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
Intel Meteor Lake/Arrow Lake規格曝光,傳將使用全新LGA 2551腳位
即便13代Raptor Lake都還沒現身,就有更多關於14代Meteor Lake的消息,我們都知道Intel在12代Alder Lake用上了全新的製程、架構設計之外,也採用了全新LGA 1700腳位,讓處理器尺寸從原本的正方形變為長方形設計,也因為高度的變化,散熱器也需要有專門對應LGA 1700的扣具才能確保散熱效能。 不過根據Intel過往的傳統,每個腳位使用週期都不長,基本上大約每兩代就很有可能被汰換,不像對手AM4腳位如此長壽,甚至改了AM5也不用換散熱器,Intel這邊硬要說最長壽的大概是6~9代用的LGA 1151,但事實上Intel還是弄出6、7代僅支援100/200系列主機板,而8、9代僅支援300系列主機板的分法,兩邊之間即便腳位一樣但還是完全不相容,所以嚴格來講要分開來算。 而這樣的傳統似乎還會一直延續下去,根據外媒消息,14代Meteor Lake以及15代的Arrow Lake可能會採用全新的LGA 2551腳位,並且知名爆料大神Moore's Law Is Dead還曝光了實體照片,雖說LGA 2551比LGA 1700多了將近50%腳位,不過大小並沒有太大的差異,實際尺寸為38x46mm,代表僅比LGA 1700寬0.5mm、長1mm,對於現今市面上大部分散熱器的接觸面積應該都不是大問題,重點大概是高度以及鎖點是否相同,才能確定是否能直上。 綜合目前的消息來看,Meteor Lake將採用新的Intel 4製程,架構方面可能會採用與13代類似的大小核設計,但改為Redwood Cove+Crestmont的組合,且可能完全捨去DDR4僅支援DDR5,推測於2023年Q4問世,更後面的15代Arrow Lake則是再度製程更新到Intel 20A並採用Lion Cove+Skymont的配置,預計2024年才登場,當然,這些處理器正式登場時間還久,變數依舊非常大,稍微參考一下就好。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Intel 12代處理器登陸創作筆電戰場,ASUS Zenbook Pro 14 Duo OLED(UX8402)開箱試用、喜迎全規格大升級!
ASUS在年初的CES 2022就已預告即將推出多款新筆電,其中就包含了搭載Intel第12代H與P系列處理器的新機種,歷經幾個月後,不知道玩家們是不是等得心癢癢了呢?但還好沒等太久,本次就由Zenbook陣營率先登場,除了有針對創作者族群的Zenbook Pro系列之外,也有對應主流市場的Zenbook S系列,提供玩家不同需求下的選擇。 小編這次為各位帶來其中的Zenbook Pro 14 Duo OLED(UX8402)這一款版本開箱,延續上一代獨家設計,採用OLED面板,配合雙螢幕,更新率也來到120Hz,加上重新設計後的AAS Ultra結構設計,相信又會引起新一波的市場熱潮。 新一代Zenbook Pro 14 Duo OLED體積為32.35 x22.47 x1.79 (cm),重量方面:具備獨顯GPU晶片的為1.75公斤,筆電外殼以全金屬打造,輔以啞光Tech Black塗裝、防指紋塗層,除了給人帶來冷豔、優雅的感覺外,還透露著一股專業態度。 值得一提的是,往昔的Zenbook標誌皆以同心圓作為象徵,並在圓心中央烙上ASUS字樣,但於CES 2022上,ASUS已宣布將重新打造品牌標誌,並一樣結合同心圓設計,加上充滿金屬光澤的金字塔型A字圖樣,除了提升質感以外,也帶出了Zenbook系列的全新樣貌。 在B面主螢幕方面,採用了16:10、14.5吋的OLED NanoEdge觸控面板,解析度高達2880x1880,螢幕顏色的呈現也是相當頂尖,具備100% DCI-P3廣色域、HDR模式支援、以及550-nits的peak brightness,並經由VESA DisplayHDR True Black 500認證,讓主螢幕能提供最準確、最逼真的顏色;而120Hz更新率與0.2ms的響應時間,更是讓主螢幕畫面的呈現更加流暢,搭配TUV Rheinland的低藍光認證,即使長時間以Zenbook Pro 14 Duo OLED工作,也能讓眼睛有舒適的工作環境。 至於Zenbook Duo系列的招牌之一:C面ScreenPad Plus觸控螢幕,具備12.7吋大小、2880x864解析度、更新率與主螢幕一樣是120Hz、以及500-nits亮度,讓其與主螢幕的畫面銜接更加準確,跨螢幕操作更是無縫接軌,增進工作效率。 ScreenPad Plus除了硬體升級之外,內部ScreenXpert3也有新一波的改良,能擁有更直觀的控制,當然,既有的功能也依然留存,本次就不再重複介紹,而有興趣的玩家,也可回過頭去找找站上之前開箱的Zenbook Duo 14 (UX482),因此這邊只指出升級後的項目。 