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GA / Gaming 電競 顯示卡 / Workstation 工作站 繪圖卡 / GPU 繪圖晶片 / AI NPU 人工智慧加速卡

AKiTiO Node 顯示卡轉接盒 實測開箱,Thunderbolt 3.0顯示卡外接盒 中的優質精品!

文.圖/galaxylee@TPUSER.派大星 2018-11-01 00:00:00
由原形研發(inXtron),所開發的「艾客優品AKiTiO Node 顯示卡轉接盒」,是玩家圈中,大家口耳相傳最物超所值的Thunderbolt 3.0介面的顯示卡轉接盒,這次就讓我們來瞧瞧它的迷人魅力吧!


世事難兩全,魚與熊掌總難以兼得,天下萬物都存在它好的一面與不好的一面,沒有什麼東西是十全十美。買了方便攜帶的筆記型電腦,就沒辦法得到桌上型電腦顯示卡戰鬥力,買了桌上型電腦,就沒辦法得到筆記型電腦的行動力,買了迷你電腦更難擁有獨立顯示卡的擴充能力。即便現在推出了電競筆電,但無奈的筆記型電腦獨顯,效能上仍無法跟桌機型獨顯相比。

是不是有個外接顯示卡的方法,透過一個標準的介面,可以讓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電腦或迷你電腦,連接外接顯示卡呢?答案是有的,這就是透過Thunderbolt,目前最快速的Thunderbolt 3.0,來得到外接顯示卡的戰鬥力。

超讚的Thunderbolt 3.0介面「AKiTiO Node 顯示卡轉接盒」正式報到囉!


不管是NVIDIA的GeForce消費級顯示卡、Quadro工作站級繪圖卡,AMD的Radeon消費級顯示卡,Fire Pro工作站級繪圖卡,AKiTiO Node 顯示卡轉接盒都能完整支援!


「艾客優品AKiTiO Node 顯示卡轉接盒」重裝上陣!

AKiTiO Node 顯示卡轉接盒,這是由原形研發所推出,AkiTiO品牌Thunderbolt 3.0介面的顯示卡轉接盒。內部,電路板上使用了英特爾Intel DSL6540的Thunderbolt 3.0控制器與德州儀器TI TPS65983的USB Type-C與USB PD控制器,可安裝一張PCIe 3.0 x16介面的顯示卡。外部,以USB 3.1 Type-C連接埠形式,提供了1組Thunderbolt 3.0介面,40Gb/s速率對外傳輸!

這款AKiTiO Node 顯示卡轉接盒,型號:NODE-T3IA-AKTU,本體為高質感鋁鎂合金材質,顯示卡可以安裝全長、全高、雙寬PCIe卡,最高可支援32CM長度顯示卡,配備了400W SFX電源供應器(實機檢測,使用了益衡電子Enhance ENP-7140SH電源供應器),提供了2組6Pin+2Pin(8Pin)顯示卡電源輸入,並使用了12CM風扇來散熱(實機檢測,使用了建準SUNON HAC0251S4-0000-999風扇 ),產品尺寸為42.8 cm x 14.5 cm x 22.7 cm,不含顯示卡重量為4.75KG,原廠提供有2年保固。

只要口袋夠深,AKiTiO Node 顯示卡轉接盒,最新最強的Quadro RTX 8000工作站繪圖卡(官方報價:美金10000元),也能完整支援。


顯示卡支援
至於顯示卡支援上面,只要是PCIe 3.0 x16介面顯示卡,不管是NVIDIA的GeForce消費級顯示卡、Quadro工作站級繪圖卡,AMD的Radeon消費級顯示卡,Fire Pro工作站級繪圖卡,AKiTiO Node 顯示卡轉接盒都能完整支援!

甚至,預算夠的話,最新的Quadro RTX 5000(官方報價:美金2300元)、Quadro RTX 6000(官方報價:美金6300元)、Quadro RTX 8000工作站繪圖卡(官方報價:美金10000元),也能完整支援。

AKiTiO Node 顯示卡轉接盒,具備一組Thunderbolt 3.0連接埠


原廠硬體規格說明


多種用途
AKiTiO Node 顯示卡轉接盒,它不是只能安裝顯示卡,不只是可以用來作顯示卡外接盒。

可以安裝PCIe 3.0 x16的顯示卡、工作站繪圖卡


這邊,還能用來接10GbE網卡,變成10GbE網路卡擴充盒。也可以用來接40GbE網卡,變成40GbE網路卡擴充盒。

可以安裝PCIe 2.0 x8或PCIe 3.0 x8的10GbE、40GbE網路卡


更重要的,還可以安裝PCIe x4介面的NVMe PCIe SSD固態硬碟,當做超高速外接固態硬碟擴充盒使用。像是可以安裝三星Samsung 970 EVO SSD、Samsung 970 PRO SSD(需使用M.2轉PCIe轉換卡),或安裝PLEXTOR M9PeY SSD,也能使用Intel Optane 900P,可以得到抄高速的外接硬碟擴充能力。

可以安裝PCIe x4介面的NVMe PCIe SSD固態硬碟




Thunderbolt 3.0的優勢!

Thunderbolt的規格制定,最早可以追溯到2009年。為了不讓USB 3.0專美於前,雖然講白點,Intel也是USB規格的主要制定業者,但實際上USB 3.0並沒有收取權利金,即便認證的部份,USB-IF是要收取認證費用,但相關線材、連接器業者也可以不認證,因此,實際上USB-IF並不是以營利為目的,而Intel也很難從中賺到錢,況且Intel一直是最大的USB介面提供業者,在6系列以前的晶片組,早就全面提供最多高達14組的USB 2.0埠,而USB 3.0規格是早在2008年11月12日就推出,Intel卻一直沒有內建提供USB 3.0,早就讓外界非常疑惑,為何讓USB成為主流外接介面規格主導者的Intel,會一直遲遲不肯導入USB 3.0,外界早就質疑這裡面八成有什麼陰謀吧!

