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
Intel ChinaJoy 2018:ASUS ROG、Acer Predator會談
Intel參加ChinaJoy 2018展覽,除了規劃攤位導覽之外,也安排了ASUS、Acer、GIGABYTE等廠商的新品介紹、會談時段。 ASUS方面是由ROG筆電團隊,帶來即將發表推出新品介紹,只不過礙於保密協定限制,得等到接近8月下旬才能公開。目前能說的是ROG信仰燈,除了作為ROG電競顯示器配件,搭配ROG筆電使用自然沒有問題,將來甚至會成為特定機種的隨機配件。 至於現場展示機種之一ROG G703GI,是款已經發表上市產品,ROG團隊強調雖然配備Intel最新Core i9高性能行動處理器,但是散熱性能絕佳並不會動輒降頻。另外,更和Intel合作HyperDrive Extreme技術功能,將固態硬碟存取速度提升至約讀取8700MB/s、寫入3500MB/s,可以加速遊戲載入。截至目前為止,ROG G703GI是業界性能最強電競筆電,ASUS ROG將持續致力研發以維持領先。 Acer電競品牌Predator,於ChinaJoy 2018期間發表了Predator Helios 300白金限量版,這款產品先前在Computex 2018活動上曾露臉。Acer代表指出,作為電競設備重要供應商之一,電腦與顯示器在中國市場影響力排名前三名,其中顯示器可算是排名第一。預估電競市場每年還有10%以上的成長空間,Acer由於進入市場時間算早,而且積極參與電競賽、培育人才(如電競大學、高校等,高校電競專業班超過40所,培育產業所需人才,而且是唯一加入的IT廠商),因此在電競產業具有相當影響力。 Acer在電腦領域超過40年,電競只是新興起的品項,Acer和Intel合作相當緊密,因此可以同步發表最新產品。投入電競市場,產品必須要有相當的特色、差異化,Acer自知除了將Intel處理器應能發揮到極致,同時散熱對於性能的影響相當大。Acer在電腦市場耕耘已久,擁有相當豐富經驗與專利技術,像是最新機種散熱表現比以往提升30%。故在業內,強調對性能不妥協,這是自己獨有的優勢。而且Acer已經不再是純粹硬體製造商,也涉足VR之類內容應用領域,算是積極構成電競生態圈的概念。
-
GIGABYTE參與ChinaJoy盛會,透露M.2固態硬碟與顯示器年底陸續推出
GIGABYTE(AORUS)今年參與ChinaJoy展出,指出AORUS電腦零組件產品群相當豐富,從主機板、顯示卡、機殼、電源供應器到鍵盤、滑鼠、耳麥等周邊都有。再加上近期陸續推出了記憶體模組、固態硬碟等產品,除了處理器部分已經足以組裝成一台電腦主機。 GIGABYTE進一步規劃,下半年9月左右還將推出M.2介面固態硬碟,藉以提供比當前SATA機種更好的性能選擇。除此之外,預定11~12月間還將會推出AORUS品牌顯示器,台灣玩家或許能在WirForce 2018活動上見到展示。屆時東風齊備,AORUS更打算推出自有品牌套裝電腦,將是近乎全以自家零組件所打造而成。 於另一場活動上GIGABYTE分享道,儘管中國市場非常龐大,但市場變化相對也非常快。GIGABYTE積極跳脫上、下競爭,例如募集購買過GIGABYTE產品的終端消費者,打造AORUS玩家的粉絲聚會,並藉由這類活動收集使用者反饋。而這些活動少不了遊戲元素,因此GIGABYTE和當地遊戲廠商合作,豐富活動內容。 另外,AORUS在中國開始做電競體驗店、電競館,電競體驗店都是經過特別挑選,店長普遍並未超過30歲,同時相當熱愛電腦DIY、能夠跟粉絲互動。銷售內容以整機為主,平均裝機售價在8,000~10,000元人民幣,高於一般裝機價位。AORUS相當於是協助創業,目前已經有5、6家電競體驗店營業中,今年預計累積至10家。 至於AORUS電競館,目前以成都麥田經營成效最佳,因為當地本來就有不少戰隊,連帶包含網紅、消費族群都很多,所以包含NVIDIA等廠商也將四川視為重要據點。AORUS站在長遠角度經營電競館,基於麥田這樣的成功案例,目前還吸引到其他電競館業者,希望能夠和AORUS合作,提供最好的消費者體驗給予玩家。
-
Intel大舉參加ChinaJoy 2018展出,二度冠名英特爾主題館
