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ming VGA 電競 顯示卡 / Workstation 工作站 繪圖卡 / GPU 繪圖晶片 / AI NPU 人工智慧加速卡 / 顯示卡支撐架
-
發表會前最終洩密?! AMD RX 6000系列將可能首發5款型號(練刀法?)
眼看距離29號AMD發布新一代RX 6000系列顯示卡只剩下一個禮拜的時間,使用7nm製程的RDNA 2架構究竟會為遊戲帶來什麼樣天翻地覆的變化自然是所有玩家們所在意的事情(小編也好期待啊!);但除了性能之外,另一個讓玩家在意的還有:蘇媽會把RX 6000系列顯示卡的規格切幾刀?畢竟現實是殘酷的,戶頭裡的數字是真實的,我們不得不在預算面前向顯示卡的規格低頭嘛!QQ 根據外媒的爆料,新一代RX 6000的的處理晶片將換分成Navi 21與Navi 22兩種,前者的整體效能都會比後者要來的更高,並且Navi 21還能再往下細分成Navi 21XTX、XT和XL三種不同版本(這刀法怎麼有種熟悉的味道?) 使用等級最高Navi 21XTX晶片的產品將會是RX 6900XT,將會具備80個RDNA2運算單元(RDNA2 compute units)、5,120個串流處理器(Stream Processor),搭配256-bit 16GB GDDR6顯示記憶體,基礎頻率設定在2,040MHz,爆發時脈則可達2,330MHz。然而爆料指出,這張顯示卡只會有公版卡,且是限量供應,因此這張卡片恐怕將變相的成為PPT的展示卡(笑~ 而次一階的RX 6800XT將使用Navi 21XT晶片,具有72個RDNA2運算單元、4,608串流處理器,核心頻率為2,015MHz,動態最高頻率則達2,250MHz,顯示記憶體則與RX 6900XT一樣為16GB GDDR6。 再往下的使用Navi 21XL的RX 6800將擁有64個RDNA2運算單元、4,096個串流處理器,基礎頻率被大幅調降到1815 MHz,動態最大頻率則只有2,015 MHz,一整個有普通生使出100%的全力只達到資優生日常水準的感覺,至於顯示記憶體倒是和前面兩款一樣維持在16GB GDDR6。 最後使用Navi 22晶片的顯示卡將會2個型號,分別為RX 6700與RX 6700XT,目前外媒對這兩款顯示卡掌握的資訊比較少,只確定RX 6700XT將會具備40個RDNA2運算單元、2,560串流處理器和「僅」192-bit 12GB GDDR6記憶體,顯示卡的運作時脈則不詳。 對於玩家來說,10月底都會一一正式曝光,目前排定的是10/28 AMD發布新一代RX 6000系列、緊接著10/29則是NVIDIA的中階主力RTX 3070發布開賣,因此AMD新一代顯示卡的效能表現絕對對玩家的荷包出血大小是至關重要的因素,表現優秀就能讓玩家有更多元的選擇,隔壁棚的顯卡也能順勢降價與減少缺貨問題,反之就…只能期待年終能夠大包一點囉!QAQ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獨立顯卡「真的」要進入三國爭霸戰?! Intel XE HPG現身於遊戲硬體建議配備中
眾所皆知,目前PC的獨立顯卡市場僅有AMD與NVIDIA兩家廠商在競爭,至於隔壁棚的Intel就只有處理器內顯晶片而已,在效能上自然完全不是A、N的對手,不過Intel在今年2020年的晶片發展布局上決定重視圖像效能的問題,不僅開發了新一代Iris Xe內顯晶片,也打算推出自家的獨立顯示「Xe HPG」。這算是從早期的i740獨立顯卡之後的又一正式發布的產品了~(經過了20年+...) 自從打算重出顯示卡江湖之後,Xe的各項消息不斷(包括各版本、以及各式各樣的洩漏),而這段時間中,相較於已經陸陸續續有跑分流出的Iris Xe內顯,Intel的獨立顯卡Xe HPG的相關消息在Intel宣布開發之後,並確定會支援下一世代遊戲必備的光追、變速率著色(Variable Shading Rate)等功能外就幾乎無聲無息了(除了偶爾曝光的樣品照),面對另外兩家廠商新一代顯示卡將相繼推出,不免讓人擔由這張還未出世的顯卡是否「胎死腹中」? 關於這部分疑問似乎在Steam上找到了解答,有玩家在商店頁面中發現恐怖遊戲《失憶症(Amnesia)》系列的新作《失憶症:重生(Amnesia: Rebirth)》的建議配置資訊欄中發現裡面赫然出現了「Intel Xe HPG」的說明,如果不是誤植的話,那很可能距離上市可能已經不遠了,所以才會出現在建議規格中。 然而值得玩味的是,這款遊戲在建議規格方面只要求Intel Core i5等級的處理器,搭配的顯示卡除了Intel XE HPG外,亦建議使用NVIDA GTX 680或AMD RX 580獨立顯示卡,考量到A、N的這兩張卡的效能、就現今的標準來說Intel這一版已經是相當入門,讓人不免懷疑究竟是因為Intel陣營目前僅有這一張顯卡能做代表,還是效能只屬於入門級就只能等到顯卡正式推出才能知道了。(玩家OS:一張RX5600XT打死你XD...)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這時脈很瘋狂!據傳AMD Radeon RX 6000 Navi 21 XT時脈將高達2.4 GHz?!
