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ming VGA 電競 顯示卡 / Workstation 工作站 繪圖卡 / GPU 繪圖晶片 / AI NPU 人工智慧加速卡 / 顯示卡支撐架
-
讓14億人都興奮了,中國首張自製顯卡晶片「風華一號」正式發表
說到GPU顯示卡的晶片製造商,大家第一個會想到誰呢?是NVIDIA、AMD還是Intel(???),不論你想到哪一家,他們的共通點都是美國的企業,而在現今想要在半導體產業中自給自足的中國,一家名為芯動科技(Innosilicon)的公司,在不久前正式發表了號稱首款國產的顯示卡產品系列,風華一號。 風華一號在設計上採用12nm製程(代工廠商不詳),單晶片最高擁有5 TFLOPS的單精度運算和25 TFOLPS的AI運算效能,配備最高16GB的GDDR6X記憶體,連接介面採PCIe 4.0x16通道設計,可向下相容PCIe 3.0/2.0 x8,支援Windows、Linux、Android等系統平台,也能正常對應OpenGL、OpenGLES、 OpenCL、Vulkan、DirectX等主流遊戲開發語言,同時晶片還具備串接能力,可以串接多組晶片來構成一張顯卡產品,而官方也預計將會推出4款涵蓋高階與低階市場的產品。 官方把消費級系列中最高階的產品暫命名為「風華一號雙芯片桌面顯卡」,機身採非常有年代感黑、黃、藍配色的三風扇設計,頂部貌似還有電競必備的RGB燈條,配備了一組HDMI2.1、DisplayPort 1.4,核心的部分則是串接兩組風華一號晶片,擁有32GB 128-bit GDDR6X記憶體,供電則是採8+8 Pin設計。 定位為中階,有著奇特黑、黃、綠配色的「風華一號高性能桌面顯卡」在規格上將雙晶片改為單晶片,故記憶體容量下調為16 GB GDDR6X,功耗更是大幅下降到只要單個6 Pin即可,散熱也相對獲得控制,只需雙風扇即可,此外在影像輸出上,顯卡在配有一組HDMI、DisplayPort之外,還有消費市場近乎滅絕的VGA連接埠,這點在現今顯卡市場算是頗為罕見。 消費機最低階的「風華一號高性能桌面顯卡(半高)」使用了相當醒目的黃色配色,本身也是採單晶片設計,但因為經過大幅度的閹割,顯卡本身不需要額外連接電源,風扇也進一步縮減為渦輪單風扇的設計,顯示輸出則是配備HDMI和DisplayPort兩種。 而除了以上為消費市場準備的產品外,芯動科技也有準備為伺服器設計的「風華一號服務器級顯卡」,由於伺服器機殼的設計的關係,顯示卡本身將不會配備風扇,改走全被動散熱的設計,但不確定是否是工程版本的關係,官方展示的圖片居然是將一整組散熱器裸露在外面,沒有用任何外殼包覆,且還有配置視訊輸出埠,考量到一般伺服器顯示卡只負責運算,不負責顯示輸出(如AMD MI200、NVIDIA A4000都不具備顯示輸出埠),這樣的配置似乎顯得略顯多餘。 最後在實際效能上,官方在這部分基本是絕口不提,各家顯示卡廠商常見的3D MARK跑分、遊戲跑分通通沒有,因此只能從基礎浮點運算去推測單顆晶片的性能在「最理想」的狀況可能可以接近NVIDA GTX 980,但發表會上沒有任何跑分數據佐證以及中國過往相關的黑歷史來看,實際效能恐怕不是太樂觀…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簡潔俐落、返璞歸真的設計,FHD解析度性能精悍的代名詞,ASUS Dual Radeon RX 6600 8GB開箱測試
AMD Radeon RX 6600上市至今,已經一個月有餘了,身為主流入門卡,價格親切、效能也無愧價格,RX 6600的銷量應該會相當亮眼才是,但苦於全球晶片困局,Radeon RX 6000系列一門六猛將,無論是單品販售、還是綁機購買,依舊都是只聞其聲不見其人,令人嘆息。 不過小編仍是變出了一張ASUS Dual Radeon RX 6600 8GB,不為什麼,就是為了兌現當初RX 6600上市時,向玩家們介紹各家AIB版本的諾言,那麼,身為主流入門卡的RX 6600,在一樣列為主流入門系列的ASUS Dual系列合作之後,會擦出什麼火花呢?一起跟著小編看下去吧。 無論是哪個系列,在外觀設計方面,基本上都一脈相承,不會有太大的改變,晤面黑打底,搭配髮絲紋設計,左上方一道銀白色類似瀏海的區塊設計,沒有花俏的設計與華麗的配件,Dual系列一切都以返璞歸真作為重點。 