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IY!業界新聞
Gartner 2018年新興技術發展週期報告:人類與機器的界線更難劃分
(本資訊由廠商提供,不代表PCDIY!立場) 2018-08-27 11:04:50
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Gartner公布2018年新興技術發展週期報告(Hype Cycle for Emerging Technologies, 2018,見圖1),從35種必須關注的技術中,發現未來將模糊人類與機器之間界線的五大新興科技趨勢-AI大眾化、數位化生態系統、DIY生物駭客、透明沉浸式體驗、無所不在的基礎架構。例如人工智慧(AI)就扮演了關鍵角色,讓企業能夠無所不在,隨時提供服務並連結商業生態系統,才能在未來市場繼續生存。
Gartner研究副總裁Mike J. Walker表示:「業務與技術主管將持續面對快速變遷的技術創新,而這也將深刻影響他們和員工互動、與夥伴合作,還有為顧客打造產品及服務的方式。資訊長和技術主管應持續觀察市場,同時還要評估並測試新興技術,藉此找出具有高度影響力,以及和他們業務具有策略關聯性的新商機。」
這股趨勢是由以下技術所促成:AI PaaS(人工智慧平台及服務)、通用人工智慧(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自動駕駛(Level 4 和Level 5)、自動移動機器人(Autonomous Mobile Robot)、對話式AI平台(Conversational AI Platform)、深度神經網路(Deep Neural Nets)、載客無人機(Flying Autonomous Vehicles)、智慧型機器人(Smart Robot)以及虛擬助理(Virtual Assistant)。
Mike J. Walker指出:「與AI大眾化相關的各種技術在五個發展週期階段中出現三個,像是深度神經網路和虛擬助理等部分技術,將在未來兩到五年內成為主流採用;而AI大眾化的其他新興技術,例如智慧型機器人或AI PaaS,正在發展週期中快速移動並接近高峰,甚至很快就會越過最高點。」
這股趨勢是由以下技術所促成,包含區塊鏈(blockchain)、資料安全區塊鏈、數位分身(Digital Twin)、物聯網平台(IoT Platform)和知識圖譜(Knowledge Graph)。
Mike J. Walker分析:「數位化生態系統技術正在發展週期中快速前進,目前區塊鏈和物聯網平台已越過高峰,將在未來五到十年達到成熟期,而數位分身和知識圖譜則緊跟在後。」
這股趨勢是由以下技術所促成,包含生物晶片(Biochip)、生物科技—人工組織培養、腦機介面(Brain-Computer Interface)、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混合實境和智慧紡織(Smart Fabrics)。
與DIY生物駭客相關的新興技術正在發展週期中快速前進,其中混合實境正接近泡沫破裂低谷期(Trough of Disillusionment),而擴增實境幾乎已觸底;至於追隨其後的則有才剛達到高點、預計將在五到十年內進入生產成熟期的生物晶片。
這股趨勢是由以下技術所促成,包含4D列印、連網家庭(Connected Home)、邊緣AI(Edge AI)、自我修復系統科技(Self-Healing System Technology)、矽正極電池(Silicon Anode Batteries)、智慧微塵(Smart Dust)、智慧辦公室(Smart Workspace)和3D立體顯示(Volumetric Displays)。
Mike J. Walker進一步說明:「與透明沉浸式體驗相關的新興技術,大多數都正朝高點邁進,或者像矽正極電池這樣剛剛跨過峰值;至於智慧辦公室已發展了一段時間,不久將會達到最高點。」
這股趨勢是由以下技術所促成,包含5G、奈米碳管(Carbon Nanotube)、深度神經網路ASICs(Deep Neural Network ASICs)、神經型態硬體(Neuromorphic Hardware)和量子運算(Quantum Computing)。
支援無所不在基礎架構的技術即將達到高點並在發展週期中快速移動,尤其是5G和深度神經網路ASICs,可望在未來兩年到五年內達到成熟期。