Thunderbolt商標


最早用上Thunderbolt的,是Apple!(圖片來源:Apple)


Apple Thunderbolt Display,可以串接輸出雙螢幕!(圖片來源:Apple)


而早在2009年的IDF 2009,Intel就用了一台Mac Pro原型機,展示了Thunderbolt的前身Light Peak,用上了30公尺的光纖線材,進行兩個1080p串流影像的傳輸,更在2010年正式提出了Light Peak的計畫,而當時就已經有資料顯示,Apple正跟Intel緊密的合作。直到了2011年,Apple陸續推出了一系列的Thunderbolt商品,包括MacBook Air、MacBook Pro與Thunderbolt Display,一開始大家搞不清處Thunderbolt是什麼東西,不過,就在有人拆解了MacBook Air、Thunderbolt Display之後,才發現原來這個Thunderbolt並非Apple獨創,而背後是Intel在策劃推動。等於是Intel找來了Apple聯手,要來推動Thunderbolt。

左邊連接器是USB 3.0,右邊連接器是Thunderbolt v1.0(圖片來源:BUFFALO)


Thunderbolt v1.0、v2.0到v3.0
Thunderbolt v1.0,傳輸速率:10Gbps,連接器:Mini DisplyPort。
Thunderbolt v2.0,傳輸速率:20Gbps,連接器:Mini DisplyPort。
Thunderbolt v3.0,傳輸速率:40Gbps,連接器:USB 3.1 Type C。

Thunderbolt,最厲害的地方,除了傳輸速率很快,最重要的支援菊花鏈(Daisy-chain)方式連接,最多可以串接6個周邊裝置。Thunderbolt憑什麼出來跟USB 3.0、USB 3.1一決雌雄呢?原因很簡單,Thunderbolt是直接拿DisplayPort的規格來延伸,取代原本用於傳輸影像與聲音的DisplayPort,直接拿來傳輸資料。原先在DisplayPort 1.2的設計裡面,共設計有多達4路的數據迴路,每路最高可達5.4Gb/s數據傳輸量,合併四個迴路可達21.6Gb/s數據傳輸量。Thunderbolt的作法,直接用上了DisplayPort迴路,把傳輸速度提昇到10Gb/s、20Gb/s、40Gb/s。

Thunderbolt v1.0、v2.0,連接器:都是Mini DisplyPort


Thunderbolt v3.0,連接器:改採USB 3.1 Type-C


Thunderbolt v1.0,最高提供18V/0.55A附加電源,可以輸出電源供應10W,以Mini DisplyPort連接器作為標準介面。Thunderbolt v2.0,最高提供18V/0.55A附加電源,可以輸出電源供應10W,一樣以Mini DisplyPort連接器作為標準介面。到了Thunderbolt v3.0,最高提供18V/5.5A附加電源,可以輸出電源供應100W,改以USB 3.1 Type-C連接器作為標準介面。然而,為什麼Thunderbolt 3.0,有可能可以擊敗USB 3.0、USB 3.1,則是因為共用USB 3.1 Type-C連接器,而且,同時不但支援Thunderbolt v1.0、v2.0與v3.0協定,向前相容,支援舊有版本,也可以支援USB 3.0、USB 3.1。

實品開箱

打開外包裝盒
AKiTiO Node 顯示卡轉接盒外包裝正面


外包裝標示MADE IN CHINA


型號為NODE-T3IA-AKTU


I/O:Thunderbolt 3


使用雙層包裝
包裝太用心了,打開第一層包裝之後,發現還有另一層包裝。採用的,是做工比較細緻的雙層包裝


內包裝上面,有打上產品序號,與外包裝上面的序號一致


內包裝才標示AKiTiO Node - Thunderbolt 3 eGFX Box


More Speed, More Pixels, More Possibilities


FREE Thunderbolt 3 USB-C cable included,贈送一條Thunderbolt 3.0傳輸線


IT ALL STARTS with AKiTiO


AKiTiO California, USA,這是美國設計產品


開箱囉!
包裝內部有使用緩衝材


配件在配件盒裡面


配件盒裡面有說明書、Thunderbolt傳輸線、電源線


隨機附贈一條被動式Thunderbolt 3.0連接線(USB 3.1 Type-C接頭,40Gb/s傳輸速率,50cm)


USB 3.1 Type-C接頭


連接器上面標有AKiTiO品牌與Thunderbolt字樣


產品本體有塑膠袋包裝


拿掉緩衝材


本體質感非常好


電源供應器風扇孔


做工細心


正面


標示有Thunderbolt 3


背面


只有一個USB 3.1 Type-C接頭的Thunderbolt 3.0接孔


打開AKiTiO Node 顯示卡轉接盒
免螺絲起子就能開啟


內部線路乾淨簡潔


PCIe x16插槽


採用雙電路板設計,MP-PCI61-AKT-V1.0為一張為PCIe 3.0 x16與供電用途的連接電路板,MP-TD3I-AKT-A1.01為主電路板


電路板上使用了英特爾Intel DSL6540的Thunderbolt 3.0控制器與德州儀器TI TPS65983的USB Type-C與USB PD控制器


使用了益衡電子Enhance ENP-7140SH電源供應器


提供了2組6Pin+2Pin(8Pin)顯示卡電源輸入


使用了12CM風扇來散熱


使用了建準SUNON HAC0251S4-0000-999風扇


本體型號:NODE-T3IA-AKTU


測試方式

這邊,直接選用技嘉科技,推出支援Thunderbolt 3.0主機板,使用主機板為GIGABYTE GA-Z170X-UD5 TH,並在Windows 10 Pro中文版X64作業系統環境,直接安裝AKiTiO Node 顯示卡轉接盒,進行實機檢測。

