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
-
低調簡約的機殼,FSP CMT330悍使者
FSP(全漢)這個品牌相信各位PCDIY!的玩家們都知道,他們在電源供應器市場一直有很高的佔有率,在臺灣是相當知名。而FSP這幾年也以平價入門作為切入點打進機殼市場,今天就來介紹這個線條簡約俐落的新玩具CMT330悍使者。 開箱後稍微看了一下,筆者對於CMT330的第一印象是很乾淨簡單,沒有什麼太高調搶眼的設計。前面板雖然是塑膠材質,卻依然做了髮絲紋處理,質感因此有了不錯的提升。產品尺寸是495 x 215 x 510mm,正面可以見得這款機殼保留了2組5.25吋擴充槽的經典設計,四周還有進氣孔。電源鍵、重置鍵及硬碟指示燈等,主要操作區設計在正面上方,周圍則是I/O計有USB3.0 x 2、USB2.0 x 2、Audio和MIC,下方則放上了FSP自家的Gaming Logo,整體而言相當低調簡約。 再來看看上方,設計了磁吸式濾網;上蓋部份可以安裝3組風扇,並附上一片磁吸式濾網用來過濾落塵,方便使用者拆卸與清潔,這也是近年來機殼常見的一種實用設計。 拆開側板後的第一印象是內部空間相當大,可相容ATX、Micro-ATX、Mini-ITX尺寸主機板,而電源部份設計了下置式的獨立電源槽,可減少風道受阻的問題。擴充槽也如同機殼名稱一樣「悍」;CMT330擁有4個2.5吋硬碟槽、2個3.5吋硬碟槽以及5.25吋擴充槽2組,總計有8組PCIe擴充槽,讓你裝上4張顯卡都沒問題!而且散熱部份也不馬虎,不僅出廠預設提供3組風扇,還可以另外再加裝4組風扇,因此裝滿總共是7組,空間大搭配多風扇的設計,散熱效果會是不錯的。 不同於現在很多機殼都走華麗炫彩的高調路線,CMT330擁有低調保守的發光,並堅持保留兩組5.25吋擴充槽的經典設計,雖面板是塑膠材質卻做了髮絲紋的質感。建議售價$1,990元,整體而言是物廉價美的超值機殼,若你需要大空間、大容量的機殼,同時又喜歡簡單的風格,或許可以考慮這一款CMT330悍使者。 產品型號:CMT330 機殼類型:ATX Mid Tower 顏色:黑色 材質:SPCC, Plastic 重量:6.7KG 尺寸LxDxH (mm):495 x 215 x 510mm 支援CPU散熱器高度:163mm 支援顯示卡長度:423mm 擴充卡槽:8 支援主機板:ATX, Micro ATX, ITX 輸出I/O:USB3.0 x 2,USB2.0 x 2,Audio 電源支援:ATX 5.25' Drive Bays:2 3.5' Drive Bays:2 2.5' Drive Bays:4 內附風扇:Front: 120mm x 2、Rear: 120mm Blue LED Fan x 1 風扇與水冷排支援:Front: 120mm x 3 or 140mm Fan x 3 or 360mm x 1 Radiator (選購)、Top: 120mm x 3/140mm Fan x 2 (選購) or 360mm x 1 Radiator (選購)、Rear: 120mm Fan x1 水冷排支援:360mm x 2 廠商名稱:FSP全漢 廠商電話:03-375-9888 廠商網址: 建議售價:1,990元
-
APC Back-UPS BN650M1-TW不斷電系統實測開箱,擺在桌面也合適的電力守護者!
APC 所推出不斷電系統相當聞名,從事資訊維護管理相關工作的人,對它必然是不會感到陌生。APC 亦有推出家用型產品,例如正要介紹這款Back-UPS BN650M1-TW,就是居家、SOHO、辦公室環境使用皆宜。有別於以往產品,Back-UPS BN650M1-TW造型設計更為講究美觀、細緻,包含各電源插孔的安排也做了調整。產品尺寸僅13.9x10.5x27.4公分,就算擺放在桌面上也不會顯得突兀,反觀舊形式設計產品大多只適合擺在桌下。 除了使用上就像一般延長線那樣便利,還有1 組USB Type-A 充電連接埠,設計最大輸出電流1.5A,並且支援USB battery charging 1.2 版規範。在不斷電防護部分,Back-UPS BN650M1-TW最大負載為650VA/360W,架構設計屬於離線式機種。機身上共有7 個美規電源插座,其中5 組有斷電防護,變壓器連接便利性也在設計考量內,所以有3 組刻意加大間隔。而剩餘2 組插座,只提供防突波保護(490 焦耳)作用,適合連接無須斷電保護的裝置。 就一般使用而言,桌機、顯示器、筆電、遊戲機等設備,都適合連接到不斷電防護插座。在10W 低負載狀態下(像是只有無線路由器),官方標示電力備援時間最長可達4.3 小時,而一套中階桌上型電腦(約180 瓦)能維持10 分鐘。Back-UPS BN650M1-TW機身上亦具備USB 通訊介面,連接至電腦並安裝PowerChute Personal Edition 軟體,可以用來監控電池蓄電與市電電壓等狀態,並且開或關閉內建的警告音效。此外也能設定電力備援機制,於斷電數分鐘後將電腦關機,或者在指定的預估可用剩餘時間點關機。軟體同樣是APC 素有口碑的一環,操作便利性與功能性兼具,讓Back-UPSBN650M1-TW有著很好的整體性。 廠商名稱:施耐德電機 APC 廠商網址:
-
視覺系散熱風扇,Enermax TB.RGB金彩蝠
