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技術
-
Chrome 87正式更新版來了!效能提升25%、載入網頁速度也提升7%
Google在11/18正式向使用者推送Chrome 87正式版本的通知,這次更新帶來了三項全新功能,而且Google更聲稱這一代將會是歷代最快的Chrome。(隔壁棚Edge明天將要更新的正式版也是87….,感覺被偷罵XD) Google Chrome目前市佔率將近7成,算是穩坐瀏覽器一哥的寶座,這次迎來了87正式版本的更新也算展現一哥的技術功力;Google表示,在更新最新版本後,Chrome的啟動速度最快將較以往提升25%、載入網頁的速度也提高7%,並且CPU的使用率也將降低5倍,更是在電池續航力上提升了1.25小時。甚至連安卓版的Chrome性能也獲得進一步的強化,幾乎可以在按下上一頁的瞬間,即時載入上一頁。 而本次更新之後帶來的Chrome新功能有哪些呢? 假設玩家們在工作時,在Chrome一次打開了多個分頁,但在分頁顯示上全都擠在一起,無法分辨哪個分頁是哪個,但在本次改版後,再也不必擔心這個問題,Chrome在右上方新增了一個小箭頭,點擊之後能在裡面輸入關鍵字,讓玩家可以在大量分頁中找到當下所需要的那一頁。 Chrome的網址列除了能直接輸入網址以外,還能鍵入關鍵字來搜尋玩家們所需的資訊,而如今在更新87版本後,還能在網址列直接輸入指令,不需要在進入設定頁面,使用上更直觀,不過目前指令並不多,但Google也表示將在未來更新版本後加入更多操作指令。(有一種回到DOS電腦還要輸入指令的親切感,這算進步嗎?還是...) ★指令如下(引號內文字): “delete history” “clear cache” “wipe cookies” — 清除瀏覽數據 “edit credit card” “update card info” — 編輯設置在Chrome付款中信用卡的資訊 “launch incognito mode” “incognito” — 開啟無痕模式視窗 “edit passwords” “update credentials” — 管理密碼 “update browser” “update google chrome” — 更新Chrome “translate this” “translate this page” — 翻譯網頁 目前Google所提供的指令就如上述所列,但將會在之後的改版中加入更多可使用的指令,並且未來將計畫在Chrome中加入Cards功能,能記錄玩家上一次所瀏覽的網站,幫助玩家瀏覽更快速。 而更新Chrome的方式也非常簡單,只要點擊在Chrome頁面的右上角三個小點的圖示,從說明欄裡按下「關於Google Chrome」就能更新成最新87版。 除此之外,Google也迅速推出了針對M1 Mac版所開發的Chrome,應用圖示的設計也與macOS Big Sur的系統設計語言一樣,想必對Chrome的使用者而言是一大福音。(小編表示:用Mac就用Safari啦。)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三大主軸一次展示、QuCPE網通虛擬化終端設備/QuWAN網路優化解決方案/智慧零售系統,QNAP「GAME CHANGER」新產品發表會現場直擊
近年隨著科技進步,許多企業也陸續進入了數位轉型時代,對於透過智慧應用的方式來讓公司或企業能夠更加的提升產業競爭力已經是一項重要課題,各方也對應的推出許多軟硬體設備來讓這些公司、企業運用,甚至解決瓶頸與相關的問題。 一向以網通、運算及儲存解決方案的QNAP(威聯通科技),不僅是NAS產業當中的佼佼者、更針對網通服務與網路部署及管理等方向,提出相關的解決方案,除了今年初在CES 2020大展中推出QuCPE網通虛擬化終端設備之外,也針對網路功能虛擬化(VNF)、QuWAN SD-WAN及AMIZ Cloud雲端中控平台、QuCPE開放平台等應用,舉辦了一場新品發布會,透過與Intel硬體設計的強悍效能表現,攜手QNAP共同打造產業生態圈,重新定義網通服務、助企業成為新網通數位時代的「變局者」。 那就來看看這場發布會提供了哪些重要的資訊吧!跟著小編腳步也來瞧瞧現場的活動狀況! 光是從現場斗大的GAME CHANGER主題,除了展現QNAP的充足準備與無懼之外,也象徵了QNAP在這個網通領域的霸主地位,而且現場座無虛席,除了主持人與講者輪番上場做各項介紹與案例分享外,在後方也有佈置實體機器做現場展示,透過與負責的PM技術交流下,相信與會來賓都收穫滿滿。 這場產品發表會有幾項重點,也分別由大家長-威聯通科技張明智總經理在開場時就已經與大家分享主題,包括了AMIZ Cloud以及QuCPE等QNAP產品,當然也免不了對於協力開發的Intel及台灣大哥大致上感謝;接續也由Intel Data Platforms Group副總Renu Navale、台灣大哥大的魏政賢 副處長及威強電 江總經理來闡述有關Intel願景與5G邊緣運算等概念、台哥大扮演的角色以及IEI在5G上的應用與解決方案,基本上就是三大主軸:QuCPE網通虛擬化終端設備、QuWAN SD-WAN網路優化解決方案、智慧零售系統(Smart Retail Solution)。 本次的發布會的核心:QuCPE網通虛擬化終端設備,資深工程師David也開始介紹這台看似扁扁的、但總感覺樸實的鐵盒子裡頭的隱藏了極深厚的內蘊。 David表示:「QuCPE作為智慧型路由器,除了基本的網通功能外,還可以在上面用虛擬化的方式運作企業需要的服務。例如5G企業專網所需要的5G核心網路便可以用VM虛擬機器的方式安裝在QuCPE上面,IT資訊人員只需登入QuCPE便能做中控管理。」 另外,David也展示了QuCPE與QuWAN的工作模式:「我們的QuCPE也支援QuWAN,不同的工作據點可以快速地透過QWAN這個QNAP獨家的SD-WAN解決方案建立高可靠的Mesh VPN網路環境。此外,QuCPE也支援QNAP推出的AMIZ CLOUD,可以讓IT遠端的部署虛擬機器、即時監控各個據點的虛擬設定與硬體設備運作情形。」 看著現場展示的小型QuCPE-3030機型,David也提到:「前面提到的9千人公司為了解決網路連線與資安問題,公司將系統安裝在這台小的QuCPE-3030上面,在家辦公的員工不須要在自己的私人設備儲存公司的機密資訊,所以公司重要的資料可以安全地保存載QuCPE-3030裡面。而且IT能方便地對這台機器去做更進階的控管或是可以隨時遠端去幫在家工作的員工處理各類技術問題。加上運用SD-WAN的優勢,把VPN連線需佔用的網路資源分散到多個站點上面去,便可以解決大量VPN連回公司導致壅塞等問題,使避免因網路癱瘓而無法連通的狀況。」 「例如,公司在台灣有北中南3個辦公室同時也是VPN站點,在家辦公的員工透過SD-WAN的運算自動連到最適合的VPN站點,同時分散掉VPN連線的壓力,運用這樣的架構,公司可以無限地擴展VPN網路,所以即使在家工作的員工高達9千人,公司透過QNAP提供的QuWAN仍然可以輕鬆建立安全迅速的工作網絡。」 本次發表會的另外一項主軸是QuWAN SD-WAN網路優化解決方案,產品經理Judy也舉例說明QuWAN SD-MAN的運作模式:「QuWAN是一個雲端不須訂閱的SD-WAN服務。現在許多國家因為疫情在家工作的緣故,員工把公司的機器帶回家裡,使用家裡的網路接上了公司的伺服器存取大量資料,但平時家裡的網路並沒有用到這麼大的資料負載量,所以就可能會發生網路傳輸不穩定的情形,也有人覺得各個辦公室自己對外開放遠端連線、讓使用者自己從開放的連結下載需要的資料就好了,但這樣做的話,公司的營運資料內容就有暴露在對外網路的風險,如果考慮到資安,就需要使用VPN,但多端點Site to Site VPN的設定複雜又繁瑣,不只IT資訊人員難以維護,架設的費用也相當驚人,所以QuWAN以及SD-WAN雲端中控的方式便可以解決企業在現今在家工作盛行的環境下,佈建分散式網路服務的難題。 考量到中小企業經費的問題,QNAP很貼心地讓QuWAN這個SD-WAN的解決方案支援既有的NAS產品線,所以原本就有使用QNAP NAS的企業主只要在QNAP APP Store上安裝QuWAN Agent,便可輕鬆快速地將NAS開啟QuWAN的SD-WAN功能,讓NAS安全地加入公司Site to Site VPN的企業服務網路。IT也可以在QuWAN Orchestrator雲端中控平台,用世界地圖的方式直接看到各個機器的實際位置,以及即時更新的Site to Site VPN拓樸結構。 Judy更是提到了一個重點:「我們有一個很厲害的技術叫DPI,可以辨識每個app的特徵是什麼,所以有資料在傳輸的時候使用DPI,便可以分辨員工正在使用的app是ZOOM。在公司日常活動中,主管員工們使用ZOOM進行視訊會議,IT資訊人員需要確保ZOOM的連線品質,便可以透過QuWAN的QoS頻寬管理,聰明調整需保留的線路頻寬給ZOOM使用,讓重要的會議不會斷線。而且QuWAN在雲端中控平台設定上也比傳統的網路設備要方便得多,傳統的網路設備需要IT資訊人員一台接著一台設定,當設定到第十台的時候已經眼花撩亂了。」 「而且,QuWAN管理上是用Segment的概念建立規則,比如PM部門就可看作是一個Segment,IT資訊人員可以在這個Segment裡面建立PM部門專屬的QoS與Firewall等規則,因此是任何新加入PM部門的設備QuWAN便會自動套用IT資訊人員設定的規則,再也不需要人工一台一台去設定了。QNAP推出QuWAN的目的就是要解決多端點Site to Site VPN管理困難的問題,現在QuWAN也已正式推出,只要在QNAP的設備上啟用就可以立即使用喔!」 現場的產品經理Xavier快速地介紹了這套「智慧零售系統」的運作模式與特色,簡單的說:「透過QNAP獨家開發的技術,能經由攝影機的偵測確認客戶是不是同一人,而這些蒐集到的資訊,包含個別櫃位停留時間與路徑、年紀、性別、等等,最後會與賣場的POS資訊做結合,就能算出商業的轉換率,對於商場的規劃,動線與攤位調整都有相當的幫助,而且這套系統還不只能幫助賣場,根據台灣大哥大的魏副處長在先前的演講中提到的案例,這套系統對於『顧客該往哪去』也有相當便利的導引功能,在未來甚至可以透過這套系統做出AR導航,只要有app就能透過AR導航的方式前往顧客有興趣的櫃位,免去詢問或是看地圖的時間。」 運作模式的部分:「從IP的攝影機透過串流,把拍到的資訊輸入到負責處理邊緣運算的機器QuCPE與VPU卡,再把運算後的資料送到雲端,由雲端進行資料整合與報告產生。AI分析結果就能與POS系統的資料作結合算出商業轉換率,而這些報告都是直接存放在雲端,只要手邊有能上網的設備,輸入網址就能直接看到這些歷史的報表資訊。」 聽起來是不是很棒!目前這套系統將會在年底上市,而消費者可以買到整套完整的系統直接使用,而且還能根據不同需求分等級購買,比如說小型店家只需要做人流分析,那就購買basic版即可,較全面的中階與專業版則是在攝影機分布數量以及進階功能上有差異。 2020疫情影響下,許多公司、企業也紛紛開始建立遠距工作及多分點商業型態模式,QNAP憑藉其專業領域的領導技術,不只在智慧零售系統上能夠建立如大數據資料庫的分析、提供使用者詳細報表資料外,企業端也能夠透過QuWAN SD-WAN網路優化解決方案來達成雲端中控的目的,另外,QNAP推出的QuCPE網通虛擬化終端設備更可以快速打造大規模的分散式團隊網路架構、搭配雲端中控平台AMIZ Cloud,為企業提供可靠系統服務,達成高效率與真正的零接觸部署(Zero Touch Provisioning)及管理。 再者,透過專屬的AMIZ Marketplace開放生態平台,未來也將允許申請上架自行開發的VNF與應用程式,包括授權收費及金流服務等等,如同這次的活動主題「GAME CHANGER」一樣,一起與QNAP共同打造產業生態圈、共創產業新價值,重新定義網通服務、成為新網通數位時代的「變局者」。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NAS也可以虛擬化! QNAP QuTScloud賦予企業輕鬆架設雲端NAS,整合私有雲與混合雲的最佳平台
當今有不少公司、企業透過部署多台NAS (網路伺服器),提供公司內部大量資料儲存、分享、備份與管理等需求,以便在當今數位化時代所產生的各種巨量資料,能夠快速、有效且安全地存放在值得信賴的儲存裝置。由於NAS具備大容量、更安全、隨時可存取,以及各式App來延伸功能,更提供多媒體娛樂相關應用,讓多人可以同時透過網路的連線儲存方式,達到隨時存取與共享大量資料的目的,開啟外接式儲存應用的全新領域。 如今NAS的功能逐漸進化,新一代的NAS不僅在UI (使用者介面)上更加親和,且提供企業多種服務與應用,搭配軟體商店的各式應用軟體,幫助企業建構絕佳的私有雲儲存空間。然在當今雲端應用越來越普及,不少企業也租用一些公有雲服務,透過虛擬化架構,來整合各式運算、儲存與服務等資源,並根據業務需求來做妥善的數位資源分配。而身為NAS產業領導者的QNAP(威聯通)近期推出了QuTScloud,把NAS也虛擬化了。能將QNAP NAS直接架設在雲端,提供企業最省心的部署方式。 QuTScloud的核心概念,就是能將熟悉的QNAP NAS智能作業系統直接部署於公有雲上,包括Amazon EC2、Microsoft Azure、阿里雲、Catalyst Cloud、DigitalOcean、EXOSCALE等公有雲服務,都可以直接安裝QuTScloud作業系統,以便把雲平台上的虛擬機變雲端NAS使用,接著只要透過HybridMount將您熟悉的各雲端硬碟資源(如Google Drive、OneDrive、Dropbox、Blackblaze等等,以及其他知名雲端硬碟空間)統統串起來,這樣就可以解決分散的雲端資源無法直接提供檔案管理,以及彈性共享等需求。QuTScloud雲端NAS協助IT將雲端儲存管理化繁為簡,不需要自己來處理雲端環境的複雜進階維護,以享受輕盈又精省的NAS體驗,更能提供員工與客戶在檔案存取與分享時的便利性。對企業來說,使用QuTScloud也可以輕鬆將「資本支出」轉換成「營運支出」,以減輕初期硬體採購的成本負擔,並能實現更精準的成本預測。 QuTScloud適用於各種環境,包括:具有雲端儲存資料且需要良好的檔案管理系統的企業、需要獲取全面性的檔案管理以優化雲端資料使用的企業、採用混合雲的辦公室且需要在跨國與跨地區的不同分公司進行檔案共享的企業、需將資料轉移到雲端以實現無縫的跨區協作的公司、需要NAS的小企業或專業人士、想透過在本地端VMware環境中部署QuTScloud虛擬機服務以享有輕巧且靈活的雲端NAS。 