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ming VGA 電競 顯示卡 / Workstation 工作站 繪圖卡 / GPU 繪圖晶片 / AI NPU 人工智慧加速卡 / 顯示卡支撐架
-
《火線獵殺:絕境》顯卡火拼,AMD「金價俗擱大碗!」,這CP值完勝
Ubisoft下半年眾所期待的遊戲之一:Tom Clancy's Ghost Recon Breakpoint《湯姆克蘭西 火線獵殺:絕境》(下稱《絕境》)即將於10月4日上市,想必玩家們已經準備自己的遊戲主機、各個摩拳擦掌準備衝了吧!小編這次搶先獲得遊戲體驗,先幫大家來做個快速的硬體效能測試吧! 這次小編的硬體測試規格是以AMD陣營為主,同時也會另外輔以Intel平台的規格作為對比,而所選的硬體也是目前雙方陣營的高檔平台。遊戲本身方面,相信有在追蹤《絕境》這款遊戲或是玩過上一款《火線獵殺:野境》的玩家都已熟知,這邊就不另外介紹了,直接進入測試階段看數據囉!(只能說AMD陣營真的香~)先附測試平台規格! CPU:AMD Ryzen 9 3900X Motherboard:ROG X570 Crosshair VIII Formula VGA:Sapphire Nitro+ RX 5700 XT 8GB AMD Radeon RX 5700 8GB SSD:WD Black NVMe SSD 1TB RAM:G.Skill Trident Z Royal DDR4-3600 OS:Windows 10 1903 Driver: Adrenalin 19.9.3 CPU:Intel Core i9-9900K Motherboard:ROG Z390 Maximus XI Extreme VGA:NVIDIA GeForce RTX 2080 Super 8GB NVIDIA GeForce RTX 2080 8GB NVIDIA GeForce RTX 2070 Super 8GB NVIDIA GeForce RTX 2070 8GB NVIDIA GeForce RTX 2060 Super 8GB NVIDIA GeForce RTX 2060 6GB SSD:Seagate Barracuda 510 512GB RAM:Crucial Ballistix Elite DDR4-3600 OS:Windows 10 1903 Driver: GeForce Experience 436.48 先來看看AMD平台的測試結果吧!小編將遊戲的畫質調整至遊戲內建的最高畫質,並且分別在1920 x 1080(FHD)、2560 x 1440(2K)以及3840 x 2160(4K)做測試,這次AMD的驅動最佳化做得很不錯,利用遊戲本身的跑分進行測試(該測試目前還是Beta版),FHD解析度下平均可以有112 FPS的表現、2K解析度時則是仍有92 FPS,表現可圈可點!即便是把解析度調整到4K,平均的FPS也有56,整體來說非常流暢,4K解析度下只需要再把畫質做些微調整,平均要拿到60 FPS不是問題。 這邊簡單小結一下,先說測試數據的部分,以RX 5700 XT這次的表現來看,不得不說AMD針對《絕境》做了許多最佳化,也難怪會把這款遊戲列在最新一波的活動當中(購買指定AMD產品送遊戲),整體來說最佳化表現優秀,遊戲過程中也非常流暢;另一方面,回頭來稍微說一下遊戲本身的畫質,小編的測試都是將畫質調整到最高的,這時候影響畫面的最大關鍵點在解析度,《絕境》這款遊戲是小編真心建議想要追求好畫面的話,至少一定要有2K解析度以上遊玩的遊戲,FHD解析度下時的畫面感覺會比較差,主因是FHD時畫面的顆粒感很重,即便是在27吋的螢幕下仍會有畫面不精細的感覺,是遊戲本身稍微可惜的地方。 接下來就要將AMD和NVIDIA雙方的高階顯示卡來場效能比拚囉!測試平台規格小編剛剛已經提供了,所以這邊就直接上數據圖給玩家參考了。從圖中可以看到RX 5700 XT、RX 5700、RTX 2080 Super、RTX 2080、RTX 2070 Super、RTX 2070、RTX 2060 Super以及RTX 2060共八張顯示卡的效能表現,平均來說,其實即便是RTX 2080 Super和RX 5700 XT相比,兩者的差距也不大喔! 來比較一下這些顯示卡的市場行情以考慮CP值高低,目前來說RX 5700 XT在市場上的平均售價落在15,000元左右、RX 5700則是13,000元,NVIDIA陣營部分,2060 Super平均落在16,000元、RTX 2060則是10,000元上下、RTX 2070 Super約18,000元、RTX 2070則是14,000元左右、RTX 2080要25,000左右、2080 Super則是平均至少需要25,000以上的價格。 從這樣的數字再回頭來看看前面的效能表現,在高階段班,剛才有提到RX 5700 XT和RTX 2080 Super兩者之間的效能表現相當,但前者比後者便宜萬元以上,其CP值已經瞬間可見一斑;另一方面,在中高階段班,RX 5700的效能表現要和它對上的算式RTX 2060 Super,相對來說效能表現稍微比RTX 2060 Super好一些,不過它的價錢也是比它便宜約3千台幣。再者,來看看RTX 2080的部分,這張目前要價平均約25,000價位的顯卡,其平均的遊戲表現深深也比RTX 5700稍低,但價格依舊貴了近一萬阿~ 最後要來看的是RTX 2060的部分,其實即便是跟RX 5700相比,雖然它比RX 5700便宜約2千左右,但整體在各解析度下的FPS都低至少20 FPS,同時因為RTX 2060只有6GB的記憶體,要跑4K解析度其實是非常困難的,整體來說,RTX 2060的CP值也就不高了。另一方面,RTX 2070和RTX 2070 Super兩者不管是在效能表現還是價位方面,前者追不上RX 5700、後者則是堪堪小贏一些,但價位卻都比RX 5700貴,CP值同樣不高。(而且RTX 2060 Super熊熊賣的比RTX 2070還要貴..) 最後總結一下,「AMD真香」熱潮在最近的幾款新遊戲中可以明顯看出其最佳化的效能表現,尤其是《絕境》這款遊戲中表現的更加明顯,看來對手陣營真的必須好好針對價位和性價比做好定位了,不然AMD熱潮勢必還會繼續延燒阿! 這邊小編也幫大家附上本次測試的顯示卡們目前在市場上的平均價格供玩家們參考了。(統計時間都是2019.10.3) (1) (2) (3)
-
1440p遊戲甜蜜點完全掌握!ROG STRIX RX 5700 XT O8G Gaming開箱實測:外型、散熱、效能三項制霸
AMD陣營七月份丟出震撼彈,使得相關的處理器、主機板以及顯示卡等產品類別,全面導入7 nm製程技術,大幅強化各產品本身的效能表現,同時在對外輸出入介面部分也採用全新的PCIe 4.0傳輸介面,使得像是SSD固態硬碟這樣的產品,其傳輸效率比前代更加精進,堪稱AMD史上最香時刻也無誤! 因應這一波7 nm浪潮,眾多板卡廠商也相繼針對自家產品線推出對應的產品類別,其中,ROG玩家共和國旗下專攻主流電競的「ROG STRIX」,除了先前曾介紹過的X570系列主機板以外,在顯示卡產品線中,則是有最新的ROG STRIX RX 5700 XT O8G Gaming顯示卡以及RX 5700版本、另外還有主打入門電競的ASUS TUF Gaming X3 Radeon RX 5700 XT和RX 5700兩張顯示卡,以及雙風扇版本的ASUS Dual Radeon RX 5700 EVO,總計共有五張RX 5700系列顯示卡上市,全數都採用AMD最新的7 nm RDNA架構。小編這次收到的ROG STRIX RX 5700 XT O8G Gaming(下稱ROG RX 5700 XT)就定位上來說可以說是其中最高階的一款,主流目標客群鎖定在1440p解析度電競玩家,讓玩家在玩高畫質遊戲時,也可以享有高效能表現。 ROG的產品外盒一向保持著一貫的設計風格,外盒上除了有顯示卡本身的彩圖以外,另外也還有說明這次顯示卡強調的幾項特色功能,像是支援ASUS Aura Sync燈效技術、搭載8GB GDDR6記憶體,以及採用PICe 4.0技術等等,另外,ROG STRIX顯示卡系列產品如果是掛名「O8G Gaming」的話,代表的除了是具備8GB記憶體以外,同時也是代表「OC」預先超頻,勢必會為玩家帶來更高效能的遊戲表現! 其實ROG家的電競顯示卡一直有一種低調的霸氣風格,ROG RX 5700 XT也不例外,外型上採用低調的鐵灰色主色系,但在風扇保護蓋上有做了許多特殊的燈條線條設計,稜角分明的風格顯得非常硬派有形,但卻同時給人十分堅固的形象。「圖騰風」設計是近年來ROG旗下產品愛用的形象設計,隱藏在保護蓋以及顯示卡上方,低調、不過分張揚的設計是這次ROG RX 5700 XT給人的第一印象。 