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
「浦科特 PLEXTOR S2C 512GB SSD」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隨著SSD的普及,傳統的HDD,已經無法滿足消費者的要求,不過,SSD一直被嫌太貴,這也讓業者不斷投入研發,希望能製造出價格更低、容量更大與速度更快的固態硬碟。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之下,陸續發展出SLC Flash、MLC Flash與TLC Flash,製程也不斷精進,前一年還在20奈米製程,今年已經全數進入15奈米、16奈米製程。而且,還從原本2D製程,進步到3D製程,新一代的3D NAND型MLC Flash與TLC Flash也開始嶄露頭角。然而,就在製程轉換過程中,由於需求持續增加,快閃記憶體供給,卻開始出現不足的狀況,加上台系控制器業者,陸續開發出更精良的解決方案。品牌固態硬碟機業者,也開始祭出更多系列的固態硬碟,來滿足入門、主流、玩家與企業市場的各種不同固態硬碟需求。台灣固態硬碟之光,浦科特PLEXTOR S2系列,就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誕生,主要針對入門級市場而開發,推出了標準2.5吋SATA 6Gb/s規格的PLEXTOR S2C系列,以及M.2介面SATA 6Gb/s規格的PLEXTOR S2G系列。這次,要實測開箱的,則是PLEXTOR S2C 512GB SSD,讓我們一起來揭開它神祕的面紗! 若要說到來自臺灣,最堅強的固態硬碟品牌,那絕對就是浦科特了! PLEXTOR的話,原本是日本品牌,隸屬於日本Shinano Kenshi Co.,Ltd.,日本公司名稱為シナノケンシ株式会社,隨著光碟機的沒落,日本Shinano Kenshi Co.,Ltd.,與台灣Lite-On Technology Corporation協議,則把PLEXTOR品牌產品經營交給了LITEON,也因此大家會在PLEXTOR官網上看到:「Plextor branded products are developed and sold by Lite-On Technology Corporation.」這段聲明。今日的PLEXTOR品牌,大家所看到的固態硬碟機,幕後則是由台灣LITEON來操刀經營。嚴格說起來,PLEXTOR已經是屬於台灣在地品牌,而且深耕台灣市場。台灣SSD市場的話,經營品牌用心的業者,PLEXTOR算是佼佼者,除了是Made In Taiwan,以台灣的軟實力與硬實力,做出滿足各種不同市場需求的SSD,加上優質的保固,以及完善的售後服務,提供到府收送,而且全程免運費,頗受到玩家圈的好評。 台灣固態硬碟之光PLEXTOR,不斷在SSD市場努力!這次,再次祭出優質固態硬碟!目前,PLEXTOR在台灣,主要產品為SSD,共分成SATA SSD與PCIe SSD兩大產品線。SATA SSD產品線,又可分成2.5-inch與M.2兩種規格。2.5-inch規格,目前有M6S Plus與M7V系列,市場上主要推的是M7V系列,這次,則又推出了S2C系列。M.2規格,目前有M7V M.2 2280與M6G Plus系列,市場上主要推的是M7V M.2 2280系列,這次,則又推出了S2C系列。PCIe SSD產品線,又可分成HHHL與M.2兩種規格。HHHL規格,目前有M8PeY系列。M.2規格,目前有M8PeG與M8PeGN系列。 PLEXTOR這次的策略很明顯,就是要提供更多種類的入門級固態硬碟,讓消費者有更多的款式可以選擇。正因如此,推出了標準2.5吋SATA 6Gb/s規格的PLEXTOR S2C系列,以及M.2介面SATA 6Gb/s規格的PLEXTOR S2G系列。 浦科特這次推出的PLEXTOR S2機種,不管是標準2.5吋SATA 6Gb/s規格的PLEXTOR S2C系列,以及M.2介面SATA 6Gb/s規格的PLEXTOR S2G系列,全部都是採用慧榮SiliconMotion(簡稱:SMI)的解決方案,控制器用的是SMI SM2258,快閃記憶體則是使用了SK Hynix 16nm TLC Flash,是款標準型TLC SSD。 固態硬碟業者:浦科特 PLEXTOR 固態硬碟種類:消費級SSD 固態硬碟機種:S2C 固態硬碟類型:TLC SSD 固態硬碟介面:2.5吋SATA 6Gb/s版本(S2C)與M.2 2280(S2G)版本 固態硬碟容量:128GB,256GB,512GB 固態硬碟控制器:SMI SM2258 固態硬碟快閃記憶體:SK Hynix 16nm TLC Flash 固態硬碟保固期:3 年保固 128GB→ 讀取速度:520MB/Sec,寫入速度:440MB/Sec 256GB→ 讀取速度:520MB/Sec,寫入速度:480MB/Sec 512GB→ 讀取速度:520MB/Sec,寫入速度:480MB/Sec ※2.5吋SATA 6Gb/s版本(S2C)與M.2 2280(S2G)版本,同容量版本速度相同! 128GB→ TBW:75TB,DWPD:○ 256GB→ TBW:150TB,DWPD:○ 512GB→ TBW:150TB,DWPD:○ ※備註:○表示官方無標示資料 目前,浦科特還有PLEXTOR M7V機種,標準2.5吋SATA 6Gb/s規格的PLEXTOR M7V系列,以及M.2介面SATA 6Gb/s規格的PLEXTOR M7V M.2 2280系列,則是採用了美滿電子科技(邁威爾科技)Marvell的解決方案,控制器用的是Marvell 88S1074-BSW2,快閃記憶體則是使用了TOSHIBA 15nm TLC Flash,一樣是款標準型TLC SSD。 ●PLEXTOR S2C 128GB(PX-128S2C):1,890元 ●PLEXTOR S2C 256GB(PX-256S2C):3,150元 ●PLEXTOR S2C 512GB(PX-512S2C):5,650元 ●PLEXTOR M7VC 128GB(PX-128M7VC):1,950元 ●PLEXTOR M7VC 256GB(PX-256M7VC):3,250元 ●PLEXTOR M7VC 512GB(PX-512M7VC):5,650元 PLEXTOR S2C SSD,與PLEXTOR M7V SSD,兩者一樣都是TLC SSD。PLEXTOR S2C SSD較為便宜,也難怪浦科特以「輕鬆入手,我的第一顆SSD」作為訴求,以「入門首選」作為這次的產品重點。 浦科特為何要推出兩款TLC SSD呢?從供應商的角度來看,若是料件缺貨的話,則可以用另一個產品供貨,確保供貨無虞,而且,還可以用來作為價格談判籌碼。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不管你要什麼硬體配置的固態硬碟,什麼樣的等級,什麼樣的價格帶,各種產品一應俱全。滿足多樣化的需求,讓消費者滿意,這才是真正的王道呀! PLEXTOR S2C SSD,用上了許多PLEXTOR獨家技術。使用了PlexNitro,這是SLC Cache技術,可以完全不用預留容量空間(OP),就能提昇讀寫速度,讓消費者享受到完整的全部空間。在可靠度上面,使用100%高溫燒機、老化測試,48小時不中斷 持續讀寫,不允許藍屏、黑屏測試,4000次S3休眠、喚醒,不允許藍屏、黑屏測試,250次持續冷、暖開機,不允許Error測試,共計1008小時零失誤測試,平均150萬小時,無故障時間,這樣的品質,確保固態硬碟可靠度。並且,支援PLEXTOR三大軟體,包括了PlexVault私密空間軟體,PlexCompressor智能壓縮軟體,以及PlexTurbo智慧快取加速軟體。 PLEXTOR S2C SSD的話,浦科特在官方硬體規格說明上面,128GB版本,讀取速度:520MB/Sec,寫入速度:440MB/Sec,256GB版本,讀取速度:520MB/Sec,寫入速度:480MB/Sec,512GB版本,讀取速度:520MB/Sec,寫入速度:480MB/Sec。根據SiliconMotion的官方資料,這顆SMI SM2258控制器,為4通道設計,支援TLC Flash,以及3D NAND型MLC Flash與TLC Flash,最高讀取速度:560MB/Sec,最高寫入速度:520MB/Sec。可以說,浦科特標示的速度,並沒有誇大的狀況發生。 這次,我們實測的,是PLEXTOR S2C 512GB SSD。我們使用了Windows 10 Pro x64中文版作業系統,接著進行「SSD規格檢測」,並進行「SSD效能測試」。 得到了相當完整的測試數據,有相當高的參考價值。 這邊使用3套軟體,以CrystalDiskInfo、HD Tune Pro、TxBENCH、AIDA64 Extreme來檢測SSD內部的規格資訊。 這顆SSD,名字叫PLEXTOR PX-512S2C 512.1 GB。韌體版本為1.01,傳輸模式SATA/600,提供對SSD累計讀取,對SSD累計寫入,NAND累計寫入資訊也有提供,已用次數總計、已用時間總計也有提供資訊。 在HD Tune Pro的資訊選單裡,顯示格式化之後有476.9GB。 在TxBENCH的Drive Information選單裡,顯示韌體為1.01。 在AIDA64 Extreme存放裡面ATA的選單裡,偵測到完整硬體規格。 這邊使用8套軟體,包括CrystalDiskMark、HD Tune Pro、AJA System Test、Anvil〞s Storage Utilities、AS SSD Benchmark、TxBENCH、ATTO Disk Benchmark與PCMark 7 Professional Edition,來測試SSD的實際效能表現。 這顆SSD,在標準測試,Seq測試項目顯示讀取速度:564.2MB/Sec,寫入速度:522.1MB/Sec,整體效能表現分常勇猛。而從CrystalDiskMark的標準測試與0Fill測試,兩者效能測試結果相當接近,可以得知並沒有壓縮寫入功能。 效能測試選單裡面,讀取速度:平均值508.8MB/Sec,寫入速度:平均值152.4MB/Sec。 從「HD Tune效能測試選單寫入速度」、「HD Tune檔案效能測試選單速度」與「HD Tune額外測試選單寫入速度」曲線,可以明顯看出,是一款TLC SSD,用了SLC Cache技術。 AJA System Test的話,測試結果還在接受範圍之內。 這個測試,總分達到了3,489.33。整體效能表現,分數算高。 在AS SSD Benchmark,Seq測試項目,讀取速度:497.02MB/Sec,寫入速度:469.76MB/Sec,總分達到了916分。Compression-Benchmark表現,整個讀寫曲線變化表現正常! 這個測試,在Sequential測試項目,讀取速度:564.409MB/Sec,寫入速度:528.992MB/Sec。 在ATTO Disk Benchmark,8192.0測試項目裡面,讀取速度為563.151MB/Sec,寫入速度為527.637MB/Sec。 在PCMark 7 Professional Edition效能測試裡面,Secondary storage score得到5212分,Raw Secondary storage score得到5137分,Storage 2.0 score得到4894分。 目前,PLEXTOR S2機種,包括PLEXTOR S2C與S2G系列,台北光華商場已經鋪貨。PLEXTOR S2C的話,128GB報價:1,530元,256GB報價:2,520元,512GB報價:4,399元。 這次,我們實測開箱了PLEXTOR S2C 512GB SSD,體驗了這款即將上市的固態硬碟,發現它的讀寫效能還不錯,而且可以使用PlexTurbo,透過記憶體來加速固態硬碟存取,加上擁有優質售後服務,浦科特提供到府收送,即便不幸遇到非人為故障,也能適時提供原廠支援。加上使用台系控制器,以及台灣品牌固態硬碟,浦科特無疑真的是台灣固態硬碟之光。 整體來說,這是一款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廠商名稱:PLEXTOR - 浦科特 - 光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3-612-5203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微星電競筆電市場經營有成,獲選PCDIY!第十二屆玩家票選品牌大賞2016「電競筆電最佳品牌」肯定!
