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大顯卡也照吃不誤、專為挑戰極限而生,ROG Z11 ITX電競級機殼開箱DIY

文.圖/Lucky 2021-01-21 13:25:00
今年的顯示卡在效能大幅增長之餘,體積也是相對應的膨脹不少,不少廠商推出的卡片厚度動輒就是2.5 Slot以上,長度也是比去年還要高出一截,這對於喜愛ITX主機的電競玩家來說,顯卡的體積成為了在電腦組裝上的一道障礙,因此ROG為了克服這個的問題,打造出了全新Z11機殼,並號稱能夠容納厚度達3 Slot的顯示卡,就讓我們來瞧瞧這個機殼能不能重燃ITX主機玩家們的希望之火吧。



ROG Z11機殼開箱
Z11在外觀設計上使用大量的金屬髮絲紋與電路圖騰的設計,且除了強化玻璃側板外,機殼的I/O面板還很特別使用金屬與玻璃交織的方式,以此在材質和視覺上創造出更鮮明的衝突美感,而且機殼在放置的方面也能自由視桌面空間決定要直放或是橫放,以現今的DIY機殼來說算是相當罕見的特別設計。(通常大多是擇一)

機殼的I/O端使用金屬+玻璃的雙材質組合設計,而且玩家可以選擇直立或橫放。

機殼金屬的部分都經過髮絲紋處理,同時ROG LOGO則具備RGB燈效功能。

機殼I/O相當豐富,由左至右分別為:LED變換鍵、2個USB 2.0、3.5mm音源孔、USB 3.2 Gen 2 Type C、2個USB 3.2 Gen 1 Type A、重設鈕、電源開關。

機身右邊的側板設計相當酷線且精緻。

側板的ROG LOGO特寫。

機殼上/下(橫放則是前後)的濾網設計也是相當有特色,其中四角有安裝緩衝墊的濾網在直立時要朝下。

防塵濾網使採用卡扣的快拆設計,值得注意的是,玩家在卸下側板時需要先將濾網拆除。

機殼的後方(橫放是底部)的細節處理也是相當到為,而且別看它是ITX機殼,它可是能夠相容標準ATX電供呢!


說到特別之處,Z11針對內部的空間設計也是獨特。為了確保提供足夠的風流來為電競級的硬體散熱,主機在兩端分別設置了2顆140mm與1顆120mm的風扇,並且允許玩家在額外加裝最大240mm的水冷排,提供媲美標準ATX機殼的散熱擴充性。

機殼內部的空間一覽。

中央的整線遮罩印有ROG的信仰LOGO,同時玩家也能夠視需求在上面加裝一個2.5吋硬碟。

主機的上方(橫放為前方)設有兩顆140mm風扇,下方(後方)則有一顆120風扇。


但有組過ITX機殼的玩家應該都知道,支援是一回事,實際把這些零件塞進去就又是另一個故事,為此Z11刻意的把主機板的安裝處給傾斜了11度角(所以產品型號才叫做Z11?),如此一來玩家不僅能夠安裝高度達130mm的大型塔扇,同時也為機殼後方的提供寬度達40mm的整線空間,搭配整合了風扇、RGB、USB功能的集線器,讓Z11即使在裝入大量零件之後,也依然能夠從容地進行整線,不用像其他ITX機殼一樣需要費盡心才能勉強把側板給蓋起。

從側面看過去可以發現Z11的主機板安裝處傾斜了11度角,以此來容納更大的塔散,同時也增加整線空間。

Z11整線空間示意圖。

考量到ITX主機板的擴充性有限,Z11備有一個多功能集線器,能夠將風扇、RGB、USB等排線連接至此處。


實際組裝
欣賞了外觀之後,小編也拉起衣袖進行了實際組裝,根據過往的經驗,ITX機殼在組裝上只分兩種:難裝跟很難裝(被揍)。

這一點在Z11上也不例外,雖然說在整線方面確實受惠於機殼中央傾斜11度的設計而變得相當容易,但除了整線之外,許多零件的安裝都是採套疊的設計,所以組裝必須要有縝密的規劃,否則順序一旦錯了,就必須拆下一大堆的零件從頭開始了。

安裝的部分小編搭配了手邊的ROG Strix B550-I Gaming主機板,以及專屬小型化設計的CoolerMaster V850 SFX Power與ASUS自家ROG Ryuo 240水冷,另外也把目前的火熱版大顯卡RTX 3080 FE給一併通通裝上去,你看看,Z11通通能夠容納進去,有需要的話,內部空間還能夠擺個小公仔也沒問題!