於中國上海舉辦的ChinaJoy(中國國際數碼互動娛樂展覽會),Intel去年首度成為官方頂級合作夥伴,今年同樣承租了其中一棟展覽館(Hall E5),二度以「英特爾主題館」冠名形式參與這場電競盛會。在這相當於30個籃球場的展館內,Intel今年是攜手AORUS(GIGABYTE)、HP、Lenovo、Razer等4家產業協力夥伴,於英特爾主題館共同展出。 主要展出內容規劃包含最新軟硬體產品展示(如採用Intel Core i9/i7處理器的電腦配備、AR/VR遊戲裝置等)、第13季英特爾極限高手盃大賽(Intel Extreme Masters)上海站(主打遊戲是絕對武力:全球攻勢)、明星主播同台競技(英特爾明星天團、百人現場電競大賽等)等,能讓眾遊戲玩家體驗最新產品並且同樂。 現場約16款遊戲內容動態展示,所利用57款左右的設備包含桌機與筆電等,普遍搭載Core i9/i7處理器。而Intel更將結合硬體、軟體、電競戰隊、電競直播平台等多方廠商/單位,聯合舉辦「新聞會客室」,藉此探討電競產業未來的發展藍圖。也就是說,Intel參展並不只是為了推動自家新品,同時還希望和協力夥伴緊密合作,讓電競這個藍海產業可以持續正向發展下去。 而在台灣媒體到訪首日,Intel準備了IEM展區導覽與媒體見面會,由Intel業務發展、電競暨遊戲總監Mark Subotnick(Bot),向媒體解說近期耕耘成果與會談。Bot本身從事遊戲相關產業多年,進入Intel十餘年目前是聚焦在電競與內容部分,亦熟悉大陸等重要市場,而對於台灣部分正在熟悉當中。 首先媒體提及2018將是競爭激烈的一年,特別是可敬的對手AMD重新崛起,Intel重點應對策略是?這部分Intel語帶保留,指出最終是從消費者需求出發,包括處理器、儲存、顯示卡方向,但並不方便透露訊息。另外像Optane SSD應用在電競筆電上的效益,怎麼看、可分享什麼訊息?Intel表示Optane能帶來很直觀的影響,可以讓遊戲載入時間縮短非常多,在ESport領域對參賽選手、直播等應用而言,都能看到Optane為遊戲體驗帶來的改變。至於對學生族群來說,比較可能消費產品類型是Optane Memory,若為預算充足型玩家,則是可以參考Optane SDD,兩造皆能替驗到Optane所帶來的速度體驗。 另外如行動版Core i9是可以超頻的高性能處理器產品,然而有筆電廠商將之應用在輕薄型機種上,引發時脈降低限制保護之類現象,使得性能甚至不如Core i7。對於此問題,Intel指出希望協力夥伴設計筆電時物盡其用,不要抑制到產品性能發揮,肌肉型厚重機種的散熱並沒有問題,然而超輕薄機種所遇到熱量問題,只能說建議使用者應需求選擇合適機種。 至於有一些使用者需求強大效能筆電,少數廠商順勢推出桌上型處理器暨平台機種,Intel方面是否有意提供更多這類型產品選擇?Intel特別強調要考慮到應用,建議注意應用需求與規格的平衡,無須追逐使用桌上型處理器的機種。需要高性能,行動平台HQ版本處理器亦有良好平衡點,反觀使用桌上型處理器會有散熱、耗電量等相對問題/限制。總之購買前,建議大家思考需求,選擇合適產品。
-
登頂!Apple成首家市值超過1兆美元的美國公司
繼日前繳出今年Q3的亮眼財報,獲利530億美元後,Apple今成為首家市值超過1兆美金的美國公司,再度登頂全球高峰。 Apple昨天晚上的股價來到每股207.05美元新高,儘管依照美國股市的動向來看,Apple可能無法長期維持在1兆美元市值以上,而是會來回波動,但無可厚非的,這依然是一項成就。紐約時報也解釋「1兆美元市值」的概念,幾乎等於美國四大家銀行(花旗、美國銀行、摩根大通、富國銀行)加起來的總市值,而且還超過世上所有汽車製造商加起來的價值,美國所有的媒體產業加起來也不及蘋果的市值。 Apple從21年前瀕臨破產至今,打敗Amazon和Microsoft,成為全球市值最高公司,自iPhone 2007年首次推出以來,Apple的股價成長漲幅達到1,100%,在過去一年內也成長將近三分之一。日前繳出的Q3財報成績單,iPhone X儘管售價高昂,但消費者依然很買單,加上從最近的消息來看,Apple今年九月發表會的行程可能很滿,除了三款新iPhone以外,有關MacBook、iPad、AirPods 2等產品似乎都會有新品推出,也是帶動股價的一部份原因。 此外,另一個為Apple帶來利潤的在於「消費者服務」,也就是Apple Music、iCloud以及Apple Care等付費服務,財報中繳出了95億美金的成績單,成長漲幅達31%。 不過,Apple雖然市值突破1兆美元,然而它並非是世上第一間達到此標準的公司,2007年時中國的PetroChina(中國石油)在上海曾經短暫突破1.1兆美元市值,目前該公司市值約2,200億美金。