243 x 134 x 49 (mm)的體積相當小巧,讓玩家們能在組裝選購機殼時,有更多的變化空間,機體背部所安裝的金屬強化背板,也能有效防止PCB版在長時間使用所帶來的彎曲或變形,此外,在出廠前,Dual系列都採用了全自動製程技術,能一次性完成所有焊接,減低熱應變、降低公差,提升顯卡電路板與零組件上的穩定性。 但即便是入門級顯卡,Dual系列的AIB自製卡,也是將散熱模組做到最高上限,雙軸向式風扇組合,採用較小的風扇輪轂,並搭配較往昔系列更長的扇葉,能夠加大導入的氣流,扇葉邊緣的阻隔環還能提升往下吹向內部的風壓。 但風扇所帶來的噪音也不可忽視,這方面ASUS有著多年耕耘的經驗,採用雙滾珠軸承設計,讓使用壽命較油封軸承的風扇提升2倍外,還具有低噪、高效的轉速功能,當然0dB這種風扇自動停轉技術,早已是顯卡標配,Dual RX 6600上當然也有配載,只要低於52度便會自動啟動。 雖效能不可能像幾位大師兄一樣突破天際,但RX 6600在效能與價格上相輔相成,有著一定的默契在,因此作為主流入門卡,受歡迎的程度不亞於幾位師兄,因此相關測試當然也是要來個幾波啦,事不宜遲,趕緊接著下來看看。 主機板:NZXT N7 B550 處理器:AMD Ryzen 7 5700G 記憶體:XPG SPECTRIX D50 DDR4-3200 8Gx2 SSD:SP US70 PCIe 4.0 1TB M.2 SSD 顯示卡:ASUS Dual Radeon RX 6600 8G (註.本次測試將全程開啟SAM(Smart Access Memory)功能) 首先看到GPU-Z的偵測資訊,基本的相關資訊相信大家都已經了然於心,包含Navi 23核心、7奈米製程,採用的是SK Hynix的8GB GDDR6記憶體,記憶體介面為128-bit,基礎時脈為2,044 MHz、Boost之後能達到2,491MHz,與官方釋出的參數並無二致。 3DMARK的部份,為了避免圖片凌亂,小編將測試數據整理成表格,方便各位玩家們查閱。 在對應DX11環境的Fire Strike系列測試中,Dual RX 6600有著21,422的優異表現,即使是2K環境的Fire Strike Extreme測試,也有10,478的好成績,不過在Time Spy系列中,雖說並沒有帶來像Fire Strike系列的驚喜感,但鄰近萬分的成績也可說是相當不賴,於3DMARK評測結果綜觀而論,不難發現Dual RX 6600在FHD遊戲解析度中的掌控度,也意味著於DX11環境下,Dual RX 6600會有更加亮眼的表現。 至於遊戲方面,因RX 6600系列對應FHD解析度,因此小編也僅針對FHD來做多方測試,《刺客教條:維京紀元》雖說是3A大作,但憑藉著AMD對其的優化程度,也獲得了77FPS的好成績;《火線獵殺:絕境》這就更不必說了,以數據來看更加直觀,將近破百的FPS,讓玩家們能夠有極具穩定性的遊戲環境;雖說暴雪給的《暗黑破壞神II:獄火重生》PC最低配備看起來並不高,但實際遊玩起來並不是那麼回事,但Dual RX 6600也沒讓人失望,在效能全開的FHD解析度下,並依照小編從暴皮➡督軍山克➡巴爾➡迪亞布羅➡墨菲斯托➡秘密母牛關卡的打寶路線進行FPS測試,平均都有臨近110張FPS的幀數表現,相當不錯。 由於小編在測試時是採效能全開的環境而得出的數據,因此小編會建議玩家們在遊玩《看門狗:自由軍團》時,能夠稍微調降一點畫面呈現,相信能夠帶來更穩定的遊戲品質;而《極地戰嚎6》中,Dual RX 6600獲得了71張FPS,以60張來最為合格門檻的話,Dual RX 6600是完全沒問題的;至於光追部份測試,還是一樣那句老話,RX 6000系列為AMD首次踏入光追領域的作品,因此在光追呈現上還有相當大的進步幅度,從《看門狗:自由軍團》的FPS測試中便可發現,我們仍是可以期待AMD在光追這塊領域上,能在RX 7000系列、甚至是RX 8000系列推出時,帶來讓我們為之驚愕的顯卡! 相信各位玩家,已經從前陣子站上對於RX 6600的開箱測試中得知,RX 6600在市場上的定位與性能表現了,FHD遊戲解析度的呈現絕對沒有問題,配合開啟FSR之後,所帶來的性能突破也是相當驚豔,而本次這張Dual系列,各位都知道ASUS在電競領域方面,已經深耕多年,無論是顯卡還是其他電競相關產品,都有著頂尖的產出與評價,即使是Dual系列與RX 6600的主流入門配對也不容忽視,無論是信仰虔誠的玩家、還是立場中立的玩家,相信Dual RX 6600都能帶來相當穩定的遊戲體驗。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開放單獨零售?!德國零售商開賣公版AMD Radeon RX 6900 XT Liquid Cooled