小編這次組裝使用NVIDIA RTX 3080 FE顯示卡和ROG RYUO 240mm一體式水冷,可以從圖中看到Z11要容納這些巨型零件是沒有問題的。

組裝ITX機殼當然選擇小型化設計的SFX版本電源供應器囉,圖為此次採用的CoolerMaster V850 SFX GOLD


當然辛苦是值得的,只要安裝順序規劃得當,裝入一張RTX 3080+240mm的水冷是完全沒問題的,加上機殼預設的3顆風扇與RGB燈效,整個機殼的外觀不僅相當酷炫,內在的效能自然也完全不在話下。

直放時的RGB燈效一覽。

橫放時RGB燈效一覽。

機殼的所有燈光都支援華碩的Aura Sync RGB燈效功能。


然而在其酷炫的外觀之下卻藏著很大的設計問題,那就是這款殼是沒有後端I/O開孔的!這代表主機板後端I/O孔如果不額外使用延長設備的話,就僅能使用前面板提供的I/O,這大概也是為什麼前面提供了高達5組USB孔的原因吧。

此外,沒有後端I/O開孔的嚴重性可不僅止於USB擴充的問題(大不了買個HUB就解決了),Z11的機殼設計就連最基本的視訊連結也都是一大難題,玩家必須在安裝顯示卡的時候就一併將需要用的視訊線材接上,否則一旦側板蓋上之後,線材就無法直接進行插拔了!這代表就算把組裝的差事交給店家,還是會因為一條視訊線而無法使用(GG~)。

而且玩家所使用的視訊線材還不能太短,由於機殼設計的關係,機殼開孔距離顯示卡是有一段距離的,因此以一條1公尺的視訊線來說,大約會有30公分的長度被機殼走線吃掉,倘若螢幕和主機之間的距離比較遠的話,還需要多加留意。

從圖中可以看到,主機板和顯示卡距離機殼有一段距離,加上沒有開孔,使得主機板後端I/O都無法使用,另外視訊線材則是得貫穿機殼才能與顯示卡相連。

附帶一提,玩家如果橫放主機,顯示卡頂部的LOGO有可能會是顛倒的。


最後,Z11為了能夠同時裝下2顆140mm風扇、240mm水冷與3 Slot厚度的顯示卡,使得機殼的體積來到了194 (W) x 531 (H) x 386 (D) mm,淨重量也達到8.7公斤,幾乎是快要和一些緊湊型ATX機殼相同大小了,但或許也正因為如此,Z11才能滿足電競玩家在外型與散熱方面的需求,在某些層面上也算是必要之惡吧!

Z11與PS5比大小。


帥,就完事了
ROG Z11機殼有著電競產品必備的帥氣外型、強力且完整散熱設計,加上獨特11度傾角設計,讓ITX主機也能有足夠的空間塞入3 Slot厚度的顯卡,讓玩家不必因為體積而在效能做出讓步。

只是在滿足高階硬體和散熱的需求後,Z11不僅失去了ITX機殼精緻迷你的優勢,就連原本就已經相對受限的擴充性都大打折扣,甚至有可能發生交給店家組裝卻還是無法使用窘境,這樣代價對於主打電競的產品來說似乎顯得有些本末倒置,究竟外型是否足以彌補這方面的缺憾,就端看各位玩家的需求與喜好囉!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https://t.me/PCDIY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https://t.me/PCDIY_Chat


發表您的看法

請勿張貼任何涉及冒名、人身攻擊、情緒謾罵、或內容涉及非法的言論。

請勿張貼任何帶有商業或宣傳、廣告用途的垃圾內容及連結。

請勿侵犯個人隱私權,將他人資料公開張貼在留言版內。

請勿重複留言(包括跨版重複留言)或發表與各文章主題無關的文章。

請勿張貼涉及未經證實或明顯傷害個人名譽或企業形象聲譽的文章。

您在留言版發表的內容需自負言論之法律責任,所有言論不代表PCDIY!雜誌立場,違反上述規定之留言,PCDIY!雜誌有權逕行刪除您的留言。

最近新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