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
「十銓 T-FORCE NIGHT HAWK RGB DDR4-3000 16GB」實測開箱,白色系列玩家級超頻記憶體模組!
十銓Team Group旗下效能強勁的電競系列T-FORCE再度推出新作——NIGHT HAWK RGB DDR4-3000超頻記憶體,以酷炫的老鷹之眼外型勾勒出對整條記憶體的力量展現,更在上頭裝置了RGB LED燈效,讓記憶體不再僅僅是條記憶體,更融入了強烈的電競特色,為整體質感加分不少。同時本系列完全為超頻與電競玩家設計,官方提供的工作頻率能夠支援支援2666到最高3200,基礎應用完全概括。同時全系列支援Intel XMP 2.0,一個步驟就能體驗超頻的極速快感,讓玩家能夠輕鬆超頻突破電腦極限。 在外觀設計上,十銓TEAMGROUP設計團隊承襲NIGHT HAWK獨特鷹眼設計,於鷹眼周圍增加金黃色澤的戰鬥圖騰線條,並運用頂級壓鑄工藝及電腦CNC精密切割工法,精心打造猶如鷹翅般對稱式散熱片,當NIGHT HAWK RGB搭載主機板後,將會啟動內建的RGB LED燈效,燈效啟動後如同鷹眼一般銳利無比,讓整張記憶體氣勢不凡。同時也支援ASUS Aura Sync的功能達到與系統同步的燈光效果,玩家可依照個人喜好做搭配設計,展現獨特奪目的創作風格,體驗最流行、酷炫、吸睛的RGB炫彩效果。 NIGHT HAWK RGB系列記憶體,使用最新JEDEC RC 2.0電路板,PCB板傳輸訊號比普通記憶體能夠提高35%效能,因為採用增加電源層與信號層之間區隔的設計,讓電源與信號不會互相造成干擾,讓張記憶體能夠有更優質的效率及性能表現,為玩家打造更高穩定性的超頻記憶體模組。NIGHT HAWK RGB系列記憶體也在各主流DDR4主機板上完成多種相容性驗證,確保玩家能夠在QVL已列表登記的主機板上穩定運作,讓玩家在選購這款記憶體的同時,不必擔心找不到可支援的主機板。 當小編替這組記憶體開箱時,看到上頭斗大標題的超頻兩字,內心就忍不住澎拜起來,既然敢寫下這兩個字,小編怎麼可能放過他呢?立刻安裝到編輯部的測試平台,從頭到尾都完整的測試一番。NIGHT HAWK在設計上本身預設為電競與超頻兩種用途,所以在基礎工作頻率的設定為2666MHz,當然為求詳盡小編一律都是從2133MHz開始往上加,不過在較低工作頻率的環境底下,整體記憶體的表現不算太好。但是一回到預設的工作頻段,所發揮出來的效能就相當優異。 以AIDA64 Cache&Memory Bench Mark讀取的速率,在2133MHz僅17538 MB/s,不過當工作頻率往上拉到2666MHz的頻段,立刻有40690 MB/s的卓越表現,足足往上衝了兩倍之多。小編在測試平台雖然僅將整張記憶體衝到3466就打住,但是這組記憶體的表現已經是相當優秀,當超頻至3400MHz時,AIDA64讀取的表現高達48634MB/s、寫入的速度更達48488MB/s,雖然延遲的速度表現在超頻後段略遜DELTA系列,但是整體表現已然相當優秀。 處理器:Intel Core i9-7900X 3.3GHz 10C/20T 主機板:MSI X299 SLI PLUS 記憶體:十銓T-FORCE NIGHT HAWK RGB DDR4-3000記憶體 8GBx2 16GB kit 顯示卡:MSI GeForce GTX 1080 Ti LIGHTNING Z 11G SSD:Crucial M550 1TB (SATA)、Plextor S3G 256GB (M.2) 電源供應器:Thermaltake ToughPower 1275W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64-bit Version 1703 (Creators Update) 作為一張主打超頻的記憶體,不過NIGHT HAWK RGB DDR4-3000在一般使用者常設的工作頻率上的效能表現相當穩定,以wPrime實測的數據,在3000MHz前都有穩定的表現,當然超頻之後能得到更好的表現,在數據的反應也相當直接。不過由於編輯部的測試平台上一些非控制因素,導致超頻後在Sandra Lite的測試數據表現不太穩定,但整體的數值仍是相當卓越。 綜觀了外型與實際運作的效能評測,小編對於 NIGHT HAWK RGB DDR4-3000記憶體的表現印象相當深刻,平心而論這款記憶體在設計上針對超頻做了許多優化,雖然小編沒能將他拚上4000MHz,這有些成因在於一些非控制變因,但是就算不超頻,以T-FORCE系列的DELTA來做比較, NIGHT HAWK的表現已經遠遠超出了期待。對於超頻玩家,如果有心想要一探 NIGHT HAWK的能力極限,不妨選購回家用力超頻試試看,說不定拚上4000MHz不是夢想。 ●產品型號:T-FORCE NIGHT HAWK RGB DDR4-3000 ●模組規格:288 Pin Unbuffered DIMM Non ECC ●容量:8GB x2、16GBx2 ●頻率:2666/2800/3000/3200 ●傳輸頻寬:PC4-21300/22400/24000/25600 ●CL值:15-17-17-35;16-18-18-38 ●電路板:JEDEC RC 2.0客製化電路板 ●工作電壓:1.20-1.40V ●散熱片材質:鋁合金 ●保固:終身保固 廠商名稱:Teamgroup十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網址:www.teamgroupinc.com 廠商電話:0800-821-688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AMD Ryzen PRO商用桌上型處理器家族發表,主打OEM/SI市場,Dell、HP、Lenovo三大廠皆力拱並有新機上市,發表會現場直擊!
