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D / 固態硬碟
-
2019春季21款主流SSD大評比,價格大降價、更換高容量就趁現在 (下)
本文開始介紹這次共21款主流SSD產品,一次讓讀者看個夠!在下列的產品介紹中,有包含10組SATA類SSD、7組M.2 NVMe類SSD,以及4組USB 3.1 (Gen.1與Gen.2)外接式SSD,讓大家可以了解當今市場有哪些主流的高效能、價錢又不錯的SSD產品, 以做為接下來添購高容量SSD的參考。 接下來,請看本文介紹!以下圖文超級多,請慎入! (本文同步刊登於2019年4月號雜誌) (1) (2) (本篇) 廠商名稱:威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309-309 廠商網址: 這款威剛的推出的Ultimate SU650 SSD,採用SATA介面設計,提供120GB/240GB/480GB/960GB等容量,並具有循序讀寫達520 / 450 MB/s的效能。隨機讀寫IOPS可達最高40K與75K。提供3年保固。在用料方面,以這款960GB的版本來看,外殼採用上蓋塑膠、下蓋金屬的混搭設計,並有卡扣將內部的超小PCB板夾住。在PCB部份,採用3D TLC NAND顆粒兩顆,並看得到有一顆Realtek的主控IC。整體用料單純。效能也不錯。適合想要升級SSD容量的玩家選購。 廠商名稱:威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309-309 廠商網址: 威剛XPG SX8200 Pro SSD是SX8200的後繼機種,主打超高速M.2 NVMe SSD市場,有256GB/512GB/1TB/2TB等容量可供選擇。採用PCIe 3.0 x4介面設計,提供高達3500MB/3000MB/s的循序讀寫效能,且隨機讀寫速度也達到390K/380K IOPS。提供5年保固。核心方面,採用SMI SM2262控制器、搭配ADATA快閃記憶體4顆,快取記憶體2顆。並額外提供散熱片可讓玩家們依照需求來貼附。此外,威剛SSD產品皆有提供ADATA SSD Toolbox軟體下載,具備檢視資訊、診斷、抹除與韌體更新等功能。適合想要高速又物美價廉的玩家選購。本產品另有專文評測過,細節請。 廠商名稱:敏寶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2222-8256 廠商網址: 由Anacomda推出的i1 Fiery Serpent. (火蛇)系列,為M.2 PCIe Gen. 3.0 x2的NVMe SSD,表面搭配輕薄型散熱片,可滿足持續讀寫之下的散熱需求,再搭配許多主機板已提供的M.2散熱片,雙管齊下可達到更好的散熱效果。SSD用料方面,採用TLC快閃記憶體4顆,搭配Marvell的快閃控制晶片,在沒有提供額外DRAM顆粒當快取的情況下,循序讀寫效能可以達到最高1550/780 MB/s的表現,實測IOPS也能達到讀寫88K/91K,效能大約是一般SATA SSD的2至3倍,屬於中階SSD的表現。官方提供3年保固,適合需要便宜,但效能還算不錯的玩家選購。 廠商名稱:敏寶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2222-8256 廠商網址: 由Anacomda的TS (泰坦戰蟒)系列,採用SATA 6Gbps介面設計,提供120GB/240GB/480GB/960GB等容量,並具有循序讀寫達550 / 500 MB/s的效能。實測隨機讀寫IOPS可達最高44.4K與75.5K,表現非常突出。在用料方面,這款TS 960GB的外殼採用金屬材質,並以螺絲固定內部 PCB。在其小片PCB佈線方面,採用3D TLC NAND顆粒兩顆,搭配SMI SM2258XT控制晶片,無另外搭配記憶體快取。整體表現實屬不錯。售價也漂亮。官方提供3年保固。適合想要老電腦升級SSD,或新電腦升級儲存容量時選購。 廠商名稱:宇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668-699 廠商網址:www.apacer.com 廠商網址: Apacer推出的這款AS340 Panther (黑豹)系列SSD,採用SATA 6Gbps介面設計,提供120GB/240GB/480GB/960GB等容量。產品表面上有豹型Logo,搭配黑灰色背景,頗為搶眼。此SSD採用Phison PS3110控制晶片,搭配3D TLC NAND快閃記憶體8顆,與DDR緩衝記憶體2顆,提供循序讀寫高達550 / 510 MB/s的效能。隨機讀寫IOPS可達最高96.6K與70K,表現不俗。在用料方面,這款480GB的外殼採用金屬材質,搭配卡扣方式來固定內部的全高形 PCB。在佈線方面,一邊都是空焊,另一邊可以看到上述的各種IC。官方提供3年保固,官網也提供Apacer SSD Widget軟體下載,具備檢視資訊、診斷、抹除與韌體更新等功能。。適合有老電腦想升級至SSD、或是既有電腦想升級SSD儲存容量需求的玩家選購。 代理商名稱:捷元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商電話:02-2795-6677 代理商網址: 廠商網址: 美光Crucial推出的BX500,主打入門級SSD,採用SATA 6Gbps介面設計,提供120GB/240GB/480GB/960GB等容量選擇。產品表面上有BX的Logo,搭配黑色機身設計。拆下外殼之後,可看到其用料也很簡單,上下蓋皆採用塑料,搭配螺絲孔的部份有採用金屬材質,以利裝機固定。拆下其小片PCB板。可以看到此SSD採用SMI SM2258XT控制晶片,搭配Micron自家3D TLC NAND快閃記憶體4顆,無額外DRAM快取記憶體,能提供循序讀寫540 / 500 MB/s的效能。實測隨機讀寫IOPS可達最高51K與80K,整體表現尚可。提供3年保固,適合老筆電、老桌機升級等場合使用。 代理商名稱:捷元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商電話:02-2795-6677 代理商網址: 廠商網址: 美光Crucial推出的MX500,主打主流級SSD市場,採用SATA 6Gbps介面設計 (另也提供M.2的版本),提供250GB/500GB/1000GB等容量讓消費者選擇。產品採用銀色金屬材質設計,拆下外殼之後,可看到內部採用卡扣與螺絲固定住其稍微縮小的PCB板。拆下其小片PCB板。可以看到採用SMI SM 2258H控制晶片,搭配Micron自家3D TLC NAND快閃記憶體共16顆,另有美光DRAM快取記憶體2顆,提供循序讀寫560 / 510 MB/s的效能。隨機讀寫IOPS也高達95K與90K,整體表現優異。官方提供5年保固,適合想要用比較久的主流級電腦使用,而老電腦要升級也可以拿來當主要開機磁碟,以提升整體效能表現。 代理商名稱:捷元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商電話:02-2795-6677 代理商網址: 廠商網址: 這款美光Crucial P1 SSD,主打超高速M.2 NVMe SSD市場,提供500GB/1TB/2TB等容量選擇。採用PCIe 3.0 x4介面設計,1TB機種具備2000MB/s、1700MB/s的循序讀寫效能,且隨機讀寫速度也達到250K/240K IOPS。在PCB板上,可以看到採用的是SMI SM2263控制器、搭配美光自家QLC快閃記憶體2顆,以及美光DRAM快取記憶體1顆。並提供5年保固,可見美光對於自家QLC晶片還提供如此長的保固可說是非常有信心。此外,美光Crucial SSD產品全系列都有提供自家Crucial Storage Executive軟體下載,具備檢視資訊、診斷、抹除與韌體更新、快取、空間保留…等功能。