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
校園電競講座台大場次,實況主大魚主講及各廠商輪番上陣,多項大獎狂抽猛送毫不手軟!
在這個飄著毛毛雨的11月天,小編來到了台大校園,這一次不是來打排球還是看世大運了;而是接獲了一個重要的任務在身上,受「迎廣」、「巨蟒」、「全漢電源」、「Drobo」、「酷碼科技」之邀,我要前進校園,讓學生們學到關於電競與電腦,讓他們知道如何成為一名實況主! 來到了台大的集思會議中心,小編也著實嚇了一跳,原來在台大的校園之中還藏著如此舒服的地方,果然「天大、地大、不只是台大」(自創個屁),「迎廣」、「巨蟒」、「全漢電源」、「Drobo」、「酷碼科技」選定這個地方舉辦講座真的是再適合不過了。講了這麼多,大魚究竟要怎麼教我們成為一名實況主呢?讓我們看下去! 在聽完有關於大魚自身經歷的分享,除了能夠了解成為一位實況主需要具備的時間、實力、運氣或是挑戰自己的勇氣,各位莘莘學子還需要了解在電競的基本建構在電腦之上,而電腦的相關知識不論是機殼、電源、硬碟,這回也帶來了相當多的介紹! 率先登場的是迎廣(IN WIN)的Jerry,他提到了身為一個機殼的廠商,除了在代工之中,他們還能找尋到什麼樣不同於他人的出路呢?於是他們決定自己設計機殼並且給自己的機殼設計出相當多的專利,像是在免螺絲的側透技術等等,從代工成為一個品牌,就是迎廣要走的路。他們甚至在去年還舉辦了CASE MODDING比賽,廣邀各國的選手們參加,今年他們也準備好了第二屆的大賽,將於2018年2月26日至3月25日舉辦,歡迎各位玩家們、學生們共襄盛舉,一同發揮創意打造最特殊又實用的機殼吧! 介紹完了電腦外觀,就來到了電腦內部相關,而關於硬碟的知識小學堂就由巨蟒(ANACOMDA)帶來,他們是一個新的品牌,母公司已經成立23年了,這次的品牌印象是他們前年打算推廣的自有品牌。而看到公司的意象也能夠略知一二,他們一定不想只侷限如此,如果可以,誰不想成為《小王子》書中那隻可以吞象的蛇呢?透過長期與記憶體顆粒廠商美光的穩定合作,與展碁的通路和售後服務,老字號的廠商們小心了,你們的靴子裡說不定有蛇! 看完了資料儲存的地方,再來就要看到推動電腦內部所有零組件最重要的電源供應器了,這次由全漢帶來了全世界第一個「水冷」的電源供應器,還不只如此,全漢電源也相當貼心的幫各位學生們認識在電源的轉換分成幾種、電源供應器的80 Plus認證等等,身為一家全世界通過最多80 Plus認證的廠商,由他們來帶著各位學習關於電源供應器的知識,那當然是再適合不過了! 相信對於各位玩家們一定認識「NAS」(網路儲存裝置Network Attached Storage),但是還在學的學生們就不一定了解,這次就由NAS的代表廠商之一,Drobo在電競講座幫助各位學生們了解NAS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產品。 這次相當可惜的酷碼科技(Cooler Master)只準備了自家的產品到攤位上提供學生們作把玩,並沒有上台聊聊電競、聊聊電腦,但是各位玩家們或是學生們也別擔心,酷碼也準備了相當多的獎品準備給踴躍發言以及到場參加的學生們,為學生電競盡上一點棉薄之力! 為了讓各位學生們能夠更了解、認識不同的品牌,各家廠商無不砸下重本,在現場準備了相當多的獎品提供不論是發問的、認真聽講的、還是運氣好(靠賽XD)的學生,獎品從簡單的滑鼠墊、隨身碟再到一組全新的機殼和全新的SSD都能拿的到啊! 這次校園電競講座只是第一步,為了讓各位學生們能夠更了解電競以及電腦,在校園推廣的部份一定只會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完善。也希望到場的各位學生們能夠從中得到自己的目標,在還可以嘗試、犯錯的時候勇敢向前吧! 廠商名稱:IN WIN - 迎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3-322-9898 廠商網址: 廠商名稱:ANACOMDA(巨蟒) 廠商電話:(02)2222-8256 廠商網址: 廠商名稱:FSP全漢電源 廠商電話:886-3-375-9888 廠商網址: 廠商名稱:Drobo. Inc. 廠商信箱:apacsales@drobo.com 廠商網址: 廠商名稱:Cooler Master(酷碼科技) 廠商電話:+886-2-2225-3517 廠商網址:
-
OPPO R11s全螢幕2000像素照相手機登場、12月首發並有專屬金馬雷雕限定版!
