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D / 固態硬碟

Plextor M8V 512GB實測開箱,SATA 6Gb/s高效能固態硬碟!

文.圖/李佳蓉 2018-03-30 09:00:00
近年來固態硬碟(Solid State Disk,SSD)市場逐步擴大,不論是桌上型電腦亦或是筆記型電腦,在儲存空間的選擇也從原本的傳統硬碟(Hard Disk Drive,HDD),慢慢地朝著固態硬碟靠攏。根據研調機構集邦(TrendForce)旗下記憶體儲存事業DRAMeXchange更是預估,今年在筆記型電腦上,固態硬碟的搭載率,可望於今年(2018)突破50%。這樣快速發展且受人矚目的產品,自然成為各家廠商極力開發的對象之一,這次就收到來自Plextor推出的M8V,走吧!跟著我的腳步,揭開產品神秘面紗。

Plextor M8V 512GB固態硬碟全系列開箱,共分為M.2與SATA介面2款!


Plextor M8V全系列產品開箱!

除了筆記型電腦於固態硬碟的選擇之外,相信大多數玩家們仍然使用的是桌上型電腦居多,在資料儲存的選擇上就相當多樣,傳統硬碟、固態混合硬碟(Solid State Hybrid Drive,SSHD)、固態硬碟;或是SLC、MLC、TLC、SATA、PCIe等不同的專有名詞甚至是品牌名稱;不過也別太過擔心,Plextor在固態硬碟的選擇上,絕對能夠滿足玩家們的需求,事不宜遲,M8V究竟具有什麼樣的特色與外觀設計呢?

Plextor M8VC開箱
首先介紹M8VC,採用2.5吋固態硬碟的型式,採用SATA 3(6Gb/s)介面,並可向下相容至SATA2(3Gb/s)和SATA 1(1.5Gb/s),在外殼上使用的為霧銀色鋁金屬,包裝也採用相當精簡的風格,採用的配色也與產品相同,達到很好的一致性。

產品與包裝有著相當不錯的一致性。


外盒採用的是極簡的配色與斗大的M8V字樣,採用的是SATA 3介面與2.5吋固態硬碟規格。


包裝背面則有著此系列的規格介紹以及注意事項。


產品提供配件相當簡潔,只有一項快速安裝指南說明書。


M8VC本體開箱!霧銀色的鋁金屬以及相當簡約的風格,質感表現不錯。


M8VC本體後頭則可以看見產品型號、編號以及製造日期。


Plextor M8VG開箱
接下來看到M8VG,採用目前相當流行M.2型式,將產品體積縮至22mm x 80mm,為最常見的2280型,以此減少佔去機殼內部空間的設計;依舊為SATA 3介面,與M8VC相同。在產品正面雖然沒有散熱殼設計,不過在溫度的控制上仍然拿捏得相當不錯。

M8VG包裝採用透明吊牌式設計。


包裝正面即可看見產品相關資訊。


M8VG本體採用2280 M.2型式,在最小的體積內給予玩家最大的儲存空間。


背面可見印刷電路板上線路的安排。


簡單的幫各位玩家們作統整,M8V皆採用SATA 3的介面作傳輸,也都能夠向下相容至SATA 2/1,共有2種不同介面與3種不同容量,分別是2.5吋固態硬碟以及M.2型式;容量的級距為125GB、256GB以及512GB,M8V目前並無推出1TB的版本。

Plextor M8V內部顆粒大解密!

看完包裝以及本體開箱之後,小W編將產品的外殼褪去,向玩家們展示內部控制器、快取以及記憶體顆粒的型號或是廠商。在拆開產品時也發現,因為M8VC與M8VG採用的是相同的硬體控制器、快取及記憶體顆粒,只有在印刷電路板上的安排有些許不同,所以於此就不多作過多的重複性圖片造成玩家們閱讀上的疲勞,直接揭開內部顆粒的秘密吧!

