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
-
TOTOLINK A3002MU無線路由器實測開箱,AC1200物超所值無線路由器!
想去大陸出差旅遊,又怕一上網就什麼都被擋,無法與外界溝通嗎? 這時候您可能得先在家裡或辦公室準備一台由TOTOLINK推出的新款AC1200系列的無線Giga 路由器,型號為A3002MU。這款路由器主打的就是翻牆能力,可支援Android、iOS等手機與Windows、Mac等電腦透過VPN的方式來遠端連回放在台灣的路由器,以便突破大陸防火長城(Great Firewall、GFW),並盡情地使用Google、LINE、YouTube、Facebook、Instagram等服務,以及觀看各式新聞網站。 TOTOLINK (吉翁)所推出的路由器產品,大多以樸實的外型、超值的價格,與主打的翻牆功能,讓用戶能夠透過親和的使用者介面,來設定複雜的網路相關設定。這次推出的A3002MU路由器,是一款AC1200路由器,在外型方面,採用全黑造型設計,面板上提供各式指示燈讓使用者一目了然,其內建的4根5dBi的全向性天線(2根2.4GHz、2根5GHz),不僅提供更強的訊號覆蓋率,並具備Beamforming訊號雷達技術,可自動追蹤設備並集中訊號發送,讓各裝置在移動中也能精準對位,全速連線。 在機身底部提供壁掛孔設計,可懸掛在牆壁旁以減少擺設空間。機身後方則是提供了各式連接埠,包括4組GbE LAN孔,其中第1孔可用來連接中華電信MOD專用高速連線。其餘部份,則包含1組GbE WAN (Internet)孔、DC-in孔、主機開關、WPS/Reset鈕,還有提供1組USB 2.0埠,以用來連接USB隨身碟或外接硬碟,以做區網資料分享。 A3002MU路由器內部採用Realtek網路晶片,可提供2.4GHz (300Mbps) + 5GHz (867Mbps)的無線頻寬,搭配MU-MIMO的高承載設計,讓多人同時上線也不卡頓,提供一般小家庭或辦公室擁有暢通無阻的Wi-Fi使用環境。 在Wi-Fi設定方面,A3002MU提供2.4GHz與5GHz各五組SSID設定,以提供不同訪客的上網需求,且可與家裡網路區隔開來,亦可設定可連線的時段。此外,主機可設定為無線中繼器使用,同時亦支援IPv6通訊協議,以及QoS設定,可根據家庭或辦公室的需求來設定其適合的角色來使用。搭配其簡潔的設定畫面,用戶也可直接透過手機來設定,快速又方便! 至於A3002MU主打的還是以VPN翻牆為主,提供高達6種連線帳號設定,可支援PPTP (點對點隧道協議,主要以TCP協定為主,適用於無防火牆的網路環境)與L2TP (第2層隧道協議,以UDP協定為主,可穿透防火牆,適用於有防火牆的公用環境)這兩種主要VPN協定。 使用者只要在家裡或辦公室安裝一台TOTOLINK A3002MU,並開啟VPN設定後再記下VPN的對外IP位址,到大陸之後只要透過手機或電腦的VPN連線來連接到你家裡的對外IP位址,即可翻牆出去,讓您就算身在大陸,也能享有自由不被封鎖的網路使用環境! 除了主打的VPN功能之外,A3002MU也具備USB連線功能,可連接隨身碟或是外接硬碟,來當成簡易的檔案伺服器,讓區網內的用戶可以透過DLNA協定(適合媒體播放器如Smart TV)、SAMBA協定 (適合一般作業系統的檔案管理員存取使用)、FTP協定 (適合給外部網路存取),來將檔案進行分享。 其他像是Wi-Fi排程設定,可設定哪些時段允許無線連線、DoS防禦,可設定以防止網路攻擊,至於其他網路設定必備的設定項目,A3002MU也都一應俱全,使用者只要畫面的說明,即可快速設定所要的項目。 在實測效能方面,筆者的測試環境是以A3002MU連接至中華電信100M/40M VDSL固網,透過SpeedTest軟體來測試連線到外網的效能。當透過一般手機的2.4GHz Wi-Fi 802.11n模式連線時,下行與上行的傳輸效能為89.6 Mbps / 39.9 Mbps,若以5GHz Wi-Fi 802.11ac模式連線的話,傳輸效能為92.2 Mbps / 40.4 Mbps,表現不俗。至於以一般連上LAN的電腦來進行有線連線測試時,傳輸效能為94.05 Mbps / 40.17 Mbps,幾乎快要達到固網速度極限。 若改採用VPN來連線的話,此時的連線速度就與您在大陸的4G、Wi-Fi或LAN連線的速度有關,若大陸地區的連線頻寬充足的話,您連回台灣家裡或辦公室時,即可享有高速且無封鎖的網路使用環境。 整體測試下來,TOTOLINK A3002MU路由器,賦予一般的小巧機身,內建4天線並提供AC1200的無線網路頻寬,此外具有可懸掛設計,以及超強的VPN功能,讓路由器不只是單純網路分享,就算到大陸出差也能成為VPN翻牆神機,適合經常到大陸出差或旅遊的用戶選購。 #廠商資訊 廠商名稱:TotoLink – 台灣吉翁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885799 廠商網址: 建議售價:1,599元
-
ADATA HD770G 1TB外接硬碟實測開箱,為記憶增添光彩「競」得起考驗!