實際來到會場旁體驗區,小編也將OPPO R11s手機部分細節都記錄下來,其中比較特別的是,手機設計的螢幕相當的大,機身偏薄,外觀以金屬質感呈現,拿握起來的感受度及質感都相當好。 OPPO R11s採用高通驍龍660(Qualcomm Snapdragon 660)八核心處理器,作業系統為ColorOS3.2(基於Android7.1),內建64GB儲存空間和4GB RAM,擁有高效能及絕好的續航力,支援nanoSIM雙卡雙待(3G+4G),透過microSD卡最高可再擴充256GB,電池容量3205mAh,且還支援多種檔案的格式使用,基本上在整體的規格系統,大致上還有一定的水準。 同時也在螢幕設計上,搭載18:9Full HD解析度(2160x1080畫素),6.01吋全螢幕,螢幕佔比85.8%,比常見的16:9螢幕更擴大了12.5%,視覺上畫面也相當明亮清晰。 比起許多照相手機的拍照功能,最重要的不外乎是拍攝出來的清晰及明亮度,且是否能夠在昏暗的環境下有更好的影像呈現,也是許多鏡頭逐漸升級的要素之一。OPPO R11s相機鏡頭採用前2000萬畫素(F/2.0大光圈)、雙主鏡頭為1600萬+200萬畫素,光圈都是F/1.7,來達到最好呈現效果,其中最獨特的地方是,左側的1600萬畫素為在光源強的環境下使用的鏡頭,若是在低光源處(亮度低於50Lux),相機則是會自動切換為右邊2000畫素鏡頭,是一款非常聰明的相機,也適合在每種情境使用。 此外R11s還可針對背景的遠近,進行不同程度的背景虛化效果,呈現更自然的背景虛化成果。 手機前方2000萬畫素的自拍鏡頭,擁有美顏的效果,OPPO R11s搭載了AI智慧美顏技術,可以精確的辨識每一位男性或女性的臉部特徵,拍攝時會自動分析臉部的膚質、膚色、氣色等細節,並且均勻的做處理,可以讓臉部更加自然呈現,其實美顏效果漸漸是目前市場需求量很大的一項功能,是否之後大家不上妝就不敢見人了(哈)。 OPPO R11s除了拍攝時自動美化臉部的效果外,這次也首度導入臉部解鎖技術,透過前鏡頭採集128個特徵點,AI臉部辨識技術能精準的辨別使用者臉部特徵,最快只需0.08秒,就能輕鬆快速解鎖。 這回OPPO贊助第54屆金馬獎,推出50組「金馬雷雕限定版R11s手機」,只可惜的是這款金馬獎限定版R11s只贈送給金馬獎評審及入圍者,特別版獨家訂製布景主題、內建手機鈴聲、機殼背面的金馬雷射雕刻及專屬外盒等,也為更多螢幕下的影星感受OPPO R11s的魅力。 「OPPO R11s香檳色、黑色」售價新台幣15,990元,紅色特別版「星幕屏」售價為新台幣16,990元,三款顏色都將於12月1日在全省各大電信業正式開賣,其中於中華電信及亞太電信,則是有OPPO好實用禮包限量開賣。預購時間將於11月23日起至11月30日止,可在各大電信網站或網路購物中心做預購。 廠商名稱: OPPO—廣東歐珀移動通訊有限公司 廠商地址:台北市內湖區新湖一路133號6樓 廠商官網: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Ti GAMING 8G開箱實測,只需8-Pin電源就有絕佳效能!
小編在今年的年末最期待的一件事情除了聖誕節和過新年準備領紅包(還很久好嗎?)之外,就是可以拿到各家廠商推出的全新GeForce GTX 1070 Ti顯示卡,這次我們來看看GIGABYTE所推出的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Ti GAMING 8G吧! 近年來,在電競的蓬勃發展之下,玩家們也逐漸重視電腦配備的重要性,也因應著遊戲大作的效能需求更高,在玩遊戲時又相較於之前更仰賴顯示卡的表現。技嘉當然也注意到了各位玩家們在遊戲上的需求,所以與NVIDIA拿到最新的GeForce GTX 1070 Ti晶片組之後,馬上推出了自製的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Ti GAMING 8G,那我們就來開箱吧! 在看到顯示卡本體的樣子之前,先看一下基本的規格吧!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Ti GAMING 8G使用的是NVIDIA GeForce GTX 1070 Ti的繪圖晶片,具有2432 pixels,在晶片的時脈為1607MHz至1683MHz,使用AORUS的超頻軟體時脈可以來到1632MHz至1721MHz;在記憶體的部分,則具有8GB 256-bit的GDDR5記憶體,時脈可以達到8008MHz,在視訊輸出端的部分則有1個DVI-D、1個HDMI 2.0和3個DisplayPort 1.4,需要1組8-Pin的電源接頭才能夠驅動,建議使用的電源供應器為500W以上的。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Ti GAMING 8G搭載的是「技嘉風之力」三風扇的散熱系統,配置了2根高效能純銅熱導管,純銅熱導管直觸GPU,並且採用獨特的刀鋒造型風扇以及風扇停轉功能等散熱技術,大幅提升了散熱能力。 在GIGABYTE自家也有推出關於顯示卡的軟體,「AORUS Graphics Engine」提供簡單清晰的監控畫面,玩家可以輕鬆調教核心時脈、記憶體時脈、風扇運作模式以及燈光效果等等,接下來就要帶各位玩家們來實測一下軟體的介面。 當然在看完散熱的風扇以及軟體之後,我們就要卸下他的散熱系統之後,小編當然要幫各位玩家們看一下晶片的本體和顯示卡板上的編排。 顯示卡拿回來最重要除了超頻、散熱和晶片組之外,最重要就是效能了!小編這邊當然也準備了效能的測試,接下來就來看一下在各款遊戲以及測試軟體的分數和FPS,小編提供我使用的測試平台: 處理器:Intel Core i7-8700K 4.7GHz 6C/12T 主機板:ASRock Z370 Taichi 記憶體:G.Skill Trident Z RGB F4-3200C14D-16GTZR DDR4-3200 @ 2666 顯示卡: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Ti GAMING 8G (GPU:1607/1683/Mem: 1001) SSD:Crucial M550 1TB (SATA) 電源供應器:Thermaltake ToughPower 1275W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64-bit Version 1703 (Creators Update) 看完了基本的軟體跑分數據之後,各位玩家們一定最在乎的就是在遊戲上會不會遇到有什麼狀況,或是FPS的表現究竟如何,那小編實測了10款遊戲作為依據,讓各位玩家們能夠快速發現這張顯示卡的表現究竟如何。 徹底將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Ti GAMING 8G檢驗過之後,小編認為三風扇在散熱上面確實有著不錯的表現,在耗電量也只需要1組8-Pin的電源接埠,在各式的遊戲當中保持的FPS也都在30幀數之上。若是玩家們喜歡RGB LED燈效以及能夠超頻的軟體搭配,效能幾乎能夠追上GTX 1080! ●產品型號: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Ti GAMING 8G ●繪圖引擎:NVIDIA GeForce GTX 1070 Ti ●繪圖核心:2432單元 ●繪圖時脈:Boost: 1683 MHz、Base: 1607 MHz ●記憶體規格:8GB GDDR5 ●記憶體時脈:8008 MHz ●輸出端子:HDMI x1、Display Port x3、DVI-D x1 ●顯示卡尺寸:266x 128 x 52.5 mm ●電源連接器:1組8 pin電源接頭 ●保固:四年(上網註冊) 廠商名稱:GIGABYTE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79-800 廠商網址: 建議售價:新台幣15,990元
-
美圖T8s開箱動手玩,女孩們為之驚豔的美妝手機!
