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情報
-
等等、蘋果還沒說完!11/11還有One More Thing,預計將發表搭載Apple Silicon的新Mac?
今年秋天真的算是個多事之秋,不只NVIDIA和AMD的顯卡之戰、Xbox Series X/S與PS5的主機對決,以及蘋果(Apple) iPhone 12系列的發表等等,讓整個市場響起大波浪之外,如今,已經在秋季舉辦過兩場產品發布會的蘋果,又將在台灣時間11/11凌晨2點舉辦一場名為One More Thing的發表會,但手機、平板、智慧手錶都已陸續登場了,難不成再來的將會是原先在六月預告的,那台首部搭載Apple Silicon晶片的Mac新機嗎? 「but there's one more thing」是Steve Jobs在蘋果產品發表會時經常使用的一個句子,而這個句子通常對整個蘋果系統,或者說,對整個科技市場都產生了巨大影響,但現任的蘋果執行長Tim Cook從未使用過這個句子,而蘋果卻用了這個賈伯斯這句名言來命名活動,這意味著什麼?(小編敲碗期待中啊...) 早在台灣時間10/14那天凌晨,蘋果在WWDC 2020上證實將在年底推出以ARM架構為基礎,甚至結合自家的A系列SoC晶片技術的新處理器,用來取代市面上蘋果一系列Mac電腦所搭載的intel處理器,將和iPhone、iPad成為同門師兄弟,並將和iPhone 12系列一樣,由台積電的5nm技術來製造。蘋果雖然並沒有透漏將會是哪款電腦產品率先採用,但在這消息發布不久後,卻有傳言指出,搭載Apple Silicon晶片的將會是13吋的MacBook Air/Pro,並且使用macOS Big Sur系統。 但雖系出同門,但蘋果表示,搭載在電腦上的Mac SoC系列經在性能與功能上有很大的不同,甚至在效能上將超越搭載intel晶片的現有Mac系列,不過,蘋果將會以兩年的時間做市場過渡,將來還是買得到配intel處理器的Mac,但更久之後,就說不定了。(intel你還要繼續擠牙膏嗎?) 至於除了這件事之外,還有會什麼one more thing嗎?在14日iPhone 12系列發表會結束時,那位爆料大神Jon Prosser隔天在推特上,發文告知大家,外界最期待的無線耳罩耳機AirPods Studio面臨了一些問題,可能不會在年底問世,預計將延到明年3月之後了。而即將到來的iOS 14.3更新裡,包含了啟用一款名為AirTags的功能,而那位Jon Prosser仁兄也發文透漏iOS 14.3將在11月上線,或許這款只聞其聲的藍牙追蹤器AirTags,也將會在下周的發表會登場。 先不論新的A系列SoC配Mac到底強不強,這些都要等到下周才會揭曉,只是果粉們除了熬夜之外,買了新iPhone 12,荷包還夠把新Macbook收入囊中嗎?(笑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防疫、創新兩不誤!樹莓派Raspberry Pi 400一把鍵盤帶著電腦跑
自2012年以來Raspberry Pi一直以小小一片微型電腦的形象,在程式設計師與coding領域的入門者小有名氣,但隨著越來越多的應用,Raspberry Pi的小體積也逐漸有了許多獨特且個人化的風貌,而且外觀上也開始跳脫一般的既定印象。 去年,Raspberry Pi分別推出了2G與4G記憶體版本的4代機,核心皆採用Broadcom BCM2711處理器,這次的Raspberry Pi 400也不例外,但相較於Raspberry Pi 4的1.5GHz,Raspberry Pi 400此次的頻率由1.5GHz提升到了1.8GHz。不過在記憶體部分,不像今年獲得提升至8G的Raspberry P i4,Raspberry Pi 400只會有4G的記憶體,針對這部分的配置在Raspberry PiCEO Eben Upton則表示:「如果有大規模企業或教育採購機會的話,他們倒是會考慮推出效能更強的版本。」 就外觀來看,Raspberry Pi 400一改原本裝滿各種接頭的小板子設計,採用了做為友善使用者的方式呈現,看到了嗎?一把完整的鍵盤,有很多接頭的鍵盤。如果不說的話,恐怕光看外觀是判別不出來鍵盤裡頭搭載的是Raspberry Pi 400~ 規格面上,Raspberry Pi 400的I/O包含了:1個1GbE Ethernet、1個USB 2.0(Type-A)、2個USB 3.0(Type-A)、2個micro HDMI、一個GPIO、一個MicroSD、一個作為外部供電使用的USB-C,無線的部分則支援802.11的雙頻無線網路與藍牙5.0。 此次的Raspberry Pi 400是Raspberry Pi面對疫情的影響,鑒於大家可能不方便找人配電腦而祭出的解決方案(官方說法)。雖然價格上或許不如以往親民,但更快的處理器加上完整的鍵盤,且改進了散熱功能以對應普遍Raspberry Pi 4都有的高發熱量問題,對比其他套裝系統電腦,僅70美金的價格還是甜蜜蜜的。 而100美金的個人電腦組(Raspberry Pi 400 Personal Computer Kit)更是在多加30美金的金額內附贈了官方的滑鼠、電源、已安裝OS的SD卡、microHDMI to HDMI線與一本入門指南,想入手來玩玩的朋友可以試試看。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14nm牙膏管的最後一滴?疑似Intel Rocket Lake-S效能意外現身跑分網站、這次改刪減核心數來成就更強單核表現?