近年來什麼都在RGB!個人電腦都在比誰較炫,不僅鍵盤充滿各種RGB燈光讓人眼花撩亂,連散熱風扇都開始加入這種炫彩燈光。今天要介紹的新玩具是Enermax(安耐美)TB.RGB,本產品擁有三大特色:絢麗RGB燈效及主板燈效同步、卓越的靜音表現、控制盒以及易於操作的3合1遙控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TB.RGB風扇本體設計尺寸為12公分,周圍一圈白色的線條就是發光處,這樣的風扇一共有3個,風扇採用專利磁力氣旋軸承,可使壽命更長、也更安靜。另外在風扇4個鎖點都設計了橡膠防震墊,可減少運作時共振問題的產生,如此更能達到靜音效果。風扇在沒開燈時並不特別亮眼、長得中規中矩,但如果插上電、開了燈就會變得超級炫麗奪目,因為它還搭載了最新的Enermax LED Lighting技術,能夠呈現明亮均勻且無光點的燈光效果,這也是本產品最大的特色之一。 風扇控制盒長這樣,也是中規中矩的一個小盒子,最多可接上8個風扇和2個RGB LED相關設備。不僅如此,還支援主機板本身的同步燈效,基本上四大廠有支援RGB燈效的主機板,都可以達到燈光同步控制的效果。 有這個3合1遙控器,無需使用APP就可以輕鬆調整LED燈色、燈效以及風扇轉速;不僅可以像遙控冷氣一樣一鍵調整風速,還有更方便的像是燈效部份,遙控器上有4顆按鈕提供了相對應的4種模式:閃爍、呼吸、心跳及自動變色的閃爍/呼吸/心跳循環模式,讓你可以輕鬆切換想要的燈效;像是今天想要步調放鬆一點的氣氛,我們讓它慢慢呼吸,可能又想要隨著音樂讓它閃爍一下,那就按下遙控器,都可以輕鬆切換。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hAf3SgPEoI&feature=youtu.be 官方影片動態展示影片。 本產品設計的重點當然就是RGB燈光,雖然純開箱無法展現出它的炫彩燈光,但其產品還搭載最新的Enermax LED Lighting技術,能夠呈現均勻明亮的燈光效果;還結合專利磁力氣旋軸承技術的設計,不僅可展示絢麗的RGB燈效並且提供卓越的靜音表現。 產品型號:UCTBRGB12-BP3 產品包裝:3 pcs 尺寸 (mm):120(W) x 120(H) x 25(D) 轉速 (RPM):1500 (±10%)*500-1500 (±10%) 經由遙控器調整 風量 (CFM):47.53 (max) 風量 (m3/h):80.75 (max) 風壓 (mm-H2O):1.66 (max) 最低噪音 (dBA):22 額定電流-風扇(A):0.15 額定電流-RGB燈 (A):0.3 電壓 (V):12 平均壽命 (hours):≧160,000 hours @ 25oC 端子:6-PIN 配件:12 x 螺絲、1 x RGB 控制盒、1 x 遙控器、24 x 螺絲、1 x RGB 控制盒、1 x 遙控器 廠商名稱:Enermax安耐美 廠商電話:03-316-1675 廠商網址: 建議售價:1,990元
-
Asus TUF B350M-Plus Gaming開箱實測,軍用防護組件打造AMD APU最佳平台!
Asus適用於AMD處理器的主機板產品線中,有著相當多樣的選擇,不論是入門等級Prime系列,或者再高階一些的ROG Strix應有盡有;有些玩家可能不想要使用最高規格的ROG系列,那麼有款使用軍規等級料件,又能夠提供電競級享受的產品,那就是TUF B350M-Plus Gaming。 AMD於今年(2018)2月推出Ryzen 3 2200G與Ryzen 5 2400G,雖然採用最新的Zen X86架構(代號Raven Ridge),並在1CCX結構當中塞入了4C/4T與4C/8T核心,然而處理器插槽依舊使用Socket AM4規格,使得B350與X370晶片組的討論度持續燃燒。就先來看TUF B350M-Plus Gaming的外觀吧! 看完外觀與配件後,我們就要介紹TUF B350M-Plus Gaming規格配備,首先在處理器插槽腳位採用的是Socket AM4,能夠支援至最新推出的Ryzen 3 2200G與Ryzen 5 2400G;記憶體插槽部分,為雙通道DDR4,具有4個DIMM插槽,最高能夠支援3200MHz超頻時脈,也能與APU所支援的2933MHz搭配。在擴充槽的部分,提供了1組PCIe 3.0 x16、1組PCIe 2.0 x16(通道配置最高為x8)和1組PCIe 2.0 x1;SATA連接埠則提供6組,M.2插槽的部分則為1組,模組最大可以支援至Type 2280型。 至於在I/O埠提供2組USB 2.0、4組USB 3.1 Gen1、2組USB 3.1 Gen2、1組PS/2鍵鼠埠、VGA連接埠、DVI-D連接埠、HDMI連接埠、1組RJ45網路埠與3組HD Audio音訊插孔。除了這些基本配置外,音效採Realtek ALC887音訊晶片和Nichicon Fine Gold日系音訊電容,結合左右聲道分離設計方式。 產品本身的特點就在於TUF LANGuard組件,這項產品為軍用級的創新產品,整合先進的訊號合技術與優質的表面貼裝電容,可以提升傳輸量、防止雷擊與靜電的干擾,讓主機板能夠達到最好的表現。 看完外觀、本體以及基本的規格介紹後,我們就來看一下實際評測的效能,於下方附上這次使用的測試平台規格: 處理器:AMD Ryzen 5 2400G 主機板:Asus TUF B350M-Plus Gaming 記憶體:G.Skill FlareX F4-3200C14D-16GFX DDR4-3200 @2933MHz 顯示卡:AMD Radeon Vega 56 SSD:Micron Crucial MX300 2TB 電源供應器:Seasonic Platinum Series SS-1050XP3 1050W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64- bit Version 1709 電源計劃設定:AMD Ryzen Balanced 檢視完基本資訊,實測一下電腦整體效能的數據,藉此一探主機板與處理器的相容究竟如何? 