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ming VGA 電競 顯示卡 / Workstation 工作站 繪圖卡 / GPU 繪圖晶片 / AI NPU 人工智慧加速卡 / 顯示卡支撐架
-
從善如流還是遭受輿論夾擊?一同來看NVIDIA GeForce Partner Program始末
今年(2018)三月,NIVIDIA針對眾多合作夥伴推出GeForce Partner Program(GPP),此計畫一出便在顯示卡市場引發討論,不過GPP撐不到3個月的時間,NVIDIA官方在5月5日晚間發表了一篇Blog,標題提到將「拔掉」GPP的插頭,意味著他們將取消GPP! 其主要意旨與其合作的廠商,不論Asus(華碩)、MSI(微星)、GIGABYTE(技嘉)還是Dell(戴爾)等,若想要與NVIDIA合作就需要簽屬GPP。參與此計畫的合作夥伴,可以得到一些利多與優惠,但是計畫當中也進一步限縮條件,在合作時不得與其競爭對手合作。 不得與其競爭對手合作的解釋所謂何來,在NVIDIA提供的GPP條款當中有一項目提及,他們希望簽署計畫的合作夥伴能夠將他們的「電競」(遊戲)品牌與GeForce結合在一起,在文件中的原文這樣寫到:「Gaming Brand Aligned Exclusively With GeForce」,例如Asus的ROG或是GIGABYTE的Aorus等。 對於眾多與NVIDIA合作夥伴來說,大多數的廠商其實兩邊皆不想得罪,鮮少有特定立場的AIC(Add in Cards)廠商,除Sapphire和PowerColor一直都是AMD的緊密合作夥伴外,大多數AIC廠商都有用其品牌推出NVIDIA或是AMD的顯示卡。GPP計劃出來之後,這些AIC廠商自然不願放棄NVIDIA那極高市占率的優勢,遂利用不同的方式將旗下電競(遊戲)品牌進行分離,藉此符合GPP的協議。 其中反應最快速的是Asus,在GPP之後新推出的AMD系列顯示卡皆更名為AREZ系列,例如原先的ROG Strix RX VEGA 64 OC Edition更名為AREZ Strix Radeon RX VEGA 64 OC Edition。MSI部分將所有AMD系列顯示卡先拔除Gaming X字眼;而GIGABYTE新推出的AMD晶片製品,會排除在Aorus系列之外。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time_continue=129&v=HkqpRrzUxQI 國外具有146萬訂閱的Youtuber JayzTwoCents也發表了他對於GPP的看法。 經過上述的檢視之後,玩家們或許也發現,GPP對於AIC廠商以及玩家們有著相當大的影響,不只是顯示卡市場的壟斷亦或是「吃豆腐」,造成了眾多輿論壓力以及負面消息後,NVIDIA於美國時間5月4日晚間發表一篇,於內文翻譯大意是指: NVIDIA為遊戲玩家創造了尖端技術,投資數十億美元以及瘋狂的工作態度藉此創造未來,確保令人驚嘆的繪圖晶片技術能夠不斷發展。我們做這項工作是因為我們知道遊戲玩家喜歡它並且欣賞它,遊戲玩家想要最好的GPU技術,GPP推出的用意就是想讓那些想要NVIDIA技術的玩家獲得NVIDIA的技術。 在GPP中,我們要求合作夥伴以一種非常透明的方式來給他們的產品建構品牌,繪圖晶片的選擇極大地定義了一個遊戲平台。因此,繪圖晶片品牌應該是透明的,沒有替代的繪圖晶片能會隱藏在一堆技術術語後面。 大多數與我們合作的夥伴們皆同意,他們擁有自己的品牌,而GPP並沒有改變這一點,他們自行決定如何向玩家傳達他們的產品承諾。但儘管如此,今天我們仍然決定取消GPP,以避免我們在為電腦遊戲市場上帶來額外的發展。 這是一個絕佳的時機,成為全球最大的遊戲平台之一,GeForce遊戲平台擁有最先進的技術。有了GeForce Experience,它是一個你玩遊戲最強的後盾! 文末,最令小W編好奇的癥結點莫過於,為何此次NVIDIA沒有執意執行GPP?難道是真的受到合作廠商與玩家們兩方夾擊的輿論壓力之下,決定提前結束此計畫?還是真如NVIDIA的文章中提到,為了不讓許多不必要的事情影響電腦遊戲顯示技術的發展,所以決定終止計畫?就跟著PCDIY!編輯部繼續看下去,到底還有什麼意想不到的發展呢?