微星科技(MSI)近幾年來在電競產業方面的成功,可以說是有目共睹。從戰績最輝煌的電競筆電,到玩家超愛的零組件(包括超夯的電競主機板與電競顯示卡),以及整機的電競桌機,都受到遊戲玩家們的喜愛。微星憑藉著台灣人努力不懈的台灣精神,不斷發展出更棒的電競商品,以持續創新、奮力往前衝的毅力,如今創造出這歷史性的新一頁。 同時,這也代表著台灣以往電子產業以追求代工為主要業務,一開始講求保五、保六,可以拿到5%、6%利潤,後來又出現了所謂的毛三、到四,只賺到3%、4%的好處,現在又喊到毛一、毛二,根本只有1%、2%的工錢,這條路線著實不好走。反而像是微星科技這樣的公司,改走「價值」路線,讓玩家認同其品牌,相信其產品的價值,並趁著全球電競運動的普及,趁勢崛起,並在電競筆電市場闖出一片天! 微星科技在電競市場的成功,可以從該公司的股價看出。2011年,微星科技連PC產業前十大都擠不進去。當時的股價正反應微星科技當時的現況,像是在小筆電市場上,就有如兵敗如山倒,而Ultrabook又欲振乏力。當時的Intel筆電策略失敗,加上智慧型手機熱潮,以及平板的反撲,導致筆電業者全軍覆沒,而微星科技股價當時已經慘跌到10元面值上下。該公司後來決定調整公司營運方向,全面轉進到電競市場。 經過這幾年來的不斷努力突破之下,如今微星在電競筆電(Gaming Notebook)、電競桌機(Gaming Desktop)都有不錯的斬獲,就連電競主機板(Gaming Motherboard)、電競顯示卡(Gaming Graphics Card)也有相當不錯的成績,這樣的結果,也帶動微星的股價從2016年初低點的39元,一路漲到年底創新高的90.9元。如今微星一直不斷在市場創造新話題,成為業界仿效的對象,而品牌價值也更勝以往,並成為電競市場的領導品牌。 這次,微星科技在「PCDIY!第十二屆2016玩家票選品牌大賞」獲得玩家肯定,不僅各類電競產品獲票數創新高,電競筆電更是成為遊戲玩家市場No.1最佳品牌。玩家的肯定也代表著微星的努力,已獲得了遊戲玩家的高度認同。 微星科技如今會成為電競領導品牌,是因為微星與玩家是站在同一戰線,設計出玩家真正所需要的產品。「微星電競筆電是為遊戲而生,要讓玩家克敵致勝! 」微星科技NB業務暨行銷處副總經理 郭緒光先生表示:「其實我們跟電競玩家們的互動非常緊密,我們的PM與RD很多都有在玩Game,甚至還有組織業餘的電競團隊,我本身也玩Game,這樣在跟上游溝通時會很有幫助。相較於其他只是專注在研發或銷售上的廠商來說,我們因為自己本身就有Gamer的基因,且頻頻接觸這些領域的玩家,因此在跟消費者溝通時,因為我們講的就是同樣的語言,於是就可以快速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做出真正符合市場期待的產品。」 為深入了解微星科技,是如何能在電競筆電市場闖出一片天,進而獲選PCDIY!第十二屆玩家票選品牌大賞最佳品牌。我們這次前往微星中和總部,特別專訪微星科技NB業務暨行銷處副總經理 郭緒光先生,以及微星科技NB團隊,微星科技NB行銷部產品行銷經理 林哲毅先生,微星科技NB產品專案一課暨二課 產品總監 陳冠全先生,微星科技NB產品專案一課暨二課 產品經理施雲耀先生,讓他們與我們暢談微星電競筆電的金典榮耀、成長歷程與產品設計秘辛! (01) 請先跟我們介紹一下,目前貴公司在電競筆電的經營成果。還有這次微星榮獲PCDIY!第十二屆2016玩家票選品牌大賞「電競筆電」最佳品牌肯定,也請發表一下得獎感言。 MSI這幾年深耕電競市場,無論是電競筆電、電競桌機、電競顯示卡或電競主機板,乃至於各種電競周邊,都有不錯的經營成績。這從微星電競產品這幾年來在銷售量、營業額上就看得出來,從已經公佈的市場資料,微星2016年營收已經破了1,000億元大關,距離上一次營收破千億元的2008年,已經相隔了8年。電競筆電、電競顯示卡與電競主機板,三箭齊發,讓微星業績不斷往前衝。這從微星股價從2016年初低點的39元,一路漲到年底創新高的90.9元,並不斷的創造市場新話題,都能看到微星在電競市場的經營成果。 微星電競筆電的話,這幾年不斷努力經營,持續創新與突破,在台灣遊戲玩家市場的經營,乃至於全球電競市場的佈局,都獲得了消費者的認同與肯定。根據拓墣產業研究所,在今年2016年06月公布的最新調查數據顯示,電競筆電的市佔率,微星(MSI)已經突破19%,穩居市場第一,第二名是華碩(ASUS)的15%,戴爾(DELL)排在第三為9%,然後是聯想(Lenovo)的5%,以及宏碁(acer)的2%。 第1名:微星MSI 19% 第2名:華碩ASUS 15% 第3名:戴爾DELL 9% 第4名:聯想Lenovo 5% 第5名:宏碁acer 2% 由於電競市場一直有很大的需求,此乃吸引越來越多業者競相投入,將市場規模擴大,這樣也能鼓勵消費者的需求從一般的筆電,轉移到電競筆電,這是我們所樂見的。而市場上也會有各種差異化的產品出現,由於各廠商皆有不同的產品策略,有些是想攻市佔、有些想走口碑,因此每家都會走出自己的一條路。我對這個市場是很正面看待的,因為遊戲已經存在很久了,一直以來都沒有受到景氣所影響,反而整個產業的市值是不斷往上升的。以這次NVIDIA新推出的Pascal架構顯示卡來說,筆電版本和桌機版本的效能已無差異,更可吸引更多消費者直接選購攜帶方便的電競筆電。因此我認為未來電競市場,還是會持續成長的。 這次MSI電競筆電,能獲得PCDIY!第十二屆2016玩家票選品牌大賞最佳品牌肯定,則是要感謝遊戲玩家的支持。由於微星電競筆電,從研發、生產、製造,到解決終端消費者等售後問題,全部都是我們自己來,是市場少見的「一條龍」公司。因此我們可以將市場反應與創意,快速導到我們的產品上,全部都是由微星自己包辦。微星電競筆電是為遊戲而生,要讓玩家克敵致勝!這次電競筆電項目最佳品牌得獎,不但是遊戲玩家,對於MSI電競筆電品牌的肯定,也是對於微星電競筆電全體同仁的肯定,這也將讓微星更加努力,持續創新與突破,開發出更棒的電競筆電來回饋消費者,讓遊戲玩家可以透過微星電競筆電,充分享受玩遊戲的樂趣。 (02)請說明一下貴公司目前電競筆電的最新產品主軸?目前的產品線規劃?是如何來區分? 目前微星電競筆電的最新產品主軸,是用REACH NEW HEIGHTS為口號,以最新的電腦軟硬體配備,來滿足遊戲玩家們的需求。主力在15、17吋級距機種,也有供應旗艦型18吋級距機種,以及輕薄型14吋級距機種。整體的訴求則是「7th GEN CPU,GEFORCE GTX 10 SERIES」,也就是以Intel第7代Core處理器,搭配NVIDIA的GeForce GTX 10顯示卡為主力,無論消費者要的是輕薄型、全功能型或旗艦型電競筆電,微星全都能滿足遊戲玩家們的各種需求。 MSI電競筆電的產品等級中,旗艦筆電是GT系列。至於以規格區分的話,則可以按照螢幕、顯示卡等各種方式來做區分。以下先以螢幕尺寸的區分來做一個快速的說明。 (01)GT83VR:Intel第7代Core處理器,最高可支援GTX 1080 SLI、GTX 1070 SLI,或GTX 1070、1080單卡,採用兩顆330W外接電源,重量:5.5KG。 ●旗艦型: (01)GT73VR:Intel第7代Core處理器,最高可支援GTX 1070 SLI,或GTX 1080單卡,可用120Hz或4K螢幕,重量約4.14公斤,是今年主打的頂級產品。 (02)GT72VR:Intel第7代Core處理器,最高可支援GTX 1070單卡,可用120Hz或4K螢幕,重量約3.78公斤。 ●電競型: (01)GE72MVR:Intel第7代Core處理器,最高支援GTX1070、GTX 1060,或GTX 1050 Ti單卡,重量約2.7公斤。 ●效能型: (01)GP72VR:Intel第7代Core處理器,最高支援GTX 1060,或GTX 1050 Ti單卡,重量約2.7公斤。 ●戰鬥型: (01)GL72:Intel第7代Core處理器,最高支援GTX 1050單卡,重量約2.7公斤。 ●輕薄型: (01)GS73VR:Intel第7代Core處理器,最高支援GTX 1060單卡,重量約2.43公斤。 ●旗艦型: (01)GT62VR:Intel第7代Core處理器,最高支援GTX 1060單卡,重量約2.94公斤。 ●電競型: (01)GE62MVR:Intel第7代Core處理器,最高支援GTX 1070、GTX 1060,或GTX 1050 Ti單卡,重量約2.3公斤。 ●效能型: (01)GP62MVR:Intel第7代Core處理器,最高支援GTX 1060,或GTX 1050 Ti單卡,重量約2.2公斤。 (02)PE60:Intel第7代Core處理器,最高支援GTX 1050單卡,True Color螢幕,重量約2.4公斤。 ●戰鬥型: (01)GL62:Intel第7代Core處理器,最高支援GTX 1050單卡,重量約2.4公斤。 ●輕薄型: (01)GS63VR:Intel第7代Core處理器,最高支援GTX 1060單卡,重量約1.9公斤。 ●薄型: GS43VR:Intel第7代Core處理器,最高支援GTX 1060單卡,重量約1.6公斤。 ※僅列出搭載Intel第7代Core處理器與NVIDIA的GeForce GTX 10顯示卡機種 》搭載GTX 1060單卡機種 → 使用180W外接電源。 》搭載GTX 1070單卡機種 → 使用230W外接電源。 》搭載GTX 1080單卡機種 → 使用330W外接電源。 》搭載GTX 1070 SLI雙顯示卡機種 → 使用230W兩顆外接電源。 》搭載GTX 1080 SLI雙顯示卡機種 → 使用330W兩顆外接電源。 (03) 貴公司電競筆電,產品定位,以及鎖定的族群對象?推出第一款產品為何?何時開始進行電競筆電研發?從第一款產品,到後來產品的改革,加入了新的元件,中間的策略調整心路歷程為何? 微星電競筆電的定位,就是為遊戲而生,要讓玩家克敵致勝。也因此要能充分滿足玩家玩遊戲的各種需求。MSI電競筆電已經算是全世界各種品牌裡面,產品最豐富、最齊全,與其他電競筆電業者相比,從低階到高階,從螢幕尺寸小到大,從預算低到高,到頂級旗艦機種,包括特殊的高階電競筆電,也投入了相當多的資源來開發,也因此微星的電競產品線相當完整。根據我們後端註冊系統的統計我們電競筆電的消費族群,可發現並不是全部都是以玩遊戲為主,不少是注重效能,有的則是用來繪圖,也有注意酷炫外型。由於微星電競筆電有各種不同的風格系列,選擇眾多,因此能滿足到玩家,甚至是非玩家的各種不同需求。 微星投入筆電開發,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電競筆電最早期是叫做Gaming Notebook,是從2006、2007年開始研發,是屬於眾多筆電機種中的一種,大概是佔2成左右。第一台比較以Gaming為主軸的,則是G Series,採用一鍵超頻設計的GX600,外觀採用火焰設計。後來開發出GT780,是一個劃時代的Gaming Notebook,後來開始把筆電業務,轉向遊戲筆電的市場。 2009年與SteelSeries合作開發,導入電競鍵盤設計的遊戲筆電。 2010年開始,每年都有一個新的設計加入,持續推出新遊戲筆電機種。 2011年開始導入Killer LAN,遊戲專屬的加速有線網路與無線網路,開啟了全新針對遊戲加速與遊戲最佳化的全新戰局。 2012年推出的GS70,把過往電競筆電肥胖,重新設計出輕薄身形,讓玩家更便於攜帶,是電競筆電的重要里程碑。 2013年推出GS60,開始嘗試往15吋大螢幕電競筆電發展,同時引進SteelSeries Engine,讓遊戲的狀態,能透過電競鍵盤來做顯示。 2015年則是開發了引進機械鍵盤的電競筆電GT80,這是一個劃時代的產品,也是電競筆電的全新話題,讓筆電跟桌機一樣,也能享受最好的輸入操作體驗,實現最高的爽度。 (04) 貴公司最近提出了MSI VR ONE電競背包,請問這個產品的概念是從哪來的?為什麼會開拓這些產品線?如何針對消費者需求,開發出最後的產品呢?MSI VR ONE這名字有什麼特別意義嗎?既然有ONE,是否有TWO? 微星電競筆電開始有比較大斬獲的時間,大致是從2012年、2013年開始竄起來,特別是2014年、2015年,尤其是2015年VR議題開始在市場上發酵,微星這邊也看到了這個需求。此時大家開始講電競,開始發現VR眼鏡與電競主機是有關聯的。因此廠商們開始從Gaming方向來切入VR市場,那時候開發出來的VR眼鏡,規格有進步,但使用者情境差不多,唯一的差別就是坐著玩VR,以及站著玩VR。由於使用桌機與VR眼鏡連結時,會有線條羈絆的問題。這時候我們就發現了應該要有個電競背包,使用背包型電腦來玩VR,會有更好的VR體驗。 微星開始研發背包型電腦之後,Intel也加入合作夥伴的合作,等於是共同開發。在Computex受到各界關注之後,接著NVIDIA也看到了這樣的概念,一起加入合作研發,這也就是大家現在看到的MSI VR ONE電競背包。ONE指的就是微星第一款行動運算級的VR電腦,這個概念是基於從行動運算發展而來,整體就是讓VR體驗不受限。會開發這個產品線,主要也是為了改善消費者的VR體驗,不要再受到線材的拘束。 除了消費性市場之外,MSI VR ONE電競背包也積極佈局商用市場。做這個產品最初的理想,就是希望做一個能滿足所有VR平台的行動解決方案。而在開發的過程之中,由於VR市場不斷的演進,MSI也一直做調整,持續加上了更多的功能,比方VR手套,更多的特殊應用,因應各種的需求出現,持續加入更多的功能,擴展更多的周邊配備,以解決客戶的問題,這些都持續在進行研發之中,也因此未來將不排除推出MSI VR TWO產品的可能性。 (05) MSI電競筆電,最新提出了True Gaming概念宣示,這個概念的意義為何?為什麼提出這樣的概念?這是否意味著,要帶領玩家到真正的遊戲世界裡呢? 基本上,True Gaming這種概念,就是跟純種跑車的概念一樣。現在很多筆電業者,也做電競筆電,但純粹只是硬體做高,只是硬體規格的COPY,換成高階CPU、GPU,就叫做Gaming,其實是不一樣的。就像汽車一樣,純種跑車和大馬力跑車,兩者還是有落差的。不是把車做成大馬力,就叫做純種跑車。微星電競筆電,做的是一種整體遊戲體驗。就像我們賣車子,不是只賣引擎、變速箱。微星的整體遊戲最佳化設計,從業界最強的散熱,業界最佳的鍵盤,業界最強的顯示,顯示卡最強,效能跑到最強,4K顯示,120Hz垂直更新。重點是,處理器與顯示卡是通用規格,所以怎樣做到有自己個性產品,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這部份,微星就是一直努力朝向擁有自己風格的整體遊戲體驗來設計產品,微星每年都做到這一點。競爭對手一般會COPY的,不外乎都是硬體,處理器與顯示卡,再來就是鍵盤,不過在整體遊戲體驗上面,並沒有完整的考量。 微星電競筆電會稱為True Gaming,則是有自己的風格。雖然喊No.1 Gaming在不同國家會難免有爭議,True Gaming要做的就是差異化,為的是遊戲玩家做考量,我們是要把純種跑車和大馬力跑車,做個完整的區別,所有看得到摸得到的,都是為遊戲玩家而設計。最重要的是,電競筆電看起來規格都一樣,其實本質是差很多的。講個最基本的,我們在散熱設計上面,一直都是同業最佳的設計,無論是在熱導管的數量,且我們散熱的設計上面都做了最完整的考量,即便是GTX 1050、1050 Ti或1060顯示卡,我們都是6根熱導管,要讓散熱提供最佳化的排熱能力,不會為了做輕做薄,而省略了這些基本該有的東西。雖然規格看起來都一樣,其實本質是差很多的,這就是我們對於True Gaming的認定。 微星電競筆電,著重在使用者的遊戲體驗。True Gaming就是為了True Gamer而開發,要給All Gamer使用。以遊戲玩家來說,特別是一些職業選手,MSI就是要滿足專業Gamer的需求。比如專業Gamer都是使用機械鍵盤為主,很多職業選手都是只記鍵盤位置的,當他們使用GT80之後,由於位置都一樣,因此使用起來很容易上手,不用重新學習,由此可見這其中很多細節,都是做了完整的考量。好比很多功能原本是高階法拉利跑車才有,後來Benz、BMW高級轎車才有,慢慢才導入一般的消費級轎車。此外,像耳機輸出,耳機擴大機部分,不但支援各種高階電競耳機,創新支援Hi-Res Audio高解析度音樂,並引進Nahimic音效強化技術,讓玩家享有到最高級的遊戲體驗。