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ming VGA 電競 顯示卡 / Workstation 工作站 繪圖卡 / GPU 繪圖晶片 / AI NPU 人工智慧加速卡 / 顯示卡支撐架
-
Star Wars開戰必備神器,微星MSI Z170A GAMING M7主機板與MSI GTX 980 GAMING 4G顯示卡搭配組合!
以前在玩電腦遊戲的時候,以30FPS順暢地玩遊戲是最基本需求。但現在大家的眼睛都進化了,對於遊戲畫質與順暢度越來越挑剔,要享受玩遊戲的樂趣與體驗超細緻的遊戲畫面,至少也是1920x1080解析度,畫質設定甚至是最高的狀態下,而且還要能達到60FPS以上的效能才行。對於星戰迷來說,一定不會錯過最新推出的星際大戰:戰場前線遊戲。這款遊戲的畫面非常華麗,因此對於電腦硬體的需求也非常高,想要在Full HD解析度或以上的設定來順暢執行遊戲。但要擁有這樣的優異遊戲效能,你需要一款高效能的電競主機板與顯示卡來搭配強力的CPU才能做到。 微星所推出的電競系列主機板與顯示卡、電競筆電在市場上都有許多愛好者,看到微星的龍形圖騰,就等於是電競遊戲的最佳選擇。這款主機板是微星GAMING系列電競主機板,型號為Z170A GAMING M7,在微星GAMING產品線定位上是屬於Enthusiast GAMING,也就是電競王者級,型號上的M就是代表專為Master (大師) 所設計,也就是主打頂級的遊戲玩家。在外觀上,延續微星龍形圖騰的火紅配色與黑色PCB電路板搭配設計除了晶片組與PWM供電模組上有散熱片外,IO後置接口也有散熱片保護。 如果搭配的是可超頻的K系列Skylake處理器,您還可以透過主機板上的快速超頻鍵,BIOS或MSI Command Center工具程式來快速超頻,預先已經設置了多達11段的超頻設定檔,輕輕鬆鬆就可以把系統效能又往上拉高。 有了效能強的電競主機板,當然也得有一張超強效能的顯示卡才能順暢執行3D遊戲。這次要用來搭配的顯示卡是微星推出的MSI GTX 980 GAMING 4G,搭載NVIDIA GeForce GTX 980繪圖處理器,是NVIDIA產品線中,僅次於GTX 980 Ti的頂級顯示卡。GPU時脈預設為1190MHz,Boost時脈高達1291MHz,想要再往上提升效能的話,還可以透過附贈的GAMING APP軟體進行超頻。搭載4GB的GDDR5顯示記憶體,運作時脈高達7010MHz。 在散熱方面,搭載了新一代MSI Twin Frozr V技術,直徑8mm的SuperSU熱導管以及TORX FAN扇葉與雙風扇設計,讓顯示卡在長時間執行遊戲時仍然可以穩定運作,而且還不會吵。風扇能這麼安靜的原因是因為具備ZERO FROZR智慧停轉技術,會根據GPU的負載狀況來調整轉速, 針對新上市的星際大戰:戰場前線遊戲,這款顯示卡更是最佳選擇。為什麼呢?因為仔細看星際大戰:戰場前線遊戲的系統需求就會發現,雖然遊戲的基本需求只要NVIDIA GeForce GTX 660 2GB顯示卡就能跑得動,但建議使用NVIDIA GeForce GTX 970 4GB以上等級的顯示卡。所以如果想要擁有順暢但又更好的遊戲畫面,當然就是選擇MSI GTX 980 GAMING 4G這款等級的高階顯示卡。 處理器:Intel Core i7-6700K @ 4.0 GHz/4.2GHz (Turbo) 主機板:MSI Z170A GAMING M7 (BIOS:E7976IMS.180,10/21/2015) 記憶體:Micron DDR4-2133 @ 1066MHz 32GB (8GB×4) 顯示卡:MSI GTX 980 GAMING 4G SSD:Crucial M550 1TB(系統) 電源供應器:ENERMAX Platimax 1350W 作業系統:Windows 10 x64 首先我們先使用3DMARK來測試這款顯示卡的3D效能,後面會再使用星際大戰:戰場前線遊戲來測試其順暢度。 燒機測試,編輯使用Furmark程式,解析度設定為3840x2160,啟用8X MSAA反鋸齒,xTreme Burning功能,並使用GPU Stressing功能進行燒機測試。顯示卡燒機測試時待機溫度為42度,溫度較高是因為GPU在低負載狀態下,顯示卡風扇會暫停運轉。燒機20分鐘後,溫度也才上升到63度,即便是燒機的狀態下,風扇也才以44%的轉速運作,所以音量非常低,雖然編輯使用裸機平台進行測試,也得要貼近顯示卡才能聽到風扇的運轉聲 為了要測試出MSI Z170A GAMING M7與GTX 980 GAMING 4G這款平台組合實際執行遊戲的效能,PCDIY!編輯部搭配了Intel Core i7-6700K處理器,Micron DDR4-2133 8GBx4記憶體模組,Crucial M550 1TB SSD。至於遊戲則是使用11月中最新上市的星際大戰:戰場前線(Star Wars: Battlefront)來進行測試。 由於星際大戰:戰場前線(Star Wars: Battlefront)沒有內建效能測試的功能,因此這次測試我們使用了Fraps軟體來記錄60秒內的FPS變化,並整理為圖表。用的測試場景則是塔圖因星生存戰,解析度部分分別測試了3840x2160、2560x1440、1920x1080,畫面品質則設定為最高。 從遊戲測試效能可看出,微星這款主機板+顯示卡的組合,在Full HD解析度下的FPS至少都有100以上,2560x1440解析度的效能則大多在80FPS以上,3840x2160解析度的效能也有40FPS以上的優異表現。這樣的效能表現絕對可以滿足遊戲玩家的效能與畫質需求,是非常優質的組裝選擇。 而且執行遊戲時,使用GPU-Z觀察顯示卡的溫度最高也只有在70度左右,一旦GPU負載下降,溫度就會回到60度左右,離開遊戲之後,也只要幾分鐘的時間,GPU溫度就回到了42度。可見MSI GTX 980 GAMING 4G顯示卡的散熱效能確實非常優異,而且就算是GPU溫度到達70度的狀態,風扇轉速也仍然只有約60%,還是非常安靜,幾乎聽不到風扇運轉聲音。 在執行星際大戰:戰場前線遊戲時,隨著場景、光影環境甚至使用人物的武器不同,都可能會導致遊戲的FPS產生變化。例如執行恩多星英雄戰役 與蘇魯斯特星英雄戰役時,在2560x1440解析度,畫質最高的設定下,FPS雖然不像塔圖因星生存戰的FPS那樣高,但至少都能維持在69FPS以上,因此仍然非常順暢。所以使用MSI Z170 GAMING M7與MSI GTX 980 GAMING 4G這款組合執行遊戲時,在不同場景都能提供穩定、流暢的FPS效能,就算是特效全開,光影強烈變化的環境也不會感覺到畫面突然變頓。 廠商名稱:MSI - 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3234-5599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顯示卡】: →更多的【PCDIY!顯示器】: →更多的【PCDIY!主機板】: →更多的【PCDIY!機殼/電源供應器/散熱器】:
-
AMD Radeon R9 380X實測開箱,高階顯卡之重返榮耀!
