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
《上古卷軸》、《毀滅戰士》成Xbox獨佔?!微軟殺手鐧:收購Bethesda母公司ZeniMax
遊戲界大地震啦!最近微軟的Xbox Series X/S與索尼的PlayStation 5打得火熱,雙方都公布完上市資訊後,微軟在昨日(9月21日)突然宣布,將以75億美元收購知名遊戲開發商Bethesda Softworks的母公司ZeniMax Media,這步棋是否會對現在的戰局投下一顆震撼彈呢? 今日正巧是Xbox Series X/S的預購日,而微軟昨天大動作宣布了這項驚人的訊息,這也是微軟歷來最大的電玩收購案,將以75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2,170億元)收購下ZeniMax Media,同時表示通過這些投資,玩家們能夠隨心所欲地玩到自己想要玩的遊戲,高品質的遊戲內容為其成長背後的重要動力,而目前Xbox Game Pass已經擁有超過1500萬玩家的新里程碑,隨著Bethesda的加入,微軟的創意工作室團隊將從15個增加為為23個,並將Bethesda的知名遊戲加入Xbox Game Pass中。其中包含微軟打算將Bethesda的新作帶入Xbox、PC和Xbox Game Pass,像是開發中備受矚目的新作《星際戰場》Starfield。 這次的收購將包含ZeniMax Media旗下全球的發行與研發團隊,擁有超過2,300名員工,其中知名的遊戲作品有《上古卷軸》(The Elder Scrolls),《異塵餘生》(Fallout),《毀滅戰士》(DOOM),《雷神之鎚》(Quake),《德軍總部》(Wolfenstein)和《冤罪殺機》(Dishonored)等。大家可能也會擔心,被收購後遊戲製作會不會因此變質,不過可以放心的是微軟表示Bethesda的結構與相關領導幹部將保持不變。 ZeniMax的執行長表示,對於我們的員工跟粉絲來說,這是令人興奮的一天。數十年來,我們一直與微軟保持密切的合作關係,而這筆交易是這些年來共同努力的成果。我們將會繼續開發3A級遊戲,而有了微軟的支持,遊戲將會變得更好。並強調:「今天最大的贏家是我們的粉絲」!而這筆交易將於2021年下半年完成。 這次的交易非常關鍵,Bethesda被收購後將不是第三方工作室了,而像《上古卷軸》、《毀滅戰士》這些知名3A遊戲,會不會因此就變為Xbox的獨佔?而對手的PS5未來還玩不玩的到Bethesda的遊戲就是未知數了。微軟刻意選在Xbox Series X/S前公布這項消息,是否會大大影響這次遊戲主機大戰的結果呢?在索尼與微軟一觸即發的大戰下,玩家們看到最新的遊戲陣容,又可以多猶豫一下了!(小編:給我錢我都買XD)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AMD Navi 21 / 22 (Radeon RX 6000系列),將配置16GB / 12GB記憶體,比NVIDIA同級產品多一點
AMD預計將於,雖說晚了NVIDIA將近2個月,當NVIDIA預計連續在9月至10月間連續以其Ampere架構的RTX 30系列顯示卡的相關訊息來轟炸消費者,甚至有不少玩家已搶先下訂RTX 3080顯示卡,但是,還是有不少玩家沒那麼衝動,想先等到AMD也推出新顯示卡之後,再來決定買哪一家。 就在NVIDIA宣佈其RTX 3080僅賣699美元之後,AMD這邊考量其下世代RDNA 2架構的Big Navi家族Radeon RX 6000系列顯示卡,在效能上可能無法與3080對抗,但其效能還是贏過3070,因此決定,讓其售價比RTX 3080便宜150美元,以便在市場擁有競爭力。 至於配置的視訊記憶體(VRAM)方面,根據網友揭露,目前Radeon RX 6000系列中,最高旗艦的Navi 21,俗稱Big Navi,正式名稱可能是Radeon RX 6900 XT的顯示卡,將配置16GB記憶體。至於比較次一級的Navi 22,則將配置12GB記憶體。以下就是AMD這次Navi 20顯示卡的規格配置。 ● Navi 21 (Big Navi,Radeon RX 6900 XT):16GB GDDR6,256位元匯流排架構,建議售價549美元 ● Navi 22 (可能叫做Radeon RX 6800 XT或6700XT):12GB GDDR6,192位元匯流排架構,建議售價可能是499美元 若AMD的新顯示卡拿來與NVIDIA同級產品相比,也就是Navi 21對上RTX 3080,而Navi 22對上RTX 3070的話,可看到除了記憶體容量比較大之外,其記憶體匯流排頻寬可能比較小。