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Board 主機板 / Gaming M/B 電競主機板 / Creator M/B 創作者主機板 / HEDT 高階桌機 主機板

【AMD 7nm】 AMD爆香7nm產品實測篇:處理器+顯示卡+主機板大比拼

文.圖/Johan 2019-07-07 21:07:07
繼前面的產品解析、產品開箱之後,本篇將針對AMD推出的7nm處理器(包括Ryzen 9 3900X與Ryzen 7 3700X)、顯示卡(包括Radeon RX 5700 XT與Radeon RX 5700),以及所搭配的X570主機板(包括ASUS Crosshair VIII Hero、MSI MEG X570 Godlike等等),來進行不同的平台交互測試,搭配最新PCIe Gen.4 x4的Corsair MP600 SSD,以及高達DDR4-3600的G.Skill Trident Z Royal DDR4-3600記憶體。

這次AMD的出擊,是否會讓Intel+NVIDIA陣營「皮皮挫」?


亦敵亦友,AMD CPU+GPU可與Intel CPU+NVIDIA搭配

這次AMD正式發表了7nm Zen2架構的Ryzen 3000系列處理器,加上7nm Navi架構的Radeon RX 5700系列顯示卡,搭配全新的X570主機板,正式開啟了PCIe 4.0新世代,可說是包辦了整個PC平台。相較於Intel目前14nm(代號為Coffee Lake)的第九代Core處理器搭配 Z390主機板,以及NVIDIA目前祭出的12nm Turing架構的Radeon RTX 20系列來說,這三者之前其實不一定都是AMD vs. Intel + NVIDIA的敵對狀態,你也可以選擇AMD CPU+NVIDIA GPU這種搭配,或是Intel CPU+AMD GPU的搭配,所以不一定是絕對敵對的狀態,亦可成為夥伴,讓消費者挑出最強的平台。

因此,這次我們在測試時,選擇了不同的組合搭配,做為本次的效能測試分析!以下是PCDIY!這次的測試平台說明:

★搭配1: 鎖定CPU,AMD vs. NVIDIA GPU
處理器:Intel Core i9-9900K (8C16T) @ 3.6 GHz/5.0GHz (Turbo)
主機板:ASUS ROG Maximus XI Formula (Z390)
BIOS:1105 (06/06/2019)
記憶體:G.Skill F4-3200C14-8GFX DDR4-3200 @ 2666 16GB (8GB×2)
顯示卡:
(1) NVIDIA GeForce RTX 2060 6GB GDDR6
(2) NVIDIA GeForce RTX 2060 SUPER 8GB GDDR6
(3) EVGA GeForce RTX 2070 Black 8GB GDDR6
(4) EVGA GeForce RTX 2070 XC Ultra 8GB GDDR6
(5) NVIDIA GeForce RTX 2070 SUPER 8GB GDDR6
(6) NVIDIA GeForce RTX 2080 8GB GDDR6
(7) AMD Radeon RX 5700 8GB GDDR6
(8) AMD Radeon RX 5700 XT 8GB GDDR6
(9) AMD Radeon VII 16GB HBM2
SSD:Western Digital WD Black NVMe SSD 1TB(系統)
驅動程式:ForceWare v431.16 Beta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Build 1903 (x64)

★搭配2: 鎖定顯示卡,AMD CPU vs. Intel CPU
處理器:
(1) Intel Core i9-9900K (8C16T) @ 3.6 GHz/5.0GHz (Turbo)
(2) AMD Ryzen 9 3900X (12C24T) @ 3.8 GHz/4.6GHz (Turbo)
(3) AMD Ryzen 7 3700X (8C12T) @ 3.6 GHz/4.4GHz (Turbo)
主機板:
(1) ASUS ROG Maximus XI Formula (Z390)
(2) ASUS ROG Crosshair VIII Hero (X570)
BIOS:(1) 1105 (06/06/2019)、(2) 0066 (06/24/2019)
記憶體:
(1) G.Skill F4-3200C14-8GFX DDR4-3200 @ 2666 16GB (8GB×2)
(2) G.Skill Trident Z Royal DDR4-3600 @3600 16GB (8GB×2)
顯示卡:
(1) NVIDIA GeForce RTX 2070 SUPER 8GB GDDR6
(2) NVIDIA GeForce RTX 2080 8GB GDDR6
(3) AMD Radeon RX 5700 XT 8GB GDDR6
SSD:
(1) Western Digital WD Black NVMe SSD 1TB(系統)
(2) Corsair MP600 NVMe PCIe 4.0 x4 M.2 SSD 2TB(系統)
驅動程式:(1) ForceWare v431.16 Beta、(2) Adrenalin 2019 B5 v19.7.1 Jun.27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Build 1903 (x64)

