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
Intel推出支援DX12,Windows 10顯卡驅動程式
Intel在8月4日就開始釋出最新版CPU內顯的Windows 10驅動程式,版本號碼為15.40.4.64.4256。這個版本的驅動程式不僅支援Windows 10,還支援Direct X 12與11.3,並提供包括支援Play Ready 3 1080P播放,Miracast支援等新功能。雖然說能支援Windows 10與DX12,但並不代表支援DX12所有完整特效。畢竟內顯的效能還是比不上獨顯,想要最好、最順暢的遊戲畫面還是得用高效能的獨立顯示卡。 →更多的【PCDIY! Windows】: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軟體玩家】: →更多的【PCDIY!玩家話題】: →更多的【PCDIY!開箱文】:
-
Windows 10用戶請存檔,今晚強制重新開機
一句話:微軟做了重大更新,且要你重新開機不可… 自從Windows 10開放免費升級後,由於有更多bug被發現,微軟也馬不停蹄的在更新、更新、再更新。有些重要的更新包安裝之後,是要重新開機(reboot)/重新啟動(restart)才有作用的。之前Windows 8.1或更早版本時,你可以將升級功能關閉,但在Windows 10之後,系統更新功能是無法關閉的!也就是說你有可能隨時要被系統更新,然後重新啟動的準備。 就在今天,微軟針對Windows 10放出KB3081424 的重大累積更新修補包,一次將目前發現到的重大bug一次做修補,當然修補之後,也是要重新開機才能發揮效用。但是由於Windows 10自定Windows Update是自動更新的,而這個修補包會自動安裝至你的Windows電腦,所以在安裝這個KB3081424修補包之後,系統會排定重新啟動,並預定在明天早上3:30重新啟動。 是的!系統在重大更新之後,會排定重新啟動的時間,通常都是隔天凌晨,亦即如果你挑燈夜戰的話,系統到時候會通知你,時間快到囉!此時趕快將還沒做完的事情先暫停,檔案存一下,重新開機之後再繼續… 若你是在線上執行一些像是Excel Online的工作,由於線上Office都有自動儲存的功能,因此不用擔心你的檔案未被存到雲端硬碟,反而是一些離線版的應用程式,有些必須手動存檔才行。 要是你的電腦是一直開機、無人職守的話,屆時該電腦就被強制重新開機。因此你電腦正在做測試、長時間運算、當伺服器、下載檔案的話,就會被迫中斷。所以為免發生遺憾,若不希望隔天早上硬被重開機的話,可以去更改一下重新開機的時間,但最多只能延個6天,也就是說8/6更新的話,最晚8/12 23:59一定要重開機喔! →更多的【PCDIY!資訊安全世界】: →更多的【PCDIY!資訊安全專欄】: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軟體玩家】: →更多的【PCDIY!開箱文】: →更多的【PCDIY!玩家話題】: #連結=(26)全新硬碟存有中國機密資料 網友警告:小心中南海殺手盯上!http://www.pcdiy.com.tw/detail/2147]
-
巴比祿BUFFALO MiniStation Extreme HD-PZFU3 2TB實測開箱,日本製軍規精品級外接硬碟!
