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Board 主機板 / Gaming M/B 電競主機板 / Creator M/B 創作者主機板 / HEDT 高階桌機 主機板

X570主機板產品線全到位、大板小板任你選,專訪ASUS X570系列主機板設計理念

文.圖/JC 2019-10-30 15:01:01
AMD自從在今年七月推出全新7nm製程產品後,旗下包含處理器、主機板晶片和顯示晶片都成功在PC市場中開啟一片新天地,Radeon RX 5700雙顯卡系列產品甚至促使合作AIB廠商們的自製卡帶來100%以上的利潤成長,這一切都再再顯示這一波AMD新品的強勢所在。

國內主機板龍頭大廠華碩這次也因應這波熱潮,除了推出對應的自製顯示卡產品在市場上帶起另一波旋風以外,針對AMD X570主機板產品的部分,旗下電競領導品牌ROG(玩家共和國)這次也推出多款產品,尺寸規格包含最常見的ATX,到最小的Mini-ITX和Mini-DTX等等,ROG X570系列主機板產品線可說是全面到位,玩家不管是想要買大板還是小板,都可以在ROG的庇護下找到信仰。

為了讓玩家們可以更加瞭解ROG X570系列主機板的產品布局,PCDIY!也深入ROG辦公室專訪這次負責X570系列主機板的兩位產品經理以及資深RD工程師,請她們來為玩家們介紹ROG X570系列產品線的設計理念。


X570主機板傾巢而出,全產品線到位

相信眼尖的玩家們也有注意到,正如前文所提,ROG這次針對AMD X570系列主機板的產品線布局可說是非常全面,旗下產品線包含ROG CROSSHAIR、ROG STRIX、TUF GAMING、PRIME四大產品線皆有對應產品,產品經理姚茜涵小姐也為玩家們快速整理一下四者之間的簡單差異比較,「ROG Strix」主打的是活潑的電競潮流風,在外型設計上大膽運用潮感暴棚的電馭文圖騰展現個性化需求,同時在規格層面則是以主流階級為主;「ROG Crosshair」系列產品這次包含Hero、Formula以及Impact,都已經來到第八代,主打的追求頂級效能的玩家們,產品外觀上相較於ROG Strix系列的產品則是走簡約路線,顯得外觀低調、內部高效。

而「Prime」系列則是華碩最悠久的主機板產品線,這次推出Prime X570 P和Pro兩種版本供玩家選擇,貴為華碩旗下的主流級系列產品,外型上走優雅路線,但內部同樣給頂級規格;最後則是走入門電競等級的TUF Gaming系列,除了在價格上給出高C/P值的選擇以外,在內部的用料方面也不馬虎,除了提供對應的硬體規格以外,也會更強調產品壽命和耐用程度。

姚經理表示,華碩旗下的X570主機板產品線全面到,眾多產品線可滿足不同的玩家需求。

ASUS旗下X570主機板產品線包含Crosshair、ROG Strix、TUF Gaming、Prime,另外還有針對工作站設計的Pro WS系列。


ROG Strix的「E」「F」「I」兩三事
先來了解ROG Strix的產品線,這次共有X570-E Gaming、X570-F Gaming以及X570-I Gaming三款可選,三者雖然在外型上的差異較小,但就規格層面來說,X570-E Gaming主機板的硬體規格會是三者之最,例如採用14+2電源功率級(POWER STAGES)供電,並且也是目前主流產品中少數同時具備支援背板8個USB3.2 10G連接埠功能的主機板。此外,也可選擇搭載Wi-Fi 6 AX200無線網路卡的版本,而X570-F Gaming在供電部分是採12+2電源功率級(POWER STAGES)高檔供電配置,雖然在USB 3.2 Gen 2連接埠的數量不像前者這麼多,但因考量部分使用者對於該連接埠需求可能沒這麼高,加上它在價格方面較優惠,會比前者還要更具競爭力。話雖如此,其實兩者之間在用料品質上的差異並不大,ROG都同樣給出高規用料伺候。

ROG Strix X570系列主機板最高階版本:X570-E Gaming。


文走至此,想必玩家們已經了解X570-E Gaming和X570-F Gaming兩款主機板間的差異點所在,那麼X570-I Gaming所指的又是什麼呢?這就要提到小主機板的市場了。