不過,也有可能AMD有秘密武器,將其Navi 21的記憶體匯流排Double成512位元(因為Radeon RX 5700 XT 8GB是256位元),這樣一來,那麼Navi 21也可能會是384-bit匯流排設計,因此這樣的規格絕對可以贏過RTX 3070。 ● GeForce RTX 3090:24GB GDDR6X,384位元匯流排架構,建議售價1499美元(NT$46,900) ● GeForce RTX 3080:10GB GDDR6X,320位元匯流排架構,建議售價699美元(NT$21,900) ● GeForce RTX 3070:8GB GDDR6,256位元匯流排架構,建議售價499美元(NT$15,900) 此外,RDNA 2 GPU將具有3個關鍵功能,將成為GPU架構的主要構成部份,包括重新設計的微架構,讓每時脈執行指令數(IPC)提升、邏輯電路強化,有助於降低設計上複雜性和電源切換機制,最後則是物理優化,也就是提升運作時脈,讓GPU能發揮出更快的效能表現。 除了基本功能之外,RDNA 2也將一些先進功能加入,像是VRS (可變著色率)、VRR (可變更新率)、硬體加速的光線追蹤功能,當然FidelityFX也能讓畫質細節更突出,等於追上NVIDIA Turing所能提供的進階功能水準,且售價上也非常平價,因此獲得微軟和Sony的下世代遊戲機採用。 此外,在軟體方面,AMD也致力於為遊戲開發者提供這些進階功能與優化的軟體框架,讓遊戲能針對RDNA 2 GPU做優化,以發揮出更棒的畫質與效能呈現。目前微軟在最新DirectX 12 Ultimate裡面加入了DXR 1.1光追API,讓遊戲開發者遵循業界標準來開發光追遊戲,相信未來將會有更多更棒畫質的遊戲推出,讓消費者在栩栩如生的遊戲世界中流連忘返。 由於Big Navi系列顯示卡,也被Xbox Series X和PS5所採用。微軟業已先公佈其,Xbox Series X標準版也才499美元(NT$15,380),預計於11月10日開賣。至於Sony也擬定於11月19日發售其PlayStation 5家用主機,PS5標準版也是499美元(NT$15,980),數位版則是399美元(NT$12,980)。這些採用RDNA 2架構GPU的次世代主機,對於遊戲開發商來說,勢必要遵循RDNA 2架構來設計遊戲。因此若要移植到PC平台,應該也會花費比較少的移植成本(相較於移植到Ampere架構的NVIDIA顯示卡而言啦!)。 從遊戲機到PC平台,都是RDNA 2架構,讓PC遊戲一上市時就能優先針對AMD平台優化,不用等到遊戲廠商後續推出針對NVIDIA光追或DLSS優化的版本出爐後才能玩。這或許是AMD的秘密武器吧?! 當然屆時RDNA 2顯示卡的整體效能如何,以及Navi 21要如何定價,對AMD來說,可能要等NVIDIA GeForce RTX 3070上市,得知其效能等級之後,再來做定奪了。
-
NVIDIA GeForce RTX 3080 10GB創始版顯示卡開箱實測,4K高畫質光追遊戲的最佳主角
今年9月說是NVIDIA月也不為過,從9月2日凌晨正式發表代號為Ampere的GeForce RTX 30系列顯示卡開始,正式推出RTX 3090、RTX 3080、RTX 3070等顯示卡,上架日期,則分別是9月17日正式上市RTX 3080,隔一個禮拜之後,也就是9月24日換RTX 3090上市,最後在10月16日則會讓RTX 3070上架。 這期間NVIDIA也一直釋出一些新訊息,整個新聞版面幾乎都被NV洗版,如先前的開箱,以及前不久才公布的NVIDIA併購Arm新聞,而RTX 3080創始版的測試數據也在9月16日9點正式公布(編按:PCDIY!當天接近傍晚才拿到,只能加緊趕測中,並趕製這篇文章給大家參考)。至於9月17日晚上9點,的開箱與測試效能文章也解禁了。再過一個禮拜,也就是9月24日晚上9點之後,還會有RTX 3090的創始版卡與AIC卡效能解禁,最後10月16日又會有RTX 3070的效能解禁,因此玩家們後面還會被NVIDIA的RTX 30訊息轟炸! XD 因此,您現在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各家的RTX 3080顯示卡已在通路商上架。想買RTX 3080的話,可以先。由於NVIDIA RTX 3080創始版的效能,在PCDIY!內部測試之後,其實跟AIC客製化的效能相差不多,加上創始版數量有限,因此市面上很.難.買.到!想買RTX 3080的玩家們,PCDIY!建議還是買AIC版本會比較實際。