外接硬碟是許多使用者用來備份資料、隨身攜帶、存取檔案的好幫手。而且現在外接硬碟的容量越來越大,市售大容量版本可高達2TB,可以存取更多影片、照片等大容量的檔案。但選購外接硬碟的時候,最好也要選擇具備防震、防摔與資料加密功能的產品,才能讓儲存的資料更受到保障,也不用擔心私密資料被竊取。 這次要介紹給大家的,是Made In Japan,BUFFALO MiniStation Extreme HD-PZFU3系列外接硬碟。BUFFALO這款外接硬碟,是最高等級外接硬碟,才會出現日本製造的規格,而且是軍規級認證通過,兼具防塵、防水、防震又加密。 採用了堅固耐用的外殼設計,內部還安裝具備吸收衝擊力的防震橡膠,而且通過美國軍用標準MIL-STD-810G 516.6 Procedure IV認證,以26個不同的衝擊點,從1.2米的高度自由落體方式摔落到膠合地板上,都能通過衝擊測試。除了防震之外,還通過IPX3防雨與IP5X防塵等級的測試,具備日常生活時的基本防潑水、防塵能力。這款外接硬碟採用USB 3.0連接介面,而且直接在側邊就整合了USB 3.0連接線,所以外出時不用再攜帶線材,使用上更方便。在外觀設計上有紅、灰、黑三種顏色,容量則有1TB與2TB兩種可供選擇。1TB版本建議售價為2,988元,2TB版本則為4,688元。如果連接時發現整合的USB 3.0連接線太短,則可以搭配內附的USB延長線來延伸使用。 這款硬碟除了具備軍規防震的防護外,還內建了硬體加密功能,但預設並沒有啟動此功能。要使用此功能時,必須先安裝外接硬碟中內附的ModeChanger程式,之後就可以自由啟動或關閉加密功能。啟用加密功能後,接著必須設定解密的密碼,往後得使用這組密碼才能存取這款硬碟的檔案。啟用加密功能之後,往後不管您將外接硬碟接到哪台電腦上,都會自動跳出需要輸入密碼的視窗,輸入正確密碼才能存取檔案,再也不用擔心,私密資料會被看光了。 使用CrystalDiskInfo程式來檢測這款2TB的BUFFALO MiniStation Extreme HD-PZFU3,偵測出搭載的硬碟為Seagate ST2000LM003,查詢資料得知,這款硬碟是屬於Spinpoint M9T系列,單碟為667GB,轉速為5400轉,快取記憶體32MB。由於每批出貨的產品所搭載的硬碟不一定相同,因此您所購買到的不一定就是搭載這顆硬碟。使用HD Tune進行檢測,則可發現,這款硬碟容量為1907497MB,可用容量為1907255MB,標示容量為2000.1GB,格式化後容量為1862.8GB。由於這款外接硬碟採用了USB 3.0介面,所以硬碟速度並不會受到限制,可以有完整的發揮。 BUFFALO MiniStation Extreme HD-PZFU3 2TB外接硬碟的防水、防震測試影片 這款「BUFFALO MiniStation Extreme HD-PZFU3 2TB外接硬碟」,目前,台北光華商場價格的話,報價:4,388~4,900元。 PCDIY!創刊於1996年12月,PCDIY!電腦硬派月刊平面雜誌開始發行,同時成立了PCDIY!官網,後來又從平面時代,進入了網路時代,PCDIY! online也跟著成長茁壯,接著進入了社群時代,PCDIY!粉絲團成立。看過了這麼多的產業變遷、世代交替,也看到了無數的機會與挑戰。PCDIY!感謝讀者長久以來的支持,讓我們可以持續成長、茁壯,並且從平面時代,邁向網路時代,以及社群時代。為了慶祝這個重要的日子,以及PCDIY!官網流量飛快速度往前衝,加上alexa台灣以及全球排名不斷向前進,以及facebook粉絲數繼續往上邁進,我們在此跟廣大的PCDIY!讀者群分享這個喜悅。 歡慶「PCDIY!十九週年慶」,全新推出的「PCDIY!玩家團購」活動。這邊,特別提供了限量名額,以比市價還要便宜的價格,來買到優惠商品。本次選出來的PCDIY!超靚品,特惠價格數量有限,先搶先贏。PCDIY!粉絲們可別錯過喔! 這次,實測開箱了「BUFFALO MiniStation Extreme HD-PZFU3 2TB外接硬碟」,發現它不只來自日本,是款系出名門的外接硬碟,而且具備了軍規級防塵、防水、防震又加密,儲存容量大,而且存取效能又不錯。 