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知
-
NVIDIA與豐田汽車攜手合作加速自動駕駛車導入市場
NVIDIA (輝達) 今天宣布與豐田汽車 (Toyota) 攜手合作提供人工智慧 (AI) 的硬體與軟體技術,以強化預計未來幾年內進行導入市場之自動駕駛系統的性能。 全球最大汽車製造商之一的豐田汽車將使用 NVIDIA DRIVE™ PX AI 車用電腦平台,驅動計畫導入市場的先進自動駕駛系統。雙方的工程團隊已經在 NVIDIA 的高效能 AI 平台上開發精密的軟體,可強化豐田車輛的性能,同時更能瞭解由車上感測器產生的龐大資料,以及應付自動駕駛形形色色的各種狀況。 豐田汽車執行總經理 Ken Koibuchi 表示:「豐田汽車鑽研自動駕駛技術已經超過20年,我們將交通事故致死率降為零視為終極目標,實現更為順暢的交通並為所有人提供移動力。此合作用意在於加速開發更安全且效能更強大之自動駕駛系統。」 NVIDIA 執行長暨創辦人黃仁勳表示:「我們的願景是未來的社會裡,自動駕駛車輛可以安全且舒適地讓人們在美麗的城市中快速穿梭。自動駕駛車輛的開發是歷年來最大的技術挑戰之一。我們正結合 AI 的突破與高效能運算的技術,打造自動駕駛車輛的大腦 NVIDIA DRIVE PX。今天與豐田汽車合作的宣布,正是實現未來自動駕駛最強而有力的指標。」 在人工智慧領域,特別是深度學習,已經成為開發自動駕駛車重要的工具,尤其是因為它擁有能夠辨識與處理幾乎所有駕駛情境的能力。 自動駕駛車輛需要內建超級電腦以處理與分析來自所有車上感測器的資料。當許多原型車需要靠塞滿整個車箱大小的電腦才能處理如此複雜的運算任務時,搭載新一代 Xavier 處理器的 NVIDIA DRIVE PX 平台不但可一手掌握,每秒更能進行 30 兆次深度學習運算。 DRIVE PX 平台結合來自攝影機、光達、雷達與其他感測器的資料。此系統能利用人工智慧來感測車輛四週 360 度的環境,也可讓車輛於行進中在 HD 高解析地圖中定位,並預期潛在風險的危害。此外,系統軟體也可透過雲端接收最新更新資料,讓車輛隨著時間變得愈來愈聰明。
-
【COMPUTEX 2017 – 新聞】人工智慧(AI)議題夯 台北國際電腦展InnoVEX論壇產學專家輪番登場
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TAIPEI)主辦單位之一台北市電腦公會(Taipei Computer Association,TCA)今(10)日表示,將在世貿三館登場的InnoVEX新創特區,今年以「新創生態、數位經濟、物聯網、人工智慧、科技政策」等五大趨勢面向規畫InnoVEX論壇,邀請海內外知名講師到場進行主題演講與意見分享,並有多場論壇直接全程以英文進行,相信將可為來自20國244組新創團隊與近1.5萬名專業參觀者提供多面向的觀察與看法。 根據IDC(國際數據資訊)研究指出,預估2017年認知服務與AI系統市場規模將高達125億美金,比2016年成長59.3%,而全球花費在認知服務與AI解決方案將持續巨幅成長,預估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可達460億美金,年複合成長率(CAGR)高達54.4%。 為了讓新創團隊認識如何透過AI與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拓展新商機,創造獨到競爭力,TCA特別在InnoVEX論壇當中規劃AI與深度學習議程,並且邀請到在AI與深度學習方面的專家進行主題演講,包括: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張益肇、亞馬遜雲端運算服務AWS港澳台商務發展事業負責人Zane Moi、英特爾中國研究院認知計算實驗室高級研究主任Yurong Chen,並邀請台灣大學教授暨IBM Watson Research客座研究員徐宏民擔任「AI與深度學習的未來與挑戰」與談的主持人,全程以英文進行,希望藉由多方意見彙集,讓與會海內外來賓能獲得關於AI未來商機與趨勢的第一手資訊。 TCA表示,為了展現行動世代的新創元素,因此今年InnoVEX與LINE合作,開啟InnoVEX LINE官方帳號功能,以LINE 聊天機器人技術來提供與InnoVEX展覽相關的多元服務,包括進行為期三天的論壇議程查詢、線上報名與現場報到也都在LINE上完成,不須另外安裝論壇報到APP。 步驟一:加入InnoVEX LINE官方帳號,點選「查看更多資訊」。 步驟二:點選「Center Stage Forum」。 步驟三:點選任一日期觀看論壇議程。 步驟四:點選「Sign Up」進行報名,這就完成報名程序。 活動日期:2017年5月30日至6月1日 活動地點:世貿三館 InnoVEX新創特區官方網站: InnoVEX LINE官方帳號: 請搜尋”@InnoVEX” InnoVEX LINE官方帳號QRcode: 臉書粉絲專頁: 展覽日期:2017年5月30日至6月3日 展覽地點:台北南港展覽館、世貿一館、世貿三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 COMPUTEX線上預先登錄網址: COMPUTEX TAIPEI官方網址(支援手機瀏覽): 臉書粉絲專頁: Youtube影音頻道:
-
搶攻節慶商機,《EVERY8D》推MMS多媒體簡訊
根據Mblox「2016年全球即時通訊及傳統簡訊消費者及企業使用調查報告」指出,手機簡訊讀取率比LINE還高,平均讀取率高達98%,其中九成簡訊更是在3秒內被讀取,手機簡訊以其低門檻與高觸及率,作為品牌行銷利器仍居不敗地位。簡訊族群不論廣度、觸及率比起網路社群行銷來得更高、預算也相對低廉,對於各行各業、廠商店家而言更直接精準推播到消費者端。 五月份接連勞動節連假、母親節、繳稅季及畢業季到來,互動資通旗下「台灣最大企業簡訊互動平台《EVERY8D》」,統計去年同期單月簡訊發送量即已突破7000萬則,因應年中最大節慶促銷、繳稅季來臨,帶動簡訊發送量大增,今年可望續創新高。根據國際調查研究機構Juniper Research調查報告指出,2018年全球簡訊市場將成長至600億美元,簡訊作為發展最早、最普及的互動通訊工具之一,面臨眾多社群平台與即時通訊異軍突起,簡訊需求反而逆勢成長。 互動資通創辦人暨董事長郭承翔指出,「統計去年同期簡訊成長量單周激增60萬則,單月簡訊發送量更是突破7000萬則,主要來自百貨零售通路、電商平台、餐飲業以及金融業,因應年中最大節慶促銷、繳稅季來臨,帶動簡訊發送量大增,去年同期簡訊前三大產業排行榜,分別為金融業、零售通路/電商平台及政府部門,《EVERY8D》簡訊平台具備互動性、跨地域以及跨裝置三大優勢,協助企業以多管齊下的方式與消費者溝通,有效達到精準行銷,看準全球市場商機,預估2017年整體簡訊服務市場將有望成長30%。」 互動式多媒體影音溝通當道,簡訊行銷還可更多元,如何在三秒內吸引消費者眼球成為關鍵要素,《EVERY8D》推出的「MMS多媒體簡訊(Multimedia Messaging Service)」獲得國際知名品牌SWATCH等品牌大廠青睞,成為品牌行銷宣傳最佳利器,MMS簡訊結合影像、圖檔、聲音、文字等多元素呈現,在眼球經濟下搶得先機,高達兩萬字的圖文內容,甚至比純文字簡訊更省荷包,還可搭配「LBS (Location Based Service)定位功能」在特定區域內精準發送簡訊定位服務,不僅打破網路限制與消費者溝通,更成為節慶時節的最佳溝通工具,全面掌握線上線下市場商機,還為客戶節省10-25%的溝通成本。 