AMD日前發表了強大的Zen 3架構處理器,在CPU市場登上了最強的寶座,記得在發表會上的最後,蘇媽也公布了即將在月底10/28發布有關最新Radeon顯示卡的訊息,這也令在接續目前RX 5700XT之後可以看到新版推出的玩家感到一陣期待啊! 不過雖然還沒看到正式版的推出,但網路上的洩漏消息可以說是持續不斷,近日有兩位推特網友Patrick Schur與_rogame,透漏了一些相關資訊,包括,用在AMD Radeon RX6900 XT顯卡中的 「Big Navi」GPU時脈可能高達2.4 GHz,這是個非常驚人的時脈,看的出來AMD對於這場顯卡大戰也是全力一搏! 網友Patrick Schur提供了Navi 21 XT的一些相關規格,包括16GB GDDR6顯示記憶體、255W(Max. 290W) TGP(Total Graphics Power)、GPU遊戲時脈達2.4GHz(代表加速時脈可能更高??) 而另外一位網友_rogame先前就爆料了Redeon RX 6000系列顯示卡的Navi 21至少有四個SKU,包括Navi 21 XTX、Navi 21 XT、Navi 21 XL與Navi 21 XE。雖然Navi 21 XTX還沒有相關消息,不過在近日透漏了其中Navi 21 XL和Navi 21 XT的GPU基礎時脈與加速時脈會有很大的差異,並列出了時脈數據。 ◆Navi21 XL 基礎時脈 1350MHz~1400MHz 遊戲時脈 1800MHz~1900MHz 加速時脈 2100MHz(或許更達2200MHz) ◆Navi21 XT 基礎時脈 1450 MHz~1500MHz 遊戲時脈 2000MHz~2100MHz 加速時脈 2200MHz~2400MHz 從以上消息來看,雖然兩位網友的爆料有些微差異,但都代表了Navi 21將會用高時脈來提高性能與RTX 30系列一戰,而Navi 21 XT(或許命名Radeon RX 6900 XT?)的效能根據先前謠傳可能不及RTX 3080,但效能是有超過RTX 3070?(就看AMD的價格開的漂不漂亮了XD!)。讓小編更好奇的是,更高階的Navi 21 XTX這一款顯然是代表比Radeon RX 6900 XT更高階的旗艦顯卡(命名就?),那目標基本上就是鎖定RTX 3080/3090囉?難保不會又推出個強化版來對打啊... 基本上在官方尚未正式推出之前,都只能說是大家的猜測而已,謠言跟爆料要得到證實還是要耐心等到10/28才能見真章,而且後續對手還會推出更具價格競爭力的RTX 3070來對應跟搶占市場大餅,AMD試圖以新的Big Navi核心架構建立的Radeon RX 6000系列來角逐顯示卡王座,還需要等到看見實體顯示卡十,玩家實際入手測試後才能驗證,只能說,真香接下來不會只有讓處理器變得更香、連顯示卡也已經逐漸飄出香味了~你、聞到了嗎? 資訊來源參考: → →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要命啊,錢根本不夠用啦!RTX 3080 20G可能在2020年底登場
NVIDIA的GeForce RTX 3080已經在前些日子上市,雖然效能遠超RTX 2080Ti、售價也更低,不過記憶體容量僅僅10G,相較24G的RTX3090就顯得有些黯然失色。先前就已經有傳聞將會推出另一版的RTX 3080 20G,不過尚未見到影子,但目前據傳此版本將會在12月登場,如果加上即將在這個月底上市的RTX 3070的話,或許今年底前,部分玩家可以掂量一下口袋深度,選一款RTX 30系列入手試試了。 按照目前流出的發布時間表來看,小編個人的想法是認為,以現今的遊戲越來越精美的畫質來說,在不讓AMD配置16G的Big Navi專美於前的前提下,RTX 3080 20G以PG132 SKU20來打造,記憶體容量也擴至20G,NIVDIA這一手牌其實算打得不錯,兩大廠如此良性競爭其實對玩家而言,也是個好事。 