-
NVIDIA第9屆GTC大會重點產品簡述,現場展示姿勢預測與GV100繪圖卡應用
NVIDIA每年都會進行自家的GPU技術論壇(GTC),2018年第9屆GTC首場選擇在美國加州聖荷西的McEnery會議中心揭幕,NVIDIA創辦人兼執行長黃仁勳先生擔任主講者,在Keynote中,除了講解最新的繪圖技術與AI應用之外,並發表最強大的DGX-2 GPU晶片叢集,以及最新GV100核心架構之Quadro GV100專業工作站繪圖卡。 有關2018年3月26~29日在美國舉辦的GTC論壇詳細內容,可參閱。 NVIDIA Taiwan選擇今日解說GTC關鍵重點,並現場展示Quadro GP100/GV100專業工作站繪圖卡所呈現之Wrnch.ai(姿勢預測)與光跡追蹤的即時著色效果。以下就是現場展示。 WRNCH是加拿大一家新創公司,專門鑽研深度學習與AI技術領域的應用。這次的wrnchAI是一款預測人體姿勢的高效能深度學習執行函式庫引擎,可分析一般2D RGB影像並即時傳回3D的運動數據。能處理多組2D攝影機的訊號,並辨識出人體的移動,手勢和各式動作,可以作到追蹤63個不同的身體部位,因此能夠協助開發人員在各種行業(如機器人、零售商、娛樂場域等)的應用中,建立出最適合的解決方案。 以下就是wrnchAI搭配遊戲的應用實例。 因應遊戲產業與電影產業在追求更逼真的畫面呈現,光跡追蹤(Raytracing)已成為近年來3D繪圖技術的重要突破指標。傳統光跡追蹤是透過演算,一張畫面都要花很多時間繪製。如今,透過高效能GPU的幫助,即可做到即時繪製的等級,以呈現出最接近自然界所呈現的真實畫面。 接下來講述GTC大會所發表的DGX-2,以及GV100產品的重點。 (1) (2) (3) (4)
-
VESA協會推出HDR開放標準,制定3款DisplayHDR認證等級400、600、1000,搭配自我測試工具,推動產業進入下世代HDR新境界,現場直擊快報
去年(2017年),VESA(美國視訊電子標準協會)推出DisplayPort 1.4規範,導入最新的Alt Mode USB-C與HBR3的規範,讓顯示器能透過USB-C的介面來傳輸高解析度的視訊畫面,以利新一代手機娛樂、專業視訊與電競應用。 今年(2018年),VESA再度推出DisplayPort 1.4a版本,除針對手機平台推出VDC-M壓縮標準、DP8K訊號線認證標準之外,其中引人注目的,就是針對顯示器產業,制定出DisplayHDR的新標準,該標準明確制定出HDR 400、600、1000等入門、中階、高階的HDR顯示器的效能分級標準,搭配VESA協會將於近期展開各種符合HDR的產品認證計畫,將加速產業推出相關的認證產品。 HDR(高動態範圍)這個詞,只要是跟影像、視訊有關的,近年來都會看到這個名詞,從電視、電腦、數位相機、手機,以及各式3C產品都有機會看到,簡單來說,加入HDR主要目的,就是要讓畫面的亮處更亮、暗處更暗,以呈現出最接近真實世界所看到的樣子。 在電視產業中,UHD Alliance(UHD聯盟)在2016年推出了Ultra HD Premium的規範,定義出高達1,000nit與BT2020的亮度與色域標準,讓具備HDR功能的電視,可大幅提升可顯示的色彩與對比範圍,以提供更真實自然的影像,讓影像近乎親眼所見的真實世界。 然而在電腦專用的各種顯示器方面,雖然有廠商推出符合Ultra HD Premium標準的高階顯示器,由於其協會必須繳交權利金,使產品售價也跟著Premium起來,對於市場剛開始的推廣不易,且對筆電顯示器來說,目前技術也暫時做不到Ultra HD Premium的等級。相較於VESA協會來說,他們在視訊標準的制定已有近30年的歷史,會員遍及各產業,因此VESA推出的視訊標準,對產業來說絕對是舉足輕重,這次VESA針對HDR的統一認證標準,推出了HDR400、HDR600與HDR1000,就是要讓電腦產業也有相對應的標準可供遵循。除了原先的最高規HDR1000效能標準(相當於UHD Premium)之外,還制定出HDR600與HDR400這兩種中階與入門效能標準,只要符合該標準的產品,就可打上認證標章,會員是不需要繳交權利金的。 對於製造商來說,VESA的DisplayHDR全新標準,除可打破業界以往濫用HDR(高動態範圍)一詞來號稱自己的產品支援HDR之外,也能給予業界一個開放且完全透明化認證標準,能協助各LCD顯示器製造商,製作出不同HDR效能分級的產品。 對於一般消費者端而言, VESA協會也推出自我測試工具,讓一般用戶能夠自行下載測試工具,來檢視自己的顯示器是否符合最新的HDR標準,讓玩家們無論是在看影片或玩遊戲時,能夠看到更優異的畫質,展開豐富的視覺饗宴。 以下就是這次VESA發表的三篇相關新聞(A)、(B)、(C)。以及發表會的現場直擊(D)! 美國視訊電子標準協會(VESA)宣布制定顯示器產業第一個高動態範圍(HDR)畫質的完全開放性標準,透過釋出測試規格,明確規範亮度(luminance)、色域(color gamut)、位元深度(bit depth)、以及從全白到全黑所需的驅動電壓上升時間(rise time)。