對注重消費者認同與形象的品牌商而言,最害怕的莫過於溝通訊息被淹沒在一片茫茫文字海中,未能創造記憶點。目前有許多品牌會以官方帳號在即時通訊軟體上與粉絲/消費者互動和傳訊,但這些訊息的觸及率、開啟率受限於不同平台與訂閱規範的限制,不及簡訊來的普及,例如消費者若沒有安裝Line、臉書或者沒有追蹤該品牌帳號等,就可能無法順利傳遞訊息;如何兼具即時通訊軟體的彈性多元,像是運用可愛貼圖、照片與影片拉近距離等,善用簡訊的高觸及率,MMS多媒體簡訊將是品牌商的最佳解決方案。 《EVERY8D》簡訊平台提供企業用戶精準行銷及雙向互動功能,有助跨境電商精準觸及目標客群,並且有效提昇會員服務管理,強化M2O(Mobile to Online)的經濟效益。根據Mblox 2016年全球調查報告指出,有76%的消費者以簡訊認證方式進行確認金融、醫護、消費等各式密碼以及身分資料確認,簡訊信賴度及使用廣度仍為普遍認證採用方式,《EVERY8D》簡訊服務具備「網路刷卡簡訊OTP(One Time Password)密碼」認證功能,為一次性動態密碼簡訊認證,防堵密碼遭盜用風險,提供O2O平台線上交易安全保障。 簡訊市場的成長同時也受惠於行動支付、電商平台以及金融數位化的發展,在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的時代,手機簡訊具有即時性、互動性與成本優惠等優勢,對於餐飲業、電子商務等各式商家而言,可以更有彈性地調整溝通內容,發送更即時、更直接的訊息予廣大消費者。同時簡訊的族群廣度與觸及率比起網路社群行銷來得更高,也是目前觸及率及讀取率最高的通訊工具,而智慧型手機裝置相對傳統手機更讓簡訊的傳送與圖文、影音等表達方式更形豐富精緻,提供各產業、廠商店家更精準多元化的訊息傳遞管道。
-
遠傳致力5G發展 帶動業界5G腳步 推進台灣5G的進程
遠傳領先同業於去年成立台灣第一個5G實驗室,做為研發各項創新應用技術、雲端技術、優化網路效能,也會建構物聯網(IoT)核心平台,並逐步推進至支援5G技術。5G實驗室既成立以來,不斷創新,先後展示台灣第一個網速達1Gbps的Gigabit LTE網路,及引進5G原型機,做為5G高頻傳播特性之研究,其應用技術包括4x4 MIMO、400MHz載波頻率等pre-5G技術。 遠傳5G實驗室在今年第一季搶先發表NFV網路功能虛擬化及network slicing 網路切片等5G關鍵技術,奠定遠傳5G在台領頭羊的地位。 因為實驗室不斷的創新,已帶動國內5G研究的腳步,各同業也陸續與系統供應商進行5G的合作,並發表5G/pre 5G創新技術,在此良性競爭中,強化台灣在5G研發能量,並將有效的帶動5G產業鍊的發展,推進台灣5G的進程。 遠傳在物聯網技術上,主推NB-IoT/CAT-M1等技術,只要在既有網路升級軟體就可以建構物聯網網路,所以在今年已經開始進行全島物聯網網路佈建。未來NB-IoT將可應用於太陽能能源管理服務、智慧機電管理系統、智慧大樓、智慧停車場等;而遠傳NB-IoT測試工作已經到最後階段,預計於今年即可運用於相關應用。
-
威聯通新推出「快照共用資料夾」,單一資料夾快照及還原速度提升 90%
快照 (Snapshot) 為資料保護提供快速備份與完整復原的機制,是資料儲存應用中十分重要的功能。威聯通®科技 (QNAP® Systems, Inc.) 針對快照功能再度強化,自智能 NAS 作業系統 QTS 4.3.3 起,除了提供適用於一般檔案儲存的磁碟區與磁碟 (Volume-based) 快照,更支援讓使用者快速建立一個搭配專屬磁碟區的「快照共用資料夾」 (Snapshot Shared Folder)。 透過傳統的磁碟區快照,使用者可快速地針對大量共用資料夾統一進行快照與快照排程,並以最快速度還原整個磁碟區。然而,此架構用於還原單一共用資料夾時,則需耗費較長時間。QNAP 新推出的快照共用資料夾,可建立一個磁碟區只含一個資料夾的特別架構,允許使用者透過磁碟區還原功能快速還原單一資料夾。 經 QNAP 實驗室測試,指定還原一個磁碟區上包含 300GB 零散檔案的共用資料夾,約需花費 30 分鐘;而透過快照共用資料夾搭配磁碟區快照還原,可將還原時間縮減至短短 3 分鐘。威聯通產品經理吳秉軒表示:「快照共用資料夾透過精細管理模式,為需要快速線上協作文件或個別裝置備份資料還原時間 (Recovery time objective) 的商用客戶,提供一個高效率的新選擇。」 快照是保護 NAS 資料的重要利器,除了可快速還原大量檔案,更透過區塊層級運作的原理,在加密勒索軟體危機四伏的網路環境中,帶來可靠的保障。除了資料照快照磁碟區,QNAP 也將於近期持續優化多項快照相關的操作體驗,包含:使用者可直接在檔案總管 (File Station) 中開啟快照管理員及擷取快照,或是透過統一的快照目錄綜覽各個快照中檔案的差異。 快照共用資料夾及快照相關功能系統需求: 1. QTS 4.3.3 版本 (或以上) 韌體 2. 4GB (或以上) 記憶體 3. 適用機種:TS-x51、TS-x53、TVS-x63、TVS-x70、TVS-x71、TVS-x73、TS/SS-x79、TVS-x80、TVS-x82、TES-x85 及 TDS-x89
-
【COMPUTEX 2017 – 新聞】InnoVEX官方帳號5月3日正式上線 LINE 聊天機器人首度用於大型展覽場域就在InnoVEX
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TAIPEI)主辦單位之一台北市電腦公會(Taipei Computer Association,TCA)今(3)日表示,今年世貿三館將延續打造為科技新創專館InnoVEX,為提供新創展會創意元素,並能同時媒合來自20國244組新創團隊與近1.5萬名專業參觀者,今(2017)年與全球擁有超過2.17億用戶的通訊軟體LINE合作,在網路應用開發商齊力樂門協助下,採用LINE聊天機器人技術打造InnoVEX官方帳號,參觀者可以在這個官方帳號中與聊天機器人互動,即時取得參展團隊介紹、展場位置、論壇議程、Pitch時程、論壇報名與報到、展場最新公告等資訊;InnoVEX官方帳號當中的My Assistant(展覽秘書)服務,更提供參觀者紀錄喜愛團隊、對話筆記及已報名活動提醒等功能,可說是非常方便。而這也是LINE第一次將聊天機器人應用在大型展覽場域。 為了幫助新創團隊擴大行動行銷的宣傳,LINE也首度在台灣開放「中小型企業夥伴方案(SME Partnership Program)」,讓所有參展團隊的LINE@生活圈帳號都能與InnoVEX官方帳號串接;加入InnoVEX官方帳號的參觀者若對特定參展團隊感興趣,就可以選擇接收那個參展團隊的推播訊息,也可以與該團隊進行一對一洽談,提升參觀者與參展團隊的互動性與即時性。TCA並指出,於5月3日正式開啟的InnoVEX官方帳號,讓新創團隊在展前就能與參觀者進行互動,不僅可提高參觀者現場觀展效率,更能增加團隊展覽宣傳的效益。 官方帳號協力開發商齊力樂門表示,新創展覽是屬於參展團隊與參觀者高度互動性的場合,而LINE的易用性與快速散播的功能,很適合用在InnoVEX展會活動應用系統開發,只要透過LINE 聊天機器人平台,參觀者及參展團隊都能很方便地參與論壇活動、產品發表活動或一對一洽談等議程,而且不需要另外安裝展覽專屬APP,所有過程都在LINE裡直接完成。 