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情報
-
Intel/NVIDIA/AMD三大廠商力挺到底,Windows宣布將讓新一代顯示晶片支援AV1影片格式硬體解碼
不知道有沒有玩家發現在某些情況下將手機錄製影片丟進PC裡,系統會出現「不支援HEVC編碼」需要到Windows商城額外購買專屬擴充內容才能觀看!(有付費頻道的fu ~哈 之所以會出現這個問題的其中一個原因在於目前新世代高畫質影片編碼有兩大格式在競爭:HEVC與AV1,前者是由「動態圖像專家組(MPEG)」所領導,後者則是由Google、微軟、亞馬遜、Netfilix等科技巨頭所組成的「開放媒體聯盟(Alliance for Open Media)」所制定。根據據Netflix所說,AV1與VP9編解碼器相比之下,可以在數據壓縮率上提升34%、壓縮效率方面也能提高20%。 由於微軟也身處開放媒體聯盟的一員,對於自家Windows系統所支援的影片編碼格式,當然就是以開放格式的AV1為優先(AV1、AOMedia Video 1簡稱),而HEVC格式則因為授權費的關係,也就被放到商城裡供玩家自行購買了,因此,若是玩家看到要額外花33元購買時,也不用太訝異就是。 只是AV1雖然有Google的Youtube、臉書、Netfilx等平台的大力相挺,但是HEVC卻是目前多數錄影裝置所使用的高畫質影片格式,尤其是在手機陣營,自從iPhone選擇HEVC最為其主要的4K影片了錄製格式後,讓各家廠商也都紛紛跟進,也讓現在的影片格式出現HEVC有前端創作的支持,後端播放則是AV1天下的局面。 為了進一步推廣AV1影片格式,微軟在去年就在系統中加入AVI解碼器,讓玩家可以直接觀看AV1格式的影片內容,而隨著各家主要的處理器和顯示卡廠商陸續發表了下一代產品,微軟也宣布將讓新一代顯示晶片支援AV1格式的硬體解碼。 換言之,從Intel第11代處理器(需搭載Intel Iris Xe顯示晶片)、NVIDIA RTX 3000系列、AMD RDN2(RX6000)開始,玩家未來觀看或是剪輯AV1格式的影片內容時,將可以改由GPU進行解碼的動作,這樣的好處除了可以大幅降低CPU的負擔讓系統更加穩定流暢外,透過GPU進行硬體解碼在許多剪輯程式中也能夠大幅度增加影片編輯與輸出的流暢度,對於創作者可以來說可是一大福音。 微軟的這次宣布支援新一代顯示晶片的AV1硬體解碼,似乎就是想要打破高畫質影片在創作階段是以HEVC格式為主的困境,畢竟對於目前的主流平台以AV1為優先的狀況下,HEVC影片上傳之後還得額外的轉檔,對於各企業伺服器無疑是一種負擔與成本,因此如果能夠吸引更多下游裝置換成AV1格式,自然就能替平台商減少麻煩,並增加該編碼在整個數位影像市場的話語權與地位。 (小編突然想起,早期還有需要外插一片壓縮/解壓縮卡的時代,現在的硬體早就強大到可以全面支援了...)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美國總統大選在即、微軟終於硬起來!摧毀意圖干擾選舉的惡意程式Trickbot伺服器
微軟(Microsoft)於12日宣布,已經移除意圖干擾2020美國總統大選的惡意程式Trickbot伺服器,看來,軟體巨頭的實力也不是叫假的! TrickBot是近年相當惡名昭彰的殭屍網路惡意程式,起初它只是個Windows上的金融木馬程式,專門竊取各國際銀行客戶所用的登入憑證,但近年卻衍生出可在網路中竊取使用者瀏覽器中的憑證、Cookies等能力,且還擁有用於大規模散布勒索軟體的殭屍網路系統,現今已在全球造成數百萬台設備感染。 事實上,勒索軟體鎖定知名企業進行攻擊的情況早就屢見不鮮,光是今年在5/4至5/5之間,國內就有多間重要能源及科技公司(比如中油、台塑等)皆傳出遭駭客入侵並將勒索軟體植入公司系統、個人電腦以及伺服器等資訊設備,造成系統停擺情況,該公司也被要求交付贖金等等。而於7月底時,知名智慧型穿戴裝置大廠Garmin也疑似遇害,導致全球超過破千萬使用者受到影響。以色列資安業者Check Point指出,因新冠肺炎疫情以及政令實行之故,各項電腦設備的使用者大量提升,勒索軟體也因而見獵心喜,進而導致在今年第三季的攻擊行動比上半年增幅了50%,幾乎是平均每10秒便有一個新受害者。 微軟以Trickbot違反商標法、未經同意使用微軟商標的法令,向聯邦法院聲請禁令獲准後,便切斷和Trickbot伺服器相關的IP網址(終於硬起來!)