由於儲存雲端化以及多雲儲存管理,已是跨國企業管理數位資產的主要趨勢。因此,當公司的資料都已部署在雲端上,但卻缺乏一個好用、親和的管理工具來管理這些資料與應用時,就可以選擇QuTScloud雲NAS系統,來將這些儲存在雲端的資料做更有效率的管理與應用,以發揮出雲服務的最大效益。 安裝QuTScloud時,非常方便,只要幾個滑鼠按鈕即可輕鬆部署完成。部署完成之後,即可透過其提供簡化的Web管理介面來使用完整的雲NAS功能,用起來就像本地NAS一樣方便、直覺。此外,管理者還可以透過HybridMount來輕鬆將各雲端資源都串在一起,以便提供跨雲的儲存、備份、應用分享等服務,提供員工更方便的儲存與雲端使用環境。 為達到雲資源有效運用,企業還可透過HybridMount將同一個雲端空間,掛載到各區辦公室所使用的NAS上,以達成多點檔案同步的目標,如此一來就可以確保NAS內的檔案隨時都是最新版本。若NAS有開啟快取功能的話,跨區的工作夥伴就可以透過自己的區網來連接到NAS,以存取由雲端的檔案,因該檔案已快取至NAS中,因此可以更快速存取,且可以節省網路頻寬的成本,提升整體工作效率。 簡單介紹了QuTScloud的功能與優點之後,接下來我們就實際部署一台雲端NAS吧!雖說QuTScloud可以整合公有雲資源,但若企業已有實體NAS的話,更可以透過QuTScloud來將這些NAS的資源統合起來,以便能夠輕鬆讓各分公司的數位資產,透過雲端來分享。而A分公司的同事輕鬆存取到B分公司的NAS資源,達到單一使用介面即可輕鬆存取到企業所有資源的需求。 開始建置QuTScloud時,要先註冊並登入QNAP ID,然後再到QNAP License Manager取得QuTScloud的軟體授權(入門授權費,以每月單核心虛擬機為例,月租費是$8.99美元),以便可以在雲端上部署QuTScloud (例如Amazon的AWS Marketplace直接部署),或是下載其虛擬機映像檔,來部署至其他公有雲上面。有關於收費標準,可以參考QNAP QuTScloud的專屬網頁。 要是使用者還沒租賃任何公有雲,亦可透過瀏覽器直接到Amazon Web Services (AWS)的Marketplace,尋找QuTScloud,然後「訂閱」,即可馬上建構雲端NAS。以下就以Step-By-Step說明如何開通AWS與QuTScloud。 接著繼續說明QuTScloud的初始化過程,其實就跟QTS一樣簡單。以下透過Step-by-Step來說明與介紹。 初始化QuTScloud之後,登入NAS後台管理頁面時,就跟一般QTS介面一樣,所以不用擔心不會用。此時可以建立好儲存池,將雲端硬碟納入QuTScloud的NAS儲存碟,以便開始體驗雲端NAS的魅力。當然,還是先建議透過myQNAPcloud的功能,將QuTScloud加入DDNS名稱,以便設定一個更好記的名字,來連線至雲端NAS。以下就來看看怎麼使用吧! 要打造出混合雲環境,只要使用HybridMount這支App,即可輕鬆將各大雲端硬碟服務全部拉~拉~拉進來,可建立檔案型雲網關,或是建立網路磁碟掛載。 檔案型的雲網關,可以運用HybridMount,那麼區塊型雲網關,就得靠VJBOD Cloud來建構了。VJBOD Cloud可以建立一組LUN,將LUN的資料上傳至雲端,或是將大型資料庫進行雲端備份,透過iSCSI協定掛載方式,能將雲端LUN掛載至本地端電腦,以進行各式大型資料備份、虛擬機備份,並可透過快照還原點功能,將原先的雲端磁碟區或LUN資料,回復至本地的備援NAS機。 工作夥伴們若需要跨區合作,或是疫情期間需要在家工作(Work-from-home),此時就可以設定VPN來達到遠端資源如本地端資源般的方便存取,透過QVPN Service,即可輕鬆設定各分公司的NAS連線方式,存取檔案也能天涯若比鄰! QuTScloud除能將雲端數位資源,以及各分公司的實體NAS資源,進行有效率的整合之外,還提供各種方便的工具,讓資源的共享與協作更加方便。例如Qsirch與Qfiling可以快速為儲存在NAS的檔案(私有雲+公有雲)進行索引,以便快速找到所要的檔案,並可以快速進行分類,甚至加上浮水印、加密、壓縮等功能,讓檔案達到加值應用。 另外像是QmailAgent可以集中多組電子郵件帳號,把郵件副本保存在NAS上(企業帳戶可改用Boxafe App);McAfee可用來防毒;OCR Converter可將圖形辨識成文字;Qfiling只要分類好並設定行程就可以自動為組織歸檔,QuMagie則可透過AI圖形識別和metadata來分析並辨識照片中的臉部、對象、主題、位置和關鍵字,並以人物、物品、主題、地點或關鍵字來自動整理照片。 至於Boxafe則是一款可以備份G Suite和Microsoft 365帳號於QNAP NAS的利器,以利於降低備份的整體支出成本,建立多組備份以防萬一,也讓所有NAS用戶能夠從Boxsafe來直接取回他們各自的私人資料。而Qsync則是可以將私人雲的資料同步至Dropbox與OneDrive,讓您的NAS資料多存放一份至雲端硬碟裡面,以多一份保障,以達到企業3-2-1備份原則。也就是說,多種在QTS裡面好用的App,在QuTScloud一樣能享用得到,並可發揮雲端NAS的優勢,值得採用。 QNAP的QuTScloud雲端NAS作業系統,讓企業可以在雲端輕鬆建構NAS應用,不須像實體NAS那樣需要購置一次花費高昂的硬體成本、網路頻寬,以及多顆HDD與SSD等儲存設備的損耗成本,亦可節省NAS所需的實體放置空間,以及運作時的電費。非常適合初期建置預算有限的中小企業導入使用,也適合既有大中大型企業需要整合私有雲與公有雲的應用情境。 整體來說,QuTScloud賦予企業輕鬆整合雲服務資源,以及既有實體NAS的資源。用戶可使用標準協定 (包含 CIFS/SMB、NFS、AFP 與 iSCSI ) 存取 QuTScloud 雲 NAS,並透過網頁式的 File Station 來管理、瀏覽並分享檔案,實在方便。透過單一使用介面,來進行多雲資料的統一管理。讓NAS脫離了傳統的應用情境,達到更上一層樓的整合型應用。值得各式企業考慮導入。整體來說,QuTScloud賦予企業輕鬆整合雲服務資源,以及既有實體NAS的資源。透過單一使用介面,來進行多雲資料的統一管理。讓NAS脫離了傳統的應用情境,達到更上一層樓的整合型應用。值得各式企業考慮導入。 廠商名稱:QNAP - 威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2641-2000 廠商網址:
-
VMware和NVIDIA推出新一代混合雲架構,讓企業享有AI運算
在上,VMware和NVIDIA宣佈展開進一步合作,推出針對AI的端到端企業平台以及採用NVIDIA DPU、針對資料中心、雲端和邊緣的全新架構,支援現有及新一代的應用。 透過此次合作,中心上的豐富AI軟體將被整合至VMware vSphere、VMware Cloud Foundation和VMware Tanzu中,將有助於加速AI部署,支援企業擴展現有的AI基礎架構,通過單一操作來管理所有應用程式,並在數據留存之處部署跨資料中心、雲端和邊緣的AI就緒基礎架構。 此外,作為的Project Monterey計畫的一部分,兩家公司將攜手推出基於SmartNIC技術的混合雲架構,包括NVIDIA的可編程設計BlueField-2 DPU。VMware Cloud Foundation和NVIDIA BlueField-2相結合,將提供專為AI、機器學習、高通量、和以資料為中心應用的需求,構建新一代基礎架構。同時還將為所有企業工作負載提供擴展至AI以外的應用加速,並透過全新架構提供額外安全層,從而減少從CPU到SmartNIC和可編程設計DPU的關鍵資料中心服務。 VMware執行長Pat Gelsinger表示:「我們攜手NVIDIA,將AI導入所有企業,從而真正實現這項強大技術的普及推廣。透過共同推出的全新混合雲架構,針對滿足新一代應用需求而開發,藉由合作協助企業加速採用突破性創新應用,以推動其業務不斷發展。」 NVIDIA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表示:「AI和機器學習已從科學研究實驗室迅速擴展到幾乎所有地區和行業的企業資料中心。NVIDIA和VMware將共同協助客戶把企業資料中心改造為AI加速超級電腦。幫助企業透過構建安全、可編程設計的軟體定義資料中心,加速所有企業應用,並帶來非凡價值。」 欲瞭解更多訊息,請觀看VMworld 2020由Pat Gelsinger和黃仁勳主講的,並參加10月5日到9日的GTC 2020大會。 是整合VMware和NVIDIA生態系統的組織之一。作為醫學成像AI和分析工具開發領域的佼佼者,該中心採用NVIDIA Clara醫療應用框架實現AI成像,並為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社區、學術和產業合作夥伴提供探索、創新和部署AI所需的資源,以此改善患者護理水準。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放射與生物醫學成像主任Christopher Hess表示:「在大規模患者成像研究中,採用AI可比肉眼更快檢測到疾病。通過進一步的研究,該技術將幫助醫生為患者提供最快、最準確且安全的診斷和治療方案。NVIDIA Clara AI應用框架和VMware Cloud Foundation的結合,將有助於我們採用公共資料中心基礎架構擴展AI工作,開展諸如培訓和研究等活動,並支援時間緊迫的急救診斷。」 作為NVIDIA與VMware合作的首要內容,NVIDIA NGC與VMware vSphere和VMware Cloud Foundation整合在一起,針對要求嚴苛的工作負載簡化AI部署和管理。讓醫療、金融服務、零售到製造等諸多行業,能夠在混合雲中大規模使用容器和虛擬機,並在與企業應用相同的平台上開發和部署AI工作負載。 VMware客戶將可在現有的基礎架構、資源和工具上,加速建置資料科學和AI工作負載,協助AI和機器學習技術的普及。資料科學家、開發者和研究者將可以立即連結至NGC的各種雲原生GPU優化容器、模式和特定行業軟體開發套件。目前,戴爾(Dell)、慧與科技(HPE)和聯想(Lenovo)等領先系統製造商提供預先通過測試的NVIDIA A100伺服器系列均支援NGC軟體。 VMware與NVIDIA合作的第二大重點,是雙方了解到隨著現代化工作負載日趨複雜,SmartNIC和DPU已成為可以安全加速各類企業應用的關鍵技術。 VMware和NVIDIA提供針對混合雲的全新基礎架構,幫助企業提高營運水準,導入全新安全模式,把hypervisor、網路、安全和儲存的部分工作量卸載到DPU。全新架構將把VMware Cloud Foundation維運模式擴展到裸機伺服器(Bare Metal Servers)。 該架構是VMware 於VMworld 2020大會上發佈的Project Monterey技術預覽的基礎。透過NVIDIA BlueField-2 DPU和VMware Cloud Foundation,客戶將能夠加速各類新一代應用和通用應用,提供可編程化智慧,並跨資料中心、邊緣和電信雲環境運行分散式零信任安全模式。 目前,NVIDIA和VMware正針對企業AI和加速計算平台領域展開廣泛的軟體發展合作。企業若欲尋求部署AI或在混合雲上安全的加速應用,可,同時,請關注將於下周舉行的GTC 2020大會之 VMware專場。 以上。透過NVIDIA與VMware的合作,將促使傳統雲端虛擬運算大多以CPU為主的時代,跨入GPU為主的時代,兩家資源整合之後,企業就可以在虛擬機就可以進行AI、深度學習、機器學習,以及各式科學領域的運算應用,讓雲端運算應用更加強大!有關於這次VMworld主題演講的簡報內容,可以參考如下:
-
Lenovo發表ThinkPad X1 Fold可摺疊PC,連袂X1 Nano與新ThinkBook系列亮相
隨著Intel正式發表Tiger Lake平台,各家廠商紛紛在9月29日正式上市其最新的第11代全新筆電。Lenovo這次也搶搭這一波虎湖列車,發表了Lenovo 2020最新筆電產品,包含ThinkPad、ThinkBook系列,以及新的LDI (Lenovo Device Intelligence),一種AI級的智慧裝置監控服務,賦予IT管理者更輕鬆日理萬「機」。 以下就透過線上發表會現場,來快速了解這次Lenovo (聯想)端出了什麼好菜。 首先來看Lenovo推出一個新的軟體服務,名叫Lenovo Device Intelligence (LDI),是一種可以預測、預防一般PC健康,同時可以找出影響效能的各種因素,讓IT管理者能洞察公司所有電腦的硬體狀態、執行中的負載,以及效能不彰等問題,透過AI的輔助分析,可以預測出電腦的健康狀況,讓管理者針對各式各樣電腦問題都能一指搞定,輕輕鬆鬆來日理萬「機」。 接著來看這次發表會的主角吧!也就是ThinkPad X1 Fold,為世界上首款可折式PC。先前是Samsung發表可折疊螢幕手機,現在是Lenovo發表可折疊螢幕PC,比先前上下雙螢幕或是左右雙螢幕來說,這次的可撓式螢幕才能提供最寬廣的視野!看螢幕就像看書報一樣翻開,可直擺或橫擺,讓創作力更上一層樓。 接著來看看ThinkPad X1 Nano吧!這款是ThinkPad X1的小一號機種,14吋的螢幕塞在13吋的機身,超輕薄,不到1公斤,且還具備2K解析度, 更內建11代處理器並符合Intel EVO平台認證,值得想買輕薄小黑的玩家們考慮喔! 最後來看看另一款ThinkBook家族吧!外觀全面採用新的設計,變得更加時尚,是專為商務專業人士所打造的全新筆電,並提供企業級的功能。全新ThinkBook遠遠看起來有點像MacBook的Style耶!以下共發表了3款全新ThinkBook,包含13吋、14吋與15吋各一。趕快來看看! 透過上述的簡報,可以看到Lenovo這次推出的ThinkPad家族與ThinkBook家族,都給予消費者耳目一新的感覺。首先是可撓螢幕的ThinkPad X1 Fold,讓PC也進入像手機那樣的新世代。擁有最寬敞的螢幕視野,將可提高工作效率。其次ThinkPad X1 Nano則以更纖細的機身,讓小黑粉能夠兼顧高品質、耐用性,以及便攜性。 最後在ThinkBook 2020系列的部份,Lenovo採用新的設計語言,每款機種都有獨特的特色,值得專業人士、商務人士擁有!總之,想換筆電的玩家們,可以考慮這次Lenovo端出來的新菜色喔!