★搭配3: X570主機板對比
處理器:AMD Ryzen 7 3700X (8C12T) @ 3.6 GHz/4.4GHz (Turbo)
主機板:
(1) ASUS ROG Crosshair VIII Hero (X570)
(2) MSI MEG X570 Godlike (X570)
BIOS:(1) 1105 (06/06/2019)、(2) 1.0I5 (06/26/2019)
記憶體:G.Skill Trident Z Royal DDR4-3600 @3600 16GB (8GB×2)
顯示卡:AMD Radeon RX 5700 8GB GDDR6
SSD: Corsair MP600 NVMe PCIe 4.0 x4 M.2 SSD 2TB(系統)
驅動程式:Adrenalin 2019 B5 v19.7.1 Jun.27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Build 1903 (x64)

CPU-Z偵測到ASUS ROG Crosshair VIII Hero的規格


CPU-Z偵測到MSI MEG X570 Godlike的規格


★搭配4: AMD陣營 vs. Intel + NVIDIA陣營
●AMD陣營: (PCIe 4.0平台)
處理器:
(1) AMD Ryzen 9 3900X (12C24T) @ 3.8 GHz/4.6GHz (Turbo)
(2) AMD Ryzen 7 3700X (8C12T) @ 3.6 GHz/4.4GHz (Turbo)
主機板:ASUS ROG Crosshair VIII Hero (X570)
BIOS:0066 (06/24/2019)
記憶體:G.Skill Trident Z Royal DDR4-3600 @3600 16GB (8GB×2)
顯示卡:
(1) AMD Radeon RX 5700 8GB GDDR6
(2) AMD Radeon RX 5700 XT 8GB GDDR6
(3) AMD Radeon VII 16GB HBM2
SSD:Corsair MP600 NVMe PCIe 4.0 x4 M.2 SSD 2TB(系統)
驅動程式:Adrenalin 2019 B5 v19.7.1 Jun.27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Build 1903 (x64)

●Intel + NVIDIA陣營: (PCIe 3.0平台)
處理器:Intel Core i9-9900K (8C16T) @ 3.6 GHz/5.0GHz (Turbo)
主機板:ASUS ROG Maximus XI Formula (Z390)
BIOS:1105 (06/06/2019)
記憶體:G.Skill F4-3200C14-8GFX DDR4-3200 @ 2666 16GB (8GB×2)
顯示卡:
(1) NVIDIA GeForce RTX 2060 6GB GDDR6
(2) NVIDIA GeForce RTX 2060 SUPER 8GB GDDR6
(3) EVGA GeForce RTX 2070 Black 8GB GDDR6
(4) EVGA GeForce RTX 2070 XC Ultra 8GB GDDR6
(5) NVIDIA GeForce RTX 2070 SUPER 8GB GDDR6
(6) NVIDIA GeForce RTX 2080 8GB GDDR6
SSD:Western Digital WD Black NVMe SSD 1TB(系統)
驅動程式:ForceWare v431.16 Beta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Build 1903 (x64)

應用程式與遊戲效能比較說明與分析

在測試軟體部分,PCDIY!採用傳統的3DMark、VRMark來測試顯示卡的跑分成績,另外搭配Assassin’s Creed Odyssey (刺客教條:奧德賽)、Far Cry New Dawn (極地戰嚎:破曉)、Tom Clancy’s The Division 2 (湯姆克蘭西:全境封鎖2)、Total War: THREE KINGDOMS (全軍破敵:三國)、World War Z (末日之戰)…等遊戲進行測試。測試解析度設定在1920x1080 (Full HD)、2560x1440、3840x2160 (4K、Ultra HD)等解析度,並在遊戲裡面設定到最佳畫質。