新釋出的VESA高效能螢幕與顯示器相容測試規範(DisplayHDR),初期瞄準搭載液晶顯示器(LCD)面板的筆電顯示器與PC桌機螢幕的需求。首度釋出的DisplayHDR 1.0版制定三種不同的HDR系統效能,來促進PC市場全面採納HDR技術。HDR提供更好的對比與顯色精準度,色彩也比標準動態範圍(SDR)螢幕更加鮮艷,因此逐漸受到各類應用的青睞,其中包括電影、遊戲、以及製作相片與影片內容等。 VESA在採納20多家會員公司的意見後,才發展出DisplayHDR規範。這些會員包括生產顯示器、繪圖卡、CPU、面板、顯示器驅動及與元件的各大主要OEM廠商,以及色彩校正方案的供應商。參與廠商的名單敬請參考網站。 DisplayHDR 1.0版瞄準目前在PC市場顯示器擁有超過99%比重的LCD。VESA未來釋出的新版規格將納入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與其他顯示技術,來因應日趨普及的新產品,另外還將提升至更高的HDR效能。DisplayHDR的發展主要受PC市場的各種需求所帶動,但也在其他市場推升HDR效能水準。 HDR標誌與品牌大量出現,但直至目前都沒有一個完全透明化測試方法的開放標準。由於廠商通常沒有提供詳細的HDR效能,消費者也就無法取得有意義的效能資訊。透過DisplayHDR,VESA目標希望藉由以下步驟來消弭這項問題: ● 創定一項初期瞄準PC產業的規範,未來將公開透明地與各界分享 ● 開發一套自動化測試工具,讓終端使用者能自行下載進行測試 ● 針對HDR提供一整套健全的測試標準,能明確測定購入裝置的效能 新規範針對PC顯示器定義三種HDR效能等級,分別為基本(DisplayHDR 400)、中階(DisplayHDR 600)、以及高階(DisplayHDR 1000)。這些等級根據8項特定參數要求與相關測試進行評比,其中包括: ● 涉及不同情境的三項尖峰亮度測試:小型點狀光源/高亮度、短時間全螢幕閃光亮度,以及在明亮環境的最佳使用狀態,像是戶外日間或明亮的辦公室照明 ● 兩項對比量測:其中一項是原生面板對比,另一項是局部調光(local dimming) ● BT.709與DCI-P3色域的色彩測試 ● 位元深度要求測試:這些測試模擬最低位元深度,包含由終端使用者的簡單視覺測試來確認結果 ● HDR反應效能測試:透過分析背光對亮度變化的反應速度,針對遊戲與快動作電影的理想顯像表現之背光反應設立效能指標 VESA DisplayHDR任務小組負責人暨英特爾(Intel)的VESA駐會代表Roland Wooster表示:「我們選擇400 nit作為DisplayHDR規格的切入點,有三個主要原因:第一,400 nit亮度比一般SDR筆電螢幕還高50%;第二,位元深度要求是真實8位元,而大多數SDR面板僅有6位元,再透過抖色處理模擬出8位元視訊顯像效果; 最後,DisplayHDR 400規格要求至少支援HDR-10與全域調光。透過這種分級式規格,從基本效能一路涵蓋到高階HDR效能,PC製造商終於擁有一致、可測量的HDR效能參數。此外,消費者在選購新PC時可認明HDR評比數字,即可得知產品的真實效能。」 VESA執行總監Bill Lempesis表示:「發展這項規格是在一系列視訊標準中很自然的方向。此外,我們領先各個標準機構,率先針對HDR認證發展公開釋出測試工具,針對上述各項測試擬定一套方法,終端使用者無須投資昂貴的實驗室硬體就能使用。大多數測試僅須用到色差儀(colorimeter),而許多使用者手邊已有這類設備。簡化測試是一項不可或缺的要素,有助於讓DisplayHDR成為一項真正可行且方便消費使用的規格。」 VESA於2018年1月9日至12日的CES電子展上,展出多款符合DisplayHDR規格的新產品。有關開放式DisplayHDR規格與測試工具的詳細資訊,敬請瀏覽官網。 備註:nit是可見光強度的單位,通常用來指明LCD螢幕的亮度。一個nit等於一平方公尺一燭光的亮度。 美國視訊電子標準協會(VESA)宣布DP8K認證的DisplayPort訊號線已問市,且原生DisplayPort訊號線也確保能支援DisplayPort High Bit Rate 3(HBR3)。HBR3是DisplayPort標準1.4版支援的最高位元率(每條管線8.1 Gigabit/秒的傳輸率),速度足以用單條訊號線傳送每秒60幀(fps)的8K解析度影片,或驅動多部4K解析度的螢幕。HBR3支援的重要應用包括高效能遊戲、擴增實境/虛擬實境(AR/VR)、及電視廣播。HBR3傳輸介面已廣泛地被許多消費產品採用,包括GPU與螢幕,因此VESA認證的HBR3訊號線將為產業生態系串接起關鍵的最後環節。 VESA目前正與會員公司聯手發展下一代DisplayPort標準,計畫將DisplayPort的資料傳輸率提高2倍以上,並預計在未來18個月內公布這項更新規格。顯示介面需要進一步的發展來因應傳統顯示器在未來效能上的需求,如8K以上的解析度,及包含4K以上VR解析度用於提升AR/VR顯示器的使用者體驗等。 