TCA表示,行動世代非常習慣以聊天對話的方式取得資訊或完成許多事,因此今年InnoVEX決定與LINE合作,開啟官方帳號並在帳號中加入LINE 聊天機器人技術來提供與展覽相關的多元服務,讓參觀者可以透過熟悉的LINE對話視窗與聊天機器人互動,進行為期三天的論壇議程查詢與線上報名,現場報到也將在LINE上完成,不須另外安裝論壇報到APP,而且LINE也會推播已報名活動提醒,大幅增加參觀者的觀展方便性。 展覽日期:2017年5月30日至6月1日 展覽地點:世貿三館 InnoVEX新創特區官方網站: InnoVEX LINE官方帳號: 請搜尋”@InnoVEX” InnoVEX LINE官方帳號QRcode: 臉書粉絲專頁: TCA指出,為了讓參觀者與參展團隊有不一樣的展會體驗感受,今年InnoVEX LINE 聊天機器人官方帳號共提供五大功能,包括: 1.Matchmaking(媒合服務) 協助媒合參觀者及參展團隊需求,並串聯參展團隊LINE@生活圈帳號,進行訊息推播及一對一洽談。 2.My Assistant(專屬展覽秘書) 展場中拜訪無數參展團隊,許多名片及DM雜亂難以整理,專屬展覽祕書可協助參觀者紀錄喜愛參展團隊、筆記廠商洽談內容,更提醒參觀者參加已報名活動。 3.Center Stage Forum(議程查詢、報名/報到) 查詢活動議程及講師資訊後可直接進行活動報名,並於前一日及活動開始前發出貼心提醒訊息,展覽現場點選報到即可喚起光學技術,藉由螢幕閃爍頻率感應進行報到。 4.參展團隊搜尋及定位 搜尋參展團隊基本資料、產品資訊及展覽現場展位位置,取代傳統厚重紙本資料,以對話方式查詢廠商訊息,清楚標示廠商位置,讓參觀者在展場體驗智慧觀展。 5.展覽即時訊息推播 參觀者可透過InnoVEX官方帳號獲得展覽相關訊息即時推播,取得精彩活動預告、Pitch名單公告、貼心提醒等資訊,隨時掌握展覽最新動態。 展覽日期:2017年5月30日至6月3日 展覽地點: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世貿一館、世貿三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 COMPUTEX線上預先登錄網址: COMPUTEX TAIPEI官方網址: 臉書粉絲專頁: Youtube影音頻道:
-
曜越全新Pacific V-GTX 1080Ti透明水冷頭
以專業散熱科技聞名的曜越與世界知名廠商華碩ASUS一起攜手合作打造Pacific V-GTX 1080Ti透明水冷頭專為ASUS ROG STRIX GTX 1080 Ti 顯卡設計,滿足電競和VR虛擬實境玩家對極致效能的需求。Pacific V-GTX 1080Ti精密純銅底部材質搭配鍍鎳抗腐蝕處理,以及細密鰭片0.5mm微流道結構,優化熱傳導效能,有效達到顯示卡散熱效果,而內附的鋁合金強化背版,可防止顯示卡PCB版彎曲。另外Pacific V-GTX 1080Ti支援通用G1/4管接頭,簡易安裝、快速方便,不論是電競、超頻或其他主機用途,都能帶給玩家最高端的水冷系統完整體驗。全新曜越Pacific V-GTX 1080Ti透明水冷頭即將在「曜越TT Premium台灣」高階水冷電競主機改裝平台上市,敬請期待! TT Premium 台灣 – “Tt LCS Certified”水冷認證是曜越特地為專業級玩家打造高標準水冷等級的認證標誌設計,凡是經過曜越專業測試可相容的水冷散熱系統,皆會給予此認證標誌,我們的標準將會符合玩家對水冷系統的期待,並體現HARDCORE硬派極限風采的終極表現,“Tt LCS Certified”水冷認證確保曜越機箱具備優良散熱效能以及高度水冷擴充性能! 耐腐蝕純銅底部製造 精密純銅底部材質搭配鍍鎳抗腐蝕處理,拋光底部鏡面設計,可有效防氧化抗腐蝕,達到優異散熱效能。 高性能全覆蓋式水冷頭設計,高水流量專為關鍵散熱區域設計,確保熱傳導和散熱功率達到最佳狀態。 細密鰭片0.5mm微流道結構,讓水冷液可大面積接觸高密度的散熱鰭片,優化熱傳導效能,提升顯示卡散熱效果,並支援標準G1/4管接頭,打造高度相容性。 為防止顯示卡的PCB版彎曲變形, Pacific V-GTX 1080Ti透明水冷頭內附厚達4mm鋁合金打造的強化背版,並完全覆蓋顯示卡後側。 Pacific V-GTX 1080Ti透明水冷頭專為 ASUS ROG STRIX GTX 1080 Ti 顯卡設計,理想效能、簡易安裝,可讓玩家在水冷散熱系統規劃的同時,擁有擴充潛能及優異美學。 曜越Pacific V-GTX 1080Ti透明水冷頭 (ASUS專用)相關資訊:
-
4K正流行,8K就出爐!AMD在NAB Show揭露Vega GPU,展示其8K輸出實力
正當2013年業界開始拱出4K這個名詞,到了2016年業界正式喊出進入4K遊戲元年,不少電腦主機、電競PC、家用遊戲機,都號稱已經配備4K影音輸出,甚至可以支援到4K遊戲之潮流之下,看似4K已將成為標準之後,目前已有廠商開始為8K鋪路! 當今超越4K等級的電腦,有Apple於2014年末首推的iMac Retina 5K的AIO,提供5120x2880的解析度,成為主要的賣點之一。在PC世界中,Dell也曾於2014年底推出UltraSharp UP2715K,同樣也是5120x2880的解析度。而要輸出5K解析度,則必須連接兩條DisplayPort傳輸線,才能提供5K的解析度。而5K解析度也代表著價錢高不可攀! 就連電競筆電,也提出5K的輸出能力,以MSI於2015年推出的,就配備兩張GTX 980M以SLI的方式輸出,搭配5K顯示器,可以輸出到5K的畫質,當然當時的影片或遊戲,絕大多數都尚未支援到5K等級。不過,透過5K的超細膩解析度來看影片、玩遊戲,爽度就是比較高! 不過,5K算什麼?要就8K如何?在4/24~4/27於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辦的NAB SHOW中,AMD首度揭露其下世代Vega GPU,也就是預計2017年下半年即將推出的Radeon RX Vega顯示卡,除了將有更強韌的繪圖效能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支援到8K等級。 正當Dell於2017年1月CES展,正式展出32吋的8K顯示器,型號為UP3218K,提供7680x4320解析度。而其搭配的顯示卡方面,目前AMD的Radeon Pro WX 7100工作站繪圖顯示卡,可以支援8K的解析度。這款顯示器的定位,顯然是針對高階繪圖工作站為主要市場,並非針對一般消費者而設計。 然而在4K遊戲正方興未艾中,AMD選擇在NAB Show中,展示其下世代Vega GPU的8K高解析度輸出實力,現場以Adobe Premiere Pro CC 2017影像處理軟體,來處理8K的影像。並以Radeon ProRender這套高階繪圖著色軟體,來展示其4K的後製能力。 正當AMD才在4月發表Polaris 20的Radeon RX 500家族,緊接著下來,AMD將於2017年下半年,發表其下世代Vega GPU,該GPU最大的特色在於,其採用HBM2記憶體架構,效能將是Radeon RX 580的兩倍以上。 ▼AMD最新Radeon R9、RX系列GPU規格一覽 不管如何,相信8K解析度在未來幾年內,將會像現在開始流行的4K一樣,逐漸普及與流行,提供更加細膩的畫質,屆時,清明上河圖用8K來呈現,會讓畫面更加生動!