低調的設計元素也可以在風扇的設計上發現,就外型上來說,RX 5700 XT本身是三風扇的設計,採用ROG的軸向式風扇,扇葉本身無多餘的視覺效果,但在周圍的密封環搭配下,給人非常簡潔有力的感覺。不過可別以為這樣的設計僅是視覺效果,全新的軸向式風扇是ROG專為旗下新世代高階電競顯示卡所設計,它們本身使用了比傳統風扇更小的風扇殼,但容納更長的扇葉,搭配最外層環形密封環的輔助下,可以藉此提高向下的風壓,向下風壓加強代表的是內部的散熱效果得以因此獲得提升,讓顯示卡本身在性能、速率以及功率上都同步增強。 為了讓玩家們能夠快速了解ROG針對RX 5700 XT內部的設計,小編也將顯示卡組成拆開,帶領玩家一同窺探ROG RX 5700 XT內部各方面的設計吧! ROG RX 5700 XT針對顯示卡整體的溫度管控有做滿多的支援處理,包含像是基本的三風扇設計、軸向式風扇、以及六根散熱管和大面積MaxContact技術,再再都是為了確保內部的Navi 10晶片可以完全發揮穩定效能,但在穩定效能的同時也控管顯示卡本身的溫度,以便延長使用期限。小編為了實際測試散熱的效果,也使用FurMark進行燒機測試。起初顯示卡在待命時溫度在44度,連續在4K高壓環境下運行約30分鐘後,最高溫度來到90度,相較於AMD官方對應的RX 5700 XT公版卡,在燒機後約10分鐘就直接來到近100度的溫度來說,ROG RX 5700 XT已經是控管的非常不錯了!可見其內部所有支隊散熱的設計確實能帶來一定幫助。 ROG在其RX 5700 XT設計上採用的極致工藝可不只前文提到的超合金電源技術II和MaxContact技術,這次在整張顯示卡的製造過程中也有突破業界標準的自動化製成輔助。傳統上採用人為操作組裝設計的產品,或多或少都會有操作不慎導致良率不高的問題,若廠商能夠在產品出廠或製造時即時發現倒無妨,最怕的就是交到消費者手上以後,才發現自己倒楣的買到「機王」、「卡王」等不良品,要再做後續的換機、換卡,抑或是維修的問題。ROG為了解決玩家這個困擾,採用全自動製程技術(ASUS AUTO-EXTREME),打造航太等級的自動化製程,ROG讓顯示卡內部所有焊接工程一次完成,包含超合金電源技術元件的安裝、Navi 10晶片焊接、MaxContact散熱片設計等等,全部都交由精密儀器全程自動化處理,能減少元件在製造過程中的熱應變以避免使用有害的清潔化學物,這對於環境保育方面可以帶來很大的幫助,再者,也能降低製造過程中的消耗並且提高產品的可靠性,在產品製造上能大幅提高良率。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time_continue=50&v=DIpHYVDrGrc ▲ROG官方全自動製程極致工藝介紹片。 接下來來看看效能表現的部分囉!快速說明一下硬體規格,ROG RX 5700 XT內部搭載的是AMD Navi 10晶片,採用7nm製程,搭配PCIe 4.0 x16介面,串流處理器共有2560顆,官方建議至少使用600W的電源供應器以便穩定輸出效能。時脈部分共有兩種模式,一是電競模式,該模式下基礎時脈為1770 MHz、最高動態時脈可達到2010 MHz;第二種模式則是超頻模式,基礎時脈在1840 MHz、最高動態時脈則是可以達到2035 MHz,足夠應付市面上高效能需求遊戲,甚至可以輕鬆在2560 x 1440解析度下輕鬆遊玩。記憶體方面搭載8GB GDDR6,其時脈為14 Gbps,採256-bit介面。輸出部分,最高可支援到8K (7680 x 4320)解析度,或者可同時最高輸出6組外接螢幕,使用彈性非常足夠。 CPU:AMD Ryzen 7 3800X Motherboard:ROG X570 Crosshair VIII Hero SSD:Corsair MP600 Gen 4 SSD 2TB RAM:XPG Spectrix D60G DDR4-3600 8GB x2 OS:Windows 10 1903 實際遊戲表現部分,小編找了常見的測試遊戲作為代表,包含《虹彩六號》、《刺客教條 奧德賽》、《古墓奇兵 暗影》、《全境封鎖2》以及《極地戰嚎 破曉》,所有遊戲都是以遊戲內的最高畫質測試,並且分別在1920 x 1080、2560 x 1440、3840 x 2160解析度下運作。 從測試中可以發現,ROG RX 5700 XT要在常見1920 x 1080 FHD解析度下運行任何遊戲都是毫無問題的,平均都可以有破百的FPS數值,就連對於硬體要求非常高的《刺客教條 奧德賽》也有66 FPS的表現,效能表現非常優秀。再來當解析度拉高到2560 x 1440 2K解析度以後,幾乎所有遊戲也都還有60 FPS以上的水準,《虹彩六號》因遊戲畫面本身要求不高、加上最佳化處理優秀的關係,使其即便在2K解析度下,也還有破200 FPS的超高水準,而《刺客教條 奧德賽》平均數值雖然來到54 FPS,但只要稍做畫質調整,要維持在60 FPS的穩定度也不是問題。由此就已經可以見ROG RX 5700 XT已經可以說是完美掌握了1440p效能表現的水平。 最後再來看看將解析度拉高至3840 x 2160解析度時的效果,這時候就可以看到《虹彩六號》極佳的最佳化,使其都還有破百的FPS表現,其他遊戲方面則是大多都還有破30 FPS的表現,《極地戰嚎 破曉》也還有近60 FPS的數值,整體來說效能表現已經非常優秀了,ROG RX 5700 XT的效能表現玩家不用擔心。 有了硬體上的高效能輔助,軟體和設計上提升玩家體驗的效果當然也不可少,ROG針對這點,提供多種不同的設計供玩家使用。首先在視覺效果上,華碩自家經典的Aura Sync燈效技術完整支援,可透過獨立的RGB燈效軟體操作,並且可以和其他同樣支援Aura Sync燈效的硬體設備同步燈效,讓整體的視覺效果更加優秀。另外,如果是喜歡追求低調視覺感的玩家,ROG也有顧到你喔!這次特別增設了一顆名為「隱形模式」的LED燈效按鍵,位於顯示卡背面,玩家如果不希望RGB燈效展示的話,只要按下按鈕就能一鍵開關。 另外,視覺體驗方面,ROG RX 5700 XT當然也支援AMD FreeSync技術,只要在對應的螢幕上使用,就可以體驗到無撕裂感的流暢畫面,不只玩遊戲可以更加爽快,如果玩家習慣長時間玩遊戲的話,有「Sync」技術的螢幕,小編認為對眼睛的疲勞感比較不明顯,較不容易有不適感。 看完了硬體方面的輔助,來看軟體層面吧!首先針對效能表現的部分,玩家可以直接透過獨立的GPU Tweak II軟體進行調整,該軟體除了可以讓玩家查看當前的顯示卡時脈、使用率和溫度以外,也可以對顯示卡進行一鍵優化,快速找到顯示卡的最佳效能設定。另外,因應不同的工作或遊戲環境,ROG快速的提供三種模式供玩家切換,分別是「超頻模式」、「遊戲模式」以及「靜音模式」,同時也可以自行設置,玩家客製化彈性優秀。除了直接的設質展示以外,介面左側還會有即時的GPU頻率、顯存頻率、溫度等即時線性圖供玩家查看,快速又方便。 另外,既然是AMD的顯示卡就一定支援AMD Radeon Arenalin軟體,提供多種工具讓使用者自訂遊戲中的視覺效果、錄製遊戲過程、調校效能、更新驅動程式等。新的軟體版本中也包含Radeon Anti-Lag這個設定功能,它可以減少輸入的延遲,以便提升遊戲反應時間,強化玩家的遊戲體驗。 總結來說,ROG RX 5700 XT顯示卡在外型上有著ROG家產品一貫的高階氣息,但正面深藏不漏的低調質感也是一絕,顯示卡後方的ROG信仰之眼則是最大化加強了產品信仰,而在內部的硬體效能表現上,在各方便都獲得了不錯的成績,實際以遊戲進行測試,時下多款熱門遊戲都可以在2560x1440解析度下輕鬆暢玩,1440p效能制霸確實不是說說而已。另外,在軟體體驗方面,則是有自己的ROG Tweak II進行效能上的輔助,在視覺方面則是有Aura Sync燈效加強,裡外兼施下,不只外觀深得人心,內部的效能表現也是非常不錯。隨著目前高階遊戲的畫質都已經拉高到1440p解析度以上後,ROG RX 5700 XT在這一新潮流下,也成為玩家在購買新顯示卡以前,一個不錯的選擇。 廠商名稱:ASUS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93-456 廠商網址:
-
顯卡難買但真的香!《邊緣禁地3》搭AMD RX 5700 XT速評、1440p超瘋狂無極限