ADATA(威剛科技)在今年度Computex 2019上展出許多自家電競品牌XPG的全新產品,除了專為玩家打造的記憶體、固態硬碟、耳機麥克風、機械式鍵盤等電競部品之外,現場也還有展出其他外接周邊。 這次入手的HD770G外接硬碟也正是其中之一,延續HD系列一貫的軍規防護設計,提供三重防護:防塵、防水與防摔落,能夠有效保護硬碟裡的重要資料,最後再搭配時下最流行的RGB燈光效果,讓整體造型再添酷炫風格。 HD770G整體的設計靈感來自於F1賽車的車體造型,正面再以兩條相當搶眼的RGB燈效裝飾,如同夜裡奔馳而過的賽車尾燈一樣帥氣。除此之外,在外殼方面,整體設計相當精密,除了外部矽膠套保護以外,內部為硬碟周圍徹底包覆緩衝墊,最後再搭配獨家專利設計防水塞,使得這款外接硬碟能夠同時具備防塵、防水與防落摔的防護能力,經得起各種嚴苛考驗。 採用 USB 3.2 Gen1 Micro-B介面,最高頻寬達5Gbps,和傳統的USB 2.0相比速度大幅提升。儲存容量提供1TB、2TB兩種選擇,重量為270公克,尺寸大小則是139 x 98 x 26 (mm),拿在手上相當有份量。 看完酷炫的外型,接下來就是接上電腦來實際瞧瞧這顆外接硬碟的能耐囉,這次按照慣例出動5項硬碟工具軟體來驗證效能,首先以CrystalDiskInfo確認內部硬碟,這次採用世界大廠Seagate所生產的2.5吋SATA硬碟,容量為1TB,經過CrystalDiskMark測試讀寫速度,平均都能落在120MB/s以上,也就是說,當複製1GB單一檔案時,只要花費不到10秒即可完成。 TxBench和前面CrystalDiskMark測試結果相當接近,循序讀寫速度分別達到121.4、126.4MB/s。最後再用FastCopy實際複製單一5GB檔案,模擬一般備份資料情境,結果花費了39.94秒完成,平均傳輸速度為128.20 MB/s,換句話說,HD770G足夠應付一般日常備份文件、照片、音樂等資料儲存使用。 整體來說,ADATA HD770G外接硬碟在外觀造型上,首度採用了時下最流行的RGB燈光效果,風格相當酷炫。而ADATA英文官網的介紹頁中,更以「Warrior of Light」來比喻其帥氣程度突破天際! 至於防護設計方面,由於整個外殼承襲了HD系列的優良血統,為玩家提供相當堅強的三重防護:防水、防塵、防意外掉落。如此便能有效保護硬碟裡的重要資料。最後是效能部份,該外接硬碟內部採用國際大廠的硬碟,提供可靠且穩定的資料傳輸速度。總之,若需要有一款造型酷炫、具防摔防水防塵,且效能還不錯的外接式硬碟,ADATA HD770G可以納入您的採購口袋名單內! 廠商名稱:ADATA 威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309-309 廠商網址:
-
Nokia 7.2開箱動手玩,蔡司認證三鏡頭配置、萬元雙卡雙待手機!
HMD Global在月初(10/1)時,在台灣宣布推出兩款全新手機,其一是先前小編曾快速為大家開箱過的Nokia 2720 Flip復刻版的4G功能按鍵手機,曾經風靡一時的貝殼機體驗,再度為家中長輩和復古迷們推出,有興趣的玩家在這邊附上當時的。 不過這次要介紹的就是當時一同推出的全新中階智慧手機Nokia 7.2,主打具備蔡司認證的後置三鏡頭設計,加上獨家PureDisplay螢幕,搭配僅8,990元的建議售價,讓Nokia 7.2成為玩家中階入門手機的一時之選。小編在上市後不久便收到了Nokia 7.2這款手機,共有耀石黑和貓眼銀雙色,小編收到的是前者。 Nokia 7.2外盒包裝部分走簡單簡約設計,外盒除了Nokia商標以外,再來就是手機名Nokia 7.2,同時本身標明是採用Android One系統,對比一般Android系統來說,在儲存空間和硬體規格的要求上較低,對應價格來看,很適合作為輕度玩家的日常用機。而在包裝配件的部分,則是有隨盒內附USB-C充電線和3.5mm有線耳機。 在外觀的設計上走簡單的低調設計,手機外邊採用高科技聚合物打造,比起一般的聚碳酸酯材質強度增加兩倍,不過重量卻比鋁輕一半。四周邊框部分則是採用金屬材質,並在正面與背面都用上 2.5D 康寧大猩猩玻璃,讓手機有更佳的保護。 正面搭載一6.3吋FHD+IPS面板,解析度為2280 x 1080,具備HDR即時顯示技術(Real-time HDR),可即時將 SDR 影片轉成 HDR,讓影片看起來更生動,獨特的是稱為PureDisplay的螢幕,在色彩呈現上具備1500:1的對比度和具備96%的超廣色域涵蓋,在畫面呈現方面還不錯,不管是用來看影片還是照片都很清晰。不過500nits的亮度在使用上稍嫌低了一點,尤其在戶外陽光直射時,亮度不足的問題尤其明顯,不過就其價格面來討論的話,這點也是在價格中給出合理規格。 這次Nokia 7.2最大的特色在於手機背面,直接映入眼簾的是圓形的三鏡頭設計,下方則是有實體指紋辨識。三鏡頭的部分是由知名鏡頭大廠蔡司(Zeiss)認證,與LED閃光燈以矩陣方式排列在圓形的相機模組內,這也是目前許多手機廠商針對多鏡頭趨勢所做的其中一種常見的相機模組設計。三鏡頭分別是4800萬畫素標準鏡頭(支援四合一畫素)、800萬畫素118度超廣角鏡頭和500萬畫素景深鏡頭。 接下來就用實際的拍照照片讓大家看看Nokia 7.2的拍照效果囉!以下照片都是手機以自動模式直接拍攝以後直輸,縮小比例後上傳,過程中並未經過任何後製的.jpg圖檔,原照片解析度為8000 x 6000,單檔大小在10MB左右,小編將其比例縮小成1080p比例方便上傳。 最後來快速看一下效能的表現吧!Nokia 7.2搭載高通Snapdragon 660處理器,搭配Adreno 512顯示晶片,記憶體部分則是有6GB的RAM、儲存空間為128GB。軟體則是搭載Android 9。 總結來說,Nokia 7.2在中高階的智慧手機市場中,可說是一個不錯的優秀選擇,外型上走的是低調路線,且獨特的材質使得在兼顧耐用性的外表下,還能有輕巧的體積,手感方面很不錯,內斂的配色也可擄獲不少玩家的心。再者,擁有蔡司認證的三鏡頭主相機,普遍來說都可以讓玩家在使用上擁有不錯的畫質表現,日常拍攝還是夜間拍攝都得宜。最後,就效能面來看,以中階智慧手機而言,Nokia 7.2已經足夠應付許多玩家的日常使用,甚至可以拿來玩玩較不吃畫質效能的熱門遊戲了。就台幣8,990元價格的手機來說,Nokia 7.2擁有上述的條件已經足夠讓它成為一款值得推薦的智慧手機。 廠商名稱:HMD Global 廠商電話:02-2719-9998 廠商網址:
-