2017年可說是AMD火力最強的一年,不僅發表全新CPU與GPU產品,嚇到競爭對手不要不要的!如今在伺服器與消費性市場已有不錯的斬獲,但是AMD想要的版圖不只在此,他們更加緊火力,將產品推向商用市場,讓企業們也能使用到他們的CPU產品。繼AMD日前發表了專用繪圖卡家族的Radeon PRO之後,8月31日再次推出商用處理器家族的Ryzen PRO,以進攻廣大的企業與公司行號市場! AMD的Ryzen PRO處理器家族,到底有什麼特色,可以吸引到IT部門或企業主在選購新電腦時,切換到AMD的陣營呢?以下是我們PCDIY!特派員,在AMD於美國紐約舉辦的經銷商大會,為您做現場直擊! 先來比較一下,AMD消費級的Ryzen處理器家族,跟AMD商用級的Ryzen PRO處理器家族,到底有什麼地方不同呢?以下就不囉唆,直接看表吧!請注意售價方面,Ryzen 7和Ryzen 5部份,已有比剛上市時便宜一些囉! 其實Ryzen PRO和Ryzen家族,型號非常類似,但又有一點點小小的不同,說明如下: (1) AMD Ryzen PRO中,沒有1800X、1600X、1500X、1400、1300X等型號。 (2) 原先AMD Ryzen 5 1500X和Ryzen 3 1300X,在AMD Ryzen PRO家族改名為Ryzen 5 PRO 1500和Ryzen 3 PRO 1300,規格上幾乎一樣。 (3) Ryzen PRO家族,並無規劃Threadripper等級的處理器。不過AMD也表示,目前AMD Ryzen Threadripper除了玩家市場外,也獲得不少專業、企業用戶選購使用。另外,Ryzen Threadripper 1900X會在9/1正式上架! (4) 全系列Ryzen PRO處理器中,除了1700X (95W)之外,其他65W型號的版本都會隨附Wraith Cooler (無LED的版本)散熱風扇,不像Ryzen有些有附,有些沒附,且附的版本比較複雜。 (5) Ryzen PRO家族優先供應給OEM/SI市場,因此消費或DIY市場應該買不到! (6) 大家好奇的Ryzen PRO mobile(筆電版本)處理器,還要再等等,AMD預計2018年上半年發表! 那麼AMD Ryzen PRO家族,又有哪些企業必備的特色呢?主要有幾個地方可以說明: (1) 安全性與管理性:商用處理器首要重視「資料安全性」,以及「易管理性」,前者是在執行或存取間,必須防止資料被竄改,而後者是要容易管理,資料好部署,因為IT人員在管理這些電腦時,能夠遠端快速開關機、部署硬碟映像檔,方便用一台中央電腦管理整個公司電腦。這部份AMD Ryzen PRO已經具備這兩款功能。在安全性(Security)方面,AMD Ryzen PRO具備AMD GuardMI功能;在管理性(Manageability)方面,AMD採用開放的DASH (Desktop and Mobile Architecture for System Hardware)標準,提供用戶來安裝使用。 白話一點,就是AMD的Ryzen PRO已經擁有類似Intel vPro的功能。適合企業用來管理大量電腦與保護資料存取安全的需求。 (2) 全系列都支援:AMD Ryzen PRO全系列6款處理器,都支援AMD GuardMI和DASH功能。不像Intel所對應的vPro功能,只有在高階的3款處理器才有! 白話一點,就是AMD的Ryzen PRO的管理功能,全系列CPU都給你,不像Intel Core系列只有貴的(7500以上)才有! (3) CPU體質更好:雖說Ryzen PRO跟Ryzen家族的功能幾可說是相同,但AMD是從CPU晶圓中挑選出最好體質的部份,來歸類成Ryzen PRO家族,因此Ryzen PRO具有更穩定、更安全,能夠運作24個月以上的等級。 白話來說,Ryzen PRO體質比Ryzen還要好,可長時間使用,適合企業用戶一買就要用個3~5年那樣的需求。(至於體質好,是否超頻更容易?這又另當別論了) 以下就透過這次AMD簡報,來說明AMD Ryzen PRO家族的特色。 除了發表新產品之外,AMD也找了6位不同產業的高層,來講解AMD平台的好處(與背書),包括酒商(海尼根)、診所(Kearney Clinic, P.C.)、3D數位影像(Schneider Digital)、電影特效(Jerryfish)、綠能建築規劃(法商Qarnot Computing)、專業程式寫作學校(法國Ecole 42)等,並有他們導入AMD Ryzen、Ryzen Threadripper的應用展示成果,看來這些廠商的背書,可說是為AMD陣營加分不少! AMD的2017年CPU、GPU重返榮耀之路,先從追求效能,讓熱血玩家與一般消費者驚豔之後,接著再推PRO家族(Radeon PRO、Ryzen PRO),來進駐專業與企業客戶。如今,在Ryzen PRO上市之際,Dell、HP、Lenovo也推出採用Ryzen PRO處理器的商用電腦系列,分別敘述如下: Dell引述市調單位的數據,說明在2016年間,賣出去商用電腦有51%都是桌機。且在辦公室中,有81%的上班族在上班時,有一半時間會用到他們的桌機。這表示桌機仍是商用電腦的主流機種。因此,商用桌機也是Dell頗重視的市場。 Dell在AMD產品線的規劃,從AIO(一體成型電腦)、電競桌機,到伺服器都有。但就獨缺一塊商用桌機。因此這次Dell推出了OptiPlex 5055,就是用來補足這一塊市場。規格方面,OptiPlex 5055有Tower(塔式)和SFF(小體積)兩款機種,採用AMD Ryzen 3/5/7 PRO處理器,搭配AMD B350晶片組,搭配AMD Radeon R5 430或R7 450顯示卡,可執行Windows 10 Pro/Enterprise、Ubuntu 16.04 LTS、Neokylin (大陸市場)等作業系統。 Dell OptiPlex 5055商用桌機,將於2017/9/28(教師節)正式發表,建議售價為619美元起。 HP認為隨著企業工作的改變,在這個任何事都可成為服務(Everything-as-a-Service)的年代,因此對於企業而言,在辦公桌上面的電腦產品,必須同時滿足使用者、IT人員、廠端人員的需求,尤其未來工作都是以創意導向,思考密集的工作,將是企業未來的主力,這些人數在持續增加中,到2020年時將佔公司總員工的一半,這些員工們都希望使用到更酷炫的電腦,讓工作中發揮出更多創意,以提升整體企業競爭力。 然而隨著工作型態的改變,「協同合作」已是必然趨勢,且工作空間變得更自由(美國企業中有70%的辦公室是完全開放的,62%的員工會在兩處以上地點工作),這顯得資訊安全性也變得相當的重要。