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情報
-
Parrot推出S.L.A.M.dunk無人機開發套件,搭載Ubuntu與ROS雙作業系統
無人機(UAV,Unmanned Aerial Vehicle)或空拍機(Drone),是近年來最夯的科技新品。有些人是單純拿來玩,有些人則是用來做空拍用。然而這些售價不便宜的科技玩物,是否也可以DIY呢? 答案是:可以的!法國的Parrot公司(派諾特,一家生產無人機的公司)與Canonical (就是創造Ubuntu的公司)攜手合作,推出一款叫做S.L.A.M.dunk (灌籃高手?!)的開發者套件,是一款超輕量型的電腦套件,可以裝在無人機上,讓喜歡玩空拍機/無人機的創客(Maker)們,也能自行開發出智慧型無人機或機器人。 Parrot與Canonical合作推出的S.L.A.M.dunk,是全新的開發工具包,可開發出自動避障的無人機,或開發出機器人。裡面搭載了Ubuntu 14.04以及ROS (Robot Operating System,機器人作業系統),為開發者提供一個熟悉環境中的原型機解決方案,其特色包含:自動駕駛、3D地圖構建,或者可以乾脆使用板子上面的雙鏡頭相機和感測器,來做資料收集。 由於S.L.A.M.dunk重量夠輕,只要裝上無人機,並插入行動電源和飛行控制器,您就可以讓您的無人機變成智慧型機器人,並可拿來設計物體辨識、自動飛行…等各式應用。 S.L.A.M.dunk適合應用在無法接收到GPS,或者有重重障礙的環境下使用,搭配其S.L.A.M. ((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即時定位與地圖構建)軟體,可以用來幫助無人機來了解與適應所處環境,以便順利飛行。 此外,在作業系統方面,同時搭載了Ubuntu和ROS,表示這款S.L.A.M.dunk可以應用在更多「機器人」、飛行物、多臂機器人等的開發上。因為這兩款作業系統是目前開發者的首選平台,因此Parrot選擇同時支援此兩款作業系統,讓開發者能夠快速開發出各式應用。 由於S.L.A.M.dunk有內建HDMI埠,以及USB埠,因此可以接上螢幕,以及鍵盤與滑鼠,就瞬間成為一款Ubuntu的電腦了,可以看到熟悉的GNOME桌面環境,並執行各種軟體。而這樣連接電腦的設計,也能幫助開發者做即時檢測與除錯,加速開發時程。 以下是S.L.A.M.dunk的硬體規格吧! ●重量:140克 ●體積:22cm x 15cm x 3cm ●晶片:採用NVIDIA Tegra K1 ●相機:雙鏡頭相機(魚眼、超廣角),支援1500x1500 @60fps 格式 ●內建慣性感測器 (IMU) ●超音波感測器,可偵測15公尺距離 ●內建磁力計 ●內建氣壓計 ●周邊I/O:電源孔、HDMI埠、microUSB、USB埠 ●內建Ubuntu 14.04與ROS作業系統 此款S.L.A.M.dunk無人機電腦,將於2016年第四季推出,價格未定。 參考來源: 參考來源: (01) (02)
-
玩Pokemon走遍紅蓮島,是八年級宅經濟共同回憶呀...
目前全球最夯的遊戲,莫過於Pokemon Go(精靈寶可夢GO)了。其實在Pokemon Go推出之前,就有人在Game Boy玩神奇寶貝(現已改名為「精靈寶可夢」)遊戲,為了拿到無數的罕見糖果,就走遍了整個Cinnabar Island(紅蓮島)… 而這可是八年級共通的回憶之一呀... 早在1996年,任天堂推出的Pokemon Gameboy,就已經有人為了蒐集寶物而在虛擬世界裡面走透透了。 而現在20年後(2016年)的Pokemon Go,就是將遊樂場放大到真實世界而已... 相信這款結合AR (擴增實境)的Pokemon Go正式上線之後,到時候不只是Cinnabar Island(紅蓮島),可能連整個寶島都走遍囉! 有關於Pokemon Go的上線時間: 2016/7/6 : 紐西蘭、澳洲 2016/7/7 : 美國 2016/7/13 : 德國 2016/7/14 : 英國 2016/7/15 : 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 2016/7/16 : 奧地利、比利時、保加利亞、克羅埃西亞、賽普勒斯、捷克、丹麥、愛沙尼亞、芬蘭、希臘、格陵蘭、匈牙利、愛爾蘭、拉脫維亞、立陶宛、盧森堡、馬耳他、荷蘭、挪威、波蘭、斯洛維尼亞、瑞典、瑞士 2016/7/17 : 加拿大 2016/7/22 : 日本 2016/7/25 : 香港 2016/8/6 : 台灣 不過,上面說到八年級的共通宅經濟回憶... 您也是八年級嗎(即1991年至2000年出生的人)?您對以下3C產品有印象嗎? 8年級到了懂事的年紀之後,網際網路正在興起,資通訊科技也往行動裝置發展,有更多新奇好玩的事物,陪伴著八年級的童年與少年時光。 國外網站列舉了讓8年級的讀者產生共同回憶的45個代表性事物,看看哪些是8年級的共同回憶。由於國外文化與國內文化有所不同,本文挑選了14個與3C有關的代表性事物。看看哪些是您也擁有的共同回憶?
