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
-
「金士頓 Kingston DTCNY19/32GB」實測開箱,「2019年豬生肖」造型討喜隨身碟!
Kingston (金士頓)每年新年期間,都會推出對應該年份的12生肖造型隨身碟。今年也不例外,因應豬年到來,Kingston這次推出的豬年生肖造型隨身碟禮盒,造型頗具喜氣,適合喜愛蒐集12生肖造型產品的玩家入手。 外盒採用環保紙盒包裝,外型有豬豬的圖案,「豬」圓玉潤的設計。在左下方則有標示32GB的容量,翻到背面來看,則有規格與相容性標示。像是採用USB 3.1 Gen. 1規格,可相容於Windows Vista以上/Mac OS X 10.7以上/Linux v2.6.x以上,以及Chrome OS等作業系統等等字樣,並標示出此隨身碟擁有5年保固,只要正常使用下,有發生任何非人為因素所造成的故障狀況,即可找Kingston原廠來換修! 將外盒貼紙割開並開啟外盒之後,即可看到可愛的豬豬隨身碟在裡面,這次Kingston的豬年造型隨身碟,主體採用橡膠材質,豬鼻子那邊則是隨身碟。豬尾巴則是一個圓孔造型,可以連接各種吊飾使用。將豬鼻子取下,就是一小塊鍍金隨身碟。在連接埠那邊可以看到USB 3.x的藍色接頭,表示此為USB 3.1 Gen. 1的高速隨身碟。在還沒取出隨身碟的情況下,具有防撞、防水能力。因此若不小心進水了,只要確定隨身碟內部已經乾燥的情況下,即可使用。 至於在效能方面,因採用USB 3.1 Gen. 1規格設計,因此存取速度基本上就比一般USB 2.0隨身碟還快,實際使用CrystalDiskMark來進行測試,結果發現循序讀取高達111.8MB/s,循序寫入則達到42.58MB/s。不過在隨機存取之下,其表現就比較不明顯。因此Kingston這隻豬豬隨身碟,比較適合拿來做一般資料資料的存取,不太適合拿來安裝作業系統的開機碟。 整體而言,Kingston這隻豬豬隨身碟,以討喜的外型,搭配有趣的隨身碟拔取設計,不僅適合自用或送禮,以祝福大家2019年 "豬"事如意! 連結=(01)金士頓Kingston XS1000 2TB External SSD實測開箱:體積輕薄、效能優越的高性價比外接式硬碟![http://www.pcdiy.com.tw/detail/27240]
-
AMD Ryzen + Radeon火力加持、Acer Nitro 5強效3A平台展現電競筆電極致效能
AMD自從在2017年起推出Ryzen系列處理器後,主打強悍效能與低功耗,從此撼動了主流電腦組裝界的格局,該年年底也推出AMD Ryzen 5 2500U和AMD Ryzen 7 2700U行動處理器供筆電市場使用,搭載AMD Radeon Vega內顯,提供領先效能、深度娛樂體驗與強大電池續航力。 Acer(宏碁)日前推出全新電競筆電Nitro 5,型號為AN515-42,其搭載的就是AMD Ryzen 7 2700U全球最快超薄筆電處理器。除此之外,還另外搭載AMD Radeon RX560X獨立顯示卡,徹底發揮AMD 3A平台的最大信仰值。 這次小編共收到兩款Nitro 5電競筆電,不過由於內部硬體規格和配置除處理器外皆相同,因此,本文重點將著重在採用AMD Ryzen 7 2700U的版本上。接下來就讓小編帶大家來一探Nitro 5這款低於3萬元台幣的電競筆電能為玩家們帶來怎樣前所未有的遊戲體驗吧! Nitro 5的沉穩內斂設計,從外箱上就能直接看出,外盒上僅放上簡約的「Acer Nitro 5」字樣,顯得更加精煉,內裝的配件部分,除了Nitro 5筆電本身以外,另外還有充電線和變壓器。 第一眼看到Nitro 5的外型設計其實不難看出它就是一台電競筆電,不過相對於其他同類型筆電來說,Nitro 5還是顯得相對沉穩、內斂許多。在筆電A面的視覺體驗上採用黑色類碳纖維的編織紋設計,看起來十分有質感,正中央則是放上黑色金屬髮絲紋Acer商標,在編織紋的外型設計裡,這塊Logo就顯得格外醒目有質感,四邊稜角分明,尤其是上緣部分有稍微的梯形邊框設計,給人些許硬派風格。 在下方轉軸處部分則是採用鮮紅的配色設計,營造出標準的黑紅電競風格配色,轉軸上另有刻上Nitro字樣,營造整體的質感。轉軸下方則是散熱口,採左右對稱的設計,會直接讓人聯想到跑車燈的外型,很有霸氣感。 再來看看連接埠的部分吧!Nitro 5在連接埠的選擇上給的是誠意十足,筆電的右側除電源孔和電源指示燈以外,另提供兩組USB 2.0連接埠供連接滑鼠或其他裝置使用,下方還有3.5 mm耳機孔。筆電左側的部分則是提供一組Ethernet網路孔、一組USB 3.1 Gen 1 Type-C、一組HDMI和另一組USB 3.0連接埠,整體來說連接埠的使用非常有彈性。 接下來看看Nitro 5螢幕的部分,螢幕的尺寸為15.6吋,比例則是標準常見的16:9,解析度為FHD(1920x1080),採用的面板是LCD面板,在螢幕亮度的部分表現清晰,在顯示技術方面則是使用橫向電場效應顯示技術(IPS),能提供優異的可視角,最高可達170度,幾乎從任何角度下觀看畫面,都不會有畫質色彩失真的問題,讓Nitro 5不僅可以拿來玩遊戲,就算日常看影片也能提供極高的視覺體驗。 