在今年6月AMD正式公開了自製的水冷版RX 6900 XT顯卡,名為「RX 6900 XT Liquid Cooled」,在外觀上保留公版設計元素,但因為採用純水冷散熱設計,所以卡面上改用封閉式檔板取代原本的風扇,顯卡頂部還可看到水冷液並具有燈效,而搭配的是較保守的120mm散熱排一體式水冷來散熱。 規格上搭載了Navi 21 XTXH晶片,雖說與空冷版RX 6900 XT的Navi 21 XTX擁有同樣的計算單元、串流核心數,但Navi 21 XTXH擁有更好的體質加上水冷加持,基礎時脈便一舉提升至2,250MHz,動態時脈則更加提高至2,435MHz,功耗也來到330W;記憶體顆粒的通道頻寬也升級至18Gbps,讓顯示卡最大資料吞吐量可達576GB/s。 但可惜的是,官方當時表示這張頂級卡王僅提供給特定系統商,用來作為客製化訂製主機使用,無單獨零售,但近日有消息指出,歐洲DIY玩家們有機會可以單獨購買此卡了,根據外媒報導,德國零售商Mindfactory已經開始單獨販售PowerColor Radeon RX 6900 XT Liquid Cooled,也就是公版的RX 6900 XT Liquid Cooled。 售價1749歐元雖看似相當高昂,不過在這顯卡缺貨生態下,其實也只比價格炒高的空冷版RX 6900 XT再貴一些而已,對於沒有預算限制的旗艦玩家們來說,無疑是個很好的選擇。 至於台灣是否也有機會上市目前還未有相關消息,但以台灣空冷版的庫存狀況來看,雖有一些是可單買,但還是有缺貨、限組裝情況,RX 6900 XT Liquid Cooled或許一登場就很快成為空氣卡也說不定(笑)。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沒有最貴只有更貴,AMD很可能要調漲RX 6000系列顯示卡官方售價
從去年年底就不斷延燒的缺卡問題直到現在始終看不到任何好轉的現象,使得買一張顯示卡不僅要拚人品,還要付出2倍以上的成本,然而現在雪上加霜的是,有爆料指出AMD官方已經通知下游製造商,將要把RX 6000系列的晶片價格往上調高。 根據爆料消息,AMD將要把Radeon RX 6000 GPU晶片的價格提高10%,換算下來,估計每張顯示卡的價格將會調漲20~40美金,預計會在下一批晶片出貨的時候實施價格調整。 而本次漲價的主因在於台積電先前已經全面調漲晶片的代工生產費用,其中RX 6000系列所使用的7nm製程在費用上提高了8%,加上現在全世界晶片產量嚴重不足,逼得各家客戶不得不拉高價格來確保自家商品的產量,更別說近期還有PCB板缺貨、貨運價格居高不下等因素,進而使得成本不斷的往上疊加。 根據外國媒體的計算,AMD顯示卡在11月期間的平均價格要比上個月高出約9%,其中又以大眾主流消費的RX 6800、RX 6700XT漲幅最兇,分別達到了13%與12%,有鑑於國外要進入感恩節、聖誕節消費旺季,搶卡的問題勢必會更為嚴重,再加上AMD原廠帶頭漲價,接下來的顯示卡可能又會再創下新的天價紀錄(抖)。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筆電顯卡即將迎來新成員?! AMD驅動程式中出現了4款Navi 24的行動版產品
自從AMD在6月推出RX 6800M、RX 6700M和RX 6600M三款電競筆電顯卡後,已經好一段時間沒在筆電領域有動作了,但隨著近期有關入門級Navi 24顯示晶片的爆料開始流傳,猜測可能會有新的RX 6500XT、6400桌上型顯示卡即將推出外,還有網友在拆解AMD新一版的驅動後意外發現了四款行動版顯示晶片的產品型號。 在AMD Radeon ”21.40.1”版的驅動中,網友發現Navi 24的晶片代號稱為”Beige Goby”,且在支援列表中已經可以看到4款使用該晶片的產品,包含兩款是為專業工作站筆電設計的Radeon Pro W6500M、W6300M,以及用於消費級筆電的RX 6500M和RX 6300M。 