整體來說,是款日本製軍規精品級外接硬碟! 廠商名稱:BUFFALO - 巴比祿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網址: 廠商電話:0800-660-886 →更多的【PCDIY! External SSD & HDD 外接式 固態硬碟 & 機械硬碟 / USB Flash Drive 隨身碟 / Memory Card 記憶卡 / Card Reader 讀卡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HDD / 機械硬碟 / 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NAS / 網路儲存裝置】: →更多的【PCDIY! Camera / 相機 鏡頭 / 攝影機 / 行車記錄器 / 穿戴式攝影機 / 腳架雲台 / 三軸穩定器 / 攝錄影器材】:
-
Intel Skylake處理器最佳組合,華碩發表全系列Z170主機板
8月5日Intel終於解密最新Skylake架構處理器與100系列晶片組主機板,最新的Intel Core系列處理器與Z170系列主機板也即將大舉上市。華碩特地在泰國舉辦ASUS全系列Z170主機板的發表會,邀請台灣與東南亞各國媒體參加,發表會中除了展示通路版本的Z170-DELUXE、Z170-A/Z170-AR,還包含最新TUF系列、ROG系列Z170主機板,接著我們就一一為您介紹這些主機板到底有何過人之處。 為了搭配Intel最新推出的Skylake架構處理器,Intel推出新的100系列晶片組,包含了Z170,H170,H110等晶片組,其中最高階的就是Z170晶片組,也是主機板廠商首波推出的新產品。接著就讓我們看看,Z170晶片組與上一代的Z97晶片組有何差異。 為了支援Skylake處理器,Z170晶片組主機板所支援的CPU腳位改為LGA1151,而且支援DDR4、DDR3L記憶體,並支援PCIe 3.0與PCIe RAID,提供10個USB 3.0與6個SATA 6Gb/s插槽。Skylake處理器移除了從Haswell處理器之後就開始導入的FIVR整合式電壓調整模組,讓主機板廠商在設計VRM的時候,可以擁有更大的設計彈性,因此之後上市的Z170主機板又會看到多相位供電的主機板。主機板對於CPU超頻的影響力變得更重要。 Skylake處理器的外頻調整空間變得更大,以往倍頻調整只要稍微超過預設的5%就很容易當機。現在則可以更輕易地從100MHz外頻,調整到133MHz外頻,超頻空間與彈性更大。只要主機板與CPU體質好,就可以使用高外頻搭配低倍頻的超頻組合,讓效能更往上狂飆。針對這點,華碩也在Z170主機板上導入了TPU與PRO CLK晶片,前者負責處理超頻程序,後者則提供更完整的外頻調整範圍,這些都可以幫助超頻玩家挑戰CPU極限。 一般通路的Z170主機板預計將推出Z170-DELUXE、Z170-A、Z170-AR,外觀同樣採用黑色PCB搭配白色散熱片的設計,主要提供5項全系統優化功能,包含TPU、DIGI + 電力控管、Fan Xpert、EPU、Turbo APP,讓玩家可以一指輕鬆改定超頻、散熱與系統最佳化。雖然一般使用者並沒有那麼熱衷於超頻,但藉由上述的五項特色,也可以有效幫助一般用戶讓電腦更省電、風扇運轉更智慧,兼具散熱性能與靜音,而且還可以透過APP輕鬆管控。重點是所有功能都可以設定為全自動,就算是不懂得如何設定的用戶,也可以享受這些功能帶來的好處。 Fan Xpert 3功能進化,主機板上內建了水冷幫浦專用的電源接頭,可以在BIOS與Windows系統中調控幫浦速度。UEFI BIOS除了支援網路更新,也加入硬碟S.M.A.R.T.資訊檢測與GPU POS顯示卡資訊檢測支援,讓用戶可以透過BIOS更清楚瞭解零組件的運作狀態。音效功能也有所進化,推出Crystal Soud 3,採用左右聲道採用專屬Audio PCB層,內建EMI防護與音效遮蔽,搭配音效放大器、日製音訊電容,以及獨特的消除噪音電路,搭配DTS Studio Sound軟體,可提供更立體、更逼真的音效體驗。