而原先將視窗從主螢幕拖拉至ScreenPad Plus的方式也有更動,透過ScreenXpert 3的功能,玩家們可在移動視窗的瞬間,發現新的3個選項,讓移動視窗變得更加簡便;而ScreenPad Plus也可轉換成控制面板,與Adobe應用程式配合使用,而升級後,可以針對不同的Adobe程式轉換成不同的控制介面。 C面除了ScreenPad Plus之外,ErgoSense鍵盤與ErgoSense觸控板也有小升級,背光巧克力鍵盤(Chiclet)的鍵程為1.4mm,無須太用力便可輕鬆鍵擊,配合稍微凹陷0.2mm的碟型鍵帽,大大提升鍵擊手感;而ErgoSense觸控板採用了PVD防指紋疏水塗層,滑動時的手感相當平滑,且具備相當頂尖的耐磨性,也更好清潔。 自從AAS(Active Aerodynamic System Ultra)機構設計推出之後,就變成了Zenbook系列的招牌之一,配合Zenbook Duo系列的雙螢幕配置,讓散熱、觸控便利性等等使用變得更加順暢,相信玩家應該也都印象深刻才是。 新的AAS Ultra設計能將ScreenPad Plus抬升約12度(前代設計為抬升9度)的高度,定位在最理想的視角與使用角度,使視覺更有連貫性;更有意思的是,盒內隨附了ErgoLift Stand配件,可裝在D面上,抬升筆電高度,不用再另外找東西來墊高筆電,就能擁有更好的打字角度與散熱效果。 看完前面的敘述,相信各位都清楚Zenbook Pro 14 Duo OLED的散熱模組與AAS Ultra完全脫不了關係,而機體內部配置了ASUS IceCool Plus冷卻系統,透過2組IceBlades風扇與97片扇葉,CPU與GPU晶片亦有2組8mm熱導管幫助導傳廢熱,加上AAS Ultra機構設計,對比前代設計,提升了內部散熱模組的38%氣流導傳,能有效降低約莫4度的筆電溫度。 至於攸關擴充性的I/O埠方面也迎來一波升級,右側設置了1組USB 3.2 Gen 2 Type-A、以及2組從Thunderbolt 3升級後的Thunderbolt 4,並可支援Display輸出以及充電使用,對創作者而言可說是一大福音;左側則僅有一孔3.5mm音源埠,原先該有的SD Express 7.0讀卡槽、HDMI 2.1埠(上一代為HDMI 1.4)以及DC電源孔,皆移至筆電機體背部,直接解放手部空間;連線方面則支援Wi-Fi 6E(802.11ax) 以及Bluetooth 5.2。 隨著Intel第12代處理器的推出,各家筆電大廠勢必也得升級成最新版本啦,本次小編向各位介紹的則為採用Intel Core i9-12900H的最高階機種。 GPU部分,除了Intel Iris Xe Graphics內顯外,更有NVIDIA RTX 3050 Ti 4GB GDDR6的Laptop版支援,記憶體方面則為32GB LPDDR5,儲存方面則為1TB PCIe 4.0 Performance SSD,非常適合創作者們使用。 電力以及續航力方面,Zenbook Pro 14 Duo OLED配置76WHrs的鋰離子電池,滿電狀態下依照官方所測試的數據,可提供玩家們9.5小時的續航力,這也意味著,即使外出忘記帶變壓器,也能在一天8小時的工時中,讓工作不被電量所拖累。 Zenbook Pro 14 Duo OLED除了以雙螢幕作為主軸,加上Intel 12代處理器的加入,讓電腦配備規格的天花板又往上提了提,因此小編這邊也作了一些測試,用以驗證在本次硬體與零組件都大幅升級的Zenbook Pro 14 Duo OLED會有多大的能耐。 從CPU-Z的偵測資訊中可以發現,Zenbook Pro 14 Duo OLED搭載10奈米製程的Intel Core i9-12900H、為6P+8E的14核心、20Threads、主機板支援PCIe 4.0、記憶體則搭載32GB DDR5、並且具備NVIDIA RTX 3050 Ti Laptop。 而針對CPU測試的CINEBENCH R23中,本機所搭載的Intel Core i9-12900H於單核測試上獲得了1,935pts、多核測試則有14,968pts,無論是對比前代的UX482或是UX582所搭載的i9-10980HK、i7-1165G7,都不難發現其突飛猛進的處理器效能,表現相當令人滿意。 而透過AIDA64評測可以發現,本次Zenbook Pro 14 Duo OLED所搭載的記憶體,其讀/寫/拷也有不錯的表現,分別為6,7623、5,8310、6,9345 MB/s,無論是日常工作、還是遊戲體驗、甚至對創作者不可或缺的生產力程式,都有絕對實力可以應對。 接著看到CrystalDiskInfo與CrystalDiskMark,於CrystalDiskInfo的偵測資訊上可以看到,Zenbook Pro 14 Duo OLED所採用的是Samsung出產的1TB PCIe 4.0 Performance SSD,讀寫速度具有7,095.91MB/s、5,260.78MB/s的高超表現,而不管是AIDA64或是CrystalDiskMark,如果對照UX482與UX582的成績來看,簡直是翻倍成長,從零組件的用心,絲毫不難看出ASUS對本次Zenbook Pro 14 Duo OLED為了多工作業與創作者使用所寄予的厚望。 