因此,本文創始版的效能,就給各玩家參考囉! ▼ NVIDIA GeForce RTX 30系列顯示卡規格與發表日期 這次RTX 30系列顯示卡,採用全新Ampere繪圖架構,在三星8奈米的製程下,塞入更多電晶體,在搭配第二代RT核心、第三代Tensor核心,以及全新SM架構提供2倍FP32執行指令數的加持之下,使其在遊戲效能上突飛猛進,在光線追蹤與DLSS (深度學習超級取樣) 2.0的模式下,讓RTX 3080縱使在4K之下,也能擁有流暢且高畫質的畫面,使得RTX ON不再只是口號,而是可以在現今3A遊戲大作中真實呈現。 這次GeForce RTX 3090、3080、3070的建議售價分別是1499美元、699美元、499美元 (新台幣46,900元、21,900元、15,900元),比前代還要便宜。而在效能方面也大幅精進,包含3070贏過2080 Ti、3080效能是2080的兩倍,而3090則是主打8K級遊戲的應用,帶領玩家進入遊戲新世代! 有關於RTX 30系列的新架構、新功能、新設計等技術相關文章,請參考我們先前的報導。本篇就著重於GeForce RTX 3080創始版的開箱與效能測試。 (1) 第一課:安培新架構、新光追,與全新RTX IO遊戲快速載入技術 (2) 第二課:裝機注意! RTX 3080/3090全新散熱設計、3090的8K遊戲、RTXGI (3) 第三課:電競玩家必備Reflex低延遲技術,周邊與360Hz螢幕 (4) 第四課:創作者輔助利器NVIDIA Studio,與直播主利器NVIDIA Broadcast 這次先來開箱NVIDIA的GeForce RTX 3080 Founders Edition (創始版),採用Ampere GA102晶片,採用8nm製程,Die的大小為628 mm²,塞入了280億個電晶體,再搭配10GB的GDDR6X記憶體,且首度支援PCIe 4.0規格,因此發揮出更高執行效率,使效能可以比GeForce RTX 2080 Ti快將近1倍! 正由於GeForce RTX 3080的GPU Die更密集,時脈也設定非常高 (GPU時脈達1440MHz,爆發時脈達1710MHz,記憶體基礎時脈1188MHz),因此溫度也非常高。這次GeForce RTX 3080 (以及3090)採用全新的雙軸氣流設計,以提供最佳的散熱效能,而且還風扇噪音量還比上一代低。主要是順應當今塔型主機為主的機殼內,顯示卡剛好位於機殼的中間處,因此透過一邊風扇的吸入冷空氣,另一邊的風扇將熱氣排出。便可讓散熱效果更好,遊戲過程也能更加安靜。 顯示卡內部的混合式均熱板涵蓋熱管散熱器,可有效地分散熱氣,並讓空氣流通。至於外露式的堆疊型散熱鰭片,在視覺上和功能上,都可強化氣流中心的設計。再結合一體成形的X框架,可提供最大的硬度和堆疊型散熱鰭片體積,而且將空氣阻力可降至最小。亦即,這次RTX 3080創始版的設計,不僅效能更強,風扇噪音也低,帶給玩家極靜的遊玩環境。 至於這次NVIDIA發表的GeForce RTX 3080創始版,效能跟上一代RTX 20系列的效能相比是如何呢?以下就讓我們一一看下去吧! ◆ CPU:Intel Core i9-10900KF ◆ MB:ROG MAXIMUS XII FORMULA Z490 ◆ RAM:G.SKILL Trident Z Royal 3600 8GB x2 ◆ SSD:CORSAIR MP600 2TB ◆ Power:Thermaltake Tough Power XT Platinum 1275W ◆ Driver:GeForce Game Ready Driver 456.16 ◆ OS:Windows 10 Pro 1903 先來看看GeForce RTX 3080顯示卡,在AMD B550、X570平台之下,絕對可以跟AMD Radeon RX 5000系列顯示卡一樣開啟PCIe 4.0 x16的模式,擁有64GB/s的頻寬,為PCIe 3.0 x16的兩倍。雖說在一般Full HD、2K遊戲之下沒什麼差異,但若在4K環境,且擁有許多材質資料和物件在畫面時,PCIe 4.0 x16的優勢就可以從這邊看到。以下就來看看在遊戲方面的測試結果比較,特別說明的是,以下遊戲都是設定成最高畫質。 從上述的各項測試結果來看,RTX 3080玩老遊戲可說是小菜一碟,4K輕鬆壓制,若玩新一點的DX12遊戲,4K也都有60FPS甚至70FPS以上的表現,讓玩家可以玩得非常順。至於最新的光追遊戲方面,2K還能給60FPS以上的效能,甚至4K解析度下還能跑到最低30FPS的門檻,不像RTX 2080S只能20FPS以下在那邊喘。由此可知,RTX 3080對於最新3A遊戲大作,是絕對可以輕鬆搞定的,給予玩家最高畫質與最流暢的遊戲體驗! 