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競部品
靈巧無線與極致輕量化、ASUS電競滑鼠雙子星—TUF Gaming M4 Air / Wireless開箱
文.圖/刀鋒寶貝 2021-12-28 12:40:26
ASUS TUF Gaming系列,以電競領域來看,其定位無非是高規高效的硬體配置、以及軍規級的優異耐用性,在價格上也相對ASUS其他品牌來得親民,玩家們在預算上也能掐得更加精準,而在滑鼠方面,只有M3與M5兩哥們挑大樑,說實在的,在選擇上是少了那麼一點。
不過依照ASUS產品推陳出新的速度,也不需我們玩家擔心太多,而現在M4不就來了嗎?而且M4系列還分作Air與Wireless版,小編也一口氣將這兩支都拿來給各位瞧瞧,事不宜遲,速度來看看這兩支TUF Gaming M4 Air/Wireless。
不過M4這孿生雙胞胎,除了型號、與機體輪廓大致相同之外,單就詞綴簡單來說,Air是輕量化版本、Wireless是無線版,但在規格上其實仍有差異,這點玩家們在入手前可得多多注意。
鏤空設計設置在掌握區,其以大量三角形堆積而成空心金字塔框架,視覺上就如一張編織精良的網子,美感上頗有巧思,體積為126 x 63.5 x 39.6 (mm),屬偏大型的右手專用滑鼠,但鏤空設計也帶來了前所未見的輕量化系統,M4 Air僅僅只有47公克,使用上極度靈巧、流暢。
也因為鏤空設計,一眼就能直視內部PCB電路板中的一些小零件,但也不必擔心洞洞裝會帶來什麼副作用,PCB電路板具備IPX6防水等級,可以防止玩家們手汗中的水氣入侵、一些細微的水珠也不造成影響,但還是得小心不要打翻飲料,免得整個潑灑進去,賠了飲料又折滑鼠,得不償失。
但不是只有挖洞來進行輕量化而已,M4 Air為有線滑鼠,在連結線上,ASUS也是煞費苦心,採用材質柔軟的彈性纖維所製的TUF Gaming Paracord,配合100%的PTFE 鼠腳來減少摩擦,加強滑動的流暢度,讓玩家們有逼近使用無線滑鼠的感覺。
既然是輕量化版本,M4 Air也不具備什麼太繁雜的按鍵配置,採左、右、中、側面2鍵加上中鍵後的4段DPI鍵,共6顆按鍵的典型可編程按鍵配置,輕量化的外觀與功能設計,配合輕度電競玩家,恰恰好送作堆。
而在規格上,採用了16,000 DPI光學感測器、並具備40G加速度、最高速度可達400 IPS,輪詢率也是電競滑鼠必備的1,000Hz,除了在滑鼠墊上能夠迅捷移動外,也具備了實際應對滑動速度的規格,讓鼠標能夠確實跟上手腕速度,嚴格說起來,M4 Air就是一支超速度型的滑鼠選手。
透過ARMOURY CRATE中可以看到,原先的6鍵功能之外,還可做不一樣的多編程配置,也能在4段DPI調整中設定玩家們想要的數值,內建為400/800/1,600/3,200,最高可調整至16,000。
不過M4 Wireless不是充電型的無線滑鼠,需要搭配3號或4號電池才能使用,這方面也相當簡單,頂蓋往後一掀便能裝卸電池,雖說沒有輕量化設計,但在裝上3號電池之後也才86公克,如果想裝4號電池的話,還能搭配電池轉換盒使用,重量更是能減輕至77公克,也算是個輕量型選手。
外殼的製作材質也相當有趣,採用PBT塑膠所製,並且擁有抗菌離子銀材質,在長期使用時,所可能累積的微生物或細菌,具有一定的抑制能力,此外,PBT材質的抗磨損效果也是一等一的。
M4 Wireless也擁有6組可編程按鍵,左、右、中、側面2鍵加上中鍵後的4段DPI鍵,基本上與M4 Air沒什麼太大的區別,但在側鍵大小的設計上,M4 Wireless稍微大顆一點,在點擊時會較為方便。