在螢幕邊框方面,雖然Nitro 5並未追隨2018年筆電的窄邊框趨勢,但15.6吋的螢幕占比還是提供了優異的視覺體驗,同時在螢幕邊框的四角上另有墊高的貼心腳墊設計,避免螢幕直接和筆電C面的鍵盤接觸,減少潛在的刮傷風險。另外,在螢幕的上緣中央則是維持傳統前置鏡頭的配置,解析度為720p,臨時有需要時也不必擔心鏡頭角度的問題。 電競筆電要拿來玩遊戲,鍵盤本身的敲擊感就是重要的一環。Nitro 5筆電在C面的鍵盤配置上,採用標準100%全尺寸的配置,除各類功能鍵以外,也另外配有獨立的方向鍵和數字鍵區,以利一般日常或辦公使用,按鍵本身也支援紅色背光,並可藉由快捷鍵開關,在WASD四顆各類遊戲常用的按鍵上,則是另外使用紅色邊框做醒目標示,以便在暗處時仍能快速敲擊。按鍵本身的敲擊回饋感不錯,比起一般常見的輕薄筆電來說,Nitro 5的按鍵鍵程較深,敲擊起來回饋更有力,不管是要做為遊戲還是一般文書處理都十分順手。 鍵盤下方則是斗大的觸控板,採用的是Windows Precision驅動程式,因此整體的操作流暢度不在話下,玻璃質感的表面滑起也十分舒適,四周則是和按鍵部分採用相同的紅色邊框設計,為觸控板本身的外型增添了不少電競色彩。 來看看Nitro 5底板的部分吧!這邊其實也能看到不少外型設計上的硬派風格,包含上半部延續轉軸和散熱口的跑車燈外型設計,其中比較引人注意的是左右兩塊掀蓋,這裡就是提供玩家自行升級的好所在啦! 左邊的部分是2.5吋硬碟的位置,小編收到Nitro 5時,其本身在儲存空間配置的規格是256GB M.2 SSD加上1TB HDD的配置,左邊這塊就是可以讓玩家自行升級硬碟的地方啦!至於SSD的部分則是要把底板整個卸下以後才能看到。在右側掀蓋下方的則是記憶體的部分,Nitro 5出廠時內建8GB DDR4-2666MHz記憶體,這裡則是另外提供兩組記憶體插槽供玩家升級,為一個十分貼心的設計。 在進行實際的測試以前,先容許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這次收到Nitro 5電競筆電的重點規格吧!前文提過小編這次收到的Nitro 5筆電有兩個版本,唯一不同處在於採用的處理器不同。其一為AMD Ryzen 7 2700U,另一款則是AMD Ryzen 5 2500U,兩款皆搭載AMD Radeon RX560X獨立顯示卡,記憶體則是出廠時的8GB DDR4-2666MHz配置,儲存空間方面為AMD Ryzen 5 2500U版本為128GB SSD加1TB HDD的配置、AMD Ryzen 7 2700U則是256GB SSD加1TB HDD的配置。 接下來小編將以搭載AMD Radeon 7 2700U處理器的版本作為這次測試的主要評斷重點,並另外附上另一款的測試數據供玩家參考。接著就以常見的測試軟體進行實際測試,另外也會使用目前熱門的幾款遊戲內建的跑分軟體進行跑分,以便將Nitro 5的電競效能量化。 除了常見的測試軟體以外,想知道電競筆電在遊戲的表現當然還是實際遊玩最準確,接下來我們找了當紅的幾款遊戲如《英雄聯盟》、《暗黑靈魂3》來為玩家們實際測試Nitro 5的遊戲表現。 Nitro 5針對3A級遊戲的表現,雖然畫質須調整至中或降低解析度處理,但以3萬元的入門級電競筆電來說,能有這樣的遊戲流暢度已經非常優秀了! 在軟體設定方面,Nitro 5搭載Nitro Sense和AMD Radeon驅動程式,輔助玩家快速調整Nitro 5筆電的基本設定。 另外,身為搭載AMD Radeon系列顯示卡的Nitro 5,當然也內建AMD Radeon驅動程式,在這裡可以快速針對顯示卡進行設定,包含獨立的RX 560X和Vega 8內顯皆可。 Acer Nitro 5電競筆電以硬派的黑紅電競風配色,A面放上極具特色的黑色類碳纖維編織紋,並在轉軸處使用跑車燈風格的設計,處處顯現出電競的經典風格,但又相對內斂許多。內裝上則是搭載AMD Ryzen 7 2700U處理器搭配AMD Radeon RX 560X顯示卡,運行基本的線上遊戲或是部分3A級遊戲皆游刃有餘;預算方面,Acer Nitro 5將整台筆電的價格壓在三萬以內,在入門級市場的競爭力具有極大的競爭力,對於一般休閒玩家來說,Acer Nitro 5無論是要用來玩遊戲,還是普通日常文書辦公皆可輕鬆應付,非常推薦這台效能高又容易入手的電競筆電給大家! 廠商名稱:ACER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258-222 廠商網址:
-
創新好聲音!Creative SXFI AMP現場開箱、體驗與直擊,搭載「耳機全息術」設定個人化專屬音頻,帶您深入立體音效世界