華碩還在Z170主機板晶片組的散熱片周圍加入了LED燈,預設會根據CPU的溫度而改變顏色。或者也可以透過Light Control軟體來讓使用者自行指定LED的顏色。 TUF系列主機版是針對轉檔、製圖或是需要耗費較長時間的運算應用,平台必須穩定又長時間運作,不追求功能豐富,全力主攻系統穩定性。Z170晶片所具備的特點,就不需再多提,TUF主機板最主要的特色還是在於導入了TUF DETECTIVE 2、TUF Components用料更升級、Thermal Radar 2、TUF Guaranteed Reliability,PCIe 3.0x4 M.2等特點。現場展出的TUF 170主機板,型號為SABERTOOTH Z170 MARK I,首先從主機板的外觀就可看出明顯的不同,具備Thermal Armor防護,主機板上只有CPU插座,記憶體插槽、電源插座等部分是裸露的,其他都有金屬裝甲防護,連主機板背面也不例外,這些金屬盔甲除了可以幫助散熱,還可以保護主機板不被重壓彎曲,實際測試時每張主機板都可以承受10Kg的重壓。 TUF DETECTIVE 2則是指TUF主機板可以透過手機監控CPU與主機板狀態,甚至還可以遙控更新BIOS,讓玩家擁有更多的操控彈性。Thermal Radar 2則是讓玩家可以透過內建12組的感應器來控制最多12組風扇,Z170 TUF主機板還支援特定GPU顯示卡的散熱風扇設定最佳化,讓電腦整體的散熱系統能兼具靜音與效能。TUF Guaranteed Reliability:超過7000小時以上的可靠性測試,1000個以上設備的相容性測試,具備比一般主機板還要多60%以上次數的IO埠插拔測試,使用溫溼度更嚴苛的環境進行測試 (一般主機板使用50℃、80%濕度環境來進行測試,TUF主機板則是在60℃,90%濕度的環境下進行測試)。以上這些就是Z170 TUF系列主機板更勝過其他主機板的特點。 ROG Z170系列主機板也堂堂進入了MAXIMUS VIII第八代系列產品,除了同樣包含了EXTREME、FORMULA、HERO、RANGER、GENE、IMPACT等不同定位的產品外,針對遊戲玩家還推出了Z170 PRO GAMING系列,此系列包含ATX規格的Z170 PRO GAMING,以及mini ITX規格的Z170I PRO GAMING,對於遊戲玩家來說,將可以有更高C/P值的選擇。 這次ROG主機板的外觀也與前一代產品略有差異,散熱片改成以淺灰色底搭配ROG紅色LOGO與線條點綴,整體看起來較為明亮,讓人耳目一新。散熱片下方同樣也具備LED燈,並可透過軟體自定顏色。這次推出的ROG Z170主機板,除了搭載最新晶片組,在用料上也更加用心,搭載包含雙PWM控制器、10K黑色金屬電容、MicroFine Alloy Chokes、OptiMOS MOSFETs等高檔元件,可提供給CPU更穩定、純淨的數位電源。針對NVMe與M.2 SSD也有充足的支援,內建U.2介面接頭,可以提供PCIe 3.0X4的頻寬給SSD使用,滿足像Intel 750系列這類高速SSD的頻寬需求。並且搭載具備PCIe 3.0X4頻寬的M.2介面,可充分發揮SSD的傳輸實力。USB 3.1當然也是這次ROG Z170主機板的重點規格,在MAXIMUS VIII主機板上還提供了Type A與Type C兩種接頭,搭配ASUS USB 3.1 Boost軟體,還能再提升傳輸效能。 針對遊戲玩家重視的音效方面也有所升級,搭載SupremeFX 2015音效技術,採用ESS ES9023P DAC,並支援高阻抗耳機。軟體部分提供了SONIC STUDIO II音效工具,LIGHTING CONTROL控制LED燈光特效,KEYBOT II鍵盤巨集程式、GAMEFIRST網路加速軟體等,以及可幫助硬碟加速ROG RAMCAHE工具等。其中RAMCACHE程式是可以將閒適的RAM拿來當作硬碟快取,可加快遊戲存取與檔案傳輸速度,這些軟體都是免費提供給ROG的玩家,為產品大大加分。
-
Skylake效能曝光,Intel Core i7-6700K VS. Core i7-5775C VS. Core i7-4790K