適合想要運作高速又有保固的玩家們選購。本產品另有專文評測過,細節請。 廠商名稱:遠東金士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666-200 廠商網址: Kingston的A1000系列,主打主流級SSD市場,採用M.2 2280外型設計,支援NVMe PCIe 3.0 x2介面,提供240GB/480GB/960GB等容量選擇。以此480GB容量來看,在用料方面採用TLC快閃記憶體4顆,搭配Phison PS5008控制晶片,以及Kingston自家Embedded記憶體1顆當作快取緩衝區,能提供循序讀寫效能達到最高1500/900 MB/s的表現,IOPS也能達到讀寫100K/90K,效能大約是一般SATA SSD的2至3倍,整體表現OK。此外,Kingston全系列SSD都有提供自家Kingston SSD Manager軟體下載,具備檢視資訊、診斷、抹除與韌體更新…等功能。官方提供5年保固,適合主流級電腦安裝,以當開機碟與資料存取使用。 廠商名稱:遠東金士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666-200 廠商網址: Kingston推出的UV500系列,主打入門級SSD市場,採用SATA 6Gbps介面設計 (另也提供M.2的版本),提供120GB/240GB/480GB/960GB/1.92TB等多樣化的容量,讓消費者來選擇。產品採用銀灰色金屬材質設計,拆下外殼之後,可看到內部採用螺絲固定住其PCB板。在晶片部份,採用Marvell控制晶片,搭配TLC NAND顆粒16顆,以及Kingston自家Embedded記憶體2顆來當快取,提供循序讀寫520 / 500 MB/s的效能。隨機讀寫IOPS達79K與50K,整體表現不俗。官方提供5年保固,售價也算不錯。適合想要用比較久的入門或主流級電腦的使用者選購使用。 廠商名稱:博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8228-0333 廠商網址: 由美商博帝(Patriot)所推出的Burst系列SSD,主打主流級SSD市場,採用SATA 6Gbps介面設計,提供120GB/240GB/480GB/960GB等容量選擇。此款960GB機種,產品採用黑色全塑料材質設計,僅有螺絲鎖孔採用金屬材質。拆下外殼之後,可看到內部採用卡扣方式固定住其小片PCB板。在晶片部份,採用Phison PS3111控制晶片,搭配TLC NAND顆粒共4顆,並無搭配額外的記憶體來當快取,用料極簡、成本省很大。不過卻能提供循序讀寫560 / 540 MB/s的超高效能。隨機讀寫IOPS達80K與60K,整體表現就如同其產品名一樣:能爆發出潛在效能。此外,官網提供的Patriot SSD Toolbox軟體,具備資訊、診斷、抹除、韌體更新等功能。官方提供3年保固,售價也算漂亮。適合想要便宜但效能不差的消費者選購。 代理商名稱:星睿奇貿易有限公司 代理商電話:0800-296-968 代理商網址: 廠商網址: 三星(Samsung)所推出的這款860 QVO V-NAND SSD,為TB級的SATA SSD系列,提供1TB/2TB/4TB等容量選擇。以1TB機種為例,在拆下外殼之後,可看到內部採用螺絲固定住其超小片PCB板。在晶片部份,採用Samsung自家MJX控制晶片,搭配Samsung自家的4-bit MLC V-NAND (其實就是3D QLC NAND)顆粒共1顆,並搭配額外的記憶體1顆來當快取。雖說是QLC顆粒,但其具備500MB/s、520MB/s的循序讀寫效能,且隨機讀寫速度也達到96K/89K IOPS。可說是具有超優異的效能表現。此外,官網提供的Samsung Magician軟體,具備資訊、診斷、抹除、韌體更新等功能。另Samsung SSD Data Migration則是類似Acronis True Image的軟體,可以提供磁碟複製或資料遷移。官方提供3年保固,售價算是裡面比較高檔的。適合想要高速、大品牌、產品有保障的使用者選購。 廠商名稱:十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821-688 廠商網址: 十銓(Team Group)所推出的L5 Lite 3D 1TB SSD,主打入門級SATA 6Gbps SSD市場,提供120GB/240GB/480GB/1TB等容量選擇,並具有循序讀寫達500 / 480 MB/s的效能。隨機讀寫IOPS可達最高80K與70K。提供3年保固。在用料方面,以這款1TB的版本來看,外殼採用金屬材質,搭配內部以螺絲固定PCB板。IC用料方面,採用3D TLC NAND顆粒兩顆,並看得到有一顆SMI SM2258G的主控制IC,與額外DRAM快取IC兩顆。整體效能表現OK! 在售價方面也是本次評測中最具C/P值的機種 (每1元可以買到最高的容量)。因此適合效能OK但價錢要最便宜的入門玩家們選購! Award:Teamgroup L5 Lite 3D贏得本次大評比中的「最佳C/P值」獎項。 廠商名稱:十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821-688 廠商網址: 十銓(Team Group)的MP32 SSD,主打入門級M.2 SSD市場,採用PCIe 3.0 x2介面設計,提供128GB/256GB/512GB/1TB等容量讓消費者選擇。以512GB的版本來看,其提供循序讀寫達1450 / 750 MB/s的效能。實測4K隨機讀寫IOPS可達最高218K與188K。提供3年保固。在IC用料方面,採用3D TLC NAND顆粒兩顆,並搭配一顆Phison PS5008主控晶片,沒有額外的DRAM快取IC。提供比SATA SSD快約2~3倍效能,整體還算OK! 此外,官方全系列SSD產品都有提供自家T-Force SSD ToolBox軟體下載,具備檢視資訊、診斷、抹除,以及磁碟複製功能。且採用的是綠色軟體,免安裝即可執行。等於一套軟體就搞定所有SSD的功能。因此適合需要效能可以,但價錢要夠便宜的入門玩家們選購! 廠商名稱:台灣東芝記憶體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2508-9909 廠商網址: 繼XG5之後,Toshiba Memory (東芝記憶體)再推出全新的XG6 SSD,主打超高效能的M.2 NVMe SSD市場,提供256GB/512GB/1024GB,以及有無散熱片的版本。以本次測試的1TB容量為例,採用PCIe 3.0 x4介面設計,1TB機種具備3180MB/s、2960MB/s的超高速循序讀寫效能,且隨機讀寫速度也達到355K/365K IOPS,實測在HDTune寫入中,其線圖也維持非常平穩,可說是性能級怪獸。在PCB板上,可以看到採用的是Toshiba自家的主控制器、搭配Toshiba 3D TLC (Gen.4 BiCS Flash 96-layer)共2顆,以及DRAM快取記憶體1顆。加上還保固5年,來吸引消費者來購買。透過這次的評測,Toshiba Memory XG6在效能上皆表現優異。因此贏得本次大評比中的最佳效能項目。適合想要運作最高速又有超長保固的玩家們選購。 Award:Toshiba Memory XG6贏得本次大評比中的「最佳效能SSD」獎項。 廠商名稱:台灣威騰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2182-9300 廠商網址: Western Digital推出的WD Black SN_750 SSD,採用的是M.2 NVMe PCIe 3.0 x4規格設計,主打電競玩家SSD市場,具有絕佳的存取速度,提供256GB/512GB/1TB/2TB等容量,以及有散熱片及無散熱片版本(250GB僅提供無散熱片版本),本次測試的為無散熱片1TB版本,提供絕佳的效能,擁有3470MB/s、2900MB/s的超高速循序讀寫效能,且隨機讀寫速度也達到515K/560K IOPS,因此在大量資料存取下能有超快速的效能提升作用。