在M8VC的長側面,一邊各有2組螺絲,在拆卸的螺絲上頭當然也具有保固貼紙。


M8VC卸下印刷電路板後,正面可見SATA連接埠以及電源埠的針腳,控制器、快取以及2顆記憶體顆粒也位於正面。


印刷電路板的另外一面有著剩下2顆記憶體顆粒。


接下來就要帶各位玩家們近距離的看內部硬體顆粒的細節照片,小W編先用文字簡介相關的特色。首先講到固態硬碟的記憶體顆粒,在M8V全系列皆採用Toshiba的3D NAND Flash,產品編號「TH58TFT0T23TA2H」,為15nm製程、TLC架構,採用BiCS3技術以及最新64 Layers的3D堆疊技術,藉此提升單顆記憶體顆粒的儲存容量;在快取的部分,使用的是Samsung 的「K4B8G1646D-MYK0」,為DDR3L,容量為1024MB;在控制器的部分,使用的是慧榮(Silicon Motion,SMI)的產品,型號「SM2258」,為SATA 3的控制器,針對 3D TLC NAND Flash強化,具有第三代LDPC(Low Density Parity Check)偵錯技術。

所使用的控制器為SMI SM2258,為SATA 3控制器,並針對3D TLC NAND Flash做優化,是一款非常適合此次使用的記憶體顆粒之控制器。


快取部分使用的是Samsung 的「K4B8G1646D-MYK0」,容量1024MB、DDR3L的DRAM。


記憶體顆粒使用的是Toshiba全新推出的Toggle-mode NAND,為3D NAND Flash,編號為「TH58TFT0T23TA2H」,Density為128GB,15nm製程與TLC架構。


Plextor M8V全系列實測!

看完外觀、內部顆粒等介紹之後,在硬體配備最重要的便是彼此的相容性以及整體效能表現,不再多說,接下來就跟著小W編的腳步,我們一起來探索M8V在效能上的表現吧!依照慣例,我也提供了這次實測的使用平台供玩家們做為參考依據。

測試平台
處理器:Intel Core i7-8700K
主機板:ASRock Z370 Taichi
記憶體:G.Skill Trident Z RGB F4-3200C14D-16GTZR DDR4-3200 @ 2666Mhz
顯示卡:EVGA GeForce GTX 1080 Ti FTW3 GAMING
SSD(1):Crucial M550 1TB (SATA)
SSD(2):Plextor M8VC
SSD(3):Plextor M8VG
電源供應器:Thermaltake ToughPower 1275W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64-bit Version 1709

在測試開始之前,小W編在測試之前也會針對固態硬碟做一些簡單的設定,若是玩家們購買Plextor M8V系列產品,想要有更好的效能表現,也能參考以下做法:首先,進入裝置管理員,點選磁碟機之後選擇Plextor M8V,點選內容選項,並在「原則」的選項之中,將寫入快取的原則當中將「在裝置上啟用寫入快取」部分打勾。

進入裝置管理員後,找到磁碟機的選項並且對Plextor M8VC/G按滑鼠右鍵。


在內容當中選擇原則的選項,並將「在裝置上啟用寫入快取」的部分打勾,就能夠發揮Plextor M8V全戰力!


Plextor M8VC
第一款要幫各位玩家們實測的產品為M8VC,不過在看效能數據的表現前,我們先利用CrystalDiskInfo、HD Tune Pro 5.5、TxBENCH檢視一下關於M8VC的基本資訊以及相關資料。

從CrystalDiskInfo檢測當中可以發現,固態硬碟採用SATA 3的傳輸模式,使用次數則為__,是因為小W編開機關機太多次了。


HD Tune Pro 5.5檢測產品可發現實際可供消費者使用的容量為476.9GB,檔案系統為NTFS。


TxBENCH的Drive Information可以確定產品的Model Name為PLEXTOR PX-512M8V。


看完簡單相關資訊的截圖後,小W編使用以下幾個軟體:CrystalDiskMark、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1.1.0、AJA System Test、TxBENCH、ATTO Disk Benchmark、AS SSD Benchmark、HD Tune Pro 5.5等7項軟體進行實測。

