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
ASUS H170與B150系列主機板,日本搶先開賣!
根據外電報導,華碩搭載最新Intel晶片組的平價主機板-H170與B150系列,於9月2日在日本正式發售!華碩這次一口氣公布6片主機板,5片是採用H170晶片,1片是採用B150晶片;在PCB大小的部分,H170有3片是標準的ATX,2片是MicroATX,而B150則是只有MicroATX規格。 Skylake推出至今,都只有可超頻的Z系列主機板可供選購,相較於上世代的Haswell,這次推出的H170與B150應該算是H97與B85的接續產品,剛好了補足Skylake的中低階主機板產品線,雖然日本搶先上市,不過相信台灣沒多久也會跟著開賣,如果您是不需要超頻又希望主機板支援度很廣的玩家,H170與B150系列的主機板將是您優先可以考慮的好選擇。
-
保護傳輸線的好幫手,讓傳輸線壽命長長久久
在滿街都是行動裝置的今日,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已經都是隨處可見的科技產品,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當使用行動裝置電力不足時,最廣泛的充電媒介,就是使用可以傳輸資料也可以供應電力的USB傳輸線。但是常態性的充電使用,加上USB傳輸線材質是軟性體質,通常使用一段時間之後,線材與USB接頭的部份很容易因為內部線材斷裂造成故障,這也是為何坊間那麼多副廠傳輸線,造成周邊配備熱賣的原因之一。 有鑑於USB傳輸線損壞及消耗過大,Ainex公司近日在日本推出型號CP-01WH的產品,這款CP-01WH是針對目前時下最流行的智慧型手機iPhone的USB傳輸線所設計,可以將傳輸線兩邊的接頭都保護住,避免長期使用USB傳輸線所造成的拉扯、彎曲,而讓USB接頭部份的線材產生斷裂,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實用的巧思,為您的USB傳輸線安裝上CP-01WH,絕對可以有效的增加USB傳輸線的使用壽命,讓您不用因為傳輸線常常故障,而一直購買新的傳輸線,如果您剛好也是iPhone的使用者,不妨也可以考慮看看。
-
華碩ASUS STRIX-GTX950-DC2OC-2GD5-GAMING開箱實測,中階顯示卡中的強大火力!
華碩的梟鷹STRIX顯示卡系列,其「梟鷹」跟「消音」同音,主打0dB靜音風扇設計,其顯示卡採用DirectCU II散熱技術設計,散熱效果提升20%,靜音效果提升3倍。只要GPU低於預設溫度之下時,風扇就會停止運轉,此時透過熱導管來與散熱鰭片來做被動散熱,讓玩家在桌面模式下能享有寧靜無聲,就算在負荷重的遊戲中也能擁有絕佳的低噪音環境。 華碩這次推出的STRIX GTX 950系列顯示卡,採用NVIDIA GeForce GTX 950 GPU,搭配2GB GDDR5記憶體,可支援Windows 10的DirectX 12遊戲。透過ASUS專屬的GPUTweak II工具軟體,可設定OC(超頻)、Gaming(遊戲)、Silent(靜音)、User1(使用者)等模式下的顯示卡運作時脈。 此外還有個0dB Fan的選項可以讓用戶打開(風扇會時而停止)或關閉(風扇保持運轉)。而Gaming Booster按鈕一按下去,工具軟體就會自動幫你超頻到最佳且最穩的運作狀態,讓你在進行遊戲中獲得額外的效能提升。 另外,GPUTweak II還可以搭配XSplit Gamecaster即可將遊戲直播至YouTube、Twitch等平台,讓玩家輕鬆升級當實況主。 效能實測部份,以ASUS X99-A USB 3.1主機板、Intel Core i7-5960X、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2133 @ 2133 4GBx 4、OCZ Vector 150 240GB等配備,在Windows 8.1專業版(x64)下測試3DMark分數,Fire Strike/Sky Diver/Cloud Gate/Ice Storm依序是6177/19956/25544/122828分,FireStrike在Extreme/Ultra模式分別是3130/1230分。以Thief遊戲在1080p/1440p模式下平均為64.4/42.3fps;Sniper Elite III則是78.5/54fps。而GTA V在1080p解析度都有70fps以上的表現。 整體而言,華碩STRIX系列顯示卡,以超靜音的運作環境,提供玩家絕佳的遊戲環境,搭配簡單易懂的監控與超頻工具,可以隨時檢查顯示卡與系統狀況,確保系統在全速運作或超頻模式之下的穩定性。在效能部份,新一代的遊戲在Full HD (1920x1080)之下,都有超過60fps的表現,且顯示卡本身就原生支援DirectX 12,可為下世代遊戲做好準備。最重要的是,華碩顯示卡本身都提供3年保固,會員上官網註冊產品即可再加1年,提供玩家無後顧之憂的售後服務,現在買還送STRIX滑鼠墊,可說是中階顯示卡的絕佳選擇。 廠商名稱:ASUS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93-456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顯示卡】: →更多的【PCDIY!顯示器】: →更多的【PCDIY!主機板】: →更多的【PCDIY!機殼/電源供應器/散熱器】:
-
inno3D iChiLL GeForce GTX 970 4GB GDDR5 Gold實測開箱,效能與靜音兼具的金色武士顯示卡!