用料方面,採用SanDisk自家控制晶片,搭配SanDisk自家3D TLC NAND Flash晶片2顆,以及DDR4記憶體當快取,效能比一般採用DDR3記憶體的快很多。實測其HDTune讀寫中,其線圖表現不差,只是波動稍微大一點。但不影響遊戲表現。搭配其官方提供的Western Digital SSD Dashboard軟體,可提供資訊、診斷、抹除、韌體更新等功能,並有專屬的遊戲模式開關,開啟後即可再提升效能,成為絕佳電競SSD,因此WD Black SN750贏得本次大評比中的最佳電競SSD項目。官方提供5年保固,適合想要組裝電競電腦且想要有超長保固的玩家們選購。 Award:WD Black SN750贏得本次大評比中的「最佳電競SSD」獎項。 廠商名稱:台灣威騰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2182-9300 廠商網址: Western Digital推出的WD Blue SSD,採用的是SATA 6Gbps規格設計,主打主流級SSD市場,提供250GB/500GB/1TB等容量,另也有M.2 (SATA)的版本。本次測試的為1TB的容量,擁有545MB/s、525MB/s的高速循序讀寫效能,且隨機讀寫速度也達到100K/80K IOPS,在多工使用也可提供不錯的整體效能表現。用料部份,外蓋採用上塑膠、下金屬的混搭設計,並採用卡扣來固定其全Size的PCB板。各IC部份,採用Marvell控制晶片,搭配SanDisk自家3D TLC NAND Flash晶片8顆,以及額外搭配Micron DDR3記憶體1顆來當快取。官方提供3年保固。此外,官網提供Western Digital SSD Dashboard軟體,可提供資訊、診斷、抹除、韌體更新等功能,且背景會隨著是Black系列或Blue系列來切換成對應的顏色主題,適合想要升級成SSD或組裝新電腦時選購使用。 廠商名稱:威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309-309 廠商網址: 這款威剛的外接式USB 3.1 Gen. 1 SSD,採用小巧Cube外型設計,好攜,提供256GB/512GB/1TB等容量,外型則有黑色與黃色兩種顏色款式可供選擇。在時尚的金屬的外觀並搭配四周採Rubber材質,能提供IP68等級的防水防塵功能,在1.5米深的水下浸60分鐘也能滴水不進,同時通過MIL-STD-810G 516.6 落摔測試,屬於軍規級的產品。至於規格則採用USB 3.1 Gen. 1介面,搭配內建3D TLC NAND,提供440MB/430MB/s的循序讀寫效能。官方提供3年保固,隨附USB A轉microUSB的USB3傳輸線,出廠時格式化為NTFS,相容於Windows作業環境。本產品適合需要強韌不怕摔的玩家選購。 廠商名稱:台灣索尼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4499111 廠商網址: 這款SONY推出的SL-E系列外接式SSD,採用長型黑色金屬外觀設計,搭配正反面有水波紋路,握取時觸感更佳,且不易滑落。SL-E系列共有三款型號,依序是SL-EG2 (240GB)、SL-EG5 (480GB)與SL-E1 (960GB),皆採用USB 3.1 Gen. 2規格設計,提供與SATA SSD同級的讀寫效能(540MB/s、520MB/s)。隨贈USB-C轉USB-A傳輸線(PC/Mac使用),以及USB-C轉USB-C傳輸線(手機/行動裝置使用)。官方提供3年保固。官網也提供ENC DataVault精簡版工具,具有密碼保護功能,讓用戶可以加密自己的重要資料,以避免他人偷窺。出廠時格式化為exFAT,相容於Windows/Mac/Android等作業環境。本產品適合需要在各裝置間存取資料的行動族群選購。 廠商名稱:創見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4-1000 廠商網址: 創見(Transcend)這款ESD240C可攜式SSD,採小巧超薄超輕設計,容易攜帶。外型以時尚銀色金屬材質,有利散熱,且搭配USB 3.1 Gen. 2的規格設計,提供絕佳的存取效能,實測達到循序讀寫皆500多MB/s,效能非常卓越。當然外殼也能感受到非常的燙,因此使用時手盡量別去觸碰,並保持良好通風,以維持高效能表現。隨贈USB-C轉USB-A、USB-C轉USB-C傳輸線。出廠時格式化為exFAT,相容於Windows/Mac/Android等作業環境。官方提供3年保固,並提供Transcend Elite工具,提供資料同步/備份、密碼保護、診斷等功能,適合想要高速又好攜的玩家選購。 廠商名稱:台灣威騰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2182-9300 廠商網址: WD這款外接式SSD,採用雙材質設計,上方為塑料搭配下方菱形表面造型金屬的材質,非常吸睛,並兼顧好握取與高速存取散熱的需求,也通過1.98米的高度跌落測試。效能表現絕佳,實測達到循序讀寫皆500多MB/s,效能非常卓越。實測循序讀寫高達562.1MB/s、507.7MB/s,溫度上還OK不至於太趟。隨贈USB-C轉USB-C傳輸線,以及USB-C至USB-A轉換頭,因此出門時可少帶一條連接線出門,以減少佔用空間。官方提供3年保固,出廠時格式化為exFAT,相容於Windows/Mac/Android等作業環境。在軟體方面,則提供PC/Mac版本的各式好用工具軟體,以用在檢測/維護、資料備份/還原/自動同步、磁碟加密/解密等用途。適合電腦族與手機族選購。 從上述的測試結果、規格表,以及產品簡評,可以發現各家SSD產品雖然都已採用TLC/QLC的快閃記憶體顆粒,但由於搭配32位元等級ARM主控晶片,並搭配DDR3甚至DDR4記憶體快取,能處理更多的讀寫命令、除錯與儲存最佳化,讓SSD的讀寫速度提升到比MLC時代SSD還要卓越,且產品壽命都能達到3年至5年之久,再搭配大多廠商都有提供資料遷移或資料備份軟體,讓玩家可以隨時做好備份,再也不用擔心資料會遺失! 此外,在外接式SSD部份,各廠商也幾乎提供USB 3.1 Gen.2等級的規格,搭配USB-C的接頭,以及出廠格式化成exFAT,以讓使用者能在PC/Mac/Android等跨裝置間進行檔案存取與交換。而SSD的速度也比一般純隨身碟的速度快很多,不僅適合資料備份,也適合製作成系統安裝碟甚至直接安裝作業系統(如Windows To Go)在上面,以便應急或是當救援碟使用,建議玩家們可以額外添購! 總之,最近有需要提升電腦儲存容量,可以考慮購買上述的高容量SSD,讓電腦整體效能提升,以增加工作效率,對於電競電腦來說,也能提升存取速度,讓你快人一步,玩起遊戲更爽!最後祝各位讀者都能買到心目中最理想的SSD,讓您的數位生活更添光彩。 (1) (2) (本篇)
-
2019春季21款主流SSD大評比,價格大降價、更換高容量就趁現在 (上)