依照先前流傳出來的資料,Navi 24的規格相當陽春,只會配備16個計算單元、1024個串流處理器、64-bit通道的4GB或2GB記憶體,理論上因為基於RDNA 2架構的關係,能夠支援光線追蹤功能,但這樣個規格在表現上自然是不用太期待畫面效果,推測主要的競爭對象應該會是NVIDIA筆電版的RTX 3050,或是用來填補AMD Vega內顯到獨立顯卡之間的價位區段。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驅動拆解出來的型號中,並沒有見到桌上型RX 6500XT或是RX 6400的相關蹤跡,這部分究竟是產品尚未準備完成,還是暫時只考慮先只出在筆電上尚無從知曉,只是這樣的規格如果真的推出桌上型版本,各位真的會買單嗎?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煉金術士實力究竟如何?Intel Arc Alchemist DG2-512EU、DG2-128EU規格曝光
Intel Alder Lake的問世,在處理器市場上再度颳起一陣旋風,不僅整體效能已經能與Zen 3匹敵,定價更是讓這擠爆的牙膏飄出了香味,使對手不得不跳水降價來維持香氣(台灣何時跟進呢…?),看得出來Intel這次是卯足全力來應戰。 看到處理器這麼猛,那顯示卡方面呢?我們都知道在挖礦熱潮以及晶片短缺等種種因素下,遊戲顯示卡市場不管是N家還是A家這兩大龍頭的供貨依舊相當吃緊,限搭機、限組裝已經是家常便飯,部分系列更是消失的無影無蹤,若真想單買顯卡,不是得花更多的荷包找黃牛,那就是只能乖乖排隊等EVGA大哥了。 而Intel在今年中拋起了要重回獨立顯示卡市場這顆震撼彈,先不討論屆時帶來的是否只是一股股新鮮的空氣,畢竟市場千奇萬變,誰也說不準,但這家半導體大公司能否在顯示卡戰場殺出一條血路形成三國鼎立局面就相當令人好奇。 而在近日,外媒也曝光了不少關於Intel Arc Alchemist的消息,首先是旗艦級的DG2-512EU版本已經現身於Geekbench OpenGL測試,可以看到這張名為OpenCL HD Graphics、Intel Xe Graphics的顯示卡擁有512組EU,沒意外應該就是DG2-512EU。 時脈方面原本推測採用TSMC N6(6奈米)製程的Arc Alchemist GPU可能會與AMD RDNA 2一樣擁有高時脈設定,不過可以看到這組顯卡最高雖有到2100 MHz,但最低卻僅有1329 MHz,當然很大的可能是因為工程版的緣故,畢竟就連記憶體容量都僅有12.7 GB並非先前得知的16 GB,若不是軟體誤判就是純粹的測試工程版本,所以與市售版有所落差。 而在四項測試中,這張DG2-512EU得到69220、68418、66603以及64964分,根據Geekbench自己測試資料來看,已經相當接近RTX 2060的實力,不過就如小編剛才所說,這很大的機率是工程版本,因為DG2-512EU據先前傳聞應該要與RTX 3070抗衡,也比較符合旗艦顯卡定位,這張工程版無疑是還有一段路要走。 而另一則消息則是關於DG2-128EU版本,據知名爆料大神Moore’s Law is Dead表示,Arc Alchemist DG2-128EU桌上型版本將搭載96 bit 6GB GDDR6記憶體,另外可能還會有64bit 3GB/4GB GDDR6筆電版本。 據稱Arc Alchemist DG2-128EU對應的會是AMD RX 6500/6400以及NVIDIA RTX 3050,不過目前這些入門級顯卡還未登上桌上型平台就是了。 不過目前這些消息都僅僅是傳言,尤其是關於DG2-128EU的消息也沒有相關測試資料可證實,所以還是看看就好,究竟Intel能否成為顯卡市場的巨頭之一,實在令人期待(也期待不要又是空氣QQ)。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搭載Navi 24核心、4GB GDDR6,傳AMD RX 6500 XT和RX 6400顯示卡即將推出