-
2018 Q2手機排名洗牌!華為登上亞軍,蘋果位居第三!
智慧型手機市場的排名變動,已不算新鮮事了!以往都是歐美廠商或是台廠進入前五名,但由於近年來大陸品牌的崛起,使得智慧型市場紛紛大洗牌。 值得說明的是小米(Xiaomi)、華為(Huawei)、中興(ZTE)、OPPO、Vivo這些新品牌,在近5年來的崛起可說是有目共睹!近年來新機狂出,讓台廠手機已難以進入5強以內,甚至前幾年大家都幾乎認定第一名是三星(Samsung)、第二名應該都是蘋果(Apple),但現在已經有些變化了! 不過根據IDC與Strategy Analytics的最新市場調查顯示,2018年第二季的全球智慧行市場出貨量,三星還是排名第一,而華為已排入第二,將蘋果擠到第三名,而小米和OPPO則是位居第四和第五,台廠擠到5名之外。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Strategy Analytics的數據可發現,2018年第二季相較於去年同期(即2017年第二季)的出貨量中,第一名的三星出貨量跌了10.1%,而二到五名則增加,包括蘋果的0.7%、小米的37.9%、OPPO的2.3%,以及增加幅度最多(41.1%)的華為,這5家去年出貨量佔全球近6成的市場,如今更佔到2/3的市場。其他廠商只能爭那剩餘的1/3 (即34.6%)。至於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出貨量,則是小跌了約2.7%。 若再看IDC的年度出貨變化量(Year-Over-Year Change)來看,也跟Strategy Analytics的排名差不多。三星和其他廠商出貨量都跌掉了兩位數以上,分別是10.4%和18.5%,反而是由華為和小米成長量最多,分別提升了40.9%、48.%,成長了四成以上!可知這兩個品牌在2018年在市場上的竄起,已經把第一名和榜單其他廠商們打得不要不要的! 先說三星好了!他們最新的旗艦手機S9/S9+在今年第一季的出貨量雖然低於正常水平,整體出貨量也下跌了10.4%,但還是坐上第一名的寶座,但從數據顯示,他們領先幅度已不如先前的10%以上了!所以三星真的要注意一下!三星表示會這樣的原因,是因為高階手機的競爭態勢加劇,以及整體智慧型手機的市場疲軟… 好啦!名次下跌都是市場的問題,不是你們的問題。那我們就來看看即將在8月9日發表的Galaxy Note 9,以更高性能的處理器、更大電池容量,以及S-Pen加入新功能,看這些特色是否能幫助您的排名往上攀一點點吧! 接著來看看華為吧!這家可怕的公司,光是在2018年的中國市場,就刷新了出貨紀錄,佔了27%的市占率。隨著其最新的P20/P20 Pro手機擁有最高DxOMark的表現,加上外型搶眼、效能強勁,更重要的是價格漂亮(600~800美元區間),讓許多想換手機的用戶棄三星而就華為,幫助華為站上高階手機的市場高峰!此外,華為發表的GPU Turbo技術,讓玩家能夠在遊戲中獲得更好的效能,甚至子品牌Honor Note 10還採用水冷散熱設計,可說是不少亮點,使得榮耀(Honor)品牌站穩了中國市場,也逐漸站穩海外市場。當然各種促銷活動以及許多名人代言,也是驅動華為在手機市場成長的動力之一。 再來說說蘋果吧!他們的出貨量小增加0.7%。但是,但是,他們的排名掉到第三名了!Tim Cook可能會說:「怎麼會這樣?」iPhone X在許多市場中都是頗暢銷的機種,且iPhone出貨量高達4130萬支,比去年4100萬支還要好啊!哎!就只能說你慢慢走,後面第三名是用衝的!當然你落後了啊!不過相信今年秋季,蘋果據說會再發表三款新iPhone,以不同的螢幕尺寸,搭配性能提升與加入全新功能,並維持既有的價格帶,看能不能再幫助蘋果重回第二名的寶座了! 至於小米,也是非常可敬的公司。在過去幾個季度裡,小米在印度市場早就超過三星,至於現在連印尼市場都快要趕上三星了!因為小米增加在地的產量,甚至在該國積極展店(小米之家),以滿足齋戒月期間(5月17日起至6月15日)的手機市場需求。