並使用Lenovo ThinkPad 25 Anniversary Edition商用筆電,將NVIDIA GeForce GTX TITAN X顯示卡,安裝於AKiTiO Node 顯示卡轉接盒,來進行各種效能測試,來看看Thunderbolt 3.0外接顯示卡的實際戰鬥力。

測試平台1
處理器:Intel Core i7-6700K
主機板:GIGABYTE GA-Z170X-UD5 TH
記憶體:Kingston ValueRam DDR4-2133 16GB x4=64GB
顯示卡: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
硬碟機:OCZ VECTOR 150 480GB
電源供應器:ENERMAX Platimax 500W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中文版x64

測試設備:AKiTiO Node 顯示卡轉接盒
測試顯示卡:NVIDIA GeForce GTX TITAN X / 12G GDDR5

測試平台2
筆記型電腦:Lenovo ThinkPad 25 Anniversary Edition商用筆電

測試設備:AKiTiO Node 顯示卡轉接盒
測試顯示卡:NVIDIA GeForce GTX TITAN X / 12G GDDR5

實機安裝

剛開始安裝的時候,無論Thunderbolt 3.0線材怎麼連接,都出現了找不到設備的問題。經過與原形研發,以及技嘉科技討論之後,才發現是主機板根本沒有啟用Thunderbolt 3.0。

至於,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原因,則是因為,技嘉科技的GIGABYTE GA-Z170X-UD5 TH主機板,由於是在Skylake剛推出時發表的主機板。上面的Thunderbolot 3.0,預設是沒有啟用的,這是因為,一開始只啟用了USB 3.1功能,當時,Thunderbolot 3.0認證尚未通過,所以沒有啟用。也因此,必須先更新主機板BIOS,再更新Thunderbolt韌體,最後再安裝Thunderbolt驅動程式,就能正常啟用Thunderbolt 3.0。

Thunderbolt 3.0晶片位置
目前,只有Intel有供應Thunderbolt 3.0晶片,晶片位置也很好找,一般都在Thunderbolt 3.0埠,後方的位置!


Thunderbolt 3.0晶片,1埠的是Intel DSL 6340晶片,2埠的是Intel DSL6540晶片


下載「主機板BIOS」


下載「Thunderbolt韌體」


下載「Thunderbolt驅動程式」


更新Thunderbolt韌體
開始安裝FlashTBT_100s B16.0201.1


開始安裝FlashTBT_100s


GIGABYTE Thunderbolt FW Update Tool


更新時間並沒有很久


最後出現訊息:「您的個人電腦可能需要更新以使Thunderbolt連接埠得以正常運作」


安裝Thunderbolt驅動程式
開始安裝Thunderbolt驅動程式


安裝速度很快


Thunderbolt 3.0正常驅動!
我們來找Thunderbolt驅動程式


不在通用序列匯流排控制器裡面


在系統裝置裡面


驅動程式,找到的裝置,叫做Thunderbolt Controller - 1577


打開驅動程式


目前,我們可以知道,Thunderbolt 3.0是需要完整的硬體、韌體與驅動程式支援的。這次,由於我們要使用商用筆電,來進行效能測試,也因此桌機的Thunderbolt 3.0檢測就做到這邊。

Lenovo ThinkPad 25 Anniversary Edition商用筆電,進行外接顯卡效能實測

ThinkPad 25是基於ThinkPad T470而開發的,這可是所謂的Anniversary Edition紀念版,也是一款Limited Edition限量版。本篇也可以同時作為打算購入T470 Core i7機種的網友參考。從2017年開始,ThinkPad如採用第七代Core處理器,出廠所安裝的Windows 10都是「Signature Edition」,這版本說穿了就是最接近使用者自行安裝(Clean Install)的版本,除了驅動程式之外,只會安裝最低限度的應用程式。相較於過往的ThinkPad預設會安裝Symantec或Mcafee的防毒軟體,不然就是Lenovo自家的應用程式,其實消費者不見得領情。站長今年所測試的X1 Carbon 5th、ThinkStation P320 Tiny也都是Signature Edition。

ThinkPad 25全世界只推出一款規格,如下圖所示,站長所測試的TP 25試作機規格跟後續販售的都相同,使用Core i7-7500U處理器,以及單條16GB記憶體。但由於TP 25只有安裝一條記憶體,只能以「單通道」模式運作,記憶體的傳輸頻寬比起了同時安裝兩條記憶體的雙通道模式少了一半,因此在接下來的測試項目中,網友會看到這中間的效能落差。

這次,要實測的是ThinkPad 25 Anniversary Edition紀念版商用筆電,並使用原形研發推出的艾克優品AKiTiO Node顯示轉接盒,並安裝NVIDIA GeForce GTX TITAN X顯示卡,進行效能實測。

這次,要實測的是ThinkPad 25 Anniversary Edition紀念版商用筆電,並使用原形研發推出的艾克優品AKiTiO Node顯示轉接盒,安裝NVIDIA GeForce GTX TITAN X顯示卡,進行效能實測