而接在RTX 3080和3090之後,即將在10/29正式上市的RTX3070,擁有20 Shader-TFLOPS、40 RT-TFLOPS與163 Tensor-FLOPS的性能,且售價也比較低一點,只要15,900元,因此在玩家之間的聲勢一直居高不下(俗擱大碗)。目前RTX3070搭配的是8GB GDDR6,在未來,或許會有更高容量(16G記憶體?)、核心規模更大的RTX3070。 根據前幾天的消息,在RTX3070上市之後,另外一款備受矚目的顯卡,入門款的RTX 3060也即將發表,對應的效能幾乎可以媲美現有的RTX 2080,依照一張RTX 3070賣15,900來說,這款RTX家族中的入門等級,應該會有更甜蜜的價格(或許只要1萬出頭?或免1萬?) 玩家們對於RTX3080和3090的差距只有10%這件事,似乎都感到有些失望(別這樣咩、好歹考慮一下創作者...),但或許在年末將登場的RTX 3080 20G,可以彌補這個小遺憾。不過RTX3080和RTX3090因需求超乎預期,可能持續缺貨到年底,而RTX 3080也可能會在年末出現,所以那些遲遲未下手,或根本買不到的玩家們,不如先存好錢,再等等,選擇或許更多。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Quadro掰掰,新一代專業繪圖卡RTX A6000與A40正式亮相
NVIDIA在昨日正式發布了新一代專業繪圖卡RTX A6000以及A40,規格上與先前的幾乎一致,搭載Ampere架構的CUDA核心、第二代RT核心、第三代Tensor核心,以及48GB大容量記憶體來滿足專業工作者的需求。 首先RTX A6000為工作站繪圖卡,採用Ampere架構。散熱方面,與遊戲顯卡不同,採用了鼓風扇設計,不過還無法確定另一端是否有開孔來增加進氣效率(但依照外觀圖來看,與先前爆料的外觀相同)。規格方面,記憶體也確實沒有採用GDDR6X而是48GB的GDDR6(畢竟這類型使用者比較重視容量),並支援了第三代NVIDIA NVLink,可以連接兩張RTX A6000 / A40,讓頻寬達到112 GB/s,記憶體容量擴充至96GB(恐怖大容量XD!),以及提升GPU運算能力,來滿足工作站使用者更龐大的需求。雖然官方沒有實際公布CUDA核心數量,但依據爆料的資訊,非常有可能就是搭載10752個CUDA核心的GA102 GPU晶片。顯示輸出方面提供了四個DisplayPort 1.4孔來做輸出,可支援多台8K顯示器。並採用8-pin(4+4)的EPS供電插座(與舊型8-pin供電插座不相容QQ),最大供耗為300W。 而A40是供伺服器使用的,因此從技術上來說,A40可以視為Tesla T4的後繼產品,不同之處在於A40具有三個DisplayPort 1.4孔來做顯示輸出。除了外觀上不同,在規格上幾乎與RTX A6000相似,也一樣支援NVLink來提升記憶體容量以及GPU運算能力,同樣採用了8-pin EPS供電插座,最大供耗為300W。 目前看下來,RTX A6000與A40幾乎是相同的產品,主要在於用途不同,規格上來說真的很強大,還能透過NVLink擴充至雙顯卡,真的就是要一次滿足所有這類型的使用者需求。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新一代的專業繪圖卡都捨去了過去Quadro與Tesla命名方式(Quadro掰掰QQ),不過還是可以在一些官方軟體上看見Quadro的名稱,有可能是官方想要在硬體與軟體上的命名做個區隔,不容易造成混淆。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EVGA GeForce RTX 3090 KINGPIN Hybrid現身! 超狂水冷+氣冷顯示卡!