自從,Intel正式推出最新一代,採用Skylake架構的第6代Core 系列處理器之後,您可能會很好奇,Skylake是第6代,Haswell是第四代,那第五代Core系列處理器跑哪裡去了?第五代Core系列處理器採用的是Broadwell核心,在Intel的CPU發展策略Tick-Tock中,是屬於更動幅度較小的Tick,主要改善了CPU製程,從22nm進化到14nm,核心架構並沒有太大更動,但內建顯示的3D繪圖效能則有大幅改善,因此主要應用於筆電、迷你電腦,在台灣並沒有推出零售版本的盒裝Broadwell核心處理器,因此才會令人覺得第五代Core系列處理器怎麼消失不見了。另外一個原因則是Broadwell與Skylake原本預計上市的時間相當接近,Intel當然選擇直接推出採用Skylake核心,最新的第6代Core處理器。相信大家也非常好奇,Skylake處理器與之前的Haswell處理器效能到底有何差異,這次編輯部除了借測到Skylake核心,Intel Core i7-6700K之外,也借測到Broadwell核心的Core i7-5775C處理器,與Haswell核心的Intel Core i7-4790K來個三代同堂大對決。 目前Skylake處理器,最強的是Intel Core i7-6700K與Core i5-6600K處理器,都是屬於K系列不鎖頻版本,主要針對玩家市場,希望吸引玩家升級。這次我們使用Intel Core i7-6700K,採用14nm製程,具備4核心、8線程設計,預設時脈為4.0GHz,Turbo Boost時脈為4.2GHz,L3快取8MB,TDP為91W。CPU腳位為LGA1151,因此無法相容LGA1150主機板,必須搭配LGA 1151腳位,Intel 100系列晶片組主機板。支援的記憶體規格為DDR3L與DDR4,但主機板廠商都以搭配DDR4記憶體插槽為主。內建的GPU繪圖核心代號為HD Graphics 530,基本時脈為300MHz,最高時脈為1150MHz,官方建議售價為350美金,台幣約11155元。Core i5-6600K同樣採用14nm製程,4核心4線程設計,預設時脈為3.0GHz,Turbo Boost時脈為3.9GHz,L3快取為6MB,TDP為91W,支援DDR3L與DDR4記憶體,GPU核心同樣是HD Graphics 530,官方建議售價為243美金,台幣約7744元。 這次的效能評比,也拿到第5代Core系列處理器:Intel Core i7-5775C,雖然桌面零售版本並沒有在台灣販售,但還是令人十分好奇Broadwell核心處理器的效能表現,因此才特地加入這顆CPU的評比。Intel Core i7-5775C採用14nm製程,4核心8線程設計,預設時脈為3.3GHz,Turbo Boost時脈可達3.7GHz,TDP耗電為65W,記憶體支援DDR3、DDR3L,搭載的GPU繪圖核心為Intel Iris Pro Graphics 6200,GPU時脈為300MHz~1.15GHz。從硬體規格來看,運作時脈明顯不如另外兩款產品,主打的特色主要在於內顯的3D效能,究竟表現如何,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在Haswell核心,第4代Core系列處理器中,旗艦產品就是Intel Core i7-4790K,採用22nm製程,TDP 88W,4核心8線程設計,預設時脈高達4.0GHz,Turbo Boost時脈更可達4.4GHz,記憶體支援DDR3、DDR3L,搭載的GPU繪圖核心為Intel HD Graphics 4600,GPU時脈為350MHz~1.25GHz。這款處理器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因此就不再多說,趕快進行效能比拚。 在系統整體效能方面,我們使用AIDA64與Sisoftware Sandra Lite進行測試,測試平台部分,Intel Core i7-6700K搭配的是華碩ROG Z170主機板,型號為MAXIMUS VIII Gene,美光DDR4-2133 4GB記憶體x4;Intel Core i7-5775C與Core i7-4790K搭配的是技嘉Z97X-Gaming G1主機板,Kingston DDR3-1600 8GBx4。