在兩大顯卡陣營中,AMD的產品線大多以較優惠的價格,來對上NVIDIA的同級產品。除了萬元以上的旗艦級對決中,在萬元以下的高階產品線中,AMD有不少的布局。像本次要介紹的Radeon R9 380X,就是一款高階級顯卡產品,價位在8000元上下的區間,以對上NVIDIA的GeForce GTX 960產品。 在2015年耶誕季,有不少新的遊戲釋出。這些遊戲越來越吃系統資源,除了本身容量動輒幾十GB,需要高一點容量的SSD來支應之下,記憶體要求最好是8GB起跳才不會頓,CPU則是建議Core i5等級。至於最重要的顯示卡部份,若你有4K顯示器,想要4K (3840x2160)解析度下跑得順,那麼萬元以下的高階顯示卡就建議別考慮了,最好還是選購市面上最高檔的旗艦級顯示卡,才能玩得過癮。這時候,若要選擇一張高貴不貴,戰鬥力又夠強的顯示卡,AMD Radeon R9 380X就是不錯的選擇! 但若你沒有要玩到那麼高的解析度,目前中、高階顯示卡都具備這樣的能力,但若考量要玩2015年底到2016年的最新遊戲,建議還是買高檔一點的顯示卡才夠力。以8千元上下的價位,買個Full HD (1920x1080),甚至2K (2560x1440)解析度下,都還跑得非常順的顯示卡是沒有問題的。以AMD於2015年11月19日正式發表Radeon R9 380X顯示卡來說,就能符合這些需求,且能支援最新的DirectX 12規格。這就是AMD所要提供的「經濟實惠」方案,讓你不用擔心買到的顯示卡還會「卡卡」的。以下就來看看這張規格吧! 這次的AMD Radeon R9 380X顯示卡,原廠的設定,標準版本的話,GPU時脈:970MHz,Memory時脈:1425MHz(5700MHz)。品牌顯示卡業者的話,也做了不少超頻版本,基本超頻版本,GPU時脈:990MHz,Memory時脈:1450MHz(5800MHz),效能超頻版本,GPU時脈:1030MHz,Memory時脈:1450MHz(5800MHz)。整體來說,超頻版本的效能,價格並沒有貴上太多,建議可以挑選超頻版本顯示卡。 為測試AMD Radon R9 380X的效能,PCDIY!取得由XFX (香港松景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的子公司訊景科技)所推出的XFX RADEON R9 380X DD BLACK EDITION OC 1030MHZ 4GB DDR5顯示卡來做本次的測試。採用AMD RADEON R9 380X繪圖晶片,而且是特製超頻版本,GPU跑到了1030MHz,在外型部份,採用兩顆9公分超大散熱風扇,搭配自家XFX Ghost Thermal 3.0 Technology技術,可有效將熱源帶走。在BIOS的最佳化設計之下,在3D遊戲進行中能平均降低7dB的噪音,同時降低3°C的熱量,讓重度遊戲玩家即使在長久進行遊戲時,也不會受到高頻風扇所帶來的惱人噪音。 隨著顯示卡市場,AMD與NVIDIA雙強二分天下,互有支持的品牌顯示卡業者。然而,這次AMD推出了最新的Radeon R9 380X顯示卡,最為力挺的,則是XFX。不過,XFX品牌顯示卡,目前並沒有代理商引進台灣銷售。XFX這次,光是Radeon R9 380X顯示卡,就推出了七種款式,事實上,只有兩種版本,主要是銷售不同國家。 ●RADEON R9 380X DD XXX OC 990MHZ 4GB DDR5 型號:R9-380X-4DFG,GPU時脈:990MHz,Memory時脈:5700MHz ●RADEON R9 380X DD BLACK EDITION OC 1030MHZ 4GB DDR5 型號:R9-380X-D24M,GPU時脈:1030MHz,Memory時脈:5800MHz ●RADEON R9 380X DD XXX OC 990MHZ 4GB DDR5 型號:R9-380X-F24M,GPU時脈:990MHz,Memory時脈:5700MHz ●RADEON R9 380X DD BLACK EDITION OC 1030MHZ 4GB DDR5 型號:R9-380X-4DB5,GPU時脈:1030MHz,Memory時脈:5800MHz ●RADEON R9 380X DD XXX OC 990MHZ 4GB DDR5 型號:R9-380X-4DF5,GPU時脈:990MHz,Memory時脈:5700MHz ●RADEON R9 380X DD BLACK EDITION OC 1030MHZ 4GB DDR5 型號:R9-380X-4285,GPU時脈:1030MHz,Memory時脈:5800MHz ●RADEON R9 380X DD XXX OC 990MHZ 4GB DDR5 型號:R9-380X-4255,GPU時脈:990MHz,Memory時脈:5700MHz 採用PCI-e 3.0架構,GPU時脈設定為1030MHz,搭配4GB GDDR5記憶體,時脈設定在 1450MHz,頻寬可達到5.8Gbps,GPU和Memory皆比官方設定的時脈高一些,可讓遊戲效能再往上提高。至於AMD RADEON R9 380家族顯示卡所具備的Mantle & GCN架構,支援FreeSync、Eyefinity技術顯示技術、相容於Windows 10、真DirectX 12 API,同時具備Vulkan API等特色,也都一應俱全,當然也支援CrossFire多顯示卡技術,能夠安插多張顯示卡來讓3D繪圖效能爆增,讓4K遊戲不再卡卡。 接下來就測試,PCDIY!採用Intel X99平台與3DMark測試軟體、Thief、Sniper Elite 3、GTA V等遊戲進行測試。並與先前的GTX 960效能做對比,由於先前GTX 960是以2GB版本來測試,而這次的R9 380X是4GB版本,因此測試比較表僅供參考。 