VESA理事會副主席暨AMD顯示技術資深院士Syed Athar Hussain表示:「隨著螢幕解析度、更新率、及色彩空間持續成長,我們看到顯示器、獨立繪圖卡、及行動PC平台擁有採納HBR3的強勁需求。HBR3認證訊號線能促進終端使用者擁有完美的連接體驗。DisplayPort HBR3能支援8K與類似3840x1080這類的特殊寬螢幕解析度,並針對高動態範圍(HDR)遊戲支援144Hz以上的更新率。」 VESA合規計畫經理Jim Choate指出:「自一年前推出HBR3認證計畫後,至今已有超過20款DisplayPort裝置進行HBR3認證,包括供電端(source)、接電端(sink)、擴充座(dock),以及目前的訊號線。透過DP8K認證的DisplayPort訊號線,業界終可達成以單一連結埠接上8K顯示器的解決方案。DP8K認證訊號線帶來更多保障,能確保產品順利運行,完全與更高的HBR3連接速度相容。」 採用原生DisplayPort介面的裝置透過DP8K認證的訊號線,即能可靠地支援5K或8K螢幕,以及各種高效能4K螢幕。在USB Type-C(USB-C)與USB-C連結方面,採用DisplayPort Alt Mode來支援HBR3資料傳輸率的「SuperSpeed USB 10 Gbps」訊號線,能提供相同等級的效能。 推出DP8K認證DisplayPort訊號線的廠商包括益實(ELKA International)、鴻碩精密電工(Hotron Precision Electronic Industrial)、德州泓巨通訊(Dezhou HongJu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今晧實業(Ji-Haw Industrial)、及寧波普銳電子(Ningbo Prime Electronic)。HBR3訊號線測試現透過各地的DisplayPort授權測試中心(ATC)執行,其中包括Allion Labs與Granite River Labs (GRL)。欲了解DisplayPort授權測試中心的完整清單可參閱網站:。 VESA於2018年1月9日至12日舉辦的CES電子展上,展出多款高效能遊戲系統,藉以說明運用DisplayPort HBR3驅動120 fps更新率下的4K解析度能力。 結合動作感知能力的AR/VR顯示器,提供更寬的視野,虛擬世界對於解析度、更新率、及色彩深度衍生出更多的要求。此外,AR/VR應用要用到左右眼各一個共兩個顯示器,使得資料傳輸率的需求立即倍增。為因應傳統顯示器在HDR效能及8K以上解析度的更高需求,業界必須具備更高的資料傳輸率。因此VESA持續投入DisplayPort發展,預計將資料傳輸率提高2倍以上,來滿足這些應用所需的更高效能。 除了純顯示介面外,VESA還投入USB-C接頭支援的DisplayPort Alt Mode,來因應未來資料與視訊混合模式的需求。USB-C現能透過一個接頭傳送USB資料、視訊資料及電力,但若要能同時支援超高速(SuperSpeed)USB資料(目前傳輸速度為5或10 Gbps)與視訊,USB-C訊號就必須讓多種用途共用,這也使得DisplayPort的位元率被迫減半。目前在這種組態下,USB-C能透過兩條管線支援60Hz更新率下的4K解析度,或是加入壓縮機制後,支援4K HDR或30Hz更新率的8K解析度。未來提高DisplayPort的資料傳輸率也將擴展單一USB-C接頭的視訊顯示能力。 VESA執行總監Bill Lempesis表示:「VESA在2016年初發表1.4版的DisplayPort規格,以因應8K螢幕的各種需求,而這些8K螢幕現已開始問市。透過超過260家會員公司的貢獻,VESA持續專注在滿足顯示產業的未來需求。目前發展中的下一版DisplayPort更新規格與相關的視訊標準,除了能達成更高解析度與更新率外,還將支援各種新的使用情境。」 美國視訊電子標準協會(VESA)指出大眾習慣在行動裝置上觀看更高解析度數位內容的趨勢,帶動消費電子領域採用DisplayPort及其他VESA標準。DisplayPort Alt Mode透過USB Type-C介面(USB-C)能同時傳送視訊、電力、以及資料,協助DisplayPort加速突破PC既有領域並拓展至各種行動應用。此外,VESA運用其在視訊傳輸壓縮的專業,針對掌上型顯示器市場開發一項全新的顯示介面壓縮標準,名為VESA Display Codec for Mobile(VDC-M)。VESA於西班牙巴塞隆納舉辦的2018年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上公布上述與其他視訊標準的發展動態。 VESA的顯示串流壓縮(DSC)標準自4年前推出後獲得廣泛回響,促成視訊傳輸壓縮的長足進展,其獲得DisplayPort、HDMI®、及MIPI®等各大顯示介面標準廣為採納,DSC不僅為各種超高解析度(UHD)顯示應用提供畫質無損的壓縮機制,還支援高動態範圍(HDR)及透過DisplayPort訊號與USB-C介面傳送8K視訊的功能。