相信許多喜愛自拍的女孩或是男孩們,一定有聽過甚至下載使用過「美圖秀秀」這款手機App,小編雖然不太會自拍,但也滿喜歡這款App的,主要是軟體的美顏效果很不錯,可說是無論怎麼拍都有自信,其實周圍還是有很多愛自拍的朋友們,對這款App愛不釋手。 從實際外觀體驗,meitu T8s 延續了T8的金屬質感材質及亮片效果的設計,外型設計呈現為微微彎曲弧型,這樣的設計主要考量了自拍時手拿的拿握感及舒適度,手機螢幕尺寸為5.2吋搭載 FHD AMOLED,讓單手可以好控制的按下快門,右側電源鈕下方也設計一獨立的快門按鍵,小編覺得操作起來相當不錯,此外順便一提螢幕截圖為電源鈕+音量-號鍵。 這款meitu T8s不僅是一台美顏手機,更是方便的修圖軟體工具,而照相功能也升級到讓鏡頭拍攝出的照片可以製作出電影人像光暈效果,且透過手機連接美圖手機的Wi-Fi和進入「傳圖熱點瀏覽器(打上網址: meitu.cn)」,與一旁的朋友直接下載分享當下由meitu T8s手機拍攝的照片,且是完全不會縮小解析度的原圖檔喔! T8s採用前置頭雙鏡頭1200萬畫素+ 500萬畫素(同時又為視訊鏡頭),搭載相位差對焦與光學防手震技術,而後置主相機鏡頭為2100 萬畫素,並有LED智慧補光燈及相機自動對焦功能,鏡頭使用了Sony IMX362 感光元件、F1.8光圈以及第四代雙圖像引擎。螢幕的部分採用5.2吋,機身尺寸設計為158.4mm × 71.5 mm × 9.3 mm,長方型狀可方便讓自拍時,拿握的舒度與單手按快門能有更好的控制。 大致上所有人像及物品修圖及美顏功效都可以使用T8s完成想要的效果,T8s算是一支完整的照相及修圖軟體結合的工具,不僅是自拍上軟體,就連主鏡頭拍攝各種場景其畫面表現得相當不錯,其中光線的自動調整與模糊虛化為最主要的功能,無論是使用前鏡頭自拍或是景物拍攝完,接可以設定調整,在景深效果,和對焦都有非常好的表現。 美圖T8s系統採用Android 7.1和聯發科(MediaTek)的Helio X27 2.5 GHz十核心處理器,內建128 GB儲存空間及4GB RAM,以照相手機的需求來看,儲存容量算相當足夠,在螢幕設計上,採用1920x1080 pixels解析度,主螢幕按鍵可自訂指紋辨識功能,且畫面可調整為16:9,如下,小編實際做了CPU-Z、Geekbench、3D Mark、PCMark等各種效能測試。 美圖T8s因主要定位在拍照軟體功能及相片拍攝效果,故手機在效能上就沒有那麼優秀的表現,整體測試表現雖然不太出色,但對於女性或對相機功能需求比較高的使用者來說,美圖T8s的拍攝及圖像編輯效果都有很不錯的表現,能使每一張照片客製化最獨特的樣子,軟體操作起來相當簡單,無論是影片製作、相片修圖、照片設計等,在這個社群網路的時代下,分享影片與相片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整體而言,美圖T8s不僅是一支時尚造型的手機,更是一款女孩們都會喜歡的拍攝工具。 廠商名稱:Meitu - 美圖公司 廠商地址:台北市內湖區堤頂大道二段301號 9 樓 廠商官網: 建議售價:NT$19,990 →更多的【PCDIY! 智慧型手機/平板/手錶】: →更多的【PCDIY! 數位3C】: →更多的【PCDIY! 桌機/筆電/迷你電腦】:
-
Intel發表UEFI Class 3,將於2020年停止傳統BIOS支援,屆時XP無法使用
自Intel於2002年推出EFI (Extensive Firmware Interface,可延伸韌體介面)規範,並於2005年將此規範格式交由來管理與推廣之後,近年來的PC系統紛紛加入這項標準,而Mac電腦也採用了EFI來做為其韌體標準,讓其可以做到macOS與Windows雙重開機的目的! 至於傳統BIOS (Basic Input / Output System)方面,如今仍普遍存在於各PC的電腦系統內,主要是為了能與傳統x86環境相容,並支援傳統作業系統,支援舊的介面卡。因此新一代的PC仍可用來執行最古早的DOS作業系統,或者Windows XP這類的圖形化作業系統。 因此,在短期內,這種UEFI + Legacy BIOS的雙開機模式仍會存在,讓使用者可以選擇使用Legacy BIOS (即CSM模組,CSM=Compatibility Support Module)來進入傳統作業系統,或是使用新一代UEFI模式來進入新一代的作業系統。 由於BIOS是1980年代各IBM PC相容機大廠們,以Clean Room的方式開發出第一套BIOS原始程式之後,就一直以16位元的Assembly組合語言程式來撰寫、以暫存器和API呼叫方式,以及靜態函式連結的硬體控制架構,存在至今。雖說新一代的32位元、64位元的電腦紛紛推出,隨著電腦的快速發展,功能越來越強大,傳統BIOS開發技術越顯得老舊,已不能符合新一代系統軟體與新處理器的開發需求,因此Intel才推出新的EFI介面,讓PC韌體不再只是限定在x86與16位元架構,而是可以延伸到x64、IA64等處理器架構(話說IA64的Itanium也到末代了)。 這也是EFI當初的理念,讓系統開發者能夠遵循單一的規範,來開發系統韌體程式,後來改為UEFI之後,其規範也開始讓業界慢慢接受。