威健所代理的Inno3D顯示卡共分成同名的Inno3D,以及等級較高的iChiLL系列,而這次我們所要測試的GeForce GTX 970 4GB GDDR5 Gold就屬於iChiLL系列。 外觀和先前推出的GTX 970 Ultra非常相似,同樣採用自家的AIR BOSS散熱器,三顆9公分風扇在顯示卡處於低負載的狀況下是不會運轉的,讓顯示卡處於完全靜音的狀態,但Gold版頂部沒有第四顆風扇,當全速運作時,可以明顯感覺到顯卡上方的溫度。 在GPU的設定上,基礎時脈為1152MHz,啟動GPU Boost後時脈可以加速到至少1304MHz,均比NVIDIA原廠設定還要高上一些;記憶體則是搭載了4GB的GDDR5,處理速度設定在1753MHz;且Gold版必須插上1組8Pin和1組6Pin的PCIe電源輸入才能啟動。實際使用GTA V的效能測試功能,在解析度為Full HD、FXAA開啟、MSAA關閉、預設畫質的設定下,每個場景的FPS平均都有90以上;換成Sniper Elite 3來進行測試,在解析度為2560x1440,畫質為Ultra的情況下,FPS甚至來到了平均130.3;最後使用Thief進行測試,解析度同樣為2560x1440,畫質在Very High下,FPS平均也有47,效能表現相當突出。此款產品提供3年保固,同時包裝內還附贈一張滑鼠墊,以及3DMARK進階版的序號。 這次,實測開箱了這款inno3D iChiLL GeForce GTX 970 4GB GDDR5 Gold顯示卡,優異的效能表現,實在是非常強悍。整體來說,這是一款效能與靜音兼具的金色武士顯示卡! 廠商名稱:Inno3D - 映眾多媒體有限公司 廠商網址: 代理商名稱:WEIKENG - 威健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商電話:02-2659-0202 代理商網址: →更多的【PCDIY!顯示卡】: →更多的【PCDIY!顯示器】: →更多的【PCDIY!主機板】: →更多的【PCDIY!機殼/電源供應器/散熱器】:
-
Windows 10再戰十年,保固到至少2025年!
