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還不知道該買哪款電競耳機嗎?市售40隻電競耳機大開箱(下篇)

文.圖/JC、Jack 2019-11-28 09:00:01
本文接續前一篇市售40隻電競耳機的簡單快速介紹,為另外的其他數款電競耳機產品。同時,在文末的部分會額外附上本次大規模測試以後,值得推薦玩家特別注意的幾款電競耳機,供初次選購的玩家作為購買方向。


電競耳機相關文章
(1)電競耳機怎麼選?除了外型你還應該考慮的因素、一文搞定(上篇)
(2)居然還不知道該買哪款耳機!市售40隻電競耳機大開箱(中篇)
(3)居然還不知道該買哪款耳機!市售40隻電競耳機大開箱(下篇)

Logitech Astro A40
羅技的A40電競耳機是其旗下子品牌Astro的高階電競耳機產品之一,該耳機有針對不同系統推出不同的對應產品,像是Xbox One版本或是PS4版本,小編這次收到的是後者。

外觀上來說,A40的設計語言非常具有科技硬派感,主色系為黑色,不過在耳罩部分因應PS4版本,所以是使用藍色作為外觀設計,但在耳機框架部分又有銀色框架設計,視覺上來說非常多變。

羅技的A40電競耳機是其旗下子品牌Astro的高階電競耳機產品之一,設計語言非常具有科技應派感。


耳機舒適度方面,舒適度是絕對足夠的,包含內部耳罩所使用的海綿相當柔軟,即便是戴著眼鏡長時間配戴,耳朵和太陽穴也不容易感到不適;另外,在頭帶部分同樣也有軟墊設計,所以配戴時也不容易感到頭部壓力。

內部耳罩所使用的海綿相當柔軟,即便是戴著眼鏡長時間配戴,耳朵和太陽穴也不容易感到不適。

頭帶部分同樣也有軟墊設計,而且調整幅度不錯。

麥克風的外型設計同樣非常具有科技感,不過不像蛇管式的設計有這麼多調整彈性。


音質部分比較特別的是,A40具備獨立的外接擴大器,擴大器上除了有音量控制以外,同時還可以調整Dolby音效設計,另外,也可以客製化串流音效輸出,最大特色是具備MixAMP的功能,玩家可以輕鬆找到自己最喜歡的音質表現。

實際的遊戲音效來說,聲音搭配擴大器以後非常不錯,不管是腳步聲還是槍聲都非常清楚。硬體規格方面來說,採用40mm驅動單體,響應頻率為20~20000Hz,阻抗則是達到48歐姆。

Logitech Astro A50
A50是A40耳機的進階版,同時也是無線電競耳機版本,最大的特色是具備獨立的無線充電座,充電座本身除了具備多種不同的參數調整功能以外,還提供無線連接的功能,將充電座接上USB連接埠以後,開啟耳機開關即可自動配對,使用上非常方便。另外,A50本身分為Xbox One和PS4兩種版本,兩種版本外觀上的顏色相同,不過在充電座的顯示幕上會有對應的版本。

A50是A40耳機的進階版,同時也是無線電競耳機版本,最大的特色是具備獨立的無線充電座。


外型本身的設計來說,同樣也是非常具有科技感的設計語言,不過配色上比較低調些,是全黑色的設計,讓外型上看起來更加沉穩、霸氣。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是無線電競耳機,所以在耳罩上會有許多相關功能的設定,如開關或是音量調整等等,在脫戴耳機的過程中,要小心不要誤觸按鍵,以免原先設定好的參數跑掉。

耳罩本身的舒適度很足夠,耳罩內海綿柔軟加上能夠完全包覆耳朵,頭部頭戴的部分也不至於感到壓力壓迫,而且眼鏡族也可戴,長時間使用下不易感到不適。另外,因為無線充電座本身就具備充電功能,將耳機放上充電座以後就會自動開始充電,而且也具備穩固耳機的功用,無線連接的加持下,使得線材控制非常輕鬆,也是一大優點。

耳罩本身的舒適度很足夠,耳罩內海綿柔軟加上能夠完全包覆耳朵。

頭部頭戴的部分也不至於感到壓力壓迫,而且眼鏡族也可戴,長時間使用下不易感到不適。

同樣是非常硬派的麥克風設計。


實際聲音的表現部分,基本未做任何調整前就已經有很不錯的槍聲清晰度,腳步聲的表現也同樣非常明顯,整體來說很不錯。

Logitech Pro X
羅技買下Blue Microphone以後已經過了一年多,年中的時候羅技終於發表首款搭載Blue麥克風技術的電競耳機:Pro X。如果單純就產品命名邏輯來看,應該可以將它視為LogitechG電競品牌極具口碑的G Pro耳機的後繼者,基本來看就是將Blue麥克風的優秀技術導入到原先就已經不錯的音質表現中,使得玩家聽得好、說的也好。

羅技終於發表首款搭載Blue麥克風技術的電競耳機:Pro X,將Blue麥克風的優秀技術導入到原先就已經不錯的音質表現中。


外型上來說,Pro X採用鋼、鋁等金屬材質打造精品的質感,視覺上來說很不錯,而且因為採用金屬的關係,也讓耳機本身兼顧耐用度。耳機本身的舒適度方面,雖然調整的彈性偏硬,比較不容易調整,可是頭戴時的感受還是滿舒適的。

耳墊本身的舒適度不錯,同時也可完整包覆耳朵。

Pro X採用鋼、鋁等金屬材質打造精品的質感,視覺上來說很不錯。

麥克風部分是蛇管式的指向型麥克風。


音質表現的部分,遊戲中不管是槍聲還是腳步聲的表現都還不錯,而且Pro X又搭載了DTS Headphone:X 2.0環繞音效技術,在聽聲辨位的能力表現方面基本上是絕對沒問題的,不管是要應付大場面的戰爭遊戲還是電競遊戲都綽綽有餘。

不過說到底,Pro X最大的特色還是在於搭載了Blue VO!CE效果這點,這個技術讓玩家可以藉由軟體調整麥克風音質,讓玩家不管是要用來玩遊戲、直播還是錄音,都可以有乾淨且飽和的聲音。不過這裡還是要強調一下,音質的表現好壞,還是得要讓玩家實際體驗過以後才知道。