固態硬碟(SSD)具備存取快、不怕震、無噪音等優勢,近年來已經逐漸取代傳統硬碟(HDD)市場的地位。然而在NAND Flash顆粒開始以TLC為主流,甚至更有QLC等級的產品初問世。這些新一代採用3D TLC、QLC的SSD不僅在容量提升,更以超殺的價格來搶市,主流SSD容量也從128GB、256GB逐漸轉換到512GB甚至1TB為主。就連2018年下半年開始的全新電競筆電,也開始放棄「小SSD+大HDD」的雙碟配置,改成以單顆大容量SSD來設計。 如今在SSD走向大容量、速度快的全新儲存新世代,消費者要如何選購適合自己合用的SSD呢?請看本文介紹! (本文同步刊登於2019年4月號雜誌) (1) (本篇) (2) 近年來,固態硬碟(SSD, Solid-State Drive)可說是持續「價崩」,搭配新一代3D TLC NAND Flash顆粒的推出,使得當今SSD從兩三年前的128GB、256GB級的主流容量,逐漸轉換成以512GB甚至1TB等級的容量為主流。尤其是以2.5吋SATA 6Gbps介面的SSD,售價更是進入到完全可以取代HDD的甜蜜點,目前480GB或512GB等級的SSD售價,大概是2,000元上下,而960GB/1TB等級SSD售價,則甚至低到3,000元出頭就有! 前者適合一般文書或辦公室使用,而後者則適合需要大容量儲存的玩家使用。 這樣看來,當今組電腦、開菜單,在儲存裝置方面應該都是只有SSD的選項了,至於還會想要買HDD的,幾乎只剩下需要有更高容量(4TB以上)需求的玩家,才會去買這樣的產品了! PCDIY!的讀者們可能還記得,先前我們有做過主流128GB容量的SATA 5Gbps SSD大評比,當時128GB的售價大概還在2千元上下 (當時64GB以下的SSD就已退出市場,在市面上很難買到)。雖說120GB或128GB的容量,還算可以使用,但在安裝作業系統與必要的日常用軟體之後,容量已經所剩不多,因此好一點的話,直接買240GB或256GB等級的SSD會比較夠用,但這樣價錢也就高一些,還不如買128GB SSD搭配1TB HDD還來得划算。(當初這樣的搭配模式算是最佳組合了) 也因此,當時的效能級電腦(包括電競筆電、桌機等),大多會採用雙碟的配置方式,把SSD當系統碟、HDD當資料碟,因此儲存裝置大多是128GB SSD+1TB HDD,或是256GB SSD+1TB HDD,這讓玩家們可以開機也快、能安裝的遊戲也多。只是這樣子設計的話,玩家要記得把遊戲檔案安裝到D:槽,且由於HDD速度慢,使得遊戲安裝與載入速度也比較慢。 因此,市場也醞釀出像是Intel Optane Memory或是AMD StoreMI這類的SSD快取加速軟體,可透過容量小但速度快的SSD來當硬碟快取,再搭配軟體能對使用者使用行為進行分析,預先提早將常用的軟體或資料寫到SSD,以達到整體系統效能的提升!只不過,上述雙碟的配置方式,對一般使用者來說,使用上仍不夠親民,因此大概只有系統商在推出新電腦時會採用。至於一般廣大的DIY組裝玩家則不一定會使用,不如直接花更多的預算來買更高容量的SSD,這樣還比較實際些。 由於Flash顆粒早在3年前已是由TLC為主,但為了更微型化,Flash大廠們紛紛推出3D堆疊的製程設計,讓單顆Flash IC的容量可以再往上提升,以便用在微型的電子裝置,以及手機產業(手機容量一直在提升,從三年前的32GB/64GB,到這一兩年的256GB為主流,甚至有1TB的機種出現),而電腦產業也可以應用在小體積的SSD (例如M.2規格等),讓單位成本下降,同時提升整體容量。 至於大家會擔心的TLC顆粒品質是否不如MLC,這部份其實透過更好的Flash Controller (快閃記憶體控制器)設計,再搭配良好的演算法與除錯設計,一樣也可以做到跟MLC同級的品質。 而目前業界的做法,大多改採用32位元的ARM級CPU來設計Flash Controller,相較於MLC時代的8或16位元CPU來說,能擁有更快的執行效能,來提升讀寫的品質與效能,然也因為需要更大的處理空間,有些SSD則會配備更高容量的DRAM IC來當緩衝區或快取(通常配置256MB至1GB容量),讓資料處理能在DRAM緩衝區優先處理完成,以減少Flash IC的寫入次數,提升SSD整體使用壽命! 目前除了Flash大廠們自己推出的SSD產品,其Controller採用ARM架構之外,台系的Flash Controller也紛紛採用ARM架構設計,能夠支援各式新世代3D TLC的Flash顆粒,甚至有些已可支援QLC (Quad Level Cell)的顆粒,以搶佔SSD的Flash Controller市場。 對SSD廠商來說,雖改採新一代ARM架構的Flash Controller,甚至搭配更高容量的DRAM IC,成本會比較高,但比起NAND Flash IC售價,以及其提供的單位儲存成本來說,這些根本算不了什麼,而且還能提供比MLC更優越的效能表現。因此當今的SSD,幾乎都是3D TLC的天下了! 正由於SSD市場已進入成熟階段,高階市場已擁有不少SSD使用者,但仍有不少入門使用者,或是兩三年前的玩家還在使用低容量的SSD,因此SSD廠商們都有規劃入門款SSD,以超低價格,容量在240GB、480GB以上,來搶佔電腦升級市場與入門玩家市場。至於高階效能級電腦,則開始改配置成內建480GB、960GB的M.2 SSD,來讓整體效能提升。 內接式SSD可以分成兩大主流,一個是取代HDD用的2.5吋SATA 6Gbps (又俗稱SATA III)規格的SSD,外型大小接近2.5吋SATA HDD,這類SSD可以安裝在傳統筆電的HDD槽,亦可安裝在桌機裡面使用 (當今機殼已提供2.5吋SSD/HDD的安裝槽)。由於SATA 6Gbps的傳輸速度上限就是6Gbps,大約是600MB/s,也因此,再怎麼快的SATA SSD,其效能也都被限制在這個速度底下。至於容量上限,則可以做到4TB,甚至更高。 至於新的M.2 NVMe規格,則是外型類似口香糖大小的內接式SSD,目前主流規格為2280 (22mm x 80mm),可直接安裝在主機板上的M.2插槽,不需要像SATA SSD那樣要連接SATA訊號線與電源線,而M.2目前最高容量則能提供到2TB。 值得注意的是,M.2 SSD有分NVMe規格(採用PCIe 3.0 x2或PCIe 3.0 x4的介面設計,頻寬上限達到3200MB/s)與SATA規格(接腳上有兩個缺口,須安裝在支援SATA的M.2插槽),因此在選購上,必須注意這兩款的不同,以免買錯。 這次SSD大評比中,我們選了市面上買得到的多款各式消費級SSD,包括2.5吋SATA規格以及M.2 (NVMe)規格等兩大類,另外再加入USB 3.1的部份,來進行測試。除了效能測試外,我們還針對其容量與市價做分析,讓大家可以得知目前各SSD的C/P值是如何,希望有助於玩家朋友在採購上的選擇依據及參考。 在材質設計與顆粒使用方面,以SATA SSD來看,這次各廠商推出低價入門款,有些款已改塑膠材質來降低成本、減輕重量,而我們也都拆下來看看裡面的控制器與記憶體組成(在後面的產品介紹頁可看到拆下的樣子)。這次可以看到許多廠商都採用超小型PCB,搭配少數顆的Flash顆粒,來達到高容量需求。 在扣合設計上,有些上下蓋只採用到卡榫來扣住PCB,包裝則以太空包來設計,以降低整體成本,低價供應!適合需要大容量儲存空間的玩家們,買來當系統碟或資料碟使用。 至於M.2 SSD部份,這次我們只選定NVMe規格,主要是因為這是主流規格,能提供最快的傳輸速度。特別提到的是,在各廠商推出的各式入門款M.2 NVMe SSD中,有些有附薄型散熱片,提供基本的散熱需求,而有些則只有提供貼紙,使用時最好搭配主機板的M.2散熱片來使用,否則過熱時會影響效能表現。 至於規格方面,有些款雖只有PCIe x2的規格,但提供超過1,500MB/s的循序讀寫效能,加上價格很接近SATA級,因此能提供更好的性價比。不過一些主流的PCIe x4規格,好的都可以到3,000MB/s以上。至於採用QLC的Crucial P1,則只到2,000MB/s左右,但特色則是提供不錯的性價比。 以上整體來說,NVMe的售價還是比SATA貴一些些,主要是針對需要更快速度的電競玩家所打造,讓玩家們不管是安裝或讀取遊戲時,都能快人一步,以早點進入戰場做熱身,為勝利而做好準備。因此想要擁有更快速度的玩家們,在選購時還是建議可以優先選購NVMe M.2 SSD,來做您的電腦系統碟。 除了SATA與M.2 NVMe規格之外,我們還額外選了幾款USB 3.1 Gen.1或Gen.2介面的外接式SSD來進行評比,主要是因為外接式SSD比傳統隨身碟的容量更大、速度更快,不僅可以拿來快速儲存資料,且因為速度夠快,能夠直接當成作業系統碟來使用 (能安裝Windows To Go、各式Linux,或是當成macOS的Time Machine碟等都很有用)。