連線方面,可以在頂蓋內部發現2.4 GHz接收器,不過雙模式連線是無線滑鼠的基本配備,M4 Wireless具備藍牙5.1規範,因此玩家們想用藍牙模式也可以。
不過這兄弟倆可不是只有無線有線的差異而已,在規格上也有些微不同,12,000 DPI光學感測器,配合DPI鍵的話,共可調整4段模式,且具備35G加速度、最高速度300 IPS,輪詢率也為電競滑鼠基本盤1,000Hz,對於想跳槽無線滑鼠陣營的新玩家來說,算是個好選擇。
透過ARMOURY CRATE應用程式來看,與M4 Air設定介面有所不同,但功能大同小異,DPI設定為內建的400/800/1600/3200,玩家們可自由更動;此外還能在程式中查看M4 Wireless當下電量。
這對雙胞胎各佔勝場,也沒有什麼絕對優勢,假設喜歡輕盈、靈巧的玩家,或是手勁沒那麼大的女性玩家們,不妨可以參考M4 Air;至於想跳槽無線滑鼠陣營的玩家們,M4 Wireless的掌握感與舒適度都相當不錯,搭配一組充電電池的話,可說是走到哪用到哪,如果有興趣,M4 Wireless是個不錯的無線電競滑鼠入門選擇。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PCDIY!玩家FB社團
Instagram頻道:pcdiytw
不過依照ASUS產品推陳出新的速度,也不需我們玩家擔心太多,而現在M4不就來了嗎?而且M4系列還分作Air與Wireless版,小編也一口氣將這兩支都拿來給各位瞧瞧,事不宜遲,速度來看看這兩支TUF Gaming M4 Air/Wireless。
不過M4這孿生雙胞胎,除了型號、與機體輪廓大致相同之外,單就詞綴簡單來說,Air是輕量化版本、Wireless是無線版,但在規格上其實仍有差異,這點玩家們在入手前可得多多注意。
47公克極致輕量化,靈敏超新星 — TUF Gaming M4 Air
先就M4 Air來看,鏤空設計是輕量化的一項選擇,但這也不知道是誰帶起來的風氣,對一些有密集恐懼症的玩家來說,看久了心裡就會有些癢癢的感覺,不過實際來說,鏤空設計的確能在重量上大作文章。鏤空設計設置在掌握區,其以大量三角形堆積而成空心金字塔框架,視覺上就如一張編織精良的網子,美感上頗有巧思,體積為126 x 63.5 x 39.6 (mm),屬偏大型的右手專用滑鼠,但鏤空設計也帶來了前所未見的輕量化系統,M4 Air僅僅只有47公克,使用上極度靈巧、流暢。
也因為鏤空設計,一眼就能直視內部PCB電路板中的一些小零件,但也不必擔心洞洞裝會帶來什麼副作用,PCB電路板具備IPX6防水等級,可以防止玩家們手汗中的水氣入侵、一些細微的水珠也不造成影響,但還是得小心不要打翻飲料,免得整個潑灑進去,賠了飲料又折滑鼠,得不償失。
但不是只有挖洞來進行輕量化而已,M4 Air為有線滑鼠,在連結線上,ASUS也是煞費苦心,採用材質柔軟的彈性纖維所製的TUF Gaming Paracord,配合100%的PTFE 鼠腳來減少摩擦,加強滑動的流暢度,讓玩家們有逼近使用無線滑鼠的感覺。
既然是輕量化版本,M4 Air也不具備什麼太繁雜的按鍵配置,採左、右、中、側面2鍵加上中鍵後的4段DPI鍵,共6顆按鍵的典型可編程按鍵配置,輕量化的外觀與功能設計,配合輕度電競玩家,恰恰好送作堆。
而在規格上,採用了16,000 DPI光學感測器、並具備40G加速度、最高速度可達400 IPS,輪詢率也是電競滑鼠必備的1,000Hz,除了在滑鼠墊上能夠迅捷移動外,也具備了實際應對滑動速度的規格,讓鼠標能夠確實跟上手腕速度,嚴格說起來,M4 Air就是一支超速度型的滑鼠選手。
