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還不知道該買哪款電競耳機嗎?市售40隻電競耳機大開箱(中篇)

文.圖/JC、Jack 2019-11-26 09:00:38
接續上一篇的電競耳機選購前的基本介紹,接下來將進入市售40隻電競耳機的簡單快速介紹內文,下文產品名稱將以廠商英文名順序排列。且因產品數量為數眾多,因此將額外分為兩篇文章撰寫。


電競耳機相關文章
(1)電競耳機怎麼選?除了外型你還應該考慮的因素、一文搞定(上篇)
(2)還不知道該買哪款電競耳機嗎?市售40隻電競耳機大開箱(中篇)
(3)還不知道該買哪款電競耳機嗎?市售40隻電競耳機大開箱(下篇)

Alteam GM591
Ateam(亞立田)在市場深耕多年,致力於設計與生產優質的耳機、麥克風及喇叭,憑藉著ODM和OEM起家的技術和實力,是台灣少數擁有經驗豐富的研發團隊和自有生產線的耳機品牌。

而本次借入的Alteam GM591耳罩式耳機麥克風是專為大眾主流玩家所設計的款式,外觀設計與其他知名品牌相較之下格外低調,耳罩和頭帶的內側皆使用了廣受好評的高科技超透氣纖維材質,其兩側還可將頭帶拉伸,依照玩家頭部的大小自由調節長度,不只能夠有效解決長時間配戴導致耳朵悶熱的問題,更提供玩家恰到好處的舒適度。耳機右方下緣更設有一組開關,方便玩家快速調整耳機音量大小,設計相當人性化。

Alteam GM591耳罩式耳機麥克風是專為大眾主流玩家所設計的款式,外觀設計與其他知名品牌相較之下格外低調。

耳罩和頭帶的內側皆使用了廣受好評的高科技超透氣纖維材質。

頭帶上有ALTEAM商標做產品形象。


內部硬體方面,GM591搭載53mm銣鐵硼驅動單體,比起常見的40、50mm單體可以更凸顯低音頻的表現,以遊戲體驗來說,當玩家在遊玩射擊遊戲時,能夠更加清楚分辨腳步聲和槍砲聲的來向,更加提供身歷其境的聽覺享受。音樂表現也是相當出色,多虧了其內建的53mm大型動圈式單體,整體聲音相當飽滿,不論是鋼琴、人聲還是流行樂中常見的低音和弦,效果都十分令人滿意。

除了聽到的聲音之外,要能夠在遊戲中與隊友建立良好的溝通,那就需要收音清楚的麥克風,而GM591耳機左側的麥克風搭載了單一指向性電容式收音元件,不僅能夠有效減少收訊雜音,更大幅提升語音通訊的清晰度。

GM591耳機左側的麥克風搭載了單一指向性電容式收音元件。


價格方面,官網的建議售價為1,490元,再看看各大網路商城的促銷優惠,大致落在千元左右,即可擁有無比舒適且高品質的聽覺享受,以這價位來說相當超值,值得推薦給學生或是一般休閒的玩家選擇。

Alteam RFD-877W
Alteam RFD-877W是亞立田的無線耳機麥克風款式之一,整體外型相當簡樸內斂,採用了體積較小的耳罩和頭帶,不僅方便玩家收納之外,更減輕了玩家配戴時的重量負擔。耳墊更採用了蛋白質皮革表面,密封性極佳,能夠有效阻隔周遭的噪音,享受遊戲的同時不被環境干擾。

Alteam RFD-877W外型相當簡樸內斂,採用了體積較小的耳罩和頭帶,不僅方便玩家收納之外,更減輕了玩家配戴時的重量負擔。

耳墊採用了蛋白質皮革表面,密封性極佳,能夠有效阻隔周遭的噪音。

頭帶部分採用較小的體積,減輕整體的重量。


控制的部分,耳機的左側邊緣除了能夠調整音量之外,更能夠快速將麥克風靜音。而右側則是電源開關,和電池充電接孔。電池方面,對於使用者來說設計相當友善,只要將右側耳罩往下滑開即可更換電池,採用兩組AAA電池,比起普遍內建的鋰電池要來的方便替換。

耳機的左側邊緣除了能夠調整音量之外,更能夠快速將麥克風靜音。


內部規格方面,RFD-877W內建40mm銣鐵硼驅動單體,再搭配2.4GHz數位無線傳輸技術,最大可支援5Mbps、48K音訊高品質低延遲傳輸,整體表現來說,低音相當低沉,不僅在遊玩射擊遊戲能夠更加凸顯槍砲聲和爆炸的震撼力,更適合拿來聽流行電音類型的音樂。

實際使用了一陣子後,為大家分享一下使用心得,由於RFD-877W採用小型耳罩設計的關係,如果是大耳朵的朋友可能會覺得比較沒這麼舒服,但整體來說,舒適度還算可以接受的範圍。聲音表現相當出色,不論聆聽音樂還是遊玩遊戲使用,都能夠提供清晰的音質。