在最後,既然是Gaming用主機板,小W編也是有幫各位玩家們實測3DMark、VRMark與三款遊戲的FPS表現,玩家們也能夠在購買時,有參考依據可以作為依循。 玩家們在選擇主機板的時候,目前的趨勢皆力求耐用、C/P值高,不需要多麼浮誇的額外擴充功能或是效能表現,能夠穩定作為處理器和顯示卡的後援就是最好的主機板。TUF B350M-Plus Gaming搭載軍規的TUF LANGuard組件,線上登錄註冊就能夠享有五年的主機板保固,還選不定新的APU要搭配哪張主機板嗎?就選這張吧! ●主機板名稱:Asus TUF B350M-Plus Gaming ●處理器腳位:AMD Socket AM4 ●晶片組:AMD B350 ●記憶體插槽:4 x DDR4 ●擴充槽:1組PCIe 3.0 x16、1組PCIe 2.0 x16(通道配置為x8)、1組PCIe 2.0 x1 ●儲存埠:6組 SATA3 6.0 Gb/s、1組M.2插槽 ●USB埠:2組USB 2.0、4組USB 3.1 Gen1、2組USB 3.1 Gen2 Type-A ●網路埠:1組Realtek RTL8111H Gigabit LAN x1 ●尺寸:mATX(24.4cm x 24.4cm) ●官方保固:線上登錄註冊後為五年 廠商名稱:ASUS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93-456 廠商網址: 建議售價:3,090元
-
ASUS EchoBox擴大機兼手機立架,開箱試玩!
由華碩推出的手機專用簡易行動擴大機,不僅攜帶超方便,還可以當做手機立架;簡單俐落的白色設計,而材質是硬式紙材,相當輕巧好攜帶,如果你需要一個小型擴大機,可以試試很簡便的EchoBox! EchoBox以簡單的共振原理達到集中擴音與立體聲的效果,其設計的尺寸也符合目前大部份主流手機像是iPhone 6s與iPhone 6s Plus這類尺寸的手機都可以使用,但根據實驗,一些比較重的手機放上去會倒下,承重能力稍差,是比較遺憾的地方。 接下來實測一下它的效果如何。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K79i2NFD0w&feature=youtu.be 先來看iPhone 6s未使用EchoBox與使用了EchoBox的擴音播放PC報報的情況。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DLR8_Yr7JQ&feature=youtu.be 再再聽聽這首輕快的曲子使用了EchoBox的差異。 經過實測,顯然ASUS EchoBox是能夠稍微改變音場與聲音的集中度,但效果似乎很有限。編輯實際玩過以後會覺得定位成桌上手機立架比較實在!如果你的手機尺寸合適的話。 廠商名稱:ASUS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93-456 廠商網址:
-
「美光 Crucial MX500 2TB SSD」實測開箱,SATA 6Gb/s大容量固態硬碟!
Crucial 這些年所推出固態硬碟,在玩家之間普遍獲得好評,隨著改朝換代時間到來,最新一代產品MX500 系列已經引進台灣銷售。MX500 是MX300 系列的後繼產品,維持採用SATA 6Gb/s 介面設計,同時提供2.5 吋7mm 高度與M.2 Type 2280 兩種機構版本,容量選擇則是有250、500GB和1、2TB(僅2.5 吋)。 MX500 核心設計方案經過大幅度調整,控制器從以往慣用的Marvell 替換成SMI,型號SM2258 能夠良好對應支援時下所流行3D NAND。至於快閃記憶體自然是自家產品,異動在於使用最新64 層的TLC 3D NAND。雖然這般改變不小,但是Crucial 強調自行最佳化調校韌體,讓性能表現與耐用度能夠兼具。 MX500 保留著家族產品的良好設計,像是斷電資料保護並未被割捨,官方指出由於快閃記憶體功耗獲得改善,因此不需要像以前配置那麼多電容器,也可以提供相當的保護。另外如加密功能,有AES-256bit 加密又相容於 Microsoft eDrive,可以提供使用上簡單而且效率又更好的資訊防護。 官方送測1TB 版本,循序存取速度最高能達到讀取560MB/s、寫入510MB/s,隨機存取則為讀取95K IOPS、寫入90K IOPS,表現略優於相同容量的MX300。 雖然不再採用Marvell 控制器,但是除了1TB 以外各容量,寫入兆位元組設計規格都有不等幅度提升,這表示會比MX300 系列更加耐用。除此之外,Crucial 還調整有限保固期限,由往常3 年延長到5年。只是得留意,Crucial 過去所標示寫入兆位元組,就是以5 年條件來推算,因此MX500 設計規格說不上有極大異動。 如同以往,Crucial 產品經過改款,通常也會以更犀利的價格登場。MX500 設計堪稱面面俱到,市場銷售價格更是有相當高的競爭力,如果有這類需求是再好不過的選擇。 廠商名稱:Crucial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SUPERMICRO SUPERO X11SRA-F主機板實測開箱,多路顯示卡工作站與伺服器兩相宜!