自微軟於2015/7/29正式發表Windows 10,並開放Windows 7/8/8.1正版用戶免費升級的服務之後,過了一個月已經有超過7500萬部裝機量,破了微軟有史以來新作業系統裝機的記錄。 微軟以Windows as a Service (WAAS)將Windows 10從產品提升為服務之後,將持續提供更新服務,透過Universal Windows Platform (單一視窗軟體平台)架構,讓同一支App能在跨裝置間執行,以減少程式開發的時間。此舉,將集結更多程式開發者來開發Windows App,以讓桌機、筆電、平板,以及手機等裝置都能執行同一支程式,擴大Windows平台的使用範圍。 不管是升級至Windows 10,還是全新安裝的Windows 10,當有些人因為還在留戀被微軟中止更新服務的Windows XP時,不少人也開始想了解升級到Windows 10之後,能持續提供更新服務到幾年幾月。 依據微軟最新公佈的Windows 週期資料表來看,Windows 10 (於2015年7月發行),將於2020年10月13日停止主要支援,而在2025年10月14日停止延伸支援。也就是說,從Windows 10上市開始,微軟就給你10年(2015~2025年)的保固期限。比以往Windows XP/Vista/7/8的期限還要長! 根據微軟所列出來的停止銷售部份,可得知Windows XP/Vista以及Windows 7 家用入門版、家用進階版、旗艦版都已經停止銷售了。只剩下Windows 7專業版、Windows 8與8.1,還有機會買到預先安裝這些作業系統的電腦,或者OEM版本。 更多省錢招數,請參考延伸閱讀中的。 從以下報價來看,若想裝Windows 10家用版,可以買(b)來升級到(1),可省40元。若想裝Windows 10專業版,可以買(c)或(e)來升(2),可省340元。但由於Windows 10只提供上市後1年內免費升級,所以要用這種省錢的方式來升級的話,記得要在2016/7/28前把手邊的Windows 7/8/8.1電腦升級上去! (1) Windows 10 家用版 (64bit) OEM隨機版 - 含稅報價:3,390元 (2) Windows 10 專業版 (64bit) OEM隨機版 - 含稅報價:4,990元 (3) Windows 10 家用版 (64bit) 零售彩盒版USB裝 - 含稅報價:4,190元 (4) Windows 10 專業版 (64bit) 零售彩盒版USB裝 - 含稅報價:6,490元 再來對照Windows 7/8.1的售價如下: (a) Windows 8.1標準版 (32bit) OEM隨機版 - 含稅報價:3,650元 (b) Windows 8.1標準版 (64bit) OEM隨機版 - 含稅報價:3,350元 (c) Windows 8.1專業版 (64bit) OEM隨機版 - 含稅報價:4,650元 (d) Windows 7 SP1專業版 (32bit) OEM隨機版 - 含稅報價:4,650元 (e) Windows 7 SP1專業版 (64bit) OEM隨機版 - 含稅報價:4,650元 至於Windows 10企業版、教育版這類的版本而言,微軟另有盤算。微軟針對企業用戶推出了特別的LTSB版本,來與目前的CB版本做區別。 所謂的LTSB就是Long Time Service Branch (長期支援分支版),這類版本會以穩定及長久安全性為優先,讓企業與教育用戶能夠在更安全的環境下使用Windows 10,比CB (Current Branch,目前分支版)還要少了Edge瀏覽器,且會最優先提供最嚴謹的安全性更新,讓企業用戶無後顧之憂。而這個版本同樣也提供10年保固,企業若已是Windows 7/8的LTSB用戶,必須與微軟重新簽訂Windows 10 LTSB合約才行。 由於微軟說過Windows 10已經是Windows的最後一個版本,因此未來將不會看到有所謂的Windows 11、Windows 12這種東西出現。但未來會不會出現所謂的Windows 10 Second Edition或是Third Edition,那就不得而知了!就讓我們把電腦升級到Windows 10,好好地來個再戰十年的打算吧! →更多的【PCDIY!資訊安全世界】: →更多的【PCDIY!資訊安全專欄】: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軟體玩家】: →更多的【PCDIY!開箱文】: →更多的【PCDIY!玩家話題】: #連結=(26)全新硬碟存有中國機密資料 網友警告:小心中南海殺手盯上!http://www.pcdiy.com.tw/detail/2147]
-
20個你必須要知道的Window 10快捷鍵
Windows 10推出至今剛滿一個月,相信已經有很多玩家開始使用,不過在使用過程中各位是否也跟筆者一樣,有時候會覺得卡卡的?因為微軟替Windows 10新增了一些快捷鍵,讓我們可以更快速的啟動訊息中心、語音助理Cortana、虛擬桌面等等。 事實上,微軟還為此製作了一個Keyboard shortcuts網頁,專門介紹、說明如何使用Windows快捷鍵。同時考慮到某些環境下使用者可能沒辦法上網,還貼心製作了離線版本,供使用者免費下使用。不過因為網站裡面所羅列的快捷鍵數量實在是太多,不太可能(也沒必要)全部記起來,所以筆者幫玩家簡化了一下,挑選了20個操作Windows 10一定知道的快捷鍵,讓你在工作上可以更有效率,同時減少對滑鼠的操作。 