。並在聲明中指出,已經採取一套有助於政府機關打擊網路犯罪的新法律策略(所以是什麼啊?),不過這波操作似乎無法完全抑止殭屍網路與勒索病毒的霸道,畢竟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啊。 隨著時代洪流,金戈鐵馬的冷兵器戰爭已過千年,核彈也隨著都市發展,在各國無聲的默契中收了起來,如今高科技化的網路戰役活生生地已在眼前上演。在微軟採取行動之前,美國網戰司令部(US Cyber Command)已經發動對Trickbot的制裁,一是政府機關、一是民間最大電腦科技公司之一,雙雙恰好在美國總統大選辯論會結束之後向Trickbot出手,為的就是防止駭客或是網路攻擊,干擾下個月即將舉行的美國總統大選。 雖說牽一髮而動全身,政治也是我們切身相關的問題,而美國如今依然是世界霸主之一,有任何的閃失與差錯,都可能在世界各地造成無可彌補的憾事。即便摧毀了一個殭屍網路是件好事,但站在民眾,或是一般使用者的角度而言,微軟對於個人電腦遭到駭客及網路攻擊的防堵,似乎都缺了那麼一點,缺了哪一點? 周星馳的電影《西遊:降魔篇》裡面說:大愛是愛,小情小愛也是愛。微軟你就缺這麼一點,一樣都是使用者,我們只希望待遇不要有落差。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全新Razer Viper Ultimate Cyberpunk 2077聯名款上線,11月開賣、5,420元加值信仰!
由CD Project Red所開發並發布的RPG遊戲《電馭叛客Cyberpunk 2077》自公開亮相後便備受矚目,除了相關話題在眾多玩家中廣為討論之外,站上也數度介紹過有關的資訊,不過,還是希望遊戲可以快點推出啊!(敲碗中...)。 以對應遊戲所搭配推出的硬體在這段時間內可說是不少,諸多聯名款也都紛紛浮上檯面,Razer本次在RazerCon 2020中除了發布多款新產品之外,也配合的推出了新的Cyberpunk 2077聯名款滑鼠:Razer Viper Ultimate Cuberpunk 2077聯名款,外觀上採用的招牌鮮黃色設計非常引人注目,算是相當聚焦的一款滑鼠了。 看一下Razer的就可以看到推出了聯名款版本的新滑鼠了,光是這個黃色亮色系設計就已經閃瞎眾多玩家的雙目了,想先充值信仰的可說是絕對不能錯過的一款入手好物;規格面的部分則是一定要特別介紹一下的,從正面的實體滑鼠圖片上不難發現,這款聯名款對玩家的支援性來說,首先就是「雙手適用版」,有別於一般的右手專用滑鼠設計,可以發現在拇指鍵的位置是左右側都提供的,整體滑鼠的設計握感也是左右對稱型,這對於左撇子玩家來說絕對是一大福音。 連接方式的部分則是同時可支援Razer HyperSpeed Wireless以及有線連接雙模式,採光學式傳感方式、支援最大達20000 DPI與最大速度650 IPS及50G最大加速度,設計上也支援了8顆可編程按鍵與高速滾輪,支援7000萬次點擊耐用度與長達70小時的電池使用壽命,配上Razer Chroma RGB,彷彿電馭叛客中的不夜城般炫彩奪目,絕對的電競專屬,信仰玩家必須收藏的好物之一。 目前這款滑鼠已經能在台灣Razer Store上看見,預計將於11月發售,售價為台幣5,420元,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先將預算保留起來囉。 想要搶先了解Cyperpunk的精彩內容與Razer Viper Ultimate聯名款滑鼠獨特魅力,可以先觀賞一下專屬影片過過癮先!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78SchKWWMU&feature=emb_logo ▲Razer Viper Ultimate Cyberpunk 2077 Edition 事實上這次RazerCon 2020推出的Viper Ultimate一共有4款,分別為黑、粉、白、黃,其中的黃色版就是搭配Cyberpunk 2077推出的聯名款,十分搶眼!搭配此款遊戲所打造的特別聯名款,本質上依舊保留著Razer Viper Ultimate的特色,以及相關配備。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信仰就是要由內而外啊!Razer發表自家品牌機殼、AsRock聯名款主機板等全新周邊