Mini尺寸主機板輩出,小板也能給出大效能

針對小主機板市場,玩家們其實在購買小主機板時,除了追求體積小巧的PC系統以外,對於效能的表現也比以往還要更高,因此,針對這次針對小板的玩家市場,ROG也推出Mini-DTX和Mini-ITX尺寸規格的兩款主機板,並且用上極致的細心,為的就是要讓玩家們即便是買小主機板,也能有大大的效能滿足。

ROG Strix X570-I Gaming主攻Mini-ITX
產品經理姚茜涵小姐說,傳統上玩家們如果要購買體積小的PC主機的話,首先都會想到要買Mini-ITX尺寸規格的主機板,ROG Strix X570-I Gaming便是主攻Mini-ITX這個市場,但玩家們對於小主機板又會有所疑慮,認為其效能無法滿足、或是可用的規格和彈性不夠,這點玩家大可不必擔心,ROG早幫您想好,在ROG Strix X570-I Gaming主機板上用上了極致的硬體規格,像是支援AMD第二和最新的第三代Ryzen處理器,並且提供兩組M.2插槽和USB 3.2 Gen 2連接埠支援,最大化提高玩家的彈性使用能力。

ROG Strix X570-I Gaming主打輕電競,提供玩家建構多元的效能彈性空間。


再者,考量到ROG Strix X570-I Gaming走的是輕電競等級產品定位,相較於其他大主機板不一定提供影像輸出埠的設計來說,這次ROG Strix X570-I Gaming特別提供多元的影像輸出能力,包含一組HDMI 2.0和一組DisplayPort 1.4,光是這一點在小板的市場上就已不常見,同時也可說是ROG對於玩家需求觀察入微之處。的確,若玩家有小主機板的需求、且不想使用獨立顯示卡的話,只要一顆Ryzen G系列處理器就可以直接利用內顯晶片外接影像輸出,讓ROG Strix X570-I Gaming瞬間成為小型PC的靈魂核心,當然覺得內顯不夠力的話,也可以安裝獨立顯示卡,該主機板也提供一組PCIe 4.0 x16插槽供玩家使用,可謂進可攻、退可守。

既然要能滿足玩家在使用ROG Strix X570-I Gaming時對於高硬體規格的潛在需求,由於這次AMD的全新X570晶片同樣採用7nm製程,因此雖然在效能上有大突破,但相對的也帶來散熱上的挑戰,以往Mini-ITX小主機板往往會讓玩家覺得散熱上似乎有疑慮,這部分ROG則是已經做到能跟大板子媲美。例如ROG Strix X570-I Gaming就做了全方位的創新散熱設計,包含使用6W/mK的高品質導熱膠,以便將熱量轉移至VRM散熱器,並且加大散熱器和MOSFET之間的接觸面積,並藉由搭配的風扇提供更有效率的散熱。另外,在背板部分使用小型卻堅固的鋁合金材質,避免主機板彎折及翹曲,以確保穩壓器模組的MOSFET能直接接觸,提供不中斷的冷卻與穩定的運算溫度。同時,在整張PCB板製成的部分,則是使用到8層板的配置,可快速散發VRM周邊的熱量,以確保整體系統的穩定性,同時也為處理器帶來更大的超頻空間。最後,在M.2插槽的部分也提供難得的專屬散熱器,並且在整張主機板的處理器和機殼支援的部分,都提供多組專屬PWM/DC風扇和AIO幫浦風扇接頭,全面強化主機板本身的散熱能力,同時也再再看到ROG針對小板市場的用心。

為了要能滿足AMD 7nm處理器和X570高效能需求,ROG在主機板電源供電的最佳化上做了許多細心設計。


Mini-DTX「Impact」主機板現身

在小主機板的尺寸選擇上,除了常見的Mini-ITX以外,其實還有Mini-DTX可選,讓玩家在選擇小主機板時,可以有更彈性的選項,而這次ROG針對這個市場也推出全新的ROG CROSSHAIR VIII IMPACT,這也是自從先前的ASUS ROG MAXIMUS VIII Impact主機板以來,再度有冠名「Impact」的主機板,小編先前已做過ROG CROSSHAIR VIII IMPACT主機板的詳細開箱,有興趣的玩家可以看看,當時小編是針對自己對於該主機板的第一印象做開箱評測,不過這次產品經理們和RD也透露了更多有關ROG CROSSHAIR VIII IMPACT主機板(以下簡稱C8I)在製作上的秘辛,更加讓人體會到ROG在這塊主機板上做的用心。

