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ming VGA 電競 顯示卡 / Workstation 工作站 繪圖卡 / GPU 繪圖晶片 / AI NPU 人工智慧加速卡 / 顯示卡支撐架
-
超長顯卡的神器,高科技竹筷 !
你有顯示卡太長太重的問題嗎?請趕快求助高科技竹筷。高科技竹筷,它不只可以解決顯示卡太長太重,導致顯示卡自己本身彎曲。也可以進而解決,又長又重的顯示卡損壞主機板,造成PCIe插槽彎曲,連同主機板也受害,也產生板彎的狀況。千萬不要等到主機板彎曲,開始出現接觸不良、掛掉才後悔莫及喔!!! 先前,小路克在PTT閒逛時,看到有網友在聊一個有趣的話題,「28CM的顯示卡,會不會斷掉或掉下來?」,的確,近年來顯示卡發展快速,效能越來越強,相對帶來的高溫與廢熱問題也越來越嚴重,所以市面上效能越強的顯示卡,通常長度越長,且散熱器越大,卡的重量也越重;根據網友表示,他剛剛安裝好人生第一張雙風扇28CM長的大型顯示卡,因為顯示卡只有固定2顆螺絲在機殼上,很擔心時間久了加上地心引力,顯示卡會不會忽然斷掉或是掉下來。 當然,研發顯示卡的廠商不可能不知道顯示卡過長與散熱器過重帶來的問題,長期使用下可能會造成顯示卡本身PCB因為重量很變形的問題,所以市面上有部分廠商開始在顯示卡本身加裝了防彎背板或是防彎邊條等等保護措施,來防止高階顯示卡長期插在主機板上,因為受到地心引力而造成顯示卡板彎情況。然後,新一代的Intel 100系列、X99系列主機板,開始出現了針對PCIe x16插槽的不鏽鋼強化裝甲,這就是為了防護插槽的全新設計! 不過,顯示卡的強化背板,並不能完全解決,顯示卡自己本身過長過重,導致主機板彎曲的問題。這時候,還是得求助高科技竹筷喔!這怎麼說呢?這是因為,顯示卡的強化背板,是為了解決自己本身不彎曲,顯示卡自己仍然又長又重。這時候,又長又重的顯示卡,還是有可能會把主機板的顯示卡插槽給折彎,進而造成主機板彎曲。當主機板發生板彎的時候,一開始會出現接觸不良的狀況,最後有可能出現短路,造成主機板掛掉的情形。高科技竹筷,就有辦法同時解決顯示卡本身彎曲,以及解決又長又重的顯示卡,導致主機板產生彎曲的問題。 但是終究不是每一家廠商都有做防彎保護措施,畢竟那也是成本之一,通常都要中高階以上等級的顯示卡,廠商才會加裝這樣的保護背板,所以小路克看到網友如此詢問真是心有戚戚焉,因為小路克家裡的顯示卡也是因為散熱器太長太重,PCB輕微的變形,雖然目前不影響使用,但是難保如果彎曲狀況繼續加劇,PCB上面的線路有可能會出現斷路,造成顯示卡功能不正常或是故障情況的發生。這時小路克看到下面回文的網友,講了一個有趣的名詞,高科技竹筷?小路克第一次聽到這個字眼,這到底是什麼東西呀? 說真的高科技竹筷是什麼東東,小路克還真的是第一次聽到,好奇心的驅使下,馬上在PTT上搜尋相關的文章,結果還真的有這種東西!有網友問「高科技竹筷」的八卦,並圖文並茂的解說高科技竹筷的使用方式,並解釋成本接近0,環保又方便,堪稱近年來筷子的高科技結晶呀! 小路克看了之後,立刻懂了高科技竹筷是怎麼回事了,原來這只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環保竹筷,因為有很多網友家裡可能買的都是中低階顯示卡,並不會有高階顯示卡的防彎保護背板,但是有部分廠商一樣將顯示卡做的比較長且散熱器比較大,基於網路鄉民的DIY精神,出現了這種利用環保竹筷來頂住顯示卡與電腦機殼底部,利用支撐的原理,以避免顯示卡因為太重造成的PCB變形,進而造成顯示卡故障的發生。而且,這邊要注意,不只是又長又重的顯示卡,自己本身會產生彎曲,顯示卡自己會先掛掉,又長又重的顯示卡,還會把主機板PCIe插槽給搞壞,進而造成主機板發生板彎的情形。也因此,高科技竹筷,可以一次解決顯示卡彎曲,以及主機板彎曲的問題! 針對顯示卡太長太重,導致顯示卡自己本身彎曲,進而損壞主機板,造成PCIe插槽彎曲,連同主機板也受害,也產生板彎的狀況。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顯示卡大廠憾訊,就有推出顯示卡千斤頂,可以用來解決顯示卡太長太重的問題。不約而同的,顯示卡大廠HIS,也有推出顯示卡之稱架,這都是為了解決顯示卡太長太重的問題。此外,還有很多業者,推出顯示卡千斤頂、顯示卡支撐架,可以上淘寶網去瞧瞧! 其實,不少顯示卡廠商,也是很體貼消費者。 就有業者嘉惠玩家、專業用戶,特別推出了限時活動,限時贈送好禮,可以免費獲得千斤頂一支。 小路克也馬上拿自己的電腦來進行試驗,發現真的可以有效的撐住顯示卡,真的如網路鄉民朋友所述,環保又便宜,而且如果擔心支撐點不夠,還可以多加幾根,幾乎是0成本呀!不過小路克在這邊要提醒一下想要使用此方式的朋友,因為你的顯示卡與機殼底部的高低會隨著您所使用的機殼而有所不同,所以如果低於竹筷的高度必須手動進行竹筷的裁切,如果您是使用更大一點的專業機殼,標準的竹筷高度可能不夠用,可能就必須要使用更長的筷子或是其他東西來進行替代,不過,發明這種經濟又實用的大絕招,小路克只能說,PTT的鄉民真的是太強大了。高科技竹筷,真的是對付笨重顯示卡的神兵利器喔! ※這邊有電腦產業界的八卦,科技世界的祕辛,市場和業內人士關心的趨勢、內幕與新聞。歡迎加入 →更多的【PCDIY! Case / Power / 機殼 / 電源供應器 / 電競機殼電源】: →更多的【PCDIY! CPU Cooler / 空冷 / 水冷 / AIO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 風扇】: →更多的【PCDIY! Gaming VGA 電競 顯示卡 / Workstation 工作站 繪圖卡 / GPU 繪圖晶片 / AI NPU 人工智慧加速卡 / 顯示卡支撐架】: →更多的【PCDIY! Monitor / 顯示器 / 電競螢幕 / 投影機 / 電視機 / 螢幕架】: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
高科技竹筷,對付笨重顯示卡的神兵利器!
