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gital 3C Product / 數位商品

居家防疫、遠距工作時代:打造居家辦公室超easy (上)

文.圖/編輯部 2020-04-21 21:34:54
自COVID-19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後,至今已演變成全球大流行的情況,為對抗這次疫情,全世界都陷入如臨大敵一般的氣氛。由於人類對於這次病毒的特性尚未完全掌握,加上微軟比爾蓋茲也預測,這次疫情會持續到2021年秋季之後才結束,在疫苗問世之前,人們仍有感染或復發的風險。因此,在這段期間,大家仍因注重防疫工作,減少不必要的外出與旅行。

然而,前陣子仍不時爆出一些境內感染,或是群聚感染的現象,為避免這樣的情況,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已發文,建議停辦各式室內100人以上、室外500人以上的集會活動。為此,不少公司早已擬定遠距工作的計畫,甚至已有不少公司已在針對居家上班進行分組演練中,至於學校也因為疫情風險,紛紛改成線上課程,讓學生們可以在家上課,甚至考試。以公司、各機關、學校來說,要如何舉辦遠距會議或課程,同時兼顧安全與品質,則是目前大家所面對到的問題。



至於個人部分,針對這次的疫情,若需要在家工作的話,除了準備必要的民生物資之外,在工作用品部份-也就是3C產品,要怎麼因應這次疫情以配合公司的遠距會議需求,在家裡安設好一切所需要的「傢俬」呢?隨著這次疫情的影響,宅在家工作的情況將會持續好一陣子,而當宅經濟需求爆增,這勢必將會改變既有的工作型態,同時衍生出一些新興行業,甚至新創行業也都可能改以在家上班為主、在辦公室為輔,讓上班這件事情,可以從辦公室延伸到家裡。

以下,我們將針對居家防疫期間,如何建構自己在家工作、遠距工作所需要的各式生財工具,我們分成11種產品大類別,除介紹不同產品類別的選購術之外,也會推薦值得入手的產品,以便「Work from Home」(在家上班)也能輕鬆應對,而下班後也能運用這些工具來「Play at Home」(在家玩樂),看完本文,就可以一次搞定宅在家裡所需的各種傢俬!

上篇 主要傢俬推薦: (1) 筆電/平板、(2) 整機/NUC、(3) 螢幕
中篇 必要周邊推薦: (4) 鍵鼠/喇叭耳機、(5) 視訊鏡頭、(6) 路由器、(7) 外接SSD
下篇 附屬傢俬推薦: (8) 印表機、(9) 投影機、(10) 軟體、(11) 空氣清淨機

(1) 以前不重要,現在迫切需要,在家工作的筆電與平板選擇法

對於現在許多家庭和上班族來說,平時上班公司會提供所有的辦公用品,下班回到家之後,用手機就能搞定日常各項的視聽娛樂,已經很少在家中需要用到電腦,以至於甚至根本就不買來占空間了。

但是隨著越來越多公司行號因為肺炎疫情的關係,開始或即將實施遠距上班,在家工作就不得不選購一台電腦。此時,一些玩家可能會考量的比較久遠,畢竟疫情只是一時的問題,既然都咬牙斥資用血汗錢買了生財工具,為了未來可能臨時上班或出差需要,可能就會考慮買一台筆電或平板來滿足現在與未來。

公事公辦、便利攜帶,商務輕薄筆電
現今的筆電市場在規格方面有走向M型化的趨勢:一邊是主打輕薄好攜帶的商務筆電,另一邊則是主打效能至上的電競筆電。對於偏好輕薄筆電的玩家,不外乎是看中它的機動性,輕巧的機身幾乎任何地方都能使用,那怕連張桌子都沒有,也只需往大腿上一擺即可開始辦公。

有些超輕薄筆電甚至可以對折,並支援手寫筆,幾乎是能夠當作平板來使用。


在效能上,因為空間和重量的考量,多半是使用低電壓版本的處理器,在挑選上如果沒有特別對影片剪輯或是程式運算等,需要維持長時間高效能需求的話,在目前筆電處理器還是Intel盤據的情況下,選擇大約Intel Core i5等級的處理器其實就已經足夠面對大部分的工作上的性能要求。

至於工作內容涉及到2D影像處理,如:繪圖、修圖等工作,則視自己工作量決定要購買的等級,以繪圖來說,平時設定畫布尺寸如果約落在A4 300 DPI (大約800~1000萬畫素)的情況,Core i5處理器即使是低電壓版本也還是足夠應付的。當然如果尺寸很大、轉檔數量很多,就真的建議忍痛多花大約1萬多元上Core i7的版本吧!

