前筆電處理器還是Intel盤據的情況下,選擇大約Intel Core i5等級的處理器其實就已經足夠面對大部分的工作上的性能要求。 至於工作內容涉及到2D影像處理,如:繪圖、修圖等工作,則視自己工作量決定要購買的等級,以繪圖來說,平時設定畫布尺寸如果約落在A4 300 DPI (大約800~1000萬畫素)的情況,Core i5處理器即使是低電壓版本也還是足夠應付的。當然如果尺寸很大、轉檔數量很多,就真的建議忍痛多花大約1萬多元上Core i7的版本吧! 另外一個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部分輕薄筆電在I/O連接埠設計上會比較精簡,除了USB孔會比較少之外,也可能會將HDMI、RJ45網路孔都整併到USB Type C中,因此建議玩家評量一下電腦周邊的使用情況,並確定機款所提供的I/O種類,來評估是否需要額外購買線材和USB擴充埠。 至於記憶體和儲存空間的部分,有一些品牌的輕薄筆電是沒有辦法在事後額外擴充升級的,這一點在購買之前需要先確定好自己日常的使用習慣。一般來說,日常文書處理具備8GB RAM配上256GB以上的儲存空間其實就算是足夠了。 如果玩家除了一般文書之外,還有繪圖、攝影的工作需求,在規格上可能就得提升到16GB+512GB以上的組合了,這一類的工作比起CPU,記憶體和儲存空間上的需求反而更加吃重。特別是攝影工作類的玩家,除了RAW檔本身的體積就不小之外,在照片導入PhotoShop或是Lightroom的時候,硬碟的讀寫速度也會有相當程度的影響(所以俗話說攝影窮三代,不是在開玩笑的)。 倘若工作的內容需要較高的性能要求,像是影片剪輯、3D運算、動畫製作等,或是難得上班免通勤,省下來的時間終於可以讓自己能夠耍廢玩樂,卻又苦於家中或租屋的空間有限,擺不下一整組高階電腦設備,針對有這部分的要求的玩家,電競筆電就成為了最直接的選擇。 電競筆電的CPU在效能變化幅度上就比起商務輕薄筆電要來得更加劇烈,除了等級不同之外,各個廠商的調教和散熱方案也會造成劇烈了影響,例如在之前為各位介紹的中,同樣都是使用Intel Core i7-9750H,在Cinebench的CPU跑分上,ASUS的X571對比GIGABYTE AORUS 7,前者得分2109,後者則為3072。 雖然CPU在效能上站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這不代表玩家就一定要相CPU視為優先,若是對影片剪輯和程式開發的玩家來說,CPU對工作效率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但當玩家是為了能夠玩遊戲而購買時,CPU對於3A級遊戲的影響反而沒有顯示卡來得直接。 即便玩家是從事要求電腦各方面效能的3D圖像工作,不同程式之間CPU的吃重比例也不一樣,玩家不妨在購買前先利用效能監視器或是在網路做功課,來避免把大量的金錢投資在對生產力幫助不明顯的項目上。 至於顯示卡就是電競筆電的精髓所在,顯示卡的等級幾乎可以確立電競筆電在各方面的定位,除了厚度、散熱與重量,更是會直接決定價格和遊戲方面的體驗,所以玩家必須想好自己所要遊玩的是哪些方面的遊戲。 如果玩家想玩的遊戲偏向大宗類型的線上遊戲,在顯示卡等級方面選擇大約到NVIDIA GTX 1660左右時就相當充足,不過如果是想玩到3A級大作,顯示卡可能就得到拉高到RTX 2060以上的才能應付了,不過這部分就得看玩家到底對於畫質有多高的期待了。 此外如果玩家的工作內容涉及3D圖像設計,對於3D渲染方面的需求吃重到一定的程度時,電競筆電使用的遊戲型顯示卡對於工作上的效率就不是那麼理想了。此時玩家可能得考慮選擇使用搭載NVIDA Quadro系列或AMD Radeon Pro系列的工作站筆電,這一類型的筆電所使用的顯示卡是專門針對3D運算所開發的,對於3D設計與渲染會更加的有效率。 在說完了CPU和GPU之後,在性能和價錢上會構成影響的當然還包括了RAM和儲存空間了。普遍來說,高性能筆電在擴充性上會來得比較彈性一些,所以會額外預留或允許玩家在這部分自行升級與擴充,當然也是有一些筆電在這部分是完全焊死無法擴充的。 撇開後期覺得有不足需要再追加的情況外,一般購買筆電的時候還是建議以滿足需求為最優先考量,畢竟大部分的筆電如果打開外殼自行擴充,會被原廠認定是破壞保固的行為。在記憶體和儲存空間的搭配上,玩家如果只選擇玩線上遊戲,目前主流電競筆電搭配的8GB的記憶體其實就已經足夠了,如果是喜歡玩3A大作則來到16GB會比較理想。 硬碟則看玩家的遊戲數量,以線上遊戲來說,硬碟速度對於遊戲體驗的幫助是比較有限的,所以玩家如果遊戲特別多,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可以選擇256GB SSD搭配1TB HDD就好,而喜歡3A大作的玩家因為需要購買的筆電等級較高,一般來說SSD的容量都有到達512GB以上,當然如果能夠來到1TB以上就更好了。 影片剪輯、攝影、動畫製作等需要用到大量媒體素材的玩家,記憶體建議至少上到16GB,畢竟這類型的工作只要素材和圖層一多,很容易就把記憶體整個佔滿,輕則造成操作Lag,重則…小編覺得還是不要說比較好。 在儲存空間的選擇上,當然是多多益善,不過如果預算有限,建議至少來到512GB,並額外搭配一顆1TB至2TB的外接式硬碟(選購的建議可參照:外接式SSD篇),平時將會用到的素材放在電腦中,暫時用不到或已經完成的素材則移到外接式硬碟,以節省寶貴的容量。 除了看不見的硬體容量之外,筆電廠商近幾年還喜歡在螢幕上大做文章,特別是不少機型都加入120Hz或更高的螢幕更新率,玩家可以將它視為加分項目就好,日常工作可以因此享受更加絲滑的捲動效果,至於在遊戲中嘛…要讓遊戲跑到120FPS以上,不是畫質受傷,就是荷包受傷,若沒有餘力,小編個人是不建議這樣傷害自己啦! 如果玩家的主要工作內容比較單純,以純文字工作或簡單的PPT製作為主,其實平板電腦也不失是一個選擇。除了價格更具競爭力之外,平板在普遍的規格上還具備更高的行動力和續航力,加上現在的硬體和軟體周邊其實都越來越完善,要勝任簡易辦公已經不是不可能。 雖然近幾年中高階的Android平板在市場的數量減少了不少,但也因此,能夠在市場留下的,也就必定有其過人之處。Android系統向來以開放自由聞名,在經過Google以及各家開發商的長期打磨之後,軟體與系統生態已經相當完整。 在辦公軟體方面,玩家其實有很多的選擇,光是Google本身就有提供的一系列的辦公程式,而且在功能上已經相當完整,加上強大的雲端整合能力,讓玩家可以達到幾乎無縫的在平板、手機、電腦接力工作,而且只要連著網路,所有編輯的內容都會即時存檔,玩家不用擔心中途發生意外,造成辛苦工作半天的檔案因為沒有存檔而全部消失不見。 