你有顯示卡太長太重的問題嗎?請趕快求助高科技竹筷。高科技竹筷,它不只可以解決顯示卡太長太重,導致顯示卡自己本身彎曲。也可以進而解決,又長又重的顯示卡損壞主機板,造成PCIe插槽彎曲,連同主機板也受害,也產生板彎的狀況。千萬不要等到主機板彎曲,開始出現接觸不良、掛掉才後悔莫及喔!!! 先前,小路克在PTT閒逛時,看到有網友在聊一個有趣的話題,「28CM的顯示卡,會不會斷掉或掉下來?」,的確,近年來顯示卡發展快速,效能越來越強,相對帶來的高溫與廢熱問題也越來越嚴重,所以市面上效能越強的顯示卡,通常長度越長,且散熱器越大,卡的重量也越重;根據網友表示,他剛剛安裝好人生第一張雙風扇28CM長的大型顯示卡,因為顯示卡只有固定2顆螺絲在機殼上,很擔心時間久了加上地心引力,顯示卡會不會忽然斷掉或是掉下來。 當然,研發顯示卡的廠商不可能不知道顯示卡過長與散熱器過重帶來的問題,長期使用下可能會造成顯示卡本身PCB因為重量很變形的問題,所以市面上有部分廠商開始在顯示卡本身加裝了防彎背板或是防彎邊條等等保護措施,來防止高階顯示卡長期插在主機板上,因為受到地心引力而造成顯示卡板彎情況。然後,新一代的Intel 100系列、X99系列主機板,開始出現了針對PCIe x16插槽的不鏽鋼強化裝甲,這就是為了防護插槽的全新設計! 不過,顯示卡的強化背板,並不能完全解決,顯示卡自己本身過長過重,導致主機板彎曲的問題。這時候,還是得求助高科技竹筷喔!這怎麼說呢?這是因為,顯示卡的強化背板,是為了解決自己本身不彎曲,顯示卡自己仍然又長又重。這時候,又長又重的顯示卡,還是有可能會把主機板的顯示卡插槽給折彎,進而造成主機板彎曲。當主機板發生板彎的時候,一開始會出現接觸不良的狀況,最後有可能出現短路,造成主機板掛掉的情形。高科技竹筷,就有辦法同時解決顯示卡本身彎曲,以及解決又長又重的顯示卡,導致主機板產生彎曲的問題。 但是終究不是每一家廠商都有做防彎保護措施,畢竟那也是成本之一,通常都要中高階以上等級的顯示卡,廠商才會加裝這樣的保護背板,所以小路克看到網友如此詢問真是心有戚戚焉,因為小路克家裡的顯示卡也是因為散熱器太長太重,PCB輕微的變形,雖然目前不影響使用,但是難保如果彎曲狀況繼續加劇,PCB上面的線路有可能會出現斷路,造成顯示卡功能不正常或是故障情況的發生。這時小路克看到下面回文的網友,講了一個有趣的名詞,高科技竹筷?小路克第一次聽到這個字眼,這到底是什麼東西呀? 說真的高科技竹筷是什麼東東,小路克還真的是第一次聽到,好奇心的驅使下,馬上在PTT上搜尋相關的文章,結果還真的有這種東西!有網友問「高科技竹筷」的八卦,並圖文並茂的解說高科技竹筷的使用方式,並解釋成本接近0,環保又方便,堪稱近年來筷子的高科技結晶呀! 小路克看了之後,立刻懂了高科技竹筷是怎麼回事了,原來這只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環保竹筷,因為有很多網友家裡可能買的都是中低階顯示卡,並不會有高階顯示卡的防彎保護背板,但是有部分廠商一樣將顯示卡做的比較長且散熱器比較大,基於網路鄉民的DIY精神,出現了這種利用環保竹筷來頂住顯示卡與電腦機殼底部,利用支撐的原理,以避免顯示卡因為太重造成的PCB變形,進而造成顯示卡故障的發生。而且,這邊要注意,不只是又長又重的顯示卡,自己本身會產生彎曲,顯示卡自己會先掛掉,又長又重的顯示卡,還會把主機板PCIe插槽給搞壞,進而造成主機板發生板彎的情形。也因此,高科技竹筷,可以一次解決顯示卡彎曲,以及主機板彎曲的問題! 針對顯示卡太長太重,導致顯示卡自己本身彎曲,進而損壞主機板,造成PCIe插槽彎曲,連同主機板也受害,也產生板彎的狀況。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顯示卡大廠憾訊,就有推出顯示卡千斤頂,可以用來解決顯示卡太長太重的問題。不約而同的,顯示卡大廠HIS,也有推出顯示卡之稱架,這都是為了解決顯示卡太長太重的問題。此外,還有很多業者,推出顯示卡千斤頂、顯示卡支撐架,可以上淘寶網去瞧瞧! 其實,不少顯示卡廠商,也是很體貼消費者。 就有業者嘉惠玩家、專業用戶,特別推出了限時活動,限時贈送好禮,可以免費獲得千斤頂一支。 小路克也馬上拿自己的電腦來進行試驗,發現真的可以有效的撐住顯示卡,真的如網路鄉民朋友所述,環保又便宜,而且如果擔心支撐點不夠,還可以多加幾根,幾乎是0成本呀!不過小路克在這邊要提醒一下想要使用此方式的朋友,因為你的顯示卡與機殼底部的高低會隨著您所使用的機殼而有所不同,所以如果低於竹筷的高度必須手動進行竹筷的裁切,如果您是使用更大一點的專業機殼,標準的竹筷高度可能不夠用,可能就必須要使用更長的筷子或是其他東西來進行替代,不過,發明這種經濟又實用的大絕招,小路克只能說,PTT的鄉民真的是太強大了。高科技竹筷,真的是對付笨重顯示卡的神兵利器喔! ※這邊有電腦產業界的八卦,科技世界的祕辛,市場和業內人士關心的趨勢、內幕與新聞。