簡單來說,微星電競筆電,會持續觀察市場需要什麼,關心未來會需要什麼功能,不斷的努力,持續創新與突破,把各種新的應用,導入到新一代電競筆電裡面。這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要帶領玩家到真正的遊戲世界。 (06) 這次微星全新電競筆電,提出了7th GEN CPU,GEFORCE GTX 10 SERIES,REACH NEW HEIGHTS,這是什麼樣的訴求?可以看出微星目前壓寶Intel處理器與NVIDIA顯示卡,未來有可能引進AMD Ryzen處理器與AMD Radeon顯示卡嗎? 微星電競筆電提出的REACH NEW HEIGHTS,指的是要引進最新的硬體規格與架構,得到最好的效能,以Intel第7代Core處理器來說,在指令最佳化,以及VR運算,有提供最好的效能,GEFORCE GTX 10顯示卡的話,也提供相當不錯的遊戲處理能力。 微星電競筆電,會使用Intel與NVIDIA的解決方案,是全方位針對遊戲的考量。微星電競筆電目前不會考慮AMD平台,這是因為需要很多原廠技術支援,而這種技術支援並不是只是價格或者是資金的資源,而是還需要開發者的支援、新的功能的支援、在超頻上的支援,這是互相累積起來的產品力量、技術力量、行銷力量,一起在遊戲市場做最好的整體發揮。因此微星電競筆電,未來仍將會持續跟Intel與NVIDIA緊密結合,提供給遊戲玩家最好的整體遊戲體驗。 (07) 如今微星在電競筆電市場的成功,相較於其他公司在電競筆電做不太起來。微星是秉持什麼樣的信念,如何抓住消費者的胃口,令玩家滿意,能讓微星能夠持續勇往之前,保持創新之路呢? 電競筆電市場越來越大,但要進來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也不是那麼容易。目前電競筆電廠商主要是MSI、ASUS、Alianware三大廠,微星現在已經是電競筆電中的領導者。微星科技會持續不斷創新,自我突破與超越,努力把自家產品做到最好,讓用戶擁有更好的遊戲體驗。「可以用3、5年不壞」、「穩定耐用」、「長時間玩遊戲也不怕」,讓玩家有更好的體驗,消費者自然會認同品牌,相信這就是電競筆電成功的要素。 品牌這件事情的話,最重要的就是「產品力」,但不能只有產品力,其實市場上不乏只有產品力很強的公司,但是因為行銷、業務、價格、良率等面相的不佳,導致失敗的因素。微星方面,算是有自己研發、有自己工廠,可以說是一條龍方式的電競筆電公司,從市場端到量產端,都是有全方位的考量,以我們工廠來說,測試項目就超過200項,檢查的項目就超過2000項,這些就是產品力的一部份。 這些產品力累積之後,在「行銷力」部分,我們是從專業的Gamer,普及到各種不同族群的Gamer。以我們電競筆電來說,是從高階筆電導入各種新技術,再開始普及到各式筆電。我們在各系列電競筆電,都會想辦法讓它的特色到位。以GS系列輕薄的特色來說,有些玩家就會用比較好的耳機。以GT系列來說,我們最大的就是18吋,而這個族群不少會外接螢幕,連接到3台4K顯示器,算是擁有大尺寸螢幕,因此不需要再做更大尺寸螢幕,來佔筆電的體積與空間,因為這種族群的消費者,一定會外接螢幕,譬如說,很喜歡電競鍵盤的使用者,不少都會去購買GT73或GT83,剛好這個等級的電競筆電,可以滿足玩家這樣的需求。GE系列的話,算是特色多到爆、C/P值很高的機種。而GP系列則是GE系列的平價版,所以我們在每個價格帶,每一個族群系列電競筆電,都有自己的產品定位、需求與特色。「我們做品牌的方式比較跟Gamer連結」,考慮到產品要滿足玩家的需求,並不是盲目做廣告,像是對於店頭的宣傳,這些累積起來,就是微星的產品力與行銷力。進而讓玩家認同品牌,相信微星電競筆電的價值。 微星電競筆電的話,訴求的是「價值」路線,而不是「價格」路線。微星電競筆電,是同類型產品中價格最高的,我們從不採取低價競爭策略,我們想帶給玩家的,是爽度百分百的「價值感」。例如,玩家想到史上最強電競筆電,第一個就是聯想到搭載真正全尺寸Cherry MX機械軸電競鍵盤的MSI GT80系列電競筆電。我們在產品、技術、設計、創新各面向上都下了非常大的功夫,不管是在視覺、聲音、硬體規格還是直播軟體都遠超過競爭對手。所以玩家會覺得我們的產品是穩定的,同時還擁有高效能。如此正向循環之下,很快就出現了許多死忠龍粉,透過口碑、病毒式行銷,讓玩家從羨慕別人擁有,進化到自己也要採購一台,然後推薦給下一位玩家。 (08) 微星的電競筆電能在電競市場闖出一片天,獲得玩家的認同,貴公司的秘密是什麼?最後,進入新的一年,是否還有什麼秘密武器要介紹給玩家們?針對手機、平板的興起,以及電競的蓬勃發展,還會有新的布局與規劃嗎? 微星的電競筆電並不是只做表面,其豐富的特色可從GE、GS與GT看得出來。在外銷方面,比較有錢的國家,GT賣超過20%以上。而有5、6個國家最受歡迎的產品反而是GE系列,而不是比較低價的系列。所以消費者對於微星電競筆電的特色,大部分是肯定的,是看到了真正的價值,而不是只是要買便宜。只要玩家認為價差在合理範圍之內,他願意花錢去買更高等級的產品,所以我相信這就是產品力與行銷力的展現。 當然也有人會說,玩家會購買微星電競筆電,是因為那條龍的燈,對於這條龍產生了信仰,不過我認為信仰不是一天造成的,是因為了解到有這條龍的燈產品,都是好的產品,因此才開始相信這個品牌,也相信這個品牌推出的產品,是最能帶給玩家最棒遊戲體驗的產品。當然每間公司的產品,一定不會有100%的良率,而我們在遇到問題的處理方式,也都會讓消費者滿意,而快速的做出處理,這也是微星電競筆電用心之處。 整合各方面的正向累積,才能到今天讓玩家們認同。以我們的產品滿意度調查結果來說,平均都有超過9成,不滿意的,大多是有些玩家想要輕薄,又想要效能最強、電池續航力超持久,又或者是要尺寸要薄、要高效能,但又要不燙的產品。要知道,產品要做到能滿足100%的上述功能,是強人所難的。因為通常效能好的元件,溫度通常都不會太低,而輕薄的元件,通常效能都很有限。也就是說,產品無法達到兩全其美,那是因為都有其原罪。當然,我們不會因為這樣而停止,為讓產品達到盡善盡美,我們MSI也會盡量克服這些瓶頸,更加努力來達成消費者的需求。 在保固方面,微星在電競筆電部分,原本是2年保固,1年到府收送。現在則是提升成2年保固、2年保固期內到府收送,比大多數市售機種的1年保固還要高。除此之外,從2017年開始,我們還提供消費者一年內2次免費健診(春節、夏日健診)的機會;同時,只要玩家想替自己的微星電競筆電加裝記憶體,或是更換SSD(若需要將原先硬碟裡的儲存資料轉移到新購買的SSD上,只需要酌收300元工本費),現在拿到微星展服中心,同樣可以享有免費擴充的服務。也就是說,在售後服務上面,微星也相當用心,相信消費者會感受到微星的貼心。 綜合上述的解說,結論就是,微星的經營策略,向來都不是只有一兩年,都是持續三五年的,持續在加強,耕耘越來越深,對自己的要求越來越高,對於產品、行銷與銷售的力道,也越來越深,這並不是有錢的公司,砸錢就可以出來跟我們賣一樣好,例如SAMSUNG或SONY都曾投資更多的金錢,但最後卻退出筆電市場。所以我們認為,電競筆電的市場,是看「用心的程度」。微星將會持續在電競筆電上面,投注更多的努力,持續不斷的創新與突破,做出更棒的產品,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讓玩家可以充分在遊戲中,享受克敵致勝的樂趣。 廠商名稱:MSI - 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3234-5599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玩家票選】: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玩家話題】:
-
Seagate硬碟廣告:我也不想當死雞隊友啊,引爆玩家熱議!
光華商場每天都有新鮮事,今天一樣不例外。PCDIY!光華商場特派記者派大星,今天在光華商場遊晃挖新聞的時候,突然遇到玩家,要跟店家買東西。玩家說:「老闆,我要買死雞硬碟!」 店員一聽到消費者要買死雞硬碟,馬上四兩撥千斤,機智的回覆消費者,提到:「Segate已經沒有死雞(死機)很久了!現在叫做守護者系列,有新梭魚、火梭魚、那嘶狼、監控鷹硬碟,還有企業級硬碟!」 結果,隔沒多久,又有消費者來詢問:「老闆,死雞硬碟能不能買?」由於正值清明節,死雞這名字,本來就不吉利。加上最近時常爆發禽流感,雞隻大量暴斃,就是中了家禽流行性感冒病毒而死亡。 正因如此,死雞這個名字,不但不吉利,似乎是得了機瘟,聽起來乍似會暴斃,疑似故障率很高的地雷硬碟。網友認為,這是自嘲硬碟死機,相當不妥! 由於,現在科技發達,機械硬碟製程進步,品質與良率也比以前好很多,四大硬碟廠Seagate(希捷)、WD(威騰)、HGST(昱科)與TOSHIBA(東芝),雖然偶會傳出零星災情。不過,好在廠商宣導得宜,消費者重視資料安全,大多會使用磁碟陣列容錯,重要資料也會備份,使用外接硬碟或NAS來備份,或者透過雲端硬碟來做儲存。加上各大硬碟業者,售後服務做得還不錯。也因此,消費者對於機械硬碟死機的不好的觀感,也逐漸慢慢好多了! 不過,即便如此,對於硬碟銷售的第一線業者來說,「死雞」這個名字,不但不討喜,真的很不吉利,也對硬碟銷售產生了負面的影響。 突然,又有一個玩家講說:「我也不想當死雞隊友啊」,搞得大家滿頭問號驚嘆號,這是在講什麼東西呀? 問了半天,大家才弄懂,原來:「這是,Seagate的官方廣告行銷活動。」 網路紅人潔哥/李秉潔,在硬碟業者Seagate(希捷)的Youtube官方影片中高聲一呼:「我也不想當死雞隊友啊」結果,這句話,變成玩家語錄,變成玩家口耳相傳的名言,事情就這樣神展開。究竟是怎麼一回事?讓我們一起看下去! 一則好的廣告,會讓消費者印象深刻,進而對於品牌有更深的認識,對於品牌產品銷售來說是加分。一則錯誤的廣告,一樣會讓消費者印象深刻,進而對於品牌有錯誤的印象,對於品牌產品銷售來說是減分。 沐浴乳有的說「香味宜人」,有的說「洗後清爽」,聽起來好像都差不多?不過,事實上,POP跟POD不同,沒有講到品牌特色,等於說了就跟沒說一樣。即便商業市場很競爭,不過,很少公司,敢拿負面題材,或拿自嘲方式,當做廣告創意。 為什麼沒有行銷人敢這麼做?因為大家都知道品牌建立不容易,要讓消費者相信品牌,進而對於產品有信心,這是一個漫長的演進過程。不過,即便品牌商譽良好,產品好評不斷,卻可能因為單一事件,不當廣告的行銷策略,也有可能砸了招牌,讓消費者對於品牌不信任,進而對於品牌產品產生質疑。 Segate(希捷)是國際知名大廠,各種廣告宣傳與行銷活動,都會透過專業的公關公司,厲害的行銷公司,或超強的廣告公司來操刀。會這樣玩「我也不想當死雞隊友啊」行銷創意,網友表示:「我也是醉了!」 玩家講的關鍵字:「我也不想當死雞隊友啊」。PCDIY!光華商場特派記者派大星,透過詢問谷歌大神關鍵字:「Seagate 死雞」。 結果,在台灣Seagate臉書粉絲團,找到了答案。原來,硬碟大廠台灣希捷,做了一個行銷活動:「Seagate 希捷 死雞變鳳凰 拯救潔哥脫離死雞苦海!」 如同前面提到,很少公司,敢拿負面題材,或拿自嘲方式,當做廣告創意。為什麼沒有行銷人敢這麼做?因為大家都知道品牌建立不容易,要讓消費者相信品牌,進而對於產品有信心,這是一個漫長的演進過程。不過,即便品牌商譽良好,產品好評不斷,卻可能因為單一事件,不當廣告的行銷策略,也有可能砸了招牌,讓消費者對於品牌不信任,進而對於品牌產品產生質疑。 硬碟大廠台灣希捷,做的這個行銷活動:「Seagate 希捷 死雞變鳳凰 拯救潔哥脫離死雞苦海!」效果如何?充分反映在該公司台灣Seagate臉書粉絲團留言裡面。 網友表示,說真的 你們這樣自嘲文宣根本是在嘲笑我們這些以前買你們的硬碟的人。還有玩家說,如果可以辦一場"已"死雞復活法會 貴公司會更深得人心 哈哈。甚至,還有玩家發現,奇怪...這活動網頁我以fb登入時會成這樣如圖,之前不會啊..。網友反應熱烈,後面還有網友繼續留言,認同!!!!。玩家很認真的留言,我也不想當死雞隊友啊,引起廣泛的回響。 結果,現在這演變成光華商場流行用語。玩家去買硬碟,講說:「老闆,我要買死雞硬碟!」,詢問:「老闆,死雞硬碟能不能買?」還有玩家說到:「我也不想當死雞隊友啊」! 仔細一看,硬碟大廠台灣希捷,做的這個行銷活動:「Seagate 希捷 死雞變鳳凰 拯救潔哥脫離死雞苦海!」官方活動網頁,其實是找來網路紅人潔哥/李秉潔做代言,飾演一個玩家,表達硬碟故障死機,訴說死雞造成的困擾,天公伯啊~氣死我了!崩潰啊~救救我!然後,叫玩家請選擇一個你想拯救的潔哥,英雄救美去吧! Seagate 希捷 死雞變鳳凰 拯救潔哥脫離死雞苦海! 2017/3/13(一)~2017/04/09(日) Step 1 選擇一個你想拯救的潔哥,救她逃離死雞苦海 Step 2 看完影片後,依照潔哥的需求,選擇一個適合的產品 Step 3 選擇分享活動至Line/FB Step 4 加入/登入希捷神殿會員,即可獲得活動抽獎資格及希捷神殿點數2000點!! 「我也不想當死雞隊友啊」的Seagate廣告影片 這個活動本身,就是加入希捷神殿網站,成為Seagate會員,就可以得到點數。不管參加希捷什麼活動,都可以增加點數。這個活動本身立意良好,不過由於正值清明節,死雞這名字,本來就不吉利。加上最近時常爆發禽流感,雞隻大量暴斃,就是中了家禽流行性感冒病毒而死亡。正因如此,死雞這個名字,不但不吉利,似乎是得了機瘟,聽起來乍似會暴斃,疑似故障率很高的地雷硬碟。網友認為,這是自嘲硬碟死機,相當不妥! 令人驚奇的!這個活動網頁的右上角,被網友發現了一串密碼,上面標題:「希捷 不是死雞很久了?」 針對Seagate廣告標題:「我也不想當死雞隊友啊」、「希捷 不是死雞很久了?」這的確造成了台北光華商場,第一線銷售業者的困擾。原價屋數位三創店店員 陳正杰,提到:「最近的確,詢問死雞硬碟的消費者變多了!」原價屋數位三創店店長 王信雄,則說:「可不可以不要叫這個名字?」 店長認為,現在科技發達,機械硬碟製程進步,品質與良率也比以前好很多,四大硬碟廠Seagate(希捷)、WD(威騰)、HGST(昱科)與TOSHIBA(東芝),穩定度都還不錯。叫死雞(死機)的話,會讓消費者誤解鬧雞瘟(機瘟),這樣子以以負面題材的自嘲方式,當做廣告創意,會讓第一線店家非常困擾。 台北光華商場店家發現,這個活動時間:2017/3/13(一)~2017/04/09(日),明明從2017/3/13(一)開始。結果,2017年3月24日(五),網路紅人潔哥/李秉潔這個影片:「Seagate 希捷 死雞變鳳凰 拯救潔哥脫離死機苦海!」上線。經過了足足 9天,到了清明節假期2017年4月2日(日) PM22:00,觀看次數:87 次。 店家質疑這樣花大錢,以負面題材的自嘲方式,當做廣告創意。這到底是哪一家公關公司、行銷公司或廣告公司操刀的? 由於網路紅人潔哥/李秉潔這個影片:「Seagate 希捷 死雞變鳳凰 拯救潔哥脫離死機苦海!」上線。經過了足足 9天,到了清明節假期2017年4月2日(日) PM22:00,觀看次數:87 次。 87分,真的得分太少了!這邊則號招PCDIY!粉絲團的網友們,大家一起來看看「我也不想當死雞隊友啊」影片。 一起,來幫忙Seagate,衝個人氣吧! 「我也不想當死雞隊友啊」的Seagate廣告影片 網路遊戲時常會飆罵:「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網路紅人潔哥/李秉潔,在硬碟業者Seagate(希捷)的Youtube官方影片中高聲一呼:「我也不想當死雞隊友啊」到底誰是神?誰又是豬?誰是對手?誰又是隊友?這實在令人摸不透啊! 況且,誰要當死雞隊友啊? ※這邊有電腦產業界的八卦,科技世界的祕辛,市場和業內人士關心的趨勢、內幕與新聞。歡迎加入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洋垃圾】: →更多的【PCDIY!歪國貨】: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更多的【PCDIY!玩家話題】:
-
Intel Optane Memory & Optane SSD重裝上陣,3D XPoint實現開機加速與提升電腦反應速度!