從Intel Core i5上到Intel Core i7,普遍來說會需要多花至少一萬元。


另外一個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部分輕薄筆電在I/O連接埠設計上會比較精簡,除了USB孔會比較少之外,也可能會將HDMI、RJ45網路孔都整併到USB Type C中,因此建議玩家評量一下電腦周邊的使用情況,並確定機款所提供的I/O種類,來評估是否需要額外購買線材和USB擴充埠。

在輕薄筆電中占有一席之地的Macbook Air,就僅有配備兩個支援Thunderbolt 3的USB Type C孔。(圖片擷取自蘋果官網)


至於記憶體和儲存空間的部分,有一些品牌的輕薄筆電是沒有辦法在事後額外擴充升級的,這一點在購買之前需要先確定好自己日常的使用習慣。一般來說,日常文書處理具備8GB RAM配上256GB以上的儲存空間其實就算是足夠了。

如果玩家除了一般文書之外,還有繪圖、攝影的工作需求,在規格上可能就得提升到16GB+512GB以上的組合了,這一類的工作比起CPU,記憶體和儲存空間上的需求反而更加吃重。特別是攝影工作類的玩家,除了RAW檔本身的體積就不小之外,在照片導入PhotoShop或是Lightroom的時候,硬碟的讀寫速度也會有相當程度的影響(所以俗話說攝影窮三代,不是在開玩笑的)。

除了不方便帶出門、幾乎什麼都能,電競筆電與工作站筆電
倘若工作的內容需要較高的性能要求,像是影片剪輯、3D運算、動畫製作等,或是難得上班免通勤,省下來的時間終於可以讓自己能夠耍廢玩樂,卻又苦於家中或租屋的空間有限,擺不下一整組高階電腦設備,針對有這部分的要求的玩家,電競筆電就成為了最直接的選擇。

除了性能,酷炫的外型與RGB燈光也是各家電競筆電在外觀設計上的訴求。


電競筆電的CPU在效能變化幅度上就比起商務輕薄筆電要來得更加劇烈,除了等級不同之外,各個廠商的調教和散熱方案也會造成劇烈了影響,例如在之前為各位介紹的返校筆電中,同樣都是使用Intel Core i7-9750H,在Cinebench的CPU跑分上,ASUS的X571對比GIGABYTE AORUS 7,前者得分2109,後者則為3072。

即使是相同的CPU,速度表現上還是會因為設計調教不同而有差別的。(左為ASUS X571,右為GIGABYTE AORUS 7)


雖然CPU在效能上站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這不代表玩家就一定要相CPU視為優先,若是對影片剪輯和程式開發的玩家來說,CPU對工作效率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但當玩家是為了能夠玩遊戲而購買時,CPU對於3A級遊戲的影響反而沒有顯示卡來得直接。

即便玩家是從事要求電腦各方面效能的3D圖像工作,不同程式之間CPU的吃重比例也不一樣,玩家不妨在購買前先利用效能監視器或是在網路做功課,來避免把大量的金錢投資在對生產力幫助不明顯的項目上。

至於顯示卡就是電競筆電的精髓所在,顯示卡的等級幾乎可以確立電競筆電在各方面的定位,除了厚度、散熱與重量,更是會直接決定價格和遊戲方面的體驗,所以玩家必須想好自己所要遊玩的是哪些方面的遊戲。

如果玩家想玩的遊戲偏向大宗類型的線上遊戲,在顯示卡等級方面選擇大約到NVIDIA GTX 1660左右時就相當充足,不過如果是想玩到3A級大作,顯示卡可能就得到拉高到RTX 2060以上的才能應付了,不過這部分就得看玩家到底對於畫質有多高的期待了。

使用NVIDIA GTX1650的顯示卡在《虹彩六號:圍攻行動》的Full HD最高畫質下,就已經能順暢遊玩了。(跑分機種為ASUS X571)


此外如果玩家的工作內容涉及3D圖像設計,對於3D渲染方面的需求吃重到一定的程度時,電競筆電使用的遊戲型顯示卡對於工作上的效率就不是那麼理想了。此時玩家可能得考慮選擇使用搭載NVIDA Quadro系列或AMD Radeon Pro系列的工作站筆電,這一類型的筆電所使用的顯示卡是專門針對3D運算所開發的,對於3D設計與渲染會更加的有效率。

在說完了CPU和GPU之後,在性能和價錢上會構成影響的當然還包括了RAM和儲存空間了。普遍來說,高性能筆電在擴充性上會來得比較彈性一些,所以會額外預留或允許玩家在這部分自行升級與擴充,當然也是有一些筆電在這部分是完全焊死無法擴充的。

撇開後期覺得有不足需要再追加的情況外,一般購買筆電的時候還是建議以滿足需求為最優先考量,畢竟大部分的筆電如果打開外殼自行擴充,會被原廠認定是破壞保固的行為。在記憶體和儲存空間的搭配上,玩家如果只選擇玩線上遊戲,目前主流電競筆電搭配的8GB的記憶體其實就已經足夠了,如果是喜歡玩3A大作則來到16GB會比較理想。

硬碟則看玩家的遊戲數量,以線上遊戲來說,硬碟速度對於遊戲體驗的幫助是比較有限的,所以玩家如果遊戲特別多,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可以選擇256GB SSD搭配1TB HDD就好,而喜歡3A大作的玩家因為需要購買的筆電等級較高,一般來說SSD的容量都有到達512GB以上,當然如果能夠來到1TB以上就更好了。

影片剪輯、攝影、動畫製作等需要用到大量媒體素材的玩家,記憶體建議至少上到16GB,畢竟這類型的工作只要素材和圖層一多,很容易就把記憶體整個佔滿,輕則造成操作Lag,重則…小編覺得還是不要說比較好。

在儲存空間的選擇上,當然是多多益善,不過如果預算有限,建議至少來到512GB,並額外搭配一顆1TB至2TB的外接式硬碟(選購的建議可參照:外接式SSD篇),平時將會用到的素材放在電腦中,暫時用不到或已經完成的素材則移到外接式硬碟,以節省寶貴的容量。

除了看不見的硬體容量之外,筆電廠商近幾年還喜歡在螢幕上大做文章,特別是不少機型都加入120Hz或更高的螢幕更新率,玩家可以將它視為加分項目就好,日常工作可以因此享受更加絲滑的捲動效果,至於在遊戲中嘛…要讓遊戲跑到120FPS以上,不是畫質受傷,就是荷包受傷,若沒有餘力,小編個人是不建議這樣傷害自己啦!

