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ming VGA 電競 顯示卡 / Workstation 工作站 繪圖卡 / GPU 繪圖晶片 / AI NPU 人工智慧加速卡 / 顯示卡支撐架

購買RTX 30系列顯示卡前必先知道的兩三事:NVIDIA技術簡報 (下篇)

文.圖/Johan 2020-09-12 22:30:08
NVIDIA已於台北時間9月2日凌晨0點正式發表GeForce RTX 30系列(代號Ampere)的RTX 3090、RTX 3080、RTX 3070等顯示卡,價格分別是1499美元、699美元、499美元,比前代還要便宜。而在效能方面也大幅精進,包含3070贏過2080 Ti、3080效能是2080的兩倍,而3090則是主打8K級遊戲的應用,帶領玩家進入遊戲新世代!

這次要上課囉!趕快來看RTX 30系列的技術簡報吧! 總共有四個課程要上


為讓各位想要進入RTX 30時代,NVIDIA舉辦了技術研討會,說明這次RTX 30顯示卡的規格細節與新技術、新功能,讓一般玩家、電競玩家、直播主以及創作者們,在選購之前可以先深入了解這次RTX 30顯示卡細節資訊,讓玩家們可以在得知新一代RTX 30除了效能提升之外,到底還多了哪些東西,以及如何搭配更多周邊與新軟體,來發揮出這次RTX 30的所有特點,這些都是在下單購買前,值得用來做功課的有用訊息!

以下文章就大致分成四個部份,並分成上下篇,本篇為下篇,說明第三和第四部份,分別敘述如下,想要買RTX 30顯示卡的讀者必讀。以下文長圖多,請小心服用。XD

<上篇>
(1) 第一課:安培新架構、新光追,與全新RTX IO遊戲快速載入技術
(2) 第二課:裝機注意! RTX 3080/3090全新散熱設計、3090的8K遊戲、RTXGI

<下篇> (本篇)
(3) 第三課:電競玩家必備Reflex低延遲技術,周邊與360Hz螢幕
(4) 第四課:創作者輔助利器NVIDIA Studio,與直播主利器NVIDIA Broadcast


本篇將以NVIDIA排定共四篇內容,來簡述這次RTX 30顯示卡的技術細節


第三課:電競玩家必備Reflex低延遲技術,周邊與360Hz螢幕

由於專業電競玩家(eSport Gamers)們非常重視遊戲的流暢度與即時性,因為比賽時,往往就是在關鍵時刻對決時,延遲低的一方總是比較有優勢,讓團隊能有更多機會取得勝利。因此,在遊戲的延遲度部份,會非常重視。先不管電腦的顯示卡等級好了。以當前來說,要玩動作射擊遊戲,60Hz的螢幕早已不能符合專業玩家們的需求了,因此目前市面上有許多更高更新率的螢幕紛紛推出,從120Hz開始,到144Hz已是電競玩家的最低門檻了,而近年來更提升到240Hz,甚至360Hz!追求更超流暢度、超低延遲,已成專業電競選手必修功課之一。

NVIDIA為讓電競玩家們能夠玩到更流暢的遊戲體驗,讓選手們不用透過降低解析度、降低畫質,來提升流暢度,以享有既流暢、畫質又好的電競饗宴,因此研發出新的Reflex技術,這個技術涵蓋了從輸入裝置到CPU,到GPU處理後並將畫面輸出到螢幕,能減少系統延遲時間,就越能帶給玩家越流暢的電競體驗。同時為幫助玩家自行評測系統的延遲時間,NVIDIA也與各大電競品牌推出支援Reflex系統的螢幕與滑鼠,再搭配NVIDIA目前推出的LDAT (Latency and Display Analysis Tool)評測工具(目前優先少量供應媒體評測,日後也將會提供給玩家們採購),讓玩家可以知道自己的系統延遲率是多少。

總之,電競遊戲技不如人,但延遲率總不可以輸人才是啊!以下就來看看這次NVIDIA針對eSport的延遲降低需求,帶來了什麼樣的改變!