Alteam USB-584K
Alteam USB-584K六耳獼猴是亞立田所推出的USB高階耳罩式耳機麥克風,主打真實7.1聲道環繞,提供身臨其境的音場效果。外觀承襲了一貫的低調風格,相對注重於內在硬體規格的音質效果,耳罩採用了蛋白質皮革包覆和記憶海綿緩衝,但頭帶的材質偏硬的關係,如果有戴眼鏡的玩家可能會比較不舒服,不過對一般來說影響不大,舒適度算是可接受的。

Alteam USB-584K六耳獼猴USB高階耳罩式耳機麥克風,主打真實7.1聲道環繞,提供身臨其境的音場效果。

耳罩採用了蛋白質皮革包覆和記憶海綿緩衝。

頭帶的材質偏硬的關係,如果有戴眼鏡的玩家可能會比較不舒服,不過對一般來說影響不大。

耳機左側提供蛇管式麥克風,方便玩家隊伍溝通。


至於內部硬體方面,兩邊各採用了四組銣鐵硼動圈式單體,搭配CCAW(銅包鋁)音圈和特殊振膜的超豪華設計,再加上C-Media CM6206高品質音效晶片的加持,讓玩家能夠更加沉浸於遊戲、電影和音樂等聽覺饗宴之中。在遊玩遊戲時,USB-584K能夠精準呈現出遊戲中任何細微的聲音,方便玩家準確判斷敵人的距離和方向。

不過有一點必須提醒大家,若想發揮這支耳機的潛力的話,請務必要安裝官網提供的驅動程式,並切換成多聲道模式,並開啟7.1 Surround和Xear Surround Max功能,個人建議是一般音樂或是電影使用6聲道,而遊戲則是選擇8聲道,這樣才能完美表現出六耳獼猴該有的實力。

除了支援7.1聲道環繞之外,584K也能夠透過這項軟體調整麥克風錄製的回音、升降音調,甚至是消除音樂中原唱語音,在家也能享受卡拉OK的樂趣。

最後來看一下價格,USB-584K建議售價為3,590,不過基於這支耳機推出有一陣子,在各大通路都祭出相當超值的優惠價,平均都在1,690元左右,和其他品牌的多單體環繞耳機相比,價位十分親民,適合注重於細微的聲音細節的玩家選擇。

ASUS ROG Theta 7.1
ROG旗下的電競耳機一直在玩家心中小有口碑,近期新推出的ROG Theta更是集大成之作,首先在外型上就極具ROG的硬派電競感,黑色霧面的超大耳罩搭配銀邊點綴的頭戴框架,以及耳罩上的RGB信仰之眼Logo,整體視覺效果十足。

ROG Theta在外型上就極具ROG的硬派電競感,是近期ROG電競耳機集大成之作。


戴上耳機之後會感覺到耳罩內部稍微偏硬,如果長時間配戴的話要注意,尤其如果是眼鏡族玩家的話更要小心。不過,頭部的感覺很舒適,壓力分散平均。調整的幅度也滿多,基本絕對夠滿足多數玩家的頭型需求。耳機戴上後耳罩完整包覆耳朵,聲音的沉浸表現不錯。

耳罩大小很大,不過外圍框架偏硬了點,所以如果是眼鏡族玩家要小心長時間使用。

頭帶調整部分幅度多,可滿足多數玩家頭型。


硬體規格部分,單體總共有四顆獨立ASUS Essence驅動單體,以便完整呈現7.1環繞音效的效果,單體大小為一顆40mm、其餘三顆30mm大,響應頻率的部分則是20~40000Hz,阻抗大小則是32歐姆。

值得注意的是,ROG Theta採用的是USB-C連接埠,並且麥克風還具備AI降噪功能,搭配的麥克風是可拆式指向性麥克風,透過內建AI系統可消除超過5000萬種背景噪音,包含鍵盤敲擊聲或滑鼠點擊聲,提供隊伍間溝通的最佳橋樑。

搭配的麥克風是可拆式指向性麥克風,透過內建AI系統可消除超過5000萬種背景噪音。


實際遊戲聲音方面,在沒有經過ROG Theta支援的Armoury II軟體調整下,遊戲內的槍聲清晰,不過爆破聲和腳步聲有時會有些不清楚,尤其是在大場面的時候,這類較低音頻的聲音會有些悶,不過藉由軟體調整過後,就能滿足玩家需求了。

ASUS ROG Cetra
ROG自從早前推出Delta耳罩式電競耳機後,就積極地布局自家的電競產品線生態,這點在後來新推出的電源供應器ROG Thor也可見一斑,近期ROG更積極的推廣音效方面的新品,推出了全新的ROG Cetra入耳式電競耳機。