-
全球PC銷售量下跌趨勢減緩,2016 Q2比去年同期少4~5%
這幾年的PC銷售量數字,都是呈現下跌的趨勢,在上一季(2016年第一季)時,PC全球銷售量比去年同期(2015年Q1)還少了1成。這也就是上次賣100台,這次只賣90台的概念。不過這一季(2016年Q2)的銷售量,比去年同期(2015年Q2)稍微降了一些,只有跌掉4~5%,相當於上次賣100台,這次賣95台的概念。 根據IDC與Gartner這兩家最新發布的2016年第二季PC銷售量數據中顯示,2016年Q2全球PC出貨量,比2015年Q2還低。IDC說,本季(2016 Q2)全球PC銷售量僅6236.3萬台,比去年同期(2015 Q1)的6529.6萬台,還降了4.5%,比起IDC先前預估可能掉7.4%的數字還少一些,看來這季並沒有那麼悲觀! 而Gartner則表示本季銷售6429.5萬台,比去年同期的6785.1萬台,降了5.2%。從兩家的數據可以看出,本季PC銷售量,跌掉了半成左右。 從這兩家市調公司所公佈的數據顯示,可看出全球PC市占率排名,仍是Lenovo、HP、Dell、ASUS與Apple佔了前五名。可喜可賀的,ASUS擠下Apple,成為第四名,Acer則在第六名。不過ASUS、Apple、Acer的出貨數據非常接近,因此未來將也會因為市場銷售成績來改變名次。 在前5大PC廠商中,IDC表示,除了HP、Dell、ASUS的銷售量有4~5%的提升,其他廠商的銷售數字都是下跌的。而Gartner的數據也差不多,只是銷售量的提升幅度較低(1~3%),第六名的Acer也有些微的提升。 若以純美國市場來看,PC銷售量的排名就完全改觀。而且呈現比去年同期成長的趨勢,受到微軟推廣Windows 10不遺餘力的影響,美國這季採買的PC數量,比去年同期還多了1.4~4.9%。前三名仍是由HP、Dell、Lenovo所盤據,第五名的部份,IDC的數據是Acer,提升16%,而Gartner的數據則是ASUS,也有4.2%的銷售量提升。 至於Apple部份,IDC的數據是有包含了2合1平板/筆電的銷售量,而Gartner則沒包含進去(例如Chromebook或iPad)。不過這兩家都表示第四名的Apple,銷售數據下跌了!其2016 Q2的Mac且/或iPad銷售量驟跌了7.6~9.3%。會有這樣的情況,可能因為Apple遲遲尚未推出新款Mac產品,以及iPad沒有新的殺手級應用有關。喔!One more thing, 如果Apple再不推出令人讚嘆的產品,下跌到第五名都有可能! 受到全球景氣的影響,PC這幾年因為有電競熱潮的加持,使得整體PC銷售量仍不至於驟降的那麼快。微軟的Windows 10已於2015年第三季上市,原先SI廠商寄望於Windows 10能夠帶來一波買氣,但似乎幫助有限。尤其Windows 10提供既有Windows 7/8/8.1的用戶1年免費更新服務。因此新款Windows 10 PC的銷售量加減會受到影響。 從NetMarketshare的2016年6月份作業系統市占率來看,Windows 10的市占率已經到達19.14%了,超越了Windows 8 + 8.1 (10.46%)與Windows XP (9.78%)。而Windows 7也從上一季的市占率過半,小跌到49.05%了。由於微軟將於2016年第三季推出Windows 10的年度更新,且免費升級優惠即將於7/29截止,因此在剩下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將會有玩家因為Windows 10可以支援DirectX 12,且新款顯示卡與遊戲也將紛紛支援DirectX 12,而紛紛趕在優惠期限前升級上去。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從2016年第一季開始爆發的VR應用,包含Oculus與HTC都有推出高檔PC專用的VR頭盔產品,加上NVIDIA與AMD也推出新一代1x奈米製程的全新顯示卡,以及遊戲軟體廠商即將加速推出VR的遊戲與更多4K的遊戲,這些都有有助於Gaming PC與周邊的銷售量。 (1) (2) (3) (4) (5) (6)