UEFI除了可以透過類似C這種高階程式語言來開發,同時UEFI採用類似一種低階作業系統的概念,賦予韌體可以操控所有硬體資源的能力,加上UEFI採用模組化設計,韌體廠商可以自由加減需要的模組,並設計出更棒的設定介面與開機畫面。此外還有安全開機(Secure Boot)的機制,讓電腦在「作業系統先前環境」(Pre-OS Environment)能有更多的發揮空間,也更安全,UEFI可提供電腦系統更安全、更親和、功能更強大的Pre-OS環境。 目前所有主機板廠商,包括華擎(ASRock)、華碩(ASUS)、技嘉(Gigabyte)、微星(MSI)、美超微(SuperMicro),都早已導入UEFI的圖形化BIOS,同時還保留Legacy BIOS的CSM模組,以提供更多、更豐富的強悍功能,並提供EZ Mode(簡易模式)和Advance Mode(進階模式)的設定畫面,讓初學者和玩家們都能夠輕鬆搞定主機板設定需求。 此外,UEFI更可以突破傳統2TB硬碟的定址能力,搭配GPT (GUID Partition Table)的硬碟分割表設計,可突破傳統BIOS + MBR (Master Boot Record)只能最多4組主要硬碟分割區的限制。其Secure Boot機制可防止開機檔案被竄改(Windows 8以後可以支援Secure Boot模式),提供更安全的開機環境。 然這種UEFI + Legacy BIOS的雙重開機模式,將於2020年劃下句點。因為Intel計畫將於2020年推出的UEFI Class 3規範中,將Legacy BIOS介面完全捨棄。從Intel的Brian Richardson先生在2017年10月底至11月初所舉辦的UEFI 2017年秋季插拔大會中,所提出全新的UEFI Class 3規範簡報()中,即可看出端倪! 最早的UEFI Class 0,就是指以往只有Legacy BIOS的時代,到了UEFI Class 1,開始加入了UEFI/PI介面,但執行函式還是傳統BIOS介面(傳統介面卡適用),直到目前主流的UEFI Class 2,除了加入UEFI/PI介面之外,執行函式也能同時支援UEFI與傳統BIOS介面(讓新一代的UEFI與BIOS介面卡都能支援)。而Intel最新發表的UEFI Class 3,則是將UEFI Class 2中的傳統BIOS支援部份,直接刪除!完完全全就是UEFI介面了!這也等於宣告,BIOS模式即將GG! 從簡報上來看,UEFI Class 3 (UEFI 3.0)將擁有更高的安全性,另外,Secure Boot已經不是必備選項,因此Linux作業系統不用擔心會有開不了機的問題。簡單來說,Intel藉由UEFI Class 3的推出,來消弭傳統BIOS,讓客戶端或是資料中心等伺服器平台,都全面支援UEFI 3.0的規格,達到最後一哩路的境界。 這意味著,到了2020年之後,搭配UEFI 3.0的系統出爐時,將會有以下改變: 您的傳統顯示卡、網路卡,甚至SSD介面卡,必須得支援UEFI,才能在UEFI 3.0的電腦上使用。若您介面卡的OpROM只支援BIOS模式,將可能無法順利初始化,可能要等到進入作業系統之後,驅動程式驅動完成後,才可以使用。 例如顯示卡若不支援UEFI的話,在UEFI 3.0的電腦開機,有可能就是一路黑屏,直到Windows畫面出現為止,SSD介面卡的OpROM若不支援UEFI,則可能無法成為系統碟,網路卡的OpROM不支援UEFI,則可能無法進行網路開機,以此類推。 至於開機碟部份,若是事先格式化成MBR格式的,必須得轉換成GPT格式才能順利開機!也就是說,資料碟(如D:)不影響,但開機碟(C:)則必須透過Windows 10 (1703版以上)的,來轉成GPT格式。 舊的作業系統,像是Windows XP以前的作業系統,是確定無法用UEFI模式來開機的。因此老OS想要再戰十年,那就別升級到UEFI 3的主機板。至於Windows Vista和Windows 7則要SP1以後,且是x64架構,才支援GPT的硬碟格式,且可以使用UEFI來開機。 Mac OS X方面,早在10.5版本就採用GPT格式。因此只要是Mac電腦,其硬碟應該都早就是GPT格式了!其新版Boot Camp做出來的Windows分割區,也都是UEFI + GPT模式,只適合安裝Windows 7 SP1以上的作業系統。 至於Linux方面,各大知名的Linux Distro (x64架構)都已可支援UEFI開機。包含像是Ubuntu、Debian、BSD家族、CentOS、steamOS…等等。 整體而言,在PC的發展史中,BIOS一直伴隨著我們到現在,從最基本的開機初始化,到主機板的各項設定值調整、開機碟順序設定、甚至超頻,雖然畫面都是文字模式,但許多功能都必須要透過它來完成。 隨著UEFI的導入,讓我們主機板設定畫面全面進入圖形化介面時代,還提供了更多功能,像是溫度監控、網路韌體更新、進階超頻、圖形化系統資訊、RAID設定、可以用滑鼠操控…等等,使電腦的組裝與設定更加方便與直覺。因此對Intel來說,把BIOS淘汰掉,可說是促進電腦邁向最後一哩路的必要之惡。總之,到了2020年,電腦系統的韌體環境,將會是UEFI的天下了!BIOS撐了20多年,就讓它下台一鞠躬吧!