外型上,ROG Cetra耳機本身雖然有提供耳翼的功能,不過這個部分是可以根據玩家戴耳機的習慣自行卸下的。另外,在耳機的後方還有ROG信仰之眼的Logo,在接上電力以後,會發起紅色的燈效,外型來看非常酷炫。另外,ROG Cetra採用人體工學設計,耳塞前端採用稍微傾斜的設計,能更服貼耳朵的形狀,而底座上有一個小凸起,讓耳塞能夠更穩固地佩戴在耳朵上。而在線材控制的部分,ROG Cetra內建的線材控制器,可調整音量、播放/暫停,以及啟用 ANC 模式和環境模式,玩家不須使用裝置也能快速控制。

ROG全新入耳式電競耳機Cetra登場,耳機的後方還有ROG信仰之眼的Logo,在接上電力以後,會發起紅色的燈效,外型來看非常酷炫。

耳機本身在外觀上是採黑色設計,並在耳塞後方有ROG信仰之眼Logo,接上電以後會發紅色燈效。

相較於一般入耳式耳機,ROG Cetra的體積明顯大上許多,主因是內部搭載ROG獨家的10mm大型ASUS Essence單體驅動。

耳機內建的線材控制器,可調整音量、播放/暫停,以及啟用 ANC 模式和環境模式。


ROG Cetra的硬體規格規格部分,首先驅動單體是採用ROG獨家的10.8 mm直徑單體驅動,耳機頻率的部分則是20~40kHz,是電競耳機常見的頻率範圍,阻抗部分則是16歐姆,這點就和其他耳罩式耳機不同,主因也是因為ROG Cetra強調可以在多平台上使用,除了電腦PC以外,也可以直接在智慧手機(非iPhone)、平板或Nintendo Switch上使用,方便許多。

另外,ROG Cetra也支援ROG獨家的Armoury II軟體,它提供大量控制選項及直覺式UI設計,功能從 7.1 聲道虛擬環繞音效、等化功能 (EQ) 到 7.1 喇叭音量平衡等技術都有,玩家可以建立及套用不同遊戲類型的音效設定檔,如第一人稱射擊與競速遊戲,在任何情境中呈現出最佳且逼真的音質,以自己的方式進行遊戲。

ASUS TUF Gaming H3
TUF Gaming年中時發表的H3電競耳機,主打舒適性,強調可以達到20%的減壓舒適度,確保玩家在長時間遊戲時,可以減輕頭部負擔。另外一個特點是,強調支援全平台,包含PC、Mac、家用遊戲主機和Nintendo Switch等等,使用彈性不錯。

H3電競耳機,主打舒適性,強調可以達到20%的減壓舒適度,確保玩家在長時間遊戲時,可以減輕頭部負擔。


外型上是採用全新的設計,共有灰色和藍色兩種版本,以灰色的設計為例,走的是低調,沒有RGB燈效輔助,在耳罩上有TUF Gaming的Logo做形象強化,視覺上來說非常簡單有力。
耳機舒適度來說,耳罩內部的邊框稍微偏硬,如果玩家第一次佩戴的時候可能要稍微適應一下,不過長時間配戴的話確實比較不容易產生不舒服的感覺,TUF Gaming表示,H3的重量僅294g,搭配不鏽鋼頭帶確保整體的輕盈度,輕量的設計讓玩家能夠長時間配戴。再者,大耳罩採用急速冷卻耳罩,由100%人造蛋白皮革加上快速冷卻的記憶泡棉所組成,配戴過程中,耳朵的感覺很舒服且脫下耳機後不會覺得有涼意,顯見H3耳罩的散熱效果。

耳罩上有TUF Gaming的Logo做形象強化,視覺上來說非常簡單有力。耳罩內部的邊框稍微偏硬,如果玩家第一次佩戴的時候可能要稍微適應一下。

H3的重量僅294g,搭配不鏽鋼頭帶確保整體的輕盈度,輕量的設計讓玩家能夠長時間配戴。

左耳罩提供指向式麥克風。


硬體規格方面,採用50mm的驅動單體,搭配20~20000Hz的響應頻率和32歐姆阻抗,基本來說足夠在各式平台上使用。

實際遊戲的聲音表現方面,遊戲中的槍聲表現不錯,即便是遠處細微的槍響也能聽得到,這點滿讓人驚豔的。不過在腳步聲的表現方面,如果是大場面的遊戲腳步聲會稍微有些不清楚,不過如果是小場地的話,腳步聲只需要稍微調整過後也能有滿好的表現,整體來說音質表現不錯。

ASUS TUF Gaming H7
TUF Gaming H7電競耳機在外觀上,以現階段的電競耳機系列產品來說,其黑黃搭配的顏色相對顯得比較高調,耳罩外殼是使用霧面的表面處理,同時在最外圍還有一圈黃色色環作點綴,在視覺效果上顯得滿活潑的。

H7電競耳機在外觀上,以現階段的電競耳機系列產品來說,其黑黃搭配的顏色相對顯得比較高調。


在配戴舒適度方面,採用可調整耳罩設計,同時在耳墊的部分也有升級採用更柔軟的ASUS Hybrid耳墊,並且搭配特殊快速散熱纖維和減壓材質,以確保長時間遊戲耳朵的舒適性,同時也避免眼鏡族感到不適。戴上耳機後的感覺非常舒服,耳朵因為包覆性耳墊的設計可以被完整包覆,在提高覆蓋面積的同時,也增加隔音效果。