因此,HP非常重視商用電腦的安全性。也由於新的AMD Ryzen PRO帶來了更強大、更安全、可信賴等特色,因此HP在AMD的產品線規劃上更加積極。 這次HP首度規劃出EliteDesk 705 G3的VR Ready商用桌機,提供Mini Tower(迷你塔式)和SFF(小體積)兩款機種,規格方面採用Ryzen 3/5/7 PRO等處理器,搭配AMD Radeon R5 430甚至Radeon RX 480等級獨立顯示卡,提供強大的執行效能,可以執行像是AutoDesk LIVE Design這類應用軟體,以滿足企業用戶VR等級的商業應用需求。HP EliteDesk 705 G3商用VR級桌機,將於近期內正式發表,建議售價未知。 Lenovo在AMD產品線一直都有新產品推出,AMD在推出新的處理器平台時,Lenovo也會被找來設計出參考平台(Reference Design)。當今為了慶祝Lenovo ThinkPad進入25週年,Lenovo也推出2017全新AMD商用筆電系列,給予ThinkPad粉絲們不一樣的選擇。 目前Lenovo的Think系列的商用產品中,共規劃了E、A、M等系列。有入門款的ThinkPad E系列(型號:E475、E575)、商業筆電的ThinkPad A系列(型號:A275/A475)、商業桌機的ThinkCentre M系列(有M715 TINY的迷你桌機、M715 SFF的小型桌機、M715 TW的塔式桌機)。 其中,A系列筆電,與M系列桌機,都開始支援AMD PRO處理器。A系列也是Lenovo開創新市場的產品組合之一,因此2017/2018的ThinkPad與A275、475,將搭配AMD PRO家族APU,提供良好的管理能力、繪圖效能、高安全性,給企業用戶。至於M715 SFF/TW桌機,則會支援到更高的Ryzen PRO處理器,以提供更好的效能給商用用戶。 Lenovo ThinkPad A系列(A275/A475)商用筆電,預計於2017年第四季上市。至於ThinkCenter M系列,在。 是的,商用電腦除了要安全、可靠、好管理之外,當然最重要的就是效能了!這次Ryzen PRO家族,效能直接對應到Ryzen家族,且核心數更多,因此可以提供比Intel第七代處理器(Kaby Lake)更強悍的效能表現。 在AMD的比較中,是拿自己的Ryzen PRO家族的1700X、1700、1600、1500、1300、1200,對上Intel Core第七代家族的7700K、7700、7600、7500、7100、7100。在PCMark10、CPU-Z、GeekBench、TrueCrypt、SPECViewperf、CineBench R15、PassMark 9等六套評測軟體的測試結果,都是領先競爭對手的! 當然除了評測軟體的數據之外,AMD特別寫了一套測試腳本,以進行一連串的指令,透過真實的使用狀況來呈現出搭載AMD Ryzen PRO平台的電腦優勢。以一般辦公室應用軟體(Office 2016、7-Zip、Photoshop)為例,AMD領先Intel的幅度大約2.3%~3.9%,至於重運算量的應用(Adobe Photoshop CC影像編輯、Blender 3D著色、Office 2016 Excel超大表格處理),AMD領先Intel的幅度從9%~40%不等。 此外,在多工環境之下,AMD的表現也是非常優越。以AMD Ryzen 7 PRO 1700對上Intel Core i7 7700來說,在處理4K影像轉檔時,Intel的8執行緒都是CPU幾乎用滿的狀態下,AMD的16執行緒,只有用到10個核心而已,且效能比較快6%。白話一點,就是AMD只出6 成3的功力,就可以把Intel打趴! 是的,AMD Ryzen PRO家族,提供更好的效能,讓多工作業輕鬆搞定,此外,商用電腦中頗受重視的安全性(Security)、管理功能(Manageability),Intel只有在Core i7/i5高階版本才提供(vPro功能),但在i5低階版和i3則拿走這樣的功能,不像AMD非常大方,從Ryzen PRO的3、5、7系列都有提供! 總之,AMD總算推出商用級的處理器,一網打盡高階與入門的商用處理器市場,讓企業除了Intel之外,還有物美性價高AMD可供選擇。然而,如同前述,目前AMD的Ryzen PRO處理器,目前僅供應給OEM/SI廠商,因此要在市面上單買到CPU產品,恐怕不容易!玩家或企業用戶們,想買搭載Ryzen PRO電腦的話,目前有Dell、HP、Lenovo等廠商的商用桌機可供選購! 更多AMD Ryzen PRO處理器訊息,請參考:
-
「浦科特 PLEXTOR S3C 512GB & S3G 256GB」實測開箱,2.5吋M.2與SATA 6Gb/s介面固態硬碟重裝上陣!
Plextor可以說是硬碟廠商中的佼佼者之一,更是不斷推陳出新為玩家們打造更為卓越的硬碟,先前才推出M8SeY這顆強大的NVMe固態硬碟,為高階使用族群提供了一顆強大的SSD儲存元件,也受到市場上的極大迴響。 不過,Plextor可不單只是照顧高階玩家而已,承繼前代S2系列的好評之後,在入門款等級的定位上也接續的推出了最新一代的S3。不過可別因為S3被Plextor自家定位為入門級,就小看這系列的SSD,事實上其效能與規格可不容小覷,S3系列採用了Hynix先進14nm製程TLC快閃記憶體,搭配SMI2254的控制晶片,讓整體效能大幅提升。同時S3C SATA SSD輕薄的設計,不論作為PC或是筆電的擴充硬碟,都是相當不錯的選擇;同時這次也推出M.2版本的S3G SSD讓玩家可以做為額外擴充的硬碟,提供玩家最全面的支援。 S3系列當然不僅只是入門級的固態硬碟,Plextor也了解現在大部份的電腦玩家都有電競的需求,而想要電腦能夠在效能上發揮極致性能,當然不僅需要強大的CPU、顯示卡運算處理能力,更要一顆強大的固態硬碟才能讓資料運算的儲存有更加優異的表現。 對於玩家而言,想要擴充儲存元件的效能是選購上的強烈需求,但是市面上低階的SSD可能表現又不盡理想、高階的價格又偏貴,通常會陷入天人交戰的兩難選擇,不過從此以後就不用太擔心這個問題了,Plextor新推出的S3系列雖然被歸類在入門級,但實際上在性能上卻也相當不凡,不僅與同階SSD相比效能較高,與高一階的他牌產品更是差異不大,這對於玩家來說,無疑是一大福音。對於想要有高效能但預算相對不高的玩家來說,Plextor S3系列是一個優秀的選擇。 隨著筆電使用的需求越來越高,有些玩家也會自行擴增筆電內部的硬體設備,而Plextor S3系列產品展現了多樣特點,除了獨家PlexNitro技術外,透過內建最新的LDPC技術可以保證資料正確性並提供高速效能與可靠性。