VESA與MIPI聯盟密切合作,聯手開發專為智慧型手機的嵌入式掌上螢幕應用量身打造的全新VDC-M壓縮標準。VDC-M用較複雜的電路換來與DSC相同的無損畫質及更高的壓縮率。VESA計畫在2018年第2季完成標準制定以及釋出VDC-M規格。 MIPI聯盟主席Joel Huloux表示:「MIPI聯盟與VESA長期合作,將VESA的VDC-M結合在MIPI DSI顯示介面,能縮減傳輸頻寬、節省功耗、及晶片所佔用的電路板空間,這些都是現在行動裝置設計上的關鍵考慮因素。此外,無損畫質的壓縮更是首要因素,VDC-M能維持和DSC相同的畫質水準,但壓縮率更勝一籌。」 可提供最高顯示效能的DisplayPort Alt Mode,結合USB-C的高速資料傳輸與供電功能,將能協助擴展DisplayPort的版圖到例如Samsung Galaxy S8與即將推出的S9等手機、擴增實境與虛擬實境(AR/VR)頭盔、任天堂Switch在內的遊戲裝置,以及其他行動裝置。另外,將DisplayPort Alt Mode整合到像高通旗艦Snapdragon 835與845晶片、三星的Exynos、及海思的麒麟970系統單晶片(SoC)等晶片組,亦能帶動DisplayPort的市場滲透率。 根據市調機構Strategy Analytics指出,搭載原生DisplayPort或DisplayPort Alt Mode的手機、PC及平板數量,將從2017年近2.15億成長到2018年超過3.45億(年增率達61%)。 隨著AR/VR帶動視訊傳輸對於頻寬的需求,VESA積極投入支援這項新興技術。去年成立的AR/VR專案小組(SIG)已升格成專職的任務機構。採用HBR3的DisplayPort 1.4提供必要的高頻寬(每條管線8.1 Gigabit/秒的傳輸率),來支援更低延遲、更高更新率、及更高的解析度。透過USB-C傳送的DisplayPort訊號是獲得高解析度、HDR色彩、裝置電力、以及USB資料的最佳途徑,這些正是下一代AR/VR頭戴裝置需要的元素。 如上月宣布所述,VESA已著手草擬下一代DisplayPort標準,準備將資料傳輸率提高兩倍以上,來因應未來傳統顯示器的效能需求,包括8K以上的解析度,以及透過AR/VR顯示器提升使用者經驗,其中包括4K以上的VR解析度。VESA計畫在未來18個月內釋出這項更新規格。 汽車是另一個高解析度視訊顯示器與內容快速成長的領域。DisplayPort與嵌入式DisplayPort(eDP)都越來越關注汽車產業。現今許多熱門SoC皆支援DisplayPort與eDP的輸出訊號,其中eDP是現今筆電PC顯示面板的主要輸入介面,僅需少量的線路就能支援4K解析度。VESA近期剛針對汽車顯示器連結成立一個專案小組,來討論顯示器介面的各種需求,以及專門支援車載顯示器應用的潛在新標準。首次會議已於2月22日週四舉辦,參加者包含VESA會員與非會員們。欲瞭解VESA汽車顯示專案小組的詳細資訊,敬請瀏覽官網www.vesa.org。 VESA執行總監Bill Lempesis表示:「自VESA成立近30年來,一直是產業體系發展視訊標準的領頭羊。行動裝置市場與應用的持續成長,正顛覆電子產業的面貌。視訊傳輸各方面的改進,加上顯示器、GPU、以及轉移至5G連網等方面的技術,都是改善行動顯示經驗不可或缺的要素。VESA致力於讓行動產品擁有媲美固定式主機螢幕的畫質及高普及率的連結介面。」 VESA於世界行動通訊大會上展示各種方案,強調其設定的標準造就多元化功能,列舉以下: ● 4K解析度的顯示串流壓縮:由VESA開發的DSC最新版(v1.2)標準,其中一個目標就是促進消費性8K顯示產品市場,此次大會中並列展示壓縮與未壓縮的4K影片,來展現其逼真畫質的卓越表現。 ● DisplayHDR:VESA展示華碩(ASUS)最新的ProArt PA27AC顯示器,其符合VESA 針對筆電與桌機螢幕顯示器所推出的DisplayHDR400標準。 ● 8K 解析度:VESA 透過惠普(HP)Envy x360筆電連接到戴爾(Dell)UltraSharp 32 Ultra HD 8K 60Hz的螢幕(UP3218K),此螢幕提供3320萬像素的7680×4320解析度顯像,來展示DisplayPort驅動8K螢幕的能力 。 ● 透過USB-C傳送DisplayPort訊號 :VESA展示一系列全新上市的手機、筆電、平板,這些新機種皆有搭配USB-C並支援DisplayPort Alt Mode。 ● AR/VR:VESA展示透過USB-C傳送DispalyPor訊號的DAQRI Smart GlassesTM ,其能將周圍環境的資訊即時傳送到使用者的眼前,讓之前不易看到的影像成為得以一眼掌握的顛覆性資訊與情資。
-
熱導管搭彎角散熱導流鰭片,GIGABYTE Radeon RX Vega 64 Gaming OC 8G開箱測試