對於不是微軟Office全家桶系列,就用不習慣的玩家也不要擔心,微軟已經為自家Office系列推出行動版了,常用Word、Excel、PowerPoint全部都包含在其中,在整體的操作也與桌面版非常相似,加上Android系統本身就支援多工,部分平板甚至是能夠切換成「桌面模式」,使得整體的操作真的相當逼近Windows筆電。 支援性廣泛的配件也是Android一大特色之一,除了能夠把平板立起的小工具之外,無線鍵盤是絕對必敗的產品項目,理由相信應該不用小編多說吧?畢竟用觸控螢幕大量輸入文字也未免太痛苦。 此外Android平板本身是能夠支援無線滑鼠的,玩家可以視自己的需求添購。最後由於平板本身只有一個連接埠,小編建議可以額外購買一條USB轉接線,方便玩家如果有大量檔案時,可以利用隨身碟或是記憶卡將的內容導入/出。 說到平板,怎麼可能不提到其始祖iPad呢?被許多玩家譽為CP值最高的蘋果商品,在價格和性能上絕對是很有產品能與它競爭的,在過去許多人會認為蘋果的iOS系統過於封閉,娛樂或許不錯,但辦公可能就比較困難一點,不過近幾年蘋果似乎有意將iPad系列打造成新一代生產力工作,在許多方面都讓其在功能上越來越接近一台筆電。 iPad在近幾年的更新上添加了許多可以讓輕辦公更加便利的功能,例如:分割視窗、讀寫USB裝置等。分割畫面的功能也在更新後,可以透過拖曳的方式將照片快速添加到另一個應用程式之中,在最新的iOS 13版本中,更是迎來了滑鼠游標的功能,意味著玩家真的能夠像筆電一樣透過鍵盤與滑鼠來操作平板了! 在應用程式的部分,除了上述提到的Google與微軟的辦公程式,蘋果也有自己的iWork文書系列的應用軟體,與Word對應的叫做「Pages」、與PowerPoint相同的功能為「Keynote」、Excel的部分則是「Numbers」,這些程式本身具備轉檔功能,所以可以不用擔心與微軟Office系列檔案會有打不開無法編輯的情況。 假設玩家的工作的部分情景需要一些比較簡單的美術排版、影片剪輯,iPad在這部分也能夠勝任,像是Pages可以非常直覺的透過手指拖拉的方式輕鬆的調整照片的大小、角度,並且適當的調整文字的排版,不會發生像是用Word那樣出現文字或圖片突然間不知跑去那裡的狀況。而影片剪輯的部分,蘋果強大的處理器性能和豐富的應用程式生態,只要熟悉操作之後,其實都能夠獲得不錯的體驗。 至於iPad的招牌配件「Apple Pencil」,小編認為這個部分如果只以文書辦公為需求的話,可以不需要特別購買,畢竟它是針對書寫和繪畫而生,玩家可以試著想想平時有沒有需要直接在電腦批改文件,或是在文件加註筆記等,用書寫可能會更有效率的功能,以此來判斷是否需要一枝筆來輔助。 最後在機型的挑選上,目前iPad有一個比較特別的iPad Pro系列,除了外型與其他iPad都不同之外,他也是目前唯一一台使用USB Type C的iOS設備,這讓它在擴充性上是趨近於萬能的,可以連接隨身碟、螢幕輸出、替裝置充電等,不過也因為定位是偏向專業用戶,價位上也高出了不少,對此小編建議玩家可以思考自己是否有周邊擴充的需要,還是單純透過雲端就能搞定一切,來決定是否需要買到Pro系列。 其實除了上述的筆電類型和平板系統之外,其實還有一些比較特別的商品類型,例如使用ARM架構處理器的Windows筆電、Google Chrome OS筆電、客製化筆電等,因為這一類的產品相對來說較為小眾,產品類型和入手管道比較少,考量到玩家是因為要在家工作,對於電腦的需求有其迫切性,便不在此列入了。 除了筆電或平板可做為居家辦公室的主要工作機以外,整機系統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畢竟筆電雖然擁有絕佳的便攜性,但在效能方面和整機系統為基底的桌機相比,筆電還是無法匹敵的,加上居家辦公的使用者並不單純只限於一般文書或是視訊會議相關,其他如果是以修圖、影片後製、甚至專業的繪圖人士的話,普通筆電將難以應付如此高壓的工作環境。 另一方面,平板在這個層面來看的話就更不用說了,平板基本上只能做為基本的App操作,包含簡易的文書處理或簡單修圖,但平板的作業系統終究無法和桌上型電腦或筆電的操作來得直覺,再者,如果是單純只需要使用像是Skype或Google文件這類App類型軟體就可達成目標的工作內容倒還用得過去,但如果有需要使用到電腦完整網頁功能才能使用的工作的話,平板在這方面就會不敷使用了。 因此,回過頭來看,整機系統或是NUC準系統就能在這時候派上用場,它們雖然不像AIO (All-in-One,一體成型電腦)系統一樣是直接全機準備好的系統,但相對來說,它能提供玩家因應不同的工作環境下,有更多不同的選擇。 說到整機系統,有經驗的玩家們心裡可能會先想到以前的品牌電腦或是套裝電腦,對比整機系統電腦來說,比較像是廠商直接推出一台AIO電腦給玩家購買,從各式零組件到整線廠商幫玩家全部打包完成,玩家購買後下單就可以直接接上電源馬上使用,雖然也是一個方便的選擇,但這和目前比較常見的整機或NUC系統有些差異。不同的整機或NUC系統會提供不一樣的可操作空間,玩家在選擇時還是需要了解:整機系統等於不完全DIY系統,也就是說,它們雖然在部分零組件上提供了選擇的空間,但通常在購買時會有些限制。 舉例來說,如果玩家找到的整機系統已經預先安裝了固定的電源供應器,假設500W金牌好了,那麼玩家在做額外的零組件選擇時,就必須考量到整體系統組裝完畢以後的功耗是否會在高壓工作環境下影響系統穩定性,例如玩家如果選擇了高階的RTX2080 Super系列顯示卡,這時候電源供應器如果預先僅提供450W金牌甚至銀牌等級的話,可以預期的是在整體的穩定表現上一定會有些疑慮,玩家在購買時須預先考慮到這點。 再者,整機系統多數時候會預先提供廠商設定的機殼,這些機殼的體積、內置的升級空間也都是玩家在購買前需要考量的關鍵,比如說如果機殼是採ITX大小的話,那麼未來系統如果想要作升級的話,就可能會需要在機殼體積大小之間做取捨,小機殼能提供的升級彈性空間可能也會比中塔大小機殼還要少,這點也是玩家在購買前須要做考量的。 整機系統的另一個小問題則是多數內部零組件在購買時通常都是廠商預先設定好,雖然後續仍有自行調整的空間,不過普遍來說,在花錢的當下能夠買到的零組件是固定的。 但話說回來,整機系統的優勢對比玩家如果自行組裝DIY電腦的話,還是有其優點的。最直接的自然就是能省下不少時間和人力成本,畢竟玩家如果打算從零到有自行組裝電腦系統的話,除了可能需要基本的電腦組裝嘗試以外,最重要的還是整體來說比較耗時,而且一旦配置的菜單在任何一方面出錯的話,都有可能面臨需要重組電腦的命運。 另外,自行組裝電腦最麻煩的地方就屬最後的整線部分,整線畢竟是一門學問,如果是簡單臨時應急使用的就算了,但如果是因為這波疫情想要順便組裝電腦的話,自行整線需要的時間確實比整機系統還要多上許多。 