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玩具
Seagate SkyHawk AI 18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監控系統的超級助手硬碟機!
文.圖/Dante 2021-05-31 09:10:08
近幾年來,安防系統已經逐漸轉換成AI智慧監控了,在賣場、百貨等等具有消費行為的場所,智慧監控可用來監測人員動線、以及客源分析;在城市中的應用,大至於透過人臉辨識AI,來判定身分,協助維安,小到家中的保全防護系統,甚至還監測家中人員的行為舉止,對於高齡長照者來說,更是一大福音,能及時反饋現況,早先一步做出反應。
但即使你的AI智慧監控裝置再強大,如果可乘載的重量不足,那一切都是徒然,什麼是可乘載的重量?可能是乘載家人的安全、城市的維安、客源的情況,但更根源的部分呢?那就是儲存空間啦,你可能需要一顆硬碟,不,或許是好幾顆,且不僅需要大容量,還得堅固、牢靠,讓那些你想要乘載的重量,能夠更安全的包覆在一顆小小的硬碟裡。
Seagate在這方面所下的苦功,想必已經眾所皆知、有目共睹了,小編也剛好入手了一顆SkyHawk AI 18TB 3.5吋SATAIII監控硬碟,專為AI安全監控而生,事不宜遲,趕緊來看看這顆監控硬碟到底擁有多大的能耐吧。
而在外型上面,看起來似乎是Seagate便宜行事,連貼紙也只有換個型號Logo而已,但其實並非如此,因為Seagate具有相當嚴謹的原則堅持,不在外型上譁眾取寵,並且統一的圖樣更適合做為企業形象,也可以說,因為這個嚴謹的原則堅持,才能夠作為玩家們的儲存後盾。
然而,Seagate監控硬碟系列其實有兩個型號,分別是SkyHawk與SkyHawk AI,除了容量上的差異之外,SkyHawk只有4/6/8TB的版本具有旋轉震動感應器,而SkyHawk AI則是全系列皆有具備,而SkyHawk AI最多可同時支援64部HD攝影機,外加32道AI串流,還有一個SkyHawk沒有的,就是SkyHawk AI更是具備AI串流最佳化的功能支援,簡言之,SkyHawk AI可以看作是SkyHawk的高階版,就端看玩家們的使用環境與用途了。
也因針對DVR與NVR監控設備而生,SkyHawk AI支援Image AI技術,因此與AI智慧監控的適性更強,剛剛不是說SkyHawk AI能夠同時支援64台HD攝影機嗎?在具有AI智慧監控的監控設備上,SkyHawk AI則能一口氣支援32路AI頻道。
而身為高階監控硬碟的SkyHawk AI,於耐用度上,從工作負載率(WRL)來看,對比SkyHawk為180TB/年,而SkyHawk AI則擁有550TB/年,插拔次數也至少足足有30,000次以上,每年開機時數達到8,760 hrs,換算下來,幾乎能夠全年無休的運轉,在平均失效時間(MTBF)上,也驚人地達到2百萬小時。
在規格上擁有這麼穩定的可靠性,對於Seagate而言,這當然是無可厚非的,畢竟在硬碟研發上,Seagate可說是數一數二,而在規格之外,Seagate也相當體貼,給了玩家們3年的有限保固時間、以及3年的資料救援服務,相當值得玩家們信賴。
在官方表定數據上,SkyHawk AI全版本同樣擁有Seagate系列高階硬碟標配的主軸馬達7200轉速,而小編手上這顆18TB版本不僅容量大,還稱得上是最高階版本,最大持續傳輸速率(OD)達260 MB/s,其餘10/12/14/16TB版本則為250 MB/s,而快取記憶體則是全版本統一256 MB,但身為最高階,18TB版本的平均運作功耗為8W,不過因其電源管理技術,SkyHawk AI能夠在自動轉為休眠模式,因此18TB版本閒置平均功耗為5.3W,休眠模式則平均為1.3W。
測試平台一覽:
■處理器:AMD Ryzen 9 3900 XT 12-Core Processor
■主機板:B550 AORUS MASTER
■顯示卡:AMD Radeon RX 6700 XT
■記憶體:XPG SPECTRIX D50 DDR4 RGB 8GB x2
■SSD:XPG GAMMIX S50 PCIe Gen4x4 M.2 2280 SSD 1TB
■電源供應器:Toughpower XT Platinum 1275W
■OS:Windows 10 Pro 20H2
在CrystaldiskInfo所偵測的數據中,SkyHawk AI 18TB的確具有7200 RPM的轉速,並採用ACS-4標準,傳輸模式為SATA/600,即為SATAIII;而在CrystaldiskMark中,小編分別採取1GB與16GB的數據讀寫作為評測依據,在1GB的評測數據中,讀寫分別為272.57/270.02 MB/s,而於16GB的評測上,SkyHawk AI 18TB還是維持一貫地穩定輸出,讀寫方面依舊在270 MB/s上下浮動,分別為272.43/270.71 MB/s,對比官方標示的260 MB/s來說,算是效能更佳且相當穩定可靠啊!
