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AMD 7nm】 AMD爆香7nm顯示卡解析:Radeon RX 5700 XT與RX 5700
文.圖/Johan 2019-07-07 21:00:00
AMD於7月7日正式推出全新的7nm顯示卡,也就是大家期待已久的Radeon RX 5700 XT與Radeon RX 5700。這兩張顯示卡到底有什麼新功能能夠吸引玩家?以下我們就來一一解析!
也就是說,搭載RDNA架構Navi GPU的AMD Radeon RX 5000系列顯示卡,就是完完全全針對遊戲玩家所打造,能提供更好的遊戲效能!至於先前搭載GCN架構的Vega GPU (包括Radeon VII、Radeon RX 570/580/590等)顯示卡,在遊戲效能上也許沒有競爭對手強,但在挖礦應用上,或是專業繪圖上,卻有不錯的效能。因此,未來新的顯示卡將會以RDNA架構為主,為玩家打造出絕佳的遊戲顯示卡,未來也發展出RDNA 2架構,讓遊戲效能再次爆發!當然先前的GCN架構還是會繼續發展下去,因此RDNA與GCN會是並行的發展狀態。
▽表 Radeon RX 5000系列顯示卡規格表
這次AMD一口氣推出3款Radeon RX 5700等級顯示卡,目標就是瞄準NVIDIA的GeForce RTX 2070系列,AMD在E3期間公佈其測試結果,大多數都贏過RTX 2070,致使NVIDIA趕緊在7月2日搶先發表新的GeForce RTX SUPER系列顯示卡,來迎戰AMD的來勢洶洶!面對AMD這次新的顯示卡攻勢,玩家是否值得花錢升級顯示卡呢?本專題後面的實測文章,將給您最完整的分析!
以下的顯示卡,會以AMD官方的5700 XT與5700為主,更詳盡的開箱文,可參考AMD Yes真香!Radeon RX 5700 XT、RX 5700雙開箱一文。
Radeon產品遍及各平台,包括PC、Macs (含Apple最新發表的Mac Pro 2019)、遊戲機平台(含Sony下世代PlayStation)、雲端串流平台(Google Stadia,預計11月正式推出)、各款手機…等等,都可看到Radeon的蹤跡。接下來的RDNA架構,將延續Radeon宇宙,為玩家帶來更好的遊戲體驗!
其實有關於光追的部份,AMD也覺得這是不可避免的未來趨勢,畢竟遊戲畫質朝向更逼真、更接近真實世界的畫面呈現,本來就是一種追求極致數位藝術的作法與潮流!只差在你要曲高和寡,還是普羅大眾。這部份,AMD是認為得先從遊戲產業著手,包含硬體廠商、遊戲廠商們,要一起將遊戲做到具備光追效果,卻又不需要耗費消費者太多花費才能擁有!簡單來說,光追應該是軟硬體廠商一起按照產業的標準來推動,而非單一硬體廠商搶先推,然後要求遊戲廠商得使用單一硬體廠商的函式庫來做到光追。
而且對於消費者來說,消費者眼睛是雪亮的,搶先買了一張貴貴的光追顯示卡,結果遊戲軟體在後面慢慢跟。一般消費者大多是會等到兩三年之後,光追遊戲的數量開始變多了,到了覺得可以換卡的時候,才會去換,以享受到最新的遊戲畫質。
那麼AMD是否會發展光追呢?關於這部份,AMD有他們的說法,請參考下圖!