至於2D桌面的測試部份,我們選擇了PCMark 10以及PassMark PerformanceTest 9.0來測試整體系統運作效能,另搭配X265 Benchmark來測試4K視訊編碼時的效能(FPS),當然CineBench R20也是不容錯過的測試項目,可測試CPU在繪製CG時的效能。另外,針對單一元件性能的部份,我們用AIDA64來測試記憶體傳輸效能,並以CPU-Z來簡單測試CPU的效能。

CPU-Z偵測到Intel Core i9-9900K的規格


CPU-Z偵測到AMD Ryzen 9 3900X的規格


CPU-Z偵測到AMD Ryzen 7 3700X的規格


GPU-Z偵測到AMD Radeon RX 5700 XT的規格


GPU-Z偵測到AMD Radeon RX 5700的規格


CrystalDiskInfo偵測到Corsair MP600 PCIe Gen. 4 x4 SSD的規格


以下就是這次的測試結果。

★搭配1測試: 鎖定CPU,AMD vs. NVIDIA GPU
有些人可能這次不想換CPU,而是想要知道AMD的全新顯示卡產品的效能,是否比NVIDIA顯示卡還好。因此,我們這第一回合部份,先將CPU平台固定起來,僅使用Intel Core i9-9900K 搭配Z390主機板平台,來測試AMD Radeon RX 5700系列/Radeon VII,以與NVIDIA GeForce RTX 20系列顯示卡的效能。

以下就是各測試成績與說明。

先來看X265 Benchmark的測試分數,透過不同顯示卡來看看4K視訊的編碼效能,這裡可以看到擁有16GB HBM2的 Radeon VII取得優先,接下來Radeon RX 5700 XT與GeForce RTX 2080平起平坐。然後是RX 5700小贏RTX 2070


再來看PCMark 10的整體測試部份,這部份AMD的顯示卡由於在Productivity和Digital Content Creation都擁有不錯的效能,使得整體成績(Score)方面,AMD大勝NVIDIA的顯示卡


在3DMark的測試項目中,我們可以看到NVIDIA RTX 2080/2070 Super/2070超頻版,在Time Spy和Time Spy Extreme的效能上,都獲得了領先,但這些顯示卡建議售價都比AMD RX 5700系列多很多。只要399美元的5700 XT效能還幹掉需要499美元的2070與399美元的2060 Super。從這裡就可以看到Radeon RX 5700系列的超高C/P值


至於Ray-Tracing(光追)的部份,在3DMark中的Port Royal的測試項目中,我們可以Radeon 系列因為不支援硬體光追,所以在這個項目缺席!這裡的數據僅供參考!


同樣的,DLSS (深度學習超級取樣)也是NVIDIA顯示卡專有的測試項目,因此AMD的顯示卡也是在這個測試項目中缺席的!這裡的數據僅供參考!


在VRMark的測試項目中,Orange Room是負荷最輕的!而Blue Room是最操系統的!這裡可以看到AMD Radeon RX 5700系列,大約落在NVIDIA GeForce RTX 2070和2060的Super之後,但比非Super版本的強!但售價方面,則是AMD系列比NVIDIA系列還要划算!


在「刺客教條:奧德賽」遊戲中,可以看到這部份是2080 > 2070 Super > 2070超頻版,然後才是Radeon VII,接著是2070,然後RX 5700 XT、2060 Super、RX 5700,可看出AMD顯示卡在這種重量級的3A遊戲中,能擁有絕佳的1440p的效能


在「極地戰嚎:破曉」遊戲中,可以看到在4K高解析度下,5700 > 2060 Super, 5700 XT > 2070超頻版。這裡Radeon VII則小贏。由此可見,不同的遊戲,若有針對顯示卡進行優化,搭配利用到更高視訊記憶體,即可讓AMD Radeon顯示卡的效能突顯出來


