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
28個CU、8GB GDDR6,AMD Radeon RX 6600終於將在10月13發布?!
雖說AMD Radeon RX 6600 XT於8月11日時早已發布,但嚴格說起來,AMD在產品佈線上還不夠完整,最多玩家使用的1080P解析度這個範圍,目前只有6600 XT在撐,而XT這詞綴本就比無印版規格、性能還要來得高,因此我們勢必會迎來AMD甜蜜點的另外一張顯卡RX 6600,但到底是什麼時候呢? 根據外媒報導,AMD Radeon RX 6600將於10月初時分別交付給各家評測媒體,而評測數據將於台灣時間10月13日晚上9點時發布,而根據過往經驗,評測數據往往都將與產品、定價等等新資訊一同於同日發布,因此假設該時間為真,那麼RX 6600的發布日便也會是10月13日,不過仍無法確定解禁日當天,是否就是發售日。 關於RX 6600的規格,目前可以確認的是,這位小公子將採用Navi 23 XL GPU架構、擁有28個CU、配載8GB GDDR6與32MB Infinity Cache,不過功耗還沒確認,目前已知的是採用8-Pin供電。 且根據報導中指出的爆料測試數據,在3DMark Time Spy的GPU測試上,獲得了7,805分,至於以太坊挖礦算力的話,有機會可以達到27 MH/s,整體來說,與NVIDIA RTX 3060不相上下。 至於售價方面,AMD Radeon RX 6600 XT的售價為379美元、NVIDIA GeForce RTX 3060則為329美元,如此推算的話,RX 6600最高不會超過329美元,甚至有可能會落在299美元上下,不過這只是官方建議售價罷了,本來還以為在7月時那波顯卡降價潮可以就這麼一直維持下去,但看來是想太多了,最近一個月的顯卡價格走勢在9月份迎來了一波高潮,假設RX 6600如期問世,那麼即使官方售價給得相當甜蜜,但實際售價上,恐怕還是會相當驚人,甚至誇張一點來說,或許在年底以前,我們都可以不用再期待降價這件事了。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一套裝備走天下、打Game/聽歌兩相宜,Logitech G G435輕量雙模無線藍牙耳機開箱試聽
我們都知道,打Game的時候,針對不同用途會更換不同的裝備,就像PVE會準備一套、PVP也會有一套裝備一樣,換作現實生活也是一樣,同一個產品可能會有不同型號來對應使用方向,比方說耳機,電競有電競類的專門耳機、聽音樂有聽音樂的獨特耳機,但如果有一套能夠同時駕馭PVP與PVE的裝備,也就是說,可以拿來打電競、也能出門時聽音樂的耳機,不僅省荷包、還能增進便利性,那聽起來是不是挺不錯的? 當然啦,耳機之於裝置間的切換、綜合功能的CP值都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因素,所以小編這次想為各位介紹這款:Logitech G G435輕盈雙模無線耳機,以Logitech厚實的電競基礎、並導入那廣受好評的LIGHTSPEED無線技術、再加上能快速切換裝置的雙模連線功能,讓各位玩家們能夠以一套耳機遨遊電競以及音樂領域。 Logitech G G435有3種配色版本:「典雅白」、「經典黑」、「時尚藍」,玩家們依照自己的個性來選擇適合自己的款式,但小編本身是個黑色愛好者,所以本次入手也就選了「經典黑」這個版本。 雖說是「經典黑」,事實上在G435的配色上也不僅僅只包含了低調沉穩的黑色元素而已,帶點黃色元素的風格也增添了一些視覺上的不同感受,整體風格連同外包裝的設計都一樣帶著電競風的G系列特質,從實體開箱的照片中可以一眼就看出來獨特配色帶來的活力,不顯得過大(較小尺寸)的設計對於年輕玩家或頭型較小的朋友來說可更增添舒適度,採透氣布料包覆的隔音記憶泡棉更是能夠提供使用者長時間配戴下也仍保持涼爽不悶熱的耳朵舒適感,更不用說僅165g的超輕盈重量(比手機還輕啊~),免除了玩家可能長期配戴下的頭部壓力。 金屬光澤固然是個迷人的要素,但也不是說是個相當必要的條件,像G435外型雖因輕量化採塑膠材質設計,但機身上卻帶有同時並存的啞光與鏡面設計,兩者拿捏恰到好處,更重要的是,在製造材料中使用了22%的回收塑料,讓玩家們不僅能夠站在潮流的浪尖上,還能成為保護地球的一員。 那麼,在家打Game、出外聽音樂,如果都戴這副G435的話,就意味著我們的配戴時間肯定非常之長,如果耳機太重,那便利性就會變成負擔了,幸好,G435僅僅只有165公克,配戴設計上也針對小頭型的玩家做了最佳化,將舒適度再拔高一個境界,不過像小編這種大頭型的人,在配戴時也沒什麼不適感。 糊在一起的低音,對虛擬戰場中的玩家可說是百般不利,一些遊戲中的環境音可能會因為低音模糊而掩蓋了一些更細節的聲音,比方說腳步聲、遠方的槍聲等等,不過G435擁有40mm的音訊單體,在低頻這方面,至少我們可以確信G435將會擁有相當不錯的低音呈現。 除了細節呈現之外,G435還具備了智慧音量控制功能,長期沉浸在虛擬戰場中,對我們的視力與聽力或多或少還是會造成一些負擔,不過G435在這方面也有獨到的解決方案,最大音量上限設計在100分貝,當然也能將上限調整至85分貝,降低聽力受損。 身為電競耳機,通訊這功能當然也要有,不然怎麼跟隊友溝通呢?不過比較特別的是,G435係採用波束成形技術,透過多個麥克風陣列來進行全向性聲音,並以音訊的訊號時間及強度來以演算法判斷出聲音來源,抑制目標之外的聲音,達成聲音聚焦、且還具有降噪的效果,因此不用再額外安裝一支麥克風,也能擁有高辨識度的收音效果。 