電子競技早是一種新型態的運動了。目前世界上有超過5億個電競比賽觀眾、1億個《英雄聯盟》電競比賽觀眾、130萬NASCAR iRacing Series的賽車比賽觀眾。且根據統計,有75%的GeForce顯示卡玩家,都會玩電競遊戲


一般玩家和電競玩家是有差別的,後者對於物體移動與手指反應都優於前者。以最新的《特戰英豪》遊戲為例,一般玩家的反應時間是150ms,系統整體延遲為45ms,等看到時到手指按鈕的反應都太久了(超過180ms,敵人都跑走了),這樣當然射不到敵人。而電競玩家由於眼明手快,反應時間只要120ms,系統延遲也只要12ms,因此可以擊中敵人


延遲高低對於電競選手的痛點有哪些?包含被子彈擊中的登記時間(遊戲會記錄使用者是被誰擊中的,以便記錄誰生誰死)、偷窺者的優勢(偷窺要快,若系統反應太慢,明明把頭縮回去了,卻還是被低延遲的對方擊中!)、甩槍精確度 (如同西部牛仔對戰時,同時回身射擊,此時若延遲度低,擊中對方機率越高)。以上簡單來說,就是電競遊戲的勝利,往往決戰於「毫秒」之間


這裡說明了左邊是守護者,右邊是窺望者。兩者在ping(網路延遲)時間一樣之下,系統整體延遲時間低者,往往都能把對方修理到無地自容 (右者的超低延遲,讓其勝利機會越高)


這張圖主要是簡述瞄準時的準確率,由於槍有後座力,因此在延遲低的系統下玩瞄準遊戲時,精確度也越高


這裡是以55ms和31ms做比較,可看到藍色的範圍比較散(擊中率低),而黃色的範圍比較低(擊中率高)


NVIDIA針對eSports玩家的研究發現,延遲會大大影響到瞄準時的精確度。左上角是螢幕更新率造成的準確率(更新率低的螢幕,瞄準率也比較低),而左下方則是系統整體延遲度的高低,也會影響任務完成時間(系統延遲度高的,要花比較多的時間來完成任務)


為解決電競玩家們的痛點,NVIDIA隆重推出REFLEX技術,是一種針對電競所打造的低延遲技術


為解釋什麼叫做系統延遲。我們可以從玩遊戲的一系列動作來分解每一個動作。從滑鼠按擊發,命令會先送到CPU,經由遊戲程式來處理,然後將更新的畫面送到著色命令串之內,等待GPU的接收後並更新其畫面內容,最後再輸出至螢幕。這五個步驟所需要花的時間就是系統延遲。而中間三個則是電腦內部的主要延遲


NVIDIA Reflex低延遲技術,就是要縮短中間三步驟的延遲時間。透過減少CPU背景壓力、將著色命令列直通GPU而不用等待(免排隊直接上),然後再搭配GPU的時脈提升,讓中間三元件的延遲時間大幅降低


開啟Reflex模式之後,各電競遊戲的延遲時間果然有降低哦!(NULL ON表示把Render Queue降到0,只有少許幫助而已)


Reflex怎麼做到低延遲且維持高畫質呢?先看最上面的GPU綁定高畫質設定,會有6個拖延時段,若改成中間的CPU綁定低畫質設定,就可以砍成4個拖延時段。而最下方的Reflex開啟之後,則是把上面的紅色深綠色部份砍掉,只剩4個拖延時段,雖然稍稍比中間的稍微多一點點GPU延遲時間。但可以提供高畫質的畫面,還是值得的


因此,以前你買的都不能算是電競螢幕,而是「遊戲」螢幕。這次NVIDIA新的G-SYNC 「真電競」螢幕,將新增一個新的G-SYNC Esports模式,採用360Hz IPS雙驅動器的面板、內建NVIDIA Reflex延遲分析功能,並可支援240Hz的超低動態模糊等特色。目前宏碁、Alienware、華碩、微星,都有推出支援Reflex的「真電競」螢幕


用這些「真電競」螢幕,玩起遊戲真的比較棒嗎?是的,別懷疑!以1660 Super搭配60Hz時,每個遊戲延遲都很高,當開啟Reflex ON時,同樣硬體配備是可以降低一些延遲的,再搭配RTX 3080時,延遲還會再下降。而你認為這樣的延遲夠低了嗎?不!再搭一台360Hz螢幕,延遲度可以更低(這部份則是人為部份了,因為螢幕的延遲度低,讓電競玩家的反應更快,使延遲時間降更低)


如何分析延遲度呢?當今的評量方法,就是買超級貴的高速連拍攝影機(每秒要能拍1000張的那種),以及搭配的燈組,這樣的配備少說幾十至上百萬元。而這樣做的目的,還只是記錄而已,後續還是要透過「人工」方式,透過每幀的變化與玩家手動按下按鈕時的畫面,來計算出延遲。很累的!