硬體規格部分,採用複合網格Pro-G 50mm驅動單體,響應頻率在20~20000Hz之間,阻抗在35歐姆。

Logitech G533
Logitech G533就是羅技自家Logitech G的代表產品之一,外型的設計比較特別,和上一代G633/G933相比,G533將充滿機械感的外觀元素及燈光全部捨棄,只剩下線條簡單的全黑機身。羅技確保盡量不增加玩家頸部的壓力負擔,因此,使用最新的材料和技術,提供輕巧耐用的功能,方便玩家長時間遊戲。耳墊的部分採用的式運動網格耳墊,具有透氣的效果,並且可以方便拆下清潔。值得一提的是,G533也具備使用於7.1聲道環繞音效的DTS Headphone:X技術,能夠提供3D定位音訊,確保玩家在遊戲中可以準確判定敵人位置。

Logitech G533就是羅技自家Logitech G的代表產品之一,將充滿機械感的外觀元素及燈光全部捨棄,只剩下線條簡單的全黑機身。

耳墊的部分採用的式運動網格耳墊,具有透氣的效果。

框架使用最新的材料和技術,提供輕巧耐用的功能,方便玩家長時間遊戲。

麥克風位於左側,是使用金屬材質,藉由旋轉的方式調整位置。


由於是無線電競耳機的關係,羅技強調具備15小時的電池壽命,玩家如果要連續遊玩遊戲一整天,基本上是沒問題的。再者,官方也強調可以在最遠15公尺範圍內穩定連結。另外,耳機的按鍵集中在左耳罩後方,包含開關、音量和G鍵,可藉由軟體自行定義功能。

硬體規格的部分,內部是採用Pro G 40mm驅動單體,響應頻率在20~20000Hz,阻抗則是有32歐姆。

實際的音效體驗來說,遊戲中槍聲的表現滿清楚的,而腳步聲的部分也還ok,兩者在方向和距離上的判定都滿準確的。

MSI GH 30
微星在年中針對開學季推出的GH 30摺疊式輕量化電競耳機,重量僅222g,因為是可折疊的設計,主要是為了針對注重移動需求的玩家,為了符合這樣的主題,在麥克風的部分也是使用可拆卸式的設計,讓如果想要把GH30隨身帶著走的玩家更方便。再者,在線材方面使用3.5mm音源線,可以適用在任何支援的裝置上,包含電腦、筆電、甚至智慧手機等等。

GH 30摺疊式輕量化電競耳機,重量僅222g,因為是可折疊的設計,主要是為了針對注重移動需求的玩家。


在外型上用了電競常用的黑紅配色,並且在耳罩上放了微星極具代表性的紅色龍魂圖騰,視覺上非常搶眼。使用微星精心挑軟的柔軟觸感耳罩,讓配戴時的體驗更加舒適些,實際配戴的感覺來說,耳罩部分比較鬆,讓耳朵沒有辦法完全包覆感,但因每個人頭型而異,但整體來說的舒適度是有的。

使用微星精心挑軟的柔軟觸感耳罩,讓配戴時的體驗更加舒適些。

耳機調整幅度不錯,但耳罩部分比較鬆,讓耳朵沒有辦法完全包覆感,但因每個人頭型而異。

麥克風位於左側,同樣是以旋轉的方式調整位置。


硬體規格方面,採用的是40mm的驅動單體,搭配響應範圍20~20000Hz,阻抗則是在32歐姆,基本上可以在各式支援平台上使用。

遊戲中的表現部分,槍聲的聲音表現稍微有些薄弱,另外,腳步聲的部分在大場景的混亂遊戲場面中,也會顯得有些模糊較不清楚,整體來說比較適合一般的遊戲體驗,就入門級電競耳機來說已經不錯了。

MSI Immerse GH50
微星GH50是在今年Computex 2019才展出的最新電競單品,外觀上來說,維持微星電競耳機的設計元素,簡單的黑色主色系做出沉穩的霸氣感,但在耳罩外圍有顯眼的龍魂Logo,更有精品質感的風格,一脫以往常見的紅色外放風格,讓整個產品的形象質感分數大增,一眼就能辨識。再者,這個龍魂Logo的周圍,還可以藉由微星的Mystic Light軟體快速切換不同燈效和色彩,更是讓視覺表現更加優秀。

微星GH50簡單的黑色主色系做出沉穩的霸氣感,在耳罩外圍有顯眼的龍魂Logo,周圍還可以藉由微星的Mystic Light軟體快速切換不同燈效和色彩。


外觀設計方面,採用獨特的人體工學設計,讓GH50的彈性可調式頭帶和軟質耳棉可確保舒適地貼附在玩家的頭部。實際配帶體驗方面,耳機大小的調整稍微有些偏硬,需要施加些力道才能調整,但在戴上耳機後就能確保耳機不會亂晃,加上耳罩的大小適中,能夠完整包覆整個耳朵,且隔絕外界聲音的效果不錯,具備隔音的效果,沉浸感十足。
硬體規格方面,採用40mm驅動單體,搭配20~20000Hz響應頻率範圍,阻抗在32歐姆,是一般市場上常見的規格。

耳罩的大小適中,能夠完整包覆整個耳朵,且隔絕外界聲音的效果不錯。

彈性可調式頭帶和軟質耳棉可確保舒適地貼附在玩家的頭部。

麥克風位於左耳罩,也是以旋轉的方式調整。


實際遊戲的聲音表現來看,整體來說聲音偏悶,如果玩射擊遊戲的話,槍聲和腳步聲比較薄弱,但可藉由微星的Dragon Center做調整,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遊戲聲音。

MSI Immerse GH 70
MSI Immerse GH70最強調的功能就是具備Hi-Res高品質揚聲器以及7.1虛擬聲道功能,直接先來看看聲音表現,在《決勝時刻:現代戰爭》中,開啟7.1虛擬聲道前,遊戲整體的聲音比較清脆,低音的部分比較不明顯,不過在開啟7.1虛擬聲道後,有了滿不錯的改善,建議玩家如果要用來玩遊戲的話,可開啟7.1聲道進行。