簡單來說,不管是整機系統還是NUC準系統,雖然都還是會需要玩家安裝部分零組件,但至少能為玩家省下不少時間,對比全然靠自己DIY組裝的電腦來說,在疫情肆虐的當下,能夠盡量省下時間將力氣花在需要專注的辦公事務上,可能還是許多玩家的首選,就這點上來看,筆電或平板確實能節省更多麻煩的小瑣事,但如果是需要更進一步效能表現的工作的話,整機系統或NUC系統就會是玩家可以在這段期間作為居家辦公核心的選擇之一。 藍月這款整機系統主要是建構在C300 Glass機殼上,採用全景式4mm厚度強化玻璃側板窗口,視覺上更整潔乾淨。正面採用髮絲紋設計,搭配RGB AORUS燈效Logo強化信仰,內部也有提供串連方式支援直立或橫插式顯示卡安裝,並且兼容水冷散熱系統,PSU部分採用隔離式槽蓋設計,搭配整體的快拆防塵濾網,簡單俐落。 內部預載Intel Core i9-9900KF處理器,具備8C/16T架構,基礎和動態時脈可分別達到3.6 / 5.0 GHz,拿來因應市面上遊戲絕對綽綽有餘。其他規格部分,記憶體搭載T-Force Delta DDR4-3200 8GB x2,以搭建16GB容量,作為遊戲或是工作機兩相宜。主機板部分搭載的則是Z390 AORUS ELITE,搭配技嘉自己的512GB PCIe 3.0 SSD,而所有的零組件都會藉由AORUS AP850GM這款850W的金牌電源供應器來穩固系統,CPU散熱器部分則是使用Scythe無限五ARGB終極版,採氣冷配置。 以上規格配置下來的整系統價格落在34,500元,玩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另外選擇需要的顯示卡,正如前文所提,建議可以從NVIDIA GeForce GTX 1660 Super、RTX 2060 Super以及RTX 2070 Super三款做為簡單的級距分配,玩家如果希望追求的是高階的遊戲體驗的話可以選擇以RTX 2070 Super作為主要影像輸出、如果是以一般入門級遊戲體驗的話,GTX 1660 Super會是個不錯的選擇,當然玩家如果有更多的閒錢的話,也是可以選擇更高階的顯示卡。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說由原價屋推出的技嘉AORUS藍月機這套系統,內部硬體除了顯示卡以外的其他零組件上都已經預先搭載特定配件,本身已經擁有極致的高階效能,足夠應付玩家多數的工作環境,但未來玩家如果有其他需求,仍是可以自行進行升級的,主機板部分針對未來的升級彈性應對十分充足,加上機殼本身的空間容量也足夠,絕對能滿足玩家的需求。 • 廠商名稱: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產品名稱:藍月+搭配2070S 2060S 1660S顯卡 • 官網: • 賣場: • 市售價:36,500(不含顯卡) • 代理商:聯強國際、青雲科技 電腦周邊廠曜越針對準系統或整機系統提供對應的產品,如果玩家們在處理器、顯示卡和主機板確定後,其他零組件可以藉由曜越旗下產品全面對應,包含像是自家的V250 TG ARGB機殼、Pure 12 ARGB Sync水冷風扇主機板連動TT Premium頂級版,散熱部份另外還有Water 3.0 240 ARGB Sync主板連動版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另外,其他零組件部分還有自家最新的TOUGHRAM RGB記憶體,時脈為DDR4-3600,並有多種顏色版本可選。電源供應器部分也有Toughpower GF1 ARGB 650W金牌電源供應器。周邊的話還有Level 20 RGB Cherry MX青軸電競鍵盤。 整體來看,雖然曜越本身並未做顯示卡或主機板這樣的零組件,不過在其他的零組件周邊部分,它們的最大優勢在於擁有自己的產品生態系,例如像是在水冷散熱部分有TT Premium這套系統貫串。此外,在RGB燈效這部分,則是主要藉由TT RGB PLUS生態系做連結,優點是藉由這一套系統可以直接統一設定曜越整套零組件系統的RGB燈效,省去玩家還需要另外下載他牌控制軟體的麻煩。 • 廠商名稱:曜越科技 • 產品名稱:V250 TG ARGB 強化玻璃中直立式機殼 • 官網及賣場: 官網及賣場: • 市售價:2,790 • 產品名稱:Pure 12 ARGB Sync水冷排風扇主機板連動TT Premium 頂級版 (三顆包) • 官網及賣場: • 市售價:1,790 • 產品名稱:Water 3.0 240 ARGB Sync 主板連動版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 官網及賣場: • 市售價:4,290 • 產品名稱:Toughpower GF1 ARGB 650W 金牌電源供應器 - TT Premium 頂級版 • 官網及賣場: • 市售價:4,290 • 產品名稱:TT Premium Level 20 RGB Cherry MX 機械式青軸電競鍵盤鈦灰特仕版 • 官網及賣場: • 市售價:4,990 • 產品名稱:TOUGHRAM RGB 記憶體 DDR4 3600MHz 16GB 白色 • 官網及賣場: • 市售價:3,790 以現今的螢幕市場的功能面來看,主要可以分為:遊戲、美術和辦公娛樂,除了美術類型的螢幕對於面板的素質要求比較高,造成價格始終居高不下外,另外兩個類別的螢幕在CP質上都有相當多元的選擇,功能種類也是五花八門,小編在這邊會以辦公「最基本」的需求做為購買時的參考重點。 從上班到下班,再從下班到睡前,玩家有多少時間是離開電腦或是手機螢幕的呢?相信大家從小到大都不斷聽到各種宣導,要減少盯著螢幕的時間,但現今的社會中,這似乎是不可能的,玩家不論是工作還是娛樂,好像已經無法將視線從手機或電腦螢幕中移開,特別是現今疫情將玩家鎖在家中,要找到不消耗眼力的工作好像真的不太可能。 既然沒有辦法迴避,那就只能試著減少傷害,對於上班族在螢幕選購上的第一要點就是在護眼的功能上,最基本的「不閃屏」和「濾藍光」的功能是一定要具備,目前絕大多數的螢幕也都將這兩項功能設為標配了,但還是建議在選購上要特別注意螢幕是否具備這兩項最基本的防護功能。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護眼功能都一定要在光線充足的情況下才能獲得最好的效果,因為人的瞳孔會決定光線進入的多寡,玩家如果在昏暗的光線進行辦公,即便護眼功能在強,眼睛放進一大堆有害光線,那也是白搭。 