負責C8I主機板設計的產品經理張翔皓先生表示,C8I可簡單歸納出五大特色:Mini-DTX、一體式散熱、大主機板規格M.2、全鋁背板加熱管以及唯一一張小板擁有前置USB 3.2 Gen 2連接埠,相信眼尖的玩家已經可以了解到這四個特色結合之下造就的結果有多費心費力。

C8I主機板的主要負責人張翔皓產品經理解釋C8I主機板的主要特色。


Mini-DTX造就彈性
首先說明Mini-DTX尺寸規格,相較於前面提到的ROG Strix X570-I Gaming採用Mini-ITX尺寸,C8I在尺寸上的差異在於長度,Mini-ITX尺寸為17 x 17(cm)、Mini-DTX則是20.3 x 17(cm),這樣的差異造就了C8I在效能和硬體規格上的更高彈性使用空間,搭配適當的機殼,利用顯卡插槽下被雙槽顯卡檔住的冗餘空間,造就了C8I在效能和硬體規格上的更高彈性使用空間。同時,額外的空間也使得ROG可以將獨立的音效卡放上,這次導入了ROG備受好評的SupermeFX獨立音效卡,它除了有專屬的空間插槽以外,同時也有對應的電容設計,可大幅穩定音效,讓玩家雖然是買小板,但也擁有大板的音質表現。

C8I(圖右)採用Mini-DTX尺寸,因此相較於Mini-ITX主機板,可以擁有更多的空間使用彈性。

可以利用雙槽顯卡時的冗餘空間延伸PCB以提供獨立的SupermeFX音效卡,大幅強化影像和音效體驗。

C8I主機板採Mini-DTX尺寸,ROG官方也提供可相容的ITX機殼供玩家參考。


一體式散熱輔助
針對AMD 7nm新品高效能下所帶來的高熱能,ROG在C8I上推出全新的一體式散熱設計,將最主要的MOSFET和X570晶片都放在一體式的I/O擋板下,內部是採用8+2相供電,使用TDA21472 Infineon數位供電設計,每一組可控制70安培電量。另外一旁還有多組日製10K黑金電容,穩定主機板整體的效能。同時再搭配台達電的Superflo雙風扇,藉由軸承設計,針對處理器和X570晶片的部分,都提供獨立的散熱機制,除了比單風扇的設計有更強的解熱能力以外,台達電的風扇也具備60,000小時的壽命,換算下來就是連續24小時全年無休的話,可運轉六年的超長壽命。再者,風扇本身也具備方便清潔和拆卸的設計,並且針對玩家在使用/遊戲過程中較在意的風扇噪音問題,ROG確保C8I的雙散熱風扇在運轉下可以維持35dB以下的降噪等級,大幅減少噪音所帶來的干擾。

C8I採用一體式散熱設計,將處理器MOSFET和X570晶片聚集在主機板左處,並藉由該散熱系統一併解熱。

該散熱系統具備兩顆Delta製的Superflo軸承風扇,長達60,000小時的壽命,可大幅強化C8I的產品壽命和散熱效果。

華碩全面採用Delta台達電製靜音風扇,搭配導流和鰭片式散熱強化散熱效率。


另外,在C8I的背板上針對MOSFET的部分有提供獨立的散熱管以及全鋁背板,相較於一般常見的5~6 mm厚度導熱管,C8I在散熱方面可以有更優秀的結果。再者,8mm厚度的散熱管不只用在C8I上,其實針對這次較高階的幾款X570主機板的散熱管也同樣都是使用8mm厚度的散熱管強化散熱,以達到比友商還要更好的散熱效果。

背板上方搭載一體式散熱管,直接接觸處理器MOSFET介面,搭配散熱器上的散熱貼和設計,全面提高C8I主機板的散熱能力。

不只C8I主機板,ROG高階主機板也都採用8mm厚度導熱管,同時也在VRM、M.2和晶片處部分都配有相對應的散熱設計。

舉例來說,ROG X570 Crosshair VIII Formula主機板上就採用混合式散熱解決方案,採用銅質水路通道搭配水密橡膠墊圈,全方位提高散熱效果。

華碩官方也提供Formula主機板VRM散熱設計下的散熱效率,超頻下也能維持在70度以下。


值得一提的是,林秉民經理也透露,這次在C8I的設計上,光是這一片一體式的散熱設計,所需的成本和心力,都可媲美ATX主機板的等級!仔細一看確實如此,先從它的外型來說,正面上方的網狀格紋使用鑽切技術提高視覺效果,此外,隱藏在網格下的ROG信仰之眼可說是產品設計時的小彩蛋,「就算把最上方的外蓋卸下,內部的設計也很帥!」這麼做的目的就是為了讓玩家可以在安裝主機板或自製客製化主機時,可以有更進一步的彈性客製化空間。