由於表現亮眼,,這張EVGA GeForce RTX 3090 KINGPIN Hybrid旗艦級顯示卡就一直被超頻玩家期待著。如今該卡已經正式現身了,超頻玩家可以準備大肆採購一番囉! KINGPIN在自己上面曬出了這張水冷顯示卡,採用360mm AIO水冷散熱設計,因為熱都往水冷排散去了,因此這張EVGA GeForce RTX 3090 KINGPIN Hybrid只用到2-Slot設計,採用寬板PCB,表面搭配大型磨砂黑導流罩,前面帶有網格柵,再搭配一組120mm、9葉片的大風扇,可將空氣推入顯示卡內部,並透過水冷風扇將熱散出。在氣冷與水冷的雙重加持之下,絕對能夠將熱快速散走。 有趣的是,該顯示卡上方附有一組小型LCD顯示器,可以顯示出一些電壓、電流資訊,甚至可能連GPU時脈、記憶體時脈等資訊都可以顯示出來(細節尚待EVGA正式公佈)。總之,這張卡的用料應該很實在,的問題,因為在搭配LN2的幫助下,已可超到2580MHz的時脈,讓超頻界對此顯示卡刮目相看!
-
Ti先來?今年首款中階Ampere卡可能是RTX 3060 Ti
先前透過顯卡大廠Galax提供給內部的天梯圖中,可以看見NVIDIA GeForce RTX 3060的蹤跡,不少人就猜測緊接著RTX 3070之後會發布的顯示卡就是RTX 3060。而在近日,根據外媒證實今年第一款中階Ampere卡為RTX 3060 Ti,而RTX 3060目前還沒有相關消息曝光。 據消息指稱,RTX 3060 Ti將配備GA104-200 GPU,具有4864個CUDA核心,比RTX 3070少1024個核心(老黃刀法XD!)。記憶體部分與RTX 3070同樣為8GB 256bit 14Gbps的GDDR6記憶體,頻寬為448GB/s。 RTX 3060 Ti 客製卡的額定功率為200W,這意味著公版卡的額定功率可能接近180W。如果此消息正確,代表RTX 3060 Ti的功耗將會比RTX 2070與RTX 2060 SUPER(額定功率均為175W)還高一些。 目前發布日期還未確定,但有消息稱可能會在10月底發布。有些人猜測NVIDIA會決定先發布RTX 3060 Ti而不是RTX 3060,是因為AMD將會推出強大的中階顯卡,於是讓NVIDIA更改策略來應對。更多相關消息可能要等到RTX 3070推出後才能確定。小編很期待RTX 3060 Ti與RTX 3060,中階的定位卻有媲美RTX 2080的效能,在預算考量下,這兩張顯示卡可能是眾多玩家的主要選擇之一。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三風扇、IceStorm 2.0散熱和FireStorm軟體三位一體輔助、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3080 Trinity評測
ZOTAC在顯示卡這塊一直以來走的設計就是相對小巧、能夠塞進90%以上的機殼內,這波NVIDIA GeForce RTX 30系列顯示卡上也是如此,小編這次也收到ZOTAC推出的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3080 Trinity(下稱ZOTAC RTX 3080 Trinity),尺寸大小僅2.5槽,對比競品普遍2.7槽以上大小來說確實小巧不少。此外,Trinity即三風扇版本,其上另有OC版本、額外將時脈上拉,不過一般來說,Trinity版本效能就已經十分足夠。此外,ZOTAC針對RTX 3080還有Amp系列,比較特別的應該是已經宣布的RTX 3070 Twin Edge版本,雖然公版卡尚未推出,不過外觀上採用雙風扇的設計就已經比許多現階段三風扇顯示卡來的輕巧許多了,也讓人十分期待它的安裝彈性和效能表現。 