如今,NVIDIA推出了世界首款整合式延遲量測系統的PCB板(將Reflex延遲分析儀整合至G-Sync),讓廠商內建於電競螢幕內,而螢幕下方也配置USB透通埠,讓玩家將滑鼠接著這個USB埠,以便用來偵測延遲性


目前支援NVIDIA Reflex的「真電競」螢幕與「真電競」滑鼠,共有這些品牌的產品 (未來還會增加)


此外,搭配新版GeForce Experience內建的Performance Tool,除可檢視效能之外,還具備一鍵超頻功能,同時還有提供細調參數,右邊上方則會顯示每個步驟的延遲時間


這是實際玩的時候,右上角可以開個效能顯示儀表板


近看儀表板,就可以看到各項延遲數據,包括系統延遲時間、滑鼠延遲時間、平均系統延遲率…等等。你看上面百萬級的延遲評量儀器還得人工計算的方式,現在只要幾萬元的螢幕+滑鼠+顯示卡,就可以自動幫你算好好的。讓電競玩家得知自己的家私是否夠快速 (這邊說的快,不是只有電腦效能的快,還包含延遲度要夠低才行)。值得注意的是,螢幕上有個Reflex螢幕偵測位置,是可以設定的,因為Reflex計算延遲方式,是偵測螢幕的變化,通常你按下滑鼠時,螢幕上的槍會發出火花,Reflex就是根據螢幕的變化來算出時間差,以統計出各項延遲數據。因此若你玩的不是FPS類的遊戲(例如MOBA類),可能每次觸發時,螢幕的變化位置並非你所設定的位置,因此可以能無法正確量測喔!


這部份主要是針對媒體業者所設計的GPU效能輔助評測工具。含LDAT (就是測試系統延遲度的工具,搭配一般螢幕)、PCAT (可正確量測顯示卡耗電量的輔助工具),另外新版FrameView 1.1軟體則整合效能評測與電源耗電統計等功能。這些工具待後續取得時再為讀者測試與報導


從上述可知,Reflex提供低延遲技術,搭配將Reflex延遲分析器內建與G-SYNC 360Hz螢幕,以及GeForce Experience軟體效能分析工具,讓電競玩家輕鬆得知自己的家私是否延遲度夠低,是否夠qualify來玩電競遊戲


從上面的說明可知,當你買了NVIDIA RTX 30顯示卡之後,雖然遊戲畫質很棒,也很流暢,用來玩單人遊戲絕對是極樂饗宴,但是若要跟別人比電競遊戲的話,也許你會納悶為什麼一直被別人打好玩呢?那就是你沒有入手這些相容於NVIDIA Reflex技術的螢幕和滑鼠(以及未來的LDAT評測工具)。所以,想要贏得勝利,這次的家私,請記得多「傳便便」一下啊!

總之,NVIDIA Reflex就幫助電競玩家了解自己的系統延遲度,透過符合Reflex規格的「真電競」周邊,以幫助自己測出系統延遲時間,讓自己更能掌握遊戲的節奏。

第四課:創作者輔助利器NVIDIA Studio,與直播主利器NVIDIA Broadcast

接下來,終於是最後一課了。這部份主要是NVIDIA針對開發者、創作者、遊戲狂熱者,所打造的Studio應用,讓數位創作更快速。另外還有新的Broadcast則是針對直播主、玩家、YouTuber,以及當前疫情下經常需要開遠距會議、遠距上課的上班族與學生們,所打造的絕佳附帶功能。

NVIDIA Studio提供各種可以幫助開發者、創作者加速製作數位內容的開發工具,包含畫質更棒、運算處理時間更短,語音變成人臉講話形狀等等,讓創作者可以透過遊戲引擎來拍攝栩栩如生的動畫,事實上已經有不少人已經這麼做了!

另外,再搭配NVIDIA Broadcast,即可讓實況主、直播主進行各種高畫質的影音串流,也適合遠距會議和上課等用途,其Live Video可提升1.5倍,更厲害的是可透過AI運算來濾除雜音等等(例如孩子哭鬧聲、狗吠聲、垃圾車音樂等等),讓您的直播或視訊通訊不會出現奇怪的噪音,而影響會議的進行!可說是非常棒的應用喔!