時間回到2012年,Intel與Micron合作開發下一代的儲存媒體,當時選擇開發的,是有別於現在夯到不行的NAND Flash,完全不同於SLC、MLC與TLC Flash快閃記憶,選用的是PCM(phase-change memory)技術,並於兩家業者合資的IM Flash Technologies LLC進行研發。直到了2015年,新一代的儲存媒體,終於正式問世,並命名為3D XPoint。 2015年發表的Intel 3D XPoint,號稱速度可以比NAND Flash快1000倍, 並宣稱寫入壽命可以比NAND Flash快1000倍。這簡直就是個神話,Intel做得到嗎?Intel是科技傳奇,還是個唬爛王?Intel真有那麼厲害,可以威震八方嗎? 2017年了,Intel的3D XPoint神話,Intel Optane Memory與Intel Optane SSD終於發表了,讓我們來瞧瞧它的廬山真面目吧! Intel 3D XPoint,號稱速度可以比NAND Flash快1000倍, 並宣稱寫入壽命可以比NAND Flash快1000倍。這簡直就是個神話,Intel做得到嗎?Intel是科技傳奇,還是個唬爛王?Intel真有那麼厲害,可以威震八方嗎? 2015年過去了,沒看到Intel 3D XPoint半個影子。到了2016年,終於展示出使用Intel 3D XPoint,所做出來的SSD樣品,結果展示出來的速度,令人跌破眼鏡,比Intel SSD 750還要更慢,並且沒有透漏寫入壽命。2016年下半年,Intel第7代Core處理器推出之前,Intel正式宣布,採用3D XPoint的Intel Optane家族產品誕生,並透漏,將會有Intel Optane Memory與Intel Optane SSD。 Intel並公告,只有新的200系列以後晶片組,200系列主機板可以支援。亦即B250、Z270、H270與Q250、Q270主機板,以及將要發表的X299主機板,才能對應Intel Optane Memory與Intel Optane SSD。 事實上,支援的還有C232、C236主機板。 搭載3D XPoint的儲存媒體的Intel Optane家族產品,目前將會推出作為快取加速的Intel Optane Memory,以及作為儲存媒體的Intel Optane SSD。 Intel Optane Memory的話,研發代號為Stony Beach,使用的是3D XPoint的儲存媒體,主要作為快取加速使用,目前將會推出16GB與32GB版本,介面為PCIe 3.0 x2。 Intel Optane Memory的效用,所謂的快取加速,主要是開機加速與提昇電腦反應速度。開機加速,指的是縮短系統開機的時間。提昇電腦反應速度,指的是縮短作業系統的延遲時間,這會讓作業系統的系統程式的延遲縮短,也會讓應用程式的開啟時間縮短,整體來說,就是爽度的增加。 這主要用於使用HDD(機械硬碟)的桌機、筆電,才能有加速的作用,這是一種Hybrid HDD的加速概念,效果等同於使用SSD(固態硬碟)。使用SSD(固態硬碟)的電腦,千萬不要安裝這個新玩具,不但不會增加速度,還會發覺電腦速度變慢了! 由於容量有限:「Intel Optane Memory的話,目前只有16GB、32GB版本」。加上速度不快:「Intel Optane Memory 16GB,存取速度方面,讀取速度:900MB/Sec,寫入速度:145MB/Sec,IO速度方面,讀取速度:190,000 IOPS,寫入速度:35,000 IOPS。Intel Optane Memory 32GB,存取速度方面,讀取速度:1350MB/Sec,寫入速度:290MB/Sec,IO速度方面,讀取速度:240,000 IOPS,寫入速度:65,000 IOPS。」也因此,再次提醒玩家:「使用SSD(固態硬碟)的電腦,千萬不要安裝這個新玩具,不但不會增加速度,還會發覺電腦速度變慢了!」 Intel Optane Memory,事實上就是之前Intel Turbo Memory的改版。Intel Turbo Memory的話,研發代號為Robson,當時用的是NAND Flash,使用的是SLC Flash,早期推出512MB與1GB版本,介面為PCIe 1.0 x1。後期則加增推出2GB、4GB版本,被稱為Intel Turbo Memory 2.0。 Intel Turbo Memory的加速方式,用的是快取加速技術,直接導入Windows Vista的Windows ReadyBoost,運用Microsoft作業系統的加速功能,來讓電腦存取加速。 Intel Optane SSD的話,一樣用的是3D XPoint的儲存媒體,主要作為儲存媒體使用,目前將會推出消費級Intel Optane SSD 900P與企業級Intel Optane SSD DC P4800X。 Intel Optane SSD 900P,目前會先推出280GB、480GB與960GB版本。Intel Optane SSD DC P4800X,目前會先推出375GB、750GB與1.5TB版本。 自2017年初,Intel (英特爾)發表第七代Core處理器與200系列晶片組主機板之後,除了效能比上一代更快之外,其另外一個令人矚目的焦點,就是該平台支援全新的Intel Optane Memory技術。到底什麼是Intel Optane Memory技術,這次就讓Intel來告訴大家吧! 時至今日,我們見識到科技能夠帶給生活難以置信的影響:從協助外科醫師拯救生命的虛擬實境到5G推動無人駕駛發展的能力和潛力。但,別忘了,當今最普及、最有影響力的技術創新之一仍是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的個人電腦。無論是與朋友們保持順暢聯繫、遊戲直播或是重大研發專案,電腦幾乎貫穿生活的各個層面。英特爾致力於拓展科技疆界,幫助人們揮灑創意,讓生活更有趣、更富有效率。其中最好的方式,即是從根本提升日常運算體驗。 Intel Optane Memory做到了這一點。Intel Optane記憶體能有效大幅提升電腦在個人運算體驗中的效能,並大幅加速載入速度。無論從運算密集型的工程應用軟體到高階遊戲、數位內容創建、網頁瀏覽,甚至是日常辦公室文書處理應用軟體,Intel Optane記憶體將個人電腦的回應速度提升到新境界。 大多數人每天會啟動11個應用軟體,且每個軟體啟動7次。以第7代Intel Core (酷睿)處理器系統搭配Intel Optane記憶體,可使電腦啟動速度快兩倍且整體系統效能最高可提升28%,記憶體效能最高可提升14倍。微軟Outlook等應用軟體的啟動速度將提升近6倍,Chrome*瀏覽器啟動速度提高5倍,遊戲啟動速度提升67%,關卡載入速度提升65%。 為什麼要Intel Optane Momory?原因很簡單:沒有人喜歡等待。在下載遊戲、電影、影片、高畫質圖片或Outlook中的大型檔案時,令人感到焦躁,而等待的原因也很簡單:就是資料。 今日每個人平均產生、使用和儲存的資料量大幅飆升。例如,Windows 10需約20GB磁碟空間,最熱門的遊戲之一《俠盜獵車手5》(Grand Theft Auto V)需要大約65GB的硬碟空間。還有不斷產生的個人影片及圖片—包括4K內容,使得每個人所需的記憶體空間快速地擴展。 大多數人目前仍採用傳統硬碟來滿足自己的記憶體需求,有79%的桌上型電腦仍把硬碟當作主記憶體,雖然硬碟解決了記憶體問題,但它也減緩了系統速度,讓使用者感到回應速度較低。 Intel Optane Memory的出現,提高了應用軟體、遊戲或大型檔案的載入速度,讓人們減少長時間的等待,確保更快速存取PC記憶體中的資料,即意味著整體速度更快、回應速度更快的更優異體驗。 2017年初,英特爾發表了第7代Intel Core (酷睿)處理器和Intel Optane記憶體就緒計畫(Intel Optane memory ready),目前華碩(Asus)、技嘉(Gigabyte)、微星(MSI)、華擎(ASRock)等製造商已推出了超過130款支援Intel Optane Memory的主機板。 針對希望安裝在支援Intel Optane Memory的主機板或系統上的使用者,英特爾桌上型電腦的Intel Optane Memory模組(16GB和32GB)將於4月24日起上市。此外,從第二季開始,惠普(HP)、戴爾(Dell)、聯想(Lenovo)、華碩(Asus)、宏碁(Acer)等PC製造商將開始出貨內含Intel Optane記憶體的消費型與商用桌上型電腦。更多資訊請見。 為深入了解Intel Optane Memory技術,PCDIY!帶領大家深入媒體說明會現場,來了解這個技術將為個人電腦帶來什麼樣的影響與衝擊! 以目前的PC來說,處理器、記憶體、繪圖卡的速度都已經夠快了,但效能瓶頸幾乎是卡在「儲存裝置」。也就是說,CPU已經算好半天,常常都是在等資料從硬碟讀出或寫入。造成大多數人們使用電腦的體驗,就是在等電腦、等儲存裝置將資料讀入或寫回。尤其當今資料量都非常龐大,常常消費者就算是換了效能最強的電腦,還是得等儲存裝置在那邊「龜」。 正由於傳統硬碟(HDD)的效能先天限制,因此很多人會改用固態硬碟(SSD)來取代傳統硬碟(HDD),以提升整體系統效能。只是,目前的SSD價格都偏高,同樣的價格用來買HDD可以買到1TB,若買SSD可能只能買到256GB。然而,當今天遊戲的容量都越來越龐大、4K影音資料容量也非常可觀。一般電腦業者在電腦出貨時,只配給你純HDD,或只配個你純SSD,這樣會變成:配純HDD的電腦,速度慢到嚇人,而配純SSD的電腦,很快資料就存滿了。搞到後來,消費者必須得再擴充,或乾脆選擇有SSD + HDD的雙碟系統,才能感受到換新電腦速度確實有比較快的感覺。 只是這種SSD + HDD的配置,同樣有其缺點,就是作業系統灌在SSD開機可以很快,而大容量資料(遊戲、影音)通常建議放在HDD,這樣除了開機快、執行應用程式還OK,但存取HDD內的大容量資料,效能同樣受到影響。尤其當今遊戲的容量都很大,其他朋友都已經載入完畢了,你可能還在載入中,造成線上遊戲的體驗不佳。 所以,Intel Optane Memory技術的出現,就是要解決這樣的問題,該記憶體技術其實就是介於DRAM和Flash之間的效能,當作類似快取的橋樑,搭配Intel獨家的人工智慧級的驅動程式與工具,能分析並統計使用者日常生活中會使用到的軟體、檔案,並進而預先載入到Optane記憶體,讓使用者在正式存取到這些資料時,系統能夠快速載入處理,讓使用者不用等待,能夠迅速獲得回應,以提升PC的整體使用體驗。 其設定的使用情境,就是消費者不需要買SSD,只要一台大容量的HDD (1TB以上)即可,再搭配Intel Optane Memory,就能提升整體系統的反應速度。在BIOS內看到的是1TB HDD和16GB/32GB的Intel Optane Memory,進入Windows之後,系統會視Intel Optane Memory與HDD為一部裝置。透過Intel Rapid Storage Technology (IRST)驅動程式,來辨別資料是要寫回Optane Memory或是寫回HDD。Intel Optane Memory相當於能讓純「機械架構」的硬碟如虎添翼,發揮出相當於SSD的效能水準。 Intel Optane Memory存取很快,該驅動程式會自動判定資料的流向,來最佳化電腦的資料存取行為,因此一部1TB HDD + 16GB或32GB Optane Memory的電腦,會被視為等同於安裝了一部1TB SSD那樣,擁有超高速的存取效能,以及容量夠大的存取空間。也就是說,Intel希望消費者其實不用再額外買128~256GB的SSD當系統碟來加速,只要買16或32GB的Intel Optane Memory,其實就可以做到「相當於」讓HDD升級到SSD那樣的反應速度,而且是「整個1TB的儲存範圍都有加速到」,而非像是雙碟系統那樣只有資料存放在SSD那個部份存取比較快而HDD一樣存取比較慢。 當然,想使用Intel Optane Memory來為系統加速,還是有一些限制的。列舉如下: (1) 一定要「Kaby Lake」平台才行:即第七代Intel Core處理器(Core i7/i5/i3-7xxx CPU),搭配Intel 200系列(Z270、Q270、H270、Q250、B250)主機板。 (2) 只能針對「系統碟」加速:也就是當您的電腦有安裝兩台硬碟,或是一台硬碟割成兩個分割區 (例如C:或D:),那麼Intel Optane Memory只能選擇安裝系統碟的C:那台做加速,也就是僅會針對系統碟來做加速! (3) 並非所有主機板的M.2插槽都能安裝:也就是主機板上面的M.2插槽要有拉到PCIe Gen.3 x2的線路才行,這部份得參考主機板使用手冊,以免安裝到錯的M.2插槽而偵測不到 (4) 目前只支援Windows 10:也就是目前尚未有其他作業系統的解決方案,用Linux或Mac的用戶,就只能先等等了! 針對消費性市場所推出的Intel Optane Memory模組,目前分成16GB和32GB兩種容量。據Intel表示,使用32GB的效能(反應速度),會是16GB的兩倍,所以對於效能狂熱者來說,32GB是最棒的方案,至於一般消費者,16GB也夠用。就看消費者的預算是多少了! Intel Optane Memory 16GB報價:美金50元 (折合台幣:1,550元) Intel Optane Memory 32GB報價:美金75元 (折合台幣:2,325元) 當然上述都是未稅價,等引進台灣時大多是含稅價,絕對會比上述這個數字高一點,所以可別再喊什麼又是鬼島價… 什麼的。等4/24正式上市後,PCDIY!也將為讀者們持續追蹤Intel Optane Memory,屆時讀者們可以再看看是否選購這個號稱「系統加速神器」的Intel Optane Memory了。 看到這邊,不少玩家應該都納悶,這速度是不是標錯了?這價格是不是打錯了?網友甚至還提出:「Intel在搞什麼東西!」 網友會這樣抱怨,不是沒有原因。玩家質疑的點則是:「Intel Optane Memory容量那麼小,只有16GB、32GB,更瞎的是報價美金50~75元 (折合台幣:1,550~2,325元),這麼貴的東西,這價格要買Intel Optane Memory,不如去買SSD就好了呀!況且,加速說得那麼好聽,容量也才16GB、32GB,這是能加什麼速度?」 看到了Intel Optane Memory,網友則表示:「玩家要大爽度,不要小確幸!」 還記得2015年發表的Intel 3D XPoint,號稱速度可以比NAND Flash快1000倍, 並宣稱寫入壽命可以比NAND Flash快1000倍嗎?現在,看到了正式版的Intel Optane Memory與Intel Optane SSD。 網友開始質疑:「哪來的1000倍速?」 英特爾最新的Intel Optane Memory 16GB,存取速度方面,讀取速度:900MB/Sec,寫入速度:145MB/Sec,IO速度方面,讀取速度:190,000 IOPS,寫入速度:35,000 IOPS。Intel Optane Memory 32GB,存取速度方面,讀取速度:1350MB/Sec,寫入速度:290MB/Sec,IO速度方面,讀取速度:240,000 IOPS,寫入速度:65,000 IOPS。 英特爾最新的Intel Optane SSD DC P4800X,存取速度方面,讀取速度:2400MB/Sec,寫入速度:2000MB/Sec,IO速度方面,讀取速度:550,000 IOPS,寫入速度:500,000 IOPS。 然而,和三星最新的Samsung 960 Pro SSD比起來,存取速度方面,讀取速度:3500MB/Sec,寫入速度:2100MB/Sec,IO速度方面,讀取速度:440,000 IOPS,寫入速度:360,000 IOPS。 網路上,網友開始質疑,說好的1000倍效能提昇呢?說好的1000倍寫入壽命呢? 網友怨聲載到,網友提出:「存取速度都輸人,這是在搞什麼東西?別人都在推大容量高速度,Intel怎麼在推小容量快取加速。」網友不禁質疑,Intel是不是在走回頭路?更懷疑:「人家韓國那邊在玩大爽度,美國Intel這邊居然在講小確幸!」 甚至,還有Intel支持者網友抱怨:「人家都上太空,我們還在殺豬公!」 Intel的3D XPoint神話,Intel Optane Memory與Intel Optane SSD的故事,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廠商名稱:Intel - 美商英特爾亞太科技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廠商電話:02-6622-0000;0800-455-168 廠商網址: 市場行情:美金50~75元(折合台幣1,550~2,325元)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GIGABYTE AERO 14Wv7-BK4實測開箱,玩家級輕薄電競筆電中的頂尖之作