如果你還記得《瘋狂麥斯:憤怒道》這部電影的話,《邊緣禁地3》(Borderlands 3)將會是引領你進入這個瘋狂、無政府世界的最佳管道,在今年的E3 2019上,也無疑是。《邊緣禁地3》是一款可以單人也可以多人連線的第一人稱奪寶射擊遊戲,同時還支援單機Co-op模式分割畫面遊玩,這年頭這麼佛心的遊戲已經不多惹~另外,官方也很強調「社交」的相關系統,比如說玩家可以隨時邀請朋友參與任務(很基本~)、遊戲中隨機掉落的裝備為公開,但可以藉由遊戲內信箱直接將裝備寄給其他玩家等功能,都大幅強化了整個遊戲的線上體驗。 而自從E3以後,眾多玩家瘋狂期待的本作,也終於在9/13時正式在全球上市,這次小編也藉著AMD新推出的Radeon RX 5700 XT和RX 5700雙顯卡,針對這款遊戲進行測試。 不過當時小編在試玩的時候是用家機搖桿在玩的,所以在操作精準和流暢度上還有些不習慣,不過這次遊玩PC版本的操作靈活度確實不錯。AMD和《邊緣禁地3》開發商Gearbox Software進行了密切合作,遊戲本身有許多針對AMD硬體進行的最佳化,這當中包含: 1. 非同步運算(Asynchronous Compute)技術:這項技術會使Radeon GPU能同時執行多項任務。GPU多執行緒功能可以有效率地分配繪圖與視覺效果工作負載,從而提高畫面更新率。 2. AMD FidelityFX開源開發套件:它會提供動態銳化濾鏡,針對低對比區域繪製細節,呈現更銳利的遊戲視覺體驗。不但能改善影像清晰度,亦能抵銷掉其他後期處理導致的柔化效果。 3. AMD Radeon FreeSync 2 HDR技術:至今已有超過750款支援此技術的顯示器通過測試並取得認證,能呈現流暢、無撕裂、無瑕疵的遊戲畫面。FreeSync 2 HDR為顯示器注入了新的活力,不需要過飽和或剪裁就可以呈現較暗的黑色和較亮的白色。 4. 指令緩衝區的多執行緒處理:確保AMD Ryzen處理器發出的更多訊號能更快抵達AMD Radeon顯示卡,藉以發揮更高效能、更華麗的繪圖效果以及大幅降低延遲。 另外,《邊緣禁地3》遊戲本身支援DX12和DX11模式,小編在這次測試中是以DX12模式為主,不過據官方的數據來看,DX12和DX11模式在相同的設定下,前者大約會比後者多5~10 FPS左右不等。 這次小編將會以AMD RX 5700 XT和RX 5700兩張顯示卡作為介紹標準,測試的平台規格也會以AMD的高階平台為主,同時將會分別以FHD(1920 x 1080)、2K(2560 x 1440)、4K(3840 x 2160)三種解析度為主,畫質部分則是會以內建的「最高」畫質進行測試,測試環境因遊戲內建跑分模擬環境,因此數據上來說是非常客觀的。 CPU:AMD Ryzen 9 3900X Motherboard:ROG X570 Crosshair VIII Formula SSD:Corsair MP600 Gen 4 SSD 2TB RAM:HyperX Fury RGB DDR4-3466 8GB x2 @3866MHz OS:Windows 10 1903 Driver: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19.9.2 以下就直接先上數據圖表給玩家們參考囉! 從數據中來看,玩家想必可以直接看到的是,不論是RX 5700 XT還是RX 5700,兩張卡在FHD解析度上的表現都可以達到破70 FPS以上的數字,這樣的數字已經可說是滿流暢的體驗了,玩家如果願意把畫質再調低一階的話,相信要得到144 FPS這樣的數字並不難。 不過在2K解析度時,就可以看到兩者之間的差異,RX 5700 XT可以達到63 FPS的表現,這在2K解析度、最高畫質下已經是非常不錯的結果,如果再做細部畫質的調整,要達到更高的數字不是問題。另外,雖然說RX 5700僅獲得51 FPS的平均表現,但這同樣是在最高畫質的表現下,如果調整畫質的話,同樣勢必是可以有更好的表現。 到了4K解析度以後,兩張顯示卡都還可以維持在30 FPS左右的水準,雖然說射擊遊戲一般小編都會建議希望能達到至少60 FPS,但如果單純就數字上來說,30 FPS以上也還算是不錯的表現。不過小編建議除非將畫質稍微再調低些,否則以2K解析度遊玩已經非常足夠。 不得不說隨著RX 5700 XT和RX 5700雙顯卡的推出、搭上AMD最新的Ryzen 3000系列處理器以及X570主機板來襲,再加上AMD持續和各遊戲開發商都有密切合作的情況下,現階段AMD陣營在遊戲的表現上真的滿不錯,以目前幾款遊戲測試下來的結果來看,普遍都能在1440p高解析度下獲得不錯的表現。 雖然說目前AMD Radeon RX 5700系列顯示卡真的不好買,各種缺貨RRR~~不過綜觀來看,玩家們如果仍在觀望AMD陣營的話,「這次真的香!」
-
玩家本年度最期待的藍寶石NITRO+ RX 5700 XT 重磅出擊,全新版本SAPPHIRE TriXX 軟體同步登場,搭配屢獲推薦殊榮、獲獎無數的 Tri-X 散熱解決方案, 超低溫、低噪音和最優異的散熱品質
在Pulse RX5700系列熱賣的同時,許多高階玩家引頸期盼NITRO+系列 , 今日, SAPPHIRE Technology 推出玩家本年度最期待的 NITRO+ RX 5700 XT 顯示卡,為尋求無與倫比的可靠性和符合強大高端遊戲玩家的需求。NITRO+ RX 5700 XT 顯示卡配備最苛刻的 AAA 遊戲場景,具有屢獲殊榮的 Tri-X 散熱方案和一系列優質元件,可確保最高的可靠性。 NITRO+ RX 5700 XT 顯示卡可提供最佳的 4K 身歷其境遊戲體驗。它採用的GPU擁有2560個串流處理器,並提供三個時脈設定,包括Primary高效能可提供高達2010 MHz 增強時脈(Boost Clock)以及1905 Mhz (Game Clock)的遊戲時脈。搭載 8GB GDDR6 高速記憶體 14 Gbps 有效時脈,PCI Express 4.0可提供兩倍的頻寬,成就傑出的遊戲體驗。 除了能夠透過顯示卡本體側邊的開關在高效能(Primary Setting)和安靜(Secondary Setting)來切換BIOS,當顯示卡已經安裝完成不方便再打開機殼時,遊戲玩家還可以使用最新的TriXX 軟體功能切換想要的BIOS設定。 除了剛提過的高效能(Primary Setting)可高達2010MHz時脈,在安靜(Secondary Setting)可降低頻率目標並提高目標溫度,實現更寧靜的操作,則可提供1925MHz 的增強時脈(Boost Clock)和 1815 Mhz (Game Clock) 的遊戲時脈操作。 利用最先進的散熱器設計,Tri-X 散熱解決方案旨在成為 SAPPHIRE 最高效的冷卻器之一。透過三個新設計的靜音雙滾珠軸承風扇進行散熱。其中兩個稍大的風扇位於兩邊,逆時針轉動,較小的風扇位於中間,順時針轉動,確保最佳的氣流。散熱鰭片上隧道孔設計有助於增加氣流的對流,可以讓 Tri-X在遊戲時大部分情況下保持溫度低於 75°C。 利用 8 + 1 + 2 相數位電源設計,使 NITRO + RX 5700 XT 成功地將 AMD RDNA 遊戲架構的所有潛能發揮得淋漓盡致。 SAPPHIRE 智慧風扇控制(Intelligent Fan Control)功能確保可控制 NITRO+ RX 5700 XT 的風扇速度,將GPU、記憶體、PWM IC 和其他元件的溫度降到最低,從而平衡效能和風扇噪音。改進的 Quick Connect 風扇(快拆設計)系統意味著它們使用單螺絲固定的方式,可以由玩家自行方便地拆除、清潔和更換。 Sapphire Technology的全系列顯示卡,均採用長壽命電容、保險絲保護(Fuse Protection)和穩健的12層 PCB 設計以提供穩定、可靠和穩定的特性。在散熱方面都採用了可靠完整的VRM散熱設計,背板上有一個高性能導熱膏 (Thermal Pad),可以有效率地將熱能平均分散在背板上。 NITRO+ RX 5700 XT搭載獨立的記憶體散熱冷卻模組,可透過專門設計及其獨立散熱的特性,以平衡並冷卻記憶體溫度。 此外,NITRO+ RX 5700 XT顯示卡還配備了堅固時尚的鋁制後板並支援ARGB炫彩燈光。全鋁背板,用以避免顯卡本體彎曲以及卡塵的風險,加快導熱速度來協助板背零件快速降溫。 在令人振奮的研發中,擁有 NITRO+ RX 5700 XT 的遊戲玩家現在可以選擇升級一套SAPPHIRE ARGB 風扇 (選購)。除了前述的背板及側邊燈效,選購的ARGB風扇則是特別為 NITRO+ RX 5700 XT 顯示卡所設計的套件,它搭配TriXX 軟體裡的Nitro Glow可以自由調校出多種炫麗燈光效光,讓你的顯示卡成為最奪目的炫彩配件。 這組高效能風扇配備兩個較大的 95X15mm 風扇和一個 87X13.5mm 風扇,均可提供 1680 萬色 RGB 照明,使用雙滾珠軸承來延長使用壽命,同時提供改善的氣流和降噪功能,讓你的遊戲 PC也可以豔冠群芳。 此外,SAPPHIRE 意識到一些遊戲玩家更喜歡整個 PC 系統中的 LED 效果。