Razer於自家的RazerCon 2020技術大會上更新了一系列的自家產品,例如搭載了第11代Intel Core i處理起的Razer Blade Stealth、CyberPunk 2077限定版Viper Ultimate滑鼠等周邊之外,還要在繼口罩與口香糖之後,進一步將自家信仰產品線擴大,而且這一次是決定要從各位玩家「主機」的內在與外在下手。 不同於隔壁棚同樣也是電腦潮牌的EVGA和NZXT都有推出主機板產品,Razer向來都沒有在這一塊進行著墨,不過在這次的發表會上倒是一反常態的正式與擅長打造各種特色主機板的「妖板」廠ASRock進行合作,推出聯名款的Razer Edition X570與B550主機板。(喔!是AMD平台的耶~) 既然在外觀設計上有Razer的加入,那招牌的RGB燈效當然是絕對不能少的,從官方圖可以看到主機板的右側、南橋散熱片、與I/O遮罩都有滿滿的RGB元素,並且支援Razer自家Razer Chroma RGB的燈效軟體功能,理論上可以直接透過Razer Synapse程式進行燈光同步控制的功能。 Razer沒有表明兩款主機板是參照ASRock的哪些型號產品魔改而來,但就外型來看應該是AsRock Taichi系列,所以很可能在許多內在規格與功能,甚至是BIOS介面都會原封不動的直接移植。 雖然以時間點來說,AMD已經發表了新一代Ryzen 5000系列CPU,也就代表新一代X670與B650主機板也準備上路,這個時候才推出X570/B550主機板似乎顯得有些太晚?!,但畢竟Ryzen 5000依舊維持AM4腳位,倘若價格足夠漂亮,或是外型有打中玩家信仰點的話,還是值得關注與購買的。目前官方預計將在今年Q4的晚些時候正式上市。 相較於首次現身的聯名款主機板,Razer發表全新Tomahawk機殼對玩家可能就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存在了,熟悉的原因在於Razer在過去一直都有和不少廠商推出聯名款的機殼,如NZXT、Lian Li等,所以可能或多或少會在機殼上看到Razer三頭蛇的商標;而陌生的原因是因為此次為Razer以「非聯名」的形式推出自家品牌的機殼。 Razer Tomahawk機殼繼承了Razer招牌的漆黑外觀,並在正面的正中央處方上三頭蛇的Logo,左右兩側的側頭玻璃採側開式的設計,因此玩家在組裝電腦的時候不需要將側頭玻璃卸下,方便玩家直立式裝機,至於能夠支援Razer Chroma RGB功能的RGB燈條則設計在機身的底部,整體設計保有雷Razer一貫的黑暗神祕卻又迷幻多彩的設計風格。 目前ATX與ITX機殼都已經出現在台灣的Razer官網上,其中ATX版本售價高達7,690元,ITX則是要價6,990元,不得不說這份信仰的價格實在是有點高啊!(為了信仰、出點血應該是正常的吧!咦...) 最後,Razer似乎也發現自己身為電競廠牌,卻沒有推出電競座椅好像說不太過去,因此在這次發表會中,Razer也終於推出了自家首款的電競座椅「Iskur」。椅子的外觀採用Razer招牌的黑+綠配色,並在其後腰處加入角度調整的功能,使其最多能夠調整後腰的支撐達26度之多,並以此為宣傳,號稱能夠「改善」玩家的坐姿。 此外,Iskur電競座椅與其他大廠推出的座椅一樣,採用多層人工皮革包覆,搭配記憶泡棉坐墊、升降式扶手以及可外掛的頭整,讓玩家可以舒適的躺在椅子上盡情享受遊戲……但前提是口袋的深度要足夠,因為這款電競椅的開價可是來到500美元呢!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VnrQF67Jf4&ab_channel=R%CE%9BZ%CE%9ER ▲Razer Iskur電競椅官方宣傳片。 整體來說Razer於這次RazerCon 2020發表會上算是正式的補完了Razer全套信仰桌面的最後一塊拼圖,從鍵鼠、音效裝置、螢幕(台灣未販售),到現在的自家機殼、聯名款主機板與座椅,讓玩家只要願意且口袋夠深,便能將桌面觸目所及的一切奉獻給三頭蛇信仰!唯一美中不足的,大概就是手機只能用Razer手機殼來頂替吧!(所以我說那個Razer Phone 3呢?)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這下緊張了!Snapdragon 875測試數據洩漏曝光、效能只略贏A13?