-
EVGA GeForce GTX 1070 Ti FTW2 GAMING開箱實測,堅固耐用又抗壓的玩家級顯示卡
在今年(2017)的11月,NVIDIA推出了自家全新一代的GeForece GTX 1070 Ti晶片組,而各家顯示卡廠商無不使出渾身解數,幫自家的顯示卡提升買氣。小編這一次拿到的顯示卡是EVGA(艾維克科技)的GeForce GTX 1070 Ti FTW2 GAMING,為具有獨家iCX專利技術的版本,接著就跟著小編一起看下去吧! 相信各位玩家們在選擇顯示卡的時候,一定會看見各式各樣的牌子,而相信大家也對「EVGA」絲毫不陌生,在晶片組相同的情況之下,選擇上就必須從記憶體容量、散熱、顯示卡長短或是售後服務等等來做考量。今天要介紹的EVGA GeForce GTX 1070 Ti FTW2 GAMING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呢?小編就不先破題了,就讓我們看下去! 各位玩家們一定很期待可以趕快看到顯示卡的本體對吧?但是在介紹基本的顯示卡外觀時,小編先介紹一些基本的規格給大家,EVGA GeForce GTX 1070 Ti FTW2 GAMING採用的是NVIDIA GeForce GTX 1070 Ti的繪圖晶片,具有2432 pixels,在晶片的時脈為1607MHz至1683MHz;在記憶體的部分,則具有8GB 256-bit的GDDR5記憶體,時脈可以達到8008MHz,在視訊輸出端的部分則有1個DVI-D、1個HDMI和3個DisplayPort,需要2組8-Pin的電源接頭才能夠驅動,TDP(設計功率)為235W,在耗電量上稍微高出了一些。聽完小編的「規(ㄖㄨㄥˇ)格(ㄧㄢˊ)」之後,我們就來看照片吧! 外觀因為採用的是雙風扇的設計,且風扇結合了EVGA獨家的iCX專利技術,不只具有正面的散熱鰭片或風扇,顯示卡的背後也有背蓋做保護,在顯示卡的保護以及散熱有著相當不錯的表現。 在散熱的設計上,廠商這次在產品上採用的是自家專屬的iCX散熱方案,其特別之處在於它的PCB板子共佈了9組溫度感應器,搭配多組的MCU,可達配其EVGA的監控軟體,來進行風扇轉速的調整以及監控,讓玩家更清楚了解顯示卡的運作狀態,包括GPU與其他重要元件的溫度監控,以及與其他設備互動和非同步的風扇控制,都能透過EVGA的軟體來一覽無遺!更特別之處在於,此卡能夠透過互動式的散熱LED顯示系統,讓玩家們了解在散熱上的溫度警示。讓玩家不只是超頻或是一般運作上,都能馬上獲得最即時的資訊,達到人卡合一的境界! 除了散熱有著獨家的技術之外,EVGA在1070 Ti上也準備新一代的「EVGA Precision XOC」,從上一代的「EVGA Precision X」重新蛻變,專為NVIDIA Pascal架構量身打造的軟體,在調整GPU時脈以及記憶體頻率上相當簡單,甚至連風扇都能夠手動作調整。而小編當然也馬上實測解開封印,將GPU時脈提升整整200MHz的EVGA GeForce GTX 1070 Ti FTW2 GAMING效能,在3DMark測試Time Spy Extreme的項目,達到了媲美GTX 1080的效能! 小編知道各位玩家們一定很想看一下在顯示卡內部的布局,畢竟這張顯示卡也要價新台幣16,490元,自己拿來打破保固實在是太不划算了,所以這件事就交給專業的小編吧! 當然拿到顯示卡除了外觀和幫他們脫去散熱鰭片、風扇以及背板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讓各位玩家們看看關於其效能,小編這就不多話,馬上與各位介紹測試平台之後就來看看數據吧! 處理器:Intel Core i7-8700K 4.7GHz 6C/12T 主機板:ASRock Z370 Taichi 記憶體:G.Skill Trident Z RGB F4-3200C14D-16GTZR DDR4-3200 @ 2666 顯示卡:EVGA GeForce GTX 1070 Ti FTW2 GAMING (GPU:1607/1683/Mem: 1001) SSD:Crucial M550 1TB (SATA) 電源供應器:Thermaltake ToughPower 1275W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64-bit Version 1703 (Creators Update) 看完了基本的規格之後,小編準備好來看看對於散熱的表現究竟iCX的技術能夠讓GPU的溫度有著什麼樣的表現,以及在遊玩遊戲和基本的效能跑分具有多少的FPS。 在實際使用EVGA GeForce GTX 1070 Ti FTW2 GAMING之後,小編發現在散熱的部分確實有著不錯的表現,雖然在耗電量上稍微吃重,不過在效能的表現確實有著非常不錯的表現,尤其在3DMark中的Stress Test使用Time Spy Extreme作為壓力測試,能夠達到99.7%的通過率真的是相當優異!EVGA也將顯示卡的保固拉長至5年(上網註冊),各位玩家們有需要準備一張顯示卡來玩近年來推出的大做遊戲嗎?EVGA GeForce GTX 1070 Ti FTW2 GAMING值得加入欲購清單! ●產品型號:EVGA GeForce GTX 1070 Ti FTW2 GAMING ●繪圖引擎:NVIDIA GeForce GTX 1070 Ti ●繪圖核心:2432單元 ●繪圖時脈:Boost: 1683 MHz、Base: 1607 MHz ●記憶體規格:8GB GDDR5 ●記憶體時脈:8008 MHz ●輸出端子:HDMI x1、Display x3、DVI-D x1 ●顯示卡尺寸:266x 128 x 52.5 mm ●電源連接器:2組8 pin電源接頭 ●保固:五年(上網註冊) 廠商名稱:EVGA 艾維克科技 廠商電話:(02)8226-2868 廠商網址: 建議售價:新台幣16,490元
-
ASRock Z370 Taichi開箱實測,記憶體超頻突破4100MHz,與Intel 8代處理器雙雄合璧的「太極」精品!