Supermicro素以伺服器、工作站產品聞名,最近推出X11SRA-F這款單路處理器主機板, 是採用Intel型號C422晶片組,相似於代號Skylake-X平台的X299。處理器腳位LGA 2066支援Xeon W-21xx系列處理器,其核心電源迴路是設計為5 + 1相,而總計8組4通道架構的記憶體插槽,支援DDR4-2666時脈最高容量可達512GB(限LRDIMM)。 設計上迎合多路顯示卡應用,配置3組PCIe 3.0 x16插槽,最大化裝配時得以x16、x16、x8模式運作,至於PCIe 3.0 x4插槽則適合安裝擴充介面卡。而磁碟介面運用C422晶片組來配置,除了基本6組SATA,另外還有2組支援PCIe 3.0 x4 NVMe的U.2介面。至於2組M.2,由處理器供應PCIe 3.0 x4通道,設計上能夠支援VROC虛擬磁碟陣列功能。 I/O背板上的D-Sub輸出端子,是由ASpeed型號AST2500晶片所提供,讓無須顯示卡運算性能的應用得以簡化硬體配備,在這類型產品上經常能看到如此設計。另外還有相當常見的USB 3.1 Gen 2介面,是採用ASMedia型號ASM3142控制器,只不過2組連接埠都是Type-A類型,並未將Type-C納入其中。 而乙太網路共有2組可以運用,其一為Intel型號I210AT這款頗為常見Gigabit控制器,另外更導入Aquantia的AQC108,可以支援5G、2.5G、1G、100M等4種傳輸速率。包含內建音效也不含糊,採用Realtek最新的ALC1220(7.1聲道),這款HD Audio Codec在當前個人用主機板也是很常見。 X11SRA-F承襲Supermicro以往特色,性能表現、產品可靠度、管理便利性等面向兼具,用料扎實度自然不在話下。設計上除了提供充裕的記憶體、磁碟擴充彈性,更支援多路顯示卡、具備Thunderbolt子卡擴充彈性,相當適合這類應用需求者參考。 廠商名稱:Supermicro SUPERO - 美超微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8226-3990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Server Workstation 伺服器 工作站 / HEDT 高階桌機 主機板 / WS 工作站 主機板】: →更多的【PCDIY! CPU / 中央處理器】: →更多的【PCDIY! MainBoard 主機板 / Gaming M/B 電競主機板 / Creator M/B 創作者主機板 / HEDT 高階桌機 主機板】: →更多的【PCDIY! DRAM / 記憶體 / 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 / 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NAS / 網路儲存裝置】: →更多的【PCDIY! Enterprise 企業級 商用 - 路由器 / 無線路由器 / AP / 交換器 / IIoT / 防火牆】:
-
全模組化提供10年保固,Apexgaming AG-750M電源供應器開箱試用
Apexgaming品牌也許你並不熟悉,這是由美國Apex與台灣首利電子,雙方針對電競風潮所聯手建立的品牌,因此稱為Apexgaming(艾湃電競)。主要產品線之一的電源供應器,或許你近期也曾經在零售通路之類地方看過,以下將開箱試用的是AG-750M。 在台灣市場算是後進角色的Apexgaming,並未將各個電源供應器系列產品,取個響亮或說容易記的名稱,因此只能從型號編碼原則來分辨。就像我們是收到AG-750M這款樣品,得留意它有個兄弟產品AG-750S,另外還一個系列的編碼原則是AI-x00,選購之前得留意到才不會搞錯對象。 AG-x50M與AG-x50S這兩個系列產品,目前都提供650、750、850W等功率版本選擇,兩者皆通過80Plus金牌認證,差異在於線材有全模組、半模組化之別。姑且不論設計上的種種,最吸引人一點莫過於提供10年有限保固(前3年換新),即便並非是頂天的終身保固,仍然比普通2~5年條件高出一截。 就產品設計重點而言,Apexgaming標榜採用LLC諧振電路,結合DC to DC轉換架構設計。在為之重要的電容器部分,標榜選用日本Rubycon製品,其餘還包含Infineon、Toshiba等知名品牌零件構成。而整體電路設計,沒缺少過電壓、過電流、短路、過功率、低電壓、低溫度等保護機制,至於所配備14cm風扇強調具備溫控機能。 AG-750M通過80Plus金牌認證,轉換效率最高可以達到90%之譜,亦符合Level 6能源效率要求。產品設計功率很容易從產品型號看出來,AG-750M意味連續輸出功率為750W,而規格標示峰值可達950W,這代表有26%左右的彈性空間。其+12V設計輸出負載可達64A、744W,至於+3.3V和+5V分別是25A與25A,這兩組合併功率150W,和+12總和標準輸出瓦數設為750W。 使用下方所列平台配備,透過OCCT內建的電源供應器測試模式,執行30分鐘來評估 AG-750M。從OCCT所彙整圖表來看重點項目+12V部分,閒置時大約在12.07~12.14V之間,試驗過程中落在11.91~12.00V區間跳動。包含+5V和+3.3V部分的變動,大致上看來平穩度都有達到水準之上,而且運作過程中的風扇噪音量頗低。 處理器:Intel Core i5-8400 主機板:Asus ROG Maximus X Formula 記憶體:Crucial Ballistix BLT4K8G4D26AFTA(X.M.P. DDR4-2666 8GB x 4)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GTX Titan X 系統碟:Plextor S2C 256GB Apexgaming AG-750M通過80Plus金牌認證,連續輸出功率為750W,輸出端採用全模組化、扁平線材設計,並配備14公分低噪音散熱風扇。產品本身提供10年有限保固服務(前3年換新),官方建議售價3,190元,在同級產品裡實屬頗為實惠,如果有裝機需求時可以參考之。 ●完整型號:AG-750M ●設計輸出功率:750W ●80Plus認證:金牌 ●ATX12V版本:2.4 ●EPS12V版本:2.92 ●MTBF:500K/小時 ●散熱風扇:140mm ●輸出線材:全模組化 ●尺寸:160 x 150 x 86mm ●重量:N.W 2.4kg / G.W 2.7kg ●保固:10年(前3年換新) 廠商名稱:Apexgaming 美商艾湃電競 廠商網址: 廠商電郵:service@apexgaming.info 台灣客戶服務專線:0800-008-188 建議售價:3,190元 →更多的【PCDIY! Case / Power / 機殼 / 電源供應器 / 電競機殼電源】: →更多的【PCDIY! CPU Cooler / 空冷 / 水冷 / AIO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 風扇】: →更多的【PCDIY! Gaming VGA 電競 顯示卡 / Workstation 工作站 繪圖卡 / GPU 繪圖晶片 / AI NPU 人工智慧加速卡 / 顯示卡支撐架】: →更多的【PCDIY! Monitor / 顯示器 / 電競螢幕 / 投影機 / 電視機 / 螢幕架】: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
ASUS Prime B350-Plus實測開箱,更新BIOS後就是AMD Ryzen 2400G的優質搭檔!