同時更具備了PlexVault技術與PlexCompressor技術,可以讓玩家以不留痕跡的方式自訂私密空間、存放機密或隱私資料,甚至可以在背景自動壓縮不常用的檔案、幫SSD榨出更多可用空間。 Plextor S3C是厚度僅7mm的2.5吋SSD,不但可以完美兼容於桌上型或筆記型電腦,同時比同階的SSD有著更好的表現效能,價格也並不會讓人難以入手,對於增強筆電效能來說,是一個相當不錯的選擇。目前共提供了128GB、256GB、512GB三個容量的版本供玩家們選擇。 當然除了SATA版本的S3C以外,Plextor S3G也提供了玩家M.2(S3G)128GB、256GB版本。不僅滿足玩家PC到NB的擴充需求,同時也更讓有需要擴充多樣SSD裝置的玩家,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當然對內行玩家最在意的點莫過於一顆SSD的使用壽命,S3系列的MTBF平均無故障時間的可靠度達150萬小時,使用壽命更是相當可觀,同時內建PlexTurbo技術、可透過DRAM快取加速運用、大幅提升數倍SSD讀寫速度。 採用了SMI 2254的控制晶片,搭配Plextor獨家的PlexNito技術支援,S3系列完整使用標示真實容量,無須預留OP(預取)空間,玩家更能運用完整容量(即512GB就是足容量512GB、而非變成480GB),能直接強化S3整體的讀寫速率,以S3C官方效能表現來看,可以達到連續讀寫550/520 MB/s以及隨機讀寫92k/79k IOPS的表現,作為一款入門等級的作品,這樣的性能表現可說是讓人相當驚艷。 前述了這麼多關於S3系列的優異之處,但是編輯部當然不能只憑空口白話就要人盡信,我們肯定也一定要全面的剖析這2款固態硬碟的,一如慣例編輯部準備了HD Tune 5.5Pro、AJA、CrystalMark等測試軟體,為玩家們剖析最精確的數值,讓大家一探究竟。 作為S2的進化版,S3在效能表現上算是相當穩定,首先看到S3C的部份,在CrystalMark的Seq讀取、寫入表現上,有563 MB/s 、526 MB/s的優異表現;HD TUNE效能測試平均值也在531 MB/s上下,最大值則來到了531.7MB/s,表現可以說是相當穩定,在HD TUNE寫入方面,最大值也到達了500 MB/s以上,表現相當驚人。 處理器:Intel Core i9-7900X 3.3GHz 10C/20T 主機板:ASUS ROG STRIX X299-E Gaming 記憶體:Kingston HX430C15PBK4/16 DDR4-3000 @ 2666 16GB Kit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GTX 1080 電源供應器:Thermaltake ToughPower 1275W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64-bit Version 1703 (Creators Update) S3C在Crystal Disk Mark的測試,表現相當出色,總體得到的成績都在官方給出來的效能之上,當然更在讀取部分不管是0 Fill或是標準模式,讀取效能都高達560MB/s以上,讓小編著實吃驚。 當然我們放到評測較為嚴格的HD Tune 5.5 Pro上測試,整體表現算是相當穩定,以入門等級的SSD已經算是相當不錯的表現。採用TLC顆粒下的效能表現,算是在可接受範圍之內。 小編也拿了AS SSD、ATTO、Anvil、AJA、TxBench和PC Mark7等軟體測試跑分,從各方面的數據來看,與官方給出的效能表現相去不遠,實測的結果也相當不錯,S3C的表現整體相當穩定,也證明了Plextor端出來的牛肉十分的可圈可點。 而S3G在AJA測試上,在720P的讀取效能上達到了504 MB/s,寫入也有465.8 MB/s的表現;CrystalMark讀寫表現上也有讀取565 MB/s、寫入531 MB/s。就實際測試的效能來看,基本上S3這兩款版本的表現都相當不俗,在許多測試效能上相當接近,為了避免重複性過高,小編在S3G的測試效能評比,只放上效能差異較高的評比讓大家參考。 綜觀評測的數據,S3C的表現更為亮眼些,同時又有512GB的大容量,對於想一次性擴充容量的玩家,可以說是相當不錯的選擇;而S3G的容量稍微小一些,但是M.2的設計,支援玩家更多的擴充容量選擇,就算SATA接埠都接滿了,也還是能夠透過M.2擴充。S3系列提供電競玩家或是一般使用者在固態硬碟的選擇上,一個高貴不貴的新選項,小編在此特別推薦S3系列SSD。 小編實測的S3C 512GB PChome的售價約為新台幣6,590元、256GB版本則約為新台幣2,790元、128GB版本則是新台幣1,690元;S3G 256GB版本的售價為新台幣3,290元、128GB版本售價則為新台幣1,790元,價格與同階SSD相去不遠。 整體而言,兩款固態硬碟在效能表現上都在水準之上,對於玩家而言,能夠用入門級的價格買到更高規格的效能表現,是一門相當不錯的生意,當然這也凸顯出Plextor不論任何等級的硬碟,都採用了高規的料件,以做出好品質產品為依歸。 廠商名稱:Plextor浦科特 廠商網址: 廠商電話:03-612-5203 建議售價:電洽 ●產品型號:PX-512S3C、PX-256S3G ●容量:512GB(S3C)、256GB(S3G) ●控制器:SMI SM2254 ●快閃記憶體:Hynix 14nm TLC ●緩衝:512MB DDR3 ●規格:2.5吋(S3C)、M.2 2280(S3G) ●介面:SATA 6.0Gb/s ●產品尺寸:S3C-100(L)x69.85(W)x6.8mm(H)、S3G-80(L)x22(W)x2.3(H)mm ●耐衝擊力:1500G(最高)、在1 msec half-sine條件下 ●電源需求:DC 5V 2.0A(S3C)、DC 3.3V 2.0A(S3G) ●MTBF:大於150萬小時 ●重量:60g(S3C)、10g(S3G) ●保固:3年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The Edge of Beyond現場直擊》ZenBook Flip筆電 翻轉登場 ASUS Windows 混合實境頭戴式裝置驚豔上市!