AMD當前的高階繪圖顯示晶片,是以Radeon RX Vega 64與Radeon RX Vega 56兩款產品作為代表,儘管這是在去年(2017年)8月發表推出,由於包含競爭對手的下一代產品還沒有個影子,因此Radeon RX Vega仍然是近期裝機可以參考的高價位選擇。 GIGABYTE採用Radeon RX Vega 64晶片的產品總計有4款,其中這款Radeon RX Vega 64 Gaming OC 8G屬於自製卡,訴求點在於預設經過超頻,配備WindForce風之力散熱模組,並提供6組顯示輸出端子。其設計尺寸為 278.8 x 131.6 x 5m,長度部分適宜唯獨略厚一些,因此需要3個PCIe槽的空間才能安裝妥當。 WindForce風之力散熱模組,包含2顆10公分刀刃扇葉風扇,GIGABYTE宣稱這扇葉設計能夠提升23%進風量。整體結構內包含純銅複合式熱導管、彎角散熱導流鰭片,以及銅背板、背面熱導管等元素共同組成,並且結合3D-Active Fan半被動式風扇控制系統,來取得解熱效率與靜音要求的平衡點。 對於有特殊裝機需求,或者設計奇特一些的機殼而言,GIGABYTE近來推出了PCI-E 3.0 x16 Riser Cable這項周邊,可以協助完成組裝兩三事。官方強調採用3M的Twin Axial Cable雙軸帶狀電纜,儘管是扁平線身仍然具有極佳的電器特性,無論高度彎曲或折疊仍然可以確保訊號完整性。其線身加上連接器總長度為250mm,無論是作為延長線使用,或者想讓顯示卡轉個方向固定,都是便於完成裝配的實用小道具。 Radeon RX Vega 64 Gaming OC 8G規格標示時脈設定為核心基礎1276MHz、動態超頻1560MHz,只比AMD基本設定值略高些微,而8GB容量HBM2記憶體是維持標準的945MHz(1.9Gbps)設定。如果想試試產品的極限,可以利用Aorus Graphics Engine來進行超頻調整,再增加些時脈來換取更好的遊戲流暢度。 性能實測體驗,我們維持Radeon RX Vega 64 Gaming OC 8G出廠預設值進行,當然了,如上圖所示其時脈設置實際上可達1630MHz。基礎表現如下列,同時透過3DMark進行迴圈燒機試驗時,無論Fire Strike Ultra或Fire Strike Extreme模式都獲得99%以上的判定。而一併利用GPU-Z紀錄運作組態,期間最高溫度落在75°C,風扇轉速1463RPM約為設計轉速43%,確實是不容易感到風切聲吵雜。 以下遊戲統一使用1920x1080解析度、最高貼圖品質,牛刀小試Radeon RX Vega 64 Gaming OC 8G所能提供表現,大多至少可以達到60FPS或以上的流暢度,更甚者平均值來90~100FPS附近。當然了,Radeon RX Vega 64這等級顯示晶片在2560x1440(WQHD)解析度環境,也是相當合適的應用方向,1920x1080對它而言不過是低標而已。 Radeon RX Vega 64 Gaming OC 8G目前的市場參考價格約為24,000元,儘管挖擴熱潮讓顯示卡價格漲了不少,但是如果想要暢快大玩遊戲,當預算有超過20,000元時,Radeon RX Vega 64 Gaming OC 8G是可以參考之。 處理器:AMD Ryzen 7 1700X 主機板:MSI X370 XPower Gaming Titanium 記憶體:Corsair Vengeance LPX(CMK16GX4M2B3000C15) 系統碟:Kingston SSDNow V310 960GB 電源供應器:XFX XTR 550 作業系統 Microsoft Windows 10專業版64bit 廠商名稱:GIGABYTE -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網址:
-
AMD與MSI合作推出Combat Crate,處理器、主機板與顯示卡只需599美元
AMD於今年(2018)2月推出Ryzen APU,又在4月19日推出第二代Ryzen與新晶片組,趁勝追擊在處理器市場的市佔率,可想而知第一代Ryzen系列處理器都將面臨自家新產品擠壓;有鑑於此,AMD近日與MSI合作,在美國Amazon.com推出Combat Crate。 Combat Crate箱中內容物目前可知將會有處理器、主機板以及顯示卡。處理器能夠選擇Ryzen 5 1600或是Ryzen 7 1700;主機板部分為合作伙伴MSI所推出的B350 Tomahwak;最後顯示卡的部分則為MSI推出的RX 580 Armor MK2 8G OC。此箱中並無記憶體、電源供應器等其他產品,不過目前於的售價為599美元,依照台灣銀行牌告匯率換算,大約為新台幣17,520元。 依照折合台幣換算,目前在「原○屋」上查詢此三項產品的合購價大約為新台幣21,790元,稍加換算的話,價格大約有8折的折扣。Ryzen 2000系列處理器才推出不到一個禮拜,而後可能還有B450晶片組預計上市取代目前的B350,因此這近似於清庫存的操作對於消費者們應該還是有一定的吸引力。可就不知道台灣有沒有機會推出Combat Crate,畢竟在台灣銷售的處理器,便宜的都在海上啊! (01) (02) (03) (04) (05)
-
AMD攜手合作夥伴推出新款高效能顯示卡,為玩家帶來絕佳多元選擇