智慧燈效超酷炫、「夥計」是你!ASUS ZenPower 10000快充行動電源動手玩
近年來不少智慧型手機皆標榜搭載大容量電池,並能夠提供一天以上的續航力,但由於使用習慣會因人而異,部分較為重度的使用者:尤其如遊玩高畫質手機遊戲,以及愛好享受高品質影音的玩家,特別容易消耗手機電池容量,這時隨身攜帶行動電源就相當重要。 這次要介紹的ASUS ZenPower 10000快充行動電源,剛好是華碩最新推出的ZenPower系列輕薄款,主打支援高通Quick Charge 3.0快充技術,最高可達3A輸出,大幅縮短充電所需時間,更搭載全球首創「Smart Charge 」智慧動態充電燈效功能,不只燈光酷炫,更方便玩家確認行動電源是否正以快充模式充電中。 包裝樣式延續了ZenPower系列的傳統,採用較為簡約樸素的紙質吊卡盒裝,上頭印有其產品名稱和照片,大幅提升產品辨識度。打開之後看一下內容物,含有行動電源本體、一條扁平Micro USB充電線,以及基本使用須知和保固相關說明書。將ASUS ZenPower 10000 QC3.0 與加上保護殼的ASUS ZenFone 5Z擺在一起相比,體積不僅小一點點,加上重量僅為185g,因此非常方便攜帶出門。 接著細看一下行動電源本體,不同於以往的鋁合金機身,整體改採用噴砂處理的黑色塑料材質,官方稱其顏色為炫光黑,外型風格非常低調。下方為這次主打的智慧燈效顯示區塊和電池容量指示燈。 再往下瞧瞧連接埠,電源輸出為兩組USB Type-A插孔,其藍色接頭支援高通QC3.0快速充電技術(6~12V/18W),黑色則為5V/1A標準輸出。電源輸入稍微可惜採用Micro USB接頭,而非主流的USB-C,不過仍舊可支援9V/15W,可搭配市面上經過認證的快充USB充電器使用,有效縮短完全蓄電所需時間。另外設有一組同心圓形按鍵,按下之後可在正面確認電池容量。 ASUS ZenPower 10000 QC3.0與以往最大不同的地方是,首度搭載「Smart Charge 智慧充電燈效」功能,在機身正面的凹槽內部加入白色LED 燈條,可透過不同的燈光效果分別顯示一般充電和快速充電,一眼就能看出行動電源是否為快充模式,不論是替手機充電,抑或是替行動電源本身進行蓄電都會有一樣的燈效。 基本上華碩對於快充的定義是以12W為基準線,若是輸出或輸出的功率大於12W,充電燈效將以「閃爍溜溜球」來回流動的形式顯示,猶如經典電視影集《霹靂遊俠》中「夥計」的車頭燈般酷炫;而如果功率低於12W的話,燈效則會以「脈動漸亮漸暗」呼吸燈的模式做變化。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zQRMtpZ0gk ▲ASUS ZenPower 10000智慧快充燈效測試 在品質方面,ZenPower 10000 QC3.0搭載獨家ASUS PowerSafe技術,具備輸入過壓保護、出入防反防護、輸出過流保護、輸出過壓保護、短路保護、過充過放保護、電芯 PTC 防護、溫度防護、 Reset 防護、充電器防護與 JEITA 防護等等安全措施,更取得五大國際認證,如高通快充3.0認證、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檢驗、日本PSE適合性檢查、歐盟CE合格認證,以及EAC歐亞經濟聯盟合規性認證。和市面上一些來路不明的便宜行動電源相比,品質肯定是相當可靠。 除此之外,華碩更堅持以往對品質測試的要求,ZenPower 10000經過多項耐久度相關檢驗,如高達5000次USB接頭插拔測試、極端溫度測試(攝氏零下40度~70度),以及80cm重複掉落測試,絕對足夠應付玩家重度使用。 整體而言,ASUS ZenPower 10000快充行動電源在外觀上採用炫光黑設計,搭配體積和重量比起前代ZenPower 10050C(230g/22mm)來的輕薄,方便攜帶。此外還搭載全球首創「Smart Charge」智慧動態快充燈效功能,效果相當酷炫。在規格方面,其電源輸入/輸出方面,雖並未採用當今主流的USB-C接頭,但依舊可支援快速充電(輸入輸出皆支援),在安全性方面,除了通過五大國際認證之外,其ASUS PowerSafe技術提供11項安全保護機制,整體品質相當實在。至於價格方面,也比前代ZenPower 10050C來得親民一些,目前建議售價為899元,提供6個月保固,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考慮一下。 廠商名稱:ASUS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93-456 廠商網址: 建議售價:899元
-
HyperX Alloy Origin電競鍵盤實測開箱,首款自製機械紅軸,工作與玩樂一支搞定!
HyperX旗下推出多款周邊產品包含記憶體、鍵盤、滑鼠、耳機等等,在電腦周邊產品圈中擁有不少口碑,同時也有眾多粉絲支持。這次要開箱的新品是HyperX最新的電競鍵盤Alloy Origin,採用常見的104鍵鍵盤尺寸,但這次是HyperX首次搭載自行設計的HyperX機械紅軸設計,在維持線性紅軸手感下,縮短鍵軸反應時間,且能為按鍵帶來8000萬次壽命。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HyperX首度推出中刻鍵盤,讓想要藉由HyperX鍵盤作為日常工作鍵盤的玩家,也可以有一新的選擇。 快速從外觀上來看,尺寸方面是採用104鍵全尺寸鍵盤設計,整體的長寬比尺寸為442.5 x 132.5 x 36.39 mm,重量在1075g。搭配航太級的全鋁合金材質打造,初次拿到手上時就能感受到鍵盤本身的扎實質感,另外外型上也採用簡約的質感風格,全黑鉻色的配色,在低調中不失一種霸氣。 HyperX表示:「為了打造一流的機械式鍵軸,HyperX投入兩年的心力,鑽研遊戲愛好者們喜愛的特色和規格,成功開發出頂尖的HyperX線性紅軸。我們也期待玩家們能藉由Alloy Origins滿足遊戲需求和表現,發揮超群的實力。」這次HyperX首款自製機械紅軸,採用線性軸體,按鍵敲擊無段落感,直上直下的非常好打,觸發力道在45g,按鍵總行程3.8mm,但按鍵行程僅1.8mm,玩家可以用非常省力的方式觸發按鍵訊號,不只省力同時也加強鍵盤整體的反應速度。 看完了硬體再來看軟體方面吧!透過全新HyperX NGENUITY軟體,玩家可以針對Alloy Origins每顆按鍵設定RGB燈效和巨集等進階功能,還可自訂遊戲模式,依玩家需求隨時啟動或停用指定的按鍵,再搭配100%防鬼鍵和全鍵不衝突功能,確保所有鍵擊準確執行。此外,玩家還可儲存最多3組鍵盤設定檔至內建記憶體中,隨時切換使用。 總結來說,這次HyperX推出全新的自製機械紅軸,在採用線性軸搭配短觸發行程的設計下,使得敲擊手感上不只省力,同時按鍵的觸發速度也快,用來玩追求快節奏的遊戲非常適合。再者,首款採用中刻的Alloy Origin,若是要做為一般日常工作使用也無不可,紅軸較軟的觸發手感加上本身敲擊聲不大,不論是要做為遊戲還是工作用皆可適應。 廠商名稱:HyperX 廠商電話:0800-666-200 廠商網址:
-
AMD Mini-DTX板小鋼炮、小板也能插大卡,ROG X570 Crosshair VIII Impact開箱評測
ROG玩家共和國前陣子在Computex 2019時曾展示出旗下最新的X570 Crosshair VIII Impact主機板,這也是自從先前的ASUS ROG MAXIMUS VIII Impact主機板以來,再度有冠名Impact的主機板,不過不同於先前的Mini-ITX尺寸,這次是採用AMD力推的Mini-DTX規格,它比起Mini-ITX的尺寸更大,可以放下標準2槽大小的顯示卡,比起Mini-ITX主機板,可以有更多的彈性使用空間,進一步地也解放了小主機板的硬體效能表現。 小編也在ROG X570 Crosshair VIII Impact推出以後不久就搶先收到了這款主機板,一眼就能馬上了解到Mini-DTX規格所帶來的優勢,同時加上ROG針對主機板所做的細節設計,迫不急待地馬上就來幫大家做開箱啦! 第一眼看到ROG X570 Crosshair VIII Impact主機板時,就會被它小巧的外型設計吸引,全主機板尺寸大小在203 x 170 mm,拿在手上非常輕薄,可以讓玩家在安裝機殼時有更多的大小彈性設計,若要使用剛好大小機殼的話,相較於一般Mini-ITX主機板,ROG X570 Crosshair VIII Impact的額外空間可以讓玩家安裝2槽標準版的顯示卡,而若是使用更大的機殼安裝的話,則是可以有更多的散熱對流設計空間,使用上的彈性還不錯。 這次ROG X570 Crosshair VIII Impact在外型設計上最特別的是採用直立式SO-DIMM.2的設計,可以讓玩家以子卡(Riser Card)的方式插入兩組M.2 SSD儲存裝置,最高支援到Type-2280大小,而隨附的子卡採全黑的低調設計,搭配上方散熱片有ROG信仰之眼與玩家共和國字樣,讓整體的造型設計非常有質感。 ROG X570 Crosshair VIII Impact採用Mini-DTX尺寸(203 x 170)大小,相較於一般Mini-ITX主機板170 x 170 mm的尺寸,主機板整體的長度更長,使得在下方的位置可以放入標準兩槽的顯示卡,同時也讓主機板下方有更多空間可以搭載設計。ROG X570 Crosshair VIII Impact在主機板下方搭載ROG獨家的SuperFX音效技術,該音效卡具備S1220高傳真音效解碼器與ESS ES9023P高傳真音效編碼器,讓小板也可以擁有跟大板一樣的優秀音質表現。 最後來看I/O分布,總計有八組USB,包含五組紅色Type-A USB 3.2 Gen 2、一組Type-C USB 3.2 Gen.2與兩組藍色Type-A USB 3.2 Gen 1。音效部分有一組SPDIF輸出和三組音效孔。網路部分提供一組GbE RJ-45網路埠,兩組天線支援Wi-Fi 6,主機板本身具備Bluetooth 5.0技術。另外,還提供BIOS更新與Clear CMOS鈕、Reset鈕,以及Q-code偵錯指示燈。 接下來就來將主機板拆開看看吧!ROG X570 Crosshair VIII Impact的內部結構可大致分為三層,分別是底板、PCB板和I/O保護蓋,各有其獨特且細心的設計。 說了這麼多,究竟DTX小主機板的效能表現如何?這次小編為了完整解放ROG X570 Crosshair VIII Impact的效能潛力,讓它搭配高階頂級的硬體規格作為展示,結果令人滿意,ROG X570 Crosshair VIII Impact雖然板子小,但內部的效能表現卻不俗喔! CPU:AMD Ryzen 9 3900X VGA:ROG STRIX RX 5700 XT O8G Gaming SSD:Corsair MP600 Gen 4 SSD 2TB RAM:G.SKILL Trident Z Royal DDR4-3600 8GB x2 OS:Windows 10 1903 Driver:Adrenalin 19.10.1 總結來說,這次ROG X570 Crosshair VIII Impact在小巧的外型下,採用AMD Mini-DTX規格,不只在使用彈性上大大提升,同時也讓效能表現因為可以有更多的空間應用,能夠搭載標準版的顯示卡,再搭配直立式的SO-DIMM.2子卡來安裝M.2的 SSD設計,使得整張主機板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在效能上依然能跟一般ATX電競主機板一樣,能完整釋放出高階硬體規格的效能潛力。就連必備的水冷幫浦插座、燈效插座,甚至超頻專用的輔助按鈕皆完整提供,讓小板子也擁有大板子的超頻能力! 想組電競機,組一款AMD的旗艦電競機,一定要很大台嗎?X570一定要大主機板、大機殼才能完整應用嗎?那可不!這次ASUS的ROG X570 Crosshair VIII Impact將給您不同的觀感!提供小巧體積,但也能擁有強大效能的魔力!值得推薦給各階電競玩家選購。 廠商名稱:ASUS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93-456 廠商網址:
-
Blue Yeti Nano USB麥克風實測開箱,入手實錄迷你萌「雪怪」!