此外,後面再追加新的遊戲測試,像是Star Wars Battlefront、Call of Duty: Black Ops III、Fallout 4、Rainbow Six Siege等遊戲,來對Radeon R9 380X顯示卡做其順暢度測試。解析度設定在Full HD (1920x1080)與2560x1440解析度,並嘗試以4K (3840x2160)解析度來測試顯示卡的負荷能耐。而GTA V採用預設的畫質設定外,其他兩款遊戲畫質均設定在最高。 處理器:Intel Core i7-5960X @ 3.0 GHz/3.5GHz (Turbo) 主機板:ASUS X99-DELUXE Rev. 1.0 BIOS:1901 ( 08/10/2015 ) 記憶體: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2133 @ 2133 16GB (4GB × 4) 顯示卡:XFX RADEON R9 380X DD BLACK EDITION OC 1030MHZ 4GB DDR5 SSD:crucial M550 1TB(系統) 驅動程式:Radeon Software Crimson Edition 15.11.1 Update 電源供應器:ENERMAX Platinum 1350W 作業系統:Windows 10專業版 x64 請參考表格或測試擷圖,可以發現三款遊戲在2K解析度下均可超過40FPS以上,如同AMD簡報所說的,R9 380X就是主打2K 1440p (2560x1440)的解析度為主,能達到非常的流暢度,而GTX 960大約只有30FPS以上。 至於在最新的Call of Duty: Black Ops III (決勝時刻:黑色行動3)遊戲表現部份,由於此遊戲運用到許多最新繪圖技術,系統需求頗高,在2560x1440的解析度下,有40~50 FPS左右。若調整到3840x2160解析度的話,則降到20~28FPS的表現。由此可知,2016年的遊戲將會越來越吃繪圖卡資源,想要在2K解析度下玩得順,必須要R9 380X這類高階顯示卡才能勝任! 在Star Wars Battlefront (星際大戰:戰場前線)遊戲表現部份,該遊戲較沒有那麼吃系統資源,因此在Full HD、2K、4K解析度下,依序有73~85、45~55、25~30FPS的表現。雖說R9 380X在4K下可以執行,但在場景複雜的狀況下,仍會降到15FPS左右,至於2K解析度則一切順暢! 至於Fallout 4 (異塵餘生4)遊戲表現部份,這套也算是頗吃系統資源的遊戲,由於遊戲本身將Vsync打開,因此必須將Fallout4Prefs.ini設定檔裡面的iPresentInterval設定值改成0,方可將Vsync關閉,一舉把FPS的測試效能突破60FPS的限制。以戶外場景測試Full HD、2K、4K各解析度,依序有69、47、25FPS的水準。以4K模式下可以執行,但在場景複雜的狀況下,仍會降到15FPS左右,至於2K解析度則一切順暢! 最後看看Rainbow Six Siege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遊戲表現部份,這套遊戲算是比較不吃太多系統資源的遊戲,以內建測試功能來測試分數,在Full HD、2K、4K各解析度,分別獲得整體成績74.1分、54.6分、28.7分。這表示在2K解析度下R9 380X應付可說是綽綽有餘。而切換到4K解析度時,則有些複雜場景就會掉到30FPS以下,雖然也是可以玩,但可能會有一點卡卡的!建議還是以2K來玩會比較過癮。 至於耗電量部份,開機進入Windows 10桌面環境的耗電量約78~90W,當執行重量級遊戲,甚至調到4K解析度,特效全開時,耗電量最高達280W左右。就如同該官方標榜的TDP 190W一樣。因此在電源供應器部份,建議最好使用足瓦的產品,才能負荷這張顯示卡。 在溫度量測部份,開機進入Windows 10桌面環境時,GPU溫度為33°C左右,透過Furmark燒機20分鐘之後,GPU大約維持在65°C而已。比NVIDIA的顯示卡動輒70~85°C的溫度還低很多,由此可知XFX的散熱設計,搭配雙風扇的發揮,能有效將溫度排出。讓系統能在高時脈的運作之下,同時擁有最佳的散熱表現。 目前,品牌顯示卡的話,AMD Radeon R9 380X也已經在市面上銷售,台北光華商場零售價格,技嘉科技最早到貨,GIGABYTE G1 Gaming系列GV-R938XG1 GAMING-4GD報價8,190元,這張顯示卡配備有金屬強化背板。撼訊也到貨了,PowerColor PCS+ R9 380X Myst. Edition 4GB GDDR5報價7,990元。整體來說,台北光華商場零售價格,價格區間掉在8,000元上下。 這次,我們實測了XFX RADEON R9 380X DD BLACK EDITION OC 1030MHZ 4GB DDR5顯示卡,發現超頻版本的AMD Radeon R9 380X顯示卡,整體戰鬥力還不錯。以8,000元上下的高階顯示卡來說,能提供Full HD或2K解析度在特效全開之下,仍有超過75fps、45fps的表現,且完整支援Windows 10的DirectX 12規格,可說是非常划算的一個產品。若覺得手上的顯示卡效能不太夠了,或者,又想換換別的陣營,也許AMD Radeon R9 380X顯示卡可以是您考慮的優選。當然,以這樣的價格,優異的效能表現,的確是相當物超所值,這也是AMD高階顯卡之重返榮耀的神兵利器呀! →更多的【PCDIY!顯示卡】: →更多的【PCDIY!顯示器】: →更多的【PCDIY!主機板】: →更多的【PCDIY!機殼/電源供應器/散熱器】:
-
MSI GeForce GTX 980 TI LIGHTNING閃電版速寫開箱,玩家級旗艦顯示卡報到!