不久前Intel揭露了的最後一款(應該吧?)14nm+++…處理器版本Rocket Lake將使用Cypress Cove架構,也就是從10nm筆電版處理器Ice Lake的Golden Cove架構反向改造而來的產品,並確定新一代的核心數量上從上一代10C/20T下降為8C/16T,打算以此來迎戰對手的新產品。雖然玩家們不一定看好,但官方仍有其一貫說法來做解釋,Intel表示雖然核心數量減少了,但第11代產品的效能還是有「兩位數」的成長,至於這兩位數的確切數字大約是多少,一顆突然現身於Userbenchmark跑分網站的神祕CPU產品,可能提前劇透了這部分的答案。 根據跑分網站意外露出的資訊顯示,這顆曝光數據的CPU產品在規格上採8C/16T的配置,基礎時脈為3.4GHz,並在跑分期間以平均4.2GHz的速度在運行,整體規格與Intel所宣傳的第11代Rocket Lake-S處理器高度吻合。 從網站上顯示的分數可以得知,這顆疑似第11代處理器的產品在單核心的表現上獲得了179分,與第10代Core i9-10900K平均153分相比,有著近20%的成長。若再退一步與Core i7-10700K相比,10700K的單核分數平均落在 147分之間,差距則更是提高到近22%。以這部分來看,也符合官方所謂的兩位數成長這個說法!(笑 然而單核心的表現乍看之下雖然符合官方所說,但在多核心的表現上可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從數據上看,在8核心跑分的分數上,不具名的CPU處理器分數為1,115分,而10900K的平均分數則是1,164,非但不進,反而還退步了,而和10700K的1037分的平均分數相比也只有7%的成長,連10%的門檻不到呢! 是說近期Intel主打「真實性能」和「多核無用論」,宣稱多數的一般生活場景比起多核心,單核心的效能反而才能對日常生活帶來更直接的助益,這樣的論點對於購買Core i3或i5處理器的玩家或許是有那麼一點道理在,但當玩家選購到了i7甚至i9等級的處理器,無非就是從事「非一般」的工作,或是對於效能數字極度敏感的頂尖玩家,因次如果第11代處理器的表現真的如同跑分網站所洩漏的那樣只有單核心效能有大幅度成長,那Intel現在所宣傳的論點是不是在替玩家們打預防針,就真的相當耐人尋味了。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直殺近85萬分的安兔兔效能?高通Snapdragon 875跑分曝光、輾壓A14 Bionic效能?!