當今的筆電給大家的呆板印象,就是效能強勁且可以玩遊戲的機種,一定都是塊頭大、且重量不輕,單手拿還會覺得非常重,且電量一下就用光的。反過來,若想要輕薄一點的機種,通常就只能拿來處理上網、文書工作,玩遊戲是幾乎不可能的。也就是說,一般消費者若想要玩遊戲,就要買電競筆電,若要處理商務或辦公用途,就可以買輕薄型筆電。難道沒有一款筆電能夠兼顧這兩種使用族群的需求嗎? 有的!技嘉科技(GIGABYTE)就有針對這類族群,推出這樣的產品線。技嘉科技的筆電產品,主要分成主打頂級專業電競市場的AORUS系列,以及GIGABYTE的P、U、AERO等系列。後者的P系列主打高效能、U系列主打超輕盈,而AERO系列則兼顧時尚、輕盈與效能。換句話說,想要同時兼顧商用與娛樂的消費者,AERO系列就是針對這類族群所設計的產品。 技嘉推出的Aero 14,共有黑色、橘色與綠色款式。上蓋採用特殊的奈米壓印(NIL) 技術,成就出高質感、低污染的纖薄機身,搭配獨特金屬質感,不同角度能帶出立體光影變化,碳纖紋路流露出獨有的3D立體觸感。以這次介紹的最新版本AERO 14Wv7-BK4(內斂黑)為例,就是一款搭載最新最快規格的超薄電競筆電。 在規格方面,採用最新Intel Core i7-7700HQ處理器,運作時脈為2.8~3.8GHz,比上一代6700HQ的2.6~3.5GHz還快7.6~8.5%。搭配16GB DDR4-2400記憶體,以及NVIDIA GTX 1060 6GB繪圖處理器,可讓遊戲效能與美工創作發揮到極致,提供遊戲玩家最佳的娛樂享受。在螢幕方面,則是搭載14吋14吋QHD (2560x1440)解析度的IPS廣視角霧面液晶顯示螢幕,讓玩家不管是玩遊戲或做美工,都能享受到比傳統Full HD (1920x1080)更細緻、更寬敞的視覺或設計空間。 在音效方面,這款筆電機身內建兩組1.5W喇叭,並內建Dolby Digital Plus音效技術,讓音效能夠完美呈現,賦予玩家高品質、具臨場感的音效享受與震撼力,搭配前置的Webcam,與內建的麥克風,讓實況主們能夠將遊戲畫面即時傳送給觀眾或粉絲,再造網紅的高人氣。在網路連接設計方面,則是內建Intel AC-8260雙頻無線網路(支援802.11n/a/ac),並支援藍牙4.2 + LE的功能,提供完整的無線連接能力。此外還隨附一條Realtek的USB 3.0轉RJ45的乙太網路卡,提供Gigabit Ethernet的有線網路連接能力。至於在儲存空間方面,則是內建M.2 SSD 512GB的儲存空間。不僅開機速度快,且執行各式應用軟體、遊戲軟體都能游刃有餘, 至於擴充性方面,Aero 14提供3組USB 3.0、1組USB 3.1 Type-C接頭 (支援USB 3.1裝置),並提供HDMI 2.0、mini-DisplayPort等視訊輸出介面,並內建PCIe介面的超高速SD/SDHC/SDXC讀卡機。而在變壓器上面的設計有頗具巧思,提供了1組USB充電孔,輸出電量為5V / 2.1A,用來充iPad這類需要大電量的行動裝置也沒問題,讓行動商務人士在幫筆電充電時,也能順便幫手機或平板充電。讓玩家感受到又多、又快的擴充能力,以及絕佳的性能與充電方便性,成為凌駕桌機的個人遊戲及娛樂中心。 筆電的鍵盤區,採用孤島式大鍵帽鍵盤,共有91鍵。在主鍵盤區有2段式的背光燈效(白色LED),玩家可以依照需求來調整亮度。搭配鍵盤下方的多點觸控板,可支援手勢控制,在瀏覽文件、照片或查詢地圖時,能快速放大與縮小,提升工作效率。至於鍵盤左側則有5組巨集鈕(G1~G5),以及1組切換鈕(G鈕)可切換成5種顏色,共提供25組巨集鈕可使用,搭配其內建Macro Hub程式,即可設定各種快捷鍵來執行應用程式、指令,或是在遊戲中設定招式鈕,讓玩家能一鍵發大絕,以贏得勝利! 在軟體方面,內建Smart Manager軟體可輕鬆設定筆電的各種功能,包含音量、亮度、電源模式、無線功能開閉、鍵盤背光、滑鼠速度、風扇轉速、螢幕色溫等等,其中的抗藍光等級可自由調整,以減少對眼睛的傷害。而Smart Dashboard則可監控CPU、GPU、記憶體、網路、風扇等使用狀況,並進而調整效能模式與風扇轉速。而Smart Update則可快速將驅動程式與應用程式升級、Smart USB Backup則可將系統備份至隨身碟,以備日後還原之用。 一般使用情況下,獨顯(NVIDIA GPU)是開啟的,若進入BIOS設定,將3D Graphics Acceleration選項關閉,即可改用內顯(Intel GPU)來運作,提供更長的電池續航力,提供行動人士全天候的使用需求。 在效能方面,由於此筆電配置了NVIDIA GTX 1060等級的GPU,因此各式主流的遊戲,在Full HD或QHD解析度下,皆有不錯的表現,請見附表的各項遊戲測試成績中,在Full HD (1920x1080)的最高畫質之下,提供至少平均 55~65 FPS、最高平均達80 FPS的超強悍效能。至於在QHD (2560x1440)的最高畫質之下,也能提供平均40~45 FPS、最高平均達47 FPS的絕佳性能。至於DX12的效能,有些遊戲的表現稍微比DX11快一點,可發揮出CPU+GPU合作無間的效能加成效果。至於VR方面,在SteamVR測試下達到6.7高分,可以玩簡單的VR遊戲。 其他實測效能方面,以FurMark燒機15分鐘,獨顯GPU溫度為38~77°C。在耗電量方面,待機時為15~35W,滿載時達到111W。至於電池壽命方面,一般開啟獨顯,可以支撐4小時,若關閉獨顯的話,最長可撐7小時。整體來說,GIGABYTE推出這款如此強悍的Aero 14,重量僅有1.89公斤,能讓「商務應用」與「遊戲娛樂」都能一機搞定。玩家從此以後,外出可以拿來辦公,其時尚造型不會被說很宅,女生攜帶也很方便,而回到家時,就可以拿來玩樂,不管是看電影或是玩遊戲,都能勝任!這樣的話,就不用一次買兩台筆電,省下空間與金錢上的投資。 外型:★★★★☆ (4.5分) 輕薄:★★★★★ (5分) 散熱:★★★★ (4分) 功能:★★★★☆ (4.5分) 效能:★★★★★ (5.0分) 表1 產品規格配備 表2 元件與綜合效能評測數據 表3 3D/VR/燒機/遊戲等相關評測數據 這次,實測開箱了GIGABYTE AERO 14Wv7-BK4電競筆電,對於其輕薄的外型設計,搭配高階的硬體配備,能兼具玩家與商用客戶的雙重需求。整體表現優異,PCDIY!這裡給予高度的評價。無疑的,這是玩家級輕薄電競筆電中的頂尖之作! 廠商名稱:GIGABYTE -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網址: 廠商電話:0800-079-800 市場行情:59,900元 →更多的【PCDIY! 桌機/筆電/迷你電腦】: →更多的【PCDIY! 專題報導】: →更多的【PCDIY! 智慧型手機/平板/手錶】: →更多的【PCDIY! 顯示卡】:
-
洋垃圾戰神,5999元買14核心28執行緒Xeon E5-2683v3神器級處理器!
光華商場每天都有新鮮事,今天一樣不例外。PCDIY!光華商場特派記者,今天在光華商場遊晃挖新聞的時候,突然遇到玩家,跟淘寶網代購業者,在面交處理器。玩家大手筆,一次買50顆(5盤)。據說這位玩家,是某新北市私立大學的教授,為了打造學校的新電腦教室,特別找CPU大盤幫忙從中國叫貨,再透過淘寶網代購業者,運回台灣。學校教授都出馬了,很顯然的,是教授認證的「神U」。 教授認證的「神U」,這到底是教授級CPU,還是CPU是會叫的野獸?這款處理器,叫做「Xeon E5-2683v3」,是屬於工作站、伺服器等級處理器,不過,可以直接用於Intel x99主機板。這款處理器,從淘寶網下單運回台灣,最便宜的話,台幣6,000元有找。便宜到不像話,幾乎是台幣5,999元以內,等於不到台幣6,000元就能買得到。而且,它的效能,不但可以巴過Intel Core i7-5960X Extreme,還可以電爆Intel Core i7-6950X Extreme。這顆處理器,等同擁有Intel Core i7-6950X Extreme戰鬥力。看到這樣的跑分,玩家都要高潮了。這實在是太強大了! 正式推出,不定時介紹來自中國淘寶(Taobao)、天貓(TMALL)、闲鱼(goofish)、京東(JD)、拼多多(PDD,Pinduoduo)或華強北(Huaqiangbei)所發現的好東西,讓玩家們與IT用戶可以打開眼界,看看全世界物超所值,花小錢也能買到的神物! 處理器業者:英特爾 Intel 處理器品牌:Xeon E5-2683v3 處理器規格:14核心28執行緒 處理器製程:22nm 處理器核心:Haswell-EP 處理器腳位:LGA2011-3 L3快取記憶體:35 MB 處理器預設時脈:2.00GHz 處理器Turbo Boost時脈:最高3.00GHz 1~2核:3.00GHz 13~14核:2.50GHz 處理器支援主機板:X99 處理器功耗:120W 處理器記憶體支援規格:1~4通道DDR4-2133,4GB、8GB、16GB(UnBuffer、ECC),32GB、64GB、128GB單條(Registered ECC) 處理器記憶體支援規格:UnBuffer、ECC、Registered ECC 處理器推出時間:2014 Q3 處理器預計停產:尚未公佈 處理器目前狀態:供貨中 Intel處理器發表時的原廠報價: Xeon E5-2683v3散裝處理器報價:美金 1,846元(折合台幣58,296元) Xeon E5-2683v3盒裝處理器報價:無 中國淘寶網報價: Xeon E5-2683v3 ES、QS不顯版:人民幣1,150元 起跳(折合台幣5,455元) Xeon E5-2683v3 ES、QS正顯版:人民幣1,650元 起跳(折合台幣7,827元) Xeon E5-2683v3 正式版:人民幣1,758元 起跳(折合台幣8,340元) 這邊,要提醒玩家,洋垃圾,可不是真的是垃圾。洋垃圾,是電腦商品來說,是非當季產品,是非當年產品,等同是過季產品,是跨年產品。 洋垃圾是什麼?根據維基百科(wikipedia)的說明:「洋垃圾,是固體垃圾由外地進口,包括行賄取得入口批文、經走私或者水客偷運等。洋垃圾種類包括廢舊電子物料、二手服裝、廚餘、工業及放射性廢料等。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55條:不合法將境外固體廢物運進中國境內,將視為走私罪,干犯刑事罪行。洋垃圾會環境污染進口地,出口地多數是第一世界,而進口地多數是第三世界國家或鄉鎮。但另一方面,在中國大陸,洋垃圾也會被用於指稱一些來自其他國家的貨物,包括舊貨、二手物品、甚至是平行進口的新貨等,而並不限於一般意義的垃圾。」 3C商品來說,尤其是電腦零組件,由於科技日新月異,電子產品改朝換代速度不停歇。這樣的版本翻新速度,造成了產品有所謂的當季產品、當年產品,到了隔季、隔年之後,新的版本出來之後,廠商這邊的話,舊的版本就得降價來賣,以利庫存去化,減少庫存損失。 當季產品、當年產品,若到了產品的保固期之後,3C商品來說,尤其是電腦零組件,就會出現廠商倒貨,原廠出清庫存的狀況,這就是變成所謂的洋垃圾。 整體來說,洋垃圾,可以從裡面掏金! PCDIY!光華商場特派記者派大星,接獲線報。最近的話,就有一家超級電腦中心,換下來2萬台DELL Server,上面有完整的CPU、RAM、HDD、Power,每一台裡面有4張主機板,4張主機板上面各有2顆Xeon E5-2683 v3處理器。等同,一台DELL Server,有8顆Xeon E5-2683處理器,2萬台的話,洋垃圾市場,就出現了16萬顆Xeon E5-2683v3處理器。 看到這邊,玩家應該很好奇,要把中國淘寶網的這款「Xeon E5-2683v3處理器」,運到台灣的話,寄送台灣要花多少運費,要花上哪些費用呢? 經過向幾家集貨業者洽詢,由於這款處理器重量,即便加個盒子,重量非常輕,以重量來計算的話,運費相當便宜。 不過,若是從台灣購買的話,淘寶網店家,不少都有含運費,可以透過集運方式運回台灣。 運費的話,官方集運:首重人民幣14.0元/KG(折合台幣65.8元/KG)。算貴一點,湊整數來計算,集運費用:台幣100元/KG。 淘寶網購買,運到台灣時間,約5~10天左右不等。 ---------------------- →Xeon E5-2683v3 ES、QS不顯版 人民幣1,150元 起跳(折合台幣5,455元) + 運費(含有的沒的) = 應該可以控制在 台幣5,999元 以內搞定 ※任何購物行為,都存一定風險。實體店面如此,網路購物亦同,跨境電商一樣。 ※小提醒,慎選可靠店家,找對代購業者! ---------------------- 外國買水貨,運回台灣,居然這麼便宜!真的是超划算呀! 「Xeon E5-2683v3」的話,這顆處理器,不僅被玩家喻為洋垃圾戰神,而且還是被教授認證的「神U」。 Xeon E5-2683v3的話,這顆處理器是2014年Q3發表。當時,剛發表的時候,由於是工作站、伺服器等級處理器,價格是非常高昂的。 Intel處理器發表時的原廠報價: Xeon E5-2683v3散裝處理器報價:美金 1,846元(折合台幣58,296元) Xeon E5-2683v3盒裝處理器報價:無 中國淘寶網報價: Xeon E5-2683v3 ES、QS不顯版:人民幣1,150元 起跳(折合台幣5,455元) Xeon E5-2683v3 ES、QS正顯版:人民幣1,650元 起跳(折合台幣7,827元) Xeon E5-2683v3 正式版:人民幣1,758元 起跳(折合台幣8,340元) 看到Intel處理器發表時報價,嚇了 一大跳了吧!這顆Xeon E5-2683v3處理器,在當年,還算是個屌貨呢!現在,則因為超級電腦中心,汰舊換新,一次倒出了16萬顆,變成了洋垃圾! Xeon E5-2683v3,是屬於v3世代,也就是Haswell世代產物,研發代號為Haswell-EP。 Xeon E5-2683v3,這是一顆14核心28執行緒的處理器,2014年Q3正式推出。Xeon E5-2683v3真正規格,Family Name:Haswell-SV,Die Code Name:Haswell-EP-14。Xeon E5-2683v3處理器,ES、QS不顯版本(S-spec:QGN5/SR1XH/C0),ES、QS正顯版本(S-spec:QGN5/SR1XH/C1),正式版本(S-spec:QGN5/SR1XH/R2),Haswell-EP核心,LGA2011-3腳位,14核心28執行緒。 Xeon E5-2683v3 - ES、QS不顯版本(S-spec:QGN5/SR1XH/C0),標準時脈:2.0GHz,TurboBoost時脈:2.6GHz。L3 Cache:35MB,TDP:120W。簡單來說,這顆處理器,預設時脈為2.0GHz,單核心與雙核心模式,最快可以跑2.6GHz,十三核心與十四核心模式,最快可以跑2.3GHz。 Xeon E5-2683v3 - ES、QS正顯版本(S-spec:QGN5/SR1XH/C1),標準時脈:2.0GHz,TurboBoost時脈:3.0GHz。L3 Cache:35MB,TDP:120W。簡單來說,這顆處理器,預設時脈為2.0GHz,單核心與雙核心模式,最快可以跑3.0GHz,十三核心與十四核心模式,最快可以跑2.5GHz。 Xeon E5-2683v3 - 正式版本(S-spec:QGN5/SR1XH/2/R2),標準時脈:2.0GHz,TurboBoost時脈:3.0GHz。L3 Cache:35MB,TDP:120W。簡單來說,這顆處理器,預設時脈為2.0GHz,單核心與雙核心模式,最快可以跑3.0GHz,十三核心與十四核心模式,最快可以跑2.5GHz。 Xeon E5-2683v3處理器的話,不管哪個版本,可以單處理器運行,也可以雙處理器運行。單處理器的話,直接使用X99主機板就能驅動,記憶體的話,採DDR4四記憶體通道,可以支援一般的UnBuffer記憶體模組,也能支援特殊的ECC、ECC Registered記憶體模組。 Xeon E5-2683v3處理器的話,正常是搭配Intel C612系列主機板,支援單路、雙路處理器。 然而,由於Intel處理器,採用共同開發架構。Xeon E5-2683v3,屬於Haswell-EP架構,為LGA2011-3腳位,也可以安裝在X99主機板。也因此,這顆14核心28執行緒Xeon E5-2683v3處理器,只要搭配一般Intel x99主機板,就能跑! 若要找全新X99主機板,要去哪邊買到便宜又大碗的呢?中國那邊的話,全新X99主機板,華擎ASRock X99 Extreme 3主機板最便宜。 來路不明的X99主機板,地下八卦說是工廠流出,疑似偷來的X99主機板,則可以看到有惠普HP Z440 - 710324-001主機板與微星MSI X99A SLI PLUS主機板。 目前X99低價主機板的話,淘寶網那邊,正式版售價在台幣6,589元起跳。 值得注意的,由於華擎ASRock X99 Extreme 3主機板,價格實在便宜。而且,官方認證支援Xeon E5-2683v3處理器,完全對應洋垃圾。 不過,由於華擎主機板台灣代理商,威健與捷元沒有進貨銷售,導致玩家需要透過淘寶網,跨海去買「中國代理商貨」,實在非常可惜。這邊也建議華擎主機板台灣代理商,該引進優質華擎主機板,以免玩家買台灣品牌主機板,還要繞道去中國買,這實在是太可惜了! 最新消息,Xeon E5-2683v3不顯版、正顯版與正式版,賣到翻掉! 據傳一夜之間,就賣掉了超過3000顆!不過,仍有為數可觀的數量,等著代價而估! Xeon E5-2683v3,14核心28執行緒,淘寶網報價只要人民幣1,150元 起跳(折合台幣5,455元),它的效能,不但可以巴過Intel Core i7-5960X Extreme,還可以電爆Intel Core i7-6950X Extreme。這顆處理器,等同擁有Intel Core i7-6950X Extreme戰鬥力。看到這樣的跑分,玩家都要高潮了。這實在是太強大了! 整體來說,這樣的價格,這樣的效能,洋垃圾戰神,無疑的是新一代窮人聖物!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美國人不要的東西,卻拿去中國倒貨。原本,在美國是垃圾,沒人要的過期貨,被用過的二手貨,到了中國卻被當成寶物,變成玩家神器,開始外銷到全世界。 世界是平的,價格很透明!現在網路時代,網路資訊發達,地球又是平的,台灣玩家,查到歐美的價格,查到日本的價格,查到中國的價格,一點也不難!在台灣,我們不能眼界狹小,也不能坐井窺天,透過Internet,PCDIY!要帶領玩家,看盡世界好東西,喜歡的話,也可以買單,通通帶回家! 正因如此,PCDIY!特別開發:「洋垃圾、歪國貨」單元,是最新開發的專欄,就是要帶玩家買到便宜又大碗,找物超所值的怪給西,去買外國人不要的洋垃圾,讓玩家找到殺很大的好東西! ※這邊有電腦產業界的八卦,科技世界的祕辛,市場和業內人士關心的趨勢、內幕與新聞。歡迎加入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洋垃圾】: →更多的【PCDIY!歪國貨】: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更多的【PCDIY!玩家話題】:
-
Ryzen 7 1800X vs. Core i7-7700K vs. Core i7-6950X Extreme效能大車拼,AMD八核心銳龍戰神與Intel十核心愛妻之王跑分實測!