-
Intel Optane Memory & Optane SSD重裝上陣,3D XPoint實現開機加速與提升電腦反應速度!
時間回到2012年,Intel與Micron合作開發下一代的儲存媒體,當時選擇開發的,是有別於現在夯到不行的NAND Flash,完全不同於SLC、MLC與TLC Flash快閃記憶,選用的是PCM(phase-change memory)技術,並於兩家業者合資的IM Flash Technologies LLC進行研發。直到了2015年,新一代的儲存媒體,終於正式問世,並命名為3D XPoint。 2015年發表的Intel 3D XPoint,號稱速度可以比NAND Flash快1000倍, 並宣稱寫入壽命可以比NAND Flash快1000倍。這簡直就是個神話,Intel做得到嗎?Intel是科技傳奇,還是個唬爛王?Intel真有那麼厲害,可以威震八方嗎? 2017年了,Intel的3D XPoint神話,Intel Optane Memory與Intel Optane SSD終於發表了,讓我們來瞧瞧它的廬山真面目吧! Intel 3D XPoint,號稱速度可以比NAND Flash快1000倍, 並宣稱寫入壽命可以比NAND Flash快1000倍。這簡直就是個神話,Intel做得到嗎?Intel是科技傳奇,還是個唬爛王?Intel真有那麼厲害,可以威震八方嗎? 2015年過去了,沒看到Intel 3D XPoint半個影子。到了2016年,終於展示出使用Intel 3D XPoint,所做出來的SSD樣品,結果展示出來的速度,令人跌破眼鏡,比Intel SSD 750還要更慢,並且沒有透漏寫入壽命。2016年下半年,Intel第7代Core處理器推出之前,Intel正式宣布,採用3D XPoint的Intel Optane家族產品誕生,並透漏,將會有Intel Optane Memory與Intel Optane SSD。 Intel並公告,只有新的200系列以後晶片組,200系列主機板可以支援。亦即B250、Z270、H270與Q250、Q270主機板,以及將要發表的X299主機板,才能對應Intel Optane Memory與Intel Optane SSD。 事實上,支援的還有C232、C236主機板。 搭載3D XPoint的儲存媒體的Intel Optane家族產品,目前將會推出作為快取加速的Intel Optane Memory,以及作為儲存媒體的Intel Optane SSD。 Intel Optane Memory的話,研發代號為Stony Beach,使用的是3D XPoint的儲存媒體,主要作為快取加速使用,目前將會推出16GB與32GB版本,介面為PCIe 3.0 x2。 Intel Optane Memory的效用,所謂的快取加速,主要是開機加速與提昇電腦反應速度。開機加速,指的是縮短系統開機的時間。提昇電腦反應速度,指的是縮短作業系統的延遲時間,這會讓作業系統的系統程式的延遲縮短,也會讓應用程式的開啟時間縮短,整體來說,就是爽度的增加。 這主要用於使用HDD(機械硬碟)的桌機、筆電,才能有加速的作用,這是一種Hybrid HDD的加速概念,效果等同於使用SSD(固態硬碟)。使用SSD(固態硬碟)的電腦,千萬不要安裝這個新玩具,不但不會增加速度,還會發覺電腦速度變慢了! 由於容量有限:「Intel Optane Memory的話,目前只有16GB、32GB版本」。加上速度不快:「Intel Optane Memory 16GB,存取速度方面,讀取速度:900MB/Sec,寫入速度:145MB/Sec,IO速度方面,讀取速度:190,000 IOPS,寫入速度:35,000 IOPS。Intel Optane Memory 32GB,存取速度方面,讀取速度:1350MB/Sec,寫入速度:290MB/Sec,IO速度方面,讀取速度:240,000 IOPS,寫入速度:65,000 IOPS。」也因此,再次提醒玩家:「使用SSD(固態硬碟)的電腦,千萬不要安裝這個新玩具,不但不會增加速度,還會發覺電腦速度變慢了!」 Intel Optane Memory,事實上就是之前Intel Turbo Memory的改版。Intel Turbo Memory的話,研發代號為Robson,當時用的是NAND Flash,使用的是SLC Flash,早期推出512MB與1GB版本,介面為PCIe 1.0 x1。後期則加增推出2GB、4GB版本,被稱為Intel Turbo Memory 2.0。 Intel Turbo Memory的加速方式,用的是快取加速技術,直接導入Windows Vista的Windows ReadyBoost,運用Microsoft作業系統的加速功能,來讓電腦存取加速。 Intel Optane SSD的話,一樣用的是3D XPoint的儲存媒體,主要作為儲存媒體使用,目前將會推出消費級Intel Optane SSD 900P與企業級Intel Optane SSD DC P4800X。 Intel Optane SSD 900P,目前會先推出280GB、480GB與960GB版本。Intel Optane SSD DC P4800X,目前會先推出375GB、750GB與1.5TB版本。 自2017年初,Intel (英特爾)發表第七代Core處理器與200系列晶片組主機板之後,除了效能比上一代更快之外,其另外一個令人矚目的焦點,就是該平台支援全新的Intel Optane Memory技術。到底什麼是Intel Optane Memory技術,這次就讓Intel來告訴大家吧! 時至今日,我們見識到科技能夠帶給生活難以置信的影響:從協助外科醫師拯救生命的虛擬實境到5G推動無人駕駛發展的能力和潛力。但,別忘了,當今最普及、最有影響力的技術創新之一仍是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的個人電腦。無論是與朋友們保持順暢聯繫、遊戲直播或是重大研發專案,電腦幾乎貫穿生活的各個層面。英特爾致力於拓展科技疆界,幫助人們揮灑創意,讓生活更有趣、更富有效率。其中最好的方式,即是從根本提升日常運算體驗。 Intel Optane Memory做到了這一點。Intel Optane記憶體能有效大幅提升電腦在個人運算體驗中的效能,並大幅加速載入速度。無論從運算密集型的工程應用軟體到高階遊戲、數位內容創建、網頁瀏覽,甚至是日常辦公室文書處理應用軟體,Intel Optane記憶體將個人電腦的回應速度提升到新境界。 大多數人每天會啟動11個應用軟體,且每個軟體啟動7次。以第7代Intel Core (酷睿)處理器系統搭配Intel Optane記憶體,可使電腦啟動速度快兩倍且整體系統效能最高可提升28%,記憶體效能最高可提升14倍。