來談談AMD對於光線追蹤的願景吧!目前AMD的作法是從Shader來做到光線追蹤加速效果(目前ProRender已可支援光追),在硬體方面,要等下世代的RDNA才會正式加入光追,目前的作法,是可以使用特定光效來實現即時光追的遊戲效果。至於雲端遊戲方面則可以達到全景光追 (簡單來說,目前RDNA還沒有專屬硬體引擎來做到全景重度光追效果,但要做到中階或輕度光追,是可以達到的,但要搭配軟體的支援才行)
簡單來說,因為目前有太多的遊戲還沒支援光追,主要是因為遊戲廠商在開發遊戲時,都希望能夠支援最多平台,這個平台可能包含PC、家機 (若有手機版則要另外規劃),若要遊戲廠商特別針對單一硬體廠商的平台去開發遊戲,那麼就得花費額外的研發人力去實做,以開發出具備即時光追效果的遊戲。這樣的話,就會變成只有該平台單一獨享光追效果,與其如此,廠商還不如等到有共同的產業標準,運用該標準來開發光追遊戲,以支援更多平台,讓遊戲只要單一開發、就能多平台享用。
這裡介紹新的Game Clock (遊戲時脈),就是在遊戲時,會自動切換到的最佳運作時脈。當然Base Clock (基礎時脈)則是基於省電模式,而Boost Clock (爆發時脈)則是可以提升到的最高時脈
這個就是Radeon架構的世代進化圖。從最早第一代的R100、第二代的R200至R500、第三代的R600、第四代的Southern Islands,直到現在最新第五代的Navi。其內部設計的指令架構,都有不同的呈現與表達方式
這張圖比較更容易懂,說明GCN執行一個Wave64指令,要拆解成4個SIMD16來執行,需要4個執行週期,且運算區只有用到25%的利用率;而RDNA只要將一個Wave64拆成2個Wave32,並透過其2組SIMD32來執行,就只要1個執行週期,且運算區利用率達100%
首先是AMD Link與Radeon ReLive的功能,後者是一種可以抓圖、串流、分享的功能。現在已經可以支援Apple TV和Android TV等裝置囉!至於前者則增加單鈕連線的功能。有看到底下有小米了嗎?這項功能適合各種GCN與RDNA的獨立顯示卡使用
在軟體集本身部份,新增了自動低延遲模式(讓GPU告訴某些智慧電視能開啟低延遲模式)、設定快照 (可將建立/儲存/載入各種設定檔)、至於WattMan的UI介面也有新增一些東西(新的電源測量、自動超頻的整體結果顯示)
在Radeon Chill部份,也就是遊戲中的自調適省電技術。這次支援可針對顯示器的更新頻率來調整顯示出來的畫格數(例如60Hz就顯示60FPS),亦可調成固定值或變動值(搭配FreeSync相容顯示器),透過將畫格數降低,即可達到省電目標
說到Lag,這邊簡單解釋一下,當CPU收到鍵鼠命令時(例如上下左右),通常要處理一下,然後送往顯示卡去繪製出畫面變化(例如你控制的人物移動狀況)。這部份是會有一點點延遲的,無法完全同步,因為時間超短(幾十毫秒而已),一般玩家感覺不太出來,但對e-Sport玩家來說,慢那麼一點點,就有可能影響戰局了
以上就是Radeon RX 5700 系列顯示卡的各種全新特色解說
▽AMD與NVIDIA的C/P值比較表
有關於效能方面,請參考我們的效能測試篇。整體而言,AMD推出的全新7nm + PCIe 4.0的Radeon RX 5700系列顯示卡,針對2K (2560x1440)遊戲玩家所打造,提供絕佳的遊戲體驗,若再搭配Ryzen 3000系列 CPU,以及FreeSync 2 HDR顯示器,將賦予玩家們耳目一新的電競新體驗!