而在PCMARK 10上,Zenbook Pro 14 Duo OLED的表現依舊傑出,基準評測獲取了10,600分,各項應用程式的評測則拿到了10,197分,而數位媒體工作評測有9,384分的好表現,總結得出的平均分數為7,203分,比照前代數據來看,Zenbook Pro 14 Duo OLED有著22%的效能提升;續航力方面,則以MODERN OFFICE模式來作測試(設定標準亮度無調暗),獲得了6小時的長效工作時間,基本上如果是玩家一般正常使用狀態下,也是可以用上一整天的工作時間了。 在3DMARK的Night Raid項目中,獲得了39,598的高分,一樣對照搭載前兩代Intel處理器的Zenbook系列,採用Xe的內顯幾乎可以算是入門級遊戲GPU了;獨顯方面的Wild Life項目測試,也有31,897/10,725的表現,雖說僅是小公子的Laptop版,但相信已充分足夠應對玩家們的需求,而Time Spy與Fire Strike系列,比照前兩代Zenbook的分數來看,不難發現本次Zenbook Pro 14 Duo OLED的效能果真有驚人的成長。 ScreenPad Plus的搭載,對創作者來說,肯定是無庸置疑的一大助力,尤其針對Adobe應用程式來說更是如虎添翼,通常以1,000分作為評測合格標準線的PhotoShop,Zenbook Pro 14 Duo OLED獲得了1,103分,相信實際搭配ScreenPad Plus的話,工作效率絕對是一把罩,只能說這款版本真的是創作者玩家的神兵利器。 當然我們也有會休閒時間,打個Game是最好不過了,不過Zenbook Pro 14 Duo OLED不是定位在電競筆電,因此小編僅透過《英雄聯盟》平均FPS來測試,從圖中可以發現顯示幀數為235 FPS、團戰會稍微掉個幾張,但依然在220至240之間浮動,無傷大雅;當然除了LOL之外,從前面的3DMark成績也不難發現不論是Xe內顯或是獨顯RTX 3050 Ti的搭載,其實玩一些遊戲也是沒啥問題的。 既然Zenbook Pro 14 Duo OLED搭載OLED螢幕面板,那麼就來實際看一下他的成色畫面,圖中很明顯可以發現,左側Zenbook Pro 14 Duo OLED所呈現的畫面,飽和度更高一些,整體也更加明亮,但即使如此,暗部的細節也仍然表現的相當優異。 雖說Intel第12代處理器的強力支援為本代Zenbook Pro 14 Duo OLED的主軸,但不可忽視的是AAS Ultra結構設計的升級所帶來優異的散熱效果,搭配各項ErgoLift系列零組件,操作上更加直觀、輕鬆,也讓創作者的工作效率能大幅提升,ScreenPad Plus與更新後的ScreenXpert 3作搭配,在原先就有的經典功能上,賦予更多樣化、更簡潔的使用方式,而ASUS打算將OLED面板擴散至旗下全系列筆電的野心,也早就在Zenbook Pro系列中可見一斑,今年更進一步提升至120Hz更新率,假設創作者們最近有打算入手一台新配備的話,迎來全規格升級的Zenbook Pro 14 Duo OLED,或許會是一個相當不錯的選擇。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CORSAIR K70 RGB PRO實測開箱,導入獨家AXON技術、經典傳奇再進化!
電競風潮的興起,整個PC市場已經跟電競脫不了關係,尤其是與玩家最親密的電競鍵盤,現今市面上的選擇真的是非常多樣,若提到其中的大廠牌,CORSAIR海盜船的名聲,相信各位都有耳聞,而在近年來,CORSAIR海盜船也開始逐步更新自家產品線,尤其自K100 RGB問世後,就奠定了新一代家族風貌、規格,後續更有K70 RGB TKL、K65 RGB MINI、K60 RGB PRO、K55 RGB PRO XT等等家族成員補上,而如今輪到了最經典100%配置的K70了。 新一代K70命名為K70 RGB PRO,而事實上早在去年開箱K70 RGB TKL時,小編就很期待100%原版的K70何時跟上腳步,畢竟小編本身還是比較習慣有數字鍵區塊可使用,現役鍵盤也是前代的K70 RGB MK.2 SE,因此看到K70 RGB PRO正式上市後,便打算直接自掏腰包入手啦! CORSAIR K70 RGB PRO身為新一代CORSAIR鍵盤,當然也導入了CORSAIR AXON技術,具備8000Hz超輪詢率以及4000Hz按鍵掃描頻率,全鍵無衝突(NKRO)、100%防鬼鍵更已經是基本標配,鍵盤內部更提供了8MB板載儲存空間以及搭載了32位元ARM Cortex處理器,相容的平台除了PC以及MAC之外更支援了次世代遊戲主機Xbox Series X/S,但要注意的是,由於XSX/S無法搭配自家軟體iCUE,因此輪詢率僅能提供基本的1000Hz。 實際開箱看見本體可以發現,K70 RGB PRO的按鍵佈局位置與前代相比沒有太大的變化,依舊是那個熟悉又經典的K70風格,懸浮式按鍵設計,並同樣採用兼顧耐用與充滿質感的髮絲紋鋁製框體,較明顯的的改變在於LOGO處採用新一代簡潔方正風格、燈號位置整合以及多功能、媒體按鍵設計扁平化,還有鍵盤下端原本的溝槽也與其他家族成員一樣改採平整化設計,整體有許多大哥K100 RGB的影子在內,實際尺寸重量為444x166x40mm/1.15kg(不含手托),比前代還要稍微輕巧一些。 