至於這次NVIDIA發表的GeForce RTX 3080創始版,在創作者方面的效能表現如何?跟上一代RTX 20相比,到底快了多少?值得創作者花錢購買嗎?以下就來實測看看。這部份的測試平台,就改選AMD平台為主,以發揮出PCIe 4.0的優勢!(誰叫Intel現在還沒有PCIe 4.0的桌機平台XD) ◆ CPU:AMD Ryzen 9 3900XT ◆ MB:ASRock B550 Taichi ◆ RAM:G.SKILL Trident Z Royal 3600 8GB x2與x4 ◆ SSD:CORSAIR MP600 2TB ◆ Power:Thermaltake Tough Power XT Platinum 1275W ◆ Driver:NVIDIA Studio Driver 456.38 ◆ OS:Windows 10 Pro 1903 NVIDIA在2018年推出Turing架構的RTX 20系列光追顯示卡,以及後來推出主流與入門級的GTX 16系列非光追顯示卡之後,如今過了兩年,於2020年再次推出Ampere架構的RTX 30系列4K級光追顯示卡,並以等同上世代價格、2倍級效能的訴求,來讓消費者一起上車,一同駛入光追遊戲的新世界。 透過上述實測之後,可以發現RTX 3080在Full HD (1920x1080)最高畫質的表現下,都能擁有超級流暢的畫面,在2K (2560x1440)下也有優於RTX 2080S的水準,甚至在4K (3840x2160)解析度下,也能獲得60 FPS的流暢門檻。就算開啟光追與DLSS之下,也能輕鬆達到30 FPS的最低門檻。因此,想玩最流暢的4K光追遊戲,GeForce RTX 3080將是玩家們的最佳選擇。 至於創作類應用呢?對於創作者與繪圖工作站來說,GPU的效能往往可以用省下的時間成本來評估其價值,而通常新的顯示卡都能以倍數級的效能成長幅度,來讓創作者更快完成工作。以這次RTX 3080為例,在搭配Optix模式之下,可以比CUDA或OpenGL模式還快很多,甚至許多創作類軟體在支援Ampere GPU之下,效能爆發程度也非常明顯。因此RTX 3080可說是一般創作者在4K解析度下的絕佳選擇,至於8K的部份,則請期待PCDIY!後續為大家準備的RTX 3090效能評測吧! 總之,現在想要換顯示卡,不管是玩當紅3A級遊戲大作,或是想要體驗主流級的光追遊戲,那麼就別考慮10月中旬才推出的GeForce RTX 3070,只要您的預算在2萬元以上,那麼就可以考慮直接進場GeForce RTX 3080顯示卡!因為這張卡,將會是您開啟下世代4K光追遊戲的最佳主角! (1) (2) (3) (4) (5) (6) (7) (8) (9) (10) (本篇) (11) (12) (13)
-
Blue Yeti X USB電容式麥克風實測開箱,專為創作而「聲」!
由Blue所推出的Yeti、Snowball等專業麥克風,在許多直播主、影音創作者中一直是火熱的話題產品,原因不外乎其大的收音能力,具高還原、高清晰的聲音表現搭配簡單上手的特性,讓Blue的產品廣為好評,就連知名YouTuber PewDiePie也是其愛用者! 一直以來深知玩家需求的周邊大廠羅技(Logitech),自2018年收購了Blue之後,將其品牌所主打的客群擴大到創作者市場,順勢推出了「Blue Yeti X 雪怪USB麥克風」。這款Yeti X是針對實況主/遊戲直播者、YouTuber、Podcast(播客)、音樂製作者...等創作者所打造的專業桌上型USB麥克風,亦屬於Yeti系列中的旗艦產品,到底這支麥克風有什麼特別厲害之處,以下就立馬來開箱實測! Blue的產品在外盒表現上都十分明確,這次Yeti X也不例外,除了能一目了然的看到麥克風本體,在盒上也標明了適用於遊戲、直播和播客的專用USB麥克風,在下方也看到Blue Vo!ce的技術標誌,並且在外盒側面強調了這次的旋鈕設計。 打開外盒後會看到一張Yeti X的說明示意圖,上面針對這次的旋鈕設計和收音方式說明,打開內盒後就看到產品的本體了,這次的內容物十分精簡,僅有Yeti X本體和USB連接線一條,沒有多餘的包裝浪費(在對於注重環保的現代盡了一份心力XD!)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Yeti X的本體,這次外觀比起Yeti表現更為俐落,麥克風本體的體積大為縮減,不過依舊保有穩固的金屬桌上型立架(可以拆卸下來安裝懸臂支架),但目前僅有黑色系配色,外觀在未接上電源時非常的低調內斂,也許未來會如Yeti一樣推出多色系的選擇,讓我們小小期望一下。 