小編曾經向大家介紹過的Alpha 15就配備了120Hz螢幕,日常體驗相當流暢,但因為價位考量,其搭配的顯示卡就很難讓遊戲來到120FPS了。


能做的其實比想像中的多:平板電腦
如果玩家的主要工作內容比較單純,以純文字工作或簡單的PPT製作為主,其實平板電腦也不失是一個選擇。除了價格更具競爭力之外,平板在普遍的規格上還具備更高的行動力和續航力,加上現在的硬體和軟體周邊其實都越來越完善,要勝任簡易辦公已經不是不可能。

無拘無束自在辦公:Android平板
雖然近幾年中高階的Android平板在市場的數量減少了不少,但也因此,能夠在市場留下的,也就必定有其過人之處。Android系統向來以開放自由聞名,在經過Google以及各家開發商的長期打磨之後,軟體與系統生態已經相當完整。

在辦公軟體方面,玩家其實有很多的選擇,光是Google本身就有提供的一系列的辦公程式,而且在功能上已經相當完整,加上強大的雲端整合能力,讓玩家可以達到幾乎無縫的在平板、手機、電腦接力工作,而且只要連著網路,所有編輯的內容都會即時存檔,玩家不用擔心中途發生意外,造成辛苦工作半天的檔案因為沒有存檔而全部消失不見。

Google自家文件編輯軟體工具在功能上已經相當文整,基本的文書編輯完全不是問題。(圖片擷取自Google官網)


對於不是微軟Office全家桶系列,就用不習慣的玩家也不要擔心,微軟已經為自家Office系列推出行動版了,常用Word、Excel、PowerPoint全部都包含在其中,在整體的操作也與桌面版非常相似,加上Android系統本身就支援多工,部分平板甚至是能夠切換成「桌面模式」,使得整體的操作真的相當逼近Windows筆電。

微軟在前些時候將自家手機板的Office系列程式進行整合,方便一次管理所有裝置的所有文件。(圖片擷取自微軟官網)


支援性廣泛的配件也是Android一大特色之一,除了能夠把平板立起的小工具之外,無線鍵盤是絕對必敗的產品項目,理由相信應該不用小編多說吧?畢竟用觸控螢幕大量輸入文字也未免太痛苦。

此外Android平板本身是能夠支援無線滑鼠的,玩家可以視自己的需求添購。最後由於平板本身只有一個連接埠,小編建議可以額外購買一條USB轉接線,方便玩家如果有大量檔案時,可以利用隨身碟或是記憶卡將的內容導入/出。

挑戰成為筆電的平板始祖:iPad系列
說到平板,怎麼可能不提到其始祖iPad呢?被許多玩家譽為CP值最高的蘋果商品,在價格和性能上絕對是很有產品能與它競爭的,在過去許多人會認為蘋果的iOS系統過於封閉,娛樂或許不錯,但辦公可能就比較困難一點,不過近幾年蘋果似乎有意將iPad系列打造成新一代生產力工作,在許多方面都讓其在功能上越來越接近一台筆電。

iPad在近幾年的更新上添加了許多可以讓輕辦公更加便利的功能,例如:分割視窗、讀寫USB裝置等。分割畫面的功能也在更新後,可以透過拖曳的方式將照片快速添加到另一個應用程式之中,在最新的iOS 13版本中,更是迎來了滑鼠游標的功能,意味著玩家真的能夠像筆電一樣透過鍵盤與滑鼠來操作平板了!

在應用程式的部分,除了上述提到的Google與微軟的辦公程式,蘋果也有自己的iWork文書系列的應用軟體,與Word對應的叫做「Pages」、與PowerPoint相同的功能為「Keynote」、Excel的部分則是「Numbers」,這些程式本身具備轉檔功能,所以可以不用擔心與微軟Office系列檔案會有打不開無法編輯的情況。

iPad已經會在出廠之前位玩家預裝好iWork軟體,並且內建轉檔功能,所以即便是Office系列的檔案也能開啟。(圖片擷取自蘋果官網)


假設玩家的工作的部分情景需要一些比較簡單的美術排版、影片剪輯,iPad在這部分也能夠勝任,像是Pages可以非常直覺的透過手指拖拉的方式輕鬆的調整照片的大小、角度,並且適當的調整文字的排版,不會發生像是用Word那樣出現文字或圖片突然間不知跑去那裡的狀況。而影片剪輯的部分,蘋果強大的處理器性能和豐富的應用程式生態,只要熟悉操作之後,其實都能夠獲得不錯的體驗。

至於iPad的招牌配件「Apple Pencil」,小編認為這個部分如果只以文書辦公為需求的話,可以不需要特別購買,畢竟它是針對書寫和繪畫而生,玩家可以試著想想平時有沒有需要直接在電腦批改文件,或是在文件加註筆記等,用書寫可能會更有效率的功能,以此來判斷是否需要一枝筆來輔助。

Apple Pencil當然也會支援自家iWork系列。(圖片擷取自蘋果官網)