透過ARMOURY CRATE中可以看到,原先的6鍵功能之外,還可做不一樣的多編程配置,也能在4段DPI調整中設定玩家們想要的數值,內建為400/800/1,600/3,200,最高可調整至16,000。
解放手臂,桌上的自由之翼 — TUF Gaming M4 Wireless
既然都是雙胞胎了,M4 Wireless在體積方面與M4 Air完全就是個一模一樣的個體,體積方面也是一致的126 x 63.5 x 39.6 (mm),只不過M4 Wireless在外觀設計上,就是典型的滑鼠模板,左右兩側抓握區也加強了防滑性與握持感,使用起來加倍穩固。不過M4 Wireless不是充電型的無線滑鼠,需要搭配3號或4號電池才能使用,這方面也相當簡單,頂蓋往後一掀便能裝卸電池,雖說沒有輕量化設計,但在裝上3號電池之後也才86公克,如果想裝4號電池的話,還能搭配電池轉換盒使用,重量更是能減輕至77公克,也算是個輕量型選手。
外殼的製作材質也相當有趣,採用PBT塑膠所製,並且擁有抗菌離子銀材質,在長期使用時,所可能累積的微生物或細菌,具有一定的抑制能力,此外,PBT材質的抗磨損效果也是一等一的。
M4 Wireless也擁有6組可編程按鍵,左、右、中、側面2鍵加上中鍵後的4段DPI鍵,基本上與M4 Air沒什麼太大的區別,但在側鍵大小的設計上,M4 Wireless稍微大顆一點,在點擊時會較為方便。
連線方面,可以在頂蓋內部發現2.4 GHz接收器,不過雙模式連線是無線滑鼠的基本配備,M4 Wireless具備藍牙5.1規範,因此玩家們想用藍牙模式也可以。
不過這兄弟倆可不是只有無線有線的差異而已,在規格上也有些微不同,12,000 DPI光學感測器,配合DPI鍵的話,共可調整4段模式,且具備35G加速度、最高速度300 IPS,輪詢率也為電競滑鼠基本盤1,000Hz,對於想跳槽無線滑鼠陣營的新玩家來說,算是個好選擇。
透過ARMOURY CRATE應用程式來看,與M4 Air設定介面有所不同,但功能大同小異,DPI設定為內建的400/800/1600/3200,玩家們可自由更動;此外還能在程式中查看M4 Wireless當下電量。
結語
M4 Air的47公克簡直不可思議,要不是還有握住滑鼠的感覺,在實際滑動時,簡直就像手上沒東西一樣,空心金字塔結構的鏤空設計,防滑效果意外的好,即使極致輕量化,也不怕在激動時刻甩飛滑鼠;小編身為無線滑鼠的愛用者,市面上,需要更換電池的無線滑鼠,甚至是需要兩顆3號電池的那種,其重量都相當可觀,不過M4 Wireless相當特別,即使沒有鏤空設計,最重也僅僅只是86公克,使用起來毫無負擔,配合2.4 GHz連結模式,誇張一點來說,如果認真滑動,桌面根本無法限制你手臂的滑動(笑)。這對雙胞胎各佔勝場,也沒有什麼絕對優勢,假設喜歡輕盈、靈巧的玩家,或是手勁沒那麼大的女性玩家們,不妨可以參考M4 Air;至於想跳槽無線滑鼠陣營的玩家們,M4 Wireless的掌握感與舒適度都相當不錯,搭配一組充電電池的話,可說是走到哪用到哪,如果有興趣,M4 Wireless是個不錯的無線電競滑鼠入門選擇。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PCDIY!玩家FB社團
Instagram頻道:pcdiytw
- 發表您的看法
請勿張貼任何涉及冒名、人身攻擊、情緒謾罵、或內容涉及非法的言論。