歡迎加入 →更多的【PCDIY! Case / Power / 機殼 / 電源供應器 / 電競機殼電源】: →更多的【PCDIY! CPU Cooler / 空冷 / 水冷 / AIO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 風扇】: →更多的【PCDIY! Gaming VGA 電競 顯示卡 / Workstation 工作站 繪圖卡 / GPU 繪圖晶片 / AI NPU 人工智慧加速卡 / 顯示卡支撐架】: →更多的【PCDIY! Monitor / 顯示器 / 電競螢幕 / 投影機 / 電視機 / 螢幕架】: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
專業工作站繪圖卡之王、AMD Radeon Pro WX7100/5100/3100開箱簡測
自從2016年7月的AMD SIGGRAPH大會上正式將原本的Radeon Fire Pro W系列更名為Radeon Pro WX系列也已經過了將近2年的時間了,這期間陸續的在針對專業及工作站的玩家們所推出的版本上也增加到了6款之多,不論是超高階或是入門版的使用者來說,都提供了具備高效能的專業級選擇,更不用說在品質上的用心簡直出色,透過內建的高品質元件,提供了使用者24小時/7天/全年的穩定運作,並且具備了3年保固(標準)以及高達7年的延長保固(可選擇)。 這次剛好有機會一次收到了6款版本中的3款主力產品,分別是WX7100、WX5100以及WX3100,就讓我們來仔細瞧瞧這3款版本的各式風貌吧! 大概大多數的玩家都是使用一般的顯示卡,像是AMD自家的VEGA顯示卡,畢竟大部分的需求比較偏重在遊戲方面,而Radeon Pro WX系列則是定位在專業運算上面,官方說法是「專為專業人士突破科學、技術與工程限制而設計」,所以不是給大家拿來打電動用的(笑)。事實上專業繪圖卡的用途就隨時環繞在我們周遭,各種設計、建築架構、科學計算、醫療、工業、媒體娛樂…,其實都得利用到專業繪圖卡才行。 以使用者的需求來看,Full HD的1920x1080解析度已經是基本標準,越來越多的需求開始朝向4K以上發展,目前已經發布的可不只4K、5K,即將到來的8K世代也將啟動新的視覺體驗,專業繪圖卡的等級也需要提升與改變,Radeon Pro WX系列可以替使用者創造更優異的革命性運算技術,不只增進細節紋理的表現,在精緻度與細微處的運算效果,絕對是令使用者感到驚艷。 Radeon Pro WX系列的這6款版本其實又切分為三種定位,最高階的代表當然就是老大WX9100囉,效能代表則是由WX7100與WX5100出演,基本款則是WX4100、WX3100以及WX2100。當然,在正式更名之後,原本對應的競爭對手的部分也重新作了調整,從官方的定位圖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對應對手的版本為何,甚至從價位上可以看到一整個WX系列的優勢,想要有完全效能又具備絕佳專業度與運算能力,而且整體成本還可以節省一大截的情況下,還有甚麼理由不直接挑一片合適的Radeon Pro WX來用呢? 為了讓大家可以更清楚的知道Radeon Pro WX與同質性對手的差異,透過實際的軟體Maya來做個比較,再將價格因素一併放入的時候,其實更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各版本的價值所在,例如圖中的WX7100與對手的P4000在效能上才差距0.1,但是在成本的考量上可是差了240美元(約7,000多元台幣),等於是多花了WX7100約40%的預算去換得那0.1的效能表現,更不用說在WX5100、WX3100上頭的對比,同樣效能下卻是不同價格的成本,怎麼選其實可以很容易。 雖然目前的WX系列一共有6款版本,但是這次我們挑選了主流定位的三款來做介紹,分別是WX7100、WX5100與WX3100。採用了第4代GRAPHICS CORE NEXT(GCN)架構,搭配上14nm FinFET工藝技術,在執行圖形運算方面可以達到極佳的效能表現,下面就來瞧瞧這三款版本的風貌吧! 具備VR Ready的WX7100,搭配上內建的規格架構,無疑的是這次收到的三款版本中最受關注的,再加上官方的佛心售價,簡直就是主流等級的第一首選。這邊就先來看看實際本體長的甚麼樣子吧! 本體正面似乎看起來有點長,其實翻到背面就可以發現到有一截是風扇,採用了標準單槽(1 Slot)設計,有助於使用者在機箱上的安裝相容性與散熱效果。製程工藝則是採用了14nm、AMD第4代GCN架構,核心代號為Ellesmere、核心面積為232平方毫米、57億顆電晶體、2304個流處理器、完整Polaris 10核心、36組核心運算單元、8GB GDDR5記憶體容量等。 (WX7100內建的36組核心運算單元組成是分成4個Shader Engines、每個Shader Engines又包含了9個CUs,不僅效率更為提升、效能表現也增進不少) 在預設頻率的部分則是具備了1243MHz的核心頻率與1750MHz的記憶體頻率(更下方有GPU-Z偵測資訊),記憶體頻寬為224GB/s、完整支援DirectX 12/OpenCL/OpenGL/Vulkan等API以及異步運算,而且高達5.7 TFLOPS的單精度浮點運算能力,可說是具有十分強勁的效能表現。不過功耗也是這次收到的三款版本中最高的:130W,所以在卡身的尾端可以看到另設有一組6-Pin電源輸入端子。 (以往的專業繪圖卡在功耗上都相當驚人,更不用說又把頻率拉高的情況下又要以單槽尺寸設計,這樣的改進是因為AMD在透過14nm FinFET工藝下,以GCN 4.0架構優化的結果,才能在WX7100的強大規格下,控制TDP僅130W) 前端I/O連接埠可以看到一共提供了4組的DisplayPort,支援1.4規格與HDR,可單線或雙線輸出:雙線5K(@60Hz)、單線5K(@60Hz)加單線8K(@30Hz),並支援FreeSync技術與Eyefinity多螢幕顯示,使用者可最多連接至4台的顯示輸出,當然別忘記了WX7100可是有支援VR Ready,對於有需要運作VR應用的使用者來說,可是極佳的好幫手。 看過實體版本後,這裡也順便提供給大家WX7100的官方資料,可以看到各項細部資訊外,還直接對比了對手P4000的規格,基本上不相上下的規格面卻是有相差極大的價格差距,相信對使用者來說可以更清楚的知悉WX7100的特色。 雖然WX7100具有更強大的優勢,但是如果想要晉升主流等級的專業繪圖卡領域,其實WX5100就是最佳選擇。從外觀上來看,其實就是拿掉了WX7100尾端散熱器那一塊之後的本體大小,一樣是採單槽1 Slot設計,散熱器風扇則是置中,同樣是14nm製程、第4代GCN架構、Ellesmere核心、232mm2核心面積、57億顆電晶體,不過在流處理器上面略少一些為1792個、28組核心運算單元,記憶體容量同樣是8GB GDDR5,但頻寬為160GB/s。 核心頻率與記憶體頻率分別為1086MHz、1250MHz,功耗部分則是降至75W,所以在卡身尾端已經不需要另外外接電源。WX5100在I/O的輸出上也是提供了DisplayPort x4,除了支援10位元色彩與HDR高動態範圍視覺效果之外,也支援5K顯示輸出,最高2台@60Hz 5K雙線或1台@60Hz 5K單線顯示,同樣支援DirectX/OpenCL/OpenGL/Vulkan等API。 這邊一樣提供大家WX5100的官方資料,從對比的部分可以看到,比起對手Quadro P2000來說,光是TFLOPS單精度浮點運算能力就高了0.89,記憶體頻寬、容量都高上一截,甚至價格更是漂亮許多,誰說魚與熊掌不能兼得。 最後面的這款版本是Radeon Pro WX系列中的基本款,WX3100算是基本款的中間版本,上有WX4100、下有WX2100。不過也別以為是基本款就忽視WX3100的存在,同樣採用了AMD GCN 4.0架構、14nm製程工藝、Lexa核心版本、101 mm2核心面積與2.2億顆電晶體,流處理器為512個、4GB GDDR5記憶體以及96 GB/s記憶體頻寬。 外觀可以看到是採Low Profile設計,對於需要狹窄環境或小機箱模式相當適用,具有8組核心運算單元以及1.25 TFLOPS峰值單精度浮點運算性能,搭配上AMD Eyefinity技術(可支援最多3台顯示器)與4K加速編碼/解碼功能(多路H.265硬體高清編解碼引擎),就算是位列WX產品線中的基本款,也能夠提供使用者相當不錯的效能表現。這部分可是同樣有獲得現階段主流專業應用軟體的認證,可確保使用者可以擁有最佳的多工工作體驗。 WX3100核心頻率為1219MHz、記憶體頻率為1500MHz,整體耗電也僅50W,運作頻率不低的情況下,在風扇的轉速上就稍微高一些,平均維持在2000多轉,不過靜音度上仍舊相當不錯(在下方GPU-Z偵測資訊上可看到)。如果從發布時間來看,基本款當中的WX3100與WX2100是比WX4100要來的新一點(2017/6才發布),也更強化了基本款的陣容,使用者可依實際需求來做選擇。從I/O端子提供可以看到有mini DisplayPort x2與DisplayPort x1,可支援5K顯示輸出(單台5K@30Hz)或最多3台4K(@60Hz)顯示器,API同樣有支援DirectX/OpenCL/OpenGL/Vulkan等。 官方資料上也可以看到更多WX3100的訊息,對比同級對手Quadro P600來說,更佳的浮點運算效能、更高的記憶體容量與頻寬、直接提供1組標準DisplayPort 1.4讓使用者更好運用、卻是同樣價位的情況下,使用者在執行譬如CAD/CAM模型時,相信可以有更優異的性能表現直接體驗。 雖然專業工作站繪圖卡沒有像一般顯示卡那樣有一堆遊戲跟測試軟體可以實測,但是還是可以實際上機跑一下,也了解一下基本表現為何,這裡就先上機看看各項的資訊,也提供給大家作為參考。 