MSI Immerse GH70最強調的功能就是具備Hi-Res高品質揚聲器以及7.1虛擬聲道功能。


回過頭來看外型設計,GH70和以往微星的電競耳機設計有些不同,耳罩部分的龍魂Logo變小,走小而美路線,不過在耳罩的兩側有RGB燈效,可藉由軟體調整,視覺感還不錯,不至於過分花俏。此外,採用實心的不銹鋼頭帶和旋轉耳罩,提高耳機耐用度的同時,也讓玩家調整耳機時的彈性更高,不過耳罩本身罩不住耳朵(會因人而異),讓耳機感覺有比較鬆弛的感覺。值得注意的是,眼鏡族玩家在購買GH70以前建議先到店面試帶以後再決定。

耳罩本身罩不住耳朵(會因人而異),讓耳機感覺有比較鬆弛的感覺,不過軟硬度還不錯,戴起來滿舒服的。

採用實心的不銹鋼頭帶提高耳機耐用度。

麥克風是指向型蛇管式麥克風,可調整彈性不錯。


硬體規格部分,採用50mm驅動單體,響應範圍在20~40000間,高音的範圍更廣些,阻抗部分則是有32歐姆,因為高頻的表現不錯,因此,在注重腳步聲和槍聲這樣低頻的射擊遊戲中,GH70可能無法完整發揮其效果,但如果是RPG遊戲或是MOBA遊戲這種各音頻都常出現的遊戲裡,GH70的表現應該會更加優秀。

MSI DS502
微星DS502在外觀的設計上維持一貫的設計元素,以電競常見的黑紅搭配作主色系,並且在耳罩的部分放上紅色的龍魂Logo,同時在耳罩的部分也放上大量網格設計,也讓整體的質感提升不少。

DS502在外觀的設計上維持一貫的設計元素,以電競常見的黑紅搭配作主色系,並且在耳罩的部分放上紅色的龍魂Logo。


不過要說DS502最大的特色,還是在具備德國進口的VIB二代震動系統,搭配龍魂的LED燈效,可以提供玩家更進一步的沉浸感。DS502採用新一代的處理晶片,通過獨家Smart Audio Controller技術,針對遊戲中聲音的高中低音頻作分析,以回饋真實的音頻和震動效果,搭配智慧自動調整型及輕量化以後的耳罩設計,在音質和舒適度上都有不錯的提升。

具備德國進口的VIB二代震動系統,以回饋真實的音頻和震動效果,搭配智慧自動調整型及輕量化以後的耳罩設計,在音質和舒適度上都有不錯的提升。


實際配戴時發現,耳機本身的調整方式比較輕鬆,但耳罩的部分包不住耳朵(因人而異),震動功能的部分也要看遊戲的支援幅度,以《決勝時刻:現代戰爭》這樣快節奏的射擊遊戲來說,能夠實際體驗到的震動感受比較不明顯,可能RPG角色扮演遊戲會有比較明顯的感受。但實際的遊戲聲音表現很棒,而且還具備降噪功能,槍聲的厚實、飽和感優秀,重型武器該有的沉重槍響也有表現出來,再者,腳步聲也很明顯,不管在方向還是距離判定上都有不錯的表現。

框架本身的調整幅度還不錯,很輕鬆地就可以調整耳機大小。

麥克風是以旋轉的方式做位置調整。


硬體規格方面來說,採用40mm的驅動單體,響應頻率範圍則是在20~20000Hz之間,阻抗部分有32歐姆,和常見的電競耳機相同。

Razer Kraken X
Kraken X電競耳機是北海巨妖系列中較簡單設計的款式,Kraken X有許多不錯設計,像是重量僅250g,非常輕盈;而耳機本身也具備7.1虛擬聲道的支援,能夠提供準確的聽聲辨位功能,就Razer北海巨妖系列電競耳機來說,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入門電競耳機選擇。

Kraken X電競耳機是北海巨妖系列中較簡單設計的款式,具備7.1虛擬聲道的支援,能夠提供準確的聽聲辨位功能。


外型上來看,採用的是經典黑的配色,同時設計也很簡潔有力,維持Razer電競耳機一貫的作風,頭帶的部分具備柔軟的襯墊可以減輕頭部壓力,耳罩部分則是用了記憶泡綿軟墊和鏡架溝槽設計,除了能夠提供舒適的配帶體驗以外,針對眼鏡族也是非常親民的設計。不過耳機調整的方式稍微有點偏硬,所以需要施點力才能順利調整,同時,雖然有鏡架溝槽的設計,不過使用時還是需要試用一下才能確定是否適用自己的戴法喔!

耳罩部分則是用了記憶泡綿軟墊和鏡架溝槽設計,除了能夠提供舒適的配帶體驗以外,針對眼鏡族也是非常親民的設計。

頭帶的部分具備柔軟的襯墊可以減輕頭部壓力,調整幅度也不錯。

麥克風是蛇管式設計,位於左耳罩。


硬體規格部分,採用40mm驅動單體,響應範圍在12~28000Hz之間,範圍表現來說還不錯,耳機阻抗則是有32歐姆。

實際的遊戲體驗部分,Kraken X表現的很不錯,槍聲的清晰度和來源都非常清楚,同時腳步聲的設計也很明顯,兩者混合一起出現時,大場面槍戰場景中也不會混淆,以入門耳機來說音質表現很好。

Razer Kraken Kitty Edition
為了廣大女性玩家的福利,Razer針對女性市場推出了Kraken Kitty版本,骨子裡仍是Kraken電競耳機的基底,不過外觀上融合了Kitty貓的元素,像是超級醒目的粉紅貓耳就是一例。
外觀上來看,耳機本身採用粉紅色作為主色系,並在耳罩部分用上亮灰色座配合,同時,比較特別的是貓耳除了第一眼視覺效果就已經非常搶鏡以外,它本身還具備RGB燈效設計,搭配軟體以後,可以用來作為玩家Cosplay的好幫手。

Razer針對女性市場推出了Kraken Kitty版本,骨子裡仍是Kraken電競耳機的基底,不過外觀上融合了Kitty貓的元素。


這款耳機的佩戴舒適度因為是維持Kraken耳機的底,所以配戴體驗非常舒適,同樣也是採用記憶海綿的耳罩完整包覆耳朵,同時頭帶部分即便長時間配戴也不容易有不適感產生,整體來說很不錯。

採用記憶海綿的耳罩完整包覆耳朵,配戴體驗非常舒適。

框架調整幅度大,頭帶部分即便長時間配戴也不容易有不適感產生。

麥克風部分為蛇管式設計。


硬體規格的部分,單體為50mm大小,響應頻率在20~20000Hz之間,阻抗則是32歐姆,同樣也是電競耳機的標配規格。

實際的音質表現來說,遊戲中的槍聲表現很不錯,沉穩但不會過悶,不過腳步聲就稍微有些加強空間了,有時候即便敵人在隔壁間,也可能會有腳步聲不夠明顯的問題,但基本上一般遊戲都還是可以輕鬆應付的。

