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大顯卡也照吃不誤、專為挑戰極限而生,ROG Z11 ITX電競級機殼開箱DIY
文.圖/Lucky 2021-01-21 13:25:00
今年的顯示卡在效能大幅增長之餘,體積也是相對應的膨脹不少,不少廠商推出的卡片厚度動輒就是2.5 Slot以上,長度也是比去年還要高出一截,這對於喜愛ITX主機的電競玩家來說,顯卡的體積成為了在電腦組裝上的一道障礙,因此ROG為了克服這個的問題,打造出了全新Z11機殼,並號稱能夠容納厚度達3 Slot的顯示卡,就讓我們來瞧瞧這個機殼能不能重燃ITX主機玩家們的希望之火吧。
說到特別之處,Z11針對內部的空間設計也是獨特。為了確保提供足夠的風流來為電競級的硬體散熱,主機在兩端分別設置了2顆140mm與1顆120mm的風扇,並且允許玩家在額外加裝最大240mm的水冷排,提供媲美標準ATX機殼的散熱擴充性。
但有組過ITX機殼的玩家應該都知道,支援是一回事,實際把這些零件塞進去就又是另一個故事,為此Z11刻意的把主機板的安裝處給傾斜了11度角(所以產品型號才叫做Z11?),如此一來玩家不僅能夠安裝高度達130mm的大型塔扇,同時也為機殼後方的提供寬度達40mm的整線空間,搭配整合了風扇、RGB、USB功能的集線器,讓Z11即使在裝入大量零件之後,也依然能夠從容地進行整線,不用像其他ITX機殼一樣需要費盡心才能勉強把側板給蓋起。
這一點在Z11上也不例外,雖然說在整線方面確實受惠於機殼中央傾斜11度的設計而變得相當容易,但除了整線之外,許多零件的安裝都是採套疊的設計,所以組裝必須要有縝密的規劃,否則順序一旦錯了,就必須拆下一大堆的零件從頭開始了。
安裝的部分小編搭配了手邊的ROG Strix B550-I Gaming主機板,以及專屬小型化設計的CoolerMaster V850 SFX Power與ASUS自家ROG Ryuo 240水冷,另外也把目前的火熱版大顯卡RTX 3080 FE給一併通通裝上去,你看看,Z11通通能夠容納進去,有需要的話,內部空間還能夠擺個小公仔也沒問題!
當然辛苦是值得的,只要安裝順序規劃得當,裝入一張RTX 3080+240mm的水冷是完全沒問題的,加上機殼預設的3顆風扇與RGB燈效,整個機殼的外觀不僅相當酷炫,內在的效能自然也完全不在話下。
然而在其酷炫的外觀之下卻藏著很大的設計問題,那就是這款殼是沒有後端I/O開孔的!這代表主機板後端I/O孔如果不額外使用延長設備的話,就僅能使用前面板提供的I/O,這大概也是為什麼前面提供了高達5組USB孔的原因吧。
此外,沒有後端I/O開孔的嚴重性可不僅止於USB擴充的問題(大不了買個HUB就解決了),Z11的機殼設計就連最基本的視訊連結也都是一大難題,玩家必須在安裝顯示卡的時候就一併將需要用的視訊線材接上,否則一旦側板蓋上之後,線材就無法直接進行插拔了!這代表就算把組裝的差事交給店家,還是會因為一條視訊線而無法使用(GG~)。
而且玩家所使用的視訊線材還不能太短,由於機殼設計的關係,機殼開孔距離顯示卡是有一段距離的,因此以一條1公尺的視訊線來說,大約會有30公分的長度被機殼走線吃掉,倘若螢幕和主機之間的距離比較遠的話,還需要多加留意。
最後,Z11為了能夠同時裝下2顆140mm風扇、240mm水冷與3 Slot厚度的顯示卡,使得機殼的體積來到了194 (W) x 531 (H) x 386 (D) mm,淨重量也達到8.7公斤,幾乎是快要和一些緊湊型ATX機殼相同大小了,但或許也正因為如此,Z11才能滿足電競玩家在外型與散熱方面的需求,在某些層面上也算是必要之惡吧!