近日在AMD於2月中推出的全新的APU,採用全新的Zen X86架構(代號Raven Ridge),並且在1 CCX當中塞入了4C/4T和4C/8T,例如AMD Ryzen 2400G就有搭配內顯RADEON VEGA 11 CUs (簡稱Vega 11),為自家產品的戰略地位向前推進一個檔次,那主機板的廠商怎麼能夠錯過這次機會,這回就要幫各位玩家們開箱的產品雖是半年前的產品,但是最近因為APU駕到,又掀起了一片討論風潮! 在中低階的CPU市場上,時常為Intel一家獨大,其CPU本身具有內顯的優勢讓許多只需要做文書處理的買家不用額外購買顯示卡而增加預算的花費,那AMD今回終於願意在中低階的處理器上增加自家引以為傲的Vega 11,使其作為內顯一推出話題果然驚人,隨後ASUS的主機板工程師也快速的釋出BIOS更新檔,讓玩家們能夠做搭配選購,我們就來看看ASUS Prime B350-Plus吧! 看完了外觀以及配件之後,我們就要來稍微介紹一下ASUS Prime B350-Plus的規格配備,在CPU插槽的腳位採用的是AMD Socket AM4,並且能夠支援至最新推出的AMD Ryzen 3 2200G以及2400G;記憶體插槽的部分,採用雙通道DIMM DDR4的架構,能夠將記憶體頻率提升至3200MHz,也能夠與APU能夠支援的2933MHz做搭配。在擴充槽的部分,提供了1組PCIe 3.0 x16、1組PCIe 3.0 x8、2組PCIe 2.0 x16和組PCIe 2.0 x1;SATA連接埠則提供6組、M.2插槽則為可同時支援SATA 3/PCIe介面的設定,最大可支援至22110型。 至於在I/O埠的插槽提供2組USB 2.0連接埠、PS/2鍵鼠埠、VGA連接埠以及DVI-D連接埠和HDMI連接埠;4組USB 3.0連接埠、2組USB 3.1連結埠、網路接埠以及3組HD音訊輸出孔;也因為之前所推出的版本為沒有視訊輸出埠,所以在這次新出的版本,全新提供了視訊輸出埠。當然除了這些改變之外,在音效的使用上採用左右音軌分層的方式,確保輸出的音質穩定,並且透過頂級的Nichicon Fine Gold日系音訊電容以及Realtek ALC887的音效晶片,能夠輸出7.1聲道與前置音效,在整體的體驗上還是擁有相當不錯的表現。 看完開箱來看一下簡單的效能實測吧,我們也附上關於測試平台的資訊提供給玩家們做參考: 處理器:AMD Ryzen 5 2400G 3.6GHz 4C/8T 主機板:ASUS Prime B350-Plus 記憶體:G.Skill FlareX F4-3200C14D-16GFX DDR4-3200 @2933MHz 顯示卡:AMD RADEON VEGA 56 SSD:Micron Crucial MX300 2TB 電源供應器:Seasonic PLATINUM SERIES SS-1050XP3 1050W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64- bit Version 1709 (Creators Update) 電源計劃設定:AMD Ryzen Balanced 在半年前與AMD Ryzen 3 1200X一同問世的B350晶片組,確實造成了話題;議題延伸至今,AMD又在消費者市場上丟出了一個APU震撼彈,內見內顯的產品讓消費者有更好的選擇,並且依舊能支援AMD Socket AM4處理器插槽,於是這款熱銷半年的產品線在到了小W編的手上,實測後的結論確實也比我預期的還要好上許多,若是玩家們有想要看關於內顯的獨立評測,可以參考,就有相當詳盡的數據資訊,我們在這邊就不多做說明。所以不論在搭配之前AMD Ryzen 5 1600或現在新推出的AMD Ryzen 5 2400G都是優異的好夥伴。最後,也別忘了想要使用APU的話,要記得更新BIOS喔!記得更新BIOS喔!記得更新BIOS喔!(很重要所以講三次,不是要洗字數) ●主機板名稱:ASUS Prime B350-Plus ●處理器腳位:AMD Socket AM4 ●晶片組:AMD B350 ●記憶體插槽:4 x DDR4 ●擴充槽:1組PCIe 3.0 x16、1組PCIe 3.0 x8、2組PCIe 2.0 x16、2組PCIe 2.0 x1 ●儲存埠:6組 SATA3 6.0 Gb/s、1組M.2插槽 ●USB埠:4組USB 3.0 Gen1、2組USB 3.1 Gen2 Type-A ●網路埠:1組Realtek 8111H Gigabit LAN ●尺寸:ATX(30.5cm x 24.4cm) ●官方保固:四年 廠商名稱:ASUS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93-456 廠商網址: 建議售價:3,290元
-
「艾客優品 AKiTiO Thunder3 PCIe SSD 1.2TB」實測開箱,Thunderbolt 3.0史上最快外接固態硬碟!