-
NVIDIA x 台灣大推出「GeForce NOW 聯盟Taiwan Mobile」,5G雲端遊戲平台正式發表,現場直擊與QA
台灣大哥大「超5G應用」再拋市場震撼彈,今(24)日正式宣布與全球GPU顯示晶片巨擘NVIDIA共同打造的「GeForce NOW聯盟 Taiwan Mobile」雲端遊戲平台,在台灣及港澳玩家的引頸期盼下正式發表,並開啟搶先體驗階段,台灣大哥大5G用戶將獨家免費試玩。台灣大哥大與NVIDIA強強聯手,將最高規格的GPU及遊戲串流技術引進台灣大雲端機房,猶如在任何筆電、Mac或Android手機加上高規虛擬顯卡一般,讓玩家Open Possible能所不能,即使沒有高端電競電腦設備,也能透過5G連線隨時隨地開打,暢玩3A級PC遊戲大作。「GeForce NOW聯盟 Taiwan Mobile」雲端遊戲平台將帶領玩家體驗不限裝置、不限時間、不限地點,感受真正的雲端遊戲新世界。 台灣大哥大同步公開為5G遊戲玩家量身打造的「GFN Premium白金方案5G用戶優惠」,提供台灣大5G用戶(599~1,199元以及1,399(含)元以上兩大資費級距)獨家優惠體驗方案。以月租1,399元的5G用戶為例,玩家最多可享6個月「GeForce NOW聯盟 Taiwan Mobile」雲端遊戲平台的獨家免費體驗,以及3個月市場最低月租費149元(原價299元)的優惠,同時更享有「最優先的連線服務」、「無上限的登入次數」及「長達6小時的上線時間」等三大尊榮遊戲體驗。免費體驗期間,台灣大哥大嚴選在全台最受歡迎、超過百款以上的強檔PC遊戲,如《天命2》、《戰艦世界》,更推出具有RTX光線追蹤技術的遊戲,包含《古墓奇兵:暗影 決定版》和《機甲爭霸戰5:傭兵》等3A大作,不管使用什麼裝置,都能感受身歷其境般的逼真影像渲染效果,隨時暢玩、說打就打! 在發表會現場,NVIDIA亞太區技術行銷總監嚴永信以及特別到現場的電競實況主小葵,與前台灣CS:GO射擊遊戲選手-瘋臉CrazyFace,分別透過連線台灣大哥大5G行動網路的手機、MacBook以及文書筆電(無獨立顯卡)等搭載不同系統的三種裝置,即時登入「GeForce NOW聯盟 Taiwan Mobile」雲端遊戲平台上線組隊,大玩近來超受歡迎的《超能競地 Hyper Scape》大逃殺遊戲,三人小隊流暢的在遊戲中的城市穿梭殺敵,現場也被遊戲的大動畫特效場景及刺激的打鬥過程炒熱氣氛,看得在場貴賓目不轉睛、精彩萬分。而透過實際的開打,也直接展示了「GeForce NOW聯盟 Taiwan Mobile」雲端遊戲平台不受裝置限制、隨時與不同玩家共玩遊戲大作的最大特色。 台灣大哥大林之晨總經理在發表會表示,在5G正式商轉後,相關應用開始發展落地,而「雲端遊戲」正是最能讓用戶快速直接感受5G高速大頻寬、低延遲的應用之一,透過5G網路切片技術,遊戲產業的巨大改革也將隨之啟動。此次能與全球GPU產業的王者NVIDIA,共同打造「GeForce NOW聯盟 Taiwan Mobile」雲端遊戲平台,台灣大再次以最強助攻「阿福」的身分出動,延續「℗」Open Possible的概念,透過台灣大的5G行動網路、雲端技術以及平台服務,結合myfone門市實體通路的優勢及天賦,讓玩家在「GeForce NOW聯盟 Taiwan Mobile」雲端遊戲平台感受遊戲中的能所不能! 林之晨進一步說,延續「在家用Wi-Fi 、出門用5G」的概念,透過台灣大「好速成双 5G+Wi-Fi 6」旗艦版,讓台灣「GeForce NOW聯盟 Taiwan Mobile」雲端遊戲平台的玩家無論出外在家,都能享有最佳暢玩的網路環境。不僅如此,台灣大自去年啟動遊戲代理事業,率先布局紮根遊戲產業,持續與國際領先遊戲開發巨頭Riot Games合作,前後推出卡牌遊戲《符文大地傳說》、第一人稱射擊遊戲《特戰英豪》。未來也將深耕遊戲代理商的角色、擴大雲端遊戲策略聯盟,帶給台灣大及更多玩家截然不同的服務。 NVIDIA全球副總裁暨台灣區總經理邱麗孟表示:「我們在2019年推出GeForce NOW聯盟計畫,讓全球的電信商可以運用NVIDIA RTX伺服器及我們的雲端遊戲軟體,將優異的雲端遊戲體驗提供給廣大的玩家。台灣大哥大無論在5G的佈局以及對電競遊戲的投資上皆深具遠見,我們很樂見台灣大哥大成為GeForce NOW聯盟在台港澳區的合作夥伴,與我們一起推動雲端遊戲的發展!」。 邱麗孟說明,最佳的雲端遊戲體驗需要高效能顯示卡搭配高速、固網和5G行動寬頻網路以達到低延遲且穩定的服務品質。因此NVIDIA透過與全球各大電信業者合作,將高效能的雲端遊戲透過在地化的GeForce NOW串流遊戲平台結合5G服務提供給廣泛的玩家,而台灣大哥大正是在台灣地區的不二首選。 「GeForce NOW聯盟 Taiwan Mobile」雲端遊戲平台讓玩家擁有在雲端上遊戲的能力,即便使用不具高效能的裝置,玩家也能如同將GeForce顯示卡虛擬地加入任何筆電、Mac或Android手機上,讓這些裝置搖身一變成為強悍的電競主機,隨時隨地皆可暢玩自己喜愛的PC遊戲。更重要的是,「GeForce NOW聯盟 Taiwan Mobile」雲端遊戲平台可以即時連接上玩家在數位遊戲商店(如STEAM、EPIC、ORIGIN、Wargaming等)中已擁有的PC遊戲或是多款熱門的免費暢玩遊戲,隨時可以呼朋引伴參與PC社群並與成千上萬的玩家連線。 「GeForce NOW聯盟 Taiwan Mobile」也將深化與不同遊戲的個別合作,推出讓玩家最有感的行銷活動,自9月1日起至9月27日,加入GeForce NOW 聯盟Taiwan Mobile雲端遊戲服務,即有機會取得獨家《超能競地》專屬虛寶包,超能玩家們千萬不要錯過。 「GeForce NOW聯盟 Taiwan Mobile」正式官網: 《超能競地》超能補給活動: 台灣大GFN Premium白金方案 5G用戶優惠: ● 免費體驗期間:2020年8月24日至10月31日 (體驗結束日期台灣大保留調整彈性) (A) 5G 資費 $599~$1,199: 前3個月搶先免費體驗,第4~9個月享半價$149元優惠,第10個月起恢復原價$299元。 (B) 5G 資費 $1,399(含) 以上: 前6個月搶先免費體驗,第7~9個月享半價$149元優惠,第10個月起恢復原價$299元。 GeForce NOW聯盟Taiwan Mobile雲端遊戲服務(下稱本服務): 1. 本服務目前為公開測試版,透過公開測試及資訊反饋,以提供更完善服務。 2. 需搭配5G 1,399型(含)以上資費指定方案,始享有6個月免費優惠,第7~9個月未主動取消本服務者,仍享有半價149元優惠,第10個月起恢復原價(299元)續用,若於6個月內取消本服務視為放棄優惠,不得要求遞延使用、折給現金或轉換成其他優惠;搭配5G 599~1199型資費指定方案,享有3個月免費優惠,第4~9個月未主動取消本服務者,仍享有半價149元優惠,第10個月起恢復原價(299元)續用,若於3個月內取消本服務視為放棄優惠,不得要求遞延使用、折給現金或轉換成其他優惠。 3. 本服務僅提供雲端遊戲平台使用權利,用戶須自行準備遊戲,並透過本服務平台所支援的線上數位遊戲平台進行會員帳號綁定後,始可於本服務平台上遊玩免付費、已購買或新購買且本服務所支援的遊戲。本服務將持續更新,實際內容以本服務官網與遊戲平台為主。 4. 除了免付費遊戲外,付費遊戲必須預先至合作的數位遊戲商店平台購買,始可於遊戲平台使用。 5. 視個別遊戲支援限制,某些遊戲可能無法支援Android 作業系統或遊戲控制器。 6. 使用遊戲平台所產生之傳輸費,將依選用之行動上網費率計費;國際漫遊另計。本服務詳情可上GeForce NOW官網查詢。 7. 台灣大哥大保留審核、終止、變更活動內容之權利。 針對上述方案,相信消費者有很多問題想詢問更多這類的服務細節,以下小編就以Q&A方式,來幫大家詢問囉! Q: 目前想玩GeForce Now,要怎麼申請? A: 只要加入台灣大哥大5G行動資費方案,如上述的599~1199元方案,就能免費測試GeForce Now 3個月,若申請1399元方案,就能免費測試GeForce Now 6個月 (測試期間過了之後,GeForce Now就恢復原價!) Q: 一定要申請5G ,才能玩GeForce Now嗎?我能直接向NVIDIA申請嗎? A: 目前台灣大哥大率先引進GeForce Now「雲端服務」,亦即台灣大就是營運方,而NVIDIA則是技術支援單位(協助台灣大建構GPU伺服器與技術服務),因此玩家目前想玩GeForce Now,就只能向台灣大哥大各門市去申請5G資費方案,或將既有4G門號升級至5G,然後台灣大就會給你GeForce Now的eBeta帳號。 Q: 我還沒買5G手機,能用4G或是固網來玩GeForce Now嗎? A: 只要您有台灣大哥大5G門號,就能申請GeForce Now帳號。一旦你有GeForce Now帳號之後,您就可以使用各種可以上網的方式(4G帳號、固網、Wi-Fi)來連線至您的GeForce Now帳號來玩遊戲了。 Q: 我有台灣大固網,可以申請GeForce Now嗎? A: 雖說台灣大固網同屬台灣大集團,但由於目前各大電信業者都在推廣5G,因此目前應該是申請台灣大哥大5G資費,才能取得GeForce Now帳號。至於日後是否台灣大固網也開放,就要看該公司日後的公告了! Q: 頻寬至少要多少才給玩?解析度多少? A: 依目前來說,至少要15Mbps才行,並最高可以提供到Full HD (1920x1080)、60Hz的解析度與螢幕更新率。因此其實在某些收訊好的地方時,4G也是可以玩GeForce Now的,但考量4G的延遲率比較高,可能玩對戰遊戲因為你Lag就被打死了,因此還是「極建議」使用 5G來玩GeForce Now,因為5G的低延遲特色,非常適合雲端遊戲串流應用。 Q: 哪些裝置支援GeForce Now呢? A: 目前GeForce Now支援Windows PC平台、Mac平台,以及Android平台! (iOS果粉哭哭!) Q: 能玩哪些遊戲?有什麼限制? A: 目前GeForce Now支援各家遊戲平台,包含Steam、Uplay、EpicGames,未來還會支援其他遊戲平台。除了免費的遊戲之外,若您要玩一些市面上的3A遊戲大作,您還是得先購買該套遊戲,才能透過GeForce Now來玩那套遊戲。例如,您想要玩GTA V,您必須先在Steam購買該遊戲,然後在登入GeForce Now之後,會要求您輸入您在各家遊戲平台的帳號,讓GeForce Now找出您所有購買的、且適合在GeForce Now平台上玩的3A遊戲,並會製作成一個遊戲列表,然後您就可以點進去玩了。目前支援GeForce Now的遊戲列表,可。 Q: 我是其他電信業者的帳號,不能玩GeForce Now嗎? A: 也是可以,前面說過,您目前取得GeForce Now帳號的唯一途徑,就是申請台灣大哥大5G門號,因此,若您朋友有GeForce Now帳號的話,且願意借你的話,您也是可以用您其他業者的4G或5G網路,來登入GeForce Now (當然優先權和ping值就沒有直接透過台哥大5G那樣優了XD)。 Q: 目前GeForce Now的遊戲畫質如何?有支援光追嗎? A: 目前GeForce Now裡面遊戲的畫質,都可以設定到最高,且開啟硬體光追,或是DLSS等功能,讓您的手機畫面也能享有GeForce RTX 2080等級的超優質畫面。前面說過,解析度受限於1920x1080 60Hz,因此拿來玩一些3A大作是非常享受的,若對於螢幕更新率很講究的專業電競玩家,可能60Hz不太夠,當現代新的電競手機紛紛支援到120Hz或更高螢幕更新率的情況下,也許未來GeForce Now會根據這類玩家的需求,推出更高等級的遊戲串流服務(例如2K 120Hz),當然您的網路頻寬也要跟著升級就是! Q: 玩遊戲過程中,有沒有什麼限制?可否掛網? A: 目前GeForce Now一次連線可玩6小時,其實這樣玩下來,差不多手機也沒電了!此外,台哥大總經理林之晨也說,玩6小時應該也夠了,讓眼睛可以獲得休息,也希望大家除了玩遊戲之外,也能把時間浪費在其他美好事物上! Q: 可否簡單算一下,若我要用GeForce Now來玩GTA V,到底要付哪些費用?比買獨顯划算嗎? A: 好! 若您沒有5G手機,也是可以透過4G、固網,搭配一般文書級電腦來玩GeForce Now的,那些成本先不算的話,您至少要申請到599元的台哥大5G門號(月結),還有GTA V遊戲的費用990元。遊戲費用是一次收的,因此第一個月您只要先花990元的遊戲費用,一個月後,就是要599元的5G電信費用,付三個月599元之後,由於GeForce Now可以免費用3個月,因此到第四個月至第九個月之後,還要再付GeForce Now月費半價149元,到第10個月之後,GeForce Now月費就恢復原價299元。當然這樣一整年下來,可能就要花快1萬元(參考下表)。當然你享受到的不只是5G門號的快速傳輸,也享受到了隨處可玩的特色,比起買一張RTX 2080動輒3、4萬元來說,雲端遊戲也算是有其優勢的,值不值得就看個人囉! ▼以最低5G資費,搭GeForce Now,來玩GTA V,一年下來費用如下: 更多與GeForce Now相關的問答,可以。
-
專訪夢想動畫公司,配置技嘉高效能伺服器,建構首屈一指的AI運算與遠端桌面動畫應用