微星MSI GeForce GTX 980 Ti LIGHTNING閃電版顯示卡,為該系列旗艦版本。外包裝以厚實體積與超重(3.49kg)的整體包裝,搭配金色的主題來吸引重量級玩家的目光。顯示卡長度達33公分,重量達1365g,以微星第四代軍規料件設計,通過MIL-STD-810G的認證,並搭載16相供電設計,能確保電腦在嚴苛的運算環境下運行,也能擁有最佳穩定性與品質。在顯示卡正面採用TriFrozr三組智慧風扇,可依不同溫度設定來調整轉速,上面還有OC字樣,表示這張卡是為超頻而生,不僅時脈設定較高,還提供雙BIOS(正常/超頻)運作模式,以及三用電錶的量測點以方便量測GPU/Mem的電壓。此外還附LN2液態氮超頻專用散熱片,讓極限玩家超頻無極限。 其上方的LIGHTNING LED燈,可透過Mystic Light軟體來設定各種顏色與模式,其隨附的AfterBurner超頻工具亦可自行調整各種場景下的運作時脈。 顯示卡名稱:微星MSI GeForce GTX 980 Ti LIGHTNING閃電版 GPU:NVIDIA GeForce GTX 980 Ti Base Clock:1203MHz Boost Clock:1304MHz 記憶體規格:6GB / 384-bit GDDR5 PCIe電源:8pin+8pin+6pin 長度/高度:33mm/15mm PCI插槽占用:2-Slot 建議PSU瓦數:600W 效能上,3DMark與遊戲測試的表現都相當傑出。即使遊戲在4K解析度下將畫面特效全開,也能維持至少60FPS。耗電量比一般顯示卡還高,以FurMark燒機測試時,整機平台待機耗電約88W,GPU溫度48℃,當全速燒機20分鐘後,耗電提升為最高352W,GPU溫度達70℃。由於三風扇與散熱設計不差,因此全速運作時,溫度比NVIDIA公版的84℃還低,表示這張顯示卡的散熱效果非常不錯,且噪音量又低,是專業遊戲玩家與超頻玩家的最佳優選。 廠商名稱:MSI - 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3234-5599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顯示卡】: →更多的【PCDIY!顯示器】: →更多的【PCDIY!主機板】: →更多的【PCDIY!機殼/電源供應器/散熱器】:
-
AMD Radeon R9 Nano顯示卡開箱實測,迷你電腦組裝搭配好選擇!
在AMD最新推出的Radoen 300系列顯示卡中,最受矚目的除了頂級的FURY X與FURY顯示卡之外,最讓人期盼的就是短小精幹的R9 Nano短版顯示卡。以往的旗艦顯示卡因為GPU效能強、時脈高,顯示卡電路板本身的尺寸就比較長,加上搭載大尺寸的散熱風扇,因此想要使用旗艦顯示卡還得要注意機殼的內部空間是不是足夠安裝。如果您使用的是Mini ITX機殼,幾乎就注定了無法使用擁有頂級效能的旗艦顯示卡,只能改用中高階等級的顯示卡,但這次AMD所推出的Radeon R9 Nano則徹底打破這項限制。 在AMD規劃的R9 300系列顯示卡中,除了R9 380、390、390X,以及FURY系列,另一個特別的產品就是R9 Nano。R9 Nano最主要的特色就是採用小巧的短檔版設計,可以安裝在Mini ITX機殼中,因此可以組裝超強效能的迷你電競主機。令人訝異的是,原本以為R9 Nano的各項規格會是從FURY X大量精簡而來,才能製作成體積這麼小巧的短版顯示卡。但沒想到,R9 Nano採用與FURY系列顯卡相同的Fiji核心,只是GPU時脈稍微降低。R9 Nano具備與FURY X相同的4096 Stream Processors流處理器,並且搭載4GB HBM記憶體,GPU時脈則為1000MHz,比FURY X的GPU時脈:1050Mhz稍微低一些,導致R9 Nano的Pixel Fill-Rate只有64GP/s,比FURY X的67.2 GP/s低了一些,但整體來說效能差異並不多,後續測試也可證明這一點。 支援DirectX 12、Mantle、OpenGL 4.5,OpenCL 2.0,採用PCIe 3.0x16介面,提供3個DisplayPort 與1個HDMI影音輸出埠。但比較可惜的是HDMI埠僅支援1.4規格,在4K解析度下僅能以30Hz更新率顯示,若要連接4K螢幕,建議使用DisplayPort。如果要用來架設HTPC,在連接4K HDMI 2.0電視機時的表現會有些美中不足。 AMD R9 Nano之所以可以將顯示卡面積大幅縮短,就是因為搭載了採用顆粒堆疊方式設計的HBM記憶體。而且這樣的設計不僅可以節省記憶體所佔的電路板面積,還可以提升傳輸頻寬。AMD FURY 系列顯示卡都有搭載HBM記憶體,R9 Nano也搭載了4GB 的HBM記憶體,記憶體傳輸頻寬高達512GB/s。 對於AMD這款短小精幹的Radeon R9 Nano顯示卡,編輯也相當好奇這張顯示卡的效能與耗電表現。使用的測試軟體為3DMARK,以及Thief俠盜與Sniper Elite 3狙擊精英3、GTA 5三款遊戲。 處理器:Intel Core i7-5960X @ 4.0 GHz/4.4GHz (Turbo) 主機板:ASUS X99-A USB 3.1:Rev. 1.0 BIOS:( 09/01/2014 ) 記憶體: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2133 @ 2133 4GB × 4 顯示卡:AMD Radeon R9 FURY X顯示卡 顯示器:ASUS PB278Q SSD:OCZ Vector 150 240GB(系統) 電源供應器:ENERMAX Platinum 1350W 作業系統:Windows 8.1專業版 x64 驅動程式:amd-catalyst-15.8 Beta 從3DMARK效能測試可看出此張顯示卡的效能相當好,Fire Strike項目也有1萬1以上的成績。Fire Strike Extreme分數也有6257分,Fire Stike Ultra則有3354,在目前市售的短檔版遊戲顯示卡中,效能可說是打遍天下無敵手。 測試Thief遊戲效能時,主要是將解析度設定為2560x1440與3840x2160,畫質設定則設為very high。並比較啟用Mantle與關閉Mantle的效能差異。