Razer Kraken Tournament Edition
Razer北海巨妖Kraken系列,去年在IFA 2018中推出Tournament Edition版本,同時也是Razer旗下首款開始搭載THX Spatial環繞音效的電競耳機。

Razer北海巨妖Kraken系列,去年在IFA 2018中推出Tournament Edition版本,是首款搭載THX Spatial環繞音效的電競耳機。


從外型上來看,維持Razer北海巨妖系列一貫的設計,以素面黑的配色為主色系,耳機架使用鋁合金材質,並在上架的部分配上軟綿且加厚處理,穩固但又不會影響佩帶的舒適度。耳罩部分是使用較常見的圓形耳罩,外蓋除了Razer商標以外,其他部分使用網狀孔設計,並在最外圍包上一圈鏤空的鋁合金外架。

耳罩部分是使用較常見的圓形耳罩,外蓋除了Razer商標以外,其他部分使用網狀孔設計。

耳機架使用鋁合金材質,並在上架的部分配上軟綿且加厚處理,穩固但又不會影響佩帶的舒適度。

指向型麥克風在左側,並使用蛇管式的設計。


耳罩內部的設計同樣不馬虎,而且Razer特別針對佩帶的舒適度做強化,像是耳罩配有清涼的凝膠耳罩,並且為了方便佩帶眼鏡的玩家使用,也在耳罩內部使用隱藏式的眼睛架通道,減少長期配戴時,鏡架擠壓大陽穴的不適感。

硬體規格方面,Kraken Tournament耳機推出時把電競的音質體驗往上拉高了一大檔次,基本的硬體規格已經很強悍,像是音頻範圍介於12Hz至28KHz之間,高低頻極限範圍都優於目前市面上許多電競耳機,還有像是採用Razer調校的50 mm驅動單體等等。內部的音效部分藉由THX Spatial音頻的輔助,讓Kraken TE可模擬出5.1和7.1聲道的音頻環境,進一步強化遊戲中聽音辨位的能力。

實際的音效表現方面,開啟THX Spatial功能前,遊戲中對於敵人位置和槍枝聲響的判斷已經有不錯的能力,但在開啟之後才能更加體會到THX Spatial的強大,聲音遠近的位置判斷的更加清楚,而且就算有敵人位於同棟樓的上下樓處,THX Spatial也能精準的找到其方位。

Razer Nari Wireless
Nari電競耳機在外型上的設計上,採用鋁合金的外露式框架,在頭頂的頭帶處則是放上軟綿減輕長時間配戴的不適感。耳罩部分則是使用和Kraken系列相同的網孔設計,並在中央放上Razer商標,該商標也支援Chroma RGB燈效,可藉由Razer Synapse 3軟體自由選擇1,680萬種色彩和多種燈效模式。

Nari電競耳機在外型上的設計上,採用鋁合金的外露式框架。


耳罩設計上,除了使用軟綿提高舒適度以外,也在內部注入冷卻凝膠加速散熱,並且設計為眼鏡族配戴的鏡架道,減少配戴時擠壓鏡架造成太陽穴位置不適的可能。另外,這次在耳罩調整的方面,除了基本的伸縮調整以外,也使用90度旋轉耳罩藉此適應不同的耳朵形狀和位置。

耳罩部分使用軟綿提高舒適度以外,也在內部注入冷卻凝膠加速散熱,並且設計為眼鏡族配戴的鏡架道。

金屬的框架搭配90度旋轉耳罩,輕盈且提供調整彈性。

麥克風為可拆卸式蛇管型麥克風,指向型收音。


無線方便、耳罩調整ok、舒適度中間偏舒適。左右耳罩上同時也具備多種功能鍵和連接埠,右耳罩的調整功能僅音量滾輪,左耳罩則是具備麥克風靜音鍵、遊戲/聊天平衡、電源鍵、充電用USB-C連接埠和3.5 mm耳機孔供和電腦相連用。雖然多數功能都集中在左耳,但長時間配戴時,耳朵並不會感到明顯升溫,內部使用的冷卻凝膠看來效果十足。

硬體規格方面,耳機的高低音頻反應頻率為20Hz至20kHz之間,和多數有線電競耳機的頻率範圍相同,阻抗則是32Ω。耳機驅動單體為50mm,並且使用釹質磁鐵,是許多高級揚聲器或耳機常用的材質,能夠提供比較好的動態表現,產生較大的音壓。這點小編在第一次戴上Nari,把它先拿來聽一般的音樂時就可以感覺得到,聲音確實比一般耳機傳出的聲音還要更加渾厚一點。

Sades Armor
Sades旗下的電競耳機第一眼給人的印象非常華麗,多數產品甚至會提供大量的RGB燈效,視覺效果非常炫麗,Sades Armor狼盾便是其中之一,在色彩RGB方面採用的是更優秀的ARGB燈效,在燈效的轉換上會更柔和。此外,耳機本身具備7種固定燈效,可藉由線控自己調整。

Sades Armor狼盾視覺效果非常炫麗,在色彩RGB方面採用的是更優秀的ARGB燈效,在燈效的轉換上會更柔和。


除了視覺的RGB效果以外,耳機本身重量僅260g,是非常輕量化的耳機,耳機本身調整的幅度也滿不錯的,使用分壓式自動調節頭帶,並且以金屬支撐頂端,藉由金屬支架搭配軟膠包圍,不只耐用而且兼具美觀。耳機最大可展開道160度,無須任何手動調整就可讓玩家使用,調整的時候很輕鬆。另外,耳罩本身能夠包覆耳朵,而且使用的材質很舒服,就配戴舒適度來說很不錯。

耳罩本身能夠包覆耳朵,而且使用的材質很舒服,就配戴舒適度來說很不錯。

使用分壓式自動調節頭帶,並且以金屬支撐頂端,藉由金屬支架搭配軟膠包圍,不只耐用而且兼具美觀。

麥克風位於左側,採用蛇管式設計。


硬體規格部分,採用高傳真釹磁40mm單體,響應頻率範圍在20~20000Hz間,阻抗是32歐姆,符合市場上的標配。

實際的遊戲聲音方面,整體來說聲音較低沉,包含槍聲和腳步聲都有些悶,以射擊遊戲來說可能會有些不適應,不過玩家如果覺得聲音不合預期的話,也可以藉由軟體調整四種不同的聲音模式,確保找到自己喜歡的聲音。