新興技術發展週期報告,是融合了兩千多種技術所萃取出的獨到見解,並以簡單的方式呈現35項新興技術與趨勢。本次發展週期報告中所聚焦的技術組合,將有潛力在未來五到十年提供企業極大的競爭優勢。新興技術發展週期報告為Gartner每年發表的發展週期報告中歷史最悠久者,主要針對科技與趨勢,為策略家、企業創新長、研發團隊負責人、企業家、全球市場開發人員與新興科技團隊提供跨產業的觀點,以做為開發新興科技組合時的參考。
Gartner研究副總裁Mike J. Walker表示:「業務與技術主管將持續面對快速變遷的技術創新,而這也將深刻影響他們和員工互動、與夥伴合作,還有為顧客打造產品及服務的方式。資訊長和技術主管應持續觀察市場,同時還要評估並測試新興技術,藉此找出具有高度影響力,以及和他們業務具有策略關聯性的新商機。」
AI大眾化(Democratized AI)
未來10年內人工智慧技術將幾乎無所不在。這些技術除了能讓初期採用者適應新的狀況,並解決之前從未遇到的問題外,還將在未來逐漸普及到一般大眾,也就是所謂的大眾化。雲端運算、「創客」(maker)社群和開放原始碼等趨勢,將推動人工智慧成為人人都可使用的技術。這股趨勢是由以下技術所促成:AI PaaS(人工智慧平台及服務)、通用人工智慧(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自動駕駛(Level 4 和Level 5)、自動移動機器人(Autonomous Mobile Robot)、對話式AI平台(Conversational AI Platform)、深度神經網路(Deep Neural Nets)、載客無人機(Flying Autonomous Vehicles)、智慧型機器人(Smart Robot)以及虛擬助理(Virtual Assistant)。
Mike J. Walker指出:「與AI大眾化相關的各種技術在五個發展週期階段中出現三個,像是深度神經網路和虛擬助理等部分技術,將在未來兩到五年內成為主流採用;而AI大眾化的其他新興技術,例如智慧型機器人或AI PaaS,正在發展週期中快速移動並接近高峰,甚至很快就會越過最高點。」
數位化生態系統
新興技術需要革新相關的基礎條件,提供所需的大量數據、先進的運算能力,以及無所不在的生態系統。從分區式的技術架構轉換到生態系平台,為全新的商業模式奠定基礎,並在人類與科技之間搭起橋梁。這股趨勢是由以下技術所促成,包含區塊鏈(blockchain)、資料安全區塊鏈、數位分身(Digital Twin)、物聯網平台(IoT Platform)和知識圖譜(Knowledge Graph)。
Mike J. Walker分析:「數位化生態系統技術正在發展週期中快速前進,目前區塊鏈和物聯網平台已越過高峰,將在未來五到十年達到成熟期,而數位分身和知識圖譜則緊跟在後。」
DIY生物駭客 (Do-It-Yourself Biohacking)
未來十年人類將進入「超人類」(transhumant)時代,將允許根據生活方式,興趣和健康需求來破解生物學。生物駭客可區分為四大類型:技術擴增(technology augmentation)、營養基因體學(nutrigenomics)、實驗生物學(experimental biology)和研磨者生物駭客(grinder biohacking)。不過社會是否已經準備好接受這類應用,而這又會製造什麼樣的道德議題,都還是個問題。這股趨勢是由以下技術所促成,包含生物晶片(Biochip)、生物科技—人工組織培養、腦機介面(Brain-Computer Interface)、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混合實境和智慧紡織(Smart Fabrics)。
與DIY生物駭客相關的新興技術正在發展週期中快速前進,其中混合實境正接近泡沫破裂低谷期(Trough of Disillusionment),而擴增實境幾乎已觸底;至於追隨其後的則有才剛達到高點、預計將在五到十年內進入生產成熟期的生物晶片。
透明沉浸式體驗(transparently immersive experiences)
科技將會持續以人為本,甚至連人、企業與物件之間的關係都會透明化,這些技術延伸並促成了智慧生活、職場和其它我們會進入的場域這股趨勢是由以下技術所促成,包含4D列印、連網家庭(Connected Home)、邊緣AI(Edge AI)、自我修復系統科技(Self-Healing System Technology)、矽正極電池(Silicon Anode Batteries)、智慧微塵(Smart Dust)、智慧辦公室(Smart Workspace)和3D立體顯示(Volumetric Displays)。