AJA System Test
首先看到AJA System Test實測,分別測試了2種檔案類型與2種檔案大小,分為「DVCProHD 720p」和「2048x1556 10-bit RGB」,檔案大小則分為1GB以及8GB。

首先在AJA System Test的「DVCProHD 720p」的表現上,讀取速度473.2MB/s、寫入速度434.3 MB/s。


再來將檔案的大小提高至8GB,讀取速度472.7 MB/s、寫入速度391.5 MB/s。


將檔案類型調整至「2048x1556 10-bit RGB」,嘗試不同類型的檔案規格是否有所差別,讀取速度531 MB/s、寫入速度487 MB/s。


將檔案大小提升至8GB, 讀取速度530.7 MB/s、寫入速度409.5 MB/s。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1.1.0
第二項實測的為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1.1.0,在此款軟體上總共測試了3種的檔案大小,從1GB、8GB至32GB,各位玩家們可以透過畫面了解,在不同種類型的檔案之下的讀取及寫入的傳輸速度以及IOPS。

傳輸檔案為1GB時,在循序4MB的讀取速度530.57 MB/s、寫入速度481.88 MB/s。


除了1GB的測試之外,小W編也實測8GB的表現,讀取速度530.66 MB/s、寫入速度379.08 MB/s。


最後將檔案大小提高至32GB,循序4MB的讀取速度531.26 MB/s、寫入速度336.73 MB/s,稍稍的向下降了一些。


AS SSD Benchmark
第三款實測的軟體為AS SSD Benchmark,測試軟體提供了3種不同的測試,從最基本的傳輸速度測試、Compression及Copy測試,透過不同的測試項目讓玩家們可以從更多的面向檢視產品的效能表現。

從AS SSD Benchmark的測試當中可以看見,關於固態硬碟的效能以及分數,而M8VC的讀取分數為456、寫入分數為597,總分共為1194,整體效能表現可圈可點。


於綜合測試進行評比,寫入速度533 MB/s、讀取速度479MB/s,逼近SATA 3介面頻寬的極限值。


在AS SSD Benchmark上提供Copy測試,針對ISO、Program以及Game進行測試,在Game的表現上速度為407.23 MB/s,只需3.39秒就能夠完成檔案傳輸,表現優異。


ATTO Disk Benchmark
第四款測試的軟體為ATTO Disk Benchmark,傳輸檔案的大小從0.5KB至8192KB,直接於軟體內進行檔案大小的測試,以此實測關於檔案的速度差距。

傳輸速度在ATTO Disk Benchmark的整體表現上算是非常亮眼,讀取速度563.151 MB/s、寫入速度519.971 MB/s。


CrystalDiskMark
第五項測試為CrystalDiskMark,小W編採用相當完整的測試方式,總共分成「Random」以及「0Fill」2種模式下去進行,並且皆測試1GB、8GB以及32GB的檔案大小,以此更能完整的判斷出M8V的效能。

首先是「Random」模式,從1GB檔案測試,循序讀取速度564.4 MB/s、循序寫入速度527.6 MB/s。


8GB的檔案測試,循序讀取速度564.3 MB/s、循序寫入速度526.1 MB/s。


32GB的檔案測試,循序讀取速度564.3 MB/s、循序寫入速度525.8 MB/s。


將檔案傳輸模式改為「0Fill」,與前些方式相同,仍從1GB檔案測試開始,循序讀取速度564.3 MB/s、循序寫入速度527.8 MB/s。


8GB的檔案測試,循序讀取速度564.3 MB/s、循序寫入速度528 MB/s。


32GB的檔案測試,循序讀取速度564.3 MB/s、循序寫入速度527.7 MB/s。


HD Tune Pro 5.5
第六項測試軟體為HD Tune Pro 5.5,在寫入及讀取的測試上分為較多種類,小W編這邊先幫各位列舉基本的數據,從額外測試、檔案效能測試、隨機存取測試以及效能測試四個面相向幫各位玩家們做實測,藉由測試環境較為嚴苛的軟體,也較能看出效能表現到底如何!