CORSAIR K70 RGB PRO在鍵帽的部分提供了中、英刻可選擇,前者為PC(聚碳酸酯)材質而後者為近年來逐漸流行的PBT(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鍵軸方面則是全按鍵100%都是Cherry MX機械軸,並有紅、青、茶、銀軸以及靜音紅軸(英刻限定)可選擇,雖說小編銀軸已經用了好一段時間,已經習慣了銀軸的風格,但還是比較喜歡清脆的敲擊回饋感,也順便換個口味,因此這次選擇了中刻青軸版本。 儘管按鍵佈局設計看起來變化不大,但CORSAIR K70 RGB PRO在使用體驗上可是帶來重大的改變,其中最有感之一的地方莫過於從K100 RGB上看到的磁吸手托也下放到了K70 RGB PRO,對於桌面空間不大的玩家想即時拆裝手托真的是極為方便,不過較令人意外的是K70 RGB PRO採用的是類似於上一代的硬質設計,並非與K100 RGB一樣帶有記憶泡棉的軟質設計。 而另一項令小編有感也相當意外的改變相信各位在看到內容物配件時就能猜到,沒錯!K70 RGB PRO採用了與TKL版一樣的分離式線材設計並具備了專為比賽用途設計的競技開關,不管是拆裝還是攜帶上,分離式設計加上原廠較細的線材,便利度真的是大幅提升,即便犧牲一組USB孔也讓小編覺得相當值得,完全就是玩家們四處征戰的最佳拍檔。 身為電競燈效大廠的CORSAIR,K70 RGB PRO在燈效上當然也相當豐富又自由,更令人興奮的是,甚至在這次終於連位於左上角的「設定檔鍵」、「亮度鍵」、「鎖定鍵」也包含在內,代表鍵盤上每一顆按鍵都能同步、獨立調整燈效,讓整體視覺效果更加完整、驚豔,此外也可以發現,剛才沒有看見的指示燈,原來是與K100 RGB一樣整合藏匿於LOGO兩側,這樣的設計也讓K70 RGB PRO質感在提升一個層次。 來到CORSAIR海盜船自家iCUE軟體,提供了「按鍵指定操作」、「硬體按鍵指定操作」、「燈光效果」、「硬件照明效果」、「效能」與「裝置設定」6大類別可調整,若要調整輪詢率可至「裝置設定」內修改,要注意的是8000Hz輪詢率會稍微占用系統資源,不過對於本身就是要拿來打Game的電競電腦基本上都不是什麼影響,船迷們不用太過擔心。 相信不少船迷跟小編一樣都在等這次K70的改版,CORSAIR也不負眾望在K70 RGB PRO添加了眾多新功能與改變,可以說是融合了K100 RGB與K70 RGB TKL的特色,不僅具備前者的設計風格,還保有後者的便利度,尤其是分離式線材的設計真的讓小編相當喜歡,而磁吸式手托更不用說,對比前代卡榫設計還要來的方便太多,整體支撐高度能感覺到有稍微低了一些,但依舊提供良好的支撐性,甚至對於小編來說這樣的支撐角度還更加舒服,硬質手托也有較好的耐用度。 在打擊觸感方面,Cherry MX青軸相信不用多說,獨特的清脆段落回饋感,喜歡的玩家勢必馬上就會著迷,不過或許是小編平時已經習慣銀軸的緣故,最開始使用在打字時會遇到沒有確實觸發的窘境XD,畢竟青軸比銀軸觸發行程要長,從銀軸轉青軸真的要習慣一下,不過也是很快就能適應就是了。 而鍵帽的部分中刻的PC材質倒是有點較類似於ABS材質滑順的觸感,蠻推薦玩家可以試試,之後若想換PBT或英刻,也可以直接購買官方PBT英文鍵帽來更換,還有許多顏色可選擇,比較稍顯可惜的部分大概就是這次K70 RGB PRO沒有再額外隨附常用按鍵的替換鍵帽,不過小編上一把K70 RGB MK.2 SE也沒有隨附,加上原本的手感就不錯,影響就不大。 整體來說K70 RGB PRO本身在各方面的進步都讓小編相當滿意,目前產品剛上市各家經銷商還會送額外贈品,像小編自己就多收到了CORSAIR MM3000XL滑鼠墊與撲克牌,若玩家們已經看上了這把K70 RGB PRO就趕緊上船吧! 廠商名稱:美商海盜船 廠商網址: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Ada Lovelace即將到來?!傳NVIDIA GeForce RTX 4090 8月發布,RTX 4080/4070隨之在後
關於NVIDIA下一代遊戲顯示卡RTX 40系列的消息可以說是越來越多,根據目前傳聞的規格顯示,RTX 4090以及RTX 4080雖然顯示晶片不同,前者為AD102,後者則是AD103,但兩者可能使用相同的PCB板只是後綴型號不相同,分別是PG139-SKU330與PG139-SKU360。 而RTX 4090預計將搭載16128組CUDA,搭配384bit 24GB GDDR6X記憶體,記憶體速度可達21 Gbps,功耗則是來到450W,而RTX 4080 CUDA數量雖然還未知,不過記憶體則有望配上256bit 16GB GDDR6X,至於RTX 4070將搭載AD104晶片,配上PG141-SKU341 PCB板,雖然CUDA數還不清楚,但記憶體也有望提升來到192bit 12GB GDDR6/GDDR6X。 近期更是有外媒得到了RTX 40系列發布時間,據消息來源表示,RTX 4090預計8月先行登場,接著9月RTX 4080、10月RTX 4070,這發布順序與先前知名推特爆料大神kopite7kimi所曝光的消息一致,代表我們很有可能再過2個多月,就能看到RTX 40系列的真面目。 Choose B. Confirmed.— kopite7kimi (@kopite7kimi) May 29, 2022 但畢竟這些消息都還只是傳聞沒有經過官方證實,可信度還是有待商榷,再加上有另外一則傳聞表示由於RTX 30系列隨著挖礦熱潮退去,價格回穩庫存也變多,NVIDIA有可能為了銷庫存而延後RTX 40系列發布,因此RTX 40確切登場時間的變數還是很大。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龐大通道支援性、雙南橋晶片原來這樣玩,AMD 600晶片組主機板通道規格曝光