近年來許多影音創作者在各大網路社群平台竄起,如YouTube、Facebook、Twitch、Mixer等知名網站平台服務,不論是遊戲直播、樂器彈奏、個人影音日記,還是對話聊天節目,如要創造出優秀的作品就需要良好的影音錄製器材。 然而說到錄音器材就不得不提一下Blue這個品牌;「Blue」是美國頂尖的耳機與麥克風廠牌,近年來廣受眾多Youtube影音創作者選擇使用,其中最具代表的是,世界知名遊戲直播主:PewDiePie,也是Blue麥克風的忠實愛用者。 這次入手的Yeti Nano,恰好為Blue最熱銷的Yeti麥克風系列之一,正如其「Nano」之名,外觀採用全新的袖珍流線型設計,大幅縮小了整支麥克風的體積,硬體方面搭載兩組特別訂製的14mm振膜艙電容式收音元件,以及兩種收音模式選擇,可依照需求調整合適設定,採用USB方式連接電腦,隨插即用,讓您馬上可以錄製錄音室等級的音質。 包裝內容相當簡單,特別貼心的是麥克風本體已經預先安裝在金屬桌上型立架,只需要將隨附的Micro USB to USB連接線插上即可連接電腦開始使用,此外還有一組麥克風懸臂支架轉接頭,以及紙本詳細說明書。 細看麥克風本體會發現Yeti Nano繼承了Yeti系列的許多優良設計:頭部方面採用高純度銅焊鋼化網頭,內部再搭配錄音室等級防噴網罩和防噴海綿,能夠有效避免收錄到噪音。產品提供三層降噪保護,使得錄製出來的聲音能夠更加純淨且能維持高品質。 中段前方設有一組旋鈕可迅速調整耳機輸出音量大小,按下後即可將麥克風開啟或關閉,後方則為一組按鈕,可依照需求即時切換心型指向或全指向收音模式。 接著看一下本體正下方,提供一組耳機孔可即時監聽錄音、一組Micro USB插孔連接電腦使用,而正中央為麥克風支架轉接頭安裝孔,可搭配自家的Compass麥克風懸臂支架和Radius III防震架,不只能夠大幅增加桌面可用空間,更能夠避免麥克風晃動時發出噪音,對於不想要在收音時錄到其他背景雜音的創作者來說相當實用。 Blue Yeti系列之所以會非常熱銷的原因,莫過於其錄製聲音的高還原度以及清晰度,在Blue台灣官網的硬體規格中可以看到Yeti Nano最高支援24bit、48KHz、120dB取樣,讓聲音以高品質無耗損的狀態下傳輸至電腦中,而麥克風靈敏度也相當優越,可高達4.5mV/Pa,即使是歌手直播歌唱時微弱的氣音等細節都能完整表現出來。 看完官網提供的硬體規格,想必部分影音創作者會和小編一樣好奇實際表現如何,這就以簡單的錄製音樂方式測試了一下效果,這次依舊選擇免費版權的Youtube音樂,以T類擴大機配上3吋全音域松木音箱連續播放兩次,並同步利用Audacity軟體錄製兩種不同收音模式的聲音,再與原始音訊相較差異。 整體來說,Yeti Nano的收音效果相當出色,不論是在心型指向還是全指向模式下,都能夠完整凸顯出人聲的細節,更加強了背景音樂的低音效果,特別在全指向模式下,由於收音範圍較廣的關係,音樂的層次感會比較明顯,適合多人共同對話或團體表演時使用。有興趣想要試聽錄音結果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的影片連結,並戴上耳機聆聽差異比較。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PAdaGEqfRU&feature=youtu.be ▲Blue Yeti Nano錄音測試 此外,為了方便使用者快速調整設定,Yeti Nano支援 Blue Sherpa工具軟體,可於官網下載安裝後調整麥克風的收音增益程度、切換收音模式、調整耳機即時監聽音量,以及快速更新韌體,取得最新的相容性支援。 更多Blue麥克風測試: Blue在Yeti麥克風系列提供玩家全方位的選擇,除了本次介紹的Yeti Nano,如果想要更多元的收音模式或是細部調整錄製細節的話,也可以考慮往上選擇新款麥克風「Yeti X」,將從Nano的兩組升級成四組電容式收音元件,可切換四種收音模式,更支援最新Blue VO!CE工具軟體,進一步調校錄音效果,和自訂等化器細部設定。 Yeti Nano在外觀方面和大哥Yeti不同,採用全新的袖珍流線型設計,大幅縮小了整支麥克風的體積。內建硬體部分,從原先的三組改為兩組14mm振膜艙電容式收音元件,收音模式也從四種改為兩種,主要是為了要簡化整體操作,讓更多非專業人士能夠更快上手並擁有接近專業的高品質錄音享受。 目前建議售價為4,900元,購買後上Blue台灣官網註冊,可享2年代理商公司保固。有需要專業級錄音品質的影音創作朋友們,不妨可以考慮選購。 廠商名稱:Blue Microphones 台灣 廠商網址: 建議售價:4,900元
-
2K HDR10+影音高畫質、流暢工作體驗,一日Samsung Galaxy Tab S6搭S Pen動手玩、平板取代筆電有搞頭?!
三星最近推出旗下最新的高階效能平板「Galaxy Tab S6」(下稱Tab S6),主打「全面啟動職場超能力」,也就是能夠兼顧工作和休閒娛樂兩大領域。休閒娛樂想必不用多解釋,大螢幕的平板不管是用來玩遊戲還是要看影片就是爽,不過「工作」這個領域怎麼說?現階段越來越多平板開始主打「創作兼顧生產力」,除了本身具備高階硬體規格以外,另外三星也有提供許多內建的功能和服務讓使用者在工作方面可以更加全面、更貼近筆電的使用環境。 其實小編個人這陣子也一直在考慮要不要購入平板,而雖然自己本身是用iPhone手機,但其實就「系統開放度」這個層面來說,我還滿開明的。因此,這次也在Tab S6上市後不久收到該平板後,打算把它當作我的每日工作機來使用,嘗試看看如果一個禮拜都完全不用筆電、改用平板的話,會不會活不下去?(誤) 首先先快速來看一下Tab S6的外型設計,平板本身是一10.5吋Super AMOLED面板,解析度是2560 x 1600,正面有一前置鏡頭,畫素800萬。小編第一次把平板拿在手上時,注意到的是它的重量,才420克的重量就這個大小的平板來說算是非常容易攜帶了,平時直接放進背包的側袋(原筆電包..呵呵)很輕鬆,放入拿出滿方便且有效率,就第一印象來說很不錯。四邊邊框為了要提供手持手握的區塊,因此沒有做到像自家Galaxy系列手機一樣的窄邊框,不過因為整體來說已經是10.5吋的螢幕了,其實平常在用的時候到也不會注意到邊框,而且說實在的,螢幕四邊如果沒有一定邊框厚度的話,真的滿容易出現誤觸的狀況,因此,這點反而要給Tab S6加分一下。 另外,Tab S6也是目前首款支援HDR10+規格認證的平板,代表其色彩表現會更加真實,搭配本身的高解析度,以及在音效方面提供的四顆喇叭,Tab S6也能化身小型影音劇場,不管是視覺還是聽覺體驗都很棒。 值得一提的是,Tab S6這次也具備了螢幕下指紋辨識的能力,不過不像Galaxy系列新機採超聲波辨識,Tab S6採用的是光學辨識,因此雖然相對來說在隱私安全性問題會比超聲波技術低一些,但辨識速度上卻快上許多。(只能說有一好沒倆好~) Tab S6的另一大特色就是有提供S Pen觸控筆這項硬體設備,它的手感其實和Galaxy Note系列手機是相同的,兩隻觸控筆的厚度和長度當然還是有一定的差別啦,小編前不久才剛測試過Galaxy Note 10+系列雙機,因此,使用上來說是馬上就上手。 