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還推「無Sync」是在哈囉?解析為何需要一台「高畫質又有Sync」螢幕 feat. 華碩 ROG STRIX XG27U
文.圖/JC 2020-02-05 10:00:16
電腦螢幕在經過這幾年電競文化的「薰陶」後,其實已經步入一個中後期階段,也就是基本的硬體規格到位以後,其他的就是更多內容特色的補充,這部分包含像是外觀設計、色域涵蓋等等,最終都會達到一個基本盤皆具備的局面,其他的差別就在於品牌信仰和細部功能的提升了。如果真要說未來會有什麼樣的新突破的話,或許就要先等到曲面螢幕的全面普及(好不好用見仁見智)、抑或是全新的面板降臨(例如像是MiniLED來臨或OLED普及),否則在此之前,綜觀電競市場上的電競螢幕,整體來說可說是大同小異。
當然以目前市場上來說,正如前文所提,多數玩家和職業電競賽事選用的標準仍以NVIDIA G-Sync為主,不過AMD FreeSync近期有趕上來的浪潮,加上NVIDIA解禁G-Sync相容功能,讓以往搭載AMD FreeSync技術的螢幕能夠擁有G-Sync的等級,同時也支援雙方陣營的顯示卡都能運作,再者,在方便玩家使用的同時,也減輕經濟壓力,G-Sync相容的電競螢幕要比G-Sync螢幕便宜的多。不過話說回來,畢竟是透過「相容」的方式,所以也很難保證在安裝上不會碰到任何問題就是了。
至於NVIDIA G-Sync的原理到底是什麼,我們可以從ASUS官方提供的簡單說明圖中略知一二:
在快速轉換的畫面中,很容易就能看到畫面的同步速度往往會跟不上滑鼠的轉動速度,拿來玩《當個創世神》這樣的遊戲時或許還沒問題,但如果要拿來玩《逃離塔科夫》(Escape From Tarkov)、《虹彩六號》阿六(誤!)、甚至是《Fortnite要塞英雄》好了,都會很容易有畫面撕裂的問題。
以下就用影片呈現的方式讓玩家們了解有無Sync同步技術的螢幕,玩起遊戲來是什麼樣的體驗吧!
▲開啟G-Sync前後的差異比較。
從慢動作的部分相信玩家可以很明顯看到,60Hz無Sync技術下的遊戲畫面撕裂嚴重,雖然是以慢動作的方式呈現,但當速度換成一般速度下、當許多區塊都出現同樣的撕裂問題時,遊戲的視覺體驗就會非常差,長時間下來眼睛真的不舒服(但建議還是不要長時間打gameㄏㄏ)....反觀有Sync技術的螢幕,小編採用的例子是144Hz螢幕更新率搭配G-Sync技術的結果,慢動作下玩家會很少注意到畫面撕裂的問題,進而讓一般遊戲下,畫面的推進和鏡頭轉動時的動畫更流暢,遊戲體驗也就更好了。
有鑑於此,其實多數的電競螢幕目前都還是保持在1080p為主,除了前面提到的現實原因考量以外,也是因為這個解析度對於玩家來說由來已久,且主流電競大賽中也多以該解析度作為標配,進而也使得市面上電競螢幕廠商推出產品時,主要也都以1080p為主。現階段來說,雖然硬體規格的效能表現已逐漸能讓玩家踏入1440p的流暢水準,但對於多數玩家來說仍是明顯不夠的。
首先要知道的是,不是所有玩家都是eSport玩家、也不是所有人都在玩強調高速節奏的射擊遊戲,也有很多人是玩賽車遊戲、角色扮演RPG、或者是RTS即時策略遊戲,甚至有些人雖然買了電競螢幕用來玩遊戲,但它也有可能身兼工作機,甚至是影音娛樂螢幕使用,在這樣的情況下,其實高畫質也會有更好的體驗。
舉例來說好了,同樣的一台2160p螢幕下,當遊戲以1080p和2160p解析度遊玩時,其遊戲畫質的細緻度絕對還是有差別,撇開競技類遊戲來說,我們以《虹彩六號》為例,分別將其以兩種解析度來執行,並且擷取相同畫面下的圖片放大處理,讓玩家能夠更輕易地了解到高解析度為遊戲帶來的畫質提升。
▲以1080p和2160p分別進行《虹彩六號》遊戲,玩家可以比較看看兩者之間在畫質上的差異。
不過小編這次手上要介紹的是由華碩玩家共和國ROG推出的新品ROG STRIX XG27U電競螢幕(下稱XG27U),其主打的是4K高解析度和144Hz螢幕更新率,光是這樣的規格就已經讓玩家能夠擁有基本的高畫質高反應速率,同時在同步技術方面也具備NVIDIA G-Sync支援,基本來說已經是非常到位的規格了。至於XG27U還有什麼特別之處,就讓小編開箱給玩家們瞧瞧囉!