Yeti X正面的配置跟以往不太一樣,這次採用智慧旋鈕設計,除了旋轉控制音量外,還可以透過長、短按壓來切換控制模式,長按壓模式共有三種:第一種為麥克風的增益,二為耳機音量的輸出,最後一項則是麥克風與耳機的混音模式(可以調整兩者的聲音大小比例),短按壓則是切換麥克風的靜音狀態。 轉過來看看Yeti X的美背,背部只有切換收音模式的PATTERN鈕,這次的使用方式為按壓切換,跟以前的旋鈕切換不同,Yeti X總共有四種收音模式:心型指向、全指向、雙指向和立體聲模式,創作者們可以依照情境的不同切換使用。 接著看一下Yeti X本體下方,提供了3.5mm耳機孔隨時監聽收音狀況、和一組Micro USB插槽連接電腦使用,中間為麥克風懸臂支架專用的安裝孔,讓Yeti X可以不用占用到桌面的空間,也清楚標示了各種安全標示和環保規章,在最下方則清楚標示了產品型號及輸入規格。 身為Blue的旗艦麥克風,Yeti X規格也有所提升,錄音的取樣率提升到了24bit/48kHz,收音頭也提升到了四顆,聲音可以更真實的收錄進電腦中,如果像是Podcast這種以聲音為主的創作者,使用Yeti X就非常適合。 Blue Yeti X擁有Blue VO!CE技術,這是一款專業等級的麥克風技術,擁有專業的高通濾波器,可以消除低頻噪音(像是風扇聲),也能利用Expander/Gate在不講話時消除其他雜音,並附有三頻等化器,可以依照自己的聲線做微調,完全是為聲音而生的技術。 羅技將Blue麥克風的設定導入自家專屬Logitech G-HUB軟體中,軟體內包含了Blue VO!CE的技術,可以透過軟體調整出自己想要的聲音效果,同時,身為周邊大廠的羅技怎麼會忘記玩家們的需求!Yeti X更是能在G-HUB中調整麥克風上的LED燈效,雖然無法做到像電競周邊的RGB彩虹、循環燈效,但還是能調整出自己喜歡的顏色呼吸燈,是一款兼具功能與酷炫的電競麥克風XD! 介紹完外觀跟軟體後,我們就來實測麥克風音效了,Blue的產品一直以來都非常具話題性,除了簡易操控的設定外,最重要的就是他們非常注重收音品質,這次Yeti X身為旗艦級的產品,其實力到底如何呢?前面所提到Yeti X這次所主打的四種收音模式能依照不同情境切換使用,小編實際依照四種情境下去模擬使用,大家不妨戴上耳機來聆聽看看Yeti X的表現吧!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I0PI7N11X4&ab_channel=PCDIY%21online ▲小編實際測試Yeti X不同情境下的表現和麥克風上的燈效展示。 Blue一直非常重視聲音的品質,從初階的產品Snow Ball到Yeti的表現都令人讚賞,這次Yeti X為最新的旗艦產品,不僅品質維持一貫的水準,更是優化了使用者們的體驗,即便是菜鳥都能變高手。 實際使用一輪後,小編非常喜歡這種設計,Yeti X搭上了最新潮的燈效設計,外觀讓人耳目一新,在操作方面依舊簡單到不行,僅要接上USB連接線就能直接使用,最重要的音質也絲毫不馬虎,加強過後的四顆收音頭,讓一絲一毫的呼吸聲全部收錄,最後在搭配軟體的助攻之下,即使是非專業的人士也能快速上手,並獲得高品質的聲音。在影音創作盛行的當下,Yeti X絕對會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有需要的創作者們不妨參考一下。 廠商名稱:Blue Microphones 台灣 廠商網址: 建議售價:7,190元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前提是要先搶到卡!NVIDIA RTX 30系列《看門狗:自由軍團》同捆包登場:登錄送遊戲和獨特外觀、只到10月底
RTX 3080終於正式在17號開賣了,有多少捧油們搶到呢?畢竟第一波出貨量極少,就連網路商店都是零星進貨而已,不過NV隨著新顯卡上市後,便跟著釋出同捆包好康,9/17~10/29前只要到登錄即可獲得數位版《看門狗:自由軍團》遊戲。(其實就是遊戲實際上市前可換) 雖然都是免費下載啦!但至少不是從Epic Games Store那邊來的,以《看門狗:自由軍團》和NV合作來說,基本上可以預期是以Uplay作為平台下載的(大家可以安心!),遊戲會在10/29時推出,所以只要在那之前玩家搶到RTX 30顯示卡的話,就可以直接兌換遊戲囉! 對應的顯卡型號除了目前已經推出的RTX 3080以外,後續推出的RTX 3090和RTX 3070兩者都在兌換名單中,不過後者是10/17號才推出時間上有點趕就是了~然而小編覺得最大的問題絕對不是來不及兌換,而是搶不搶得到顯卡吧XD!現在真的是一卡難求,誰送小編一張RTX 3080,你就是永遠的朋友XD!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準備上船!CORSAIR推出VENGEANCE i7200系列頂級主機,搭載最新RTX 30系列顯示卡