CPU(AMD):AMD Ryzen 7 2700X 主機板:ASUS ROG Strix X470-F GAMING 記憶體:G.SKILL FLARE X F4-3200C14D-16GFX (DDR4-3200 8GB x2、CL 14-14-14-34) 顯示卡:Radeon Pro WX7100/Wx5100/WX3100 系統碟:Crucial MX300 2TB SSD 電源供應器:Enermax Revolution X't ERX530AWT 530W (80plus GOLD) 作業系統 Microsoft Windows 10 Pro 64bit Display Mode:1920x1080 @60Hz 透過最新版的GPU-Z 2.9.0,可以看到這三款版本的細部資訊,包括核心架構、電晶體數量、Die Size尺寸、記憶體容量大小與頻率數字等,另外也開啟Sensors資訊,可以看到更多這三款顯示卡的內部訊息(風扇轉速、核心溫度等)。 當然也要安裝Radeon Pro的專屬軟體驅動囉,藍色畫面有別於遊戲顯示卡的火紅版,從軟體裡面可以看到相關的資料,這裡使用的是最新版的18.Q2。 官方其實也有提供與對手的效能對比長條圖,大家可以參考一下。在WX7100的比較中,看到Cinebench的成績就比對手要快22%、Premiere Pro CC更是快了43%;WX5100在3ds Max(SPECviewperf)上面也快了11%;WX3100在SolidWorks都有1.47x的提升。看來官方對WX系列可是充滿信心,對於使用者來說,這些數據也是有令人感到驚艷的性能表現。 首先,來跑一下CineBench R15,這項測試裡面可以看到這三款版本的數據:WX7100的OpenGL為152.95 fps、WX5100為129.22 fps、WX3100為109.97 fps。以這個成績來看,如果對比以往測試過一般遊戲顯示卡的表現,在同樣環境下換搭GTX 1070 Ti 8G版本得到的分數大約為125 fps左右,對照測試的部分大概與WX5100差不多,一併提供給大家做參考。 既然WX7100有支援VR,那就簡單的來個VRMark的測試好了。在VRMark Orange Room的測試項目中可以發現到,這三款版本中的WX7100成績最佳,跟規格差距不大的WX5100有蠻大的分數落差,應該就是導因於有沒有VR Ready的緣故。這項目測試的標準成績為5000分(有支援VR的話),WX7100測得6420分、評價為Super,比標準成績要高上不少。看看WX5100的表現為2845,少了VR Ready的成績僅是WX7100的40%左右效能,看來有需要VR設計方面的需求,那WX7100才是最佳選擇。 換到另一款也是針對工作站繪圖顯示的軟體SPECviewperf來做實測看看,WX7100的成績也是佔據大幅度的領先,其中的測試項目分數可以做個比較,像是Maya場景的分數在WX7100上就有74.87、在WX5100上面就剩下了48.88、在WX3100下就更低來到了38.56,這裡的測試證明了WX7100的效能的確較為優異,各項測試的表現都比其他2款有大幅度的提升,對於專業等級的需求上,WX7100可以提供更強烈的性能。而這部分的成績當然可以讓使用者作為選擇上的參考。 這邊還多測試了OpenGL軟體,可以讓專業繪圖卡試一下在OpenGL規範下的各項Render,下面提供了標準的1.1~4.3的測試Render可以看到測試數據的變化,WX7100大概在每一項的成績都可以維持在5000 FPS,而WX5100則會降到4000 FPS出頭,WX3100則只有3000 FPS上下的表現,效能差距可以做個比較。 雖然這次只有測試WX系列中的三款版本,但是涵蓋了主流等級的部分相信也是使用者比較可以接受的價位與入手的版本,專業級繪圖卡的使用面向與需求性畢竟與一般常見的遊戲顯示卡不同,穩定度與效能表現會是使用者考量的重要因素,當然如果價位上可以更親民一些,對於有需要使用到的工程師、藝術家、科學家來說,會節省不少的成本(那AMD不就沒錢賺了~哈),相信這次AMD在定位上與性能上的調整與提升都讓使用者有更大的誘因想要入手,對比對手同級產品來說,這次的AMD也已經相當佛心了,有興趣的使用者可不能錯過,可以依據實際需求來做採購。 順便也提供一下官方的可靠度資訊,平均可以達到10.9年的硬體MTBF,都快要買一片用終身了(笑),如果除一下每年的成本損耗的話,攤提下來可是相當低,想要擁有高可靠度、高效能表現以及具備獨特創新架構技術的Radeon Pro WX系列專業工作站級繪圖卡嗎?現在就可以下手選購,目前官方6款版本皆有現貨提供,國內由威健實業代理,也可以上網在Autobuy自動買網路商城購買,就能讓您桌上的電腦直接躍昇超級專業工作站等級架構。 (題外話,下次有機會的話,WX系列還有一片頂階的9100,想要追求最高效能的使用者應該可以期待) ★選購傳送門~
-
因應GPP計畫取消,ASUS戰神AREZ宣告退休?