不同於其他陣營的觸控筆收納設計,Tab S6的觸控筆放置位置是在平板後方,觸控筆本身也有慈禧的效果,而在平板後方則是有對應的觸控筆凹槽位置,平板垂直握持的話,筆會位於右側後方。磁力效果還不錯,如果不是刻意的甩平板的話,磁吸住的觸控筆不太容易掉落。 這次三星也特別附贈了Tab S6專用的書本式鍵盤皮套和保護立蓋來輔助測試,先說鍵盤皮套吧!一開始也說了,Tab S6最大的目標是為了要提供使用者接近(甚至取代)筆電的能力,因此提供具備鍵盤和觸控板功能的保護套也是很合邏輯的。鍵盤的按鍵本身手感還不錯,鍵程的敲擊反應也滿精準,而觸控板的部分雖然相對一般的筆電觸控板小了一些,不過因平板本身就可以直接用手指或觸控筆接觸,對於這點倒是沒有什麼太大的使用問題。 鍵盤皮套和平板本身的連結同樣是利用磁吸式扣具,彼此吸附以後滿牢固的,小編有稍微(小心翼翼地)試甩了一下,不管是平板還是鍵盤都沒有飛出,一般使用上可以放心。不過,保護立蓋的設計倒是稍微有一點點蛋疼... 首先先來看看這個立蓋的外型,可以簡單分為三部分,第一部份是最上面用來包覆觸控筆的凹區、第二部份是下方的磁吸區、第三部份就是立蓋本體的部分。其中的第二和第三部分之間有轉軸設計,原先該立蓋的目的是為了在吸附於平板背面以後,可以藉由兩段式的設計,讓平板可以立於平面上,設計初衷是好的,且原先的目的可能也不是要讓使用者隨時隨地把這塊立蓋放在平板後方(畢竟有時候只是要拿在手上看影片而已),因此,磁鐵貼的部分吸附性不是很強,所以當把它吸附在平板後方、並將其整體放在平面上時,有時候會因為不牢固的關係,導致平板站立不穩。再者,剛才說到的轉軸設計,在使用上來說要掀起的話,稍微有些吃力,雖然如果不夠緊的話,會撐不起平板放在桌面上時的重量,不過要將這個轉軸轉開所需的力道,已經足夠將原先依附好的立蓋鬆開,這點算是我在使用上稍微覺得有些不便的地方。 這邊簡單快速說明一下小編工作日常中以往會需要用到筆電或電腦的部分,首先新品到貨以後就會先利用單眼拍照,然後將照片輸出到電腦/筆電中,再利用Adobe Lightroom進行修圖,最後上傳到PCDIY!網站之後,再開始進行文章的撰寫。 了解以後小編來舉例在試用Tab S6近半個月以後的使用例子給玩家們參考參考,以這次撰寫Tab S6這篇動手玩心得來說,先用單眼將產品的開箱照片拍完,內建MicroSD插槽最高可以擴充至1TB,玩家如果想用這個方式轉換照片的話也不是不行,不過小編建議還是額外用一個USB-C讀卡機就好,因為Tab S6本身雖然僅提供單一USB-C連接埠,不過該連接埠高度的彈性也是其優點之一,除了用來充電以外,也可以用來直接轉檔,我後來選擇將照片用USB-C讀卡機讀入Tab S6平板中,使用上來說算順暢。 接下來就是後製修圖的部分,從PlayStore商店中下載Adobe Lightroom軟體進行編輯,這時候Tab S6提供的S Pen觸控筆就很方便了,比起原先利用滑鼠拉色彩曲線,用觸控筆拉更加直覺,而且也比手指觸控更加精準,我在修圖過程中會習慣拉邊框裁切或是將汙點去除,這些過程用觸控筆的順暢度讓我非常驚豔,「用過這種修圖方式很難回去用滑鼠阿!」這邊值得一提的是,因為Tab S6是採用三星獨步全球的Super AMOLED面板的緣故,加上本身色彩調校有方以及高解析度的輔助下,小編認為照片的輸出效果非常精準,即便我後來放到大螢幕上觀看,也並未出現色差,色彩相關的創作者想用的話也是ok的。 再者,Tab S6本身的效能表現在這部分也可以表露無遺,修圖的過程中,我將一開始拍的近300張照片直接全數丟到Lightroom軟體中,在修圖後製過程中,並未出現嚴重Lag問題,小編認為最主要原因是因為Tab S6搭載的是高通當前最高階的Snapdragon 855八核心處理器的緣故,不管是拉色調曲線還是參數數值(用筆精準拉的爽感阿~),Tab S6給我的感覺很流暢,相信玩家們如果要拿它來進行照片或是影片編輯的話,都是可以輕鬆應付的。最後,因為Tab S6提供了128GB儲存空間的關係,因此,在我把修完的照片儲存到平板中以後,儲存空間仍是綽綽有餘。 修完照片以後,下一步就是要將照片上傳到網站上以便日後撰文使用,這裡就出現了一個卡到我工作日常的「Bug」,舉例來說吧!平板因為本身系統的架構設定關係,主要都是以「觸控」搭配指令作為主要使用邏輯,它不像筆電可以有「滑鼠拖曳」的功能,所以在這邊碰到的問題就是:沒辦法將Tab S6上已經修好的照片直接拖曳到網站後台上傳!(如果可以的話就方便多了…) 關於這個問題小編也嘗試了許多方法,透過長按點壓、觸控板左鍵拖曳、抑或是Tab S6內建的指令等等皆無法達成,甚至有想到Galaxy獨特的「Dex桌面模式」,它會將平板的整個Android系統調整成桌上型電腦或筆電的操作邏輯,搭配鍵盤和觸控板時非常好用,不過可惜的是拖曳檔案這一點在該模式上還是無法達成,算是這次一日體驗中唯一最美中不足的地方。(覺得殘念~) 沒辦法直接拖曳的情況下,最後只好將修好的照片利用筆電上傳到網站上,關於這點也不是說每個人在使用平板工作時一定都會碰到,畢竟「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大家的工作環境都不同,不過如果玩家們的工作環境中會需要「滑鼠拖曳檔案」這個能力的話,Tab S6只有在這邊會比較難達到。(不過要幫平反一下,其實多數平板也還達不到就是了~,原本小編是期待了一下S6可以具備這項功能…);最後,小編就直接在網站後台進行文字編輯了,這時候直接用附贈的鍵盤保護套和其觸控板就可以輕鬆應付,只能期待後續改版或修正之後能加入這項特色囉。 補充說明一下,小編在編輯照片的過程中,全程都至少開著Chrome瀏覽器(4個以上的分頁)、Spotify音樂播放器和Lightroom這三個App,並且會反覆的切換App,偶爾也會收一收Gmail或是用Google地圖查一下活動地點,雖然說Tab S6本身只有具備6GB的RAM,但過程中不管是瀏覽器、播放器還是Lightroom,三個軟體都沒有重啟過,尤其又是三個重度工作環境為主的App,可見Tab S6在處理記憶體這塊做得還不錯。 Tab S6本身因為輕的關係加上厚度又只有5.7mm,第一眼會覺得它的電量這樣行不行啊!不過在經過小編的使用下來發現,其實這點是完全不用擔心的,數據上來說它具備7040 mAh的電量,在我試用的半個月內,工作環境最高壓的時間,大約是連續開著前面提到的三個App工作近5小時,同時亮度在當下也是開到最高的、並且連接Wi-Fi網路,使用前的電量是滿的,而使用完畢以後,電量大約還剩40%左右,玩家們如果每天只是要用來單純的上網看影片的話是完全足夠的,即便是要偶爾拿來應付繁重的工作,也是可以應付的喔! 