-
PC銷售量仍跌跌不休,本季比去年同期少1成
PC銷售量每下愈況,似乎已經不是新聞了。雖說國際知名的市調公司:IDC與Gartner這兩家公司,在先前的報告中表示,2016年起PC市場將會「逐漸回暖」,但是,本週他們修正了他們的說法,看來本季的PC市場仍是呈現「寒冬」的局面。 根據這兩家最新發布的2016年第一季PC銷售量數據中顯示,2016年Q1全球PC出貨量,比2015年Q1還低。IDC說,本季(2016 Q1)全球PC銷售量僅6060萬台,比去年同期(2015 Q1)還降了11.5%,而Garner則表示本季銷售6480萬台,比去年同期降了9.6%。看來兩家都表示,PC銷售量跌掉了一成左右。 從這兩家市調公司所公佈的數據顯示,可看出全球PC市占率排名,仍是Lenovo、HP、Dell、ASUS與Apple佔了前五名。IDC表示所有廠商的銷售數字都是下跌的,而Gartner則認為第四名和第五名的ASUS與Apple,成長量還有1~1.5%。頗值得令人玩味。 若以純美國市場來看,PC銷售量的排名就完全改觀。前四名市占率依序是Dell、HP、Lenovo、Apple,這裡除了第三名的Lenovo之外,其他都是美國本土品牌。至於第五名部份,兩家各有各的看法,IDC表示是Acer佔第五名,而Gartner表示是ASUS為第五名。 會有這樣的差異,其實可從數據的多寡來分析,IDC的數據是有包含了2合1平板/筆電的銷售量,而Gartner則沒包含。由此分析可知,Acer若將2合1平板/筆電的銷售量加總進去的話,就能排入美國市場前五名。也可以從這邊看出,美國人似乎更偏好這種2合1的產品。 至於銷售量部份,當其他廠商都下跌,唯有Dell、Lenovo還逆勢成長,至於IDC表示Apple也逆勢成長,是因為有把iPad銷售數據加計進去。看來iPad仍是在不景氣的PC市場中,能夠讓Apple排進美國市場前四名的主力產品之一。而從兩家的數據可看出,美國本季PC銷售量,比去年同期少了6%上下。 由於受到全球景氣的影響,再加上PC這幾年來沒有一些有份量的殺手級應用,使得PC銷售量持續呈現下滑的趨勢。雖說Windows 10已於2015年第三季上市,SI廠商也寄望於Windows 10能夠帶來一波買氣,不過由於微軟提供一年免費升級的服務,而且不少人認為Windows 7就夠用了,甚至有不少所謂的Windows XP釘子戶,因此至今仍有遲遲未升級到最新的作業系統。 不過,從NetMarketshare的2016年3月份作業系統市占率來看,Windows 10的市占率已經到達14.15%了,超越了Windows 8 + 8.1 (12.01%)與Windows XP (10.9%),剩下來就是如何去挑戰市占率過半的Windows 7了。由於微軟將於2016年第三季推出Windows 10的年度更新,除了能支援最新DirectX 12遊戲,而且將加入不少功能(例如Bash on Ubuntu on Windows,讓Windows 10也能執行部份Linux程式),再加上免費升級優惠即將於7月底前截止,因此未來Windows 10市占率將有機會在7月底前來個「爆衝」。 此外,由於近年來電競議題夯,不少PC廠商投入電競相關硬體產品的開發、行銷與販售,在軟硬體廠商異業合作,以及賽事直播的推波助瀾之下,相信有機會提升電競產品的銷售量。而新一代的VR產品,也將逐漸在市場醞釀。然而這些電競產品,是否能對於整體PC的銷售量有提振的作用呢?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1) (2) (3) (4) (5)
-
Intel下放ECC記憶體模組支援,Skylake版本Celeron、Pentium也能使用ECC UDIMM!