當今的視聽產品,已經陸續從2D發展到3D環繞的世界。視覺方面,當今的遊戲早已邁向3D視覺發展,並持續朝向產生更逼真的畫面,更有VR技術,帶領玩家更真實的遊戲體驗。 在聽覺方面,為追求更立體環繞的效果,可從建構家庭劇院5.1、7.1,甚至9.1聲道的音響來著手。但是對一般人來說,這是一筆不小的花費,且只能在家裡享受,對於一般喜歡聽隨身聽的行動族群來說,只會使用到2聲道的耳機,無法享受到類似家裡那樣的立體環繞音效。因此,當今有不少技術公司,為了突破耳機的限制,紛紛推出各種虛擬環繞音效的技術,並導入耳機產品中,讓玩家感受到猶如家庭劇院7.1聲道那樣的震撼力! 每個人對聲音的感受都不一樣,加上每個人的頭型、耳型都長得不一樣,因此市面上具有虛擬立體環繞音效的耳機,所帶給每個人的體驗不一定完全相同。Creative (創新未來) 這家以聲霸卡 (Sound Blaster) 起家且聞名的音效技術專家,自CES 2018就推出全新Super X-Fi「耳機全息術」,其透過個人化專屬音頻的設定,讓音效可以針對不同人的耳道與頭型,來獲得更棒的聆聽品質,該產品也獲得了CES 2018最佳產品獎。 今年CES 2019,Creative更全面將此技術發揚光大,除在北美時間1月3日發表兩款搭載Super X-Fi技術的耳罩式耳機:SXFI AIR與SXFI AIR C之外,更提供全新的SXFI AMP現場體驗,讓媒體可以優先體驗這款劃世代的音效產品。 Creative的SXFI AMP,是一款專為耳機族設計的一種「線控耳擴」周邊產品,可以搭配您正在使用的耳機來使用,當然搭配各式Creative的SXFI認證耳機,聆聽效果會更好。根據Creative官方的說明,Super X-Fi可在專業工作室中捕捉高階多揚聲器系統的聆聽體驗,並透過複雜的演算法和計算密集型技術,為您的耳機重現同樣的擴展體驗。其可以針對頭部和雙耳進行映射,以幫每個人定制出個人化專屬音頻,達到絕佳的聆聽效果。 有關SXFI AMP可以搭配的裝置如下: ● 手機或平板:Android手機/平板 (Android 7.0以上)、iPhone手機/iPad平板 (須搭配其他配件,後詳述) ● 電腦:Windows PC (需Windows 10 1703以後版本)、Mac (需Mac OS X 10.13以後版本)、Linux ● 遊戲機(家機):Sony PS4 / PS4 Pro、Nintendo Switch (目前暫不支援Xbox) 簡單來說,耳機搭配SXFI AMP,無論是看電影、聽音樂、玩遊戲,都將擁有更加立體的音效表現。 SXFI AMP是一個小小的控制器,上面有SXFI開關、音量上鈕/音量下鈕/播放暫停鈕(接話/掛話鈕)。在上方則有一般3.5mm的耳機孔,下方則有一個USB Type-C的連接孔。產品裡面內建Super X-Fi Ultra DSP晶片,可載入個人專屬音頻的Profile,讓內部的晶片產生屬於您個人最佳的音頻串流,然後發送至耳機,並透由耳機傳到您的雙耳裡,以聽到最令人興奮的立體音效。 使用前,要先到Google Play商店下載一個SXFI App,這個App可說是整個產品的核心,其具備個人化設定、裝置設定、音樂播放等功能,並提供韌體更新與個人化設定Profile上傳至SXFI AMP的功能。因此,在使用這個產品之前,您都至少要準備好一支Android手機(或平板),才能順利使用。 在使用時,先以SXFI AMP的個人化設定,來對您的雙耳與頭型進行拍照,建議找別人幫你拍一下,然後SXFI App就會去根據您的頭型與雙耳的形狀,來計算出最佳的聆聽參數,並將這個參數(Profile)傳至SXFI AMP硬體裡面。這個動作每個人只要做一次就可以了,以後要聆聽時,只要設定到自己的Profile即可! 連接時,只要將您既有的耳機接到上面的3.5mm耳機孔,然後將隨附的USB-C至USB-C線連接到你的手機/平板、電腦、遊戲機,就可以了!若您手機是micro USB介面,也可拿出包裝內的USB-C轉micro USB的轉換線來使用。 至於iPhone/iPad使用者來說,由於其採用Lightning介面,使用時必須先有一條Apple Camera Kit (Lightning轉USB Type A線),然後再準備一條USB Type A轉Type C的線,這樣才可以使用。由於iPhone因OS本身限制,並不提供個人化設定Profile上傳至SXFI AMP的功能,因此在使用前,必須得先透過Android手機來幫忙上傳Profile,然後再拿到iPhone/iPad使用。 在CES 2019期間,Creative展示了一系列以Super X-Fi為主題的技術與產品。包含全系列的耳機、喇叭、音箱等等,當然全新Super X-Fi技術的耳機也在現場亮相,當然這款SXFI AMP線控耳擴也是展示的主角之一。至於您熟悉的聲霸卡,現場也有展示Sound Blaster AE-9音效卡,搭配一個控制模組,比較像是給專業音效師在使用的!(是說,現在電腦都有內建音效了,有多少人還會額外買音效卡呢?) 以下就帶各位讀者,來一睹Creative全新產品系列,以及應用吧! 廠商名稱:Creative 創新未來 廠商網址:
-
奢華工藝與科技的完美結合、ASUS Maximus XI Formula頂級版Z390駕臨
-
簡單即是信仰!NVIDIA GeForce RTX 2060創始版開箱