如果一直有在思考購買螢幕的玩家,大概不難察覺到現在有越來越多螢幕,主打超寬螢幕設計,比例從21:9到38:9不等,這類型的螢幕得益於超寬的比例,畫面可以塞進更多的內容,讓多個工作視窗在分割的時候,每一個視窗可以獲得更多的空間,省去在多畫面中切換的麻煩,以提升工作效率。 然而也不是所有玩家都適合這種類型的螢幕,特別是工作上會使用到繪圖板的玩家。由於繪圖板會對應一整片螢幕的畫面範圍,加上一般繪圖板的比例多是3:2或16:9,跟寬螢幕的長寬比做對照,就會顯得落差有一點大,畫面對應的變形程度也會因此加重,造成運筆時,線條難以達到想要的角度。因此,從事繪圖工作的玩家如果想要購買長螢幕,建議還是把它當作輔助的第二螢幕,更長的空間能夠放入更多的小工具和參考素材。 在比例的選擇上,21:9的寬螢幕在市場上佔多數,因為這個比例剛好也是電影的黃金比例,可以讓電影填滿整個螢幕畫面,對於下班後喜歡觀影追劇的玩家,等於可以花一次錢擁有兩種享受。 另外一個在最近逐漸興起的比例則是32:9,這個比例其實就是將兩個16:9的螢幕合併在一起的長寬比,也就是達到「雙螢幕」的概念,但比一般雙螢幕更省空間。只是這類型的螢幕目前還處在剛興起的階段,產品類型多集中在高階市場,以一般辦公玩家在價位上的考量來說,32:9的螢幕價格會直接單買兩台螢幕還要貴上不少。因此選購時,是得多考慮考慮一下! 可能有不少玩家認為曲面螢幕是針對電玩或是影視娛樂的需求所設計的,但其實曲面螢幕對於一般文書工作的族群來說,在生產力和護眼上也是有一定的助力。 曲面螢幕講究視覺的沉浸感,讓玩家在適當的觀看距離之下,盡可能讓視野的所有畫面都能夠被螢幕所占滿,從而減少眼睛餘光被外界干擾的可能,讓玩家可以更加專注的在螢幕的內容上。 一般人想到專注於螢幕體驗的第一個反應多半是看影片、玩遊戲能夠更加享受,不過其實在家辦公的時候,對於專注於螢幕內容上的要求反而會比在公司上班的時來更加重要,畢竟在家中往往會給人一種放鬆的感覺,加上四周沒有主管或同事在「虎視眈眈」,注意力是很有可能一個不小心被拉走後就回不來的。為此要避免這種情況,一個主要方法就是讓視覺避開各種可能的干擾,曲面螢幕在這一點上畢竟主打沉浸感,就能夠達到一定程度的功效。 此外,曲面螢幕的曲率可不是隨隨便便把螢幕弄彎就端上來賣的,曲面螢幕的彎曲效果是經過科學驗證的考究,是要讓螢幕的畫面在適當的觀看距離下,能夠更加貼近眼球的弧度。 玩家在選購曲面螢幕的時候,不難發現這些螢幕都會告知玩家自身的曲度,如1800R、1500R等,這些數值都是在告知玩家,要多少的操作距離才能貼合眼球的視覺弧度。以1500R來說,玩家需要至少距離螢幕1.5公尺才可符合最理想的視覺效果,1800R就是1.8公尺,以此類推。因此理論上數值越小,就愈能在比較短距離內享受到視覺被填滿的效果。 也因為曲面螢幕比較符合眼球的弧度,眼睛內部的肌肉就比較不需要維持在緊繃狀態,長時間使用之後眼睛比較不容易疲勞,自然也在辦公上面能夠更加專注和持久囉! 在螢幕的眾多附加功能中,內建喇叭的螢幕對於小資族和桌面擁擠族來說,算是一個加分的功能,雖然說是附加功能,而且以螢幕的價格上來看,幾乎和贈送給玩家沒兩樣,但這可不代表它的音質就一定很殘破不堪喔!其實不少螢幕-那怕是入門款-都已經在喇叭這方面做得相當不錯,效果甚至勝於一些2,000元左右價位的桌面喇叭。 由於螢幕內建的喇叭多半是設計在螢幕的底部或是背面,所以小編建議在添購此類螢幕時,建議將它擺放在靠牆壁的位置,也就是運用反射的原理,來進一步增強聲音的效果。 至於時下流行的高更新率的部分,有的話加分,沒有的話也沒關係!畢竟主要是用來工作為主,娛樂為輔,玩家可以是自己的需求來做決定。若決定要120Hz以上更新率,這功能就算沒用在需要強大顯示卡的3A級遊戲下,在日常的使用時,用來播放動畫或是畫面變換快速的運動節目或電影,也能擁有更加滑順的視覺效果,能有助於提升工作和日常網頁瀏覽時的體驗。 在看完前面的介紹之後,玩家可能已經在網路賣場看得眼花撩亂了,為此小編在這邊就以ASUS VZ249HE最為選購的上的參考與示範,讓玩家在購買時可以有個基準。 VZ249HE從型上號來看就知道它是一台24吋螢幕,在外型的設計上便是主打能夠輕鬆地融入各種桌面的環境,除了在整體的造型上,盡可能地做到全方位的輕薄短小。三邊全平面窄邊框,配上7毫米的螢幕厚度,可以大大減少螢幕在桌面上所佔用的空間。環形的腳架設計除了美觀之外,也能方便玩家可以放置一些簡單的辦公文具,或是能夠讓自身心情保持愉悅的小玩具。 在前面文章提到的,挑選辦公螢幕最重要的是護眼功能,華碩的護眼技術可是通過了德國萊茵驗證機構的認證,除了不閃屏技術能讓眼睛比較敏感的玩家,在長時間觀看後比較不容易產生不適之外,還具備5級濾藍光功能,不同於一般濾藍光技術隨著等級提高會讓螢幕色彩急劇變黃之外,VZ249HE的濾藍光技術在過濾藍光的同時還確保了顏色的表現,讓整體的色彩看起來依舊自然。 說到色彩的部分,VZ249HE在這部分的表現可沒有馬虎,Full HD的IPS的面板能夠涵蓋72% NTSC與100% sRGB,並且透過ASUS獨家的技術,讓畫面的對比值來到誇張的「80,000,000:1」,讓玩家花少少的錢就能滿足基本的美術和影音需求,至於空間桌面比較大的玩家,也有27吋的款式供玩家挑選喔! • 廠商名稱:華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產品名稱:ASUS VZ249HE 螢幕 • 官網: • 賣場: • 市售價:3,288元 在過去,想要體驗曲面螢幕的條件相當嚴苛,基於技術的成本,玩家除了口袋要夠深之外,桌面的深度也不能太淺,畢竟大多數的曲面螢幕的曲率約落在1800R~1500R之間,換言之,玩家的視線需要距離螢幕約1.5公尺以上才能獲得最適當的觀看效果,但是三星新推出的CT55系列,將打破這些限制,成為最高C/P值、辦公娛樂兩相宜的曲面螢幕。 CT55系列最大的突破,在於它的螢幕曲率來到驚人的1000R!意味著玩家僅需距離螢幕1公尺,就能獲得最理想觀看效果,加上此系列一共推出了24吋/27吋/32吋供玩家選購,讓玩家的桌面不論大小深淺,都能夠享受最佳的視覺包覆感。 除了曲面帶來的視覺效果之外,CT55也具備不閃屏和低藍光模式供玩家選擇,並且使用五向搖桿的OSD操作按鍵,讓玩家可以更加容易的操作選單介面,隨時因自己需求調整最適當的畫面效果。 此外,CT55系列還有照顧到遊戲及影音娛樂的需求,採用Full HD的VA面板,讓畫面的原生對比度來到3000:1,加上119%的sRGB色彩顯示能力,讓電影的畫面效果能夠栩栩如生。 遊戲方面,CT55全系列都具備的FreeSync顯示卡輸出同步功能,配上可超頻到75Hz的螢幕更新率,與VA面板再對比顯示能力的優勢,讓玩家能夠享受到更多細節的流暢遊戲畫面。 