長久以來,Windows動不動就藍色畫面,要不然就當機、重新開機。然而,這樣的問題,由於Windows內建錯誤自動回報機制,Microsoft分析這些回報資料,統計後發現,大部分的問題,都出在記憶體內的資料發生錯誤有關。記憶體發生了Single-Bit Error錯誤,進而導作業系統、應用程式產生錯誤,才會出現後續的藍色畫面,導致當機、重新開機的狀況。然而,要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首先,購買一般的UDIMM(UnBuffer DIMM),要使用知名品牌記憶體模組,品質比較可靠的記憶體模組,比較不會發生這樣的狀況,再來,有預算的話,要使用ECC UDIMM(ECC UnBuffer DIMM)或Registered DIMM(RDIMM)模組,不過,由於現在記憶體控制器內建於處理器,這樣的高階記憶體模組,可要處理器支援才行。然而,具備錯誤修正功能的記憶體模組,可以確保記憶體存取時的可靠度。 2015年08月05日,100系列主機板,與Skylake處理器推出之後。 無意外的,桌機版Skylake處理器,Intel率先發表Core i5、i7系列處理器。Croe i5系列處理器眾多,一般電壓版推出Core i5-6400、6500、6600與6600K,低功耗版推出Core i5-6400T、6500T與6600T。Core i7系列處理器比較少,一般電壓版推出Core i7-6700與6700K,低功耗版推出Core i7-6700T。接著,後來就推出了Core i3、Pentium系列處理器。Core i3系列處理器也不少,一般電壓版推出Core i3-6100、6300與6320,低功耗版推出Core i3-6100T、6300T。然而,桌機版的Skylake處理器,Core i3、i5與i7處理器,內建的記憶體控制器,同時支援DDR3或DDR4記憶體,對應雙記憶體通道,不過,僅支援UnBuffer記憶體模組,並不支援ECC記憶體模組。 跟著Core i3系列處理器同時發表的,還有Pentium系列處理器,一般電壓版推出Pentium G4400、G4500與G4520,低功耗版推出Pentium G4400T與G4500T。最後,則是推出了Celeron系列處理器,一般電壓版推出Celeron G3900與G3920,低功耗版推出Celeron G3900T。 值得注意的,意外的,Pentium與Celeron系列處理器,內建的記憶體控制器,不但同時支援DDR3或DDR4記憶體,對應雙記憶體通道,而且,還同時支援UnBuffer與ECC記憶體模組。這樣的ECC記憶體支援能力,等同讓Skylake版Celeron、Pentium,晉升與Xeon E3-1200 v5一樣的規格,也具備記憶體錯誤修正! Intel的策略,往往讓人匪夷所思,高階的Skylake版Core i3、Core i5與Core i7,不支援ECC記憶體模組,低階的Skylake版Celeron與Pentium,卻支援ECC記憶體模組。然而,也因為支援了DDR3與DDR4的ECC記憶體模組,讓Skylake版Celeron、Pentium,晉升Xeon E3-1200同等級行列! 值得注意的,就在Skylake版本Xeon E3-1200 v5推出,以及Skylake版本Celeron、Pentium正式發售之後,零售市場,銷售DDR3與DDR4的ECC記憶體模組變多了! 這次,在Skylake版本Celeron、Pentium,也支援DDR3與DDR4的ECC記憶體模組之後,讓入門型桌機也能具備ECC記憶體模組的支援,雖然,消費者不大會選擇比較昂貴的ECC記憶體模組,系統商也不可能這樣做搭配。不過,可以確定的,隨著記憶體價格持續下殺,未來,也不排除ECC記憶體模組價越來越善解人意。可以確定的,ECC記憶體模組,帶來更堅穩的未來!
-
APU五年囉!AMD第六代Carrizo功效再度發威!