受益於電腦效能提升的一日千里,如今CG (電腦繪圖)的應用可說是越來越廣泛與精深,舉凡是電影、廣告、音樂電影、網路影片、遊戲等等,都可以看到電腦動畫的神乎其技,將栩栩如生與逼真的畫面呈現在世人面前,甚至可以與虛擬世界的人物進行互動,帶領人類進入如阿凡達電影般的奇幻境地。 為打造出專業級的CG殿堂,夢想動畫 (MoonShine Animation)於2012年成立,是一家以藝術家為中心的台灣本土動畫與視覺特效公司,目前有超過150位員工,擁有導演、專案經理、概念設計師、動畫師、合成師、特效師、研發工程師、互動設計師…等職位,設計出多元的作品,涵蓋視覺特效、動畫、技術研發、遊戲、VR與互動…等領域,並從事文化內容再造等業務。該團隊承接過國內各大公司的動畫製作案,並參與過電影之視覺特效,為國內首屈一指的動畫製作公司。 為進一步了解動畫公司的辦公室是長什麼樣子,以及動畫公司如何配置其電腦裝備,並利用其新購入的技嘉伺服器來擔任什麼樣的角色,以下PCDIY!將帶您進入位於南港的夢想動畫公司總部,專訪創辦人林家齊先生,來深入了解動畫與視覺特效領域,以及他們電腦的應用配置。 大家對於動畫公司所經營的業務範圍可能比較陌生,有鑑於此,林家齊介紹了夢想動畫的主要業務,涵蓋了:概念圖、海報、3D廣告、動畫、互動,以及文化內容再造,這些都屬於動畫公司會製作到的內容,隨著近年來不少學生與社會人士對於動畫製作上也有興趣,該公司更舉辦線上課程,讓學員們可以透過該公司的教學課程,來吸收到動畫相關的知識! 由於夢想動畫承接過不少大廠委託設計的各式知名動畫作品,這些成品讓人看了之後覺得非常令人激賞,也深深感受到夢想動畫高深的製作功力。相信有不少玩家想知道,以這些作品來看看,需要花到多少人力與時間來開發! 林家齊表示,由於動畫公司除了與客戶直接聯繫之外,還會與其他廠商如製作公司、代理商互相往來,因此一般大多會看專案的大小與金額來設定。以粗略來計算,一般動畫案子大約需要20~30人,為期半年的執行時間,前期的討論與定稿花比較久,真正製作期大約3個月。 至於比較知名大大型案子,他以先前幫國內某知名航空的動畫製作案子為例,該案子整體需要動員到150人月的人力配置,因為執行期間非常長,從概念發想到實際完成,大約一年左右。由於前期設定、溝通、討論到視覺定案,可說是非常繁瑣的過程,因此會花比較久的時間來執行,真正擬定好角色、材質設計、視覺定稿完成之後,後續的動畫製作期間就可以非常快了。 而在製作的過程中,許多都是要透過想像與實際的結合,來做出生動的畫面。以飛機機艙內的廁所或安全門為例,由於實體並不存在,製作小組必須依照真實物體的配色來刻劃,且必要的細節都要非常接近真實比例,以及結構上合理性,才會讓客戶與觀眾感覺到有真實感。 林家齊也簡介其公司的內容簡報,以介紹夢想動畫的辦公室配置、歷年作品、拍攝展示、以及近年正研究中的AI輔助動畫設計。 由於當今動畫特效越來越進步,不少產業紛紛導入AI (人工智慧)來幫助動畫製作,這部份,夢想動畫也有導入。林家齊簡單說明其作品製作時的大致流程。 首先,夢想動畫在內湖有個虛擬攝影棚,可進行3D動作捕捉(MoCap),以與遊戲 進行串接。在動畫的製作過程中,人物必須以真性情的面貌呈現,但電腦並不曉得怎麼揣摩人類的表情,因此這部份可以透過深度學習的方式,訓練AI幫結果繪製出來。如上述的幾張圖中,有郭雪湖畫風的膠彩畫,透過AI的訓練之下,便可繪製出擬真的畫面。這些效果看起來並不是濾鏡,包含筆觸等都會學習。而夢想動畫也期望在未來,透過新科技的幫助,來改變一些做法。 再來是預視模擬畫面,以Styleframe單張畫格的風格設定,再搭配我們所要呈現出來的畫面,透過電腦AI的拼湊之下,即可呈現出初期的動畫,就連光線與陰影細節都能清楚描繪出來!此外,2D動畫也能透過Toon Shader的方式,搭配真人動態捕捉,來成就出類似日式動漫的風格。當然像是人臉模仿、深偽(Deep Fake)表情技術,透過AI也是可以做到的。 簡單來說,AI可讓作品還沒上色前,就能模擬出成品的樣子,減少先前必須一張一張去細修的工作,讓品質更加分。以AI為主的動畫製作,雖然不能完全取代人工製作,但可以輔助許多以往必須花費大量人力去製作的畫面(像是先前沒看過的畫面,或是世界上沒有的場景等),只要賦予一些想像空間,餵入作家的筆觸資料與畫風,AI就能透過這些學習資料,繪製出想要繪出的畫面。 當然,AI也可以用來將畫面從2K轉成4K解析度,由黑白轉彩色!可說是以破壞式創新勾勒未來動畫的製作方向,不但能解決以往不能解決的問題,並且加速成品完成,可說是未來動畫製作的一項重大利器! 不少動畫都非常仰賴「高效能運算」(HPC)伺服器,來加速圖像的計算與處裡,包含視覺特效、光線追蹤、影像後製…等等。那麼夢想動畫在HPC伺服器上面,是如何配置的,以及其規格如何?林家齊表示,以往採購的主要考量,大多是以CPU的核心數量為基準,也就是「時脈*核心數/價格」的公式,來評量機器的採購準則。不過隨著近年來,考量到CG製作為主,也會參考CineBench的跑分,來計算出效能比。這些都算是典型的評量方法。 近幾年AI動畫的運用需求越來越高。在機器配置上,除了CPU效能比之外,GPU效能比也被列入評量範圍。GPU效能比稍微複雜一點,像是以AI運算為主的電腦,就需要搭配超高視訊記憶體的GPU才行。例如人臉模擬的話,就非常吃記憶體,若在記憶體太小的GPU (如8GB以下)做訓練,可能要30天才能跑完。而改用48GB等級的專業GPU,大概只要1天就可以搞定!從這裡就可以看出效能差距的級別! 林家齊表示這次購入技嘉G191伺服器,主要有兩個用途,原本的用途主要是用來做AI運算的,由於一般市售1U的伺服器,最多只能塞2張繪圖卡。而技嘉這款伺服器能在1U的高度塞入4張專業級的繪圖卡,是以往沒看過的設計,不僅大幅省去伺服機櫃的空間,也讓效能提升。此外,配置雙路處理器,能發揮更多執行緒(共36核心72執行緒),搭配風流設計採前導後出,將散熱效率最大化,在做HPC運算時不僅可以能發揮最高效能,並可達到最佳能效。因此夢想動畫購入技嘉G191伺服器,主要目的就是用來當做AI運算的伺服主機。 在規格方面,夢想動畫新購入的技嘉G191-H44伺服器,安裝了Intel第二代Xeon Gold 6240可擴充處理器兩顆,提供36個核心72條執行緒;在GPU方面,則是安裝了NVIDIA Quadro RTX 8000繪圖卡(48GB GDDR6) 4張;系統記憶體則是在24組DIMM上安裝32GB的DDR4記憶體,總數達到768GB;至於儲存裝置則安裝4顆2TB的SSD為主(另有其他儲存伺服器做儲存,此伺服器主要用來做高效能運算),成為公司最強的AI運算專用伺服器。 那麼為何沒有安裝到Tesla等級的繪圖加速卡?林家齊表示那屬於不同的應用級別,Tesla屬於大量AI運算的領域,而選用Quadro,一方面除了前述人臉模擬需要用到高記憶體繪圖卡才行,且Quadro RTX具備光線追蹤特效,可加速動畫繪製,因此公司裝到這個級別,已可符合自家Render Farm (算圖農場)的需求。至於辦公室的員工電腦,則配置到一般GeForce的遊戲顯示卡就可以了!主要是GeForce在本地端執行動畫軟體工具時,就有足夠的繪圖效能提升效果,符合絕大多數應用需求。 購入技嘉超強伺服器,原先規劃用來做AI運算應用,但由於今年的疫情爆發,使得大型動畫專案紛紛延後,必要的話就連員工也得居家工作,屆時不可能每個人的家裡都有很強悍的電腦能拿來製作動畫,準備高效能電腦給員工的話又不好管理。因此,林家齊與其IT部門一起挖掘出這款技嘉伺服器的第二用途,也就是雲端桌面應用! 林家齊透漏,之所以會選擇Quadro繪圖卡做為雲端桌面/虛擬桌面架構(VDI)應用,讓一般入門級Mini PC (迷你電腦)或Thin Client (精簡型電腦)也能透過網路,連接到技嘉伺服器執行遠端桌面進行動畫製作,主要是考量,目前的遠端桌面解決方案(如AnyDesk、TeamViewer)都沒有經過最佳壓縮處理,或運用到硬體的加速優勢,使得操作上會有點卡卡的!而Quadro繪圖卡搭配其驅動程式,不僅可以做到即時的視訊輸出,再加上Quadro RTX 6000以上等級專業繪圖卡具備GRID (虛擬化GPU運用)功能,搭配Intel多核心處理器有針對Adobe相關創作者軟體優化,以及許多專業繪圖都有提供NVIDIA的CUDA硬體加速功能,就連vGPU也能加速,這樣一來,就能發揮出相輔相成的效能加乘效果!這樣一來,就能建構GPU加速的遠端桌面環境,成為最佳遠端桌面繪圖伺服器。 林家齊表示,目前技嘉伺服器,變成以運用於虛擬桌面架構(VDI)為主,讓在遠端工作的員工,只要在家裡用微軟RDP (遠端桌面)工具,就能連回公司的雲端桌面,並執行那些會吃GPU資源的生財軟體,即使在家也能進行動畫製作,至於一般沒有要製作動畫時,也是可以透過RDP連回公司電腦,來進行安全上網與文書工作。 以目前的規畫,技嘉伺服器在VDI資源上共有72個vCPU (虛擬機CPU核心),近768GB的vMEM (虛擬機記憶體),以及4顆vGPU (虛擬機GPU數)相當於共有18432個CUDA核心,與384GB的vGPUmem (虛擬機視訊記憶體),因此林家齊將其分割成24組動畫製作級別虛擬機帳號或是192組一般文書工作帳號,並透過動態調配的方式來分配資源給需要的員工使用,讓伺服器應用效益最大化!以下是我們PCDIY!估算的虛擬機資源分配結果。 (1) 24組動畫製作級別虛擬機帳號:每個帳號平均可享用約3 vCPU、32GB vMEM、768個CUDA核心,以及16GB vGPUmem,主要給動畫製作使用 (2) 192組一般文書工作帳號:就是將動畫製作等級的VDI切成8個資源,變成每個帳號享有約1GHz的vCPU資源、4GB的vMEM資源、96個CUDA核心,以及2GB的vGPUmem,主要給一般上網與文書工作使用,可以播放影片 透過上述的資源切割,技嘉伺服器就相當於是24台繪圖工作站的效益,讓員工可以遠端工作。至於上述提到的也可以等同於192部文書工作機的資源,其考量是為避免受到駭客或有害軟體(例如勒索病毒)的攻擊,公司端的本地端電腦只提供Intranet (內網)連線功能,必須用RDP連接到技嘉伺服器的帳號,才能連到Internet (外網)進行上網或其他對外溝通。這樣分層管理不僅可以抵禦病毒入侵,IT部門也容易管控以打造安全的工作環境,提升公司資安等級! 接下來看看夢想動畫的電腦教室,這裡就是VDI應用的最佳實作場域了。這裡的每台電腦都只有配備簡單的螢幕、鍵盤與滑鼠,並連到一台早期的智慧電腦棒(Compute Stick),這款電腦棒算是2016年的老機種了,內建Atom Z8300處理器,搭載DDR3 2GB與32GB eMMC記憶體,並配備Win10 Home 32bit版本,算是最基本入門電腦。 林家齊透過這樣的超精簡型電腦,來展示連接到技嘉伺服器,並執行3D特效製作軟體Houdini FX進行多組3D模型的即時繪製。結果畫面呈現非常即時!場景變換流暢不卡頓,學生們可透過這樣的方式來學習與創作,就算在家也能享有一樣的體驗。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0B_Mqi4xVI ▲林家齊現場展示以該精簡電腦,連接到其技嘉伺服器,執行3D特效製作軟體Houdini FX,以進行多3D模型的即時繪製 至於導入這台技嘉伺服器的效益,對於生產力的提升有什麼幫助?林家齊表示,透過將伺服器切分成24台動畫製作級別虛擬機後,平均每部VDI成本大約2.5萬元,這樣的配置,是繪圖工作站的等級,員工不僅可以在自己的電腦上進行動畫製作,回到家也能延伸其使用體驗,且必要時,公司亦可根據執行的案量來動態調配虛擬機資源,算是大大提升員工的工作效率。 一般台灣動畫公司多以動畫代工(OEM)為主要業務,承接客戶的多種動畫案,這些案子可能會拆分到多家動畫公司,且有NDA約束,執行的內容都不可對外公開,甚至無法列出動畫師的名字,如同資訊工人一般的被忽略掉,長期下來對員工的身心發展也會有影響。 因此林家齊在一開始成立夢想動畫時,其案子類型就定位在不以OEM為主,而是以偏向以主創性製作(ODM)為主,包含自己擔任導演或是創意發想,甚至可以參與設計與故事腳本,產品共同掛名,以展示出自己的品牌,夢想動畫期望在客戶的幕後團隊列表中,將自己站在產業鏈的前端。 從上述的訪談當中,可以發現夢想動畫不只在實現夢想,更以務實之態度,來打造專業級的動畫殿堂,同時也立志成為動畫產業的翹楚,在科技與電腦的搭配上更是令同業刮目相看。以這次導入技嘉G191-H44的1U高效能伺服器為例,其搭配雙Xeon處理器與NVIDIA Quadro繪圖卡,從原先打造AI運算為主,到後來轉換成以VDI應用為主,實現讓員工遠端動畫製作以及安全上網的絕佳工作環境,同時也為同業先鋒,開創遠端工作的無限可能。 當然不僅僅是為了防疫需求,夢想動畫更計畫在未來高雄分公司的電腦配置上,也採用這種遠端VDI方式,透過從高雄連回台北的方式,打造出任何裝置、任何地點與任何時間都能進行動畫製作的環境。 廠商名稱:GIGABYTE -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79-800 廠商網址: 產品網址: 代理商名稱:Weikeng 威健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商電話:02-26590202 代理商網址:
-
「宅」者無敵、耍廢有三寶:電動、追劇、音樂停不了(音樂篇)
今年由於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的疫情大爆發,各國紛紛祭出「鎖國」策略,台灣現在的策略,也是盡量能別出門就出門,那麼防疫期間,在家裡能做什麼消遣呢?當然是「聽音樂」囉! 比起打電動、追劇等這些必須花眼力、甚至必須全神貫注的活動來說,聽音樂絕對是能讓眼睛休息或放輕鬆,且可以做其他事情的絕佳活動!尤其宅在家裡聽音樂,搭配超棒的音響,可說是非常上乘的享受。玩家一邊聽音樂、一邊還可做其他事,或許可以在家做做運動,順便減肥一下喔! 至於要聽什麼音樂呢?音樂愛好者們可以選擇聆聽先前購入的黑膠唱片或是CD唱片來懷舊一下,用這些媒介來聽音樂當然是最棒的享受啦!當然若您沒有收集唱片,或是覺得唱片都是老歌了,想隨機聽一些新的、流行音樂,或是沒聽過的古典或復古音樂,但又怕聽廣播時會聽到一堆不想聽的內容,那麼,「線上音樂」可說是絕佳的選擇。 當今的線上音樂平台有非常多種,但有些不一定合法,或是品質參差不齊,為求能聆聽到合法來源又高品質的音樂,以下就推薦幾款線上音樂平台,讓您在居家防疫或是在家工作時,可以聆聽讓您放輕鬆的隨選音樂,以放鬆心情,增進工作效率。 推薦音樂平台: (1) Spotify (2) Apple Music (3) KKBOX (4) YouTube Music Spotify技術股份公司於2006年在瑞典成立,是一家線上的音樂串流服務商,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串流音樂服務商。他們的音樂是與環球、索尼和華納等大咖級的音樂集團以及其它唱片公司合作授權,提供有數位版權管理(DRM)保護的音樂給用戶使用。由於其音樂類型廣泛,累積了上百萬首歌曲,包含各國與各類型音樂,如今Spotify用戶規模已累積至2019年10月底已有2.48億,已成為當今線上音樂平台的第一品牌。 Spotify支援iOS、Android等裝置,以及微軟Windows 7/10等平台。用戶在微軟Windows 10的內建App中通常也看得到Spotify這個App。使用時,只要先註冊一組帳戶,可支援Email、Facebook、Apple等帳戶來註冊。一旦註冊完成之後,就成為Spotify免費會員,可以在各種平台下聆聽音樂,包括行動裝置、電腦、平板、汽車等等,就連電視、遊戲機(Xbox或PlayStation)、智慧型喇叭也支援,甚至玩家也可以開啟網路播放器(或瀏覽器)來直接聆聽Spotify的音樂。 Spotify播放器裡面,提供最新音樂、音樂專輯、各式音樂推薦,並有音樂搜尋、音樂電台、建立歌單等功能,當用戶聽到好聽音樂時可以點讚,並可透過建立播放歌單來選擇愛聽的歌曲,而App也會記錄您所聽過的歌曲,中途離開App的話,下次執行時也能恢復該歌曲聆聽!桌面版App還能看看朋友正在播放什麼,以便分享好聽的歌曲。手機版App則可透過即時通訊軟體分享給朋友! 