基於RDNA2架構的RX 6000系列GPU,包含Navi 21、Navi 22、Navi 23以及配對的顯示卡,都已與各位玩家們見過面了,但如果對照RX 5000系列來看的話,以RX 6600為線,往下應該還會有RX 6500系列、RX 6300系列,雖說沒有RX 5400系列,但前一代也沒有5800與5900系列啊,不過這只是比照前一代型號來猜測,未必是真。 但如今推特爆料大神@KOMACHI_ENSAKA又一消息洩漏,AMD預計再推出新的2款RDNA2架構的顯卡,根據大神說法,這2張顯卡就是RX 6500 XT與RX 6400,且配載的是Navi 24核心,搭配4GB GDDR6,除了桌電版本外,也會有筆電版本,不過大神倒是沒有特地說明這2張顯卡的出處,目前也仍未知這2張顯卡的差別。 而Navi 24核心的規格早已傳得滿天飛,搭載16個CU、擁有1,024個Stream Processor,對比Navi 23的32個CU、2,048個Stream Processor,記憶體方面也是搭載64bit GDDR6 4GB,硬體配置上幾乎全砍了一半,不過可喜可賀的是,礦工們可能不愛4GB GDDR6。 此外,Navi 24核心將擁有128KB的L1、1MB的L2與16MB的Infinity 快取,時脈調整上,似乎也將達到2.8GHz以上,因此在效能處理上,將具有一定威力,不過以時脈與規格兩相互補,效果到底怎麼樣,這玩家們應該心裡都有底。 不說市面上存貨,以目前RX 5700 XT、RX 5700、RX 5600 XT、RX 5500 XT都停產的消息來看,AMD是相當有可能推出RX 6500系列與RX 6400系列,來完善整個RX 6000系列產品線,並完全取代RX 5000系列的,而目前也有消息指出,AMD將於2022年初推出RX 6500 XT 和 RX 6400,掐指一算,或許這兩張顯卡會在CES 2022上亮相也說不定。 但宏觀來看,從RX 6900 XT以降,對於當前熱門遊戲解析度4K、2K、FHD,都有其配對模式,分工綿密細緻,但轉念一想,AMD是否也已經開始走刀法縱橫的老路了呢?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為緩解缺貨潮而捲土重來?!4款GIGABYTE RTX 2060 12GB顯示卡現身EEC
就如先前傳聞一致,即便從RTX 3090算起NVIDIA GeForce RTX 30系列問世已滿一年,成員們除了Super家族外也幾乎都到齊了,但或許是晶片缺貨、礦工掃貨等影響,造成一般玩家至今依舊是一卡難求的窘境,所以NVIDIA疑似打算再推出新版的RTX 2060來填補缺口,近日就有大神發現4款GIGABYTE RTX 2060 12GB已經現身於EEC,更加證實這則傳聞的可靠性。 4款GIGABYTE新卡型號為GV-N2060OC-12GD、GV-N2060D6-12GD、GV-N2060WF2OC-12GD以及GV-N2060WF2-12GD,雖然光從名稱無法詳細了解規格,不過至少可以確定記憶體容量有12GB,保守估計可能就是現款RTX 2060的12GB版本,但也不排除有機會升級至如GA104、GA106又或者是RTX 2060 Super的GPU,不管如何在性能、定位上無疑會落在RTX 3060與RTX 2060之間。 不過這樣一來就令人相當好奇這張卡的定價了,畢竟以台灣來說撇除缺貨、限組裝等問題,目前RTX 2060 6GB價格幾乎是緊追在RTX 3060之後,甚至部分廠家的RTX 2060 6GB開價還比RTX 3060高昂,這樣RTX 2060 12GB上市後是要取代原6GB版本?還是會讓6GB版本再降價?實在都不太好說。 但又說回來缺貨問題,事實上原版的RTX 2060早就是礦工們的目標之一,從上圖就可以明瞭RTX 2060在台灣的處境也沒有比RTX 30大哥們好到哪去,一樣不是缺貨就是限組裝,這次又推出這張新RTX 2060 12GB版本真能緩解缺貨潮?還是又要成為一張新空氣卡?相信屆時問世後很快就能明瞭(笑)。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AMD在Blender 3.0 Beta測試版本中推出對Cycles X渲染器的GPU支援
Blender廣受歡迎的3D創作套件預計在12月釋出3.0版本。為了讓使用者在發布前搶先體驗這款強大的軟體解決方案,AMD釋出beta測試版驅動軟體,讓最新的AMD GPU能支援Blender 3.0測試版本。 AMD持續與Blender合作,運用開源的AMD HIP(異質運算介面移植)C++ Runtime API與核心語言,提升Blender支援GPU渲染的能力,讓使用者能充分地運用AMD GPU發揮Blender Cycles X渲染引擎的所有增強功能。 HIP旨在協助開發者透過單組原始碼為AMD與NVIDIA GPU創建可攜式應用程式,並讓Cycles開發者僅須編寫一組渲染核心就能在多種裝置上運行。此外,它提供從現有CUDA程式碼輕鬆遷移的功能。AMD持續與Blender合作,擴充Blender 3.0對HIP裝置的支援。 這項釋出延續AMD與Blender的長期合作,持續支持Blender開發基金,並為Blender的開發提供程式碼資源,提升使用者的工作流程與體驗。