數位創作如今正快速爆發成長中。如今每分鐘有500小時的視訊上傳、如今有3100萬個YouTube頻道、如今有1800萬個使用Adobe軟體套件的創作者、如今更有許多年輕人在未來從事的行業中,第一名就是想當專業YouTuber…


NVIDIA Studio,就是幫助創作者工作更快速、更智慧。這些軟硬體工具,包含:RTX顯示卡、Studio驅動程式、軟體開發套件、針對Studio加速的軟體、各式Studio的產品(如Quadro筆電等)


創作者軟硬體也越來越多,如今有82種Studio筆電與桌機、52款RTX加速的軟體,並共推出了12支Studio驅動程式


這次RTX 30系列,將讓您邊錄邊創作。包括更快更大的著色器、搭載AI強化的工作流程、8K高動態範圍的視訊


先看著色效能,RTX 3080是RTX 2080 SUPER的兩倍快


用Blender來製作動態模糊畫面,RTX 3080速度更RTX 2080 SUPER的5倍快


配備24GB超大記憶體讓大型創作計畫順利進行。包含高精細的幾何圖形、多應用的3D著色與動畫、採用AI來進行8K的原始視訊編輯


現在D5 Render這種創作者應用程式,也支援DLSS了!左圖原生1440p,19fps,右圖加入DLSS 1440p則快到35 fps!


在DaVinci Resolve 16裡,影像編輯更快囉!加入各式影音特效,RTX 3080速度至少是RTX 2080 SUPER的1.5倍以上


用遊戲來拍影片吧!Machinima!運用即時電腦繪圖引擎來做出劇院級的視訊畫面


創作者與消費者的場域比較:攝影場地與電影院,工作室與家庭


3D內容製作大不易!想要製作像真人「獅子王」那樣栩栩如生的電影級畫面,且要能輕鬆創作出虛擬世界,就像用手機來拍攝影片那樣的話,那麼就需要一台3D的攝影機。此時透過遊戲技術搭配AI,就是關鍵!


這些遊戲將成為內容創作平台了。包括Skyrim、Minecraft、Super Mario Maker 2、Roblox,讓遊戲者也能進入創作者的殿堂


如今,一些電影也有導入遊戲技術來輔助製作


NVIDIA Onmiverse Machinima,就是RTX強化的視訊混合創作應用,以創作出具有故事內容的影片


Onmiverse創作平台,包括了擴充套件、核心服務、工具、模擬與RTX著色器等服務


透過Onmiverse的RTX著色器,可創作出即時光追動畫影片,包括MDL(材質定義語言)的材質、全動態光源(如自體發光與全域發光)之光線追蹤。透過Ampere架構GPU,1440p畫面可達30 FPS! 圖為Marbles RTX 夜間畫面


Onmiverse的RTX Render也支援全路徑光線追蹤模式,包括MDL(材質定義語言)的材質、最終畫面品質等級。以2080 Ti可繪製每秒一幀的畫面


可創立比以往更大的世界


最新的Audio2Face技術,運用AI的輔助,讓創作者只要輸入講話片段(目前支援英語),人物臉部的嘴型就會跟著對應到正確發音的嘴型。利用自動生成動畫工具來創作動畫,就是怎麼簡單!(PS: 不會再出現Mass Effect: Andromeda 遊戲中顏面神經失調的事件XD)


AI動作預測,用一般Webcam來進行動作捕捉,讓遊戲人物也能跟真人一樣做出各種動作


熱流模擬,要創作出符合即時流體動力學的影片就是那麼簡單


互動級最終畫質的光追特效,可創作出近乎即時路徑的光追畫面


這就是最終的劇院級畫面,若不仔細看還會以為這是在世界哪個角落拍攝的


接下來說說NVIDIA Broadcast吧!您的電腦也是用來與世界溝通的好利器。越來越多人玩遊戲,玩樂時間增加34% (包含在遊戲內與其他玩家溝通),直播主成長至2倍,視訊會議應用更達5倍