此外,適逢小米今年過第8年週年慶,有不少促銷活動以及新機發表,包括黑鯊手機,以及小米8、紅米6等各種高規格的手機,並以「厚道」的價格來供應市場,加上小米在全球擁有不少粉絲(米粉)。這些都是幫助小米站上手機市場前五名的重要因素! 最後來看看OPPO,這家公司一直以Camera Phone為主要訴求,搭配藝人的強勢代言,讓OPPO品牌的可見度在近年來逐漸提升。然由於OPPO放鬆了在印度與許多東南亞市場的積極推廣與行銷,使得在這些地區的市占率有所下跌,不過該公司則是積極將OPPO品牌推展至中東甚至非洲等市場,彌補了前述市場的出貨量,使OPPO在今年仍成長了5.1%。至於OPPO最近比較殺手級的手機,大概就是Find X這支全面屏、無瀏海,可自動伸縮鏡頭的超狂手機了吧! 市場佔有率只是一個參考數據,對於消費者來說,買到符合自己需求的手機才是最重要的!但是也要注意一下各品牌之間的彼此消長,以讓自己買到的手機不至於成為孤兒。2018年上半年的市場排名已定,下半年呢?以及整個年度呢?接下來第三季開始,不少手機廠商會紛紛推出各種新機,像是蘋果新一代的iPhone,三星新一代的Note 9,以及其他廠商的新手機,都值得想要換機的消費者關注! 說到換機,您下一支手機會選哪一家呢?歡迎到我們留言!
-
ATX大板滿足你擴充介面卡的欲望,MSI B450 Tomahawk
MSI主機板諸多系列之中,Tomahawk遊戲軍火庫屬於中低價位導向,和AMD的B450晶片組搭配組合十分合宜。B450 Tomahawk電源迴路與晶片組的散熱片,帶有點設計感與相對厚實感,標榜得以讓4+2相迴路良好對應支援Ryzen處理器。但他部位並未用一體式I/O擋板與上方遮罩等設計,但仍然有相容於Mystic Light控制的LED燈光效果,以及2個5050 RGB LED燈條插座。而官方也強調了系統散熱性,除了處理器散熱器與水冷風扇,還包含4組系統風扇插座得以利用。 I/O背板特點是BIOS Flashback+按鈕,中低價位產品較多沒有這樣的功能,特別配置包含PS/2與2組USB 2.0連接埠。而USB 3.1 Gen 1只有2組,搭配Type-C與Type-A形式各1組的USB 3.1 Gen 2,總和數量受到顯示輸出安排的影響。實際配置為HDMI 1.4、DVI-D各1組,使用Ryzen APU並無法支援4096 x 2160 @ 60Hz訊號輸出,這點稍微可惜。標榜經典設計的Audio Boost音效,是採用Realtek型號ALC892編解碼器,佐以4顆Chemi-Con音效電容、聲道分離線路、DE-POP保護機制、鍍金輸出端子等設計。而Gigabit乙太網路方面,是採用Realtek型號RTL8111H控制器,並非Intel方案無非是定位的因素。 磁碟介面配置相當標準,4組相鄰的SATA 6Gb/s是來自B450晶片組,而SATA1/2是由處理器端供應。唯一的M.2插槽,支援Type 22110、PCIe 3.0 x4、SATA 6Gb/s規格,由於是處理器供應所需資源,並將無法同時使用前述SATA。再者M.2插槽並未包含散熱片,還好位置在處理器與顯示卡中間,不至於受到過多周圍熱氣的影響。儘管B450 Tomahawk是ATX尺寸,但PCIe插槽總數只有5根,第一根PCIe x16預設為顯示卡用,結合了PCI-E鋼鐵裝甲強化設計。但第2根PCIe x16只有局部強化,而且和另外3根PCIe x1插槽連動,因此通道配置模式為PCIe 2.0 x2/x4,並不適合固態硬碟之類高速裝置使用。 處理器:AMD Ryzen 5 2400G 記憶體:G.Skill F4-3200C14D-16GFX 顯示卡:ASUS ROG Strix GTX 1070 Ti A8G Gaming 系統碟:Plextor S3C 512GB 資料碟:Samsung 960 PRO 512GB、Seagate 600 SSD 240GB x2 硬碟外接盒:AkiTiO NT2 鐵甲威龍 U31C 電源供應器:Antec High Current Gamer 850W 作業系統:Microsoft Windows 10中文專業版64bit 廠商:MSI 官網:
-
雙M.2、Wi-Fi配備全能ATX大板,GIGABYTE B450 AORUS Pro WiFi
ATX尺寸設定的B450 AORUS Pro WiFi,標榜採用複合式數位電源設計,讓Ryzen超頻或裝配Ryzen APU使用,都有穩定充裕的電力。與其散熱片緊鄰的I/O遮罩,外部運用了一體式擋板裝甲,也就是預載I/O背板的設計手法。不過I/O配置少了點以往風格,並沒有PS/2與USB 2.0連接埠,至於影音輸出是HDMI 2.0、DVI-D各1組。由於還有無線網路天線占位,故USB 3.0 Gen 1共計4組、USB 3.1 Gen 2共2組,可用的USB連接埠總數不算特別多。 網路都是採用Intel解決方案,Gigabit乙太網路控制器型號I-211AT,附加FosSpeed網際網路加速器軟體,而Wireless-AC 3168無線網路最高傳輸速率則是433Mbps。音效部分頗有著墨,以Realtek型號ALC1220-VB編解碼器,搭配WIMA FKP2與Chemicon音效電容,並包含AMP-UP Audio技術功能設計。其音效電路切割隔離包含了LED燈效,此外I/O背板與遮罩、晶片組散熱片,以及4組LED燈條插座,是能透過RGB Fusion燈光控制調整。 儲存介面共有6組SATA 6Gb/s,ASATA3 0/1是來自處理器端,搭配2組包含散熱片的M.2插槽。第1組M.2支援Type 22110、PCIe 3.0 x4、SATA Gb/s,惟使用PCIe模組時會關閉ASATA3 0/1,而第2組M.2支援Type 2280、PCIe 3.0 x2,無法同時使用SATA3 2/3。前述2組M.2,以及PCIEX16(顯示卡用)插槽,都結合超耐久金屬防護設計。而在系統散熱部分,計有6組測溫點搭配5組複合式風扇插座,支援範圍涵蓋水冷風扇與幫浦,整體散熱配置算是適中。 處理器:AMD Ryzen 5 2400G 記憶體:G.Skill F4-3200C14D-16GFX 顯示卡:ASUS ROG Strix GTX 1070 Ti A8G Gaming 系統碟:Plextor S3C 512GB 資料碟:Samsung 960 PRO 512GB、Seagate 600 SSD 240GB x2 硬碟外接盒:AkiTiO NT2 鐵甲威龍 U31C 電源供應器:Antec High Current Gamer 850W 作業系統:Microsoft Windows 10中文專業版64bit 廠商:GIGABYTE 官網:
-
microATX尺寸實用導向設計配置,ASUS TUF B450M-Plus Gaming
TUF B450M-Plus Gaming設計為microATX尺寸,由於走入門、平價路線,因此用料與設計規模是不比ROG Strix系列。如處理器電源迴路,固然標榜使用TUF功率電晶體、電感、電容,但線路設計布局僅4+2相,而且有一側沒有加上散熱片。此外儘管有I/O遮罩,並未導入一體式背板設計,連同晶片組的散熱片也較為一般,亦沒有LED燈光效果。I/O配置也簡化了些,或許還算是好的一點,在於提供PS/2與2組USB 2.0連接埠。 顯示輸出配置為HDMI 2.0b與DVI-D,搭配Ryzen APU想要建構4K環境,是得以輸出4096 x 2160 @ 60Hz訊號。其餘配置如總計4組USB連接埠,唯一的USB 3.1 Gen 2為Type-A形式,而Type-C卻是USB 3.1 Gen 1規格。Gigabit乙太網路用料等級也有別,採用的是Realtek型號RTL 8111H控制器,尚有TUF LANGuard防護設計。音效是採用Realtek型號ALC887-VD編解碼器,搭配TUF Gaming遮罩、ELNA電容,並整合DTS音效功能。 磁碟介面最大化設計配置,4組SATA 6Gb/s來自B450晶片組,其餘2組來自Ryzen端。僅有的M.2插槽並未配備散熱片,可支援至Type 22110、PCIe 3.0 x4、SATA 6Gb/s規格模組,由於是連結至Ryzen端,因此安裝SATA模組便無法使用SATA_5/6。