H7電競耳機採用2.4GHz無線連接的技術,操作的按鍵集中在左耳罩後方,分別有音量滾輪、麥克風開關和電源,脫戴耳機時要小心不要誤觸按鍵。除了利用無線技術連接以外,玩家也可以選擇透過有線的USB線材做連接,使用彈性不錯。

耳墊的部分也有升級採用更柔軟的ASUS Hybrid耳墊,並且搭配特殊快速散熱纖維和減壓材質。

耳機調整幅度不錯,戴上耳機後的感覺非常舒服,耳朵因為包覆性耳墊的設計可以被完整包覆。

左側具備蛇管式麥克風,收音模式為指向式。


硬體規格方面,採用53mm的釹磁鐵驅動單體,響應頻率範圍在20~20000Hz,是非常中規中矩的電競耳機標準,阻抗則是在32歐姆,基本可適用於PC、Mac、家用遊戲主機或Nintendo Switch等多平台。

實際遊戲聲音方面,遊戲中的槍聲表現不錯,基本方向和距離都可判定,不過腳步聲稍微有比較小聲,這點玩家如果是玩像戰爭遊戲這種大場面時就要注意,不過如果是玩一般的競賽遊戲的話,基本都可適用。

Cooler Master MH752
Cooler Master MH752電競耳機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簡單乾淨,搭配輕巧的設計,在僅280g的總重下,擁有不錯的舒適度和音質。外觀上簡單的黑色作為主色系,並且僅僅在左右兩側的耳罩上放了Cooler Master的商標Logo,簡單不失信仰。

Cooler Master MH752電競耳機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簡單乾淨,搭配輕巧的設計。


耳機配戴的體驗上,耳罩和頭戴都使用柔軟的蛋白質材質,長時間使用下不容易感到不適,而且因為耳罩的大小也滿大的,所以耳朵可以完整背包覆,這在長時間遊戲時的舒適度感受尤其明顯。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因為頭戴和耳墊的部分是使用類皮革材質,所以在夏天室內溫度較悶的情況下時,會比較容易有出汗的問題。

耳罩和頭戴都使用柔軟的蛋白質材質,長時間使用下不容易感到不適。

因為頭戴和耳墊的部分是使用類皮革材質,所以在夏天室內溫度較悶的情況下時,會比較容易有出汗的問題。

麥克風位在耳罩左側,同時上方還有音量可以操控。


硬體規格部分,採用的是40mm的驅動單體,響應範圍在20~20000Hz之間,抗阻則是只有26歐姆,因為耳機本身採用的是3.5mm音源線,所以如果有對應的行動裝置的話,也是很容易就可以推動的,這也使得MH752不只可以在PC、Mac或家用遊戲主機使用,進一步提高使用彈性。

實際的遊戲音效方面,作為Cooler Master入門等級的電競耳機來說,MH752的音質表現意外的很不錯,槍聲的來源和距離感都滿好的,而且腳步聲也滿清楚,雖然在大場面的混亂槍戰中仍會有可能糊掉,但大體來說已經是非常好的音質表現。

Corsair HS35
Corsair(美商海盜船)是一家全球知名的高性能電腦週邊設備和零組件的供應商,產品線相當豐富,提供遊戲玩家、發燒友和電競選手全方位的裝備:如鍵盤、滑鼠、滑鼠墊,以及耳機麥克風等各式遊戲周邊。這次借入的Corsair HS35耳罩式耳麥為其多平台入門級選擇之一,可使用於PC、PS4、Switch、Xbox One遊戲主機,和手機等行動裝置,支援度相當高。

Corsair HS35耳罩式耳麥為其多平台入門級選擇之一,可使用於PC、PS4、Switch、Xbox One遊戲主機和手機等行動裝置,支援度相當高。


雖說是入門等級,但做工一點也不馬虎,先以外觀方面來看,HS35有四種顏色,除了本次入手的碳黑,還有紅、藍、綠可選擇,其黑色的整體造型相當低調,耳罩和可調整頭帶內側皆採用質感相當滑順的織網布料包覆,內部搭配記憶海綿,既柔軟又透氣快速排熱,長時間配戴下來,比一般皮革材質來得格外涼爽。左邊耳罩後方更設有音量滾輪和麥克風開關按鈕,比起以往的線控模式,操作更直覺方便。

耳罩和可調整頭帶內側皆採用質感相當滑順的織網布料包覆,內部搭配記憶海綿,既柔軟又透氣快速排熱。

耳機調整幅度不錯,且硬度適中。

麥克風位於左側,且左邊耳罩後方更設有音量滾輪和麥克風開關按鈕,比起以往的線控模式,操作更直覺方便。


內部規格來看,HS35搭載50mm大驅動單體,低音部分相當出色,尤其是遊玩射擊遊戲時,能夠清楚判別槍砲聲和腳步聲的方位。但拿來聽音樂的話相對就比較普通,人聲稍微有些單薄,但畢竟是為遊戲玩家設計的關係,表現還算OK。麥克風方面,HS35使用了可拆式的單指向性麥克風,其收音效果相當好,不論是品質、清晰度還是靈敏度,都相當足夠一般遊戲時通訊使用。

價格來說,目前台灣的售價為1,290元,價位相當親民。總之,Corsair HS35提供了一般入門玩家一個不錯的選擇,其外觀走的是低調實用路線,舒適的網布記憶海綿耳墊、低音效果卓越的50mm大驅動單體、直覺方便的側邊音量控制功能,不用花大錢就能上「賊船」!