▲ AMD爆香7nm產品實測篇:處理器+顯示卡+主機板大比拼
▲ 7奈米Zen 2降臨!AMD Ryzen 3900X、Ryzen 3700X開「香」動眼看
▲ AMD Yes真香、7nm殺手級顯示卡報到!Radeon RX 5700 XT、RX 5700雙開箱
▲ 8代「英雄」C8H駕到、ASUS ROG Crosshair VIII Hero Wi-Fi主機板開箱
▲ 10G網卡搭5條M.2、連神都喜歡!MSI MEG X570 GODLIKE主機板開箱
▲ 潮炫鑽彩無極限「皇家戟Z」、G.Skill Trident Z Royal DDR4-3600記憶體開箱測試
▲ 海盜船Gen4 SSD首發!CORSAIR MP600 NVMe PCIe 4.0 x4 M.2 SSD 2TB開箱測試
▲ 一直好康就一直爽,AMD 7/7 7nm Ryzen三代開賣、RX5700系列顯卡+X570主機板同步上市
▲【AMD 7nm】極致典雅美學、GIGABYTE X570 AORUS EXTREME主機板開箱
7nm啟動!Navi採用新一代RDNA架構,為遊戲而生
首先AMD Radeon RX 5000系列顯示卡,搭載的是7nm Navi GPU,此GPU採用的是新的RDNA架構。與先前GCN架構的不同處,在於GCN (Graphics Core Next)的著重在Compute (運算,例如礦卡)、Machine Learning (機器學習),主要聚焦在工作站、伺服器、數據中心的運算加速應用。而新的RDNA則主要著重在Gaming (遊戲),例如Sony採用RDNA架構,做為新一代遊戲主機的發展主軸,同樣也是AMD在Gaming PC的主要發展架構。也就是說,搭載RDNA架構Navi GPU的AMD Radeon RX 5000系列顯示卡,就是完完全全針對遊戲玩家所打造,能提供更好的遊戲效能!至於先前搭載GCN架構的Vega GPU (包括Radeon VII、Radeon RX 570/580/590等)顯示卡,在遊戲效能上也許沒有競爭對手強,但在挖礦應用上,或是專業繪圖上,卻有不錯的效能。因此,未來新的顯示卡將會以RDNA架構為主,為玩家打造出絕佳的遊戲顯示卡,未來也發展出RDNA 2架構,讓遊戲效能再次爆發!當然先前的GCN架構還是會繼續發展下去,因此RDNA與GCN會是並行的發展狀態。
Radeon RX 5000系列全面出擊!
這次AMD基於7nm NAVI GPU、並以RDNA架構所開發的遊戲顯示卡,就是Radeon RX 5000系列,首發的產品有Radeon RX 5700、Radeon RX 5700 XT,以及限量版本的Radeon RX 5700 XT 50週年紀念版,採用PCIe 4.0架構設計,搭配GDDR6記憶體8GB,整張卡功耗控制在250W以下。先來看規格表吧!▽表 Radeon RX 5000系列顯示卡規格表
這次AMD一口氣推出3款Radeon RX 5700等級顯示卡,目標就是瞄準NVIDIA的GeForce RTX 2070系列,AMD在E3期間公佈其測試結果,大多數都贏過RTX 2070,致使NVIDIA趕緊在7月2日搶先發表新的GeForce RTX SUPER系列顯示卡,來迎戰AMD的來勢洶洶!面對AMD這次新的顯示卡攻勢,玩家是否值得花錢升級顯示卡呢?本專題後面的實測文章,將給您最完整的分析!
Radeon RX 5700等級顯示卡外觀搶先看
這次AMD除了5700 XT 50週年版是自己發行之外,其他兩款(5700 XT與5700)都有官方的版本,以及各AIB (Add-in-Board合作夥伴,例如ASRock、Sapphire、PowerColor…等廠商)所推出的版本。玩家想買的話,可以直接從AMD.com官方網站去買官方版本,或是各AIB廠商所推出的版本,以後者來說,可能出廠時脈會不一樣,因此會有更多可以選擇。以下的顯示卡,會以AMD官方的5700 XT與5700為主,更詳盡的開箱文,可參考AMD Yes真香!Radeon RX 5700 XT、RX 5700雙開箱一文。
RDNA架構,建構下世代Radeon遊戲新體驗,深度介紹
AMD這次的RDNA架構,到底多厲害,以下我們就透過AMD的簡報,來深入介紹這個全新的架構,這部份會比較屬於硬知識。若不想燒腦的讀者,可以跳過這一PART,繼續看下一段吧!