華碩今日發表旗下品牌AREZ的AMD Radeon RX顯示卡,未來數週將會有更多AMD合作夥伴廠商推出AMD Radeon新產品品牌。 AMD致力讓玩家自由選擇Radeon RX顯示卡合作品牌也將保有玩家最在意的開放性、創新及包容性等相同價值。 •對開放創新的堅持:AMD努力不懈推動PC遊戲進步,積極與硬體標準機構、API及遊戲開發商密切合作,並將技術開放予各界運用,協助產業進步。透過AMD與JEDEC合作制定包括HBM與HBM2的記憶體標準、與微軟合作針對Vulkan開發DirectX與Khronos,以及透過GPUOpen計畫提供免費且種類眾多的視覺特效、生產力工具及其他內容,AMD讓業界造福遊戲玩家。 •致力透過產業標準推動真正透明化:藉由像FreeSync的產業標準,AMD為PC產業體系提供相關技術,大幅提升玩家體驗,並讓夥伴廠商能免費採納這些技術,因此玩家不必負擔「專利技術稅」,螢幕選擇也不會因價格而受限。 •真正的合作與一致性:AMD與合作夥伴在相同的立足點上密切合作,提供客戶最好的高效能、高品質遊戲產品及AMD各項技術,且不受反玩家/反競爭的限制束縛。 •擴展PC遊戲產業體系:AMD製作開放且免費的遊戲開發技術,帶來涵蓋PC與遊戲控制器產業體系的下一代沉浸式遊戲體驗。這些努力造就出許多進展,包括採用FreeSync技術的XBOX One S與X電視遊戲機、流暢整合至《極地戰嚎5》的前瞻性Vega功能與技術,以及讓遊戲開發商能免費採用AMD納入Vulkan API的眾多開源式創新技術。 藉由讓合作夥伴使用AMD Radeon RX品牌的策略,AMD持續以開放、透明、無限制的原則推動產業邁進,帶給玩家最佳沉浸技術、API及遊戲體驗。
-
反擊NVIDIA GPP壟斷計畫,AMD強調自由開放並鼓勵廠商建立新品牌對抗
針對主要衝著自己而來的NVIDIA GPP計畫,AMD官方今天終於正式做出回應,對於GPP計畫帶來的壟斷效應完全無法苟同,「擁有選擇的自由對於消費者和廠商來說,才是最重要的。」 簡單說一下GPP計畫為什麼讓許多人詬病,最主要問題在於「一旦廠商加入GPP計畫以後,其旗下的遊戲品牌便不得再使用其他顯示卡晶片廠商的產品。」這些遊戲品牌像是華碩的ROG、技嘉的Aorus等等。那你會說,好吧,先姑且不談不加入計畫帶來的影響,加入的話又能獲得什麼?簡單來說就是新技術能夠更快獲得並測試,也能獲得原廠工程師的幫助,並且推出新遊戲綑綁(Bundle)優惠,獲得市場營銷報告、營銷發展基金等等。如果選擇不加入,那好,你就什麼都沒有,少了上述這些資源,還想要在顯示卡市場上和其他有加入計畫的對手混?可能有點難。 AMD的態度對此則是不懂NVIDIA到底在幹嘛,「一直以來,AMD的產品都是秉持著自由的理念而來,你想要選擇怎樣的產品?想要如何玩遊戲?怎麼做跟什麼時候該做?而最重要的一點是,用什麼玩。」確實,對於電腦玩家來說,不管你是自己列菜單組電腦,還是購買遊戲主機,事實上都是秉持著「你想要什麼樣的電腦?」而來,選擇你所愛是最重要的關鍵,而NVIDIA GPP計畫的推出,將影響到玩家和廠商的自由。對於和AMD合作的廠商來說,AMD也表示:「我們反對這種市場壟斷的行為,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和AMD產品合作的廠商將會陸陸續續另創子品牌,而這些品牌也秉持AMD的開放、創新、包容理念,推出使用AMD產品的新品。」華碩已開出市場第一槍,宣布旗下ROG使用AMD產品的電競筆電,未來將以新的電競品牌「AREZ」亮相。 然而對於這些電競品牌來說,都是多年的長期經營才有的品牌口碑,如今必須因為NVIDIA的GPP計畫而放棄部分原本品牌帶來的效益,肯定都會帶來影響,而對於消費者來說,同時也意味著選擇權被剝奪,這些都是AMD最不願看到的景象。
-
ASRock首批Phantom Gaming系列顯示卡,將於4月19日正式上市
台灣知名主機板廠商之一的ASRock(華擎科技),3月29日正式宣布跨足顯示卡市場,消息傳出一段時間後,今天(4月13日)確定了Phantom Gaming系列遊戲顯示卡,產品上市日期在4月19日,分別採用AMD Radeon RX 580和Radeon RX 570顯示晶片;很巧的是,AMD Ryzen 2000系列也是這一天上市。 ASRock首波推出的顯示卡為超頻版,並提供三種運作模式:靜音模式預設為1324MHz、標準模式1380MHz、超頻模式1435MHz,輸出端為3個DisplayPort、1個HDMI與1個DVI。在散熱部分,採用了超高耐用度與滑順度的雙滾珠軸承風扇,同時在大型銅底的散熱鰭片周圍,設計了多根高效能複合熱導管,提供最佳解熱效能。確保顯示卡在全速運作時依然保持穩定,並且提供長期的產品可靠性。 雖尚未公布售價,但作為「妖板」製造商的ASRock價性比一向是值得期待的,選在與AMD新產品發售日的同一天,因此也備受矚目。除了首波亮相兩款顯示卡,而未來將陸續推出Phantom Gaming Radeon RX560 2G/Radeon RX550 2G,有興趣的玩家可持續關注。 (01) (02)
-
首台迷你電腦搭載 NVIDIA Pascal架構的Quadro 專業顯卡,革命性迷你機身締造無盡創作空間