最後在機型的挑選上,目前iPad有一個比較特別的iPad Pro系列,除了外型與其他iPad都不同之外,他也是目前唯一一台使用USB Type C的iOS設備,這讓它在擴充性上是趨近於萬能的,可以連接隨身碟、螢幕輸出、替裝置充電等,不過也因為定位是偏向專業用戶,價位上也高出了不少,對此小編建議玩家可以思考自己是否有周邊擴充的需要,還是單純透過雲端就能搞定一切,來決定是否需要買到Pro系列。

iPad Pro是目前等級和價位最高的平板,在許多面向上都是衝著筆電而來。(圖片擷取自蘋果官網)


其實除了上述的筆電類型和平板系統之外,其實還有一些比較特別的商品類型,例如使用ARM架構處理器的Windows筆電、Google Chrome OS筆電、客製化筆電等,因為這一類的產品相對來說較為小眾,產品類型和入手管道比較少,考量到玩家是因為要在家工作,對於電腦的需求有其迫切性,便不在此列入了。


(2) 更強效的硬體選擇:整機/NUC系統

除了筆電或平板可做為居家辦公室的主要工作機以外,整機系統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畢竟筆電雖然擁有絕佳的便攜性,但在效能方面和整機系統為基底的桌機相比,筆電還是無法匹敵的,加上居家辦公的使用者並不單純只限於一般文書或是視訊會議相關,其他如果是以修圖、影片後製、甚至專業的繪圖人士的話,普通筆電將難以應付如此高壓的工作環境。

另一方面,平板在這個層面來看的話就更不用說了,平板基本上只能做為基本的App操作,包含簡易的文書處理或簡單修圖,但平板的作業系統終究無法和桌上型電腦或筆電的操作來得直覺,再者,如果是單純只需要使用像是Skype或Google文件這類App類型軟體就可達成目標的工作內容倒還用得過去,但如果有需要使用到電腦完整網頁功能才能使用的工作的話,平板在這方面就會不敷使用了。

因此,回過頭來看,整機系統或是NUC準系統就能在這時候派上用場,它們雖然不像AIO (All-in-One,一體成型電腦)系統一樣是直接全機準備好的系統,但相對來說,它能提供玩家因應不同的工作環境下,有更多不同的選擇。

整機系統的優點在於零組件能夠因應玩家不同的需求,額外自行挑選搭配。


非傳統套裝電腦系統
說到整機系統,有經驗的玩家們心裡可能會先想到以前的品牌電腦或是套裝電腦,對比整機系統電腦來說,比較像是廠商直接推出一台AIO電腦給玩家購買,從各式零組件到整線廠商幫玩家全部打包完成,玩家購買後下單就可以直接接上電源馬上使用,雖然也是一個方便的選擇,但這和目前比較常見的整機或NUC系統有些差異。不同的整機或NUC系統會提供不一樣的可操作空間,玩家在選擇時還是需要了解:整機系統等於不完全DIY系統,也就是說,它們雖然在部分零組件上提供了選擇的空間,但通常在購買時會有些限制。

舉例來說,如果玩家找到的整機系統已經預先安裝了固定的電源供應器,假設500W金牌好了,那麼玩家在做額外的零組件選擇時,就必須考量到整體系統組裝完畢以後的功耗是否會在高壓工作環境下影響系統穩定性,例如玩家如果選擇了高階的RTX2080 Super系列顯示卡,這時候電源供應器如果預先僅提供450W金牌甚至銀牌等級的話,可以預期的是在整體的穩定表現上一定會有些疑慮,玩家在購買時須預先考慮到這點。

整機系統往往會預先安裝好部份零組件,另外再提供選項給玩家自行選擇。


再者,整機系統多數時候會預先提供廠商設定的機殼,這些機殼的體積、內置的升級空間也都是玩家在購買前需要考量的關鍵,比如說如果機殼是採ITX大小的話,那麼未來系統如果想要作升級的話,就可能會需要在機殼體積大小之間做取捨,小機殼能提供的升級彈性空間可能也會比中塔大小機殼還要少,這點也是玩家在購買前須要做考量的。

整機系統的另一個小問題則是多數內部零組件在購買時通常都是廠商預先設定好,雖然後續仍有自行調整的空間,不過普遍來說,在花錢的當下能夠買到的零組件是固定的。

能省下不少時間和人力
但話說回來,整機系統的優勢對比玩家如果自行組裝DIY電腦的話,還是有其優點的。最直接的自然就是能省下不少時間和人力成本,畢竟玩家如果打算從零到有自行組裝電腦系統的話,除了可能需要基本的電腦組裝嘗試以外,最重要的還是整體來說比較耗時,而且一旦配置的菜單在任何一方面出錯的話,都有可能面臨需要重組電腦的命運。

另外,自行組裝電腦最麻煩的地方就屬最後的整線部分,整線畢竟是一門學問,如果是簡單臨時應急使用的就算了,但如果是因為這波疫情想要順便組裝電腦的話,自行整線需要的時間確實比整機系統還要多上許多。

簡單來說,不管是整機系統還是NUC準系統,雖然都還是會需要玩家安裝部分零組件,但至少能為玩家省下不少時間,對比全然靠自己DIY組裝的電腦來說,在疫情肆虐的當下,能夠盡量省下時間將力氣花在需要專注的辦公事務上,可能還是許多玩家的首選,就這點上來看,筆電或平板確實能節省更多麻煩的小瑣事,但如果是需要更進一步效能表現的工作的話,整機系統或NUC系統就會是玩家可以在這段期間作為居家辦公核心的選擇之一。