為了近一步節省玩家的荷包和桌面空間,27吋與32吋螢幕都搭載了兩顆5W的立體聲雙喇叭,其聲音的效果相當優秀,細節與低音的部分都相當充足,其中音量的部分更是驚為天人,音量光開到20/100,就已經響徹整間辦公室,再繼續調到30的時候,小編已經沒有膽量再繼續增加音量了。 值得一提的是,三種不同的尺寸在視覺的感受上也相當不同,若單以視覺的包覆感來說,32吋的視覺效果是最佳,以小編自己的感受,光是在日常工作的時候,就已經能夠充分的體驗到旁若無人之境的效果,觸目所及全被螢幕占滿,讓小編完全沒有察覺其他編輯和主管即使從身旁經過呢!總之,三星CT55系列曲面螢幕,適合喜歡高沉浸感、包覆感的玩家們入手。 三星CT55系列有著業界最彎的1000R曲率、優質的外放喇叭、亮麗飽滿的色彩表現以及全系列萬元有找的價格,對於不管是想要嘗鮮,還是注重CP值,都是非常優質的選擇。 最後在這邊告訴大家一個讓CP值在更上一層樓的方法,現在入手CT55系列任一機型,不論尺寸大小都可以登錄送「森田藥妝防疫小物」,還能抽三星自家的旗艦級手機Galaxy S20+!現在買螢幕還送禮物的廠商已經不多了,有興趣的玩家記得在活動結束前趕緊入手。 (詳細先關內容,請參閱 ) 廠商名稱:台灣三星電子 產品名稱:CT55 24" / 27" /32" 官網及賣場: 市售價:24吋 5,690元 /27吋 6,990元 / 32吋 $8,990元 上篇先介紹到這裡,中、下篇即將上刊!敬請期待! (本篇)
-
音質更好、爽度更高,Google Stadia將新增5.1聲道功能到PC版本上
Google Stadia在先前的更新中,替PC玩家帶來了4K畫質與HDR的選項之後,視覺的部分大致上算是滿足了對高畫質畫面比較講究的玩家了,不過在聲音表現的部分目前的Stadia僅有支援兩聲道,以PC玩家對於聲光效果的各方面追求,這部分就顯得差強人意了。 不過現在Google Stadia表示將很快的替PC玩家補足這麼部分,預計在1.45版本的更新中 (話說這也是Google第一次提到Stadia的系統版本),讓PC玩家在使用Chrome瀏覽器的時候,就能夠直接獲得5.1聲道的環繞音效的支援,由於Stadia本身是採全網路串流的方式進行遊玩,更新會支接在Google的伺服器內完成,理論上玩家只要像4K更新的時候一樣,準備好硬體設備即可。 除了音效上的表現可以更加的讓人期待之外,Google也將在新的版本加入一些新的功能,以提升整體的玩家的遊玩體驗。例如:遊戲將能夠支援虛擬鍵盤,玩家在輸入文字的時候可以更加方便(吧?),不必為了打字而放下手上的搖桿。此外,對於使用手機遊玩的玩家,也將新增「遊戲連線品質通報」的功能,當遊戲串流的穩定度下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玩家可以比較輕易地找出問題的原因。 Google為Stadia即將推出的更新,基本上算是補完了目前該平台在聲光效果上的不足之處,也讓Stadia朝著現有的各大遊戲主機和平台逼近中,只是目前Statia服務只對: 比利時、加拿大、丹麥、芬蘭、法國、德國、愛爾蘭、義大利、尼德蘭(荷蘭)、挪威、西班牙、瑞典、英國、美國等14個國家開放,台灣不曉得會輪到什麼時候就是了!玩家們也只能敲碗囉!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Check Point發佈2月《全球威脅指數》報告:入侵物聯網裝置的Mirai殭屍網路成長近18%!
全球網路安全解決方案領導廠商Check Point® Software Technologies Ltd.(NASDAQ股票代碼:CHKP)的威脅情報部門Check Point Research最新發佈的2020年2月《全球威脅指數》報告顯示,利用網路漏洞「PHP php-cgi查詢字串參數程式碼執行(Query String Parameter Code Execution)」來傳播Mirai殭屍網路的比例大幅增加。Mirai殭屍網路以感染物聯網設備並進行大規模DDoS攻擊而惡名昭彰,而PHP php-cgi查詢字串參數程式碼執行漏洞在2020年2月最常被利用的漏洞排行榜中名列第六,影響全球20%的企業,相較1月的2%,波及率大幅提升。 Check Point進一步指出Emotet為2月第二大惡意軟體,影響全球7%的企業,並為目前最廣為傳播的殭屍網路。Emotet在2月透過兩個新的攻擊向量快速傳播:第一個是針對美國使用者的SMS網路釣魚攻擊活動,透過冒充主流銀行發送內含惡意連結的訊息,引誘使用者點擊進而將Emotet下載到其裝置;另一個則是用Emotet搜尋鄰近的Wi-Fi網路,再以一系列常被使用的Wi-Fi密碼破解並進行傳播。Emotet主要被用作勒索軟體或其他惡意攻擊的傳播程式,在1月即透過新型冠狀病毒為主題的垃圾電子郵件攻擊,影響全球13%的企業,顯示網路犯罪者迅速改變攻擊主題以大幅提升感染率。 Check Point威脅情報和研究總監Maya Horowitz表示:「正如我們在1月所預測的,2月最具影響力的威脅和漏洞是XMRig和Emotet等通用惡意軟體。攻擊者企圖感染更多裝置,建構一個犯罪網路,並以各種不同方式牟利,其中包括傳播勒索軟體和發起DDoS攻擊。由於主要的感染途徑是透過電子郵件和SMS訊息,因此企業應確保員工瞭解如何辨識不同類型的惡意垃圾郵件,並部署安全防禦措施以主動防止上述威脅感染其網路。」 2020年2月台灣前三大惡意軟體: 2020年2月全球前三大惡意軟體: *箭頭表示與上月相比的排名變化。 本月XMRig躍升為頭號惡意軟體,全球7%的企業受其波及,其次是Emotet和Jsecoin,分別影響了全球6%和5%的企業。 2020年2月全球三大最常被利用的漏洞: MVPower DVR遠端程式碼執行仍然是最常被利用的漏洞,全球31%的企業因此遭殃,緊隨其後的是OpenSSL TLS DTLS 心臟出血漏洞,影響全球28%的企業;PHP DIESCAN資訊洩露漏洞則位列第三,影響全球27%的企業。 2020年2月全球前三大行動裝置惡意軟體: xHelper仍位居行動惡意軟體排行榜榜首,其次是Hiddad和Guerrilla。 Check Point發佈的《全球威脅影響指數》及其《ThreatCloud路線圖》,是基於Check Point ThreatCloud的情報數據撰寫而成。ThreatCloud 是打擊網路犯罪的最大協作網路,可透過全球威脅感測網路(sensor network)提供威脅數據和攻擊趨勢。ThreatCloud資料庫擁有超過25億條可用於發現殭屍電腦(Bot)的分析地址、1,100多萬的惡意軟體簽名,以及約550萬個受感染網站,每天可辨識數百萬種惡意軟體類型。
-
NVIDIA推出DLSS 2.0,畫質更好效能更快;另推出RTXGI全域照明SDK 1.0快速開發光追