入門產品精簡設計無可厚非,包含LED燈光只在音效切割線路、TUF Gaming銘牌等處著墨,外部擴充僅有1組燈條插座,但至少還是支援Aura Sync。而系統散熱除了處理器僅有2組風扇接頭,並未擴及支援水冷裝置,一切都是以基本、夠用為原則。 處理器:AMD Ryzen 5 2400G 記憶體:G.Skill F4-3200C14D-16GFX 顯示卡:ASUS ROG Strix GTX 1070 Ti A8G Gaming 系統碟:Plextor S3C 512GB 資料碟:Samsung 960 PRO 512GB、Seagate 600 SSD 240GB x2 硬碟外接盒:AkiTiO NT2 鐵甲威龍 U31C 電源供應器:Antec High Current Gamer 850W 作業系統:Microsoft Windows 10中文專業版64bit 廠商:ASUS 官網:
-
快睿CRYORIG Taku ITX機殼式螢幕架開箱動手玩, 高質感時尚居家精品電腦機殼!
剛看到「CRYORIG Taku ITX機殼式螢幕架」這個產品,並不太會覺得這是一款專為電腦而設計的機殼,反倒會覺得像是哪裡來的時尚家具!因為整體的設計已經跳脫機殼既有框架,說是個居家中的擺飾其實也不為過。事實上,這是由致力於電腦散熱的品牌商「CRYORIG快睿科技」、搭配機殼大廠「LIAN-LI聯力工業」,耗時2年共同研發而生產出來的一款獨具特色的機殼! 初露面是在去年Computex 2017台北國際電腦展,並且也登上「Kickstarter募資平台」,更受到極高好評!可以想見這款產品的聚焦程度相當高。這次有機會取得這款產品當然就讓我們一起來仔細瞧瞧這款機殼的全貌,也來試裝看看,到底是不是一款高質感時尚居家精品電腦機殼吧! 快睿 CRYORIG Taku ITX機殼式螢幕架,質感相當好! CRYORIG Taku ITX機殼式螢幕架,從產品名稱「TaKu」來看,日文發音的字詞從翻譯中可以得知代表的是「宅」,指的是居所、住所,其實也就是「家」的意思 (誤:宅宅的家XD),也就是說,這款產品就是電腦的家囉! 既然是電腦機殼,但是卻是跟我們原本認知的直立式、橫躺式、迷你主機式,都不同。有別於既定印象中機殼應該長的模樣,反倒這款Taku外型與顏色有無印良品或是IKEA風格的感覺,採極簡風設計概念,讓整部電腦的零組件都可以置入在超薄型的厚度中。 而且大家也應該不難發現,Taku不只是機殼、還是螢幕架,擺放在桌上的話,上方可以直接置放電腦螢幕,要是當成小電腦的話,上頭放個電視機,直接變成小套房裡的視聽組合,可以與家中裝潢融入、一點也不違和,搭配底下的木質腳座,簡直就是居家風格的一環,誰能比你有時尚感呢? CRYORIG Taku ITX機殼式螢幕架,曾經登上Kickstarter募資平台,但只有138個回應,原訂要募資到美金100,000元,總共募資到美金48,051元,後來沒並沒有集資開發產品成功。 雖然沒有集資開發產品成功!但是,這款 CRYORIG Taku ITX機殼式螢幕架,在與聯力工業合作之下,還算是開發成功。最後,仍成為正式商品在全球販售。 販售有多個版本,最便宜的基本款,當初開始募資的時候,早鳥價美金250元,進階款美金299元,特色款美金334元、360元,頂級款美金395元。還有一款特製款,Taku Classic X2原訂美金598元,特價美金520元。 接下來,來開箱吧! 外觀上可以發現Taku採用了聯力頂級全鋁工藝來打造外殼,搭配暖色木質手工腳座,緩衝了金屬的冰冷,剔除多餘的設計,整體呈現極簡風格,讓往常的冰冷電腦科技產品更顯人文暖度,可融入居家及工作環境,而且木質腳座可承受15公斤重的螢幕,而且下方還可以容納鍵盤,提供了玩家多變的選擇。 機殼本體的部分,透過採用了創新設計的抽屜式托盤,讓玩家不用像一般機殼那樣的拆卸麻煩(每次都要拆側板),只要輕輕一壓,抽屜就可以自行彈出,用完也只需輕推便可將抽屜歸位,方便玩家輕鬆就能自行調整內置零組件的安排。