Apple搭載在iPad Air 4的首款5nm處理器:「A14 Bionic」,在Geekbench 5測試中完全輾壓了Snapdragon 865 Plus,其GPU效能也比A13 Bionic快了72%,效能非常強大,相信這部分也提振了許多果粉對A14的信心,對安卓陣營的廠商也造成了頗大的壓力,更不用說底下的一堆Android手機使用者了。 正因如此,許多Android用戶都在期望Snapdragon 875這顆Qualcomm首款5nm製程的旗艦級處理器上市,更是強烈期待在效能上會有更大的突破(不然如何與對手抗衡?)。根據目前已曝光消息來看,據傳Snapdragon 875將使用三星5nm製程並且會用上Cortex X1 超大核 + Cortex A78 大核的組合,目的就是要讓效能一舉拚過A14 Bionic(今年要贏APPLE了嗎?),新出爐的訊息則是有網友直接爆料了工程版本的跑分數據,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根據一名推特網友爆料,Snapdragon 875工程版本在Geekbench 4跑分中,單核分數為4900+、多核分數為14000+,此跑分不意外的是勝過前代Snapdragon 865的成績,但與Apple上一代處理器A13 Bionic做比較,在單核上是輸給5472分的A13(居然輸了A13?)、多核上則略勝一籌。(但多核好像也沒有贏很多…) 以下是三款處理器在Geekbench 4洩漏的跑分數據: ●Snapdragon 875 Single-core - 4,900+ Multi-core - 14,000+ ●Snapdragon 865 Single-core - 4,300+ Multi-core - 13,000+ ●A13 Bionic Single-core - 5472 Multi-core – 13769 爆料中指出,由於無法在Geekbench 5運行(應該是尚不支援),因此比較無法與A14 Bionic做直接比較,但根據與A13 Bionic的數據比較來看,想要贏過A14 Bionic還是有一段差距。(Android玩家只能期待正式推出的時候可以修正或更加強化效能到可以比肩或勝出的地步...) 雖然這次曝光的消息可能會讓一些Android用戶有些失望,不過目前的訊息也強調這只是工程測試版本的數據,實際上最終版本還是會因為各種調整而有所不同,必須等到正式發布後才最為準確。沒有意外的話,Snapdragon 875將會在12/1 Qualcomm所舉辦Snapdragon Tech Summit上發布,小編非常期待!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Sony PS5向下兼容大公開、Square Enix意外揭露FFXVI的開發進度?
PS5的預購已經如火如荼地展開了,且預計將在2020/11/19上市,微軟也不遑多讓,已開放預購Xbox Series X,並也將在2020/11上市,相信今年秋天,家用遊戲機將迎來一場大戰。 相信大家的目光大都先聚焦在PS5上頭,而最新訊息則是,Sony已經向玩家承諾,在PS4上現有超過4000款的遊戲都能在PS5下相容(佛心?),不過有部分遊戲,可能需要一些更新才能在PS5上遊玩,但是不是還要花錢下載補丁,這就得看廠商的心意了。(Sony你乾脆一點好嗎...) 雖然Sony這麼說,相容性的問題卻有幾項但書,死忠玩家們可能要稍微注意! ★以下遊戲將無法在PS5上兼容遊玩: DWVR Afro Samurai 2: Revenge of Kuma Volume One TT Isle of Man – Ride on the Edge 2 Just Deal With It! Shadow Complex Remastered Robinson: The Journey We Sing Hitman Go: Definitive Edition Shadwen Joe’s Diner 而相較PS5的這幾個但書,微軟卻在早先拋出承諾,Xbox Series X向下相容性將比PS5更強,可以向下兼容Xbox 360和初代Xbox的遊戲,並且還能讓舊遊戲獲得畫面素質的提升(這是希望玩家不轉陣營?);不過我想,兩大遊戲機早已建立出自己的死忠教派,即使玩家嘴上嘮叨,但還是會抓緊褲檔,「真香」的把信仰買下來吧(但或許,有人兩台都會買?)。 除了遊戲升級成PS5版本外,PS5還有什麼向下相容PS4的條件呢,Sony給答案了。 ◆在PS5的光碟版主機上,升級 PS4的光碟版遊戲:此條件僅支援PS5的光碟版主機,數位版沒辦法讀取光碟,因此無法使用,且在PS5上玩該款遊戲時,還必須保持PS4光碟的插入狀態。 ◆PS4數位遊戲傳至 PS5 主機:PS4的數位版遊戲,儲存資料,能用WiFi傳輸並轉移資料到PS5主機上。 ◆在PS5安裝 PS4 版數位遊戲:PS5上有一個內容保存庫,下載後就能玩了,不過須得是相容軟體。 而根據報導,Sony在今年7月於印度註冊PS5商標時,發現早已被註冊走了,是一間來自印度德里的Hitesh Aswani,這間公司也起先在2月初的時候註冊了XboxSeries X,這下看來,最頭痛的應該是印度玩家,即使最終Sony和微軟交涉成功,拿回了商標,但印度玩家恐怕是無法參與這場秋天的遊戲機大戰了。 相信Final Fantasy系列一直是家機玩家心目中備受寵愛的掌上明珠,Square Enix也在早前公布,Final Fantasy XVI將成為PS5的獨佔作品,對於上面幾款無法兼容的遊戲,在PS5與Xbox之間的玩家信仰大戰,Sony應該可以把鋒頭給拉回來一點。 以Square Enix目前新的招聘頁面來看,Final Fantasy XVI的基本開發與場景製作已經完成,但即使如此,離問世時間還有一段距離,且Square Enix還在製作Final Fantasy VII重製版的第二部,預估最早可能會在2021年底或2022年和玩家們相見,老粉絲們可能還需多點耐心,給Square Enix多一點時間,相信他們能再帶給玩家們一次激動與感動。 即便Final Fantasy XVI還要再等上一段時間,我們還有Final Fantasy XIV的新內容能玩,Square Enix將在2020/10/13推出Final Fantasy XIV的5.35更新檔,將實裝在新區域進行的新大規模戰役「南方博茲雅戰線」,以及裝備強化內容「Save the Queen」,而5.4更新也正積極開發中,預計將在年末12月時推出。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2020地表最強新處理器誕生、AMD Ryzen 5000正式發布,11/5開賣!