微軟Outlook等應用軟體的啟動速度將提升近6倍,Chrome*瀏覽器啟動速度提高5倍,遊戲啟動速度提升67%,關卡載入速度提升65%。 為什麼要Intel Optane Momory?原因很簡單:沒有人喜歡等待。在下載遊戲、電影、影片、高畫質圖片或Outlook中的大型檔案時,令人感到焦躁,而等待的原因也很簡單:就是資料。 今日每個人平均產生、使用和儲存的資料量大幅飆升。例如,Windows 10需約20GB磁碟空間,最熱門的遊戲之一《俠盜獵車手5》(Grand Theft Auto V)需要大約65GB的硬碟空間。還有不斷產生的個人影片及圖片—包括4K內容,使得每個人所需的記憶體空間快速地擴展。 大多數人目前仍採用傳統硬碟來滿足自己的記憶體需求,有79%的桌上型電腦仍把硬碟當作主記憶體,雖然硬碟解決了記憶體問題,但它也減緩了系統速度,讓使用者感到回應速度較低。 Intel Optane Memory的出現,提高了應用軟體、遊戲或大型檔案的載入速度,讓人們減少長時間的等待,確保更快速存取PC記憶體中的資料,即意味著整體速度更快、回應速度更快的更優異體驗。 2017年初,英特爾發表了第7代Intel Core (酷睿)處理器和Intel Optane記憶體就緒計畫(Intel Optane memory ready),目前華碩(Asus)、技嘉(Gigabyte)、微星(MSI)、華擎(ASRock)等製造商已推出了超過130款支援Intel Optane Memory的主機板。 針對希望安裝在支援Intel Optane Memory的主機板或系統上的使用者,英特爾桌上型電腦的Intel Optane Memory模組(16GB和32GB)將於4月24日起上市。此外,從第二季開始,惠普(HP)、戴爾(Dell)、聯想(Lenovo)、華碩(Asus)、宏碁(Acer)等PC製造商將開始出貨內含Intel Optane記憶體的消費型與商用桌上型電腦。更多資訊請見。 為深入了解Intel Optane Memory技術,PCDIY!帶領大家深入媒體說明會現場,來了解這個技術將為個人電腦帶來什麼樣的影響與衝擊! 以目前的PC來說,處理器、記憶體、繪圖卡的速度都已經夠快了,但效能瓶頸幾乎是卡在「儲存裝置」。也就是說,CPU已經算好半天,常常都是在等資料從硬碟讀出或寫入。造成大多數人們使用電腦的體驗,就是在等電腦、等儲存裝置將資料讀入或寫回。尤其當今資料量都非常龐大,常常消費者就算是換了效能最強的電腦,還是得等儲存裝置在那邊「龜」。 正由於傳統硬碟(HDD)的效能先天限制,因此很多人會改用固態硬碟(SSD)來取代傳統硬碟(HDD),以提升整體系統效能。只是,目前的SSD價格都偏高,同樣的價格用來買HDD可以買到1TB,若買SSD可能只能買到256GB。然而,當今天遊戲的容量都越來越龐大、4K影音資料容量也非常可觀。一般電腦業者在電腦出貨時,只配給你純HDD,或只配個你純SSD,這樣會變成:配純HDD的電腦,速度慢到嚇人,而配純SSD的電腦,很快資料就存滿了。搞到後來,消費者必須得再擴充,或乾脆選擇有SSD + HDD的雙碟系統,才能感受到換新電腦速度確實有比較快的感覺。 只是這種SSD + HDD的配置,同樣有其缺點,就是作業系統灌在SSD開機可以很快,而大容量資料(遊戲、影音)通常建議放在HDD,這樣除了開機快、執行應用程式還OK,但存取HDD內的大容量資料,效能同樣受到影響。尤其當今遊戲的容量都很大,其他朋友都已經載入完畢了,你可能還在載入中,造成線上遊戲的體驗不佳。 所以,Intel Optane Memory技術的出現,就是要解決這樣的問題,該記憶體技術其實就是介於DRAM和Flash之間的效能,當作類似快取的橋樑,搭配Intel獨家的人工智慧級的驅動程式與工具,能分析並統計使用者日常生活中會使用到的軟體、檔案,並進而預先載入到Optane記憶體,讓使用者在正式存取到這些資料時,系統能夠快速載入處理,讓使用者不用等待,能夠迅速獲得回應,以提升PC的整體使用體驗。 其設定的使用情境,就是消費者不需要買SSD,只要一台大容量的HDD (1TB以上)即可,再搭配Intel Optane Memory,就能提升整體系統的反應速度。在BIOS內看到的是1TB HDD和16GB/32GB的Intel Optane Memory,進入Windows之後,系統會視Intel Optane Memory與HDD為一部裝置。透過Intel Rapid Storage Technology (IRST)驅動程式,來辨別資料是要寫回Optane Memory或是寫回HDD。Intel Optane Memory相當於能讓純「機械架構」的硬碟如虎添翼,發揮出相當於SSD的效能水準。 Intel Optane Memory存取很快,該驅動程式會自動判定資料的流向,來最佳化電腦的資料存取行為,因此一部1TB HDD + 16GB或32GB Optane Memory的電腦,會被視為等同於安裝了一部1TB SSD那樣,擁有超高速的存取效能,以及容量夠大的存取空間。也就是說,Intel希望消費者其實不用再額外買128~256GB的SSD當系統碟來加速,只要買16或32GB的Intel Optane Memory,其實就可以做到「相當於」讓HDD升級到SSD那樣的反應速度,而且是「整個1TB的儲存範圍都有加速到」,而非像是雙碟系統那樣只有資料存放在SSD那個部份存取比較快而HDD一樣存取比較慢。 當然,想使用Intel Optane Memory來為系統加速,還是有一些限制的。列舉如下: (1) 一定要「Kaby Lake」平台才行:即第七代Intel Core處理器(Core i7/i5/i3-7xxx CPU),搭配Intel 200系列(Z270、Q270、H270、Q250、B250)主機板。 (2) 只能針對「系統碟」加速:也就是當您的電腦有安裝兩台硬碟,或是一台硬碟割成兩個分割區 (例如C:或D:),那麼Intel Optane Memory只能選擇安裝系統碟的C:那台做加速,也就是僅會針對系統碟來做加速! (3) 並非所有主機板的M.2插槽都能安裝:也就是主機板上面的M.2插槽要有拉到PCIe Gen.3 x2的線路才行,這部份得參考主機板使用手冊,以免安裝到錯的M.2插槽而偵測不到 (4) 目前只支援Windows 10:也就是目前尚未有其他作業系統的解決方案,用Linux或Mac的用戶,就只能先等等了! 針對消費性市場所推出的Intel Optane Memory模組,目前分成16GB和32GB兩種容量。據Intel表示,使用32GB的效能(反應速度),會是16GB的兩倍,所以對於效能狂熱者來說,32GB是最棒的方案,至於一般消費者,16GB也夠用。