鏡頭轉到ATTO Disk Benchmark上,小編也一樣採取了256 MB與1GB檔案寫入作為評測,從數據截圖中可以發現,無論是小文件還是略大的檔案,SkyHawk AI 18TB的讀寫皆從8 KB開始,就維持相當穩定的數據,前後落差都保持在1至2MB/s的差距,由此可知,SkyHawk AI 18TB的穩定度真的相當值得信賴。
那麼換到TxBENCH上呢?從512 MB讀寫測試獲得264.976 MB/s、261.282 MB/s,32,768 MB讀寫測試拿到271.377 MB/s、270.535 MB/s的數據中,其實並不難發現,無論是小文件還是大檔案、抑或是換了個評測程式,SkyHawk AI 18TB的讀寫速度都相當穩定,不如,我們再換到HD Tune測試上看看,在相對龐大、甚至是高達1T的檔案讀寫上,SkyHawk AI 18TB都能站穩腳跟,絲毫不落下任何一步,即使在1TB檔案的傳輸上,最小值出現了204.4 MB/s的數據,但仍然瑕不掩瑜,平均值都有250 MB/s以上的水準,40GB的讀寫速率平均有259 MB/s、262.2 MB/s的表現、1TB的話則有258.6MB/s、260.7 MB/s的好成績。
廠商網址:www.seagate.com
技術支援:02-2545-1305
但即使你的AI智慧監控裝置再強大,如果可乘載的重量不足,那一切都是徒然,什麼是可乘載的重量?可能是乘載家人的安全、城市的維安、客源的情況,但更根源的部分呢?那就是儲存空間啦,你可能需要一顆硬碟,不,或許是好幾顆,且不僅需要大容量,還得堅固、牢靠,讓那些你想要乘載的重量,能夠更安全的包覆在一顆小小的硬碟裡。
Seagate在這方面所下的苦功,想必已經眾所皆知、有目共睹了,小編也剛好入手了一顆SkyHawk AI 18TB 3.5吋SATAIII監控硬碟,專為AI安全監控而生,事不宜遲,趕緊來看看這顆監控硬碟到底擁有多大的能耐吧。
6種容量因應需求,AI智慧監控的最佳拍檔
SkyHawk AI可不是只有小編手上這款18TB版本,其餘還有8/10/12/14/16TB,加上小編手上的,總共6個容量版本,提供玩家們來因應需求選購,當然氦氣填充封裝技術這已經是標配了,小編就不特別提了。而在外型上面,看起來似乎是Seagate便宜行事,連貼紙也只有換個型號Logo而已,但其實並非如此,因為Seagate具有相當嚴謹的原則堅持,不在外型上譁眾取寵,並且統一的圖樣更適合做為企業形象,也可以說,因為這個嚴謹的原則堅持,才能夠作為玩家們的儲存後盾。
然而,Seagate監控硬碟系列其實有兩個型號,分別是SkyHawk與SkyHawk AI,除了容量上的差異之外,SkyHawk只有4/6/8TB的版本具有旋轉震動感應器,而SkyHawk AI則是全系列皆有具備,而SkyHawk AI最多可同時支援64部HD攝影機,外加32道AI串流,還有一個SkyHawk沒有的,就是SkyHawk AI更是具備AI串流最佳化的功能支援,簡言之,SkyHawk AI可以看作是SkyHawk的高階版,就端看玩家們的使用環境與用途了。
也因針對DVR與NVR監控設備而生,SkyHawk AI支援Image AI技術,因此與AI智慧監控的適性更強,剛剛不是說SkyHawk AI能夠同時支援64台HD攝影機嗎?在具有AI智慧監控的監控設備上,SkyHawk AI則能一口氣支援32路AI頻道。
而身為高階監控硬碟的SkyHawk AI,於耐用度上,從工作負載率(WRL)來看,對比SkyHawk為180TB/年,而SkyHawk AI則擁有550TB/年,插拔次數也至少足足有30,000次以上,每年開機時數達到8,760 hrs,換算下來,幾乎能夠全年無休的運轉,在平均失效時間(MTBF)上,也驚人地達到2百萬小時。
在規格上擁有這麼穩定的可靠性,對於Seagate而言,這當然是無可厚非的,畢竟在硬碟研發上,Seagate可說是數一數二,而在規格之外,Seagate也相當體貼,給了玩家們3年的有限保固時間、以及3年的資料救援服務,相當值得玩家們信賴。