現在,不管是桌機、筆電,或迷你電腦,要買最快的外接固態硬碟,USB 3.1最高僅提供10Gb/s,速度已經無法滿足要求了!要更快的話,則必須使用Thunderbolt 3.0,40Gb/s速率對外傳輸介面,這樣的高速公路,用來搭配NVMe型PCIe SSD,才能真正的極速狂飆,完全發揮出所有的性能。 這次,要開箱的新玩具,玩家圈把這產品叫做「Intel SSD 750 1.2TB外接版Thunderbolt 3.0極速固態硬碟」,我們就來看看,這款超屌的「艾客優品AKiTiO Thunder3 PCIe SSD 1.2TB外接固態硬碟」吧! AKiTiO Thunder3 PCIe SSD 1.2TB外接固態硬碟,這是由原形研發所推出,艾客優品AkiTiO品牌外接固態硬碟。內部,使用了AKiTiO Thunder3 PCIe Box硬碟轉接盒,預載搭配Intel SSD 750 1.2TB PCIe SSD固態硬碟。外部,以USB 3.1 Type-C連接埠形式,提供了Thunderbolt 3.0介面,40Gb/s速率對外傳輸! 這款,玩家圈也叫做「Intel SSD 750 1.2TB外接版Thunderbolt 3.0極速固態硬碟」。 「AKiTiO Thunder3 PCIe SSD 1.2TB外接固態硬碟」,預載搭配Intel SSD 750 1.2TB PCIe SSD固態硬碟,型號:T3PC-T3DIS-AKTUP(有1.2TB PCIe SSD)。「空機」的話,也有單硬碟轉接盒版本,叫做「AKiTiO Thunder3 PCIe Box硬碟轉接盒」,型號:T3PB-T3DIS-AKTU(無PCIe卡)。 這是專門為發燒友,以及工作站市場,所開發的外接固態硬碟。外觀為高質感旅鎂合金材質,並沒有電源開關,只要插上變壓器,就能直接使用。外觀做工精細,內部電路板也不馬虎,並搭配了風扇,使用主動散熱設計,確保穩定度與可靠度,運作噪音為23dBA,使用上非常安靜。內部使用Intel Thunderbolt 3.0解決方案,使用Intel Alpine Ridge晶片,使用的是支援2埠的Intel DSL6540晶片,而不是支援1埠的Intel DSL 6340晶片。Thunderbolt 3.0的話,採用PCIe 3.0 x4介面。AKiTiO Thunder3 PCIe SSD 1.2TB外接固態硬碟,可以在機身背後,看到2組USB 3.1 Type-C連接埠形式,提供了Thunderbolt 3.0埠,以及1組DisplayPor 1.1a埠,提供t顯示輸出。內部的話,提供1個PCIe 3.0 x4插槽,支援NVMe世代PCIe SSD。剛好可以用來支援Intel SSD 750 1.2TB PCIe SSD固態硬碟。 存取效能的話,剛好可以全速發揮Intel SSD 750 1.2TB PCIe SSD固態硬碟的戰鬥力,讀取速度:可達2500MB/Sec,寫入速度:可達1200MB/Sec。裡面,沒有提供額外的電源插座。作業系統的話,支援Windows 7、Windows 8.1與Windows 10,Mac OS也能支援。本體尺寸:23.3 cm x 15.2 cm x 7.6 cm,外箱尺寸:31.5 cm x 30.5 cm x 12.5 cm。 Thunderbolt的規格制定,最早可以追溯到2009年。為了不讓USB 3.0專美於前,雖然講白點,Intel也是USB規格的主要制定業者,但實際上USB 3.0並沒有收取權利金,即便認證的部份,USB-IF是要收取認證費用,但相關線材、連接器業者也可以不認證,因此,實際上USB-IF並不是以營利為目的,而Intel也很難從中賺到錢,況且Intel一直是最大的USB介面提供業者,在6系列以前的晶片組,早就全面提供最多高達14組的USB 2.0埠,而USB 3.0規格是早在2008年11月12日就推出,Intel卻一直沒有內建提供USB 3.0,早就讓外界非常疑惑,為何讓USB成為主流外接介面規格主導者的Intel,會一直遲遲不肯導入USB 3.0,外界早就質疑這裡面八成有什麼陰謀吧! 而早在2009年的IDF 2009,Intel就用了一台Mac Pro原型機,展示了Thunderbolt的前身Light Peak,用上了30公尺的光纖線材,進行兩個1080p串流影像的傳輸,更在2010年正式提出了Light Peak的計畫,而當時就已經有資料顯示,Apple正跟Intel緊密的合作。直到了2011年,Apple陸續推出了一系列的Thunderbolt商品,包括MacBook Air、MacBook Pro與Thunderbolt Display,一開始大家搞不清處Thunderbolt是什麼東西,不過,就在有人拆解了MacBook Air、Thunderbolt Display之後,才發現原來這個Thunderbolt並非Apple獨創,而背後是Intel在策劃推動。等於是Intel找來了Apple聯手,要來推動Thunderbolt。 Thunderbolt v1.0,傳輸速率:10Gbps,連接器:Mini DisplyPort。 Thunderbolt v2.0,傳輸速率:20Gbps,連接器:Mini DisplyPort。 Thunderbolt v3.0,傳輸速率:40Gbps,連接器:USB 3.1 Type C。 Thunderbolt,最厲害的地方,除了傳輸速率很快,最重要的支援菊花鏈(Daisy-chain)方式連接,最多可以串接6個周邊裝置。Thunderbolt憑什麼出來跟USB 3.0、USB 3.1一決雌雄呢?原因很簡單,Thunderbolt是直接拿DisplayPort的規格來延伸,取代原本用於傳輸影像與聲音的DisplayPort,直接拿來傳輸資料。原先在DisplayPort 1.2的設計裡面,共設計有多達4路的數據迴路,每路最高可達5.4Gb/s數據傳輸量,合併四個迴路可達21.6Gb/s數據傳輸量。Thunderbolt的作法,直接用上了DisplayPort迴路,把傳輸速度提昇到10Gb/s、20Gb/s、40Gb/s。 