且這些產品大多也提供USB-C傳輸線,以便能在PC/Mac/Android等裝置間進行檔案存取與備份! 為讓購買SSD的玩家擁有更棒的使用體驗,不少廠商皆有提供加值軟體。包括可搬移、複製整顆硬碟的磁碟備份軟體(如Acronis True Image),以及診斷軟體(提供資訊、診斷、抹除、韌體更新),甚至還有各式工具軟體,可幫助玩家們方便資料備份、管理、加密、同步等用途。而外接式SSD有些也提供跨作業系統平台的工具程式,讓使用者能在不同裝置、不同作業平台上使用。 以下我們先針對各家這次送測的SSD,進行C/P值比較。這部份由於只是以容量去除以價格,其他因素都沒有計算進去(包括效能、保固、加值軟體…等等),因此列出的數據僅供參考,不一定最貴的就是最耐用或者最便宜的就最容易壞,我們純粹列出來讓大家了解目前的行情、並作為採購上的參考數據。 這次我們透過圖表,將這次評測的SSD大體上分成SATA SSD、M.2 NVMe SSD與USB 3.1 SSD共三張表格,以利讀者參考比較! 接下來的效能測試,同樣也是分成三大不同介面來做比較,SATA類、M.2 NVMe類、USB 3.1外接硬碟類。並依照不同的測試軟體,來分成讀取與寫入的數據圖,這樣大家在比較的時候會方便些。這次評測上則是選用了大家常見的CrystalDiskMark、AS SSD Benchmark、Anvil Storage Utilities等軟體,來測試各SSD的循序讀寫速度、IOPS等數據,以檢視各家SSD的實際效能表現。 此外,為了更實際測試出產品的讀取及寫入效能,也透過HDTune所提供的實際讀取與寫入的測試線圖,並設定200GB的容量為基準,以測試SSD在大量且持續讀取或寫入時,是否會有掉速情況(若有掉速情況,線圖的上下波動幅度就會相當明顯,這也是我們此次做整體評比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這部份的測試數據圖,可以透過下篇的文章來窺知一二。 綜合上述的數據實測結果,並參考下篇裡面的HDTune持續讀寫的測試長條圖,應該會發現不一定速度最快就比較好,而是要整體表現都令人滿意,才是真正的評比依據,畢竟這些測試軟體都是在極短時間內就做完單次測試,使用者在實際使用狀況上並非只存在瞬間或短期使用情況,大多狀態下是連續使用一長段時間,作為隨時儲存資料使用的儲存裝置來說,更貼近實際使用面的表現才是真實結果。消費者在選購時,可以多參考SSD各方面的表現來做為入手的依據。 以下就是這次大評比的測試平台,以及測試數據圖。 總之,最近有遇到SSD容量快見底,或是忍受老電腦HDD的龜速,想要升級儲存空間的玩家們,在當今SSD價格已降到一個程度,再往下探底的機會很有限之下,現在已可以考慮進場購買。老電腦可以考慮SATA規格的SSD,以便能夠與既有電腦相容;新電腦則可以考慮買M.2的SSD,直接拿來當系統碟,亦可當資料碟,其速度飆快,可提升工作效率與玩樂體驗。至於需要經常做資料備份的行動玩家們,以及需要經常安裝作業系統者,則可再考慮買一台USB外接式SSD,以提升使用效率。 在「下篇」的文章中,我們將介紹這些SSD的產品簡介,讓讀者可以看看每個產品的外觀、內在、效能表現,與隨附軟體畫面,以做為選購時的參考! (1) (本篇) (2)
-
重返榮耀就靠它!聰明玩家這樣升級配備
固態硬碟(SSD)當道的時代,曾從傳統硬碟升級成 SSD 的使用者中,相信 10 個裡面有 10 個會說:「我回不去了。」固態硬碟內部沒有如傳統硬碟中精密的讀取頭,較可避免受到晃動干擾而導致影響讀寫或故障的現象,再者,它輕巧、安靜,又符合筆電移動需求,更重要的是其大幅提升的傳輸速率,加快了開機及載入應用程式的速度,在講求效率、分秒必爭的大環境,這就是讓人「回不去了」的主因。 近幾年電競遊戲市場蓬勃發展,畫面越做越精緻不說,劇情功力越發成熟,當整體遊戲感受越豐富,其容量需求就越大。今年 2 月上市的第一人稱射擊遊戲《戰慄深隧:流亡》,以故事貫穿整個系列,這次進化的系統與手感獲得玩家一面倒的好評,然而,熱門大作向來很吃電腦硬體配備,不光是顯卡、處理器、記憶體的影響,你所使用的硬碟也是關鍵之一。這款遊戲 Xbox One 版支持 4K HDR,4K分辨率使得畫面更清晰精細,也是吃容量的元凶,無論是 Xbox One 或 PC 版都需要逾 50 GB 的儲存空間,倘若沒有足夠的儲存空間,甚至沒有優異的運作效能因應其偌大的需求,整體遊戲感受便將大打折扣。 一般老舊的電腦和遊戲主機通常內建傳統式硬碟,而固態硬碟與傳統硬碟最大的差異就在其隨機存取性能,特別是讀取資料時,速度硬是比傳統硬碟快上許多,組裝者皆對固態硬碟愛不釋手。然而,對大多數小資族來說,直接更換一台配備尚可的電腦,恐得花上兩個多月的薪水,實在吃不消。所幸,仍有以經濟實惠的價格,獲得大容量且實質提升效能表現的方法:以 Crucial SSD 取代現有的傳統硬碟! 更換上 Crucial SSD,最顯而易見的差異莫過於開機速度,以及系統載入速度,遊戲玩家能明顯感受到遊戲讀取速度的提升,進入遊戲如魚得水,進而享受順暢的對戰體驗!近幾年,SSD 價格來到甜蜜點,技術也達到相當的成熟度,升級 SSD 的實質感受,不輸給直接購入一部新電腦,將錢花在刀口上才是最聰明的作法! 不過,節約預算並不代表就是對品質投降,Crucial 作為世界半導體大廠美光旗下之儲存設備品牌,其 SSD 品質超過一千小時的發行前測試,屢獲高品質固態硬碟獎項鑑定認可,近期想提升電腦或遊戲機效能的朋友,Crucial 無疑是唯一首選品牌。想了解 Crucial 固態硬碟,請上 Crucial 官方網站(點我進入)。 以高達2000/1700 MB/s的循序讀取/寫入速度傳輸,提供高達 1TB的容量選擇 NVMeTM PCIe 介面已是創新儲存技術的下一個指標 Micron 3D NAND – 40 年來始終致力於推動世界記憶體和儲存技術的發展 五年有限保固1 循序讀取/寫入所有檔案類型的速度高達 560/510 MB/s 2 Micron 3D NAND 技術大幅提升效率 動態寫入加速可加快儲存和檔案傳輸 整合式斷電保護避免因電力中斷造成資料遺失的風險 AES 256 位元硬體加密杜絕駭客的威脅,確保個人檔案和機密資料的安全 特定資料防護功能有效防止文件損壞 五年有限保固1 1保固有效期自原始購買日期起五年內,或寫入數已達產品資訊表中所公佈和產品 SMART 資料所測量到的最高總位元寫入數(TBW)。以先到達者為準。 2根據 1TB 型號的發行規格。此速度是根據內部測試而得。實際效能表現可能有所差異。 大幅提高系統效能和使用壽命 快速開機、幾乎可以立即載入資料,並提高生產力 加快作業系統和應用程式的速度 以硬體加密來保護機密商業資料 Micron 品質 – 絕對可靠
-
美國能源部斥資5億美元讓Intel來改善人類生活?! 雙方將打造首部Exascale級的超級電腦