光追很重要,但生態要先建立起來,而非讓玩家先買單再等遊戲
大家對於光追的看法是什麼?現在「光追」這些顯卡,你願意花很多錢去買貴鬆鬆的顯示卡之後,然後再苦苦的等待那些有支援光追的遊戲上市嗎?其實有關於光追的部份,AMD也覺得這是不可避免的未來趨勢,畢竟遊戲畫質朝向更逼真、更接近真實世界的畫面呈現,本來就是一種追求極致數位藝術的作法與潮流!只差在你要曲高和寡,還是普羅大眾。這部份,AMD是認為得先從遊戲產業著手,包含硬體廠商、遊戲廠商們,要一起將遊戲做到具備光追效果,卻又不需要耗費消費者太多花費才能擁有!簡單來說,光追應該是軟硬體廠商一起按照產業的標準來推動,而非單一硬體廠商搶先推,然後要求遊戲廠商得使用單一硬體廠商的函式庫來做到光追。
而且對於消費者來說,消費者眼睛是雪亮的,搶先買了一張貴貴的光追顯示卡,結果遊戲軟體在後面慢慢跟。一般消費者大多是會等到兩三年之後,光追遊戲的數量開始變多了,到了覺得可以換卡的時候,才會去換,以享受到最新的遊戲畫質。
那麼AMD是否會發展光追呢?關於這部份,AMD有他們的說法,請參考下圖!

簡單來說,因為目前有太多的遊戲還沒支援光追,主要是因為遊戲廠商在開發遊戲時,都希望能夠支援最多平台,這個平台可能包含PC、家機 (若有手機版則要另外規劃),若要遊戲廠商特別針對單一硬體廠商的平台去開發遊戲,那麼就得花費額外的研發人力去實做,以開發出具備即時光追效果的遊戲。這樣的話,就會變成只有該平台單一獨享光追效果,與其如此,廠商還不如等到有共同的產業標準,運用該標準來開發光追遊戲,以支援更多平台,讓遊戲只要單一開發、就能多平台享用。
Radeon RX 5700系列架構介紹
接下來介紹Radeon RX 5700系列的架構。


Adrenalin 2019版驅動程式新增功能
這次在驅動程式方面,AMD也在自家的Adrenalin 2019版驅動程式新增的不少功能。涵蓋了AMD LINK (手機連電腦遠端玩遊戲)、ReLive (串流直播)、Chill (省電功能)、Anti-Lag (防延遲)、Image Sharpening (影像銳利化)、FidelityFX (畫質提升工具)上,都有許多新增或改進的功能,搭配RDNA架構的Radeon RX 5700系列顯示卡來使用,更加麻吉!同樣於7月7日開放下載,以下就來介紹新版Adrenalin 2019驅動程式的內容!



以上就是Radeon RX 5700 系列顯示卡的各種全新特色解說
比競爭對手便宜,可以值得入手
透過上述的解說,可以得知AMD這次以7nm + PCIe 4.0的Navi GPU所設計的Radeon RX 5700系列顯示卡,透過RDNA架構的優化,讓其效能有十足的進步。在7月7日首發的Radeon RX 5700 XT與Radeon RX 5700,分別就是針對NVIDIA的GeForce RTX 2070與2060為假想敵,雖說NVIDIA於7/2祭出RTX SUPER版本來迎戰,但AMD在7/5也反擊,宣佈將原先三款5700顯示卡的售價,降個30~50美元,使得AMD在整體C/P值的部份,贏面還是居多,請參考下面的比較表就可以得知。▽AMD與NVIDIA的C/P值比較表
有關於效能方面,請參考我們的效能測試篇。整體而言,AMD推出的全新7nm + PCIe 4.0的Radeon RX 5700系列顯示卡,針對2K (2560x1440)遊戲玩家所打造,提供絕佳的遊戲體驗,若再搭配Ryzen 3000系列 CPU,以及FreeSync 2 HDR顯示器,將賦予玩家們耳目一新的電競新體驗!