Apple的首款5nm處理器「A14 Bionic」登場後,在iPad Air 4上所展現的效能,超越了Snapdragon 865 Plus,一度讓Apple用戶提升了不少信心,不過在手機上,同樣使用A14 Bionic的iPhone 12、iPhone12 Pro卻大不相同,根據先前網路上的數據曝光,在安兔兔測試中,iPhone 12跑分不但比iPad Air 4還要低一個層次(散熱不佳所以降頻?),甚至連Snapdragon 865 Plus也贏不過,這個消息頓時讓Android陣營的廠商減輕了不少壓力。(可以喘一口氣...) 話雖如此,許多Android用戶還是對於預計將在12/1 Snapdragon Tech Summit上發布的「 Snapdragon 875」寄予相當大的期望,希望這顆Qualcomm首款5nm製程的旗艦級處理器在效能上能夠有更強大的進步,即便在滿血的A14 Bionic面前,也能輕鬆取勝! 然而,相信這些Android用戶可能對於先前所爆料的感到些許失望,根據資料顯示,即便Snapdragon 875使用了三星5nm製程並用上Cortex X1超大核+ Cortex A78大核的組合,卻依然在效能上拚不過iPad Air 4上的A14 Bionic(連高通也習得擠牙膏之術?)。但別失望得太早,因為又有新的Snapdragon 875跑分數據曝光了,根據推特網友Anthony指出,Snapdragon 875在安兔兔測試中得到了將近850,000的跑分,這個數據已經完全輾壓了A14 Bionic,即便是效能最高的iPad Air 4也有將近190,000分的差距,可以說是全面領先(Android粉絲們可以稍微放心了!)。 此外,該網友也表示三星的Exynos 2100處理器也可能擁有Exynos 990的兩倍速度,這代表著,Exynos 2100可能也有與Snapdragon 875相當的效能(看來是Android之間的戰爭了XD?),但不管是哪方的處理器稱霸,都是Android用戶的勝利(蘋果用戶QQ)。 相信這次的曝光消息讓Android用戶相當興奮,不過目前的數據還只是網友們的猜測,測試基準也不明瞭,況且在安兔兔的數據上,A14 Bionic系列的iPad Air 4 、iPhone 12、iPhone 12 Pro也都不是安兔兔官方正式公布的跑分數據,真實性的部分還是要等到官方發布之後才能做準,不過無論如何,有競爭才有進步囉!小編很期待Snapdragon 875的火力阿!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都怪AMD Radeon RX6000系列太香,NVIDIA RTX 3060Ti據傳將在11/17登場、老黃這下是急了嗎?
早在幾天前,有關RTX 3060 Ti的幾乎全部規格已經藉由流出的GPU-Z資訊而通通曝光,緊接著又冒出了RTX 3060 Ti將會在11/17推出的消息,爆料的時間點落在AMD Big Navi發布之後,不禁令人推測,面對AMD那香死人的價格,老黃突然來的這手,是不是急了? 前幾天我們從流出的GPU-Z資訊,為玩家報導了RTX 3060 Ti的完整規格消息,4864個CUDA核心、8GB的GDDR6記憶體,基礎時脈上達1414MHz,超頻之後來到了1665MHz,更重要的是功耗可能降到180W;從這些資訊就能發現,NVIDIA將RTX 3060Ti定位在中階顯卡市場,在價格方面和RTX幾位老大哥相比,相對將會平民了許多,畢竟以現有的RTX 3070的價位來看,1萬多的價格也是不低啊。 AMD在發布RX 6900XT/6800XT/6800之後,從揭露的規格上可以說是壓著剛發布不久的RTX 30系列打,先不論到底實際上在正式發布RX 6000系列之後的真實效能是否能真的壓制,光就規格面的發布以及玩家期待心的加持下,NVIDIA原本挾帶的RTX 30系列光環儼然就先蒙上陣陣灰霧,這時候先來一刀的RTX 3060 Ti似乎就為這陰霾帶來一線曙光。 