首度將二合一功能整合為一的AMD,於2011年首度推出APU (Accelerated Processing Unit,加速處理器)產品,將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器)與GPU (Graphics Processing Unit,繪圖處理器)這兩個主要的電腦運算單元整合在一起,同時還將其他像是音效、視訊加速都做進去,在業界掀起一股旋風! 為讓APU發揮在各行各業,AMD將戰線拉開,推出針對各領域所需要的APU產品,在嵌入式、遊樂器、專業領域等市場都擁有不錯的佳績!這次AMD正式發表第六代的A系列處理器,以最新的架構設計,主攻筆電市場,並獲得HP與Lenovo等電腦大廠的青睞,並推出相對應的Notebook產品,勢將讓AMD。 以下,就讓我們透過簡報,來了解AMD這款全新APU的效能,以及AMD發展APU的重要里程碑吧! (1) (2) (3) (4) (5)
-
「真」DirectX 12效能評測軟體:奇點灰燼Beta 2.0正式出爐!
AMD近期再度與Stardock、Oxide攜手打造即時戰略遊戲《奇點灰燼》(Ashes of the Singularity)。遊戲的故事設定在未來世界,透過Oxide革命性的Nitrous引擎重新定義即時戰略遊戲的可能性,帶給玩家嶄新的遊戲場景和規模,三方的合作讓《奇點灰燼》成為首款內建DirectX® 12基準測試功能的PC遊戲。 《奇點灰燼》Benchmark 2.0包含以下關鍵技術: ●非同步著色器技術:DirectX® 12非同步著色器技術藉由於多個執行緒中執行多項任務,以縮短總體渲染時間,讓相容DirectX® 12的AMD Radeon™GPU更快的完成工作。非同步著色器技術可提升PC遊戲玩家體驗,藉由更短的渲染時間縮短了圖形流線的延遲,並帶來更高的性能。「性能」意味著遊戲中更高的畫面更新率,以及於虛擬實境環境中更快的反應速度。DirectX® 11每次只能執行一個著色,也就是說,當由記憶體主導的著色過程運行時,GPU運算單元將處於閒置狀態。《奇點灰燼》可完全透過DirectX 12安排大部分的運算任務,近三分之一的畫面更新可與其他著色任務並行。這類型運算總需要完成許多工作,一旦它們能並行,GPU即可繼而執行任務並完整運作。 ●多重指令緩衝技術:DirectX 12更完整的支援了多GPU系統,且《奇點灰燼》Benchmark 2.0通過多GPU測試。CPU和GPU是透過DirectX API溝通,現今GPU運作速度很快,若使用於2008年誕生的API DirectX 11,CPU無法迅速地將資料傳遞給GPU,雖然時下CPU經常有4核心、8核心,但由於技術原因,DirectX 11在遊戲進行時,CPU只能使用1個核心向GPU傳遞資料,就像一條高速公路只允許我們使用一條車道一樣。在遊戲畫面渲染過程當中,GPU將有可能耗盡所有資料,並處於閒置狀態,只能等待CPU再次傳輸資料。 而DirectX 12允許所有的CPU內核將資料即時提供給GPU,GPU所接收的資訊便稱為「命令緩衝區」,即八個CPU核心傳遞指令給GPU比一個CPU核心要好得多。 《奇點灰燼》Benchmark 2.0可全面測試運行這款遊戲的系統性能,《奇點灰燼》Benchmark 2.0和完整遊戲之間唯一的區別是部分功能進行了調整,如禁用「單位死亡」功能,以保證結果更容易預測。此外,和《奇點灰燼》Benchmark 1.0版本相比,2.0版本將測試畫面細節提升到全新水準,其中包括三方面的提升:1)新環境、2)新材質,以及3)平均畫面更新數輸出。 這並非全然和GPU相關,而更像是從兩車道的鄉村公路進入了八車道高速公路。使用DirectX® 12技術讓AMD FX處理器在更短的時間內向GPU提供更多資料,帶來性能更高、圖像品質更好、遊戲延遲更低等優勢,或是三者的混合體驗(取決於開發人員的選擇)。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mvhiFBMtp8 (1) (2)
-
微軟為模組化PC申請專利!電腦周邊用「疊的」來擴充