不知道各位玩家們還記不記得,PCDIY!的Bill編輯曾經介紹了一款由華擎所推出的Z370 Killer SLI嗎?(忘了的玩家們可以複習喔!)若是還有印象的玩家們,這一次,小編準備給各位的是由ASRock(華擎)所推出的頂級主機板:Z370 Taichi,準備與Intel全新的8代處理器來個「雙雄合璧」! 在Intel放出有關於Coffee Lake處理器的消息之後,也提到了在腳位上雖然依舊為LGA 1151的腳位,但在腳位編排上有一些差距,所以只能對應全新的Z370晶片組,目前也只有推出此款晶片組,所以若是想要更新電腦的玩家,連主機板也要一併做更換,這時,ASRock Z370 Taichi的選擇,就出現在各位玩家們的選購清單之中了!那話不多說,就讓小編在今天趕快帶著各位玩家們一同開箱啦! 在看主機板本身的照片以前,先聽小編唸唸規格介紹一下,這次在ASRock Z370 Taichi上,CPU插槽採用的是LGA 1151的腳位,並不能相容於其他相同腳位的主機板,必須要搭配Z370晶片組。而在記憶體插槽的部分,支援4組雙通道的DDR4記憶體,最高可以支援至4333MHz,並且從2133至2666MHz都能夠支援,最大可以擴充至64GB;在擴充槽的方面,提供了1組PCIe 3.0 x16、1組PCIe x8、1組PCIe x4以及2組PCIe 3.0 x1、8組的SATA埠和3組的Ultra M.2插槽。最後在I/O埠的部分,提供1組CMOS鍵、1組PS/2鍵鼠埠、1組HDMI插孔、1組DisplayPort 1.2插孔、USB 3.1 Gen2 Type-A和Type-C各一組、4組USB 3.1 Gen1、2組RJ-45網路接埠以及5組HD音訊插孔。 除了基本的規格之外,ASRock Z370 Taichi也有許多相當棒的特點,首先先看到音效的部分,採用了華擎自家的天籟美聲4代(Purity Sound 4),除了採用最新的Realtek ALC1220音訊解碼晶片,並且支援7.1聲道,在左右聲道使用不同的PCB層,為的就是給予玩家最純淨的音質;而在主機板上也附有能夠直接啟動XMP的開關,並且提供了相當多的軟體支援,除了RGB LED燈的控制之外,還有相當多的軟體能夠從APP Shop中抓取,甚至連BIOS以及驅動程式的更新黨都能找的到,真的是非常適合懶人小編我呢! 除了外觀、規格、特色之外,各位玩家們與小編都相當期待這一次的ASRock Z370 Taichi究竟在效能的表現上有怎麼樣的表現,在看效能評測數據之前,先和各位玩家們報告這次所使用的測試平台: 處理器:Intel Core i7-8700K 4.7GHz 6C/12T 主機板:ASRock Z370 Taichi 記憶體:G.Skill Trident Z RGB F4-3200C14D-16GTZR DDR4-3200 @ 2666 顯示卡:MSI GeForce GTX 1080 Ti Gaming X 11G (GPU:1544/1658/Mem: 1376) SSD:Crucial M550 1TB (SATA) 電源供應器:Thermaltake ToughPower 1275W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64- bit Version 1703 (Creators Update) 為求公平,在所有Z370的主機板上,小編的評測都採用Intel Core i7-8700K、G.Skill Trident Z RGB F4-3200C14D-16GTZR DDR4-3200以及MSI GeForce GTX 1080 Ti Gaming X 11G,那麼先用CPU-Z檢視一下電腦的基本設置吧! 小編接著實測了3DMark、VRMark、PCMark 7、PCMark 10、AIDA 64、Sandra Lite、CineBench R15、wPrime、Ashes of the Singularity (奇點灰燼)、Tom Clancy’s The Division (全境封鎖)等等 既然提到了ASRock的主機板,怎麼能夠忘記它們在記憶體上超頻的調教,這一次小編所使用的記憶體為G.Skill Trident Z RGB F4-3200C14D-16GTZR DDR4-3200作為測試對象,再利用AIDA 64所提供的Cache&Memory Benchmark測試在記憶體的表現吧! 小編最後將時脈從記憶體原本的3200MHz整整突破了900MHz,提升到了4100MHz。不過也因為記憶體本身的關係,在突破4000MHz之後,因為頻率過高,在記憶體寫入的表現上似乎沒有在3800MHz的時脈下來的優異,不過小編也還是準備了測試數據給各位玩家們: 在小編實測以及實際使用過後,發現這次華擎所推出的Z370 Taichi主機板有相當優異的表現,在CPU以及晶片組的相互優化、記憶體的穩定以及超高的可超頻性,搭配上8組SATA埠和3組Ultra M.2的插槽,讓玩家們不論在擴充性、超頻、儲存空間的表現都非常突出。今年記憶體持續飆漲,換電腦想要找到一組C/P值Top 1的主機板嗎?ASRock Z370 Taichi就是各位玩家們的最佳選擇啦! ●主機板名稱:ASRock Z370 Taichi ●處理器腳位:LGA 1151 ●晶片組:Intel Z370 ●記憶體插槽:4 x DDR4 ●擴充槽:1組PCIe x16、1組PCIe 3.0 x8、1組PCIe 3.0 x4、2組PCIe 3.0 x1 ●儲存埠:8組 SATA3 6.0 Gb/s、3組Ultra M.2 ●USB埠:4組USB 3.1 Gen1、USB 3.1 Gen2 Type-A及Type-C各一組 ●網路埠:1組Giga PHY Intel 1219V、1組GigaLAN Intel 1211AT ●尺寸:ATX(30.5cm x 24.4cm) ●官方保固:四年(上網登記) 廠商名稱:ASRock - 華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2896-5588 廠商網址:
-
Microsoft Classic IntelliMouse搶先上市前開箱實測,絕美商務的經典閃靈鯊!
隨著「電腦」的普及,對於各位使用者們來說,「電腦」已經是生活上的必需品,而電腦的構成可不是只有CPU、主機板、記憶體和顯示卡這麼簡單而已,想要使用這部由「0和1」組成的產品,大家一定會使用到的一定是鍵盤以及滑鼠,便宜幾百塊到高階的上千元都有得選,那小編今天要幫各位使用者們帶來的是微軟(Microsoft)準備於今年(2017年)11月16日上市的Classic IntelliMouse(經典閃靈鯊)! 小編這一次幫各位玩家們要開箱的是Microsoft所推出的Classic IntelliMouse(經典閃靈鯊),從外盒來看,是相當簡約的設計,採用吊牌式的方式,除了能夠讓使用者們第一眼就能夠看出產品的內容物以及產品名稱,那小編就不多說冗言贅字了,咱們來開箱吧! 這一次微軟全新推出的經典閃靈鯊延續了上一代光學閃靈鯊3.0的設計,保留了大拇指附近的自訂按鍵之外,也將滑鼠的握感調整的更符合人體工學設計,相較於上一款的紅色尾燈,這一次為了與灰色的鼠身作搭配,採用了夜光白色,讓滑鼠展現的時尚感更為濃厚。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在技術層面的提升,這一次用上了最新的Blue Track藍光感應科技,提升了能夠感應的材質,不論是木頭、玻璃、鏡面、地毯等等都沒問題;也將DPI(Dots Per Linear Inch,每英吋直線距離的點數)的可調整範圍調高到400至3200,重量也只有129公克!是時候來揭開它的廬山真面目囉! 有別於其他的電競滑鼠,有許多產品會在滾輪的下方都有專門為快速調整DPI而設的按鈕;不過,這次Microsoft Classic IntelliMouse則採用相當極簡的設計,只留下了左、右鍵和滾輪以及大拇指部分的2個巨集鍵;而微軟所推出的「Microsoft滑鼠和鍵盤中心」能夠對滑鼠進行基本的設定,除此之外,它還能夠選擇應用程式專用的設定,例如能夠對Google Chrome作特殊的設定,接下來就讓小編帶著各位一探這款軟體吧。 小編在這幾天與這隻滑鼠相處下來,不論是將其帶到咖啡廳,或是上班的工作場合等等,在使用上幾乎都可以不用搭配滑鼠墊,經典閃靈鯊搭配著最新的Blue Track藍光感應科技讓其感應能力非常突出,各位使用者最近去咖啡廳的時候,除了電腦能夠吸引眾人目光之外,有著一隻「極簡.潮」(臭假文青)的滑鼠,也是相當值得入手的選擇! ●產品型號:Microsoft Classic IntelliMouse ●解析度範圍:400至3200DPI ●按鍵設計:左右鍵、滾輪、2個自訂鍵 ●介面:USB線(右手抓握設計) ●LED光效:有夜光白燈 ●軟體支援:Microsoft滑鼠和鍵盤中心 ●尺寸:132mm x69mm x43mm ●重量:127公克 ●內附配件:說明書及快速安裝指南 ●保固:一年 廠商名稱:Microsoft微軟 廠商電話:(02)3725-3888 官方網站: 產品官網: 建議售價:新台幣1,209元
-
MSI Z370 GODLIKE GAMING主機板開箱實測,有著超好用OC旋鈕,難怪連「神也喜歡」!