AMD為下一代Ryzen 7000處理器準備了新的600晶片組主機版,並分為X670E、X670和B650三種型號,其中X670E、X670是採用雙晶片設計,雖然可想而知是為了提供更為強大的通道支援性,但官方並未明說實際的差異為何,於是乎近期就有外媒揭露了Ryzen 7000與600晶片組的通道支援功能。 根據TechPowerUP取得的資訊,Ryzen 7000處理器本身將會提供28條PCIe 5.0通道,其中4條用於和晶片組連接,因此實際可以使用的數量為24條。這24條中,有16條是用於PCIe插槽上,支援X16或X8/X8的通道分配模式。 剩餘的8條則支援General Purpose,也就是能夠讓主機板廠自由運用,可以選擇直接做成M.2 SSD插槽,也就說玩家將能夠期待新一代主機板可以直接安裝2組PCIe 5.0 M.2 SSD,或是將其運用在USB4、Thunderbolt4上。 此外,處理器本身可以直接掌管4組USB 3.2 Gen 2、1組USB 2.0,其中有3組USB 3.2 Gen2可以支援DP Alt Mode,也就是能夠做成USB Type C介面來支援視訊輸出,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處理器最高支援4組的HDMI/DP/DVI視訊輸出介面,除了提供單獨的HDMI、DP埠之外,板廠也可以將多的視訊通道與USB 3.2 Gen 2一同合併使用。 600晶片組的設計上,AMD選擇與控制晶片大廠ASMedia合作打造了代號為「Promontory 21」的B650晶片組,並透過兩顆串聯的方式組合成X670或X670E晶片組。 Promontory 21晶片提供12條PCIe 4.0通道,值得留意的是,X670、X670E只有主晶片使用4條PCIe通道來與CPU相連,並另外再分出4條PCIe 4.0通道來與副晶片連接,簡單來說,B650可用的PCIe 4.0通道數量為8條,X670、X670E則是4+8,共計12條。 另外,每顆Promontory 21還能夠支援4條PCIe 3.0通道,且可以轉換為SATA 6Gbps模式,等於B650主機板可以原生支援4組SATA介面的硬碟,而X670、X670E則翻倍到8組。 USB支援性的部分,Promontory 21提供6組USB 2.0和6組USB 3.2 Gen 2,同時允許將其中兩組的USB 3.2 Gen 2進行合併為USB 3.2 Gen 2X2。 綜合下來,光是B650主機板最高將能擁有2組PCIe 5.0 M.2 SSD插槽、2組PCIe 4.0 M.2插槽與高達17組(5+12)的USB連接埠;而X670、X670E則可以安裝2組PCIe 5.0 M.2 SSD、3組PCIe 4.0 M.2 SSD以及誇張的29組(5+12+12)的USB連結埠,這樣的擴充性真的恐怖。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比「笑能」還要更悲劇的圖形表現,AMD Mendocino處理器的內顯只有2個CU執行核心
AMD在COMPUTEX 2022上,除了公布Zen 4架構處理器的進一步資訊外,還宣布要在第四季推出代號為Mendocino的APU,主攻教育與Chromebook筆電等市場,並主打擁有RDNA2的內顯,只是從流出的爆料內容來看,我們還是不要因此對效能抱有太高期待。 根據Twitter網友@Olrak29_所提供的簡報資料來看,Mendocino所配置的RDNA2內顯只擁有2個CU核心,做為對比,AMD Ryzen 6000筆電處理器的Radeon 680M為12個CU,尚能夠在1080P解析度下以最低畫質遊玩不少3A遊戲,次一階的Radeon 660M則還有剩下6個CU,能夠以720P解析度滿足遊戲需求,相形之下Mendocino只有2個CU,換算下來,實際的效能表現可能只夠應付顯示器畫面的輸出,遊戲什麼就別多想了。 另外,Mendocino本身可以支援最大單條32GB的記憶體,但只限定是LPDDR5版本,換句或說,未來正式上市後的產品在這部分應該都是焊死的,一般玩家事後恐怕很難額外進行擴充。 不過考量到Mendocino本身只是面向低功耗的入門使用市場,所以在效能與擴充的需求上確實使也不用到特別高,在一定層面上主要還是要來填補在自家產品上在極入門市場的缺口,好來與Intel的Pentium、Celeron等級處理器競爭。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一砍再砍、入門顯卡戰況混亂,AMD Radeon RX 6300即將登場?