NVIDIA終於在CES 2019大展上正式發表眾所期待的GeForce RTX 2060顯示卡,除了作為RTX系列目前最入門等級的顯示卡外,同時也補足了RTX全系列顯示卡產品線,目前RTX陣容看起來可以說十分堅強。 小編也很迅速地收到NVIDIA官方的GeForce RTX 2060創始版顯示卡,接下來話不多說,馬上就來開箱給大家看囉! RTX 2060創始版外箱維持NVIDIA一貫的斜條紋設計,拉開上蓋後就會直接看到顯示卡本身囉!RTX 2060創始版的正面採用的是雙風扇的設計風格,整體維持創始版卡片系列的簡潔設計,小編個人還滿喜歡的! 實際開始測試前先跟大家報告一下RTX 2060創始版的基本規格,具備1920顆CUDA核心,基礎時脈為1365MHz、最高可超頻至1680MHz,記憶體方面則是具備6GB GDDR6,速度為14Gbps,頻寬則是336 GB/s。 開始測試囉!小編將以常見的各類量化測試軟體作為主要依據,並且搭配幾款熱門的跑分遊戲,將RTX 2060創始版的實際效能量化給玩家們參考。 處理器:Intel Core i9-9900K 主機板:ASRock Z390 Extreme 4 記憶體:G.Skill Flare X DDR4-3200 8Gx2 儲存空間:Intel Optane 905P 512GB 作業系統:Win10 Pro 64Bit build1809 NVIDIA正式推出RTX 2060創始版後,現階段RTX系列顯示卡等於全數到位,高階(RTX 2080 Ti)、中階(RTX 2080、RTX 2070)和入門(RTX 2060)皆有對應版本,接下來小編將提供大家RTX系列顯示卡的效能比較,供玩家們參考,若有升級的需求,可藉此評斷哪一張卡才是現階段最適合自己升級的選擇。另外,也同樣附上和上一代GTX系列的效能比較,這裡選擇較常見的GTX 1080、GTX 1070作為比較,讓仍在使用的玩家同樣當作參考。 從測試的結果中可發現,RTX 2060創始版作為目前的入門等級RTX系列顯示卡,在效能上表現並不俗,儘管4K表現不如RTX家族中的老大哥RTX 2080 Ti,但在一般的FHD解析度下,各類遊戲的平均FPS依然非常流暢,普遍甚至還比GTX 1070的表現還要好。 另外,RTX 2060創始版還具備即時光線追蹤技術的支援,是進入該視覺技術的最低門檻選擇,若是不想花大錢、又想擁有該技術的新世代視覺表現的話,RTX 2060創始版的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文走至此,RTX 2060創始版的開箱測試已告一段落,小編認為,如果未來NVIDIA沒有推出其他RTX系列更入門階級如RTX 2050之類的版本的話,RTX 2060創始版作為現階段RTX系列最入門的顯示卡,是一個非常優質的升級選擇。 外型上,創始卡一向是以乾淨的簡潔外型取勝(還有一股NVIDIA的信仰?),效能表現上,雖然創始版的時脈表現相對於其他自製卡廠商的版本稍低,但表現依舊不俗喔!同時,RTX 2060也是晉身光追效果的入門顯示卡,不想花大把鈔票、又想讓遊戲畫面更好的話,RTX 2060創始版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
「威聯通 QNAP AfoBot阿福寶 智慧視訊裝置」開箱實測,思念就要即刻說愛!
QNAP (威聯通)在台灣是數一數二的NAS網路儲存設備領導廠商,近年來他們開始將觸角深入家庭,並且結合AI語音辨識推出了陪伴型機器人「阿福寶」(AfoBot),QNAP從家庭的生活情境角度出發,提供影音生活娛樂功能,讓居家生活更輕鬆便利。 阿福寶本身是一台放置型的智慧視訊裝置,正面配有8吋的廣視角螢幕,可提供170度的視野角度,上方則是提供一顆FHD高畫質廣角攝影鏡頭,鏡頭為500萬畫素,支援一般照相和1080p錄影,並內建了32GB的儲存空間,可儲存使用者的寶貴回憶。攝影機可上下轉幅100度、螢幕機身則是提供360度的旋轉轉幅,而且阿福寶在進行視訊通話時,會自動追蹤人臉並跟隨轉動,視訊通話好輕鬆。 另外,阿福寶也具備高靈敏度的立體音效麥克風,可消除回聲和噪音,同時也具備環繞音效揚聲器,兩者相互搭配,確保視訊通話時的溝通品質。螢幕下方除了藍色電源鍵外,另有USB Type-C連接埠和記憶卡插槽,可增加儲存空間(內建32GB不夠用的話~)。機身的正面則是另有具備保護蓋設計的USB 2.0連接埠。 阿福寶在機身底座除了具備電源插孔外,另外也提供乙太網路埠(RJ45)方便使用者連線上網,其本身也支援WI-Fi無線網路連線,不想一堆線材接來接去的話,透過Wi-Fi其實就很方便。 初次使用阿福寶時,需要使用者利用QNAP的「AfoTalk」App進行連線配對(可透過Google Play下載),藉由App本身的QR Code條碼即可輕鬆設定,設定完成後,便可以直接使用手機App播打視訊電話,超方便喔。 另外,阿福寶本身也支援語音辨識能力,藉由說出「小福小福」再加上指令後,阿福寶便可以做到很多事,像是設定鬧鐘、天氣預報等等,另外也可以設定生活提醒,例如測試血壓、血糖、按時回診、服藥等等,幫助家中長者注意身心健康。同時,阿福寶也支援多種主流影音娛樂應用程式,整合KKBOX等多家影音內容平台,阿福寶具備NLU(自然語言理解)能力,可模糊比對語音指令,準確搜尋曲目和影片。 整體來說,阿福寶的定位設定在居家生活環境中,而為了讓家中長輩、小孩都能輕鬆無障礙的使用,阿福寶本身的設定較為簡單直覺,無論是一般的視訊通話,還是藉由手機App遠端監控畫面,甚至是一般日常的語音指令,阿福寶都擔任重要的家庭陪伴角色,身在遠方的遊子想到家裡長輩時,一通電話,思念便可立刻傳達。 廠商名稱:QNAP - 威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2641-2000 廠商網址:
-
「威聯通 QNAP TBS-453DX NASbook」實測開箱,高效多工、輕薄可攜的NAS新選擇!