終於,在10/9的凌晨,AMD正式發布了最新一代的Ryzen 5000系列處理器,直接宣告了更高效能表現、甚至對於遊戲方面的提升可以高達26%以上,這就是玩家等待已久的Zen 3架構,看來,AMD不只要讓玩家持續真香、還想要一直香下去啊! 跟隨著蘇媽在發布會上的腳步,其實這次發布的新「Zen 3」架構在命名上採用了「5000」這個數字系列,其實已經跳過了原定的4000序列,等於從原本的Ryzen 3950X/3900XT...之後,直接以5900X/5800X...等名稱開啟了下一代新Ryzen處理器的旅程,看來是打算未來接續Zen 3架構移動版(筆電處理器)同步的先行策略,桌機版的4000系列就留給Ryzen Pro的3款版本囉(4750G/4650G/4350G),可以期待的是,更後面一代的5000系列筆電版恐怕會提供給玩家更強勁、更低價格的筆電新風貌,似乎已經聞到香氣了呢! 這次發布的AMD Ryzen 5000系列一共有4款,包括了旗艦版的Ryzen 9 5950X以及Ryzen 9 5900X、Ryzen 7 5800X和Ryzen 5 5600X,等於一次涵蓋了3/5/7/9等四個區間,除了旗艦版Ryzen 9 5950X具備16C/32T之外,Ryzen 5 5600X也仍舊維持有6C/12T的核心數,這部分與前代Ryzen 3000系列的同定位款維持一致,不過,功耗上面新出爐的Ryzen 5 5600X則是降至65W,也是這次推出的4款版本中,唯一會隨盒裝附上Wraith Stealth散熱器的一款,看來其他3款還是建議玩家自行加裝水冷會比較保險一點。 價位上從下表也可以看到分別為799、549、449以及299美元,如果相比前代的Ryzen 3000系列發表時的價格,應該可以發現到官方加了50美元,好吧!看在效能也已經提升的分上,那大家就不計較了吧!(笑 目前這4款新處理器都將會在11/5上市(官方預計),而透過這次發布會上蘇媽所說的,其實今年還會有更多的產品推出,也包括了在發布會最後面才現身的Radeon新顯示卡,Big NAVi應該離我們不遠了,10/28就能見真章!請各位玩家先期待、然後錢錢先Ready吧! 事實上如果比較一下這新發布的4款版本應該也可以發現到,比起前代,普遍在Base Clock上降低了100MHz、Boost頻率則是提高了200MHz,稍嫌可惜的是即便旗艦版的Ryzen 9 5950X最高也只到4.9GHz、尚未攀上5GHz,不過通常官方保守一點的作法可以由玩家自行調整(哈),想來應該輕鬆就能上5GHz了,後續如果再推出XT版本應該就會是5GHz等級了,Zen 3架構的首發,其實玩家可以更著重在這次針對包括遊戲以及處理器本身的效能表現可以較前代提升一大截的部分。 這邊也快速整理一下重點: ◆採用台積電7nm FinFET製程工藝 ◆新的核心架構–Zen 3、Unified 8-core Complex (CCX)、IPC較前一代處理器提升了19%(包括分支預測、預取、加載/儲存...),針對遊戲與內容創作的效能提升到更高程度 ◆由於新架構降低了核心與快取間的通訊延遲(Direct Access L3 Cache),而且讓單核心直接存取L3 Cache的數量加倍,每瓦效能也比對手提升高達2.8倍 ◆旗艦版Ryzen 9 5950X具備16C/32T核心架構,提供了目前桌上型處理器當中最高的單執行緒效能表現,也是目前桌上型主流CPU當中多核心效能最高的 ◆具備12C/24T的Ryzen 9 5900X能夠提供玩家最佳的遊戲體驗,在1080P解析度下、指定遊戲的平均效能比對手快7%,也比前一代產品快26% 更多的部分就請大家看一下官方資料吧!小編就不用一一解釋了~ 除了新處理器發布之外,當然對應的將會是更新一代的晶片組,在下一代的600系列晶片還沒有登場之前,大家都知道佛心的AMD維持AM4架構插槽已經好一段時間,目前的500系列、400系列晶片組可以透過更新BIOS的方式來支援最新的Ryzen 5000系列處理器,對應主機板廠的部分也將會在11/5正式發售的當天,公布可以升級支援的AGESA 1.1.0.0 BIOS,事實上在主機板廠商端大都已經Ready好了,就等AMD一聲令下即可支援完善,目前還在使用AM4插槽的朋友就不用太擔心,一推出新處理器就等全面拋棄舊有的系統,相較於對手每出個2代就要全部換新架構、新腳位來說是佛心到爆了! 