以上的功能,都是免費會員具有的功能,然而大概聽了兩三首歌之後,就會出現一下廣告,不過廣告大約15~20秒而已 (比廣播還佛心),因此老實說還好,至於電腦版本的畫面下方也會頻頻有廣告橫幅就是了,不過這並不會影響您的聆聽體驗。當然若您不想要有廣告的話,也可以選擇付費方案! ● Spotify的付費方案如下: (1) Spotify Premium: 個人會員,免費試用1個月,之後每月NT$149元 (2) Spotify Family: 家庭會員,支援6組帳號,免費試用1個月,之後每月NT$240元 付費會員能享有不少好處,以「Premium個人會員」來說:可以下載音樂,以便離線聆聽,且沒有廣告打擾,以享受不間斷的音樂。此外,就是能夠想聽什麼就播什麼,以任何順序播放,不用受限於免費版只能聽固定那些歌曲。最後就是,偶爾隨選歌曲的曲風剛好你不想聽,由於免費版只能讓你每小時卡歌最多6次,讓不少人選擇忍受聽完,但是付費版就可提供無限次切換歌曲的選項,當聽到不想聽的音樂時,就可以盡情換歌。此外,在音樂品質方面,免費版最高可到160Kbps,而Premium則可以設定到320Kbps。 至於「Family家庭會員」,則是最多可以同時6個帳戶登入,讓同住在一個屋簷下的家人或是朋友使用,家庭會員除了能享有Premium個人會員的好處之外,還可建立Family Mix全家專屬的播放清單,會根據家人喜愛的音樂定期更新。此外,針對小孩子的部份,還提供封鎖成人音樂,讓未成年用戶可以在健康的環境下聆聽音樂! 至於歌詞方面,Spotify官方僅提供部份英文歌曲,且僅顯示歌曲的背後故事!雖說Spotify官方推薦可搭配SoundHound來顯示歌詞,但SoundHound支援得更少,且只有英文。因此可以建議使用Musixmatch Lyrics Finder歌詞同步工具。整體來說,如果想要宅在家裡聽音樂,Spotify可說是線上音樂平台最佳選擇之一。 Apple Music是蘋果公司於2015年所推出的線上音樂串流服務,挾其在iPhone、iPad在全球擁有不錯市場佔有率的優勢,與提供6千萬首合法歌曲,以吸引果粉們訂閱使用!Apple Music線上音樂服務於2016年時支援到全球113個國家和地區,是全球第二大串流媒體音樂服務,僅次於Spotify。 目前Apple Music服務支援iOS裝置(包含Phone、iPad、iPod)、Android裝置(下載Apple Music App)、Mac電腦(已內建)、HomePod (搭配Siri),或是Windows電腦(搭配iTunes軟體)來使用。Apple Music服務除了可以選擇單首購買(透過iTunes App或手機)之外,也可以選擇加入訂閱該服務,以便透過線上來收聽。 Apple Music能夠根據用戶的口味向用戶推薦音樂,且該服務也整合到了Siri語音控制服務中。其線上服務中還包括了網路電台「Beats 1」(可搶先聽到最新音樂,但部份地區不提供),只要是蘋果的用戶且有Apple ID的話,就可以免費加入試用三個月,之後就轉為收費服務。 加入Apple Music時,其智選推薦音樂功能,可以讓用戶選擇喜愛聆聽的音樂類型,以及喜愛的藝人,然後透過分析,就會列出各種推薦歌曲或專輯。由於加入了音樂專家的親自挑選,因此其推薦結果更加準確,更符合聽眾的胃口,而這也是Apple Music服務的最大優勢之一。 至於其他方面,大多數Spotify有服務,Apple Music也大多具備,像是可以查看朋友正在聆聽的內容,也可以為喜歡的歌曲點讚,或分享給其他人等等。值得注意的是,Apple Music還支援歌詞搜尋,用戶即使不曉得歌名,也能從片段歌詞中找出對的歌曲來播放,並有動態歌詞顯示功能。 至於先前原先的iTunes商店,仍然可以下載購買數位音樂,當然一旦只要您加入Apple Music之後,這些就都可以聽到了!您可以透過線上串流來聆聽,或者下載至手機/電腦來離線聆聽!值得注意的是:一旦會員資格取消之後,這些下載的歌曲也就不能聽囉! ● Apple Music的付費方案如下: (1) 學生會員: 免費試用3個月,之後每月NT$70元 (還送Apple TV+) (2) 個人會員: 免費試用3個月,之後每月NT$150元 (3) 家庭會員: 支援6組帳號,免費試用3個月,之後每月NT$240元 對於想要嘗試Apple Music的用戶來說,您可以先選擇先試用3個月看看,後續再選擇是否繼續訂閱。若您是大專院校學生的話,Apple Music月費非常便宜,還有限時免費贈送Apple TV+,至於一般用戶,就只能選擇個人會員。僅限個人使用,因此若有多人同時在其他裝置登入該帳號並播放音樂時,就會出現是否升級到家庭帳號,以允許其他5台裝置登入。另外,您可以選擇升級到家庭會員帳號,這樣就可以同時6個帳戶登入,且每個人都可以使用自己的個人帳戶來建立歌單,並可分享線上音樂或音樂資料庫的內容給其他家庭成員! 簡單來說,Apple Music音樂平台,非常適合想聽新音樂,希望由系統推薦您喜愛的曲風,來針對個人訂製的專屬音樂歌單,並有歌詞可以看。然而要加入Apple Music的話,必須得先填入付費方式(信用卡或行動電話帳單代付),不像Spotify可以先當免費會員來試聽!此外,在音樂品質方面,Apple Music僅提供到256Kbps AAC格式,因此若您的耳朵對音樂很挑剔的話,可能得選其他方案了。 KKBOX是來來自台灣一群熱愛技術及音樂的工程師,於2005年所創立的音樂串流服務平台,甚至比Spotify成立的時間還早,其以DRM加密技術,成功為線上音樂和智慧財產權取得完美的平衡與保護,打開了線上音樂合法授權的版權觀念,並拓展至香港、澳門、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成為亞洲線上音樂市場的翹楚,目前KKBOX係由日本KDDI電信集團營運。在音樂方面,KKBOX擁有超過4500萬首曲目,以亞洲歌曲為最大宗,當然華語音樂的數量也是第一,比其他線上音樂平台還多。KKBOX可說是亞洲最大的線上音樂平台… 呃…,說它是平台好像還不夠,算是一款線上音樂社群平台。 由於KKBOX很早出道,因此各種硬體產品幾乎都支援,包括iOS、Android、Windows Phone等行動裝置、Windows與macOS等電腦,當然也支援車用、客廳家電 (包含智慧電視、Chromecast、Xbox)、Apple Watch/Android Wear等穿戴裝置等等。使用時,只要先註冊一組帳戶,可支援Email/手機號碼、Facebook等帳戶來註冊。一旦註冊完成之後,就成為KKBOX免費會員,可以在各種平台下聆聽音樂。 剛註冊的免費會員,可以享有3天的白金會員體驗期,並使用付費會員獨享功能。當試用期一過,所有歌曲就變成只能試聽30秒,當然用戶可以透過看廣告的方式,來獲得每天「免費聽」20首歌約60分鐘的額度(Quota)。但是可別隨便卡歌,因為切歌或跳轉的話,額度還是會扣掉。若覺得一天只聽20首歌、才一小時的時間不夠的話,就得考慮加入KKBOX的付費會員,付費會員最多可以兩個裝置同時登入。 至於KKBOX有哪些特有的功能?KKBOX提供個人化推薦,並可收藏,提供獨家演唱會直播,亦可與朋友線上一起聽等等,花樣與功能特多。從歌手音樂、音樂專輯、各式音樂推薦,到音樂搜尋、音樂電台、建立歌單等功能都一應俱全。會員也可以點讚、分享,甚至可以「開台」,把自己的歌單分享給其他會員,然後會員就可以加入「一起聽」,然後聊天交換心得。最大的優勢在於,有動態歌詞啊!桌面版App還支援歌詞投稿功能,因此KKBOX可說是互動性頗佳的一款線上音樂社群平台。 此外,KKBOX還推出新的KKBOX Kids會員,其有針對兒童打造的兒歌情境、有聲書,還有搭配其KKTIX服務的兒童專屬活動等內容,讓一個帳號大人小孩都可以登入,目前推廣期間可以和KKBOX帳號綁定,一樣的月費,有兩組帳號可以使用。 ● KKBOX的付費方案如下: (1) KKBOX一般會員: 每月NT$149元,可以配合經常性的優惠活動來加值 (2) KKBOX Kids: 憑媽媽手冊免費21天。可搭KKBOX會員一起申請 (3) KKBOX Prime超值娛樂包: 每月NT$199元。該會員可擁有KKBOX、KKBOX Kids還有KKTV、KKTIX、KK Points回饋等方案,以及參與各種活動等方案 (4) KKBOX青年學生優惠方案: 使用.edu的email可申請此方案,季費NT$300元 簡單來說,KKBOX的優勢在於提供超高音質(320Kbps)、華語歌曲最多、有歌詞顯示、能開台與好友一起聽,而且KKBOX有社群互動功能,常常有線上演唱會可以參加,更常辦實體活動,像是一年一度的KKBOX風雲榜,邀請歌手到現場獻唱,讓會員搶票參加,與歌手近距離接觸,KKBOX可說是非常用心在經營的音樂社群平台。 雖說免費會員能聽的歌曲只有每天20首,但其實對少聽音樂的人來說,其實也算足夠,而KKBOX也提供各種會員等級與優惠活動,讓用戶可以選擇最輕鬆的方式來付費。KKBOX的繳費方式也非常多元,可透過超商繳費、信用卡、ATM轉帳、LINE Pay等付費方式,亦可選擇儲值的方案,讓系統來每月扣除!因此很適合當成禮物來贈送! 若您是學生的話,KKBOX的青年學生優惠方案也非常棒,25歲以下只要有.edu的email信箱的用戶,只要傳學生證、在學證明等資料,就可以用更優惠的價格來聽KKBOX!不過KKBOX並沒提供家庭方案實屬可惜! YouTube是全球最大的影音分享平台,在該平台裡面也擁有不少MV,很多還是唱片公司直接經營,讓用戶可以盡情觀賞,但就在Apple於2015年推出自己的線上音樂串流服務時,YouTube也跟著發布無廣告的付費YouTube Music Premium服務。並於2018年起以全新的面貌推出,這次的改版主要是要針對音樂愛好者打造出非凡的使用介面與功能,以與現有YouTube偏重影音內容的服務做區別,提供用戶全新的音樂饗宴!目前YouTube Music包含台灣內的共73個國家和地區上市,以與Apple Music搶佔市場!台灣地區也於2019年11月正式上線。 YouTube Music目前提供行動裝置App (iOS與Android平台)版本,另有瀏覽器版本(music.youtube.com),以及桌面版捷徑(可開啟瀏覽器並進入YouTube Music),因此可適用於各種具有瀏覽器的硬體平台來使用。只要有Google帳號就可以登入YouTube Music。 在功能方面,YouTube Music提供官方推薦合輯、新曲上架、現場演出、電台等等,也可讓用戶挑選曲風與喜愛藝人,並加入點播歌單內。在搜尋歌曲方面,搭配Google超強的搜尋引擎能力,在歌詞搜歌裡面打錯字,也能找得到您想要聽的歌啊!果然Google就是強大!由於YouTube Music的歌曲來源其實就是YouTube裡面的授權音樂影片,因此YouTube的每首歌都是MV,用戶可以純聽音樂,或看MV,當然歌詞也直接內建在MV內,不用到處找歌詞。 至於會員等級方面,目前YouTube Music提供免費的「基本版」,以及付費的「Music Premium」版,兩者功能幾乎一樣,差別在於後者提供無廣告環境、可背景播放,並可下載音樂等功能,因此想要更好無擾的音樂聆聽環境(基本版有時候的廣告可長到幾分鐘,很擾人),玩家可以考慮選擇Music Premium付費方案! 在付費部份,這裡有個小技巧可以省一點錢。就是建議用戶先透過電腦版或Android版的App來付費,個人會員的月費是NT$149;若是透過iPhone的YouTube Music App來付費,因為蘋果要求所有的App不能繞過其iOS的In-App Purchase機制,因此通常會付出比較貴的代價(NT$190)。 ● YouTube Music Premium的付費方案如下: (1) 學生會員: 免費試用1個月,之後每月NT$79元 (每年會重審資格) (2) 個人會員: 免費試用1個月,之後每月NT$149元(iOS平台NT$190元) (3) 家庭會員: 支援6組帳號,免費試用1個月,之後每月NT$229元 當然上述的部份只是純音樂的部份,若要升級到包括影音的YouTube Premium方案,那麼月費就再多NT$30元(家庭會員是NT$40元)。因此若您平常愛看一些YouTube影片,又愛聽線上音樂,且不想看到廣告的話,那麼就可以考慮改訂YouTube Premium。 整體來說,YouTube Music平台提供一個可看與可聽的音樂平台,讓音樂愛好者能夠盡情享受,基本版就可以無限聽歌,只是有廣告而已。此外,YouTube Music在其他互動功能上,比較沒有像上述平台那麼多樣化,但這對純粹喜歡聽歌、介面單純一點的用戶來說,也能非常容易上手,也算是不錯的選擇。只是在音樂品質方面,YouTube Music也跟Apple Music一樣,最高提供到256Kbps AAC格式,若您無法接受的話,就只能選擇其他方案囉! 除了上述的線上音樂平台之外,其實還有不少平台可以選擇。不過有些服務比較像是音樂電台,而非隨選音樂,而有些服務還會鎖地區,例如Amazon Music (6千萬首,鎖地區)、Pandora (僅限美國)、酷狗音樂 (僅限大陸)、SoundCloud (原創音樂愛好者分享平台)、Jango (西洋音樂為主)、Napster (西洋音樂為主,鎖地區)…等等,這些就僅列出來僅供參考,而不做介紹了。 上述的音樂平台若沒支援歌詞同步功能的話,用戶可以考慮下載MusixMatch Lyrics Finder,該網站擁有世界上最多的歌詞與歌詞翻譯庫,因此什麼歌都可以找到對應的歌詞,讓您聽歌學歌更快速。 該軟體支援iOS、Android以及Windows平台。其具備下列功能: (1) 支援以歌曲名稱、藝人,或是歌詞來尋找特定歌曲 (2) 可支援Spotify、YouTube、Pandora、Apple Music、SoundCloud、Google Play Music 等音樂平台 (3) 對於外文歌曲,還提供歌詞翻譯功能。唱什麼一按即知 (4) 忘了什麼歌?還可以一鍵自動辨識歌曲 上述介紹的各種線上音樂平台,可說是目前市場的主力,在會員制部份,由於市場競爭的態勢下,各平台都有提供免費版、個人會員版,有些還有學生版或家庭版。以免費版來說,可享用的服務都有些不同,在選擇時,玩家們可以先多比較。至於個人付費方面,則價位都非常接近,因此玩家可以依照喜愛聽的歌曲種類(如Spotify和Apple Music都是西洋音樂多,KKBOX則是華語音樂最多),來挑選自己喜愛的服務商,若想要看MV,那就只有選YouTube Music了。 雖說市面上還是有其他類似服務,但由於音樂數量不如上述的平台,且收費制度也不一定划算,至於免費的電台,歌曲數量不一定多,且音質品質參差不齊,為避免壞了您的聽歌心情,建議玩家們考慮選擇上述推薦的平台就可以了,可以先選免費方案,試聽過後覺得還不錯,再加入付費會員吧!以上也祝各位玩家們宅在家裡聽歌曲,能放鬆心情,一起度過這次的疫情吧!