顯示卡部分均使用CPU內建顯示,硬碟則使用OCZ Vector 150 240GB,並搭配Windows 8.1作業系統。 從Sisoftware Sandra效能比較表可看出Core i7-6700K雖然Turbo Boost的時脈較4790K低,但整體而言還是全面勝出。 在AIDA 64的表現上,Core i7-6700K則是與Core i7-4790K互有勝出,看來Turbo Boost時脈較低,還是有些影響。 內建顯示的3D效能也是CPU廠商最推出新產品時會特別注重的一點,Core i7-6700K改採用Intel HD Graphics 530,相信大家也非常好奇其效能表現。在這裡我們使用3DMark來測試這三款處理器的3D效能。從測試結果可看出,內建Iris HD 6200繪圖核心與eDRAM 128MB快取的Core i7-5775C,3D效能明顯勝過其他兩款處理器。但是對於玩家來說,使用Core i7-6700K或Core i7-4790K都會另外搭配3D效能更強的獨立顯示卡,因此內顯效能的重要性並不是那麼大。 Skylake處理器上市之後,由於Skylake腳位更改,需要搭配DDR4記憶體,對於使用者來說,想要升級Skylake平台,得要一次購足CPU、主機板、記憶體,負擔不小。但就目前效能來看,Skylake雖然比Haswell有所增加,但差距並沒有非常大,花費這麼多的代價僅換來這樣的效能差距並不是很吸引人。不過這是在預設時脈的情況下,由於Skylake具備更彈性的外頻設定空間,可提供超頻玩家更多的OC時脈組合,對於超頻玩家來說或許有另類的吸引力。 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江山輩有人才出,一代新人換舊人。電腦零組件推陳出新,為了迎合消費者喜新厭舊的挑剔胃口,一代接著一代推出,世世代代生生不息。新的一代產品的推出,代表舊一代的東西變成過期貨,不夯了就會跌價,開始降價促銷。產品生命週期到了,3C產品的宿命,就是下台一鞠躬,這就是時代的眼淚啊! 隨著Skylake的推出,處理器供貨的正常,主機板的選擇也多了,記憶體的價格也下降了。Intel第6代Core處理器,可以說是現在最佳的個人電腦解決方案,不僅節能強效,擴充能力更強,也更加符合新一代電腦應用的需求,足以應付未來十年所需。可以說,Skylake,才是真正的王道!!! →更多的【PCDIY! CPU】: →更多的【PCDIY! 顯示卡】: →更多的【PCDIY! 主機板】:
-
Windows 10筆電只要5000元?! acer Aspire One Cloudbook搶攻入門市場
隨著Windows 10上市,各家品牌桌機與筆電也開始推出搭載Windows 10系統的機種。宏碁就宣佈推出採用Windows 10的Aspire One Cloudbook系列筆記型電腦,主打內建1年期的Office 365個人版軟體與1TB的OneDrive雲端儲存空間,並內建宏機雲端服務,包含abPhoto、abMusic、abDocs和abFiles。 Aspire One Cloudbook 包含11吋與14吋兩種螢幕尺寸,螢幕解析度為1366x768,前者重量僅1.15公斤,後者重量則約1.6公斤,搭載Intel Celeron行動處理器、2GB DDR3L記憶體與支援802.11ac無線網路,內建儲存空間最大為64GB eMMC。11吋機種將在8月於北美地區上市,14吋機種則是9月開賣。售價也是驚人的便宜,11吋預定售價為169美金,約台幣5376元,14吋機種則為199美金,約台幣6331元。 →更多的【PCDIY! Windows】: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軟體玩家】: →更多的【PCDIY!玩家話題】: →更多的【PCDIY!開箱文】:
-
Windows 10手機版,原來長成這樣?