Thunderbolt v1.0,最高提供18V/0.55A附加電源,可以輸出電源供應10W,以Mini DisplyPort連接器作為標準介面。Thunderbolt v2.0,最高提供18V/0.55A附加電源,可以輸出電源供應10W,一樣以Mini DisplyPort連接器作為標準介面。到了Thunderbolt v3.0,最高提供18V/5.5A附加電源,可以輸出電源供應100W,改以USB 3.1 Type-C連接器作為標準介面。然而,為什麼Thunderbolt 3.0,有可能可以擊敗USB 3.0、USB 3.1,則是因為共用USB 3.1 Type-C連接器,而且,同時不但支援Thunderbolt v1.0、v2.0與v3.0協定,向前相容,支援舊有版本,也可以支援USB 3.0、USB 3.1。 這邊,直接選用技嘉科技,推出支援Thunderbolt 3.0主機板,使用主機板為GIGABYTE GA-Z170X-UD5 TH,並在Windows 10 Pro中文版X64作業系統環境,直接安裝AKiTiO Thunder3 PCIe SSD 1.2TB外接固態硬碟,進行效能實測。 在這之前,則是把AKiTiO Thunder3 PCIe SSD 1.2TB外接固態硬碟,拆下上面的Intel SSD 750 1.2TB PCIe SSD固態硬碟,先製作了這篇開箱文:「 」。 我們先把Intel SSD 750 1.2TB PCIe SSD固態硬碟,裝在主機板上直接測試效能。再做經由Thunderbolt 3.0,實測AKiTiO Thunder3 PCIe SSD 1.2TB外接固態硬碟,交叉比對,就能知道是否能維持原本該有的效能。 處理器:Intel Core i7-6700K 主機板:GIGABYTE GA-Z170X-UD5 TH 記憶體:Kingston ValueRam DDR4-2133 16GB x4=64GB 顯示卡: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 硬碟機:OCZ VECTOR 150 480GB 電源供應器:ENERMAX Platimax 500W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中文版x64 測試設備:AKiTiO Thunder3 PCIe SSD 1.2TB外接固態硬碟 剛開始安裝的時候,無論Thunderbolt 3.0線材怎麼連接,都出現了找不到設備的問題。經過與原形研發,以及技嘉科技討論之後,才發現是主機板根本沒有啟用Thunderbolt 3.0。 至於,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原因,則是因為,技嘉科技的GIGABYTE GA-Z170X-UD5 TH主機板,由於是在Skylake剛推出時發表的主機板。上面的Thunderbolot 3.0,預設是沒有啟用的,這是因為,一開始只啟用了USB 3.1功能,當時,Thunderbolot 3.0認證尚未通過,所以沒有啟用。也因此,必須先更新主機板BIOS,再更新Thunderbolt韌體,最後再安裝Thunderbolt驅動程式,就能正常啟用Thunderbolt 3.0。 這邊使用CrystalDiskInfo、HD Tune Pro、TxBENCH來檢測SSD內部的規格資訊。 這顆SSD,名字叫INTEL SSDPEDMW012T4 1200.2 GB GB。韌體版本為8EV10174,傳輸模式NVM Express,提供對SSD累計讀取,對SSD累計寫入,NAND累計寫入資訊沒有提供,已用次數總計、已用時間總計則有提供資訊。 在HD Tune Pro的資訊選單裡,顯示韌體為E81V1047。 在TxBENCH的Drive Information選單裡,顯示韌體為0174。 首先,我們使用Windows 10內建NVMe驅動程式來進行測試。 這邊使用CrystalDiskMark、HD Tune Pro、Anvil〞s Storage Utilities、AS SSD Benchmark、TxBENCH、ATTO Disk Benchmark與PCMark 7 Professional Edition,來測試SSD的實際效能表現。 這顆SSD,在標準測試,Seq測試項目顯示讀取速度:2549MB/Sec,寫入速度:1234MB/Sec。 效能測試選單裡面,讀取速度:平均值2391.8MB/Sec,寫入速度:平均值1055.3MB/Sec。 這個測試,總分達到了10,086.48。 在AS SSD Benchmark,Seq測試項目,讀取速度:2020.43MB/Sec,寫入速度:1109.73MB/Sec,總分達到了3703分。Compression-Benchmark表現,整個讀寫曲線變化表現出讀寫性能優異! 這個測試,在Sequential測試項目,讀取速度:2540.117MB/Sec,寫入速度:1200.641MB/Sec。 在ATTO Disk Benchmark,8192.0測試項目裡面,讀取速度為2584.934MB/Sec,寫入速度為1237.930MB/Sec。 在PCMark 7 Professional Edition效能測試裡面,Secondary storage score得到5798分,Raw Secondary storage score得到10099分。 首先,我們安裝Intel的NVMe驅動程式來進行測試。 這邊使用CrystalDiskMark、Anvil〞s Storage Utilities、AS SSD Benchmark、TxBENCH、ATTO Disk Benchmark與PCMark 7 Professional Edition,來測試SSD的實際效能表現。 這顆SSD,在標準測試,Seq測試項目顯示讀取速度:2680MB/Sec,寫入速度:1244MB/Sec。 這個測試,總分達到了9,897.22。 