除了已經手上在使用如X570、B550晶片組的朋友,甚至是X470、B450的朋友來說,透過BIOS升級就可以支援新Ryzen 5000還算幸福,但是對於更早之前採用300系列晶片組的朋友來說,就要看板廠端是不是也會佛心一下、給個新BIOS升級囉,不過小編還是建議,以目前中階版的B550或B450在價位上也都不是太高,趁著更新的時候一併換到新一點的主機板或許是比較好的選擇,加上如果是打算使用目前最新的PCIe 4.0顯示卡的話(不論是哪個陣營的顯卡),現狀下可支援的還是只有AMD平台,不想等到明年看看對手的500系列晶片組倒底支援性好不好?現在就入手總是早買早享受。 在等到發布會結束之前,蘇媽才終於拿出玩家同樣期待很久的Big NAVi展示,雖然此前也已經有這款新RADEON顯示卡的真面目曝光,但是正式登場亮相也驗證了的確先前所見不假,採用三風扇設計的公版,搭配上正面上方的斗大紅色RADEON字樣,的確相當吸引人,不僅如此,接續放上的3款遊戲數據表現,也在向玩家說明,Big NAVi在遊戲的表現上可以有多高的能耐! 看看這4K解析度的的FPS,相較於目前炒得翻天的對手RTX 30系列來說,似乎比起前代的Radeon 7與RX 5700XT/5600XT更令人感到期待,但是發布日也是很微妙,排在對手RTX 3070主流戰鬥版正式登場的前一天,似乎火藥味也蠻濃厚的呀!反正玩家不吃虧,都來都來,看了滿意再買單就好。 AMD這次也會在開賣的同時,提供玩家最新的遊戲大禮包贈送,這次還加入了最新的《極地戰嚎6》,只要在2020/11/5~12/31這段時間內,選購AMD Ryzen 9 5950X、AMD Ryzen 9 5900X或AMD Ryzen 7 5800X這三款處理器,就可以獲贈《極地戰嚎6》PC標準版,遊戲上市就能立即兌換。另外,2020/10/20~12/31購買前一代的AMD Ryzen 9 3950X、AMD Ryzen 9 3900XT或AMD Ryzen 7 3800XT處理器,也同樣可以獲贈《極地戰嚎6》PC標準版,算是促銷新版跟清倉舊版兩不誤啦!有興趣的玩家可以先有準備~ 面對最近這一連續推出的好幾款新產品,其實小編只能開始計算到底要吃多久的泡麵才能存夠錢買這一波新配備了,更不用說,接下來因應這些新版的推出還得準備另一筆升級周邊的費用,天啊!都堆到年底才一起出是甚麼概念啦! 荷包鼓鼓的朋友就不用考慮太多,全都買單下手就對了,哈哈!看完這一場發布會,接下來月底前可是還有AMD新Radeon顯示卡即將登場還有另一家的RTX 3070也準備現身,面對第一波還有當機疑雲的風波下,大家還是稍微耐著性子,稍等一下下再出手吧!免得想要聞香又燙到就不妥了! 有興趣觀看發布會的朋友可以直接看影片,體驗一下AMD這次發表Ryzen 5000系列處理器的香味吧!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uiO6rqYV4o&feature=emb_logo ▲10/9凌晨發布的AMD Ryzen 5000系列發布會實況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Sony PS5實機拆解影片出爐!液態金屬加持、AMD Zen2散熱強化、GDDR6搭載
在預購期就秒殺的Sony PS5(小編也沒有搶到QQ)即將在11/19日發售(台灣時間),有預購到的朋友是不是已經心癢難耐、等不及拿到實機把玩了呢?日前Sony官方也釋出了PS5的實機拆解影片,讓眾多玩家可以一覽這次PS5上的諸多硬體細節,小編也同步分享給大家囉。 先懶人包一下,小編直接列了影片中的規格重點給大家參考: ●尺寸為104mm寬、390mm高、260mm深,雖然較PS4大,但在效能以及散熱效率上,都有顯著的提升 ●正面兩排進風口,內置直徑120mm、45mm厚的大型吸氣風扇可以從兩邊吸氣 ●前置端子:Type-C(SuperSpeed 10Gbps)+Type-A(Hi-Speed) ●後置端子:兩組Type-A(SuperSpeed10Gbps)、RJ-45端子、HDMI 2.1端子、電源端子 ●底座可以用於直立以及橫置,無需再另外購買 ●Ultra HD藍光光碟機由金屬材質外殼包覆,搭配雙層避震墊,可減少光碟旋轉時的震動和噪音 ●有設置集塵器,可利用吸塵器將集塵器收集的灰塵吸出 ●支援Wi-Fi 