不過,Taku在設計上是採Mini ITX規格,所以有興趣的玩家要注意一下,須選搭Mini ITX主機板喔,像是最近Intel與AMD都推出了最新款的版本,也都有高規格的對應主機板產品,想要在Taku上頭也擁有高效能,一點也不麻煩。 擴充性配置的部分也有設計進去,在機殼右側提供有兩個USB 3.0與3.5mm音源輸入輸出孔,並設有散熱孔於左右兩側,不僅看起來左右對稱,也讓幫助了機殼散熱的效率;後側則有背板開口、PCI擴充插槽以及電源供應器的開口,一般機殼有的Taku一樣也不少;電源開關上方則有個小缺口可以收納線材,滑鼠線、手機充電線等都可以從這個開孔延伸到機殼後方,而在機殼左側也有相同的設計,前後線路都不用外露,體現線路的隱蔽性。 打開抽屜也可以看到內部將空間劃分的十分清楚,達到空間運用的最佳化與升級的可能。除了支援ITX主機板、SFX或SFX-L規格的電源供應器,還內建了一顆92mm 的風扇幫助散熱,而在顯示卡安裝區塊下方也有大面積的開孔避免廢熱堆積。主機板安裝區下方有簍空開孔,為了給主機版安裝或主機板背面的M.2而設計,而且幫助散熱;CPU散熱器也可支援至最高48mm,就算要裝小塔散也還在容許範圍內,有特別需求的玩家在選購散熱器時最好注意一下規格。 內部空間的左右兩端則分別有2.5”和3.5”硬碟架,並且有提供卡榫搭配防震橡膠圈的螺絲固定,可以有效避免設備與機殼發生共震,以達到追求靜音的效果。硬碟架之間則有網狀設計的可拆式藏線夾,讓內部線路較為美觀,藏線夾上方可安裝長280mm、寬134mm、厚40mm以內的顯示卡,以目前來說,幾乎大多數的長卡皆可置入無虞。 礙於Taku的本體高度,所以在內置電源的部分就無法安裝一般標準的ATX電源供應器,這部分採用的是SFX及 SFX-L規格的PSU,基本上雖不像ATX規格那樣的常見,玩家還是可以在賣場裡面找到此規格的產品(光華商場或網路上搜尋一下就可以買到),這是特別要提醒一下的部分。另外,螢幕架有採用孔洞設計來協助散熱,相對的也會有落塵的問題,因此機殼內部的頂端也特別設計了磁吸式防塵濾網來解決。 光只是外觀介紹一下可能不是很完整,那乾脆就直接實際裝機好了,這樣也可以真實的知道安裝零組件後的樣貌是如何,也可以來瞧瞧CRYORIG Taku ITX機殼式螢幕架的實際魅力! 我們實際將主機板、顯示卡裝上CRYORIG Taku ITX機殼式螢幕架後,發現內部空間比想像中綽綽有餘!這次顯示卡使用了GEFORCE GTX 1060公版卡,CPU散熱器則使用了快睿自家的C7散熱器。零組件全部實裝後可以發現內部空間算是非常充裕,不會顯得太過擁擠,當然在高度上的限制(算是優點)所以顯示卡也必須透過附件中的PCIe 3.0 x16轉卡來做轉向的動作,全部安裝好也還有不小的空間,從下圖中可以看到空間的表現是如何。 好啦,開箱的部分我們也從上到下、前前後後的看一輪了,連同實際裝機的部分也都一一的讓大家跟著小編的腳步來仔細瞧過一遍了,如果要總結一下這款Taku的特色,小編必須說,Taku真的不只是款機殼產品,整體的設計感就不是單純只切入玩家計有的機殼印象,就像這款產品的命名一樣,不僅僅只是電腦的家、也是居家的一部分,誰說電腦不能有時尚,Taku直接佐證了這一點,如果也想要與眾不同,當個有品味的玩家,那這款Taku就非常符合需求,不僅是機殼、也是螢幕架,透過日式極簡美學設計,讓電腦與居家融為一體,而且Taku還榮獲2017創新設計獎金質獎的殊榮,想要嗎?趕快手刀下單吧! CRYORIG Taku ITX機殼式螢幕架的話,在歷經曾經登上Kickstarter募資平台,為集資開發產品,原訂要募資到美金100,000元,總共募資到美金48,051元,後來沒並沒有集資開發產品成功。 不過,在電腦散熱的品牌商「CRYORIG快睿科技」、搭配機殼大廠「LIAN-LI聯力工業」,耗時2年共同研發而生產出來的一款獨具特色的機殼之後,才販售有多個版本,最便宜的基本款,當初開始募資的時候,早鳥價美金250元,進階款美金299元,特色款美金334元、360元,頂級款美金395元。還有一款特製款,Taku Classic X2原訂美金598元,特價美金520元。 