另外,小編在測試期間有使用內贈的AKG耳機或是用藍牙耳機接網路電話,整體來說使用上非常流暢,未來推出LTE版本之後使用會更加流暢。而如果玩家是使用Galaxy手機的話,也可以直接將Tab S6和手機相連,不需要卸下SIM卡也可以用Tab S6接聽電話或回訊息,同時也能在裝置間快速轉換檔案,三星生態系統從此建立。 來總結一下吧!這次在小編使用Galaxy Tab S6作為主要工作機的約兩個禮拜時間裡,首先,視覺效果上是絕對沒問題的,2K高解析度和HDR10+造就了極優秀的視覺體驗,不管玩家是要用來當作影音娛樂中心玩遊戲還是追劇、看電影都很搭,而即便是要用來做影像處理的也不用擔心色彩失真的問題,這邊也要提一下,小編本身因為比較沒有做影片處理的工作,不過三星有跟Adobe合作,在Galaxy Store裡可以下載到專屬的Adobe Premiere Rush剪片軟體,利用Type-C將相機的檔案傳入以後就可以快速編輯影片囉!再者,在音效方面具備AKG調校的四組喇叭,同時也支援Dolby Atmos環繞音效,音效方面也是一把罩。 而在整體的操作順暢度上,導因於採用高效的Snapdragon 855處理器,一般日常工作的順暢度沒話說,6GB RAM搭配128GB的儲存空間也夠用,如果不夠的話也是可以用microSD卡擴增最高1TB空間,彈性使用上也是沒問題的。最後,電池的續航力也是沒話說,以小編的日常工作和娛樂體驗來說,每天平均都可以用6~8小時沒問題,從早到晚帶出門上班一天電力也都足夠。 整體而言,Samsung Galaxy Tab S6,突破一般平板的界線,提供HDR10+高畫質、超高效能、高容量儲存空間,再搭配S Pen與鍵盤保護套,除了一般日常生活的娛樂應用之外,還提供「輕」創作者在處理圖像與文字上的能力,並可外接螢幕啟用DEX功能來當成桌面環境使用,加上整體輕盈好攜帶,以及超長電池續航力,可說是當今最強平板之一,非常適合不想帶厚重筆電出門的一般玩家、商務人士,與一般創作者們選購使用。 廠商名稱:Samsung - 台灣三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329-999 建議售價:新台幣22,990元 廠商網址:
-
效能狂飆、搭ARGB炫炮登場!Sapphire Nitro+ RX 5700 XT顯示卡開箱實測
「AMD真香」潮持續發酵中!周邊的AIB廠商們也繼續推出相關的板卡產品,上次小編為大家開箱過時,就已經預告過後續還會有更高階的Nitro版本推出,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準備以後,小編也在第一時間收到了由藍寶推出的最新Nitro+ RX 5700 XT顯示卡,此外還收到藍寶全新推出的ARGB風扇套件,提供玩家自行更換風扇能力,不只效能威猛、連視覺效果也是一流。 先前已提到過藍寶Nitro和Pulse系列兩者的基本差異,這邊快速複習一下。兩個系列最大的差異在於時脈,Nitro版本的時脈會更高些,是藍寶顯示卡系列中屬高階的系列產品。以下就來介紹藍寶的Nitro+ RX 5700 XT顯示卡與ARGB風扇套件吧! 先來開箱吧!小編個人滿喜歡藍寶Nitro+ RX 5700 XT外盒的設計語言,正面除了標明產品搭載8GB記憶體和支援PCIe 4.0以外,右側也可以看到獨特的正六邊形格紋,這同時也是預告這次Nitro+ RX 5700 XT顯示卡的主要設計語言,裡外映襯。 拿出顯示卡本身來看看,Sapphire NItro+ RX 5700 XT採用的是兩大一小的三風扇設計,兩側的風扇直徑較中央的風扇大一點,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最佳化顯示卡冷熱氣流間的交換,藉由非對稱的轉動方向,已縮小無風區的面積,以便最大化散熱效果。而在顯示卡正面則是可以看到外盒上的六邊形設計元素,搭配格紋設計顯得非常有特色。 外觀上來說,Nitro+ RX 5700 XT有一股低調、不落俗套的設計感存在,比起簡單、常見的電競黑紅配色,它走得是黑、銀色的搭配,在外觀上更添質感。顯示卡的上方印有藍寶「SAPPHIRE」字樣,它除了同樣具有ARGB燈效以外,在和保護蓋之間搭配的特殊刻印字體下,也讓整張顯示卡上方的設計更加有看頭。另外,顯卡的供電位置也位於同一側,採8+8 pin配置,電源需求為265W。 說到顯卡上方,上方的保護蓋走的是不規則線條設計,一邊是藍寶商標字樣搭配遮蓋較多的擋板,另一邊則是往內嵌的保護擋板,讓裏頭的散熱鰭片大面積露出,視覺上增添了一點霸氣感,同時也是為了方便散熱的效果。 在外型上有一個值得玩家購買前注意的問題,也就是這次Nitro+ RX 5700 XT自製卡的大小比例比一般顯示卡都還要大得多,306 x 135 x 49 (mm)的尺寸比例下,需要ATX主機板2.5槽的大小支援,安裝前除了要研究選擇的機殼大小是否足夠以外,同時也要注意主機板本身是否有足夠空間可以hold住顯示卡的大小和重量。 顯卡背板採用全鋁金屬背板,除了確保整體的堅固耐用度以外,也有助於散熱效果。晶片部分採用藍寶常見的外裸式設計,除了外型帥氣以外,也同樣是為了散熱所進行的設計。另外,背面也有提供藍寶顯示卡獨家的BIOS Switch切換功能,讓玩家可以隨時切換選擇效能模式或是靜音模式,進一步解放Nitro+ RX 5700 XT的表現。此外,BIOS程式碼支援傳統BIOS與新款UEFI模式,適合新舊電腦使用。 接下來快速說明一下輸出入埠的配置,Nitro+ RX 5700 XT具備兩組DisplayPort 1.4和兩組HDMI,前者最高可支援5120 x 2880@60Hz、後者則是最高支援4096 x 2160@60Hz,搭配組合下最高可支援4個顯示器輸出。 這次小編也在Nitro+ RX 5700 XT上市前就搶先收到了10月才開始推出的全新ARGB風扇組,藉由Nitro+ RX 5700 XT具備風扇快拆設計的優勢,玩家只需要將三個風扇旁的螺絲卸下,將其電源連接埠拆下後,即可換上新的ARGB風扇,藉由ARGB更加柔和的燈效效果,將可以擁有更優秀的視覺體驗。 看完了外觀接下來來看內部了,Nitro+ RX 5700 XT的結構設計可以大致分為五層,首先最外層的是搭配風扇快拆設計,藉由將三風扇旁個別對應的螺絲卸下後,就可以快速將原風扇拆下更換,快又有效。而第二層就是散熱片的部分,採用大面積的銅片散熱加上五根散熱管將廢熱帶走,搭配裡外兼具的Tri-X冷卻系統確保顯示卡整體的溫度維持穩定。 