6以及Bluetooth 5.1 ●CPU使用AMD Ryzen Zen2架構,為8C/16T核心、最高時脈3.5 GHz ●GPU一樣使用AMD開發的RDNA 2架構,最高時脈2.23 GHz,運算能力達10.3 TFLOPS ●記憶體採用了8顆GDDR6,最大頻寬達448 GB/s ●內建儲存空間捨棄了HDD,使用了特規的825 GB SSD(直接焊在主機板上,無法自行做更換升級),通過客制化SSD控制器,最高原始讀取速度可達5.5 GB/s,大幅減少了遊戲讀取時間 ●支援PCIe 4.0 M.2介面,玩家可以自行拆殼來擴充儲存空間 ●散熱方面採用了液態金屬,看來官方期望可以實現長期、穩定高冷卻性能,加上重新設計過的散熱片(形狀和氣流有做設計),官方宣稱能達到與均溫板相同的散熱效能 ●電源供應器為350瓦 透過影片可以了解到,官方這次在許多設計上有很多小巧思,包括可以直立、橫置兩用的底座,還有讓玩家方便清潔的集成器。在兩片外殼的設計上也是便於讓玩家拆卸的(會不會有玩家直接拆掉不裝了XD?),主要應該是為了讓玩家能自行擴充儲存空間,讓玩家不用擔心空間容量的問題,不過另一方面內建的特規SSD是焊死主機板上,無法自行更換只能送修,這一點就要看到時候實際使用下,會不會出問題才能得知返修率的高低。 而相信許多PS3、PS4玩家最為詬病的就是在遊玩大作時,遊戲機效能全開所產生的風扇噪音(像是要起飛了一樣XD!),這次Sony也聽見了大家的心聲,在散熱以及靜音方面,使用了液態金屬來提高散熱效能,並且大幅改善了噪音問題,也難怪先前外媒在試玩PS5時都表示主機很安靜。Sony真的讓PS5實現了在擁有強大效能並保持流線的外觀下,讓主機更加的安靜,提升遊玩品質,小編也好想第一時間就入手PS5啊!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0-3Gt30Uq4&feature=emb_logo ▲附上官方PS5拆解影片。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搞來搞去就是法規的問題,Apple Watch Series 6血氧功能免FDA醫療器材認證就能使用的原因
AppleWatch Series 6在繼承了心電圖功能後,又獲得了血氧偵測的功能,理論上能夠為玩家提供更全面的健康監測服務,不過卻在上市之後,被許多測試媒體爆出準確率不足的問題,並且這項功能也沒有獲得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認證,那究竟為何這樣的功能能夠被允許出現在產品上,並以此做為宣傳賣點呢? 一般來說,醫療器材如果要在美國上市發售,必須獲得FDA的醫療器材許可,以此向大眾證明該器材的功能是符合醫療相關法規,且具備足夠準確度或療效的,像是Apple Watch Series 4開始加入的心電圖功能便有獲得「第二級醫療器材許可」,代表這項功能的準確度符合醫療器材的標準,因此具備就醫診斷方面的參考價值。 當然這還只是單一美國市場,相關的醫療器材認證的法規在各個國家也都是存在的,並且往往不能互相通用,因此廠商需要向每一個上市的國家提交申請與檢測,最後在獲得當地許可之後才能販售或開通功能,而這也是為何台灣的玩家必須在苦等2年之後,才在Apple Watch Series 6上得到心電圖功能的原因。 可是新增的血氧監測功能不同,這項功能並沒有獲得FDA許可,但是它依然能夠被允許使用的原因在於FDA的法規上有表示:「倘若血氧計器材只用以測量表示健康狀態,該器材可以免去相關機構的認證許可」。 簡單來說,如果器材只是單純測量,而不具備診斷或偵測疾病狀態功能的話,就能不必申請許可。換言之,只要避開有關「醫療診斷」方面的內容,產品就不會被當成醫療器材看待,自然就可以迴避相關的法規問題,加上許多國家包台灣的醫療器材法規也是依照美國的標準再進行調整,所以Apple Watch Series 6在台灣開賣後能夠在第一時間體驗到血氧濃度測量功能也就沒什麼好意外了。 不過這麼做的代價就是產品的準確度僅能是參考,無法做為任何就醫與診斷的相關依據,更不能以醫學的角度去進行宣傳,所以蘋果在產品的官網上就有備註:「『血氧濃度』app 測量並非提供醫療之用,包括自我診斷或諮詢醫生,僅為一般健身和保健目的而設計。」 整體來說,Apple Watch Series 6的血氧濃度功能在設計上僅能做為「參考用」,在準確度方面是無法替玩家們背書的,玩家如果想要獲得更可靠的數值,建議還是購買專門的血氧濃度計才是上策,當然以蘋果向來的吹毛求疵的公司文化,未來Apple Watch可能真的會取得血氧濃度計醫療器材認證也說不定,只是依照台灣的行政效率,屆時該項功能可能就得暫別好一段時光了…(拜託別...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要命啊,錢根本不夠用啦!RTX 3080 20G可能在2020年底登場