在HD Tune Pro 5.5的測試軟體當中,額外測試的隨機搜尋/大小8MB的讀取速度最高來到528.28MB/s。


額外測試的隨機搜尋/大小8MB的寫入速度最高來到426.983MB/s。


在檔案測試的表現上,循序讀取速度535.162MB/s、寫入速度500.401 MB/s,整體效能有著不錯的表現。


隨機存取的測試當中,使用40GB的大小,測試讀取速度最高可達425.474 MB/s。


隨機存取的測試,於寫入速度可達488.839 MB/s。


最後回歸至最一般的效能測試,在讀取速度平均值為367.8MB/s,可見測試環境確實相較於其他軟體更為嚴苛。


而寫入速度大約為291.2MB/s,在數據的表現上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與其他測試軟體的差距,不過仍然有著近乎300MB/s的速度。


TxBENCH
最後一項測試軟體為TxBENCH,測驗的部分則類似於CrystalDiskMark,具有循序、隨機等測試。

回到TxBench的測試數據,讀取速度563.311 MB/s、寫入速度529.411 MB/s,與上開的圖片相較之下,確實優異許多。


表格統整
對於上開所附的軟體截圖,或許稍嫌冗長又太過無趣:本著求真的精神,小W編仍舊需要將實測的真實樣貌與玩家們分享,藉此機會向眾人宣示我們從不使用他人數據亦或唾手可得的資訊,附上相關證明以茲佐證。在看完數據截圖之後,小W編準備了統整的相關表格,使玩家們能夠快速一覽關於M8VC的效能表現。

AJA System Test的效能圖表總整理。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1.1.0的效能圖表總整理。


AS SSD Benchmark的效能圖表總整理。


ATTO Disk Benchmark的效能圖表總整理。


CrystalDiskMark的效能圖表總整理。


HD Tune Pro 5.5的效能圖表總整理。


TxBENCH的效能圖表總整理。


小W編於此簡單總結關於M8VC的效能表現,七項軟體測試的結果,讀取速度大約都落在520MB/s附近,寫入速度也大多落在500MB/s數值附近,TxBench的測試數據,讀取速度更甚至達到563.311 MB/s、寫入速度529.411 MB/s的亮眼表現,幾乎在有限的SATA 3頻寬內,汲取出最強大的性能。

Plextor M8VG
接下來將焦點轉移至M8VG上,這項產品使用的依舊是SATA 3介面,不過使用M.2的規格,使其在體積的表現上有著少許的優勢。還是先透過CrystalDiskInfo、HD Tune Pro 5.5、TxBENCH三款有提供儲存空間基本資訊簡覽的軟體,先了解M8VG的相關資訊。

CrystalDiskInfo的軟體上,可見產品實際名稱為「PX-512M8VG」,介面為SATA 3,磁碟狀態仍維持在100%的良好表現。不過在已用次數上,已經被小W編開機、關機15次了!


HD Tune Pro 5.5的軟體資訊可見支援的功能,除了自我監控分析與報告技術系統(S.M.A.R.T)、讀取預尋找緩衝、寫入快取等技術,檔案系統為NFTS,實際可用空間為476.9GB。


TxBench的Drive Information,也能夠正確的判讀出關於M8VG的產品型號,以及實際能夠使用容量大小,傳輸介面為SATA 3,韌體的版本為1.00。


檢測完基本資訊後,我們依舊使用相同的測試方式,不過這回我們直接使用表格的方式作為呈現,降低文章的篇幅,也能夠降低玩家們閱讀文章的負擔,那閒話家常至此,我們來確認M8VG的效能表現吧!