在AS SSD Benchmark,Seq測試項目,讀取速度:2020.43MB/Sec,寫入速度:1109.73MB/Sec,總分達到了3703分。 這個測試,在Sequential測試項目,讀取速度:2704.340MB/Sec,寫入速度:1290.138MB/Sec。 在ATTO Disk Benchmark,8192.0測試項目裡面,讀取速度為2677.823MB/Sec,寫入速度為1243.969MB/Sec。 在PCMark 7 Professional Edition效能測試裡面,Secondary storage score得到5859分,Raw Secondary storage score得到11055分。 這邊,我們分別實測同一張Intel SSD 750 1.2TB PCIe SSD固態硬碟,第一個測試方式,是插在主機板上面做效能測試,第二個測試方式,個是經過Thunderbolt 3.0,使用AKiTiO Thunder3 PCIe SSD 1.2TB外接固態硬碟,進行實測。發現兩者的存取效能,還在誤差範圍之內,等同是透過Thunderbolt 3.0,以外接方式來使用,並不影響實際效能的表現,可以說整體表現優異。 值得一提的,這邊要特別注意:「Thunderbolt 3.0連接線,規格差異很大,不能亂買!」 Thunderbolt 3.0連接線,有分成主動式與被動式連接線。所謂主動式連接線,就是線路的兩端,有使用晶片傳輸,確保長距離資料傳輸的穩定性、正確性。所謂被動式連接線,就是線路的兩端,是直接傳輸的,沒有透過晶片串接。 一般的Thunderbolt 3.0連接線,都是被動式。按照Intel制定出來的Thunderbolt規格,標準的被動式的Thunderbolt 3.0連接線,除了要支援100W的電力傳輸,還要能具備40Gbps資料傳輸能力,標準線長為50cm。 後來,有出現使用比較好的線材,做出高規Thunderbolt 3.0連接線,高規的被動式的Thunderbolt 3.0連接線,長度最長已經做到80CM。 被動式的Thunderbolt 3.0連接線,同時也支援DisplayPort 1.2、USB 3.0與USB 3.1的資料傳輸,可以和Thunderbolt 3.0做共用。 被動式Thunderbolt 3.0連接線,也有做出1M、2M版本。要特別注意的,這些比較長的被動式Thunderbolt 3.0連接線,線長比較長的都是在資料傳輸速度降速到20Gbps。 超過50CM的Thunderbolt 3.0連接線,理論上都是主動式。按照Intel制定出來的Thunderbolt規格,標準的主動式的Thunderbolt 3.0連接線,一樣要支援100W的電力傳輸,還要能具備40Gbps資料傳輸能力,標準線長的話,最長可到2M。目前市場上供應有1M、2M兩種版本。 主動式的Thunderbolt 3.0連接線,不支援DisplayPort 1.2、USB 3.0與USB 3.1的資料傳輸,拿來對應USB的話,僅能支援到USB 2.0。 要特別注意的,USB Type-C連接線,共可分為USB 2.0、USB 3.0與USB 3.1,另一種則是被動式Thunderbolt 3.0連接線(40Gbps),被動式Thunderbolt 3.0連接線(20Gbps),主動式Thunderbolt 3.0連接線(40Gbps)。 一般的USB 2.0、USB 3.0與USB 3.1的USB Type-C連接線,是不能與Thunderbolt 3.0共用的。採購時,一定要特別留意。 怎麼辨識,到底是USB 2.0、USB 3.0與USB 3.1的USB Type-C,或者是Thunderbolt 3.0?辨識方式很簡單,Thunderbolt連接線在其連接器上面,都印有Thunderbolt或雷電的字樣。 「AKiTiO Thunder3 PCIe SSD 1.2TB外接固態硬碟」,原形研發原廠建議售價:45,800元,AKiTiO官方直營店報價:42,800元。 「空機」的話,也有單硬碟轉接盒版本,叫做「AKiTiO Thunder3 PCIe Box硬碟轉接盒」,原形研發原廠建議售價:12,800元,AKiTiO官方直營店報價:9,800元。 這次,實測開箱了AKiTiO Thunder3 PCIe SSD 1.2TB外接固態硬碟之後,第一次體驗到了Thunderbolt 3.0,發現它的優勢,以及強大的性能,也看到了原形研發的用心,發現這款外接固態硬碟,不但做工精細,而且相容性高,穩定度不錯,實測效能也表現優異。 整體來說,這是款Thunderbolt 3.0史上最快外接固態硬碟! 廠商名稱:AkiTiO - 艾客優品 - 原形研發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網址: 廠商電話:0800-890-828 →更多的【PCDIY! External SSD & HDD 外接式 固態硬碟 & 機械硬碟 / USB Flash Drive 隨身碟 / Memory Card 記憶卡 / Card Reader 讀卡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HDD / 機械硬碟 / 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NAS / 網路儲存裝置】: →更多的【PCDIY! Camera / 相機 鏡頭 / 攝影機 / 行車記錄器 / 穿戴式攝影機 / 腳架雲台 / 三軸穩定器 / 攝錄影器材】: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浦科特 PLEXTOR S2C 512GB SSD」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
- PHILIPS 276E8VJSB/96顯示器實機開箱, 史上最超值27吋4K級IPS面板極細窄邊框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