NVIDIA的GeForce RTX 3080已經在前些日子上市,雖然效能遠超RTX 2080Ti、售價也更低,不過記憶體容量僅僅10G,相較24G的RTX3090就顯得有些黯然失色。先前就已經有傳聞將會推出另一版的RTX 3080 20G,不過尚未見到影子,但目前據傳此版本將會在12月登場,如果加上即將在這個月底上市的RTX 3070的話,或許今年底前,部分玩家可以掂量一下口袋深度,選一款RTX 30系列入手試試了。 按照目前流出的發布時間表來看,小編個人的想法是認為,以現今的遊戲越來越精美的畫質來說,在不讓AMD配置16G的Big Navi專美於前的前提下,RTX 3080 20G以PG132 SKU20來打造,記憶體容量也擴至20G,NIVDIA這一手牌其實算打得不錯,兩大廠如此良性競爭其實對玩家而言,也是個好事。 而接在RTX 3080和3090之後,即將在10/29正式上市的RTX3070,擁有20 Shader-TFLOPS、40 RT-TFLOPS與163 Tensor-FLOPS的性能,且售價也比較低一點,只要15,900元,因此在玩家之間的聲勢一直居高不下(俗擱大碗)。目前RTX3070搭配的是8GB GDDR6,在未來,或許會有更高容量(16G記憶體?)、核心規模更大的RTX3070。 根據前幾天的消息,在RTX3070上市之後,另外一款備受矚目的顯卡,入門款的RTX 3060也即將發表,對應的效能幾乎可以媲美現有的RTX 2080,依照一張RTX 3070賣15,900來說,這款RTX家族中的入門等級,應該會有更甜蜜的價格(或許只要1萬出頭?或免1萬?) 玩家們對於RTX3080和3090的差距只有10%這件事,似乎都感到有些失望(別這樣咩、好歹考慮一下創作者...),但或許在年末將登場的RTX 3080 20G,可以彌補這個小遺憾。不過RTX3080和RTX3090因需求超乎預期,可能持續缺貨到年底,而RTX 3080也可能會在年末出現,所以那些遲遲未下手,或根本買不到的玩家們,不如先存好錢,再等等,選擇或許更多。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最多人點閱
- 華碩ROG電競筆電2020展望:雙螢幕Zephyrus Duo 15、主打女性市場與eSports之Zephyrus M和ROG STRIX G15相繼報到
- NVIDIA GeForce RTX 3080遊戲測試效能揭露,據稱約比RTX 2080 Ti快30%!
- Intel 400晶片組家族、對應Z490主機板型號全都露,搭配10代Comet Lake-S處理器必備
- WPA3加密協定進入認證階段,最快2019年就會有實體產品推出
- NVIDIA官方公開創始版GeForce RTX 3080開箱,精緻質感包裝顯卡橫向放置
- 《Bloomberg BusinessWeek》彭博商業周刊爆料 美超微伺服器主機板 黑客門 被偷裝間諜晶片,《Apple、Amazon、SuperMicro》發表聲明駁斥 報導不屬實 精心編造
- 這時脈很瘋狂!據傳AMD Radeon RX 6000 Navi 21 XT時脈將高達2.4 GHz?!
- 購買RTX 30系列顯示卡前必先知道的兩三事:NVIDIA技術簡報 (下篇)
- 中華電信HiNet光世代2G/1G光纖上網來襲,寬頻網路速度再升級!
- 核戰開打!Intel第9代Core處理器即將來襲,八核心Core i9-9900K成新桌上型主流級處理器霸主!
- 筆電沒有網路孔?!你需要USB外接網路卡
- 疫情當前、連呼吸都要小心翼翼,讓Blueair告訴您空氣清淨機的挑選秘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