C8I的一體式散熱設計在外型上採用鑽切設計提高視覺效果,並且在外層的網格下方設有信仰之眼Logo,讓它不只是散熱目的達成,就連視覺上也是一流。


再者,在設計方面,光是要讓處理器的MOSFET散熱和X570晶片可以位於同一側同步散熱,這中間所需的線路走向考量和VRM配置走位,甚至任何一分的線材思路都著實煞費苦心,「Impact」所代表的即是「追求極限」,因此,要在這有限的空間內(即便Mini-DTX已經比Mini-ITX大)最大化代表ROG的追求極限和創新,設計團隊在這過程中無不費盡心思,但最終就實際測試的結果下來看,採用雙風扇和一體式散熱設計的結果,就是小板也能做到跟大板一樣,可徹底解放電腦的效能。

ROG產品研發專業經理林秉民先生解釋,為了要讓C8I這樣的小板也能有優秀的散熱效果,設計團隊之間花了許多心思。


大板等級的雙M.2插槽
以往當玩家選擇小主機板時,即便會提供一組M.2插槽,但在彈性上依舊不如大主機板上來得優秀,即便現階段SSD價格已接近甜蜜點,但主機板僅具備單一M.2插槽的話,對於熱衷玩家們來說還是會顯得有些力不從心。有鑑於此,C8I這次採用了直立式的SO-DIMM.2設計,藉由垂直扣具的輔助,可安裝兩片M.2 Type 2280的SSD,並有專屬散熱片,大幅強化了整體的使用彈性和最大化效能。

C8I採用直立式的SO-DIMM.2設計,可提供兩組M.2插槽,大幅提高玩家在儲存空間上的使用彈性。


設計團隊表示,最主要一開始的初衷也是考量到玩家在SSD儲存空間使用彈性上的需求,加上當前ATX尺寸規格主機板都具備至少兩組M.2插槽,ROG為了要讓玩家可以有足夠的空間使用,可說是讓設計團隊也非常頭疼,團隊也透露其實最初也有考慮過要走PCIe插槽的設計,但這麼做不只在頻寬上會有所消耗,再者,在主機板的線路上也會佔據大半空間,別忘了這是小尺寸主機板,任何一個空間都不能浪費,因此,在諸多考量之下,最終決定走直立式SO-DIMM.2的設計。玩家們初次見到這樣的設計的話,可能會擔心是否會影響讀寫速度的問題,不過就開箱時的測試來看,其實完全不會影響,先前開箱文章便以Corsair推出的MP600 PCIe 4.0 SSD 2TB來實測,其讀寫速度依然飆破4000 MB/s大關來到近5000 MB/s的高效表現,因此玩家們完全不需要擔心SSD效能問題!

順帶一提,ROG Strix X570-I Gaming主機板(圖右)也提供M.2插槽,置於主機板後方,同時後方也可以看到獨特的ROG電馭圖騰設計,非常搶眼。


雖然是Mini-DTX尺寸的主機板,但在使用直立式SO-DIMM.2設計後,C8I具備雙M.2插槽設計,也因此讓它具備了ATX主機板的優良效能表現,進一步提高其競爭力。

小板唯一具備前置USB 3.2輸出
最後也快速說明C8I的另一大特色,也就是具備前置USB 3.2連接埠輸出。在I/O埠配置上,總計有8組USB埠 (包含5組紅色Type-A USB 3.2 Gen 2 + 1組Type-C USB 3.2 Gen.2 + 2組藍色Type-A USB 3.2 Gen 1)。音效部分有1組SPDIF輸出和3組音效孔。網路部分在有線網路方面是搭載Intel I211-AT晶片以提供GbE RJ-45網路,再搭載Intel Wi-Fi 6 AX200無線網路晶片並藉由兩組天線可支援802.11ax的傳輸速度,並提供Bluetooth 5.0技術。另外,還提供ROG大板也有的專屬BIOS更新鈕、清除CMOS鈕、Reset鈕,以及Q-code偵錯指示燈。