AJA System Test的效能圖表總整理。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1.1.0的效能圖表總整理。


AS SSD Benchmark的效能圖表總整理。


ATTO Disk Benchmark的效能圖表總整理。


CrystalDiskMark的效能圖表總整理。


HD Tune Pro 5.5的效能圖表總整理。


TxBENCH的效能圖表總整理。


看完圖表統整後,小W編也不忘先於此為各位玩家們帶來簡單小結M8VG的效能表現,在CrystalDiskMark的測試上,不論是在讀取或是寫入,皆維持著相當良好的傳輸速度,並無因為檔案容量增加,而造成檔案過大而導致降低傳輸速度;於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1.1.0軟體上產品讀取速度表現仍舊相當不錯,維持著相當好的平均水準。

綜合評比

接下來就要正式進入此篇文章「最高潮」!在效能的表現上,除了傳輸速度之外,玩家們最關心的莫過於與遊戲之間的連接,小W編也一直在思考,使用固態硬碟以及傳統硬碟間的差距是否能夠量化成數據,而不再只是「我覺得」、「我感覺」等不確定助詞。於是我靈光乍現,要為玩家們帶來史無前例的比較方式;但在揭曉測試方式之前,容許我先賣個關子;我們先來看看在測試軟體上與傳統5400RPM、7200RPM硬碟比較,同樣採用SATA 3介面,固態硬碟的表現到底如何呢?

這次所使用比較的產品為:
(一)WD Blue 4TB
(二)WD Black 6TB

第一款測試比較的軟體為AS SSD Benchmark,玩家們可以透過下方所附之長條圖表進行相關比較,同樣的介面與硬碟的比較:

AS SSD Benchmark軟體顯示,讀取速度528.78MB/s,相較於5400RPM硬碟的讀取速度,有著近乎3.5倍的成長;對於7200RPM硬碟也有著大約2.5倍的提升。


寫入速度以M8VG的489.66MB/s作為基準,相比5400RPM硬碟的寫入速度,在效能表現更是有著4.35倍的增長;而一般玩加們常使用於系統碟的7200RPM硬碟,也有著近乎2.4倍的漲幅。


再看見ATTO Disk Bench在檔案大小2048MB時的效能比較,也可以很明顯的發現與硬碟之間的差距:

讀取速度以M8VC為基準,與5400RPM硬碟相較之下,有著3.5倍提升;與7200RPM硬碟相比,一樣有著近乎2.5倍的增幅。換言之,在檔案傳輸的透明天花板,就有著250%的高度差!


寫入速度依舊以M8VC當作基準,先與5400RPM硬碟兩相比較,大約有著3.4倍的提升,與7200RPM硬碟相比,大約是2.4倍增加,看似只有不到3倍的成長,不過這4項產品所使用的頻寬相同,固態硬碟確實於基礎的效能表現上就是相對於硬碟優異。


最後將焦點回到經典的硬碟測試軟體CrystalDiskMark,以1GB檔案大小和隨機存取的模式檢視傳統硬碟以及M8V的比較:

以M8VG為基準,與5400RPM硬碟相差大約3.5倍,在與7200RPM硬碟相較之下提高了2.5倍。基本上透過測試軟體而論,整體效能提升大約都落在3.5倍至2.5倍之多,雖然說沒有辦法達到採用PCIe 3.0 x4頻寬的效能,但是純粹就以SATA 3介面平心而論,表現已經接近頻寬的理論臨界值!


最後是寫入速度的比較,以M8VC為基準值,整體效能表現與5400RPM硬碟提升大約3.3倍、7200RPM硬碟提高約莫2.3倍。


若是只有這樣的效能數據評比,就像在高速公路上左邊的駕駛將時速提高至110 km/h、另外一側的人是80 km/h,單就數字上無法體會實際狀況全貌;那速度最重要與之比較的就是「時間」!小W編這次採用了《刺客教條:起源》(Assassin's Creed Origins)、《絕地求生》(PLAYERUNKNOWN’S BATTLEGROUNDS,PUBG)以及今年3月才全新上市的《極地戰嚎5》(FarCry5)作為測試的遊戲,

將《刺客教條:起源》(Assassin's Creed Origins)從原本的磁碟當中移除遊戲後,重新安裝在M8VC,當然我們也安裝在M8VG和7200RPM硬碟。


將《絕地求生》(PUBG)重新安裝在M8VC,重複2次相同的動作於M8VG和7200RPM硬碟。


最後我們也先替玩家們體驗迷人的《極地戰嚎5》(FarCry5)在固態硬碟以及硬碟之間的差距。


接下來就從遊戲主選單進入同樣的遊戲存檔需花費多少時間;而在PUBG的測試則是從排隊進入讀圖階段至顯示畫面所需要的時間。採用與上開相同的測試平台,那麼整體秒數的差異大約是多少呢!