【AMD 7nm】新品相關文章
▲ AMD爆香7nm顯示卡解析:Radeon RX 5700 XT與RX 5700▲ AMD爆香7nm產品實測篇:處理器+顯示卡+主機板大比拼
▲ 7奈米Zen 2降臨!AMD Ryzen 3900X、Ryzen 3700X開「香」動眼看
▲ AMD Yes真香、7nm殺手級顯示卡報到!Radeon RX 5700 XT、RX 5700雙開箱
▲ 8代「英雄」C8H駕到、ASUS ROG Crosshair VIII Hero Wi-Fi主機板開箱
▲ 10G網卡搭5條M.2、連神都喜歡!MSI MEG X570 GODLIKE主機板開箱
▲ 潮炫鑽彩無極限「皇家戟Z」、G.Skill Trident Z Royal DDR4-3600記憶體開箱測試
▲ 海盜船Gen4 SSD首發!CORSAIR MP600 NVMe PCIe 4.0 x4 M.2 SSD 2TB開箱測試
▲ 一直好康就一直爽,AMD 7/7 7nm Ryzen三代開賣、RX5700系列顯卡+X570主機板同步上市
▲【AMD 7nm】極致典雅美學、GIGABYTE X570 AORUS EXTREME主機板開箱
- 發表您的看法
請勿張貼任何涉及冒名、人身攻擊、情緒謾罵、或內容涉及非法的言論。
請勿張貼任何帶有商業或宣傳、廣告用途的垃圾內容及連結。
請勿侵犯個人隱私權,將他人資料公開張貼在留言版內。
請勿重複留言(包括跨版重複留言)或發表與各文章主題無關的文章。
請勿張貼涉及未經證實或明顯傷害個人名譽或企業形象聲譽的文章。
您在留言版發表的內容需自負言論之法律責任,所有言論不代表PCDIY!雜誌立場,違反上述規定之留言,PCDIY!雜誌有權逕行刪除您的留言。
最近新增
- 群暉正式推出2025年式2.5GbE NAS!「Synology DiskStation新一代DS225+、DS425+、DS625slim、DS725+、DS925+、DS1525+、DS1825+、DS1825xs+與RackStation RS2825RP+」強勢來襲,全面啟動「Synology 儲存系統硬碟相容性政策」,並邀請硬碟業者參與「AVL相容性清單硬碟認證計畫」
- 曜越推出ATX 3.1金牌認證電源 鋼影TOUGHPOWER GT 1000W/1200W
- InnoVEX 450家新創齊聚 引領全球創新浪潮
- Sony 發表 E 接環 FE50-150mm F2 GM 鏡頭 全球首款達150mm F2
- 工控資安再升級!華碩智慧物聯網榮獲IEC 62443-4-1認證
- 再造進化!華碩、ROG創新出擊COMPUTEX 2025
- 網石歡慶《我獨自升級: ARISE》上市1周年 大規模更新與活動即將登場
- 微軟發佈《2025 工作趨勢指數》報告 揭示「AI 前瞻企業」興起 超過 8 成台灣企業預計於未來 18 個月內導入 Agents Microsoft 365 Copilot 強勢更新 強化下一代 AI 人機協作體驗
- 強力貫穿、寂靜高效,NZXT 全新世代 靜音扇/靜壓扇,水冷/塔散/機殼完全適配,滿足穿透與寧靜的風流渴望!
- Acer Nitro VG240Y P6 電競螢幕 144Hz高刷新升級上市
- Oen應援科技客戶數年增340% 全面推動「應援經濟」發展 A輪募資進度已達70% 將聚焦於雲端金流技術升級與跨市場應用擴展
- 【NielsenIQ/NIQ-GfK_新聞稿】NIQ發布《科技與消費性電子供應鏈與產業分析》預測2025供應鏈動態:關稅政策引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PLEXTOR S2C 512GB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2670神器級處理器!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