NVIDIA自推出GeForce RTX 20系列GPU之後,便導入硬體光追(Ray-Tracing)技術與DLSS (Deep Learning Super Sampling,深度學習超級取樣)技術,讓遊戲畫質提升到更加逼真的境界,然而要刻劃出這樣的畫面,遊戲產業投入的心力也更多了!使得3A大作現在遊戲開發時程比較久,其中也花了不少時間在這些繪圖新技術的研究與開發,以求呈現出最令人讚嘆的畫面給玩家面前! 而為了讓遊戲產業界們,能夠運用RTX顯示卡的優勢來提升畫質與加速著色,NVIDIA剛發表了DLSS 2.0,並推出RTX Global Illumination (RTXGI) SDK 1.0,以讓遊戲程式設計師來加速光追遊戲的開發! 先前NVIDIA所推出的,可運用其RTX的Tensor核心技術,並透過AI技術來提升遊戲效能,不僅3DMark也加入該測試項目,而像Battlefield V (戰地風雲5)也率先支援。後續也有更多的遊戲紛紛支援DLSS技術,也讓AMD以推出其Radeon Image Sharpening (Radeon圖像銳化)技術來應戰! 不過,DLSS技術看起來似乎更勝一籌,如今NVIDIA更推出DLSS 2.0,是一款全新且更強大的深度學習神經網路,在RTX Tensor核心的助力下,可提高每秒畫面更新率,為玩家帶來精緻又清晰銳利的遊戲畫面,同時也為玩家提供遊戲效能成長空間,以遊戲品質最大化設定並提升輸出解析度。 DLSS 2.0在各式各樣高解析度場景上進行訓練,這些圖像在超級電腦上,以非常低的FPS率在離線狀態下進行渲染,每個像素含有64個樣本。透過神經網路程式集的訓練權重之下,DLSS 2.0就能將較低解析度的圖像構建成高解析度的圖像。這樣NVIDIA就能透過驅動程式和線上更新的方式,將這些訓練成果與深度學習模型,分發到裝有RTX顯示卡的各玩家電腦上,與大家共享成果!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X1RtXCvPFQ ▲NVIDIA推出的DLSS 2.0影片介紹 (可開啟中文字幕) DLSS 2.0利用到Turing顯示卡的Tensor核心所提供高達110 TeraFLOPS算力,其運算速度是前代產品的兩倍。藉由強化的算力,能同時執行重量級3D遊戲和深度學習網路。DLSS 2.0具有三種用於遊戲內部渲染解析度的圖像畫質模式:「畫質」、「平衡」、「效能」。在這三種模式中,效能模式最多可達到4倍的超分辨率提升,也就是能讓1080p的畫面提升到4K等級。 對於程式設計師來說,目前DLSS現在已內建於Unreal Engine 4的代碼庫,成為客製的一組分支,若對DLSS的開發上有興趣,只要連接Epic Games和GitHub帳戶,然後到GitHub上的開發分支就可以取得相關資訊,。 以下就是DLSS 2.0提供較前一代更強大的功能: ● 絕佳的畫質:DLSS 2.0 只需渲染四分之一到一半的像素,便能呈現出與原生解析度相當的畫質。其採用了新的時間反饋 (temporal feedback) 技術,以取得更清晰銳利的影像細節,並改善各幀之間的穩定性。 ● 為所有 RTX GPU 及各種解析度提供優秀的縮放能力:這款全新人工智慧 (AI) 網路更加有效率地運用 Tensor 核心,達到較前一代兩倍快的執行速度,不僅提高FPS (每秒畫面更新率),同時也消除了過往對 GPU、設定值和解析度的限制。 ● 一個適用於各遊戲的網路:原本的 DLSS 需為各款新遊戲訓練 AI 網路,而在訓練 DLSS 2.0 時則是使用非特定遊戲的內容,如此一來便能打造出一個跨遊戲的通用網路,以便更快整合到遊戲中,並將 DLSS 技術應用在更多遊戲裡。 ● 可自訂的選項:DLSS 2.0 具有「品質」、「平衡」、「效能」三種不同的畫質模式供玩家使用,這三種模式可以控制遊戲內的渲染解析度,其中「效能」模式可以達到四倍的超級解析度 (即 1080p 至4K)。這代表著玩家將擁有更多的選擇,甚至能更大幅度地提升遊戲效能。 除了原先已支援DLSS 2.0技術的《Deliver Us The Moon》以及《德軍總部:血氣方剛》兩款遊戲外,本週再加入《機甲爭霸戰5:傭兵》以及《控制》。現在,Unreal Engine 4 的開發者也能透過DLSS開發者計畫取得 DLSS 2.0,以加速在全球最熱門的遊戲引擎之一中的部署。 目前最新的NVIDIA Game Ready驅動程式,已加入了針對《機甲爭霸戰5:傭兵》與《控制》的 DLSS 2.0 支援。玩家們趕快下載吧! 除了DLSS之外,NVIDIA也發表了最新的RTX Global Illumination (RTXGI) SDK 1.0,給遊戲開發者、研究人員、學生和藝術家們一個可擴展的部署解決方案,來開發用光追畫面,而不需要花時間來進行預先計算、烘焙、檢視光漏/影漏…等等,以節省寶貴的每畫格(FPS)成本。 RTXGI SDK具有很多可簡化開發過程的關鍵性功能。其提供有效的記憶體配置和運算著色器,可支援多座標系統與對遊戲引擎和遊戲事件,並以優先考慮照明更新為主。跟當今的傳統全域照明解決方案不同,RTXGI使用即時光線追蹤來即時更新照明資訊。這樣一來,SDK就不需要進行預先計算或烘焙等步驟。 此外,RTXGI透過其數據結構,能即時性臨時存取和過濾照明和距離資訊,將可產生高畫質的多反射照明緩衝區,其中包含可視資訊而不會影像到效能。同樣SDK開始使用之後,並不會有無燈光或是光漏等現象,不需要UV參數設定,或是障礙物探視,SDK的先期版本可提供自動障礙物探視位置放置,以及動態效能優化的功能。 目前,所有支援DXR (DirectX Raytracing)的GPU (含GeForce RTX 20系列、GTX 1660系列甚至GTX 10系列),都能支援RTXGI SDK。可惜的是,目前RTXGI尚不支援Unreal Engine 4或Unity。不過,NVIDIA也表示已與Epic Games和Unity合作,不久之後將會把RTXGI導入這些遊戲引擎內。有興趣的玩家或是程式開發者,可以參考。
-
歐美全境封鎖、「渣畫質」出頭天,歐盟要求串流平台推出SD標清畫質標準