考慮到這一點,我們在顯示卡的尾部包含一個 3 針接頭 ,提供了在 NITRO+ RX 5700 XT 和主機板之間同步 ARGB LED 的選項。遊戲玩家可以選擇讓顯示卡獨立執行 RGB LED 效果,或是將控制權交由外部控制(主機板)。 SAPPHIRE 希望遊戲玩家能夠充分利用他們的顯示卡,而 SAPPHIRE 的 TriXX 軟體是釋放其強大功能的關鍵。SAPPHIRE TriXX有全面的更新和更簡易使用的介面,許多新增的和改進的功能。 其中包括 智慧顯示卡,以確保特定 SAPPHIRE 顯示卡不支持的功能不會出現在介面上。 例如: 下圖可以看到,安裝同樣的TriXX軟體,在左邊Nitro+ RX5700XT產品上,會出現包含Fan Health Check 和Nitro Glow這二個選項,但在Pulse RX5700XT的產品下, 則不會出現這二個選項。 SAPPHIRE 希望遊戲玩家能夠充分利用顯示卡效能 ,而 SAPPHIRE全新的 TriXX 超頻軟體是釋放其強大功能的關鍵。一般來說,為了獲得更高的遊戲表現(增加FPS),遊戲玩家可以選擇以較低的解析度執行遊戲,而傳統上,可用的解析度選項固定為一小組選項。利用 TriXX Boost,可以根據使用者自行調整建立其他自訂解析度,從而對品質與效能之間的權衡進行更精細的控制。 TriXX Boost 透過整合 Radeon™ Image Sharpening,降低解析度但銳利化最終輸出影像,使遊戲玩家能夠以更高的 FPS 執行遊戲畫面。這款功能強大的工具除了易於使用之外,還可以在將解析度從 2560x1440 調整到 2304x1296 時,將 3D Mark Fire-Strike及當前最夯的遊戲的效能,分別提升接近 19%,及 14% ;或者在將遊戲解析度從 3840x2160 調整到 3456x1944 時,有著接近 25%及 14%的提升。 TriXX NITRO Glow 這個炫彩的燈光調校功能,在NITRO+ RX 5700 XT 中得到了顯著增強和改進。在Nitro+顯示卡頂部側邊和背板上的Nitro+徽章,都可擁有ARGB LED 效果,而且可以實現完全自訂的外觀,快來設計專屬於你的炫麗燈效吧! 備有不同的模式可供選擇,例如彩虹模式(Rainbow),如果您不想要任何燈效,還可以選擇完全關閉 LED(Turn off)。新的音訊視覺化(Audio Visualisation)模式可以將遊戲或電影的音訊效果與顯示卡的 ARGB LED 同步,營造更多身歷其境的氛圍。 為了確保 NITRO+ RX 5700 XT 的 Tri-X 風扇以最佳品質操作,SAPPHIRE TriXX 風扇健康檢查(Fan Health Check)程式可測試風扇以確保它們正常操作。 SAPPHIRE 的 TriXX 硬體監控功能(Hardware Monitor)讓遊戲玩家可以即時監控 NITRO+ RX 5700 XT 效能的各種資料點,並協助進行超頻甚至故障排除。 NITRO+ RX 5700 XT 配備了大量現代技術和耐用的元件,可以確保長期和穩定的使用壽命。SAPPHIRE DNA, SAPPHIRE COOLTECH 和 SAPPHIRE PLUS 功能集確保了可能的最佳遊戲效能。它們包含了所有額外的特性,使我們的 SAPPHIRE 主機板具有如此特殊和獨特的卓越散熱技術,能夠在高幀率下保持較低的溫度,以及可透過品質、堅固性和可靠性來延長我們產品壽命的優質元件。 NITRO+ RX 5700 XT 利用支援高速 GDDR6 記憶體的 AMD RDNA 遊戲架構,並提供 PCIe 4.0 支援。NITRO+ RX 5700 提供可提升 1440p 遊戲的全新 Radeon™ 強大功能,包括: Radeon™ Image Sharpening (RIS) –為 DirectX® 9、12 和 Vulkan® 遊戲中的其他後期處理效果所柔化的遊戲內視覺帶來清晰的效果。 Radeon™ Anti-Lag –針對電子競技類遊戲進行了最佳化,訊號輸入到顯示回應時間可減少高達 31%,提供更快速的點按反應時間,更直接的連接動作即時反應在螢幕上。 SAPPHIRE Nitro+ RX 5700 XT 系列即將上架,請於藍寶石購物網站購買: https://www.pcstore.com.tw/sapphiretech/。
-
AMD加持真香!RX 5700 XT爽玩《戰爭機器5》、2K@70Hz無障礙遊玩
今年九月對玩家們來說是個「荷包哭哭」的一個月,月初9/6由《魔物獵人:世界》全新資料片「Iceborne」打頭陣,接下來就是《戰爭機器5》在9/10上市,緊接著就是即將要推出的《邊緣禁地3》(9/13),各個都是玩家們心中期待的作品之一。小編自己也是個愛打game的玩家,因應這一波遊戲月浪潮,我拿了AMD目前最新的Radeon RX 5700 XT進行測試,選擇的遊戲則是最近才熱滾滾上市的《戰爭機器5》作為代表,一方面快速介紹這款遊戲的特色,另一方面也讓還在觀望RX 5700 XT顯示卡的玩家有個依據。 首先先快速介紹一下《戰爭機器5》這款遊戲吧!《戰爭機器》可說是微軟旗下早前Xbox遊戲主機的獨佔代表劇作之一,許多Xbox玩家購買主機就是衝著這款遊戲而來,而後來微軟推出Xbox Play Anywhere以後,喜歡用PC玩遊戲的玩家也有福了,透過主機和PC之間的轉換,玩家可以隨時在兩種平台之間同步遊戲進度遊玩。 說到《戰爭機器5》本身,這邊小編就不另外劇透了,如果對劇情有興趣的玩家可以自行研究或是購買來玩。但在操作上,《戰爭機器》系列可說是「掩體槍戰」的先祖之一了,也可以說是大幅將這種遊戲玩法推廣的遊戲,玩家在遊戲中必須妥善利用地面上的掩體或是牆角閃避獸人攻擊,有沒有使用掩體閃避在遊戲中可說是生存的關鍵。而到了《戰爭機器5》這一代,同樣也是把掩體戰發揮到極致,同時也加入了新的現代技術,像是無人機「傑克」可以在戰鬥中為玩家帶來更多戰術、也可以在劇情中幫助玩家前進,可說是在舊有的優秀基礎上,新增了不少新元素。 玩遊戲怎麼能不要求畫面精美,你說是吧?當然啦!如果你是玩《當個創世神》(Minecraft)的話就另當別論了(不過人家也要導入即時光線追蹤技術了XD!)其實一直以來,AMD和《戰爭機器5》開發商The Coalition就有密切合作,因此,這次《戰爭機器 5》針對DX12與Radeon顯示卡進行最佳化,其中也包括目前基於全新AMD RDNA遊戲架構的顯示卡,即Radeon RX 5700系列顯示卡。 AMD強調,RDNA架構顯示卡將進行非同步運算,使Radeon GPU能同時執行多項任務,GPU多執行緒功能可以有效率地分配繪圖與視覺效果工作負載,從而提高畫面更新率。另外,也確保更多從AMD Ryzen處理器傳出的指令能更快抵達顯示卡,以達到更高的效能、更好的繪圖效果以及更低的延遲。最後,《戰爭機器5》本身也將會加入對AMD FidelityFX技術的支援,包含動態銳化濾鏡,針對低對比區域繪製細節,呈現更鮮明銳利的遊戲體驗。不但能改善影像清晰度,亦能抵銷掉其他後期處理導致的柔化效果。 接下來就來實際看看RX 5700 XT顯示卡在《戰爭機器5》遊戲中的效能表現吧!小編將遊戲內的畫質設定調整至最高的「超高畫質」(並不是超級材質包喔!),並且分別在1920 x 1080、2560 x 1440、3840 x 2160三種解析度下運行,以藉此取得最佳的效能表現,玩家可以在不同的解析度之間做參考,同時也可以考量若稍微調整畫質設定的話,可能可以獲得更好的FPS數字。 CPU:AMD Ryzen 9 3900X Motherboard:ROG X570 Crosshair VIII Hero VGA:AMD Radeon RX 5700 XT SSD:Corsair MP600 Gen 4 SSD 2TB RAM:XPG Spectrix D60G DDR4-3600 8GB x2 OS:Windows 10 1903 快速總結一下,《戰爭機器》系列作和AMD一向有非常緊密的合作關係,而這次全新推出的《戰爭機器5》更是在搭配全新RX 5700 XT顯示卡下,遊戲效能表現如有神助,主流1920 x 1080解析度遊戲在高畫質下,可以完全穩定的擁有破百的FPS流暢度,即便將畫質拉高到2560 x 1440,也仍然有70 FPS以上的水準,整體來說,RX 5700 XT在《戰爭機器5》遊戲上的表現非常出色,有興趣的玩家不妨可以購買遊玩!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AMD真香」信仰也在《戰爭機器5》上市時持續發酵,只要在明年3/1前購買《戰爭機器5》的話,就可以獲得3個月的Xbox Game Pass PC版,玩家除了可以玩《戰爭機器5》以外,也可以在商店中遊玩上百款免費遊戲,完全佛心來著!