接下來就是主要的PCB板部分,這邊可以看到採用的是AMD Navi 10晶片,同時有8GB GDDR6記憶體焊接,另外使用黑鑽電容4來強化效率,比起普通的電感還要強25%。除此之外,在看到PCB板時也可以看到,藍寶特別在記憶體周圍放上另一塊散熱鰭片,更進一步的強化整體的散熱效果。最後一層就是全鋁金屬製的背板了,視覺上有質感,同時在功能上也能確保顯示卡本身的架構穩固,再者,金屬快速傳導熱能的特性也能進一步強化散熱。 接下來來看看玩家們最關心的效能實測部分吧!小編將藉由常見的跑分軟體和熱門遊戲做比較,將效能量化給大家參考囉! CPU:AMD Ryzen 9 3900X Motherboard:ROG X570 Crosshair VIII Impact SSD:Corsair MP600 Gen 4 SSD 2TB RAM:G.SKILL Trident Z Royal DDR4-3600 16GB OS:Windows 10 1903 Driver: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19.9.3 接下來小編也將Nitro+ RX 5700 XT拿來和先前的Pulse系列雙卡、AMD公板卡做比較,可以發現NItro+ RX 5700 XT得益於更高的遊戲時脈設定,使其擁有比其他候選人都還要更強的效能表現,雖然Pulse系列也不惶多讓,同樣超越公板卡,但Nitro+ RX 5700 XT早將其拋在腦後了。 有了好的硬體當然也要有軟體作為輔助,藍寶作為搭配的軟體為自家的Sapphire TriXX軟體,軟體中除了可以調整燈效效果以外,也可以調整時脈和切換BIOS。 先前藍寶推出Pulse系列RX 5700系列自製卡時就已經有不錯的效能表現,同時在視覺上也極具特色,而Nitro+則是在各方面都更上一層樓,不只效能因為時脈更高的關係因而有更強的效能表現,在視覺效果上更有全新的ARGB燈效軟體可輔助,讓Nitro+ RX 5700 XT不僅效能有了,同時在視覺表現上也是極具特色,玩家若是在選購RX 5700系列顯示卡時,不妨也參考一下。 廠商名稱:Sapphire - 藍寶科技 廠商網址:
-
Nokia 2720 Flip手機經典回歸開箱動手玩,貝殼機復刻體驗升級!
在智慧手機興盛、手指觸控介面普及以前,行動電話都還維持在「按鍵機」階段,如果是年輕的玩家們可能還不知道什麼是按鍵機呢!有些時候會很懷念當時使用數字鍵和「*」、「#」按鍵組合打字的日子,而且還需要控制簡訊字數,以免多寄一封浪費錢,那是個純真的年代啊~ 手機廠Nokia近年來雖然持續在推動全新的智慧手機產品,不過身為老牌行動電話廠商,當然也是要照顧老一輩的朋友們,為了讓大家可以有機會在這個繁忙的時代重新體驗懷舊風情,日前HMD Global推出Nokia 2720 Flip手機,採用懷舊的貝殼機設計,搭配經典的數字按鍵,為的就是要讓老玩家們也可以偶爾回到過去。 Nokia 2720 Flip的外盒設計非常簡單,利用透明的塑膠硬盒就可以直接看到手機本身,同時旁邊就是隨附的配件,也就是簡單的電源線旅充組,雖然說Nokia 2720 Flip還是有提供3.5mm耳機孔,不過本身並不提供耳機喔!如果玩家們要買給家中長輩的話,雖然他們可能未必需要用到耳機,但如果有需要的話還是要注意一下。 手機外觀的部分,小編收到的主色系是黑色系,另外還有銀白色的設計。手機本身使用親膚材質,握在手上質感非常舒適,實際長寬高比例為545 x 104.8 x 18.7 mm(闔上狀態),重量則是只有118g,是非常好攜帶的大小。在外蓋上方除了經典的Nokia商標以外,另外還有一塊小螢幕,為一1.3吋、240 x 240解析度螢幕,主要功能在顯示像是時間、日期、通知圖示等基本資訊。在手機的背面則是有一個200萬畫素的簡單相機,雖然在現階段來說這樣的相機規格對大多數人來說絕對不夠用,但要想留下一些回憶的話還是ok的。 打開手機之後就會看到最具代表性的數字鍵囉!不禁讓人想到以前用按鍵式手機打簡訊的日子!(那是一段純真年代~)不過說起這些按鍵,其實小編身邊也有親友非常懷念這樣的按鍵配置,按鍵除了具備基本的數字功能以外,上方還有英文字母和注音符號可以使用,藉由不同的按鍵模式,其實也是可以快速打出文字的,不過小編光是輸入一個Wi-Fi密碼就花了點時間就是了!(老了老了~)另外在數字鍵上方還有獨立的四向鍵和確認、返回鍵,同時也有快速撥電話和掛電話的獨立按鍵,這在按鍵式手機普及時可說是標配的按鍵。 操作介面的部分,Nokia 2720 Flip採用的軟體是KaiOS,搭配高通205行動平台處理器,記憶體容量為512 MB、儲存空間內建4GB,但可藉由MicroSD卡擴充至最高32GB,對長輩們來說很夠用囉!此外,因應時代潮流,Nokia 2720 Flip也支援雙4G的Nano SIM卡設計,可以讓玩家雙卡雙待!將電充飽後,單SIM卡在GSM模式下可待機時間長達28天。 KaiOS除了在操作體驗上非常熟悉以外,另外針對原先按鍵手機最常見的《貪食蛇》遊戲也包含在裏頭,比較特別的是它除了可以利用手機行動網路以外,還具備Wi-Fi無線網路,軟體中也內建Facebook、YouTube、Google Map等軟體,當然網頁瀏覽器也是有的,甚至連Google助手都有,方便真有需要的時候可以快速開啟網路查詢。 小編在這麼久以後再度拿到貝殼機時,還是忍不住的把玩它翻開的手勢,還是和以前一樣輕鬆順暢,還是懷念啊~雖然說現在這個世代已經是智慧手機的天下,而且在AI語音助理更強大的未來,這樣的按鍵式手機也會越來越少出現,但能夠在這個時間點還能看到Nokia願意出2720 Flip這樣的復古手機復刻產品,還是非常感恩。 在現在高階智慧手機動輒破萬、甚至上看三萬的當下,Nokia 2720 Flip空機不到新台幣3,000元,但卻在提供基本通話功能的同時,還額外具備雙SIM卡、Wi-Fi、藍牙等新功能,也是讓玩家們如果想要提供一款備用手機或是買手機給長輩們使用的話,一個不錯的新選擇。 廠商名稱:HMD Global 廠商電話:02-2719-9998 廠商網址: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PLEXTOR S2C 512GB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
- PHILIPS 276E8VJSB/96顯示器實機開箱, 史上最超值27吋4K級IPS面板極細窄邊框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