以大型機殼為主的整機系統,在購買前廠商就會預先幫玩家安裝好多數零組件,省去額外自行DIY安裝的麻煩。


絕妙搭配:技嘉「藍月」整機系統
藍月這款整機系統主要是建構在C300 Glass機殼上,採用全景式4mm厚度強化玻璃側板窗口,視覺上更整潔乾淨。正面採用髮絲紋設計,搭配RGB AORUS燈效Logo強化信仰,內部也有提供串連方式支援直立或橫插式顯示卡安裝,並且兼容水冷散熱系統,PSU部分採用隔離式槽蓋設計,搭配整體的快拆防塵濾網,簡單俐落。

由技嘉AORUS推出的藍月整機系統,採用自家打造的C300 Glass透側機殼,外觀簡單大方。


內部預載Intel Core i9-9900KF處理器,具備8C/16T架構,基礎和動態時脈可分別達到3.6 / 5.0 GHz,拿來因應市面上遊戲絕對綽綽有餘。其他規格部分,記憶體搭載T-Force Delta DDR4-3200 8GB x2,以搭建16GB容量,作為遊戲或是工作機兩相宜。主機板部分搭載的則是Z390 AORUS ELITE,搭配技嘉自己的512GB PCIe 3.0 SSD,而所有的零組件都會藉由AORUS AP850GM這款850W的金牌電源供應器來穩固系統,CPU散熱器部分則是使用Scythe無限五ARGB終極版,採氣冷配置。

以上規格配置下來的整系統價格落在34,500元,玩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另外選擇需要的顯示卡,正如前文所提,建議可以從NVIDIA GeForce GTX 1660 Super、RTX 2060 Super以及RTX 2070 Super三款做為簡單的級距分配,玩家如果希望追求的是高階的遊戲體驗的話可以選擇以RTX 2070 Super作為主要影像輸出、如果是以一般入門級遊戲體驗的話,GTX 1660 Super會是個不錯的選擇,當然玩家如果有更多的閒錢的話,也是可以選擇更高階的顯示卡。

多數的零組件都已經預先安裝,主要剩顯示卡的部分可以供玩家自行選擇。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說由原價屋推出的技嘉AORUS藍月機這套系統,內部硬體除了顯示卡以外的其他零組件上都已經預先搭載特定配件,本身已經擁有極致的高階效能,足夠應付玩家多數的工作環境,但未來玩家如果有其他需求,仍是可以自行進行升級的,主機板部分針對未來的升級彈性應對十分充足,加上機殼本身的空間容量也足夠,絕對能滿足玩家的需求。

在RGB燈效的加持下,電競風感更加強化。


廠商資訊
• 廠商名稱: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產品名稱:藍月+搭配2070S 2060S 1660S顯卡
• 官網:https://www.gigabyte.com/tw
• 賣場:http://www.coolpc.com.tw/tmp/1585505201675194.htm
• 市售價:36,500(不含顯卡)
• 代理商:聯強國際、青雲科技

絕妙搭配:曜越零組件生態系
電腦周邊廠曜越針對準系統或整機系統提供對應的產品,如果玩家們在處理器、顯示卡和主機板確定後,其他零組件可以藉由曜越旗下產品全面對應,包含像是自家的V250 TG ARGB機殼、Pure 12 ARGB Sync水冷風扇主機板連動TT Premium頂級版,散熱部份另外還有Water 3.0 240 ARGB Sync主板連動版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曜越零組件系統藉由自家的RGB生態系,可以輕鬆建構完整的RGB同步燈效。


另外,其他零組件部分還有自家最新的TOUGHRAM RGB記憶體,時脈為DDR4-3600,並有多種顏色版本可選。電源供應器部分也有Toughpower GF1 ARGB 650W金牌電源供應器。周邊的話還有Level 20 RGB Cherry MX青軸電競鍵盤。

整套曜越電腦周邊和零組件系統,輕鬆建置生態系信仰。


整體來看,雖然曜越本身並未做顯示卡或主機板這樣的零組件,不過在其他的零組件周邊部分,它們的最大優勢在於擁有自己的產品生態系,例如像是在水冷散熱部分有TT Premium這套系統貫串。此外,在RGB燈效這部分,則是主要藉由TT RGB PLUS生態系做連結,優點是藉由這一套系統可以直接統一設定曜越整套零組件系統的RGB燈效,省去玩家還需要另外下載他牌控制軟體的麻煩。

整機系統在曜越零組件的搭配下,打造周邊一體式信仰和燈效系統變得超簡單。


廠商資訊
• 廠商名稱:曜越科技
• 產品名稱:V250 TG ARGB 強化玻璃中直立式機殼
• 官網及賣場: 官網及賣場:https://tw.thermaltake.com/v250-tg-argb-mid-tower-chassis.html
• 市售價:2,790

• 產品名稱:Pure 12 ARGB Sync水冷排風扇主機板連動TT Premium 頂級版 (三顆包)
• 官網及賣場:https://tw.thermaltake.com/pure-12-argb-sync-radiator-fan-tt-premium-edition-3-fan-pack.html
• 市售價:1,790

• 產品名稱:Water 3.0 240 ARGB Sync 主板連動版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 官網及賣場:https://tw.thermaltake.com/water-3-0-240-argb-sync.html
• 市售價:4,290