先不管自家RTX老大哥們是否鼻青臉腫,這張主打中階的RTX 3060 Ti也算是瞄準中階市場的RX 6700XT,根據先前流出的消息來看,RX 6700XT將搭載GPU Navi22、40個CU(2560個處理器)、記憶體則是192 Bit GDDR6 12GB,雖然價格猶未可知,但按照過往RX系列香死人的價格來推斷,恐怕NVIDIA是討不了什麼便宜。(靜等老黃出招...) 身為擁有被老黃定義為加強版的詞綴Ti,RTX 3060未見其聲,RTX 3060 Ti卻跑出人影來了,在Big Navi系列重磅登場之後,和RTX 3090/3080互別苗頭,可那個價格,在效能之外,玩家們眼中最看重的那個價格,有誰不說香? 不論老黃這次在高階等級這一塊是否輸了一腳,玩家普遍能接受的還是落在中階區塊,以作為主流的RTX 3070系列來說,就算與前代老大2080 Ti之間,效能高下誰勝誰負有點曖昧,但面對對手端出Big Navi香死人的價格下,用低價買高性能,誰不喜歡?照慣例,刀法入神的老黃儼然只是先出一刀而已,RTX 3060 Ti出來試試市場反應再決定到底下一刀要怎麼砍,也是剛好而已! 至於RTX老大哥3090/3080缺貨難買,三哥RTX 3070除了少量供貨又打到現有的2080系列(店家只能清庫存XD),渴望獲得新一代GPU的玩家們,會不會繼續等老黃的誠意?這也難說、但或許,玩家們還是依舊堅守陣營,信仰忠誠。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Intel Xe GPU家族要來挑戰RTX 2080?! 筆電專用版獨立顯示卡Iris Xe Max正式推出
比起CPU效能本身,Intel似乎把更多重點放在自家的Xe顯示晶片家族上,特別是有搭載Iris Xe GPU的第11代Tiger Lake筆電版處理器,不僅大肆宣傳用內顯也可以「打電動」,現在更是追加為筆電設計的入門級獨立顯示卡「Iris Xe Max」。 其實Iris Xe Max顯示卡嚴格來說並不是全新的產品,只是在過去Intel以「DG1」的代號來稱呼它,這顆獨立顯卡在架構上和現有Intel Iris Xe內顯一樣採用Intel Xe LP架構,就連運算單元數量都是96個EU(可以想像成Intel版的CUDA)。 不過因為從內顯轉為獨顯的關係,時脈一舉拉高到了1.65 GHz(NVIDIA RTX 3070也才1.5 GHz),並且在傳輸通道上採用PCIe 4.0,搭配獨立的4GB的「LPDDR4x-4267」獨立顯示記憶體(居然不是GDDR),號稱在效能上能夠比擬NVIDIA的GeForce MX350顯示卡(反正自家版本原本就是只搭這NV這些系列XD) 但既然想要跨界打入顯示卡市場,不夾帶一點「私貨」是要如何在A、N兩廠中突圍呢?為此Intel為Iris Xe Max顯卡導入了「Intel Deep Link」技術,除了能夠讓內顯與獨顯協同運作之外,還能整合CPU的運算資源,來大幅度的提升運算效能,像是利用兩顆GPU來同時進行AI運算,或是透過超編碼(Hyper Encoding)來加快影片編碼與渲染,官方甚至表示透過Intel Deep Link,影片的編碼效率可以比NVIDIA RTX 2080 SUPER的NVENC技術還要快上2倍! 另外為了避免獨立顯示卡的加入造成筆電的電池續航力一瀉千里(笑),Intel還加入了The Dynamic Power技術,讓每一家廠商能夠針對筆電的使用情形進行調校,以此來顧及電力和效能的最佳化。 最後,這款顯示卡已經開始有產品陸續搭載並推出了,包含Acer的Swift 3x、ASUS VivoBook TP470與Dell的Inspiron 15 7000 2in1,以Intel在筆電市場的影響力,未來的相關產品應該會撲天蓋地而來,一改過去Intel輕薄筆電在圖形效能上悲劇的老毛病?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荷包君又要哭哭了、Steam萬聖節特賣開跑囉!