標示ThinkPad 25 Signature Edition


ThinkPad 25首次開機後,所安裝的預載軟體清單。基本上以驅動程式為主。至於ThinkPad的Lenovo Settings以及Lenovo Companion這兩套系統設定相關程式,其實也有預載於系統內。整體而言,2017年出廠的ThinkPad拜「Signature Edition」驗證版本之賜,已經比以往少了許多不必要的預載程式。

預載程式


基本效能測試

Cinebench R15實測
接著開始進行效能測試,首先是Cinebench R15。站長使用了X1 Carbon (5th)當作對照組,這兩台都使用Core i7-7500U,所以比較一下OpenGL的成績就能知道獨顯與內顯的效能落差。雖然有網友覺得TP 25所使用的GeForce 940MX效能普普,但真拿來跟Intel第七代Core i7內建的HD Graphics 620繪圖引擎相比,還是獲得壓倒性的勝利。畢竟TP 25的主機厚度、重量都比起X1c 5th厚重了不少,這也是搭載獨顯所需付出的代價。

第7代與第6代內顯效能差異


PCMark 8實測
站長所測試的TP 25雖然是16GB的DDR4-2133記憶體,但只有單條跑單通道模式。TP 25或是T470出貨時安裝的是「DDR4-2400」記憶體模組,受限於處理器的記憶體控制器,實際運作時只跑2133MHz。X1 Carbon 5th同樣是16GB記憶體,而且是焊死在主機板上,但Yamato Lab特別設計成「雙通道」模式運轉,所以X1c 5th即使僅採用LPDD3-1866MHz,工作時脈比DDR4-2133MHz慢了一些,但記憶體總頻寬卻勝過只有單條記憶體的TP 25。

因此我們從PCMark 8測試便能看出端倪,TP 25在PCMark 8的 「Home」(家庭版基準測試)項目中獲得了3525分,比起同樣搭載16GB(8GB+8GB)的X1c 5th成績低了一些,站長所測試的X1c 5th也使用Core i7-7500U,成績為3895分。

3525分


其次是「Creative」(創意版基準測試),TP 25為4417分,X1c 5th則是4629分。所以即使是工作時脈較高的DDR4記憶體,如果只跑單通道模式時,其實還是打不過時脈較低的兩條LPDDR3記憶體(雙通道模式)。這告訴了我們,記憶體要裝好、裝滿的道理XDD

4417分


接著是「Work」(工作版基準測試),TP 25拿下了4648分,很遺憾地,X1c 5th仍舊拿下4802分,繼續領先TP 25。

4648分


最後則是「Applications(應用程式測試)」,站長選擇了使用Office 2016進行測試。在這項目總算讓TP 25扳回一城,TP 25獲得了2702分,而X1c 5th則是2660分。

2702分


PCMark 10實測
如果透過PCMark 10會更了解TP 25搭載獨顯之後的優勢。在PCMark 10 Extended的總分方面,TP 25以2714分勝過了X1c 5th的2282分。但如果仔細比對四項測試模組,會發現TP 25完全靠獨顯「逆轉勝」的。

PCMark 10 Extended延伸測試)對應不同的測試模組,可大幅節省測試時間,包含四種測試模組:

Essentials(基本模組):本項是模擬每天例行電腦運作,故包含了網頁瀏覽、視訊會議以及應用程式開啟時間等項目。這裡的「視訊會議」比較接近透過Line或WeCha進行視訊對談。
Productivity(生產力模組):本項是透過試算表以及文書處理軟體,衡量電腦在處理每天會用到的辦公室應用軟體之效能。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數位內容創造模組):本項包含了照片編輯、影片的編輯及剪輯後的運算與視覺效果產出,對於在意數位內容編輯效能的使用者而言,本項目滿重要的。
Gaming(遊戲模組):本項目著重CPU與GPU的即時運算效能,GPU會有兩個測試項目,CPU也會有一個,最後則是綜合測試。
兩台主機在四種模組的成績如下:

TP 25在基本模組(Essentials)的成績為6838分,X1c則是7303分
TP 25在生產力模組(Productivity)的成績為5480分,X1c則是6150分
TP 25在數位內容創造模組(Digital Content Creation)的成績為2213分,X1c則是2131分。一旦用到GPU,TP 25的獨顯優勢就會開始彰顯
TP 25在遊戲模組(Gaming)的成績為1770分,X1c僅有766分
從PCMark 10 Extended延伸測試)結果,使用者可以更清楚,怎樣的主機規格配置才更適合自己的需求。換言之,在TP 25插滿兩條記憶體之前,其實用來跑文書處理軟體或是網路相關程式,不見得是X1c 5th的對手。但如果只看總分,會以為TP 25是全面性的比X1C 5th更快,其實不盡然。

2714分


接下來使用Final Fantasy XIV的「Strom Blood」測速程式,以1920 x 1080解析度,以及「Laptop」情境下,測得3299分,評語為「FAIRLY HIGH」(相當快)。X1c 5th的成績受限於內顯,僅有1301分。如果想在1920 X 1080解析度下順暢的執行3D遊戲,獨顯仍是必要的。

3299分


由於上述的測試程式缺乏「每秒張數」直覺式的數值,站長從本次評測起導入了「SuperPosition Benchmark」,本套程式可適用Full HD甚至4K解析度,並可根據顯示記憶體大小,決定情境複雜度。以TP 25為例,由於GeForce 940MX只搭配2GB的顯示記憶體,因此在1080p解析度下,只能進行Medium的情境複雜度。成績如下圖所示,總分為1579分,每秒平均頁數為11.81張,最高張數也僅15張/秒。