-
兩種EMIB膠水組裝方式、還有HBM2e記憶體,Intel公開Sapphire Rapids-SP Xeon處理器和Ponte Vecchio運算加速卡的額外細節
關於Intel自家下一代伺服器級處理器Sapphire Rapids-SP Xeon,官方曾在之前的Hot Chips 33大會上進行初步的介紹,包含會使用EMIB的膠水組裝方式,以類似AMD Chiplet那樣用多個小核心晶片來組成一個完整的處理器,而在不久前舉辦的SC21 (Supercomputing 2021)上,Intel進一步介紹了如何使用EMIB技術來生產Xeon處理器,要利用EMIB模組化的彈性設計,推出兩種不同堆疊方式的產品。 Sapphire Rapids-SP Xeon依照組裝的方式不同,將分別有SPR XCC和進階版的SPR HBM兩種版本,SPR XCC將會使用4組400mm^2的XCC尺寸的晶片組成單一處理器,而SPR HBM則是在這之上疊加4組共計64GB的HBM2e記憶體,預計將成為第一顆原生配置HBM記憶體的處理器產品。 而在細節設計上,畢竟兩者主要的差別在於HBM記憶體的有無,所以在核心晶片排列上基本是一致的,EMIB線路與晶片之間的銜接高度落在55um,晶片與晶片之的距離則是在100um,但因為SPR HBM版本需要有更多通道來供應HBM記憶體的傳輸需求,所以用以串聯每顆晶片的EMIB Count數量會從10條增加到14條,同時一整組晶片尺寸也會從SPR XCC的4,446 mm^2加大為5,700 mm^2。 另外,一直放話一直爽,卻始終見不到真身的Intel工業級運算加速卡Xe-HPC Ponte Vecchio又有新消息,整體設計比起處理器來說要更為複雜,整組卡片將由兩個相同區塊組成,每組區塊又各擁有16組模組化晶片,總計整個卡片128組Xe核心、128個RT(Ray Tracing)光追單元以及HBM2e記憶體,最多還能透過Xe Link技術將最高8組Xe-HPC卡片在單一平台上串接起來。 與此同時,Ponte Vecchio借助EMIB模組化串接能力,讓快取容量也相應達到相當驚人程度,L1、L2快取均採用兩塊晶片連接,讓容量達到了誇張的32 MB和408 MB,與之對比AMD MI250X的快取容量只有少少16 MB。 最後,Ponte Vecchio也確定了會支援PCIe 5.0通道以提供更大的資料傳輸頻寬,並正式確認了晶片的各部位會分別採用自家Intel 7、台積電7nm、5nm製程來生產,再進行合併組裝,預計會在2022~2023年之間推出。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龍爪現形、踩滅廢熱,MSI AMD Radeon RX 6600 XT GAMING X 8G開箱解密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80 G1 GAMING實測開箱,三風扇風之力顯示卡中的玩家聖物!
- MSI GeForce GTX 1070 SEA HAWK X實測開箱,CORSAIR HYDRO一體式精品級水空冷顯示卡!
- 電競戰神刀法凌厲、讓性能刀刀暴擊,ROG STRIX RTX 3070 Ti O8G GAMING上機實測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60 G1 Gaming 6G實測開箱,玩家級自製顯示卡中的優質精品!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60 Xtreme Gaming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極致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