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中有一傳說:「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倚天不出,誰與爭鋒?」「屠龍」指屠龍刀,「倚天」則指倚天劍。兩把刀劍都是黃蓉將楊過送給郭襄的玄鐵重劍,加上西方精金熔鑄而成,屠龍刀中藏有《武穆遺書》,倚天劍中藏有武學秘笈,其中一部為《降龍十八掌》掌法精義,還有一部《九陰真經》以及九陰速成之法。 要戰勝倚天劍,唯有屠龍寶刀。個人電腦處理器市場,PC處理器霸主一直是Intel。Intel在消費級市場的倚天劍,就是十核心愛妻之王Core i7-6950X Extreme,一直是處理器之王。市場上,也一直寄望屠龍寶刀的出現。這次AMD終於祭出八核心銳龍戰神Ryzen 7 1800X,要來和Intel來場處理器的王者對決,這就讓我們來看看這場世紀對決吧! Intel倚天劍,對上AMD屠龍寶刀,究竟鹿死誰手?論效能,比價格,誰才是真正的王道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次的效能大車拼,跑分實測吧! Core i7-6950X Extreme盒裝版處理器,報價多少錢?玩家們知道嗎?根據台北光華商場行情,原價屋報價:57,500元。 最新上市的AMD Ryzen 7 1800X盒裝版處理器,報價的話,根據台北光華商場行情,歆宇AUTOBUY購物中心報價:18,800元。 18,800元的AMD Ryzen 7 1800X戰鬥力,可以追上57,500元的Intel Core i7-6950X Extreme的性能。這樣的性價比,真的超划算呀! --------------- --------------- 越級挑戰,這可是真的「狂」啊!這種頂撞上司的舉動,8核心16執行緒的神U,尬上10核心20執行緒的強U,這種王者對決也在CPU界發生了! 話說,屌到不行的Intel Core i7-6950X Extreme,這可是消費級處理器世界的王者,LGA2011-3的頂頭上司,是沒人敢挑戰的性能巨獸。結果,這次,來勢洶洶的AMD Ryzen 7,旗艦級Ryzen 7 1800X,居然可以越級挑戰,8核心16執行緒處理器,以下犯上,槓上10核心20執行緒Core i7-6950X Extreme。而且,硬生生的,數據會說話,8核心16執行緒Ryzen 7 1800X,性能超越10核心20執行緒Core i7-6950X Extreme! 這次,玩家圈超夯的CPU-Z檢測軟體,CPU Single Thread與CPU Multi Thread性能測試。8核心16執行緒Ryzen 7 1800X,實測的性能,不管是CPU Single Thread與CPU Multi Thread性能測試,雙雙超越10核心20執行緒Core i7-6950X Extreme。 這真的太令人震撼了,簡直是令AMD鐵粉爽翻天,終於可以跟Intel王者處理器一較高下了! 這次PCDIY!也特別準備了玩家團購,提供Ryzen 7 1800X、1700X與1700等處理器的首賣預購,並贈送超優惠的獨家贈品,玩家們千萬別錯過喔! PCDIY!這邊的話,也是AMD台灣獨家代理商威健首賣預購合作夥伴,有提供Ryzen 7 1700、1700X與1800X處理器首賣預購,正值PCDIY!二十週年活動,提供限量PCDIY!獨家贈品,要送給玩家們。 購買方式:預購 數量:50組 價格:10,700元 贈品價值:899元 PCDIY!超頻玩家散熱膏-鋁盒加強版(PCDIY! EXTREME PRO-100),建議售價:899元,市場價格:599元 ※交易限制:2017/03/03起按照交易順序交貨 購買方式:預購 數量:13組 價格:13,500元 贈品價值:4,898元 (01)十銓Team MoStash 32GB魔立碟美型支架隨身碟,建議售價:3,999元,市場價格:2,990元 (02)PCDIY!超頻玩家散熱膏-鋁盒加強版(PCDIY! EXTREME PRO-100),建議售價:899元,市場價格:599元 ※交易限制:2017/03/03起按照交易順序交貨 購買方式:預購 數量:19組 價格:18,800元 贈品價值:3,898元 (01)喬思伯JONSBO U2全鋁鎂合金機殼(透側版),建議售價:2,999元,市場價格:2,290元 (02)PCDIY!超頻玩家散熱膏-鋁盒加強版(PCDIY! EXTREME PRO-100),建議售價:899元,市場價格:599元 ※交易限制:2017/03/03起按照交易順序交貨 歷經了無數的挑戰與創新,眾所期待的AMD RYZEN處理器,終於在2017年02月22日正式發表,並於同年03月03日在台灣正式開賣。這款基於Zen核心架構的高效能處理器AMD RYZEN,將會先發表桌上型CPU版本(Summit Ridge),再發表內建繪圖晶片的APU版本(Raven Ridge)。之後也將陸續發表伺服器版本CPU Zeppelin& APU Naples。AMD RYZEN 為14nm FinFET製程,使用最新的AM4腳位,以及支援DDR4記憶體,他將帶給玩家無與倫比的效能體驗,更引領AMD重返榮耀。 2017年03月03日將上市RYZEN 7 三款高階處理器,分別為RYZEN 7 1800X/1700X/1700,以8核心16執行緒、全面不鎖被頻為特點,是消費型高端處理器的最佳選擇。 這次,為了慶祝AMD RYZEN處理器重返榮耀,特別在AMD RYZEN正式開賣的同時,PCDIY!與AMD台灣獨家代理商威健實業,舉辦「AMD鐵粉回娘家 – 二重送」系列活動,期待舊雨新知繼續支持與鼓勵! ●活動時間:2017-03-03(五)~2017-03-31 (五) ●得獎公佈:2017-04-14(五) ※不需要購買AMD RYZEN處理器,一般消費者就能參加抽獎 (01) 美光Crucial MX300 SSD 525GB,固態硬碟(產品編號:CT525MX300SSD1) 市價:4,450元/組,共1組 (02) 美光Crucial PREMIUM MEMORY DDR4-2400 8GB x2=16GB KIT,記憶體套裝(產品編號:CT2K8G4DFS824A) 市價:3,000元/組,共1組 ※限已經購買AMD RYZEN處理器,消費者參加抽獎 ※限購買AMD RYZEN處理器台灣公司貨(AMD台灣獨家代理商威健實業 – 台灣公司貨)之消費者參加抽獎(任何通路購買,皆可參加抽獎) ※領獎須知:需要提供(1)AMD RYZEN盒裝處理器外包裝,(2)經銷商開立之統一發票,作為領獎憑證 SanDisk X400 SSD 256GB,固態硬碟(產品編號:SD8SB8U-256G-1122) 市價:3,100元/組,共2組 簡單列表如下: (1) AMD Ryzen 7 1800X 3.6~4.0GHz,8C16T,TDP 95W,無贈風扇,NT$18,800._ (2) AMD Ryzen 7 1700X 3.4~3.8GHz,8C16T,TDP 95W,無贈風扇,NT$13,500._ (3) AMD Ryzen 7 1700 3.0~3.7GHz,8C16T,TDP 65W,有贈風扇,NT$10,700._ 除了高階的Ryzen 7系列,AMD也即將在2017年第二季推出中階的Ryzen 5系列,包含1600X與1500X,皆有搭贈Wraith Spire散熱風扇。其中Ryzen 5 1600X為6C12T (6核心12線緒)的設計,爆發(Boost)時脈可達4GHz,而Ryzen 5 1500X則是4C8T的設計,爆發時脈可以達到3.7GHz。這兩款處理器主打中階玩家,因此AMD到2017年第二季,共有5款Ryzen家族處理器推出,且都是未鎖頻的設計: 簡單列表如下: (1) AMD Ryzen 7 1800X 3.6~4.0GHz,8C16T,TDP 95W,無贈風扇,NT$18,800._ (2) AMD Ryzen 7 1700X 3.4~3.8GHz,8C16T,TDP 95W,無贈風扇,NT$13,500._ (3) AMD Ryzen 7 1700 3.0~3.7GHz,8C16T,TDP 65W,有贈風扇,NT$10,700._ (4) AMD Ryzen 5 1600X 3.5~4.0GHz,6C12T,TDP 95W,有贈風扇,第二季上市 (5) AMD Ryzen 5 1500X 3.5~3.7GHz,4C8T,TDP 65W,有贈風扇,第二季上市 除了上面的處理器之外,其實AMD也將在2017年下半年,推出初級款的Ryzen 3系列,讓整個Ryzen家族產品線更完備! 接下來,就讓我們趕快來看看AMD的重返榮耀之代表作-Ryzen 7 1800X。廢話不多說,先來看開箱吧! 有關AMD Ryzen 1800X的規格如下: ●處理器家族名稱:AMD Ryzen 7 ●處理器型號:1800X ●基礎運作時脈:3600MHz ●爆發時脈:4000MHz ●封裝:1331-針腳,含金屬蓋的micro-PGA封裝 ●適用插槽:Socket AM4 ●推出日期:2017/2/22 發表,2017/3/2 上市 ●建議售價:499美元 (新台幣18,800元) ●處理器(微)架構:Zen ●處理器核心:Summit Ridge ●製程:14奈米,48億個電晶體 ●資料寬度:64位元 ●處理器核心數:8 ●處理器線緒數:16 ●浮點處理器(FPU):已整合 ●繪圖處理器(GPU):無 ●L1快取容量:8 x 64 KB 4-way 共用指令快取,8 x 32KB 8-way 共用資料快取 ●L2快取容量:4 x 512 KB 8-way 共用快取 ●L3快取容量:16MB 16-way 共享快取 ●設計功率:95 瓦 ●記憶體控制器:內建1組,支援2組通道,可支援到DDR4-2400 ●鎖頻設計:未鎖頻 ●支援指令集:x86-64 / AMD-V / MMX / MMX(+) / SSE / SSE2 / SSE3 / SSSE3 / SSE4.1 / SSE4.2 / SSE4A / AES / AVX / AVX2 / BMI / BMI1 + BMI2 / SHA / F16C / SMAP / SMEP / FMA3 至於Ryzen 7所搭配的主機板、記憶體與散熱器,目前已知主機板方面,華碩(ASUS)、技嘉(GIGABYTE)、微星(MSI)、華擎(ASRock)、映泰(BIOSTAR)都會推出Ryzen所對應的Socket AM4主機板,其所搭配晶片組目前以AMD X370為主。 至於記憶體方面,市面上任何DDR4 2133以上的記憶體,皆可直接拿來使用。而散熱器方面,則必須使用支援Socket AM4的專屬散熱器才行,或者玩家可以選購有隨附Wraith Spire散熱風扇的處理器來直接使用。以下是各搭配的產品簡介。 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看這次AMD的Ryzen 7 1800X戰神級處理器,其效能如何。顯示卡方面都固定使用NVIDIA GeForce GTX 1080 Founder’s Edition。作業系統則都是Windows 10 Pro 64-bit。在CPU方面,AMD陣營我們選了Ryzen 7 1800X 搭配X370主機板平台,而Intel陣營方面,我們選擇了Core i7-6700K 搭配Z170主機板平台、Core i7-7700K 搭配Z270主機板平台,以及Core i7-6950X Extreme Edition搭配 X99 v2主機板平台,來看看Ryzen的能力,可以贏過哪些Core i7處理器。 以下我們就趕快來看看這次的測試數據吧! 這次,我們實測開箱了AMD Ryzen 7 1800X處理器,以如此優勢的價格,強大的性能,竟能贏過價位是其兩倍以上的處理器,可說是非常值得入手的戰神級處理器。這樣優勢的價格,強大的性能,帶來了無與倫比的競爭力。AMD戰神級處理器,Ryzen的降臨,也將帶領著AMD重返榮耀。有鑑於AMD Ryzen 7所帶來強大的處理效能,其戰鬥力無與倫比,究竟能否跟競爭對手在高階處理器戰場中一決雌雄,就讓我們來看看AMD接下來在市場的促銷與產品布局了!您準備好轉換到AMD平台了嗎? 廠商名稱:AMD - 美商超微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廠商電話:02-2655-8885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CPU】: →更多的【PCDIY! 顯示卡】: →更多的【PCDIY! 主機板】:
-
48顆壞25顆》威騰WD RE 3TB硬碟驚爆鬧機瘟,WD3000FYYZ死機地雷硬碟故障率高到嚇人!