本來以為AMD Radeon RX 64000會是系列最初階入門卡,但早在前陣子就已傳出還會有一款RX 6300的消息,且將在RX 6400的基礎上更進一步閹割規格(誤),且問世之日也即將到來。 不過詳細規格還無法確認,也沒有比較準確的爆料資訊流出,但值得一提的是,目前AMD尚有RX 6300M正在服役中,具備768個串流處理器、8 MB Infinity Cache、遊戲核心頻率為1,512MHz,功耗方面最高25W;若以此來作推論,並以RX 6400為基礎的話,RX 6300將可能採用Navi 24 GPU核心、串流處理器或許一樣維持768個、以及8 MB Infinity Cache,或許將會在核心頻率、遊戲頻率上動刀。 那對比NVIDIA推出GTX系列的1630入門顯示卡的話,規格為12nm Turing GPU核心,具備512個 CUDA,記憶體則配置64bit GDDR6 4GB、速率為12Gbps,TDP則為75W;兩者相比,可能會有相差無幾的性能,但RX 6300的功耗肯定更低。 還以為NVIDIA GTX 1630即將對壘RX 6400,但想不到的是AMD還有一張RX 6300,即使主打入門初階款,價格方面肯定相當迷人,可問題是,一再閹割之下的性能,是否會令人懷疑AMD也步上了NVIDIA的老路呢?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書本尺寸體積超迷你、輕鬆打造專屬的Mini PC,ECS LIVA ONE A300準系統迷你電腦動手玩
製程技術不斷的進步下,硬體效能也不斷的提升,若需求僅是以文書辦公、輕度創作為主,偶爾看個劇或打打LOL(英雄聯盟)之類沒那麼吃效能的遊戲,這樣還需要再組一台份量不小的PC嗎?除非有打算未來要再額外升級(如加張獨立顯示卡),不然以現今的消費級市場來說,這些需求靠CPU以及內顯就能搞定,主機甚至不用組到ITX規格,更輕盈小巧的Mini PC就能應付,還能有更多工作空間可以運用。 知名大廠ECS在就相當專注於Mini PC領域上,依照用戶各類需求,推出了相當眾多的產品來讓用戶們選擇,其中LIVA家族更是有著One、Q、X、Z系列,而在先前小編也有開箱介紹過Q3 Plus以及Z3,這次更是收到了One系列當中的ECS LIVA ONE A300 Mini PC,馬上來看看它的特色與先前的成員有什麼不同吧! 既然身為Mini PC,小尺寸當然就是它的一大特色,LIVA ONE A300僅205x176x33mm的尺寸,顯得非常的輕薄,整個體積也是比一般ITX小主機還要來的迷你許多,大概就是一本書的大小而已,而黑色磨砂質感帶條紋的造型設計,則增添了不少質感元素。 LIVA ONE A300與先前開箱的成員不同,它是屬於準系統,因此才會看到CPU散熱器並沒有預裝上機而是隨附,CPU、RAM以及硬碟的部分玩家們也得再自行購入,不過在這小小的身軀內,LIVA ONE A300可以說是有著相當大的潛力。 為何這樣說呢?因為它的支援度可以說是相當廣泛,CPU只要是AM4腳位、65W以下且帶有內顯的AMD Ryzen、Athlon系列皆能支援,意味著要裝上最新的Ryzen 7 5700G都不是問題,RAM最高也可上兩組SO-DIMM DDR4-3200 最大支援64GB容量,儲存裝置提供了一組2.5吋SATA HDD/SSD以及1組M.2 2280 SATA/PCIe Gen 3 SSD,對於日常非重度遊戲的使用需求來說絕對是相當夠用。 不過要注意的是,LIVA ONE A300有分35W以及65W的版本,小編這次收到的為65W版本,若是35W版本,那麼處理器就僅能最高支援到35W TDP,兩者之間不僅在主機外觀上有些不同,隨附的CPU散熱器以及電源供應器瓦數也不同。 CPU、RAM、SSD都上機後,當然還是要來簡單測試一下囉!這裡小編CPU挑了最新的AMD Ryzen 5 5600G,RAM則是用Samsung的DDR4-3200來搭配,詳細規格列於下給各位參考。 處理器:AMD Ryzen 5 5600G 記憶體:Samsung DDR4-3200 16GB(8GBx2) SSD:SP廣穎PCIe Gen4x4 US70 1TB 作業系統:Windows 10 令人驚豔的是,即便只是Mini PC,但LIVA ONE A300的BIOS介面有精心設計過,不僅同樣有分為簡易、進階介面,更有繁體中文可選擇,讓用戶可以一目瞭然。 進系統後先來到CPU-Z、GPU-Z驗證規格,可以看到小編選擇的這顆AMD Ryzen 5 5600G具備6C/12T,屬於Cazanne家族Max TDP為65W因此很適合LIVA ONE A300,這顆處理器更是搭載了代號C9的Vega內顯,主機板型號也如剛才拆機所看到的為A300-SF110。 