相信大部分的PC玩家們,都一定有安裝Steam這個恐怖的軟體(自從小編裝了之後,$$就越來越少了QQ…),甚至時常開放特賣會,搭配各種折扣吸引玩家們購買遊戲;基本上Steam除了每年固定的四季特賣會外,逢年過節也都會有另外的特賣活動,當然即將到來的萬聖節也肯定有份,因為今年的「Steam萬聖節特賣」已經在昨日正式開跑啦! 雖然是萬聖節特賣,大家可能與小編一樣覺得幾乎都是恐怖嚇人遊戲(符合節慶XD),其實不然,小編就私心也挑了幾款不錯、但不會太嚇人的遊戲來推薦給大家試玩看看: ●Phasmophobia -10% NT$223(原價NT$248)。 ●Dead by Daylight -60% NT$187(原價NT$460), ●Don't Starve Together -66% NT$91(原價NT$260) ●DEATH STRANDING死亡擱淺 -30% NT$1253(原價1,790), ●RESIDENT EVIL / BIOHAZARD 2 惡靈古堡2重製版 -60% NT$524(原價NT1,310) 相信已經有許多玩家沒玩過也透過不少直播看過Phasmophobia,這是一款近期爆紅的多人合作解謎抓鬼遊戲(也可以單人),玩家們將扮為獵鬼師去鬧鬼地點調查,透過EMF讀取儀、運動傳感器、溫度計、十字架等等遊戲內道具來解謎獲取線索,最終找出鬼魂。 雖然光看氛圍會覺得很恐怖,不過實際上嚇人的要素並不多,對於害怕Jump Scare的玩家,這款倒是可以嘗試看看(不過VR模式就不好說了XD!)。 Dead by Daylight雖然已經是2016年推出的遊戲,但其特殊的4對1玩法,加上官方依然在不斷更新、調整平衡、修正BUG,直到現在還是受到許多玩家了喜愛。遊玩方式相當簡單,玩家4人要扮演逃生者來找尋發電機、並透過QTE來修理,期間需要避免被也是由玩家扮演的殺手抓到,最後只要條件觸發成功後就能開啟大門或地下室逃生。 遊戲中的殺手有相當多種類,不同的殺手都有各別的技能,相當特別。這款遊戲雖然剛接觸會覺得蠻恐怖的,但上手之後其實可以完全當一款競技遊戲來玩了XD! Don't Starve Together是Don't Starve的多人連線獨立DLC,雖然也是款舊遊戲,但其特別的生存玩法加上可以多人連線的關係,並且官方還是有持續在更新,這款遊戲依然保持一定的人氣。 遊戲內容是玩家們將生存在一個充滿奇怪生物的世界,必須透過收集資源來應對各式各樣的意外,玩家角色還會因為精神狀況而產生不同幻覺,是一款非常特別的生存遊戲,恐怖嚇人要素也不多,喜歡生存類別的玩家可以嘗試看看! 才剛登上PC幾個月的DEATH STRANDING也在這次特價啦!小島秀夫獨自成立工作室之後的第一款作品,其好評程度想必各位玩家們都很清楚(送貨員們站出來XD)。遊戲內容採獨特的小島風格,以及創新的玩法(送貨模擬器XD),讓小編也非常喜愛。 在這款遊戲裡,玩家們將扮演由Norman Reedus所飾演的Sam Bridges,一步步突破難關,重新連繫整個世界,恐怖嚇人要素的部分其實非常少,小編也很驚訝這款遊戲居然會在萬聖節特賣裡XD;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遊戲中的配樂讓小編非常著迷(洗腦小編好幾個月阿XD),還沒玩遊戲也可以先去聽聽看哦! RESIDENT EVIL/ BIOHAZARD系列作想必是玩家們耳熟能詳的經典遊戲之一,近年來透過Capcom研發的遊戲引擎RE Engine所製作的重製版,不但保有原來的遊戲要素,更是將整個遊戲體驗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玩家們將扮演新人警察Leon Scott Kennedy,和大學生Claire Redfield,面對在拉坤市爆發的喪屍災難。 小編覺得,原版的RESIDENT EVIL 2其實就有相當程度的嚇人要素,這次的重製版氛圍也更加提升了,但比起純嚇人的恐怖遊戲,其實還是可以玩下去的啦。 這次RESIDENT EVIL 2 / RESIDENT EVIL 3 重製都有特價,其實兩代都相當不錯,不過對於還沒有玩過的玩家們,小編還是推薦先從RESIDENT EVIL 2開始玩起比較好!當然,除了上述遊戲以外,還有非常多款優秀的作品(GTFO、DOOM Eternal、CODE VEIN等等,真的太多款了!),這次萬聖節特賣從10/29至11/2,祝各位玩家的荷包君保重!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Spotify訂閱用戶來到3.2億,據說未來會漲價、你接不接受?