Mike J. Walker進一步說明:「與透明沉浸式體驗相關的新興技術,大多數都正朝高點邁進,或者像矽正極電池這樣剛剛跨過峰值;至於智慧辦公室已發展了一段時間,不久將會達到最高點。」
無所不在的基礎架構
基礎架構已不再是組織達成目標的障礙,隨著雲端運算及其眾多相關技術的出現和大規模普及,已經促成了一個永不斷線、方便取得且沒有限制的基礎架構運算環境。這股趨勢是由以下技術所促成,包含5G、奈米碳管(Carbon Nanotube)、深度神經網路ASICs(Deep Neural Network ASICs)、神經型態硬體(Neuromorphic Hardware)和量子運算(Quantum Computing)。
支援無所不在基礎架構的技術即將達到高點並在發展週期中快速移動,尤其是5G和深度神經網路ASICs,可望在未來兩年到五年內達到成熟期。
新興技術發展週期報告,是融合了兩千多種技術所萃取出的獨到見解,並以簡單的方式呈現35項新興技術與趨勢。本次發展週期報告中所聚焦的技術組合,將有潛力在未來五到十年提供企業極大的競爭優勢。新興技術發展週期報告為Gartner每年發表的發展週期報告中歷史最悠久者,主要針對科技與趨勢,為策略家、企業創新長、研發團隊負責人、企業家、全球市場開發人員與新興科技團隊提供跨產業的觀點,以做為開發新興科技組合時的參考。
- 發表您的看法
請勿張貼任何涉及冒名、人身攻擊、情緒謾罵、或內容涉及非法的言論。
請勿張貼任何帶有商業或宣傳、廣告用途的垃圾內容及連結。
請勿侵犯個人隱私權,將他人資料公開張貼在留言版內。
請勿重複留言(包括跨版重複留言)或發表與各文章主題無關的文章。
請勿張貼涉及未經證實或明顯傷害個人名譽或企業形象聲譽的文章。
您在留言版發表的內容需自負言論之法律責任,所有言論不代表PCDIY!雜誌立場,違反上述規定之留言,PCDIY!雜誌有權逕行刪除您的留言。
最近新增
- 金士頓 IronKey D500S 加密 USB 隨身碟 全球首款榮獲 FIPS 140-3 Level 3 與 TAA 雙重認證的硬體加密碟
- 2025 MSI夏季健檢即將開跑 服務項目升級,六大產品線享免費健檢 加碼抽QD-OLED電競螢幕
- thatgamecompany宣布《光遇·雙星》暮星篇 季節將於7月21日登場
- 日本AI創新動能集結! AI WAVE SHOW共創跨國合作新篇章
- TrendForce: Robotaxi布局深化,Tesla成美國市場擴大關鍵、中國廠商成本迅速下降
- HBO Max暑假強檔片上映 凱擘大寬頻在台灣推出專屬優惠方案
- 中東高毛利訂單穩定出貨 D-Link友訊科技展現區域經營韌性
- 芝奇DDR5記憶體由法國超頻好手bl4ckdot創下DDR5-12872最高速度超頻世界紀錄
- Seagate 出貨 30TB 硬碟,滿足全球資料中心 AI 儲存激增的需求 資料主權新法與對資料中心解構的重新關注,正推動數千億美元的內部部署和混合資料中心投資
- Zoom 推出全新代理式 AI 服務 助用戶節省時間並促進連結
- 創見MagSafe磁吸式行動固態硬碟ESD420輕巧上市 引領行動儲存新體驗
- 伊雲谷投資新創「雲界數位創新」成功入選 AWS JIC 聯合創新中心
最多人點閱
- Microsoft Azure Certified for IoT 快速打造智慧物聯網
- SP廣穎電通將於德國2015 Embedded World展示全方位工控系列產品
- 英特爾舉辦亞洲區創新高峰會 促進台灣與全亞洲產業體系的創新發展
- IEM於台北國際電玩展熱血開打,購買Intel Core i5/i7處理器系列+SSD 750即得限量好禮
- 深根台灣成就萬物相聯 2015 ARM®新竹辦公室擴大營運暨亞洲第一座CPU設計中心開幕
- AMD發表全球首款GPU硬體虛擬化產品線
- PLEXTOR感恩節大回饋,M6V卡禮來雙重送!
- 希捷科技:2016年六大科技趨勢
- 台灣微軟攜手台大電機 高中程式夏令營獲佳評
- 台灣微軟與Lamigo聯手 應援總冠軍封王賽「Win for 10」!
- InWin 805 NVIDIA EDITION機殼爆紅,迎廣GeForce GTX特仕版機箱正式開賣!
- AMD獲選2015年道瓊永續性指數 連續14年榮獲此殊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