這腳步超快!RTX 30顯示卡才剛出就有主機預先搭載了!CORSAIR宣布推出VENGEANCE i7200系列頂級遊戲主機,搭載intel 10代CPU和最新的NVIDIA GeForce RTX 30系列顯示卡,並配備多項CORSAIR周邊產品,這其中也包含全新的CORSAIR 4000D AIRFLOW機殼。 VENGEANCE i7200系列搭載最新的NVIDIA GeForce RTX 3080與RTX 3090顯示卡,最高還能搭配intel Core i9-10900K CPU,可以說是用上了最頂級的規格,目的就是要提供最強大的遊戲效能,滿足玩家各項需求。外觀上搭配全新CORSAIR 4000D AIRFLOW機殼,整台主機有104顆RGB LED燈(電競必備XD!),通過CORSAIR iCUE軟體,可以完全自定義控制燈效與同步化,展現個人特色。 目前在CORSAIR官網上已經可以看見RTX 3080配置的版本,搭配了intel Core i9-10850K CPU、MSI Z490-A PRO主機板、1TB高速 M.2 NVME SSD及2TB HDD,還有CORSAIR自家的32GB (8GBx4) VENGEANCE RGB PRO DDR4-3200記憶體、H100i RGB PRO XT封閉式CPU水冷散熱器以及RM750電源供應器, 價格為$2,799.99美金。(折合台幣差不多要價10萬!) 如果你是效能至上的頂級玩家甚至是CORSAIR愛好者,VENGEANCE i7200系列會是個非常不錯的選擇,讓你不用煩惱主機搭配直接買整組回家就能開機享受次世代高畫質遊戲體驗,而且在當前這個「搶不到RTX 30顯示卡」的時間點,或許用套裝機的方式直接入手也不錯!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Matebook筆電起死回生!? 傳AMD有望供貨給華為、Intel也有機會跟上
最近中美貿易戰打得激烈,華為受到美國的最新制裁而身陷困境,現在傳出AMD已獲准向華為恢復供貨,成為華為遭封殺後第一間恢復供應的業者,而對手Intel稍早在市場傳出也獲得批准了,華為終於要得救了嘛? 據外媒報導指出,在9月19日舉辦的德意志銀行技術會議上,AMD副總裁Forrest Norrod證實,已取得向美國黑名單中的部分公司銷售自家產品的許可,外媒推測這是AMD在暗示能夠恢復對華為的正常供貨。這將是自9月15日起美國對華為禁令生效後,首家公開表示獲准向華為供貨的廠商。 Forrest Norrod同時也表示,即便新一輪的禁令有許多不確定性,但AMD會100%遵守美國法律規範,並採取適當的措施以確保AMD可以和已被列入黑名單的客戶或潛在客戶合作。而基於目前獲得的許可,可以預期目前的情勢並不會對AMD的業務產生重大的影響,雖然目前無法確定恢復供貨華為,但這也暗示著好消息可能不遠了。 另外稍早有消息稱,AMD的對手Intel也已經獲得了美國政府的許可,可向華為供貨,但這項消息目前還沒有證實。不過有媒體指出,即便AMD能夠恢復供貨,但在三星、美光、索尼等面板、儲存晶片及COMS圖像傳感器廠商都已斷供的狀況下,華為的電腦出貨仍大受影響,玩家們還要再等等。 中美貿易戰開始後華為危機四伏,慘遭封殺加上各種斷供,AMD獲得供獲許可的消息無疑是一盞明燈,現在許多業者都表示已向美國提交供貨申請,希望未來我們還能持續見到Matebook的身影啦!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就是要與眾不同才厲害!技嘉新推白色系RTX 3080 Vision OC與渦輪單風扇RTX 3090 Turbo顯示卡
隨著一批批的RTX 3000系列顯示卡開賣,不難發現各家首發版本的顯示卡的外觀都有著非常高的相似度,不論是RTX 3080還是RTX 3090基本上都是漆黑的金屬外殼配上三風扇的設計,如果把LOGO遮起來,還真的是有些難以分辨各家顯示卡的差別;顯卡大廠技嘉(GIGABYTE)發現到了這一點,因此為玩家們帶來極具視覺衝擊性的兩張全新產品。 先來說說主攻主流高階玩家的RTX 3080 Vision OC,其外觀採用相當時尚搶眼的銀白配色,外殼移除的電競顯卡常有的稜稜角角,改為平面的設計,搭配金屬髮絲紋的外觀為顯示卡帶來一種「高冷」的視覺風格。除此之外,顯示卡頂端攏起的部分,技嘉也一樣進行了削平處理,並且以類似銘板的概念將設計成了鏡面,搭配支援自家RGB FUSION 2.0燈效功能的「GIGABYTE」LOGO。 