接著在Cinebench R23以及CPU-Z Bench來單獨測試一下CPU效能,結果顯示在Cinebecnch R23得到1433/8724分,CPU-Z則是獲得609.4/4052.9分,或許是主機板的緣故,多核成績似乎沒發揮到5600G應有的水準,單核則是比較沒問題,而這樣的成績對於一部拿來辦公、看劇、輕度剪輯來說也完全足以應付。 記憶體效能方面藉由AIDA64 Cache & Memory實測得到了讀/寫/複製的成績為46940/42717/41555 MB/s,以DDR4-3200 8GBx2這樣的規格來說,表現已經相當不錯,日常應用甚至打Game都已經相當夠用。 AMD Vega內顯實力有多猛?透過3DMark實測便能明瞭,可以看到在Time Spy、Fire Strike、Wild Life、Night Raid各獲得了1433/3718/7704/15120分,以內顯的表現來說已經是相當優秀,這成績雖說要玩3A大作是很有難度,但如小編剛才提到的《英雄聯盟》甚至其他一些較不吃效能電競類作品相信是沒問題的。 而整體的表現究竟如何呢?我們在PCMark 10便能找到答案,結果獲得6224分算是優秀的表現,細看項目主要在於數位創作分書低了一些,畢竟只是內顯而已,但是對於修照片等輕度創作已經是綽綽有餘。 SSD的部分由於LIVA ONE A300僅支援PCIe Gen 3,因此3464.35/3449.04 MB/s的讀寫表現已經相當優秀,對一般日常需求上來說也是相當夠用了。 這小小的LIVA ONE A300 Mini PC究竟能否打Game?最後小編也實際就用《英雄聯盟》來驗證,設定上畫質特效一律開到最高,解析度更是拉到4K,打了整整一場下來,平均FPS測得86 FPS的順暢表現,即便是較多特效的多人會戰,FPS大概也降到53 FPS左右,對於內顯來說表現已經相當漂亮,證明平常工作完想打打Game也能有流暢的遊戲體驗。 經過一輪體驗後,可以感受到ECS這台LIVA ONE A300 Mini PC確實潛力無窮,宛如一本書本大小的小巧體積,內在效能要應付日常、辦公用途不僅完全沒問題,甚至要修修照片、打打Game也OK,當然,別忘記他是一台準系統,小編這次測試只是盡量發揮了他的最大能耐,若這樣的效能還覺得不夠,別忘了AMD 65W帶內顯的Ryzen 5000家族除了5600G之外還有一位大哥5700G,而如果有預算上的考量,並沒有一定需要弄到可以打Game,也可以選擇較低階的處理器,基本上配法相當自由,用戶們完全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來打造一台專屬於自己的LIVA ONE A300。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功耗上限略為提高、無須超頻直上5.5GHz,AMD闡述更多有關Ryzen 7000的相關細節
在23號的發表會上,AMD預告了下一代Ryzen 7000處理器在單核性能將能提升15%、多核超越對手31%,更親自展示在《東京:鬼線》的遊戲中,處理器的時脈可以達到5.5GHz!而在發表會後的專訪中,AMD的工程團隊為大家講解更多Ryzen 7000處理器的一些核心細節。 相信大家都已經知道,Ryzen 7000將需要搭配全新的AM5腳位,透過全新的腳位設計,一些原本在AM4腳位上受到限制的規格也因此能得到解放。AMD表示,Ryzen 7000的TDP功耗將從過去的105W提升到了125W,核心總功耗(PPT)則放寬到170W,對比AM4的142W限制要多出約30W。 當然這並不代表所有的Ryzen 7000處理器都會吃上170W,只是放寬功耗上限之後,核心相對就必較不容易遇到功耗瓶頸,多核心的性能也能因此獲得更高的成長,這對於喜愛超頻的玩家來說反而是一大好消息。 另一個好消息是,這一次600晶片不論是哪一個系列都有保留了超頻選項,代表玩家即便使用B650晶片組主機版,也一樣可以為處理器進行超頻,這點比起對手陣營的B系列只能超頻記憶體來說,顯得更具誠意。 然而對於沒有超頻需求的玩家來說,在得知處理器功耗上升的情況下,可能會擔心自己的散熱設備是否會因此跟不上?關於這一點從AMD在實驗室的測試結果來看,應該是不用太擔心。 AMD發表會展示的16核心Ryzen 7000是他們在4月底所做出的原型產品,在進行效能測試的時候,團隊使用的是280mm的ASETEK水冷,就是由兩顆140mm風扇負責水冷排散熱的中階產品來替處理器散熱。 在這樣條件下,處理器在遊戲或高負載工作中,核心的瞬間最高頻率可以直接落在5.2~5.5GHz之間,換言之,我們在發表會看到的5.5GHz時脈就是處理器預設的爆發時脈,「完全沒有額外超頻」,對比Intel必須出動頂級360mm水冷才能在不過熱的前提下保持相同的頻率,看起來AMD的Ryzen 7000在發熱問題上應該是沒什麼好擔心的才是。 