ASUS(華碩)4月中因應NVIDIA的GPP計畫所需,宣布將為AMD Radeon RX系列顯示卡啟動獨立品牌AREZ,然而GPP計畫卻在5月5日時突然宣告取消了,那麼AREZ該何去何從呢?日前ASUS在自家Twitter(推特)上這樣寫著”#ASUS #AREZ is coming to an end, #ROG is here to stay.”顯然是表達AREZ已經走到盡頭,AMD Radeon RX系列顯示卡將會回歸到ROG品牌下。 當時GPP計畫宣布後,其中反應速度最快的正是ASUS,以極快的速度將旗下AMD系列顯示卡更名為AREZ,並編列相關預算準備經營新品牌。卻沒想到不出幾日後,GPP計畫因為涉嫌「以壟斷方式打壓AMD」,違反了美國的反競爭法,導致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與歐盟雙雙介入調查;而後NVIDIA沉默了一段時間,最終不敵輿論因此在自家部落格黯然宣布GPP計畫取消。 綜觀上述,短短一個月,ASUS來自古希臘神話的「戰神」AREZ就這樣殞落了;未來AMD Radeon RX系列顯示卡估計將回歸於ROG玩家共和國品牌之下,玩家們也不用擔心會買不到。 另外,若對於GPP的事情有興趣,也可以點擊下方超連結觀看NVIDIA推出GPP計畫的始末。 2018-05-22 16:20補充: ASUS表示,在Twitter上釋放消息的ASUS AREZ並非官方帳號,ASUS仍然會維持AREZ系列產品推出、銷售計畫。 (01) (02)
-
黃金切割刀法再一式,NVIDIA GeForce GTX 1050 3GB規格正式揭露
還記得之前提及NVIDIA將推出GeForce GTX 1050搭配3GB容量記憶體的消息嗎?目前相關資訊規格都已經在上公開,當初預測的規格究竟是否都應證了呢?就讓我們往下看下去! 目前可知GTX 1050整個系列包含GTX 1050 Ti,都是採用代號GP107繪圖晶片核心,且並非為TSMC(台積電)代工,而是由Samsung(三星)透過14nm製程生產。在CUDA核心數上,GTX 1050 3GB和GTX 1050 Ti同樣有768個,並非之前所預測的640個;不過核心頻率設定往上拉到基礎1392MHz/超頻1518MHz,整體效能與GTX 1050 2GB版本相比會更好。 視訊記憶體選擇上,容量從原先的2GB提升至3GB,也都以7Gbps速度傳輸運作,不過在記憶體頻寬卻縮減為96-bit,整體頻寬連帶降為84GB/s。反觀GTX 1050 Ti 4GB記憶體頻寬為128-bit,頻寬可達112GB/s;視訊記憶體的調整讓產品能夠準確地將定位分界在GTX 1050 2GB和GTX 1050 Ti 4GB之間,不會互相進犯對方的市場。 視訊輸出埠提供1組DVI-D、1組Display Port 1.2(1.3/1.4亦可)、1組HDMI 2.0b。目前設定的TDP與GTX 1050 2GB和GTX 1050 Ti 4GB相同,只需要75W,意即無須由電源供應器提供輔助電源,使用PCIe匯流排所供給的電量就足夠,而NVIDIA官網規格也提及,建議電源供應器提供的電量只需要300W。建議售價預估大略落在5千元至6千元的區間。 文末,搶先在2018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18)前就公布其消息,既然GTX 1050 3GB的規格已確認,針對Pascal架構持續擠壓的GTX 1060應該也會有更進一步確認的消息,到底是否採用GTX 1070繪圖晶片呢?將話題回到此次的更新上,NVIDIA此舉確實將其低價位顯示卡的戰力補的更足,針對輕量的遊戲玩家,4GB視訊記憶體容量有點多餘,推出一個介於二者間的版本,不只能夠降低成本也補足空缺,果真是「一兼二顧,摸蜊仔兼洗褲」的操作! (1) (2) (3) (4) (5) (6)
-
全球頂尖商用PC製造商推出搭載AMD Ryzen PRO行動與桌上型APU系統
AMD(NASDAQ: AMD)宣布業界推出搭載AMD Ryzen PRO處理器的系統,全球三大頂尖企業級PC OEM廠商推出眾多新款筆電與桌上型電腦,搭載內建Radeon Vega繪圖核心的Ryzen PRO處理器。 AMD Ryzen PRO APU針對頂尖商用桌上型電腦與筆電,不僅為商用PC買家提供全新的選擇與創新,更讓戴爾、惠普、聯想等一線廠商開發類型廣泛的商用系統,涵蓋輕薄型企業級筆記型電腦至效能強大的商用桌上型電腦,創下搭載AMD處理器的最廣泛企業級PC產品組合紀錄。 AMD全球資深副總裁暨運算與繪圖事業群總經理Jim Anderson表示,AMD推出Ryzen處理器旨在為使用者帶來更高效能、功能及選擇。去年我們針對頂尖消費性筆電與桌上型電腦市場實現這項承諾。 如今,我們將這項原則擴大至全系列商用筆電與桌上型電腦。戴爾、惠普、聯想等一線廠商推出的全新企業級平台,象徵AMD一項重大里程碑,展現我們全面滿足頂尖商用電腦市場的需求。Ryzen PRO行動處理器擁有16小時電池續航力註1,並具備世界級生產效能及Radeon技術帶來的卓越繪圖效能。 Ryzen PRO處理器設計旨在滿足現今商用PC使用者快速變動的需求,因工作與個人運算間的傳統界線已變得模糊,商務工作負載與眾多多媒體等功能將變得普及。AMD Ryzen 7 PRO 2700U處理器為超薄筆記型電腦帶來桌上型等級效能,並提供超越對手的系統效能註3及高達16小時電池續航力,滿足全天生產力需求。 而桌上型處理器AMD Ryzen 5 PRO 2400G與AMD Ryzen 3 PRO 2200G針對繪圖設計、3D電腦輔助設計、醫學成像等繪圖密集的商業與工作站等級工作負載提供世界級效能,同時針對辦公生產任務發揮卓越效能。 全系列Ryzen PRO處理器專為商用市場設計,透過屢屢獲獎的AMD「Zen」架構提供安全性、可靠度及效能。內建Radeon Vega繪圖核心的Ryzen PRO處理器搭配AMD GuardMI技術,全程不間斷提供晶片層級嚴密防護。商業級的品質與可靠度能確保平台壽命,而開放標準的管理更協助防止企業束縛於專利型解決方案。 在上週全球媒體與業界分析師的聚會中,多家全球頂尖PC OEM廠商發表眾多商用平台方案,包括輕薄但效能強悍的企業級筆電、堅固耐用的企業級桌上型處理器、輕巧直立型企業級桌上型處理器及各種微型桌上型處理器皆搭載內建Radeon Vega繪圖核心的Ryzen PRO處理器。 