在「湯姆克蘭西:全境封鎖2」遊戲中,可以看到5700 XT緊追著2070 OC版,5700緊追著2060 Super,由此可看出大場景的遊戲,若固定在PCIe 3.0規格下,Radeon RX 5700系列無法發揮其PCIe 4.0頻寬的實力。以下再來看看若在AMD X570平台下,會不會效果比較好


在「全軍破敵:三國」遊戲中,先以Battle (戰鬥)場景,來測試各顯示卡的表現,這裡可以看到Radeon家族全面贏過GeForce家族。看來這類大型模擬類的遊戲,I+A的搭配,會比I+N還好


再來看「全軍破敵:三國」遊戲中的Campaign (戰爭地圖)場景,來測試各顯示卡的表現,同樣也是Radeon家族在各種解析度下,都領先GeForce家族


在「末日之戰」遊戲中,可以看到在DX11模式下,Radeon VII、5700 XT贏過RTX 2080,5700則是贏過RTX 2070超頻版。若改換成Vulkan模式,相信Radeon效能還會贏更多!


以上是第一回合,使用Intel平台,來測試AMD的Radeon家族,以及NVIDIA的GeForce RTX家族。可看到互有勝負。在2D桌面的部份,AMD的贏面居多,而3D遊戲部份,則有些AMD贏得多,有些NVIDIA贏得多!請繼續看下去!

★搭配2測試: 鎖定顯示卡,AMD CPU vs. Intel CPU
當然,有些人可能覺得顯示卡已經買了,但搭配舊的CPU,玩起來還是會卡卡的,因此想要換CPU,但不換顯示卡。而第二回合,就是我們將顯示卡鎖定起來,只選擇固定幾張顯示卡來做搭配,來測試這些顯示卡在搭配Intel Core i9-9900K + Z390主機板平台,以及搭配AMD Ryzen 9 3900X或Ryzen 7 3700X + X570主機板平台,來看看兩者是否能提供不同的體驗!

先來看CPU-Z的CPU簡單測試,這邊可以看到這裡是核心多/時脈高者獲勝。因此Ryzen 9 3900X (12C/24T)搭配任何顯示卡,皆贏過Core i9-3900K (8C/16T),至於Ryzen 7 3700X (8C/16T)效能也與i9-9900K相當,幾乎可以視為相同


再看看CineBench R20的測試分數,在多核心方面可以看出R9 3900X > R7 3700X > i9-9900K。至於單核心則是i9-9900K比較快,主要是因為其爆發時脈可以高達5.0GHz,而Ryzen R9 3900X和R7 3700X的爆發只到4.6/4.4GHz,因此得到如圖的結果,但是差距不會太多就是了


至於AIDA64記憶體效能部份,此時搭載PCIe 4.0平台、DDR4-3200 (可超頻至DDR4-3600)的R9 3900X和R7 3700X,就贏過PCIe 3.0平台、DDR4-2666 (可超頻到DDR4-3200或更高)的i9-9900K甚多


接著來看X265 Benchmark的測試分數,透過CPU來進行4K視訊的編碼效能,可以看到R9贏過i9,至於R7則跟i9效能相當!從這裡可以看出更多CPU核心所帶來的優勢


再來看PCMark 10的整體測試部份,先看總分吧!這部份是R9(搭配NVIDIA顯示卡)贏過i9 (搭配AMD顯示卡),有趣的是R7搭配自家RX 5700 XT顯示卡,還小贏i9搭配NVIDIA顯示卡。至於Essentials方面是Intel小贏,而Digital Content Creation則是AMD贏!Productivity則是互有勝負


在3DMark的測試項目中,我們可以看到相同顯示卡之下,R9都是小贏i9的!至於R7則稍微慢一些,但差距並不會太多


至於Ray-Tracing(光追)的部份,在3DMark中的Port Royal的測試項目中,我們可以i9的效能,是稍微比R9好一點的!


同樣的,DLSS (深度學習超級取樣)也是i9小贏R9一些些


至於3DMark的PCIe Feature Test項目中,可以測試出PCIe 4.0顯示卡的頻寬。這部份就可以看到AMD平台PCIe 4.0的Ryzen 3000系列+ Radeon RX 5700系列組合,擁有其他PCIe 3.0平台將近2倍的PCIe頻寬!因此在做大量繪圖資料傳輸時,以及SSD資料傳輸時,能夠擁有更快的效能!