領先全球的香港電競品牌ZOTAC,宣布推出採用全球最先進及最強大的GPU的ZBOX迷你電腦Q系列。此全新系列不僅是ZOTAC首次呈獻的迷你電腦工作站,更是世界首台搭載 NVIDIA® Pascal™ 架構的 Quadro® 迷你電腦。ZBOX 迷你電腦Q系列承襲ZBOX迷你電腦的纖巧及時尚造型,同時不因體積而妥協效能,充分發揮出業界領先的專業圖像能力。從驚人的工業設計到先進特效,再到複雜的科學視覺化及資料建模,ZBOX 迷你電腦Q 系列都能將當前最難解決的挑戰,轉變成未來的企業成功故事。 ZBOX 迷你電腦Q 系列配備NVIDIA® Pascal™ 架構的Quadro® 專業圖像顯示卡系列,由P1000至具備進階VR功能的P5000顯卡,皆通過專業測試並取得認證,可以完全兼容現有所有專業應用程式。Q系列迷你電腦更配搭Intel® Core™ i5或i7處理器,提供極速、靈敏並節能的效能表現,讓你的創作與工作更得心應手。 ZOTAC產品總監黃嘉寶表示:「作為迷你電腦的始創者,我們很自豪可以令更多追求專業繪圖效能的潛在用家,享用小體積電腦所帶來的強大視覺運算能力。全新的Q系列不只是ZBOX迷你電腦的一大突破,亦見證了迷你電腦再次展現出超越體積界限的頂級效能。」 ZBOX 迷你電腦Q 系列最高只有2.8吋,體積更是傳統直立式工作站的一半,讓你迎接整潔無雜亂的工作間,從而增加創作效率。此外,加倍散熱面積以及強力冷卻器,有助排出熱量及攝入冷空氣,讓效能時刻保持最佳化。 所有系統皆支援先進的連接技術,包括雙以太網端口、802.11ac WiFi連線、藍芽4.2、USB 3.0、HDMI 2.0、高達32GB的DDR4記憶體,以及M.2介面和2.5吋的HDD或SSD插槽。QK5P1000型號特別設有VESA 壁掛功能,你可以平放、懸掛在牆上,甚至將它藏在螢幕後。應用方法靈活多變,應你所需自由發揮。
-
Linux驅動程式曝光AMD Vega 20資訊,新RX 600系列可能快來了
今年(2018)1月甫落幕的CES,AMD於技術宣示會上,提出了整年度關於處理器、圖形處理器、7nm新製程等日程,截至目前為止只看到Ryzen 3 2200G與Ryzen 5 2400G的蹤影。經過一小段時間後,又有新消息了!根據外媒報導指出(雖然這篇新聞寫在愚人節QQ),AMD將推出Vega 20圖形處理器似乎已經露出些許資訊! 該報導指出在Linux驅動程式當中,已出現Vega 20晶片識別代碼!在驅動程式的補丁中,Vega 20共被識別出6種型號,與前身Vega 10於驅動程式當中的9種不盡相同,前代的產品包括了Instinct、Radeon Pro與Radeon RX系列。 在前面提及的技術宣示會上,AMD表示2018年圖形處理器規劃,目前已經推出的Radeon Vega Mobile,以代號Radeon Vega 11 CUs (簡稱Vega 11)搭載在Ryzen 3 2200G與Ryzen 5 2400G,以及Intel Core i7-8809G等處理器上;最後提及自家首款7nm製程的工作站圖形處理器Instinct,也已經被投入機械學習當中。 從上開資訊以及此次對於Vega 20的改動中稍加猜想,AMD或許正在評估使用7nm製程與HBM2是否足以生產新一代Vega圖形處理器;而在驅動程式更新的ID當中,或許就有1組產品是7nm製程的RX Vega,也並無不可能。而另外一種可能性則是在Vega Frontier上市前3個月推出的更新,是否為RX 600系列的全新圖形處理器呢? 這麼多的疑問單從補丁當中想得到答案,也不過就是以管窺天、以蠡測海的行為罷了!各位玩家們,就跟著小W編繼續等下去,有更多的相關消息也請持續鎖定。 (一) (二) (三) (四) (五)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龍爪現形、踩滅廢熱,MSI AMD Radeon RX 6600 XT GAMING X 8G開箱解密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80 G1 GAMING實測開箱,三風扇風之力顯示卡中的玩家聖物!
- MSI GeForce GTX 1070 SEA HAWK X實測開箱,CORSAIR HYDRO一體式精品級水空冷顯示卡!
- 電競戰神刀法凌厲、讓性能刀刀暴擊,ROG STRIX RTX 3070 Ti O8G GAMING上機實測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60 G1 Gaming 6G實測開箱,玩家級自製顯示卡中的優質精品!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60 Xtreme Gaming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極致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