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5n6Mjxf2yc 華碩於IFA發表新產品精華片段 華碩在柏林消費電子展(IFA)舉行「The Edge of Beyond」記者會,發表了數款自家新商品,作為筆電大廠的華碩,早先在Computex發表了新款Flips系列筆電廣獲好評之後,在這次的IFA又會端出什麼牛肉呢?果不其然,在發表會一開始就展示了Flips的概念影片,回顧了Flips的規格與歷程,緊接著登場的就是Zenbook Flip 14二合一平板筆電。 Flip 14厚度僅13.9mm,重量僅1.4公斤,搭配了第8代 Core i7 四核心處理器,配備16GB RAM與NVIDIA GeForce® MX150 顯示卡、512GB PCIe x4 SSD以及Harman Kardon音訊系統。同時面板配備14吋 NanoEdge Full HD 顯示器與極窄邊框,尺寸相當於標準的13吋筆電。從Flip 14釋放出來的硬體配備來看,可以發現不久前Intel發布8代處理器的消息裡頭,就有提到是提供給部分新型筆電的CPU,而華碩Flip系列就包含在這裡頭的。Flip 14最讓人矚目的售價為799歐元,約新台幣29,000元。 全新ZenBook Flip 15 (UX561)是強大且多功能的二合一筆電,提供使用者最佳便利性與360度可翻轉15.6 吋顯示器,以及可輕鬆隨身攜帶的全新設計。ZenBook Flip 15是有史以來最強大的ZenBook Flip 筆電,採用最新第 8 代 Intel Core i7處理器及最高可達16GB的疾速2400MHz DDR4 RAM,相較於前一代機型最高可達兩倍的效能。 另外,ZenBook Flip 15還配備電競級的NVIDIA GTX1050顯示卡、最高2TB HDD與512GB SSD、USB-C連接埠含Thunderbolt 3,以及強大的四揚聲器Harman Kardon音訊系統。其令人驚豔的NanoEdge 4K UHD 或 Full HD觸控螢幕顯示器具備178度廣視角技術,並且支援筆觸精準的觸控筆,使ZenBook Flip 15成為設計與創意工作的最佳筆電。ZenBook Flip 15提供兩種配色:煙燻灰與淬鍊銀。Flip 15售價才899歐元,約新台幣33,000元,這樣的配備CP值有點高。 ASUS VivoBook Flip 14 (TP401)是厚度僅15.4公釐、重量僅1.5公斤的14吋翻轉筆電。NanoEdge 設計可將14吋Full HD顯示器納入標準的13吋筆電機殼中,使VivoBook Flip 14達到74.3%的屏佔比,較大的螢幕顯示面積也更能提供更令人沉浸的觀看體驗;其Full HD顯示器也配備178˚廣視角技術,讓VivoBook Flip 14可作為筆電、平板電腦或介於兩者之間的任何產品使用。第7 代 Intel Core i7處理器為VivoBook Flip 14提供強大且節能的效能。VivoBook Flip 14具備智慧型無風扇設計,即便在全速運轉時仍可降低噪音音量,進行簡報或觀看電影時皆不受干擾。此外,ASUS Pen也提供使用者直覺易用的互動性。 ASUS Windows混合實境頭戴式裝置採用微軟創新技術,可為使用者帶來沉浸式的真實與虛擬世界體驗;它具有獨特美觀的設計,以及數百個3D多邊形圖案,以及富有光澤的色調變化效果。ASUS Windows混合實境頭戴式裝置的重量不到400公克,採用頂級抗菌緩衝材質以及平衡頭帶設計,可降低配戴時位於鼻子與臉部的壓力,即便長時間配戴也能感覺舒適,讓使用者享受更長時間且優異的沉浸式體驗。 ASUS Windows混合實境頭戴式裝置內建兩個具備6個自由度(6DoF)位置追蹤功能的前置鏡頭,提供創新的由內至外追蹤功能。不同於其他頭戴式裝置,ASUS Windows混合實境頭戴式裝置無需外部感測器或其他軟體輔助,初始設定也非常簡單,使用者只需花幾分鐘設定即可開始使用。 這次華碩釋出新款二合一平板筆電,價格算是相當親民,搭載的規格與效能也算是中階之上的水準。當然最讓人驚艷的還是與微軟推出的混合實鏡頭戴式VR,內建兩個具備6個自由度(6DoF)位置追蹤功能的前置鏡頭,讓整個虛擬實境更臻完善,同時售價才449歐元,算是CP值相當高的一款VR裝置。
-
微星閃電戰機帶領玩家穿越極限!MSI GeForce GTX 1080 Ti LIGHTNING Z 11G超頻極限顯示卡
提到超頻用的顯示卡,各家大廠都有卡皇級顯示卡,而微星不僅有Gaming X系列,旗下LIGHTNING系列更是強者中的強者,這次小編為大家開箱介紹的MSI GeForce GTX 1080 Ti LIGHTNING Z 11G,就是主打為了超頻而生,配備了強大的11G顯示卡記憶體容量,並內建著三顆強大散熱的風扇,同時採用軍規等級用料,打造出氣宇非凡的閃電戰機,將帶領玩家們飛向超頻的新境界。 作為卡皇級的角色,除了主打超高規格的效能和酷炫外型,當然裡頭的內裝也要有同等的豐富程度!這次開箱的LIGHTNING Z,除了附贈基本的說明書與驅動程式光碟外,更附上了三種顏色的閃電貼紙,讓玩家可以自由變換顯示卡上的閃電圖騰顏色,讓整張顯示卡增添了一點玩心與趣味性。與此同時,更隨卡附上了I/O埠的外接保護蓋,讓玩家能更完備地保護整張卡。 LIGHTNING Z 早先時候在COMPUTEX就已經備受玩家期待。配備NVIDIA GeForce GTX 1080 Ti的強大GPU,更採用最新TRI-FORZR散熱設計,使用了3顆TORX 2.0風扇,這款風扇比傳統的風扇能夠提升22%的氣流量,讓LIGHTNING系列顯示卡的空冷效能得到大幅提升。同時考慮到超頻玩家對於顯示卡散熱的需求,LIGHTNING 也使用了數根直徑8mm的超導熱管串連所有散熱器,將熱能均勻傳導至CLOSE QUARTERS散熱鰭片與底板,大幅提升了散熱表現。 整張LIGHTNING Z顯示卡採用硬線條式的設計,透露出一種剛硬的特質外,同時也展現了堅固與強力的特質。此外也配備了RGB LED燈,讓顯示卡除了硬派超頻的氣場外,也增添了電競風格的華麗,這象徵LIGHTNING Z不止於超頻,更能穿梭於電競與超頻之間。不過也因為LIGHTNING Z的效能極其強大,所以內建的電源接埠就高達8x3組(24埠),官方建議電源瓦數達750W,想要入手這張強力戰機,玩家所需要的電源供應器的瓦數也得衡量一下。 LIGHTNING Z除了採用了四代軍規級的用料,也使用了DrMOS 60A 3合1伺服器等級電力元件,效能比傳統MOSFET快上 400%,提供優異的省電能力。為了提供超頻玩家更好的超頻表現,LIGHTNING Z使用了最新的PCB技術,讓玩家透過多相數的電源控制提供最高的超頻穩定性,不需要再進行任何外部修改就具備打破世界記錄的超頻能力。 