在VRMark的測試項目中,Orange Room是負荷最輕的!而Blue Room是最操系統的!這裡可以看到大概也是接近R9 > i9 > R7的現象。


在「刺客教條:奧德賽」遊戲中,可以看到這部份在較低解析度時,是i9 > R7 > R9,而解析度拉高之後,三者效能就非常接近!可看出該遊戲在較高爆發時脈的CPU平台下,擁有比較好的成績


在「極地戰嚎:破曉」遊戲中,可以看到在NVIDIA顯示卡下,i9效能小贏R9。而若是採用AMD顯示卡,則是R9 > i9 > R7


在「湯姆克蘭西:全境封鎖2」遊戲中,同樣可以看到在NVIDIA顯示卡下,i9效能小贏R9。而若是採用AMD顯示卡,則是R9 > R7 > i9


在「全軍破敵:三國」遊戲中,先以Battle (戰鬥)場景,來測試各顯示卡的表現,這裡可以看到Full HD解析度下,i9比較吃香,而4K解析度的化,R9或R7就與i9拉近


再來看「全軍破敵:三國」遊戲中的Campaign (戰爭地圖)場景,來測試各顯示卡的表現,這部份就是由i9取得優勢,R9和R7緊追在後


在「末日之戰」遊戲中,可以看到這部份就是R9和R7都贏過i9


以上是第二回合,使用固定顯示卡時,AMD的CPU (PCIe 4.0),若搭配同樣也是PCIe 4.0的Radeon RX 5700系列,則有不少2D場景與3D遊戲都能領先Intel的PCIe 3.0平台。若是搭NVIDIA顯示卡,則有些遊戲會在Intel平台表現比較好一點!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搭配3測試: X570主機板對比
這次AMD 7nm平台的推出,所對應的主機板為X570,可完整支援PCIe 4.0,而各家板卡也陸續推出X570主機板。我們這次一共收到AMD寄來的ASUS ROG Crosshair VIII Hero與MSI MEG X570 Godlike兩塊主機板,因此也針對不同主機板之間做簡單的性能對比,這裡就僅列出測試結果表格,而不進行製圖了。

至於其他來自主機板廠商所寄來的X570主機板,包括ASRock X570 Taichi、ASUS ROG Crossfire VIII Formula、GIGABYTE X570 I AORUS PRO WIFI、GIGABYTE X570 AORUS Xtreme等主機板,礙於測試時間有限,留待下次主機板大評測時,一併公佈測試結果,請讀者拭目以待!

▼X570主機板在以CPU效能和其他元件為主的測試成績

▼X570主機板在以GPU效能和其他元件為主的測試成績

以上是第三回合,看來主機板之間的差異性並不會很大,玩家可以挑選自己喜換的X570主機板來使用!

★搭配4測試: AMD陣營 vs. Intel + NVIDIA陣營
最後一回合,就是直接拿AMD的7nm、PCIe 4.0平台(Ryzen 3000系列處理器+ Radeon 5700系列顯示卡)來與Intel + NVIDIA的PCIe 3.0平台(Core i9-9900K處理器 + GeForce RTX 20系列顯示卡) PK。這部份可以讓想要購買新機器,或是徹底升級CPU與GPU的玩家們,做為選購時的參考!

以下就是各測試成績與說明。

先來看CPU-Z的CPU簡單測試,這裡是核心多/時脈高者獲勝。這邊可以看到Ryzen 9 3900X (12C/24T)搭配任何顯示卡,都贏過Core i9-3900K (8C/16T),至於Ryzen 7 3700X (8C/16T)效能也與i9-9900K相當,幾乎可以視為相同


再看看CineBench R20的測試分數,在多核心方面可以看出R9 3900X > R7 3700X > i9-9900K。至於單核心則是i9-9900K比較快,主要是因為其爆發時脈可以高達5.0GHz,而Ryzen R9 3900X和R7 3700X的爆發只到4.6/4.4GHz,因此得到如圖的結果,但是差距不會太多就是了