音樂串流平台Spotify的執行長在昨晚電話會議中指出,雖然在第三季的時候增加了600萬的訂閱,但持續賠錢的情況下,Spotify將在未來漲價。(小編OS:ㄇㄉㄈㄎ...) 早在十幾年前,蘋果推出下載數位音樂的iTunes,雖然在聆聽音樂這塊大躍進,但當時智慧行動的時代才剛起步,無論是iPod或是智慧型手機的儲存空間還很小,在下載數位音樂這一塊進步還是有限,更何況當時還是在音樂版權認知還極度匱乏的那個時代。 在聽眾的音樂版權抬頭之後,數位串流平台開始冒出來,Spotify也是在這個時空下誕生的產物(國內的KKBOX比Spotify早了一點點),在繳納月費制之後可以聆聽上百萬首歌的情況下,非法下載或是P2P交換的音樂取得方式再也不讓受眾接受。 在Spotify上市那時已經擁有7100萬用戶,但在那時無論是用戶還是投資人,都以為Spotify可以成為同是數位串流的另外一個Netflix。但事實上,Netflix在10/29日宣布即將調整收費方案後,將標準和高級方案調整至13.99美元和17.99美元(約台幣425元和547元),雖說這次並不是第一次調漲,但卻仍能在每次調漲後,靠著原創內容拉攏用戶的忠誠度反而令用戶數不減反增,也因此即便Netflix需要支付大量版權費用,卻能保持在營利方面連年盈餘,即使這次又再度漲價,相信用戶仍舊買單也無太多爭議。(果然是會賺錢的Netflix啊~) 從Netflix的現象來反觀Spotify,僅靠單一音樂內容、沒有原創性,卻同樣需支付大量版權費來獲得音樂的模式下,連年虧損至今也是可想而知的事情。不過,身居高位的領導者照說也不會是X瓜只懂領薪水,Spotify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長David Ek表示,Spotify雖然在本年第三季時已增加了600萬用戶,而且將來的營運重點仍然是讓Spotify的用戶持續增長,並增加一些用戶的使用體驗與額外內容,特別是在Podcasts上的投資(開竅了?),Daniel Ek甚至直言,Podcast這類項目的有聲內容將會是Spotify的未來,而如今Spotify上已有190萬個Podcaster,其中包括了前美國總統夫人Michelle Obama的Podcast,更甚至和Riot Games的英雄聯盟建立了電競夥伴的關係,想以更多原創性的有聲內容來增進Spotify在市場的地位。 總結這些前述原因之下,未來Spotify若果真調漲訂閱價格,除了不想繼續賠錢之外,或許可能更多因素是來自於攤提這些額外的、加強的有聲內容所衍生的成本需求。(使用者付費原則?似乎也頗有些道理!摸下巴...) 目前以台灣使用族群來說,除了Spotify之外,其實也還有Apple Music、KKBOX等三強割據,後頭緊追的還有Line Music和Youtube Music,後兩者也開始了他們的數位音樂串流版圖,這些平台雖然在功能上各有千秋、價格也在伯仲之間(反正大家都定價差不多),但如果更仔細的來做區分的話,可以簡單定位一下:Apple Music有海量的使用者作為後盾,KKBOX則以接地氣、以及符合台灣時事的推薦歌單作為手牌,各自有不同的擁護者與受眾。 假設未來Spotify真的漲價之後,是否其他串流平台也會跟進呢?還是最終會取消漲價的考慮呢?這個就只能等待後續的發展來確認,至少現階段還沒漲價的時候,就加減先用用吧!至於已經開始把Podcast當作未來發展主軸的Spotify,是否有預先考量到其實受眾在其他平台一樣也能獲取Podcast的播送(搞不好還是免費的XD),那打算主推Podcast的Spotify是否能倚靠原創性有聲內容來打這場仗?這是有待時間考驗的,甚至還想像Netfilx一樣漲價來止血虧損、進而提升更高獲利?順便收攏更多的訂閱用戶? 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火箭」升空要等明年才能發射!Intel公布11代桌上型處理器Rocket Lake的相關技術細節