光華商場每天都有新鮮事,今天一樣不例外。PCDIY!光華商場特派記者派大星,今天在光華商場遊晃挖新聞的時候,突然遇到玩家,跟店家老闆買硬碟。玩家提到,今天「 NAS網路磁碟伺服器 使用者俱樂部」,網友爆料出大事了!說又有硬碟鬧「機瘟」,而且這次死傷慘重。 據傳,網友公司買威騰企業級硬碟(WD Enterprise-class),五年保固的硬碟,保固期還沒到,48顆就壞25顆,死亡率高達52.08%。更慘的是,據傳無論拿到NAS使用,拿到個人主機使用,拿到伺服器使用,只要用個一兩年,就會死機,出現壞軌,存取異常,故障損毀。 這也太嚇人了吧?說到這邊,PCDIY!光華商場特派記者派大星,就決定與店家老闆殺到台北光華商圈,台北WD直營顧客服務中心所在的光華數位新天地(地址:台北市中正區市民大道三段8號6樓2室),來去一探究竟!然而,就這麼恰好,在台北WD直營顧客服務中心,巧遇了這位48顆壞25顆硬碟的事主。 為深入了解這到底是WD硬碟的問題,人品的問題,還是哪裡出了狀況。PCDIY! online這邊,專訪了這位張先生,來暢談遇到的WD硬碟故障問題與協助進行後續的RMA處理! (01)請先跟我們說明一下,您這批硬碟是哪時候買的?品牌、型號、規格為何?總共買了幾顆,損壞了幾顆?使用在哪裡?使用的地方?故障的狀況是怎麼樣? (01)這批硬碟,約是在2015年左右購買的。出事硬碟背景資料,品牌:WD(威騰),等級:WD Enterprise-class(企業級硬碟),品名:WD RE,容量:3TB,型號:WD3000FYYZ,韌體:01ULB0,保固期:5年。 當時,分兩次購買,兩次各買24顆,總共買了48顆。購買的是台灣代理商公司貨,捷元公司貨。購買單價:8,600元/顆,購買總價:412,800元(41萬2800元)。大部分使用在NAS,用於Synology(群暉)與QNAP(威聯通)的機器。部分,也用於個人主機、伺服器。無論用於哪裡,皆有發生故障的狀況,有的是發現壞軌,有的是存取異常,有的則是故障損毀。 損壞數量的話,總共買了48顆,截至目前為止,損壞了25顆。 至於WD硬碟產品線的話,前陣子已經做了調整。這款的WD RE產品線系列,目前,最新已經併入了WD Gold產品線系列。 品牌:WD(威騰) 等級:WD Enterprise-class(企業級硬碟) 品名:WD RE 容量:3TB 型號:WD3000FYYZ 韌體:01ULB0 產地:Made in Tailland 保固期:5年 購買時間:2014年02月,2015年06月 購買數量:48顆(分兩次購買,兩次各買24顆) 硬碟來源:捷元公司貨(台灣代理商公司貨) 購買單價:8,600元/顆 購買總價:412,800元(41萬2800元) 購買數量:48顆 損壞狀況:25顆 損壞比率:52.08% 處理方式:原廠RMA (02)請先跟我們說明一下,您不幸發生硬碟發生故障的時候,後續都是怎麼做處理?WD原廠這邊給您的RMA方式為何?WD原廠的售後服務,您還滿意嗎?是否有什麼要建議WD原廠的地方呢? (02)使用的地方,則不一樣。有的放台中工業區,有的放高雄永安,有的放三重湯城,有的放汐止,有的放中和,都有出現硬碟故障的狀況。發生故障的時候,都是先送回台北,再送台北WD直營顧客服務中心做RMA。 WD原廠這邊給的RMA,都是做硬碟換新的動作。原本的機種,韌體都是01UL1B0,換回來變成01UL1B2、B3,變成是新版韌體的硬碟。也有遇到3TB硬碟換光,直接升級4TB硬碟。 WD原廠售後服務,還算滿意。不過,對於這款WD RE 3TB硬碟,真的相當失望。當初,會花比較多的代價,購買WD Enterprise-class(企業級硬碟),就是相信企業級會帶來比較好的穩定度與可靠度,現在看來並非如此。五年保固的企業級硬碟,光是使用了兩年多,48顆裡面,就壞了25顆,損壞比率高達52.08%,讓人對於WD硬碟失去信心。 個人建議的話,這次故障率太高了,WD原廠應該出面道歉。 (03)請跟我們說明一下,您從事的行業別為何?公司類型為何?您負責的工作是什麼,從事電腦相關工作幾年了?貴公司使用中與備用中的硬碟數量?每年更換與新採購硬碟的數量? (03)公司從事的是化學工業,公司型態為跨國企業。台灣有多個分公司與設有工廠,汐止、中和、三重湯城、台中工業區與高雄永安。硬碟使用的話,分別用於個人主機、伺服器與NAS。 個人負責的工作為MIS,從事電腦相關工作20年。 公司目前使用中與備用中的硬碟,數量約在600顆左右。WD、Seagate、HGST與TOSHIBA品牌都有用,容量最大用到3.5吋10TB。每年更換與新採購硬碟,數量約在50~60顆,若遇到更換或新採購整組Storage,那時候購買數量大概會買100~150顆。 (04)您還會繼續使用WD硬碟機嗎?還是會考慮改用其他品牌呢?您還有什麼意見,要透過PCDIY!要告訴WD的? (04)由於這次的體驗非常不好。五年保固的企業級硬碟,光是使用了兩年多,48顆裡面,就壞了25顆,損壞比率高達52.08%。這樣子的故障率,要叫我們公司怎麼想?總是會毛毛的,會擔心資料人間蒸發。雖然,重要資料都有做磁碟陣列容錯,並還有額外的資料備份。不過,硬碟妥善率不好,故障率飆高,的確對於企業造成了困擾。 硬碟機的品牌選擇不多,只有WD、Seagate、HGST與TOSHIBA。目前,考慮先暫緩WD品牌硬碟的購置,增加其他品牌品牌硬碟使用量。以後購買硬碟機,也考慮分幾個牌子購買,多分幾批購買,以分散風險,降低踩到地雷硬碟的機率。 希望WD把硬碟品質做好,像這回故障率這麼高,難免客戶會失去信心。 最後,PCDIY!光華商場特派記者派大星提醒大家:「運氣不好,什麼碟都一樣!」 千萬不要去賭什麼人品,即便是最高等級的企業級硬碟機,也是有機率會故障的!硬碟機最好要做容錯,也就是使用RAID 1,10,5,6。重要資料的話,還要記得再做備份。有備無患,比較安全。以免出了狀況,資料人間蒸發,即便可以做資料救援,但那無法保證100%救回資料,而且做資料救援可就要花大錢了! ※這邊有電腦產業界的八卦,科技世界的祕辛,市場和業內人士關心的趨勢、內幕與新聞。歡迎加入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洋垃圾】: →更多的【PCDIY!歪國貨】: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更多的【PCDIY!玩家話題】:
-
技嘉GIGABYTE GA-H270-GAMING 3實測開箱,光彩奪目的超值電競主機板
技嘉科技在Intel 200系列主機板中,規劃了AORUS Gaming、GIGABYTE Gaming等兩大電競路線。前者主打高階旗艦市場,後者主打中階與主流市場,提供玩家多種選擇。這次在中階的H270晶片組主機板中,技嘉一共推出了GA-H270-Gaming 3、GA-H270-HD3、GA-H270M-D3H、GA-H270N-WIFI,分別以不同的特色,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技嘉出品的這張GIGABYTE GA-H270-GAMING 3主機板,屬於中階產品,具備玩家特色的超值主機板。不僅具備技嘉超耐久用料基因,同時還具有最佳的燈效設計,搭配超強的雙強化裝甲插槽設計,給予玩家最穩定的品質,讓玩家在遊戲中發揮絕佳戰力,贏得各項比賽勝利。此外,在保固方面,技嘉的Gaming系列主機板,都提供最高「5年保固」(2017/6/30前到技嘉官網登錄註冊,即可升級5年),讓玩家買到這款超高C/P值的產品之後,亦可享有高階的售後服務。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瞧瞧這張該有功能都有,而且物超所值的GIGABYTE GA-H270-GAMING 3主機板! 這次技嘉主打的GIGABYTE GA-H270-GAMING 3主機板,採用的是Intel H270晶片組,搭配LGA 1151插槽,可支援第七代Core (Kaby Lake)或第六代Core (Skylake)處理器,並支援DDR4-2133或2400記憶體(可支援XMP模式)。在介面卡上也提供PCI、PCIe x16、PCIe x1插槽各2組,讓各式新舊的介面卡都能一網打盡。主打中階段遊戲玩家市場。 先來看看技嘉GA-H270-Gaming 3主機板的外觀與整體佈線,在主機板上面有不少白色斜線,強調出其GAMING系列主機板的特色,在CPU電容散熱區配置黑色散熱片,而南橋晶片的GIGABYTE GAMING字樣頗為搶眼。在用料上採用自家超耐久規格料件,搭配抗硫電子設計,可防止空氣中硫化物對PCB的破壞,進而提升主機板在惡劣環境下的耐用度。 在插槽設計方面,主機板上的兩組PCIe x16插槽都配置了不鏽鋼全包覆式樣強化裝甲,可避免玩家為執行高負載遊戲或建置VR環境時,為了安裝超大尺寸顯示卡因為施力不當或顯示卡過重而對PCIe插槽的損害。同時還能減少PCB板彎發生的機率,延長電腦使用壽命。同樣的,在4組DDR4記憶體插槽上,也配置了技嘉獨家的單片式超耐久金屬防護設計,除了可以防止PCB的變形及扭曲之外,還可以降低電磁干擾。 在儲存裝置部份,提供了6組SATA 6Gbps連接埠,可支援RAID 0、1、5、10等模式,讓玩家可以透過RAID磁碟陣列來提升系統整體存取效能與資料安全。至於SATA Express連接埠,也預留2組,讓玩家能安裝此規格的儲存設備。此外,主機板上還有2組M.2插槽,可裝上4.2/6/8cm,甚至11cm長度的M.2 SSD,兩組M.2插槽都具備最高32Gb/s的傳輸速度,若設定成RAID加速的話,即可讓儲存裝置存取速度再度破表。 在音效設計方面,主機板採用ALC1220 120dB音效晶片,搭配聲霸卡X-Fi MB5音效軟體,可在遊戲中呈現高傳真音效。在PCB上也配置了最高品質的Nichicon 高階音效處理電容,可提供音效解析能力及聲音延展擴大效果,為專業遊戲玩家創造出最逼真的音效體驗。音效電路採AUDIO與LED線路隔絕設計,可有效避免訊號互相干擾與串音現象。其AMP-UP AUDIO,採用Sound Blaster X-Fi MB5搭配ALC1220120dB訊噪比高傳真音效晶片,搭載Smart Headphone Amp技術,展現水晶般通透純淨的音質表現。當然也配置RGB LED燈效,以呈現玩家獨特風格。 在後方的I/O周邊方面,提供了USB 3.1 (Type A與C)、USB 3.0與USB 2.0,以及DVI與HDMI視訊輸出。值得說明的是其USB埠具備USB DAC-UP 2技術,提供純淨、獨立且低雜訊的電力供應,並新增了電壓補償的能力,減少掉壓發生的機率。讓越來越多需要較高電力來驅動的各式周邊(諸如VR頭盔、外接式硬碟、各種具備RGB燈效的鍵盤/滑鼠/耳機/控制器等),都可以獲得足夠的電力,以讓玩家在激烈戰鬥中不至於發生偵測不到或操作不靈的問題。 至於在網路方面,主機板配置了Killer E2500電競級網路晶片,提供絕佳的網路連線環境,讓玩家在多工環境下,同樣能以最低延遲的傳送封包速度,達到不Lag的網路遊戲體驗。 在安裝便利度部份,主機板提供G-Connector,方便連接前置擋板的各種纜線。主機板上具有系統診斷LED指示燈,提供CPU、DRAM、VGA、BOOT等四種燈號,分別代表處理器/記憶體/顯示卡/系統磁區,以此方式來告知玩家目前系統運作狀況,當燈號卡在某個元件時,就可以快速得知是哪裡出問題,達到快速硬體故障排除的目的。 技嘉H270-Gaming 3主機板在散熱設計上,其Smart Fan 5技術可提供6組溫度偵測點,並提供5組風扇/水冷幫浦接頭,搭配直覺的控制介面,讓玩家隨時掌控主機內部溫度。 至於玩家特色方面,此主機板具備多處全彩LED燈效,在主機板的CPU周圍(4點)、記憶體插槽、其下方的雷雕導光飾板(可更換)、SATA區、PCIe x16區(2處),音效區,皆能設定全彩燈效,並可分成2組燈光分區顯示,提供7種不同的燈效,另外支援1組RGBW擴充燈條接頭,讓玩家可以透過BIOS或Windows下的RGB Fusion工具來調整,並可設定與技嘉顯示卡同步顯示,以呈現玩家的獨特風格。 開機進入BIOS設定畫面時,可發現技嘉主機板全新設計的BIOS,藉由採用精緻的圖形化使用者介面,及加入更多便利的功能,將協助電腦玩家更輕易調校自己的新系統,並獲得前所未有的使用體驗。一般初學者可使用Easy Mode (提供淺顯易懂的簡易設定畫面,適合初學者使用)與Advanced Mode (進階模式,可以做更多細部設定,適合專業與超頻玩家使用)。 除了開機階段的BIOS設計之外,技嘉還提供Windows版本的BIOS設定,讓玩家可以直接做線上設定。 在軟體方面,技嘉提供非常豐富的超值軟體集,都可以在APP Center找到。透過操作簡單且統一的操作介面,協助玩家更輕鬆地啟用安裝在電腦上的所有技嘉應用程式,並可上網查詢最新的更新資訊,同時下載最新的應用程式、驅動程式及BIOS。這裡的軟體包羅萬象。例如3D OSD (在遊戲中顯示FPS、CPU耗用率、風扇轉速、各元件溫度等資訊)、@BIOS(BIOS更新工具)、AutoGreen (與手機藍牙配對後,人離開電腦並拿走手機時,電腦就會自動進入節電模式)、BIOS Setup(可在Windows下進行BIOS設定)、Cloud Station(將自家電腦變成雲端硬碟,讓手機可在外面存取家中的雲端檔案、幫手機備份,甚至透過手機遠端遙控家裡電腦、遠端超頻,無線網路分享等)、EasyTune (自動超頻軟體,功能如前述)、Easy RAID (簡易RAID設定工具)、Fast Boot (快速開機模式設定)、Game Boost (將系統設定成遊戲最佳執行環境)、RGB Fusion (RGB LED燈效設定程式)、Smart TimeLock (設定可使用電腦的時段,以防止玩電腦過度)、Smart Keyboard (可設定快捷鍵、滑鼠狙擊鍵模式、智慧登入、快速鍵等等)、Smart Backup (智慧備份工具,可備份與還原系統,亦可建立USB修復碟)、SIV (System Information Viewer (超強的系統資訊檢視工具,可看主機板、處理器、記憶體的各項資訊、調整與校正風扇轉速、查看系統警示、硬體運作日誌等)、USB Blocker (可設定各種USB周邊裝置的存取模式)、USB DAC-UP 2 (讓USB埠提供充足的電力,以讓周邊運作更穩定)。透過這些軟體的加持,將讓玩電腦成為一種樂趣。 此外,針對遊戲實況主方面,技嘉也提供XSplit (遊戲直播軟體)與TriDef SmartCam(免綠幕去背軟體),可幫助玩家快速並方便進入直播的領域,將高畫質遊戲畫面放送給觀眾與粉絲,以邁向實況達人之路。 ▼GA-H270-Gaming 3主機板規格表: 技嘉主機板的優勢,就是開機在BIOS階段,速度超快,不用讓玩家等待半天。一啟動,就贏了一半!至於進入Windows環境之後,還可以透過上述的EasyTune來快速超頻,讓系統發揮出最佳效能。在測試部份,以Intel Core i7-7700K CPU、Kingston HyperX KHX3000C15D4/4GX 4GBx4 (16GB)、OCZ-Vector 150 240GB SSD等測試配備,顯示卡則使用CPU內建之Intel HD Graphics 630,在測試3DMark時則採用NVIDIA GeForce GTX 1080來測試3D效能。作業系統則是Windows 10 x64專業版,以下是測試的結果與效能表現,請參考附圖。 GIGABYTE GA-H270-GAMING 3主機板,無論是外觀或是規格上,都非常完整,以ATX規格主機板,搭配H270晶片組來說,以及具備超多款周邊支援,絕對可以滿足所有玩家的需求。此外,技嘉主機板還採用超耐久的抗腐蝕用料,搭配超級穩定的基因,親和的BIOS設定,同時提供超豐富的軟體集,以及高達5年的保固年限,讓玩家買到賺到。最讓人振奮的是,這樣高規等級的主機板,只要4千出頭即可擁有,因此非常適合一般使用者或玩家、專業遊戲玩家、電競玩家來選購。特別是希望與眾不同,想組成光芒四射,獨具魅力的電玩主機玩家來說,這款主機板非常適合您! 整體來說,技嘉這款電競主機板,不但該有的功能都有,而且價格平實,是張光彩奪目的超值電競主機板。 廠商名稱:GIGABYTE -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79-800 廠商網址: 市場行情:4,190元 →更多的【PCDIY! 主機板】: →更多的【PCDIY! 顯示卡】: →更多的【PCDIY! CPU】:
-
微星MSI H270 TOMAHAWK ARCTIC實測開箱,戰斧巡弋飛彈玩家主機板中的優質精品!