當今3C產品為了追求輕薄短小,在外型設計時必須把機構、電性、擴充性做全面性考量,同時盡量整合多種電子元件,甚至必要時得犧牲其擴充性(例如電池內建、減少擴充孔、改用mini連接埠等等),以設計出時尚又高效能的產品。 然而也有不少廠商為了讓3C產品擁有更高的擴充彈性,推出模組化的設計規範。例如Google推出的模組化智慧型手機(Project Ara)、宏碁推出模組化迷你電腦(Acer Revo Build)、聯想的模組化周邊(Lenovo ThinkPad Stack),就是要讓電腦像組合音響一般,能夠自由拼裝成想要的等級,讓PC DIY更加容易。 無獨有偶的,微軟這次也推出了模組化PC的概念,還搶先向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申請專利,搶先為下世代模組化PC產業布局。從這次微軟申請的「modular computing device」專利中可知,其目的就是要讓人們根據自己所需,來購買各種等級的PC周邊裝置,並將其連結在一起,以成為期望的一部電腦,而當需要升級時,只要重新購買這類周邊裝置即可,而不需要重新購買整部PC。 該專利早在2015年7月就申請了,並於2016年2月中旬正式公開,而發明者之一的Tim Escolin,其實就是微軟Surface裝置與周邊部門的工業設計師。接下來讓我們看看微軟這次註冊的模組化PC,是長什麼樣子吧! 從上圖可知,微軟的可模組化PC,共分成三個部份: 1. 最上層的「顯示模組」:含外殼、顯示用硬體元件。上面則置放螢幕 2. 中間層的「電腦模組」:含外殼、處理器系統、記憶體等元件 3. 最底層的「週邊模組」:含外殼、各式硬體配件 再看第二種,微軟推出類似All-in-One的模組化PC,除了螢幕之外,其底部的主機,主要是電腦運算裝置,以及選轉控制模組與感測器,亦即該螢幕是採可以旋轉的設計。 至於螢幕的設計、機構與轉軸部份,微軟的專利書裡面也有說明,其含有樞軸控制器,可以將螢幕平放(Tablet mode),也可升起來變成相框(Stand mode)模式,以符合各種視角的設計。 至於上圖,則是模組化的外殼溝槽設計的細節,採用磁鐵來互相吸住,讓各個模組之間可以輕易連結,免螺絲,故能方便使用者置換。 微軟透過申請這樣的專利,除了宣示自己的工業設計實力外,也似乎在明示或暗示PC業者們,下一代的PC將可能走向模組化設計。而有了專利,也不一定代表微軟會照著設計圖上面的說明來推出類似的產品,可能是在對PC業者招手,讓PC業者們主動來找微軟合作,共同推動這個全新規範。 然而在PC出貨量每下愈況,加上PC毛利越來越低的情況下,各業者推整機系統產品來賺更多利潤(例如推電競筆電)都快來不及了,哪有可能還有更多心思來投資這種不曉得短期內是否能回收的模組化PC?更何況被微軟搶先註冊掉專利走呢?對PC業者來說,若未來模組化PC起來的話,PC業者們應該是會選擇專利迴避的方式,來推出自己的模組化PC。要不然就是微軟不收專利費,才有可能大家一起將這個工業規範拱起來,然而在不收專利費的情況下,微軟是否會將費用轉嫁到下一代作業系統(可以支援模組化PC的版本)呢?相信這又是業界必須面對的課題了! 至於消費市場而言,這類模組化PC不見得會吸引到DIY族群的興趣,因為喜愛自己組裝電腦的人懂得選購C/P值最高的產品來武裝自己的電腦。因此微軟的這種模組化PC,主打的族群是比較不愛DIY的族群,例如筆電使用者,或者迷你電腦的使用者族群為優先。且由於模組化PC能夠搭配共用的可置換式模組,讓電腦擴充功能,而不需要拆電腦,不需要有太多電腦專業知識即可,因此模組化PC,很適合家庭與辦公室使用。 您希望模組化PC時代的到來嗎? (1) (2)
-
平板銷售量2015年出貨量跌一成,唯2合1平板持續成長