G435同時具備Logitech G的LIGHTSPEED獨家無線連線技術、藍牙連線雙模式,G系列的LIGHTSPEED想必各位都已了然於心,小編就不特別介紹,也受益於LIGHTSPEED技術,除了低到人體幾乎感覺不出的延遲之外,其連接範圍更是長達10公尺,並且配合藍牙連線,只要經過首次連接之後,G435就能夠在多裝置之間,一鍵快速切換配對,小編除了說"真的超方便"之外,應該也沒其他形容詞可以讚嘆了。 切換配對裝置的方法也相當簡單,隨附的接收器與電腦配合,按住左耳按鍵介面上的開機鍵1.5秒來啟動G435,並按住位於正下方的靜音鍵,也是差不多1.5秒的時間,聽到提示聲、且上頭的燈號呈現綠燈,那此時則為LIGHTSPEED模式;而要切換藍牙模式也是如此,一樣按住靜音鍵1.5秒,再次聽見提示音,燈號切換成藍色後,就代表藍牙模式切換成功,如果裝置並未搜尋到G435的話,可以長按開機鍵與靜音鍵,讓燈號成藍燈閃爍,讓G435開啟藍牙搜尋,是不是相當簡單呢? 在續航力上,既然有了雙連線模式、且能快速切換裝置,為了滿足我們在內在外的長期配戴需求,G435更具有長達18小時的電池續航時間,搭配USB-C的快速充電,回家休息就充電,隔天一早起床還能在戰場中繼續大殺四方。 舉個實際經驗來說好了,小編在配戴G435期間玩了《CS:GO》的Italy解救人質地圖,除了在背人質時,人質在自己背上清晰可聞的呼吸聲外,小編印象最深的莫過於這件事了,當時,小編背著人質正往解救區跑去,但各位應該都知道背人質會讓行動變慢,而此時敵我雙方都僅剩1人,且小編並沒有任何敵人的視野,在最後的直線街道上,小編突然聽見左邊耳機傳來腳步聲,在雙方都只剩1人的情況下,這腳步聲代表什麼,就是敵人,於是小編隨即轉頭,赫然發現歹徒正好從轉角轉出,在邊後退邊開槍的情況下,小編搶先射殺了敵人,也安全將人質送往目的地,完全可以說G435完美救了小編這局啊! 至於聽音樂方面,在歌曲中的各項樂器編制,G435都相當詳盡地將細節襯托出來,不過音樂性的感受部分畢竟較為主觀,小編這裡就是依據正常使用模式來分享;平心而論,若是作為一般音樂聆聽來說是足夠應付的,低頻與中高頻的表現都算不錯,這有賴於官方在G435上頭的音效平衡調校頗為優異,且有通過Discord認證與相容Dolby Atmos™、Tempest 3D AudioTech和Windows Sonic™,基本上音樂性方面應該可以提供玩家不錯的聆聽感受。 或許是從自家旗下的其他產品中獲得靈感,比方說鍵鼠組的Easy-Switch功能與雙模連結,Logitech G G435也具有LIGHTSPEED與藍牙雙模式、能夠在多裝置上切換,讓這種一雞兩吃…不是啦,一機兩用的方式,也能在耳機上實現,在規格上也是頗具水準,40mm的音訊單體、波束成形麥克風,讓無論是出外通勤聽歌、在家打Game都能透過G435一機到底,咦?等等,小編是不是沒有告訴各位G435的價格? 9月23日至9月25日,Logitech G蝦皮賣場開放預購G435,售價2,990元台幣,預計28日開始發貨,預購期間還能領取700元的蝦皮限量預購折價券,等於第三天買這副G435只要2,290元新台幣,不單單是這樣,預購期間購買,Logitech G還送限量Logitech G耳機架,送完為止;所以說,以2,990元台幣的價格,如果預購時加上蝦皮折價券,還能省700元,能以2,000元出頭的價格買到一機兩用,兼具電競以及通勤商用的耳機,欸等等等,這CP值似乎有點太高了,既然這樣,各位還在等什麼? 除了較顯低調沉穩的「經典黑」配色之外,另一款年輕風格、撞色明顯的「時尚藍」也提供給大家看一下實際的本體照片風貌,是不是符合年輕大膽的自我個性呢?只要戴上G435「時尚藍」,相信立刻就會成為全場的焦點! Logitech G羅技電競官方旗艦館: 9/23-9/25蝦皮新品日預購期間領取蝦皮$700限量預購折價券,即享優惠價:$ 2,290 元 (原價2,990元) 蝦皮超級新品日預購連結: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來自《奇點灰燼》遊戲資料庫、Intel 12代Core i9-12900K搭RTX 3080遊戲數據曝光
一過完中秋、緊隨著10月的即將到來,眾多玩家關心的Intel 12代處理器也離正式推出越來越近,除了一直以來的不斷各項消息洩漏之下,似乎這變大、又加了更多腳位的Alder Lake在性能上的表現也變得更為清晰,而最新透過在twitter上頭的推文發現到,在《奇點灰燼》這款遊戲的跑分資料庫當中發現了有關Intel Core i9-12900K搭配NVIDIA RTX 3080的實測成績,看來,Intel好像已經準備好隨時讓12代上場救援了! 從twitter的推文連結可以看到在《奇點灰燼》遊戲資料庫中的實測數據,另外可以從其中的資訊辨識看到有這顆測試的Core i9-12900K具備有24 Cores,以能作完整測試的情況來看,這款12代的Alder Lake確實離我們不遠了,而且在搭配上RTX 3080的測試下可以達到160 Fps的表現來看,似乎整體的完成度已經相當高了,跟遊戲本身的資料庫數據對比下、比最高同樣搭配RTX 3080的效能整整提高了約17%左右,好像也有些令人期待之感! 目前這些都只是洩漏出來的數據,更多實際表現還是得等到產品正式登場才能得知,不過相較於處理器的再度改朝換代,其實玩家更關心的是,顯示卡的缺貨問題是否可以提早解決,這應該更直接反映玩家有多缺卡的問題吧! 現階段要是還沒入手U+板的朋友,或許再忍耐一個月就可以確定到底要不要繼續等Intel 12代+Z690主機板了,另外也得注意一下是否連記憶體都要換上DDR5的考量啊~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PNY LX2030 2TB實測開箱,10000 TBW超耐久寫入專為耕種奇亞幣農夫而生固態硬碟!