• 產品名稱:Toughpower GF1 ARGB 650W 金牌電源供應器 - TT Premium 頂級版
• 官網及賣場:https://tw.thermaltake.com/toughpower-gf1-argb-650w-gold-tt-premium-edition.html
• 市售價:4,290

• 產品名稱:TT Premium Level 20 RGB Cherry MX 機械式青軸電競鍵盤鈦灰特仕版
• 官網及賣場:https://tw.thermaltake.com/level-20-rgb-titanium-gaming-keyboard-blue-switch.html
• 市售價:4,990

• 產品名稱:TOUGHRAM RGB 記憶體 DDR4 3600MHz 16GB 白色
• 官網及賣場:https://tw.thermaltake.com/toughram-rgb-memory-ddr4-3600mhz-16gb-8gb-x-2-white.html
• 市售價:3,790



(3) 若疫情為你關上門、公司必會幫你打開視窗:螢幕選購法

以現今的螢幕市場的功能面來看,主要可以分為:遊戲、美術和辦公娛樂,除了美術類型的螢幕對於面板的素質要求比較高,造成價格始終居高不下外,另外兩個類別的螢幕在CP質上都有相當多元的選擇,功能種類也是五花八門,小編在這邊會以辦公「最基本」的需求做為購買時的參考重點。

靈魂之窗要顧好,護眼功能不可少
從上班到下班,再從下班到睡前,玩家有多少時間是離開電腦或是手機螢幕的呢?相信大家從小到大都不斷聽到各種宣導,要減少盯著螢幕的時間,但現今的社會中,這似乎是不可能的,玩家不論是工作還是娛樂,好像已經無法將視線從手機或電腦螢幕中移開,特別是現今疫情將玩家鎖在家中,要找到不消耗眼力的工作好像真的不太可能。

既然沒有辦法迴避,那就只能試著減少傷害,對於上班族在螢幕選購上的第一要點就是在護眼的功能上,最基本的「不閃屏」和「濾藍光」的功能是一定要具備,目前絕大多數的螢幕也都將這兩項功能設為標配了,但還是建議在選購上要特別注意螢幕是否具備這兩項最基本的防護功能。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護眼功能都一定要在光線充足的情況下才能獲得最好的效果,因為人的瞳孔會決定光線進入的多寡,玩家如果在昏暗的光線進行辦公,即便護眼功能在強,眼睛放進一大堆有害光線,那也是白搭。

單螢幕可當多螢幕,越來越夯的寬螢幕
如果一直有在思考購買螢幕的玩家,大概不難察覺到現在有越來越多螢幕,主打超寬螢幕設計,比例從21:9到38:9不等,這類型的螢幕得益於超寬的比例,畫面可以塞進更多的內容,讓多個工作視窗在分割的時候,每一個視窗可以獲得更多的空間,省去在多畫面中切換的麻煩,以提升工作效率。

然而也不是所有玩家都適合這種類型的螢幕,特別是工作上會使用到繪圖板的玩家。由於繪圖板會對應一整片螢幕的畫面範圍,加上一般繪圖板的比例多是3:2或16:9,跟寬螢幕的長寬比做對照,就會顯得落差有一點大,畫面對應的變形程度也會因此加重,造成運筆時,線條難以達到想要的角度。因此,從事繪圖工作的玩家如果想要購買長螢幕,建議還是把它當作輔助的第二螢幕,更長的空間能夠放入更多的小工具和參考素材。

在比例的選擇上,21:9的寬螢幕在市場上佔多數,因為這個比例剛好也是電影的黃金比例,可以讓電影填滿整個螢幕畫面,對於下班後喜歡觀影追劇的玩家,等於可以花一次錢擁有兩種享受。

21:9在選擇上已經涵蓋各個價格帶,多工便利又適合觀看電影,一舉兩得。(圖片擷取自LG官網)


另外一個在最近逐漸興起的比例則是32:9,這個比例其實就是將兩個16:9的螢幕合併在一起的長寬比,也就是達到「雙螢幕」的概念,但比一般雙螢幕更省空間。只是這類型的螢幕目前還處在剛興起的階段,產品類型多集中在高階市場,以一般辦公玩家在價位上的考量來說,32:9的螢幕價格會直接單買兩台螢幕還要貴上不少。因此選購時,是得多考慮考慮一下!

32:9目前多屬於高階螢幕專屬規格,價格並不親民。


讓工作專注,更少負擔:曲面螢幕
可能有不少玩家認為曲面螢幕是針對電玩或是影視娛樂的需求所設計的,但其實曲面螢幕對於一般文書工作的族群來說,在生產力和護眼上也是有一定的助力。

曲面螢幕講究視覺的沉浸感,讓玩家在適當的觀看距離之下,盡可能讓視野的所有畫面都能夠被螢幕所占滿,從而減少眼睛餘光被外界干擾的可能,讓玩家可以更加專注的在螢幕的內容上。

一般人想到專注於螢幕體驗的第一個反應多半是看影片、玩遊戲能夠更加享受,不過其實在家辦公的時候,對於專注於螢幕內容上的要求反而會比在公司上班的時來更加重要,畢竟在家中往往會給人一種放鬆的感覺,加上四周沒有主管或同事在「虎視眈眈」,注意力是很有可能一個不小心被拉走後就回不來的。為此要避免這種情況,一個主要方法就是讓視覺避開各種可能的干擾,曲面螢幕在這一點上畢竟主打沉浸感,就能夠達到一定程度的功效。