-
「宅」者無敵、耍廢有三寶:電動、追劇、音樂停不了(打Game篇)
自今年過年期間起陸續在亞洲、全球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正在全世界肆虐,雖然台灣自己本身的防疫措施已經做得非常不錯,我們可說是位於這場「戰疫」的最前線,但多虧辛苦的防疫人員和全民的努力,我們卻也是亞洲目前防疫措施做最好的,儘管目前由於境外移入確診個數不斷攀升,但看看隔壁的日韓和中國本身… 不過話說回來,由於疫情的關係,為了大家的身體健康著想,建議大家盡量待在家中比較安全,除非逼不得已(如上班、上課),真的可以說是「宅」者無敵的狀態!甚至有許多報導都指出,我們的地球在這段時間裡變得更乾淨了!(因為許多國家鎖國、禁止上工、排碳量大幅下降XD!) 防疫宅在家的這段期間,大家在家中可以利用哪些管道做作休閒活動來打發時間呢?PCDIY!這次從多方面領域、多平台間整理了包括遊戲、影音娛樂等主題,讓玩家一次了解原來宅在家除了吃飯睡覺以外,你其實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由於疫情在全球蔓延,許多國家城市都已經陸續宣布封城、部分甚至直接進入「鎖國」狀態,世界各國政府也紛紛呼籲民眾盡量減少出門、出國,「待在家、最安全」,許多企業也因此進入遠距工作階段,也促使許多遠距工作軟體如Skype、Teams等軟體起飛。不過對於一般民眾來說,既然已經不能出門了,看來也只好在家裡找點事情做了,最直接的選項自然就是打game、追劇、聽音樂囉! 有趣的現象也從數據上表現出來,這一波「全民宅經濟」也促使全球的網路用量出現變化。根據國外統計(資料來自),從2月下旬以來的一個月左右,全球民眾使用網路的流量也大幅提升,單單是以已經鎖國的義大利來說,這段期間裡網路流量提高約40%,其他各國也出現類似的使用情況,這也使得歐美地區的網路頻寬出現不敷使用的狀況。 歐盟為了應變這項措施,也宣布針對部分串流平台如Netflix和YouTube等等,要求推出頻寬使用量較低的480p畫質SD標準,以求在這個「宅者無敵」的世代讓更多人可以不被大量的網路使用量占掉頻寬。 ★延伸閱讀→ 以目前的趨勢來看,短期之內大家對於耍廢三寶:遊戲、追劇、音樂的需求只會節節攀升,其中遊戲更是有著「精神時光屋」的稱號,只要遊戲一開啟,往往就可以瞬間消磨掉大半天的時間。 也因此,對於已經或是覺得即將會被鎖在家中的玩家,除了囤糧之外,想必也得思考所在家中無所事事的時光該用什麼遊戲來打發,是否應該準備一台遊戲機來以防萬一?如果要買遊戲機,又該買哪一家的?最近又有什麼遊戲可以玩? 倘若不買遊戲機,想直接在電腦上遊玩,遊戲又該去哪裡搞?又或覺得動輒一片遊戲破千元實在消費不起,乾脆在手機上玩免錢的,那又有的那些遊戲值得去玩? 當然如果錢包夠深,全部都要未嘗不可,只是現實是殘酷的,薪水是微薄的,在眾多選擇中只能挑選幾個時,應該要怎麼選,各個廠商與平台之間有什麼優勢和特色,以及最近有什麼好玩的遊戲或是大型改版,為此小編為各位整理出各種遊戲平台的優缺點和熱門遊戲供大家可以在家中枯燥的日子中能夠有個參考囉! 說到玩遊戲,遊戲主機相信是絕大多數人的第一選擇,擁有豐富的遊戲陣容之外,不同的平台之間也有著大量獨佔優質作品,加上因為每個平台主機的規格單一化程度高,在開發和優化上都相對容易許多,使得「保證能玩」成了遊戲主機一個重要賣點,基本上只要付錢就好,剩下的問題交給開發商去煩惱即可。 遊戲主機平台的選擇上,目前處於三分天下的狀態,分別為SONY的PS4系列、微軟的Xbox One系列,以及任天堂的Switch系列,彼此之間各有其優勢和特色,儘管SONY與微軟下一代主機都陸陸續續的發表了,但何時上市依然是個謎,在未來還不明朗的情況下,還是先一機在手比較有安全感,至於每一台之間有什麼有什麼特色,小編將會為各位一一介紹,並私心推薦近期適合或是值得期待的遊戲。 若說到本世代最受歡迎的遊戲主機系列,SONY的PS4系列絕對是當之無愧。PS4主機系列的核心精神就是以遊戲為重,因此在遊戲的陣容上相當堅強,獨佔遊戲大作是一波接著一波。 而且SONY對於台灣在地化支援做得相當完善,幾乎絕大多數的熱門遊戲都有進行中文化,所以玩遊戲不必擔心看不懂劇情或是介面提示,對於有著複雜操作介面的RPG遊戲,或是一些喜歡把劇情細節全部藏在收集道具裡的遊戲,中文化介面讓玩家在遊戲的過程中可以更加自在。 此外隨著社群網站、直播與智慧型手機的發展,PS4在這部分也有推出對應的功能,玩家可以用PS4追劇、看YouTube之外,也可以開直播或是一鍵將遊戲截圖分享到Twitter上(Facebook在2019年的一次更新之後不再支援分享功能)。 不過對於玩家來說最為重要的莫過於「串流」功能,不管玩家是iOS還是Android、是PC還是MAC,只要透過SONY推出的「Remote Play」應用程式,就能夠將玩家PS4主機畫面投射到對應的裝置上,如此一來即使全家都待在家中,玩家也不需要跟家人搶電視,在家裡的任何角落都能夠盡情的享受遊戲。 在額外付費內容方面,玩家可以視自身需求購買PlayStation Plus(以下簡稱PS Plus)會員資格,一個月的費用為198元。開通這項會員功能之後,玩家除了可以享受多人連線遊玩的服務之外,也可以開啟雲端儲存功能將遊戲進度保存在雲端上,還能享受不定時的獨家搶先遊玩服務。 在會員的好康服務中,最吸引人的,莫過於每個月PS Plus會員都有限時的免費遊戲可以下載,其中還不乏一些知名大作,例如三月的免費遊戲就有非常受歡迎的3A大作《魔物獵人:世界》!玩家在限時期間內下載了該遊戲級可永久擁有,只要具備PS Plus會員資格,都可以盡情地遊玩,對於平時上班沒空玩遊戲或是零用錢不夠多的學生族群,PS Plus會員制度可以讓玩家以更少的預算玩到更多的遊戲,是相當推薦購買的服務功能。 主機挑選的部分,PS4系列目前分為兩個系列:PS4和PS4 Pro,性能上PS4 Pro高於PS4,因此在部分遊戲上有能力輸出4K HDR的畫質,即便玩家沒有4K電視,主機也能透夠超採樣技術進一步提升畫面品質。然而PS4和PS4 Pro之間在效能差距上並不是特別大,因此不是所有的遊戲都能支援4K解析度遊玩,使得PS4和PS4 Pro之間的差距有時候僅僅是在FPS值的穩定性。 由於目前關於下一代遊戲主機PS5的各項規格都在前陣子發表了,僅差最後的外型與價格還是個謎,因此如果這個時間點想要購入主機的話,建議買PS4就好,然後開始擬定一份儲蓄計畫,好提早入手下一世代主機。 在周邊上,SONY有推出PS4專屬的PS VR套件,可以用來遊玩VR遊戲,然而VR本身是一件相當吃運算效能的一件事,所以PS VR在遊戲畫質上並不理想。同時VR需要有足夠的空間才有辦法遊玩,如果客廳或是房間的空間不夠,帶著VR眼鏡玩遊戲將會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另外在遊戲陣容上,支援PS VR的遊戲數量並不是特別多,如果有意入手請先確定有心儀的遊戲再做購買。 《最終幻想》系列最受歡迎的一代,從發表會宣布要重製的時候引發全場歡呼就可以知道玩家有多期待,由於《最終幻想7》(以前叫做太空戰士7)距離現今已經有著相當久的時間,所以遊戲公司為了這次重製版可以說是卯足的全力想要打造最佳畫質,要讓大家的童年回憶不因時間的飛逝而沖淡。遊戲將於4月10日正式上市,並已經開放試玩版供玩家搶先體驗。 自從難死人不償命《黑暗靈魂》系列在遊戲界颳起一陣旋風之後,就有越來越多遊戲喜愛以把玩家逼瘋為樂,其中《仁王》便是其中之一。《仁王2》的故事劇情內容以日本戰國時代的妖怪神話為背景,玩家將在獨特的日系黑暗風世界與怪物廝殺…或是被怪物單方面虐殺?遊戲目前已於3月12日正式上市。 雖然說是重製版,但這次的《惡靈古堡3》在畫面和操作上,幾乎是完全不同的遊戲,遊戲公司就是要用寫實的畫面來喚起當年龜縮在電視機前,被「追跡者」追殺的生存恐懼,屋外有肺炎疫情,屋內有殭屍病毒,可以說是相當應景。遊戲將於4月3日正式上市,並有提供體驗版供玩家確認自己的心臟是否足夠強大。 不同於SONY和微軟選擇在畫質和性能上大做文章,任天堂汲取上一代主機的成功和失敗的經驗的,打造出兼具主機和掌機特性的Switch。Swich主機目前有兩個系列:Switch與Swtich Lite,前者同時具備掌機和主機特性,後者則是更偏向單純的掌機。 Swich標準版除了具備一個觸控螢幕功能的720P螢幕之外,也可以連接電視讓畫質提高到最高1080P@60FPS。不過成就Switch的最大工程,莫過於它的兩個可拆卸搖桿「Joy-Con」,每一支Joy-Con可以獨立,也能夠合併運作,使得Switch除了可以接在主機上以掌上型遊戲機形式遊玩之外,也可以拆下來將其中一支分給你的家人,一起在螢幕面前雙人對戰。 此外Joy-Con也繼承了來自的Wii的體感功能,不論是上下搖動、左右傾斜都能夠精準的感應玩家的運動,加上可連電視或是單獨使用的機身設計,讓遊戲有著豐富多元的種類和玩法,而不單單只是單純追求感官刺激的「車、槍、球」。任天堂針對不同的遊戲類型推出了許多相對應的周邊配件,有的遊戲甚至得使用特定周邊才能夠遊玩,像是Switch健身環,乍看之下好像很坑錢,但因為獨特性實在太高,大家不僅一點都不在乎,甚至一度賣到缺貨。 至於Switch Lite上則在各方面都做了精簡,雖然觸控螢幕的解析度不變,但尺寸從6.2吋降為5.5吋,搖桿也不再是可以分離的,也不能夠化身為遊戲主機與電視相連接,可以說是完完全全的變成了一台掌上型遊樂器,這也使得部分遊戲如果需要依賴搖桿的體感功能,玩家就必須再添購一副搖桿才能夠遊玩。 然而因為設計做了簡化,重量上變得更輕,捧在手上遊玩負擔更少,同時與Switch標準版相比,豐富多彩的配色、各種限定版的款式,和大砍了超過3,000元價格,若以娛樂為出發點,一台僅6,000元出頭的機器所能帶來的娛樂體驗遠遠超過和它等價的智慧型手機,這也是Switch Lite在推出之後相當受到歡迎的一大原因。 至於遊戲方面則是玩家最不需要擔心的點,任天堂對於遊戲的品質審核相當的嚴謹,所以一般來說會出現在Switch上的遊戲都有一定的品質,比較不容易踩雷。當然這既是優點也是缺點,由於審核機制比較嚴格,非任天堂欽點的第三方開發廠商,那怕是像Ubisoft、EA這類大廠的遊戲數量會相對少一些,更多的是比較偏向全家同樂和療癒系類型的遊戲,對於遊戲口味吃比較重的玩家,在選擇上可能會稍微受限。 Switch標準版同時具備掌機和主機兩者特性,在遊戲上可以依照自己封閉在家中的狀況作調整。至於Switch Lite的玩家因為機器本身取消了與電視連接的功能,所以比較適合遊玩一些需要比較花時間培養的遊戲,讓你可以從客廳一路玩到床上都不厭倦。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Switch不論哪一種版本,內建的容量都只有32GB,如果被關在家裡不能出門,這丁點的容量是絕對不夠裝遊戲的,因此如果被關在家中只能購買數位版的玩家,會需要一張256GB或是512GB的Micro SD記憶卡來擴充。 至於實體版的玩家,Switch推出的遊戲專用記憶卡為了防止誤食,外露的金屬觸點有鍍上一層特製的化學物質,味道非常的苦,雖然不知道當初發現這一點的玩家到底想對記憶卡做什麼,但也算是Switch上的一個趣聞。 除了瑪莉兄弟,任天堂最知名的遊戲IP大概就非《精靈寶可夢》莫屬了(舊稱:神奇寶貝),雖然這一代的版本在上市之前因為沒有包含大量過去的寶可夢,甚至是連圖鑑都乾脆不收錄而引發軒然大波,但是因為新主機的性能大幅提升,使得畫面和遊戲性有著大幅度的增強,上市之後評價由黑轉紅,寶可夢細膩的培育要素,需要玩家花費大量時間來經營,想要殺時間是再適合不過的遊戲。 《集合啦!動物森友會》是一款模擬經營類型的遊戲,玩家將在一個無人島嶼上進行生活,開創屬於自己的夢想園地。遊戲內容有著非常高的自由度和可玩性,除了自己一個人在島上「拓荒」,也能透過網路連線與其他好友一起互動,或是到對方的島嶼遊玩,是一款著重社交的模擬類型遊戲。此外由於遊戲的自由度實在太高,推出後不久就已經有無數玩家做出許多超「ㄎㄧㄤ」的作品在網路上瘋傳,大家還不快來發揮自己的創意,說不定下一個「網紅」就是您喔! 在家裡每天吃飽睡,睡飽玩,玩飽吃的生活太糜爛嗎?想要運動,既出不了門,又覺得麻煩嗎?《健身環大冒險》便是對有著這樣困擾的玩家所推出的遊戲,利用趣味和刺激的遊戲來引導玩家進行運動,並且會隨著玩家的表現更改運動強度,讓玩家在增進體能的同時,還能打怪練功,從此運動不再是枯燥無味的單調課表了!不過要注意的是這款遊戲需要購買Switch的健身環配件,如果是Switch Lite還必須額外再購買一組Joy-Con搖桿才行。 微軟在本世代主機的策略上算是比較特別的,微軟企圖打造的是一款以Xbox One為中心的智慧娛樂生態系統,因此比起大打獨佔遊戲牌,微軟反而更偏向提供更加多元的服務,讓玩家一個帳號可以從主機玩到PC。 不同於其他廠商推出跨平台的遊戲之後,想要在不同的平台遊玩需要另外再付費購買一次,Xbox One上的部分遊戲可以支援「Xbox Play Anywhere」的功能,玩家只買一次,就可以同時在Xbox One與PC上面遊玩,而且存檔和成就可以無縫連接,因此即使主機不在身邊,一個帳號就能夠直接在電腦上繼續接力,讓玩家未來如果有預算升級電腦設備來享受更高視覺體驗時,可以免去花第二次錢還要重頭來過的困擾。 而在微軟推出的各種服務之中,最知名的莫過於「Xbox Live金會員」,在上一個世代的Xbox 360中就以高品質的連線對戰伺服器而廣受好評,到了Xbox One這項服務則變得更加多元,除了原本的連線對戰服務之外,每個月也都會提供免費的遊戲供玩家下載,同時還會提供大量的促銷優惠和不定時的優先體驗權限,讓金會員的玩家可以像是在PC平台一樣巧遇自己渴望的遊戲出現大特價。 在既有Xbox Live金會員服務之外,微軟還針對每個月預算有限,或是遊玩時間較少的玩家推出了Xbox Game Pass服務,這項功能類似現在的影音訂閱服務,只不過對象是遊戲。玩家購買這項服務之後,就可以在遊戲商店的專區中暢玩各種遊戲,不需要額外多付一毛錢,而且遊戲陣容方面有不少還在話題上的大作,有的甚至是在正式上市的第一天就能同步玩到,真的是相當吸引人的服務!不過要注意的一點是,Xbox Game Pass的費用在Xbox和PC是分開的,PC版需要另外額外購買,同時也不享有金會員的資格。 看到這邊,可能會覺得如果想要同時購買Xbox Live金會員、Xbox版和PC版Game Pass服務要花三筆錢,未免也太坑了?不用緊張,微軟早就想到玩家想要便宜,又想全部都要的心情,所以推出了「Xbox Game Pass ULTIMATE」服務,一口氣將三個服務全部包含在內,價格更是相當實惠,原本三項服務加起來一個月就要花掉799元,Xbox Game Pass ULTIMATE以近乎對半砍的價格,月付459元就能全部打包,這樣的服務也使得微軟的Xbox在財報上交出了一個不錯的成績單。 不過剛剛提的到了這麼多都是軟體服務的部分,在主機的部分又有哪些差異呢?Xbox目前上市的主機一共有三個版本:Xbox One S、Xbox One X與取消光碟機的Xbox One S All-Digital Edition。期中Xbox One X是目前性能最強的遊戲主機,能夠以全4K畫質輸出遊戲畫面,部分遊戲甚至可達到4K@60FPS,如果家中沒有4K電視,也可以選擇開啟畫質強化模式,進一步提升遊戲畫面的細緻度和光影效果。 而Xbox One S的效能則與Xbox One X之間有著相當大的差距,在圖像性能上落後了Xbox One X 4倍之多,因此在價格上也便宜很多,最便宜版本甚至不用6,000元就能入手,比任天的Switch Lite還便宜,不過因為兩者在畫質和順暢的體驗差距相當的大,在挑選上,如果預算允許,小編建議還是直上Xbox One X吧! 