至於AIDA64記憶體效能部份,此時搭載PCIe 4.0平台、DDR4-3600的R9 3900X和R7 3700X,就贏過PCIe 3.0平台、DDR4-2666或更高)的i9-9900K甚多


接著來看X265 Benchmark的測試分數,透過CPU來進行4K視訊的編碼效能,同樣可以看到R9贏過i9,至於R7則跟i9效能相當!從這裡可以看出更多CPU核心所帶來的優勢


再來看PCMark 10的整體測試部份,先看總分吧!這部份是R9/R7搭配各種顯示卡,都贏過Intel + NVIDIA的組合。至於其他項目則是有勝有負


在3DMark的測試項目中,我們可以看到高階的部份是I+N平台領先,至於中階部份則是AMD平台與I+N平台差不多


至於3DMark的PCIe Feature Test項目中,可以測試出PCIe 4.0顯示卡的頻寬。這部份就可以看到AMD平台PCIe 4.0的Ryzen 3000系列+ Radeon RX 5700系列組合,擁有其他PCIe 3.0平台將近2倍的PCIe頻寬!因此在做大量繪圖資料傳輸時,以及SSD資料傳輸時,能夠擁有更快的效能!


在VRMark的測試項目中,Orange Room是負荷最輕的!而Blue Room是最操系統的!這裡同樣可以看到大概也是接近R9 > i9 > R7的現象。


在「刺客教條:奧德賽」遊戲中,可以看到這部份在較低解析度時,是i9 > R7 > R9,而解析度拉高之後,三者效能就非常接近!可看出該遊戲在較高爆發時脈的CPU平台下,擁有比較好的成績


在「極地戰嚎:破曉」遊戲中,可以看到在NVIDIA顯示卡下,i9效能小贏R9。而若是採用AMD顯示卡,則是R9 > i9 > R7


在「湯姆克蘭西:全境封鎖2」遊戲中,同樣可以看到在NVIDIA顯示卡下,i9效能小贏R9。而若是採用AMD顯示卡,則是R9 > R7 > i9


在「全軍破敵:三國」遊戲中,先以Battle (戰鬥)場景,來測試各顯示卡的表現,這裡可以看到Full HD解析度下,i9比較吃香,而4K解析度的化,R9或R7就與i9拉近


再來看「全軍破敵:三國」遊戲中的Campaign (戰爭地圖)場景,來測試各顯示卡的表現,這部份就是由i9取得優勢,R9和R7緊追在後


在「末日之戰」遊戲中,可以看到這部份就是R9和R7都贏過i9


以上是第四回合,可看出AMD的CPU (PCIe 4.0)+GPU (PCIe 4.0)來打只有PCIe的Intel+NVIDIA陣營,有不少2D和3D軟體都有不錯的成績,但一些針對需要高爆發時脈的遊戲,則I+N平台還是有其優勢!因此,對於玩家來說,若有需要新買電腦,AMD的7nm+PCIe 4.0平台,已值得考慮納入採購對象了。

新一代PC平台+處理器+顯示卡,正式出線!

AMD最近滿50週年,其Radeon RX 5000系列,就是根據這個來命名。這50年來,AMD在PC領域從未缺席,在上世紀486/586的時代,AMD的效能可說是與Intel平起平坐,甚至不少優秀的設計,都可以在AMD平台看到,在當時動輒上萬的價格中,AMD總是以更漂亮的價格,來供應給不少正在PC路途上學習的莘莘學子,讓他們可以用更優惠的價格來組出效能更棒的電腦!

隨著千禧年到來,Intel處理器效能一直突飛猛進,AMD此時雖然一直追趕,卻也曾未忘了幫產業制定標準,讓當今64位元指令集應用程式與作業系統,統一採用AMD所提出的AMD64標準,帶領PC世界往更寬闊的應用發展。至於在繪圖方面,NVIDIA持續推出更強悍的顯示卡,讓AMD在併下ATi之後,要擺平兩邊的勢力,除了鞏固CPU地位之外,還要在GPU領域與強敵對抗!可說是一場長時間的硬仗!