只是在滿足高階硬體和散熱的需求後,Z11不僅失去了ITX機殼精緻迷你的優勢,就連原本就已經相對受限的擴充性都大打折扣,甚至有可能發生交給店家組裝卻還是無法使用窘境,這樣代價對於主打電競的產品來說似乎顯得有些本末倒置,究竟外型是否足以彌補這方面的缺憾,就端看各位玩家的需求與喜好囉!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https://t.me/PCDIY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https://t.me/PCDIY_Chat
ROG Z11機殼開箱
Z11在外觀設計上使用大量的金屬髮絲紋與電路圖騰的設計,且除了強化玻璃側板外,機殼的I/O面板還很特別使用金屬與玻璃交織的方式,以此在材質和視覺上創造出更鮮明的衝突美感,而且機殼在放置的方面也能自由視桌面空間決定要直放或是橫放,以現今的DIY機殼來說算是相當罕見的特別設計。(通常大多是擇一)說到特別之處,Z11針對內部的空間設計也是獨特。為了確保提供足夠的風流來為電競級的硬體散熱,主機在兩端分別設置了2顆140mm與1顆120mm的風扇,並且允許玩家在額外加裝最大240mm的水冷排,提供媲美標準ATX機殼的散熱擴充性。
但有組過ITX機殼的玩家應該都知道,支援是一回事,實際把這些零件塞進去就又是另一個故事,為此Z11刻意的把主機板的安裝處給傾斜了11度角(所以產品型號才叫做Z11?),如此一來玩家不僅能夠安裝高度達130mm的大型塔扇,同時也為機殼後方的提供寬度達40mm的整線空間,搭配整合了風扇、RGB、USB功能的集線器,讓Z11即使在裝入大量零件之後,也依然能夠從容地進行整線,不用像其他ITX機殼一樣需要費盡心才能勉強把側板給蓋起。
實際組裝
欣賞了外觀之後,小編也拉起衣袖進行了實際組裝,根據過往的經驗,ITX機殼在組裝上只分兩種:難裝跟很難裝(被揍)。這一點在Z11上也不例外,雖然說在整線方面確實受惠於機殼中央傾斜11度的設計而變得相當容易,但除了整線之外,許多零件的安裝都是採套疊的設計,所以組裝必須要有縝密的規劃,否則順序一旦錯了,就必須拆下一大堆的零件從頭開始了。
安裝的部分小編搭配了手邊的ROG Strix B550-I Gaming主機板,以及專屬小型化設計的CoolerMaster V850 SFX Power與ASUS自家ROG Ryuo 240水冷,另外也把目前的火熱版大顯卡RTX 3080 FE給一併通通裝上去,你看看,Z11通通能夠容納進去,有需要的話,內部空間還能夠擺個小公仔也沒問題!
當然辛苦是值得的,只要安裝順序規劃得當,裝入一張RTX 3080+240mm的水冷是完全沒問題的,加上機殼預設的3顆風扇與RGB燈效,整個機殼的外觀不僅相當酷炫,內在的效能自然也完全不在話下。
然而在其酷炫的外觀之下卻藏著很大的設計問題,那就是這款殼是沒有後端I/O開孔的!這代表主機板後端I/O孔如果不額外使用延長設備的話,就僅能使用前面板提供的I/O,這大概也是為什麼前面提供了高達5組USB孔的原因吧。
此外,沒有後端I/O開孔的嚴重性可不僅止於USB擴充的問題(大不了買個HUB就解決了),Z11的機殼設計就連最基本的視訊連結也都是一大難題,玩家必須在安裝顯示卡的時候就一併將需要用的視訊線材接上,否則一旦側板蓋上之後,線材就無法直接進行插拔了!這代表就算把組裝的差事交給店家,還是會因為一條視訊線而無法使用(GG~)。
而且玩家所使用的視訊線材還不能太短,由於機殼設計的關係,機殼開孔距離顯示卡是有一段距離的,因此以一條1公尺的視訊線來說,大約會有30公分的長度被機殼走線吃掉,倘若螢幕和主機之間的距離比較遠的話,還需要多加留意。
最後,Z11為了能夠同時裝下2顆140mm風扇、240mm水冷與3 Slot厚度的顯示卡,使得機殼的體積來到了194 (W) x 531 (H) x 386 (D) mm,淨重量也達到8.7公斤,幾乎是快要和一些緊湊型ATX機殼相同大小了,但或許也正因為如此,Z11才能滿足電競玩家在外型與散熱方面的需求,在某些層面上也算是必要之惡吧!