戴爾副總裁暨商用行動解決方案總經理Andy Rhodes表示,我們非常自豪推出首款搭載Ryzen PRO的Latitude 5495筆電,結合優異效能於極美造型中。Latitude 5495不僅能和OptiPlex 5055桌上型PC互補,更在全球最安全、易管理及高可靠度的商用產品線中,為客戶提供另一個極具吸引力的AMD Ryzen PRO選項。 惠普全球商用產品管理負責人Lorena Kubera表示,隨著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傳統界線越來越模糊,惠普正在改寫商業PC經驗的定義。搭載AMD Ryzen PRO處理器的最新產品將強大的運算與繪圖效能融入到專注於設計、安全、合作的創新解決方案中,能全力支持現代員工的需求。 聯想全球商用產品組合暨產品管理副總裁Jerry Paradise表示,超過25年來,ThinkPad品牌定義著簡單、功能及可靠等特色。隨著數位轉型飛快推展,聯想努力不懈堅持卓越的顧客經驗。不斷擴充產品組合,將最新Ryzen PRO處理器納入ThinkPad A系列筆電及ThinkCentre M715q和M725s桌上型電腦,將協助我們進一步支援企業客戶及其持續變動的商業需求。 微軟Windows策略與產業體系部門總經理Roanne Sones表示,現代員工的工作與娛樂模式逐漸改變,不僅能隨時在外工作,且內容同時涵蓋收發電郵、文書處理、編輯試算表與簡報等基本辦公生產工作外,更包含瀏覽網頁與串流多媒體內容等。全新多核設計的Ryzen PRO處理器除了在運行Windows 10 PC上發揮驚人效能,其搭載的「Vega」顯示架構亦造就更為流暢與豐富的視覺體驗,特別適合目前現代化的商業環境。
-
NVIDIA持續擠壓Pascal架構,傳新版GeForce GTX 1060將使用GTX 1070晶片
近期NVIDIA動作頻繁,在終止GeForce Partner Program(GPP)計畫後,不只是不小心洩漏了GeForce GTX 1180規格資訊,又將自家旗下Pascal架構的GeForce GTX 1050增加新級距。而正當你以為改版就此結束的時候,NVIDIA冷不防地再讓玩家們大吃一驚!這次,竟然要把GeForce GTX 1070改成GeForce GTX 1060 6GB? 目前不將Titan產品算入的話,Pascal架構顯示卡從GeForce GTX 1080 Ti、GeForce GTX 1080、GeForce GTX 1070 Ti、GeForce GTX 1070、GeForce GTX 1060、GeForce GTX 1050 Ti、GeForce GTX 1050和GeForce GT 1030共8種繪圖晶片。乍看之下,所有Pascal架構繪圖晶片所能進行的改動已趨近飽和,顯示卡市場的產品分布顯得相當擁擠,但若是同樣的繪圖晶片無法進行改動,那可以跨繪圖晶片啊! 根據消息指出,NVIDIA將要再對GeForce GTX 1060進行改版,在此之前已經有4種版本在市面上販售,不同之處皆在於視訊記憶體的更動,目前有6GB(9Gbps)、6GB、3GB以及中國市場獨占的5GB類型。這第五次的改版預計與以往不同,將取用高一階的GP104系列繪圖晶片,也就從GeForce GTX 1070閹割成新版本GeForce GTX 1060。 此次更新的GeForce GTX 1060 6GB,除了預計繪圖晶片使用GP104-150外,在視訊記憶體的種類、容量、頻寬及頻率皆與現行的版本相同,不過因為採用的是GeForce GTX 1070簡化版繪圖晶片,在核心的散熱以及TDP表現可能會有些微差距,但應該是不足以造成影響,那些原本就使用及準備使用GeForce GTX 1060的消費者們也不必太過擔心。 文末,小W編對全新繪圖晶片的GeForce GTX 1060 6GB充滿好奇,而這張顯示卡會不會只在中國市場獨占?還是會在全球皆進行量產?但至少有一點是能夠確信的,那就是NVIDIA正在把Pascal架構的GeForce GTX 10系列顯示卡「清庫存」。或許,我們在今年六月的2018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18),就真的能夠看到使用Turing或Volta架構的GeForce GTX 11系列顯示卡了! (1) (2) (3) (4) (5)
-
NVIDIA第一季財報營收創新高,GTX 10系列顯示卡在官網恢復上架
日前Intel、AMD等都已經陸續公布第一季財報,今天輪到NVIDIA了。NVIDIA 2019會計年度第一季財報顯示,營收年增66%來到32.1億美元,遠高過原先華爾街分析師29億美元的預期,同時也創下歷史新高。 近幾年NVIDIA在遊戲、AI、雲端運算等領域多有著墨,加上去年挖礦潮大漲,顯示卡需求大增使其營收表現亮眼。遊戲方面GTX 10系列顯示卡的效能吸引電競玩家注意,晶片業務營收年增68%來到17.23億美元,挖礦市場方面,NVIDIA財部長表示,OEM銷售額中包含2.89億美元的挖礦相關顯示晶片營收。此外,資料新業務營收年增71%達到7.01億美元,NVIDIA執行長黃仁勳表示這是資料中心史上最高的業務銷售額。 另一方面,NVIDIA同時也在上恢復GTX 10系列顯示卡的供貨,有鑑於虛擬貨幣市場這陣子價格下跌嚴重,挖礦市場對於顯示卡的需求有稍微下滑的趨勢,使得NVIDIA的Founder Edition版顯示卡重新恢復供貨。包含GTX 1080 TITAN Xp、GTX 1080 Ti、GTX 1080、GTX 1070 Ti、GTX 1070以及GTX 1060,而且價格比目前市面上的都還要便宜很多,以GTX 1080 Founder Edition為例,要價僅549美美元(相當於台幣16313元),每位消費者僅能最多購買兩張,然而數量有限,截至本文截稿時間,目前官網上僅剩GTX1070 Founder Edition版本仍有現貨,售價為399美元,玩家們要買要快。 華爾街分析師認為,從NVIDIA這個創新高的表現來看,或許未來還有更高的突破點可以期待,加上旗下新一代顯示卡GTX 1180的數據已在日前流出,可預期下一波高潮仍在電競。
-
NVIDIA極致發揮Pascal架構價值,GeForce GTX 1050將推出3GB版本