在外界認為,一次同時做好兩件事,是很困難的,但AMD現在做到了!雖然相對於I+N陣營來說,AMD是間小公司,但他們卻擁有非常的大理想,自2017年開始,AMD開啟4年CPU發展藍圖,要每年都推出新的處理器產品,同時在GPU方面,也要擁有對應的GPU發展藍圖,而透過他們一步一腳印,導入最新的製程,搭配新的Chiplet技術,可說是一次豪賭!如今,終於將產品實作出來,而且是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能做出敵營花了多年所做出來的產品,可說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從上述的測試數據可以看到,雖然AMD這次Ryzen 3000系列處理器 + Radeon 5700系列顯示卡,已經都搭配7nm、PCIe 4.0,同時還將正規記憶體時脈提升到DDR4-3200,以及搭配PCIe 4.0的SSD,在這樣如此先進的PC平台下,似乎還是有一些數據無法趕上對手的陣營。但是可別忘了,I+N的平台有些是比較高階的,售價比起這次AMD推出的平台還要貴很多!因此若單純比較Core i7-9700K + GeForce RTX 2070的話,AMD的勝算可說是非常高的!

若您是效能狂熱玩家,覺得AMD這次出擊,好像打不到Intel和NVIDIA的痛點,那麼也請別忘了,AMD還有Ryzen R9 3950X的旗艦版處理器,還有Radeon RX 5700 XT 50週年紀念版,都還未出擊!更何況AMD後續還會推出Ryzen Threadripper第三代,以及更高階的Radeon RX 5000系列 (例如5800甚至5900),這些動作,都已經讓NVIDIA被逼到趕快推出SUPER系列來應戰,而Intel雖說目前還不曉得有什麼下一步的行動(也許降價促銷?!),但也似乎急了。這是有史以來,一間小公司能同時讓兩間大公司都緊張了、皮皮挫了的時代,就讓我們迎接下世代PCIe 4.0的全新PC世代來臨!

全新PCIe 4.0時代啟動!AMD優先給玩家7nm + PCIe 4.0的全平台!


【AMD 7nm】新品相關文章
▲ AMD爆香7nm顯示卡解析:Radeon RX 5700 XT與RX 5700
▲ AMD爆香7nm產品實測篇:處理器+顯示卡+主機板大比拼
▲ 7奈米Zen 2降臨!AMD Ryzen 3900X、Ryzen 3700X開「香」動眼看
▲ AMD Yes真香、7nm殺手級顯示卡報到!Radeon RX 5700 XT、RX 5700雙開箱
▲ 8代「英雄」C8H駕到、ASUS ROG Crosshair VIII Hero Wi-Fi主機板開箱
▲ 10G網卡搭5條M.2、連神都喜歡!MSI MEG X570 GODLIKE主機板開箱
▲ 潮炫鑽彩無極限「皇家戟Z」、G.Skill Trident Z Royal DDR4-3600記憶體開箱測試
▲ 海盜船Gen4 SSD首發!CORSAIR MP600 NVMe PCIe 4.0 x4 M.2 SSD 2TB開箱測試
▲ 一直好康就一直爽,AMD 7/7 7nm Ryzen三代開賣、RX5700系列顯卡+X570主機板同步上市
▲【AMD 7nm】極致典雅美學、GIGABYTE X570 AORUS EXTREME主機板開箱

發表您的看法

請勿張貼任何涉及冒名、人身攻擊、情緒謾罵、或內容涉及非法的言論。

請勿張貼任何帶有商業或宣傳、廣告用途的垃圾內容及連結。

請勿侵犯個人隱私權,將他人資料公開張貼在留言版內。

請勿重複留言(包括跨版重複留言)或發表與各文章主題無關的文章。

請勿張貼涉及未經證實或明顯傷害個人名譽或企業形象聲譽的文章。

您在留言版發表的內容需自負言論之法律責任,所有言論不代表PCDIY!雜誌立場,違反上述規定之留言,PCDIY!雜誌有權逕行刪除您的留言。

最近新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