Sades Diablo
Sades暗黑鬥狼(Diablo)電競耳機是全球首款發採用Realtek音效系統的電競耳機,外觀整體的設計元素較低調,以黑色作為主配色,在頭帶框架和耳罩部分大量使用,不過耳罩外圍柔有一圈RGB呼吸燈效果,同樣可以透過線控做調整,視覺上來說滿炫麗的。

Sades暗黑鬥狼(Diablo)電競耳機是全球首款發採用Realtek音效系統的電競耳機,外觀整體的設計元素較低調。


雖然說無法調整RGB燈效,不過在左側耳罩上還是有提供LED燈開關,右側耳罩則是有音量調整轉盤,方便玩家調整音量。另外在線控的部分,除了剛才提到的燈效調整以外,另外還有音量調整、音量開關、麥克風靜音開關,以及控制LED燈效是否要做定色還是呼吸燈的切換。

實際戴上耳機的體驗方面,耳罩的方面比較鬆,耳罩會懸空在耳朵外面,蓋不住整個耳朵,不過這點可能會因為每個人頭型不同有差異,玩家可以實際到店面試用看看。耳罩本身因為大小滿大的關係,戴起來倒是滿舒服的。

耳罩本身因為大小滿大的關係,戴起來滿舒服的。

框架調整方面比較鬆,耳罩會懸空在耳朵外面,蓋不住整個耳朵,不過這點可能會因為每個人頭型不同有差異。

麥克風同樣也是採蛇管式的指向型麥克風。


硬體規格方面,同樣也採用高傳真釹磁40mm單體做驅動,響應頻率也在20~20000Hz之間,阻抗則是有32歐姆,使用的線材是USB連接線,大抵來說可以在對應連接埠的平台上使用。
實際遊戲聲音方面,就射擊遊戲來說表現稍弱,遊戲中的槍聲聲音清脆,沒有立體的沉穩感,腳步聲方面也比較不清楚,建議比較適合用來玩RPG角色扮演遊戲或是可以用來玩MOBA競技遊戲。

Sades Snowwolf雪狼
在市場上「一片黑」的電競耳機設計元素中,Sades的雪狼電競耳機以純白顏色做設計,視覺上來說非常搶眼,雖然本身沒有具備任何RGB燈效,不過因為本身的設計顏色就已經很特別,所以少了RGB燈效影響也不大。

Sades的雪狼電競耳機以純白顏色做設計,視覺上來說簡潔有力。


外型方面,雪狼的設計是比較中規中矩的電競耳機設計,左右耳罩外側用了Sades的Logo設計,內部耳罩則是有Sades的狼盾商標,內外兼具的強化產品形象,輕量化的外型是主打,輕巧頭帶配上不鏽鋼支架以及人工PU皮製造的頭帶墊,配戴感覺不錯。耳罩的部分則是使用加厚耳罩,調整的彈性滿輕鬆的,而且耳罩戴起來也很舒適,採用家後的透氣耳罩,長時間配戴的話還不至於感到悶熱。另外,Sades為了滿足潛在的女性玩家需求,也附贈珊瑚絨耳罩套讓玩家可以自己更換。

左右耳罩外側用了Sades的Logo設計,內部耳罩則是有Sades的狼盾商標,內外兼具的強化產品形象。

頭帶配上不鏽鋼支架以及人工PU皮製造的頭帶墊,配戴感覺不錯。

指向型麥克風在左側,是軟管的外型設計。


內部的硬體規格方面,使用40mm釹鐵硼驅動單體,搭配20~20000Hz的響應頻率範圍,以及16歐姆的阻抗,再加上使用的線材是3.5mm耳機孔,讓雪狼耳機可以應用在許多不同的平台上,包含PC、Mac、家用遊戲主機,甚至Switch想要使用的話也是可以的。

實際遊戲的聲音表現方面,槍聲的音質適中,不過腳步聲稍微不清楚,如果玩家是要用來玩射擊遊戲的話,可能需要另外藉由軟體做調整找到最適音質。

Sades MPower angel edition
隨著時間的推進和電競的盛行,除了男生愛打電動以外,也越來越多女性玩家出現,Sades也看到這樣的趨勢,推出一系列的天使限量版產品,包含鍵盤、滑鼠、衣服等周邊產品,其中也有Sades Mpower天使限量版電競耳機。

隨著時間的推進和電競的盛行,除了男生愛打電動以外,也越來越多女性玩家出現,Sades也看到這樣的趨勢,推出一系列的天使限量版產品其中,也有Sades Mpower天使限量版電競耳機。


外型上來說,全機是用玫瑰金作為主色系,包含耳罩框架和外圍的一圈點綴,以及頭帶下方的軟墊部分也是玫瑰金配色,其他則是以簡單乾淨的白色作為主色,讓它給人的第一印象非常適合女生。


實際配戴的感覺方面,耳機調整的幅度還不錯,耳罩的部分雖然無法完全包覆耳朵,不過這點也是因為每個人頭型不同,可能會有不同的結果。耳罩的部分,採用柔軟蛋白皮質面料內裡的材質,加上透氣不織布提升耐用度,舒適度也很不錯。

耳罩的部分,採用柔軟蛋白皮質面料內裡的材質,加上透氣不織布提升耐用度,舒適度不錯。
耳機調整的幅度還不錯,全機是用玫瑰金作為主色系,包含耳罩框架和外圍的一圈點綴,以及頭帶下方的軟墊部分也是玫瑰金配色。

麥克風是軟管式設計,採指向型收音。


硬體規格方面,採用50mm釹鐵硼驅動單體,響應頻率範圍在20~20000Hz之間,阻抗則是32歐姆,滿符合市場電競耳機的基本標準。

實際的遊戲聲音表現,音質的表現還不錯,遊戲中的槍聲沉重,開槍的時候聽覺感受很棒,另外,腳步聲的表現雖然有進步空間,但已經滿不錯的了。在這樣表現的前提下,如果不拿來玩射擊遊戲,改玩RPG遊戲的話,背景音樂和遊戲聲音的表現應該會滿不錯。