同時更支援有 V-Check Point 電壓偵測功能,讓效能玩家只要使用三用電錶便可輕易量測GPU與記憶體的電壓,對進階超頻玩家而言可以省下許多修改硬體電路的時間。此外玩家如果使用微星獨家的Afterburner,即時監控GPU、記憶體和VRM溫度,就不必再使用分離式溫度計和探針來探測溫度,讓玩家超頻能夠有效率。當然如果玩家有遊戲需求,微星更提供了獨家的Gaming APP,可以自動偵測玩家使用模式,由超頻模式轉換成電競模式,讓玩家能夠在最佳的遊戲效能下遊玩。除了上述這些之外,微星也提供了RGB燈控介面,讓玩家可以自由變換燈效,玩家們可以找出最適合自己的酷炫色調。 當然MSI GeForce GTX 1080 Ti LIGHTNING Z 11G這台閃電戰機,是否有著如外表一樣充滿戰鬥力的效能呢?就讓小編為各位玩家將 LIGHTNING Z 11G架設到我們的測試情平上,實際以軟體跑分測試,LIGHTNING Z 在3D Mark Time Spy DX12所得分數高達9,952分,在Steam VR平均保真度也得到11分,是非常傑出的分數。此外我們以Fur Mark燒機15分鐘後,最高溫僅攝氏52度,可以想見LIGHTNING Z的空冷散熱效能相當強大! 處理器:Intel Core i9-7900X 3.3GHz 10C/20T 主機板:MSI X299 SLI PLUS 記憶體:Kingston HX430C15PBK4/16 DDR4-3000 @ 2666 16GB Kit 顯示卡:MSI GeForce GTX 1080 Ti LIGHTNING Z 11G SSD:Crucial M550 1TB (SATA)、Plextor S3G 256GB (M.2) 電源供應器:Thermaltake ToughPower 1275W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64-bit Version 1703 (Creators Update) 此外遊戲方面,我們以Tom Clancy's the division(湯姆克蘭西:全境封鎖)遊戲實際驅動後,在DX12版本1080p解析度下的平均FPS達到170.1;2K解析度下則有117.4 FPS;在4K解析度下也有55.0的優異表現。另外我們也用Ashes of the Singularity(奇點灰燼,AOTS)DX12版實跑畫質效能,得到的成績也相當不錯,在1080p解析度下平均FPS達到82.4;在2K解析度下運作下FPS則為78.98:最後在4K解析度下執行則達到了FPS 67.5。 MSI GeForce GTX 1080 Ti LIGHTNING Z 11G顯示卡都實際透過軟體跑效能得到相當優異的成績表現,甚至在遊戲運行上也提供了優異的解析表現,是一款雙棲用的卓越顯示卡。當然在用料上也相當優質,採用軍規等級的用料強化了整張卡的耐久性,也優化了電能使用的效率,透過軟體介面也讓玩家可以隨時監控整張卡片的運轉狀況,更值得一提的是選用了三顆強力TORX 2.0散熱風扇,提高了空冷效果,為整張顯示卡帶來穩定的工作環境。小編在這裡相當推薦LIGHTNING Z,不論是超頻玩家或是電競玩家,想換一張強力的顯示卡,LIGHTNING Z絕對是上上之選。 廠商名稱:MSI微星科技 廠商電話:0800-018-880 廠商網址:tw.msi.com 建議售價:28,900元 ●產品型號:MSI GeForce GTX 1080 Ti LIGHTNING Z 11G ●繪圖引擎:NVIDIA GeForce GTX 1080 Ti ●繪圖核心:3584單元 ●繪圖時脈:超頻模式 Boost: 1721 MHz、Base: 1607 MHz 遊戲模式 Boost: 1695 MHz、Base: 1582 MHz 靜音模式 Boost: 1582 MHz、Base: 1480 MHz ●記憶體規格:11GB GDDR5X ●記憶體時脈:超頻/電競模式11124 MHz、靜音模式11016 MHz ●輸出端子:HDMI x2、Display x2、DVI x1 ●顯示卡尺寸:320 x 140 x 61 mm ●建議電源:750 W ●電源連接器:3組8 pin電源接頭 ●官方保固:4年(原廠註冊四年)
-
Samsung Galaxy Note8超強功能搭配亮眼外型,台灣上市發表會現場直擊!
小編今日(8/28)出發前往古色古香的圓山大飯店,這一次要帶給各位使用者們的究竟是什麼呢?沒錯!是Samsung Galaxy Note8的新品發表會!今天全球消費性電子領導品牌之一的三星電子,宣布新一代的旗艦機Note8即將在台上市啦!小編們已經準備好要帶大家一窺三星的新產品,究竟要如何從「禁運品」又回到龍頭呢? 現場還擺放著許多Note8額外專屬的配件,不論是LED皮革翻頁式皮套、Alcantara義大利麂皮背蓋還是立架式保護皮套等等都有相當好的擴充性,幫助Note8更便利的使用。 看完了這麼多的俊男美女和各式各樣的配件,接下來就要帶各位使用者們一探Note8的改變。首先,三星在螢幕採用的是6.3吋的無邊際螢幕,並且具有雙曲面,而面板則是採用Quad HD和Super AMOLED;並且採用大五代的大猩猩玻璃。在畫面顯示的質感上,相當漂亮。而為了不讓「手機界的單眼」名號止步不前,這一次還特別提供了OIS防手震和即時的景深預覽功能,完全就是衝著競品而來啊! 這一次在S Pen也多了許多功能,它不只能夠支援IP68防水防塵,也把筆尖縮小至0.7mm,總共4096階的感壓設計。最後也是大家最小知道的支援那些許多新的功能呢?不論是:懸浮翻譯、隨手便利貼、感筆觸感壓、手繪Gif檔等等都是新的體驗。 上市記者會除了自家旗艦機的介紹之外,當然也要有關於如何購買的資訊,在Samsung Galaxy Note8的64G版本,不論哪款顏色都是新台幣29,900元,在9月15日正式在台發售。三星這一次也提供了預購方案,在9月1日至7日只要到「三星智慧館」、「五大電信商」、「指定網路商城」預購,就能夠得到一組市價4,800元的Harman / Kardon Onyx Mini無線藍芽喇叭!而預購的使用者們能夠搶先於9月12日優先提貨取機。不過這一次還在全球首先推出了「星紗粉」的配色,但是這種配色在預購時只能在「三星智慧館」作預購,並且實際可以提貨的時間為10月1日。 若是最近有想要換手機的使用者們,這款最新的Samsung Galaxy Note8在使用上相當不錯,質感表現和拍照都有很高的水準,在預購時還送Harman / Kardon的無線藍芽喇叭,有需求的玩家們值得將它列入清單之中。
-
神人出沒請注意!2017 VR HACK FEST開發者黑客松大會現場直擊!