-
華碩Radeon RX 5700系列顯示卡 重磅登場,採AMD 7奈米RDNA架構,極致散熱創造風馳電掣效能,即日起至9月30日止,購買指定顯示卡,限量登錄贈送TUF競旅後背包與AMD專屬繡章
滿載強大效能的顯示卡是玩家稱霸遊戲世界不可或缺的致勝關鍵,即日起,華碩陸續推出五款全新Radeon RX 5700系列顯示卡,含括「ROG Strix Radeon RX 5700 XT / RX 5700」、「ASUS TUF Gaming X3 Radeon RX 5700 XT / RX5700」與「ASUS Dual Radeon RX 5700 EVO」,皆採用AMD最新7奈米RDNA架構、自製的電路板及散熱裝置,擁有極致散熱效能,能將新一代顯示卡強大的繪圖能力推升至嶄新境界,完美演繹細緻入微的圖像與遊戲畫面,滿足1440p高解析度的3A遊戲繪圖效能需求,讓玩家暢玩目眩神馳的遊戲世界。即日起至9月30日止,購買華碩Radeon RX 5700系列指定顯示卡,上網登錄即限量贈送「TUF競旅後背包與AMD專屬繡章」乙個(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劃時代的ROG Strix Radeon RX 5700 XT/ RX 5700顯示卡是馳騁3A遊戲不可或缺的關鍵配備,採用AMD嶄新7奈米RDNA架構,其零組件皆以全自動製程技術精密焊接,並特別針對1440p遊戲優化,能提供超凡卓越的高速運算效率,讓繪圖能力巨幅躍進,完美呈現細膩入微、栩栩如生的遊戲畫面;同時配備三顆通過IP5X防塵認證的軸向式風扇,能大幅提升散熱效果,並搭配獨家MaxContact技術,散熱器表面以精密加工製成,可增加兩倍GPU晶片接觸面積,有效達到熱轉移、強化散熱。ROG Strix Radeon RX 5700系列顯示卡兼備絕佳效能與極致散熱,能讓玩家能盡情發揮剽悍實力、稱霸遊戲戰場。 兼具強悍效能與堅固耐用的顯示卡對於玩家而言是至關重要,ASUS TUF Gaming X3 Radeon RX 5700 XT / RX 5700顯示卡採用獨家全自動製程技術製造,同時配備三顆通過IP5X防塵認證且採用航太級潤滑油封的軸承風扇,能大幅提升潤滑度與耐用度,創造更勝以往的散熱效能與穩定性。此外,其通過長達144小時的嚴格效能與壓力測試,以及一系列的3DMark基準測試,即使在極限條件下,仍能長期維持穩定、發揮極致性能,讓用戶暢玩遊戲世界。 ASUS Dual Radeon RX 5700 EVO顯示卡在簡約低調的設計中蘊含旗艦級的散熱技術,其配備兩顆通過IP5X防塵認證的軸向式風扇,不僅能大幅提升氣流量、強化散熱功效,更能有效防止灰塵進入風扇與排除懸浮微粒,確保長期使用仍能展現穩定效能,同時採用獨家全自動製程技術製造,提供全方位的耐用性與可靠度,不論是升級抑或組裝電競配備,皆可隨插即用,是玩家升級設備首選。
-
3DMark添加「VRS可變速率著色」測試功能,提升效能卻不減損畫質。NVIDIA Turing顯示卡率先支援,開啟後提升43%!
UL正式推出新的功能! 可變速率著色(VRS, Variable Rate Shading)是一個新的 DirectX 12 功能,允許開發人員透過選擇性地降低畫面裡部分區域的細節水平來提高效能,對圖像品質幾乎沒有明顯影響。 UL新推出的3DMark VRS測試功能,可以測試您在使用第1級可變速率著色時,比較效能和圖像品質的差異。請看下方的影片介紹。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1zoGmhVB1U 3DMark VRS功能測試影片介紹 著色率是指為每個像素調用的像素著色器操作的數量。較高的著色率可提高準確性,但對顯示卡的要求更高。較低的著色率會以視覺傳真度為代價去提高效能。 開發人員可以使用可變速率著色在單個幀(畫格)內改變著色率。透過使用VRS來降低深影内、遠離相機或玩家焦點外圍的部分幀的著色率,例如:遊戲能以更高的幀率執行,而視覺品質幾乎沒有明顯的損失。 有關可變速率著色的更深入了解,請查看Microsoft DirectX開發人員部落格上的這篇。 3DMark功能測試是旨在突出特定技術、功能或能力的特殊測試。 3DMark VRS功能測試旨在幫助您在使用可變速率著色時比較性能和圖像品質的差異。 測試會執行兩次以測試性能和圖像品質。第一次執行,VRS會關閉以作為比較基準。第二次執行則會開啟VRS。測試報告會顯示每次執行的平均幀率,並計算使用VRS所獲得的效能。 利用可變速率著色,單個像素著色器操作可以應用於像素塊,例如,著色一個4×4像素塊只需一次操作而不是十六次單獨操作。 在3DMark VRS功能測試中,開啟VRS時,著色率會隨攝像機距離而變化:最遠物件(下圖中的藍色區域)為4×4,中距離幾何物件(綠色區域)為2×2,最近的前景物件(紅色區域)為1×1。 VRS功能測試還提供了互動模式,讓您即時更改可變速率著色設置,以查看它們如何影響幀率和圖像品質。方便的可視化工具選項 (用於建立上面的截圖) 顯示每個著色率的使用位置。 您可以在UL的中找到更多詳細訊息。 要執行此測試,您將需要Windows 10版本1903或更高版本,以及支援第一級VRS和AdditionalShadingRatesSupported功能的DirectX 12顯示卡,例如,NVIDIA的Turing (圖靈)顯示卡或Intel的Ice Lake處理器(內建Gen. 11繪圖晶片)。 VRS功能測試現已開放3DMark進階版用戶免費更新。從即日起至9月2日,當您從網站購買3DMark時,可享25折優惠。 當然也可以直接到購買3DMark,一樣可享25折優惠。 VRS功能測試現已開放擁有有效年度許可證的3DMark專業版客戶免費更新。擁有較舊永久專業版許可證的客戶需要購買年度許可證才能解鎖新測試。 目前NVIDIA的Turing顯示卡(GTX 16或RTX 20系列),皆可開啟VRS功能。而VRS也已與DirectX 12、Vulkan、OpenGL及DirectX 11 (NvAPI) 進行整合,可供開發人員方便使用。 VRS 的支援分為兩個層級,第一級的 VRS 可允許開發者針對不同的繪製需求採用不同的著色率。第二級的硬體還可以在不同的繪製需求中支援 VRS。唯有採用Turing架構的RTX以及GTX 16系列GPU才能同時支援上述兩個層級。 以 VRS 為基礎的 Turing 架構 GPU 還支援 NVIDIA 自適應著色 (NVIDIA Adaptive Shading; NAS) 技術,可以調整螢幕上不同區域的著色速率,以減少 GPU 的工作量進而提高效能。例如MachineGames 的《德軍總部:血氣方剛》這款遊戲目前已經支援NAS,而在某些場景中,NAS提供高達 15% 的效能提升;今年底將正式發行的《決勝時刻4:現代戰爭》也將加入 NAS。 欲瞭解更多NAS技術,請參考。 相關連結可參考。
-
ROG於科隆電玩展舉辦「Intelligent Evolution」新品發表會,ROG / ROG Strix電競主機板、ROG Strix電競螢幕、ROG Chakram電競滑鼠及ROG Strix Go 2.4電競耳麥等精銳重裝同步登場!