看著隔壁棚今年輝煌的財報,Intel在今年顯得就有些多災多難,除了自家擠牙膏的普遍認知存在到都跟高X潔合作推出之外(直接坐實擠牙膏美名?!),即便今年PC出貨量因為肺炎疫情關係久違的逆轉上升、但自家處理器的銷售量卻不如預期(10代的推出並未讓玩家感受到效能大幅提升的震撼感XD),不只股價一跌再跌、從贏過對手A家到如今的44元大關可能都守不住(10/30股價),算是蠻烏雲蓋頂的! 除了製程問題受到對手猛攻之外,隔壁棚的新一代CPU產品Ryzen 5000系列不僅正式發布也即將在11/5開賣,雖然先將筆電版的11代行動處理器端上檯面、但似乎仍無法完全與今年下半年對手的4000U行動版抗衡(效能、價格都存在實質落差),再者,NVIDIA與AMD接連針對顯示卡推出新一代產品線,仍舊放在遠的要命王國的Xe獨立顯卡還看不到哪時候可以丟出來擺攤賣的此時此刻,如果再不掏點有實質性意義的話題出來搏版面的話,股價繼續GG的可能性應該是鐵定的了! 不管是打算拿來安撫股東或是跟鐵粉精神喊話,11代的桌機版準備上菜應該是差不多了!趕鴨子上架的第11代桌上型處理器「Rocket Lake」終於正式的露出了相關技術細節,小編就跟大家一起來瞧瞧吧。 關於11代的處理器它依然還是會是14nm製程,好吧、這也已經不是什麼新聞了!但不同於10代最高可以來到10核心20執行緒的設計(10C/20T),在新的Cypress Cove架構下,11代選擇將核心數量縮減到8C/16T,這是徹底貫徹不只擠牙膏還開倒車的策略嗎?(難怪這段時間持續倡導:單核效能好比多核有意義~) 官方對此狀況則表示,Cypress Cove架構是根據Ice Lake(第十代筆電CPU)的Sunny Cove架構改進而來,也就是將10nm製程反向做成14nm的概念,並且在核心的時脈上因為製程技術成熟老舊的關係,攻上5GHz自然是毫無問題(大聲說:所以對手你上5GHz了嗎?)。所以官方表示即使核心數量縮減,還是可以帶來「雙位數」的效能增長,只是10%也是雙位數、25%也是雙位數,Intel如此保守的說法是否能護住自家引以為傲的摩爾定律可就不好說了。 在功耗方面,對比10代的處理器,11代的處理器依然維持最高250W,這部分並沒有因為核心數量縮減而降低,關於這一點的原因推測應該是來自於11代將使用效能全面加強的UHD Graphic Xe內顯的緣故。 全新設計的第12代UHD Graphic Xe繪圖核心在效能上有著不小成長(相比之前的萬年內顯啊~),除了可以輸出最多三台4K@60 FPS螢幕之外,也支援4K@60 FPS 12位元4:2:2色彩抽樣的HEVC、VP9、SCC與10位元4:2:0色彩抽樣的AV1影片編碼,讓迷你桌機也能夠勝任多螢幕輸出功能(總算一直以來的NUC可以有效能提升的機會了XD),不過比較可惜的是,HDMI支援版本只到2.0、而沒到最新的2.1,這點可能與現在還缺乏8K畫面的相關硬體與應用有關。(等更下一代的改版再說吧!) 而在周邊硬體的支援能力上,除了之前就已經確認的Thunderbolt 4之外,記憶體也將原生支援DDR4-3200MHz、以及終於到來的PCIe 4.0,其中16條將供應給顯示卡使用,剩餘4條則是供應給SSD使用(終於啊...)。另外,第11代處理器也將更全面性的支援USB 3.2 Gen 2x2,至於新一代的USB 4則沒有在這一次的簡報中出現。 最後玩家真心最關切的上市日期方面,桌上型的第11代Rocket Lake-S處理器將會在2021年的Q1上市(甚麼!明年!),也就是說玩家最快也還要等約2~3個月才有機會見到該處理器系列現身,考量到屆時新一代顯示卡與AMD Ryzne 5000系列的處理器早已都開賣一段時間以上了,甚至可能已經產品系列向下延伸包括是中低階全線都已登場了,那要玩家繼續敲碗等火箭發射?恐怕就是考驗鐵粉的忠誠度有多高了,只能說,Intel沒有打算選擇在年底的換機熱潮前推出處理器產品,究竟是對自己的產品深具自信、還是其實真實情況是趕工不及?這就留給大家自行腦補跟想像囉!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原廠就是信仰、乖乖用就對了!MagSafe需搭配Apple 20W電源轉接器才能15W快充