關於OSD介面的操作部分,小編也快速擷取了幾張操作畫面給玩家們參考,位於右側的OSD按鈕操作上滿方便,且每個按鍵大小也適中,操作上是滿方便的。
OSD介面主畫面,在Gaming部分提供多種不同的功能,Adaptive-Sync同步技術也是在這邊開啟(不過限定DisplayPort),另外GameVisual部分則是可以開啟虛擬準心等功能,最後則是還有Shadow Boost功能加強陰影。
DSC是Display Stream Compression的縮寫,意思是顯示串流壓縮技術,是一視覺無損標準,原先是用於傳輸高解析度影片串流的壓縮標準,藉由DSC技術的支援,XG27U可以在單DisplayPort 1.4連接埠以原始4K解析度提供詳細且流暢的畫面輸出,搭配144Hz的G-Sync螢幕更新,可以讓高畫質遊戲更流暢。DSC技術在VESA(Video Electronics Standards Association) 2016年首次公布DisplayPort 1.4標準時就已經同步表示支援,也使得DisplayPort 1.4是VESA組織首個支援該技術的連接埠,DisplayPort 1.4 規範內的DSC 1.2版,其壓縮比高達3:1,因此可以在與DP 1.3同頻寬條件下,以較好的4:4:4色彩取樣模式,支援到8K@60Hz的解析度以及更快的更新頻率。以XG27U來說,在DSC技術的輔助下,它具備4K@144Hz的輸出能力,也能夠提供DisplayHDR 400的影像技術,可以說是完整發揮了DisplayPort 1.4的極限能力了。
前文所用的影片內容中,除了《當個創世神》無Sync螢幕畫面並非使用XG27U錄製以外,其他的遊戲畫面都是以NVIDIA GeForce Experience軟體直接錄製出來的結果。雖然說玩家在看影片時,因為是60 FPS的影片、無法完整體會到144Hz的效果,不過藉由遊戲中的FPS顯示功能,還是多少能夠瞭解其穩定順暢度的。如果沒有看到的玩家這邊再附上一次單純的2160p解析度《虹彩六號》遊戲畫面。
▲有興趣的玩家可以將畫質調整成4K@60Hz觀看喔!
結論就是,擁有「高畫質又有Sync」的螢幕,對於不管是一般玩家或是電競玩家來說,都是視覺上的絕佳饗宴!以一般玩家來說,不僅可以享受到高畫質、無撕裂的流暢感,玩起遊戲就是過癮!對於電競玩家來說,144Hz已是基本盤,但若解析度能再往上捏到2K甚至4K,同時還能保有Full HD時的流暢快感與無撕裂的畫面,那當然對於電競比賽來說,會更具優勢!因此,目前能同時給您「高畫質又有Sync功能」的 ROG STRIX XG27U,可說是玩家在挑選下一台電競螢幕時的絕佳選擇。
廠商電話:0800-093-456
廠商網址:www.asus.com
「有Sync」勝「無Sync」!