透過M8VC執行《刺客教條:起源》(Assassin's Creed Origins),從遊戲選單至進入遊戲大約需要花費15秒的時間,而傳統的7200RPM硬碟則需耗時24.84秒,從抽象走進能夠實際量化及體驗的「秒數」就能發現,M8VC在每一次提取遊戲資料時,都能較7200RPM硬碟快上9秒!


接下來以近一年來最受玩家們歡迎的《絕地求生》(PLAYERUNKNOWN’S BATTLEGROUNDS,PUBG),連小W編自己都愛不釋手的遊戲,透過使用M8V系列比較後能夠發現,其讀圖的速度已經快上2倍,只需要一半的時間就可以進到等待畫面,相差將近10秒鐘!


在今年3月剛推出的《極地戰嚎5》(FarCry5)表現上更是銳不可擋,以M8VC為基準的話,讀取遊戲的速度就提高了將近3.1倍,這之間可是有著25秒,近乎半分鐘的差距!


實測心得與總評!

經過小W編的實際開箱實測之後,M8V效能表現確實不讓人失望!透過基本磁碟的測試軟體,與下載遊戲、進入遊戲,及實際開啟遊戲存檔的測試比較,雖說沒有與PCIe 3.0 x4介面般極限效能,但就以SATA 3介面的傳輸速度確實已經相當靠近頻寬所能提供的理論峰值。再以讀取遊戲存檔而論,於上開長條圖能夠發現,M8V大多都能夠降低10秒鐘的讀取時間,看似「星砂般」的時間,對於重度玩家們的遊戲回饋就會有「成塔般」的積累。

Plextor對於M8V系列於固態硬碟市場的戰略考量,以「平價」、「穩定」為其最2大優勢;對於玩家們而言,平價產品講求C/P值,目前單就PCDIY!編輯部對市場行情的邏輯初估,M8V系列512GB容量的價格大約為新台幣4,800元;容量500GB的7200RPM硬碟(WD Black 500G),售價大約是新台幣2,180元,只需花費約2倍的價錢,能夠擁有近3倍的效能表現,不只遊戲執行快速、若將作業系統安裝於M8V,開啟電腦耗費時間也有明顯減少!

再者,Plextor在與固態硬碟搭配時,提供PlexVault軟體幫助資料保密,讓玩家們能夠在自家產品自訂建立一個至多個的私密空間,能夠安全隱藏在電腦中,增加資料安全性。最後,M8V本身具有3年的保固,不過官方數據提供的「平均故障間隔」(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MTBF),能夠大於150萬小時,換算後大約都有將近5年的使用壽命,一年只需要新台幣960元就能擁有固態硬碟的強大效能,玩家們還等什麼,光速購入幫自家電腦升級「飆速」了吧!

Plextor於固態硬碟市場佔有一席之地,M8V系列產品幫助你「儲存現在,競速未來」。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請見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請見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請見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請見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請見