位於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Chicago)的阿貢國家實驗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將打造一部超級電腦,將實現百萬兆級(Exascale)的高效能運算(HPC)和人工智慧(AI)應用,其目標是希望在2021年打造出來! 為此,美國能源部(DOE, Department of Energy)和Intel於3月18日公布,將美國推出首款高達1 exaFLOP的超高效能超級電腦。目前該系統正在美國能源部位於芝加哥的阿貢國家實驗室裡面開發,名叫Aurora (極光),這套系統將應用在大幅推進科學研究和各種發現。 這次開發合約總共超過5億美元,並由Intel和分包商克雷電腦(Cray Inc.)一起合作,計畫將於2021年交付給阿貢國家實驗室。 先前在2017年中,美國能源部就編列了2.58億美元的預算,給、Intel、NVIDIA、Cray及IBM等大廠,來加速投入Exascale等級之超級電腦開發計畫,以提升美國在世界超級電腦算力比賽中的競爭力。因為全球許多國家都在爭相研發Exascale等級的超技電腦,包含中國也同時啟動三大研發計畫,包括:神威E級、天河三號、曙光E級,在2018年的HPC Top 100排行榜中個別名列第四、第六、第九名。 當然美國在HPC競賽中,當然不可缺席!美國能源部長Rick Perry說:「超級電腦實現到百萬兆級的運算能力,是非常必要的,這樣不僅可以要改善科學界,還能改善美國人的日常生活。而Aurora和下一代Exascale級的超級電腦,終將把HPC和AI技術推向於癌症研究、氣候建模和退伍軍人健康治療等領域之應用。利用Exascale級技術來進行創新,將對於改進對我們的社會,產生極為重要的影響。」 這次為加速打造Aurora計畫,美國能源部2019年年宣佈斥資5億美元(等於是前年2倍),與Intel共同實現這個計畫。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BDPFC8cIMo 關於美國能源部與Intel合作打造首部Exascale級超級電腦的簡介影片 看來,Intel這次是贏者全拿(其他廠商哭哭,不過Cray還是有拿到承包合約)。Intel CEO Bob Swan說:「今天是重要的一天,不僅是技術專家團隊和科學家團結在一起,來建構我們的首部Exascale級電腦,同時也是我們所有致力於美國創新和製造的人重要的一天。AI和HPC的融合,將是解決世界上所有許多挑戰,和創造經濟機會的重要催化劑!」看來,這次果然創造了Intel莫大的經濟啊! 阿貢國家實驗室主任Paul Kearns也表示:「我們的國家裡,有很多的科學成就來自與能源部、阿貢國家實驗室,以及產業夥伴們,例如Intel和Cray這樣的高科技公司。阿貢的Aurora超級電腦,是專為下一代AI所設計,將透過結合HPC與AI來解決現實世界上的問題。諸如改善極端天氣預報、加速醫療、人腦精確繪製與對應、開發新系統,從而加速科學上的新發現,同時對於開發新材料,以及更進一步了解我們的宇宙。當然這些都正在開始而已。」 至於Aurora超級電腦的架構方面,其採用的大多是Intel的技術,專為極致運算規模的AI與HPC融合設計。包括CPU部份,採用的是Intel Xeon Scalable處理器,GPU則是採用Intel還沒正式上市的10奈米GPU (Xe架構),儲存裝置方面則是採用Intel下一代的Optane DC Persistent Memory(持久性記憶體),以及Intel的One API軟體套件。此外,在伺服器連結方面,Aurora將使用Cray的下一代超級電腦系統,代號為「Shasta」,將包括200多組機櫃,並採用Cray的Slingshot高效能可擴展式樣互連機制和針對Intel架構優化過的Shasta軟體堆疊。(誰叫Mellanox被NVIDIA買走,不然要是Intel買走的話,就應該不用找Cray承包伺服器連結的部份了) Cray的總裁兼CEO Peter Ungaro也表示:「Cray很自豪能夠與Intel和阿貢實驗室一同合作,來加速各個領域的新發現和創新步伐。我們很高興Shasta將成為未來Exascale新時代的基礎,其特點就是能提供極致的效能,並以數據為中心的全新工作負載和異質架構運算,將釋放HPC應用的極致表現。」 從HPC的,GPU方面大多是採用NVIDIA的產品取得最前幾名。當然Intel Xeon Phi加速卡的表現也不差就是了!還有到前6名(Trinity超級電腦)!也許看中Intel的能力,美國能源部才敢全部都給Intel得標! 只是,在當今CPU缺貨的情況下,Intel CEO果然發揮其在CFO時代的衝勁,以「賺錢為優先」,缺貨、漏洞,還是製程技術等問題,那些都是其次啦… 由此看來真的能像他說的,。 只是,當今Intel也許在CPU和Storage方面比較沒問題,但在GPU方面,可能在效能上暫時無法與NVIDIA相比,雖說Intel從AMD挖走了繪圖處理器首席架構師,並預告將於2020年推出Intel自有品牌的顯示卡!總之,就看Intel在2020年所發表的新顯示卡的效能與畫質表現如何囉!
-
M.2藍標轉進PCIe NVMe、WD Blue SN500新推出定位高C/P
Western Digital這陣子相當積極,接續先前M.2黑標SSD的好評之下,剛發布的SN750算是提供了玩家在高階版本上的新選擇,而且更新一代的LLF NAND (Low Latency Flash NAND,低延遲快閃記憶體)能與Intel Optane 3D XPoint、三星Z-SSD相媲美的技術也即將登場,看來大整合之後的WD實力不容小歔! 接續剛發布的SN750之後,主打完加入手的「藍標」系列也即將轉進PCIe市場,新推出的SN500就是第一款首發版本;目前的藍標M.2 SSD都還是以SATA3為介面,後續SN500推出將取代現有的SATA3版本、轉進PCIe NVMe架構,讀寫速度也將大幅提升達3倍左右,提供玩家更具C/P的SSD產品。 從這款藍標的命名跟先前剛發布的黑標SN750,可以發現算是承襲同樣風格,卻又分佔兩塊不同定位的市場,應該是WD在後續的SSD佈局上的思考模式(未來的綠標應該預期會以SN300為起始命名吧、猜測),Blue SN500有幾項特點: 1. 跨級至NVMe效能 2. 傳輸速率高達讀取1,700MB/s、寫入1,450MB/s(500GB版本)/ 1.300MB/s(250GB版本) 3. 自家控制器搭配自家3D NAND顆粒 4. 低功耗 5. PCIe Gen 3 x2 6. 支援WD專屬SSD Dashboard軟體 7. 5年有限保固 目前一共推出有2款容量版本:250GB、500GB(產品型號分別為WDS250G1B0C、WDS500G1B0C),尺寸為M.2 2280,在Amazon上頭已經可以看到有販售的蹤影,上面的報價為54.99美元(250GB)、77.99美元(500GB),折合台幣其實蠻便宜的,頗符合目前SSD普遍價位,對講求高C/P值玩家來說,具有一定水準的表現以及有WD大廠保固背書的條件下,在面對一堆SSD不知如何下手選購的時候,或許是個不錯的入手考量。 (那請問官方可以出更大容量的版本嗎?500GB拿來裝遊戲不太夠捏~)
-
Western Digital在SFD18展示其LLF快閃記憶體技術,可與Intel Optane媲美
在每年的Tech Field Day (技術領域日)中,都會聚集各大科技巨頭,來討論未來的新產品與技術。其分成多個領域,像是在Storage Field Day (儲存領域日)就邀請到伺服器、雲端、儲存裝置等大廠來討論下一代的儲存技術。今年2/28所舉辦的中,在Western Digital (簡稱WD)簡報的內容裡可以發現他們有秘密武器,那就是LLF NAND (Low Latency Flash NAND,低延遲快閃記憶體),擁有延遲低、效能高、壽命長等特色,能與Intel Optane的3D XPoint技術與三星的Z-SSD等技術媲美! WD的記憶體產品解決方案副總裁Luca Fasoli博士,在SFD18裡面說明:「我們實際上可以製作出非常快的客製化產品...讓他們的存取時間落在微秒級!」從簡報可看出,WD正在開發新的LLF (Low Latency Flash) NAND晶片,其每GB容量的售價介於傳統DRAM和NAND快閃記憶體之間,這款LLF NAND採用的是SLC或MLC晶片,其延遲時間屬於微秒(microsecond, μs)等級。 再仔細看圖表,可以發現LLF NAND (綠線)的成本僅有DRAM (黃線)的1/10,但還是比3D NAND(藍線)高出3倍。不過不久的將來,LLF NAND和傳統NAND都會快速降價,不像DRAM的曲線幾乎維持不動!因此可出LLF NAND在未來有很大的競爭力! Fasoli表示,WD未來將會有一系列LLF NAND的產品,並會在時機成熟時正式推出,從圖表中可以看出,LLF NAND的規格大約會有50微秒到500微秒等產品等級,價格相差1倍。