2019德國科隆電玩展(Gamescom)今起正式起跑!ROG玩家共和國於開展首日同步舉辦「Intelligent Evolution」新品發表會,展示旗下最新玩家首選配備,包括:為打造夢幻主機而生的「ROG Rampage VI Extreme Encore」、內蘊震撼超頻效能的「ROG Strix X299-E Gaming II」電競主機板,還有支援真4K高畫質、144Hz畫面更新率與先進顯示串流壓縮技術(DSC)的「ROG Strix XG43UQ / XG27UQ」、配備能讓行動玩家將視覺饗宴輕鬆帶著走的ROG Tripod三腳架和240Hz IPS顯示面板的「ROG Strix XG17」等三款電競螢幕,以及內建強大16,000 dpi光學感應器與搖桿的「ROG Chakram電競滑鼠」和配備USB-C™接頭、2.4 GHz無線傳輸、AI降噪麥克風的「ROG Strix Go 2.4無線電競耳麥」。 華碩全球副總裁許祐嘉表示,「玩家與媒體一直都是ROG玩家共和國開發產品的最大靈感來源,有他們的支持與回饋,ROG才能不斷突破極限,進而打造出能滿足其各種嚴苛所需的全方位遊戲解決方案,同時我們也非常重視每位使用者的體驗心得與所有評論,這些寶貴的意見驅動著ROG最重要的創新與進化,為我們注入源源不絕的動力,催生前所未有的頂級娛樂饗宴!」 繼ROG Rampage VI Extreme與 ROG Rampage VI Omega好評之後,ROG再推出 Rampage VI Extreme Encore電競主機板,重新定義極限,其配置AI智能超頻、強大電源設計與多項ROG獨家尖端技術,如:16 Power Stages,以及包含兩組VRM風扇、PCIe®區M.2鋁製散熱器與一體式鋁製背板在內的全方位散熱設計,不僅擁有超乎想像的冷卻效果,還可提供所有遊戲玩家及超頻愛好者突破自我極限的剽悍效能! 此外,全新ROG Rampage VI Extreme Encore電競主機板,除配備USB 3.2 Gen 2x2 (Type-C)、Intel® Wi-Fi 6 AX200、Aquantia® 10Gbps連接埠與Intel®乙太網路等最新連線技術,還搭載1.77吋LiveDash OLED彩色動態面板,以及第二代可編程RGB接頭,使用者將可依喜好進行自訂,展現獨一無二的個人主板美學! 許多專業遊戲玩家對主機板非常講究,像是要有穩定的性能、易於超頻、時尚的外觀,以及一系列高核心平台對應的強大功能及需求,而ROG Strix X299-E Gaming II正是其不容錯過的理想首選。 內外兼具的ROG Strix X299-E Gaming II電競主機板,不僅內建12 Power Stages、40mm風扇與卓越連接選項,包括:三組M.2插槽、Intel®Wi-Fi 6 AX200、Realtek 2.5Gbps連接埠和Intel®乙太網路,亦配備FlexKey與BIOS Flashback等DIY友好功能,再加上採用獨特雙層設計,可在光源背景下顯示雷射雕刻ROG標誌的I/O區塊,還有1.3吋LiveDash OLED動態面板與第二代可編程RGB接頭,就是要讓玩家們在稱霸遊戲世界的同時,也擁有繽紛絢麗的視覺震撼。 顯示器壓縮串流技術(DSC)為一業界通用標準,其可在不降低畫面品質的前提下,以單一界面高速串流高解析影像,並支援可變更新率(Variable Refresh Rate, VRR)及高動態範圍成像(High Dynamic Range, HDR);因此內建DSC技術的ROG Strix XG43UQ電競螢幕,無需使用雙DisplayPort或色度抽樣(Chroma Subsampling),只需透過單一DisplayPort 1.4,就能以原生4K超高畫質與144Hz更新率呈現極致順暢的視覺效果。 此外,ROG Strix XG43UQ配備的43吋無眩光顯示面板,亦符合VESA DisplayHDR™ 1000規範,可涵蓋90% DCI-P3色域,呈現絕佳對比度與豐富的色彩表現,同時還支援AMD Radeon™ FreeSync 2 HDR技術,能避免遊戲時出現破圖、卡頓,畫面更清晰細膩,使用者無時無刻都能坐享最無與倫比的娛樂饗宴。 而另一款全新4K UHD電競顯示器—ROG Strix XG27UQ,不僅配備與ROG Strix XG43UQ同樣的DSC技術,以及令人驚豔的144畫面更新率,能大幅降低動作模糊、輸入延遲,其符合DisplayHDR 400規範的27吋IPS顯示面板,還採用量子點技術,可支援90% DCI-P3廣色域,呈現趨近真實的細緻色彩與流暢色階,將為次世代電競螢幕奠下全新標竿! ROG Strix XG17是專為在移動中仍希望繼續練功的玩家所量身訂製的行動電競螢幕,其17.3吋IPS面板,擁有240Hz的超高更新率與3ms疾速反應時間,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行動電競螢幕!薄9mm、輕1Kg的全新ROG Strix XG17,另配備大容量電池,充電一次即可持續使用近3小時,再加上能在48~240Hz區間進行調校的螢幕同步技術、以及內置揚聲器,使用者無論走到哪裡,都能立即來上一場有「聲」有「色」的完美對戰! ROG Strix XG17行動電競螢幕,另可選配ROG Tripod三腳架,依不同情境隨心所欲調整螢幕高度及角度,例如:將ROG Strix XG17直接架設於電競筆電上方,延伸精彩視界,或藉此成為遊戲機玩家與手遊玩家外接螢幕,隨時隨地稱霸遊戲世界! ROG Chakram為一款全新符合人體工學設計的無線電競滑鼠,其具備Qi無線充電功能及類比/數位雙模式搖桿,可精確、快速執行指令,讓每次操作都得心應手,玩家在各類型遊戲中皆無往不利;除了Qi無線充電功能,ROG Chakram亦支援有線充電,只要15分鐘,即可擁有最高12小時的耐久續航力;此外,這款全新滑鼠還搭載兼具高效能與省電的16,000 dpi、400 ips光學感應器,並具備三種連接方式:包括有線連接、2.4GHz與藍牙無線連接,再加上可拆卸磁性外殼、獨家微動開關插槽設計,以及可任意DIY的客製化徽章,是玩家們攻城掠地時不可或缺的得力夥伴。 結合極致效能與潮流電競美學的全新ROG Chakram,不僅配備可即時調整DPI的獨家功能,以及左右鍵轉軸彈簧結構,能快速響應並提供俐落手感,另內建Aura Sync同步燈效,還可與其他支援此技術的主機板、顯示卡、RGB燈條等電競配備同步,呈現令人目眩神迷的和諧燈光效果,打造絕無僅有的專屬遊戲平台。 ROG Strix Go 2.4為全球首款可搭配任天堂SWITCH手持模式使用,同時適用手機與PC的無線耳麥;由於其透過USB-C 2.4GHz無線技術進行連接,因此可提供較藍牙技術更為穩定且低延遲性的傳輸效能,搭配獲得Hi-Res Audio認證的40mm驅動單體、獨家氣密式耳機腔體技術,以及大幅提升通話品質的AI降噪麥克風,除能傳遞無可比擬的逼真音訊,亦可確實傳達語音指令,更難能可貴的是,ROG Strix Go 2.4採用輕量摺疊設計,外型十分精巧僅290g,是一款非常適合遊戲玩家使用的無線電競耳麥。
-
藍寶自製卡登場!雙風扇絕佳散熱輔助,Sapphire Pulse RX5700/5700 XT雙顯示卡開箱實測