而在高階顯示卡最為注重的散熱方面,RTX 3080 Vision OC使用厚達6mm的銅質散熱片,搭配比主機板本身還要更長的散熱導管,因此顯示卡的在尾端背板上也開有散熱孔洞,讓熱量能夠有著更大面積發散空間。 目前這張顯示卡已經出現在台灣的上,有興趣的玩家不妨多加關注。 如果說RTX 3080 Vision是因為色彩而吸睛,那RTX 3090 Turbo大概就是因為其大膽的設計成為焦點了。之所以會這麼說的原因在於RTX 3090 Tubro既不是使用自家的三風扇,也不是使用公版的推拉式雙風扇,而是採用與目前隔壁棚AMD公版顯示卡相似的「渦輪單風扇」設計!也因此RTX 3090 Turbo在整體視覺外觀上相當的乾淨平整,搭配純黑色的外觀與白色的線條點綴,看起來頗具精品感。 RTX 3090 Turbo在外觀上的與眾不同也表現在電源的輸入上,不同於其他RTX 3090系列顯示卡需要使用8+8+8 Pin或是特製12 Pin來進行供電,RTX 3090 Turbo僅需「8+8 Pin」即可,同時插孔的位置並非在一般高階顯卡常見的頂端,而是開設在尾端的位置。 最後,這張顯示卡還經過「薄型化」設計,整體厚度只需要占用「2格擋板」的空間,與其他需要占用3格擋板的同規格大塊頭相比,RTX 3090 Turbo顯得就嬌小迷你不少。 RTX 3090 Turbo如此全方位大膽且激進的設計究竟是否會對對顯卡性能造成影響目前尚不得而知就是了,未來如果有機會的話,小編再為大家進行開箱測試,所以有興趣的玩家記得持續鎖定PCDIY!獲取最新的電腦產品實測和消息。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Intel於最新Compute執行函式庫加入Rocket Lake CPU和Xe DG1 GPU的支援,宣告11代即將來臨!
Intel於2020年5月27日正式開賣其第10代Core家族桌機處理器(代號Comet Lake-S),同樣是14nm製程,最高旗艦版本的單一核心爆發時脈最高可達5.3GHz,搭配Intel 400系列主機板,提供PCIe 3.0的規格,讓玩家們擁有更好的效能。 然而2019年AMD早就推出7nm、PCIe 4.0的桌機處理器,不管是多核心數量、效能與價位上,都比Intel的產品擁有更高C/P值。對Intel來說,推廣自家10代家族可說是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然Intel的第11代Rocket Lake-S處理器其實也早在研發當中,是首顆支援PCIe 4.0規格的處理器,搭配最近NVIDIA發表RTX 30顯示卡的PCIe 4.0規格,才是最佳搭配。只是Intel今年的主力是第11代Tiger Lake行動處理器平台,以及Xe繪圖晶片家族,在9月初發表之後,預計最快10月就會有各式第搭載11代Core處理器的筆電上市,因此Rocket Lake-S的發表應該是會放在第4季或是明年第一季才上市了! 然而就在Intel準備忙著上市其Tiger Lake處理器家族之際,該公司於GitHub放置的compute-runtime (運算執行函式庫)裡面,加入了Rocket Lake桌機處理器與Xe GPU處理器的支援,等於是宣告其11代CPU和獨顯產品的發展已趨成熟,也代表一些策略夥伴已取得Sample,準備可以開始測試其穩定性與效能了! Intel在GitHub上放了的新增硬體支援列表。將該網頁往下捲動,可以看到Important changes的部份,就明寫著支援新的DG1裝置,以及Rocket Lake的支援。由於此函式庫支援DG1,因此可以看到程式碼裡面增加了兩個裝置ID,雖說DG1已經有更多裝置揭露出來,不過,Rocket Lake的支援才是重點。 雖說Intel在5月底正式開賣第10代Comet Lake-S處理器之際,已信誓旦旦地跟3C通路商表示,會主力推10代處理器,11代的Rocket Lake-S不會在今年推出,讓3C通路商可以安心的進貨Comet Lake-S與400系列主機板。只是,由於AMD的產品實在香,讓Intel在推廣10代處理器時遇到頗大的挑戰,在行銷文案上只能用遊戲與真實應用程式下會有更多優勢來強打對手AMD,但卻絕口不提其在創作類應用以及C/P值上的劣勢。 尤其最近Intel把許多產品EOL(如8代Coffee Lake-S)之後,讓許多I粉覺得這次的10代Comet Lake-S,非常明顯就是過渡性產品,不想買到「10」代的眼淚,那麼還是寄望在11代Rocket Lake-S處理器好了,畢竟11代正式支援PCIe 4.0,搭配PCIe Gen.4顯示卡或Gen.4 SSD之後,整體系統效能才會有明顯的向上提升。