其中,比較慢的版本,價位幾乎快跟傳統NAND一樣,因此有可能取代傳統NAND。至於未來WD是否會推出應用產品(意指: LLF SAS, SATA, NVMe介面的終端用產品),或是NVDIMM規格的產品,則還有待觀察。 自Western Digital併購了HGST與SanDisk之後,其儲存產品組合可說是更加豐富。從企業級儲存、行動儲存,到客戶端儲存、零售端,都可以全部覆蓋!以自家原來的硬碟技術,搭配SanDisk在快閃記憶體領域的專業技術,以及在市場受歡迎的程度來看,以前那種只能在硬碟領域那邊講自家的技術,現在連快閃記憶體領域也能出來與其他大廠並肩而行,讓WD當初斥資併購的錢沒有白花! 從圖表可看出,透由自家的記憶體技術,搭配各種平台,WD的產品可說是應有盡有,包括OEM產品、雲端、車用、監控,再加上,也等於正式跨足電競領域,可看出,WD的產品等於橫掃整個垂直應用市場與技術平台! 如今,WD再發表LLF NAND,相信將會促使大廠們推出更快、更省錢的快閃記憶體儲存方案,讓整個產業生態更加進步!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n_MDXrFvHM WD在SFD18的簡報之一
-
Western Digital擴大資料中心 NVMe 產品組合,成就從邊緣到核心的次世代基礎架構
新推出的2.5吋Ultrastar DC SN630 NVMe SSD和Western Digital CL SN720 M.2 NVMe SSD採用Western Digital 3D NAND技術和垂直性整合創新,實現高效能與低延遲特性,滿足從雲端儲存到邊緣伺服器上各式應用的嚴苛需求 Western Digital公司今宣布,進一步擴張其針對資料中心及雲端客戶的NVMe系統、平台、SSD和記憶體儲存產品組合,並推出全新兩款Western Digital Ultrastar DC SN630 NVMe SSD和Western Digital CL SN720 NVMe SSD產品,使其組合系列更加完備,以滿足從邊緣到核心的各式應用需求。這兩款新產品皆採用自創開發的控制器、韌體架構與64層3D NAND技術,充分發揮及運用Western Digital自身的垂直性整合優勢。作為SATA SSD的取代方案,這兩款NVMe SSD更能滿足無論是在公有和私有雲端部署、超大規模雲端環境、以及下一代邊緣裝置永不滿足的工作負載量、效能、擴充性、耐寫度和低總整體擁有成本(TCO)需求。 IT管理員面臨的挑戰包括管理種類繁多的工作負載量、需以最佳總整體擁有成本持續擴充,同時還要管控伺服器資源耗用過多的狀況(server sprawl)。由於NVMe原本在擴充性和效能方面的設計優勢,它正迅速在各應用成為標準規格,涵蓋範圍從傳統的垂直擴展(scale-up)資料庫應用,甚至是新興邊緣運算架構。 Western Digital資料中心與客戶運算裝置部門副總裁Eyal Bek表示:「對我們的雲端和超大規模客戶來說,當規模擴大時,效能、經濟效益和耐寫度都非常關鍵。Ultrastar DC SN630 SSD和Western Digital CL SN720 SSD這兩款產品都採用了我們自家研發的SSD架構和3D NAND,能幫助客戶從SATA升級至NMVe的效能,為未來資料中心領先布局。」 VMware儲存可用性業務部產品副總監Lee Caswell也指出:「VMware和Western Digital穩固的夥伴關係,為快速成長的超融合(hyperconverged)基礎架構產業帶來了令人驚艷的快速效能和成本創新。Western Digital的NVMe新產品已針對雲端和軟體定義儲存應用進行優化,結合VMware獲獎的vSAN軟體,能為想要打造現代化基礎架構的客戶改善總整體擁有成本和生產力。」 Western Digital Ultrastar DC SN630 NVMe SSD是一款2.5吋的小尺寸規格(SFF)企業級NVMe SSD,專為雲端儲存優化。混合式工作負載量下IOPS效能是傳統SATA硬碟的三倍以上*。Ultrastar DC SN630 SSD能滿足低延遲 (latency-sensitive) 需求的工作負載應用之餘,也能讓雲端架構提升效能,同時兼顧優異的服務品質(QoS)。Ultrastar DC SN630 SSD將提供兩種配置以滿足特製化以及耐寫度不同需求的儲存裝置:針對混合用途工作負載量,Ultrastar DC SN630 SSD將提供800GB到6.4TB容量,每日全碟寫入次數為2次(2DWD);至於密集讀取工作負載量,則提供從960GB到7.68TB的容量選擇,每日全碟寫入次數為0.8次(0.8DWD)。使其非常適合用來加速應用程式,包括軟體定義或超融合基礎架構、線上分析處理(OLAP)、媒體串流,以及成長快速、最重視低延遲的物聯網(IoT)領域。 Western Digital CL SN720 NVMe SSD是專門針對啟動和邊緣應用程式效能需求所打造的NVMe SSD。它能提供優異的隨機讀取IOPS效能、兼具加密功能的最佳耐寫度,且經過對應伺服器作業系統啟動和邊緣資料中心的應用驗證。Western Digital CL SN720 NVMe SSD 為M.2規格,容量從256GB到2TB,是專為邊緣伺服器、內容傳遞網路(content-delivery networks, CDN)、雲端遊戲,以及物聯網平台和閘道所設計的產品。 兩款產品都採用Western Digital的BiCS3 - 64層3D TLC NAND技術。CL SN720現已開始出貨,Ultrastar DC SN630 SSD則正在針對特定客戶送樣,預計在2019年3月全面上市。 新推出的NVMe SSD產品將使Western Digital資料中心產品組合更加完善,包含IntelliFlash混合式、全快閃和NVMe全快閃儲存系統;ActiveScale千兆位元組、混合雲端物件儲存系統;OpenFlexNVMf開源式編製型基礎架構;Ultrastar伺服器和儲存平台;Ultrastar記憶體擴充硬碟;以及Ultrastar資料中心等級HDD與SSD系列產品。
-
美光推出全新客戶端 SSD,提升行動運算體驗,美光1300 SATA SSD採用96層 3D NAND,讓更多使用者享受到先進的客戶端運算性能與效率
美國愛達荷州博伊西市(2019 年 02 月 27 日)– 美光科技公司 (Nasdaq: MU) 今日在其客戶端運算產品組合裡,新增一款具成本效益的全新固態硬碟(SSD)。美光 1300 SSD 讓更多用戶能使用快閃儲存裝置,使其更廣泛地被運用於個人運算裝置上,以提升使用者的行動運算體驗。無論在使用桌上型、行動式和工作站個人電腦(PC)時,消費者都極為重視快速效能、高速啟動和高度可靠性。固態硬碟較高耗電的傳統硬碟(HDD)更能滿足上述需求,然而其高昂的價格卻讓渴望從轉動式磁碟轉用固態硬碟的使用者卻步,美光因而重新設計 1300 SSD 系列以縮減價差。 Forward Insights 總裁 Gregory Wong 表示:「3D NAND 技術的部署,拓展客戶端 SSD 市場進入價值和效能更高的儲存裝置領域。美光全新的客戶端 SSD 解決方案使人能流暢地從 HDD 轉用價值導向的 SSD。」 新款的 Micron 1300 SATA SSD 為業界首款96層 TLC(三層儲存單元)3D NAND SSD 之一,容量高達 1TB(M.2)和 2TB(2.5英寸)。該產品的推出,擴大了美光在設計高密度 SSD 和使用高效能 3D NAND 大量生產快閃磁碟機的領導地位。美光的3D NAND領導技術,能製造出如一片口香糖大小般的 M.2 SSD。 美光儲存裝置業務部門產品規劃與策略單位副總裁 Roger Peene 表示:「我們持續推動創新,以滿足用戶對個人運算裝置更輕薄、更少耗電量的需求。