近年比特幣、乙太幣等加密貨幣爆紅,讓無數玩家轉行當「礦工」,利用處理器、顯示卡等產品進行挖礦,期望能藉此大賺一筆,然而,使用這些設備進行挖礦作業會導致顯示卡、處理器等零組件以最大負載進行運轉,不僅會消耗大量的能源,從而造成竊電、斷電等相關的爭議也層出不窮,甚至還有國家的城市被挖到跳電等窘況出現。 在能源的議題之下,一款主打省電的虛擬貨幣被新創造出來,而它正是前段時間相當熱門討論的「奇亞幣(Chia)」,透過"硬碟"做為貨幣產出的主要零件,大幅度降低了處理器、顯示卡等高耗電產品的依賴,達到極大幅度降低能源浪費的目的。然而,生產奇亞幣的過程中,會對硬碟進行大量的資料讀寫,對於有著寫入壽命上限的SSD來說可以說是硬傷,也變相增加了廢棄零件浪費的問題。 為了讓減少廢棄物增加,也同時避免衍生的SSD保固問題,開始有廠商開發出專為奇亞幣設計的SSD產品,例如PNY推出的LX2030 M.2 SSD就是獲得奇亞幣官方認證超耐久寫入產品,擁有約是同容量SSD產品2~3倍TBW總寫入量,小編也在好奇心下的驅使下斥資入手了一個,要來體驗看看賺取虛擬貨幣是個什麼樣的感覺。 有別於之前對虛擬貨幣(挖礦)的耗用顯示卡資源模式,奇亞幣(Chia)的倚賴就大多著落在硬碟上頭,通常一般的加密貨幣會需要顯示卡或是處理器進行加密區塊的破譯,好處是加密檔案的體積很小,一個加密區塊大約在1MB左右,缺點則是解密過程極為複雜,讓小小的檔案就足以讓顯示卡、處理器算到「腦袋冒煙」。(笑~ 而奇亞幣的設計原理則是利用「空間證明」和「時間證明」來作為挖礦運算的基準,簡單來說,所謂的「空間證明」就是去計算玩家的硬碟容量,奇亞幣的程式以大約100 GB的容量空間做為一個單位,官方稱之為「Plot」,每一個Plot都會被灌入大量資料,但絕大部分的資料都是無用的,只有很低機率會出現正確解密檔案,處理器會在這一大堆的資料中尋找能夠成功解開加密區塊的資料,最早尋獲解密資料並解開加密區塊的人,就能賺到奇亞幣。 但不論如何,對於想邁入奇亞幣(Chia)領域的玩家來說,既然是需要足夠的空間容量來作為基礎,那可選擇的儲存媒介當然就是傳統的HDD或是新興的SSD這兩者囉,大容量(8TB以上)的HDD雖然有著較高的耐寫入特性,但緩慢的讀寫速度(單顆僅150 MB/s)實在無法與高速的SSD相提並論,即便透過RAID 0串聯加速也是只能對SSD的速度遙望,因此如果不想要讓挖礦時間等到天荒地老還看不到結果,就是避採用SSD才是加快收穫的較佳途徑。 PNY為了滿足農夫們(指挖Chia的玩家們)在硬碟方面的需求,與晶片控制器大廠Phison合作打造了全新的LX 2030和LX 3030系列M.2 SSD,當中的LX2030有著比一般同容量SSD高出3倍以上的TBW最大寫入量,LX 3030系列更能達到10倍以上,不過相對的價格自然也是…(微笑),由於口袋的深度有限,小編只夠選擇價格尚在負擔範圍LX 2030讓各位農夫有個選購上的基本依據。下面就來仔細瞧瞧這款LX2030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種田種的好,當然少不了得先準備好至少一支LX2030不可!PNY推出的LX2030奇亞幣專用SSD在選擇上目前只提供2TB單一一種容量,通道標準為M.2 SSD中最為主流的PCIe Gen3x4,因此市面上多數的電腦設備都能夠相容,加上奇亞幣對於硬碟以外的硬體要求不高,所以如果希望耕田、打Game兩不誤的話,找找家中有沒有舊的電競筆電、舊主機,說不定能讓這些設備發揮更多的價值。 想挖奇亞幣當然得考量壽命(不然很快就寫滿),而說到了壽命,PNY為LX2030導入了名為「Lifextension」技術,這項技術是專門為奇亞幣種田所設計,能夠大幅度的提升SSD寫入上限,依照解決方案的不同分為XPlot和XPlot Pro兩種,前者便是用在本次開箱的LX2030,後者則是用在高階版的LX3030,配合AI引擎、LDPC低密度機偶檢查、Flash I/F強化儲存顆粒的使用效率、降地資料錯誤的發生率,從而達到延長SSD的寫入壽命。 藉由上述的多項技術,若將LX2030的寫入壽命將可以獲得2~3倍以上的提升,對比多數同容量2TB SSD的TBW總寫入量在1,000~1,500,LX2030用於一般場合可以達到3,000 TBW,而用在種田上更可以達到10,000 TBW!至於用上XPlot Pro的LX3030就更誇張了,同樣2TB的版本在日常寫入壽命就上看10,000 TBW,用於挖礦更是高達54,000 TBW,耐用性是一般消費型SSD的10倍以上,直逼企業級產品的水準。 與此同時,為了確保LX2030能夠負荷長時間的種田的高壓環境,產品通過了180萬小時MTBF平均無故障時間測試,從而保證產品有著足夠的穩定性,減少各位農夫發生第二天一早起床、晚上下班回家後電腦死機而一無所獲的悲劇。(這點很重要!) 在有了技術幫助之外,SSD的用料好壞當然也是影響壽命的是一大關鍵之一,LX2030選用了KIOXIA(前身為Toshiba)生產的3D TLC顆粒,單顆的容量為256GB,採正反面各4顆的形式組成2TB的容量,並搭配Phison生產的PS5012-E12S控制器,這顆控制器能夠支援最高讀寫速度可達3,400 /3,100 MB/s,但如果玩家查看官網資訊會發現,官方標示的寫入速度僅有1,000 MB/s,明顯過於保守,這部分原因主要在於LX 2030主打是針對種田這種大型資料寫入的場合所設計,故不是以「快取」的速度為標準,而是改為顆粒的速度。 一般多數消費級的SSD,在速度的標示上多只計算快取的存取速度,造成讀寫小檔案的速度很快,但遇到大型檔案卻因為快取容量不足,出現速度不穩的現象,這點在日常使用通常問題不大,畢竟一般生活需要一次性讀寫超大檔案的機會較少,但對於種田這種從事大型檔案讀寫的項目來說,快取的容量就很容易被塞爆,造成SSD的讀寫速度降低。 因此即便LX2030也配有一顆Kingston生產4Gb DDR3L快取,但畢竟這是一款以種田為主打的產品,比起快取所帶來的瞬間速度,面對長時間大檔案之下的「真實」效能反而才是更為重要的,這點小編也會在接下來的測試為大家進行實證。 本次的實際測試小編選用的是AMD平台,在使用CrystalDiskMark 8進行最基本的速度跑分時,LX2030得出了3,461 /3,112 MB/s的讀寫速度,符合SSD使用的控制所支援的最高3,400MB/ 3,100MB/s的讀寫速度表現,初步證明了SSD用於日常使用上有著逼近PCIe 3.0通道上限的水準,這樣的效能就算不拿來做為挖奇亞幣使用,對於玩家拿來搭配成為電腦中零組件的儲存主力也是相當不錯的選擇,即便是作為電競電腦使用也一樣能夠高速運作。 