QNAP (威聯通)是台灣數一數二的NAS網路儲存設備領導廠商,其推出的各式NAS產品與各式延伸應用產品,皆有不錯的市場口碑。這次QNAP這次在CES 2019上推出全新的TBS-453DX NASbook,它整合雲端服務,並且搭配CacheMount快取功能讓存取雲端檔案如同本機般操作順暢,同時也使用雲端空間進行存檔、備份和復原,以NAS的角度來說,是一個比較另類卻又具備全方位需求的選擇。小編現在手上已經收到TBS-453DX NASbook這款產品了,馬上開箱給大家看看! 另外,QNAP這次在CES 2019上還有展出許多NAS相關的產品,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我們的其他相關報導喔! 外型上,整體的尺寸大小會比較跳脫既有對NAS這項產品的概念,不再是方方正正、箱形大小的外觀,反而比較像是小筆電的感覺,輕薄的不像是一台NAS,應該是看到這款產品的第一印象;TBS-453DX NASbook全機配色簡單,主要以乾淨的白色系為主,主要連接埠集中在機身後方,正面為開關機和音量控制,側面則是散熱口。整體機身外型十分輕薄,重量僅800克,攜帶也很方便,很適合一般辦公室環境或是行動工作者使用。 大家有沒有覺得很奇怪,為什麼NAS還需要做音量控制?這跟大家對於一般傳統NAS的概念可能有些不同,主因在於這次TBS-453DX NASbook支援多媒體影音串流的部分,使它可以直接藉由HDMI輸出影像到顯示器上,因此,額外提供音量控制供使用者操作。「NASbook」一詞的概念其實也是出自這樣的概念而來,也就是說,傳統NAS基本都作為單純檔案儲存使用,但NASbook則是有擷取「Notebook」一詞的概念,建構出「NAS」+「book」這樣的結合,讓NAS也能像筆電一樣具備多媒體功能。 簡單說一下TBS-453DX NASbook的規格部分,內部搭載Intel Celeron J4105四核心1.5 GHz處理器,記憶體部分則是提供4GB DDR4雙通道記憶體(可擴充至8GB),內建4組M.2 2280 SATA SSD專用連接埠,可以讓使用者安裝M.2 SSD使用,使用M.2 SATA SSD的設計導因於目前M.2 SSD大容量版本價位降低,已經幾乎接近傳統硬碟價格,因此,這也使得TBS-453DX NASbook的檔案傳輸速度相較於一般NAS,得以大幅提升。 另外,TBS-453DX NASbook具備兩組乙太網路埠提供網路傳輸,其中一組為Gigabit等級、另一個則是10 Gigabit等級,並且在內部採用Aquantia Multi-Gig晶片達到高網速,因此,可藉由Thunderbolt 3對10GbE網路轉接器,讓具備Thunderbolt 3 Type-C連接埠的Mac或Windows電腦也可輕鬆使用高速網路。 另外,在多媒體輸出部分則是提供一組HDMI 2.0,最高可輸出3840x2160解析度、畫面更新率60 Hz的影像輸出。最後,TBS-453DX NASbook也提供彈性豐富的USB連接埠,包含正面有兩組USB 3.0 Type-A、背面共計有4組USB 2.0 Type-A、機身右側則是另有一組USB 3.0 Type-A供使用。 TBS-453DX支援Cloud Gateway服務,可彈性掛載超過20個雲端服務,無縫地使用雲端空間進行存檔、備份和災難復原,不需要購買超大硬碟也能享有輕便、靈活的檔案儲存空間。另外,TBS-453DX也支援「VJBOD Cloud」區塊型Gateway,可將雲端空間在NAS上模擬為區塊裝置,建立磁碟區或iSCSI LUN,讓傳輸大量小檔案時效率更好,系統也只會傳輸變更過的資料,更省頻寬。 廠商名稱:QNAP - 威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2641-2000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更多的【PCDIY! 企業級網路設備 - Enterprise Network - 商用 - 路由器 / 無線路由器 / AP / 交換器 / IIoT / 防火牆】: →更多的【PCDIY! 家用網路設備 - Home Network - 路由器 / 電競 無線路由器 / AP / 交換器 / 網路卡 / 網路攝影機】: →更多的【PCDIY! 智慧家庭 SmartHome / 智慧辦公室 SmartOffice / 智慧攝影機 Smart Camera / 智慧門鎖 Smart Door Lock / 智慧門鈴 Smart Doorbell】: →更多的【PCDIY! Network Hardware / 網通設備 / 弱電工具 / 機櫃產品 / 機房世界】: →更多的【PCDIY! HDD / 機械硬碟 / 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SSD / 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IT資訊新聞】:
-
晉身RTX一族的最佳升級選擇,EVGA GeForce RTX 2060 XC Ultra開箱評測
眾所期待的GeForce RTX 2060系列來啦!真的是千呼萬喚始出來,NVIDIA終於在CES 2019大展上面正式公開發表了RTX系列目前的最入門階級顯示卡「GeForce RTX 2060」,依然採用圖靈架構,並且支援即時光線追蹤技術,這樣看來,RTX 2060或許是最適合升級的一張顯示卡也說不定! 小編也在第一時間就收到EVGA的自製卡版本「EVGA GeForce RTX 2060 XC Ultra」,迫不急待地就想趕快幫大家測試和開箱,話不多說,馬上開始囉! RTX 2060目前身為NVIDIA RTX系列顯示卡的最低入門階級版本,但仍然還是有支援即時光線追蹤技術的,早前曾有消息指出該卡或許將因為效能考量考慮不支援該技術,不過看來NVIDIA後來還是找到方法在不影響效能的情況下,讓RTX 2060顯示卡可支援即時光線追蹤技術。 這次測試的主角則是由EVGA推出的EVGA GeForce RTX 2060 XC Ultra超頻版本顯示卡來擔任,工作頻率方面,基礎時脈為1365 MHz,和NVIDIA創始瓦斯爐版本相同,不過最高可超頻至1830 MHz,這點就比創始版的1680 MHz高了不少。 在繼續介紹規格和測試之前,先快速帶大家看看外觀吧! 看完了外在,接下來就要看看內在啦!EVGA GeForce RTX 2060 XC Ultra這張卡意外的非常好拆解呢XD! 整體來說,應該可以發現RTX 2060的PCB設計較幾位RTX大哥來說,顯得略短一些,單配置1組PCIe 12V 8-Pin電源插槽也不難猜測耗電上面會比較低(省電),前面小編提到這款EVGA RTX 2060意外的好拆是由於整體設計都透過直觸式的散熱方式,所以沒有過多繁複的交錯式互扣的散熱設計,透過密集式鰭片設計與2顆散熱風扇、並輔以底下的3根熱導管來幫助廢熱排除(背面最尾端還有一片散熱板);另外大家有沒有發現到,RTX 2060的PCB比起整個散熱鰭片組要小一些,EVGA透過較長版的散熱鰭片組,讓上方的2顆風扇可以以較慢速度下增加風流、同時達到靜音的效果。 而且注意一下上頭的2顆風扇就可以發現到有打上EVGA小Logo對吧(E字),採用最新的液壓動態軸承風扇,可以增加氣流流動並提高散熱性能,還能降低噪音達15%,然後剛剛說的「E字」,還具備有讓通過風扇的氣流更平滑的效果,可降低風切聲至4%,厲害吧! 進入實機效能測試之前,複習一下前面提到的規格部分,這款EVGA GeForce RTX 2060 XC Ultra版本具備了1920 CUDA核心、加速頻率達到1830 MHz、採用PCIe 3.0架構,內建6GB GDDR6記憶體、192bit/14000MHz、記憶體頻寬達到336GB/s。 接著就來看看效能表現吧!小編將使用常見的數款跑分軟體進行測試,尤其近期3DMark剛釋出「Prt Royal」模式,正式支援即時光線追蹤效果的測試,也可以讓測試結果更客觀一些。 (測試平台:Core i9-9900K、ASRock Z390 Extreme 4、G.Skill Flare X DDR4-3200 8Gx2、WD Black PCIe NVMe M.2 1TB SSD、Win10 Pro 64Bit build1809) 除了軟體外,這邊也附上幾款遊戲的測試結果供玩家們參考,測試項目包含《古墓奇兵:暗影》、《刺客教條:奧德賽》以及《極地戰嚎5》,每款遊戲皆是以最高的遊戲畫質進行測試的。 從遊戲中的測試結果可看到,平均FPS在4K解析度下雖然不像其他RTX系列顯示卡優秀(畢竟等級不同),但在主流FHD解析度下,各款遊戲都能達到不錯的流暢FPS表現,即便是2K模式,也都能應付自如,這對目前有許多玩家已入手2K寬螢幕的情況下(2560x1440),可以說是個玩Game的好幫手。 GeForce RTX 2060的推出,也補足了目前NVIDIA RTX系列顯示卡的所有產品線(假設未來沒有RTX 2050以下版本的話...),身為目前該系列最入門階級的版本,其效能表現依然不俗,而且也支援即時光線追蹤技術,從規格面來看,至少是邁入最新一代的領域;以目前官方報價349美元的價格來說,換算匯率加上稅後,估計可能會落在13000元台幣左右(各品牌和卡片版本或許會有差異),這樣的價格換得一張次世代顯示卡,或許會是不錯的選擇,而隨著開賣的同時,現在市場上的實際價格也已經出爐囉,跟小編的預估差不多。 而EVGA GeForce RTX 2060 XC Ultra超頻版本顯示卡這次採用的新外型設計深得小編的心,加上基本效能的表現也不差,考慮到XC Ultra版本還可進行超頻(透過專屬的EVGA Precision X1軟體),最高可超頻至1830 MHz的情況下,效能表現或許已經接近RTX 2070系列了,再加上送遊戲與5年保固,C/P值值得關注。想嚐鮮的朋友,可以入場選購了! 廠商名稱:EVGA 艾維克科技 廠商電話:(02)8226-2868 廠商網址:
-
最熱血的街機體驗還原,Razer Panthera Evo PS4街機專用電玩搖桿開箱
Razer日前推出專為PS4家用遊戲主機設計的Razer Panthera Evo街機專用電玩搖桿,Razer Panthera Evo 是超暢銷 Razer Panthera 大型搖桿的再進化版。進化後的搖桿經 Team Razer 成員何坤賢 (Xian Ho Kun) 和 Kenny Omega 等世上頂尖的電競選手與社群高手的嚴格測試與調整,能夠符合電競場上的激烈使用需求。它除了具備多種高階的功能以外,同時也具備耐用度,以及提供客製化裝飾板的功能,在完整的操作體驗外,也能有個人化風格的變化空間。 Razer Panthera Evo外觀上採用藍色的主配色設計,配上正面裝飾板巨大的Razer圖樣,這就是信仰阿各位客官!Razer Panthera Evo外型上經過重新設計,使得搖桿整體的重量可以更加平衡,高度也經過最佳化以強化玩家的遊戲表現,並且在底部採用防滑橡膠底座,以避免手部激烈動作下搖桿從腿上滑出的可能。 搖桿裝飾板上共計有八顆主按鍵,採用Viewlix風格,分別對應PS4搖桿上的八顆按鍵(右側和前置四顆),另外也有街機專用的蘑菇頭搖桿,採用的是Sanwa的搖桿,這款高品質的搖桿深受格鬥界玩家的歡迎,操作體驗一流,同時也為玩家找回街機最熱血的感動。具備3.5mm耳機孔的特性也讓Razer Panthera Evo更適合現代遊戲主機遊玩,並且可以在遊戲中即時和隊友溝通。 Razer Panthera Evo內部較人為之驚豔的是,在主要的八顆按鍵上,都採用Razer和旗下電競鍵盤相同的RAZER機械軸,可以為整個搖桿帶來更強的耐用度,可承受多達3000萬次點擊,耐用度超過一般街機搖桿。 外型上,Razer Panthera Evo還有另一項特色,就是搖桿正面的裝飾板造型。預設的圖樣是Razer自家的Logo,其實小編個人已經覺得這樣的設計很不錯了,不過,Razer Panthera Evo提供玩家自由調整正面裝飾板外觀設計的選項,讓玩家可以在酷炫、完美還原街機熱血感動的同時,也能用有更多的自我個人化彈性空間。 廠商名稱:Razer 雷蛇 廠商電話:(02)2341-1038 廠商官網:
-
帶著ZenFone去旅行、Max(M2)大尺寸+大電量續航,隨時Fun翻天
2019年的一開始,ASUS新推出的ZenFone Max (M2)就給玩家帶來了新的驚喜,承襲大電量的訴求重點,搭配上雙主鏡頭與雙4G/雙卡雙待設計,再配上6.3吋超大螢幕特色,玩家可以追劇、聽音樂、出差旅行都不用擔心電量不足的問題;2019年的一開始,就跟著小編一起與ZenFone Max (M2)來場愉快的旅行吧! 話說ZenFone Max系列也推出了第二版了,號稱電力怪獸的Max系列應該讓許多需要大電量需求的玩家感到滿意才對,新出爐的M2版本承襲原本前一版的諸多優點,主打可達2天長效續航特色,搭配加大置6.3吋的螢幕設計,應該可以讓有需求的玩家來一次新的升級了。 包裝彩盒的設計以黑色為基調、配上藍色漸層的閃電圖案,呈現出沉穩內斂的質感又清楚的展示了訴求重點,大電量怪獸的Max字樣也清楚的打在上頭,右下角的M2則是標示了這款版本為M2版,這可是繼承前代優勢的新版本。 打開外包裝之後就可以看到附贈的透明外殼組以及底下的ZenFone Max (M2)手機機身本體,更底下就是其餘的三樣配件,包括電源變壓器插座、Micro USB傳輸線以及耳機,算是標準的內容物包裝;規格面的部份,ZenFone Max (M2)除了將螢幕提升到6.3吋大尺寸外,也採用HD+(1520x720)IPS全螢幕設計,具備88%屏占比,加上2.5D曲面玻璃與十指觸控電容式感應,操控更流暢。 處理器則是採用了Qualcomm高通8核心/14nm的Snapdragon 632、搭配高通Adreno 506 GPU,效能表現更具水準,至於記憶體與儲存容量則是採3G+32GB模式,搭配上3卡槽設計的SIM卡內還具備有額外的MicroSD擴充功能(雙SIM卡+MicroSD),玩家不用擔心容量不夠的問題;外觀上採用的是高質感的金屬機身設計,僅7.7mm的纖薄機身風格與160g重量,讓玩家可以自在掌控,目前推出有躍動藍、率真銀兩款顏色,這次小編拿到的版本是率真銀。 續航力方面則是配上內建高達4000mAh大電量電池,按官方說法,可以提供玩家高達33天4G待機、35小時3G通話、22小時Wi-Fi網頁瀏覽、21小時影片播放、8小時Garena Free Fire遊戲時間等不同使用模式下的長效續航力,而且也支援快充,只要短時間充電即可恢復手機的長效續航特色,這方面則是算是這款Max系列的特點。 