從結果可以看出,在4K解析度下,AMD Radeon R9 Nano在開啟Mantle之後,達到34.5FPS,至於在2560x1440解析度,R9 Nano可提供65.6FPS的效能,順暢度相當好。 測試Sniper Elite 3狙擊精英3遊戲效能時,同樣是將解析度設定為2560x1440與3840x2160,畫質設定則設為Ultra,並比較開關Mantle的效能差異。這款遊戲的3D效能需求較低,AMD Radeon R9 Nano在4K解析度下,FPS達到67.4,順暢度非常好。 此次編輯也使用了現在當紅的GTA 5進行測試,此遊戲提供的效能測試功能是選取5個遊戲場景進行測試,測試結果則會記錄成文件檔。以下以表格列出Full HD、2560x1440與4K解析度下的遊戲場景測試結果。測試條件為預設畫質,並啟用FXAA,由於AMD Radeon R9 Nano僅有4GB RAM,因此測試時並未開啟MSAA。根據測試結果,在4K解析度下,每個場景都能有平均45~53Fps的表現,順暢度已經相當不錯。 Windows 10內建DX12,搭配支援DX12的AMD Radeon R9 Nano,應該會有更好的效能。但可惜目前支援DX12的遊戲並不多,這裡測試的是使用首款支援DX12的《奇點灰燼》遊戲。這個遊戲有推出DX11與DX12的效能測試軟體。透過執行這兩個測試軟體就可以比較出DX12對於遊戲效能的幫助有多少。遊戲測試設定解析度為2560x1440,畫質設定則使用High。仔細觀察各項數據就可以發現,使用DX12確實對效能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 耗電量測試編輯使用Furmark程式進行燒機,並用松下變電家觀察整個平台的耗電,R9 Nano在待機時的整體平台耗電量約98~102W,GPU溫度34度,燒機20分鐘後,耗電約255~264W,GPU溫度75度。雖然說R9 Nano顯示卡的體積小巧,無法打在雙散熱風扇與超大面積的散熱鰭片、熱導管,但從燒機的溫度表現來看,整體的散熱效果仍然相當不錯。耗電量部分,從燒機與待機差異來看,顯示卡的耗電量約為166W左右,接近AMD所標示的175W TDP。 在AMD正式解禁R9 Nano之後,光華商場店家也第一時間發售了由撼訊科技推出的R9 Nano顯示卡,型號為AXR9 NANO 4GBHBM-DH,就產品外盒顯示的顯卡外型來看,應該是使用公版顯示卡的設計。這張顯示卡在光華原價屋的報價為23990元。從價位來看,是與撼訊FURY X 4GB顯示卡的售價相同。而另一款由技嘉推出的R9 Nano顯示卡價格更貴,要價27990元。相較之下,競爭對手NVIDIA的GTX 980 TI顯示卡價位大約在19990~25900元之間,GTX 980則是在16990~19990元之間。雖然R9 Nano具備效能勝過GTX 980的優勢,體積又非常小巧,但是這樣的市場價格,實在會讓人很難下手購買。 →更多的【PCDIY!顯示卡】: →更多的【PCDIY!顯示器】: →更多的【PCDIY!主機板】: →更多的【PCDIY!機殼/電源供應器/散熱器】:
-
華碩ASUS STRIX-GTX950-DC2OC-2GD5-GAMING開箱實測,中階顯示卡中的強大火力!
華碩的梟鷹STRIX顯示卡系列,其「梟鷹」跟「消音」同音,主打0dB靜音風扇設計,其顯示卡採用DirectCU II散熱技術設計,散熱效果提升20%,靜音效果提升3倍。只要GPU低於預設溫度之下時,風扇就會停止運轉,此時透過熱導管來與散熱鰭片來做被動散熱,讓玩家在桌面模式下能享有寧靜無聲,就算在負荷重的遊戲中也能擁有絕佳的低噪音環境。 華碩這次推出的STRIX GTX 950系列顯示卡,採用NVIDIA GeForce GTX 950 GPU,搭配2GB GDDR5記憶體,可支援Windows 10的DirectX 12遊戲。透過ASUS專屬的GPUTweak II工具軟體,可設定OC(超頻)、Gaming(遊戲)、Silent(靜音)、User1(使用者)等模式下的顯示卡運作時脈。 此外還有個0dB Fan的選項可以讓用戶打開(風扇會時而停止)或關閉(風扇保持運轉)。而Gaming Booster按鈕一按下去,工具軟體就會自動幫你超頻到最佳且最穩的運作狀態,讓你在進行遊戲中獲得額外的效能提升。 另外,GPUTweak II還可以搭配XSplit Gamecaster即可將遊戲直播至YouTube、Twitch等平台,讓玩家輕鬆升級當實況主。 效能實測部份,以ASUS X99-A USB 3.1主機板、Intel Core i7-5960X、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2133 @ 2133 4GBx 4、OCZ Vector 150 240GB等配備,在Windows 8.1專業版(x64)下測試3DMark分數,Fire Strike/Sky Diver/Cloud Gate/Ice Storm依序是6177/19956/25544/122828分,FireStrike在Extreme/Ultra模式分別是3130/1230分。以Thief遊戲在1080p/1440p模式下平均為64.4/42.3fps;Sniper Elite III則是78.5/54fps。而GTA V在1080p解析度都有70fps以上的表現。 整體而言,華碩STRIX系列顯示卡,以超靜音的運作環境,提供玩家絕佳的遊戲環境,搭配簡單易懂的監控與超頻工具,可以隨時檢查顯示卡與系統狀況,確保系統在全速運作或超頻模式之下的穩定性。在效能部份,新一代的遊戲在Full HD (1920x1080)之下,都有超過60fps的表現,且顯示卡本身就原生支援DirectX 12,可為下世代遊戲做好準備。最重要的是,華碩顯示卡本身都提供3年保固,會員上官網註冊產品即可再加1年,提供玩家無後顧之憂的售後服務,現在買還送STRIX滑鼠墊,可說是中階顯示卡的絕佳選擇。 廠商名稱:ASUS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93-456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顯示卡】: →更多的【PCDIY!顯示器】: →更多的【PCDIY!主機板】: →更多的【PCDIY!機殼/電源供應器/散熱器】:
-
inno3D iChiLL GeForce GTX 970 4GB GDDR5 Gold實測開箱,效能與靜音兼具的金色武士顯示卡!