目前台灣零售市場已經開賣,不過報價並不便宜,市場行情為9.990元。 這次,實測開箱了快睿 CRYORIG Taku ITX機殼式螢幕架 ,我們看到了快睿對於電腦機殼的用心,展現出了台灣的軟實力與硬底子,在電腦機殼工業設計上面做了全新的演繹,實現了難得一見的高質感機殼式螢幕架設計!可以說是電腦機殼界的台灣之光,值得玩家們好好來肯定。 整體來說,這是一款高質感時尚居家精品電腦機殼! 廠商名稱:快睿科技 - CRYORIG 廠商電話:02-2999-1599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Monitor/顯示器/電競螢幕/投影機/電視機/螢幕架】: →更多的【PCDIY! VGA/顯示卡/電競顯示卡】: →更多的【PCDIY! 八卦情報】: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賣場情報】:
-
軟硬體俱佳Mini-ITX小板,ASUS ROG Strix B450-I Gaming
很顯然的,ROG Strix B450-I Gaming是ROG Strix X470-I Gaming翻版,近乎只是更換了晶片組。在這Mini-ITX狹隘空間內,處理器電源迴路配置為6+1相,其中6相供應給處理器核心,另外1相則是對應Ryzen APU內顯之用。由於可用空間受限,部分關鍵元件分散在電路板背面,可惜USB 3.1 Gen 2並未做到位。I/O背板上2組連接埠都是USB Type-A規格,並未配備Type-C或許是要再加上邏輯控制晶片,有線路設計佈局上的困難。 作為一款Mini-ITX尺寸產品,具有HDMI 2.0視訊輸出端子,和Ryzen APU搭配組合是得以發揮最大效益。Gigabit乙太網路選用Intel型號I211-AT控制器,結合LANGuard硬體防護與ROG GameFirst IV管理軟體,而無線網路沿用Realtek型號RTL8822BE模組,802.11ac最高傳輸速率866Mbps。音效依然是Realtek型號S1220A編解碼器,搭配TI型號R4850I運算放大器、Nichicon電容器,還有Sonic Radar III、 Sonic Studio III、Sonic Studio Link等軟體配套。 音效迴路與M.2插槽皆在同張子板上,這設計稱為Audio Combo Card,該組M.2插槽支援Type 2280、PCIe 3.0 x4、SATA 6Gb/s規格,由處理器端供應所需通道。而第2組M.2插槽只支援PCIe 3.0 x4,會瓜分顯示卡可用通道,搭配Ryzen APU時則無法作用。其餘ASUS慣有硬體設計手法、防護算是一應俱全,若喜歡LED燈光也沒缺少Aura Sync功能,並有2組燈條插座可以運用,系統散熱配置亦擴及水冷幫浦等部分。稍微不同在於UEFI BIOS內建ASUS Grid,在系統上安裝驅動程式、附加軟體時,是相當便利的小幫手。 處理器:AMD Ryzen 5 2400G 記憶體:G.Skill F4-3200C14D-16GFX 顯示卡:ASUS ROG Strix GTX 1070 Ti A8G Gaming 系統碟:Plextor S3C 512GB 資料碟:Samsung 960 PRO 512GB、Seagate 600 SSD 240GB x2 硬碟外接盒:AkiTiO NT2 鐵甲威龍 U31C 電源供應器:Antec High Current Gamer 850W 作業系統:Microsoft Windows 10中文專業版64bit 廠商:ASUS 官網: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PLEXTOR S2C 512GB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2670神器級處理器!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