日前Apple終於推出了眾多果粉期待的iPhone 12和iPhone 12 Pro,當然也造成了極大的討論與迴響,同步露出的MagSafe無線充電器,除了一個要價1,190元新台幣之外(這價格很蘋果XD),也引起了相當熱烈的討論話題,看來玩家除了手機本體之外,各項蘋果周邊也是十分關注。 在這段時間裡,這款無線充電器的討論度並不低於iPhone 12,先前才傳出的消息,可見市場上還是有一定的需求量,否則破解+山寨就沒意義了(商人逐利~)。 MagSafe雖然還沒正式上市,但已經有不少果粉對於這款無線充電器存在許多疑問(好奇?),尤其對舊用戶來說,最想要知道的就是MagSafe能否在自己的舊手機上使用。雖然官方聲稱MagSafe是iPhone 12系列專屬無線充電配件,但以技術上來說,要讓有支援無線充電的舊款iPhone使用並不難(除非有鎖定了某些特殊專利或專用設計),基於這樣前提下,於是就有外媒拿到產品後馬上做了測試,結果發現,果然!只要有支援Qi無線充電標準的舊iPhone型號甚至是Android手機,都能用MagSafe充電,只是在充電的效能上,非iPhone 12系列的版本可以說表現是相當悽慘! 外媒使用了iPhone XS MAX來對MagSafe進行充電測試,結果顯示,MagSafe對舊機型的充電速度不但無法發揮正常的性能,甚至比一般7.5W Qi無線充電器的速度還慢一半,難怪蘋果沒有強調可以使用在舊型號iPhone,因為這充電速度真的差異很大,看來舊用戶還是乖乖使用一般標準Qi無線充電器就好。 不過對於MagSafe的消息可不只這一則,根據另外一位Youtube頻道的測試,想要發揮這款無線充電器的全部性能,在電源轉接器上也很講究,雖然官方指稱MagSafe需要20W USB-C電源轉接器,才能達到最佳充電效果,但這句話似乎是還有別的意思。 根據國外Youtube頻道zollotech的測試,他們使用了多款電源轉接器來測試了MagSafe的充電效能,結果目前只有蘋果官方的20W USB-C電源轉接器才能以15W快充為iPhone 12充電(舊版18W電源轉接器可以到13W),其他包含Apple原廠Macbook 96W 電源轉接器以及20W以上的他牌電源轉接器的充電效能通通都不超過10W(連Macbook的也不行?!),看來官方的意思就是想要發揮MagSafe完整充電效能,就要乖乖地用原廠20W USB-C電源轉接器。($$都拿來充值信仰了...) 綜上所述,目前只有iPhone 12加上原廠20W USB-C電源轉接器,才能體驗MagSafe完整的充電效能,不論是否是因為內部晶片不同才導致這樣的效能差異的現象(會不會未來電源轉接器也要蘋果認證呢XD?),官方建議就是要用在iPhone 12系列上則是屬實,至於果粉們買不買單?就要看果粉的信仰到底有多給力了?!(通常只會乖乖地掏錢...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oaWYdrih_M&feature=emb_logo ▲附上zollotech Youtube頻道詳細測試影片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最多人點閱
- 華碩ROG電競筆電2020展望:雙螢幕Zephyrus Duo 15、主打女性市場與eSports之Zephyrus M和ROG STRIX G15相繼報到
- NVIDIA GeForce RTX 3080遊戲測試效能揭露,據稱約比RTX 2080 Ti快30%!
- Intel 400晶片組家族、對應Z490主機板型號全都露,搭配10代Comet Lake-S處理器必備
- WPA3加密協定進入認證階段,最快2019年就會有實體產品推出
- NVIDIA官方公開創始版GeForce RTX 3080開箱,精緻質感包裝顯卡橫向放置
- 《Bloomberg BusinessWeek》彭博商業周刊爆料 美超微伺服器主機板 黑客門 被偷裝間諜晶片,《Apple、Amazon、SuperMicro》發表聲明駁斥 報導不屬實 精心編造
- 這時脈很瘋狂!據傳AMD Radeon RX 6000 Navi 21 XT時脈將高達2.4 GHz?!
- 購買RTX 30系列顯示卡前必先知道的兩三事:NVIDIA技術簡報 (下篇)
- 中華電信HiNet光世代2G/1G光纖上網來襲,寬頻網路速度再升級!
- 核戰開打!Intel第9代Core處理器即將來襲,八核心Core i9-9900K成新桌上型主流級處理器霸主!
- 筆電沒有網路孔?!你需要USB外接網路卡
- 疫情當前、連呼吸都要小心翼翼,讓Blueair告訴您空氣清淨機的挑選秘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