自從Intel推出了八代的Coffee Lake處理器,對應使用的晶片組也從Z270來到了Z370,雖然CPU的腳位都是LGA1511的設計,但是在腳位設計上有著些微的差距,所以若是想要享受到八代處理器的效能,玩家們可能要更換主機板。而玩家們在上網找資料的時候,應該會發現有一片主機板,竟然連「神都喜歡」! MSI (微星)在主機板產品的設計上,有著非常多的主意,在Z370新的晶片組推出之後,隨後在此系列推出了相當多的產品,產品線一路從入門級的「TOMAHAWK」到中階玩家選擇的「KRAIT GAMING」,到最高階且具有相當多特色的「GODLIKE GAMING」,這片Z370 GODLIKE GAMING也就是小編今天所要跟各位介紹的主機板,那我們就來看開箱吧! 在看主機板之前,先簡單介紹GODLIKE這個字詞的由來,這個字詞原本是來自Doom、LOL這類遊戲,在玩家連續殺敵的情況下,就會喊出Godlike的讚嘆語。而MSI的GODLIKE系列,就是要讓擁有這片主機板的玩家們,在遊戲世界裡面可以非常勇猛且連續殺敵,如同神一般那樣(Godlike)展現出最佳狀態。至於本篇文章所喊出的「神也喜歡」,其實只是一種形容詞,用來表示這篇主機板的功能強勁到連「神也喜歡」。 小編先帶大家來看這一次購買主機板所附送的配件相當的多,也又一些非常有特色的配件,例如:束口袋、貼紙、驅動程式光碟、快速安裝指南、I/O擋板等等,底下小編也會提到關於其他較有特色的配件,等等也會一一幫各位玩家們作介紹。 既然要帶各位玩家們來一探主機板的本體了,小編當然也準備好要先跟各位介紹一下基本的規格,晶片組的部分採用最新的Z370晶片組,而CPU插槽的部分採用的是八代Intel Core系列的處理器,腳位為LGA 1151。記憶體插槽的部分則能夠支援雙通道共4組的DDR4記憶體,最高能夠擴充至64GB,可以支援至2667MHz,若是想要超頻的玩家們也別擔心,最高能夠超頻至4133MHz。在擴充槽的部分,提供了1組PCIe 3.0 x16、3組PCIe 3.0 x8以及1組的PCIe 2.0 x1;儲存空間的部分則有6組的SATA 3連接埠、1組的U.2以及主機板上本身提供的3組M.2插槽。最後在I/O埠的部分,提供了1組CMOS鍵、2組Wi-Fi接頭、1組PS/2鍵鼠埠、6組USB 3.1 Gen1、USB 3.1 Gen2 Type-A及Type-C各一組、3組LAN(RJ45)的連接埠、1組6.3mm的鍍金耳機插孔以及5組音效接頭。所提供的擴充以及各式功能真的是非常的齊全。 介紹完基本的規格之後,接下來小編就要介紹這片主機板的各式各樣的特色,在音效方面,在這次的主機板上採用的是NAHIMIC 2+,提供了2組EMI SHIELD高傳真音效處理器,以及高級的Nichion音頻電容和ESS專用放大器的ESS音頻DAC;支援播放Hi-Res Audio 高解析音質,輸出/輸入取樣頻率達到384kHz/32bit,這一次也和MSI之前曾推出過的一樣,具有一組超頻旋鈕,可以簡單的做到超頻的動作,讓CPU的效能提升到極致。那麼就來看一下這片主機板的特別之處吧! 既然拿到了產品,各位玩家們一定最期待的就是效能頻測的部分對吧?那這一次小編也有準備了相當多的數據準備提供參考,那首先就是要先附上小編這一次採用的測試平台: 處理器:Intel i7-8700K 4.7GHz 6C/12T 主機板:MSI Z370 GODLIKE GAMING 記憶體:G.Skill Trident Z RGB F4-3200C14D-16GTZR DDR4-3200 @ 2666 顯示卡:MSI GeForce GTX 1080 Ti Gaming X 11G (GPU:1544/1658/Mem: 1376) SSD:Crucial M550 1TB (SATA) 電源供應器:Thermaltake ToughPower 1275W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64- bit Version 1703 (Creators Update) 首先,先用CPU-Z的軟體檢測一下電腦的基本資料: 最後小編當然要幫各位實測一下剛剛提到的超頻旋鈕的效能,這次在超頻旋鈕上的設計採用順時鐘方向,從0、1、2、4、6、8、10、11的數字,對CPU的頻率進行調整,這次將調整過後的頻率作為表格以及幫玩家檢測CineBench R15的CPU的效能表現 在測完此片主機板的效能之後,對這片「神也喜歡」的主機板有了更多的認識,在支援八代Intel Core系列處理器和Z370晶片的搭配,記憶體插槽也最大可擴充4組雙通道的DDR4記憶體,甚至在音效方面還能夠聽Hi-Res Audio 高解析音質,連M.2的插槽都能夠透過轉接卡擴充至5組,並且提供了在M.2介面的SSD可以有著RAID 0/1/5的磁碟陣列變化;在最後,若是還想要更強更好的效能的話,使用MSI所附的OC旋鈕,讓你輕鬆一轉就超頻,達到最好的效能表現!各位玩家們,若是真的有幸買到了八代的CPU,那來上一片「神也喜歡」的主機板,一點也不為過呢! ●主機板名稱:MSI Z370 GODLIKE GAMING ●處理器腳位:LGA 1151 ●晶片組:Intel Z370 ●記憶體插槽:4 x DDR4 ●擴充槽:1組PCIe x16、3組PCIe 3.0 x8、1組PCIe 2.0 x1 ●儲存埠:6組 SATA3 6.0 Gb/s、3組M.2、1組U.2 ●USB埠:6組USB 3.1 Gen1、USB 3.1 Gen2 Type-A及Type-C各一組 ●網路埠:3組Killer E2500 Gigabit ●尺寸:E-ATX(30.5cm x 27.2cm) ●官方保固:五年(上網登記) 廠商名稱:MSI微星科技 廠商電話:0800-018-880 廠商網址: 建議售價:16,990元