不過說到底,螢幕之所以冠上「電競」兩個字,最重要的還是賣一個「Sync」的概念,尤其在以前只要加了個「G-Sync」,那價格就是比同級的貴上五千、一萬的,一般玩家對此很難吃得消,所以最終都走上FreeSync或是「無Sync」體驗。然而,體驗過「有Sync」螢幕的玩家,就會深刻的瞭解到:「真的回不去了!」在保持螢幕流暢度的同時,又能減少畫面快速轉動時的撕裂感,這點在遊戲體驗上還是最重要的,尤其對專業的遊戲選手來說更是如此。當然以目前市場上來說,正如前文所提,多數玩家和職業電競賽事選用的標準仍以NVIDIA G-Sync為主,不過AMD FreeSync近期有趕上來的浪潮,加上NVIDIA解禁G-Sync相容功能,讓以往搭載AMD FreeSync技術的螢幕能夠擁有G-Sync的等級,同時也支援雙方陣營的顯示卡都能運作,再者,在方便玩家使用的同時,也減輕經濟壓力,G-Sync相容的電競螢幕要比G-Sync螢幕便宜的多。不過話說回來,畢竟是透過「相容」的方式,所以也很難保證在安裝上不會碰到任何問題就是了。
「無Sync」真心痛苦
但言歸正傳,螢幕終究還是「有Sync」要好一點,舉例來說吧!小編一般用來工作的螢幕是普通的21:9寬螢幕,螢幕本身的更新率在60Hz,不具備任何Sync功能,普通日常文書編輯和簡單的小遊戲當然是毫無懸念,但問題來了,真的想要玩遊戲的話怎麼辦?小編的這台文書電腦用的是NVIDIA GeForce GTX 1080(想不到吧嘿嘿!),所以真要說的話,要拿來玩任何遊戲基本上是ok的,但因為螢幕本身沒有任何Sync同步技術,加上更新率又只有60Hz,玩起遊戲認真痛苦!至於NVIDIA G-Sync的原理到底是什麼,我們可以從ASUS官方提供的簡單說明圖中略知一二:
在快速轉換的畫面中,很容易就能看到畫面的同步速度往往會跟不上滑鼠的轉動速度,拿來玩《當個創世神》這樣的遊戲時或許還沒問題,但如果要拿來玩《逃離塔科夫》(Escape From Tarkov)、《虹彩六號》阿六(誤!)、甚至是《Fortnite要塞英雄》好了,都會很容易有畫面撕裂的問題。
以下就用影片呈現的方式讓玩家們了解有無Sync同步技術的螢幕,玩起遊戲來是什麼樣的體驗吧!
▲開啟G-Sync前後的差異比較。
從慢動作的部分相信玩家可以很明顯看到,60Hz無Sync技術下的遊戲畫面撕裂嚴重,雖然是以慢動作的方式呈現,但當速度換成一般速度下、當許多區塊都出現同樣的撕裂問題時,遊戲的視覺體驗就會非常差,長時間下來眼睛真的不舒服(但建議還是不要長時間打gameㄏㄏ)....反觀有Sync技術的螢幕,小編採用的例子是144Hz螢幕更新率搭配G-Sync技術的結果,慢動作下玩家會很少注意到畫面撕裂的問題,進而讓一般遊戲下,畫面的推進和鏡頭轉動時的動畫更流暢,遊戲體驗也就更好了。
還是離不開1080p
說完了同步技術以後,再來要談到螢幕解析度,先前小編在電競螢幕選購專題時就跟玩家們提到,目前主流電競螢幕最常見的都還是維持在1920x1080,一方面是因為這是玩家們最熟悉的解析度,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一般玩家要達到像是3840x2160這樣解析度下還能達到高流暢度體驗的話,勢必得要花更多成本在硬體規格上。然而,現在的硬體市場也很難真的達到職業電競選手眼中的「順」(除非真的hen有錢),如果真的要上到2160p還要有像前面測試時的144Hz以上的穩定水準,以目前來說,勢必是要走NVIDIA SLI或AMD CrossFire了,不過這對一般玩家的荷包並不是非常友善。有鑑於此,其實多數的電競螢幕目前都還是保持在1080p為主,除了前面提到的現實原因考量以外,也是因為這個解析度對於玩家來說由來已久,且主流電競大賽中也多以該解析度作為標配,進而也使得市面上電競螢幕廠商推出產品時,主要也都以1080p為主。現階段來說,雖然硬體規格的效能表現已逐漸能讓玩家踏入1440p的流暢水準,但對於多數玩家來說仍是明顯不夠的。
難道真的上不去?
其實倒也未必,進入高解析度畫質的優勢是遊戲畫面會更加精美,同時也會讓遊戲體驗更有沉浸感,此外,雖然前文提到主流解析度仍停留在1080p,但這主要是以eSport電競比賽作為例子,尤其在這樣強調競技和即時反應的比賽中,任何一絲一毫的延遲delay都是不被允許的,才會讓其解析度維持在1080p水準。然而,這並非代表一般遊戲玩家不適合進入高畫質世界,小編建議如果預算夠、產品品質和C/P值都不錯的話,是可以直接衝上2160p解析度電競螢幕的,當然玩家可能會說,「這個解析度下又跑不到144Hz是在哈囉!」這其實只說對了一半。首先要知道的是,不是所有玩家都是eSport玩家、也不是所有人都在玩強調高速節奏的射擊遊戲,也有很多人是玩賽車遊戲、角色扮演RPG、或者是RTS即時策略遊戲,甚至有些人雖然買了電競螢幕用來玩遊戲,但它也有可能身兼工作機,甚至是影音娛樂螢幕使用,在這樣的情況下,其實高畫質也會有更好的體驗。
舉例來說好了,同樣的一台2160p螢幕下,當遊戲以1080p和2160p解析度遊玩時,其遊戲畫質的細緻度絕對還是有差別,撇開競技類遊戲來說,我們以《虹彩六號》為例,分別將其以兩種解析度來執行,並且擷取相同畫面下的圖片放大處理,讓玩家能夠更輕易地了解到高解析度為遊戲帶來的畫質提升。
▲以1080p和2160p分別進行《虹彩六號》遊戲,玩家可以比較看看兩者之間在畫質上的差異。
低畫質高速度?還是 高畫質低速度?