話說回來,這次ZOTAC針對新一代RTX 30系列做了些設計上的改進,尤其是內部散熱系統因應新一代安培架構和8nm製程,也推出改良版IceStorm 2.0冷卻系統,並搭配全包式金屬背板強化散熱效果,外部則是有Active Fan Control智慧風扇功能和FREEZE自動停轉功能,從裡到外全面提高散熱能力。 這次收到的版本是ZOTAC Trinity系列顯示卡中的RTX 3080版本,從名稱上Trinity的命名邏輯上來說,可以很明顯的先知道外觀上對應的是三風扇設計,不過對比我們先前看過的其他競品,玩家應該可以很明顯的發現ZOTAC RTX 3080 Trinity的顯卡高度較其他產品都低,同時視覺上甚至可以看到三組風扇的上下邊緣是直接外露在顯卡保護蓋周圍的,這麼做的好處是能為內部帶來更多風流導入,目的自然還是為了輔助散熱囉!不過視覺上也滿霸氣的就是了~ 採用全新的IceStorm 2.0散熱系統,為了能有效散熱,可說是從裡到外都經過調整,首先,三風扇部分皆採用11扇葉設計,對比前一代版本能帶來10%氣流增加,內部採用三組特製鋁製散熱鰭片,搭配7根銅導熱管貫通,熱導管垂直置於內部緊密空間,加強和GPU之間的直觸面積,整組散熱裝置延伸至顯卡各角落,以便帶走更多廢熱。 外部風扇另有FREEZE自動停轉功能,能使風扇在GPU處於低壓環境下自動停止轉動,減少運轉噪音和風扇磨損可能,以便延長產品壽命。另外,玩家也可藉由FireStorm軟體自行利用內建的Active Fan Control智慧風扇功能調整風扇獨立運轉速度,以便針對不同使用環境進行調整。 近期傳出,然而小編在測試期間除了常見的3DMark測試外,也另外找了多款遊戲分別在不同解析度下,以最高畫質進行遊戲測試,最後再輔以AIDA64Extreme燒機測試進行溫度記錄,平均功耗落在520W左右,整個測試期間系統並未出現任何跳Game問題。以下附上本次測試平台規格: ◆處理器:Intel Core i9-10900KF ◆散熱器:NZXT Kraken X52 ◆顯示卡: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3080 Trinity ◆主機板:ROG Z490 MAXIMUS XII FORMULA ◆記憶體:G.SKILL Trident Z Royal 3600 8GB x2 ◆SSD:CORSAIR MP600 NVMe PCIe 4.0 x4 M.2 SSD 2TB ◆Power:Thermaltake Tough Power XT Platinum 1275W ◆驅動版本:GeForce Game Ready Driver 456.38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版本1903 從以上測試中可快速發現,ZOTAC RTX 3080 Trinity效能表現如預期,整體來說效能非常穩定,而實際遊戲的測試中,各項遊戲在FHD解析度下都達到穩定的水準,4K解析度下也都有60 FPS以上的表現,基本效能表現優異。 總結來說,ZOTAC RTX 3080 Trinity顯示卡在外觀上採用較以往低調的簡單線條設計,尤其在顯示卡正面更是如此,然而視覺效果全部集中在顯示卡上方的好處則是一般塔式機殼水平安裝時視覺效果會十分搶眼,雖說垂直安裝的話可能就沒這麼炫麗了。另外,採用三風扇的設計也帶來優秀的散熱效果,內部更有FireStorm軟體能夠輔助調整效果,在僅僅2.5槽的尺寸大小下,這樣的效能表現可說是十分不錯,尤其2.5槽的體積要塞入部分Mini-ITX機殼也不難,畢竟ZOTAC的主打一向就是相對小巧的顯卡體積。 效能表現方面則是無庸置疑,除了測試期間非常穩定以外,效能表現也都有在預期中,4K 60 FPS的效能表現完全可以預期,FHD下更是輕鬆應付,因此玩家如果有想要組裝小機殼、大猛獸的話,ZOTAC這張RTX 3080就滿適合的。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災情頻傳,造成GeForce RTX 3080 / 3090遊戲崩潰的可能原因是電容?