Windows key + A:開啟重要訊息中心 Windows key + C:啟動語音助理Cortana聆聽命令模式 Windows key + I:開啟設定畫面 Windows key + S:啟動語音助理Cortana(非Cortana支援語系會改為開啟搜尋功能) Windows key + Tab:視窗快速切換 Windows key + Ctrl + D:快速建立一個新的虛擬桌面 Windows key + Ctrl + F4:快速關閉目前的瀏覽的虛擬桌面 Windows key + Ctrl + 方向鍵:在不同的虛擬桌面間切換 Windows key(Windows 7以上版本):啟動開始功能表 Windows key + X(Windows 8.1/10版本):啟動開始功能表的右鍵選單 Windows key + 方向鍵(Windows 7以上版本):將使用中視窗置左或置右 Windows key + E(Windows 7以上版本):開啟檔案總管 Windows key + L(Windows 7以上版本):快速鎖定電腦 Alt + PrtScn(Windows 7以上版本):快速擷取使用視窗畫面 Windows key + PrtScn(Windows 8.1/10版本):擷取全螢幕畫面,並將其自動儲存到我的電腦 -> 圖片 -> 螢幕擷取畫面資料夾中 Ctrl + T:開啟新分頁 Ctrl + D:將分頁加入我的最愛 Ctrl + L:將滑鼠游標跳到網址列 Ctrl + Tab:快速在不同分頁間切換 Ctrl + Enter:將輸入的網址加上「.com」字樣(例如輸入google後按下Ctrl + Enter,便會自動帶出google.com)
-
新一代Mini電腦:Orange Pi PC,只賣15美元
由於Raspberry Pi單板電腦(single-board computer)在創客界與教育界闖出一片天,讓不少其他以ARM為主的SoC廠商以及開放式硬體開發團隊,紛紛加入開發並發行自己的單板電腦的產品,搭配開源作業系統,將價格壓到新台幣1,000元以下,讓創客、學生、想學硬體設計的玩家、IoT開發者們,可以搭配其周邊,來發揮出各種創意與應用。 除了Raspberry Pi,其他單板電腦的產品就有ODROID、Cubieboard、Banana Pi…等等,體積都與Raspberry Pi相當,大約一張卡片大小,搭配以ARM核心為主的SoC來設計,價格帶設定於Raspberry Pi接近,提供硬體開發者有其他選擇。 由於單板電腦功能有限,想要搭配額外的相機模組、感測器模組等都要加買,且必須購買原廠商所提供的才行。對於一些已熟悉在Raspberry Pi平台上開發的工程師來說,要重新購買這些周邊就得多一筆預算。因此為了吸引Raspberry Pi的用戶青睞,許多廠商都開發出能與Raspberry Pi相容的產品。例如ODROID就號稱能與 Raspberry Pi相容,可以直接使用其OS套件與周邊模組。 至於最近也有廠商(深圳市迅龍軟件有限公司)推出新的Orange Pi 2,其設定在比Raspberry Pi更便宜、且又能與其相容的單板電腦產品,價格訂在25美元。此外,他們還推出號稱新一代Mini電腦的Orange Pi PC,為Orange Pi 2的低價版本,於AliExpress首賣,以15美元不含運費的價格(約新台幣490元)的超殺價格來供應網友,比Raspberry Pi的35美元(約新台幣1,140元)還要便宜一半以上。 Orange Pi 2單板電腦,採用Allwinner H3 (四核心) Cortex A7 SoC,時脈為1.6GHz (可能設定在1.2GHz的執行速度),能支援H.265/HEVC 4K硬體視訊解壓,同時內建Mali-400MP2繪圖處理器,時脈高達600 MHz,可支援OpenGL 2.0,以執行3D應用軟體與遊戲。 內建1GB DDR3記體體,提供microSD插槽(支援高達64GB),在視訊與音訊輸出孔部份,則有HDMI (支援CEC與HDCP標準)與AV Port,並有內建麥克風。在周邊連接孔部份,有10/100Mb乙太網路、3組USB 2.0、1組micro USB OTG埠,另有CSI介面以連接相機模組,以及40pin與Raspberry Pi相容的擴充針腳(含28組GPIO、UART、I2C、SPI、PWM、CAN、I2S、SPDIF、LRADC、ADC、Line-In、FM-In、HP-IN),另還有Debug TTL 3pin除錯用插腳以透過Serial Console來除錯,此外還有紅外線接收器、電源開關,以及電源和狀態指示燈。體積僅85x55mm,重量僅38公克(比Orange Pi 2的93x60mm與46公克小巧一點)。 在軟體方面,Orange Pi PC可支援Android 4.4 (Orange OS)、Lubuntu (輕量版的Ubuntu)、Debian等等。因此可以用來建構成:(1)一台電腦、(2)一台無線網路伺服器(需另外安插無線網卡)、(3)遊戲機、(4)音樂播放機、(5)Full HD影音播放機、(6)揚聲機、(7)Android電腦、(8) Scratch動畫式程式設計學習機…等等。 由於採用DC 5V/2A供電孔設計,必須另購專屬變壓器來供電(無法透過micro USB來供電),或者USB轉DC 5V/2A轉接線,價位大約50~120元。因此這部份的價格要另外加進去,此外若要做影音電腦,則遙控器也要另外購買,當然microSD記憶卡也是必備的東西。若您覺得Raspberry Pi 2沒有提供官方Android且太貴的話,也許可以考慮Orange Pi PC喔! (1) (2)
-
「金士頓 Kingston HyperX FURY DDR4-2666 16GB」實測開箱,高效能優質記憶體模組!