今天(8/25日)2位小編在這個晴朗無雲的中午,前往了TAF空總創新基地,走在曾經身為營區的場館,總是有一種熟悉的感覺啊……。不過這些都不是今天的重點,今天小編們要來帶大家神人出沒的第二屆2017 VR HACK FEST開發者黑客松大會。 這一次二位小編一進到會場就看到各個開發團隊們正在為兩天後,也就是8月27日做準備,也因為這一次的主題是「行動VR」,所以現場可以看到許多開發團隊們都正在討論著。還具有相當多的行動VR裝置放在台前已備之後所用。而這為期三天的大賽,實際能夠Coding的時間大約只有二天,所有的參加團隊無不卯足全力,想要一奪評審和廠商們的青睞。 在稍微看完各團隊之後,小編相當有榮幸能夠可以參與到和2017 VR HACK FEST開發者黑客松大會的主辦單位和所請來的評審們面對面對談。他們分別是經濟部數位內容推動辦公室組長蔡育霖先生以及TAVAR秘書長謝京蓓女士。而這一次請來的技術評審分別是:獨立遊戲開發者嚴堯瀚先生、闇橡科技產品發展總監洪敏翔先生以及AMD亞太區技術總監盧英瑞先生。 這一次的主辦單位為TAVAR的謝秘書長以及經濟部數位內容推動辦公室蔡主任最希望在這一次的2017 VR HACK FEST開發者黑客松大會可以幫助跨領域的廠商們和開發者們成為新創的產業,幫助VR灌注更多的活力,以及更多領域的應用。 再來首先帶各位玩家們認識第一位評審是AMD亞太區技術總監盧英瑞先生,針對目前PC設備上以及VR應用的部分有什麼特殊的想法,盧總監都相當直接明瞭的回答,不論是在硬體上幫助玩家對軟體如Unity的優化或是整合CPU和GPU幫助開發者能夠更好的開發體驗。 隨後為各玩家們介紹其他兩位評審,一位是闇橡科技產品發展總監洪敏翔先生,另一位則是獨立遊戲開發者嚴堯瀚先生。闇橡科技曾在上一屆找到一組開發團隊為「蔡倫造紙」設計了一套VR應用,讓使用者能夠用VR體驗造紙的過程。而嚴堯瀚先生獨立開發遊戲「白堊世Cretaceous」,也奪下了Unity大中華盃的佳作。 這一次的第二屆2017 VR HACK FEST開發者黑客松大會,主打的「行動VR」,而參賽者們為期三天的賽程當中無不使盡全力,就是為了奪下廠商的目光獲得成為一支新創團隊。不過因為本身是屬於開發者的聚會,想要知道最後結果的玩家們可以上他們的官網做查詢喔! 大家可以上查詢競賽結果喔!
-
AVerMedia ExtremeCap UVC BU110實測開箱,直播攝影超容易 單眼也能化身直播攝影機!
直播蔚為風潮已經一段時間了,因為入門門檻低,直播主持人也如雨後春筍地出現,比拚彼此的魅力來吸引人氣。雖然拿著一隻手機就能夠攝影直播,但是要在廣大的直播市場殺出一條血路,單靠手機的攝影功能當然是不夠的,但若要用單眼直播又要設定好多程式,未免也太麻煩。圓剛給了所有直播玩家一個解決方案——AVerMedia ExtremeCap UVC BU110免驅動影像擷取器,這款影像擷取器不僅能夠將單眼相機的畫面連接到手機上,同時免去了許多繁複的設定,讓玩家能夠隨時直播超輕鬆。 ExtremeCap UVC BU110是一款極簡式的UVC免驅動HDMI影像擷取器,在設計上也與其功能性相符,走一個相當簡單的設計,總體感覺和北歐設計的風格極似,以流線和金屬質感作為整體外觀。當然作為直播主一定會有戶外拍攝等需求,這款影像擷取器也設計的相當輕巧,以編輯實際拿取,不過半個巴掌大,重量更是只有82g,相當便於攜帶。玩家若使用單眼相機拍攝,就算接取了這款影像擷取器,也不會因此加重拍攝的負擔。 過去想要透過相機或是其他攝影器材直播的玩家,可能都會碰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在程式上碰到相容的問題,同時繁瑣的設定也讓玩家們相當不便。不過這款影像擷取器,主打的就是免驅動、方便使用,玩家只要下載手機的專用APP——「CameraFi Live」,就能夠隨插隨用,裝設好單眼與手機,就能夠從手機看到單眼的畫面直播,既簡單又方便。不過CameraFi Live支援的手機目前僅適用於安卓系統的手機,同時有些安著手機也不一定能支援,玩家們可以到CameraFi Live的官方網站做查詢,確認自己的機種是否適用於這款APP上。 而ExtremeCap UVC BU110影像擷取器,不僅能夠擷取影像,也能夠作為直播遊戲的平台,不管是手機、平板或是電視遊樂器,都能夠透過這款影像擷取器,直接在電腦上直播。使用圓剛提供的驅動程式,能夠在內建的介面選擇串流平台,同時也能直接錄製高畫質的影片。支援的軟體包括像OBS、XSplit、Wirecast、Adobe Flash Media Live Encoder、DirectShow、DirectSound、QuickTime Player、VLC、Safari、Firefox、Chrome、Skype等,幾乎囊括了所有直播平台。 編輯部實際測試過後,發現AVerMedia ExtremeCap UVC BU110影像擷取器,不僅僅外觀相當設計相當時尚,同時操作設計上也相當簡單,作為想入門直播的玩家,是一款相當不錯的選擇。提供了1080P的高畫質錄影,同時又能支援各個熱門直播平台,就算玩家要切換直播頻道,也相當簡單。最值得一提的是,提供了不同攝影裝置的直播影像擷取,代表玩家不必帶著專業的直播攝影器材,讓玩家們可以透過手邊有的器材,隨時隨地直播每個精彩瞬間,同時因為這款影像擷取器相當輕巧,相當方便攜帶,想入門直播的玩家不妨考慮看看。 廠商名稱:AVerMedia圓剛科技 廠商網址: 廠商電話:02-2226-3630 建議售價:7,990元
-
「十銓 T-FORCE DELTA RGB DDR4-2666 16GB」實測開箱,炫光玩家級超頻記憶體模組重裝上陣!