此外,曲面螢幕的曲率可不是隨隨便便把螢幕弄彎就端上來賣的,曲面螢幕的彎曲效果是經過科學驗證的考究,是要讓螢幕的畫面在適當的觀看距離下,能夠更加貼近眼球的弧度。

玩家在選購曲面螢幕的時候,不難發現這些螢幕都會告知玩家自身的曲度,如1800R、1500R等,這些數值都是在告知玩家,要多少的操作距離才能貼合眼球的視覺弧度。以1500R來說,玩家需要至少距離螢幕1.5公尺才可符合最理想的視覺效果,1800R就是1.8公尺,以此類推。因此理論上數值越小,就愈能在比較短距離內享受到視覺被填滿的效果。

也因為曲面螢幕比較符合眼球的弧度,眼睛內部的肌肉就比較不需要維持在緊繃狀態,長時間使用之後眼睛比較不容易疲勞,自然也在辦公上面能夠更加專注和持久囉!

由於曲面螢幕會比較符合眼球弧度,長時間使用眼球的疲勞度會比平面螢幕低。(圖片由三星提供)


可以輔助的加分小功能,內建喇叭與高更新率
在螢幕的眾多附加功能中,內建喇叭的螢幕對於小資族和桌面擁擠族來說,算是一個加分的功能,雖然說是附加功能,而且以螢幕的價格上來看,幾乎和贈送給玩家沒兩樣,但這可不代表它的音質就一定很殘破不堪喔!其實不少螢幕-那怕是入門款-都已經在喇叭這方面做得相當不錯,效果甚至勝於一些2,000元左右價位的桌面喇叭。

由於螢幕內建的喇叭多半是設計在螢幕的底部或是背面,所以小編建議在添購此類螢幕時,建議將它擺放在靠牆壁的位置,也就是運用反射的原理,來進一步增強聲音的效果。

至於時下流行的高更新率的部分,有的話加分,沒有的話也沒關係!畢竟主要是用來工作為主,娛樂為輔,玩家可以是自己的需求來做決定。若決定要120Hz以上更新率,這功能就算沒用在需要強大顯示卡的3A級遊戲下,在日常的使用時,用來播放動畫或是畫面變換快速的運動節目或電影,也能擁有更加滑順的視覺效果,能有助於提升工作和日常網頁瀏覽時的體驗。

絕妙搭配:ASUS VZ249HE
在看完前面的介紹之後,玩家可能已經在網路賣場看得眼花撩亂了,為此小編在這邊就以ASUS VZ249HE最為選購的上的參考與示範,讓玩家在購買時可以有個基準。


VZ249HE從型上號來看就知道它是一台24吋螢幕,在外型的設計上便是主打能夠輕鬆地融入各種桌面的環境,除了在整體的造型上,盡可能地做到全方位的輕薄短小。三邊全平面窄邊框,配上7毫米的螢幕厚度,可以大大減少螢幕在桌面上所佔用的空間。環形的腳架設計除了美觀之外,也能方便玩家可以放置一些簡單的辦公文具,或是能夠讓自身心情保持愉悅的小玩具。

螢幕的厚度相當的薄,最薄處僅有7毫米,連一元硬幣高度的一半都不到。


I/O提供一個HDMI孔和一個VGA接孔。


在前面文章提到的,挑選辦公螢幕最重要的是護眼功能,華碩的護眼技術可是通過了德國萊茵驗證機構的認證,除了不閃屏技術能讓眼睛比較敏感的玩家,在長時間觀看後比較不容易產生不適之外,還具備5級濾藍光功能,不同於一般濾藍光技術隨著等級提高會讓螢幕色彩急劇變黃之外,VZ249HE的濾藍光技術在過濾藍光的同時還確保了顏色的表現,讓整體的色彩看起來依舊自然。

螢幕的整體設計非常的簡約典雅,能夠很好的融入各種的桌面擺設風格。


說到色彩的部分,VZ249HE在這部分的表現可沒有馬虎,Full HD的IPS的面板能夠涵蓋72% NTSC與100% sRGB,並且透過ASUS獨家的技術,讓畫面的對比值來到誇張的「80,000,000:1」,讓玩家花少少的錢就能滿足基本的美術和影音需求,至於空間桌面比較大的玩家,也有27吋的款式供玩家挑選喔!

廠商資訊
• 廠商名稱:華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產品名稱:ASUS VZ249HE 螢幕
• 官網:https://www.asus.com/tw/Monitors/VA24EHE/
• 賣場:https://24h.pchome.com.tw/prod/DSABE8-A9009OEHE
• 市售價:3,288元


絕妙搭配:Samsung CT55系列
在過去,想要體驗曲面螢幕的條件相當嚴苛,基於技術的成本,玩家除了口袋要夠深之外,桌面的深度也不能太淺,畢竟大多數的曲面螢幕的曲率約落在1800R~1500R之間,換言之,玩家的視線需要距離螢幕約1.5公尺以上才能獲得最適當的觀看效果,但是三星新推出的CT55系列,將打破這些限制,成為最高C/P值、辦公娛樂兩相宜的曲面螢幕。


CT55系列最大的突破,在於它的螢幕曲率來到驚人的1000R!意味著玩家僅需距離螢幕1公尺,就能獲得最理想觀看效果,加上此系列一共推出了24吋/27吋/32吋供玩家選購,讓玩家的桌面不論大小深淺,都能夠享受最佳的視覺包覆感。