一句話:看起來有點像桌機版,連到電腦後會切換成桌機版介面。 自Windows 10「桌面版」於7月29日發表之後,已經有不少人免費升級上去,其最大的改變之一,就是Start Menu回來了!正由於Windows 10整合Windows 7的Start Menu與Windows 8.x的動態磚,贏回一些消費者的信心!大家也開始對微軟即將推出的Windows 10「手機版」充滿期待。 據外電報導,大陸已經有所謂的Lumia 950工程樣機的照片流出,從該照片看起來,該畫面有著像Windows 10桌面版的Start Menu,下方有傳統Windows Phone 8的導航鈕,背景則是Windows 10的官方自定桌布。 我們先來複習Windows 10 Mobile (行動版)的功能:針對小型、觸控裝置(如智慧型手機、小型平板)而設計的版本。其內建的App (包含Office)都已針對“觸控”環境做最佳化。而其“手機延續體驗”(Continuum for Phones)的功能,能讓用戶在連接到較大螢幕時,自動切換到類似PC的操作畫面,成為桌上型的使用環境。 也就是說,搭載Windows 10 Mobile的手機,只要連接到大螢幕(如顯示器、電視)之後,就會啟用Continuum功能,將手機擴展成PC的使用體驗。各App的螢幕自適調整功能,可以讓畫面呈現更豐富的內容,此時你可以透過手勢來控制,若搭配藍牙滑鼠或鍵盤,就可以當成一般PC來使用,直接在螢幕上執行Office Mobile來編輯檔案、上網瀏覽、編輯美工檔案… 等等。 在這部Lumia 950旗艦版工程樣機中,可以看到該USB插頭採用Type C規格,讓你正插反插皆可。 另外在其搭載之Windows 10 Mobile版本中,可以看到標示為10.0.10240.16394,以及螢幕解析度為1440x2560。據來源表示,此手機具有雙卡雙待、2K螢幕、虛擬導航鍵,配備3GB記憶體。可說是Windows 10的旗艦機版本。 未來Windows 10 Mobile手機是否能席捲市場,挾其在PC、平板的使用體驗,來提升其市占率呢?就讓我們拭目以待了! →更多的【PCDIY! Windows】: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軟體玩家】: →更多的【PCDIY!玩家話題】: →更多的【PCDIY!開箱文】:
-
4K影片就在口袋裡,Western Digital推出可直接下載4K影片的My Passport Cinema外接式硬碟
支援4K解析度的電視機、顯示器已經在市場熱賣許久,但真正支援4K的內容卻寥寥無幾,玩家若想要觀看4K內容,目前僅能透過下載或是觀看線上串流影片(如YouTube、Netflix)來實現。現在WD攜手好萊塢影業,推出一款專門用來儲存、播放、管理4K影片的外接式硬碟「My Passport Cinema」。 不過這款產品目前僅支援2014年以後出產,並預載M-Go App的SAMSUNG UHD電視機,以及支援Vidity規範(由福斯影業、華納兄弟以及WD、SanDisk一起創造,用於讓使用者下載4K和HDR解析度的電影,SAMSUNG則是第一個響應並宣布將該規範導入到UHD電視上)的設備;就某種程度來說,這樣的搭配可以達到類似DRM的效果。 使用方式很簡單,只要將My Passport Cinema與電視機連結,就能夠買福斯影業旗下的4K畫質電影,例如:移動迷宮、出埃及記:天地王者、X戰警:未來昔日、金剛狼、猩球崛起。而且購買後的電影只要是儲存在My Passport Cinema上,往後不管是在連網或離線狀態,都可以觀看。 WD My Passport Cinema搭載USB 3.0介面,目前先推出1TB容量,建議售價為89.99美元,折合新台幣約2,862元。
-
大刀闊斧,大鐮刀交叉3 散熱器登場!
據外電日本知名網站AKIBA PC Hotline!報導,日本近日出現了一款外型非常特別的空冷型CPU散熱器,名字取的非常有創意,叫做「大鐮刀交叉3」,是該產品系列的第3代,產品如其名,感覺起來真的很像一把X形狀的大鐮刀,產品本身的尺寸為140 x 147 x 171mm,有8支熱導管將CPU溫度導到散熱片上面,底座為鋁底的設計,重量約為790公克,使用14CM的大型風扇,風扇轉速為400 ~ 1300 RPM,噪音值為12.5 ~ 30.7 dBA,風量為29.90 ~ 97.18 CFM,算是相當安靜,支援的CPU腳位,Intel的有 775 / 1150 / 1155 / 1156 / 1366 / 2011,AMD的則有AM2 / AM2+ / AM3 / AM3+ / FM1 / FM2 / FM2+,支援的範圍可以說是非常的廣。 這款日本知名網站,介紹的大鐮刀交叉3散熱器,其實是SCYTHE株式会社サイズ的大作。