請勿張貼任何帶有商業或宣傳、廣告用途的垃圾內容及連結。
請勿侵犯個人隱私權,將他人資料公開張貼在留言版內。
請勿重複留言(包括跨版重複留言)或發表與各文章主題無關的文章。
請勿張貼涉及未經證實或明顯傷害個人名譽或企業形象聲譽的文章。
您在留言版發表的內容需自負言論之法律責任,所有言論不代表PCDIY!雜誌立場,違反上述規定之留言,PCDIY!雜誌有權逕行刪除您的留言。
最近新增
- 外型更內斂、鍵擊更沉穩,NX自有軸款式登場,ROG Strix Flare II自有軸電競鍵盤開箱試用
- 4K曲面大螢幕搭最高160Hz超頻更新率、再加KVM獨家切換功能讓你電競/商務雙管齊下,技嘉GIGABYTE M32UC曲面電競螢幕開箱試用
- 虛擬7.1環繞音效再升級、給你無與倫比的聲響沉浸感,ROG Fusion II 500電競耳機開箱
- 傳承電競血統、終極DIY客製化,小改版再進化,ROG Chakram X無線電競滑鼠開箱試玩
- 自家軸體與雙透光鍵帽的絕妙組合、夜晚中最耀眼的神兵利器,MSI VIGOR GK71 SONIC電競鍵盤開箱試用
- Cyperpunk風格銀白體驗、升級無縫接軌的最佳選擇,ROG Strix B660-A Gaming Wifi D4主機板開箱測試
- 黃氏刀法用不盡、真3080版本終現身,ROG STRIX RTX3080 O12G GAMING外觀鑑賞
- 高CP值、真HDMI 2.1 螢幕來了!完全解放次世代遊戲主機PS5、XBOX Series S/X的4K+120Hz顯示效能,三星Odyssey G70A電競螢幕開箱
- 日本電競品牌推手部按摩器,運動前熱身、運動完收操,當然打電動也要!
- 「自由軸」橫空問世,換鍵帽還不夠、自己換軸體才是王道,ROG Strix Flare II Animate電競鍵盤開箱
- 靈巧無線與極致輕量化、ASUS電競滑鼠雙子星—TUF Gaming M4 Air / Wireless開箱
- 27吋與1000R曲度默契出演,一齣無可挑剔的視覺饗宴,MSI MPG Artymis 273CQR曲面電競螢幕開箱簡測
最多人點閱
- 華碩ASUS ROG SWIFT PG279Q螢幕實測開箱,27吋G-SYNC電競顯示器中的優質精品!
- 27吋IPS 2K解析度、搭載144Hz更新率,平面電競螢幕GIGABYTE G27Q開箱評測
- 華碩ASUS ROG SPATHA電競滑鼠實測開箱,有線無線皆夠炫!
- 圓剛AVerMedia易錄卡C985 LITE遊戲直播擷取卡,晉升專業實況主最佳工具
- 至尊級王者的視覺體驗,AORUS FI27Q-X電競螢幕開箱動眼看
- 純正電競元素延續、XPG首款電競筆電XENIA 15開箱評測,高質感外觀搭配高效能硬體
- ROG Zephyrus M「無懼.西風之神」效能實測,高規格又輕薄的電競筆電
- MSI 2WAY SLI HB BRIDGE L/M橋接器實測開箱,雙顯示卡發揮全速效能的神兵利器!
- 圓剛AVerMedia LGHD2直播擷取卡GC570實測開箱,專業實況主遊戲直播神兵利器!
- 年節寒假就是要打電動、NVIDIA讓爽度更上一層樓,feat AORUS GeForce RTX 3070 MASTER 8G
- 畫面由聲音掌控,Razer Hammerhead True Wireless Earbuds開箱
- ROCCAT SOVA電競膝上板實測開箱,客廳打怪練功最佳利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