金士頓送測的這款套裝記憶體是專為Skylake平台打造的DDR4雙通道記憶體模組,總容量有8GB(4GBx2)與16GB(8GBx2)兩種,效能時脈則有DDR4-2133、DDR4-2400與DDR4-2666等三種選擇。這次送測的則是速度最快的DDR4-2666,16GB套裝組,有兩支8GB DDR4-2166記憶體模組。這款記憶體模組有針對Intel Skylake最佳化,提供高時脈、低延遲時序的優異效能。而且HyperX FURY DDR4還是一款支援隨插即用,自動套用最佳化時脈設定的記憶體模組,只要安裝到主機板上,不需要調整BIOS設定,就會自動使用預設的記憶體時脈,以這次送測的DDR4-2666模組為例,安裝之後,就會自動以DDR4-2666的速度運作。 模組品名:HX426C15FBK2/16 模組規格:DDR4-2666 U-DIMM 模組容量:單條8GB x2 模組時序:15-17-17-35 模組電壓:1.2V 模組腳位:288pin 保固時間:終生保固 散熱片:黑色金屬 外型採用薄型黑色金屬的散熱片覆蓋於記憶體顆粒上,與PCB緊密結合,散熱片體積並不大,所以不用擔心會卡到塔型的CPU風扇。運作電壓為1.2V。根據CPU-Z所偵測的規格資訊,在DDR4-2666的運作時脈下,CAS Latency還可以保持在15的低延遲,運作電壓則是標準的1.2V,顯示出並非是採用加壓的方式來達到這樣的高時脈、低延遲表現。不過採用的記憶體顆粒型號顯示為KHX2666C15D4/8G,因此無法判斷是採用哪一家DRAM廠商的記憶體顆粒。Skylake處理器的外頻調整更有彈性,搭配這款DDR4-2666記憶體可以讓玩家壓榨出更多效能,突破OC極限。 廠商名稱:Kingston 金士頓數位國際 廠商網址:www.kingston.com 廠商電話:0800-666-200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宇瞻 Apacer AS2280 128GB」實測開箱,M.2 2280 MLC SSD固態硬碟!