接著將CrystalDiskMark 8.0的測試的檔案大小調整至程式提供的最大值64GiB,在這個標準下寫入的速度果真下降,來到了2,857 MB/s,不過速度還是沒有官方標註的那個誇張,這點可能是由於SSD的寫入過程是先進到快取之後,再由快取進到儲存顆粒中,兩個步驟其實是會同步進行的,因此正常來說不會出現塞爆快取之後速度就一蹶不振的情況。 為了確認1,000 MB/s的速度是否真的快取有關,小編把測試程式換成HD Tune Pro軟體,該程式能夠紀錄硬碟快取的速度狀態,從紀錄圖表可以看到一段雪崩式下跌的數值,從近2,000MB/s左右來到1,000 MB/s左右,然後很快的又恢復到正常水準,由此可以驗證官方標註的寫入速度1,000 MB/s確實是以「不計算快取寫入」來做為依據。 官方選擇如此「誠實」的原因在於畢竟LX2030是針對種田所設計,而種田的檔案都極為為肥大,快取其實是長期處在塞滿的狀態,不像一般日常使用都是小型檔案很快就能消化掉,這也就是為什麼產品的規格會讓人覺得這麼保守了。 完成了速度測試,最後小編來使用LX2030做為示範,教大家如何種田吧!想要農出奇亞幣,需要先到奇亞幣的官網下載專屬的種田程式,程式本身支援Windows、MacOS、Linux三大作業系統,玩家可以依照自己使用的主機系統選擇對應的程式。 下載並完成安裝之後,第一次使用的玩家需要申請一組密碼金鑰,此時系統就會彈出「24個英文單字」稱之為助記詞,這些單字就是你的帳戶密碼,請用截圖、拍照、手寫等多種方式好好保存,因為弄丟就無法補發、弄丟就無法補發、弄丟就無法補發!這點非常重要,一定要牢記。 玩家的電腦在過去如果不曾種過奇亞幣,在首次使用時程式需要進行節點同步,也就是將交易網路上從古至今的交易資料全部下載至玩家電腦中,這是所有加密貨幣都需要經過的歷程,這部分所要花費的時間可以長達10小時以上,完全沒有辦法跳過,只能耐心等待。 在等待節點同步的期間,我們可以先來規劃我們的「耕地」,也就是日後用以種田的相關設定。在畫面上點選「耕地」的頁面,選擇「新增耕地」便可以開始進行相關設定。 如同真的耕田一般,我們需要先決定田地大小,程式預設的一塊田地是101.4GB,此外還有208.8GB、429.8GB等選項,需要注意的是選單中600MB的是「測試用」的,無法種出任何奇亞幣,建議大家直接無視該選項。 選定田地的大小之後就是來決定我們要照顧多少塊田地,照顧的田地數量越多,一次占用的硬碟容量也就越多,需要注意的是,除了田地佔用的容量外,硬碟還需預留約300 GB空間給工作佔存檔,所以1 TB硬碟是最多能圈地的數量是7塊,而非9塊。 另外在細部選項中,程式提供了「新增至耕地列隊」和「平行耕地」兩種選項,前者是規劃完一塊田地後才去處理下一塊,適合電腦性能比較差的主機,後者則是所有耕地進行同時規劃,因此可以省下較多等待時間,相對占用主機的資源也會比較多。 再來是設定暫存與最終的資料夾,程式建議使用存取速度較快的硬碟來安置暫存資料夾,大容量HDD則用以做為最終資料夾的歸宿,但這不是強制的,如果跟小編一樣只有一顆硬碟的話,設定在同一顆硬碟也是可以的。 完成所有設定之後,就只要慢慢地等待節點和耕地規劃完成,程式就會自動替我們完成種田,期間玩家可以在「耕種」頁面查看種田的狀態,系統會顯示幕前的收穫並評估多久才會收穫奇亞幣。 整體來說,奇亞幣真的是一個走「佛系」的虛擬貨幣,同步節點要等、準備種田要等、種田期間也是繼續等等等,外加上奇亞幣程式的Bug真的不少,小編在過程中就遇到好幾次節點無法同步、耕地無法規劃的問題,相當考驗每個農夫的耐心,玩家如果是首次挑戰種田的話,建議先歸劃1、2個就好,等確定一切正常之後再逐步擴充,防止一個出錯就得全部重頭來過的麻煩。最後收益方面嘛…小編個人也是佛系經營,也就不方便向大家透漏太多囉!XD 奇亞幣的誕生是希望能夠在賺取加密貨幣的同時也能顧及環境的保護,雖然透過硬碟賺取的機制能夠省下大量能源消耗,卻也造成了廢棄物的相關問題,也讓各家硬碟廠商在保固上傷透了腦筋,於是乎廠商們開始研發專屬於奇亞幣的硬碟來試圖迎合市場。像是本次小編開箱的 PNY LX2030 SSD就是透過Lifextension技術,讓硬碟寫入壽命上限能夠提高3倍以上來到的10,000 TBW,幫助農夫們耕田的過程可以更安定可靠,也達到減少浪費的效果,實現奇亞幣追求環境永續的理念。 而對於不打算從事種田的玩家來說,如小編前面在測試時就有提到的,PNY這款LX2030在整體的讀寫速度上也都有達到3,000 MB/s以上的表現,以現有的PCIe Gen3x4的SSD陣營的各家產品來相比較的話,也是名列前茅的效能優等生了,再配合比同容量高出2倍以上的寫入壽命特點,對於一些經常對SSD進行頻繁寫入的創作者來說,也能有助於提升整體的工作穩定度,達到降低檔案輸出失敗或壞檔機率的效果。 而這樣一款面面俱到的高速M.2 SSD玩家不心動嗎?反正小編我是已經開始當農夫了,想一起來種田的朋友就趕快入手吧!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iPad Mini 6幕後花絮:A15晶片的性能略輸iPhone 13 Pro、且不支援5G毫米波
蘋果秋季佈道大會已經過了2天,雖說iPhone 13系列依舊是本次大會的熱門項目,但如果依照改版幅度來看的話,iPad Mini 6應該才是秋季發表會的主角,但一齣戲的主角也不是只有優點而已,背後還是有許多沒有被公開說明的幕後花絮。 雖說iPad Mini 6與iPhone 13系列一樣都是搭載A15仿生晶片,但在發表會過後,已經有人對這兩者進行了相關評測,我們首先得認知到,iPhone 13系列所使用的A15晶片頻率為3.2GHz,iPad Mini 6則是降頻至2.93GHz。 於Geekbench測試結果中,我們發現了同樣搭載A15仿生晶片,但iPad Mini 6的A15性能與iPhone 13系列卻要來略低一些,iPad mini 6的平均單核和多核得分約為 1,595 和 4,540、而iPhone 13 Pro的平均得分約為1,738至1,724之間,多核則是4,776至4,587之間。 雖說兩者之間在單核上的性能有些許差異,但產品定位不同,這樣比較似乎也有點不公平,根據蘋果的數據來看,對比前代iPad mini 6,性能已經提高了80%,相信老iPad Mini玩家將會相當有感。 而iPad Mini也是iPad系列第2款支援5G的產品,對於推動5G普及化應該會有相當大的助力,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一樣支援5G,但蘋果並沒有讓iPad Mini 6像M1 iPad Pro支援5G毫米波。 不過往好處想,根據蘋果官方的說法,iPad Mini 6比M1 iPad Pro能夠支援更多的5G頻段,這也意味著,在某些已經啟動5G網路的市場中,iPad Mini 6將能提供更廣的覆蓋範圍,所以嚴格說起來,iPad Mini 6不支援5G毫米波這件事,不能視為是一種降級。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解放桌面空間、省能耗兼提升工作效率的商用必備主機,ASRock Jupiter X300 Mini PC開箱試玩