Corsair Virtuoso Wireless SE
Virtuoso Wireless SE三模式無線/有線耳機是由Corsair所推出的最新款式之一,外觀上採用了鋁合金耳罩外框,搭配鑽石切邊處理,整體質感相當精緻。耳墊和頭帶部分皆採用了蛋白皮革包覆,觸感相當柔順,內部搭配記憶海綿做支撐,頭帶更提供十段不同長度能夠讓玩家調整,舒適度可是大大加分。

Virtuoso Wireless SE三模式無線/有線耳機是由Corsair所推出的最新款式之一。

耳墊和頭帶部分皆採用了蛋白皮革包覆,觸感相當柔順,內部搭配記憶海綿做支撐。

頭帶更提供十段不同長度能夠讓玩家調整,舒適度可是大大加分。

另外,耳罩額外提供90度旋轉調整角度,而麥克風則是位於左耳罩。


規格上來說,Corsair也投入了不少雕琢,其內建的50mm高密度釹制揚聲單體經過實驗室多關調校後,聲音效果相當細膩,尤其是頻率響應範圍,從最低的20Hz最高可達到40,000Hz,比起一般電競耳機在高音部分多了20,000Hz ~ 40,000Hz這個區段,再加上Hi-Res認證的加持,提供玩家更純淨的音質表現。

細看耳罩底部會發現連接方式除了常見的3.5mm和USB介面之外,更支援自家的SLIPSTREAM WIRELESS無線傳輸技術,能夠在18公尺內快速連線,比起傳統的2.4GHz連線傳輸多達兩倍的封包量,有效增強產品無線傳輸性能,另外再通過 Intelligent Frequency Shift (IFS) 技術自動判斷當下最合適頻率,讓訊號維持更佳的穩定度,大幅減低延遲,且保持高品質音訊傳輸。

總之,Virtuoso Wireless SE可說是Corsair當今的旗艦級耳機,在外型方面提供了猶如時尚精品般的質感和舒適度,規格方面採用了自家精心調校過的50mm高密度釹制單體,更支援SLIPSTREAM WIRELESS技術,聲音效果相當出色。

Foxxray Binarystar入耳式電競耳機
Foxxray(狐鐳)推出的入耳式電競耳機Binarystar,在外型上非常的簡單,最主要的就是耳機本身加上入耳電競耳機比較少見的獨立外接麥克風,色系選擇上是黑色本體搭配藍色的耳翼,視覺效果上滿活潑鮮艷的。再者,因為是入耳式耳機的關係,整體的體積非常輕巧,加上使用3.5mm音源線,如果作為一般電競遊戲或手遊需求的話,Binarystar可以非常輕鬆的提供幫助,甚至如果要作為一般直播主在外的直播工具的話,具備獨立麥克風的特色也讓它能夠應付。

Foxxray(狐鐳)推出的入耳式電競耳機Binarystar,在外型上非常的簡單,最主要的就是耳機本身加上入耳電競耳機比較少見的獨立外接麥克風。

色系選擇上是黑色本體搭配藍色的耳翼,視覺效果上滿活潑鮮艷的。


配戴舒適度方面,雖然Binarystar本身並未提供額外的耳翼大小做選擇,不過就出廠提供的耳翼來說,小編自己配戴的體驗是滿舒適的,在一般情況下不會輕易掉落。採用蛇管式的麥克風調整幅度很大,而且必要時也可以將麥克風卸下,進一步節省空間。

Binarystar本身並未提供額外的耳翼大小做選擇,不過就出廠提供的耳翼來說,小編自己配戴的體驗是滿舒適的。

本身具備簡單的線材控制器,方便快速調整音量。


硬體規格部分,因為體積的關係,耳機本身搭載的是10mm大小的驅動單體,響應的頻率在20~20000Hz之間,仍舊有一般電競耳機標配的等級,阻抗部分則是只有32歐姆,要用在電腦以外的產品也是可以的。

實際的音效表現方面,Binarystar就入耳式耳機來說表現得不錯,雖然因為體積的限制,在玩大場面的射擊遊戲時,同一時間內瞬間會有過多聲音出現,部分聲音可能會被吃掉,但如果是一般普通的RPG遊戲或是手遊環境下的話,Binarystar是足夠應付的。