就看消費者的預算是多少了! Intel Optane Memory 16GB報價:美金50元 (折合台幣:1,550元) Intel Optane Memory 32GB報價:美金75元 (折合台幣:2,325元) 當然上述都是未稅價,等引進台灣時大多是含稅價,絕對會比上述這個數字高一點,所以可別再喊什麼又是鬼島價… 什麼的。等4/24正式上市後,PCDIY!也將為讀者們持續追蹤Intel Optane Memory,屆時讀者們可以再看看是否選購這個號稱「系統加速神器」的Intel Optane Memory了。 看到這邊,不少玩家應該都納悶,這速度是不是標錯了?這價格是不是打錯了?網友甚至還提出:「Intel在搞什麼東西!」 網友會這樣抱怨,不是沒有原因。玩家質疑的點則是:「Intel Optane Memory容量那麼小,只有16GB、32GB,更瞎的是報價美金50~75元 (折合台幣:1,550~2,325元),這麼貴的東西,這價格要買Intel Optane Memory,不如去買SSD就好了呀!況且,加速說得那麼好聽,容量也才16GB、32GB,這是能加什麼速度?」 看到了Intel Optane Memory,網友則表示:「玩家要大爽度,不要小確幸!」 還記得2015年發表的Intel 3D XPoint,號稱速度可以比NAND Flash快1000倍, 並宣稱寫入壽命可以比NAND Flash快1000倍嗎?現在,看到了正式版的Intel Optane Memory與Intel Optane SSD。 網友開始質疑:「哪來的1000倍速?」 英特爾最新的Intel Optane Memory 16GB,存取速度方面,讀取速度:900MB/Sec,寫入速度:145MB/Sec,IO速度方面,讀取速度:190,000 IOPS,寫入速度:35,000 IOPS。Intel Optane Memory 32GB,存取速度方面,讀取速度:1350MB/Sec,寫入速度:290MB/Sec,IO速度方面,讀取速度:240,000 IOPS,寫入速度:65,000 IOPS。 英特爾最新的Intel Optane SSD DC P4800X,存取速度方面,讀取速度:2400MB/Sec,寫入速度:2000MB/Sec,IO速度方面,讀取速度:550,000 IOPS,寫入速度:500,000 IOPS。 然而,和三星最新的Samsung 960 Pro SSD比起來,存取速度方面,讀取速度:3500MB/Sec,寫入速度:2100MB/Sec,IO速度方面,讀取速度:440,000 IOPS,寫入速度:360,000 IOPS。 網路上,網友開始質疑,說好的1000倍效能提昇呢?說好的1000倍寫入壽命呢? 網友怨聲載到,網友提出:「存取速度都輸人,這是在搞什麼東西?別人都在推大容量高速度,Intel怎麼在推小容量快取加速。」網友不禁質疑,Intel是不是在走回頭路?更懷疑:「人家韓國那邊在玩大爽度,美國Intel這邊居然在講小確幸!」 甚至,還有Intel支持者網友抱怨:「人家都上太空,我們還在殺豬公!」 Intel的3D XPoint神話,Intel Optane Memory與Intel Optane SSD的故事,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廠商名稱:Intel - 美商英特爾亞太科技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廠商電話:02-6622-0000;0800-455-168 廠商網址: 市場行情:美金50~75元(折合台幣1,550~2,325元)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散熱膏也用Liquidmetal》史上最強液態金屬散熱膏,超頻王者酷冷博Coollaboratory Liquid Pro/ Ultra
蘋果公司旗下的產品線眾多,但是真正會引起所有人關注的,嚴格來說只有iPhone、iPad。分析師或是專業用戶早就在猜測,蘋果公司的機殼材質會改用「液態金屬」。但是最後又讓大家失望了,後來又出現說iPhone 6、iPhone 7,或者最新的iPhone 8要使用,但還是出現未經官方證實的說法:「因為良率的問題沒辦法克服」。顯然大家真的對液態金屬充滿期待,究竟這是個怎樣的材質?難道真的只是蘋果公司的專利? 事實上,由於Liquidmetal的高硬度、高強度重量比、抗腐蝕、高耐磨、超導熱、高彈性與可回收的特性,加上超強塑料性,本身是金屬,卻擁有非金屬的特性,以及高度穩定性,不會出現熱脹冷縮,可製作出超高精密度的器材,現在,也製成了最頂級的散熱膏與散熱貼片,還應用到手機、平板,甚至是手錶上面,而現在更發現它可程式化控制變形,讓未來有更大的發揮潛力。現在智慧型手機越做越輕薄短小,要提高本身機體的剛性,又要更輕巧,液態金屬是不錯的選擇。 散熱膏也用Liquidmetal,提供史上最強熱傳導率,這次,我們就來看看Coollaboratory Liquid Pro、LIQUID Ultra液態金屬散熱膏吧! 液態金屬,這名字很玄妙。其實,常溫下,能以液態、固態存在的金屬,並不多。常溫下,最常見的液態金屬,就是水銀,屬於劇毒的一種。常溫下,還有一種常見液態金屬,那就是鎵。鎵和鎵的化合物,可以在常溫下,保持液態或固態。而現在,受到廣泛使用的液態金屬,Liquidmetal則是屬於一種新型的材料。 Liquidmetal液態金屬,因為超導熱特性,現在也被用來做成散熱膏。使用液態金屬的散熱膏,這就是酷冷博Coollaboratory Liquid Pro/ Ultra,不過別擔心,它用的不是有劇毒的水銀。水銀的話,熱傳導率:8.5 W/mK,這款液態金屬散熱膏,是用上了更強的液態金屬材料,導熱率遠遠超過水銀。而且,這種液態金屬散熱膏,擁有世界上最強的導熱能力。有多強?熱傳導率:已經達到了80~128 W/mK,這樣的導熱能力,比起固態的鐵、剛、白金,比起固態金屬材料,導熱能力還要更強。也因此,成為了CPU與GPU的最新超頻聖物。 熱傳導率:8.5 W/mK 熱傳導率:11.2 W/mK 熱傳導率:12.56 W/mK 即便是超高檔的GELID GC-EXTREME散熱膏,熱傳導率:8.5W/mK。而先前,世界上最強的Prolimatech PK-3散熱膏,熱傳導率:11.2 W/mK,後來,出了一款更強的,這款JOUJYE O.C7散熱膏,熱傳導率:12.56W/mK,比起Prolimatech PK-3還要更強,熱傳導率也不過達到這樣水準而已。 