宇瞻(Apacer)的M.2 SSD模組家族,共有2242、2260、2280等規格長度,提供8GB~256GB不等的容量,可搭配當今Z97以上的主機板都已經內建的M.2插槽,讓客戶選擇來安裝作業系統,或者搭配Intel SRT (快速反應技術)使用。 宇瞻Apacer AS2280 128GB的M.2 SSD,零售包裝採用類似記憶卡的紙板包裝,撕開後即可取出。採用M.2 2280規格長度,提供SATA 6Gbps的傳輸介面。容量共有128GB與240GB兩款,標榜連續讀取/寫入效能分別是520/175MB/s,IOPS (4K隨機)讀寫分別是85K/70K。標準工作溫度為0~70°C、儲存溫度範圍是-40°C~+85°C,耐震強度達1500G/1.0ms。搭配其主控晶片具備錯誤修正碼達72bit/1KB,以及MTBF(平均故障間隔時間)達1百萬小時,適合應用在需要經常存取,或者在嚴峻環境、需要24/7全天候運作的電腦系統使用。宇瞻提供3年保固,讓客戶無須擔心售後服務問題。 主控晶片標示為Apacer SCPS09PH (即Phison PS3109-S9),搭配2顆IP79G5SAPH的MLC快閃顆粒 (即IMFT非同步16nm MLC),能支援Wear-Leveling(平均抹寫儲存區塊)、ECC (Error Correction Code,自動錯誤校正)、DEVSLP(Device Sleep)電源模式。而由於Windows 7以後開始支援TRIM指令,可在系統閒置時將已刪除的資料從快閃儲存單元裡抹除掉,以便長時間使用後不會發生效能驟降的情況。 在實測效能上,以CrystalDiskMark測試循序讀寫,有500/403MB/s的水準,超過官方數據。而在4K隨機讀寫也有96.59 / 46.80MB/s的成績。以AS SSD Benchmark測得的分數為454分,Anvil Storage Utilities則有2159.47分。以ATTO Disk Benchmark測試讀寫速度,最高可達541685 / 448460kB/s的成績。以HD Tune Pro測試讀寫最大值為267.2 / 288.9 MB/s。 整體而言,宇瞻Apacer AS2280 128GB,以犀利的價格,以及快速的存取效能,適合用來做開機碟,提升整體系統運作效能,以增進工作效率。 廠商名稱:Apacer - 宇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2267-8000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SSD硬碟熱賣 引爆網友熱議!
批踢踢實業坊PTT,這幾天有個網友PO文:「[問卦] SSD硬碟爆紅的八卦?」。很快的,馬上就引起了很多玩家與專業用戶的注意,大家開始發言,討論SSD怎麼會爆紅。一開始,網友看錯,把SSD,看成SOD。接著,網友說,哪裡爆紅了?早就變成基本配備。再來,有人說,越貴越快。結果,這個話題,引起網友熱議。 SSD是英文全名Solid State Drive的縮寫,也被稱為Solid State Disk、Electronic Disk,是純電子化的硬碟機。傳統的SSD,把資料儲存在SLC、MLC或TLC的NAND Flash裡面,分別做成SLC SSD、MLC SSD或TLC SSD。最新的SSD,則基於MLC、TLC結構開發出3D NAND Flash。3D NAND Flash,也稱為V-NAND Flash,是屬於垂直結構的發展,以3D方式堆疊而成。Intel與Micron的IM Flash,最新則提出了3D Xpoint Flash,結合了DRAM與NAND Flash的優點,目前已經做出樣品,商品化預計在2016年,將會有速度更快的3D Xpoint SSD出現。然而,即便Flash一直降價,讓SSD的價格更具競爭力,但仍無法跟HDD抗衡,也因此,業界的作法,則是建議作業系統、應用程式裝在SSD,資料裝在HDD,以SSD+HDD混合使用,既可以得到SSD的高效能,又能得到HDD的大容量,可滿足電腦用戶兼具高效能與大容量的需求。 SSD發展至今,作為電腦主要儲存應用,已經有8年的時間。最早在桌機電腦市場,開始出現消費級SSD,是在2007年,出現了PATA與SATA 1.5Gb/s的SSD,不過,當時用的是NAND Flash,正值是SLC Flash與MLC Flash改朝換代的時刻,所出產的Flash單位容量很小,加上價格非常貴。因此,市場上只有16GB、32GB、64GB版本,加上價格非常貴,即便速度很快,儲存容量根本不夠用,最終根本無法普及。OCZ則是這時候開始嶄露頭角,是第一家在SSD品牌世界裡,發光發熱的業者,而後,開始有更多的SSD業者跟進。2008年之後,SATA 3Gb/s成為主流,SATA 3Gb/s的SSD也終於出現,玩家圈是第一個接受SSD的市場。 2008年起,SATA 3Gb/s的SSD,開始在玩家圈熱賣之後,Intel也進入了SSD市場,針對消費級市場,推出了基於MLC Flash的X25-M與X18-M系列,販售80GB、160GB版本,針對企業級市場,推出了基於SLC Flash的X25-E系列,販售32GB、64GB版本,SSD開始大規模進入市場,從原本只有玩家圈接受,拓展到了一般消費市場,以及企業市場。 