SteelSeries Arctis 1
SteelSeries旗下的電競耳機有多種不同的系列,這次小編收到的是Arctic系列,其中,這裡要介紹的是Arctic 1四合一無線遊戲耳機,外觀上走的是中規中矩的設計路線,低調但卻讓人用的安心。不過設計上最大的特點在他使用USB-C無線硬體鎖(也就是它的2.4GHz接收器),也就是說,只要裝置上有對應的連接埠,Arctic 1可以在PC、PS4家用遊戲主機、Nintendo Switch、甚至Android手機上使用,可用彈性非常高,當然如果有需要的時候,還是可以使用3.5mm耳機線連接裝置使用。

Arctic 1四合一無線遊戲耳機,外觀上走的是中規中矩的設計路線。


實際的配戴體驗來說,耳機戴上以後,由於頭帶部分使用加強版頭帶,因此頭部的舒適度還不錯,不過耳罩的調整設計很緊,調整時需要稍微出點力,這樣的好處是當耳機戴上以後,可以確保它不會輕易滑落;不過缺點則是長時間使用的話,耳朵部分可能會有些不舒服,加上如果玩家是眼鏡族的話,耳罩緊密壓著耳朵的關係,太陽穴可能會有些不舒服,使用上是否適應要玩家親自體驗後才能確定。另外,耳機本身的按鍵主要都位於耳罩上,所以玩家脫戴耳機時,要小心不要誤觸按鍵,以免設定好的參數跑掉。

耳罩的調整設計很緊,調整時需要稍微出點力,這樣的好處是當耳機戴上以後,可以確保它不會輕易滑落。

頭帶部分使用加強版頭帶,因此頭部的舒適度還不錯。

麥克風採蛇管式、指向型麥克風。


音質表現上來說,遊戲裡的槍聲滿清晰,不過敵人腳步聲的部分可以再更好些,尤其如果是在像《決勝時刻:現代戰爭》或是《戰地風雲1》這樣有時會有大場面槍戰遊戲時,周遭的腳步聲容易被其他槍聲或爆破聲掩蓋,不過若是一般的射擊遊戲的話,Arctic 1的音質表現已經非常不錯,若是使用上不滿意的話,還可以藉由SteelSeries Engine軟體自訂EQ設定或麥克風音量等功能,確保使用上的便利性。

SteelSeries Arctic 3
有線玩遊戲、藍牙享生活是SteelSeries Arctic 3藍牙耳機的最佳寫照,顧名思義,Arctic 3藍牙耳機除了能夠藉由3.5mm耳機線連接不同的對應裝置使用以物,也可以藉由藍牙配對的方式進行遊戲,同時也能用來進行VoIP聊天、接聽電話或是一般的音樂串流,使用彈性也不錯。Arctic 3另有有線耳機的版本,使用的就是一般的3.5mm耳機線了,玩家如果選購的話,購買前要注意版本。

有線玩遊戲、藍牙享生活是SteelSeries Arctic 3藍牙耳機的最佳寫照,除了能夠藉由3.5mm耳機線連接不同的對應裝置使用以物,也可以藉由藍牙配對的方式進行遊戲。


外觀設計來說,Arctic 3採用獨家設計的滑雪護目鏡懸吊式頭戴,它能夠完整的環繞在頭部周圍,均勻分散重量和壓力,配戴時的舒適度還不錯,不過它就不像採用魔鬼氈設計的其他Arctic系列耳機一樣,可以有較大的調整彈性了。同時,因為調整的方式是固定的,所以小編自己試戴時,耳罩無法完全包覆耳朵,會聽到外界的聲音,這點使用上可能因人而異,建議玩家親自配戴以後再決定。

耳罩無法完全包覆耳朵,會聽到外界的聲音,這點使用上可能因人而異,不過耳罩舒舒適度不錯。

獨家設計的滑雪護目鏡懸吊式頭戴,它能夠完整的環繞在頭部周圍,均勻分散重量和壓力。

軟管的指向型麥克風味於麥克風左側,可收入耳機內收納。


音質表現方面不錯,遊戲雖然敵人的腳步聲比較悶一點,但就槍聲的方向來源還是非常清晰的,足夠應付一般的PC遊戲和Nintendo Switch、或是手遊等等。
整體來說,Arctic 3藍牙耳機因為多了藍牙的功能,使得它的使用彈性往上提高了不少,雖然打PC遊戲時還是建議接上線材比較穩定,但就一般使用時,如果玩家只是想要輕鬆又多功能的電競耳機的話,Arctic 3藍牙耳機在使用上來說,彈性很不錯。

SteelSeries Arctic 7
同樣也是獲獎無數的Arctic 7電競耳機,技術上採用的是2.4GHz無線設計,只需要將接收器的一端接上USB連接埠,開啟耳機位於耳罩上的電源開關以後,就會自動進行配對,使用上非常方便迅速。

Arctic 7電競耳機,技術上採用的是2.4GHz無線設計。


就外型設計看來看,外觀上和Arctic Pro一樣採用魔鬼氈式的頭帶,可以提供的頭型調整幅度滿廣的,配戴體驗也很舒適。不過和Arctic Pro比的話,耳罩的硬度稍微算是適中,不管是不是眼鏡族的玩家,都能有不錯的舒適度,不過建議玩家如果有戴眼鏡的話,還是不要太長時間戴著耳機比較好,以免太陽穴容易不舒服。

耳罩的硬度稍微算是適中,不管是不是眼鏡族的玩家,都能有不錯的舒適度。

採用魔鬼氈式的頭帶,可以提供的頭型調整幅度滿廣的。

麥克風也是軟管式的指向型麥克風。


至於在音質表現的部分,槍聲方向準確且清晰,聲音來源的距離判定也還不錯,而敵人腳步聲的呈現也還滿清晰的,加上也有DTS Headphone:X v2.0的環繞音效技術加持,遊戲內的聲音表現沒話說。耳機上除了有電源和音量鍵調整以外,另外還有ChatMix按鈕,可以快速調整遊戲和聊天音訊的平衡,使用上非常方便。

同樣採用40mm釹單體,但響應頻率在20~20000Hz之間,耳機阻抗在32歐姆,規格上算是比較中規中矩的,也是一般電競耳機中最常使用的設定,但玩家如果只是想要一個高階但又簡單設定的電競耳機的話,Arctic 7相較於Arctic Pro就會是比較適合的選擇。