對於上班族來說,每天與之相伴的辦公桌通常就是主要的活動區域,但相信絕大多數上班族的桌面空間非常有限,但卻得塞下包括電腦主機、顯示器、鍵盤滑鼠、文件等等物品,甚至有些玩家還會放一些多肉植物或心愛的玩偶來裝飾,想要多一些空間來減低長時間使用的壓迫感恐怕不容易,這樣的情況甚至可能會影響到上班心情。 必要的辦公用品可能省不了得佔據一部分空間,但事實上辦公桌上面最佔空間的就是電腦了,尤其是超大主機的舊電腦更是會吃掉整個桌上的一大塊位置,常見的模式就是為了騰出更多的可使用區域直接把主機放在桌子底下,但這有個不安定因素,要是不小心踢到、再加上文件忘記存檔,哇!幾個小時的辛勞全都白費了~那怎麼辦呢? 首先我們先得定義商用文書電腦的需求,大多數不外乎使用Office處理文件、修圖使用PhotoShop這兩種用途,那麼我們需要那麼大的主機嗎?或許不用,畢竟並非拿來在上班時間玩3A遊戲大作(除非工作有相關、否則被發現大概就得吃自己了!),但對企業來說,換掉不適用的大型電腦還能保有、甚至提高工作效率跟節省空間與耗電的話,為什麼不考慮轉用Mini PC呢? 而講到Mini PC的話,目前的選擇也不少,其中尤以ASRock華擎科技在這方面的機種選擇性多,小編本次入手了ASRock推出的新款Jupiter X300 Mini PC,其輕薄玲瓏的身軀設計不僅能夠節省空間、且搭配AMD最新成員Ryzen 5 5600G,在處理文件與圖片編修上完全不用擔心,那還等什麼,趕緊跟上小編的腳步,馬上來看看吧! 既然都說Jupiter X300相當省空間了,那到底有多省? 先看看尺寸,僅僅178 x 178 x 34mm,大概與中X電信的光世代數據機(小烏龜)差不多大小,而百搭的純黑外表,也能與任何風格的辦公桌完美融合,當作一項裝飾品也沒問題,甚至在辦公桌上的空間取捨也完全不用擔心,只要搭配附件的Stand,讓Jupiter X300能躺也能站,在空間的搭配與取捨上,完全不用猶豫與傷腦筋。 不僅能夠或躺或站的擺在桌面上而已,Jupiter X300還有更靈活的運用,只要加上三向VEGA掛勾,便能將Jupiter安裝在螢幕後方,某方面來說也達成PC All In One(AIO)的願景了,不過顯示器後方也需有75 x 75mm / 100 x 100 mm才能使用唷,而安裝方法也相當簡單,說是三向VEGA掛勾,但其實上下左右都可以擺放,選一個自己覺得合適方便的位置就行,安裝VEGA掛勾後,再將Jupiter X300推進支架裡,再從後面板鎖上螺絲便大功告成。 附帶提的是,這組VEGA掛勾無需另購,直接在整組的包裝中就已經附上了,想怎麼用就看使用者或企業的需求囉! 但千萬別以為Jupiter X300體積小就省略了很多物件,在I/O方面也是一應俱全,總共具備8個USB介面,分別為前面板2組USB 3.2 Gen1 Type-C、2組USB 3.2 Gen1 Type-A;後面板也有2組USB 3.2 Gen1 Type-A與USB 2.0。這多達8組的USB連接埠,可是讓辦公桌上連USB Hub都省了,管你是需要連接印表機還是工作用的隨身碟、連接手機等裝置等,通通OK啦! 當然,商用中都有設計在座位上的有線網路也是必備的,Jupiter X300也提供了RJ45 Gigabit LAN乙太網路埠可以對應,至於無線網路方面,Jupiter X300配置了M.2 Type 2230 Key-E Wi-Fi模組,另外還能選配Intel AC-3168/AX200 Wi-Fi模組,基本上不管有線無線,Jupiter X300通通能支援沒問題。 視訊輸出方面則支援3種介面,各1埠HDMI、DisplayPort、D-Sub,並且能夠同時讓3個介面同時輸出,減少插拔次數,不僅能夠大幅提升工作效率,使用上也更加彈性,省時又省力;音訊輸出則位於前面板,具備3.5mm的麥克風輸入與耳機插孔,更有意思的是,Jupiter X300內建2W揚聲器,因此不必特地再去買一組喇叭來與其搭配,再次省下一畝空間! 更值得一提的是,Jupiter X300針對企業需求,也提供了DASH LAN與TPM 2.0可供各公司行號們選配,提供公司內部的資訊人員能夠更有效率的遠端監控機上的硬體、系統及安全狀態。 至於內部配置呢?再看這部分之前,我們得先拆機,但這邊有個小提醒要請各位玩家注意一下,在卸除Jupiter X300後面板的2根螺絲之後,硬推上蓋是推不開的,一不小心還會扭斷鋁製接腳,重點是要記得:前面板也須拆除,再之後才能掀開頂端機蓋,完成拆機的過程。 順利拆機之後,便能一睹內部配置啦! 主機板方面採用的是AMD X300晶片組,CPU則為Socket AM4平台,能夠支援5000/4000/3000/2000系列的APU、記憶體插槽SO-DIMM位置上方則是側吹散熱風扇模組。 卸除內建風扇組之後,可以發現有2組記憶體插槽,並能支援2組SO-DIMM DDR4, 不過記憶體容量最大只支援到64GB,玩家們可要多加注意,但以商用Mini PC而言,64GB幾乎可以包辦所有辦公事項了。 儲存裝置方面,配置了1組Ultra M.2插槽,能夠支援PCIe Gen 3x4與SATA 6Gb、規格為Type 2280的固態硬碟;而SATA部分,在Ultra M.2插槽上方有1組SATA 6Gb 硬碟托盤,也能支援7mm/9.5mm的2.5吋SSD與HDD。 在拆機看完內部配置之後,我們可以得知Jupiter X300加上隨附配件,幾乎可說萬事俱備、只差零組件,因此本次小編拜託了AMD Ryzen 5 5600G、TEAMGROUP ELITE DDR4 2666 8GB、Apacer M.2 PCIe Gen 3x4 512GB SSD前來支援,並邀請它們一同來見證Jupiter X300在小編的測試軟體車輪戰當中,會有多少能耐展現呢? 在CPU-Z偵測資訊中,可以發現本次前來支援的AMD Ryzen 5 5600G、TEAMGROUP ELITE DDR4 2666 8GB、Apacer AS2280P4 512G M.2 PCIe Gen3x4 SSD的相關資訊,主機板方面也能發現Jupiter X300採用AMD Ryzen SoC(Carrizo)晶片組;而在CPU-Z的核心測試中,搭配Ryzen 5 5600G的效能表現上則是獲得了單核609.6、多核4615的分數,在單核分數方面,對比先前站上採用同一規格處理器在標準桌上型電腦的表現,基本上是差不多的,這也顯示出Jupiter X300也能很好地發揮Ryzen 5 5600G的效能,用作辦公用途、Microsoft Office系列等等文書處理完全不是問題。 