高密度96層 NAND 儲存裝置擴大了我們的 SSD 產品組合,該產品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更高的性能、更小巧的尺寸和更高的效率,以滿足當今行動工作者的嚴苛需求。」 美光 1300 SSD 的讀取處理能力較 HDD 高出2.7倍1,提升行動式、桌上型及工作站個人電腦的儲存裝置效能,每秒循序讀/寫速度達530MB/520MB,每秒隨機讀/寫速度達90,000/87,000 IOPS(輸入/輸出操作數)。 此外,美光 1300 SSD 極為省電,為行動工作者延長電池續航能力。其耗電功率為75毫瓦(mW),為傳統硬碟有效(讀/寫)功率的 4.5%2。Micron 1300 SSD 還支援 Microsoft®Windows®10 新式待機模式(Modern Standby)的要求,包括適應性熱管理及近乎即時切換至低功耗模式,以提高生產率。SSD 另提供保護珍貴數據的重要功能,像是斷電保護和選擇性 Opal 2.0 自加密功能。 美光 1300 SSD 為美光 1100 SATA 客戶端 SSD 升級版。美光的 1300 SSD 系列延續採用 SATA 連接,並提供高性價比、各種容量的產品。若需更多資訊,請造訪 https://www.micron.com/1300。
-
下殺破3,000元大關、開學特賣1星期,Teamgroup L5 Lite 3D 1TB SSD破盤價回饋
過完年、放完228連假、連燈會都看完了,該上班、上學的朋友也該收收心囉,趁著放完假期想要升級電腦的玩家可以在這星期幫愛機擴充一下儲存空間了,Teamgroup十銓科技的破盤好康又來了,高速SSD、容量高達1TB的L5 3D Lite這次直接殺到見骨,只要2,999元就能帶回家,今天開始下殺,截止時間為3/12 10:00 AM,為期一周,有興趣的玩家可以考慮一下。 打著開學特映的活動宣告,在PCHome上面的24h購物特價方案可以看到這次不是只搞1天的快閃活動,而是實際的要回饋給玩家的開學好康,如果先前電腦採用的僅是120GB、240GB版本的朋友,這次長達1周的特惠好康活動期間,都可以只花2,999元就把容量擴充到1TB,這下子Steam上面的眾多遊戲就可以多安裝幾套了。 事實上這款L5 Lite 3D先前就有過幾次的特惠好康,產品本身的品質與讀寫效能也都還不錯,官方公布的數據為500(讀)、480(寫) MB/s,並且提供有3年保固的服務,不到3,000元的價位,算起來單位成本不到3元,可以考慮入手玩玩!這次原價3,288元在3/5 10:00AM~3/12 10:00AM期間內,只要2,999元就能帶回家,要記得把握活動時間內下手喔。
-
「威剛 XPG SX8200 Pro 512GB」實測開箱,PCIe 3.0 x4 M.2 NVMe高效能固態硬碟!
為提升電腦系統的磁碟存取速度,當今的電腦大多已配置SSD (固態硬碟),而M.2規格的SSD因頻寬遠大於SATA 6Gbps規格的SSD,加上主流規格的主機板、桌機、筆電都已提供M.2的插槽,因此當今的效能級電腦已紛紛配置M.2 NVMe SSD,讓其開機速度更快,資料存取也能快速完成,以提升電腦的整體效能表現。 ADATA (威剛科技)為國內記憶體與快閃記憶體應用產品的知名品牌,其規劃的XPG子品牌主打高階、電競市場。繼XPG SX8200之後,ADATA最近再度推出XPG SX8200 Pro SSD,以循序讀寫高達3500與2300MB/s的超高速度,在市場刮起一股旋風。 XPG SX8200 Pro SSD共有256GB/512GB/1TB/2TB等容量可供選擇。在包裝上,可以看到其標示採用3D NAND TLC快閃記憶體顆粒、相容於NVMe 1.3標準、支援SLC快取機制,並具備先進LDPC (Low-density parity-check code,低密度同位檢查碼)機制,同時最重要的還附贈DIY專用散熱片,看來就是非常威的一款M.2 SSD啊! 在包裝背面可以看到SSD本尊上面的貼紙,含有產品名稱、料號、序號,以及QR-Code等,可以掃描以直接進入官方產品頁面,直接查詢產品的說明。並有各國安規認證與產品特色說明,以及製造商聯絡資訊等等。 當您打開包裝盒之後,即可看到裡面有SSD本尊,以及1片XPG的散熱片,這個散熱片可以依照您的需求來加貼上去,或者主機板若已有提供固定用散熱片時,就可以免貼,或是貼在M.2 SSD的背面。這是因為M.2 SSD在連續存取時,會產生大量的熱量,當溫度到達一個上限時,就會發生效能降低的狀況。因此為了讓SSD發揮全速,建議要貼上散熱片,或配合主機板的M.2散熱設計,來讓SSD發揮應有的存取效能。 深入仔細看這款SSD,可發現有一大顆控制晶片,這顆是SMI的SM2262EN控制晶片,另正反面各有一顆NANYA DDR3L-1866 (1.35V) 2Gb記憶體顆粒,提供512MB的記憶體緩衝區。再來正反面可以看到標有ADATA字眼的共4顆3D NAND Flash記憶體,整體容量達到512GB。 實際以CrystalDiskMark測試,循序讀寫分別得到3497.1MB/s、2207.9MB/s,極接近官方宣傳的數據。至於IOPS方面,以AS SSD Benchmark測試4K-64Thrd效能,讀寫分別有達到近200K與345K,實屬表現不錯。至於系統複製部份,以Acronis True Image來進行磁碟複製,因這款SSD的Random讀取比Random寫入較慢,因此實際複製時間,會比畫面標示的時間還要久一些,但整體複製過程中,效能並不會降低太多,整個近512GB的資料複製,大概花10~15分鐘即可搞定。因此,SX8200 Pro頗適合拿來當作電競主機的開機碟,以提供高速開機與資料存取。 整體來說,ADATA XPG SX8200 Pro SSD效能快、送散熱片、售價極具競爭力,並提供5年保固,適合一般用戶與玩家們參考選購! 連結=(01) PNY CS1031 1TB M.2 2280 SSD實測開箱,NVMe Gen3x4物超所值入門型固態硬碟![http://www.pcdiy.com.tw/detail/24815]
最多人點閱
- 「浦科特 PLEXTOR S2C 512GB SSD」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浦科特 PLEXTOR M8PeY 256GB、512GB、1TB」實測開箱,玩家級NVMe型PCIe 3.0 x4 SSD效能實測大作戰!
- 「十銓 T-FORCE CARDEA SSD 1TB」散熱片版實測開箱,「7,000MB/s俱樂部」PCIe 4.0 x4高效能固態硬碟!
- 「浦科特 PLEXTOR M7V 256GB SSD」實測開箱,玩家級固態硬碟中的物超所值之選!
- 「金士頓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PCIe SSD 480GB」實測開箱,進階級固態硬碟中的玩家聖物!
- 「科賦 KLEVV NEO N610 512GB」實測開箱,取代傳統HDD最佳利器SATA 6Gb/s固態硬碟!
- 「金士頓 Kingston HyperX FURY SSD 240GB」實測開箱,玩家級固態硬碟中的優質精品!
- 「浦科特 PLEXTOR M6V 256GB SSD」實測開箱,台灣品牌固態硬碟中的經典之作!
- 「浦科特 PLEXTOR M9Pe 512GB」實測開箱,史上最強PCIe 3.0 x4固態硬碟磅礡登場!
- 「美光 Crucial MX300 750GB」實測開箱,3D NAND固態硬碟全面來襲!
- 「科賦 KLEVV CRAS C710 512GB」實測開箱,PCIe 3.0 x4 M.2 NVMe固態硬碟!
- 「意先 ezlink Panzer IV-H SSD 128GB」實測開箱,戰力十足物超所值固態硬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