另外Xbox One系列在硬體周邊上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地方,那就是它的搖桿款式非常多!除了購買主機時預先贈送的,還有額外推出各式各樣的花紋與色彩版本,玩家甚至可以透過官網客製化自己喜歡的外觀,如果對手感比較挑剔,還有連按鍵手感都能調整的菁英版搖桿可以挑選,讓不少玩家笑稱Xbox是全世界最大的「搖桿」品牌。 不同於PS4大量的獨佔內容,Xbox在遊戲上更偏向跨平台對戰的體驗,而且微軟更是敞開連線的大門,不單單是PC,甚至連對手的PS4都可以跨平台連線。不過這部分遊戲畢竟還是少數,相較比較多數的是PC與Xbox彼此之間互連,由於微軟設計了一套特殊的檔案安裝技術,所以即便是PC平台的玩家也很難在與Xbox玩家對戰的時候使用外掛進行作弊,以此提供了一個優質的連線對戰平台。 由微軟獨佔的知名大作,在畫面上和優化上都是可圈可點,這一代在劇情模式和以往純單線劇情有著很大的不同,在數個章節中加入超大的沙盒式探索地圖,給玩家帶來不一樣的遊玩體驗。此外,遊戲內容也是主打連線對戰,除了有著更加進化的持久戰之外,還加入前有敵人,後有毒氣的撤離模式,考驗玩家的操作和隊友之間的默契。目前遊戲的全新一季的賽季已經開放,趕快趁現在趕快加入,解鎖全新的成就獎勵。 極度、非常、超級重口味的一款老牌格鬥遊戲,這個系列的誕生促使遊戲分級制度的產生。遊戲最大的賣點就是玩家在擊敗對手後,於限定的時限內輸入特定指令,就能夠也非常誇張且慘忍的方式將敵人處決,或是滿足特定條件,在最後一擊中觸發隱藏的處決技。遊玩這款遊戲要有整個遊戲內臟、血漿噴滿畫面的心理準備,目前遊戲第一季最後一位DLC角色「閃靈悍將(Spawn)」已經正式推出,並且確定會有第二季,玩家可以趁現在回來體驗「拳拳到肉」的打鬥快感。 《全境封鎖》的故事背景設定在因為病毒而造成原有社會秩序崩塌的美國,如此應景的遊戲一款遊戲讓人不得不說Ubisoft根本就是先知。玩家將在遊戲中扮演特工,在失去秩序的社會中與其他玩家組隊,攜手打敗敵人,然而難保在這個兒虞我詐的社會,身旁的隊友很可能下一秒就倒戈相向。目前遊戲開放了全新資料片「重返紐約」,有體驗過上一代的玩家不妨回來看看,在距離一代劇情7個月後的紐約成為了什麼樣的世界? 在上述小編私心推薦的遊戲中,有不少都有提供PC版本,不過提到電腦遊戲,小編相信每個人的口袋名單都是一把抓吧!在電腦上能玩的遊戲種類可以說是五花八門,從3A大作、線上遊戲,到風格迥異的獨立開發小遊戲與VR遊戲,每位玩家根據自己的口味不同,都有自己所喜愛的內容。 也因為遊戲等級之間的差距相當巨大,畫質上的體驗和硬體的各種搭配也是玩家們津津樂道的討論話題,更是廠商眼中的搖錢樹,硬體廠商為了讓玩家能夠甘願掏出鈔票,無所不用其極的提高效能,造就了一張最頂級的顯示卡,居然僅在皇座上待三個月的奇景(望向N家的Titan顯示卡...菸~)。 而且不僅僅是處理器、顯示卡這一類零組件,為了滿足最頂級的視覺感受,廠商近幾年推出一款比一款還高級的硬體周邊,像是華碩甚至開賣了要價高達15萬元的PG65UQ電競螢幕,直接將螢幕面板尺寸推到了誇張的65吋,在規格上除了使用量子點技術的4K IPS螢幕之外,還能夠支援144Hz螢幕更新率與HDR 1000的顯示標準,更是首款通過UHD Premium認證的電競螢幕,真的讓人感嘆有錢就真的是能很任性啊! 不過對於玩家來說,廠商能夠提供一個比一個還香的產品,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因此玩家們需要的除了好好工作存錢之外,就是尋找一個可以提供很多優質遊戲的平台,特別是當自己在家中封閉(悶)一段時間後,原有的遊戲已經玩膩,急需新貨來安撫內心時,多元的遊戲平台,搞不好就能替玩家在無意間開啟新世界的大門喔!由於PC上有太多供應平台可以選擇,小編在這邊整理的以付費購買遊戲的平台為主要介紹對象。 為了和Steam平台競爭而爭議不斷Epic Games Store,為了吸引開發商和玩家的加入,幾乎是用盡各種手段,其中一個方法就是盡可能的招攬獨佔或是限時獨佔作品,加上平台在費用的抽成上比較低,甚至還有遊戲開發津貼,也因此吸引了一些資本不夠雄厚的小型開發商的加入。 撇開對於該平台為了搶客而做出的爭議手段,Epic Games Stores在遊戲陣容上確實是以一個相當快的速度在增長中,並且有不少遊戲都是平台獨佔的,同時為了吸引玩家前來遊玩,更是不定時的在舉辦贈送遊戲的活動,像是目前就在舉辦贈送《看門狗》一代的活動,而且在領換方面沒有任何的資格限制。 另外,Epic另外一項業務其實是遊戲物理引擎的開發,也就是赫赫有名的「Unreal Engine」,玩家平時如果覺得在家打Game實在太廢了,想增進一點技術才能,官方將最新的Unreal Engine 4開放給所有玩家免費使用,也因此在網路上有相當多的教學資源,供玩家在無聊之餘可以進修增進一些特殊才能。 在PC遊戲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遊戲平台,Steam與一般純粹販賣遊戲的平台不同,除了賣遊戲之外,它還提供大量的社群服務,玩家可以自行投稿相關的遊戲創作內容到社群中與其他同好玩家分享。 Steam平台對於各家廠商的遊戲大多是來者不拒,甚至會主動替遊戲進行宣傳,同時為了公平性,多次針對討論區的評論系統做出調整,好反應玩家真實的心得體驗。不過對於玩家來說,Steam最吸引人的莫過於它時常舉辦各種降價和遊戲贈送活動,不少遊戲時不時就會出現跳水價,價格低到即使剁手還是想要買個不停。 提到了買遊戲,以目前的PC遊戲的購買平台來說,Steam也是在地化做得最為完善的,不單單只是桌面應用程式介面有中文化而已,如果遊戲本身沒有提供中文化,更會在商店頁面中以醒目的字體提醒玩家。同時,考量到不是所有玩家都有信用卡或金融卡,Steam也針對台灣的點數卡文化推出了對應的遊戲點數卡,玩家可以以儲值點數的方式購買遊戲,讓玩家不必為了購買遊戲而遭到來路不明的代購網站詐騙。 此外近幾年Steam也開始針對串流服務和硬體周邊有所涉略,曾經推出過了自家的遊戲搖桿和串流電視盒,目前Steam在改版之後已經正式支援了遠端串流功能,除了只要一個帳號就能橫跨在不同的電腦之間遊玩之外,玩家只要在手機下載專屬的Steam Link應用程式,遊戲畫面就能夠直接投射玩家的手機上,讓PC Game也能變手機遊戲,更重要的,這一系列的服務通通都是免費的,也不需要遊戲廠商的特別優化,任何一款遊戲都能夠享受這樣的服務。 微軟在Windows 10中所全新建立的應用程式商店,其概念與手機上的應用程式商店類似,提供了一個能夠更加便於統一管理與維護的應用程式下載路徑。挾帶著微軟自家在Xbox上的資源,微軟也將許多3A級遊戲作品帶入其中,而且從Microsoft Store中的3A級遊戲大多都支援Xbox Play Anywhere的功能,換言之,在PC平台購買的遊戲,可以透過同一個帳號直接繼續在Xbox One上面遊玩,存檔進度可以直接無縫接續,不用重頭來過。 目前Microsoft Store在遊戲的連線對戰方面並沒有像Xbox主機一樣需要金會員的資格,其中一個可能的原因在於PC平台的競爭相當的激烈,玩家多的是平台的選擇。為了吸引玩家,微軟也有針對PC平台推出了Xbox Game Pass的服務,由於可以體驗的遊戲陣容遠不比Xbox One上來的多,所以價格上也就更低,每個月的花費不用200塊錢,對於鎖在家中時間很多的玩家來說,利用Xbox Game Pass便宜價格的優勢體驗自己有興趣遊戲,倒也是相當划算。 在遊戲方面的選擇上,Microsoft Store除了高畫質大作之外,其實陸陸續續的也有越來越多的小遊戲開發商將遊戲帶到PC上,其中還不乏知名的手機遊戲,這一類的小遊戲對於主機的性能要求沒有那麼的高,許多遊戲也都是免費下載,所以不需要負擔高額的遊戲費用,體驗遊戲的門檻自然也就降低許多。玩家如果厭倦了手機狹小的畫面和發燙的機身,不需要在電腦上使用複雜的模擬器來執行操作受限的遊戲,透過Microsoft Store下載遊戲就能以最符合PC操作的方式體驗多樣的遊戲內容。 前面所提到的平台多是走開放式的設計,允許開發商在符合規範下,自由將遊戲上架到其中,但對於一些遊戲大廠來說為了方便管理自家的遊戲服務,同時減少其他的平台的抽成,便選擇打造了自己的專屬遊戲平台。例如:Ubisoft的Uplay、EA的Origin、Blizzard的Battle.net等,由於這部分的平台數量眾多,恕小編難以全部找出來一一介紹,在這邊就為各為介紹大家比較熟悉的三間平台。 Battle.net在PC界可以說是有相當悠久的歷史,從上線至今已經陪玩家渡過了超過20個年頭了。Blizzard在2007年的時候與另外一家遊戲大廠Activsion合併成了Activision Blizzard,起初這兩個廠商僅是「名字」上的合併,但這一兩年互相合作的關係開始變得更加緊密,像是去年Activision便決定在Battle.net 上販售《決勝時刻:現代戰爭》,對於部分玩家來說,可能也是此刻才真正的注意到原來這Activision和Blizzard其實是同一家公司。 Battle.net所擁有的遊戲數量並不多,不過諸如暗黑破壞神、魔獸世界、星海爭霸等知名大作都是出自Blizzard之手,讓Battle.net始終保有相當高的活躍程度。這陣子Activision發表了一款以決勝時刻為設定背景的免費對戰遊戲《決勝時刻:現代戰域》,遊戲內容採時下流行大逃殺的玩法,由於歐洲和美洲國家因為疫情關係而足不出戶,讓這款遊戲甫推出就人潮大爆滿,喜愛對戰類型的玩家不妨可以趁著這波熱潮一起與全世界的玩家互相較量(在此替PUBG上香)。 Origin為EA旗下的PC遊戲平台,提供的內容自然是以自家的遊戲為主,不過也歡迎其他廠商將遊戲上架到該平台,只是數量上比較稀少。早期EA為了宣傳自家平台,在促銷方面做得相當勤勞,不過因為過去的遊戲開發模式被玩家詬病是「工作室殺手」,甚至一度被評選為美國名聲最糟企業,為了痛定思痛,在整個營運態度上有了極大的轉變。 目前EA在遊戲的開發方針上選擇求精不求量,並且以射擊對戰類型的遊戲為主要開發目標,例如:戰地風雲、APEX等。Origin目前也有在會員上提供進階會員的Origin Acess Basic與Origin Acess Premier訂閱項目,成為會員之後可以自由暢玩相對應會員等級的遊戲,並且享有買斷遊戲9折的優惠。 除了可以暢玩的遊戲內容不同之外,Basic的會員可以在遊戲正式上市之前獲得10小時的試玩優惠。Premier會員則更狂,在正式上市之前,就把遊戲直接送給玩家,連試玩都不用了,而且遊戲後續的資料片更新,也都可以直接獲得不需要再付任何額外的費用。 Uplay是Ubisoft旗下的PC端商城平台,提供了遊戲購買和伺服器連線的服務,由於這幾年的遊戲公司的活躍表現,使得這個平台的知名度有明顯的推廣起來。U Play在功能上不算是特別豐富,遊戲也全部都是自家的內容,但是在促銷活動方面倒是相當勤勞,時常舉辦假日限時免費體驗和降價折扣。 官方曾經因為不小心標錯遊戲價格,使玩家可以3元就入手遊戲而登上各大遊戲新聞版面,據了解官方沒有因此懲處工程師,反而在不久前為了宣傳《全境封鎖2》的新資料片,果斷將遊戲限時降價到80元銅板價,以自嘲來做為促銷宣傳的話題。 值得一提的,Ubisoft對於台灣的經營相當的認真,不論是社群還是活動展覽上都相當積極,臉書粉絲團時常舉辦各種活動和惡搞梗圖,負責管理粉絲團也時常與玩家互動,如果不想錯過任何促銷活動,請千萬要記得追蹤他們的粉絲專頁。 其實上述的平台之外,還有一些平台是剛成立不久,並且搶當串流服務的熱潮,提供遊戲串流服務,只要網路夠力就不用奢華的硬體配置就能體驗頂級視覺效果,只是目前這些服務都還沒推行到台灣來,想體驗的話,需要一些比較繁雜的跨區設定,小編在這邊就簡單介紹,提供給有興趣的玩家(反正在家閒著也是閒著...)。 搶搭串流的熱潮,Google上市了自家的串流遊戲平台,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免安裝、免下載,玩家不論是在電腦上還是手機上都可以透過網路串流的方式直接遊玩,其中包含的作品還不乏一些3A級大作。 Google Stadia所有的畫面運算都是透過雲端伺服器完成之後再傳給玩家,所以對硬體的配置要求非常低,在電腦上幾乎是只要有辦法打開Chrome瀏覽器就能夠體驗,如果玩家的螢幕和網路速度支援,最高還能提供4K HDR的畫質,看得出來Google在搶攻遊戲娛樂這一塊來勢洶洶。 從2013年就宣布開發,終於在近期正式上線的全新遊戲串流平台。其一個最大的特色就是提供「沒有極限的超高畫質」,透過NVIDIA的雲端伺服器運算,不用砸大錢購買RTX系列的顯示卡,也能夠在遊戲中享受光線追蹤所帶來細膩畫質。 在付費方案的部分也相當有趣,除了提供90天試用之外,免費玩家如願意排隊等待,還能夠每天享受1小時的免費遊玩時間,只是沒有提供RTX光線追蹤服務。而在付費方面,一個月僅要4.99美元便能享受每天6小時的追遊戲畫面,對於口袋不夠深的玩家,又希望能夠體驗超高畫質的視覺震撼,GeForce Now算是目前的唯一解決方案。 現在手機已經成為絕大數人的娛樂承載媒介,上網、追劇、聽音樂、看影片全部都能在手機上解決,遊戲廠商自然不會放過這塊大餅,各式各樣的遊戲鋪天蓋地的占據各種可能的宣傳位置,玩家們的手機一次要養個2、3款遊戲也是稀鬆平常的。 然而平時上班、上課玩一下遊戲紓解壓力讓人意猶未境,希望能夠給個假期能夠玩到昏天暗地,但是等到真的有時間大玩特玩的時候,才發現在的遊戲都在逼著我花錢,既然如此,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讓花得錢更值回票價呢?或是能夠體驗更加多元的遊戲內容呢?小編這次就為各位玩家蒐羅的iOS和Android兩大平台的全新遊戲服務項目,來讓大家有個不一樣的娛樂體驗喔! iOS憑藉著嚴謹的應用程式開發標準、專屬的程式語言與較為統一的硬體規格,長期以來都是不少優質手機遊戲的集中地,只是這些獨立遊戲除了需要付費購買之外,也缺少雄厚的資本進行曝光宣傳,使得很多好遊戲因此被埋沒,好在隨著訂閱服務的興起,Apple推出了Apple Arcade訂閱服務,讓這些優質佳作能夠有更高的曝光度。 Apple Arcade目前已經有對台灣進行開放,玩家可以在正式付費之前先進行一個月的試用體驗,該服務包含了上百款高品質的遊戲作品任玩家在訂閱期間隨意下載遊玩,不同於一般手遊必須觀看一大堆廣告或是需要全時間與網路保持連線,Apple Arcade的遊戲沒有廣告,下載之後有的遊戲也不需要另外透過網路連線才能遊玩。 Apple Arcade整合了所有的蘋果自家生態,除了iPhone和iPad之外,MAC與Apple TV也能夠成為遊戲的載體,並且能夠共享存檔,不必擔心換了裝置遊戲進度就要從頭來過。此外,Apple Arcade能夠一次授權給6台裝置,因此即使家中的大人小孩人手一台,也僅需要負擔每月170元費用。一般來說這些獨立遊戲價格都是上百元,蘋果這樣的做法不僅提升了服務的CP值,更大大減少了全家在遊戲娛樂上的負擔。 說到Google的遊戲服務,大家的關注焦點可能都是能只靠網路就搞定的3A大作的Stadia,不過Stadia在遊戲上可是一款一款算錢的,加上3A大作在操作上比較講究即時操作,作品傾向也未必適合全家同樂。為此,在看到對手推出了手機遊戲的訂閱服務之後,Google也推出了針對Android平台的Google Play Pass訂閱服務。 與Apple Arcade類似,在購買服務之後,玩家就能免費下載上百款的程式,並且去除一切的廣告干擾,然而比較不同的地方在於Google Play Pass不單單僅是包含遊戲而已,連同非遊戲類型的應用程式也包含在其中,Google允許玩家最多可以一次授權給5台裝置一起享受訂閱服務的免費內容。 不過比較遺憾的是目前這項服務只針對美國市場開放,其他國家地區的市場還在評估與規劃中,所以如果家中的產品設備多以Android系統為主的話,可能得想方法進行跨區下載了。 雖然目前Google Play Pass尚未對台灣開放,但台灣蓬勃的課金文化,倒是引起了Google的注意,於是在不久前Google開放了Google Play Points服務,玩家只要在Google Play或是非apk版本的應用程式進行消費的行為,就能累積回饋點數。 玩家只要打開手機的Google Play,在設定頁面中開啟Play Points服務即可開始累積點數,每消費30元即可累積點數,而獲得點數的數量會隨著消費的金額逐漸提高,並提高會員等級,隨著等級提高,還能夠免費兌換電影和電子書。 而玩家累積的點數每100點可以轉換成30元的購物抵用金,可以用於折抵Google Play上頭的各項服務費用,例如購買需要付費的應用程式。這項服務目前採分批開放,玩家的手機會陸陸續續的收到邀請,小編的手機於截稿前還沒有獲得這項服務,估計是因為小編平時課的不夠多吧! 遊戲的發展對於電腦硬體的進步可以說是功不可沒,也因此各家廠商紛紛都想要來分食這塊大餅,由於篇幅的關係,小編可能就算打斷手指也沒有辦法全部介紹完,請原諒小編只能為各位整理出幾個比較熱門的平台。此外我們也不難發現,現階段的遊戲平台越來越注重網路串流,硬體可能開始不再是遊戲娛樂的必要投資,加上現階段疫情嚴重影響到了整個科技產業的生產動能,很有可能會大幅提高串流廠商在功能布局上的推廣速度,加上5G時代到來,下一波的硬體革命搞不好就在疫情結束之後也說不定。