SteelSeries Arctic Pro
SteelSeries的Arctic系列電競耳機自推出以後就屢獲玩家好評,其中,最高階的Arctic Pro Wireless無線耳機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外觀上它採用輕巧的鋁合金和鋼質結構組成,在堅固耐用下同時也提供輕巧的外型,加上黑色的主色系,營造出沉穩、低調的外型設計。

Arctic Pro Wireless無線耳機在外觀上它採用輕巧的鋁合金和鋼質結構組成,在堅固耐用下同時也提供輕巧的外型。


在外型上,Arctic Pro採用市面上電競耳機較少採用的魔鬼氈式頭帶,初次配戴時只需要將魔鬼氈先鬆開並戴上耳機,再調整完舒適的大小以後將魔鬼沾黏回即可,耳機可調整的幅度相當大,除非您的頭真的大到超出魔鬼氈的黏著範圍,否則一般來說已可滿足多數玩家的頭型舒適度需求。另外,耳罩本身使用的海綿滿舒適的,能夠充分包覆整個耳朵,但不至於過度擠壓太陽穴。

耳罩本身使用的海綿滿舒適的,能夠充分包覆整個耳朵,但不至於過度擠壓太陽穴。

魔鬼氈式頭帶,初次配戴時只需要將魔鬼氈先鬆開並戴上耳機,再調整完舒適的大小以後將魔鬼沾黏回即可。

採用軟管式的麥克風,為指向型收音模式。


Arctic Pro採用2.4GHz無線技術(另有藍牙模式),藉由傳送器基地台的設計,玩家可以快速調整遊戲音量、聊天音量、等化器等功能,可以快速在基地台上使用,搭配DTS Headphone:X v2.0環繞音效技術,實際的聆聽效果來說,射擊遊戲中敵人的腳步聲非常清楚,同時方向感也算清晰,槍聲的來源方向感也不錯,整體來說可應付多數遊戲的聲音。

硬體規格部分,驅動單體採用40mm釹單體,響應的頻率範圍在10~40000Hz,相較於一般電競耳機來說,在低音的範圍更廣,腳步聲的敏感度也更佳,耳機阻抗的係數則是在32歐姆。麥克風採用伸縮式設計,具備雙向式降噪模式,音質表現還不錯。另外,因為是無線電競耳機,所以在電池續航力部分單次充電可達20小時使用(兩顆電池),單顆電池也能連續使用10小時,算是十分夠用了。整體來說,Arctic Pro無線耳機是玩家如果要選購無線電競耳機的話一個不錯的選擇。

XPG EMIX H30+F30
ADATA旗下電競品牌XPG電競耳機新品XPG EMIX H30 SE(下稱EMIX H30 SE),將以高規格的頂級規格,再搭配SOLOX F30虛擬7.1聲道音訊擴大器,完整為玩家帶來高規格的電競頂級雙配備!

EMIX H30 SE為一全罩式電競耳機,外型配色上以黑+紅這個經典不敗的電競配色為主,在耳罩上方打上「XPG」品牌名稱強化產品信仰,上方支架則是有「EMIX H30」掛名,同時耳罩還使用非常惹火的網孔設計,使用鋁合金拉髮絲紋銘版造型,在接上耳機後,該火紅網孔還會發出紅色燈效,玩家「只要看你一眼一瞬間」就會馬上被吸引,整體來說外型非常的酷炫有看頭!

EMIX H30 SE為一全罩式電競耳機,外型配色上以黑+紅這個經典不敗的電競配色為主,在耳罩上方打上「XPG」品牌名稱強化產品信仰。


耳罩採用記憶海綿設計,提供舒適度,透氣且有彈性,長時間使用下耳朵不易感到不適。耳機內部採用53mm驅動單體,降低聲音的失真度和延遲性,強化低音域的表現,頻率的範圍在20Hz~20,000Hz,在電競耳機常見的範圍之內,耳機的阻抗為32Ω±15%,除了可接PC/Mac電腦使用外,也可以在Xbox One、PS4以及各種行動裝置上使用。

耳罩採用記憶海綿設計,提供舒適度,透氣且有彈性,長時間使用下耳朵不易感到不適。

頭帶框架調整幅度不錯,同時也有軟墊在內。


除了耳機本身外,EMIX H30 SE耳機還有一強大利器:SOLOX F30音訊擴大器,它可以切換四種情境模式,可切換遊戲、電影、人聲、音樂等情境模式,並且支援7.1聲道,讓玩家可以更精準的判斷敵人腳步聲方位。SOLOX F30機身上除了對應麥克風靜音以及7.1聲道開啟的獨立按鍵以外,另有可隨時切換喇叭/耳機獨立同時輸出的按鍵,玩家在開啟功能後,可以同時藉由耳機本身或是電腦喇叭同時輸出,使用上非常方便。

與之搭配的F30擴大器,可快速調整不同參數。


實際將耳機和擴大器搭配使用後,可以快速掌握到FPS遊戲中敵人的腳步聲,並且快速辨別其方位。而在開啟擴大器的其他功能後,就算用來看電影或是聽音樂,也能有不錯的音質體驗。

XPG Precog
XPG今年新推出Precog預知者電競耳機,主打靜電加動圈的雙單體架構,並且支援Hi-Res Audio高解析音質,加上內建有FPS/虛擬7.1/音樂三種模式,可快速藉由隨附的線材切換,因應不同的使用模式。

Precog預知者電競耳機,主打靜電加動圈的雙單體架構,並且支援Hi-Res Audio高解析音質。


外型上來說,Precog也有著XPG一貫的黑紅經典配色設計,而且這次又加上在耳罩部分設計了LED紅光效果,更是讓整體的視覺效果更加有感提升。另外,這次Precog也搭配type-C和3.5mm兩種控制盒,而且也有USB轉接線,玩家可以輕鬆在PC、Mac、家用遊戲主機、Switch或是智慧手機上使用,整體的彈性很不錯。

配戴體驗方面,雖然耳機本身重量在362g,但頭帶部分使用自動平衡頭帶,在確保耳罩壓力平衡的同時,也能維持最佳的夾持力;耳罩部分則是使用可旋轉式的耳罩設計,休息時可以將耳罩旋轉平放,另外,耳罩的內墊則是用了人體工學耳墊,採用記憶海棉材質,前薄後厚符合頭型減壓的設計,長時間配戴下,確實不容易感到頭不不適感。