除了PC銷售量每年持續下探之外,平板銷售量也跟著下跌。IDC與Strategy Analytics各別公佈2015年的平板電腦(含2合1平板)的全球銷售量與市占率調查報告,結果發現多媒體平板的銷售量持續下跌之外,唯一逆勢成長的就是2合1平板,2015年銷售量成長率達379%! 從這兩家市調公司所公佈的數據顯示,市占率第一名的Apple (蘋果),2015第四季的銷售量比2014年同期下跌了25% (銷售量從2140萬台銳減至1610萬台),而2015年度則是比2014年度下跌了21.8% (年銷售量從6340萬台銳減至4960萬台)。看來Apple推出的iPad Pro,似乎沒有帶動買氣啊! 至於其他廠商部份,第二名的Samsung (三星)也跌了16~18%,而位居第四或第五的Asus (華碩),也在2015 Q4跌了25% (Strategy Analytics數據),而2015年整年度更跌掉了39.9% (IDC數據)。若您認為都是白牌市場惹的禍,那麼可以再看一下白牌市場的數據,亦可發現2015Q4跌了7% (Strategy Analytics)或19.2% (IDC數據),由此看來,純平板產品縱使殺價,亦無法提升其銷售量。 比較值得玩味的是Amazon (亞馬遜),其公司在2015年Q4發表50美元的7吋Fire Tablet平板,造成市場轟動。但兩家市調公司的報告中,可發現一邊的數據是下跌(跌了20%),另一邊的數據是強勢成長(漲了175.7%),其各別的數據相對影響到Lenovo (聯想)的出貨量,使得Lenovo在一邊的出貨量是呈現成長的趨勢(8%),一邊呈現下跌的趨勢 (-13.5%)。 姑且不論誰的數據有出入,再看2015年全年度的出貨量分析,就可發現Lenovo的出貨量維持不變(1120萬台),但年成長量卻因為其他廠商的下跌,使其年成長量提升了0.4%,而以黑馬之姿打入平板前五名的Huawei (華為),則是從2014年的300萬台,躍升至2015年的650萬台。看來,在其他廠商的銷售數字都是下跌的情況,唯有中國大陸品牌的平板銷售量仍維持平盤或驟增的趨勢! 由於純平板電腦終究被大家認為是娛樂之用,而2合1平板以搭配鍵盤的方式,讓人們覺得其具備生產力,是值得投資的。然由於以生產力來說,iOS或Android的2合1平板,終究不如Windows平板那樣具備最佳的生產效率(光是生產力相關軟體,Windows平台絕對大勝其他平台)。 此外,由於Windows 10已正式上市,除了支援既有桌面模式,亦支援平板模式,可發揮出2合1平板的最大效益。至於其他作業系統,在平板模式和筆電模式的整合度上,不若Windows那樣完善。例如只能全螢幕模式,無法自由移動視窗,以及隨即開啟檔案,拖曳檔案至其他程式等等。雖說像是Jide (技德科技)與超卓科技這些廠商分別推出了Remix OS、Phoenix OS,以類似Windows的操作介面在Android平台上實作,但其App的使用便利性,仍難與Windows豐富的功能做匹敵。因此在2合1平板市場中,未來將仍以Windows平台為銷售主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AMD伺服器處理器也ARM了,Opteron A1100正式推出!
雖說x86架構處理器的高時脈、高效能,縱橫了當今PC、伺服器市場數十年,但ARM架構近年來的低功耗特色,屢屢在嵌入式、行動穿戴、物聯網應用等市場領域獲得不少佳績。隨著ARM架構在時脈上的調升與多核心的全新設計,使其應用越來越往高階應用逼近,尤其是在高階伺服器市場,仍可看到ARM陣營的積極布局。 AMD除了推出桌上型、行動型的處理器(CPU)、繪圖晶片(GPU)、加速處理器(APU)之外,近年來在嵌入式市場可說是非常積極。包含推出了各式R系列的系統單晶片(SoC),主要針對嵌入式市場所設計。 同時為了推廣其異質系統架構(HSA,Heterogeneous System Architecture)標準,AMD也研發出ARM架構的處理器,並於2014年10月首先發表64位元ARM核心的R-Series SoC (代號為Hierofalcon, 獵鷹),這是AMD首顆針對嵌入式市場所推出的八核心SoC,可支援DDR3/DDR4記憶體。並於2015年10月中旬公佈規格細節。該R-Series SoC,具備低功耗、高效能的特性,適合嵌入式數據中心、通信基礎架構、工業方案設計等領域,並於2015年第四季上市! 由於AMD為HSA 基金會的創始會員之一,在2015年正式推出了ARM架構的嵌入式處理器之後,AMD再接再厲,於今日(2016/1/14)正式發表ARM架構的伺服器處理器(代號為Seattle),命名為Opteron A1100系列,這款採用GLOBALFOUNDRIES (格羅方德)的28奈米製程所製造的ARM 64位元架構處理器,也是一款SoC產品,其SP1封包大小僅有27mmx27mm (BGA),高度僅2.46~2.7mm,主打網路伺服器、儲存伺服器、網路程式開發等資料中心伺服器的應用及開發領域,提供客戶在x86架構之外的另一種絕佳的選擇方案。 