高畫質和有無Sync技術的差異相信玩家們已經了解,不過市場上常見的配置卻不會讓玩家輕易的擁有兩者,一般來說如果不是1080p配高更新率、就是2160p配低更新率,尤其廠商們因應遊戲玩家的熱潮,多半都將重點規格著重在1080p上,更高解析度的1440p、2160p螢幕鮮少有優秀的硬體規格做搭配,這也讓不同的玩家在選購前面臨許多困擾。小孩子才選擇:我都想要!
既然如此市面上有沒有兩全其美的辦法?當然還是有的!玩家常見的御三家(華碩、技嘉、微星)都有推出對應的電競螢幕,其他像是BenQ、LG等廠商也可看見產品蹤跡。不過小編這次手上要介紹的是由華碩玩家共和國ROG推出的新品ROG STRIX XG27U電競螢幕(下稱XG27U),其主打的是4K高解析度和144Hz螢幕更新率,光是這樣的規格就已經讓玩家能夠擁有基本的高畫質高反應速率,同時在同步技術方面也具備NVIDIA G-Sync支援,基本來說已經是非常到位的規格了。至於XG27U還有什麼特別之處,就讓小編開箱給玩家們瞧瞧囉!
關於OSD介面的操作部分,小編也快速擷取了幾張操作畫面給玩家們參考,位於右側的OSD按鈕操作上滿方便,且每個按鍵大小也適中,操作上是滿方便的。

DSC無損輸出4K@144Hz
相信眼尖的玩家在看到ROG這款電競螢幕時就有聽到風聲,XG27U搭載DSC技術,可以提供無損輸出的功能。這台XG27UQ是全球首款支援DSC的電競螢幕,優勢在與只要透過單一傳輸(DP1.4)就能擁有144Hz&4K畫質,過往必須降低畫質及更新率或者透過雙DP才能達到。但是,DSC到底是什麼?DSC是Display Stream Compression的縮寫,意思是顯示串流壓縮技術,是一視覺無損標準,原先是用於傳輸高解析度影片串流的壓縮標準,藉由DSC技術的支援,XG27U可以在單DisplayPort 1.4連接埠以原始4K解析度提供詳細且流暢的畫面輸出,搭配144Hz的G-Sync螢幕更新,可以讓高畫質遊戲更流暢。DSC技術在VESA(Video Electronics Standards Association) 2016年首次公布DisplayPort 1.4標準時就已經同步表示支援,也使得DisplayPort 1.4是VESA組織首個支援該技術的連接埠,DisplayPort 1.4 規範內的DSC 1.2版,其壓縮比高達3:1,因此可以在與DP 1.3同頻寬條件下,以較好的4:4:4色彩取樣模式,支援到8K@60Hz的解析度以及更快的更新頻率。以XG27U來說,在DSC技術的輔助下,它具備4K@144Hz的輸出能力,也能夠提供DisplayHDR 400的影像技術,可以說是完整發揮了DisplayPort 1.4的極限能力了。
效能其實一直都在看
至於XG27U螢幕本身實際的效能表現如何?其實玩家們這一整篇都在看喔!這次小編為了要能夠完整演繹4K@144Hz的能力,建立了測試平台,主要利用手邊的AMD Ryzen 5 3600X處理器搭配NVIDIA GeForce RTX 2080 Super顯示卡直接做示範,至於遊戲的部分則是以《虹彩六號》作為最主要的示範元素,至於實際的效果表現如何?玩家們前面已經看在眼裡囉!(笑前文所用的影片內容中,除了《當個創世神》無Sync螢幕畫面並非使用XG27U錄製以外,其他的遊戲畫面都是以NVIDIA GeForce Experience軟體直接錄製出來的結果。雖然說玩家在看影片時,因為是60 FPS的影片、無法完整體會到144Hz的效果,不過藉由遊戲中的FPS顯示功能,還是多少能夠瞭解其穩定順暢度的。如果沒有看到的玩家這邊再附上一次單純的2160p解析度《虹彩六號》遊戲畫面。
▲有興趣的玩家可以將畫質調整成4K@60Hz觀看喔!