隨著歐洲疫情在歐洲地區越來越嚴重,越來越多國家和城市發布禁令,使得大量民眾只能被軟禁在家中,哪裡也去不了,當起了「櫻櫻美代子」。在家中無所事事,要排解枯燥與煩悶,能打Game的打Game,能追劇的追劇,造成網路的使用量大幅度的提高,讓歐盟開始緊張起來。 或許很難想像,其實有一些國家的網路供應商能承受的最大網路流量是有限的,即便日常生活中好像大家都在不停的使用網路,只是大家可能都是斷斷續續的使用,所以在一般的日常情況對於供應商來說,還不足以是個問題。 然而現在的大家都不出門,或是出不了門,此時手機、平板、電腦等凡是能上網的通通拿出來,不僅一心好幾用的,還是不間斷的一直用,問題就逐漸浮出水面了。以目前疫情最嚴重的義大利為例,義大利網路供應商光是家庭頻寬居然暴增了「75%」之多,此外各個國家的網路的尖峰流量時間也從原本的晚上,提早到了中午(一個睡飽就起來上網的概念?),所以即便是對一些伺服器較為充足的廠商,多多少少也開始感到壓力山大了。 由於網路流量使用的飆高,一些國家和地區出現網路塞車的現象,為了緩解此一問題,歐盟希望各家串流媒體廠商提供SD (Standard Quality)畫質的選項,並在Twitter上使用#SwitchToStandard來吸引關注,希望廠商與民眾可以稍微減少一下流量消耗,讓大家都有足夠的頻寬可以使用。 在歐盟的大聲呼求之下,世界三大串流媒體:Netflix、Youtube、Disney+皆紛紛表示將會透過更新,提供SD畫質的選項,其中以電影和戲劇為重的Netfilx和Disney+更是針對SD畫質的訂閱費用給出想當優惠的價格,以Netfilx為例,SD畫質的月費每個月僅180元,比原本HD畫質每個月要價300元最便宜方案還要來得便宜許多。而Youtube 雖然沒有提供促銷,但是在設定上強制將畫質預設為了SD畫質,並開闢的一個關於肺炎的專區,供民眾可以隨時注意疫情的消息。 在這一次的SD畫質模式更新中,Netfilx也有將台灣納入適用對象,因此在訂閱項目之中,可以看見SD畫質方案的訂閱項目,每個月的收費為180元,畫質從原本的HD(高清)改為SD(標清),倘若玩家喜歡一心多用,或是日常生活實在太忙碌,追劇有只能有一搭沒一搭的看,SD畫質模式不妨是個更加優惠的選擇。
-
「黃標」申訴無門?!YouTube將會提高AI自動審查的比例,想人工複審只能慢慢等
YouTube近年來與創作者之間的摩擦越發的明顯,例如大家熟知的「黃標」便是其中一例。被「黃標」的影片就只能變成「非收益化」,創作者將無法透過該影片來獲得廣告收益,如此們造成每個YouTuber們人心惶惶!深怕影片裡一不小心提到敏感字眼,就被YouTube的AI機制打入黃標。 一般來說,遭到AI辨識成不適當內容的影片,會再經過人工複查之後,確認內容不適當才會進行封鎖,而且就算真的被封鎖也有提供申訴和平反的管道,不過隨著疫情的升溫,這似乎會發生變化。 目前世界封城、鎖國的措施一個接著一個,Google為了保護自家員工,開始盡可能減少員工進到辦公室上班必要,意味著平時必須以人工進行管理的相關服務,就會出現人手不足的情況,在這個非常時期,YouTube將會提高AI審查的權限,程式認定不適合的影片將自動下架,並且直接略過人工複查的部分。也就是說,創作者上傳的影片,若AI認定有不合格的地方,就直接下架了,相信將可能讓YouTuber們更加想罵三字經! YouTube也承認這樣的作法會造成更多影片誤刪的事情發生,所以如果真的發生誤刪時,創作者還是一樣可以進行申訴,同時工作團隊也會更加注重整個YouTube上的內容的適當性,特別是直播影片,從而減少疫情間,有心人士的人為操作,然而因為工作人員的數量減少,那些無辜受到AI下架影片的創作者,要獲得平反所需要的時間將可能會變得更久。 其實除了YouTube人工審查因為疫情的關係而造成效率下降,就連Google Play Store的應用程式的審查也被拖慢,看來這下不論是創作者還是開發商都要頭大了,也只能希望疫情能夠快點結束,早早渡過這個非常時期。 ------------------------------------------------------------- 【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正式開創!】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Google Stadia正式支援4K HDR遊戲,網友也提供在Mac OS下使用的方法
Google的遊戲串流服務Stadia,利用網路串流的方式來進行遊戲,理論上只要網路速度夠快,就能夠可以體驗3A遊戲。雖然台灣目前還無法使用,僅在國外部分地區開放,然而自服務開放以來,Stadia的功能最初主要是針對手機開放,後開放給電腦平台,透過Chrome瀏覽器即可遊玩,不過起初在畫質的部分僅提供1080P的選項,如今Google現在終於在網頁上公布了電腦版4K解析度的支援說明。 Google向來習慣把自家的各項產品服務整合到Chrome瀏覽器中,Stadia自然也不例外,玩家只要在Stadia的官網購買自己所中意的遊戲,然後用滑鼠按下PLAY,就可以直接在網頁瀏覽器上直接遊玩,沒有額外的應用程式需要下載,這包含動輒數十GB的主檔案都不需要另外下載。 Google在這次的中也正式表明Stadia是能夠支援4K與HDR的遊戲內容,甚至支援5.1聲道。只要玩家的螢幕能夠支援4K或是HDR顯示,並在遊戲內的「網路流量控制選項(data usage options)」中把畫質設定到最高,即可開啟4K HDR內容,就連5.1聲道都能在這個選項中開啟。 根據官方的文件,網路速度只要大於35Mbps就足以遊玩,但Stadia目前尚未對台灣開放,想體驗的玩家必須跨區才能透過網路串流玩到,所以在台灣的玩家實際需要多少頻寬恐怕還很難說。 在Google的說明文件中,玩家只要在PC或Chrome OS的裝置打開Chrome瀏覽器,就能夠執行Stadia,唯獨Mac OS沒有出現在其中。導致這個問題的原因很可能是因為若要能透過Stadia玩到4K的遊戲內容,系統必須要能夠支援VP9編碼,而蘋果對此不願意在專利上的相關內容上做出讓步,以至於沒有辦法支援Stadia。 由於Mac OS對於VP9編碼的支援性問題,造成了Safari瀏覽器無法觀看Youtube上4K影片,但只要換成Chrome的瀏覽器就能夠正常支援,換言之,理論上是可以透過軟體的方式補足這部分的缺口,這樣道理似乎也適用在Stadia上,不過玩家發現可可以透過來強行讓Mac能夠遊玩4K的內容,算是替有iMac的玩家找到一個解決方法。 至於如何檢視自己的Chrome瀏覽器是否可以支援4K,主要是要有VP9的編碼器,以下就是檢視方法: (1) 在您的Google Chrome瀏覽器的網址列那邊,輸入「 chrome://gpu 」,然後按 Enter。 (2) 畫面會出現您的顯示卡資訊,下捲看到「Video Acceleration Information」這欄。 (3) 若您有看到「Decode vp9」的字樣,代表您的電腦可以支援VP9硬體解碼,此時您就可以玩Google Stadia 4K遊戲囉! 最後,祝能玩的朋友,玩得愉快!
-
比特幣1天內狂瀉超過40%,加密貨幣史上跌幅最慘! 另注意慎選交易所以免上當!