2009年12月2日,Micron展示了旗下最新的Marvell 88SS9174控制器,正式推出SATA 6Gb/s的RealSSD C300,Micron除了以自有品牌出貨,也透過旗下子公司crucial出貨,到了2010年,可以說正式進入了SATA 6Gb/s的SSD新時代。Marvell於SATA 6Gb/s的SSD一戰成名之後,演變成為SATA 6Gb/s的SSD世界大戰,後續SandForce、Marvell、Indilinx、SAMSUNG、JMicron、PHISON、SMI、Intel與linkmedia的SATA 6Gb/s控制器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2013年07月18日,一個劃時代的SSD出現。Samsung SSD Global Summit論壇上面,Samsung宣布,繼原本的採用21nm Toggle Mode TLC Flash,為TLC 2.0版本的Samsung SSD 840系列出貨之後,再接再厲,推出了第二款TLC SSD,採用了業界最先進的19nm Toggle Mode TLC Flash,新款命名為Samsung SSD 840 EVO系列,一樣為TLC 2.0版本。後來,Samsung SSD 840 EVO系列,銷售到全世界,也有不錯的銷售成績,然而,TLC SSD真的那麼不耐用嗎?經過不少玩家進行的實際耐用度測試,發現Samsung SSD 840 EVO系列,其TLC SSD,達到了跟MLC SSD一樣的耐用度,很顯然的,除了TLC Flash本身的體質好壞有差,SSD控制器的設計是關鍵,才能把比較差的TLC Flash,發揮出MLC Flash的耐用度,這就是技術的考驗了! SSD用的NAND Flash,不是只有分成SLC Flash、MLC Flash與TLC Flash。3D NAND Flash,也稱為V-NAND Flash,是屬於垂直結構的發展,以3D方式堆疊而成,早在好幾年之前,半導體業界就提出了新論點,新的看法是半導體製程,要從往更高密度發展,改從把原本的水平結構,發展成所謂的垂直結構,簡單來講,就是做成3D結構。這樣的垂直結構的話,相當適合Flash發展。最新的NAND Flash,則基於MLC、TLC結構,開發出3D NAND Flash,說白一點,這就是3D的MLC、TLC。此外,Intel與Micron的IM Flash,最新則提出了3D Xpoint Flash,結合了DRAM與NAND Flash的優點,目前已經做出樣品,商品化預計在2016年,將會有速度更快的3D Xpoint SSD出現。至於,3D NAND Flash之後,為什麼MLC結構會出局,原因是做多少層已經不是問題,由此可見,容量已經不是技術瓶頸,成本也繼續大幅下降,很顯然的,TLC結構,或者,更新的QLC結構,有可能會是未來3D NAND Flash的主流,以備用容量來增加可抹寫次數,以空間換取時間。目前,使用3D NAND Flash,只有Samsung SSD 840 EVO與850 Pro系列,兩者都是使用TLC結構的3D NAND Flash。預計,明年起,SSD價格將會更殺,目前各大SSD控制器業者,都在加緊開發新的3D NAND Flash控制器。2016年起,可預見的,將會是3D NAND Flash的天下。 ================= 現在開機都要用SSD來當系統碟 才會快又爽 不用SSD好像就不潮了 有沒有SSD硬碟爆紅的八卦? 但還有分什麼SATA M.2 PCI-E 不知道那種最好? 似乎是越貴越好越潮的樣子 ================= ----------------------------------------------- ----------------------------------------------- SSD優點的話,由於是純電子設計,沒有機械老化的問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高效能、低延遲,不但讀寫速度快,IOPS也遠遠超過傳統HDD,還擁有體積小、低厚度、重量輕、無噪音、抗震動、抗旋轉、抗撞擊、抗環溫、低耗材、低耗電、低廢熱,還具備了高可靠度與高耐用性的優點。當你開始用SSD,習慣SSD的高效能、低延遲,10秒內冷開機的話。開始習慣了,作業系統無延遲,程式開啟速度快。用過,就回不去了! ※這邊有電腦產業界的八卦,科技世界的祕辛,市場和業內人士關心的趨勢、內幕與新聞。歡迎加入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浦科特 PLEXTOR S2C 512GB SSD」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2670神器級處理器!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