另外,手機的相機方面則是採用了雙鏡頭設計,提供1300萬像素主鏡頭(F1.8光圈)與200萬像素景深鏡頭,透過內建的13種AI場景攝影,智慧捕捉完美瞬間,怎麼拍都是最完美的相片;正面上方小瀏海的前置鏡頭則是採用了800萬像素(F2.0光圈)設計,搭配柔光LED閃光燈與即時美顏功能,怎麼自拍都能夠展現無時無刻的美麗風貌。 其他功能還包括了背面的後置指紋辨識感應器(0.3秒解鎖、支援5組辨識)、5磁喇叭搭載NXP智慧擴音技術(NXP 9874)、ASUS降噪技術麥克風、原生Android Oreo作業系統等,另外,現在購買再加送100GB免費Google Drive儲存空間,官方算是誠意滿滿囉! 透過實際手機上的APP檢測來看看內建的規格資料,從CPU-Z偵測就能夠清楚看到8核心狀態,720x1520 HD+ IPS全螢幕設計的6.3吋大尺寸螢幕+88%高佔比,追劇就是棒;從AIDA64裡面可以看到前後鏡頭的細項資料,1300萬像素主鏡頭+200萬像素景深鏡頭與800萬像素前置鏡頭,搭配大光圈設計,提供玩家拍出完美好照片。 透過電池監控的APP更是可以看到這款Max (M2)的續航力有多厲害,就如同官方自豪的部分「全螢幕電力怪獸」、兩天長效續航,為了證明有多能撐,其實在一開始充飽電之後,直接丟著看能撐幾天,一晃眼過去了8天,仍舊可以使用(雖然已經低電量),帶著外出旅行真的是很方便,甚至透過另一款APP可以看到在充滿電力的狀態下,預估待命時間可達5天+5小時,Wi-Fi模式下播放音樂都能長達連續使用22小時48分鐘,就算出去玩個一整天,忘了帶行動電源也不怕用到一半就沒電,真的是厲害的電力怪獸。 別以為是中階版本就認為玩遊戲很遜咖,跑小小兵遊戲一樣可以玩得很高興,至於效能實測的部分,安兔兔可以跑出104451的成績、PCMark 1.0/2.0也分別有7195/6081的表現,在Geekbench的測試上,單核與多核的成績也分別有1247/4779的數據。 Max (M2)在照相方面內建有AI場景偵測功能,多達13種場景偵測(人、食物、貓、狗、日落、天空、綠地、海洋、花、植物、雪、舞台、文字),包括了室內外可能會用到的場景,直接最佳化拍攝模式,讓每張照片都能夠完美呈現拍攝當下的景致;後置主鏡頭具備的相位對焦(PDAF)功能能夠精準而快速地對焦攝影主角,加上EIS電子防手震系統,能讓錄影更為穩定而不失焦,搭配上另一顆200萬像素的景深副鏡頭,讓使用者能夠輕鬆拍出媲美專業水準的人物或物體特寫。 前置鏡頭還內建有即時美顏功能,可立即修飾自拍照、去除瑕疵、平衡臉部特徵、增強膚色及提供多項自拍功能,真的是在家與外出都合適且方便使用的隨身拍照好幫手。 剛巧要出國玩耍,就帶著Max (M2)一起去旅行囉!既然號稱大電量+美拍功能強大,出去遛一圈不就知道了;小編隨手逛、也隨手拍,實際使用感覺是覺得拍照反應算快,大概許多場景真的是傻瓜模式就只按快門照相,透過內建AI場景功能,其實拍出來的畫面還蠻不錯的,特別是暗處感光或室內拍照,其實都不會覺得拍出來的照片過案或是模糊,不只白天拍的街景或是美食的畫面擷取,甚至是清晨黎明的那一刻捕捉,都能為使用者留下美好的畫面與印象。 另一點就是4000mAh大電量的優勢,的確是如同官方主打的特色般耐用,雖然小編以防萬一的還是有帶著行動電源備用,可是玩了一整天,包括拍照、聽音樂、查地圖、開藍牙、咖啡廳追劇等等,電量仍舊足以應付,備用的行動電源毫無上場機會,只能說Max (M2)電力怪獸真的不是浪的虛名的傢伙啊~~ (下方照片皆為原尺寸縮小至1500x1125、無調色) 試用了Max (M2)一小段時間,如果要下個註解,那大概就是超級具備C/P值的一款手機吧!以建議售價才6,990元的定位來看,兼具大電量、一定水準的效能表現以及不錯的拍照功能來說,這款ZenFone Max (M2)算得上是相當親民的版本,而且Max M2其他功能還包括了後置指紋辨識感應器(0.3秒解鎖、支援5組辨識)、三卡插槽:雙SIM、獨立microSD卡插槽、5磁喇叭搭載NXP智慧擴音技術(NXP 9874)、ASUS降噪技術麥克風、原生Android Oreo作業系統等,另外再加送100GB免費Google Drive儲存空間,這樣的超值大電量怪獸登場,根本就是ASUS的誠意滿滿之作,還不趕快入手來玩玩看! 廠商名稱: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網址:www.asus.com.tw 廠商電話:0800-093-456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浦科特 PLEXTOR S2C 512GB SSD」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
- PHILIPS 276E8VJSB/96顯示器實機開箱, 史上最超值27吋4K級IPS面板極細窄邊框螢幕!