-
BOSE QUIETCOMFORT 35無線耳機II,音質與抗噪剛柔並存,引領耳機新紀元
相信有關注PCDIY!的玩家朋友,都會曉得羊角編對於耳機類的產品相當喜愛,今天羊角編又替各位玩家們帶來了新玩具啦!這款由音響大廠BOSE推出的無線抗噪耳機BOSE QUIETCOMFORT 35無線耳機II,主打強力的抗噪兼顧了音質表現, 使用者不論在喧囂的都會,還是熙攘的人潮中,都能夠自在享受音樂的絕佳領域。同時也內建 Google Assistant了,透過聲控方式就能規劃一整天的行程、撥打電話,完成各種事項。 BOSE QUIETCOMFORT 35無線耳機II是一款封閉式的耳罩式耳機,對於選擇耳罩式耳機的玩家而言,最重要的莫過於配戴的舒適度,有些封閉式耳機耳罩太小,容易讓耳朵稍大的使用者配戴不適。當然頭帶、耳墊等細節,也會影響配戴者整體的使用感受。 這次羊角編同樣貼身使用了一整週,對於整副耳機的配戴舒適度給予相當高的評價,首先皮革的耳墊就算長期間配戴,也不會給予耳朵與頭部太多的壓力。頭帶的緊馳度也相當不錯,羊角編實際配戴後,並沒有感受到頭頂有明顯的壓力或是緊繃感。 此外BOSE QC35無線耳機II在設計上是能夠摺疊耳罩,相當便於收納,對於長途旅行的使用者,或是通勤上班族都相當便利。畢竟耳機也不算是體積小的物件,如果要隨身收納於公事包,能夠摺疊肯定會較為容易收藏。 在整副耳機的設計上,採取了簡易的按鍵設計,避免了過於繁複的功能,讓使用者可以最直覺的調整自己需要的模式。當然搭配了Google Assistant功能,玩家能夠透過語音操控。羊角編也很喜歡這款耳機簡單按鍵的設計,畢竟功能越少,你所需要調整的地方就越少,操作上就越直覺。 不過BOSE QC35無線耳機II的抗噪設計,採取三階設計,使用者可以針對不同的場域自行選擇抗噪效果。還記得羊角編之前也評測過SONY WI-1000X抗噪耳機,WI-1000X在設計上採用的是主動偵測抗噪,提供多種抗噪的效果。而BOSE QC35無線耳機II則讓使用者可以直接選擇。 必須老實說,這兩種設計其實各有優缺點,端看使用者的使用習慣。羊角編對於BOSE QC35無線耳機II的抗噪效果還是給予極高評價,在高度抗噪的效果底下,通勤時幾乎能夠免去大部份環境音的影響。 羊角編也同樣透過藍牙連接來實際體驗,不過官方並無特別標註使用的藍牙規範。羊角編同樣以三首不同風格的曲風進行聽測,當然在評測前已經先行暖機過三天。羊角編發現,整體的音質表現相當渾厚,有種小型音響的既視感,在低音或重低音的表現相當優異,可以感受到承襲自BOSE家族血脈的風格,不過在中音和高音的表現略顯單薄,此外電子音樂的呈現算是水平之內。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EdvvTF5js4 在Kygo - Stargazing這首歌的表現算是尚可接受,不過因為這首歌的曲風是電子流行樂,整體音域偏中高,雖然並無過於刺耳的問題,但是卻因為聲音呈現稍嫌溫厚,沒有辦法將整首歌的電子感呈現到極佳。對於喜愛電子樂的羊角編,算是相當可惜的一點。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8mUxl1fnFI 不過在鄉村曲風的The Hunter - Jennifer Warnes,表現就相當優異,不僅僅把整首歌的溫潤感呈現的相當完美,同時歌手的嗓音轉換之間,處理的相當不錯。不過在高音的部分,仍然有稍嫌力度不足的狀況發生。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PlhKP0nZII 最後就是羊角編最愛的交響樂囉,Mozart - Requiem in D minor,只能說不愧是BOSE出品,在多種樂器的呈現確實有一套,水準相當高呀!相較於前面兩首的表現,羊角編聽到交響樂的部分最為震撼,每個樂器都有相當不錯的處理和表現。 羊角編對於BOSE QUIET COMFORT 35無線耳機II整體的表現給予相當的肯定,首先最讓羊角編青睞處就是簡易不複雜的設計,再加上優秀的抗噪技術,能夠阻絕大多數外圍環境的雜音。不過較為可惜的是,QC35無線耳機II音質的表現,仍然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 雖然低音與重低音的表現優秀,但是對於喜好流行樂或是音域較高曲風的使用者來說,稍嫌薄弱。總體而言,BOSE QUIETCOMFORT 35無線耳機II,品質與呈現的效能確實有萬元無線耳機的水準,想要在嘈雜的都會叢林沉浸在音樂世界的玩家,覺得值得一試。 抗噪效能:★★★★☆ 音質表現:★★★☆ 建議售價:★★★ 總體評估:★★★☆ ※滿分:★★★★★ (以上評分為羊角編個人評分,仍然得由消費者實際體驗為準。) 廠商名稱:BOSE 博士音響 廠商網址: 廠商電話:(02)2514-7977 建議售價:新台幣13,000元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浦科特 PLEXTOR S2C 512GB SSD」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2670神器級處理器!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