Foxxray Magnetar入耳式電競耳機
順應電競手遊的熱潮興起,狐鐳推出Magnetar入耳式電競耳機,外型上使用高質感氧化處理過的鋁合金打造,偏斜的入耳設計讓配戴起來比起一般耳機更舒適些。顏色設計的部分是以狐鐳一貫的黑藍配色,在耳罩的外圍使用藍色Logo作點綴,低調中帶點外放色彩。線材選用是3.5mm音源線,不過本身也是可以用於PC電競遊戲環境中的,雖然沒有獨立的外接麥克風,不過也還是搭載高靈敏度的麥克風在其中,可以提供對話通訊的功能。

狐鐳推出Magnetar入耳式電競耳機,外型上使用高質感氧化處理過的鋁合金打造,偏斜的入耳設計讓配戴起來比起一般耳機更舒適些。

顏色設計的部分是以狐鐳一貫的黑藍配色,在耳罩的外圍使用藍色Logo作點綴,低調中帶點外放色彩。


實際配戴的體驗方面,由於採用頸掛式的束環設計,所以非常方便好攜帶,耳罩的部分提供兩組矽膠耳塞方便更換,舒適度以入耳式耳機來說不錯,最大的優勢還是在於它方便攜帶的特性。

採用頸掛式的束環設計,並且提供額外的線材控制器方便快速調整音量。

最大的優勢還是在於它方便攜帶的特性,搭配官方提供的收納盒可以輕鬆攜帶。


硬體規格方面,採用10mm驅動單體,響應範圍在20~20000Hz之間,抗阻只有16歐姆,基本上只要能夠使用3.5mm音源線的裝置都能輕鬆使用,可相容使用的遊戲平台彈性也就跟著大了許多。

實際的音效表現部分,考量到入耳式耳機因體積限制的關係,驅動單體一般都不大,所以在《決勝時刻:現代戰爭》這樣的大場景時,Magnetar在呈現瞬間多種聲音來源時,容易碰到部分槍聲或腳步聲無法順利輸出的問題。不過若是在一般的MOBA遊戲或是RPG角色扮演遊戲,甚至是手遊、Switch遊戲時,Magnetar就能夠勝任了。

FoxxRay Spitfire USB 耳罩式電競耳機
為了提供玩家更多元的選擇,FoxxRay推出Spitfire(噴火響狐)USB電競耳麥,外型上採用高包覆性的大型皮質耳罩,搭配3D翼式頭帶設計,不僅有效減少配戴壓力,耳罩更提供被動式降噪效果,適合長時間配戴。線材選用了編織網包覆,其USB接頭更經過鍍金處理,可有效避免接頭氧化而造成音質劣化的問題。

FoxxRay推出Spitfire(噴火響狐)USB電競耳麥,外型上採用高包覆性的大型皮質耳罩,搭配3D翼式頭帶設計。

耳罩更提供被動式降噪效果,適合長時間配戴。

調整幅度適中,框架硬度也不錯。

麥克風在耳罩左側。


硬體規格方面,Spitfire內建虛擬7.1聲道環繞音效處理晶片、低音震動模組、高傳真50mm立體聲單體,響應範圍在50~20000Hz之間,抗阻為32歐姆,除了能夠連接一般電腦之外,更能夠相容PS4遊戲主機,隨插即用相當方便。

實際使用來看,Spitfire的舒適度相當高,即使是長時間聆聽音樂或遊玩遊戲都不是問題,此外,在遊玩遊戲時,若將耳機內建的低音震動功能開啟,可大幅增加臨場感,尤其是射擊遊戲中炸彈爆破的震撼感實在石破天驚!

FoxxRay Würger USB 耳罩式RGB電競耳機
由FoxxRay所推出的Würger(百舌響狐)USB電競耳機,在外觀上採用了全罩式皮質耳罩,能夠阻隔外界音源干擾,再搭配3D翼式頭帶設計,減少配戴壓力,相對提高絕佳舒適度。耳罩外框更以繽紛RGB循環背光裝飾,整體造型相當酷炫。線材採用了相當粗壯的橡膠包覆,接頭採用一般常見的鍍鎳處理,能夠減低氧化造成音質劣化的問題。

FoxxRay所推出的Würger(百舌響狐)USB電競耳機,以繽紛RGB循環背光裝飾,整體造型相當酷炫。

外觀上採用了全罩式皮質耳罩,能夠阻隔外界音源干擾。

搭配3D翼式頭帶設計,減少配戴壓力,相對提高絕佳舒適度。

麥克風位於耳機左側,為指向型麥克風。


規格方面,百舌響狐搭載50mm立體聲單體,頻率響應為20~20000 Hz,抗阻為20歐姆,再配上高音質處理晶片加持,特化了低音表現,更支援虛擬7.1聲道環繞音效,增強立體層次感,能夠實現更準確且快速的聽音辨位。

實際使用方面,Würger USB耳麥配戴起來非常舒適,耳罩能夠完整包覆住整個耳朵,頭帶的鬆緊度也恰到好處,更不用擔心頭髮是否會被夾進去,很適合長時間配戴。聲音表現也很OK,在射擊遊戲中的槍砲聲和腳步聲都非常清晰,確實能夠聽出聲音的方位。