GeForce就是即時視訊的首選解決方案。FPS增加1.5倍、x264中階畫質、針對各種即時串流應用程式做優化


新的NVIDIA Broadcast平台,運用AI來讓各種雜亂房間,一指即變成為家庭工作室。提供噪音濾除功能(小孩哭鬧聲或狗吠聲可過濾掉)、虛擬背景特效(房間再亂也能key掉並換成美美的背景)、攝影機自動對焦(攝影機隨著發音者的移動來跟著對焦)


使用者的裝置(麥克風、喇叭、視訊鏡頭),導入NVIDIA Broadcast,就能變成擁有AI級的虛擬裝置,以便與您的即時視訊與語音應用程式做搭配


先前NVIDIA RTX Voice平台,如今透過社群力量,將語音運用情境優化與再訓練,如今NVIDIA Broadcast軟體平台提供更精準的噪音濾除功能。提供僅有3.6%的FPS效能降幅,但噪音濾除設定檔增加至3倍,濾除功能更具智慧


總之,現在要創作內容,會比以前更加興奮!如今創作效率提升至2倍!搭配50款以上的RTX加速過的應用程式,以及全新NVIDIA Studio應用軟體平台(包含Omniverse Machinima和Broadcast),讓您創作更快、更豐富,也更有趣!


透過上面共四課的介紹,可知NVIDIA希望這次RTX 30系列,讓玩家們買到的顯示卡,不只是只有拿來玩Game,或是加值更濃厚的信仰,更多還是NVIDIA建構玩家與創作者為主的生態圈,搭配其尖端技術(如AI)的應用讓科技更生活化,讓NVIDIA創立的各種應用,也能融入你我的生活中,以便盡情享受AI技術,也享受最新科技所帶來的全新感官享受!

以上就是NVIDIA的技術簡報,提供玩家們想要購買RTX 30系列顯示卡之前,更多應用面的消息!辛苦了!大家下課囉!

延伸閱讀
(1) NVIDIA GeForce RTX 30系列降臨:4K開光追60 FPS不是夢、怪物級3090衝上8K DLSS光追也沒問題!
(2) NVIDIA RTX 30系列登場,ASUS、GIGABYTE、MSI、EVGA、Zotac、Galax、Inno3D、Palit、Gainward、Colorful等推出各式3090、3080、3070客製卡
(3) NVIDIA官方公開創始版GeForce RTX 3080開箱,精緻質感包裝顯卡橫向放置
(4) 購買RTX 30系列顯示卡前必先知道的兩三事:NVIDIA技術簡報 (上篇)
(5) 購買RTX 30系列顯示卡前必先知道的兩三事:NVIDIA技術簡報 (下篇) (本篇)
(6) NVIDIA RTX 3080解禁!4K@60Hz達標、開光追也能兼顧效能 Ft. TUF GAMING RTX 3080 O10G GAMING
(7) RTX 3080 vs. RTX 20系列!效能到底差多少? Ft. 一拖拉庫的RTX 20顯示卡
(8) RTX 3080效能PK、對決Radeon RX 5000系列顯示卡,期待Big Navi吧!
(9) 風之力三風扇搭刀鋒扇葉正逆轉,GIGABYTE RTX 3080 GAMING OC 10G顯示卡開箱
(10) NVIDIA GeForce RTX 3080 10GB創始版顯示卡開箱實測,4K高畫質光追遊戲的最佳主角
(11) NVIDIA GeForce RTX 3090 24GB創始版顯示卡開箱實測,邁向8K超高畫質遊戲與創作應用的絕佳利器
(12) 客製版RTX 3090效能解禁!MSI RTX 3090 GAMING X TRIO 24G開箱評測
(13) 抗擾流刀鋒扇葉風扇、雙8-pin PCIe供電,GIGABYTE RTX3090 GAMING OC 24G顯示卡開箱評測


發表您的看法

請勿張貼任何涉及冒名、人身攻擊、情緒謾罵、或內容涉及非法的言論。

請勿張貼任何帶有商業或宣傳、廣告用途的垃圾內容及連結。

請勿侵犯個人隱私權,將他人資料公開張貼在留言版內。

請勿重複留言(包括跨版重複留言)或發表與各文章主題無關的文章。

請勿張貼涉及未經證實或明顯傷害個人名譽或企業形象聲譽的文章。

您在留言版發表的內容需自負言論之法律責任,所有言論不代表PCDIY!雜誌立場,違反上述規定之留言,PCDIY!雜誌有權逕行刪除您的留言。

最近新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