自Intel推出第七代Core處理器之後,搭配之200系列晶片組的主機板也跟著亮相。雖說第六代與第七代Core處理器其腳位都是LGA 1151的設計,能夠在100或200系列主機板上面使用,但由於新一代的200系列擁有更多的PCIe Lanes、以及更多的儲存裝置連接埠,且支援Intel最新的Optane Memory技術,因此現在想要組裝或升級電腦的玩家,可以考慮直接選擇200系列主機板。 目前市面上共有超過100款Intel 200系列的主機板,在這麼眾多的主機板中,如何挑到好用、耐操、穩定、功能多、保固長,具備高顏值、支援水冷,且具備絕佳C/P值的電競級主機板呢?以下就為大家介紹這張由微星科技所推出的MSI H270 TOMAHAWK ARCTIC,這可是一張顏值超高,兼具天使臉龐與魔鬼身材,而且價格平實,是一張高貴不貴的玩家級主機板! 微星科技在H270系列的產品線中,共推出了H270 GAMING M3、H270 GAMING PRO CARBON、H270I GAMING PRO AC、H270 TOMAHAWK ARCTIC、H270M MORTAR ARCTIC、H270 BAZOOKA等產品。以遊戲軍火庫系列的主機板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H270 TOMAHAWK ARCTIC的主機板產品,這張主機板以軍火庫為主打形象,TOMAHAWK ARCTIC也別具意義,TOMAHAWK是軍火庫中的戰斧巡弋飛彈,ARCTIC中文為北極地區,代表的是雪白外觀顏色的軍規主機板。在用料上當然採用軍規等級,賦予耐用、強悍、剛硬的身軀,在外型設計上,也遵循軍事裝備所採用的主題顏色。 微星的遊戲軍火庫系列主機板,擁有「內剛毅」、「外搶眼」的特色,其中又以H270 TOMAHAWK ARCTIC的雪白造型顏色非常搶眼,使得TOMAHAWK系列的主機板能獲得德國iF DESIGN AWARD 2017大獎殊榮。這張H270 TOMAHAWK ARCTIC主機板給予玩家超高顏值,而再加上有專業遊戲戰隊掛保證,通過電競好手24小時的嚴謹測試都不當機之下,可說是玩家戰勝遊戲的絕佳武器。在使用過程中,若不小心因為非人為因素而操到掛掉的話,微星很貼心的提供主機板最高「5年保固」(2017/3/31前到微星官網登錄註冊即可升級5年),並有免費到府收送或全家代送的服務,讓你不用出門忍受風吹雨淋地將主機板拿去原廠送修。 先來看看微星H270 TOMAHAWK ARCTIC主機板的外觀與整體佈線,其主色系採用雪白造型,彷彿置身於北極,賦予一整片雪白的場景。主機板PCB採白加灰色的防護塗布。在CPU電容散熱區都有配置銀白的散熱片,而南橋晶片的MSI字樣頗為搶眼。在用料上採用自家第五代軍規料件,採用全新的鈦金屬製電感、黑色電容與鍍黑膜電容,可在系統面臨高溫環境下,降低溫度,提供更穩定更耐久的運行能量與微幅超頻能力。此外還提供濕度保護、高溫保護、電路保護、靜電保護、EMI保護等保護基因,使主機板具備強固、穩定的運作能力。 此外,微星主機板都具備雙層接地保護措施,在主機板固定孔中,可明顯看到雙同心圓的防靜電保護設計,能有效防止靜電造成電流不穩定,而影響主機板效能。在PCIe x16插槽部份,也採用了Steel Armor (精良裝甲) 防護設計,並增加多處焊點,來鞏固並提供更強的保護力,讓玩家安裝高階顯示卡時,不用因為安裝不當或因為重量的緣故而造成插槽損壞,同時還能保護PCIe插槽的傳輸訊號免受到電磁干擾(EMI),具備堅固又能抗雜訊的雙重功效。同樣的M.2插槽與DDR4插槽也具備Steel Armor設計,可免於插槽受到物理傷害,同時減低EMI,以確保主機板和安裝的電腦組件之間的訊號傳輸都能純淨,以提升整體效能。 在規格部份,支援LGA 1151插槽的Skylake與Kaby Lake處理器,並具備4組DDR4記憶體插槽(白色),可擴充至64GB的最高容量。記憶體時脈方面,搭配Skylake處理器可支援到DDR4-2133,若搭配Kaby Lake處理器則可支援DDR4-2133或2400。在介面卡插槽部份,共有3組PCIe x16、3組PCIe x1插槽,讓玩家可以安插各種規格的介面卡來擴充。其PCIe x16插槽可以支援2-way AMD CrossFire多顯示卡技術,讓玩家可以安插兩張顯示卡來提升繪圖效能表現。 在儲存裝置部份,提供了6組SATA 6Gbps連接埠,可支援RAID 0、1、5、10等模式,讓玩家可以透過RAID磁碟陣列來提升系統整體存取效能與資料安全。此外,主機板上還有2組M.2插槽,可裝上4.2/6/8cm,甚至10cm長度的M.2 SSD,並可搭配選購的Turbo U.2介面卡,來支援PCIe 3.0 x4的NVMe SSD,讓儲存裝置存取速度再度破表。 在周邊擴充設計部份,主機板內建ASMedia 2142 USB 3.1 Gen.2 (10Gbps)晶片,提供Type-A與Type-C連接埠各一。另外H270內建的USB 3.1 Gen.1 (5Gbps)功能,提供共8組連接埠(4組在I/O背板,4組透過板載 USB 接頭提供),以及6組USB 2.0 (2組在I/O背板,4組透過板載 USB 接頭提供)。讓你連接各式周邊裝置。另外還有1組PS/2鍵盤滑鼠埠,讓您安裝Windows 7時可以控制滑鼠與鍵盤來安裝驅動程式。至於視訊連接埠,則提供1組DVI-D、1組HDMI,讓你可以連接舊款或新款的顯示器。至於網路方面,內建1組RJ45有線網路連接埠(採用Intel I219-V Gigabit網路晶片),可提供最低延遲,讓網路遊戲不卡頓。 在音效部份採用了Audio Boost技術,其接孔部份使用了無氧銅音效接頭,搭配Realtek ALC892音效解碼晶片,提供7.1聲道輸出,加上其Nahimic(納美)音頻技術與主機板採用獨立音效層板搭配日系Chemi-Con高階音效電容等料件,可輸出清澈的高解析音效,讓玩家更「聲」歷其境,透過更清楚的聽聲辨位來制敵機先以贏得勝利! 微星H270 TOMAHAWK ARCTIC主機板提供了簡易LED除錯指示燈,在記憶體插槽附近有BOOT、VGA、DRAM、CPU等EZ Debug LED(簡易偵錯)指示燈,當哪個元件發生問題,或是因為超頻太超過而使得運作不正常,其對應的LED燈號就會亮起,讓玩家可以輕易找出系統開機問題。要是在BIOS設定上出問題,或者超頻超太過火,導致電腦無法開機的話,還有JBAT1 Jumper可清除BIOS內容,以恢復到原廠預設值。 在燈效方面,在主機板底部的四個角,都配置了紅色LED燈效,此外音效電路方面更特別以可透光的設計,讓主機板正面可以看得到光。透過BIOS或Game App軟體,即可設定其發光特效,讓整張主機板特效十足。此外JLED1可以安插外接的LED燈條,以裝飾機殼內的燈光特效,並透過Game App軟體來設定其燈色與燈效。至於網路孔方面,也有LED燈效,其內部的紅色燈恆亮時,就代表啟用了15KV的抗突波保護技術,可避免雷擊與靜電所造成的網路介面損壞。 在風扇接頭方面,提供共6組4-pin接頭,以讓CPU風扇、水冷風扇與系統風扇使用。 開機進入BIOS設定畫面時,可發現其Click BIOS 5的圖形化介面非常親和,且在高解析度下支援多語言可縮放字體,讓字形不會糊糊的,看得更清楚。在介面上提供EZ Mode (淺顯易懂的簡易設定畫面,適合初學者使用)與Advanced Mode (進階模式,可以做更多細部設定,適合專業與超頻玩家使用)。在功能方面,有提供Board Explorer可檢視主機板的各元件狀況,以及各接孔、插槽所安裝的處理器、記憶體、介面卡、USB等細節資訊,讓人一目了然。 其餘像是Hardware Monitor功能,則可以檢視CPU、系統風扇等元件的電壓、溫度與轉速等狀態,並可設定全速運轉或智慧運轉模式。在OC(超頻)功能上,提供6組超頻設定存取欄位,並可儲存到USB儲存裝置上,以方便超頻玩家來儲存與載入各種超頻設定參數,以榨出系統的最佳效能。 在軟體相容性方面,MSI提供各種作業系統的驅動程式,包含Windows 7/8/8.1/10等等。因此使用Windows 7的玩家不用擔心不支援的問題。至於超值軟體方面,MSI提供了不少好用的獨家軟體集。像是「CPU-Z微星特製版」 (檢視CPU/GPU資訊)、「MSI RamDisk」 (可將系統記憶體分割出部份空間來做為虛擬磁碟,以利於上網載入圖片、以及遊戲的載入,不僅可以減少重複資料的存取時間,加速系統載入效率,更可減少SSD的寫入與抹除次數,進而增加SSD壽命)、「Command Center」 (提供CPU/DRAM/內顯等元件的系統時脈/電壓/風扇轉速的監控/設定調整,以完全圖像式介面呈現,更可搭配Android手機來下載MSI的Command Center App,可做為遠端監控/設定,控制系統重開機/關機、多媒體播放,甚至手機當滑鼠、鍵盤操控電腦)、「X-Boost」(可調整各種使用場合下的軟硬體資源配置,讓電源與硬體資源,都能發揮到最大效用)、Gaming App (提供一鍵盤超頻、護眼模式、OSD設定、LED燈效、遊戲Hotkey與Game Mouse Control等等)。 此外,還有「Live Update 6」 (驅動程式懶人安裝工具,可將所有驅動程式與工具集一次安裝完成,並可日後自動線上更新)、「Fast Boot」 (透過bypass一下鍵盤檢查與周邊檢查的時間來讓加速開機速度)、「Super Charger」 (讓USB提供快速充電功能)、「Gaming App」 (可一鍵設定超頻模式、遊戲模式、靜音模式,還有Eye Rest可設定護眼模式、遊戲模式、電影模式、自定模式下的螢幕色溫,以及Mouse Master等滑鼠巨集鈕設定等等。另外還有Windows快捷鍵可設定快速開啟各程式、登錄快捷鍵可一鍵盤登入Windows、MSI快捷鍵可儲存各應用程式的快速登入密碼等等)。善用這些工具可以讓您更輕鬆地駕馭您的電腦。 由於在遊戲線上直播當紅的現代,微星還提供了XSplit Gamecaster 遊戲直播串流軟體,讓玩家或實況主可以將遊戲實況即時錄製或直播,以便上傳至YouTube或Twitch等頻道,讓朋友欣賞並分享遊戲過程的點點滴滴。此外,由於多款好用電競周邊的互相搭配,可以讓電競玩家在遊戲過程中,發揮出相輔相成的效用。像是這款主機板便支援SteelSeries Engine 3 (巨集鍵設定系統,可將遊戲中常用的多個巨集組合按鍵設定好,以便一鍵發出大絕招)的軟體,讓玩家可以搭配這個好用的工具,來設定特定的發光效果,以便在進行遊戲中發揮最大的效用,讓玩電腦成為一種樂趣。 在效能測試部份,以Intel Core i7-7700K CPU、Kingston HyperX KHX3000C15D4/4GX 4GBx4 (16GB)、OCZ-Vector 150 240GB SSD等測試配備,顯示卡則使用CPU內建之Intel HD Graphics 630,在測試3DMark時則採用NVIDIA GeForce GTX 1800來測試3D效能。作業系統則是Windows 10 x64專業版,以下是測試的結果與效能表現,請參考附圖與附表。 ▼MSI H270 TOMAHAWK ARCTIC主機板(型號MS-7A68)規格表: ▼效能數據: 整體而言,微星H270 TOMAHAWK ARCTIC主機板,無論是外觀或是規格上,都非常完整,以ATX規格主機板,搭配H270晶片組來說,已可滿足絕大多數玩家的需求。微星主機板還採用軍規級的絕佳用料,搭配超級穩定的基因與親和的BIOS設定,同時提供豐富的軟體集,以及超久的保固年限,最驚訝的是,這樣高規等級的主機板,不到4千即可擁有,因此非常適合一般使用者或玩家、專業遊戲玩家、電競玩家來選購。特別是希望與眾不同,組成純白主機的玩家來說,這款主機板非常適合您選購。 整體來說,這是一款戰斧飛彈玩家主機板中的優質精品! 廠商名稱:MSI - 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3234-5599 廠商網址: 市場行情:3,890元 →更多的【PCDIY! 主機板】: →更多的【PCDIY! 顯示卡】: →更多的【PCDIY! CPU】: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浦科特 PLEXTOR S2C 512GB SSD」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2670神器級處理器!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