甚至在CINEBENCH R23上的評測也是如此,無論是單核還是多核的分數,比照站上Ryzen 5 5600G的評測,在在都顯示著Jupiter X300上的Ryzen 5600G與桌機的效能落差也在5個百分比誤差值內。 由於採用了極致的節省空間設計,Jupiter X300只能使用內顯來作視訊輸出,不過配合Ryzen 5000系列的APU內建Radeon GPU核心架構,經由3DMARK、AIDA64 GPGPU測試,可以發現Ryzen 5 5600G所配備的Vega繪圖核心仍舊是那麼地迷人,再加上Jupiter X300能夠同時支援三螢幕輸出,雖說只能用內顯,對於文件與一些簡易的影像處理也都綽綽有餘了,總不可能在辦公室裡打3A大作吧! Jupiter X300支援Gen 3x4傳輸規範,在透過CrystalDiskMark評測之後,Apacer AS2280P4 512G M.2 PCIe Gen3x4 SSD讀取方面獲得2,482.50 MB/s、寫入獲得1,979.72 MB/s的成績,對照Apacer官方所給的數據,可以發現Jupiter X300雖然是迷你電腦,但卻絲毫沒有相較桌機矮了一截的感覺,在SSD評測上依然能與桌機平起平坐,也就是說,在辦公室上班的社ㄔ…,我是說諸君,可以建議老闆換換看Jupiter X300了。 既然小編認為Jupiter X300對商用來說,完全綽綽有餘,那麼總該看一下一些文書處理作業的評測成績,所以我們尋求PCMARK 10的來幫助驗證,從截圖中可以看到Jupiter X300的綜合得分來到5,832分,常用基本功能的得分為10,402、生產力工具的分數為9,639、數位媒體工作有5,369分,相當傑出;而PCMARK 10中的Microsoft Office程式評測,可以發現Jupiter X300在Word中獲得了7,654、Excel獲得16,772、PowerPoint獲得14,386,程式各項指令的運作大多都在1秒上下就處理完成,看來在文書處理這方面,Jupiter X300絕對是易如反掌。 而可以用來簡單測試轉檔效能的X264,也獲得了49.1 FPS的優異成績,且在除了Microsoft Office以外、我們辦公室好同事們最常使用的PhotoShop也獲得了718.8的還不錯分數,不過這方面的話,應該是因為小編只使用8G記憶體的關係,Jupiter X300提供兩槽SO-DIMM DDR4,最高支援到64GB,有需求的玩家們,當然可以再往上提升,如果預算稍有餘裕的話,建議加裝至16GB(8GBx2)會比較優喔。 以Mini PC的使用經驗來說,小編絕對有話語權啊,畢竟PCDIY!全員的桌上可都是用迷你電腦呢!因此就以小編對Jupiter X300來說說使用心得吧! 以尺寸這部分說起,Jupiter X300本身就是迷你電腦,省去了許多體型龐大的桌機困擾,類似踢到電源、佔去辦公桌桌面的擺放空間,這都不會再發生;而扁平設計,對比方正設計的迷你電腦更具備空間自由度,再加上Stand配件與VEGA掛勾,讓Jupiter X300可躺可站、也可放在顯示器背後,完全可以讓自己的辦公桌獲得更大的「裝潢」空間,想再多放一盆多肉植物?沒問題,讓Jupiter X300搭配Stand配件即可、想讓辦公桌上擺滿可愛小物?沒問題,把Jupiter X300放在顯示器背後就好。 而依照Jupiter X300的迷你體積來看,想把它當成隨身電腦也行,不論是打算帶回家接上螢幕就能繼續使用、或是朋友聚會直接變身成追劇神器也OK(還省了買機上盒的費用),只要隨手一個可愛的小紙袋、手提袋都能輕鬆收納,帶著走完全不是問題。 而規格方面,AM4平台搭配如今在江湖上呼風喚雨的AMD Ryzen 5 5600G,Word、Excel、PowerPoint、PhotoShop完全信手捻來,如果還不知道5600G到底有什麼威能的話,罰你再去站上爬一下開箱評測文!除此之外,還能同時支援三螢幕輸出,小編認為,看到這,差不多可以請求老闆換一台Jupiter X300了。 事實上ASRock在Mini PC的領域中,有相當多款的公升級小電腦推出,可以根據玩家的需求來做選擇性入手,也可以依據企業的適用性來做商用選擇,而早先的小電腦可能會效能不彰、不敷使用的刻板印象也在陸續不斷的硬體更新下得到了相當大的改進,不只是可以作為文書使用,就算作為一般商用、甚至是玩家的標準工作機都是綽綽有餘,偶爾來玩點遊戲調劑一下緊繃的上班或工作情緒也沒問題,即使需要多螢幕多工輸出,這款Jupiter X300也可以對應無誤,加上省空間的設計以及內建AMD最新款的Ryzen 5 5600G火力加持下,說是公升級電腦中的"小鋼炮"也一點都不為過! 9/23~9/29 回答通關密語送好禮中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為了Pixel 6系列的宣傳,Google在日本送出10,000包「Google原創洋芋片」
關於首次從設計、處理器晶片到軟體皆Google一條龍處理的Pixel 6與Pixel 6 Pro,Google可說是費盡了心思在宣傳,不難發現Goolge這次對Pixel 6的信心、決心以及野心,但如果是照本宣科的宣傳模式,或許在一般消費者上將會很難產生記憶點,因此Google在日本、對於Pixel 6系列的宣傳方式是這樣的:「Google Original Chips」。 而這個「Google Original Chips」是什麼呢?5種配色各2,000包、共計10,000包與Pixel 6系列2款手機相同配色(Pixel 6口味?)的Google 原創洋芋片,只要在9月30日前於Google Store JP活動網站上登記、然後選擇喜歡的配色,便能在一個月內收到該包洋芋片,不過現在早就已經被兌換完畢了。 「Google Original Chips」除了網站宣傳之外,還拍了Youtube廣告,影片中充滿借代、隱喻、意象各種表現手法,包含Google在影片中也強調「Google Original Chips」為100% Google產,正意喻著Pixel 6系列也完全是100% Google產;當然也強調了該洋芋片的美味,就如同即將到來的Pixel 6系列。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zV6EdcErU&t=10s&ab_channel=GoogleJapan ▲Google Original Chips影片 關於Pixel 6系列的規格,站上也有,小編就不特別再提,至於發售時間,「Google Original Chips」活動網站上也重申了Pixel 6系列將會在這個秋天與大家見面,小編做個假設,以這個「Google Original Chips」的活動時間來看,9月中旬至9月30日來作為前提的話,那麼Pixel 6系列最快或許將會在10月中旬亮相。(所以我說,那個Pixel 6是馬鈴薯口味嗎?哈)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導入全新UX功能、電視喇叭專用3D音效並開放M.2 SSD擴充槽,SIE今日發布PS5第二輪重大系統更新