除了曲面帶來的視覺效果之外,CT55也具備不閃屏和低藍光模式供玩家選擇,並且使用五向搖桿的OSD操作按鍵,讓玩家可以更加容易的操作選單介面,隨時因自己需求調整最適當的畫面效果。

除了1000R的曲面螢幕相當吸引人之外,同樣吸睛的還有年度螢幕代言人,三星可是請來知名的人氣網紅「小熊」!(圖片經小熊同意授權引用:小熊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yuniko0720 、 IG https://www.instagram.com/yuniko0720/?hl=zh-tw )


1000R的曲率有多猛,就由請小熊親自為大家展示,可以看出螢幕比小熊的腰還要柔軟呢(誤XD) (圖片經小熊同意授權引用:小熊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yuniko0720 、 IG https://www.instagram.com/yuniko0720/?hl=zh-tw )


此外,CT55系列還有照顧到遊戲及影音娛樂的需求,採用Full HD的VA面板,讓畫面的原生對比度來到3000:1,加上119%的sRGB色彩顯示能力,讓電影的畫面效果能夠栩栩如生。

CT55系列在I/O的部分提供了一個DisplayPort、一個HDMI、一個D-Sub,在27吋與32吋還具備兩個3.5mm音源孔,24吋則為一個。


遊戲方面,CT55全系列都具備的FreeSync顯示卡輸出同步功能,配上可超頻到75Hz的螢幕更新率,與VA面板再對比顯示能力的優勢,讓玩家能夠享受到更多細節的流暢遊戲畫面。

由於價格相當優惠,口袋和桌面空間允許的玩家也可以直接買三台串接,畫面的效果也是相當讚啊!


為了近一步節省玩家的荷包和桌面空間,27吋與32吋螢幕都搭載了兩顆5W的立體聲雙喇叭,其聲音的效果相當優秀,細節與低音的部分都相當充足,其中音量的部分更是驚為天人,音量光開到20/100,就已經響徹整間辦公室,再繼續調到30的時候,小編已經沒有膽量再繼續增加音量了。

27吋與32吋的版本都配備兩顆5W的喇叭,音量表現相當的好。


值得一提的是,三種不同的尺寸在視覺的感受上也相當不同,若單以視覺的包覆感來說,32吋的視覺效果是最佳,以小編自己的感受,光是在日常工作的時候,就已經能夠充分的體驗到旁若無人之境的效果,觸目所及全被螢幕占滿,讓小編完全沒有察覺其他編輯和主管即使從身旁經過呢!總之,三星CT55系列曲面螢幕,適合喜歡高沉浸感、包覆感的玩家們入手。

三星CT55系列有著業界最彎的1000R曲率、優質的外放喇叭、亮麗飽滿的色彩表現以及全系列萬元有找的價格,對於不管是想要嘗鮮,還是注重CP值,都是非常優質的選擇。

最後在這邊告訴大家一個讓CP值在更上一層樓的方法,現在入手CT55系列任一機型,不論尺寸大小都可以登錄送「森田藥妝防疫小物」,還能抽三星自家的旗艦級手機Galaxy S20+!現在買螢幕還送禮物的廠商已經不多了,有興趣的玩家記得在活動結束前趕緊入手。 (詳細先關內容,請參閱活動網址 )

廠商資訊
廠商名稱:台灣三星電子
產品名稱:CT55 24" / 27" /32"
官網及賣場:
https://www.samsung.com/tw/monitors/ct55/LC24T550FDCXZW/
https://www.samsung.com/tw/monitors/ct55/LC27T550FDCXZW/
https://www.samsung.com/tw/monitors/ct55/LC32T550FDCXZW/
市售價:24吋 5,690元 /27吋 6,990元 / 32吋 $8,990元


上篇先介紹到這裡,中、下篇即將上刊!敬請期待!


延伸閱讀
居家防疫、遠距工作時代:打造居家辦公室超easy (上) (本篇)
居家防疫、遠距工作時代:打造居家辦公室超easy (中)
居家防疫、遠距工作時代:打造居家辦公室超easy (下)
絕妙搭配:技嘉「藍月」整機系統
絕妙搭配:曜越零組件生態系
絕妙搭配:絕妙搭配:華碩螢幕、耳機、視訊鏡頭、路由器
絕妙搭配:三星超高CP值曲面螢幕
絕妙搭配:Razer專業辦公耳麥
絕妙搭配:Seagate外接式SSD: 時尚型One Touch SSD 與 電競型 BarraCuda Fast SSD
絕妙搭配:Epson L3150印表機 與 EH-TW7000 4K Pro-UHD 投影機
絕妙搭配:QNAP KoiMeeter 視訊會議系統



發表您的看法

請勿張貼任何涉及冒名、人身攻擊、情緒謾罵、或內容涉及非法的言論。

請勿張貼任何帶有商業或宣傳、廣告用途的垃圾內容及連結。

請勿侵犯個人隱私權,將他人資料公開張貼在留言版內。

請勿重複留言(包括跨版重複留言)或發表與各文章主題無關的文章。

請勿張貼涉及未經證實或明顯傷害個人名譽或企業形象聲譽的文章。

您在留言版發表的內容需自負言論之法律責任,所有言論不代表PCDIY!雜誌立場,違反上述規定之留言,PCDIY!雜誌有權逕行刪除您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