1579分


TP 25的M.2 SSD支援SATA3或是PCIe NVMe協定,只是PCIe傳輸模式僅支援PCIe 3.0×2(16Gb/s約2GB/s),以本次受測的TP 25所搭載的三星PM961 M.2 SSD為例,真正的循序讀取效能可以突破2.2GB/s,但在TP 25上卻只測出了1.7GB/s的成績。其實三星的96x世代SSD除了效能驚人之外,還有一項優點就是SSD控制器溫度控制得不錯。站長連續進行SSD效能測試時,PM961的溫度不會超過60度,前一世代的三星950 Pro在同樣的測試情境下,很容易飆高到70度以上。坊間雖然不乏循序讀取破2.2GB/s的M.2 NVMe SSD,但控制器溫度卻也很容易衝高至70度以上,導致市面上許多M.2 SSD散熱片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三星的零售版96x世代SSD有兩款,分別是採用MLC顆粒的960 Pro,以及採用TLC顆粒的960 Evo,前者的價格自然高過後者。至於提供給電腦大廠出貨安裝的OEM版則是SM961(MLC顆粒)與PM961(TLC顆粒)。三星96X世代SSD強悍的秘密,在於自行研發的最新一代Polaris(北極星)SSD控制器,去年發表迄今,無論在效能及工作溫度上的表現仍傲視群雄,雖然其他的控制器大廠在效能層面也緊起直追,但代價卻是控制器容易產生高熱,甚至得透過降頻來降低溫度。

ThinkPad所使用的零件通常有多種來源,以M.2 NVMe SSD為例,至少有三星、英特爾(Intel)、東芝(Toshiba)這三家,站長在不同的ThinkPad或是ThinkCentre上都測過這三家的M.2 SSD。使用者在購買時無法自行挑選,後續如果要自行升級SSD容量時,如果對效能以及運作溫度很在意,不妨考慮三星或是東芝這兩家的SSD。至於英特爾的600p系列M.2 SSD,雖然效能普普,但價格卻相當划算。三星高效能所需付出的代價就是耗電量,PM961高達2.91A,Toshiba的XG4系列是1.9A,反而Intel 600p系列僅有1.7A。

如果很在意電池續航力,或許Intel 600p系列會是首選,如果希望「平衡性」好一點,Toshiba XG4系列會是不錯的選擇,至於三星的PM961用在TP 25上反而有點「龍困淺灘」,因為被限制在PCIe 3.0×2傳輸模式。所以「最強」的SSD端視使用者重視哪一點,這也是DIY族的樂趣吧,可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當下最適合的配備。

內建SSD效能不錯


AKiTiO Node顯示卡轉接盒,搭載NVIDIA GeForce GTX TITAN X戰鬥力大爆發

ThinkPad以往曾推出過內建PCIe擴充槽的大型擴充底座(Advanced Dock),當時許多人都希望能安裝獨立顯示卡以提升3D運算效能。雖然後來的Docking取消了PCIe擴充槽,但還是有許多的使用者希望ThinkPad能藉由Dock來升級顯卡效能。經過多年的等待,這樣的期待終於實現了。拜Thunderbolt 3高速傳輸埠之賜,只要筆記型電腦有配備Thunderbolt 3,就有機會透過40Gb/s高速頻寬連接獨立顯卡(eGPU)。站長特別向朋友借測了eGPU外接盒以及nVidia顯示卡,來驗證TP 25的擴充性。

eGPU外接盒是AkiTio公司推出的「Node」外接顯卡轉接盒,可安裝全長、全高的顯示卡,且內建400W電源供應器,不用擔心推不動大型顯卡。受測的顯卡則是nVidia的GeForce GTX TITAN X,內建「12GB」的顯示記憶體。老實講,站長本來只想借一張比GeForce 940MX快一些的獨顯就好,沒想到卻借到了一張怪物效能卡……。

這次,要實測的是ThinkPad 25 Anniversary Edition紀念版商用筆電,並使用原形研發推出的艾克優品AKiTiO Node顯示轉接盒,並安裝NVIDIA GeForce GTX TITAN X顯示卡,進行效能實測


顯示卡檢測
由於Thunderbolt 3連接eGPU外接盒仍有相容性方面的問題,有可能是外接盒跟筆電之間的搭配有問題,或是獨立顯卡跟筆電不合,網友在購買前,最好多調查一下使用者的經驗分享。以TP 25為例,將Node eGPU外接盒連接上TP 25的TB3連接埠之後,系統可順利辨識出Node外接盒,並且判定為支援External GPU(外接顯卡)。

External GPUs supported:Yes


TP 25的裝置管理員也順利偵測出有一張新的顯示卡,經安裝驅動程式後,系統正確顯示型號為GeForce GTX TITAN X。

發現3個Display adapters顯示裝置,分別是Intel HD Graphics 620、NVIDIA GeForce 940MX與NVIDIA GeForce GTX TITAN X


安裝注意事項
當使用eGPU時,理論上可以選擇兩種影像輸出模式,第一種是直接從外接顯卡連接桌上型螢幕,這種方式的效能表現是最好的。第二種則是將外接顯示卡的畫面透過TB3回傳至筆記型電腦的螢幕,受限於TB3頻寬,效能會打些折扣,而且不見得所有程式都接受回傳模式。站長用Cinebench R15重新測試,原本940MX的成績為73.5 fps,改透過GTX TITAN X運算,成績一口氣提升到109.53 fps!但如果將GTX TITAN X的訊號回傳TP 25的螢幕,成績會降為86.22 fps,比起原先的940MX,反而提升效果有限。