Sony次世代遊戲主機PS5,帶著優秀的次世代硬體性能加上向下相容99% PS4遊戲等優點,一直都是相當熱銷的遊戲機之一,自發售至今以來即便快要滿一年,依然還是處於一機難求的缺貨窘境。 先撇除買不買的到的問題,我們都知道PS5主機相比前代PS4在硬體性能上是全面性提升,尤其是在內部I/O晶片升級下,儲存硬體從原本的傳統HDD一舉跳階到目前最高階的PCIe 4.0 SSD,其讀取速度即便是改成SSD的PS4也無法比擬的。 當然,凡事都無法做到完美,或許是成本考量緣故,PS5內建的PCIe 4.0 SSD容量僅有825 GB,扣掉系統約莫剩下6XX GB左右,以目前各類3A大作動不動就可能來到100GB的情況下,實在有些吃不消,而又因為內建SSD焊死在主機板上,外接儲存裝置因為速度跟不上內建這顆超高速SSD的關係,基本上只能做儲存用途,無法直接透過外接裝置遊玩,唯一真正的擴充方式就是那一組額外設置的M.2 SSD擴充槽。 而在先前SIE(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公布了M.2擴充槽所支援的SSD規格並推出Beta測試版開放使用,讓一般玩家們相當期待全面開放使用的日子到來,在歷經一個多月測試後,官方終於在昨日(9/14)宣布,於今天(9/15)將為PS5推出第二輪重大系統更新(九月更新),包含全新UX功能與自訂化選項、內建電視喇叭專用3D音效以及正式全面開放玩家們等待已久的M.2 SSD擴充槽。 PS5九月更新採用全新UX強化功能,讓玩家比以往都更加容易檢視、個人化和管理自己的遊戲內容跟主機體驗。 ●控制中心自訂化:玩家現在可以更自由地自訂「控制中心」,重新排列或選擇要在螢幕底部隱藏或解除隱藏哪些控制項。 ●強化Game Base功能:玩家現在可以直接從「控制中心」的Game Base輕鬆檢視並撰寫訊息給好友和派對。 ●遊戲保存庫與主頁畫面更新:如果您同時安裝了遊戲的PS4和PS5兩種版本,現在它們會分別出現在遊戲保存庫「已安裝」分頁和主頁畫面上,各遊戲圖磚現在也會清楚地顯示它的平台。 ●螢幕助讀程式控制項:玩家現在可以暫停或恢復螢幕助讀程式(按下「PS +三角按鈕」)並讓它重讀任何內容(按下「PS + R1按鈕」)。 ●PlayStation Now解析度選擇器和連線測試工具:PlayStation Now訂閱會員可以選擇720p或1080p(視個別遊戲而定)以配合自己偏好的遊戲串流影片解析度,此外還有串流連線測試可幫助會員找出任何連線問題並進行疑難排解。 ●新讚譽類型「領袖」:玩家在線上比賽後,將會有第四種讚譽類型「領袖」可用來獎勵其他玩家,這會顯示在玩家的個人資料上。 ●自動捕捉「個人最佳成績」影片:當玩家在競賽中挑戰更漂亮的完成時間或更高的分數並創下個人最佳表現新紀錄時,系統將會自動錄製一段當時的實況影片,玩家還可以直接從控制中心的挑戰分頁卡或是媒體相簿將個人最佳成績短片分享出去,這項功能可以透過「擷取」和「播送」設定由玩家直接控制管理。 ●全新獎盃追蹤器:我們新增了「獎盃追蹤器」來讓玩家透過控制中心快速存取每個遊戲最多5個獎盃。 PS5九月更新加入讓玩家透過內建電視喇叭來體驗3D音效的支援,在「聲音」選單中啟用該功能後,就會將標準雙頻電視喇叭音訊轉換成3D音效,提升遊玩時的沉浸感受,玩家可以利用DualSense無線控制器上的麥克風來測量室內聲學效果,以套用最適合自己室內的3D音效設定。 除此之外,擁有Pulse 3D無線耳機組的玩家現在還可以存取聲音控制項內的等化器設定,以根據個人喜好來自訂聲音設定檔。 讓各位PS5玩家們期待已久的M.2 SSD擴充槽終於正式開放,在PS5/PS5數位版主機完成安裝後,M.2 SSD儲存空間就可以用來下載、複製及啟動PS5和PS4遊戲以及媒體應用程式,玩家可以直接從M.2 SSD 儲存空間遊玩PS5和PS4遊戲,還能夠在不同的儲存空間選項之間自由轉移遊戲。 支援規格可以參考小編先前所述,或者是等SIE後續在官網放上的支援需求,基本上只要內建散熱鰭片的PCIe Gen4x4 M.2 NVMe SSD,容量介於250GB至4TB之間並且速度達到5,500 MB/s即可,剩下要注意的就是散熱鰭片的尺寸,以免過大而裝不下,另外官方也發布安裝教學影片,讓想擴充的玩家們也能輕鬆安裝M.2 SSD。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QZROCPKbYQ ▲PS5 M.2 SSD官方安裝教學 PS Remote Play應用程式也終於開放了行動數據連線遊玩功能,讓玩家不需要再去尋找WiFi即可透過行動數據來遠端遙控遊玩家中的PS4、PS5遊戲,需求方面最低至少配備5 Mbps的寬頻網際網路連線,若要達到最佳體驗則建議使用上傳和下載速度至少達15 Mbps的高速連線。 PS App方面,自9/23起,將在全球推出PS App更新,讓使用者能夠一同檢視好友的螢幕共享播送,不過要注意的是,只有PS5上的玩家可以透過螢幕共享來進行播送;而Android版更新為分段式發布,可能需要一週的時間才能完全到位。 最後,在PS4上也導入了一些新功能,包括可讓玩家在其PS4個人資料和獎盃清單上檢視其PS5獎盃。玩家也可以在PS4上檢視其他玩家的PS5獎盃。在PS4和PS5平台上,派對舉辦者現在還能夠直接解散派對,而不必個別移除玩家。 欲知詳情的玩家們可至了解,小編也把本次更新內容官方影片放在下方給各位參考。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cpCjXiA47I ▲PS 九月系統更新官方影片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2021蘋果秋季佈道大會:iPhone 13系列終於現身、iPad Mini 6或成本次發表會大贏家