4K@144Hz真的用得到?
總結來說吧!先撇開DSC技術這點來看,ROG STRIX XG27U無疑是目前主流電競玩家可選擇的高解析度電競螢幕選項,加上DSC技術的支援以後,則是讓遊戲在高解析度下能夠更有流暢體驗的潛力,當然前提是玩家的硬體規格也要足夠應付才是。可能有玩家對於遊戲能不能跑4K@144Hz這點存疑,但其實正如前文所提,並非每個玩家都是玩eSport遊戲,小編身為FPS遊戲熱愛者,也深刻的理解「高畫質、高FPS下,勢必需要高硬體規格」,有玩家可能會嘲諷說「4K@144Hz」的話一定要所謂的3080 Ti或是RX6000(誤!)了吧?!但如果玩家想要的只是(舉例來說)《當個創世神》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呢?那其實以現在的硬體規格來說已經足夠應付,這樣的情況下,ROG STRIX XG27U是能提供這樣的玩家最極致的遊戲體驗的。結論就是,擁有「高畫質又有Sync」的螢幕,對於不管是一般玩家或是電競玩家來說,都是視覺上的絕佳饗宴!以一般玩家來說,不僅可以享受到高畫質、無撕裂的流暢感,玩起遊戲就是過癮!對於電競玩家來說,144Hz已是基本盤,但若解析度能再往上捏到2K甚至4K,同時還能保有Full HD時的流暢快感與無撕裂的畫面,那當然對於電競比賽來說,會更具優勢!因此,目前能同時給您「高畫質又有Sync功能」的 ROG STRIX XG27U,可說是玩家在挑選下一台電競螢幕時的絕佳選擇。
廠商資訊
廠商名稱:ASUS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廠商電話:0800-093-456
廠商網址:www.asus.com
- 發表您的看法
請勿張貼任何涉及冒名、人身攻擊、情緒謾罵、或內容涉及非法的言論。
請勿張貼任何帶有商業或宣傳、廣告用途的垃圾內容及連結。
請勿侵犯個人隱私權,將他人資料公開張貼在留言版內。
請勿重複留言(包括跨版重複留言)或發表與各文章主題無關的文章。
請勿張貼涉及未經證實或明顯傷害個人名譽或企業形象聲譽的文章。
您在留言版發表的內容需自負言論之法律責任,所有言論不代表PCDIY!雜誌立場,違反上述規定之留言,PCDIY!雜誌有權逕行刪除您的留言。
最近新增
- 取代GT 710,NVIDIA悄悄推出入門級顯卡GeForce GT 1010
- 螢幕G-Sync Ultimate認證門檻突然放寬,是NVIDIA放水還是……?
- 至尊級王者的視覺體驗,AORUS FI27Q-X電競螢幕開箱動眼看
- 360度零死角,辦公、家用兩相宜,j5create JVCU360 360°全景視訊會議攝影機動手玩
- 最新研究!能偵測心率的智慧型穿戴裝置,將成控制Covid-19疫情的救星?
- 這樣的處理器比較香?! Intel 11代Core i9處理器價格比10代更便宜
- MSI CES 2021 MSIology:極致震波線上發表會直擊,NVIDIA RTX 30系列電競筆電登場,注入眾神之母力量的GE76 Raider Dragon Edition Tiamat震撼降臨!
- AMD Ryzen 5000處理器全面站隊,最強網咖「ONE COOL玩酷電競」朝聖!
- Valve發表Steam 2020年度回顧,帶你快速瀏覽這17年來Steam的演變!
- 華碩CES 2021 Be Ahead線上發布會,第11代Intel處理器筆電、全新ProArt創作者可攜式螢幕、LED隨身投影機登場!
- 就叫你不要再擠14nm牙膏了嘛!Intel CEO Bob Swan宣布離職、現任VMWare CEO-Pat Gelsinger接手
- 專注質感與效能、為極速而生,WD My Passport SSD 1TB外接式SSD開箱體驗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PLEXTOR S2C 512GB SSD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2670神器級處理器!
- 雅婷3C好康多.玩家收藏.窮人聖物.改裝精品.頂級配備.新奇電腦零組件潮店讓您便宜買好貨!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