帥,就完事了
ROG Z11機殼有著電競產品必備的帥氣外型、強力且完整散熱設計,加上獨特11度傾角設計,讓ITX主機也能有足夠的空間塞入3 Slot厚度的顯卡,讓玩家不必因為體積而在效能做出讓步。只是在滿足高階硬體和散熱的需求後,Z11不僅失去了ITX機殼精緻迷你的優勢,就連原本就已經相對受限的擴充性都大打折扣,甚至有可能發生交給店家組裝卻還是無法使用窘境,這樣代價對於主打電競的產品來說似乎顯得有些本末倒置,究竟外型是否足以彌補這方面的缺憾,就端看各位玩家的需求與喜好囉!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https://t.me/PCDIY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https://t.me/PCDIY_Chat
- 發表您的看法
請勿張貼任何涉及冒名、人身攻擊、情緒謾罵、或內容涉及非法的言論。
請勿張貼任何帶有商業或宣傳、廣告用途的垃圾內容及連結。
請勿侵犯個人隱私權,將他人資料公開張貼在留言版內。
請勿重複留言(包括跨版重複留言)或發表與各文章主題無關的文章。
請勿張貼涉及未經證實或明顯傷害個人名譽或企業形象聲譽的文章。
您在留言版發表的內容需自負言論之法律責任,所有言論不代表PCDIY!雜誌立場,違反上述規定之留言,PCDIY!雜誌有權逕行刪除您的留言。
最近新增
- 技嘉Z790 AORUS MASTER X主機板 受原價屋店長肯定推薦,唯一台灣設計製造 堆料堆到滿 擁有10GbE+Wi-Fi 7次世代網路規格 超越競爭對手同級產品!
- V-COLOR在Pro WS TRX50-SAGE WIFI主機板展現超頻R-DIMM性能,速度可達8000HMz
- 微星筆電20週年特展 打造極致效能與尊寵體驗空間 解密微星筆電的科技美學饗宴
- 瞄準HPC與AI,技嘉推出支援AMD Instinct™ MI300系列伺服器
- 廣穎電通發表輕量級、大容量行動固態硬碟PX10
- 【顯示卡爆嚴重缺貨】美國禁令 華碩顯卡驚驚漲!台灣現在要買「ROG GeForce RTX 4090 顯示卡」,竟得「加價3萬」強制綑綁 「 11 張 B760 主機板」才買得到!
- 技嘉Z790 AORUS MASTER X效能實測,功能強大 戰鬥力表現超群 Intel第14代處理器 玩家級神兵利器主機板!
- MONTECH 革命性曲面中塔海景房 – KING 95 and KING 95 PRO 重新定義雙倉美學與功能性
- LINE App 2023台灣用戶年度愛用功能排行榜 「主題自動輪播」奪冠! AI 人像熱潮與台灣首發功能最受關注
- 網擎資訊整合支援零信任網路,協助公務機關完善法規遵循
- 最新VicOne報告詳細揭露汽車數據風險日益增加 點出產業面臨的網路威脅情勢提供觀點,以供制定有效的車用資安策略
- 穩踞60季市佔冠軍!華碩再推首款繪圖螢幕ProArt PA169CDV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PLEXTOR S2C 512GB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2670神器級處理器!
- 雅婷3C好康多.玩家收藏.窮人聖物.改裝精品.頂級配備.新奇電腦零組件潮店讓您便宜買好貨!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