隨著NVIDIA新一代旗艦卡GeForce RTX 3080 / 3090發佈到現在,可以說是話題不斷,從剛上市造成的缺貨潮讓官方出來道歉,到最近傳出這兩張旗艦卡會在GPU時脈達到2.0GHz以上時,出現了遊戲崩潰跳回桌面的狀況,雖然目前NVIDIA還未針對此問題做回覆,然而導致遊戲崩潰跳回桌面的原因,似乎已經找到了。 根據德國網站指出,這一切的問題可能與GPU背部電容設計有關。RTX 3080 / 3090 GPU背部有6顆電容負責為NVVDD / MSVDD GPU電壓濾波,電容的濾波效果越好,在高頻時就越不會遇到問題,反之濾波效果越差就越有可能產生狀況。 依照各廠商需求,GPU背面電容可用POSCAP(導電聚合物鉭固體電容),或是MLCC(多層陶瓷晶片電容),兩者可以互相搭配使用,前者的價格較為便宜,但濾波效果較差,MLCC則相反,效果較好也較昂貴。 igor's LAB比較了NVIDIA RTX 3080 FE卡與一些AIC廠商的顯示卡後發現,FE版的RTX 3080則是四顆POSCAP以及兩組MLCC(每組10顆獨立電容)做搭配,整體組合還算是穩定,不過其中一些廠商使用的就是六顆性能較差的POSCAP,在GPU時脈超到2.0GHz以上就可能造成遊戲崩潰。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華碩在TUF Gaming GeForce RTX 3080以及上直接放棄了POSCAP,直接使用6組MLCC電容,非常值得讚賞!誠意滿滿XD!只是售價也比較高就是了! 而EVGA也在其上聲明,他們當初也計畫在EVGA GeForce RTX 3080 FTW3上使用6顆POSCAP,確實也遇到了問題,造成整體生產與品管無法通過測試,因此不得不延後產品交貨期。不過他們也聲稱之後將組合改為4顆POSCAP+2組MLCC以及5顆POSCAP+1組MLCC就沒有發生問題了。 根據EVGA的聲明,只使用POSCAP,可能就是導致遊戲崩潰的主要原因,不過還是不能那麼早就下定論,一切還是需要等NVIDIA與合作廠商,在收集並分析數據後才能得出完整的結論,以找出真正的原因。目前有疑慮的玩家,可以利用MSI Afterburner程式,來防止GPU時脈飆升太多,較不會遇到此狀況。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輕薄筆電效能再突破!GeForce MX450圖靈架構對比MX150效能暴漲約50%、25W TDP效能近GTX 1050
對於NV來說,三年前推出的GeForce MX150獨顯晶片可說是一大里程碑,它從原先前代的Maxwell架構轉到Pascal,每瓦效能因此飆升,效能幾乎只比當時最熱門的GeForce 960M慢10~15%,以一張小獨顯來說算是非常不錯的了,尤其考量到其超低的TDP僅25W,對比需要65W的960M,相較之下更是一大破,在當時對手Intel和AMD陣營的內顯晶片都無法與之抗衡。不過後繼推出的MX250和MX350就有些疲弱,相對於大架構的更改和效能提升,最大的差別僅在於時脈拉高些(部分MX150筆電甚至有機會效能超越後代產品!),也因此讓Intel和AMD的內顯趕上其效能表現,也就是Iris和Radeon Vega,以近期來說,Intel和AMD新推出的Xe和Vega 8內顯晶片早就超越MX系列效能。 然而三年過後,NV預期將會推出新的GeForce MX450內顯,這次將會從原先的Pascal架構轉向Turing圖靈架構(下一代才會是安培了吧XD!),就效能表現來說,根據外媒測試資料來看,MX450晶片的效能幾乎可以追上GTX 1050,但TDP仍然只需不到25W即可,這或將有可能再度成為另一個里程碑。 從外媒資料中來看,對比Intel Iris Xe G7內顯,在Time Spy Graphic(2560 x 1440)模式下,MX450平均效能超越17%,對比上一代MX350則是提高27%、超越Vega 8內顯約43%效能,相較於初代MX150則是有多達46%,這效能不容小覷。若是單純Time Spy模式跑分的話,MX450效能甚至超越Iris Xe G7多達30%、超越Vega 8 42%、對比初代MX150則是超越44%。若是在Fire Strike模式下測試的話,對比MX150的效能提升更是能達到50%之多。 雖然現階段在電競筆電的強勢文化下,各式的NV和AMD獨顯早就將這些小獨顯晶片甩到連車尾燈都看不到,不過對於一些輕薄筆電來說,傳統上只能使用Intel和AMD內顯,不然就是近期的MX250、MX350,雖然能做基本的小遊戲,但畫質和FPS之間勢必「開高走低」,也因此在新一代MX450即將到來的現在,未來輕薄筆電的效能提升勢必將會非常可觀,也許會有更多的輕薄筆電都能拿來打電競類遊戲也說不定,甚至3A遊戲也不無可能!(當然畫質仍是要調整就是了~)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龍爪現形、踩滅廢熱,MSI AMD Radeon RX 6600 XT GAMING X 8G開箱解密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80 G1 GAMING實測開箱,三風扇風之力顯示卡中的玩家聖物!
- MSI GeForce GTX 1070 SEA HAWK X實測開箱,CORSAIR HYDRO一體式精品級水空冷顯示卡!
- 電競戰神刀法凌厲、讓性能刀刀暴擊,ROG STRIX RTX 3070 Ti O8G GAMING上機實測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60 G1 Gaming 6G實測開箱,玩家級自製顯示卡中的優質精品!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60 Xtreme Gaming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極致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