延伸閱讀

(01) PNY CS1031 1TB M.2 2280 SSD實測開箱,NVMe Gen3x4物超所值入門型固態硬碟!
(02) MSI SPATIUM M480 PCIe 4.0 NVMe M.2 PLAY 2TB SSD實測開箱,極速存儲固態硬碟機中的優質選擇!
(03) Western Digital WD_BLACK SN850 NVMe SSD 1TB實測開箱,史上最強PCIe 4.0 x4固態硬碟重裝上陣!
(04) Seagate FireCuda 530 SSD 4TB散熱器版實測開箱,散熱裝甲上身、縱使維持極速也能穩定發揮!
(05) AORUS Gen4 7000s Prem. SSD 1TB實測開箱,7,000MB/s極速效能、超高效熱導散熱片加持!
(06) 威剛XPG GAMMIX S70 BLADE 2TB SSD實測開箱,PCIe 4.0 x4 NVMe旗艦極速固態硬碟!
(07) Seagate Beskar Ingot Drive FireCuda Special Edition 1TB For STAR WARS THE MANDALORIAN實測開箱,星際大戰曼達洛人EK貝斯卡鋼散熱片限定版固態硬碟強勢登場!
(08) 硬碟故障資料救援報價3萬8 引爆網友熱議!
(09) SanDisk Professional PRO-BLADE TRANSPORT feat. PRO-BLADE SSD MAG 2TB 實測開箱,史上最強USB 3.2 Gen 2x2 20Gbps高效能外接模組化SSD!
(10) ZADAK TWSG4S PCIe Gen4x4 M.2 SSD 2TB實測開箱,高效能固態硬碟新選擇!
(11) PNY XLR8 CS3140 2TB SSD實測開箱,NVMe Gen4x4超強固態硬碟!
(12) 硬碟用SSD有多爽,引爆網友熱議!
(13) 維修電腦 & 升級硬碟必看》SSD、HDD、SSHD資料徹底刪除大作戰!
(14) Transcend ESD380C開箱實測,USB 3.2 Gen 2x2行動固態硬碟重裝上陣 feat.ESD370C ESD270C ESD260C
(15) 十銓T-FORCE VULCAN Z 1TB SATA SSD實測開箱,HDD的價格坐擁4倍傳輸效能STS 6Gb/s固態硬碟!
(16) PNY XLR8 CS3040 2TB實測開箱,NVMe PCIe Gen4 x4固態硬碟!
(17) 硬碟故障資料救援,等了一年八個月...
(18) 有圖有真相》WD Service Center專訪,客服正妹真相大公開
(19) SAMSUNG 980 PRO 1TB實測開箱,PCIe 4.0 NVMe M.2 SSD固態硬碟!
(20) 200TB資料怎麼儲存,引爆網友熱議!
(21) 威剛XPG GAMMIX S70 BLADE 2TB實測開箱,M.2 2280 PCIe Gen4x4固態硬碟!
(22) 硬碟容量那麼大能做什麼 引爆網路熱議!
(23) 二次元房價下不來 引爆網友熱議!
(24) 磁碟陣列要選RAID 5還是RAID 6 引爆網友熱議!
(25) 博帝VIPER VPR400 RGB M.2 PCIe 4.0 SSD實測開箱,酷炫電競燈效與Gen4 SSD的完美結合、耀眼RGB散熱裝甲著裝上身!
(26) Western Digital WD_BLACK SN770 1TB實測開箱,PCIe Gen4 x4入門型NVMe SSD固態硬碟!
(27) 十銓T-FORCE M200 Portable SSD 2TB實測開箱,軍規武裝風格2,000 MB/s極速外接固態硬碟機!
(28) Kingston XS2000 1TB外接式固態硬碟實測開箱,USB 3.2 Gen 2x2超高速介面超快隨身攜帶超方便!
(29) PREDATOR GM7000 2TB實測開箱,PCIe Gen4 x 4 M.2固態硬碟!
(30) 威剛XPG SX8200 Pro 1TB實測開箱,PCIe Gen3 x4高效能固態硬碟!










發表您的看法

請勿張貼任何涉及冒名、人身攻擊、情緒謾罵、或內容涉及非法的言論。

請勿張貼任何帶有商業或宣傳、廣告用途的垃圾內容及連結。

請勿侵犯個人隱私權,將他人資料公開張貼在留言版內。

請勿重複留言(包括跨版重複留言)或發表與各文章主題無關的文章。

請勿張貼涉及未經證實或明顯傷害個人名譽或企業形象聲譽的文章。

您在留言版發表的內容需自負言論之法律責任,所有言論不代表PCDIY!雜誌立場,違反上述規定之留言,PCDIY!雜誌有權逕行刪除您的留言。

最近新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