安裝上要特別注意


Final Fantasy XIV「Strom Blood」效能測試
接著站長迫不及待的想知道eGPU在Final Fantasy XIV「Strom Blood」的測速成績。直接挑戰「1920 x 1080」MAXIMUM最高複雜度場景,站長採用GTX TITAN X直接輸出到外接螢幕的接法,結果成績一舉突破萬分大關,高達10710分,評語為「Extremely High」。原本受測TP 25的弱點,例如只有單通道記憶體、被降速的M.2 SSD等,在高速顯卡的助陣下,通通得到了救贖。

不過有一點需要提醒,在Final Fantasy XIV「Strom Blood」等測速軟體中,如果站長選擇了將GTX TITAN X的畫面透過TB3回傳至筆記型電腦螢幕,會出現錯誤訊息而無法執行。這也是目前eGPU外接盒常見的相容性問題,站長建議既然都用eGPU外接盒了,直接從顯卡接上大尺寸螢幕才是王道的用法。

破萬啦!從3299分,增加到10710分,外顯還是跑更複雜的運算,竟然還得到超高的分數!原先使用內顯,使用Final Fantasy XIV的「Strom Blood」測速程式,以1920 x 1080解析度,以及「Laptop」情境下,測得「3299分」,評語為「FAIRLY HIGH」(相當快)。結果使用GeForce GTX TITAN X,在Final Fantasy XIV「Strom Blood」的測速成績。直接挑戰「1920 x 1080」MAXIMUM最高複雜度場景,測得「10710分」,評語為「PERFORMANCE EXTREMELY HIGH」(效能超級高)


3DMark的「Time Spy」效能測試
TP 25原本在3DMark的「Time Spy」項目只獲得了「684」分,但透過GeForce GTX TITAN X,成績暴增為3946分。

從684分,增加到3946分


3DMark的「Fire Strike Ultra」效能測試
3DMark的「Fire Strike Ultra」項目是針對4K解析度進行效能評測,所以此項目必須連接到4K螢幕。TP 25原本的成績是「310」分,而且還是GeForce 940MX的成績。換上GeForce TITAN X之後,成績變成3615分,彷彿成了3D效能的救世主。

從310分,增加到3615分


「SuperPosition Benchmark」效能測試
站長接著進行「SuperPosition Benchmark」效能補測。原本成績僅1579分,如今狂漲為10640分,每秒張數甚至沒有低於60張的,最高甚至可突破100張/秒。

1579分,增加到10640分


桌機交叉效能測試
由於TP 25搭配外接的GTX TITAN X效果驚人,以往站長測試ThinkPad時,3D效能老是被站長自己的桌上型電腦狂電,站長這次乾脆也來測試一下自己的桌機在「SuperPosition Benchmark」下,1080P解析度特效全開(Extreme)的成績。站長的桌機使用桌上型處理器(i7-6700)、雙通道記憶體(四條16GB DDR4記憶體)、三星的950 Pro M.2 SSD(PCIe 3.0×4),顯卡也還不差,是GTX 1060(6GB顯示記憶體)。結果成績是2302分,每秒平均張數僅17.22張,最高張數也才19.65張。

桌機GeForce GTX 1060 6GB效能慘不忍睹


AKiTiO Node搭載NVIDIA GeForce GTX TITAN X戰鬥力
換成TP 25進行實測,輕輕鬆鬆就KO掉站長的桌機…,成績為3218分,平均張數也有24.07張/秒。GeForce GTX TITAN X其實也只是前一世代(Maxwell)核心的高階顯卡,nVidia已經推出新一代的Pascal核心,未來勢必會有採用更新架構的GPU問世,透過eGPU外接盒,便能讓配備Thunderbolt 3高速傳輸埠的ThinkPad不斷提升3D效能,許多ThinkPad使用者多年的心願終於成真了。

AKiTiO Node搭載NVIDIA GeForce GTX TITAN X威力強大


SPECviewperf 12.1效能測試
除了遊戲方面的應用,TP 25搭配外接的GTX TITAN X也能有效提升專業繪圖、工程軟體的運算表現。站長使用SPECviewperf專業程式測速軟體。SPECviewperf是Standard Performance Evaluation公司所推出的,透過專業繪圖軟體測試,精準呈現出專業顯示卡在不同軟體下的效能表現。 SPECviewperf 12原本僅測試8款專業的繪圖軟體,其中五款(CATIA, CREO, MAYA, Siemens NX以及Solidworks)主要基於OpenGL的架構,Showcase 是基於DirectX架構,而Energy和Medical則是以模擬運算負載,以估算出工作效能表現。從12.1版本開始,加入了著名的3D繪圖程式「3DS Max」。

下圖是TP 25的內外接獨顯成績,不難看出兩者巨大的效能差距。不過網友如果拿來跟去年本站發布的「ThinkPad P50效能實測」相比,會發現互有勝負,這是因為P50畢竟搭載了高效能的Mobile Xeon處理器,在某些需依賴CPU運算效能的項目,P50憑藉著高速處理器,仍能夠勝過TP 25 + eGPU。

在測試eGPU外接盒時,站長發現一個問題,當TP 25拔掉TB3傳輸線之後,原本以為可以靠TP 25自己的940MX執行測速程式,但不知何故,所有的測速程式都無法正常執行,似乎3D運算的主導權被eGPU拿走,但如果接上eGPU外接盒,GTX TITAN X還是能正常運作。最後只好移除掉GeForce的驅動程式,重灌Lenovo官網提供的ThinkPad專用nVidia獨顯驅動程式,才讓940MX恢復正常。像此類eGPU的系統相容性問題層出不窮,有志添購eGPU外接盒的網友務必了解自己的需求與系統限制後再購入。

OpenGL效能差超多


AKiTiO Node 顯示卡轉接盒 ,外觀質感好,做工很精細,可以對應各種PCIe 3.0顯示卡,搭載Thunderbolt 3.0,實現外接顯示卡,充分發揮外顯的戰鬥力,實測效能表現優異。PCDIY!在此特別推薦!