在官方表定數據上,SkyHawk AI全版本同樣擁有Seagate系列高階硬碟標配的主軸馬達7200轉速,而小編手上這顆18TB版本不僅容量大,還稱得上是最高階版本,最大持續傳輸速率(OD)達260 MB/s,其餘10/12/14/16TB版本則為250 MB/s,而快取記憶體則是全版本統一256 MB,但身為最高階,18TB版本的平均運作功耗為8W,不過因其電源管理技術,SkyHawk AI能夠在自動轉為休眠模式,因此18TB版本閒置平均功耗為5.3W,休眠模式則平均為1.3W。
上機實測
而實際效能呢?那就來上機測試看看,SkyHawk AI 18TB 3.5吋SATAIII監控硬碟究竟有多麼高規格。測試平台一覽:
■處理器:AMD Ryzen 9 3900 XT 12-Core Processor
■主機板:B550 AORUS MASTER
■顯示卡:AMD Radeon RX 6700 XT
■記憶體:XPG SPECTRIX D50 DDR4 RGB 8GB x2
■SSD:XPG GAMMIX S50 PCIe Gen4x4 M.2 2280 SSD 1TB
■電源供應器:Toughpower XT Platinum 1275W
■OS:Windows 10 Pro 20H2
在CrystaldiskInfo所偵測的數據中,SkyHawk AI 18TB的確具有7200 RPM的轉速,並採用ACS-4標準,傳輸模式為SATA/600,即為SATAIII;而在CrystaldiskMark中,小編分別採取1GB與16GB的數據讀寫作為評測依據,在1GB的評測數據中,讀寫分別為272.57/270.02 MB/s,而於16GB的評測上,SkyHawk AI 18TB還是維持一貫地穩定輸出,讀寫方面依舊在270 MB/s上下浮動,分別為272.43/270.71 MB/s,對比官方標示的260 MB/s來說,算是效能更佳且相當穩定可靠啊!
鏡頭轉到ATTO Disk Benchmark上,小編也一樣採取了256 MB與1GB檔案寫入作為評測,從數據截圖中可以發現,無論是小文件還是略大的檔案,SkyHawk AI 18TB的讀寫皆從8 KB開始,就維持相當穩定的數據,前後落差都保持在1至2MB/s的差距,由此可知,SkyHawk AI 18TB的穩定度真的相當值得信賴。
那麼換到TxBENCH上呢?從512 MB讀寫測試獲得264.976 MB/s、261.282 MB/s,32,768 MB讀寫測試拿到271.377 MB/s、270.535 MB/s的數據中,其實並不難發現,無論是小文件還是大檔案、抑或是換了個評測程式,SkyHawk AI 18TB的讀寫速度都相當穩定,不如,我們再換到HD Tune測試上看看,在相對龐大、甚至是高達1T的檔案讀寫上,SkyHawk AI 18TB都能站穩腳跟,絲毫不落下任何一步,即使在1TB檔案的傳輸上,最小值出現了204.4 MB/s的數據,但仍然瑕不掩瑜,平均值都有250 MB/s以上的水準,40GB的讀寫速率平均有259 MB/s、262.2 MB/s的表現、1TB的話則有258.6MB/s、260.7 MB/s的好成績。
結語
AI智慧監控對於世界來說,已成為新趨勢,大概會在2023年全面落實吧,SkyHawk AI監控硬碟也因應需求,推出了6種容量版本,無論是即時反饋家中的長照老者,還是城市中的維安監控,SkyHawk AI都能作為AI智慧監控的最佳拍檔,而最新推出的超大18TB版本更是讓儲存容量再向上提升一階,如果說AI智慧監控是守護高譚市的蝙蝠俠,那麼SkyHawk AI就是他的超級助手「羅賓」了。廠商資訊
廠商名稱:Seagate - 台灣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廠商網址:www.seagate.com
技術支援:02-2545-1305
- 發表您的看法
請勿張貼任何涉及冒名、人身攻擊、情緒謾罵、或內容涉及非法的言論。
請勿張貼任何帶有商業或宣傳、廣告用途的垃圾內容及連結。
請勿侵犯個人隱私權,將他人資料公開張貼在留言版內。
請勿重複留言(包括跨版重複留言)或發表與各文章主題無關的文章。
請勿張貼涉及未經證實或明顯傷害個人名譽或企業形象聲譽的文章。
您在留言版發表的內容需自負言論之法律責任,所有言論不代表PCDIY!雜誌立場,違反上述規定之留言,PCDIY!雜誌有權逕行刪除您的留言。
最近新增
- 創見Transcend PCIe SSD 300S /400S開箱實測,低功耗高效能短尺寸固態硬碟強勢來襲!