先前公佈舊的資料,Coollaboratory Liquid Pro液態金屬散熱膏,熱傳導率:32.6 W/mK,Coollaboratory Liquid Pro液態金屬散熱膏,熱傳導率:38.4 W/mK。 最新公佈的新數據,Coollaboratory Liquid Pro液態金屬散熱膏,熱傳導率:80 W/mK,Coollaboratory Liquid Pro液態金屬散熱膏,熱傳導率:128 W/mK。 這樣一般散熱膏的熱傳導率,根本與液態金屬散熱膏,完全不能比的呀! 舊資料 → 熱傳導率:32.6 W/mK 新數據 → 熱傳導率:80 W/mK 容量:40 g 售價:歐元7.90元(折合台幣261元) ※有多種容量版本,價格不同 舊資料 → 熱傳導率:38.4 W/mK 新數據 → 熱傳導率:128 W/mK 容量:40 g 售價:歐元8.90元(折合台幣294元) ※有多種容量版本,價格不同 熱傳導率:11.8 W/mK 容量:25 g 售價:歐元6.90元(折合台幣228元) 熱傳導率,又稱為熱導率。 如果「Coollaboratory Liquid Pro液態金屬散熱膏」,熱傳導率:80 W/mK。那麼,根據維基百科Wikipedia的資料,這樣的熱傳導率,是逼近「固態 鐵」的熱傳導率,已經是物質狀態為「液態」裡面,最強熱傳導率的材料。 不過,還有更強的。「Coollaboratory Liquid Ultra液態金屬散熱膏」,熱傳導率:128 W/mK Liquidmetal,是由Liquid與metal所組成,中文就稱為液態金屬。加州理工學院研究團隊Vitreloy,開發出來非晶態金屬合金商業名稱,就稱為Liquidmetal。其實目前很多商業化的產品都是經過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不斷改良、測試後才推到生產線的。要掌握這些技術,通常需要基礎科學的深入研究。專業的研究工作,還是只有學術界有辦法。但是研究成果要能賣錢才是最重要的,這對於歐美的研究機構而言,才是最終的目標。(不像台灣學術界公開的祕密:研究案最後沒有結果一樣可以結案,或是弄出一堆沒有辦法技術轉移的專利。) 研究本來就是燒錢的事,無法商業化並不是一個理想的結果。液態金屬的研究,就是一個出自學術界的成果。美國工程領域排名前五名的學校:加州理工學院,就是發展液態金屬的搖籃。最初的研究目標,就是發展一個不完全固態的金屬合金加工流程。並且能夠應用在各個領域上,畢竟金屬本來就是一個廣泛被使用的材質。最後目標實現,達成商業化的基礎,擁有超過五十項的專利。Liquidmetal這家公司就成立,開始商業化運轉,且在美國以LQMT的代號興櫃交易。 Coollaboratory LIQUID Ultra,原廠使用方式說明! Coollaboratory LIQUID Ultra,原廠使用注意事項! 液態金屬裡面有「液態」兩個字,莫非這就是魔鬼終結者裡面那種金屬?有超高的可塑性,用接近液體的物理特性達到「能屈能伸」的本事?如果你有這個不切實際的想像,只能說要讓你失望了。前面已經有暗示大家「加工流程」,意味著這家公司的目的是為了顛覆傳統的金屬加工方法。 以Unibody的MacBook Pro來說,蘋果公司已經用影片介紹過他們是用整塊的旅磚用CNC車床切割,並且配合精密的雷射打孔(尤其是喇叭孔的地方)。這樣的生產方式其實成本很高,而且有廢料回收的問題。也就是切割之後的鋁塊碎屑,還要在經過高溫融化成形為鋁磚,再送到CNC車床處理。 (01)Coollaboratory Liquid Pro (2. Quarter 2005) (02)Coollaboratory Liquid MetalPad (4. Quarter 2006) (03)Coollaboratory Liquid Coolant Pro (2. Quarter 2008) (04)Coollaboratory Liquid MetalPad – PS3 / XBOX (3. Quarter 2009) (05)Coollaboratory Liquid Ultra (1. Quarter 2010) (06)Coollaboratory Liquid MetalPad – Notebook (4. Quarter 2010) (07)Coollaboratory Liquid Cleaning Set (2. Quarter 2011) (08)Coollaboratory ALPHEOS Liquid Cooler (4. Quarter 2011) (09)Coollaboratory Liquid Copper (4. Quarter 2014) 如果金屬可以像「塑膠」一樣,用「射出」的方法在模型內成形。減少生產的流程,能源的消耗(產生可以溶解鋁的高溫是要代價的)甚至是污染(煉鋁廠通常會有工業廢水排放的問題)。液態金屬的出現,就是要在生產流程革命。不要忘了一件事,融化的金屬通常是溫度非常高的,液態金屬還有一個使命就是要讓金屬在相對低溫的環境下也能被塑型。另一個研究重點是材料科學方面的應用,現代化的金屬通常是以「合金」(Alloy)的方式生產,是因為對成本還有製程的平衡。以大自然的元素,哪裡找硬度高而且還有高度延展性,並且不會發生鏽蝕的元素,以不鏽鋼(Stainless)來說,就是結合各種比例的鉻、鎳、錳等元素組成的。因應各種需求的不鏽鋼,耐熱、抗氧化等需要,各種金屬的比例會再調整。 液態金屬也是一樣的概念,主要的元素有鋯(Zr)、鈹(Be)、鈦(Ti)、銅(Cu)、鎳(Ni)、鋁(Al)。這六種金屬本身都有一些優點,例如鋯的硬度很高銅高度延展性、鈦可以抗強酸腐蝕等。這些元素被發現都已經超過一百年,但是組合之後會變成怎樣又是另一回事。可以組合,也不表示生產會非常順利。然後想要讓生產出來的液態金屬有差異化,滿足各行各業對延展性、抗腐蝕等不同的訴求,最終物理特性非常穩定,就是為什麼可以申請專利然後開公司發行股票的原因。現階段Liquidmetal這家公司就有幾個規格的合金Vitreloy 1、Vitreloy 4、Vitreloy 105還有Vitreloy 106a等等。 聽起來Liquidmetal的工作,就是不斷的嘗試各種合金的組合比例,然後改善生產方式。都有專利,肯定也能進行實際生產。的確,液態金屬早就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你可能用過,但是沒有特別注意而已。最早的應用,就是高爾夫球杆的製造。高爾夫球杆的金屬頭,當然要堅硬且密度平均、一體成形。用液態金屬的製程生產當然是很合理的事。醫療用途方面,醫療用雷射儀器很普遍。也許是拿來開刀,或是進行測量。Liquidmetal的液態金屬被拿來生產儀器,特別是雷射針的地方。液態金屬導熱係數低,就不會影響數據量測的準確性。