威健所代理的Inno3D顯示卡共分成同名的Inno3D,以及等級較高的iChiLL系列,而這次我們所要測試的GeForce GTX 970 4GB GDDR5 Gold就屬於iChiLL系列。 外觀和先前推出的GTX 970 Ultra非常相似,同樣採用自家的AIR BOSS散熱器,三顆9公分風扇在顯示卡處於低負載的狀況下是不會運轉的,讓顯示卡處於完全靜音的狀態,但Gold版頂部沒有第四顆風扇,當全速運作時,可以明顯感覺到顯卡上方的溫度。 在GPU的設定上,基礎時脈為1152MHz,啟動GPU Boost後時脈可以加速到至少1304MHz,均比NVIDIA原廠設定還要高上一些;記憶體則是搭載了4GB的GDDR5,處理速度設定在1753MHz;且Gold版必須插上1組8Pin和1組6Pin的PCIe電源輸入才能啟動。實際使用GTA V的效能測試功能,在解析度為Full HD、FXAA開啟、MSAA關閉、預設畫質的設定下,每個場景的FPS平均都有90以上;換成Sniper Elite 3來進行測試,在解析度為2560x1440,畫質為Ultra的情況下,FPS甚至來到了平均130.3;最後使用Thief進行測試,解析度同樣為2560x1440,畫質在Very High下,FPS平均也有47,效能表現相當突出。此款產品提供3年保固,同時包裝內還附贈一張滑鼠墊,以及3DMARK進階版的序號。 這次,實測開箱了這款inno3D iChiLL GeForce GTX 970 4GB GDDR5 Gold顯示卡,優異的效能表現,實在是非常強悍。整體來說,這是一款效能與靜音兼具的金色武士顯示卡! 廠商名稱:Inno3D - 映眾多媒體有限公司 廠商網址: 代理商名稱:WEIKENG - 威健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商電話:02-2659-0202 代理商網址: →更多的【PCDIY!顯示卡】: →更多的【PCDIY!顯示器】: →更多的【PCDIY!主機板】: →更多的【PCDIY!機殼/電源供應器/散熱器】:
-
中階顯卡王者再臨,微星MSI GeForce GTX 950 GAMING 2G開箱試用!
在當今動輒萬元以上的高階與旗艦級顯示卡的規格大戰中,紛紛以強調可以4K無延遲、特效全開不卡頓等特色,來吸引追求極致遊戲畫面的專業玩家選購。然對於絕大多數的玩家而言,也許不需要這麼高階的顯示卡,加上一般玩家的顯示器大多支援到2K (2560x1440)或Full HD (1920x1080)的解析度,暫時用不到那樣高階的顯示卡,一般人認為其實只要有一張顯示卡,能夠在2K/Full HD模式下順暢執行就好了,也因此帶動了中階顯示卡的熱潮。 以NVIDIA的產品規畫來說,目前其GeForce GTX 9xx系列顯示卡,旗艦級的有980 Ti/980,高階的有970,這些都是萬元以上等級的產品。至於在中高階的部份,目前有960系列,價格帶約6,500~8,500元上下。PCDIY!也曾報導過GeForce GTX 960的產品開箱評測,說明此顯示卡擁有不錯的C/P值,適合進階玩家選購。 GeForce GTX 960效能不錯,但一張顯示卡動輒破6千元,對於一般預算有限的玩家,只希望在Full HD解析度下能夠以60fps的速度來運行主流的3D遊戲就好,不需要買到太高檔的產品。而對店家來說,中階顯示卡的性價比高,走貨速度快,因此大家都在期待NVIDIA趕快推出中階顯示卡,以享受NVIDIA所帶來的最新電腦繪圖新科技。 也因此,NVIDIA為讓更多玩家能享受到原生支援DirectX 12的9xx顯示卡,於是選擇在8/20七夕情人節晚上9:00,正式推出GeForce GTX 950的顯示卡,此顯示卡的定位在於中階玩家市場,用以取代掉上一代的王者GTX 750以及GTX 650系列。先來看看NVIDIA建議的官方報價: TITAN X: $999美元 GTX 980 Ti: $649 美元 GTX 980: $499 美元 GTX 970: $329 美元 GTX 960: $199 美元 GTX 950: $159 美元 GTX 750 Ti: $119 美元 從官方建議售價來看,GTX950定在159美元,相當於5,000元上下。透過顯示卡廠商推出各種不同規格的差異化產品之後,市價大概落在5,000~6500元左右,將為中階DX12等級顯示卡的市場,帶來不少震撼。 隨著Windows 10的上市,帶動了DirectX 12繪圖加速的需求,AMD與NVIDIA都紛紛推出可原生支援DX12的顯示卡。這張GTX 950也不例外,可以完整支援DX12的API。 GeForce GTX 950採用GM206 GPU,是基於NVIDIA最新Maxwell架構的GPU,因此可以原生硬體支援DirectX 12 API (如Volume Tiled Resources, Conservative Raster, Raster Ordered Views等),其搭載2GB繪圖記憶體,相較於昔日王者GTX 650而言,效能可提升3倍,且相對耗電可省2倍。此外,GTX 950具備SLI功能,可透過兩張GTX 950做SLI來加速。 GTX 950在視訊輸出規格上,配置了最新的HDMI 2.0規格,能夠在4K解析度下,輸出每秒60fps的能力,能符合家庭劇院對於3D電影規格的需求。此外,GTX 950可以硬體原生支援H.265 (HEVC)的視訊壓縮與解壓,並支援4組螢幕輸出,解析度高達5K (5120x3200),在多螢幕的環境下亦能完美勝任。 微星MSI GeForce GTX 950 GAMING 2G顯示卡,屬於GAMING G系列的產品。其外包裝有顯眼的龍形圖騰,左下角標示採用2GB GDDR5記憶體配置,為PCI-E 3.0的規格,且是可超頻(OC)的版本。在包裝背面則有各種功能說明,包括其採用TORX FAN風扇、SU PIPE提供絕佳散熱效果、ZERO FROZR的0db靜音技術,在低負載時會停止運轉,搭配其GAMING APP,可設定在各種情境(如護眼模式、遊戲模式、電影模式、自定模式)下的運作效能,以發揮此顯示卡的最大功效。 有關於此顯示卡的散熱系統設計,以及0dB的風扇技術,只要系統在低負載模式,顯示卡尚未進行複雜的運算之下,當GPU溫度在預設的溫度臨界值底下時,風扇就會停止運轉,此時溫度就透過單純的散熱鰭片與熱導管,來做被動散熱。當GPU使用率升高,致使顯示卡溫度提升時,風扇才會自動開始運轉。 這種負載低時風扇不轉,負載拉高才打開風扇的設計,已經是各家顯示卡廠商的主流功能了。目的在於讓遊戲玩家,在玩一般遊戲時,不會受到風扇的噪音干擾,除非在激烈的打鬥之下,風扇才隨之開啟,不僅可以降少風扇的灰塵於淤積,也能提升風扇壽命,更能塑造在平常3D桌面環境下的靜音享受。 這張卡搭載NVIDIA GeForce GTX 950繪圖處理器,透過GPU-Z檢測工具,可發現這張卡的預設時脈為1127MHz (官方建議為1024MHz),Boost則為1317MHz (官方建議為1188MHz),搭載2GB GDDR5記憶體,時脈為1663MHz。支援OpenCL、CUDA、PhysX、DirectCompute 5.0等運算API。VGA BIOS支援UEFI規格,能在UEFI的運作環境下使用。 此次的效能測試,PCDIY!採用Intel X99平台與3DMark測試軟體、Thief、Sniper Elite 3、GTA V等遊戲進行測試。並與先前的GTX 960效能做對比。測試解析度設定在Full HD與2560x1440解析度,除了GTA V採用預設的畫質設定外,其他兩款遊戲畫質均設定在最高。 