AMD全新Opteron A1100處理器的優勢,在於它是一款軟體定義(Software-defined)的SoC,可提供多重選擇和靈活彈性,並具備工作量最佳化等特性。採用高達8核心(Cortex-A57)的ARM 64位元架構設計,內建高達8MB的L3快取記憶體,系統記憶體支援到128GB DDR3/DDR4,同時還整合了兩組10GbE (10GBASE-KR)的高速乙太網路,並提供了14組SATA3埠,搭配超低功耗設計,勢將改變伺服器市場生態!以下就讓我們透過AMD的簡報,來了解這款全新的產品! 接下來看看AMD Opteron A1100家族處理器的各種產品規格: A1170 具備8核心、4MB L2 Cache、8MB L3 Cache、時脈為2.0GHz、記憶體最高時脈為DDR3 1600或DDR4 1866、工作溫度為0~80°C,並可支援ECC記憶體。TDP(熱設計功耗)為32W,此顆處理器主打網站伺服器應用。 A1150與A1170幾乎一樣,只差在時脈只有1.7GHz而已。主打儲存與網路伺服器等應用。 A1120相較於A1150的不同處,在於A1120的核心數砍半,變成4核,而L2快取也跟著降成2MB,使得其TDP降低到25W。其他架構跟A1150一樣。主打軟體開發應用為主。 AMD因應嵌入式市場對於運算能力要求的提升,於2015年首先推出了R-Series的ARM SoC (代號Hierofalcon),來滿足嵌入式市場的需求。而2016年初,AMD乘勝追擊,再推出Opteron A1100的ARM SoC (代號Seattle),來滿足伺服器式樣的需求。這些ARM SoC都具備超低的TDP(熱設計功耗),並可支援到DDR4記憶體,相信將對嵌入式與伺服器應用市場掀起巨大的波瀾! 在軟體解決方案部份,AMD這次ARM核心的伺服器軟體開發平台,也與各策略夥伴合作,不僅建立開放式的產業標準,也開發出針對ARM架構處理器最佳化的作業系統、網路作業系統、虛擬應用環境、以及開發工具等,可加速客戶在產品導入與部署上的速度,降低整體開發成本,提升企業競爭力! 至於既有的x86架構的Opteron家族,AMD同樣也繼續供應市場,並瞄準機架式伺服器(Rackmount Server)與刀鋒式伺服器(Blade Server)應用為主。 (1) (2) (3) (4) (5) (6) (7) (8) (9)
最多人點閱
- 華碩ROG電競筆電2020展望:雙螢幕Zephyrus Duo 15、主打女性市場與eSports之Zephyrus M和ROG STRIX G15相繼報到
- NVIDIA GeForce RTX 3080遊戲測試效能揭露,據稱約比RTX 2080 Ti快30%!
- Intel 400晶片組家族、對應Z490主機板型號全都露,搭配10代Comet Lake-S處理器必備
- WPA3加密協定進入認證階段,最快2019年就會有實體產品推出
- NVIDIA官方公開創始版GeForce RTX 3080開箱,精緻質感包裝顯卡橫向放置
- 《Bloomberg BusinessWeek》彭博商業周刊爆料 美超微伺服器主機板 黑客門 被偷裝間諜晶片,《Apple、Amazon、SuperMicro》發表聲明駁斥 報導不屬實 精心編造
- 這時脈很瘋狂!據傳AMD Radeon RX 6000 Navi 21 XT時脈將高達2.4 GHz?!
- 購買RTX 30系列顯示卡前必先知道的兩三事:NVIDIA技術簡報 (下篇)
- 中華電信HiNet光世代2G/1G光纖上網來襲,寬頻網路速度再升級!
- 核戰開打!Intel第9代Core處理器即將來襲,八核心Core i9-9900K成新桌上型主流級處理器霸主!
- 筆電沒有網路孔?!你需要USB外接網路卡
- 疫情當前、連呼吸都要小心翼翼,讓Blueair告訴您空氣清淨機的挑選秘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