HyperX Cloud Flight
HyperX旗下的電競耳機想必玩家們也不陌生,知名遊戲直播主Shroud就是它們的忠實粉絲之一,而其Cloud Flight無線電競耳機讓玩家可以藉由2.4GHz接收器的幫助,擺脫傳統線材的限制。

HyperX Cloud Flight無線電競耳機讓玩家可以藉由2.4GHz接收器的幫助,擺脫傳統線材的限制。


外觀上採用HyperX電競耳機常見的黑紅配色,頭帶是使用可調式鋼芯頭帶,在輕薄下兼顧耐用度,由於重量非常輕的緣故(僅315g),所以長時間配戴時頭部較不會感到壓迫感。外觀上還具備紅色LED燈效,視覺上來說非常醒目。耳罩本身則是記憶泡棉耳墊的材質,硬度適中,耳朵包覆性非常足夠,不過對於眼鏡族們來說,在使用上可能需要避免長時間使用,以免造成頭部不適。另外,耳罩具備90度旋轉的調整幅度,可以進一步讓玩家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戴法。

耳罩本身則是記憶泡棉耳墊的材質,硬度適中,耳朵包覆性非常足夠,具備90度旋轉的調整幅度,可以進一步讓玩家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戴法。

頭帶是使用可調式鋼芯頭帶,在輕薄下兼顧耐用度。

麥克風位於左側耳罩,採蛇管式設計。


採用2.4GHz無線技術的效果下,使得Cloud Flight耳機可以在PC、PS4和PS4 Pro上使用,官方表示最高續航力在30小時,可以藉由HyperX的NGenuity軟體隨時查看電池電量。
硬體規格部分,內部採用50mm動圈式釹磁鐵,響應頻率範圍在20~20000Hz之間,阻抗則是32歐姆,硬體規格上是市場標準規格。

實際遊戲中的表現,在遊戲中槍聲的聲響非常清楚,方向感不管是前後左右都很明顯,腳步聲雖然相較之下稍微有些小聲,但在《決勝時刻:現代戰爭》這樣的遊戲中,還算是可以聽得到的。如果是在《虹彩六號》這樣的遊戲裡時,因為遊戲中較少大場面的爆破和各式不同類型的腳色口令,遊戲內的音效表現會更佳。

HyperX Cloud Mix
HyperX Cloud Mix耳機是一款具備藍牙功能的有線電競耳機,先從規格面來說吧!Cloud Mix給出目前少有的10~40000Hz的響應範圍,加上Hi-Res Audio高解析音質,低音頻率部分的表現比起一般最低僅達到20的電競耳機來說,會來得更加優秀一些。同時,優秀的音質表現加上支援藍牙技術,也讓玩家如果想要將耳機拿來和行動裝置配對聽音樂玩遊戲,也是完全可以的。其他硬體規格部分包含Cloud Mix是採用特製的40mm釹磁鐵雙音腔驅動單體,阻抗的部分有比較高一些,達到40歐姆,如果玩家想要用行動裝置如手機推動耳機的話,須注意是否夠力。

HyperX Cloud Mix耳機是一款具備藍牙功能的有線電競耳機,給出目前少有的10~40000Hz的響應範圍,加上Hi-Res Audio高解析音質。


外觀上來說,Cloud Mix採用堅固的鋁製框架,鋁金屬的優勢在於重量輕,耳機本身加上麥克風重量僅275g,算是非常可以隨身攜帶出門的重量了,也呼應Cloud Mix能夠作為行動裝置隨身耳機的特色。耳機本身的舒適度方面,耳罩大小中等,內部使用的記憶泡棉耳墊很軟,這點讓眼鏡族想要長時間戴耳機的話,也比較不容易感到不舒服。

耳罩大小中等,內部使用的記憶泡棉耳墊很軟,這點讓眼鏡族想要長時間戴耳機的話,也比較不容易感到不舒服。

採用堅固的鋁製框架,鋁金屬的優勢在於重量輕,耳機本身加上麥克風重量僅275g。

左側蛇管式指向型麥克風。


至於實際的遊戲音效表現,槍聲滿清楚的,且來源方向也很明顯,不過腳步聲的明顯程度可以再更強化些,這樣會使得整體的音效品質更棒。但作為一款可以隨身戴著走的輕便型電競耳機來說,Cloud Mix在兼顧專業電競的同時,提供休閒娛樂的功能也不錯。

HyperX Orbit S
HyperX旗下最新的電競耳機Orbit S(另有Orbit版本),採用獲得專利認證的Audeze 100mm平面磁性單體,並且提供Waves Nx頭步追蹤技術,能夠用每秒1000次的速率追蹤玩家頭部的細微移動,以便提供精準的全方位3D環繞音效,搭配HyperX Orbit S軟體使用的話,甚至還可以記錄頭部移動的姿勢並和鍵盤按鍵做配對,是一款科技感十足的電競耳機。