-
「宅」者無敵、耍廢有三寶:電動、追劇、音樂停不了(追劇篇)
打電動自然是一個很容易打發時間度日子的手段,但總不能宅在家24小時都在打電動吧?!(好吧~可能有玩家可以XD!)偶爾還是要讓眼睛休息一下,不如來看劇吧!隨著直播和YouTube平台越來越熱門,更多的追劇平台也越來越火紅,最常見的平台自然就是Netflix、愛奇藝和Apple TV+囉! 在正式介紹各種追劇選項以前,先跟玩家簡單快速說明一下,網路上自然是有很多「免費」的追劇網頁,不過秉持支持正版的原則,本文就不另外贅述常見的「線上看」選項了,這類的片源就留給玩家自行選擇囉! 首先先來看大家絕對都知道的Netflix吧!真要說的話,在國內把追劇搞出名堂的官方平台應該就屬Netflix最廣為人知,它同時也是全球最受歡迎的線上影音串流服務之一,最主要的影片內容包含美劇(可說是最大宗)、電視節目、經典電影、兒童影片等等,且由於是大平台(給你滿滿的..)的關係,各項內容的數量也非常豐富,再加上本身有大數據智慧運算的關係,系統會自動根據常看的影片類別另外推薦影片,等於是讓玩家有數不清的影片可以看。 在收費方面,Netflix主要有三種方案,分別是「基本」、「標準」和「高級」,售價部分則分別是每月270 / 330 / 390元台幣,和市面上常見的月費制產品價格類似。 簡單說明一下每個費率之間的差別,「基本」制費率為270元,除了將畫質標準達720p、1080p(依裝置和網路環境不同)以外,在可觀看的裝置部分也支援電腦的選項,且支援最多同時兩個螢幕使用同帳號觀看高畫質影片,這應是台灣一般民眾比較容易選擇的選項之一。 另一個常見的選項則是「標準」費率,以每月330元的費率,在其他優惠不變下,額外增加用智慧電視觀看Netflix的功能,這點須藉由可搭載Netflix App裝置達成,包含智慧電視、家用遊戲主機(Netflix、PS4等等)、串流媒體播放器、機上盒或藍光播放器這些才能達成。 最後一種付費制度是「高級」,以每月390元的價格,玩家將可以享受4K HDR高畫質的影像體驗,同時除了能在任何手機、平板、電腦或電視串流外,也支援最多同時4個螢幕觀賞影片。 這邊也提供大家幾個選擇上的撇步,建議單身或情侶可以選擇「基本」或是「標準」付費制,最主要差別在於觀看人數和串流品質,前者最高僅可支援1人以HD畫質觀看、後者則是最多兩人同時以FHD畫質觀看。另外,如果有多人可以一起分擔月費的話(要自己一個人支付也ok),也可以選擇「高級」制享受4K HDR的影像輸出,當然前提是也要用戶有硬體可以支援這組影像規格就是了。另外,Netflix帳戶也支援用戶自訂最多五位設定檔,每個設定檔都可有不同的觀看設定,包含享有獨立影片庫、時間軸紀錄、抑或是設定為兒童檔案等等,設定內容滿多元的。 最後,來看看跨平台的彈性,撇開基本方案的話,Netflix能在手機、平板和電腦上觀看,同時也支援至少兩台螢幕同時播放,在使用上的便利非常足夠。尤其在智慧行動裝置上有直覺的App介面支援,可以減少直接使用手機瀏覽器觀看桌面版網頁的不良觀看體驗,至少在這點的觀看體驗上還是非常舒適的。 Netflix在過去幾年來可說是括起一陣旋風,內容雖以美劇為最大宗,但其內部的影片類別包羅萬象,從經典浪漫、動畫影集、兒童節目到喜劇節目、卡通節目、犯罪電視劇、紀錄片等等應有盡有,同時包含像是日劇、韓劇也有不少知名選項。 近期Netflix話題討論影片莫過於才剛結束第一季首播不久的《獵魔士》、《性愛自修室》、《AV帝王》等等都是膾炙人口的選項。 此外,Netflix也會時不時推出多種原創影集,各個都是Netflix耗資千萬打造,甚至部分影集的成本都還比好萊塢電影價位更高,也是讓Netflix更快打出人氣的一大原因之一。 不過話說回來的話,Netflix雖然有眾多頗受好評的優點,但認真來說也不乏缺點的。首先就是用戶都要先登入會員(且完成付費)以後才可以觀看影片,如果是第一次辦帳號的話,可以享受第一個月免費觀看(可隨時終止、但一個月後開始付費),但其後除非新創帳號,否則的話都是無法再享受免費一個月的優惠喔!編按:目前用戶若以每月330元訂閱標準方案的話,可享免費一個月的390元等級高級方案的各項優惠,但一個月後將自動續約成標準方案費率。 此外,雖然近期Netflix已不斷針對亞洲地區推出獨立原創劇作,但由於本身主打的仍是以美劇為主,因此,亞洲地區用戶的話,中、日、韓劇的片源目前比較少一點,僅部分非常知名的選項會出現在節目單上;再者,剛下檔的電影也比較少會在Netflix上映,所以用戶如果有想要以觀看強檔電影的話,Netflix或許不會是你最好的選擇。 這裡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如果用戶是訂閱高級費率並以行動裝置來觀看的話,Netflix會自動偵測裝置的最高解析度來播放。但如果是使用電腦瀏覽器、而非官方App觀看的話,就要注意解析度問題。 首先當玩家啟用會員資格後,可進入自己的頁面中調整播放設定,預設的畫質設定是「自動」,會根據不同的網路環境隨時調整畫質,以便因應不同的網速。不過,關鍵點或許還是在使用的瀏覽器。 以目前來說,使用不同的瀏覽器播放Netflix時會有不同的最高播放解析度,舉例來說,玩家最常用的Chrome瀏覽器最高只支援到720p解析度影像,即便是訂閱高級付費制的玩家也是如此;另外像是Firefox和Opera也都是最高在720p。而Mac用戶的Safari則是最高可達1080p解析度,不過前提是Mac系統版本至少要在OS X 10.10.3以上,太舊的Mac系統還是不支援1080p播放的喔! 目前唯一真正能夠支援4K高畫質播放的瀏覽器目前只有Microsoft Edge(意料外的黑馬!),但還是有前提:必須連接支援4K解析度的顯示器,且該顯示器需支援HDCP 2.2編碼,同時該電腦處理器須為Intel第七代處理器以後的產品加上搭載最新版Windows作業系統才行,條件其實也滿嚴苛的。如果不是用瀏覽器、而是Netflix官方App觀看的話,就單純看裝置的最高解析度和方案之間的平衡了來決定了。 最後要注意的是網路環境也確保一定速度,以4K解析度來說好了,Netflix官方建議網路速度要達25 Mbps、最低也要至少有5 Mbps以上才有可能顯示4K畫質,所以想要訂閱Netflix在家追劇的話,也要確定自己家裡的網路能確保提供穩定畫質輸出喔! 接著來說愛奇藝,愛奇藝原先主要是在中國興起的追劇平台,其內容主要也以亞洲內容為主,包含陸劇、日劇、韓劇、甚至在動漫和綜藝節目部分也囊括,加上愛奇藝又與滿多家用機上盒合作,如果使用者主要是華語或亞洲內容取向的話,愛奇藝會是一個不錯的優先選擇。 關於收費的部分,愛奇藝的設定比較特別些!首先,部分影片或影集、甚至動漫,不像Netflix一定要訂閱付費後才可觀看,有些影集內容在播放前置的廣告倒數完畢後,就能直接觀看,不需額外付費,這點對於想省錢的用戶來說是一大福音。(截稿期間多數動漫影集都支援全數免費觀看)不過,如果說不想要等待前置長達40秒以上的廣告時間的話,就必須要訂閱付費以後才可直接跳過囉! 另外,即便要訂閱付費的話,目前愛奇藝台灣站的付費制是每月最低239元台幣、季租制的話是630元一季、如果是年租的話則是要價1,899元,以上是愛奇藝主打的「VIP黃金套餐」,可享有專屬片庫和HD高畫質觀看,並且可擁有跳過片頭廣告、影片開頭片段的功能,加上VIP會員還可開啟立體聲功能(播放硬體有支援的話),讓觀看品質更優秀。另外,在成為黃金會員以後,每月也可以享有電影租借券(每月2張),可用來免費觀看部分強檔院線片,若非如此的話,平常即便已是黃金會員,想要觀看這類電影是需要額外付費的喔! 從上面的訂閱價格可以發現,除非用戶想要觀看獨特的院線大片要另外花錢,否則用戶只需要一次性訂閱一個價錢(不管是月費、還是年費),在完成付費以後就可以直接用一個價錢享有所有優惠,而非像Netflix一樣還需要分階享受畫質或同步觀看裝置限制等等,這點如果有多個用戶想要一起分享的話是個不錯的選項。 不過說到同時觀看或登入數這點的話,愛奇藝就稍微比Netflix落後了一點,它支援單帳號同時最多4個裝置登入、但只能同時兩個裝置觀看,一旦有第三個裝置觀看的話,帳戶便會被鎖定,需另外解鎖。這也就意味著實際上只能讓兩個人分擔費率,這點比Netflix高級費率最多可4人觀看的Coda(日語:額度)就弱了一點。 實際的觀看體驗部分,愛奇藝最為人讚不絕口的是在行動裝置上的操作介面非常直覺,在觀看過程中直接垂直滑動畫面右側就可以調整音量、垂直滑動畫面左側可調畫面亮度、如果是左右滑動畫面的話則是可以調整時間軸,操作上是本次介紹的三大平台中最直覺得一種,俗話說「用過就回不去了」絕對是指愛奇藝的操作。 不過串流穩定度方面,愛奇藝就還有些進步空間,觀看時如果自身網路傳輸速度不夠穩的話,很容易跳出戴入畫面轉圈圈的圖樣,觀看過程容易卡卡不舒服,這點在行動裝置上觀看時尤其明顯,但如果是使用筆電或電腦接有線網路觀看的話,串流穩定度會提高很多。 另外,由於愛奇藝除了本身可藉由電腦瀏覽器在各類裝置上觀看以外,另外也有行動裝置的App可獨立運作,跨平台彈性十足,加上App的操作直覺性十足,整體來說操作體驗是不錯的。 接下來要介紹的追劇平台算是這一兩年來才興起的新選項,主攻客群自然也是以蘋果自家用戶為主。其最大的優勢在於後面有蘋果這個大公司在撐腰,其未來潛力可以期待,不過現階段的問題也在於內容量還不豐富,無論是在影片類型還是影片數目上都比其他平台還要少很多。 Apple TV+在跨平台的彈性上可能是目前最好,主因在於有蘋果產品的優秀生態圈輔助,一次訂閱以後,就可以自由在任意Apple裝置上觀看,包含手機、平板、電腦等等,全平台上都有專屬的Apple TV+ App可以下載安裝使用。 來說說目前的價格,Apple TV+在去年11月正式推出,價格部分則是每月170元台幣,是目前追劇平台最便宜的選擇,再加上如果搭配Apple的家庭共享方案,最多可以同時讓6個人使用同一帳號,也促成每個人每月最低只需不到30元台幣即可觀看,更是促成史上最便宜的追劇平台。 然而,正如前文提到的,Apple TV+目前的弱項主要還是在於內容豐富度仍十分不足,雖然它擁有許多大型的獨立影集,且Apple也正大力推動這項服務,以求提供更多內容供用戶觀看,但目前的選項仍然不多,比較吸引人的影集也只有手指頭數的出來的選項,包含像是《末日光明》影集、《狄金生》、《晨間直播秀》等等雖然也都算是強檔作品,但除此之外,似乎就沒有其他選項可以看了,算是Apple TV+目前比較可惜的地方。(其他平台就遙遙領先了..) 不過,由於背後是Apple在撐腰的關係,加上蘋果iPhone在全球的廣大用戶,再加上使用iPad和Mac系統的用戶也不少,Apple如果能努力擴展Apple TV+的內容的話,其未來的潛力無可限量。這點可以從先前的Apple Music可見一般,原先外界也是普遍不看好,畢竟前方還有一個Spotify在,但這幾年來Apple Music的用戶數目逐漸拉高,目前幾乎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音樂串流平台,主要自然都還是因為廠商看好Apple的潛力,所以同樣的道理和預期也可以應用在Apple TV+上,雖然現在還是菜逼八弱弱的,但未來還是值得關注。 另外,由於Apple去年宣布自2019年9月10起購買iPhone、iPad、Apple TV、iPod Touch或Mac的消費者,都可以免費獲得Apple TV+一年的效期,也間接促使這群用戶未來在一年年限到了以後,可能會進一步續約的可能加大,Apple可以說是在間接培養這群潛在用戶。(放置型養成XD) 以上就是目前市面上用戶可以找到的幾個專們的追劇平台,當然除此之外還有非常多的選項可以供用戶使用,包含新崛起的Disney+就是一個例子,它因為擁有漫威英雄、星際大戰和自家迪士尼電影的大版權,其強勢度也不容小覷,但因為台灣目前尚未開放,如果想要訂閱的話必須使用VPN跨區連線下載Disney+的App後才能進行設定,這一來一往除了價錢上的成本外,時間也是一大考量,未來或許Disney+有機會成為大黑馬,但至少就現階段來說,不管是時間還是金錢,都有比它更輕鬆的選擇。 除了單純的追劇以外,玩家們在家也可以看看動漫或是動畫,不過由於這部分的選項實在太多,包含BiliBili、巴哈等等都是一時之選,真要說的話,愛奇藝和Netflix雖然在動畫動漫的選項不是最完整,但也算是足夠觀看好一陣子,尤其愛奇藝部分動漫更是能免費觀看,玩家可以選擇的選項著實不少。 總之,玩家們在進行居家防疫工作確保自身安全的同時,也要為自己的身心健康著想,除了打電動以外,追劇也是一個不錯的身心娛樂,也不失為在家休息的好方案喔!
最多人點閱
- Google Public DNS上網跑更快,用戶端趕快更換IPv4 DNS設定8.8.8.8與8.8.4.4
- WPA3加密協定進入認證階段,最快2019年就會有實體產品推出
- Alexa網站流量排名,看出網站真正價值!
- 專訪夢想動畫公司,配置技嘉高效能伺服器,建構首屈一指的AI運算與遠端桌面動畫應用
- Linode Cloud Hosting虛擬主機價格再下殺,史上最超值SSD Virtual Server誕生!
- facebook粉絲團經營成效,小撇步教你怎麼看!
- 華碩RT-AC68U AC1900 2 Pack套裝組,建構家庭AiMesh無縫上網環境,開箱深度測試
- DNS Flag Day來臨!2月1日以後,有些網站將受影響!趕快更改您的DNS設定!
- 華碩AX6100 RT-AX92U 2台裝AiMesh網路系統開箱評測,建構Wi-Fi 6超高速無線連線環境
- Wi-Fi密碼被攻陷!KRACK(密鑰重裝攻擊)可輕易入侵你家無線網路!請趕快更新!
- 建構超大坪數全屋零死角無線網路,華碩Lyra Trio AC1750智能網路系統開箱評測
- 2.5倍區網飆速!華擎Z390 Phantom Gaming 6主機板開箱實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