正式名稱為GRAND KAMA CROSS 3散熱器,型號為SCGKC-3000,採用了2支6mm熱導管,以及2支8mm熱導管,屬於威力強大的空冷散熱器。這家SCYTHE株式会社サイズ業者,它的研發中心與生產基地,就在台灣與中國,台灣公司為匯鎌股份有限公司。 綜觀以上規格,SCYTHE GRAND KAMA CROSS 3散熱器是一款有外型散熱能力又強悍的空冷型散熱器,如果您是專業的玩家,或是對散熱風扇非常要求,又或者是您用透明側板,對電腦內部的美觀很要求的玩家,這款「大鐮刀交叉3」是可以考慮的選擇唷。值得注意的,其實,日本這家SCYTHE株式会社サイズ業者,它的研發中心與生產基地,分別在台灣與中國,台灣公司為位於板橋的匯鎌股份有限公司,有興趣的玩家,可以跟業者來聯繫唷! 日本廠商名稱:SCYTHE株式会社サイズ 日本廠商網址: 台灣廠商名稱:匯鎌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廠商網址: 台灣廠商電話:02-2250-0060 台灣廠商信箱:sales@scythe.com.tw
-
首款Firefox OS電視棒Matchstick難產 兇手是DRM
一句話,都是DRM (數位著作權管理)惹的禍… Matchstick (麻吉棒)是首款採用Firefox OS的電視棒,於2014年9月透過Kickstarter群眾募資平台率先亮相,獲得17,218個人背書支持,並募得470,310美元(約新台幣240萬元)的資金。隔月Mozilla也在其部落格上說明這個Matchstick的產品,並於11月中的Workshop中邀請開發者加入其於舊金山所舉辦的Firefox OS App Workshop。看來Mozilla Firefox OS終於有手機之外的其他硬體產品了… Matchstick的定價為25美元,其功能主要是可插在電視機的HDMI連接埠,各式行動裝置(如電腦、手機、平板)透過Wi-Fi連線至Matchstick,以便將內容傳至電視螢幕上,產品預計2015年2月出貨。就在如此美好的計畫當中,結果他們在8/4於Kickstarter網站宣佈Matchstick計畫中止!該團隊將全額退款給當初的支持者。 其實比Matchstick還早出道的Google Chromecast,在推出時便挾其Android作業系統的高市占率,在市場獲得不錯的佳績!且定價35美元,可支援Google、YouTube、Netflix等線上串流服務,加上可以同時支援多種作業系統平台(Android、Chrome OS、Windows、iOS、OS X等)與裝置(PC、手機和平板),透過指定的APP來將視訊傳輸至電視上,因此晚一年出道的Matchstick在選擇作業系統平台時,選擇了以開放平台的Firefox OS,而且是市面上第一個Firefox OS平台的電視棒,且可支援上述平台,簡單來說Chromecast的功能,Matchstick都有,而且還更便宜! 只可惜!Matchstcik的最大敗筆,在於他並不支援DRM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數位著作權管理),簡單來說這是一種保護的技術,可將數位化內容(軟體、音樂、電影)與硬體做編碼,以避免未經授權的內容播放行為。由於Netflix、Amazon Prime或Hulu Plus等網路串流內容都已整合DRM機制,因此若硬體本身不支援DRM,就等於跟這些網路視訊服務商“不麻吉”了。 部份Matchstick的支持者表示,他們原本就不期望開源產品能與DRM整合,甚至鼓勵Matchstick團隊推出Non-DRM的電視棒產品。但另一派支持者卻認為,推出Non-DRM的電視棒產品,無法播放Netflix的話,會失去很大賣點,讓市場會變得更小。 Matchstick也希望能開發出盡量滿足所有支持者的產品,於是在DRM方面做出不少努力,然而事與願違,在開發DRM過程中碰到許多難題,使得開發時程一直往後延,由於DRM的開發遙遙無期,加上支持者開始不耐煩了,在經過11個月的全心付出與研發過程的心力交瘁之下,該團隊最終做出“沈痛的決定”,將全數退款給當初的支持者,也代表著該產品無緣與大眾見面了! 硬體產品開發不是難事,難就難在與市場現有的產品、服務、標準、勢力做整合與妥協。看來,Matchstick將成為群眾募資與新創公司中,值得探討的失敗案例之一了!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PLEXTOR S2C 512GB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2670神器級處理器!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