HyperX旗下最新的電競耳機Orbit S,採用獲得專利認證的Audeze 100mm平面磁性單體,並且提供Waves Nx頭步追蹤技術。


外觀上來說,Orbit S走的非常低調,維持HyperX一貫的設計語言,黑色搭配輝銀色的點綴,低調中帶著不錯的精品質感。實際配戴體驗方面,耳機本身重量有368g,不算輕的體積,但配戴在頭上的體驗還算不錯。雖然說耳罩本身的設計偏硬了點,如果玩家有配戴眼鏡且須長時間使用的話,可能需要注意是否會有不適感,耳機本身可以調整的幅度滿廣的,足以應付多數玩家的頭型。其中,左側耳罩的控制鍵可以快速更改3D音效設定、EQ設定檔、調節音量和靜音麥克風,可調整的參數非常全面。另外,HyperX也提供三種不同的線材,包含USB-C轉USB-A、USB-C轉USB-C以及3.5mm音源線,方便玩家可以快速適應各種不同的遊戲平台。

耳罩本身的設計偏硬了點,如果玩家有配戴眼鏡且須長時間使用的話,可能需要注意是否會有不適感。

耳機本身可以調整的幅度滿廣的,足以應付多數玩家的頭型。

麥克風位於左側,此外,左側耳罩的控制鍵可以快速更改3D音效設定、EQ設定檔、調節音量和靜音麥克風,可調整的參數非常全面。


硬體規格方面,由於耳機本身是採用100mm超大平面磁性單體,頻率響應範圍非常廣,低音頻最低達到10Hz、高音頻高達50000Hz範圍,這點在遊戲中的音效體驗非常明顯,Orbit S的聲音非常立體,而且很清楚,立體的效果不會讓玩家覺得「聲音假假的」,而是有明顯的層次感,在槍聲、腳步聲方面處理的也很不錯,整體來說音質表現非常棒。

HyperX Cloud Alpha
Cloud Alpha耳機是HyperX電競耳機中具有代表性的系列之一,外型上採用HyperX極具代表性的黑紅配色,且不只是HyperX商標紅色而已,而是整個耳罩的框架和頭帶縫線都使用黑色設計,在HyperX電競耳機產品線中,相對來說比較高調。鮮紅色的商標雖然不具備燈效效果,但HyperX商標對許多玩家來說,本身就代表信仰。

Cloud Alpha耳機是HyperX電競耳機中具有代表性的系列之一,外型上採用HyperX極具代表性的黑紅配色。


耳機本身設計部分,Cloud Alpha使用大尺寸的耳罩,並且搭配更柔軟的合成皮革,並且加大了鋁合金框架,調整耳機時非常輕鬆,同時耳罩的舒適度也足夠,能夠完整的包覆耳朵,不過因為是皮革材質的關係,長時間配戴後,當耳機拿下時耳朵會感覺到明顯的涼意,這也是耳罩舒適下的兩面刃,內部的空氣會比較悶熱。

使用大尺寸的耳罩,並且搭配更柔軟的合成皮革,耳罩的舒適度也足夠,能夠完整的包覆耳朵。

加大了鋁合金框架,調整耳機時非常輕鬆。

蛇管式麥克風調整方向非常方便。


硬體規格方面,採用50mm雙音腔驅動單體,為特製的動圈式釹磁鐵,響應頻率在13Hz~27000Hz,高低頻的範圍都比一般電競耳機的表現還要更廣一些,不過Cloud Alpha的阻抗也比較高,達到65歐姆,建議使用PC系統較能夠完整推動耳機。

至於實際遊戲的聲音表現方面,Cloud Alpha自帶USB音效卡的設計,可以直接在線控器中調整音量和麥克風音量,同時也可以開關7.1虛擬聲道,開啟前,遊戲內的聲音表現較沉穩,不管是腳步聲還是槍聲,整體來說聽覺體驗會比較悶;開啟後,立體聲明顯,不過也因此稍微讓遊戲的聲音有些模糊,是否要開啟7.1虛擬聲道這點,因玩家個人喜好不同,可自行選擇。

電競耳機相關文章
(1)電競耳機怎麼選?除了外型你還應該考慮的因素、一文搞定(上篇)
(2)還不知道該買哪款電競耳機嗎?市售40隻電競耳機大開箱(中篇)
(3)還不知道該買哪款電競耳機嗎?市售40隻電競耳機大開箱(下篇)


發表您的看法

請勿張貼任何涉及冒名、人身攻擊、情緒謾罵、或內容涉及非法的言論。

請勿張貼任何帶有商業或宣傳、廣告用途的垃圾內容及連結。

請勿侵犯個人隱私權,將他人資料公開張貼在留言版內。

請勿重複留言(包括跨版重複留言)或發表與各文章主題無關的文章。

請勿張貼涉及未經證實或明顯傷害個人名譽或企業形象聲譽的文章。

您在留言版發表的內容需自負言論之法律責任,所有言論不代表PCDIY!雜誌立場,違反上述規定之留言,PCDIY!雜誌有權逕行刪除您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