才在兩天前不小心洩漏了有關於NVIDIA GeForce GTX 1180相關資訊之後,在今天(5/10)又有消息指出,NVIDIA準備在4千元至6千元的顯示卡市場上增加更多選擇,除推出GeForce GTX 1060 5GB外,現在似乎又準備推出GeForce GTX 1050 3GB,供消費者做選擇。 消費者們在選購顯示卡時,NVIDIA此價位產品選擇大多著重於GeForce GTX 1050以及GeForce GTX 1050 Ti,其中又以GeForce GTX 1050 Ti居多,因為晶片性能及記憶體容量配置皆比GeForce GTX 1050理想。目前GeForce GTX 1050只使用2GB GDDR5記憶體,在需要高紋理率或3A遊戲時,很容易有滿載的狀況,導致玩家們選購誘因薄弱。 GeForce GTX 1050於2016年10月份發表至今,也已是1年半的年頭,在此時釋出消息將增加3GB版本,不免使人臆測。而在GeForce GTX 1050所使用的GP107系列繪圖晶片來看,記憶體原生頻寬為128-bit,不過在2GB與4GB間的選擇,相當有可能會將頻寬縮減為 96-bit,以避免進犯到GeForce GTX 1050 Ti 的市場。 文末,小W編稍加觀察了GeForce GTX 1050 3GB版本,若是使用降低記憶體頻寬的方式,在效能表現上能夠成長的幅度將會有限,但這樣減少成本對於與NVIDIA合作的AIC(Add In Card)廠商可能比較有吸引力。不管GeForce GTX 1050 3GB還是GeForce GTX 1180的消息,相信在今年六月將在台北舉行的2018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18)都能夠得到解答。最近想要更換顯示卡的玩家們,再多撐幾個月,多采多姿的顯卡市場指日可待! (1) (2) (3) (4) (5)
-
NVIDIA GeForce GTX 1180顯示卡資訊洩漏,使用12nm製程與GDDR6記憶體強勢襲來
國外網站「」的顯示卡數據資料庫,於今日(5/8)意外洩漏了NVIDIA所準備推出GeForce GTX 1180顯示卡的相關數據,雖然以資訊來看很明顯地屬於工程樣品,但是這確實代表GeForce GTX 1180距離預計推出的日期已是指日可待。 在顯示卡數據資料庫當中顯示,GeForce GTX 1180將為台積電(TSMC)代工生產製造,並且採用12nm FinFET製程。其中所具有的CUDA核心數共計3,584,相較於前一代GeForce GTX 1080的2,560提高1,024個核心數,紋理映射單元(Texture Mapping Units,TMUs)具有224個單元,而渲染輸出單元(Raster Operator Units,ROPs)具有64個單元。在像素率(Pixel Rate)的表現則為101.2 GPixel/s,紋理率(Texture Rate)則為354.4 GTexel/s,而浮點運算最高可至13TFLOPS(兆次浮點運算能力)! GeForce GTX 1180基礎頻率可能會落在1405MHz或是1582MHz,但這樣的頻率表現其實與GeForce GTX 1080的1607MHz相去不遠,所以目前猜測雖然還尚未公布Boost的頻率表現,但可以大膽且樂觀的預估應該會高於1800MHz。GeForce GTX 1180的視訊記憶體採用有別於前代產品的GDDR5X,此次使用的為GDDR6,容量更從8GB調整為16GB,除了容量增加之外,在頻寬的表現也提高至384GB/s。 整張顯示卡大約為26.7公分長,在機殼上會占用雙PCIe插槽空間,至於電源需求是採用1組6-pin加上1組8-pin的設計,TDP為200W,此種配置給予玩家們相當不錯的超頻可能性;在視訊輸出埠則取消DVI-D的配置,改採1組HDMI和3組Display Port的配置。 除上述製程與基本單元等配置規格外,GeForce GTX 1180的繪圖晶片架構似乎將採用全新的Turing或是Volta,相比前一代的Pascal,有許多不同之處,可因為Turing本質上為Pascal與Volta之間,屬於較為過度的架構。先前所得到的資訊大多都顯示會採用Turing架構,不知道為何在TechPowerUp上會顯示採用Volta架構,究竟是GPU-Z讀取錯誤的架構,還是只是有更多的可能性呢? 至於價格的部分,因為挖礦以及記憶體的價格提升,並沒有辦法相當準確的預估價格帶,畢竟現在GeForce GTX 1060 6GB的版本也都要新台幣破萬的價格,但基本預估GeForce GTX 1180價格大約會落在美金699元至799元不等,依照牌告匯率換算大約為20,960元至23,960元。 就在此時間點上,NVIDIA剛宣布終止GPP,隨後馬上不小心(?)洩漏關於全新顯示卡的相關規格消息,不免讓人有所猜測。不過近期最為盛大的電腦聚會,就屬即將登場的2018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18)為主,到時可能就會有更進一步的消息,最近想要更換顯示卡的玩家們就不妨在多等幾個月,可能就能買到效能更加強大的顯示卡囉! (1) (2) (3) (4) (5) (6)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龍爪現形、踩滅廢熱,MSI AMD Radeon RX 6600 XT GAMING X 8G開箱解密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80 G1 GAMING實測開箱,三風扇風之力顯示卡中的玩家聖物!
- MSI GeForce GTX 1070 SEA HAWK X實測開箱,CORSAIR HYDRO一體式精品級水空冷顯示卡!
- 電競戰神刀法凌厲、讓性能刀刀暴擊,ROG STRIX RTX 3070 Ti O8G GAMING上機實測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60 G1 Gaming 6G實測開箱,玩家級自製顯示卡中的優質精品!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60 Xtreme Gaming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極致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