至於DDR5還好,就再等下世代處理器吧! 在效能方面,據悉Rocket Lake將提供比Skylake架構快20%的IPC(每時脈執行指令數),在。因此Rocket Lake-S的效能將會比以往處理器更明顯,再搭配PCIe 4.0的幫助,以及可能那時候500系列晶片組也發表之下,Rocket Lake-S將有機會碾壓AMD Zen 2架構的處理器。 因此,Intel現在的決定可說是非常關鍵,Rocket Lake-S在第4季發表的話,等於是宣告Comet Lake-S時代的結束。然而AMD即將於10月8日正式發表其Zen 3的桌機處理器,該處理器勢必將讓Comet Lake-S在市場無立足之地,因此也許Intel也在等AMD出招之後,再來看是要在第4季中後期發表Rocket Lake-S,還是乾脆等2021年第1季再來發表。 由AMD在2019年第3季鳴槍,正式帶領處理器、顯示卡並聯袂SSD廠商進入PCIe Gen.4的時代,雖說NVIDIA與Intel還在PCIe Gen.3時代,但到了2020年第3季之後,首先是NVIDIA正式推出支援PCIe Gen.4的RTX 30系列顯示卡,至於Intel支援PCIe Gen.4的Rocket Lake-S家族處理器,也蓄勢待發。 因此,接下來2020年第4季,也就是歐美的年終購物季,可說是非常精彩,包含次世代遊戲機(Xbox Series X | S與PlayStation 5)也要上市,各式新3A級遊戲大作也將上市。而此時支援PCIe 4.0的Tiger Lake筆電也將上市,就看Intel的桌機平台,是否要在其他廠商全面進入PCIe Gen.4之際也跟著出席,讓Rocket Lake-S在第4季上市,就看Intel的棋子怎麼下了。 但不管Intel的決定如何,消費者在組裝電腦時,記得多看多比較,以免買到「10」代的眼淚喔!XD
-
效能僅超越RTX 3080 10% ?!、RTX 3090效能曝光:發揮點可能不在遊戲上
先前!輕鬆達標4K@60Hz標準,不過老黃發表會現場其實還有拿出「猛獸級」RTX 3090,標榜著作為Titan系列的替代品,搭載24GB GDDR6X的誇張大容量,效能老黃當時也說超越RTX 2080 Ti。如今在RTX 3080效能公布後,我們其實已經略知一二,RTX 3080的效能確實也是超越RTX 2080 Ti沒錯,雖然老實說差距並不非常大,但實際強大之處在於光追效果和4K@60Hz的穩定性。也因此,在上面還有老大哥RTX 3090的情況下,其效能也就更加令人期待。 不過最新的爆料卻顯示,RTX 3090的效能表現或許只超越RTX 3080約10%而已...也讓部分玩家感到失望,怎麼說也應該再提高50%吧XD!不過即便如此,考量到RTX 3090本來的定位,或許它真正發揮效能的地方本就不單單只是在遊戲上。 先說這次流出的效能數據吧!YouTube頻道TecLab近期曝光新卡效能,RTX 3090約只比RTX 3080快10%而已,它們使用的平台為Core i9-10900@5GHz,搭配32GB DDR4-4133,雖然曝光內容中並未實際提及RTX 3080和RTX 3090名字,但以人民幣「5000元」和「萬元」兩種型式說明,相信大家也不難猜測了~ 這樣的表現以一張台幣要價4.7萬的顯示卡來說,確實有些差強人意,不過正如前文所提,它鎖定的目標玩家或許本就不是「單純的玩家」,畢竟光是它搭載24GB GDDR6X記憶體這點就已經完全跳脫當前顯示卡定位,主要還是像原先的Titan系列顯示卡一樣,鎖定的目標客群是專業的創作者、繪圖者等等,這邊說的可不是一般的YouTuber創作者,而是更專業的創作者,例如在工程領域、醫療領域等等有繪圖需求的用戶,才會是這次RTX 3090要鎖定的目標。 這樣的結果老實說以過往Titan系列的定位來說也並不意外,像是最近新推出的《末日之戰重製版》,外媒測試Titan RTX在該遊戲上的效能表現,在最高畫質設定下,該顯示卡僅在8K解析度中獲得不到20 FPS的表現、即便畫質調整成「中畫質」,FPS也只有平均30多。雖然這是8K解析度的問題,但畢竟Titan系列顯示卡本就不單單只是為了遊戲,創作相關的才是本業,這也同樣印證在RTX 3090上,隨著效能正式公布的時間越來越近,相信會看到更多相關的數據,只能拭目以待了。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PLEXTOR S2C 512GB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2670神器級處理器!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