另外,為了測試GTX 950在Windows 10的支援程度,PCDIY!另以Z170平台來測試DX12的效能,分別以3DMark的API測試,以及DxDiag的DX12支援程度。 請參考表格或測試擷圖,可以發現三款遊戲在Full HD解析度下均可超過60FPS以上,如同NVIDIA簡報所說的,能達到非常的流暢度,至於在2560x1440解析度之下,平均畫格數也有接近30FPS的表現,只比GTX 960稍微慢一點點,但還能接受的水準。 處理器:Intel Core i7-5960X @ 4.0 GHz/4.4GHz (Turbo) 主機板:ASUS X99-A USB 3.1:Rev. 1.0 BIOS:( 09/01/2014 ) 記憶體: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2133 @ 2133 4GB × 4 顯示卡:微星MSI GeForce GTX 950 GAMING 2G SSD:OCZ Vector 150 240GB(系統) 電源供應器:ENERMAX Platinum 1350W 作業系統:Windows 8.1專業版 x64 GeForce GTX 950的整體表現,在一般主流的單機遊戲上,在Full HD都有60FPS的水準,能符合絕大多數玩家的需求。若要開啟2560x1440的解析度,則平均效能有可能會掉到30FPS的表現,建議可以將特效關閉一些,以換取遊戲整體效能表現。 至於MOBA類(多人線上即時戰略)遊戲部份,這類遊戲就是要解析度越大越好,因此PCDIY!以2560x1440來執行DOTA 2 (刀塔2)的經典遊戲賽事回顧,可發現最高畫格數達112fps,最低畫格數也能有43fps,平均都有超過60fps以上的水準,因此對於想玩暴雪英雄、刀塔、英雄聯盟的玩家來說,這張GTX 950絕對可以符合你的需求。 整體而言,以5,000元上下的中階顯示卡來說,能提供Full HD解析度在特效全開之下仍有60fps的表現,且完整支援Windows 10的DirectX 12規格,可說是非常划算的一個產品。若覺得GTX 650、750效能不足的話,GTX 950也許將是你下一個升級的目標。 廠商名稱:MSI - 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3234-5599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顯示卡】: →更多的【PCDIY!顯示器】: →更多的【PCDIY!主機板】: →更多的【PCDIY!機殼/電源供應器/散熱器】:
-
微星MSI Radeon R7 370 Gaming 2G實測開箱,入門中階顯示卡展現遊戲最佳效能!
AMD顯示卡近年不斷針對電腦遊戲進行布局,從圖形處理器的設計翻新、各項繪圖及顯示技術的鑽研;到提供遊戲開發商工具,使得遊戲畫面的製作越來越縝密,縮短廠商的遊戲製作時間;從開發源頭到消費市場全面性的發展,這其中最大的贏家莫過於市場大眾。遊戲玩家只要選擇搭配AMD顯示卡,即可享受AMD多元的圖形運算技術,透過AMD開發工具製作的遊戲,在AMD顯示卡的運算下,不僅可以完美呈現畫面細節,更能降低系統運算負擔, 同時AMD亦針對各階市場的需求差異,推出不同款式的產品,在中階顯示卡市場上,就以Radeon R7 370為主力產品,其中帶來的高度價格性能比,更是要讓遊戲玩家們感受中階顯示卡的超值魅力。 AMD近期所發表的新型顯示卡,主要架構仍然維持著GCN架構,採處理器翻新方式為主,雖然是翻新,但以AMD Radeon R7 370為例,若與先前的產品相較之下,翻新過後的新圖形處理器,不但在時脈上有所突破,溫度調控與電力功耗方面也做出了更好的表現,最早期設計的工作時脈為860MHz,而最新推出的Radeon R7 370已拉高到1050MHz,顯示卡運作的功耗也從前一代的150瓦降至目前的110瓦,同樣功耗(TDP)之下,Radeon R7 370顯示卡比R7 260X提高1.25倍的效能,R7 370顯示卡也支援Frame Rate Targeting Control技術,簡稱為FRTC,遊戲玩家可以在支援FRTC的顯示卡上設定畫面張數上限,有效控制畫面運算張數,避免畫面張數爆衝浪費效能,同時減少不必要的耗能,在圖形記憶體的搭載上,有2GB與4GB GDDR5兩種版本,4GB的大容量記憶體有助於多螢幕輸出以及高解析度顯示,針對顯示卡的散熱設計上,具備靜音設計,當顯示卡運算量處於低負載時,可以完全停止顯示卡風扇運作,降低噪音,使環境更加清幽;在市場定位上,Radeon R7 370被定位在中階市場,官方定價為149美元,大約落在新台幣5,000元前後的範圍,玩家不需要耗費高額費用,就能體驗到最新進的顯示技術與運算效能。 Radeon R7 370顯示卡除了提供優異的硬體設計外,圖形運算與顯示技術方面,也支援許多最新技術,AMD也觀察到目前的遊戲開發多朝向高解析度發展,市售許多遊戲大作也紛紛支援高解析度,不過無論是2K或是4K顯示器,產品售價距離大眾玩家所能接受的價格仍有一段距離,AMD觀察到目前每3個玩家中,就有1位玩家的顯示解析度仍然是使用1080p的解析度,為了讓玩家享受到高解析度的遊戲畫面,AMD提出了Virtual Super Resolution技術,簡稱為VSR,使用Radeon R7 370顯示卡的玩家透過這項技術就能在1080p的硬體組合下,利用VSR軟體運算將顯示解析度提高到1440p;以往使用1080p解析度,雖然整體遊戲畫面平順,但仔細端詳或靠近局部觀察會發現畫面中仍有鋸齒或模糊的狀態,藉由VSR技術的加持,遊戲玩家不需汰換顯示器,便可立即提升視覺體驗。 過去AMD透過Mantle技術與遊戲大廠合作,讓AMD顯示卡愛好者在面對複雜運算時,也可以輕鬆應對,減緩系統負擔之下,亦持續展現高效能的遊戲畫面運算,在微軟正式發佈Windows 10作業系統後,對於AMD顯示卡更是利多,原因在於R7 370完全支援Windows 10內建的DirectX 12技術,在畫面運算會有更好的表現,除了DirectX 12,AMD也透過Vulkan技術強化3D畫面運算,提高遊戲畫面張數與渲染效率,讓多核心處理器有效分配運算,降低圖形處理器的負擔,提高工作更有效率,總而言之,AMD Radeon R7 370顯示卡雖然定位於中階市場,但可支援多樣最先進的圖形顯示技術,呈現出優異的畫面運算。 這次,我們以MSI Radeon R7 370 Gaming 2G顯示卡,來了解Radeon R7 370繪圖晶片的戰鬥力! 目前市售AMD Radeon R7 370 2GB版本價位大約新台幣5,000左右,鎖定預算有限,但仍想體驗最新圖形顯示技術,或是在現有顯示器下想要感受更高解析度畫面的遊戲玩家們,Radeon R7 370顯示卡在中階市場中,絕對兼具效能功耗,以及軟體支援與價格優勢,展現出極佳價格性能比,對於追求畫面細緻的玩家們來說,絕對是值得選購的產品。 廠商名稱:MSI - 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3234-5599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顯示卡】: →更多的【PCDIY!顯示器】: →更多的【PCDIY!主機板】: →更多的【PCDIY!機殼/電源供應器/散熱器】:
-
「3dfx Voodoo巫毒卡」曾經是我心目中最好的遊戲加速卡!