藍寶(Sapphire)一直以來就是專門做AMD陣營顯示卡的廠商之一,旗下產品最主要是以顯示卡做為主軸,但近期他們也開始推出電腦相關的周邊新品,像是前陣子小編幫大家介紹的就是一例,這是專門為AMD顯示卡設計的外接顯示盒,也可說是市場上首款針對AMD顯示卡所設計的外接盒。 不過說到藍寶,對於一般玩家來說,尤其是A家陣營玩家來說,最重要的產品線還是屬顯示卡為主,Sapphire的顯示卡產品線包含RX系列的Nitro和Pulse兩種,另外也有提供直接購買AMD Radeon公版卡的服務。其中,Nitro版和Pulse版最主要差異在前者的時脈會比後者還要更高些,是Sapphire中較高階的產品線,但這並不意味Pulse就是低階產品,即便是Pulse系列顯示卡,其時脈也仍然會比公版卡還要更高,換言之,就是更高的效能。 這次因應AMD推出全新的7nm電競顯示卡Radeon RX 5700和RX 5700 XT雙卡,可說是在市場上掀起一陣動盪!因應這波局勢,各家和AMD有合作關係的AIB廠商們也磨刀霍霍的準備端出牛肉給大家!這次小編要介紹的就是由藍寶推出的Pulse RX 5700和Pulse RX 5700 XT兩張顯示卡,話不多說,「編」開箱「編」介紹吧! 藍寶這次雖然是先推出Pulse系列版本,不過未來也會陸續推出高階的Nitro RX 5700系列顯示卡,現在就先將目光放在Pulse上,感受一下這次AMD真香的「脈動」(Pulse)吧!不得不說小編非常喜歡藍寶針對新顯示卡的外盒設計,其中,Pulse RX 5700版本的包裝是採用紅色作為主色系,從右上往左下斜貫的線條也很搶眼,讓整個視覺感看起來非常酷炫。另一方面,Pulse RX 5700 XT則是使用電競風格中常見的黑紅經典配色,同樣配上斜貫線條,讓兩者之間有些關聯、卻又不會混為一談。 再來看看顯示卡本身的外觀設計吧!Pulse RX 5700 / 5700 XT雙顯卡從外觀上來看,它們使用了相同的設計語言,採用的是雙風扇的架構,兩個風扇之間利用紅色醒目顯條作為連結,有呼應產品系列名「Pulse」脈動的意味在,再加上顯示卡本身採用黑色作為主色系,讓外型上看起來更有種霸氣感存在。 來到顯示卡背板後,就更能看出呼應Pulse產品線的設計元素所在,在採用晶片裸背式的設計外,背板除了有打上Sapphire Pulse產品系列強化形象以外,在背板的視覺設計上也針對產品名作了心跳圖的設計,讓整體的視覺感更加一致。 雖說Pulse RX 5700和Pulse RX 5700 XT兩者之間,在外型上的設計語言可說是幾乎完全相同,不過還是可以從某些點上看出差異,最主要是散熱導管的走線方式。由於RX 5700 XT相較於RX 5700有更高的效能,但換言之,就是它需要更好的散熱能力作為輔助。因此,Pulse RX 5700 XT從顯示卡上下方都可以看出比RX 5700版本多出一條導熱管,為的就是要能夠完整的確保RX 5700 XT版本能夠徹底發揮效能。 這次藍寶強調Pulse系列雙卡都具備三種產品特色,分別是Sapphire COOLTECH、Sapphire DNA、Sapphire PLUS,且聽小編娓娓道來! 先來說說DNA設計,Pulse RX 5700和RX 5700 XT兩張顯示卡都選用高品質、高堅固性以及高可靠性的核心元件, 確保並提升產品的使用壽命。這部分的材質包含背板選用全鋁背板,以確保卡體不會有彎曲以及卡塵的風險,還有助於透過增加散熱來協助快速降溫。另外,風扇的部分使用雙滾珠軸承,比套筒軸承的壽命長85%,且因為風扇扇葉改進,使得顯示卡比上一代產品安靜10%。 雖說整體採用更堅固的設計強化壽命,不過設計上對玩家還是非常親民,喜歡DIY的玩家也會喜歡他們的風扇快拆設計(Fan Quick Connect),只需要一個螺絲釘就可以輕鬆快拆和安裝,這讓玩家如果碰到風扇問題的時候,不需要將整張卡片退回,只需將損壞的風扇寄回到藍寶客服中心,他們會直接寄出一個全新的風扇給客戶,屆時玩家只需要重新裝回顯示卡即可繼續使用。此外,為了保護顯示卡,藍寶顯示卡安置了保險絲保護機制,以確保組件使用安全。 最後,藍寶也知道一定會有玩家喜歡追求最極限的效能表現,因此,Pulse雙顯卡都具備雙BIOS設計,讓玩家可以依照需求,隨時切換選擇效能模式或是靜音模式,不過記得切換之前要先關機,切換完畢後再重新開機使用。 COOLTECH主要是針對散熱效果,Pulse系列雙顯卡都採用智慧風扇控制IV技術,主要用於控制風扇速度,使GPU晶片、記憶體和其他組件的溫度盡可能降低,以平衡效能和風扇噪音。同時,Sapphire也強調他們選用特製的風扇IC,可以確保每個顯示卡的散熱和噪音性能達到最佳狀況。另外,Pulse顯示卡採用完整的VRM散熱設計,透過高性能散熱板,可有效率地將熱能平均分散在背板上。 在記憶體方面,目前新一代顯示卡都採用GDDR6記憶體,在提升整體效能的同時,也間接造成溫度提高,Sapphire在這點上設計了獨立記憶體冷卻模組,以便平衡冷卻記憶體溫度。 最後則是Sapphire廣受玩家好口碑的Dual-X散熱冷卻技術,也就是雙風扇的設計,這是採用靜音風扇搭配散熱器設計提供動力,95mm刀片的流線設計可提供更大的氣流和更好的散熱覆蓋範圍,同時也將噪音降到更低,從這裡就可以看出,COOLTECH特色除了是要確保顯示卡散熱效果穩定以外,另一方面也針對風扇噪音的產生問題也有所著墨。 PLUS這項產品特色指的是購買藍寶產品以後,所獲得的額外加值設計和功能,這當中包含Tri-XX軟體支援,Tri-XX是藍寶為顯示卡設計的調校軟體,裡面提供玩家進一步超頻和控制硬體參數的功能。Tri-XX同時也具備「Trixx Boost」的特色,也就是經由降低解析度來增加平均FPS數字,以獲取更高的遊戲幀數,在搭配Radeon Image Sharpening功能,可以讓遊戲的畫面即便在降低解析度後,仍可保有足夠的銳利度。其他功能還有像是Fan Check,這是一個簡單的檢測工具,可以讓玩家快速自我檢驗風扇健康狀況,則可儘早發現異常,並即時地與客服聯繫以取得支援。 至於在設計方面,Pulse系列顯示卡採用7+1+2相的數位電源設計,主要應用在GPU晶片和記憶體上,有助於超頻、平衡電流分配以及平均每個電源的散熱。另外,全新設計的散熱模組可以讓顯示卡更有效率的導引氣流,使熱空氣快速通過系統風扇排出,以便迅速散熱,並採用隧道式鰭片,增加對流同時強化散熱。 接下來就到重頭戲了:到底藍寶這次的Pulse RX 5700 XT和Pulse RX 5700雙卡的實際效能表現如何呢?小編這邊賣個關子,來帶大家先從基本的硬體規格來說明吧! 首先看到Pulse RX 5700 XT,採用的是7nm製程,內部GPU晶片是AMD的Navi 10,串流處理器共2560顆,採用的傳輸介面是PCIe 4.0 x16,記憶體方面搭載8GB GDDR6,頻寬為448 GB/s。時脈部分,基礎時脈為1670 MHz、最高動態時脈為1925 MHz,其中,遊戲時脈官方數據最高為1815 MHz,不過這是在常見遊戲設定下的數據,實際的時脈可能會因遊戲不同有所差距。 另一方面,Pulse RX 5700同樣也是7nm製程、搭載Navi 10晶片,串流處理器共2304顆,傳輸介面相同,也是PCIe 4.0 x16,記憶體大小和頻寬也同樣是8GB GDDR6,頻寬448 GB/s。時脈部分,基礎時脈1540 MHz、動態時脈可達1750 MHz,遊戲時脈則是最高1700 MHz。 處理器:AMD Ryzen 9 3900X 主機板:ASUS ROG Crosshair VIII Formula SSD:AORUS NVMe Gen4 SSD 1TB Power:ThermalTake ToughPower XT Plaitnum 1275W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1903 驅動程式:AMD Radeon Adrenalin 19.8.1 先來看看兩張顯示卡的基本效能表現吧!這邊小編也找了AMD RX5700系列公版卡作為效能對比,以便讓玩家更能了解藍寶自製卡的效能。另外,測試期間使用的是顯示卡本身預設的Game Boost模式,也就是雙BIOS設定中的預設設定,另一個模式是Silent模式,雖然會讓雙風扇的聲音更安靜,不過效能也會稍微下滑些,為了讓玩家了解到最高的遊戲效能,小編選擇以Game Boost模式做為示範。 首先從3DMark的效能表現來看,整體來說,Sapphire Pulse自製卡和AMD公版卡的效能差距並不大,但還是可以看到Pulse系列的數字稍微高一些些,這樣的差距在Fire Strike系列模式中尤其明顯。 接下來藉由3DMark中的其他模式看看兩個系列之間差距,從Cloud Gate、Sky Diver和Night Raid三種模式中可以發現,Pulse RX 5700在這些測試中的效能,和公版卡之間呈現拉鋸,在Night Raid和Cloud Gate的表現比公版卡低一些,雖然兩者都略輸1000分左右,但其實實際效能表現落差僅在1%,實際應用上並不會有影響。再來看看RX 5700 XT方面,這邊則是Pulse系列比公版卡高一些,尤其在Cloud Gate和Night Raid模式中可以看到差距,兩者都比公版卡高出約2%左右,Sky DIver項目雖然較公版卡低,但效能差距不到1%。 再來看看3DMark中的Ice Storm和Ice Storm Extreme兩者之間的差距,從這邊就可以看到Pulse系列顯示卡在兩個項目中都領先公版卡表現,兩者都有約1%的效能提升。 