市場行情

「AKiTiO Node 顯示卡轉接盒」,原形研發原廠建議售價:12,800元,PChome 24h報價:7,900元。

「AKiTiO Node 顯示卡轉接盒」,PChome 24h報價:7,900元(調查日期:2018年08月01日)


競爭產品比較

目前來說,市場上有很多廠商推出Thunderbolt 3.0顯示卡外接盒,或者是推出內含顯示卡的Thunderbolt 3.0顯示卡外接盒套件。包括了原形研發(inXtron)、華碩(ASUS)、技嘉(GIGABYTE)、微星(msi)、雷蛇(Razer)、影馳(Galax)、惠普(HP)等業者。

不過,實際上有在台灣市場販售的,有原廠、代理商做售後服務,以及有大量供貨,不含個體戶銷售飄洋過海的水貨的,真正有在販售的,只有原形研發(inXtron)、華碩(ASUS)、技嘉(GIGABYTE)、影馳(Galax)、惠普(HP)。

而且,大多價格不便宜,一般空機價格,市價都在9900元以上。

最物超所值的,就是AKiTiO Node 顯示卡轉接盒,市價為7900元(400W)。其價位,是最超值的,是最划算的Thunderbolt 3.0顯示卡外接盒!

台灣市售Thunderbolt 3.0顯示卡外接盒規格與價格比較表(調查日期:2018年08月01日)


雅婷3C開幕限量優惠

「雅婷3C」則是由5個喜愛電腦DIY的玩家,所開設的一家網拍型網店。雅婷3C,目前在「露天拍賣」,以及「蝦皮賣場」,都有開設拍賣網店。雅婷3C,主要的商品則是電腦零組件,也有玩家精品與改裝部品,還有許多物超所值的好東西,不少都比起實體店面、網路購物在價格上更漂亮,值得玩家來參考看看。



AKiTiO Node顯示卡轉接盒(全新)




Thunderbolt 3.0連接線,採購時要特別留意

值得一提的,這邊要特別注意:「Thunderbolt 3.0連接線,規格差異很大,不能亂買!」

Thunderbolt 3.0連接線,外表看起來只是一條簡單的USB Type-C連接線,但其實和一般的一般的USB 2.0、USB 3.0與USB 3.1的USB Type-C連接線,不僅規格差異很大,還分成好幾種版本!


Thunderbolt 3.0連接線,有分成主動式與被動式連接線
Thunderbolt 3.0連接線,有分成主動式與被動式連接線。所謂主動式連接線,就是線路的兩端,有使用晶片傳輸,確保長距離資料傳輸的穩定性、正確性。所謂被動式連接線,就是線路的兩端,是直接傳輸的,沒有透過晶片串接。

市售一般的TB3連接線,都是被動式的Thunderbolt 3.0連接線(40Gbps),同時支援DisplayPort 1.2、USB 3.0與USB 3.1的資料傳輸,最長50CM,高規也有做到80CM。降速版被動式的Thunderbolt 3.0連接線(20Gbps),長度則支援到1M、2M。主動式的Thunderbolt 3.0連接線(40Gbps),不支援DisplayPort 1.2、USB 3.0與USB 3.1的資料傳輸


一般被動式TB3線接線,最長50CM
一般的Thunderbolt 3.0連接線,都是被動式。按照Intel制定出來的Thunderbolt規格,標準的被動式的Thunderbolt 3.0連接線,除了要支援100W的電力傳輸,還要能具備40Gbps資料傳輸能力,標準線長為50cm。

一般市售Thunderbolt 3.0連接線,都是被動式的,長度為50CM


高規的被動式的Thunderbolt 3.0連接線,長度最長已經做到80CM。
後來,有出現使用比較好的線材,做出高規Thunderbolt 3.0連接線,高規的被動式的Thunderbolt 3.0連接線,長度最長已經做到80CM。

被動式的Thunderbolt 3.0連接線,同時也支援DisplayPort 1.2、USB 3.0與USB 3.1的資料傳輸,可以和Thunderbolt 3.0做共用。

高規的被動式的Thunderbolt 3.0連接線,長度最長已經做到80CM(Apple已經在販售)


被動式TB3連接線,線長比較長的都是在資料傳輸速度降速到20Gbps
被動式Thunderbolt 3.0連接線,也有做出1M、2M版本。要特別注意的,這些比較長的被動式Thunderbolt 3.0連接線,線長比較長的都是在資料傳輸速度降速到20Gbps。

沒仔細看,還以為這條被動式Thunderbolt 3.0連接線比較好,長度有2M。實際上,這是比較差的被動式Thunderbolt 3.0連接線(20Gbps)


主動式TB3連接線,最長做到1M、2M
超過50CM的Thunderbolt 3.0連接線,理論上都是主動式。按照Intel制定出來的Thunderbolt規格,標準的主動式的Thunderbolt 3.0連接線,一樣要支援100W的電力傳輸,還要能具備40Gbps資料傳輸能力,標準線長的話,最長可到2M。目前市場上供應有1M、2M兩種版本。

主動式的Thunderbolt 3.0連接線,不支援DisplayPort 1.2、USB 3.0與USB 3.1的資料傳輸,拿來對應USB的話,僅能支援到USB 2.0。