相信各位玩家們一般在使用電腦的時候,不會單單只為了它超高的「可超頻性」而選擇,一定都是要選擇穩定而且有品質的記憶體。俗話說:「細水才能長流」,這一次記憶體居於領導大廠之一的十銓科技(Teamgroup),推出了一款相當穩定的Teamgroup T-Force DELTA RGB DDR4記憶體模組,提供玩家更多選擇,目前總共推出2400、2666和3000MHz的版本,這一次小編拿到的是DELTA RGB DDR4-2666的版本,就用它來為玩家們開箱啦! 自Intel公布Core i9平台的消息之後,主機板廠商們紛紛推出X299系列的主機板,以對應全新一代的CPU。而AMD也不落人後,發布他們自家最新的Ryzen Threadripper 1950X和1920X之後,X399系列的主機板也相繼問世。為了能夠應對這些強大的CPU和主機板,十銓科技(Teamgroup)為各位玩家們帶來T-Force DELTA RGB DDR4-2666,補足了中上階的產品選擇,就讓小編帶著大家一探究竟吧! 在這次的DELTA-RGB版本,這一次拿到的版本雖然不是DELTA-RGB系列之中最高規格3000MHz,可是在2666MHz的部分也是相當強力的!而且它在許多的設計上亦別具巧思,不論是本身不對稱的一體成型幾何線條設計,且為了能夠增加表面積,在表面也設計了凹凸紋路,能更有效的冷卻記憶體模組,不會輕易地發生「熱當」的現象。記憶體的正上方也配有一條LED燈光條,還能夠和ASUS Aura Sync相容,展現十足的電競風格。不過要下載華碩的軟體,才能夠同步燈效喔! 這款記憶體採用低工作電壓設計,將電壓的維持在1.2V的標準規範,讓開機後一直持續運作的記憶體在長時間下達到相當好的穩定性。另外,DELTA-RGB也能夠支援Intel XMP 2.0,在超頻的部分可是依舊被小編「ㄍㄧㄥ」上去,直接挑戰運作時脈3400MHz也都是沒有問題的呢!看下來在時脈2133至2666的區間上,穩定性之高,令人驚艷。想知道更多的實測結果,往下看下去就知道! 既然小編都拿到這麼好的產品了,拆開它的散熱鋁片一探究竟內部是一定要的。另外小編也準備好實測效能的數據表格供各位玩家眼見為憑。想知道內部顆粒和效能測試結果的玩家們,往下看下去就對了! 拆解完內部之後,馬上就要帶大家一看小編所測試的效能實測數據,一共分為2133、2400、2666、2800、3000、3200、3400MHz等七個時脈。幫各位玩家們測試這麼多的時脈,甚至小小的升壓超頻,就是為了幫助玩家找到最高C/P值的選擇,那這一次小編所使用的平台資訊也放在下方讓各位玩家們參考: 處理器:Intel Core i9-7900X 3.3GHz 10C/20T 主機板:ASUS ROG STRIX X299-E Gaming 記憶體:Teamgroup T-Force DELTA RGB DDR4-2666 16GB Kit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GTX 1080 SSD:Crucial M550 1TB (SATA) 電源供應器:Thermaltake ToughPower 1275W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64-bit Version 1703 (Creators Update) 接著小編使用AIDA64的Cache&Memory Benchmark、wPrime軟體實測不同的時脈下,記憶體的表現,也很貼心的幫各玩家們做成較為直觀的表格,方便一眼就能看出比較結果。 在記憶體的需求日益增高的現在,除了價格飆升之外,對於記憶體本身的要求也跟著提高,為了追求更高的C/P值,這款Teamgroup T-Force DELTA-RGB DDR4-2666提供相當穩定的運作,且除了低工作溫度之外,還配有LED的RGB燈效,小編也是將它超頻至3400MHz,時脈也提升了將近28%之多,不論是給一般玩家們,或是追求效能的玩家們使用絕對都是綽綽有餘。如果近期有想要購入記憶體的玩家們,這款「穩穩噠」記憶體一定是你的不二選擇!小編好想自己也買一組喔(扭) ●產品型號:T-FORCE DELTA RGB DDR4-2666 ●模組規格:288-pin Unbuffered DIMM Non ECC ●容量:8GB x2 ●頻率:2133/2400/2666/2800 ●傳輸頻寬:PC4-19200/26600/30000 ●CL值:15-17-17-35 ●電路板:JEDEC RC 2.0客製化電路板 ●工作電壓:1.20-1.40V ●散熱片材質:鋁合金 ●保固:終身保固 廠商名稱:Teamgroup十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網址: 廠商電話:0800-821-688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冷與靜的絕佳象徵 be quiet! DARK ROCK PRO 3 CPU極致散熱器
玩家們在組裝一台高效能主機的時候,選購了效能強大的CPU以後,最擔心的就是沒有一顆良好的散熱器,由be quiet!推出的強大空冷散熱器—— be quiet! DARK ROCK PRO 3 CPU極致散熱器,提供了玩家一個散熱器絕佳的選擇。具備了高效能散熱,同時還擁有be quiet!家族一貫的寂靜特質,讓整顆散熱器的表現超乎期待。此外更讓人驚豔的是,這款散熱器不僅能夠支援Intel和AMD兩款CPU格式,更有著紅點設計大獎殊榮加持。 在靜音性上,透過2組先進的銅芯液態動力軸承與動態平衡型扇葉的運作下,可保持快速抽離熱源與低噪音的穩定狀態,即便是在100% PWM作動下,最高噪音值仍不會超過26.1dB(A),算是相當安靜。就連在編輯部實測的過程中,CPU燒機的過程中,也幾乎聽不見風扇運轉的聲音,完全繼承了be quiet!家族產品的優秀血脈。 這款散熱器在透過改良的動態波浪散熱鰭片作用下,搭配表面的小點設計可增強空氣對流,在不提高噪音值的前提下提升效率,而獨特的強化雙塔模式,除了讓機身更輕盈、冷卻力也大幅提升,搭載12cm風扇提供了玩家絕佳的冷卻效果,並透過內建的7支高效能頂級真空銅熱導管將熱源直接導入優化的散熱鰭片工作區,散熱效果相當明顯,就算系統全力運轉下,高達250W TDP解熱能力也能掌控散熱效率達到快速冷卻與降低溫度的需求。 當然所有的產品都需要實測才能夠見真章,編輯部也將這顆散熱器,裝置到了專用的測試平台上,以CPU燒機軟體測試在15分鐘內燒機的溫度變化,看看這顆散熱器是否確實效能強大?編輯部將感溫器裝設到散熱器底CPU接觸面、散熱銅管和散熱鰭片工作區,直接測試三個點位的溫度變化。 整體而言,這款散熱器在燒機過程中的表現相當穩當,並且在燒機15分鐘後讓CPU溫度維持在38度上下,在空冷散熱表現算是相當優秀的。同時在燒機過程中,風扇全速運轉的過程中,也沒有過於吵雜的運轉聲出現,反而讓人驚豔的是它相當優秀的靜音表現。玩家如果想添購一款兼顧效能與靜音性的散熱器,be quiet! DARK ROCK PRO 3 CPU極致散熱器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目前在光華商場商家原價屋的網路販售價格為新台幣3,150元,以一款優秀的散熱器而言並不算高價。如果玩家對於水冷的高價下不了手,但電腦所擁有的效能太過強大,需要散熱器的話,這顆散熱器就是絕佳的替代方案。尤其做為空冷卻又不吵雜,這樣的價格算是相當公道。 廠商名稱:be quiet! 廠商網址: 廠商電話:02-25428110(視博通代理) 建議售價:3,390元 →更多的【PCDIY! Case / Power / 機殼 / 電源供應器 / 電競機殼電源】: →更多的【PCDIY! CPU Cooler / 空冷 / 水冷 / AIO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 風扇】: →更多的【PCDIY! Gaming VGA 電競 顯示卡 / Workstation 工作站 繪圖卡 / GPU 繪圖晶片 / AI NPU 人工智慧加速卡 / 顯示卡支撐架】: →更多的【PCDIY! Monitor / 顯示器 / 電競螢幕 / 投影機 / 電視機 / 螢幕架】: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浦科特 PLEXTOR S2C 512GB SSD」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2670神器級處理器!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