國小開始接觸電腦,一開始是被電腦玩,等到所認識的電腦知識夠多的時候,才開始玩電腦。開始深度學電腦知識,是從大家用電腦這本雜誌開始,後來看了第三波雜誌、倚天雜誌,接著開始看資訊傳真出台灣版PC Magazine,當年還蠻喜歡看李國崑的文章,後來才有PChome雜誌,開始從事外稿作者的工作,也開啟了小Y的投稿生涯。再來,開始學習艱深的DOS,看施威銘、柯志賢書籍學DOS,接著則是閱讀RUN!PC雜誌,又看了陳文欽、陳兆宏兩個陳氏兄弟的超頻書籍。如果大家也看過這些電腦雜誌、作者的名字,表示你也跟小Y一樣,一起經歷這個大時代。後來,小Y進入了PCDIY!,開始了電腦雜誌的工作生涯,真正接觸這個產業、市場。也因為這些因緣際會,看到了舊產業的沒落,新科技的興起,很多產業變遷,科技的世代交替,也看到了無數的機會與挑戰。看過了那麼多的事情,也終於瞭解,世界上沒什麼是永遠的! 前幾天,小Y在整理公司倉庫的時候,意外發現了以前玩過的Voodoo卡,還有一堆舊款陳年顯示卡,回想起當年為了玩遊戲,瘋狂換硬體,換處理器,買顯示卡,想辦法讓遊戲跑更順的回憶。還記得1996年的時候,當時,繪圖卡世界,ET4000之後,Tseng Labs已經不行了,可是到了S3、Trident、ATi的年代,S3可是那幾年最紅,接著,一家新興的Matrox出現,當時台灣代理商是整體資訊,小Y印象非常深刻,這家代理商廣告打非常兇,當時他們的新卡是Matrox Mystique,後來才有爆紅的Matrox Millennium出現。後來,喜歡玩遊戲的小Y,買了Voodoo PCI遊戲加速卡,俗稱巫毒卡,曾經是我心目中最好的遊戲加速卡! 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江山輩有人才出,一代新人換舊人。喜歡玩遊戲的小Y,自從用過了3dfx Voodoo PCI之後,就中了Voodoo的巫毒。3dfx Glide的確很迷人,玩遊戲畫質比較好,又快又順,而玩當時的遊戲,640x480、800x600解析度能跑得順,就已經很滿足。 接著,又陸續買了Voodoo Rush、Voodoo 2、Voodoo Banshee、Voodoo 3系列,最後一張用的是Voodoo3 3000。在玩Voodoo 2同時,認識了NVIDIA RIVA TNT,還有第一張Intel i740繪圖晶片顯示卡ASUS AGP-V2008。後來,NVIDIA RIVA TNT2之後,又用過NVIDIA GeForce 256,再來就沒有用過Voodoo的卡,Voodoo 4、Voodoo 5系列。在遊戲世界,3dfx Glide敗給了Microsoft DirectX,後來,就連Open GL也一樣不是對手。就這樣一路玩遊戲,中了Voodoo的巫毒,幾乎把所有工作賺來的積蓄,全花在3dfx Voodoo巫毒卡上面,最後,2001年NVIDIA併購了3dfx,一個大時代終於結束。 繪圖卡世界,Tseng Labs、Trident、S3都曾經稱霸過整個世界,最高則有85%以上市佔率。接著,新出來的3dfx,竟然以外接的遊戲加速卡介入,由發展出具備顯示功能的Voodoo Ruch、Voodoo Banshee、Voodoo3、Voodoo4與Voodoo5,最高曾經達到高達85%全球市佔率,遠遠超越現今繪圖晶片霸主NVIDIA、AMD市佔率。不過,最強的也是最危險的,一直有新人要來挑戰,一不小心,最強的就掛了,一代霸主,就變成了一代梟雄,歷史會有記錄。3dfx Voodoo巫毒卡不過是一代梟雄,世界上沒什麼是永遠的! →更多的【PCDIY!懷舊專欄】: →更多的【PCDIY!淘寶神物】: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開箱】: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更多的【PCDIY!玩家話題】: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龍爪現形、踩滅廢熱,MSI AMD Radeon RX 6600 XT GAMING X 8G開箱解密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80 G1 GAMING實測開箱,三風扇風之力顯示卡中的玩家聖物!
- MSI GeForce GTX 1070 SEA HAWK X實測開箱,CORSAIR HYDRO一體式精品級水空冷顯示卡!
- 電競戰神刀法凌厲、讓性能刀刀暴擊,ROG STRIX RTX 3070 Ti O8G GAMING上機實測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60 G1 Gaming 6G實測開箱,玩家級自製顯示卡中的優質精品!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60 Xtreme Gaming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極致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