C8I I/O埠分布一覽。


而在主機板內部的線路配置方面,以往小主機板的設計上常會捨棄前置連接埠輸出的配置,即便支援也頂多提供Type-A USB,但C8I在這方面也並未因空間而妥協,同樣提供在高階主機板上才會出現的前置USB 3.2 Gen 2 Type-C,讓玩家在組裝小電競桌機時,也能享有前置面板帶來之高速USB埠的便利性。

Optimem III技術強化超頻
ROG針對X570 Crosshair系列產品包含Hero、Formula以及Impact三者,都在記憶體超頻方面導入ROG獨家的Optimem III技術強化並穩定其表現,使得Crosshiar系列產品持續問鼎高效、極致的產品線信仰,值得一提的是,ROG CROSSHAIR VIII IMPACT主機板甚至還是目前記憶體超頻紀錄保持者,達到6054 MHz的超高效能表現,小主機板的Mini-DTX規格能有這樣的效能表現,除了主機板本身從裡到外的優良設計以外,Optimem III的技術也功不可沒。

Optimem III技術有低電壓、低延遲、高頻率三個特色。

獨家的Optimem III技術使得ROG X570 Crosshair系列主機板擁有高度的超頻彈性,自家的C8I主機板更是目前的記憶體超頻保持人,達到DDR4-6054 MHz的超高效能表現。


華碩X570主機板選購心法

從這次的專訪中可以看到華碩設計團隊在針對AMD X570主機板全產品線中,從裡到外各項細節的用心和付出,最後團隊也為目前的X570產品線布局做簡單的選購心法指南,如果玩家是喜歡追求低調外型和極限性能表現的話,選擇ROG Crosshair系列準沒錯,其中可以選擇頂級的Formula、或是相對較主流的Hero,而如果是想要追求小主機板外型的玩家則是可以選擇Impact;若玩家是喜歡追求外放的外型像是ROG獨特的電馭圖騰等等,那麼可以選擇ROG Strix系列產品,包含最高規格的X570-E、或是價格相對優秀的X570-F,再者,小PC主機玩家也可選擇X570-I作為ITX/Mini-ITX主機板的核心,藉由高調活潑的外型設計,ROG Strix的客群將以年輕族群為主。

再者,如果是想要選擇優雅的外型設計,搭配高效的規格選配的話,Prime系列的兩款X570主機板會是您的最佳選擇,除了擁有華碩主機板的悠久傳統以外,也在內部的設計上下了諸多苦心;最後,若玩家想要選擇「俗擱大碗」的C/P主機板的話,則是可以購買TUF Gaming系列的主機板,除了在價格上有優勢外,堅固耐久的產品設計理念也是貫穿該系列的核心精神。

總結來說,華碩X570系列主機板全面到位的當下,不管玩家您是想要組裝高階的ATX尺寸PC主機,效能滿載提供最強和最高彈性效能輸出;抑或是想要組裝小板PC主機,但卻又不想犧牲使用彈性,那麼華碩也有對應的Mini-ITX或Mini-DTX主機板可供選擇,且這兩款小板的設計都非常用心,尤其C8I的效能與超頻能力完全能媲美大板,徹底顛覆了一般人對於小板可能效能差或散熱差的印象,讓玩家可以不用「因小失大」;最後,如果是初次進入電競領域或是想要組裝華碩信仰主機的話,入門款主機板在兼顧使用性的條件下,也默默的幫玩家提供耐用性,兼顧您的荷包。


廠商資訊
廠商名稱:ASUS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93-456
廠商網址:www.asus.com




發表您的看法

請勿張貼任何涉及冒名、人身攻擊、情緒謾罵、或內容涉及非法的言論。

請勿張貼任何帶有商業或宣傳、廣告用途的垃圾內容及連結。

請勿侵犯個人隱私權,將他人資料公開張貼在留言版內。

請勿重複留言(包括跨版重複留言)或發表與各文章主題無關的文章。

請勿張貼涉及未經證實或明顯傷害個人名譽或企業形象聲譽的文章。

您在留言版發表的內容需自負言論之法律責任,所有言論不代表PCDIY!雜誌立場,違反上述規定之留言,PCDIY!雜誌有權逕行刪除您的留言。

最近新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