遊戲測試的部分,由於Pulse系列顯示卡和AMD公版卡之間的差距都在3FPS以內,小編就直接針對Pulse系列上圖給玩家們參考囉! 接下來的測試是針對溫度的表現,前文有提到Pulse系列顯示卡是採用雙風扇的配置,同時也搭配了許多Sapphire COOLTECH的散熱技術做輔助,小編很好奇在這樣的設計下,能夠讓RX 5700 XT和RX 5700顯示卡的溫度控制帶來幫助,畢竟長久使用下,避免顯示卡長時間處在高溫下也可以穩定其效能、延長壽命。為了實際測試,小編藉由FurMark軟體進行燒機,分別將Pulse系列顯示卡和AMD公版卡上機做比較,藉此測試兩者在高壓環境下全速運轉時,內部的散熱機制表現。 測試環境都是在室溫冷氣房內,連續燒機10分鐘左右的結果。之所以只採用10分鐘的原因是RX 5700 XT公版卡在10分鐘左右就達到攝氏99度,甚至飆上100度。從溫度測試中,可以看出Pulse系列和AMD公版卡之間的差距,AMD的公版卡長久以來最主要都是使用單風扇作為主要散熱手段,不過這樣的方式在一般的遊戲情況下還得以應付,但若是在高壓測試環境中長時間使用的話,其顯示卡的溫度很快就會直線上升,RX 5700 XT版本的溫度升溫尤其明顯。 我們拿RX 5700 XT顯示卡做比較吧!公版卡在短時間就直接破表飆升到100度,Sapphire Pulse RX 5700 XT在同樣的時間下還在約85度左右,是一直到連續使用近20分鐘之後,才達到緊繃的93度,和公版卡比較就可以看出明顯的散熱效率差距。另一方面,RX 5700的溫度問題就沒這麼嚴重了,公版卡即便連續使用15分鐘後,最高溫仍在88度,而Pusle RX 5700則是在連續使用20分鐘後依然維持在80度,從這些數字差距中就可以看出藍寶的Sapphire COOLTECH設計確實能為散熱帶來一定幫助。 看完了硬體的測試和介紹,接下來來看看Sapphire全新的Tri-XX軟體功能吧!相信玩家都知道只要是AMD陣營的顯示卡都可以安裝AMD Radeon Adrenalin驅動程式,並且使用其相關的輔助功能,但除此之外,各家AIB廠商也會推出自己的輔助軟體,提供更多細部功能以便讓玩家可以進一步自訂遊戲體驗。Tri-XX就是藍寶為其顯示卡所設計的輔助軟體。值得注意的是,小編目前使用的Tri-XX版本是藍寶提供給媒體測試的版本,玩家未來若購買藍寶Pulse RX 5700 XT或RX 5700顯示卡的話,使用的版本或許會有些不同喔! 總結來說,藍寶這次推出的Pulse RX 5700 XT和Pulse RX 5700顯示卡,在外觀上的設計從裡到外都非常有一致性,配色上也很有電競的風格,而在內部的效能表現上,則是比AMD公版卡的效能表現再稍微高一些。但硬體上最大的差異還是在於Pulse系列是雙風扇設計,搭配內部的散熱設計,使得Pusle系列顯示卡在溫度表現上比公版卡還要優秀許多,同時,再加上內部還有Tri-XX軟體作為輔助,比公版卡可提供的使用彈性更高,使藍寶Pulse RX 5700 XT和Pulse RX 5700成為玩家在購買RX 5700系列顯示卡中,一個不錯的選擇。而如果是想要期待更高效能表現的玩家,也可以期待藍寶後續的其他RX 5700系列產品。 廠商名稱:Sapphire - 藍寶科技 廠商網址:
-
光追最強夥伴報到!NVIDIA將支援光追版《當個創世神》、顯卡真該升級了
NVIDIA自從推出即時光線追蹤技術後,支援該技術的遊戲數目正在不斷增加,大到已經推出的3A級遊戲大作(如《戰地風雲V》、《古墓奇兵:暗影》等等)、到即將推出的數款新遊戲(如《控制》),支援該技術的遊戲在2019年正在不斷增長中,或許這也就是為什麼NVIDIA執行長日前接受採訪時,曾說到:「2019年還不買支援光追顯示卡的話,真是瘋了!」 雖然說即時光線追蹤技術若是應用在快節奏的射擊遊戲上,有其FPS降低的可能問題,但在慢節奏的角色扮演RPG遊戲上應用時,確實能為遊戲帶來一定程度上的視覺強化體驗(當然,小編還是會說這因人而異)。先前NVIDA曾經將90年代懷舊遊戲《Quake II》支援光追效果成為《Quake RTX》,不過除了老玩家們歡聲雷動以外,整體在遊戲市場上的迴響似乎不如NVIDIA預期,如今,即時光線追蹤技術或將迎來全球最大助攻:《當個創世神》(Minecraft)正式支援光追。 我們如果拋開大起大落的各式大逃殺遊戲的話,《當個創世神》可以說是全球最火紅的角色扮演遊戲之一,儘管2011年推出至今已經近8年,從去年10月的國外數據來看,每個月平均都會有9000多萬名玩家在玩該遊戲,可見其聲勢之浩大。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1kxRGeg9wQ NVIDIA光追技術雖然推出至今也已經快要有1年的時間了,從過去這麼多的測試、評論來看,相信玩家們對於該技術心裡都有一把尺,俗話說(?)「有些人喜歡、有些人不喜歡」可以完美應用在該技術給人的感覺,只能說NVIDIA一直缺少一個強而有力的廣告,直到現在才有所起色。 挾帶著《當個創世神》在全球的高人氣,NVIDIA這一次或許有機會一舉打出滿壘全壘打得分,玩家們在藉由《當個創時神》的光追體驗下,將可以體會到即時光線運算能為遊戲帶來的視覺效果,一旦吸引成功,玩家們將有可能更願意花錢購買支援光追技術的GeForce RTX系列顯示卡,以目前來說,最有可能直接受惠的就是RTX Super系列顯示卡們。 值得一提的是,《當個創世神》未來將會以免費更新的方式獲得光追支援,而不同於常見的「Ray Tracing」字義,NVIDIA將針對《當個創世神》推出稱為「Path Tracing」的光追效果(雖然效果上其實是相同的....),視覺上的效果將包含陽光、更真實的陰影呈現、玻璃/水面等透明的材質反射和折射效果,時間上來說,NVIDIA和Microsoft都尚未確定正式的推出時間,不過只要是NVIDIA RTX系列的玩家都可以使用(包含支援的電競筆電也可)。 這次NVIDIA和Microsoft宣布的時間點非常有趣,原先Microsoft和遊戲開發商Mojang宣布取消名為「Super Duper Graphic Pack」的材質封包推出,該封包內容包含將會為玩家帶來更真實的「視覺效果」,包含光線、陰影、反射等等,同時也將會為部分硬體帶來4K解析度的支援,然而,Mojang對於該封包取消的官方說法是「硬體負荷太高」,不過從以往支援光追效果的遊戲來看,光追效果也會為遊戲帶來一定程度的FPS下滑,雖然或許不像先前的封包一樣需要更高效能,但硬體上若要能夠完整的體驗流暢光追體驗的話,可以想像的是,玩家們的電腦硬體配備也肯定是要升級的了。 再者,有玩過《當個創世神》的玩家們一定也都知道,最有趣的不是遊戲本身的內容,而是遊戲社群玩家們提供的各種模組包,這些模組包一旦同樣都須顧慮到光追效果的話,將會為原本就已經需要一定程度硬體規格的《當個創世神》,帶來更高的硬體需求。不過這對於NVIDIA來說,都是好事,意味著會有更多玩家願意升級RTX顯示卡了。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龍爪現形、踩滅廢熱,MSI AMD Radeon RX 6600 XT GAMING X 8G開箱解密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80 G1 GAMING實測開箱,三風扇風之力顯示卡中的玩家聖物!
- MSI GeForce GTX 1070 SEA HAWK X實測開箱,CORSAIR HYDRO一體式精品級水空冷顯示卡!
- 電競戰神刀法凌厲、讓性能刀刀暴擊,ROG STRIX RTX 3070 Ti O8G GAMING上機實測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60 G1 Gaming 6G實測開箱,玩家級自製顯示卡中的優質精品!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60 Xtreme Gaming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極致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