耳罩的內墊則是用了人體工學耳墊,採用記憶海棉材質,前薄後厚符合頭型減壓的設計。

頭帶部分使用自動平衡頭帶,在確保耳罩壓力平衡的同時,也能維持最佳的夾持力。

麥克風位於左側,採蛇管式、指向型麥克風。


硬體規格方面,採用靜電單體/動圈單體雙單體的架構,前者提供純淨的高音頻、後者則是提供飽滿的低頻,兩者混合隻下可以有更立體的聲音表現,響應頻率範圍也非常廣,介於5~50000Hz之間,阻抗則是在32歐姆。

遊戲中的聲音表現得益於廣大的頻率範圍,讓槍聲和腳步聲的聲音都非常清晰,不過或許也是因為範圍太大的關係,使得部分較雜的雜音也容易聽到,在槍戰遊戲中反而容易影響聆聽;然而,若是將其應用在RPG腳色扮演遊戲時,就可以深切體會並發揮Precog電競耳機的高品質音效。

幾款耳機推薦給玩家參考

看完了上述40市售電競耳機以及先前的耳機相關介紹以後,相信玩家們已經了解選購電競耳機前須注意的事項,以及市面上可以參考的品牌產品。其實市面上的電競耳機百百款,當然這次介紹的40款只是冰山一角,玩家們還是可以各方面參考看看有沒有喜歡或有興趣的耳機可以選擇。

不過,玩家們如果沒有特殊的品牌信仰,或者是想要買自己的第一隻電競耳機,卻又不知道從何下手的話,小編這邊也提供四隻電競耳機給玩家們做選擇,提供給玩家們作為選購前的參考標準囉!

編輯推薦:ASUS TUF Gaming H7
第一個要推薦的是TUF Gaming推出的H7電競耳機,在外觀上,以現階段的電競耳機系列產品來說,其黑黃搭配的顏色相對顯得比較高調,同時在最外圍還有一圈黃色色環作點綴,在視覺效果上顯得滿活潑的。採用2.4GHz無線連接的技術,玩家也可以選擇透過有線的USB線材做連接,使用彈性不錯。採用53mm的釹磁鐵驅動單體,響應頻率範圍在20~20000Hz,是非常中規中矩的電競耳機標準,阻抗則是在32歐姆,可適用於PC、Mac、家用遊戲主機或Nintendo Switch等多平台。遊戲中的槍聲表現不錯,基本方向和距離都可判定,不過腳步聲稍微有比較小聲,不過如果是玩一般的競賽遊戲的話,基本都可適用。


編輯再推薦:Cooler Master MH752
第二款要推薦的是由Cooler Master所推出的MH752電競耳機,MH752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簡單乾淨,搭配輕巧的設計,外觀上簡單的黑色作為主色系,並且僅僅在左右兩側的耳罩上放了Cooler Master的商標Logo,簡單不失信仰。耳罩和頭戴都使用柔軟的蛋白質材質,長時間使用下不容易感到不適,而且因為耳罩的大小也滿大的,所以耳朵可以完整背包覆,這在長時間遊戲時的舒適度感受尤其明顯。採用的是40mm的驅動單體,響應範圍在20~20000Hz之間,抗阻則是只有26歐姆,因為耳機本身採用的是3.5mm音源線,所以如果有對應的行動裝置的話,也是很容易就可以推動。作為Cooler Master入門等級的電競耳機來說,MH752的音質表現意外的很不錯,槍聲的來源和距離感都滿好的,而且腳步聲也滿清楚。


最佳C/P:Alteam GM591
Ateam(亞立田)在市場深耕多年,致力於設計與生產優質的耳機、麥克風及喇叭,其Alteam GM591耳罩式耳機麥克風是專為大眾主流玩家所設計的款式,外觀設計與其他知名品牌相較之下格外低調,耳罩和頭帶的內側皆使用了廣受好評的高科技超透氣纖維材質,其兩側還可將頭帶拉伸,依照玩家頭部的大小自由調節長度,不只能夠有效解決長時間配戴導致耳朵悶熱的問題,更提供玩家恰到好處的舒適度。搭載53mm銣鐵硼驅動單體,比起常見的40、50mm單體可以更凸顯低音頻的表現,以遊戲體驗來說,當玩家在遊玩射擊遊戲時,能夠更加清楚分辨腳步聲和槍砲聲的來向,更加提供身歷其境的聽覺享受。


優質設計:Logitech Astro A40
羅技推出的A40電競耳機是其旗下子品牌Astro的高階電競耳機產品之一,外觀上來說,A40的設計語言非常具有科技硬派感,主色系為黑色,不過在耳罩部分因應PS4版本,所以是使用藍色作為元素,但在耳機框架部分又有銀色框架設計,視覺上來說非常多變。內部耳罩所使用的海綿相當柔軟,即便是戴著眼鏡長時間配戴,耳朵和太陽穴也不容易感到不適;另外,在頭帶部分同樣也有軟墊設計,所以配戴時也不容易感到頭部壓力。音質部分比較特別的是,A40具備獨立的外接擴大器,擴大器上除了有音量控制以外,同時還可以調整Dolby音效設計,遊戲音效來說,聲音搭配擴大器以後非常不錯,不管是腳步聲還是槍聲都非常清楚。


電競耳機相關文章
(1)電競耳機怎麼選?除了外型你還應該考慮的因素、一文搞定(上篇)
(2)還不知道該買哪款電競耳機嗎?市售40隻電競耳機大開箱(中篇)
(3)居然還不知道該買哪款耳機!市售40隻電競耳機大開箱(下篇)





發表您的看法

請勿張貼任何涉及冒名、人身攻擊、情緒謾罵、或內容涉及非法的言論。

請勿張貼任何帶有商業或宣傳、廣告用途的垃圾內容及連結。

請勿侵犯個人隱私權,將他人資料公開張貼在留言版內。

請勿重複留言(包括跨版重複留言)或發表與各文章主題無關的文章。

請勿張貼涉及未經證實或明顯傷害個人名譽或企業形象聲譽的文章。

您在留言版發表的內容需自負言論之法律責任,所有言論不代表PCDIY!雜誌立場,違反上述規定之留言,PCDIY!雜誌有權逕行刪除您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