比特幣(Bitcoin)向來一直是加密貨幣市場的主力,其幣值大起大落的情況一直都有。不過由於近期全球受到武漢肺炎(COVID-19)的疫情影響,就連WHO也公報目前疫情進入「全球大流行」(pandemic),造成人心惶惶,不僅全球股市狂瀉,就連加密貨幣市場也是慘兮兮! 從加密貨幣交易所的數據可看到,但在過去的1天內,BTC:USD就狂瀉了高達40%。從2020/3/12早上時的大約 $7644.78,一天之內就跌到最低約$4144.45,跌幅超過45%!至於以太幣(Etherium)也難逃下跌的命運,ETH:USD從大約$194.23的價格跌到約$97.72,跌幅將近47%,幾乎對半砍!相較於3/8當天BTC一夜崩跌1000美元(跌幅達9~10%)來說,這次才不到一個禮拜,就一次跌掉40%上下,可說是加密貨幣有史以來跌幅最慘的一天! 過去24小時之內,整個加密貨幣市場就是一片紅海 (國外的漲是綠色,跌是紅色),幾乎您所知道的各種加密貨幣,不管是上述的比特幣(BTC)、以太幣(ETH),甚至到狗幣(Dogecoin),幾乎平均跌了40%左右。(撰寫本文章的時候,已經有稍微漲一些回來了,使得目前跌幅大約維持在30%上下)。 看來這次3/13的黑色星期五,加密貨幣持有者可能樂不起來了! 為什麼會跌那麼慘呢?除了前述的疫情因素之外,其實還跟某些交易所「跑路」有關。根據市場消息,2019年10月底,加拿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愛因斯坦」(Einstein Exchange)驚傳倒閉,積欠了約1200萬美元,該公司不僅債台高築,也面臨訴訟纏身。當時加密貨幣市場經歷一次的跌幅,BTC從10月底的9500多,連續一個月跌到7000左右。 至於台灣的部份,台灣交易所「比特之星」驚傳跑路!從中,可發現該公司早在2/27就已解散,代表人姓名欄都已變成空白!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另有一個分身,取名為天津比特之星,早於去年11月26日就解散。該公司初期以合理手續費搭配出入金速度快的特色,累積了一些客戶,然而就在2月初,就有人爆料出金有問題。不少客戶也紛紛發現無法正常提領時,已向警局報案,並建立LINE群組來募集受害者一同加入,希望透過眾人的力量來讓交易所盡快擔起責任。 由此可以知道這家比較冷門的交易所,由於交易深度不夠,安全性就比較令人懷疑。因此玩家們若想要買賣加密貨幣,還是要找交易量高、比較值得信賴的大品牌!不要一昧貪圖出金快、手續費低,而進行資金移轉,以免被不肖交易所「養套殺」,或是落入他們的龐氏騙局,導致自己的投資血本無歸喔! ------------------------------------------------------------- 【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正式開創!】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Wi-Fi 6高速傳輸、Trend Micro網路安全支援,ASUS RT-AX3000雙頻路由器開箱動手玩
Wi-Fi 6(802.11ax)貴為全新的無線網路傳輸規格,自從Wi-Fi聯盟正式將其定名和推出以來也已經過來大半日子,在各式行動裝置陸續開始支援該規格的前提下,網通廠商們也勢必得趕緊加快腳步跟上。 其中,華碩推出RT-AX3000雙頻Wi-Fi 6路由器,在支援最新網路技術的同時,也提供更強大的網路安全性,同時也可直接和自家的ASUS AiMesh WiFi系統連結,快速建構無線網絡。小編也在該路由器上市的當下便收到了這款新品,接下來就來為玩家們進行開箱囉! 外觀上來說不同於自家電競品牌ROG的高調設計風格,RT-AX3000相對來說走得是精緻的質感風格,色彩上採用霧面黑配色,並且在機身正面放上金色的ASUS LOGO,簡潔有力的外型設計,倒也不失幾分質感。設計上提供四支可調式外部天線,更大範圍的網路覆蓋是本次RT-AX3000強調的一大特色之一,RT-AX3000搭載最新802.11ax WiFi標準,可將每個網路頻寬通道細分為更小的子通道,提供更大的WiFi訊號範圍和覆蓋範圍,理論上來說,這些子通道具備更小的頻寬,傳輸距離最遠增加80%,也因此能提供更廣的網路覆蓋範圍。 隨附於盒內的配件包含網路線、電源插頭、說明書和簡易連線設定說明書,三個步驟就能讓玩家快速設定完成,對於初次安裝設定Wi-Fi網路的玩家來說滿友善的。 ASUS RT-AX3000支援160MHz頻寬和1024-QAM,整體網速可達大約3000Mbps,其中2.4GHz頻段為574 Mbps,5GHz頻段則是2402 Mbps。802.11ax技術整合OFDMA及MU-MIMO技術,可在高密度流量的環境中提供最高4倍的網路容量及效率,整合多部裝置訊號並同時傳輸,進而降低延遲,提供更順暢、反應速度更快的 Wi-Fi 體驗;對比現今常見的802.11ac無線網路一次只能在每個網路通道處理一台裝置,RT-AX3000路由器將可最大化網路效率。 另外,一般來說玩家的行動裝置連上路由器無線網路後,便會持續和路由器進行訊號傳輸,以確保網路穩定,不過相反的,開啟Wi-Fi也會讓裝置的續航力下滑。有鑑於此,RT-AX3000具備目標喚醒時間(TWT)功能,可讓RT-AX3000排程裝置傳輸資料的指定間隔,也就是可設定不同裝置每次更新傳輸資料的間隔時間,避免使其處在「不斷更新」的狀態下,進而提高電池續航力。 RT-AX3000配備終身免費的AiProtection Pro,此功能是由Trend Micro支援,能自動定期更新安全性特徵碼,可保護玩家的裝置和個人資料免於受到網路威脅。這項安全性功能提供進階家長監護,包括封鎖特定網站和行動應用程式類型的功能,玩家可進入路由器設定頁面進行設定。 總結來說,ASUS RT-AX3000雙頻路由器本身在支援最新Wi-Fi 6無線網路技術的前提下,外型上提供精緻優雅的設計,內部的硬體則是提供最大3000Mbps的高速網路,再搭配多種不同的網路安全功能輔助,藉由Trend Micro永久免費的AiProtection支援,確保玩家即便是在居家網路裡,也能享有商用級的網路安全等級確實是一大加分點。再者,如果您本身就已經有使用ASUS或ROG相關路由器產品的話,藉由其自家的AiMesh Wi-Fi系統也能輕鬆建構網狀系統,確保網路傳輸穩定快速,不管是長期的華碩玩家還是初次選購路由器的消費者來說,ASUS RT-AX3000都會是進入Wi-Fi 6網路世代的優秀選擇。 廠商名稱:ASUS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93-456 廠商網址:www.asus.com
最多人點閱
- Google Public DNS上網跑更快,用戶端趕快更換IPv4 DNS設定8.8.8.8與8.8.4.4
- WPA3加密協定進入認證階段,最快2019年就會有實體產品推出
- Alexa網站流量排名,看出網站真正價值!
- 專訪夢想動畫公司,配置技嘉高效能伺服器,建構首屈一指的AI運算與遠端桌面動畫應用
- Linode Cloud Hosting虛擬主機價格再下殺,史上最超值SSD Virtual Server誕生!
- facebook粉絲團經營成效,小撇步教你怎麼看!
- 華碩RT-AC68U AC1900 2 Pack套裝組,建構家庭AiMesh無縫上網環境,開箱深度測試
- DNS Flag Day來臨!2月1日以後,有些網站將受影響!趕快更改您的DNS設定!
- 華碩AX6100 RT-AX92U 2台裝AiMesh網路系統開箱評測,建構Wi-Fi 6超高速無線連線環境
- Wi-Fi密碼被攻陷!KRACK(密鑰重裝攻擊)可輕易入侵你家無線網路!請趕快更新!
- 建構超大坪數全屋零死角無線網路,華碩Lyra Trio AC1750智能網路系統開箱評測
- 2.5倍區網飆速!華擎Z390 Phantom Gaming 6主機板開箱實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