此外,在新增的通道支援性方面,Ryzen 7000本身將能夠支援28條PCIe 5.0通道,不過實際可使用的通道數量為24條,剩餘的四條官方沒有說明用途,但估計是作為I/O通道,供應給USB 4使用。 而DDR5記憶體的部分,Ryzen 7000也號稱透過自家的Infinity Fabric技術實現與DDR5記憶體1:1對頻,理論上這代表處理器能夠支援更好的記憶體超頻功能,也減少記憶體速度過高發生錯誤造成的突發性當機的問題,但官方並沒有表示所能支援1:1頻率的上限是多少就是了。 再來是本次Ryzen 7000將全面性的加入RDNA 2架構內顯,打破過去Ryzen家族只有少部分型號才有內顯,且通道還被閹割的悲慘顯限制。更重要的是,比起那個因為閹割掉了影像編碼功能而被嫌棄到爆RX 6500 XT,Ryzen 7000的內顯在這部分將會完整保留,就連最新的AV1編碼也能正常進行轉檔輸出呢! 最後就是AMD為Ryzen 7000處理器所加入的Smart Access Storage(SAS)功能,它可以讓處理器直接讀取SSD內的資料,省去過往需要先將資料轉移到系統記憶體RAM中的步驟,大幅度提升遊戲的載入和讀取效率,讓PC能夠如同Xbox Series X/S利用Direct Storage來實現高速啟動遊戲的功能。 事實上SAS本身就是以微軟的Direct Storage所延伸而來的,SAS甚至是直接照搬相同的演算法和API,但差別是,Direct Storage本身只能算是一個軟體驅動功能,而SAS則是存在於處理器內,這代表SAS在功能上有著更高的優先層級,受到其他硬體或系統的干擾因素更低,能夠帶來更低的讀取延遲和提供更好的效能表現。 此外,AMD也知道PC主機的環境不像Xbox那樣是走單一硬體規格,所以SAS技術本身在設計上也是遵循AMD一貫的高度相容性與開放作風,所以並沒有打算特別設計專數API,只是單純的在玩家如果擁有AMD硬體設備的前提下,能夠額外獲得比Direct Storage更好的功能效益,而非是要做出技術獨佔,確保玩家能夠保有更高的硬體搭配自由度。 然而即便如此,SAS技術還是有一定的限制存在,玩家使用的SSD硬碟必須是PCIe 4.0或PCIe 5.0通道版本,且對速度有著一定的基本要求,目前官方還沒有正式對外公布實際的標準為何,只有說明未來會提供相容性的硬體清單,可能也代表未來會有相關的SSD認證計畫也說不定。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索尼確認新版PlayStation Plus升級方案存在技術錯誤,緊急調整後升級不再需要補回折扣差額
新版PlayStation Plus正式登場後可以說是鬧得沸沸揚揚,就如小編先前所說,其中最大的問題就在於,針對先前已經包了好幾年的玩家,若要升級需一次補齊方案剩餘天數內的所有差價,而通常會包這麼久的時間,無疑是因為PS Plus有特價優惠或是要準備漲價,但令人相當不解的部分是這些以特價購入PS Plus會員的玩家們居然需要再補齊先前的折扣差額,可以說是對於死忠老玩家們非常不友善而引發不滿。 對此,索尼於今日(5/26)在官方推特Ask PlayStation說明該狀況為技術性錯誤,已緊急修復調整,若曾經是特價購入PS Plus會員的玩家,現在升級不再需要額外補回原價差額,僅需支付各層級之間的價差即可,而對於先前受影響的玩家們也會退款加收的差額,另外網頁價格標示錯誤的問題也一併修復完成。 Due to a technical error, players in Asia who have previously purchased a PlayStation Plus membership at a discount have been incorrectly charged for their upgrade pricing. This error has been fixed and impacted players will receive a credit. We thank you for your patience.— Ask PlayStation (@AskPlayStation) May 25, 2022 官方聽見玩家心聲能盡速修復改正是好事,畢竟升級需要收回原本的折扣真的是非常不合理,但比較可惜的是,針對已經包了數年的玩家,升級依舊是需要一次補齊方案剩餘天數內差價,官方目前尚未對此說明或者提出其他補差價方案,建議這類玩家們若不急著升級PS Plus不妨再等等也不遲。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浦科特 PLEXTOR S2C 512GB SSD」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2670神器級處理器!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