軍事用途,拿來製作可以抗電磁干擾(EMP)的外殼、輕量化且高硬度的元件很合理,軍規的要求本來就高於一般消費級產品。在工業應用上,電子產品的導熱係數、電阻值還有延展性都是液態金屬的優點,比純鈦或是不鏽鋼可能都還要厲害。 講一些我們可能用過的,讀者可能都看過的八卦新聞是iPhone的Micro/Nano USIM卡槽退片針。從iPhone 3GS的後期,就有人發現部分的退片針是用液態金屬生產的。蘋果公司會用液態金屬生產也不是沒道理,SIM卡托盤如果用太軟的迴紋針插入也許退不出來。托盤上的孔很細,液態金屬的延展性可以拉得像針一樣加上夠硬,避免其他金屬針插進去結果斷在裡面。 比iPhone 3Gs的SIM卡槽退片針更早使用液態金屬的,筆者手上就有一個。SanDisk的Cruzer Titanium隨身碟(現在已經停產),幾年前購買時主打「鈦」金屬,經得起大卡車壓過去(最大容量還只有2GB,就知道真的有點年紀了),這就是使用液態金屬生產的。再貴一點的商品,OMEGA就有使用液態金屬製造的手錶。Nokia最頂級的副品牌Vertu,也用液態金屬製造手機。寫到這裡,你還覺得液態金屬是前所未有的科技嘛?早已悄悄的進入我們生活當中。 再把話題拉回蘋果公司,之前就已經有報導指出蘋果公司買下了液態金屬的使用專利。這點筆者的解讀是蘋果公司買下「生產配方」,請Liquidmetal幫他們研究出專屬的合金比例,限制別人使用。然後包下Liquidmetal的生產線,有一定的產能在未來需要完全供應給蘋果公司。蘋果公司的商業手法早就見怪不怪了,與全世界的玻璃製造領導品牌康寧合作Gorilla高硬度薄玻璃,並且要求多數產能需要供應給蘋果公司就是一個例子。 談到良率,蘋果公司要的肯定是硬度高加上表面非常平整的液態金屬成品。如果液態金屬用射出的方法製造,結果表面出現了像塑膠射出因為開模等問題會出現「毛邊」、「細紋」,肯定是蘋果公司沒辦法接受的。生產線因此需要增加人力做「品質控管」,生產成本自然拉不下來,iPhone難道要提高售價?只為了液態金屬賣更貴,消費者也不見得會買單。 液態金屬,因為超導熱特性,現在也被用來做成散熱膏。而且,這種散熱膏擁有世界上最強的導熱能力,目前,世界上已經有一家廠商大量生產,而且有在販售。 CoolLaboratory就是第一家做這種散熱膏的業者,看到液態金屬散熱膏,有這樣的熱傳導率,有這樣超屌的威力,實在是驚為天人,看來以後玩超頻,也非得使用液態金屬的散熱膏不可了! Coollaboratory Liquid Pro/ Ultra液態金屬散熱膏的話,台灣市場也有不少店家進貨,價格上也不算太貴。 值得注意的,Coollaboratory Liquid Pro/ Ultra液態金屬散熱膏,其熱傳導率非常強悍,熱傳導率:已經達到了80~128 W/mK,可以說已經到達了驚為天人的境界! 不過,目前推出的液態金屬散熱膏,也是有缺點的!它會腐蝕散熱器上面的金屬,以及吃掉處理器上面的金屬。更麻煩的,由於是液體狀態,它會流動,會有漏液的問題,會從散熱器與處理器旁邊流出,導致處理器插槽附近,CPU腳座會沾滿了液態金屬,主機板也會沾到。使用過液態金屬的處理器、散熱器,非常難以清理。而且,由於會腐蝕散熱器底座,導致使用一段時間之後,必須使用砂紙把處理器表面,以及散熱器底座,用砂紙、挫刀拋光,還要再補液態金屬散熱膏,才能繼續維持強大的導熱能力。簡單來說,也就是說,它會腐蝕吃掉金屬表面,等於使用過一段時間之後,就會出現金屬表面被吃掉,導致散熱效果變不好,得要重新塗抹液態金屬散熱膏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液態金屬散熱膏有個特性,它會滲入其他金屬結構,並破壞其完整性,也因此會出現腐蝕的現象,被滲透腐蝕的金屬,會變得脆弱且容易剝離。更重要的,用久了之後,它還會凝固,從液態變成固態之後,導熱能力會下降。 更嚴重的,液態金屬散熱膏,使用一段時間之後,會出現凝固的現象。當液態金屬散熱膏凝固之後,散熱的效果會不好,必須重新清掉,再補上新的液態金屬散熱膏。使用上,要注意的細節很多。 整體來說,液態金屬散熱膏,有優點,也有缺點。優點的話,是導熱能力超強,已經達到了驚為天人的境界。缺點的話,容易漏液,清理困難,腐蝕金屬,用久凝固,變成固態後,導熱能力變差,要常維護,需要打磨拋光處理器表面、散熱器底座,要常補充。玩家要的是優點,還是看到了缺點,就看玩家怎麼來看待了! 可以預期的是,如果液態金屬的生產良率提高、在生產線一切順利,蘋果公司的電腦或是手機產品線,外型也許會比以前有更大的突破,工業設計全面更新。至於傳統機殼生產商的外來,那個每次只要傳出蘋果下一代產品用液態金屬,投資人就直接反應在股價的可成、鴻準,兩支蘋果概念股要喝西北風了?其實也未必,因為Liquidmetal有發展鍍膜的技術。這些廠商在蘋果公司的授意之下,取得Liquidmetal的液態金屬鍍膜技術用在現有金屬外殼加工也不是不可能。 →更多的【PCDIY! 機殼/電源供應器/散熱器】: →更多的【PCDIY! 主機板】:
最多人點閱
- 購買RTX 30系列顯示卡前必先知道的兩三事:NVIDIA技術簡報 (下篇)
- Intel Optane Memory & Optane SSD重裝上陣,3D XPoint實現開機加速與提升電腦反應速度!
- 散熱膏也用Liquidmetal》史上最強液態金屬散熱膏,超頻王者酷冷博Coollaboratory Liquid Pro/ Ultra
- 購買RTX 30系列顯示卡前必先知道的兩三事:NVIDIA技術簡報 (上篇)
- Intel網Killer網Realtek網 不同網卡晶片,引爆鍵盤大戰!
- 微軟推出Windows Sandbox 「沙盒」模式,提供隔絕化程式執行環境,以提升系統安全
- USB 4.0規範出爐! 傳輸頻寬達40Gbps! 可「選擇性」相容Thunderbolt 3標準
- Dell推出全新第8代Core行動處理器之旗艦Alienware與主流G系列電競筆電,聯袂多樣新品展出,北京記者會現場直擊
- 低解析度也能照常享有高畫質,NVIDIA Image Scaling畫面效果實測
- 「純日系血統 家電品牌」還在嗎?從「日立家電」被併購成為「HITACHI Arcelik 日立阿奇立克」,「東芝家電」被併購成為「TOSHIBA 美芝家電」,「夏普家電」被併購成為「SHARP 鴻海骨 夏普皮」,「日立冷氣」被併購成為「BOSCH 博世集團 德國品牌」,「混血後 日本家電」還可以稱霸全世界嗎?
- Intel發表UEFI Class 3,將於2020年停止傳統BIOS支援,屆時XP無法使用
- 配備Intel第八代Core處理器的NUC7與NUC8現已可以預購,3月底正式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