蘋果秋季佈道大會總算登場,雖有些在傳言中的產品沒有出現,但該來的那些都還是來了,包含iPhone 13、iPhone 13 mini、iPhone 13 Pro、iPhone 13 Pro Max,且沒有傳聞的那麼昂貴,除此之外Apple Watch也推出系列作新作Series 7,iPad陣容也迎來新成員補強,包含iPad與iPad mini,但本次發表會看起來根本就是iPad Mini的主場吧(笑),各位果粉可以開始猶豫要敗哪個機型了! 發表會依舊是以庫克的小型談話作為開場,並介紹了一些即將在Apple TV+上映的最新節目與影集,有興趣的玩家們不妨可以從官網上探索看看。 產品發布方面,本次秋季發表會的開路先鋒為iPad(第9代),搭載的處理器晶片為比前一代更新的A13仿生晶片,配合iPadOS 15將為使用者們在生產力工具上獲得更高效率、顯示器則是搭載10.2吋Retina,前置鏡頭也更換成1,200萬畫素的超廣角前置相機、後置相機則為800萬廣角相機,並且加入iPad Pro的最新功能:「人物居中」。 本次發表會,iPad Mini或許是最大贏家啊!搭載蘋果最新移動處理器A15 仿生晶片,與前代相比,新款iPad Mini的6核心CPU將使性能最高提至40%、5核心GPU也讓繪圖效能躍升最高80%,顯示器則為8.3 吋 Liquid Retina 顯示器;前置鏡頭方面也與iPad採用相同配置,1,200萬畫素的超廣角前置相機,「人物居中」功能當然也有,但後置鏡頭卻是1,200 萬像素後置相機,配備「原彩」閃光燈,讓使用者能在低光源的環境下變得更容易拍攝。 繼iPad Pro之後成為第2款支援5G的蘋果平板,而這也是本代iPad Mini的重點項目之一,而本代iPad Mini也即將搭載USB-C,讓更多第三方裝置可以搭配iPad Mini使用,也同樣支援第2代Apple Pencil,並能以磁吸式吸附於iPad Mini機體上。 而Apple Watch也迎來系列最新作,且採用Retina顯示器,擁有較前代更大20%的螢幕區域以及窄邊框設計,並擁有輪廓錶面、雙組合錶面2種全新設計的獨特錶面,而新設計的水晶玻璃錶面也將使得Apple Watch Series 7變得更加堅固,並且Series 7將成為第一款擁有IP6X防塵認證、WR50防水等級的Apple Watch。 充電速度方面也獲得33%的提升、充至80%只需45分鐘、且8分鐘快速充電就足以應對睡眠追蹤,續航力也延長至18小時。 (以上皆兼容前代所有錶帶) 尺寸方面與前代相同,iPhone 13為 6.1吋、iPhone 13 mini為 5.4吋,也依舊採用方正外框設計,並配備獨家超瓷晶面板,這意味著未來使用者在不小心摔落手機的狀況下,能獲得更強大的保護,再也不是那個一摔就可能出現蜘蛛絲裂痕的iPhone,配合IP68防護等級,iPhone 13將有更強勁的防護;顯示器方面搭載超Retina視網膜 XDR 螢幕、處理器方面,則是搭載目前蘋果旗下最強移動處理器A15仿生晶片,不過瀏海已經減去20%的面積了,真是可喜可賀。 而拍攝方面也有一些新巧思,除了1,200萬像素廣角與超廣角相機的雙相機系統外,iPhone 13的前後鏡頭都加入了「電影模式」,以獨特的演算法,讓開啟電影拍攝模式時,會讓景深自動聚焦在本體上,並會預判主體是否即將進入畫面,來讓拍攝本體即時加入景深聚焦,而當拍攝本體不再面對鏡頭時,一樣將會以智慧演算法,將景深帶到拍攝本體的視線方向,等到拍攝本體再次面向鏡頭時,焦點又會再度回歸,而這「電影模式」將會支援杜比HDR拍攝。 另外在續航力方面,從前陣子的傳言就已經指出本代將會有更強的續航力(但其實每代都這麼說吧,哈),相較前一代,這次iPhone 13將會擁有較前一代增加2.5 小時續航、Mini版則是增加1.5小時續航的電量擴充。 尺寸上也沒有變化,依舊是6.1吋的iPhone 13 Pro、6.7吋的iPhone 13 Pro Max,除了iPhone 13無印與Mini有的設計之外,Pro與Pro Max版在外型還有一些小巧思,包含霧面玻璃機背與不鏽鋼框,讓這2種旗艦機型的質感顯得更加尊貴,而內部硬體方面則是沒什麼太大區別,但處理器則會是高配版的A15仿生晶片。 鏡頭方面也是三眼怪,長焦77mm鏡頭將擁有3倍光學變焦效果、超廣角相機配有更大的f/1.8光圈,能在低光源拍攝環境下增加92%進光量、廣角鏡頭也一樣勇了更大的f/1.5光圈,以及1.9微米像素感光元件,低光源拍攝環境下可增加2.2背進光量,並將低噪點、提高快門速度,讓新一代iPhone 13 Pro在夜間、低光源環境下擁有更強大的拍攝功能,且本次還新增了微距拍攝以及4K/30p ProRes錄影。(電影模式當然也有) 而本次區分無印與Pro系列的項目,除了相機之外,iPhone Pro系列也將加入ProMotion自適應螢幕更新率,可隨時偵測螢幕的動態響應、手指滑動速度、第三方App的使用從10Hz至120Hz間作對應。 另外,提倡環保的蘋果,也在本次所有新發布的產品製造材料上下了新設計,包括使用了100%再生鋁金屬機身,主機板上的焊接料件也為100%再生錫,機身中的磁鐵也都採用100%再生稀土元素。 以上便是蘋果秋季佈道大會的所有產品發布啦,雖然本次沒有迎來傳聞中的AirPods 3,但不要緊,依照慣例,於11月時通常會再有一波發表會,或許到那時,不只AirPods 3、甚至是M1X處理器也將登場;而在熬夜看完本次發表會之後,小編突然嘆了口氣,看了看自己的老舊iPhone 7,閃退、發熱、續航等等問題在在都顯示它該退休了,或許頂替它位置的將會是iPhone 13 Pro吧,哈。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處理器長大、晶片組當然也要加料,Intel第12代處理器Alder Lake的Z690南橋晶片組外觀遭流出
在Intel架構日解說了第12代處理器Alder Lake的相關細節之後,基本上離正式推出就僅剩一步之遙了,但各項相關爆料可沒有就此停歇,如今有網友號稱取得了Z690的主機板,並向大家展示了南橋晶片組的樣貌。 根據網友放出的來看,Z690南橋晶片也跟上處理器的外觀設計,整體的尺寸變得「更長」,從原本的正方形變為成了長方形,整體面積對比現任的Z590晶片組也還要再大上一些。 晶片組尺寸長大的原因很可能是因為這次Intel塞進太多了東西,光是PCIe通道數量就高達36條,其中16條為PCIe 3.0,剩餘的20條則是PCIe 4.0(其中8條做為DMI 4用以和CPU交換資料),同時還整合了Wi-Fi通道、5G網路通道以及支援最高40組的USB連接埠(4組USB 3.2 Gen2x2、10組USB Gen 2、10組USB 3.2 Gen1、16組USB 2.0)! 與上一代Z590晶片組光是在PCIe通道上只負責PCIe 3.0相比,新的Z690一口就得負責20條PCIe 4.0通道,讓資料管理的負載多出好幾倍,因此尺寸相應增加其實也是合情合理的,至於在發熱方面,網友表示自己把手指貼上去之後,並不會感覺到發燙,甚至還調侃能夠靠手指散熱(錯誤示範,好孩子切勿模仿),所以應該是不用擔心未來的主機板會在晶片組散熱上做太過極端的設計來避免過熱的問題發生才是。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PLEXTOR S2C 512GB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2670神器級處理器!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