- 宏碁 PREDATOR GM7000 SSD 2TB實測開箱,7,000MB/s俱樂部「DRAM快取加速」PCIe Gen4 x4高效能固態硬碟!
- 威剛XPG SX8200 Pro 1TB實測開箱,PCIe Gen3 x4高效能固態硬碟!
- Seagate One Touch SSD 2TB實測開箱,小巧體積強大威力資料儲存的絕佳好幫手!
- Seagate FireCuda 530 SSD 4TB散熱器版實測開箱,散熱裝甲上身縱使維持極速也能穩定發揮固態硬碟!
- 電競霸主降臨真無線藍牙降噪耳機領域,ROG Cetra True Wireless開箱試玩
- 平價預算小升級、ZOTAC GAMING GeForce GTX 1630上機試玩, 搭載Dual Link DVI-D插槽、老顯示器也能用!
- ITX迎來新搭檔,超低功耗、極入門顯示卡—ASRock Radeon RX 6400 Challenger ITX 4GB開箱試玩
- 汲取經典品牌的工匠精神,以親民價格帶來頂尖聽覺饗宴,EDIFIER STAX SPIRIT S3平板藍牙耳罩式耳機開箱試聽
- 支援Intel 12th CPU、最高128GB DDR4-3200記憶體,8L全能Mini PC — ASROCK DeskMeet B660迷你準系統開箱試玩
- 配備規格有限制、沒有多開模式,是否能在模擬器版圖中突圍?Google Play遊戲Beta版試玩體驗
- 啟動音樂/遊戲雙模式讓聲音呈現更加獨到、致敬拍立得經典外型,EDIFIER TO-U2 Mini真無線藍牙耳機開箱試聽
最多人點閱
- 全漢FSP Hydro PT皇鈦極V 750W實測開箱,80 PLUS Platinum白金認證電源供應器!
- 創見Transcend StoreJet 25C3S/25C3N外接硬碟實測開箱,輕薄時尚內建獨家檔案救援優質選擇!
- ASRock Z370 Taichi開箱實測,記憶體超頻突破4100MHz,與Intel 8代處理器雙雄合璧的「太極」精品!
- PLEXTOR M9Pe 512GB實測開箱,史上最強PCIe 3.0 x4固態硬碟磅礡登場!
- MSI Z370 GODLIKE GAMING主機板開箱實測,有著超好用OC旋鈕,難怪連「神也喜歡」!
- ITE2 NE-201開箱實測,既是NAS也是迷你電腦,儲存備份、4K播放都不是問題!
- 2.5吋RGB閃亮多彩發光機種,T-Force Delta RGB SSD
- 技嘉AORUS X299 Gaming 9開箱及效能實測,「性能、超頻、超大擴充性」一板搞定!
- 微星MSI Modern MD241PW 24吋美型螢幕實測開箱,辦公/遊戲兩相宜創建絕美雪白世界!
- PLEXTOR M8SeG 512GB實測開箱,PCIe 3.0 x4小鋼炮極致寫入速度固態硬碟!
- GIGABYTE AORUS Z370 Gaming 7,RGB燈光絢麗奪目!
- Intel 760p 512GB實測開箱,PCIe 3.0 x4 M.2 NVMe高效能固態硬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