主動式Thunderbolt 3.0連接線(40Gbps),長度有2M,可是不支援DisplayPort 1.2、USB 3.0與USB 3.1的資料傳輸,拿來對應USB的話,僅能支援到USB 2.0。


Thunderbolt 3.0連接線,與一般USB 3.1 Type-C連接線不同!
要特別注意的,USB Type-C連接線,共可分為USB 2.0、USB 3.0與USB 3.1,另一種則是被動式Thunderbolt 3.0連接線(40Gbps),被動式Thunderbolt 3.0連接線(20Gbps),主動式Thunderbolt 3.0連接線(40Gbps)。

一般的USB 2.0、USB 3.0與USB 3.1的USB Type-C連接線,是不能與Thunderbolt 3.0共用的。採購時,一定要特別留意。

USB Type-C線接線,連接器上面沒有打印SS,就是一般USB 2.0版本


USB Type-C線接線,連接器上面有打印SS,還有分成USB 3.0(5Gbps,又稱USB 3.1 Gen 1)與USB 3.1(10Gbps,又稱USB 3.1 Gen 2)


USB Type-C線接線,一般是USB Type-A連接器(大頭),對USB Type-C連接器(小頭)


USB Type-C線接線,也有USB Type-C連接器(小頭),對USB Type-C連接器(小頭)


怎麼辨識,到底是USB 2.0、USB 3.0與USB 3.1的USB Type-C,或者是Thunderbolt 3.0?辨識方式很簡單,Thunderbolt連接線在其連接器上面,都印有Thunderbolt或雷電的字樣。

Thunderbolt連接線在其連接器上面,都印有Thunderbolt或雷電的字樣


AKiTiO Node 顯示卡轉接盒,外接顯示卡戰鬥力強大!

這次,我們實測開箱了AKiTiO Node 顯示卡轉接盒,前後進行了多項測試,可以明顯發現Thunderbolt 3外接顯示卡方便好用,而且搭配高階、旗艦顯示卡的話,更可以發揮出強大戰鬥力。而且這款顯示卡轉接盒做工精細,且穩定度高,搭配顯示卡能一次就安裝成功,實測效能也有相當驚人的表現。

整理來說,AKiTiO Node 顯示卡轉接盒,外接顯示卡戰鬥力強大!

廠商資訊

廠商名稱:AkiTiO - 艾客優品 - 原形研發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網址:www.akitio.com.tw
廠商電話:0800-890-828

→更多的【PCDIY!洋垃圾】: 請見

→更多的【PCDIY!歪國貨】: 請見

→更多的【PCDIY! HDD】: 請見

→更多的【PCDIY! SSD】: 請見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 請見

延伸閱讀

(01)HGST Ultrastar He10 10TB SATA實測開箱,高效能機械硬碟中的頂尖之作!
(02)WD Blue SSHD 4TB新藍標實測開箱,混合式硬碟中的新銳精兵!
(03)硬碟故障資料救援報價3萬8 引爆網友熱議!
(04)Seagate Archive HDD v2 8TB實測開箱,物超所值希捷冷資料硬碟!
(05)小開箱》中銨ICY DOCK ExpressCage MB324SP-B速寫開箱,5.25吋4-Bay多功能硬碟抽取盒!
(06)希捷Seagate Backup Plus 4TB實測開箱,USB 3.0大容量外接硬碟!
(07)WD My Passport Ultra 3TB實測開箱,超大容量外接硬碟優質首選!
(08)硬碟用SSD有多爽,引爆網友熱議!
(09)維修電腦 & 升級硬碟必看》SSD、HDD、SSHD資料徹底刪除大作戰!
(10)WD Black 6TB黑標實測開箱,玩家級機械硬碟中的資優生!
(11)HGST TOURO Mobile 3TB外接硬碟實測開箱,超大容量USB 3.0外接硬碟報到!
(12)艾客優品AKiTiO Neutrino Bridge USB3.1外接硬碟支架實測開箱,電腦玩家的神兵利器!
(13)HGST Ultrastar He8 8TB硬碟實測開箱,巨量資料儲存的神兵利器!
(14)硬碟故障資料救援,等了一年八個月...
(15)有圖有真相》WD Service Center專訪,客服正妹真相大公開
(16)Kingston DataTraveler 2000 32GB實測開箱,IP57防水防塵實體鍵盤加密防護隨身碟!
(17)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18)網爆硬碟發出高頻唧唧滋滋聲,引發網友熱議!
(19)200TB資料怎麼儲存,引爆網友熱議!
(20)HGST DESKSTAR NAS 3TB實測開箱,高效能機械硬碟中的優質精品!
(21)硬碟容量那麼大能做什麼 引爆網路熱議!
(22)二次元房價下不來 引爆網友熱議!
(23)艾客優品AKiTio aDrive U3 240GB開箱實測,USB 3.0鋁合金外接式高質感固態硬碟!
(24)磁碟陣列要選RAID 5還是RAID 6 引爆網友熱議!
























發表您的看法

請勿張貼任何涉及冒名、人身攻擊、情緒謾罵、或內容涉及非法的言論。

請勿張貼任何帶有商業或宣傳、廣告用途的垃圾內容及連結。

請勿侵犯個人隱私權,將他人資料公開張貼在留言版內。

請勿重複留言(包括跨版重複留言)或發表與各文章主題無關的文章。

請勿張貼涉及未經證實或明顯傷害個人名譽或企業形象聲譽的文章。

您在留言版發表的內容需自負言論之法律責任,所有言論不代表PCDIY!雜誌立場,違反上述規定之留言,PCDIY!雜誌有權逕行刪除您的留言。

最近新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